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住居所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31-240 筆)

司司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聲報清算人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司字第367號 聲 請 人 王長林 上列聲請人聲報華達墊肩有限公司清算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公司法所定清算人就任之聲報,應以書面為之;前項書面 ,應記載清算人之姓名、住居所及就任日期,並附具清算人 資格之證明。依公司法之規定為清算人之聲報時,應附具向 主管機關申請解散登記之證明文件、股東名冊、選舉清算人 之股東會紀錄及資產負債表。清算人就任後,應即檢查公司 財產情形,造具資產負債表及財產目錄,送交各股東查閱。 清算人就任後,應以公告方法,催告債權人報明債權,對於 明知之債權人,並應分別通知。有限公司變更章程、合併、 解散及清算,準用無限公司有關之規定,非訟事件法第178 條第1項第2款及其施行細則第24條、公司法第87條第1 項、 第88條及第113 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按非訟事件之聲請,不 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 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非訟事件法第30條之 1亦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向本院聲報華達墊肩有限公司之清算人,惟未聲 報就任日期,亦未檢具最新公司變更登記事項表、股東名冊 、清算人資格證明、清算人就任同意書、清算人就任後造具 之資產負債表及財產目錄、前開表冊送交各股東查閱之證明 文件及清算人就任後,一次以上於日報「全國版」之顯著部 分刊登公告,催告債權人於3個月內申報其債權之證明文件 。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8日、114年2月3日(發文日期) 通知聲請人於5日內補正上開事項,聲請人於114年1月7日、 同年2月8日收受通知,有送達證書附卷可稽,惟迄未補正, 揆諸上開說明,其聲請即非適法,應予駁回。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第24條第1項之規定,裁定如主 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一庭 司法事務官

2025-03-05

TYDV-113-司司-367-20250305-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延長安置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護字第54號 聲 請 人 屏東縣政府 法定代理人 甲○○ 相 對 人 即受安置人 A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詳附件對照表) 法定代理人 B (真實姓名及住居所詳附件對照表) 上列聲請人聲請延長安置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兒童A准予延長安置叁個月,至民國114年6月14日止。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於民國112年9月15日接獲盧婦產 科診所通報,案母B未婚懷孕8周左右,然B當時未滿15歲, 故依法進行通報,經聲請人調查後開案處遇,處遇期間多次 與B及生父C(真實姓名及住居所詳附件對照表)確認後續照 顧計畫及親屬資源,惟B及C態度迴避,且雙方親屬皆無意願 協助照顧A,A於113年3月9日凌晨出生,經113年3月11日再 次與B及C確認照顧計畫,兩人皆無法回應及提出協助照顧者 ,經評估B領智能障礙中度證明,過往亦有未婚生產且未實 際照顧過新生兒,案外祖父也多次表示不願意協助照顧A、 案外祖母因詐欺案入獄服刑中;C之父母皆無意願協助照顧 ,故於113年3月11日上午9時35分進行緊急安置,經鈞院准 予延長置A至114年3月14日在案。B、C配合社政處遇狀況不 佳,對於生活狀況及行蹤大多隱瞞說謊,亦無儲蓄計畫、B 無業、C從事粗工,為家中主要經濟來源,B、C雖有穩定約 定親子會面時間,然會面期間B、C對於A的生長狀況皆無概 念,但也不願出養A,故主則社工已開立強制親職教育課程 ,評估B照顧能力是否可提升,以利後續計畫擬定;本次法 定代理人陳述意見單,因B不願配合約訪及會面時間,故無 法順利簽署。依據寄養安置報告顯示,A於寄養家庭內適應 狀況良好,然B照顧知能、技巧及照顧人力資源皆不足,原 生家庭無法提供穩定照顧,建議讓A持續安置。綜上所述,B 及C無親屬資源可協助照顧A,過往配合處遇態度較為消極、 不願正視照顧議題,經評估B尚未成年且對於新生兒照顧知 能薄弱,無法妥善照顧、家中亦無其他親屬可協助照顧,故 為確保A未來受照顧狀況,爰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 法第57條規定聲請延長安置兒童A三個月以維護A之人身安全 等語。 二、按兒童及少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非立即給予保護、安置 或為其他處置,其生命、身體或自由有立即之危險或有危險 之虞者,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予緊急保護、安置或 為其他必要之處置:、兒童及少年未受適當之養育或照顧 。、兒童及少年有立即接受診治之必要,而未就醫。、兒 童及少年遭遺棄、身心虐待、買賣、質押,被強迫或引誘從 事不正當之行為或工作。、兒童及少年遭受其他迫害,非 立即安置難以有效保護。疑有前項各款情事之一,直轄市、 縣(市)主管機關應基於兒童及少年最佳利益,經多元評估 後加強必要之緊急保護、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處置。直轄市 、縣(市)主管機關為前項緊急保護、安置或為其他必要之 處置時,得請求檢察官或當地警察機關協助之。第一項兒童 及少年之安置,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得辦理家庭寄養 、交付適當之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或其他安置機構教養之,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6條定有明文。又直轄市、 縣(市)主管機關依前條規定緊急安置時,應即通報當地地 方法院及警察機關,並通知兒童及少年之父母、監護人。但 其無父母、監護人或通知顯有困難時,得不通知之。緊急安 置不得超過七十二小時,非七十二小時以上之安置不足以保 護兒童及少年者,得聲請法院裁定繼續安置。繼續安置以三 個月為限;必要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延長之,每次得聲請延 長三個月,亦為同法第57條第1、2項所明定。 三、經查,聲請人上開主張,業據其提出本院113年度護字第280 號民事裁定、財團法人臺灣兒童暨家庭扶助基金會屏東分事 務所兒童少年家庭寄養服務評估報告、臺灣屏東地方法院兒 童及少年安置事件法定代理人陳述意見單等件為證。爰審酌 B及C無親屬資源可協助照顧A,且過往配合處遇態度較為消 極、不願正視照顧議題。縱使因B不願配合約訪及會面時間 ,而無法簽署上開陳述意見單,然經專業社工評估B尚未成 年且對於新生兒照顧知能薄弱,無法妥善照顧A。故認為維 護A之最佳利益,如未予延長安置,恐不利於A之人身安全, 是本案有延長安置之必要。從而,聲請人聲請延長安置,於 法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張以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裁 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蕭秀蓉 附件 對照表(114年度護字第54號) A 乙○○   民國000年0月0日生         住○○市○○區○○○00號         (現安置中)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B 丙○○   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同上         居屏東縣○○鄉○○街00號5樓之3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C 丁○○   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屏東縣○○鄉○○○路00○0號         居屏東縣○○鄉○○街00號5樓之3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2025-03-05

