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31-240 筆)

交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肇事遺棄罪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交訴字第76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廖允亨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廖允亨被訴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部分 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件被告廖允亨因公共危險等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 訴,而被告就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 逸部分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就此部分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至於被告另被訴過失傷害部分,業經告訴人 撤回告訴,則由本院另行處理。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劉美香                              法 官 葉宇修                                       法 官 陳藝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郭子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2025-03-04

TYDM-113-交訴-76-20250304-2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家庭暴力之恐嚇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易字第73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育鑫 本件被告劉育鑫因家庭暴力之恐嚇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 訴,而被告自白犯罪,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規定,本院認 為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蔡立群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書記官 林傳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TDM-114-易-73-20250304-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妨害秩序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1年度訴字第654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宗訓 黃弘宸 吳澄程 徐俊凱 劉宏亮 上列被告因妨害秩序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字第5 732號、第6337號、第1045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王宗訓、黃弘宸、吳澄程、徐俊凱、劉宏亮被訴部分,由受 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按第一審法院依被告在偵查中之自白或其他現存之證據,已 足認定其犯罪者,得因檢察官之聲請,不經通常審判程序,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但有必要時,應於處刑前訊問被告;前 項案件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經被告自白犯罪,法院認為 宜以簡易判決處刑者,得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 處刑,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 二、本案被告王宗訓、黃弘宸、吳澄程、徐俊凱、劉宏亮(下稱 被告5人)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被告王宗訓、黃弘宸 、徐俊凱、劉宏亮均於本院準備程序中自白犯罪,及被告吳 澄程具狀表示就本案犯行自白犯罪,本院認依其等自白及現 存證據,已足認定犯罪,依上開規定,裁定本件就被告5人 被訴部分,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十一庭 審判長法 官 李貞瑩                    法 官 莊維澤                    法 官 陳薇芳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蔡佩珊

2025-03-04

KSDM-111-訴-654-20250304-2

基交簡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基交簡字第63號 聲 請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忠麟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8 692號),因被告於準備程序中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宜以簡易判 決處刑(原案號:114年度交訴字第7號),爰經本院合議庭裁定 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王忠麟犯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罪,處 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緩刑貳 年。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事實:   王忠麟於民國113年9月4日16時17分許,騎乘車號000-000號 機車,沿基隆市中山區西定路往復興路方向行駛,行經西定 路22號前,因同向左前方徐梵瑄騎乘車號000-000號機車腳 踏板附載之犬隻未繫繩或以狗籠裝入載運,致掉落車道,徐 梵瑄駕車於道路減速右偏停止過程中,未充分注意右後方來 車,將機車停下,王忠麟閃避不及,撞及徐梵瑄機車右側, 徐梵瑄右腳因而撞到自己機車,並受有右側小腿擦傷、右側 踝部擦傷、頭暈及目眩、噁心之傷害(過失傷害部分,由臺 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8692號為不起訴 處分)。詎王忠麟於肇事後,未採取必要之救護,復未停留 於現場待警到場處理,基於肇事逃逸之犯意,逕騎乘上開機 車離去。嗣員警到場處理,始循線查悉上情。 二、證據: ㈠、被告於警詢、偵查之供述及本院準備程序中自白。 ㈡、告訴人徐梵瑄警詢、偵訊之指訴。 ㈢、基隆長庚醫院診斷證明書、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通 事故調查報告表(一)、(二)、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113 年10月29日勘驗筆錄、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診斷證明書、基 隆市警察局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現場照片及 監視器畫面翻拍照片。 ㈣、交通部公路局臺北區監理所基宜區車輛行車事故鑑定會第000 0000號鑑定意見書。  三、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4第1項前段之駕駛動力交通 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罪。 ㈡、另本案交通事故之發生,係告訴人騎乘車號000-000號機車腳 踏板附載之犬隻未繫繩或以狗籠裝入載運,致掉落車道,告 訴人駕車於道路減速右偏停止過程中,未充分注意右後方來 車,將機車停下,被告無充足時間可採取適當之閃避措施, 此經被告敘明在卷,且有監視器畫面翻拍照片、臺灣基隆地 方檢察署檢察官勘驗筆錄等件附卷為憑,而交通部公路局臺 北區監理所基宜區車輛行車事故鑑定會亦同此認定(參偵卷 第137-138頁鑑定意見書),是難認被告有注意之可能,且 被告涉犯過失傷害罪嫌部分,業經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以犯罪嫌疑不足為由,而以113年度偵字 第8692號為不起 訴處分,此有該不起訴處分書在卷可佐(偵卷第141頁)。 準此,被告對本案交通事故既屬無過失,爰依刑法第185條 之4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又被告就本案事故之發生雖無過 失,然考量告訴人受有上開傷害,被告未報警處理或採取救 護,逕自離開現場,是本院認不宜逕予免除其刑之處分,併 予敘明。 ㈢、爰審酌被告駕車肇事致人受傷後,未對告訴人為必要之救護 措施及留置現場等待警方前往處理,擅自騎乘機車離開現場 ,未顧告訴人之安危,並非可取;惟念被告犯後終能坦承犯 行,尚見悔悟之心,犯後態度尚可;並考量告訴人因本件車 禍所受之傷害非重,被告所為對之造成之危害相對為輕;兼 衡被告自陳為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偵卷第63頁個人戶籍資 料),自述目前無業、113年11月間曾中風、未婚無子、與 年邁母親同住之家庭經濟狀況,暨其犯罪之動機、目的、手 段、前無刑事犯罪紀錄之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 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㈣、被告未曾因故意犯罪受有期徒刑以上刑之宣告,有法院前案 紀錄表1份附卷可參,其因一時失慮偶罹刑章,且已坦承犯 行,參以告訴人所受傷勢非重,業如上述,綜上情節,本院 認被告歷此偵查、審理之教訓,信無再犯之虞,是對其宣告 之刑以暫不執行為適當,爰依刑法第74條第1項第1款之規定 ,併予宣告緩刑2年。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 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六、本案經檢察官唐道發提起公訴,檢察官高永棟到庭執行職務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基隆簡易庭 法 官 周霙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敘述上訴理由,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許育彤 附錄論罪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185條之4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害而逃逸者,處6月以 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於死或重傷而逃逸者,處1年以上7年 以下有期徒刑。 犯前項之罪,駕駛人於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傷係無過失者,減輕 或免除其刑。

