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臺灣高等檢察署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21-230 筆)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6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美娟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9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美娟因傷害等罪,分別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伍拾伍 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受刑人陳美娟(下稱受刑人)因傷害等罪,經法院分別判處 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確定在案,且俱得聲請易科罰金,茲 檢察官聲請就前述各罪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 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二、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考 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別 的量刑過程,相較於刑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事項係 對一般犯罪行為之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犯罪行為 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應 出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 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依刑法第 51條第5款之規定,採限制加重原則,以宣告各刑中之最長 期為下限,各刑合併之刑期為上限,但最長不得逾30年,資 為量刑自由裁量權之外部界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範之比 例原則、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自 由裁量權之內部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使以輕重得宜, 罰當其責,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以區別數罪併罰 與單純數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則(最高法院100年度 台抗字第314號裁定意旨參照)。前述說明,在數拘役定執 行刑亦有其適用,而應依刑法第51條第6款規定,於各刑中 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 120日。又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對第二審上訴 案件之定應執行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而 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倘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曾經定 其執行刑(下稱原定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 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亦即基於有利 被告之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定執 行刑,原定執行刑有拘束新定執行刑上限之效果,法院裁量 所定之刑期上限,自不得較重於「原定執行刑加計新宣告刑 之總和」(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436號裁定意旨參照) 。 三、審酌本院將檢察官聲請狀繕本送達予受刑人後,其於民國11 4年2月27日以書面所回覆之「本人年事已高,資力不豐,請 求…從輕定應執行刑」一情(本院卷第55頁)。考量受刑人 所犯附表所示之罪中,被害人均相同,具體罪名則有傷害、 公然侮辱、誹謗罪之別,而犯罪時間乃集中在112年6月1日 至同年8月1日。佐以附表編號1所示2罪之原定執行刑為拘役 18日,則本院裁量所定之刑期上限,自不得重於該原定執行 刑加計編號2宣告刑之總和(即拘役63日)等情。再綜合斟 酌受刑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數罪所反應受刑人人 格特性與傾向等一切情狀,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 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之標準。 四、至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該2罪雖業經執畢,惟仍應先 定其應執行刑,再於檢察官執行時扣除前已執行之部分,尚 不影響受刑人權益,均附此說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0條 第1項前段、第51條第6款、第4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孫啓強                    法 官 林永村                    法 官 莊珮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王佳穎

2025-03-04

KSHM-114-聲-163-20250304-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5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慶宏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8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慶宏因竊盜等拾貳罪,分別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貳年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台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慶宏(下稱受刑人)因竊盜等數罪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 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 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有期 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 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 項前段、53條、第 51條第5 款分別定有明文。又依刑法第41條第8 項規定「第 1 項至第4 項及第7 項之規定,於數罪併罰之數罪均得易科 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其應執行之刑逾6 月者,亦適用之」 。 三、查受刑人因犯竊盜等數罪,經臺灣高雄地方法院、臺灣屏東 地方法院及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 案,且附表編號2至12等罪均係在附表編號1判決確定日(民 國112年2月7日)前所犯,且最後事實審法院為本院,有各 該刑事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憑。檢 察官就附表所示各編號之罪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核無不合 ,應予准許。 四、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刑度之外部界限(宣告刑總和3年7月 ),附表編號1至4所示4罪曾定應執行刑1年3月等內部界限 (計3年1月)。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4等4罪均為普通竊 盜罪,編號5至12所示之8罪為普通詐欺罪。所犯各罪之罪質 相同或相近,惟被害人不同,且各罪之犯罪時間或係在同一 日(詐欺罪),或相隔3個月至數月不等,犯罪所得財物價 值不高等,經綜合受刑人如附表12罪之犯罪性質、類型及時 間等關係,及其整體犯罪情狀對社會所造成危害之程度,暨 刑罰權邊際效應是隨刑期之執行遞減及受刑人痛苦程度遞增 之情狀,復參酌受刑人所表示「無意見」(本院卷第221頁 )等總體情狀予以評價後,依刑罰經濟及恤刑本旨,定應執 行刑如主文所示,又因受刑人所犯各罪均得易科罰金,爰依 前述併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3條、第50 條第1 項前段、第51條第5 款、第41條第1 項前段、第8 項,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陳中和                    法 官 陳松檀                    法 官 莊崑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林秀珍

