搜尋結果:蕭惠芳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1-220 筆)

聲再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266號 聲 請 人 李來旺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北市市場處等間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 理人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5月21日本院112年度聲再字第910 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終審法院之裁定有所不服,除合於法定再審原因得聲 請再審外,不容以其他之方法聲明不服,故不服終審法院之 裁定而未以聲請再審之程序為之者,仍應視其為再審之聲請 ,而依聲請再審程序調查裁判。本件聲請人提出「行政訴訟 再審之訴起訴狀」對於本院確定裁定聲明不服,依上說明, 仍應視其為再審之聲請,而依聲請再審程序調查裁判。次按 聲請再審,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項至 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訟代理 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明,並應依 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3第2項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 之程式。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再審,未據繳納裁判費,亦未委任律師或得 為訴訟代理人者為訴訟代理人,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30 日以裁定命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該裁定並於同年11月 4日送達;而其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亦經本院 以113年度聲字第311號裁定駁回,該裁定已於113年10月4日 送達,有各該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聲請人迄今仍未補正上開 事項,其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應予駁回。另聲請人雖請求 傳訊證人、勘驗現場,惟本件聲請再審既為不合法,此部分 請求調查證據,自無必要,併予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第2 78條第1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李 君 豪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梁 哲 瑋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曾 彥 碩

2024-12-26

TPAA-113-聲再-266-20241226-1

最高行政法院

司法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抗字第304號 抗 告 人 鄭國欽 上列抗告人因司法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9日臺北高等行 政法院113年度訴字第426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向本院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 第3項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 訟代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本案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 明,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本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9月9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下稱原 審)113年度訴字第426號裁定提起抗告,未委任律師為訴訟 代理人,亦未提出相關釋明,且未據繳納裁判費,經原審於 113年10月11日裁定命於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 同年月22日寄存送達,依行政訴訟法第73條第3項規定,自 寄存之日起經10日發生送達效力。嗣抗告人雖補正繳納裁判 費,並具狀表示不服上開補正裁定,惟該補正裁定乃訴訟程 序進行中之裁定,並無准許不服之特別規定,依行政訴訟法 第265條規定,不得聲明不服,抗告人尚無從據此補正其提 起抗告而未委任律師或得為訴訟代理人者為訴訟代理人之程 式欠缺。抗告人迄未補正委任律師或得為訴訟代理人者為訴 訟代理人,其抗告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李 君 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4-12-26

TPAA-113-抗-304-20241226-1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字第640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南市北區文元國民小學間交付法庭錄音 光碟事件,對於本院113年度抗字第224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113 年度聲再字第584號),並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關於 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部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行政法院應依聲請,以 裁定准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行政 訴訟法第101條定有明文。又關於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 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 據以釋明之,此觀行政訴訟法第102條第2項及第176條準用 民事訴訟法第284條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 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之信用者而言。另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 1第1項第3款及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下列各款事件及其 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 人。……向最高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第49條之1第1項 事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 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準此,聲 請本院為之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者,應符合其無資力委任 訴訟代理人之要件,始得為之。 二、經查,聲請人就本件是否有「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情事 ,並未提出可使本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 資釋明,或提出保證書以代釋明,俾供本院審酌。復經本院 向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函詢結果,亦無聲請人以無資力 為由就本案(即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584號)申請法律扶助 而經准許之情事,有該基金會民國113年11月19日法扶總字 第1130002448號函在卷可稽。依上開規定及說明,聲請人就 無資力部分,既未能盡釋明之責,其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 訟代理人,即屬無從准許,均應予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李 君 豪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梁 哲 瑋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曾 彥 碩

