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債權存在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41-250 筆)

湖補
內湖簡易庭

確認債權存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湖補字第559號 原 告 創鉅有限合夥 法定代理人 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陳鳳龍 訴訟代理人 潘胤愷 被 告 台灣彩券股份有限公司 訴訟代理人 黃忠誠 吳志宏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債權存在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 原告依強制執行法第120條第2項規定,請求確認訴外人周旂名( 下逕稱其名)於被告處因購買立即型彩券而可獲取之批售佣金折 扣債權在新臺幣(下同)159,700元範圍內存在,而原告對周旂 名之執行債權本金為78,875元、計算至起訴前1日利息17,599元 (如附表所示)、法務費用4,135元,合計100,609元,是本件訴 訟標的價額核定為100,609元,應繳第一審裁判費1,110元。依民 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 日內向本院補繳上開裁判費,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內湖簡易庭 法 官 徐文瑞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其餘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書記官 邱明慧 附表 請求項目 編號 類別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項目1 (請求金額 78,875元) 1 利息 78,875元 111年8月5日 112年12月26日 (1+144/365) 16% 17,598.85元 小計 17,598.85元 合計 96,473.85元

2024-10-11

NHEV-113-湖補-559-2024101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保單價值準備金債權存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813號 原 告 萬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呂豫文 被 告 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熊明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保單價值準備金債權存在事件,原告起訴 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原告請求確認訴外人黃春柳對被告如起 訴狀附表所示之美金4萬5094美元保單價值準備金債權於系爭執 行命令到達時存在,依原告113年7月30日起訴時臺灣銀行美金現 金賣出匯率美金1元兌新臺幣(下同)33.12元計算,本件訴訟標 的價額核定為149萬3513元(計算式:45,094×33.12=1,493,513 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萬5850元。茲依民 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 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蕭清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其餘關於命補 繳裁判費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書記官 林家鋐

2024-10-11

TPDV-113-補-1813-20241011-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確認租金債權存在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91號 原 告 楊玲玲 楊師舜 兼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楊啟達 被 告 羅玉嬌 王寶釵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租金債權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 2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確認訴外人楊啟中對被告有每月新臺幣壹萬元之租金債權存 在。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存否不明 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且 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故確認之 訴,苟具備前開要件,即得謂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最高法院52年度台上字第1240號判決意旨參照)。查原告 就訴外人楊啟中對被告之租金債權聲請強制執行,被告均於 強制執行程序中聲明異議,否認楊啟中對其等有租金債權存 在,足見兩造對於楊啟中與被告間有無租金債權存在乙節, 有所爭執,而有法律關係存否不明之情況,致原告在私法上 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該等危險得以本件確認判決除去 ,堪認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訴外人楊曼玲於民國105年間以原告及訴外人楊 啟中、楊啟天、楊美玲、楊百玲為被告,向本院提起分割共 有物訴訟,請求分割苗栗縣○○鄉○○段000地號土地、同鄉五 穀段551、553、533之1、554地號土地及其上門牌號碼苗栗 縣○○鄉○○路00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經本院以105年度 苗簡字第772號判決(下稱系爭判決)將上開不動產全部分 歸楊啟中所有,楊啟中並應補償其他人每人新臺幣(下同) 1,525,488元確定,故原告即對楊啟中各有1,525,488元之債 權(下稱系爭債權)。嗣原告於113年2月間得知楊啟中與被 告早自110年5月間即就系爭房屋訂有租賃契約,每月租金10 ,000元,且租金係每月繳納。原告乃以系爭判決暨確定證明 書為執行名義,具狀向本院民事執行處聲請執行該筆租金債 權(下稱系爭租金債權),業經本院民事執行處以113年度 司執字第16178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 件)受理,並於113年5月30日對被告核發苗院漢113司執良 字第16178號執行命令禁止楊啟中收取系爭租金債權,被告 亦不得對楊啟中清償。被告卻均對系爭執行命令聲明異議, 並稱楊啟中現無任何債權存在,無從扣押,惟被告之異議顯 不實在,並足以影響原告實現系爭債權。爰依強制執行法第 120條第2項之規定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 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等提出被告與親友在系爭房 屋內之合照、被告羅玉嬌於系爭房屋開設一品園花藝造景花 店之網路查詢資料及苗栗縣政府稅務局110年1月29日苗稅房 字第1102001371號函(楊啟中申請變更為系爭房屋納稅義務 人獲准)在卷可稽,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系爭執行事件卷內 之民事聲請追加執行狀、系爭判決暨確定證明書、系爭執行 命令、楊啟中民事聲明異議狀、本院民事執行處113年6月27 日苗院漢113司執良字第16178號通知函各1份、被告之聲明 異議狀2份在卷可證(見系爭執行事件卷),且被告已於相 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既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復未提 出任何書狀供本院斟酌,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 條第1項之規定,應視同自認,本院審酌上開事證,堪信原 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強制執行法第120條第2項之 規定,請求確認楊啟中對於被告有每月10,000元之租金債權 存在,即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王筆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書記官 劉家蕙

2024-10-11

MLDV-113-訴-391-20241011-1

台上
最高法院

請求確認工程款債權存在等

最高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台上字第751號 上 訴 人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文生 訴訟代理人 陳玫瑰律師 李昱葳律師 卓素芬律師 被 上訴 人 任順律師即榮電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榮電公司)之 破產管理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工程款債權存在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 民國112年11月21日臺灣高等法院第二審判決(111年度重上字第 180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臺灣高等法院。 理 由 一、本訴部分:  ㈠上訴人主張:破產人榮電公司於民國99年3月16日,與伊簽訂 「桃園區營業處99年甲工區配電外線工程(下稱系爭工程) 採購承攬契約」(下稱系爭契約),承攬系爭工程,嗣因經 法院裁定准許進行破產程序而無法繼續履約,伊於102年1月 2日催告無果,業以同年2月7日函終止系爭契約,該公司應 返還供料未退材料款計新臺幣(下同)7,083萬3,750元。又 系爭契約因可歸責於榮電公司之事由而終止,伊得依約請求 其補繳履約保證金800萬元、罰款143萬1,858元、電纜失竊 賠償款489萬4,109元(含罰款2,000元),扣除系爭工程及 另件「桃配402號武陵D/S新設十六饋線(22.8KV)電氣工程」 (下稱另件工程)未付工程款(下合稱未付工程款)1,632 萬6,930元、4,564萬0,593元,尚有2,319萬2,194元等情。 爰求為確認伊對榮電公司有該金額債權存在之判決。 ㈡被上訴人辯以:上訴人於102年1月8日收回工作另行處置後, 榮電公司已無施工拆除應退還之舊材料。又上訴人終止部分 契約,按榮電公司完工比例計算,其應返還履約保證金407 萬9,495元,可為抵銷等語。 二、反訴部分:  ㈠被上訴人主張:榮電公司對上訴人有未付工程款及履約保證 金債權,扣減上訴人代繳營業稅81萬6,347元、電纜失竊賠 償款489萬2,109元,供料未退材料款5,481萬2,576元及罰款 143萬3,858元後,尚得請求490萬8,474元本息。爰依系爭契 約,求為命上訴人如數給付本息之判決(未繫屬本院者,不 予贅敘)。   ㈡上訴人抗辯:伊前於102年6月27日至103年4月10日之間,多 次通知就榮電公司系爭工程結算結果,以履約保證金等債權 為抵銷,被上訴人至遲於103年5月14日收受,則其於109年1 1月17日始提起反訴請求,已罹於2年消滅時效期間等語。  三、原審維持第一審所為上訴人上開本訴、反訴敗訴部分之判決 ,駁回其上訴,理由如下: ㈠榮電公司於101年8月間聲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 院)於103年3月20日以101年度破字第45號裁定准許進行破 產程序,上訴人以102年1月2日函催告其繼續履約未果,於 同年2月7日函知終止系爭契約,為兩造所不爭執。上訴人主 張榮電公司未退還之材料款,除第一審判決認定之5,481萬2 ,576元外,尚有1,602萬1,174元(下稱未退材料款)乙節, 固據提出配電工程拆除收料單(下稱R單)、配電工程用餘 收料單(下稱S單)、配電工程發料單(下稱M單)等件為證 。惟依證人陳秀綺之證言,及上訴人102年1月2日及同年月8 日函,可知榮電公司於101年2月間已呈無法營業狀態,且將 公司副印交由上訴人課長自行蓋章作業,上訴人亦於102年1 月8日收回工作另行處置。則102年1月8日後之S單,難認確 經榮電公司審查確認,上訴人復未證明該公司尚應賠償未退 材料款,則其主張有該金額債權存在,洵難採取。  ㈡榮電公司就系爭工程尚未辦理估驗計價付款之工程款含稅為1 ,714萬3,276元,扣抵上訴人代繳之營業稅81萬6,347元、榮 電公司賠償電纜失竊款489萬2,109元,尚有1,143萬4,820元 ,並有另件工程款4,564萬0,593元,共5,707萬5,413元,為 兩造所不爭執。上訴人於起訴時承認未付工程款債權,並據 為扣減抵銷,堪認已承認該債權而中斷消滅時效,不得再拒 絕給付。  ㈢上訴人對榮電公司有供料未退材料款5,481萬2,576元、罰款1 43萬3,858元之債權,榮電公司對上訴人則有未付工程款共5 ,707萬5,413元及履約保證金407萬9,495元債權,互為抵銷 後,榮電公司尚得請求上訴人給付490萬8,474元,上訴人對 榮電公司則已無債權存在。  ㈣從而,上訴人本訴請求確認對榮電公司有2,319萬2,194元債 權存在,為無理由,不應准許;被上訴人反訴依系爭契約第 5條、第26條第1項第4款等約定,請求上訴人給付490萬8,47 4元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院之判斷:  ㈠法院為判決時,應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自 由心證判斷事實之真偽,不得違背論理及經驗法則,此觀民 事訴訟法第222條第1項本文、第3項規定自明。而文書之實 質證據力,原則係綜合文書製作人之身分職業、觀察能力、 作成目的及時間、記載事實之性質、方法及完備程度等相關 情事,參酌各該卷證資料,本諸論理及經驗法則,依自由心 證以為判斷。又榮電公司履約有破產或其他重大情事,無法 繼續或無正當理由而拒絕履行契約,上訴人得以書面通知終 止契約;榮電公司接獲終止契約通知後,對已施作完成之工 作項目及數量,應配合上訴人辦理結算;榮電公司不配合辦 理時,上訴人得逕行辦理,系爭契約第24條第2項第2款、第 3項亦有明文。  ㈡審諸系爭契約附冊第二部分施工管理第5條第1項、第3項第1 款、第2款依序約定:「工作單如需用甲方(即上訴人)材 料時,乙方(即榮電公司)應辦理領料憑證手續……」、「工 程施工中,應退回甲方之剩餘或拆除器材……」、「甲、乙式 工程竣工後,乙方應依據完工編妥工作單……辦理退料」等語 (見原審卷三21頁)觀之,足見榮電公司向上訴人領用之材料 ,應辦理領料憑證;如有用餘,或施工拆除之器材,均應退 還上訴人。另依系爭契約附冊第二部分施工管理附件13配電 工程驗收及查核要點第3至5點約定可知,系爭工程之驗收, 上訴人係先由檢驗員依各工作單之竣工圖表、工程結算明細 表及契約規定等資料,核對榮電公司完成之工作數量進行初 驗後,交由主驗單位進行總驗收(見原審卷三25至30頁)。  ㈢榮電公司於101年8月間聲請臺北地院裁定准許進行破產程序 ,上訴人以102年1月2日函催告其繼續履約未果,於同年月8 日收回工作另行處置,並於同年2月7日函知終止系爭契約, 既為原審所認定。則於榮電公司不配合辦理結算時,上訴人 仍得依約辦理,即依各式圖表核對榮電公司完成之工作數量 ,計算其未歸還材料及數量。上訴人就此主張:伊終止契約 後,通知榮電公司辦理驗收結算,未獲置理,僅得依約定程 序辦理驗收後,核算未返還之拆除器材數量如R單,並按M單 計算榮電公司領料數量,減除其實際施工數量,其應歸還之 用餘材料如S單等語,且提出配電發包工程使用料單明細表 、R單、S單、M單等件為證(分見原審卷三290至294頁、卷 一219至235、245至321、331至395頁,卷二9至137、159至3 07、335至409頁,卷三81至233頁)。倘該驗收結算數據無 誤,上訴人所提於102年1月8日後製作之R單,縱未經榮電公 司確認,是否不能據為榮電公司有拆除器材未歸還之認定? 其於原審補充提出第一審判決未認列榮電公司於102年1月8 日前出具之M單(見原審卷一235、271、273頁等),何以不 能據為榮電公司未歸還用餘器材之認定?均待審認判斷。此 攸關上訴人對榮電公司該債權金額究應為若干,即有進一步 斟酌之必要。原審未綜合榮電公司未配合辦理驗收結算之情 況,及上訴人辦理驗收結算資料,根據論理及經驗法則推論 未退材料款之有無;就上訴人上開攻擊方法及所提M單、R單 等證據資料,復恝置不論,未說明何以不足採之理由,徒以 上訴人於102年1月8日收回工作,該日後之S單未經榮電公司 審查確認,即謂上訴人未證明對榮電公司尚有未退材料款債 權存在,不僅判決不備理由,並有違背上開規定及說明意旨 ,且違反證據、論理及經驗法則之違法。  ㈣民法第129條第1項第2款所謂之承認,為認識他方請求權存在 之觀念表示,固生中斷消滅時效之效果。惟倘債務人係於時 效完成後始為承認,即非屬中斷時效。僅其知時效完成之事 實仍為承認行為,始可認為拋棄時效利益之默示意思表示。 原審見未及此,未究明未付工程款之請求權時效是否已完成 ,遽以上訴人於起訴時未為時效抗辯,已承認未付工程款請 求權,即認係生中斷消滅時效之效力,亦有適用上開規定不 當之違背法令。  ㈤上訴人得請求榮電公司給付之債權及其金額、被上訴人得為 抵銷及反訴請求之金額,既均尚待事實審調查審認,原判決 尚無從一部先行確定,應併予廢棄發回。上訴論旨,指摘原 判決違背法令,求予廢棄,非無理由。末查,上訴人就電纜 失竊主張之賠償款究為489萬4,109元(含罰款2,000元)?或 489萬2,109元?案經發回,請併予釐清。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第478條第2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最高法院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官 鍾 任 賜 法官 黃 明 發 法官 呂 淑 玲 法官 陶 亞 琴 法官 陳 麗 玲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 記 官 郭 金 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8  日