2025-03-04

KLDM-114-基交簡-63-20250304-1

審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侵占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審簡字第1756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國慶 上列被告因侵占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1853 號),被告於警詢、檢事官調查時自白犯罪,經本院合議庭認為 宜以簡易判決處刑,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爰 不經通常審判程序,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黃國慶犯業務侵占罪,處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即新台幣壹萬伍仟元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 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除補充如下外,餘均引用 檢察官起訴書(如附件)之記載。 二、⑴被告於檢事官詢問時雖稱其挪用本件超商現金後就向朋友 借款,伊當天即113年3月27日上班到隔天113年3月28日15時 ,在當天15時前就將挪用之款項放回去云云,然查,告訴人 向檢事官表示伊於113年3月27日下午盤點時,查覺現金短少 ,被告僅返還32,000元等語,有檢事官113年7月29日電話紀 錄可憑,本院再於113年11月7日電詢告訴人,其仍表示被告 除返還32,000元外,並無返還其他款項等語,有本院該日電 話紀錄可參,是被告所稱已將所有挪用之款項返還云云,與 事實不合。⑵審酌被告利用其擔任統一超商福州一門市店員 之機會,竟侵占店內之款項,破壞告訴人對被告之信任關係 ,所為誠屬不當,惟念其年紀尚輕、其自警詢即坦承犯行, 並無推諉、其所侵占之金額、其迄未完全賠償告訴人等一切 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被告所侵占之未扣案之犯罪所得即新臺幣47,000元,扣除已 歸還告訴人之32,000元後,餘15,000元未經返還告訴人,應 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之規定宣告沒收,於全 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三、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刑 法第336條第2項、第41條第1項前段、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 、第3項,刑法施行法第1條之1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 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上訴於本院合議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審查庭法 官 曾雨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楊宇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36條 對於公務上或因公益所持有之物,犯前條第1項之罪者,處1年以 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15萬元以下罰金。 對於業務上所持有之物,犯前條第1項之罪者,處6月以上5年以 下有期徒刑,得併科9萬元以下罰金。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31853號   被   告 黃國慶 男 26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市○鎮區○○路000巷00弄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侵占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黃國慶係址設桃園市○○區○○0街000號由莊詠婕經營之統一超 商福州一門市店之門市人員,負責結帳收銀、進貨、補貨、 保管營收款項等業務,為從事業務之人,竟意圖為自己不法 之所有,基於業務侵占之犯意,接續於民國113年3月27日凌 晨4時18分許、同日凌晨4時42分許,徒手接續自上址超商收 銀機內取走現金新臺幣(下同)共計4萬7,000元(已返還3 萬2,000元)並據為己有。 二、案經莊永婕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黃國慶於警詢及偵查中坦承不諱, 核與告訴人莊詠婕於警詢時指訴之情節相符,復有現場暨監 視器影像截圖畫面共16張、監視器影像光碟1片在卷可資佐 證,被告犯嫌已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刑法第336條第2項之業務侵占罪嫌。又被告均 係利用同一職務之機會,於密接時間,反覆侵害同一被害人 之法益,各行為之獨立性極為薄弱,應係基於單一之業務侵 占犯意為之,依一般社會觀念,以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 ,合為包括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合理,請論以接續犯之一 罪。再被告上開未扣案犯罪所得1萬5,000元,請依刑法第38 條之1第1項規定宣告沒收,如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 執行沒收時,則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3項規定,追徵其價額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30  日                檢察官 郝 中 興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4   日                書記官 林 敬 展 附錄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6條 對於公務上或因公益所持有之物,犯前條第 1 項之罪者,處 1 年以上 7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15 萬元以下罰金。 對於業務上所持有之物,犯前條第 1 項之罪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9 萬元以下罰金。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3-04