2024-12-26

TPAA-113-聲-640-20241226-1

最高行政法院

建築法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2年度上字第365號 上 訴 人 蔡政旺 訴訟代理人 楊久弘 律師 吳宜珊 律師 林士農 律師 被 上訴 人 臺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 代 表 人 簡瑟芳 訴訟代理人 梁建智 上列當事人間建築法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4月13日臺 北高等行政法院111年度訴字第150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不 得為之,行政訴訟法第242條定有明文。依同法第243條第1 項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而判 決有同法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 是當事人對於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上訴,如依行政訴訟法第24 3條第1項規定,以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 當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 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 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或憲法法庭之裁判,則應 揭示該解釋或該裁判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以行政訴訟法第24 3條第2項所列各款情形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 示合於該條項各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 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對 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 為合法。   二、爭訟概要:   上訴人為○○市○○區○○街00巷0號0樓建築物(下稱系爭建物) 之所有權人。緣系爭建物前經被上訴人查得有未申經許可, 擅自以金屬等材質,搭建1層高約2.8公尺,面積約4平方公 尺之構造物(下稱原構造物),乃依建築法第86條規定,以 民國107年5月25日北市都建字第00000000000號函(下稱前 處分),認定原構造物乃違反同法第25條規定之違章建築( 下稱違建),上訴人並應予拆除。上訴人嗣於110年8月23日 自行拆除,經臺北市建築管理工程處派員現場查認而予結案 。之後,被上訴人經檢舉再至系爭建物查認發現,該地點又 有未申經許可,擅自以金屬等材質搭建1層高約2.8公尺,面 積約4平方公尺之構造物(下稱系爭構造物),再依同法第8 6條規定,以110年9月28日北市都建字第0000000000號函( 下稱原處分),認定系爭構造物為違反建築法第25條規定之 違建,上訴人並應予拆除。上訴人對原處分不服,循序提起 撤銷訴訟,經原審法院判決駁回。 三、上訴人對原判決提起上訴,雖以該判決違背法令為由,主張 略以:㈠原處分並未明確記載系爭構造物屬違建之範圍、項 目及材質、尺寸,亦未附照片說明,不符明確性原則,原審 未依職權調查,也未說明其認原處分已足明確得以認定系爭 構造物屬違建之理由,又僅依原處分所附不夠明確且與現況 、使用執照不符之違建認定範圍圖,即認原處分已明確足以 特定查報違建之範圍;另僅依110年8月23日原構造物拆除後 之照片,比對認定系爭構造物乃拆除後之新違建。㈡被上訴 人未依臺北市違章建築查報拆除標準作業流程,未調閱使用 執照竣工圖,又未到場測量,即查認系爭構造物核屬違建及 其範圍,原判決卻認無調閱必要,未說明被上訴人未到場測 量如何認定違建面積。㈢系爭構造物之透明採光罩棚架、鐵 捲門,以及使用執照竣工圖上雙實線部分,均非屬違建,或 應拍照列管即可,不應在拆除範圍內,原判決卻違法認屬違 建而均應拆除等語。惟查,原判決已論明:原處分及所附違 建認定範圍圖,並佐以現況照片,已明確足以特定系爭構造 物核屬違建而無誤拆風險之範圍,並無違反明確性原則;系 爭構造物位在110年8月23日已拆除之原構造物位置,且為10 6年Google街景圖當時所不存在,且卷內已有前次查報原違 建時所調閱之使用執照竣工圖,自無重複調閱必要,被上訴 人並有到場勘查,依使用執照平面圖預估系爭構造物面積, 難認原處分認定違建範圍有誤;而原處分是認定原構造物拆 除後所違規重建之系爭構造物部分,核屬違建,應予拆除, 使用執照竣工圖上雙實線合法建造部分,非在原處分認定違 建範圍;現況所見拆除後重建之遮陽棚架,不符合臺北市違 章建築處理規則第16條、第17條得以拍照列管之要件;原處 分未涉及鐵捲門之拆除等語甚詳。經核上訴意旨無非重申其 主觀之法律見解,就原審已論斷或指駁不採其主張之理由, 泛言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而非具體表明合於不適用 法規、適用法規不當、或行政訴訟法第243條第2項所列各款 之情形,難認對原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有具體之指摘。依 首開規定及說明,應認其上訴為不合法。 四、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前段、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李 君 豪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梁 哲 瑋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曾 彥 碩

2024-12-26

TPAA-112-上-365-20241226-1

聲再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263號 聲 請 人 吳美池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交通部公路局等間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 理人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5月28日本院113年度聲字第155號 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再審之聲請駁回。 二、再審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終審法院之裁定有所不服,除合於法定再審原因得聲 請再審外,不容以其他之方法聲明不服,故不服終審法院之 裁定而未以聲請再審之程序為之者,仍應視其為再審之聲請 ,而依聲請再審程序調查裁判。本件聲請人對於本院113年 度聲字第155號裁定不服,提出「行政訴訟聲明異議暨聲請 指定律師為訴訟代理人狀」,依上說明,仍應視其為再審之 聲請,而依聲請再審程序調查裁判。次按聲請再審,應依行 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項至第5項規定委任律 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訟代理人或係委任其他具 備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明,並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 之3第2項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本件聲請人聲請再審,未據繳納裁判費及委任律師或得為訴 訟代理人者為訴訟代理人,經本院於民國113年6月20日以裁 定命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同年月24日送達 ;而其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亦經本院113年度 聲字第425號裁定駁回,此項裁定並於113年10月9日送達, 有各該送達證書在卷可稽。聲請人迄未補正繳納裁判費及委 任律師或得為訴訟代理人者為訴訟代理人,其再審之聲請為 不合法,應予駁回。至聲請人另具狀聲明異議及主張援用前 次書狀內容再聲請訴訟救助部分,然此均不足以補正上開必 備程式之欠缺,自無從為有利聲請人之判斷,併予敘明。  三、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第2 78條第1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李 君 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4-12-26