2024-10-09

TPSV-113-台上-751-20241009-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存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1100號 原 告 邱香盈 被 告 劉綠娥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存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以書狀補正「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 」即「訴之聲明」,逾期未補,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當事人書狀,應記載應為之聲明;起訴,應以訴狀表明應 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提出於法院為之,民事訴訟法第116條 第1項第4款、第244條第1項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應受判 決事項之聲明必須明確一定,此乃起訴必備之程式(最高法 院76年度台上字第2059號判決意旨參照)。次按書狀不合程 式或有其他欠缺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原告之訴, 有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同法第12 1條第1項、第249條第1項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原告提起本件訴訟,於起訴狀內並未記載應受判決事 項之聲明即訴之聲明,致本院無法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依上 揭規定,其起訴不合程式。茲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 補正具體明確之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即訴之聲明,逾期未補 正,即駁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陳世源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1  日                書記官 廖珍綾

2024-10-09

SLDV-113-補-1100-20241009-1

臺灣高等法院

確認債權存在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0年度上字第1號 上 訴 人 國防部軍備局 法定代理人 林文祥 同上 上 訴 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法定代理人 曾國基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蔚中傑律師 被 上訴 人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法定代理人 陳建華 訴訟代理人 林光彥律師 複 代理 人 黃靖軒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09 年11月12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7年度訴字第4908號第一審判決 提起上訴,並為訴之追加,本院於113年9月24日言詞辯論終結, 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下列第二項之訴部分 ,暨訴訟費用之裁判均廢棄。 被上訴人應給付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新臺幣貳佰柒拾柒萬零壹佰 零玖元,及自民國一百零八年七月三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其餘上訴駁回。 被上訴人應給付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新臺幣壹佰零玖萬壹仟陸佰 柒拾玖元,及自民國一百十三年九月二十五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其餘追加之訴駁回。 第一、二審(含追加之訴)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百分之 八十四,餘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上訴人國防部軍備局[下稱軍備局,與上訴人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下稱國產署)合稱上訴人]法定代理人原為吳慶昌,於本院審 理中變更為林文祥,有國防部人事派令在卷可稽,業已具狀承 受訴訟(本院卷二第397頁、第471頁);被上訴人臺北市都市更 新處法定代理人由陳信良變更為陳建華,有臺北市政府民國11 1年2月17日府授人任字第1110105599號函可稽(本院卷一第255 頁),並據其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本院卷一第253頁);均應予准 許。 按當事人於第二審為訴之變更、追加,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 之,但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46 條第1項準用第255條第1項第2款規定甚明。又原告多數的主觀 預備合併之訴,如先、備位原告之主張在實質上、經濟上具有 同一性(非處於對立之地位),並得因任一原告勝訴而達訴訟 之目的,或在無礙於對造防禦而生訴訟不安定或在對造甘受此 「攻防對象擴散」之不利益情形時,為求訴訟之經濟、防止裁 判矛盾、發見真實、擴大解決紛爭、避免訴訟延滯及程序法上 之紛爭一次解決,並從訴訟為集團之現象暨主觀預備合併本質 上乃法院就原告先、備位之訴定其審判順序及基於辯論主義之 精神以觀,自非不得合併提起(最高法院94年台上字第1078號 判決參照)。上訴人於原審起訴請求被上訴人返還臺北市○○路 0段000巷0號房屋(下稱系爭000巷0號房屋)之拆遷補償費新 臺幣(下同)135萬9303元予軍備局、同段000號房屋(下稱系爭 000號房屋,與系爭000巷0號房屋合稱系爭房屋)之拆遷補償 費323萬6507元予國產署,上訴人嗣主張倘若系爭拆遷補償費 之受領權人為國產署(不包含軍備局),追加備位請求被上訴 人返還國產署459萬5810元等語(見本院卷三第129頁),查上 訴人在原審及本院均主張國產署為系爭000號房屋拆遷補償費 之受領權人,並一貫聲明請求被上訴人返還系爭000號房屋之 拆遷補償費323萬6507元予國產署,則追加之訴僅係針對系爭0 00巷0號房屋部分,故其追加之訴為:倘若系爭000巷0號房屋 拆遷補償費之受領權人為國產署,而非軍備局時,追加請求被 上訴人返還系爭000巷0號房屋拆遷補償費135萬9303元予國產 署,核與原訴基礎事實同一,依上說明,雖被上訴人不同意( 見本院卷三第129頁),仍應予准許,合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上訴人主張:系爭房屋係由台灣警備總司令部後勤處(下稱警 備總部)所興建(系爭000巷0號房屋坐落於臺北市○○區○○段0○ 段0000地號土地,系爭000號房屋坐落於同小段000、00、00地 號土地,詳如附件一、二所示),於軍備局設立後,依國防部 軍備局組織條例第6條(即現行國防部軍備局組織法第8條)規 定,由軍備局為管理機關。嗣軍備局以用途廢止為由,就000 、00地號土地辦理撤銷撥用(後改稱廢止撥用),於100年9月8 日未經正式撥用程序將系爭房屋交由被上訴人暫行接管。軍備 局於104年8月25日將00地號土地及其上系爭000號房屋辦理變 更為非公用財產後,交還國產署,產權亦由國產署取得;系爭 000巷0號房屋則仍以軍備局為管理機關。系爭房屋之所有權人 或管理機關為有權拆遷之人,並據此有權受償拆遷補償費,上 訴人領取拆遷補償費後,應將補償費繳入國庫。系爭房屋為國 有財產,被上訴人就系爭房屋未依國有財產法之規定辦理撥用 ,自無法取得管理機關或所有人之地位,亦未能取得事實上處 分權,詎被上訴人逕向都市計畫實施者昇陽建設企業股份有限 公司(下稱昇陽公司)領取系爭房屋因參與「臺北市○○區○○段0○ 段00地號4筆土地(基隆路B 基地)都市更新權利變換計畫案 」之拆遷補償費459萬5810元(依昇陽公司就系爭房屋之拆算 面積計算,系爭000巷0號房屋補償費135萬9303元,系爭000號 房屋補償費323萬6507元,下合稱系爭補償費),屬無法律上 原因而受利益,致伊受有無法領取系爭補償費之損害,爰依民 法第179條規定,求為命被上訴人如數返還並加計自108年7月2 5日聲請暨更正訴之聲明狀繕本送達之翌日即108年7月30日起 之法定遲延利息等語。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其提起上訴 ,上訴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應給付軍備局135萬930 3元,及自即108年7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 利息;㈢被上訴人應給付國產署323萬6507元,及自108年7月30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倘若系爭000巷0號 房屋拆遷補償費之受領權人為國產署,而非軍備局時,追加請 求被上訴人返還系爭000巷0號房屋拆遷補償費135萬9303元予 國產署,追加之訴聲明:被上訴人應給付國產署135萬9303元 ,及自108年7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被上訴人則以:系爭房屋為未辦保存登記建物,非由軍備局原 始起造,否認軍備局為事實上處分權人。縱認軍備局為系爭房 屋之事實上處分權人,軍備局於100年9月8日與伊召開王廣法 散戶坐落臺北市○○區○○段0○段0000○00地號等2筆臺北市有土地 撤銷撥用點交發還會議(下稱系爭會議)之會議紀錄,既載明 「經臺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同意按現況接管」,並將系爭房屋 點交予伊,且對於伊每年繳納系爭房屋房屋稅、編列費用維護 管理系爭房屋,而以系爭房屋事實上處分權人地位自居之情形 ,亦無反對,應認軍備局於伊現況接管系爭房屋時,已讓與系 爭房屋事實上處分權予伊,伊本於系爭房屋之實質管理及使用 人地位領取拆遷補償費,符合99年5月12日公布施行之都市更 新條例第36條第2項規定,自有法律上原因。倘若法院認為伊 非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人,而認上訴人對伊之不當得利請 求權存在,則伊以對上訴人之下列債權主張抵銷:伊自100年9 月起為上訴人管理系爭房屋支出有益必要費用,依民法第172 條、第176條第1項對上訴人有73萬4022元(系爭000巷0號房屋 26萬7624元、系爭000號房屋46萬6398元)之債權;上訴人無法 律上原因而受有伊支出上開維護管理費用之利益,依民法第17 9條對上訴人有61萬8605元(系爭000巷0號房屋22萬9424元、 系爭000號房屋38萬9181元)之債權;又系爭房屋無權占用000 、00地號土地,應返還自104年4月1日起至107年12月19日止以 公告地價年息5%計算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740萬8553元(系 爭000巷0號房屋306萬9919元、系爭000號房屋433萬8634元)。 倘若系爭拆遷補償費之受領權人為國產署(不包含軍備局), 則伊之抵銷抗辯改為全數就國產署為之。另依系爭會議記錄可 知軍備局與伊就移轉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已達成意思合致 ,詎軍備局怠未協同辦理撥用程序,致使伊迄今未能取得系爭 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而受有未能領得拆遷補償費之損害,依民 法第226條第1項、第227條對軍備局有賠償系爭補償費之債權 。末以,系爭房屋拆遷補償費已納入都市更新基金,倘依上訴 人所請而予以返還,勢將有害於都市更新之公共利益,且兩造 向來僅就系爭000號房屋之權利歸屬進行協調,足使伊信賴軍 備局已無對系爭000巷0號房屋主張權利之意思,故上訴人之主 張實已違反誠信原則,且有權利濫用之虞。國產署113年9月24 日始追加請求135萬9303元,利息不得自108年7月30日起算等 語,資為抗辯。 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系爭房屋沒有使用執照,亦未經所有權第一次登記,系爭房 屋於107年8月6日核發拆除執照起6個月內由昇陽公司拆除( 筆錄見本院卷三第69頁)。