TYDM-113-審簡-1756-20250304-1

交易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交易字第864號 公 訴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徐銘偉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案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案被告徐銘偉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 ,而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 決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明誼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張莉秋

2025-03-04

CHDM-113-交易-864-20250304-1

審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傷害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審簡字第1874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翁詩瑋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25363 號),本院受理後(113年度審易字第3403號),因被告自白犯 罪,本院合議庭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爰不經通常審理程序,裁 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乙○○成年人故意對少年犯傷害罪,處有期徒刑肆月。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被告乙○○於本院準 備程序中之自白」外,其餘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起訴書之記 載。 二、論罪科刑  ㈠按刑法分則之加重,係就犯罪類型變更之個別犯罪行為予以 加重,成為另一獨立之罪名。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第112條第1項前段規定:「成年人教唆、幫助或利用兒童及 少年犯罪或與之共同實施犯罪或故意對其犯罪者,加重其刑 至二分之一」,其中故意對兒童及少年犯罪之加重,係對被 害人為兒童及少年之特殊要件予以加重處罰,乃就犯罪類型 變更之個別犯罪行為予以加重,屬刑法分則加重之性質,而 成為另一獨立之罪,該罪名及構成要件與常態犯罪之罪名及 構成要件應非相同,有罪判決自應諭知該罪名及構成要件( 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128號判決意旨參照)。查被告為 本件犯行時為年滿18歲之成年人,而告訴人少年即代號AE00 0-A113184(民國00年0月生,真實姓名詳卷,下稱B男)於 案發時為12歲以上未滿18歲之少年,此有其年籍資料在卷可 憑;是核被告所為,係犯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 項前段、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成年人故意對少年犯傷害罪, 並應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前段規定 加重其刑。  ㈡爰審酌被告為智識正常之成年人,遇事不知理性處理,竟因 故徒手傷害告訴人,並致告訴人受有如附件起訴書犯罪事實 欄所示傷勢,其所為實屬不當,應予懲處;惟念被告坦承犯 行,態度尚可;兼衡被告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情節、 告訴人所受傷勢、又被告雖有意與告訴人進行調解,惜因告 訴人未到庭參與調解,被告非無意賠償等情,有本院刑事報 到單、準備程序筆錄各1份存卷可考(詳本院審易卷第23-25 頁);並考量被告之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等一切情狀, 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以示懲儆;另因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 益保障法第112條第1項前段成年人故意對少年犯罪之加重規 定,屬刑法分則加重之性質,業如上述,則刑法第277條第1 項之傷害罪經加重後已非「最重本刑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以 下之刑之罪」,故縱受6個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 仍不得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併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合議庭提出   上訴狀(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審查庭  法 官 林慈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劉慈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 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112條 成年人教唆、幫助或利用兒童及少年犯罪或與之共同實施犯罪或 故意對其犯罪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但各該罪就被害人係兒 童及少年已定有特別處罰規定者,從其規定。 對於兒童及少年犯罪者,主管機關得獨立告訴。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25363號   被   告 乙○○ 男 43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段000巷0○0              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傷害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乙○○(所涉妨害性自主、妨害名譽、恐嚇部分,另為不起訴 處分)與AE000-A113183(真實姓名年籍詳卷,下稱A男)、少 年即代號AE000-A113184(民國96年9月,真實姓名詳卷,下 稱B男)為陌生關係,因乙○○懷疑A男、B男對自己女兒為妨害 性自主之犯行,於112年11月8日0時許,在桃園市○○區○○路0 段000號蝦款活體燒烤店內,竟基於傷害之犯意,先徒手持 球棒毆打並推擠B男,致B男受有頭皮撕裂傷約5公分之傷害 ,復以徒手毆打A男,致A男受有臀部挫傷之傷害(傷害部分 ,A男未具告訴)。 二、案經B男訴由桃園市政府警察局蘆竹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乙○○於警詢及偵查中之供述 坦承有於上開時、地,徒手毆打A男、B男之事實。 2 證人即被害人A男於偵查中之證述 證明B男被打受傷之事實。 3 證人即告訴人B男於警詢及偵查中之證述 證明全部犯罪事實。 4 證人即B男母親代號AE000-A113184(真實姓名年籍詳卷,下稱A女)於偵查中證述 佐證B男告知伊頭上傷口是被打造成的之事實。 5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診斷證明書1份、傷勢照片1張 證明B男受有頭皮撕裂傷約5公分傷害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傷害罪嫌。又被告對少 年B男故意犯傷害罪嫌,請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第112條第1項前段規定加重其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1  日                檢 察 官 甲○○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13  日                書 記 官 曾意翔 所犯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 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3-03