PTDV-114-護-54-20250305-1

朴小調
嘉義簡易庭(含朴子)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朴小調字第42號 原 告 吳煜晴 上列原告與被告黃經綸間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之日起5日內,補正被告之住居所,逾期未 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起訴,應以訴狀為之,訴狀應記載當事人;當事人書狀, 除別有規定,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民事訴訟法 第244條第1項第1款、第116條第1項第1款定有明文。又當事 人書狀不合程式,法院應定期間命補正,當事人逾期不為補 正,起訴即不具應具備之程式而不合法,應以裁定駁回,同 法第121條第1項、第249條第1項亦有明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訴狀僅記載被告姓名,而未記載被告之住居 所,程式顯有欠缺,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 ,命原告於收受裁定後5日內補正被告之住居所,逾期未補 正者,即駁回原告之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朴子簡易庭 法 官 黃美綾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周瑞楠

2025-03-05

CYEV-114-朴小調-42-20250305-1

金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570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57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劉羿廷 上列上訴人因詐欺等案件,對於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570、 571號),中華民國113年12月12日第二審判決(第一審判決案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金訴字第595號、112年度訴字第613 號,起訴案號: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3538號、112 年度偵字第7324號、112年度偵字第8131號、112年度偵字第9334 號、112年度偵字第10818號,111年度偵字第19174號、第26767 號、第30325號、第30490號,移送併辦案號:同署112年度偵字 第20023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提起第三審上訴,上訴期間為20日,自送達判決後起算, 並應以上訴書狀提出於第二審法院為之,第二審法院認為上 訴第三審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上訴權已 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349條、第350條第 1項、第384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刑事訴訟之送達文書, 依同法第62條規定,除有特別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 定。而依民事訴訟法第136條第1項前段、第137條第1項規定 ,送達於應受送達人之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行之;送達 於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者,得將文 書付與有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或受僱人。 二、本院對於上訴人即被告劉羿廷(下稱被告)之本院判決送達 ,係於民國113年12月17日將該判決送達於被告住所,由其 父用印代收,有送達證書在本院卷可查(見本院570號卷二 第21頁)。依上開說明,該判決即已生合法送達之效力,則 其上訴期間應自送達之次日即113年12月18日起算20日(被 告住所位於高雄市小港區毋庸加計在途期間),其上訴期間 之末日應為114年1月6日(非星期日或休息日)。被告所具 聲明上訴狀雖記載日期114年1月4日,然被告遲至同年月7日 始具狀向本院提起上訴,有其刑事聲明上訴狀上本院收狀章 戳印文在卷可佐,揆諸上開規定,本件上訴已逾法定上訴不 變期間,其上訴逾期,顯屬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且無可補正 ,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84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璧君                    法 官 鍾佩真                    法 官 石家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林家煜