系房屋拆除之前,系爭000巷0號 房屋坐落於000地號土地;系爭000號房屋坐落於000、00、0 0地號土地。000、00地號土地之所有權人為臺北市,管理機 關為被上訴人;00地號土地之所有權人為中華民國,管理機 關為國產署(土地謄本見本院卷二第423、437、463頁)。  ㈡000、00地號土地原撥用予國防部軍備局,嗣因撥用用途廢止 ,經行政院以100年7月27日函准廢止撥用,軍備局於100年9 月8日會同臺北市政府財政局及被上訴人,召開撤銷撥用點 交發還會議,會議紀錄記載:000、00地號2筆臺北市有土地 暨地上2幢國有未登記房屋,經被上訴人同意按現況接管, 由軍備局就系爭房屋製作列管建物清冊、就000及00地號土 地製作移接清冊,併將會議紀錄函送移接雙方辦理會銜用印 (見被證15,即本判決附件三)。   ㈢軍備局於000年0月間將00地號土地及其上系爭000號房屋辦理 變更為非公用財產,於104年8月12日就系爭000號房屋、00 地號土地製作移接清冊,並由國產署函請臺北市松山地政事 務所將00地號國有土地管理機關變更(見原審卷一第31至35 頁原證4)。  ㈣被上訴人於106年11月17日與上訴人就系爭000號房屋召開協 調會,結論為本案更新事業計畫書所載系爭建物之合法建築 物拆遷補償費、合法建築物拆遷安置費,仍先暫列由被上訴 人領取,被上訴人與國產署後續如未獲共識,雙方另協調或 循訴訟解決爭議,有「為釐清『臺北市○○區○○段○○段00地號 等4筆土地(○○路B基地)都市○○○○○○○○○○○○○○○○○○○○○路○段0 00號)本市都市更新處與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權屬事宜第二次 協調會紀錄」在卷(見原審卷一第57頁原證3)。  ㈤為辦理「擬定臺北市○○區○○段0○段00地號等4筆土地(基隆路B 基地)都市更新權利變換計畫案」,昇陽公司就系爭房屋之 拆除,補償拆遷補償費共計459萬5810元(詳如附表二所示) ,並由被上訴人領取(昇陽公司107年5月11日函見原審卷一 第169頁)。  ㈥被上訴人於107年10月3日將系爭000巷0號房屋及000地號土地 點交予昇陽公司,於107年10月22日將系爭000號房屋及00地 號土地點交予昇陽公司(點交完成雙方確認單見本院卷三第 43、44頁)。 上訴人主張系爭房屋為國有財產,被上訴人向昇陽公司領取系 爭補償費為不當得利,應予返還等語,為被上訴人所否認,並 為抵銷抗辯。經查: ㈠系爭房屋為國有財產,管理機關原為軍備局,104年8月25日 起系爭000號房屋之管理機關變更登記為國產署,系爭000巷 0號房屋之管理機關仍為軍備局。 1.上訴人主張:系爭房屋早年由警備總部興建,為國有財產, 事實上處分權人是中華民國,軍備局是管理機關等語(見本 院卷三第69頁)。被上訴人抗辯:系爭房屋之原始所有權人 為何者已不可考等語。 2.警備總部於60年9月19日函請台北市政府工務局同意依違章 建築處理辦法第48條規定辦理附位置圖及配置圖以利靖園營 區遷建等語(見原審卷一第177至179頁,其附圖如附件二所 示)。依當時有效(即53年9月24日修正)之違章建築處理 辦法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各警勤區警員在警勤區內應 隨時稽查,遇有新違章建築發生,應立勒令停工…。」,第1 9條第1項前段規定:「新違章建築在未拆除前,不准接電、 接水及營業登記。如係竊佔公有土地而為違章建築者,該土 地管理機關之負責人員應引用刑法第320條之規定以竊盜之 罪,否則以廢弛職務。」,第48條規定:「軍事機關建造之 建築物,如確係公用或為軍事上之需要,具有機密性與時間 性,並不妨礙當地都市計劃或公共安全者,應檢具國防部或 各軍總部之證明,將擬建地點通知當地地方政府予以指定建 築線,並取得其證明後,不受本辦法之限制。」,可知依當 時新違章建築原則上會受取締,但軍事機關建造之建築物得 不受限制。警備總部於60年間函請台北市政府公務局同意辦 理如附件二所示之建築,其位置與附件一所示系爭房屋之位 置大致相同,位置形狀雖略有差異,但時隔四十年,增建或 部分改建在所難免,且自系爭房屋99年及100年間照片(見原 審卷一第246、247頁)觀之,為3層樓RC造及2層樓加強磚造 舊式房屋,顯已歷有年所,又警備總部於60年10月29日向臺 北市政府工務局申請建築執照並取得建築執照,有建築執照 存根及建築執照申請書可稽(見原審卷一第153、175、176 頁即原證10、11),建築執照存根及建築執照申請書所載之 建築地址○○路○○段0000-000、000-00、000-0地號,重測後 為○○段0○段00、00-0、00地號,有土地謄本足憑(見本院卷 二第413至463頁),再建築執照記載建築物為鋼筋混凝土造 3層1座、加強磚造2層1座,與系爭會議紀錄「地上2幢國有 未登記房屋(3層樓RC、2層樓加強磚造)」相符,亦與昇陽 公司之土地改良物拆遷補償費說明資料記載「原軍方未登記 建物2層樓3層樓各1棟(000號、000巷0號)」及「其他改良物 拆遷補償費拆算表」記載系爭000號房屋主要構造為「RC地 上1-3F」、系爭000巷0號房屋主要構造為磚造「1-2F」(見 原審卷一第59、516頁)相符,被上訴人復未舉反證證明系 爭房屋非由警備總部興建或係他人興建,則上訴人主張系爭 房屋係由警備總部興建,並非無據。又建築執照存根及建築 執照申請書之「建物用途」欄記載為「招待所」(見原審卷 一第153、175頁),原證6之撤銷撥用不動產說明書亦記載 「臺北市政府將上述2筆土地無償撥交警備部使用,民國60 年間即作為招待所使用」(見原審卷一第43頁)。再軍備局 曾對占用系爭000巷0號房屋之趙建華起訴請求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9年度訴字第4474號民事判決認為,系 爭000巷0號房屋原為總備總部於60年間所建,王廣法擔任軍 職時占用該房屋,王廣法97年5月29日死亡後,其女婿趙建 華本於自己占有之意思管領該房屋,至100年1月18日始遷離 ,為無權占有,軍備局請求趙建華返還自97年5月30日起至1 00年1月18日止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為有理由等情,有 該判決在卷(見原審卷一第155至159頁)。應認系爭房屋原 係警備總部興建之公用不動產。 3.67年7月17日修正之國防部組織法第5條第2項規定:「動員 戡亂時期於重要地區設置警備總司令部或司令部;其組織由 國防部定之。」,89年1月19日修正之國防部組織法第7條規 定:「國防部設軍備局,掌理軍備整備事項;其組織以法律 定之。」,可知警備總部及軍備局均為國防部之所屬機關, 軍備局掌理軍備整備事項。國防部軍備局組織條例(92年1 月22日公布、103年1月29日廢止)第2條規定:「國防部軍 備局 (以下簡稱本局) 承國防部部長之命,主管國軍軍備整 備事項。」第6條規定:「國防部及所屬機關、學校、部隊 使用之公有不動產,以本局為管理機關。」,國防部軍備局 組織法(101年12月12日公布、102年1月1日施行)第1條規 定:「國防部為辦理國軍軍備整備事項,特設軍備局(以下 簡稱本局)。」第8條規定:「國防部及所屬機關(構)、軍 事學校、部隊使用之公有不動產,以本局為管理機關。」, 明文規定軍備局辦理國軍軍備整備事項,為國防部及所屬機 關使用之公有不動產之管理機關。系爭房屋為國防部所屬機 關警備總部於60年間興建使用之公有不動產,92年軍備局設 立後,軍備局為系爭房屋之管理機關。軍備局依國有財產法 第33至35條規定將00地號土地及其上系爭000號房屋辦理變 更為非公用財產後,於104年8月25日交還國產署,故國產署 成為系爭000號房屋之管理機關,而系爭000巷0號房屋仍以 軍備局為管理機關。 ㈡系爭補償費之領取權人為國產署,被上訴人應返還不當得利 予國產署。 1.上訴人主張:伊等為系爭房屋之管理機關,為系爭補償費之 領取權人,被上訴人無法律上原因逕自認為已取得事實上處 分權,並領取系爭補償費而受有利益,致伊等受有無法領取 補償費之損害,依民法179條前段規定,請求被上訴人返還 系爭補償費等語。被上訴人抗辯:縱使系爭房屋原屬中華民 國所有,然軍備局於100年9月8日將系爭房屋交由伊按現狀 接管,伊因而取得事實上處分權,依96年7月4日修正之都市 更新條例第27條規定第2項規定,公用不動產應配合當地都 市更新計畫,無須依國有財產法第33至35條辦理變更為非公 用,由該非公用不動產管理機關逕行變更為非公用財產後, 領取補償費,故伊有權領取系爭補償費等語。 2.108年1月30日修正前之都市更新條例第27條第1項(108年1 月30日條次變更為46條第1項)規定:「都市更新事業計畫 範圍內公有土地及建築物,應一律參加都市更新,並依都市 更新事業計畫處理之,不受土地法第25條、國有財產法第7 條、第28條、第66條、預算法第25條、第26條、第86條及地 方政府公產管理法令相關規定之限制。」,其立法理由為: 「鑑於過去實施都市更新事業之經驗,更新地區內之公有土 地及建築物因有於土地法第25條規定『省(市)縣(市)政 府對於其所管公有土地,非經該管區內民意機關同意,並經 行政院核准,不得處分或設定負擔或為超過10年期間之租賃 。』、國有財產法第7條規定國有財產收益及處分,依預算程 序為之,其收入應解繳國庫,或依公營事業有關規定程序辦 理;同法第28條規定『主管機關或管理機關對於公用財產不 得為任何處分或擅為收益…』、同法第66條規定財政部應於每 一會計年度開始前,對於公用財產之異動計畫及非公用財產 之管理或經營計畫加具審查意見,呈報行政院;其涉及處分 事項者,並應列入中央年度總預算,以及預算法規定公有財 產之處分均應列入總預算,並依預算程序辦理等限制,使公 有土地無法適時提供參與都市更新,致影響都市更新建設之 推動,爰於第1項明定排除。」,可知為使國有財產「一律 參加都市更新」,修正前都市更新條例第27條第1項規定不 受國有財產法第7條國有財產收益處分依預算程序為之、國 有財產法第28條管理機關對於公用財不得為任何處分或擅為 收益之規定;依修正前都市更新條例第27條第1項之規定, 僅「參加都市更新」之處分不受國有財產法第7條、第28條 之限制,而不及於其他處分,故國有財產除「參加都市更新 」以外之處分,仍受國有財產法第7條、第28條之限制。修 正前都市更新條例第27條第2項(現行法為第46條第2項)規 定:「公有土地及建築物為公用財產而須變更為非公用財產 者,應配合當地都市更新事業計畫,由各該級政府之非公用 財產管理機關逕行變更為非公用財產,統籌處理,不適用國 有財產法第33條至第35條及地方政府公產管理法令之相關規 定。」,其立法理由為:「因國有財產法第33條至第35條規 定之公用財產變更為非公用財產之程序甚為繁瑣,恐影響都 市更新辦理之時程,爰於第2項予以排除,並規定變更後之 非公用財產由各該級政府之非公用財產管理機關統籌處理, 以利執行。」,可知為配合當地都市更新事業計畫,避免程 序繁瑣、影響都市更新辦理之時程,而規定排除國有財產法 第33條至第35條公用財產變更為非公用財產之程序及地方政 府公產管理法令之相關規定,並為利於都市更新之執行,而 規定變更後之非公用財產由各該級政府統籌處理,其目的僅 在於「避免影響都市更新辦理之時程及利於執行」;故國有 公用財產除「配合都市更新而須變更為非公用財產」以外之 事項,仍適用國有財產法第33條至第35條及地方政府公產管 理法令之規定。本件系爭房屋為國有財產,應一律參加都市 更新,依國有財產法第27條第1項規定,不受國有財產法第7 條國有財產收益處分依預算程序為之、國有財產法第28條管 理機關對於公用財不得為任何處分或擅為收益規定之限制, 另外,為避免影響都市更新辦理之時程及利於執行,排除適 用國有財產法第33條至第35條公用財產變更為非公用財產之 程序,亦排除適用臺北市市有財產管理自治條例(臺北市政 府管理市有財產)等規定,軍備局得將屬國有財產之系爭房 屋現實交付被上訴人統籌處理參與都市更新(例如:被上訴 人受軍備局現實交付系爭房屋後,得以與昇陽公司連繫,由 被上訴人導引昇陽公司至系爭房屋現場勘驗核定拆除遷移補 償費;被上訴人並得以將系爭房屋交付予昇陽公司代為拆除 等)。修正前都市更新條例第27條第1項及第2項規定,僅係 為利於都市更新計畫執行之相關規定,並未將系爭房屋自國 有財產變更為臺北市之市有財產,亦未將系爭房屋之管理機 關自上訴人變更為被上訴人,亦未將系爭房屋之拆除遷移補 償費之領取權人自上訴人變更為被上訴人。故被上訴人抗辯 :依修正前都市更新條例第27條第2項規定,系爭房屋配合 都市更新計畫時,應由伊逕行變更為非公用財產後,領取拆 除遷移補償費云云,並不足採。 3.按國有財產之取得、保管、使用、收益及處分,依國有財產法之規定;國家依據法律規定,或基於權力行使,或由於預算支出之財產,為國有財產,凡不屬於私有或地方所有之財產,均應視為國有財產;財政部設國有財產局綜理國有財產事務,非公用財產以財政部國有財產局為管理機關;其由機關、部隊使用之國有財產為公用財產,公用財產雖以各直接使用機關為管理機關,但管理機關對於公用財產不得為任何處分,此觀國有財產法第1條前段、第2條、第4條第2項第1款、第9條、第11條、第12條、第28條之規定自明;又國有財產不因其尚未登記為國有而有異;國有公用財產性質上屬不融通物(不具融通性),管理機關對之不得為任何處分,倘若管理機關違反禁止之規定,對於公用財產為處分,依民法第71條規定,該處分為無效(最高法院88年台上字第1777號、101年度台上字第1412號判決參照)。次按建物之物權,由出資興建者取得其所有權,與依法律行為而取得者有別,後者非經登記,不生效力,此觀民法第758條第1項規定甚明;未辦理所有權第一次登記(下稱保存登記)之建物,無法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僅得以事實上處分權之讓與;讓與人讓與事實上處分權,以當事人間之讓與合意及讓與人將該未辦保存登記之建物交付,受讓人因讓與合意及受領交付而取得事實上處分權。