TYDM-113-審簡-1874-20250303-1

審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傷害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審訴字第392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鴻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 蘇鴻吉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 113年度偵字第8689號) ,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本件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按「第一審法院依被告在偵查中之自白或其他現存之證據, 已足認定其犯罪者,得因檢察官之聲請,不經通常審判程序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前項案件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 ,經被告自白犯罪,法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者,得不經 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 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案被告陳○鴻因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 茲因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已自白犯罪(見審訴卷第75頁),本院 認依其自白及現存之證據,已足以認定其犯罪,宜以簡易判 決處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之規定,裁定由受命 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蕙芳                    法 官 陳盈吉                    法 官 許瑜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王立山

2025-03-03

KSDM-113-審訴-392-20250303-1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3號 公 訴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瑋達 倪嘉鍇 陳韋安 錢漢堯 上列被告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112年度偵字第11557號、113年度偵字第9860號、113年度偵緝 字第41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件被告張瑋達、倪嘉鍇、陳韋安、錢漢堯因違反槍砲彈藥 刀械管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因被告4人 均於本院準備程序就非法持有子彈犯行自白犯罪,本院認為 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第一庭審判長法 官 劉桂金                  法 官 李 岳                  法 官 陸怡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陳櫻姿

2025-03-03

KLDM-114-訴-13-20250303-1

審原侵簡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妨害性自主罪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審原侵簡字第7號 公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江瑋杰 上列被告因妨害性自主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16873號),被告於偵訊時自白犯罪,經本院合議庭認為宜以 簡易判決處刑,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爰不經 通常審判程序,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甲○○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女子為性交,處有期徒刑陸月 。   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除補充如下外,餘均引用 檢察官起訴書(如附件)之記載。 二、⑴被告雖於偵訊前階段矢口否認犯行,辯稱伊當時不知道被 害人(即A少女)準確年齡,伊不承認犯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 十六歲之女子為性交罪云云,然被告自承知道被害少女為其 妹妹之小學同學,是被告對於被害少女於案發時為十五餘歲 之事實已大致知悉,其就本罪至少有不確定以上之主觀故意 甚明,不得卸責。⑵審酌被告乘十五歲之被害少女思慮未臻 成熟之際,仍與之為性交行為1次,雖未違背A少女之意思, 仍對於身心發育未臻成熟尚無性自主決定權之少女造成危害 對於A少女之身心健康與人格發展有重大不良影響、復考量 被告犯後於偵訊前階段飾詞卸責,後始認罪,然被告與被害 少女性行為時未採取任何避孕措施而導致該少女懷孕(有其 二人之對話截圖及被害少女之母於偵訊之供詞可稽),被告 事後並未負擔手術相關等費用(見被害人少女警詢陳述)之 犯後態度惡劣,亟有矯正之必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 示之刑。再被告犯後既有上開逃避罪責及逃避擔負被害少女 手術等費用之情,執行檢察官於是否准許被告易服社會勞動 時,自應妥慎考量之。 三、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刑 法第227條第3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上訴於本院合議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刑事審查庭法 官 曾雨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楊宇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27條第3項 對於十四歲以上未滿十六歲之男女為性交者,處7年以下有期徒 刑。 附件: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16873號   被   告 甲○○ 男 20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花蓮縣○○鎮○○路00號之1             居花蓮縣○○鄉○○村○○○街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選任辯護人 林哲倫律師 上列被告因妨害性自主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 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甲○○與代號AE000-A112623號女子(民國00年0月生,真實姓 名年籍詳卷,下稱A女)係朋友關係。甲○○明知A女係14歲以 上未滿16歲之少女,竟於112年2月初,在A女址設桃園市桃 園區(地址詳卷)之住處,未違反A女之意願,以陰莖插入 陰道之方式,與A女發生性行為,對A女為性交行為1次。 二、案經桃園市政府警察局婦幼警察隊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甲○○於偵查中坦承不諱,核與告訴 人A女所述之情節之大致相符,並有告訴人與被告之對話紀 錄截圖、性侵害案件通報表1紙、個人戶籍資料1紙等在卷可 參,足徵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嫌堪予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27條第3項對於14歲以上未滿16歲 之女子為性交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7   月  18  日                檢 察 官 乙 ○ ○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8   月  16  日                書 記 官 林 冠 毅

2025-03-03

TYDM-113-審原侵簡-7-202503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