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上訴不合法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30 筆)

小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5號 上 訴 人 楊智珺 訴訟代理人 賴翰立律師 被 上訴人 王念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28 日本院臺北簡易庭113年度北小字第4175號第一審小額民事判決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第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違背法令,係指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68條所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定判決當然違背法令之情形。故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以同法第469條所列第1款至第5款為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係以第一審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68條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之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988號、111年度台上字第1361號裁定意旨參照)。再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規定,第469條第6款之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之當然違背法令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並不準用,是於小額事件中所謂違背法令,並不包含認定事實錯誤、取捨證據不當或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或漏未斟酌之判決不備理由情形。而上訴不合法者,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71條第1項、第444條第1項規定,法院毋庸命其補正,應逕以裁定駁回之。 二、上訴意旨略以:原判決以被上訴人侵害上訴人之名譽權,致上訴人受有精神上之痛苦,認上訴人請求非財產上損害賠償以新臺幣(下同)6,000元為適當,顯未審酌被上訴人為大學畢業,目前從事人資工作,每月薪資高達10萬元,且上訴人係利用社群媒體貶損上訴人之名譽,對上訴人名譽影響重大,參考與本件相類似均係以於社群軟體Instagram發布限時動態侵害他人名譽之案件,即本院112年度訴更一字第16號、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1658號民事判決,法院認定非財產上損害賠償範圍在1萬元至8萬元不等,原判決僅判命被上訴人應賠償上訴人6,000元,洵有違反論理法則及經驗法則等判決違背法令情事。爰依法提起上訴,並聲明:㈠原判決關於不利上訴人部分廢棄。㈡被上訴人應再給付上訴人9萬4,000元,並自民國113年9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㈢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經查,上訴人雖指摘原判決違背論理法則及經驗法則,惟並 未具體指明原判決究係違反何種內容之論理法則及經驗法則 ,而未具體指明原判決有何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之情 形,而原判決已本於其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認 定被上訴人有於社群軟體Instagram公然侮辱上訴人,致上 訴人之名譽權受有損害,審酌被上訴人為大學畢業,目前從 事人資工作,其貶損上訴人名譽之意圖,所為侵害上訴人名 譽之行為,及上訴人名譽權受侵害所受精神上之痛苦程度, 並斟酌兩造之身分、地位等一切情狀,認上訴人請求非財產 上損害賠償以6,000元為適當,所為之判斷並無違背立法意 旨或法規就法律事實所為價值判斷之論理法則,至上訴人雖 舉2則法院判決主張原判決認定之損害賠償金額過低,然該2 則法院判決僅為法院依具體個案情形認定損害賠償金額,尚 難認係經驗法則,是上訴人所執前揭上訴理由,僅係就原審 法院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指摘其為不當,並就 原審已論斷者,泛言未論斷,上訴人亦未表明原判決有合於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定違背法令之具體內容 ,暨依何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難 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揆諸首開說明,其上訴為不合法, 應予駁回。 四、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為1,500元,應由上訴人負擔,爰確定 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436條之19第1項、第 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薛嘉珩                法 官 呂俐雯                法 官 林詩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陳黎諭

2025-03-28

TPDV-114-小上-5-20250328-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64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呈武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114年度執聲字第21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呈武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柒年參月 。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呈武因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詐欺 、妨害自由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數罪中雖有刑 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所列情形,惟受刑人已請求檢察官聲請 定應執行刑,有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民國114年2月19日刑法 第50條第1項但書案件是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足稽,應 依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 者,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 二、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 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 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 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刑法第50條 定有明文,是以合於數罪併罰之數罪,有刑法第50條第1項 但書所列情形,須經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始得依刑法第 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次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 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又數罪併罰,分別 宣告其罪之刑,如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 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亦有明文規定。 三、經查,受刑人林呈武因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詐欺、妨害自 由等數罪,經本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確定在案 ,此有如附表所示之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各1份附卷可 憑,而其中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罪為不得易科 罰金、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如附表編號3所示之罪為得 易科罰金、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 之規定固不得併合處罰,然查受刑人已向檢察官聲請定應執 行刑,有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4年2月19日刑法第50條第1 項但書案件是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足稽(見本院卷第9 頁),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又本院已給予受 刑人陳述意見之機會(見本院卷第117至125頁),並審酌受 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各罪之犯罪態樣、時間間隔、 侵害法益,考量各該罪合併後之不法內涵、罪責原則及合併 刑罰所生之效果等情狀,暨考量自由裁量之範圍及不利益變 更禁止原則,避免本件定應執行刑後反較定應執行刑之前更 不利於受刑人,爰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3條 、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楊 真 明                法 官 陳 淑 芳                法 官 邱 顯 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江 秋 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受刑人林呈武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詐欺 妨害自由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4年10月 有期徒刑1年2月 (共123罪) 有期徒刑4月 犯 罪 日 期 106年7月2日前未久 106年7月9日至 106年8月3日 106年7月24日 偵查(自訴) 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緝字第287、288、289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緝字第287、288、289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緝字第287、288、289號 最 後 事 實 審 法  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案  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2506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2506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2506號 判決日期 113年7月30日 113年7月30日 113年7月30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 臺中分院 案  號 112年度上訴字第2506號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4891號上訴不合法駁回) 112年度上訴字第2506號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4891號上訴不合法駁回) 112年度上訴字第2506號 (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4891號上訴不合法駁回) 判  決確  定日  期 113年12月25日 113年12月25日 113年12月25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社勞案件 不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不得易科罰金 不得易服社會勞動 得易科罰金 得易服社會勞動