倘若管理機關讓與事實上處分權之標的為國有公用財產,由於對於公用財產所為事實上處分權之讓與,亦屬對於公用財產之處分,因違反國有財產法第28條關於不得為任何處分之禁止規定,該事實上處分權之讓與為無效,簡言之,管理機關對於國有財產無權為事實上處分權之讓與。軍備局於100年5月23日函台北市政府財政局,其說明二記載:「旨揭2筆市有土地撤銷撥用案,經查現況尚有2幢國有未登記房屋及1座圍牆,有關本案國有建物參與都市更新,請惠予查告後續處理方式,俾據以辦理後續撤銷撥用事宜。」(見原審卷一第323頁)。被上訴人於100年6月10日函台北市政府財政府(副本送軍備局、昇陽公司):「所詢國防部軍備局經管坐落本市○○區○○0000○00地號等2筆市有土地內2幢國有未登記房屋及1座圍牆參與都市更新處理方式,依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第2項:『因權利變換而拆除或遷移之土地改良物,應補償其價值或建築物之殘餘價值,其補償金額由實施者查定之,代為拆除或遷移費用在應補償金額內扣回;對補償金額有異議時,由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核定之。』,請參依前開規定辦理。」(見原審卷一第327頁),被上訴人回覆軍備局表示系爭房屋依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第2項處理,即由昇陽公司查定系爭房屋之拆遷補償金額並補償之,代為拆除費用在該金額內扣回。軍備局因此100年6月23日撤銷撥用不動產申請書記載:「土地部分依現況辦理撤銷撥用;另2幢國有未登記房屋及1座圍牆部分,依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第2項規定辦理。」(見原審卷一第45頁),又於100年9月8日召開系爭會議,系爭會議紀錄之「會議情形」欄記載:「本(8)日點還『王廣法散戶』坐落臺北市○○區○○段0○段0000○00地號等2筆臺北市有土地,面積0.0985公頃暨地上2幢國有未登記房屋(3層樓RC、2層樓加強磚造)及1座建物(圍牆),經臺北市政府都市更新處同意按現況接管。」,「會議結論」欄記載:「由本處繕造房地移交清冊,併將會議紀錄函送移接雙方辦理會銜用印。」,軍備局就系爭房屋製作列管建物清冊、就000及00地號土地製作移接清冊,有系爭會議紀錄在卷可稽(見原審卷一第29頁、第109至111頁、第230至232頁、第295至298頁、第335至338頁,即本判決附件三),系爭會議名稱為「國防部軍備局工程營產中心北部地區工程營產處召開王廣法散戶坐落台北市○○區○○段0○段0000○00地號等2筆臺北市有土地撤銷撥用點交發還會議」,且其會議情形為被上訴人同意土地暨房屋按現況接管,可知軍備局召開系爭會議,主要係因000及00地號土地及其上系爭房屋要參與都市更新,而將000及00地號土地廢止撥用點交發還予被上訴人,同時將土地上之國有系爭房屋交由被上訴人現況接管,由昇陽公司查定拆遷補償費金額並扣回代為拆除費用後補償。自系爭會議紀錄之文義觀之,軍備局將系爭房屋交付予同意按現況接管之被上訴人,並無移轉事實上處分權之意思合致,僅能認為是為參與都市更新之目的將系爭房屋交由被上訴人為事實上之管理使用,尚難認為軍備局有將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予被上訴人之意思;被上訴人抗辯軍備局於100年9月8日將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伊云云,並不足採。修正前都市更新條例第27條第1項係規定就「參加都市更新」之處分不受國有財產法第28條之限制,而不及於其他處分,則除「參加都市更新」以外之處分,仍受國有財產法第28條之限制;故縱令軍備局於100年9月8日將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被上訴人,依國有財產法第28條禁止處分之規定,其讓與亦屬無效,被上訴人未取得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併予敘明。 4.100年5月24日修正(即昇陽公司於107年間發給系爭補償費 時有效)之臺北市都市更新自治條例第4條前段規定:「權 利變換範圍內合法建築物及其他改良物之拆遷補償費應由實 施者依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第2項規定查定。」,108年1月3 0日修正前之都市更新條例第29條第3項規定:「權利變換計 畫表應表明之事項及權利變換實施辦法,由中央主管機關定 之。」,同條例第36條第2項規定:「前項因權利變換而拆 除或遷移之土地改良物,應補償其價值或建築物之殘餘價值 ,其補償金額由實施者查定之,代為拆除或遷移費用在應領 補償金額內扣回;…」,108年6月17日修正前之都市更新權 利變換實施辦法第1條規定:「本辦法依都市更新條例(以下 簡稱本條例)第29條第3項規定訂定之。」,同辦法第19條第 3項規定:「實施者為第1項之通知時,除政府代管或法院強 制執行者外,並應通知所有權人領取本條例第36條第2項之 補償金額。」,可知因權利變換而拆遷建物之有權受領拆遷 補償費者,為所有權人,不包含事實上處分權人。又依國產 法第1條、第9條第2項規定,對國有財產有處分之權能者, 為國產署(最高法院84年台上字第1843號判決參照)。系爭 房屋為國有財產,為權利變換範圍內應行拆除遷移之土地改 良物,由實施者昇陽公司代為拆除,昇陽公司扣除代為拆除 費用後發放系爭補償費時,依上開規定,有權受領系爭拆遷 補償費者為國產署,不包含軍備局。國產署領取系爭補償費 後,應將此項收益解繳國庫(國有財產法第7條第1項參照) 。被上訴人於106年11月17日就系爭000號房屋召開「本市都 市更新處與財政部國有財產署權屬事宜第二次協調會」,該 會紀錄結論記載:「…㈡為利都市更新事業推動,本案更新事 業計畫書所載系爭建物之合法建築物拆遷補償費、合法建築 物拆遷安置費,仍先暫列由本府(本市都市更新處)領取。㈢ 本處與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後續就系爭建物權屬研處結果,如 未獲共識,雙方另協調或循行政訴訟解決爭議」(見原審卷 一第167頁),其後昇陽公司將系爭補償費459萬5810元交由 被上訴人領取(昇陽公司107年5月11日函見原審卷一第169 頁)。依都市更新條例第36條第2項、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實 施辧法第19條第3項規定,有權受領系爭拆遷補償費者為國 產署,被上訴人無法律上原因領取系爭補償費而受利益,致 國產署受損害,國產署依民法179條前段規定,請求被上訴 人返還系爭補償費,為有理由。 ㈢被上訴人之抵銷抗辯,對國產署之無因管理債權73萬4022元 (包含系爭000巷0號房屋26萬7624元、000號房屋46萬6398 元)部分有理由,餘為無理由。抵銷後,被上訴人應給付國 產署386萬1788元(包含系爭000巷0號房屋109萬1679元、00 0號房屋277萬0109元)。 1.被上訴人抗辯:伊以下列債權主張抵銷:伊自100年9月起為 管理系爭房屋支出有益必要費用,依民法第172條、第176條 第1項有73萬4022元(即系爭000巷0號房屋26萬7624元、系 爭000號房屋46萬6398元,含利息)之債權;倘若不成立無因 管理,國產署無法律上原因而受有伊支出維護管理費用之利 益,依民法第179條有61萬8605元(即系爭000巷0號房屋22 萬9424元、系爭000號房屋38萬9181元,不含利息)之債權; 又上訴人無權占用000、00地號土地,應返還自104年4月1日 起至107年12月19日止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740萬8553元; 另依系爭會議記錄可知軍備局與伊就移轉系爭房屋之事實上 處分權已達成意思表示合致,詎軍備局怠未協同辦理撥用程 序,致伊未能取得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而受有未能領得 拆遷補償費之損害,依民法第226條第1項、第227條對軍備 局有賠償系爭補償費之債權等語。上訴人則否認之。 2.按二人互負債務,而其給付種類相同,並均屆清償期者,各 得以其債務與他方之債務,互為抵銷,民法第334條定有明 文。被上訴人既對上訴人負有民法第179條之不當得利債務 ,則被上訴人得以上訴人對其所負債務,互為抵銷。上訴人 主張系爭補償費是由昇陽公司所發放,與被上訴人所主張之 管理有益費用為不同之債權債務人,並非互負債務,故不符 合民法第334條第1項規定云云,尚無足採。 3.民法第176條第1項規定:「管理事務,利於本人,並不違反 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者,管理人為本人支出必要或有 益之費用,或負擔債務,或受損害時,得請求本人償還其費 用及自支出時起之利息,或清償其所負擔之債務,或賠償其 損害。」,軍備局為使系爭房屋參與都市更新,於100年9月 8日系爭會議將系爭房屋交予被上訴人管理,以待昇陽公司 核定拆除遷讓補償費,再交予昇陽公司實施都市更新計畫, 被上訴人於現況接管系爭房屋後,就系爭房屋進行清潔維護 、修繕管理、繳納房屋稅等合計73萬4022元(表列見原審卷 一第113至115頁即被證5:系爭000巷0號房屋之維護管理費 用22萬9424元,利息3萬8200元,計26萬7624元;系爭000號 房屋之維護管理費用38萬9181元,利息7萬7217元,計46萬6 398元),有系爭房屋維護管理費用單據在卷可稽(見原審 卷一第639至737頁被證28),被上訴人並於107年10月3日將 持有之系爭000巷0號房屋及000地號土地點交予昇陽公司, 於107年10月22日將持有之系爭000號房屋及00地號土地點交 予昇陽公司,被上訴人將鑰匙點交予昇陽公司,約定後續如 有涉及環境週邊維護管理由昇陽公司負責,有點交完成雙方 確認單2紙附卷足憑(見本院卷三第43、44頁),經查被上 訴人上開管理事務,包含繳納房屋税、修繕牆垣圍籬、防治 病媒蚊及除草等項目,倘若被上訴人未為之,系爭房屋將積 欠稅捐、環境雜亂、孳生病媒蚊,則上開費用確屬維持系爭 房屋現狀之必要有益費用,乃利於國產署,並不違反國產署 明示或可得推知之意思,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76條第1項規定 ,請求國產署償還其費用及自支出時起之利息,應屬有據, 故被上訴人就無因管理債權73萬4022元主張抵銷部分,為有 理由。至上訴人抗辯其亦有委請商巡管云云,並提出原證14 之軍衛保全服務契約書5份為證,經查該5份契約之合約期限 分別為103年4月1日起至同年12月31日止、104年、105年、1 06年、107年,委託人均為軍備局,受託人均為天下特勤保 全股份有限公司(見原審卷一第535至579頁),該5份契約 之附件「北部工營處營改空置營區統計表」經上訴人以黃色 螢光筆標示之「營區名稱」欄為「王廣法散戶」欄部分,均 記載台北市信義區,「土地面積(公頃)」欄記載「0.0062 」或「土地面積㎡」欄記載「62」、「地址」欄均記載「臺 北市○○區○○路0段000巷0號」(見原審卷一第540、548、556 、565、575頁),其中前2份契約除上開記載外,另有「房 建物(幢、座)」欄均記載為「0」(見原審卷一第540、548 頁),其餘3份契約並無「房建物(幢、座)」欄(見原審卷 一第556、565、575頁),查00地號為中華民國所有,其面 積為62平方公尺,有土地謄本在卷(見本院卷二第423頁), 上訴人亦陳明「原證14之62平方公尺位置在系爭00地號土地 範圍」(見本院卷三第82頁),可知軍備局自103年4月1日起 係就中華民國所有之00地號土地委請保全公司巡查,至於房 屋部分,前2份契約之「房建物(幢、座)」欄已明白記載為 「0」,後3份契約並無關於巡查房屋之記載,至於系爭000 巷0號房屋乃坐落於000地號,而非坐落於00地號,是以上開 5份契約之「地址」欄所載「臺北市○○區○○路0段000巷0號」 ,應非委請巡查標的之意(此由前2份契約另有「房建物(幢 、座)」欄均記載為「0」可知),又上開5份契約並未記載 巡查標的包括系爭000號房屋,且系爭000號房屋僅一部分位 在00地號土地(詳如附表二所示),難認為上訴人有就系爭 房屋為管理維護。被上訴人為管理維護系爭房屋支出之有益 必要費用,依民法第176條第1項對國產署有無因管理返還請 求權,主張抵銷部分為有理由,則其依民法第179條以對國 產署有上開管理維護費用之不當得利請求權主張抵銷部分, 為無理由。 4.系爭房屋坐落於000、00地號土地上,系爭會議之前,軍備 局與被上訴人已有共識因000、00地號土地及系爭房屋要參 與都市更新,而將土地撤銷撥用點還被上訴人,系爭房屋則 依修正前都市計畫法第36條第2項辦理,軍備局系爭會議將2 筆土地暨系爭房屋交由被上訴人現況接管等情,業如上㈡3. 所述,足見被上訴人明知系爭房屋後續要參與都市更新,由 昇陽公司依修正前都市計畫法第36條第2項核定拆除遷移補 償費,則系爭房屋在系爭會議交由被上訴人管理時,當有無 償借用所坐落土地之意思,且系爭房屋係由被上訴人管理, 並不構成無權占有,故被上訴人主張對國產署有相當於租金 之不當得利債權740萬8553元主張抵銷部分,為無理由。又 自系爭會議記錄觀之,軍備局與被上訴人並無就移轉系爭房 屋之事實上處分權達成意思合致,業如上㈡3.