2025-03-04

KSHM-113-金上訴-570-20250304-3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訴字第939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WORAKITPHANIT SUTSAWAT (中文譯名蘇薩婉) WORAKITPHANICH WILAWAN (中文譯名薇拉萬) 共 同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 陳信凱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上訴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WORAKITPHANIT SUTSAWAT、WORAKITPHANICH WILAWAN羈押期間, 均自民國114年3月12日起,延長貳月。   理 由 一、上訴人即被告WORAKITPHANIT SUTSAWAT 、WORAKITPHANICH WILAWAN二人前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訊問後,認被告 所犯運輸第一級毒品海洛因罪嫌疑重大,有刑事訴訟法第10 1條第1項第1款及第3款情形,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執 行,於113年12月12日執行羈押,至114年3月11日第一次羈 押期間即將屆滿。 二、茲本院以前項原因依然存在,且被告所犯運輸第一級毒品海 洛因罪乃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並經原審法院 各判處有期徒刑19年重刑在案,被告可預期判決之刑度既重 ,在我國復無固定住居所,且係非法滯留我國六個月以上, 則其為規避未來確定後刑罰之執行,妨礙審判程序進行之可 能性增加,國家刑罰權難以實現之危險亦較大,自有相當理 由可認被告另有逃亡之虞之羈押之原因,為防免其實際發生 ,本院於訊問被告二人,並詢問辯護人之意見後,斟酌命被 告具保、責付或限制住居均不足以確保審判或執行程序之順 利進行,為確保訴訟程序順利進行,使國家刑罰權得以實現 ,以維持重大之社會秩序及增進重大之公共利益,認有繼續 羈押之必要,應自114年3月12日起,延長羈押二月,爰依刑 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施柏宏                    法 官 林青怡                    法 官 李嘉興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賴梅琴