TPAA-113-聲再-263-20241226-1

最高行政法院

陳情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抗字第347號 抗 告 人 陳煒仁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臺北市政府間陳情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 3年10月11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3年度訴字第775號裁定,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提起抗告,應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及第3項至 第5項規定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或為無須委任訴訟代理 人或係委任其他具備本案訴訟代理人資格者之相關釋明,此 為必須具備之程式。 二、本件抗告人對於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下稱原審)113年度訴 字第775號裁定提起抗告,未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亦未 提出相關釋明,經原審於民國113年11月11日以裁定命於裁 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同年月20日送達,有送達 證書附卷可稽。抗告人迄未提出委任律師或依法得為抗告訴 訟代理人之委任狀,其抗告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李 君 豪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梁 哲 瑋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曾 彥 碩

2024-12-26

TPAA-113-抗-347-20241226-1

最高行政法院

陸海空軍懲罰法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抗字第245號 抗 告 人 邱保龍 訴訟代理人 柯晨晧 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國防大學間陸海空軍懲罰法事件,對於中 華民國113年7月23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2年度訴更一字第63號 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理 由 一、按抗告法院認為抗告為有理由者,應廢棄或變更原裁定;非 有必要,不得命原法院或審判長更為裁定,行政訴訟法第27 2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92條規定甚明。 二、抗告人係相對人政治作戰學院中校教師,擔任研究所學員甲 生之論文指導教授。相對人於民國109年7月1日接獲甲生申 訴抗告人於108年9月至11月間,對其有肢體碰觸等涉及性騷 擾事件,於7月13日召開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下稱性平會) 會議,經性平會決議受理並組成調查小組進行調查,調查小 組於109年9月7日作成調查報告,性平會於109年9月7日決議 抗告人性騷擾成立,並建議核予記過2次懲罰。相對人以109 年9月9日國學總務字第10901040281號令(下稱原處分)核予 抗告人記過2次懲罰。抗告人不服,循序提起行政訴訟,訴 請撤銷訴願決定及原處分,經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下稱原審) 以111年度訴字第929號裁定(下稱原審前裁定)駁回,抗告 人提起抗告後,經本院以112年度抗字第82號裁定廢棄,發 回原審更為審理後,由原審112年度訴更一字第63號事件受 理。另相對人以109年9月9日函送上開調查報告予抗告人, 抗告人不服,向桃園市政府家庭暴力暨性侵害防治中心(下 稱家防中心)提出再申訴,經該中心受理後,於109年11月2 7日召開再申訴調查會議並組成調查小組,仍認定抗告人性 騷擾事件成立,遂於110年8月20日提請桃園市政府性騷擾防 治委員會(下稱桃園性騷擾防治委員會)110年第1次會議審議 ,決議抗告人再申訴為無理由。家防中心於111年3月24日提 請桃園性騷擾防治委員會111年第1次臨時會議審議,決議抗 告人違反性騷擾防治法,裁處抗告人新臺幣(下同)6萬元 ,桃園市政府據以111年6月30日府社家字第1110173831號函 裁處抗告人6萬元(下稱系爭裁處)。抗告人不服,循序提 起行政訴訟後,現由原審地方行政訴訟庭以112年度簡字第2 57號事件審理中。嗣原審以112年度訴更一字第63號裁定(下 稱原裁定):原處分核定抗告人記過2次處分,係以認定抗告 人確有構成性騷擾之事實為基礎,而關於認定抗告人性騷擾 成立之系爭裁處現仍在行政訴訟程序進行中,倘該認定抗告 人性騷擾成立之系爭裁處經撤銷,將會影響本件原處分之適 法性。為避免裁判歧異,依行政訴訟法第177條第2項規定, 裁定於原審地方行政訴訟庭112年度簡字第257號事件終結前 ,停止本件訴訟程序。抗告人不服,遂提起本件抗告。 三、抗告意旨略謂:   原審地方行政訴訟庭112年度簡字第257號事件所審理之標的 ,係桃園市政府社會局自行進行調查後裁處抗告人6萬元之 案件,與原審112年度訴更一字第63號事件係本於相對人依 調查小組進行調查後裁處記過處分,兩者在審理範圍、認定 事項與規制範圍均不相同,前者並非本案審理時應參照之先 決事項,本件並無停止審判之必要,原裁定誤認前者與本件 原處分適法性有關並裁定停止審判,於法不合等語。 四、本院查:  ㈠按行政訴訟法第177條規定:「(第1項)行政訴訟之裁判須 以民事法律關係是否成立為準據,而該法律關係已經訴訟繫 屬尚未終結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第2項 )除前項情形外,有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爭訟牽涉行政訴 訟之裁判者,行政法院在該民事、刑事或其他行政爭訟終結 前,得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考其立法目的,無非為使不 同系統法院審判權相互尊重與防止裁判之歧異或矛盾。