所述,則被上 訴人主張依系爭會議記錄可知已達成移轉事實上處分權之合 意,軍備局怠未協同辦理撥用程序,致其未能取得系爭房屋 之事實上處分權而受有未能領得拆遷補償費之損害,依民法 第226條第1項、第227條對軍備局有賠償系爭補償費之債權 主張抵銷云云,為無理由。 5.被上訴人之抵銷抗辯,就系爭房屋對國產署之無因管理債權 73萬4022元(包含系爭000巷0號房屋26萬7624元、000號房屋 46萬6398元)部分為有理由,餘為無理由。抵銷後,被上訴 人應給付國產署386萬1788元(計算式:4,595,810-734,022= 3,861,788)(包含系爭000巷0號房屋109萬1679元、000號房 屋277萬0109元)。 ㈣國產署提起本件訴訟未違反誠信原則,亦無權利濫用之虞。 1.被上訴人抗辯:系爭房屋拆遷補償費已納入都市更新基金, 倘依國產署所請而予以返還,勢將有害於都市更新之公共利 益,且兩造向來僅就系爭000號房屋之權利歸屬進行協調, 足使伊信賴國產署已無對系爭000巷0號房屋主張權利之意思 ,故國產署之主張為違反誠信原則,且有權利濫用之虞等語 。國產署則否認之。 2.系爭房屋坐落於000、00地號土地上,系爭會議之前,軍備 局與被上訴人已有共識因000、00地號土地及系爭房屋要參 與都市更新,而將土地撤銷撥用點還被上訴人,系爭房屋則 依修正前都市計畫法第36條第2項辦理,業如上㈡3.所述,國 產署並105年5月23日函被上訴人表示系爭000號房屋之拆遷 補償費應由國產署領取(見原審卷卷一第346頁),被上訴 人於106年11月17日就系爭000號房屋召開協調會,協調會之 結論記載「先暫列由本府(本市都市更新處)領取」「本處 與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後續就系爭建物權屬研處結果,如未獲 共識,雙方另協調或循行政訴訟解決爭議」(見原審卷一第 167頁)。至被上訴人於100年10月18日函請軍備局提供系爭 房地財產成本資料,軍備局於同年月28日函覆房屋核定現值 及土地公告現值總價(見原審卷一第117、119頁),僅為軍 備局依被上訴人要求提供資料,尚難因此認為國產署不請求 返還系爭補償費。此外,國產署並無特殊舉措使被上訴人信 賴不請求返還系爭補償費,則國產署提起本件訴訟乃合法行 使權利,無違誠信原則,又依修正前都市更新條例第29條第 3項、第36條第2項,修正前都市更新權利變換實施辧法第1 條、第19條第3項,國有財產法第1條、第9條第2項規定,系 爭補償費應由國產署領取,國產署請求反還系爭補償費,為 正當行使權利,無權利濫用或違反誠信原則,故被上訴人主 張國產署本件請求違反誠信原則且有權利濫用之虞云云,尚 難採憑。 ㈤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相 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民法第229條第2項定有 明文。又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 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 定利率;而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 據者,週年利率為5%,亦為同法第233條第1項及第203條所 明定。查本件國產署請求被上訴人給付之金額,並無約定給 付期限,國產署就系爭000號房屋拆遷補償費部分請求108年 7月25日聲請暨更正訴之聲明狀繕本送達之翌日即108年7月3 0日(筆錄見本院卷一第104頁)起,就系爭000巷0號房屋拆 遷補償費部分請求追加備位之訴之翌日即113年9月25日(筆 錄見本院卷三第127、129頁),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5%計算之利息,為屬有據,應予准許。   綜上所述,被上訴人原應返還系爭000號房屋拆遷補償費323萬6 507元予國產署,被上訴人之抵銷抗辯就系爭000號房屋於46萬 6398元部分為有理由,抵銷後,被上訴人應給付國產署277萬0 109元,則國產署依民法第179條前段規定,請求被上訴人應給 付國產署277萬0109元,及自108年7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部分,為有理由,應予准許;上訴人逾此 部分之請求,為無理由,不應准許。原審就上開應准許部分, 為國產署敗訴之判決,容有未洽,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 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爰由本院廢棄改判如主文第 二項所示。至於上訴人之請求不應准許部分,原審為其敗訴之 判決,經核並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此部分不當,求予 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此部分之上訴。追加之訴部分, 被上訴人原應返還系爭000巷0號房屋拆遷補償費135萬9303元 予國產署,被上訴人之抵銷抗辯就系爭000巷0號房屋於26萬76 24元部分為有理由,抵銷後,被上訴人應給付國產署109萬167 9元,則國產署依民法第179條前段規定,請求被上訴人給付系 爭000巷0號房屋拆遷償費109萬1679元,及自113年9月25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部分,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逾此部分之追加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摘要如附 表三所示) 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據 ,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 論列,附此敘明。 據上論結,本件上訴及追加之訴均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 ,依民事訴訟法第450條、第449條第1項、第79條、第85條第1 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周美雲 法 官 古振暉 法 官 汪曉君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上訴人不得上訴。 被上訴人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其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 理由書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 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 附具律師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 條 之1第1項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 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9   日              書記官 張英彥 附表一系爭房屋所坐落土地之土地登記資訊 編號 土地地號 面積㎡ 所有權人 管理機關 備註 1 臺北市○○區○○段0○段0000地號 865 臺北市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00○○○○○○段000000地號 2.謄本見本院卷二第439至463頁 2 同上○段00地號 120 臺北市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 00○○○○○○段00000地號 2.謄本見本院卷二第425至435頁 3 同上○段00地號 62 中華民國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 1.重測前:○○段0000-000地號 2.謄本見本院卷二第413至423頁 附表二系爭房屋相關資訊 編號 房屋門牌號碼 主要構造 拆算面積㎡ 實補償金額 房屋所坐落土地地號 1 臺北市○○區○○路0段000巷0號 地上層 1-2F 264.38 1,281,915 依上訴人所提原證11第4頁圖說(見原審卷一第181頁,即本判決附件一),系爭000巷0號房屋坐落於臺北市○○區○○段0○段0000地號土地。 磚造 52.90 63,652 遮雨棚 6.90 13,736 小計 1,359,303 2 同上段000號 RC地上層1-3F 592.02 2,870,564 1.依上訴人所提原證11第4頁圖說(即本判決附件一),系爭000號房屋坐落於臺北市○○區○○段0○段0000○00○00地號土地。 2.被上訴人主張:如上訴人所提財政部100年8月9日台財產管字第0000000000號函所附附件所載,系爭000號房屋坐落土地面積共計203㎡(見原審卷一第288頁),占用000地號土地136.79㎡、占用00地號土地10.48㎡、占用00地號土地55.73㎡(見本院卷四第22頁)。上訴人未提出系爭房屋所坐落各地號土地之面積,僅表示「被上訴人主張系爭房屋占用被上訴人土地之面積,因為並無實際測量,故並不足採信」(見本院卷四第82頁)。 RC地下室 65.78 319,813 磚造 27.22 32,752 遮雨棚 6.72 13,378 小計 3,236,507 說明: 1.系爭房屋原係警備總部於60年間興建作為招待所使用之公用不動產,軍備局92年間設立後,軍備局為系爭房屋之管理機關。因為要參與都市更新,軍備局於100年9月8日系爭會議,將000及00地號土地廢止撥用點交發還予被上訴人,同時將系爭房屋交付予同意按現況接管之被上訴人,僅能認為是將系爭房屋交由被上訴人為事實上之管理使用,尚難認為有將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讓與予被上訴人之意思。 2.上開表列房屋之主要構造、拆算面積、實補償金額欄之內容,詳昇陽公司108年3月29日昇陽(000)字第000號函附件一,見原審卷一第516頁。 3.系爭房屋於107年8月6日核發拆除執照起6個月內由昇陽公司拆除。 附表三聲明、抵銷抗辯及本院判決結果摘要 一審聲明及抵銷抗辯 二審聲明及抵銷抗辯 本院判決結果 上訴人一審聲明: 被上訴人應給付國產署323萬6507元,及自108年7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系爭000號房屋部分) 被上訴人應給付軍備局135萬9303元,及自108年7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系爭000巷0號房屋部分) 上訴人二審聲明: 聲明同第一審。倘若系爭000巷0號房屋有權受領系爭拆遷補償費者為國產署,而非軍備局,則追加請求被上訴人返還國產署系爭000巷0號房屋拆遷補償費135萬6507元,及自108年7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被上訴人應給付國產署277萬0109元,及自108年7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上訴部分,系爭000號房屋補償費抵銷後金額) 其餘上訴駁回(含國產署就系爭000號房屋抵銷抗辯有理由,及軍備局就系爭000巷0號房屋部分)。 被上訴人應給付國產署109萬1679元,及自113年9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追加之訴系爭000巷0號房屋補償費抵銷後金額) 其餘追加之訴駁回(被上訴人就000巷0號房屋抵銷抗辯有理由部分)。 被上訴人一審抵銷抗辯: 被上訴人為管理系爭房屋支出有益必要費用,依民法第172條、第176條第1項對軍備局、國產署有26萬7624元、46萬6398元之債權;上訴人無法律上原因而受有伊支出上開維護管理費用之利益,依民法第179條對軍備局、國產署有22萬9424元、38萬9181元之債權;又軍備局、國產署無權占用000、00地號土地,應返還自104年4月1日起至107年12月19日止以公告地價年息5%計算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306萬9919元、433萬8634元。另依系爭會議記錄可知軍備局與伊就移轉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已達成意思合致,詎軍備局怠未協同辦理撥用程序,致使伊迄今未能取得系爭房屋之事實上處分權而受有未能領得拆遷補償費之損害,依民法第226條第1項、第227條對軍備局有賠償系爭補償費之債權。 被上訴人二審抵銷抗辯: 抵銷抗辯同第一審。倘若有權受領系爭拆補償費者為國產署(不包含軍備局),抵銷抗辯改為全數就國產署為之。國產署113年9月24日始追加請求135萬9303元,利息不得自108年7月30日起算。 被上訴人為管理維護系爭房屋支出之有益必要費用,依民法第176條第1項對國產署有無因管理返還請求權73萬4022元(系爭000巷0號房屋26萬7624元,系爭000號房屋署46萬6398元,含利息),主張抵銷部分為有理由,餘為無理由。