2025-03-04

KSHM-113-上訴-939-20250304-2

嘉簡
嘉義簡易庭(含朴子)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嘉簡字第96號 原 告 A女 姓名及住居所詳卷 被 告 許嘉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行政機關及司法機關所公示之文書,不得揭露性騷擾事件 被害人之姓名、出生年月日、住居所及其他足資識別被害人 身分之資訊,性騷擾防治法第10條第6項定有明文。本件原 告主張被告有性騷擾行為,而為性騷擾事件被害人,依上開 規定,本判決爰不予揭露原告之真實姓名及住居所等足以識 別身分之資訊,並將原告之身分資訊以代號甲 表示,其身 分識別資料均詳卷,合先敘明。 二、原告主張: (一)原告於112年10月15日11時20分許前往被告所開設址設嘉義 縣○○鄉○○村○○000號「小O紓壓店」進行全身按摩,過程中被 告利用對原告按摩時,以手部來回觸碰原告私密處(即:外 陰部)、故意穿著短裙丁字褲並跨坐時將自己的生殖器碰觸 原告身體臀部及在按摩過程中有露出臀部之行為,原告受到 驚嚇立刻要求結束按摩,並感受噁心、不舒服且感到冒犯, 被告以此性騷擾的方式侵害原告性自主決定等人格權,爰依 性騷擾防治法第12條第1、2項及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及第 195條第1項規定請求賠償精神慰撫金新臺幣(下同)20萬元。 (二)對於被告抗辯之回應: 1、在我所提供錄影音譯文1分24秒時我有質疑被告為何摸到我 的私密處,被告在1分33秒回應說全部都有按摩到,可以證 明他有碰到我的私密處;2分1秒時他也有回答我說全身有壓 ,如果沒有按摩到我的私密處,為何會回答全身有壓。  2、如果被告要按我的腰部,反而跨越我的臀部是不好施力,他   跨坐在我身上的時候,只按了我的背。我會看到對方的臀部   ,是他用手指從我左邊的小腿、大腿背部搔癢的動作,我認   為不是按摩,所以才抬頭看,才看到他的臀部,對方確實是   穿著他所提出的這件連身裙,幫我按摩,所以他從我身上下 來時,才會看到他的臀部。另外檢察署的不起訴處分書,是 認定對方接觸時沒有起生理反應,與被告所說沒有接觸不符 。  (三)並聲明: 1、被告應給付原告2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2、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被告則以: (一)被告並無原告所述「以手部來回觸碰原告私密處」、「生殖 器碰觸原告身體臀部」情形,此部分應由原告負舉證責任, 且原告所主張被告有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所列行為,業據臺 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調偵續字第15號為不起 訴處分,不起訴處分書亦認為按摩身體之過程中,按摩人員 本即可能與被按摩之客人發生諸多肢體碰觸,則此等肢體碰 觸,是否該當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之性騷擾行為,仍需積極 證據始得審認,尚難僅以聲請人片面之主觀感受為斷。 (二)又原告指稱被告故意穿著短裙丁字褲一情,係因被告性別認 同與原生生理性別不同,故素日穿搭以女性服裝為主,且被 告當日所穿服裝,亦無刻意暴露隱私部位,僅為工作所需, 又被告當日之服裝亦非奇裝異服,更為街頭上隨處可見之搭 配,故對於原告於偵查程序多次提及被告於按摩過程穿著不 當,甚感無奈。 (三)再原告所提出之錄音光碟中,被告並無自承有對原告有任何 性騷擾之舉動,雖有道歉只不過是希望與原告間之糾紛能盡 早平息而已,且此部分亦經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 度調偵續字第15號不起訴處分書審認,亦認為不足為不利被 告犯罪事實之認定。 (四)原告所稱之譯文部分,全身油壓是一個名稱,私密處沒有按 ,全身油壓是按脖子、肩膀、背部、腿、手都有按,其他沒 有按。當天我是按她的脖子、肩膀,按到腰部的時候,需要 半蹲,所以要跨過原告的臀部,原告當時是趴著,我的頭與 她的頭同方向,要往她的腰部按的時候,她就說你在做什麼 就起身了,我當時是穿我提供照片的連身裙,裙身就會往上 拉,多多少少都會露出來,對方是趴著為何會看到我的臀部 ,我也不知道。   (五)並聲明: 1、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2、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予假執行。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原告主張於上開時、地前往被告所開設處所進行全身按摩, 被告當天進行按摩時是穿著長度約僅包覆臀部長度之短裙及 按摩當時被告有橫跨原告身體按壓原告腰部一情,為兩造所 不爭執,復有被告所提出案發當日穿著為證(見本院卷第101 頁),堪信原告此部分主張可信。 (二)又原告主張於按摩過程中被告有「以手部來回觸碰原告私密 處」、「生殖器碰觸原告身體臀部」部分,則為被告所否認 ,並以前詞置辯。經查: 1、雖觀原告於警詢中陳稱:我一踏進去就看到師傅是男性,但 著女裝,胸部亦隆起,我心裡覺得有點奇怪,但不想抱有歧 視眼光看待,對方之後請我至小房間將全身衣服脫掉,包括 內衣褲並趴在按摩床上,起初在按上半身時都很正常,甚至 我有跟他小聊幾句,後來開始抹油並按摩到我臀部及大腿內 側時,在未告知我的情況下,其手指多次碰觸到我的私密處 ,這時我心裡一直告訴自己這應該很正常,我不該想這麼多 ,接著又在未告知我的情況下,跨坐在我臀部上,我有感覺 到他的生殖器在我臀部上,但我未感受到對方有生理反應, 但之後的按摩手法我都覺得不是在按摩,感覺都在我的私密 處下去按摩,再來他用手指輕撫滑過我的皮膚,我感覺不是 按摩是挑逗,故我抬頭看對方,結果看到對方沒有穿褲子, 雙臀外露,我覺得行為很怪異,並詢問對方你按摩為何不穿 褲子。對方回我我按摩都沒有穿褲子,所以我要求對方停止 按摩等語及於偵查中陳稱:就是針對我的陰唇及陰蒂那邊按 摩,他的手法很奇怪,因為他就先按摩我的臀部,就帶到我 陰唇及陰蒂那邊,然後又帶到另一邊臀部,我就是覺得手法 很奇怪,如果他單純是滑過雙臀中間,我就覺得不是故意, 但他會針對我下體部分特別按揉,且這是在用手指按揉我的 下體部位,我當時是全裸,沒有穿內衣、褲、被告請我脫光 趴著,我打電話預約時確實是男生所接聽,我以為是他妻子 在按摩,他幫忙接聽,後來去現場看到被告才知道是男生, 但我想說他是三性人,所以我想說不要歧視,才會讓他按摩 等語(見刑事資料卷),與本件原告本件所主張之事實,前後 陳述係屬一致。 2、然除原告一致之陳述外,並無其他證據可佐。至原告雖有所 提出之案發後112年10月15日錄影音內容,惟對話內容略以 :原告質問:為什麼你們按摩會需要你脫褲子?按摩師會需 要脫褲子喔?被告回稱:沒有啦,我有穿丁字褲啦;原告表 示:你根本,我直接看到你屁股你還跟我說你穿丁字褲;被 告回稱:(站起來)這個本來就是那個阿;原告表示:我覺 得這個太誇張了,沒有沒有我覺得你這個太誇張了,多少? 多少?沒有,該給你,現在時間多少,我幾點來的?11點來 的嘛,該付錢就是付錢;被告回稱:沒關係啦,不用、不用 ,真的不用,沒辦法,這樣這樣我不要,因為客人沒辦法接 受,就不要啦,真的沒關係啦,我穿丁字褲啊,穿丁字褲, 你覺得我很奇怪我也沒辦法,真的,有穿丁字褲啦,我不知 道你是什麼感覺;原告表示:沒有,這,這個感覺,而且你 ,你應該是男生吧?是不是?;被告回稱:嘿呀,對啊;原 告質問:對啊!