準此 ,倘其他行政爭訟牽涉行政訴訟之裁判,該行政爭訟雖非行 政訴訟裁判之先決問題,但對行政法院判決之結果有影響, 為防止發生裁判歧異或矛盾之情形,行政法院認有停止訴訟 程序之必要者,依上開第2項規定,得以裁定停止訴訟程序 。惟是否停止訴訟程序,必須兼顧人民有效權利保護之要求 ,故行政法院依上開第2項規定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者,當以 確有防止裁判歧異或矛盾之必要,始得為之。  ㈡112年8月16日修正前性騷擾防治法第2條第1項規定:「本法 所稱性騷擾,係指性侵害犯罪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 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且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一、以該 他人順服或拒絕該行為,作為其獲得、喪失或減損與工作、 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有關權益之條件。二、以展 示或播送文字、圖畫、聲音、影像或其他物品之方式,或以 歧視、侮辱之言行,或以他法,而有損害他人人格尊嚴,或 造成使人心生畏怖、感受敵意或冒犯之情境,或不當影響其 工作、教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或正常生活之進行。 」第4條規定:「本法所稱主管機關:在中央為內政部;在 直轄市為直轄市政府;在縣(市)為縣(市)政府。」第6 條第1項第3款規定:「直轄市、縣(市)政府應設性騷擾防 治委員會,辦理下列事項。但涉及各直轄市、縣(市)目的 事業主管機關職掌者,由各直轄市、縣(市)目的事業主管 機關辦理:……三、關於性騷擾爭議案件之調查、調解及移送 有關機關事項。」第20條規定:「對他人為性騷擾者,由直 轄市、縣(市)主管機關處新臺幣1萬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 鍰。」另行為時(107年12月28日修正)性別平等教育法( 下稱性平法)第2條規定:「本法用詞定義如下:……四、性 騷擾:指符合下列情形之一,且未達性侵害之程度者:(一 )以明示或暗示之方式,從事不受歡迎且具有性意味或性別 歧視之言詞或行為,致影響他人之人格尊嚴、學習、或工作 之機會或表現者。(二)以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作為自己 或他人獲得、喪失或減損其學習或工作有關權益之條件者。 ……七、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指性侵害、性騷 擾或性霸凌事件之一方為學校校長、教師、職員、工友或學 生,他方為學生者。」第6條第5款規定:「學校應設性別平 等教育委員會,其任務如下:……五、調查及處理與本法有關 之案件。」第25條第1項規定:「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 霸凌事件經學校或主管機關調查屬實後,應依相關法律或法 規規定自行或將行為人移送其他權責機關,予以申誡、記過 、解聘、停聘、不續聘、免職、終止契約關係、終止運用關 係或其他適當之懲處。」復依同法第31條第2項、第3項規定 :「……(第2項)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完成後,應將調 查報告及處理建議,以書面向其所屬學校或主管機關提出報 告。(第3項)學校或主管機關應於接獲前項調查報告後2個 月內,自行或移送相關權責機關依本法或相關法律或法規規 定議處,並將處理之結果,以書面載明事實及理由通知申請 人、檢舉人及行為人。……」又為維護軍紀,鞏固戰力,兼顧 人權保障,導正陸海空軍現役軍人之違失行為,制定有陸海 空軍懲罰法(下稱懲罰法)。懲罰法第12條規定:「軍官懲 罰之種類如下:……四、記過。……」第15條規定:「現役軍人 有下列違失行為之一者,應受懲罰:……十三、實施性侵害、 性騷擾或性霸凌,經調查屬實者。……」據上可知,性騷擾防 治法之主管機關應設性騷擾防治委員會辦理性騷擾爭議案件 之調查,就個案審酌事件發生之背景、環境等具體事實認定 是否成立性騷擾;對他人為性騷擾者,主管機關得裁處1萬 元以上10萬元以下罰鍰。學校應設性平會調查及處理與性平 法有關之案件;行為人構成校園性騷擾事件,經學校調查屬 實後,得依性平法第25條第1項規定,依相關法律或法規規 定自行或將行為人移送其他權責機關,予以申誡、記過、解 聘、停聘、不續聘或其他適當之懲處。懲罰法則明定有懲罰 種類、違失行為樣態及懲罰程序。前開認定事項、法令構成 要件、調查程序及規制範圍均不相同。  ㈢查抗告人為相對人所屬政治作戰學院中校教師,於108年9月 至11月擔任研究所學員甲生之論文指導教授期間,遭甲生提 出性騷擾申訴,經召開性平會決議性騷擾成立,建議核予記 過2次懲罰後,相對人依懲罰法第15條第13款規定,以原處 分核予抗告人記過2次懲罰,抗告人不服,循序提起行政訴 訟,經原審前裁定駁回,抗告人提起抗告,經本院112年度 抗字第82號裁定廢棄,發回原審更為審理後,由原審112年 度訴更一字第63號事件受理。另系爭裁處係桃園市政府就抗 告人於108年9月至11月間,有對甲生性騷擾行為,依性騷擾 防治法第20條規定,裁處抗告人罰鍰6萬元,抗告人不服, 提起行政訴訟,由原審地方行政訴訟庭112年度簡字第257號 事件受理,有原處分、系爭裁處、原審準備程序筆錄等件在 卷可稽。可知,原處分及系爭裁處無論權責機關、認定事項 、法令構成要件、調查程序或規制範圍均非相同,難謂二者 間有先決要件之關係;至抗告人對甲生是否成立性騷擾,應 由法院依職權調查認定,不受性平會或桃園性騷擾防治委員 會認定之拘束。原審以避免裁判歧異為由,逕依上開規定裁 定停止本件訴訟程序,揆諸首揭規定與說明,於法即有未合 。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違法,求予廢棄,為有理由,爰將原 裁定廢棄,以資救濟。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72條、民 事訴訟法第49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李 君 豪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林 惠 瑜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林 郁 芳