2024-10-08

TPHV-110-上-1-20241008-3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工程保固金債權存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建字第353號 原 告 宏有水電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坤焱 訴訟代理人 馬偉涵律師 郭立寬律師 被 告 國防部政治作戰局 法定代理人 陳育琳 訴訟代理人 林志宏律師 複 代理人 楊翕翱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工程保固金債權存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已起訴之事件,在訴訟繫屬中,該訴訟之原告不得就同一 訴訟標的,更行起訴,此觀民事訴訟法第253條規定自明。 如有違反前開規定而更行起訴者,其情形非得補正,依同法 第249條第1項第7款規定,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所謂同一 訴訟標的之訴,不僅指前後兩訴係就同一訴訟標的求為相同 內容之判決而言,即後訴係就同一訴訟標的,求為與前訴內 容可以代用之判決,亦屬在上開禁止重訴之列(最高法院11 2年度台上字第684號判決參照)。而確認訴訟之訴訟標的, 即為該請求確認之法律關係,並無難以區辨之情形;此時原 告起訴依同法第244條第1項第2款規定,於訴狀表明之原因 事實,僅供兩造攻防及法院審理範圍之劃定,不因兩造主張 之事實不同,而可謂係不同之訴訟標的(最高法院111年度 台抗字第282號裁定參照)。 二、原告主張:伊承攬訴外人鉅明營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鉅明 公司)「林口電廠更新擴建計畫工程第一、二號抽水機房及 海水電解室新建工程」中之機水電工程,擴建工程於民國10 8年10月4日經訴外人即業主臺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驗收合格 ,惟鉅明公司對伊仍有共新臺幣(下同)2,273萬9,574元工 程款未付,伊遂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0年度全字第175號民 事裁定(下稱系爭假扣押裁定)為執行名義對鉅明公司聲請 假扣押強制執行,而鉅明公司前曾承攬被告之「台北市政校 後勤區新建工程」(下稱系爭工程),對被告應有保固金債 權存在,詎被告竟於本院112年度執全助字第707號假扣押執 行事件(下稱系爭囑託執行事件)聲明異議稱:相關工程款 項已結算付清,現無任何債權存在而無從扣押等語,然鉅明 公司與被告間請求給付工程保固保證金事件經本院111年度 建字第171號判決後,現為臺灣高等法院以112年度建上字第 38號案件(下稱另案)審理中,故保固金扣除和解金367萬2 ,100元後尚餘847萬7,873元,該等餘額待無改善項目時即應 發還,並已超過本件請求確認債權數額,爰依強制執行法第 120條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 語,並聲明:確認鉅明公司對被告就系爭工程契約之保固金 債權,在800萬元之範圍內存在。 三、經查,本件原告以前揭原因事實,於112年10月25日提起本 件民事訴訟,有民事起訴狀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1頁)。惟 查,原告前已持系爭假扣押裁定之同一執行名義,就同一保 固金債權,向本院起訴請求確認鉅明公司對被告就系爭工程 契約之保固金債權,在800萬元之範圍內存在,經本院於112 年7月31日以111年度建字第94號判決(下稱前事件判決)駁 回原告之訴,經原告提起上訴後,現為臺灣高等法院113年 度重上字第196號事件(下稱前事件)審理中,有前事件判 決、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及歷審清單等件(本院卷第151-158 、358、361頁)在卷可稽。則本件之當事人與前事件之當事 人同一,且本件聲明與前事件之「確認鉅明公司對被告就系 爭工程契約之保固金債權,在800萬元之範圍內存在」聲明 相同,又本件與前事件均係原告持系爭假扣押裁定聲請執行 後,依強制執行法第120條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 對被告提起確認同一債權存在之訴,所請求確認之法律關係 相同,自屬同一訴訟標的。準此,本件與前事件之當事人相 同,訴訟標的相同,訴之聲明相同或可代用,自屬同一事件 。 四、原告固主張:本件與前事件之執行名義、執行標的雖相同, 但被告異議之時間、理由不同,因原因事實不同而訴訟標的 有別,應非同一事件云云。惟查,原告持系爭假扣押裁定之 執行名義向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下稱新北地院)聲請對鉅明 公司強制執行,經新北地院以110年度司執全字第467號事件 (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原告於110年12月23日之民事 假扣押強制執行聲請狀中併向新北地院聲請囑託本院執行「 鉅明公司對被告就系爭工程之工程款、保固款、履約保證金 、保留款及其他相關工程款等債權」,經新北地院以110年1 2月23日函囑託本院執行,本院遂以110年度司執全助字第88 1號假扣押強執執行事件(下稱前囑託執行事件)受理,並 以110年12月24日執行命令命在2,273萬9,574元範圍內扣押 鉅明公司對被告之工程款、保固款、履約保證金、保留款及 其他相關工程款等債權,被告對該扣押命令異議稱已無可扣 押之債權存在,原告遂於111年1月28日對被告提起前事件之 訴訟,然原告竟又於112年9月1日向新北地院之系爭執行事 件提出民事強制執行聲請(續)狀稱:「鉅明公司對被告就 系爭工程之工程款、保固款、履約保證金、保留款及其他相 關工程款等債權」可扣押,故請求准許『追加』執行並囑託本 院執行」云云,顯屬對同一執行標的重複聲請執行而應予駁 回,新北地院未察而仍囑託本院執行,經本院以系爭囑託執 行事件受理,並以112年9月14日執行命令命在2,273萬9,574 元範圍內扣押鉅明公司對被告之工程款、保固款、履約保證 金、保留款及其他相關工程款等債權,被告對該扣押命令異 議仍稱已無可扣押之債權存在,原告遂提起本件訴訟等情, 經本院依職權調新北地院110年度司執全字第467號、本院11 0年度司執全助字第881號、112年度執全助字第707號執行案 卷核閱無誤。則原告於系爭執行事件就同一執行標的重複向 新北地院聲請囑託本院執行,致本院以前囑託執行事件及系 爭囑託執行事件受理而均核發扣押命令,被告縱先後為異議 ,原告提起確認之訴之訴訟標的仍屬相同,縱被告於前事件 、本件中之異議理由有別,亦僅屬兩造間之攻擊防禦方法, 尚難認訴訟標的有所不同,故原告此部分主張,顯不足採。 五、綜上所述,原告就已起訴之事件,於前事件訴訟繫屬中復行 提起本訴,顯與民事訴訟法第253條規定相違,且無從補正 ,應依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7款規定裁定駁回其訴。 六、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7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劉宇霖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書記官 洪仕萱