2025-03-28

TCHM-114-聲-364-20250328-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上易字第101號 上 訴 人 謝靜宜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謝整宗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對於 中華民國113年12月9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3061號 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向第二審法院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規定 繳納裁判費,此乃必須具備之程式。上訴不合法而可以補正 之情形,經原第一審法院定期間命其補正而未補正者,第二 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44條規定即明 。 二、經查,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2月9日原法院113年度訴字第3 061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應徵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9,750 元,惟未據上訴人繳納。經原法院裁定命上訴人於收受裁定 後10日內補繳前開裁判費,該裁定於114年1月6日寄存送達 上訴人住所地之派出所(見本院卷第29頁之送達證書),抗 告人不服,對該裁定提起抗告,經本院於同年3月11日裁定 駁回確定,該裁定已於同月19日經上訴人至住所地派出所領 取而生送達效力。惟上訴人迄未補正,有本院答詢表、公務 電話紀錄表、收文收狀資料查詢清單、原法院答詢表可證( 見本院卷第73至81頁),其上訴不合上訴程式。依前開規定 說明,其上訴自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謝說容                    法 官 陳正禧                    法 官 施懷閔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洪鴻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2025-03-28

TCHV-114-上易-101-20250328-1

小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69號 上 訴 人 張文賢 被 上訴 人 新光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昕紘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4 年1月17日本院三重簡易庭113年度重小字第2979號第一審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2,25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其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並表明原判決 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 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第43 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又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 準用第468條及第469條第1至5款之規定,所謂判決違背法令 係指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者而言,且判決有同法第46 9條第1款至第5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是當事人 以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提起上訴時,就原 判決如何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 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 以外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則應 揭示該解釋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1款 至第5款所列各款事由提起上訴者,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 示合於該條款之事實,若小額訴訟程序上訴人之上訴狀或理 由書未依上述方法表明者,自難認已對原判決之違背法令有 具體之指摘,其上訴即不合法。而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 2第2項規定,第469條第6款之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之當 然違背法令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並不準用。是於小額事件 中所謂違背法令,並不包含認定事實錯誤、取捨證據不當或 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或漏未斟酌之判決不備 理由或理由矛盾情形。另上訴不合法者,依同法第436條之3 2第2項準用第471條第1項、第444條第1項規定,法院毋庸命 其補正,應逕以裁定駁回之。 二、上訴意旨略以:原審判決損害賠償金額太高無法承受,車禍 事故與陳述不符須送鑑定,請求廢棄原判決關於不利於上訴 人部分,並駁回被上訴人於第一審之訴及假執行聲請等語。 三、經核上訴人前開上訴意旨,係就兩造紛爭之基礎事實亦即被 上訴人因本件車禍事故所得請求之金額為何等節再為爭執, 然此部分事項係屬事實審法院取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範 圍,應由事實審法院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 自由心證判斷之,是上訴人之上訴理由並未具體指出原判決 有何民事訴訟法第468條、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定如何違 背法令之情事,更未指明原判決所違反之法令條項或其內容 以及依訴訟資料有何判決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參諸前開說 明,自不得謂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從而本件上訴,顯難認 為合法。又本件上訴人既未依法提起上訴,且已逾上開20日 之補提上訴理由法定期間,迄今仍未補提合法之上訴理由書 ,應認本件上訴為不合法,而毋庸命其補正,逕以裁定駁回 之。 四、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1項準用 第436條之19條第1項之規定,確定其數額為2,250元,應由 上訴人負擔。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71條第1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 第1項、第78條、第436條之19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許瑞東                   法 官 莊佩頴                   法 官 謝依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邱雅珍