2024-12-26

TPAA-113-抗-245-20241226-1

最高行政法院

公平交易法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判 決 111年度上字第471號 上 訴 人 弘音多媒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許朝貴 訴訟代理人 陳彥希 律師 黃渝清 律師 被 上訴 人 公平交易委員會 代 表 人 李鎂 上列當事人間公平交易法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1年4月28 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09年度訴更一字第32號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一、上訴駁回。 二、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事實概要:   緣上訴人為訴外人瑞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影公司)之MDS-655電腦伴唱機(下稱系爭伴唱機)之總經銷商,其經營模式乃與下游經銷商簽訂經銷合約書,再由經銷商透過放臺主將系爭伴唱機出租予店家。被上訴人接獲檢舉,經調查後查知上訴人於民國103年9月間邀集區域經銷商聚餐場合,告知將於104年起調漲租金,並推出「弘音精選MIDI」熊讚伴唱產品(下稱熊讚產品)與系爭伴唱機一併出租,向經銷商收取年度經銷總金額10%之票據,作為經銷熊讚產品之權利金,約定於契約期間屆滿或提前終止結算時,上訴人得視經銷商執行業務優劣,給予扣除(即退還)適當權利金之獎勵,實際金額由上訴人視實際狀況決定,並訂定對店家維持以往優惠租價或調漲租價之作業辦法(下稱系爭作業辦法),要求經銷商每月填報維持優惠租價或調整租價之店家明細等(下合稱熊讚政策),認此舉實為促使下游經銷商對有使用其他事業伴唱產品之店家,每月加收系爭伴唱機之租金,迫使店家退租競爭品牌之伴唱產品,因而有自104年1月間起,以不正當方法阻礙競爭者從事競爭行為,而有限制競爭之虞,違反公平交易法(下稱公平法)第20條第3款之規定,乃以106年1月24日公處字第106007號處分書(下稱原處分),依同法第40條第1項,處上訴人罰鍰新臺幣(下同)1千萬元,並命立即停止上述違法行為。上訴人不服,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下稱原審)提起撤銷訴訟,經原審106年度訴字第400號判決(下稱前判決)駁回,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由本院109年度判字第210號判決(本院前判決)將原審前判決廢棄,發回原審更為審理後,經原審以109年度訴更一字第32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上訴人之訴。 二、上訴人起訴之主張、被上訴人於原審之答辯及聲明、原判決 理由,均引用原判決所載。 三、本院按: (一)公平法是為維護交易秩序與消費者利益,確保自由與公平競 爭,促進經濟之安定與繁榮而制定(同法第1條參照)。同 法第4條:「本法所稱競爭,指二以上事業在市場上以較有 利之價格、數量、品質、服務或其他條件,爭取交易機會之 行為。」第5條:「本法所稱相關市場,指事業就一定之商 品或服務,從事競爭之區域或範圍。」第20條第3款:「有 下列各款行為之一,而有限制競爭之虞者,事業不得為之: ……以低價利誘或其他不正當方法,阻礙競爭者參與或從事 競爭之行為。」參其立法理由略以「……參考德國限制競爭防 止法第20條禁止不公平阻礙競爭之規範意旨,修正原條文第 3款,就具有相當市場地位之事業從事不當低價競爭或其他 阻礙競爭之行為,雖未構成掠奪性訂價,但對市場造成限制 競爭效果者,予以明文規定,以維市場競爭秩序。……」第40 條第1項前段:「主管機關對於違反第9條、第15條、第19條 及第20條規定之事業,得限期令停止、改正其行為或採取必 要更正措施,並得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上5千萬元以下罰鍰;… …。」公平法施行細則第27條:「(第1項)本法第20條第3款 所稱低價利誘,指事業以低於成本或顯不相當之價格,阻礙 競爭者參與或從事競爭。(第2項)低價利誘是否有限制競爭 之虞,應綜合當事人之意圖、目的、市場地位、所屬市場結 構、商品或服務特性及實施情況對市場競爭之影響等加以判 斷。」準此,公平法第20條第3款所稱「其他不正當方法」 ,並不以與例示之「低價利誘」具有共同特徵者為限。是凡 具有相當市場地位之事業「以不正當方法」從事有阻礙競爭 者參與或從事競爭,而有限制競爭之虞者,即具有非難性。 