2024-10-08

TPDV-112-建-353-20241008-1

重上
臺灣高等法院

確認債權存在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重上字第23號 上 訴 人 李添池 李麗蓉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黃品衞律師 被 上訴 人 余騏佑 訴訟代理人 黃重鋼律師 林詠嵐律師 魏士軒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1 年11月11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重訴字第692號第一審判決 提起上訴,被上訴人為訴之變更,本院於113年9月18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上訴人變更之訴駁回。 變更之訴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第二審訴之變更或追加,非經他造同意,不得為之,但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因情事變更而以他項聲明代最初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46條第1項、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4款定有明文。又在第二審為訴之變更合法者,原訴可認為已因而視為撤回時,第一審就原訴所為判決,自當然失其效力,第二審法院應專就新訴為裁判,無須更就該判決之上訴為裁判(最高法院71年台上字第3746號判決參照)。查: 一、被上訴人於原審主張:上訴人李添池自民國101年起,多次 將其所有坐落臺北市○○區○○段0小段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 315/10000)及其上同小段0000建號建物(門牌號碼臺北市○ ○區○○路0段000之0號,下稱000之0號房屋)、同小段0000建 號建物(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路0段000○0號5樓,下稱000 之0號0樓房屋,與前開土地建物合稱系爭房地)信託登記予 上訴人李麗蓉,由受託人李麗蓉管理處分系爭房地(歷次信 託登記、塗銷情形如附表一),各次均有簽訂不動產信託契 約書(合稱系爭信託契約),李麗蓉每年將出租系爭房地所 得之租金存入「李麗蓉受託信託財產專戶」(下稱系爭信託 專戶),並自102年起向財政部臺北國稅局大安分局(下稱 臺北國稅局)申報給付總額如附表二所列,是李添池依系爭 信託契約及民法第541條第1項規定,對李麗蓉存有「每年自 系爭信託專戶受領繼續性給付之金錢債權」(下稱系爭繼續 性債權)。詎伊執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就李 添池於106年1月11日簽發,票據號碼000000,票面金額新臺 幣(下同)830萬元,到期日106年1月25日之本票,所核發 之106年度司票字第3338號確定裁定(下稱系爭本票裁定) ,聲請對李添池之財產為強制執行〈即臺北地院民事執行處 (下稱執行法院)111年度司執字第51628號強制執行事件, 下稱系爭執行事件〉,經執行法院於111年5月18日核發扣押 命令,禁止李添池於830萬元及自106年1月25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年息6%計算之利息,督促程序費用2000元、執行費6 萬6416元(下稱系爭債權)之範圍內,收取對李麗蓉之系爭 繼續性債權或為其他處分,李麗蓉亦不得對李添池清償。詎 李麗蓉否認該債權存在,並聲明異議,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2 0條第2項規定提起本件訴訟,聲明請求確認於系爭債權之範 圍內,李添池對李麗蓉之系爭繼續性債權存在。原審為被上 訴人勝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 二、本院審理期間,上訴人雖承認確有出租系爭房地取得租賃收入,但拒絕陳明系爭信託專戶之銀行名稱及帳號資料,臺北國稅局復數度函覆本院查無該專戶之相關資料(本院卷第141、217、473頁函文),致無從特定系爭信託專戶;且上訴人間附表一編號4信託契約及110年11月2日移轉系爭房地所有權之物權行為,均經原法院112年度重訴字第100號判決(下稱100號判決)撤銷,命李麗蓉塗銷110年11月2日系爭房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回復登記為李添池所有,113年1月15日確定(本院卷第409-415頁判決書、確定證明書),被上訴人遂於113年7月3日本院言詞辯論期日變更訴之聲明為:㈠確認李添池對李麗蓉於系爭債權範圍內,自107年2月26日起至114年3月19日,每月有租賃收入債權5萬2222元存在(000之0號0樓房屋部分)。㈡確認李添池對李麗蓉於系爭債權範圍內,自108年12月1日起至113年11月30日,每月有租賃收入債權5萬元存在(000之0號房屋部分)(變更聲明見本院卷第488頁)。核被上訴人前開變更,係本於李添池對李麗蓉有租賃收入債權之同一基礎事實,訴訟證據及資料具有同一性,可於本院審理程序中加以利用,雖上訴人不同意變更,仍應准許,本院應專就變更之訴為裁判。 貳、實體部分 一、被上訴人主張:李麗蓉基於與李添池之信託或委任契約,自 107年3月20日起將000之0號0樓房屋出租予訴外人瑞陞國際 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瑞陞公司),約定107年3月20 日起每月租金5萬5556元,自112年3月20日起至114年3月19 日止每月租金調降為5萬2222元;另於108年12月1日至113年 7月3日期間以每月租金5萬元,將000之0號房屋出租予訴外 人朱麗綺即炫綺照相館,迄今仍持續代為出租並收取租金, 李添池得依信託法第17條第1項或民法第541條第1項規定請 求李麗蓉交付其所收取之租金,爰請求確認李添池對李麗蓉 於系爭債權範圍內,有前揭變更聲明所示之債權存在。 二、上訴人則以:李添池委任李麗蓉出租系爭房地,以租賃收入 清償系爭房地之貸款、對李麗蓉之債務,預付委任事務費用 及報酬,及對李添池之生活照顧,惟收取之租金於清償貸款 後,所餘尚不足支應管理系爭房地之必要費用,李麗蓉更已 代墊200多萬元,李添池對李麗蓉並無債權存在。又系爭房 地之租金雖由李麗蓉收取,但最終受益人為李添池,李麗蓉 已依原法院100號判決將系爭房地回復登記為李添池所有, 李添池並無請求李麗蓉返還所收取租金之請求權存在。另系 爭執行程序因李添池無財產可供執行,由執行法院核發111 年度司執字第51628號債權憑證(下稱系爭債權憑證)而終 結,惟經原法院113年度重訴字第552號判決(下稱552號判 決)判命被上訴人不得執前開債權憑證及系爭本票裁定、原 法院111年度抗字第185號裁定(即駁回李添池對系爭本票裁 定所提抗告之裁定,與系爭本票裁定合稱系爭本票確定裁定 )、確定證明書為執行名義,對李添池之財產為強制執行, 並經原法院112年度北重訴字第21號判決確認被上訴人所持 系爭本票,對李添池之本票債權不存在,被上訴人不得持系 爭本票裁定為執行名義,對李添池之財產為強制執行,是被 上訴人所提變更之訴無確認利益等語,資為抗辯。 三、查被上訴人執系爭本票裁定聲請對李添池之財產強制執行, 執行法院於111年5月18日核發扣押命令,禁止李添池於系爭 債權之範圍內,收取對李麗蓉之系爭繼續性債權或為其他處 分,李麗蓉亦不得對李添池清償,經李麗蓉以李添池對其無 任何債權存在為由聲明異議,嗣因李添池無財產可供執行, 由執行法院核發系爭債權憑證而終結等情,有系爭本票確定 裁定及確定證明書、扣押命令、聲明異議狀、系爭債權憑證 (原審卷第15-17、29-31、34頁,本院卷第611-614頁)等 可佐,洵堪認定。 四、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存在與否不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言(最高法院52年台上字第1240號判例意旨參照)。查被上訴人原係主張伊對李添池有系爭本票債權存在,得執系爭本票裁定為執行名義對李添池之財產為強制執行,因李麗蓉否認李添池對其有基於信託或委任契約關係得請求返還所收取租金之權利存在,致伊得否執行前開債權取償即屬不明確,而有確認利益存在(本院卷第487頁)。惟系爭本票債權業經原法院552號判決認定已罹於票據法第22條第1項所定3年消滅時效,判命被上訴人不得執系爭債權憑證及系爭本票確定裁定及確定證明書為執行名義,對李添池之財產為強制執行,且被上訴人另執前開執行名義再向執行法院聲請對李添池之財產為強制執行之執行程序(即原法院113年度司執字第2419號強制執行事件),併經前開判決予以撤銷等情,有該判決書可憑(本院卷第531-534頁),被上訴人亦不爭執系爭本票債權已罹於時效,並陳明未對前開判決提起上訴(同卷第540頁),則其既無法執系爭本票裁定對上訴人強制執行,不論李添池對李麗蓉有無請求返還所收取租金之權利存在,被上訴人之私法上地位均不因而受有侵害之危險,是其請求確認於系爭債權之範圍內,李添池對李麗蓉有變更聲明所示之權利存在,自無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變更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林純如 法 官 江春瑩 法 官 邱蓮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蘇意絜                 【附表一】 編號 1 2 3 4 登記日期 101/11/26 108/05/17 108/06/24 109/09/26 109/10/23 110/09/09 110/11/02 登記原因 信 託 塗銷信託 信 託 塗銷信託 信 託 塗銷信託 信 託 委託人 李添池 李添池 李添池 李添池 受託人 李麗蓉 李麗蓉 李麗蓉 李麗蓉 受益人 同委託人 李添池 李添池 李添池 信託目的 依本約開發、管理 、運用及處分信託財產。   管理處分信託土地及建物所有權   管理處分信託土地及建物所有權   管理處分信託土地及建物所有權 信託財產之管理或處分方法 依信託本旨辦理之塗銷信託登記、土地鑑界及複丈、土地合併、土地分割 、原建物拆除或滅失、新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所有權移轉、建物追加設定抵押權等一切不動產登記事項。   受託人依約管理處分信託物所有權   買賣、共有物分割   買賣、共有物分割 異動索引 原審卷第89、95頁 第89、95頁 第90、96頁 第90、96頁 第91、97頁 第91、97頁 第91、97頁 登記申請書 原審卷第77-80頁 第109-115頁 第127-134頁 第117-125頁 第151-160頁 第161-168頁 第169-177頁 【附表二】 編號 所得年度 系爭信託專戶申報給付總額 1 102年 402,127元 2 103年 619,400元 3 104年 626,566元 4 105年 840,187元 5 106年 477,161元 6 107年 917,807元 7 108年 919,594元 8 109年 1,255,564元 9 110年 1,353,332元 合 計 7,411,738元