你坐在我身上的時候我也有感覺到你的生殖 器在我的屁股上面,而且你在按的時候會一直往我的私密處 按;被告回稱:沒有,沒有,全部都是這個按到,阿如果你 沒辦法接受;原告表示:對,你全部,如果你帶過我可以接 受,可是你有好幾次動作都直接針對我的私密處一直在揉, 我真的不知道你是在按摩還是在騷擾內。這真的有誇張;被 告回稱:沒有啦我就是在按摩啦,因為接受的客人才會進來 ,沒有接受也沒關係,我們也不要去勉強客人;原告表示: 我第一次來你也沒有告訴我你們的按摩是...我覺得你的動 作已經讓我覺得不是按摩了,那我一樣該付給你,我還是付 給你,沒有沒有,我該付給你還是付給你,你確實也有,前 面也有按摩到我,可是後面真的讓我覺得越來越不舒服,因 為你一直在對我的私密處有動作,我就真的覺得不是很舒服 ,那就這樣子;被告回稱:不用,不用,不用,真的不用、 真的真的;原告表示:沒有,有服務我們就是這樣子(對話 結束)等情,此有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勘驗筆錄1份 可佐(見刑事資料卷),亦未見被告有坦承為上開原告主張行 為之陳述。至原告另於本院所提出之光碟內容譯文(附證物 袋),除與檢察官上開勘驗筆錄內容相同外,及原告所指稱 之譯文秒數內容為「原告:對啊!你坐在我身上的時候我也 有感覺到你的生殖器在我的屁股上面,而且你在按的時候會 一直往我的私密處按;被告:沒有,沒有,全部都是這個按 到,阿如果你沒辦法接受」,被告僅有模糊回答,且   原告當時之對話亦是多個問題合併詢問,亦難認被告知回答 係針對原告就被告私密處按壓之詢問回應,故無法以此即推 認被告於按摩過程有往原告私密處按之情。 3、再被告於案發時之行為雖經嘉義縣民雄分局認定性騷擾成立 ,而經送交嘉義縣社會局進行裁罰,此有嘉義縣警察局民雄 分局113年12月25日嘉民警三字第1130046031號函暨申訴審 議會議資料即會議紀錄、性騷擾防治法申訴表、嘉義縣社會 局113年12月30日嘉縣社社工字第1130055177號函可佐(見本 院卷第43頁至第61頁),惟自上開會議紀錄觀之,雖有參酌 兩造之談話筆錄審酌,但並未實際認定被告是否確有「以手 部來回觸碰原告私密處」、「生殖器碰觸原告身體臀部」之 情形,而係以按摩過程中被告按摩手法及碰觸原告之方式, 造成原告冒犯不舒服,確實有可能有性騷擾行為而決議性騷 擾成立,是亦無從以此資料作為被告確有「以手部來回觸碰 原告私密處」、「生殖器碰觸原告身體臀部」之證據。 4、另觀之被告於警詢筆錄陳稱:當時原告打電話預約上午來按 摩,她知道我是男生,等到她來之後,我告知她油壓按摩需 脫掉衣服但必須穿著內衣內褲,她有按照我的話去做,我便 從肩膀按到背部,因為我按摩背部施力方便,故跨過她背後 並以半蹲方式繼續按摩背部,但我全程按摩範圍只在她的腰 部以上,並沒有碰觸她私密處,也從未用手指輕輕撫過他的 皮膚,至於我臀部外露部分,我當時有穿裙子包覆臀部且裡 面有穿丁字褲,所以可能是不小心露出來等語;於偵查中陳 稱:她也知道我是男生,當時我有跟她說我是三性的,只是 平常穿女裝,有問她是否可以接受,她說可以,當時我幫她 按摩時從脖子、肩膀、背部開始按,後來要按腰部時,因為 力道問題,我有跨過她的臀部,但是我是半蹲不是跨坐,我 要按時她就開始說我有看到你的臀部,為何沒看到你的褲子 ,但我當時是穿短裙,裡面穿丁字褲,她就突然起來,就說 你怎麼這樣,我就沒有繼續按摩了,我連他的腰部都還沒有 按等語(見刑事資料卷),前後陳述亦屬一致,且與上開檢察 官勘驗原告所提光碟筆錄內容一致,亦難認被告陳述有何明 顯前後矛盾而所述不可採之情,再被告因原告所指稱「以手 部來回觸碰原告私密處」、「生殖器碰觸原告身體臀部」被 訴涉犯性騷擾防治法第25條部分,亦據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以113年度調偵續字第15號為不起訴處分,並經臺灣 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以113年度上聲議字第1826號處分 書駁回再議之聲請(見刑事資料卷),亦未認定原告有性騷擾 防治法第25條之行為。 5、從而,原告所提證據尚不足證明被告有於上開時、地「以手 部來回觸碰原告私密處」、「生殖器碰觸原告身體臀部」之 行為存在。   (三)又原告主張在按摩過程中有露出臀部之行為,此為兩造所不 爭執,惟被告否認此為性騷擾行為,並以前詞置辯。依性騷 擾法治法第2條第1項規定:本法所稱性騷擾,指性侵害犯罪 以外,對他人實施違反其意願而與性或性別有關之行為,且 有下列情形之一:一、以明示或暗示之方式,或以歧視、侮 辱之言行,或以他法,而有損害他人人格尊嚴,或造成使人 心生畏怖、感受敵意或冒犯之情境,或不當影響其工作、教 育、訓練、服務、計畫、活動或正常生活之進行;性騷擾防 治法施行細則第2條規定:性騷擾之認定,應就個案審酌事 件發生之背景、環境、當事人之關係、言詞、行為、認知或 其他具體事實為之。換言之,所謂性騷擾,係指在性侵害犯 罪以外,根據個案審酌事件發生之背景、工作環境、當事人 之關係、行為人之言詞、行為及相對人之認知下,行為人以 明示或暗示之方式,從事不受歡迎且具有性意味或性別歧視 之言詞或行為,無論是致影響他人之人格尊嚴、學習、工作 之機會或表現抑或以之作為自己或他人獲得、喪失或減損其 學習或工作有關權益的條件者,均屬之。是其認定標準,應 以「合理被害人」標準檢視,即以被騷擾者認知之觀點加以 認定,而非根據行為人本身之主觀看法。自兩造上開警詢及 偵訊筆錄內容觀之,可知原告於進行按摩前已知悉被告為著 女裝之男性,對於被告之性別並無誤認,且被告當天進行按 摩時是穿著長度約僅包覆臀部長度之短裙及按摩當時被告有 橫跨原告身體按壓原告腰部一情,為兩造所不爭執,業如上 述,是被告於按摩過程中因按摩力道或姿勢會使衣物上下移 動應與常情無違,況參以原告陳稱係被告從我身上下來時, 才會看到他的臀部等情,可認被告露出臀部之原因應係按摩 姿勢所致,而非故意將衣物往上拉露出臀部。是本院綜合上 開情勢認原告既於進行按摩時已知悉被告為著女裝之男性, 且當時被告所著女裝為包臀短裙,於按摩過程中應可以預期 會因施力或按摩方式而導致被告臀部部分露出,以一般合理 被害人之認知於此情形下露出臀部之行為雖為與性及性別有 關,但尚無從造成使人心生畏怖、感受敵意或冒犯之情境, 而非屬性騷擾。 五、綜上所述,原告並未舉證被告對原告有為「以手部來回觸碰 原告私密處」、「生殖器碰觸原告身體臀部」之行為及在按 摩過程中有露出臀部亦非屬性騷擾,是原告依性騷擾防治法 第12條第1、2項及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及第195條第1項, 請求被告應給付原告2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另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 麗,應併予駁回。 六、本案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暨所提 之攻擊防禦方法,經本院審酌後,認與本案判斷結果無影響 ,均毋庸再予一一審酌,附此敘明。至原告於言詞辯論後之 114年2月13日所提出民事準備(一)狀,係於言詞辯論終結後 提出,本院依法不得審酌,附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嘉義簡易庭                  法 官 謝其達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嘉義市文化路 308之1號)提出上訴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黃意雯