至於該不正當方法是否有限制競爭之虞,應綜合當事人之意 圖、目的、市場地位、所屬市場結構、商品及服務特性及實 施情況對市場競爭之影響等加以判斷。而「限制競爭之虞」 不以實際已發生限制競爭結果為限,客觀上有限制競爭之危 險者,即足當之。 (二)經查,MIDI伴唱產品與一次性買斷伴唱機設備之產品,彼此 間不具需求替代關係,而本件上訴人在全國地理範圍之MIDI 伴唱產品市場上,依此相關產品事業於103、104年度營業額 (包含營業銷售予交易相對人之各式用途在內),計算其市 場占有率高達約90%,另即使加計一次性買斷伴唱機設備產 品之事業營業額,在此等擴大市場範圍之占有率也達50%, 有相當之市場地位,上訴人自104年1月間起迄被上訴人作成 原處分之期間,均向旗下游經銷商持續實施熊讚政策,即於 與下游經銷商經銷合約中,針對103年9月間推出之熊讚產品 ,先行收取一筆經銷權利金,但約定得由上訴人於權利金範 圍內,視下游經銷商業務優劣,給予扣除權利金之適當獎勵 ,並以系爭辦法約束下游經銷商,對於不租用其他競爭廠牌 MIDI伴唱產品之店家,維持以往優惠租價,對於有租用其他 競爭廠牌MIDI伴唱產品之店家,則調漲其租價,下游經銷商 並須按月製表,將此二類店家租用明細回報上訴人,另藉由 上訴人派員查訪回報資料正確性,要求經銷商須對回報不實 或誤漏情形定期補正,且扣行政評分、獎勵金、不發放年終 獎勵金,以及向經銷商明確要求應向同時租用其他競爭廠牌 MIDI伴唱產品之店家,每月應加收300元至2,000元不等之授 權金等方式,不得維持優惠租價等方式,以確保上訴人依店 家是否租用其他競爭廠牌MIDI伴唱產品之標準,給予高、低 不同之租價。而此等授權費取價之不同及搭配之熊讚政策, 其用意乃在迫使經銷商面臨先繳付之熊讚產品經銷權利金可 能無法經由獎勵而回收的風險下,配合上訴人,對使用其他 競爭廠牌產品之下游放臺主、店家附加租價之不利益,以促 使其等選擇退租競爭者之MIDI伴唱產品,且下游經銷商或店 家自104年起,已因此紛有不再提供競爭廠牌MIDI伴唱產品 給所屬店家,或店家不再租用競爭者產品,達於排除競爭事 業MIDI伴唱產品參與市場競爭之實質限制競爭結果的情事; 另上訴人在被上訴人調查後並無悛悔實據等情,已經原審依 調查證據之辯論結果,詳述其判斷之依據及得心證之理由, 並就上訴人主張熊讚政策乃為鼓勵下游經銷商執行對店家調 漲上訴人MIDI伴唱產品租價之措施,並建議下游經銷商對營 運狀況不佳之店家,給予不調漲租價之優惠,一切仍由下游 經銷商與店家自主決定,用意非在排除市場競爭,且仍有下 游經銷商自行吸收調整租金,熊讚政策在南部區域成效不佳 ,顯示上訴人未具相當市場地位,也未利用市場地位從事限 制競爭行為,市場上也未發生限制競爭效果等各節,何以不 足採取,分別予以論駁甚明,經核與卷內證據尚無不合,且 無悖於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亦無理由矛盾或理由不備之情 事。因此,上訴人既挾其在相關市場上所具有相當之市場地 位,利用上述刻意排除競爭對手產品而違反效能競爭原則之 不正當經銷方法,排除競爭者參與或從事與其所提供MIDI伴 唱產品相競爭,並已實際發生限制競爭之效果,參照前開規 定及說明,確已故意違反公平法第20條第3款規定甚明,原 判決依此論明原處分認定上訴人故意違反公平法上開規定, 並無違誤等語,於法即無不合。又關於原處分所處罰鍰之裁 量適法性,原審亦已參照行政罰法第18條第1項、公平法施 行細則第36條等規定,依其職權調查證據之結果,論明:原 處分關於罰鍰之裁量,已載明其依法考量之各該因素,而查 上訴人故意藉熊讚政策名目,限制下游經銷商、放臺主及店 家之交易自由,以其市場地位,並對市場自由競爭之交易秩 序形成實質之危害,且上訴人並無悛悔實據,可認違規情節 非輕,其因為違規所得利益,不在熊讚政策所收取之經銷授 權金或調漲之出租權利金,而在於排除競爭所致於相當期間 內可高於以往獲利之情事,原處分以法定罰鍰額度之中度1 千萬元裁罰,裁量難認有何違反比例原則、平等原則或其他 恣意違法情事等語甚詳,原判決據以駁回上訴人之訴,於法 並無違誤。上訴意旨主張各節,無非執其主觀之見解,復執 陳詞為爭議,暨就原審認定事實、證據取捨之職權行使及其 他與判決結果無關之贅述,指摘原判決有未盡職權調查之責 ,認定事實有誤,不適用法規、適用法規不當、不備理由或 理由矛盾之違法,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 、第98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李 君 豪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梁 哲 瑋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曾 彥 碩