2025-03-04

KSHM-114-聲-159-20250304-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7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施家程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 年度執聲字第102 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施家程犯附表所示各罪,所處各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壹年柒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施家程(下稱受刑人)因傷害等數罪 ,先後經法院判決確定如附表,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 1 項及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規定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前 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 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 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數 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刑法第50條第1 項但書第1 款、第2 項、第51條第5款 及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受刑人所犯附表所示之2 罪,業經法院判處如該表所示之 刑確定在案,且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及各該刑事判決在卷可稽。又附表編號2 所示之罪屬得易科罰金之罪,與附表編號1 所示不得易科罰 金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本不得併合處罰, 惟本件係聲請人依受刑人請求定執行刑而提出聲請,有更定 應執行刑聲請書附卷可憑(本院卷第9 頁),茲檢察官聲請 定其應執行刑,本院審核認為正當。 四、審酌附表所示之罪分別為傷害、竊盜罪,罪質不同,犯罪時 間自民國112 年1 月間至113 年2 月間(詳如附表犯罪日期 所示),並綜合斟酌受刑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數 罪所反應受刑人人格特性與傾向,刑罰邊際效應隨刑期而遞 減及行為人所生痛苦隨刑期而遞增,暨受刑人經通知表示無 意見(本院卷第51頁)等一切情狀,就附表所示各罪,定其 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刑法第50條第2 項、第53條 、51條第5 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孫啓強                    法 官 陳明呈                    法 官 林永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葉姿敏

2025-03-04

KSHM-114-聲-172-2025030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10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王志文 上列受刑人因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 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9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志文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王志文前犯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罪,經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判處有期徒刑3年10月,嗣經本院及最高法院 判決上訴駁回確定後移送執行,茲聲請人以受刑人業經法務部於 民國114年2月27日核准假釋在案。而該案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 院為本院(111年度上更二字第10號),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 護管束等語。本院審核有關文件,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之規 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簡志瑩                    法 官 李政庭                    法 官 曾鈴媖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施宜欣

2025-03-03

KSHM-114-聲保-100-20250303-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75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宋佩珊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0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宋佩珊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分別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壹年,併科罰金新臺幣參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宋佩珊(下稱受刑人)因違反洗錢防 制法案件,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及 第51條第5款、第7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罰金部分並諭知易 服勞役標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其應執 行之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 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依刑法第53條及第 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 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 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 3條、第51條第7款及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 明文。 三、經查:  ㈠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且附表編號2至4所示之罪為附表編 號1所示之罪裁判確定前所犯,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 法院,有各該刑事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 卷可憑,合於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且無同項但書 各款情形,檢察官就附表所示之罪向本院聲請合併定應執行 刑,程序上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㈡審酌受刑人所犯之罪均為洗錢防制法案件,及其犯罪類型、 態樣、侵害法益及行為動機相同、犯罪時間集中在民國111 年7月5日至同年8月6日間,可見各罪彼此間具有一定的關連 性與依附性,其責任非難重的程度較高,又衡量受刑人違反 規定之嚴重性及所犯數罪整體非難評價,其中附表編號1至2 所示之罪,前經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7月,併科罰金新臺 幣2萬5千元確定,綜合斟酌受刑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 度、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及定應執行刑之外部性界限及內 部界限,並斟酌本院詢問受刑人表示意見,其勾選無意見( 詳本院卷第93頁之陳述意見書)之一切情狀,就其所犯附表 所示之各罪,裁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就罰金部 分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7款、第42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徐美麗                    法 官 毛妍懿                      法 官 莊珮君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黃淑菁

2025-03-03

KSHM-114-聲-175-20250303-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9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董姿吟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 年度執聲字第5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董姿吟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分別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 徒刑陸年伍月。   理 由 一、聲請意旨以:受刑人董姿吟(下稱受刑人)因犯數罪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規定,定 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聲請定其應 執行之刑等語。 二、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數罪,經臺灣高雄、臺中地方法院及 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且附表 編號2 至4 之罪為附表編號1 之罪之裁判確定前所犯,並以 本院為附表編號3 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有各該刑事判 決書附卷可憑。其中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 、2 所處之刑 得易科罰金,附表編號3 、4 所處之刑則不得易科罰金,依 刑法第50條第1 項第1 款規定,原不得合併定應執行刑。然 查受刑人業已請求檢察官就附表各編號所示之罪合併聲請定 應執行刑,此有受刑人聲請書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9 頁) ,合於刑法第50條第2 項之規定,並由本院對應之檢察官 就附表所示各編號之罪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程序上核無不 合 ,應予准許。   三、審酌受刑人所犯數罪全部宣告刑度為有期徒刑11年9 月,各 罪宣告刑之最長期刑為有期徒刑5 年8 月;附表編號1 至2  曾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7 月,附表編號3 至4 曾定應執 行刑為有期徒刑6 年2 月,內部界限為有期徒刑6 年9 月。 審酌受刑人所犯上開數罪之類型,分別為侵害社會法益及身 體法益之犯罪;所犯侵害社會法益犯罪,其中一罪為病犯性 質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已執行完畢;另其中二罪為販賣第 二級毒品,始終坦承犯行,並斟酌二次販賣毒品價金及購買 者人數;所犯侵害身體法益犯罪為行車發生交通事故之過失 傷害罪,致使二名被害人受傷及其等傷勢程度,自首認罪並 已執行完畢。又本院審核各該判決所載犯罪事實之具體情狀 及受刑人於各該案件所為陳述之記載,於半年間犯前開四罪 等各罪行為模式與時間關連性,及受刑人依各該具體犯罪事 實所呈現整體犯行之應罰適當性等情狀,另本院已給予受刑 人陳述本案定應執行刑意見之機會(見本院卷第59頁,於本 院所示期間未表示意見),爰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璧君                    法 官 石家禎                    法 官 李東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黃瓊芳