2024-10-04

TPHV-112-重上-23-20241004-2

保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解約金債權存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保險字第58號 原 告 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嚴陳莉蓮 訴訟代理人 季佩芃律師 被 告 凱基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銘陽 訴訟代理人 黃姝嫚律師 楊家易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解約金債權存在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 月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本件被告之法定代理人於訴訟繫屬中已變更為王 銘陽,並經其具狀聲明承受訴訟(參本院卷第105頁),於法 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乙、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略以:   債權人即原告前於民國113年2月20日,持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下稱新竹地院)債權憑證(案列:96年度執字第5585號,下稱 系爭債權憑證),向本院請求債務人即訴外人全玥鈴即全修 慧(下稱全玥玲)給付新臺幣(下同)185,519元本息(下稱系爭 債權),而聲請就全玥玲對被告之保險契約所生金錢債權為 強制執行,經本院民事執行處以113年度司執字第38638號清 償票款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辦理。嗣經本院執 行處於113年3月4日對被告、全玥鈴核發禁止債務人全玥鈴 在系爭債權範圍內,收取對被告依保險契約已得請領之保險 給付、已得領取之解約金及現存在之保單價準備金債權或為 其他處分,被告亦不得對債務人清償之執行命令(下稱系爭 扣押命令)。被告於收受系爭扣押命令後,於同年月14日聲 明異議,否認債務人全玥鈴對被告於113年3月4日尚有「中 國人壽迎向陽光終身壽險-保單號碼Z0000000000」(下稱系 爭保單)996,961元解約金債權可執行,而辯以:豁免保險費 附約發生保險事故,而豁免主契約及其附加附約之保險費時 ,非經被保險人同意,要保人不得終止主契約及其附加附約 (含原豁免保費附約)等詞。而要保人依保險法第119條第1 項規定之終止權,係依與一般財產契約無異之壽險契約所生 之權利,非以身分關係、人格法益或對保險人之特別信任關 係為基礎,非為一身專屬性之權利;其行使之目的復在取回 具經濟交易價值之解約金,關涉要保人全體債權人之共同擔 保利益。且債務人於其對於第三人之金錢債權經扣押後,即 喪失對於該債權之處分權,執行法院於換價清償債權之目的 範圍内,得進行將該扣押權利金錢化所必要、適切之處分行 為,而終止壽險契約,係達成換價目的所必要之行為,執行 法院自得為之,為此,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20條第2項規定提 起本件確認之訴,並聲明:確認訴外人全玥鈴即全修慧對被 告於113年3月4日有系爭保單解約金,金額為新臺幣996,961 元之解約金債權(下稱系爭解約金債權)存在(原告所提追加 之訴部分,另以裁定駁回)。 二、被告辯解略以:   被告於113年3月4日收受系爭扣押命令後,於同年月14日以 「第三人陳報扣押債權金額或聲明異議狀」(下稱系爭陳報 狀)陳稱:被告已依令扣押之債權之『試算解約淨額』為996,96 1元(詳見本院卷第23頁)。全玥鈴前於112年間向被告提出系 爭保單相關醫保險金及豁免保費申請(被證3),經被告審核 認其符合重大疾病豁免保費保險附約約定,而自112年9月20 日起應豁免保費,依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第64條規 定,非經被保險人同意,要保人不得終止主契約及其附加附 約(含原豁免保費附約),而敘請執行署考量前述情事後指 示第三人後續之處理事宜。而被告既未收受執行處核發之解 約換價命令,原告所稱系爭保單不得解約換價,並無理由等 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因法律關係之存否不 明確,致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項危險 得以對於被告之確認判決除去之者而言。如有即受確認判決 之法律上利益,縱其所求確認者為他人間之法律關係,亦非 不得提起(最高法院42年台上字第1031號、32年上字第3165 號裁判要旨參照)。原告聲請系爭執行事件對債務人即訴外 人全玥鈴之財產為強制執行,經執行法院核發系爭扣押命令 ,禁止債務人全玥鈴在系爭債權範圍內,收取對被告依保險 契約已得請領之保險給付、已得領取之解約金及現存在之保 單價準備金債權或為其他處分,被告亦不得對債務人清償。 被告於收受系爭扣押命令後,於法定期間提出系爭陳報狀, 陳稱全玥鈴對其之試算解約淨額為996,961元,及依人身保 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第64條規定,非經被保險人同意,要 保人不得終止主契約及其附加附約(含原豁免保費附約)。 則原告能否就全玥鈴對被告之系爭解約金債權實施強制執行 ,即陷於不確定之狀態,致原告私法上之地位確有受侵害之 危險,而此項危險得以其對被上訴人之確認判決予以除去, 依上開說明,應認原告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有即受確認判決 之法律上利益。至被告所辯就系爭解約金數額無爭執,本件 無確認利益,然被告既以陳報狀表明非經被保險人同意,要 保人不得終止主契約及其附加附約(含原豁免保費附約), 自難認該解約金債權存否之法律關係已臻明確,原告即無受 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是其所辯,並無可採。 (二)按關於債務人之財產,凡具金錢價值者,除法令明文禁止扣 押或讓與,或依其性質不得為讓與者等外,均屬其責任財產 ,得為強制執行之標的。人壽保險要保人對於以保價金計算 所得之保單價值,不因壽險契約之解除、終止、變更而喪失 ,要保人得依保險法規定請求返還或予以運用,實質上歸屬 要保人,要保人基於壽險契約請求返還或運用保單價值之權 利,應為其所有之財產權。要保人依保險法第119條第1項規 定之終止權,既係依壽險契約所生之權利,即非屬身分權或 人格權,亦非以身分關係、人格法益或對保險人之特別信任 關係為基礎,非為一身專屬性之權利等節,業經最高法院大 法庭以108年度台抗大字第897號裁定就是類案件法律爭議作 出統一見解。 (三)原告固以上開最高法院大法庭裁定見解為由,請求確認全玥 鈴對被告於113年3月4日有系爭保單解約金,金額為996,961 元之系爭解約金債權存在。惟按,所謂解約金,依保險法第 119條第1項規定:「要保人終止保險契約,而保險費已付足 1年以上者,保險人應於接到通知後1個月內償付解約金;其 金額不得少於要保人應得保單價值準備金之4分之3」,專指 要保人終止契約時,保險人應返還之金額。經查,債權人即 原告前於113年2月20日持系爭債權憑證,請求債務人即全玥 鈴給付185,519元本息(系爭債權),而聲請就全玥玲對被告 之保險契約債權為強制執行,經本院民事執行處以系爭執行 事件辦理,嗣經執行處於113年3月4日對被告、全玥鈴核發 禁止債務人全玥鈴在系爭債權範圍內,收取對被告依保險契 約已得請領之保險給付、已得領取之解約金及現存在之保單 價準備金債權或為其他處分,被告亦不得對債務人清償之系 爭扣押命令。被告於收受系爭扣押命令後,於同年月14日以 系爭陳報狀陳稱:「第三人(按指被告,下同)已依令扣押之 債權如附表(要保人及被保險人均為全玥鈴、試算解約淨額: 996,961元,即下述之系爭保單,詳見本院卷第23頁),查義 務人(按指全玥鈴,下同)於第三人現有…之有效保險契約【 中國人壽迎向陽光終身壽險-保單號碼Z0000000000】(下稱 系爭保單),其中並附加有【中國人壽重大疾病豁免保費保 險附約】(下稱系爭附約)。…另依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 事項第64條「豁免保險費附約發生保險事故,而豁免主契約 及其附加附約之保險費時,非經被保險人同意,要保人不得 終止主契約及其附加附約(含原豁免保費附約)。」於此, 非經被保險人同意,要保人不得終止主契約及其附加附約( 含原豁免保費附約),合先敘明,謹請鈞署考量前述情事後 指示第三人後續之處理事宜。第三人就超過附表債權或超過 扣押金額部分聲明異議。…」等情,業據本院依職權調取執 行卷宗核閱屬實,並有兩造均不爭執形式上真正之系爭債權 憑證、繼續執行紀錄表、本票、系爭陳報狀、系爭扣押命令 及中國人壽重大疾病豁免保費保險附約保單條款等件影本在 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1至23、87至96頁),復為兩造所未爭執 ,堪信為真。是以被告收受系爭扣押命令後,係就全玥鈴對 被告就系爭保單所示「試算解約淨額」為996,961元為陳報 ,並就系爭保單已具有人身保險商品審查應注意事項第64條 規定,非經被保險人同意,要保人不得終止主契約及其附加 附約(含原豁免保費附約)情事,併予提醒執行處指示被告 後續事宜,可知系爭保單於113年3月4日即執行法院核發系 爭扣押命令時顯未經要保人全玥令、或由執行法院行使終止 權,依上說明,系爭保單既未經合法終止,要保人對保險人 自無解約金債權之存在,原告訴請確認全玥鈴於113年3月4 日有系爭解約金債權存在云云,為無理由。至原告於本件訴 訟進行中,復以系爭保單係以被保險人之同意要保人終止為 停止條件,而其得依民法第242條規定,代位行使債務人全 玥鈴基於系爭保單「被保險人」地位,同意要保人終止契約 之權為攻防方法,惟按附停止條件之法律行為,於條件成就 時,發生效力,民法第99條第1項定有明文。準此,縱認原 告得代位被保險人全玥鈴之同意權之停止條件,該終止契約 之效力仍無溯及於執行法院核發系爭扣押命令時生效,其上 開主張,洵無足採。 四、從而,原告依強制執行法第120條第2項規定,請求確認訴外 人全玥鈴即全修慧對被告於113年3月4日有系爭保單解約金 ,金額為新臺幣996,961元之解約金債權存在,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林芯瑜

2024-10-04

TPDV-113-保險-58-20241004-1

保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解約金債權存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保險字第58號 原 告 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嚴陳莉蓮 訴訟代理人 季佩芃律師 追加被告 全玥鈴即全修慧 上列原告與被告凱基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凱基公司)間請 求確認解約金債權存在事件,原告對追加被告全玥鈴即全修慧( 下稱全玥鈴)提起追加之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追加之訴駁回。 追加之訴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有下列 各款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被告同意者。二、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者。三、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 四、因情事變更而以他項聲明代最初之聲明者。五、該訴訟 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事人之人為當 事人者。六、訴訟進行中,於某法律關係之成立與否有爭執 ,而其裁判應以該法律關係為據,並求對於被告確定其法律 關係之判決者。七、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者。被 告於訴之變更或追加無異議,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視為 同意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定有明文。 二、查原告起訴時主張:原告前於113年2月20日,持臺灣新竹地 方法院(下稱新竹地院)債權憑證(案列:96年度執字第5585號 ,下稱系爭債權憑證),向本院請求債務人全玥鈴給付新臺 幣(下同)185,519元本息(下稱系爭債權),而聲請就全玥玲 對被告凱基公司之保險契約所生金錢債權為強制執行,經本 院民事執行處以113年度司執字第38638號清償票款強制執行 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辦理。嗣經本院執行處於113年3月 4日對被告、全玥鈴核發禁止債務人全玥鈴在系爭債權範圍 內,收取對被告依保險契約已得請領之保險給付、已得領取 之解約金及現存在之保單價準備金債權或為其他處分,被告 亦不得對債務人清償之執行命令(下稱系爭扣押命令)。被告 於收受系爭扣押命令後,於同年月14日聲明異議,否認債務 人全玥鈴對被告於113年3月4日尚有「中國人壽迎向陽光終 身壽險-保單號碼Z0000000000」(下稱系爭保單)996,961元 解約金債權(下稱系爭解約金債權)可執行,而辯以:豁免保 險費附約發生保險事故,而豁免主契約及其附加附約之保險 費時,非經被保險人同意,要保人不得終止主契約及其附加 附約(含原豁免保費附約)等詞。而要保人依保險法第119 條第1項規定之終止權,係依與一般財產契約無異之壽險契 約所生之權利,非以身分關係、人格法益或對保險人之特別 信任關係為基礎,非為一身專屬性之權利;其行使之目的復 在取回具經濟交易價值之解約金,關涉要保人全體債權人之 共同擔保利益。且債務人於其對於第三人之金錢債權經扣押 後,即喪失對於該債權之處分權,執行法院於換價清償債權 之目的範圍内,得進行將該扣押權利金錢化所必要、適切之 處分行為,而終止壽險契約,係達成換價目的所必要之行為 ,執行法院自得為之,而依強制執行法第120條第2項規定, 請求確認訴外人全玥鈴即全修慧對被告於113年3月4日有系 爭解約金債權存在。後於本件訴訟程序進行中,以系爭保單 是否已有被保險人同意終止而發生解約金之債權,依舉輕明 重法理,債權人既得代位行使要保人之終止權,自得代位行 使被保險人之同意權,原告得依民法第242條規定,代位行 使債務人全玥鈴基於系爭保單「被保險人」地位,同意要保 人終止契約之權,而提起追加之訴,追加被告全玥鈴、追加 訴之聲明:確認追加被告全玥鈴同意終止被告凱基人壽保險 股份有限公司Z0000000000號保險契約。 三、經核,原告所為追加之訴,請求確認追加被告全玥鈴同意終 止被告凱基公司Z0000000000號保險契約,所確認者乃全玥 鈴基於系爭保單被保險人地位之同意權行使、甚至係為確認 由執行債權人於扣押財產後之代位行使同意權,此部分除據 被告凱基公司明確表示不同意其追加之訴外,且顯與起訴時 原主張請求確認全玥鈴於執行法院核發系爭扣押命令時,對 被告有系爭解約金債權存在,所確認者乃系爭扣押命令核發 時,系爭保單是否業經終止、系爭解約金債權是否存在,兩 者請求之基礎事實難謂同一,就原請求所主張之事實及證據 資料,於追加之訴無復得加以利用,且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 255條第1 項各項之規定,並使訴訟終結延滯。揆諸首開說 明,應認原告追加之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蒲心智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4   日 書記官 林芯瑜

2024-10-04

TPDV-113-保險-58-20241004-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