2024-12-26

TPAA-111-上-471-20241226-1

最高行政法院

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聲字第639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南市北區文元國民小學間聲請再審事件 (本院113年度聲再字第589號),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駁回。 二、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關於無 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主張為 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或提出受訴行政法院管 轄區域內有資力之人出具之保證書以代釋明,此觀行政訴訟 法第102條第2項、第3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 之規定自明。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 之信用者而言。次按「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 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且依第49條之3第1項規定:「第49條之1第1項事 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 ,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因此,關於 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之事 由釋明之。 二、本件聲請人對本院113年度抗字第187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1 13年度聲再字第589號),並聲請訴訟救助及選任訴訟代理人 ,惟查,聲請人就本件是否有「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情 事,並未提出可使本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 以資釋明,或提出保證書以代釋明,俾供本院審酌。復經本 院向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函詢結果,亦無聲請人以無資 力為由聲請法律扶助而經准許情事,有該基金會民國113年1 1月19日法扶總字第1130002448號函附卷可稽。是以,聲請 人就無資力部分,既未能盡釋明之責,其訴訟救助聲請自無 從准許,並因本件不符訴訟救助之要件,依首開規定及說明 ,聲請人聲請本院選任訴訟代理人,亦無從准許,均應予駁 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梁 哲 瑋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李 君 豪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高 玉 潔