2025-03-03

KSHM-114-聲-92-20250303-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6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阮烽志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9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阮烽志因詐欺等肆罪,分別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 壹年捌月。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定有 明文。另按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 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 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 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 款亦分別定有明文。又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尚非 概無法律性之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前 者法律之具體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此為 自由裁量之外部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法律 之目的,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界限。 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而有應定 其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事項 ,然對於法律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最高法院 91年度台非字第32號判決意旨參照)。再者,刑事訴訟法第 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之 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而數罪併罰,倘一 裁判宣告數罪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其他宣告之刑定 其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亦即基於有 利被告之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分屬不同之數罪併罰定執行 刑,原定執行刑有拘束新定執行刑上限之效果,法院裁量所 定之刑期上限,自不得較重於「原定執行刑加計新宣告刑之 總和」(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436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受刑人阮烽志因詐欺等共4罪,業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及 本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其中附 表編號1所示之罪,係屬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依上開規定 ,該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除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 行刑者外,原不得與附表編號2至4所示不得易科罰金或易服 社會勞動之3罪所處有期徒刑部分,定其應執行之刑,惟上 開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業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與上開 不得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定其應執行刑,有受刑人 民國114年2月7日聲請書在卷可稽,則依上開規定,檢察官 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應定其應執 行之刑。本院審酌附表編號3、4所示2罪部分,曾經本院定 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年3月,又審酌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 至4所示4罪,均係相類似之詐欺案件,且為參與同一詐欺集 團於相近之時間內所犯,又審酌刑罰邊際效應隨刑期而遞減 及行為人所生痛苦程度隨刑期而遞增之情形,及考量行為人 復歸社會之可能性,並綜合考量行為人之人格及其數罪犯行 之時間、空間密接程度各情,兼衡受刑人於114年2月27日回 覆本院之陳述意見書表示:「因所犯數罪,也與被害人全數 和解,本人深感悔意,也進監自己報到服刑,懇請鈞院從輕 量刑,要盡早出監,維持生計,照顧家人。」等語(此有該 陳述意見狀附卷可稽)等一切情狀,在附表各罪中最長刑期 之有期徒刑10月以上,及各罪與前曾定應執行刑部分合併之 刑期為有期徒刑2年4月以下,就附表所示各罪所處有期徒刑 部分,定其應執行之刑為有期徒刑1年8月。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0條 第1項、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吳進寶                    法 官 呂明燕                    法 官 邱明弘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陳旻萱

2025-03-03

KSHM-114-聲-161-20250303-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11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盧懷軒 上列受刑人因妨害自由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4年度 執聲付字第10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盧懷軒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盧懷軒前犯妨害自由罪,經本院判處有期 徒刑1年6月,嗣經最高法院判決上訴駁回確定後移送執行,茲聲 請人以受刑人業經法務部於民國114年2月27日核准假釋在案。而 該案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為本院(110年度上更一字第10號 ),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語。本院審核有關文件,認 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 條第2項、第96條但書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簡志瑩                    法 官 李政庭                    法 官 曾鈴媖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施宜欣

2025-03-03

KSHM-114-聲保-110-20250303-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10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PHUSAENSEE SAKDA 上列受刑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 114年度執聲付字第9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PHUSAENSEE SAKDA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PHUSAENSEE SAKDA前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罪,經本院判處有期徒刑5年2月,嗣經最高法院判決上訴駁回確 定後移送執行,茲聲請人以受刑人業經法務部於民國114年2月27 日核准假釋在案。而該案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為本院(111 年度上訴字第855號),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等語。本 院審核有關文件,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至受刑人係泰國籍, 是否適用保安處分執行法第74條之1第1項所定「對於外國人保護 管束者,得以驅逐出境代之」規定,核屬檢察官執行保護管束處 分之職權,非本院審究範圍,併予敘明,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 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簡志瑩                    法 官 李政庭                    法 官 曾鈴媖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施宜欣

2025-03-03

KSHM-114-聲保-103-20250303-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11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凱淵 上列受刑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 114年度執聲付字第10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凱淵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凱淵前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罪,經臺灣 屏東地方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6月,嗣經本院及最高法院判決上 訴駁回確定後移送執行,茲聲請人以受刑人業經法務部於民國11 4年2月27日核准假釋在案。而該案犯罪事實最後裁判之法院為本 院(109年度原上訴字第48號),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等語。本院審核有關文件,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 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之規定,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簡志瑩                    法 官 李政庭                    法 官 曾鈴媖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施宜欣

2025-03-03

KSHM-114-聲保-112-202503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