2025-03-04

CYEV-114-嘉簡-96-20250304-1

交易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交易字第60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添福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114年 度撤緩偵字第1號),本院認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4年度苗交 簡字第91號),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聲請簡易判決意旨略以:被告黃添福於民國112年11月13日1 6時許起至19時30分許止,在苗栗縣○○市○○路0段00號釣蝦場 飲用啤酒4瓶後,於同日20時50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00 號普通重型機車,自苗栗縣銅鑼鄉苗38之1線與同鄉中正路 交岔路口處離去。嗣於同日20時50分許,行經銅鑼鄉新興路 與永樂路交岔路口處時,因違規未配戴安全帽遭警攔查後, 員警發現被告身上散發酒味而對其施以吐氣酒精濃度測試, 於同日21時1分許,測得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值達每公升0.5 3毫克而查獲,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185 條之3 第1 項第1 款之公共危險罪嫌等語。 二、按檢察官就簡易判決處刑之聲請,與起訴有同一之效力,法   院於審理後認應為不受理判決之諭知者,應適用通常程序審   判之,刑事訴訟法第451 條第3 項、第451 條之1 第4 項但   書第3 款、第452 條業已明揭其旨。 三、次按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者,得命被告於一定期間內遵守或 履行刑事訴訟法第253條之2第1項各款所定事項,被告於緩 起訴期間內,有違背上開各款之應遵守或履行事項者,檢察 官得依職權撤銷原處分,繼續偵查或起訴;又檢察官依同法 第253條之3規定撤銷緩起訴者,應製作處分書敘述其處分之 理由,並應以正本送達於告訴人、告發人、被告及辯護人, 被告接受撤銷緩起訴處分書後,得於7日內以書狀敘述不服 之理由,經原檢察官向直接上級法院檢察署檢察長或檢察總 長聲請再議,同法第253 條之2 第1 項、第253 條之3 第1 項第3 款、第255 條第1 項前段、第2 項前段、第256 條之 1 第1 項規定綦詳。準此以觀,被告經檢察官為緩起訴處分 確定者,於緩起訴期間內,檢察官固得依職權撤銷原處分, 繼續偵查或起訴,然於此情形,檢察官應製作撤銷緩起訴之 處分書,並以正本送達於被告,被告接受撤銷緩起訴之處分 書後,並得於7 日內聲請再議,倘撤銷緩起訴之處分書,未 合法送達於被告,該撤銷緩起訴之處分,難認已經確定,與 未經撤銷原緩起訴處分無異,檢察官在原緩起訴處分仍有效 情況下,遽就同一案件提起公訴,法院應認其起訴之程序違 背規定,依同法第303 條第1 款規定,為不受理之判決;於 原緩起訴期間已屆滿,應認其起訴違反「緩起訴期滿未經撤 銷,而違背第260 條之規定再行起訴」,依同法第303 條第 4 款規定為不受理之判決(最高法院100 年度台非字第46號 、100 年度台非字第78號裁判亦同此旨)。又上開應諭知不 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7 條 ,亦定有明文。 四、經查,被告於112 年11月13 日酒駕公共危險案件,為警查 獲後,經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 年度偵字第1218 1號為緩起訴處分,命其應自緩起訴處分確定之日起3 個月 內向公庫支付新臺幣5萬元及自緩起訴處分確定之日起6 個 月內,參加該署防制酒駕法治教育活動1 場次,緩起訴期間 為1 年(自113 年1月10 日起至114 年1月9 日止)。嗣被 告因未履行緩起訴條件,該署檢察官乃於113年12 月16日以 113 年度撤緩字第122號處分書撤銷緩起訴處分,並於114 年1 月22日以114年度撤緩偵字第1號向本院聲請簡易判決處 刑,嗣於114年2 月24日繫屬於本院,此有上開緩起訴處分 書、撤銷緩起訴處分書、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該署函文上 之本院收文章資料在卷可參。然查,上開緩起訴處分書送達 時,被告之戶籍地為「苗栗縣○○鄉○○村00鄰○○000號」,被 告於112年12月28日收受上開緩起訴處分(由其同居人即其 母代收)後,業於112年12月29日變更其戶籍地為「苗栗縣○ ○鄉○○村○○街0巷00號」,並在113年3月21日該署緩起訴處分 被告緩刑附條件受保護管束人基本資料表上填寫其上開變更 後之戶籍地址「苗栗縣○○鄉○○村○○街0巷00號」為其現住地 址,嗣因被告並未繳納緩起訴處分金,本件撤銷緩起訴處分 書於113年12月16日做成,然僅送達於被告變更前之前戶籍 地,而未送達於被告之住居所,即   被告112年12月29日變更後之現戶籍地(同為其陳報之現住 地址),此有戶役政網站查詢被告全戶戶籍資料、該署緩起 訴處分被告緩刑附條件受保護管束人基本資料表、該署送達 證書、上開撤銷緩起訴處分書在卷可考,是上開撤銷緩起訴 處分並不生合法送達之效力。據此,被告對該撤銷緩起訴處 分之再議期間無從起算,是該撤銷緩起訴處分尚難認已確定 ,而檢察官在該撤銷緩起訴處分確定前,於原緩起訴期間已 屆滿後之114年2月24日(即繫屬本院之日,見本院苗交簡卷 該署函上之本院收文章戳),另向本院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依照前開說明,其聲請自有「緩起訴期滿未經撤銷,而違背 第260 條之規定再行起訴」之情形,應依同法第303 條第4 款、第307 條之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理之 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2 條、第8 條前段、第303 條第 4款、第307 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王瀅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應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許雪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MLDM-114-交易-60-20250304-1