2024-12-26

TPAA-113-聲-639-20241226-1

最高行政法院

有關土地登記事務

最 高 行 政 法 院 裁 定 113年度抗字第177號 抗 告 人 李成吉 李萬吉 許耀輝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郭瓔滿 律師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臺北市政府間有關土地登記事務事件,對 於中華民國113年5月28日臺北高等行政法院111年度訴字第192號 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抗告法院認抗告為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為駁回抗告之裁 定。 二、事實經過:   緣重測前坐落○○市○○區○○○段○○○小段871、871-3、958-5、8 83-4、884-4、884-5地號土地(下稱甲土地)原為抗告人李成 吉、李萬吉共有,坐落同區○○段○○○小段157地號土地(下稱 乙土地,並與甲土地合稱系爭土地)則原為抗告人許耀輝(下 與抗告人李成吉、李萬吉合稱抗告人)及原審原告許李成美 之共同被繼承人許秋淋所有,前經改制前臺灣省水利局(現 改制為經濟部水利署)檢具防洪工程用地囑託登記清冊等資 料,囑託改制前轄管○○市○○區、北投區之改制前陽明山管理 局(現已裁撤,由相對人承受其業務),辦理以收購為原因 之所有權變更登記。陽明山管理局據以民國58年9月30日陽 明地用字第24635號令(下稱系爭函令),轉知所屬地政事務 所(現改制為臺北市士林地政事務所,下稱地政事務所)辦 理。地政事務所嗣經通知補正相關文件後,分別於62年12月 11日就甲土地、同年月14日就乙土地,辦妥土地所有權人變 更為臺灣省、管理機關為臺灣省水利局之囑託登記。抗告人 及原審原告許李成美不服系爭函令,向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下稱原審)提起確認行政處分為違法之訴,經原審以111年 度訴字第192號裁定(下稱原裁定)駁回。抗告人不服,提起 本件抗告(原審原告許李成美未提起抗告,已確定在案)。 三、抗告意旨略謂:系爭函令對抗告人土地權利直接發生移轉為 臺灣省所有之法律效果,應屬行政處分等語。 四、本院查: (一)行政訴訟法第6條第1項:「確認行政處分無效及確認公法上 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之訴訟,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 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其確認已執行而無回復原狀可能 之行政處分或已消滅之行政處分為違法之訴訟,亦同。」依 此,行政訴訟法所規範得提起確認訴訟之訴訟類型有「確認 行政處分無效訴訟」、「確認公法上法律關係成立或不成立 訴訟」,及「確認已執行而無回復原狀可能之行政處分或已 消滅之行政處分為違法訴訟」等3種,若當事人提起之確認 訴訟非屬上開法定之類型,即應認其起訴係不備要件。而所 謂行政處分,指中央或地方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為之決 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行政行 為;至行政機關上、下級機關間關於業務事項之聯繫通知, 並未因該聯繫通知直接對外發生法律效果者,非屬行政處分 ,對之提起確認為違法之訴,其起訴不備要件,且其情形無 法補正,應依同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以裁定駁回之 。 (二)經查,卷附系爭函令乃由當時轄管臺北市士林區行政業務之 陽明山管理局,將臺灣省水利局囑託防洪工程用地產權變更 登記事項,檢具防洪工程用地囑託登記清冊及免稅證明書等 ,轉命地政事務所辦理,其受文對象為地政事務所,副本通 知對象為臺灣省水利局,系爭土地之登記內容尚未因系爭函 令而直接有所變動,系爭函令並未直接對外使系爭土地利害 關係人之權利或義務產生任何得、喪、變更的法律效果,性 質上僅為上、下級機關間關於業務事項之聯繫通知,自非行 政處分。抗告人對系爭函令提起確認行政處分為違法訴訟, 參照前開說明,其起訴不備要件且其情形無法補正,原裁定 以其起訴不合法而予駁回,於法無誤。抗告論旨,仍執前詞 ,求予廢棄,難認有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 事訴訟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最高行政法院第三庭 審判長法官 蕭 惠 芳 法官 林 惠 瑜 法官 李 君 豪 法官 林 淑 婷 法官 梁 哲 瑋 以 上 正 本 證 明 與 原 本 無 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曾 彥 碩

2024-12-26

TPAA-113-抗-177-202412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