重附民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重附民字第6號 原 告 陳姵君 上列原告因詐欺等案件(本院114年度金訴字第72號),提起刑 事附帶民事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補正當事人「Brooks Angel」、 「陳凱」、「蔡靜雯」、「林宏傑」之年籍、地址;並提出經原 告簽名或蓋章之刑事附帶民事起訴書狀,以及補正前開事項之書 狀應按被告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事人姓名及住所或居所、法定代理人 、應為之聲明或陳述、供證明或釋明用之證據等事項;當事 人或代理人應於書狀內簽名或蓋章。其以指印代簽名者,應 由他人代書姓名,記明其事由並簽名;書狀不合程式或有其 他欠缺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命其補正。民事訴訟法第116條 第1項、第117條、第12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起訴   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提出於法院為之:㈠當事人及 法定代理人。㈡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㈢應受判決事項之聲 明;起訴不合程式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 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244條第1 項、第249條第1項第6款復有所明文。 二、查原告雖於民國114年2月24日,向本院提出刑事附帶民事損 害賠償訴狀,惟所提出之書狀上,並未載有原告之簽名或蓋 章,而起訴對象即被告「Brooks Angel」、「陳凱」、「蔡 靜雯」、「林宏傑」之住居所及人別等事項亦未載明,且未 按他造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爰依民事訴訟法第121條第1項 、第249條第1項但書等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 補正如主文所示之事項,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吳佳齡                  法 官 鄭虹                  法 官 周霙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許育彤

2025-03-04

KLDM-114-重附民-6-20250304-1

桃補
桃園簡易庭

代位分割遺產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桃補字第27號 原 告 板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謝娟娟 訴訟代理人 藍偉中 上列原告與被告梁台英等間請求代位分割遺產事件,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14日內,補正以下事項:㈠本件被繼承人之 除戶戶籍謄本、遺產清冊、繼承系統表、全體繼承人最新戶籍謄 本及住居所。㈡被告之最新戶籍謄本資料,及記載被告姓名之起 訴狀,暨與全體被告人數相符且附具證物之繕本。㈢依請求分割 全部遺產之總價額,按被代位人所佔應繼分比例,計算其因繼承 被繼承人遺產所受利益,據此查報本件訴訟標的價額,並依法定 訴訟費用徵收標準計算及繳納應徵收之第一審裁判費,逾期未補 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按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第6款定有明文。次按因財 產權而起訴,應繳納裁判費,此為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所 定起訴之必備程式。再按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提出於法院為之:一、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二、訴訟標 的及其原因事實。三、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民事訴訟法第 244條第1項亦有明定。而民法第1164條所定之遺產分割,既 係以遺產為一體,整個的為分割,並非以遺產中各個財產之 分割為對象,則於分割遺產之訴,其訴訟標的價額及上訴利 益額自應依全部遺產於起訴時之總價額,按原告所佔應繼分 比例定之(最高法院103年度台抗字第311號裁定意旨參照) 。則原告請求代位分割遺產,應對全部遺產為分割,並應附 具被繼承人全部遺產之遺產清冊等資料,以確定分割遺產之 對象及範圍,並依此計算原告因分割遺產可受之利益,以計 算第一審裁判費。又請求分割共有物之訴,為固有必要共同 訴訟,其訴訟標的對於共同訴訟之各人必須合一確定,應由 共有人中之一人或數人共同起訴,並以其他共有人全體為被 告,其當事人適格始無欠缺。從而,原告代位債務人請求分 割遺產事件之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原告起訴時,債務人因分 割所受利益之客觀價額為準,並應列全體繼承人為被告。 二、原告於民國114年1月7日提起本件訴訟,固聲明:被告間公 同共有桃園市○○區○○段000地號(權利範圍:100/100,000) 及同段924建號全部,如起訴狀附表2所示應繼分比例分割為 分別共有。惟原告起訴時未據提出:㈠本件被繼承人之除戶 戶籍謄本、遺產清冊、繼承系統表、全體繼承人最新戶籍謄 本及住居所。㈡被告之最新戶籍謄本資料,及記載被告姓名 之起訴狀,暨與全體被告人數相符且附具證物之繕本。㈢依 請求分割全部遺產之總價額,按被代位人所佔應繼分比例, 計算其因繼承被繼承人遺產所受利益,據此查報本件訴訟標 的價額,並依法定訴訟費用徵收標準計算及繳納應徵收之第 一審裁判費。並致本院無從核定訴訟標的價額,茲命原告於 本裁定送達14日內,補正上開事項,如逾期未補正,即駁回 原告之訴,特此裁定。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桃園簡易庭 法 官 郭宇傑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黃怡瑄 備註: 一、戶籍謄本之記事欄均勿省略。 二、遺產清冊應逐一羅列被繼承人之全部遺產,包括不動產(含 系爭不動產)、動產、股票及存款等項,其中就不動產部分 ,應查報最新之土地及建物登記第一類謄本(所有權部均須 詳載所有權人完整姓名及身分證統一編號)及近期之市場交 易價格證明(如鑑定機構之鑑定價格報告書、不動產買賣契 約、房屋仲介或地產公司估價單,或其他足以證明其現值之 資料文件,但不包括難以反應現實行情之稅捐機關稅籍證明 書、課稅通知或納稅單據等);就動產及股票部分,應查報 起訴時之客觀交易價格證明。 三、繼承系統表應就各繼承人有無拋棄繼承,或其是否已死亡( 如已死亡,亦應一併提出該繼承人之除戶戶籍謄本、繼承系 統表及全體繼承人最新戶籍謄本暨住居所)而有繼承人(即 再轉繼承人)之情形為註明,並包括該等有繼承權之繼承人 及再轉繼承人正確之應繼分比例。

2025-03-04

TYEV-114-桃補-27-20250304-1

金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570號                  113年度金上訴字第57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劉羿廷 上列上訴人因詐欺等案件,對於本院(113年度金上訴字第570、 571號),中華民國113年12月12日第二審判決(第一審判決案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金訴字第595號、112年度訴字第613 號,起訴案號: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3538號、112 年度偵字第7324號、112年度偵字第8131號、112年度偵字第9334 號、112年度偵字第10818號,111年度偵字第19174號、第26767 號、第30325號、第30490號,移送併辦案號:同署112年度偵字 第20023號),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提起第三審上訴,上訴期間為20日,自送達判決後起算, 並應以上訴書狀提出於第二審法院為之,第二審法院認為上 訴第三審不合法律上之程式或法律上不應准許或其上訴權已 喪失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349條、第350條第 1項、第384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刑事訴訟之送達文書, 依同法第62條規定,除有特別規定外,準用民事訴訟法之規 定。而依民事訴訟法第136條第1項前段、第137條第1項規定 ,送達於應受送達人之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行之;送達 於住居所、事務所或營業所不獲會晤應受送達人者,得將文 書付與有辨別事理能力之同居人或受僱人。 二、本院對於上訴人即被告劉羿廷(下稱被告)之本院判決送達 ,係於民國113年12月17日將該判決送達於被告住所,由其 父用印代收,有送達證書在本院卷可查(見本院570號卷二 第21頁)。依上開說明,該判決即已生合法送達之效力,則 其上訴期間應自送達之次日即113年12月18日起算20日(被 告住所位於高雄市小港區毋庸加計在途期間),其上訴期間 之末日應為114年1月6日(非星期日或休息日)。被告所具 聲明上訴狀雖記載日期114年1月4日,然被告遲至同年月7日 始具狀向本院提起上訴,有其刑事聲明上訴狀上本院收狀章 戳印文在卷可佐,揆諸上開規定,本件上訴已逾法定上訴不 變期間,其上訴逾期,顯屬違背法律上之程式,且無可補正 ,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84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李璧君                    法 官 鍾佩真                    法 官 石家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林家煜

2025-03-04

KSHM-113-金上訴-571-20250304-3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