2025-03-28

PCDV-114-小上-69-20250328-1

臺灣高等法院

確認不動產抵押權不存在等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上字第273號 上 訴 人 鄭文祥 被 上訴 人 曾玉桂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不動產抵押權不存在等事件,上訴人對於 中華民國113年12月31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271號 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1項 規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上訴不合程式 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定期 間命其補正;上訴不合法而可以補正之情形,已經原第一審 法院定期間命其補正而未補正者,第二審法院得不定期間先 命補正,逕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前段、 第444條第1項本文及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當事人在第 二審程序聲請訴訟救助,經第二審法院以裁定駁回其聲請者 ,第二審法院原可不待該駁回之裁定確定,即得以該當事人 未繳納裁判費為由駁回其上訴(最高法院98年度台抗字第85 3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上訴人不服原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271號第一審判決 ,提起上訴,未繳納第二審裁判費,業經原法院於114年1月 24日裁定命其於收受裁定後5日內補正新臺幣9萬9126元,逾 期未補繳即駁回其上訴,該裁定已於民國114年2月5日送達 上訴人(見本院卷第21至23頁)。雖上訴人向本院聲請訴訟 救助,惟經本院於114年3月13日以114年度聲字第89號裁定 駁回,該裁定於114年3月19日送達上訴人,有上開案卷可參 。上訴人迄未補正第二審裁判費,有裁判費查詢表、本院答 詢表、案件繳費查詢清單、收狀清單為憑(本院卷第31至39 頁),依上開說明,其上訴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傅中樂                法 官 廖慧如                 法 官 黃欣怡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卓雅婷

2025-03-28

TPHV-114-上-273-20250328-1

小上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13號 上 訴 人 陳秋蕙 訴訟代理人 楊承兼 被上訴人 黃浚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上訴人對於 民國114年1月23日本院岡山簡易庭113年度岡小字第515號第一審 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貳仟貳佰伍拾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意旨略以:原審未審酌被上訴人有足夠反應時間,卻全 未減速或閃避,即認定上訴人應負全部過失責任,亦未審酌 事發後被上訴人車輛幾無任何損傷,上訴人之車輛亦僅前保 桿右側有被上訴人車輛的胎皮痕跡,未就二車撞擊點、損傷 類型詳為審酌,亦未說明不採納上訴人所提照片之理由,即 逕認被上訴人車損嚴重,爰提起上訴,請求重新審定合理之 肇事責任分攤比例並確認被上訴人未浮報其車損等語。並聲 明:㈠原判決不利於上訴人之部分廢棄。㈡上開廢棄部分,被 上訴人於第一審之訴駁回。 二、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所謂判決違背法令,乃指判決不適用法規 或適用不當,或有民事訴訟法第469條所列第1款至第5款事 由,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 第468條及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而依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規定,第469條第6款判決不備理由或 理由矛盾之當然違背法令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並不準用, 是於小額事件中所謂違背法令,並不包含認定事實錯誤、取 捨證據不當或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或漏未斟 酌之判決不備理由情形。又當事人提起上訴,如依民事訴訟 法第468條規定,以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上訴理 由者,其上訴狀或理由狀應有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法規之 條項或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 趣,倘為司法院解釋或最高法院之判例,則應揭示該判解之 字號或其內容;如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所列第1款至第5款 事由提起上訴者,其上訴狀或理由狀應揭示合於該條款之事 實,是上訴狀或理由狀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或其所表明 者,顯與上開法條規定不相合者,即難認為已對原判決之違 背法令有具體之揭示,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最高法院71年 台上字第314號判決先例要旨參照)。次按上訴不合法者, 第二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 準用第44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三、經查,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事發時未採取煞車減速或閃避之 安全措施,及被上訴人車輛之輪胎割痕、輪框傷痕、左後下 擾流受損均非本件事故所造成等節,係延續原審之攻擊防禦 方法而再為爭執,並未具體指明原判決有何不適用法規或適 用法規不當,或有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稱當 然違背法令之情事及符合該條款要件之具體事實,自難認上 訴人對原判決如何違背法令之情形已有具體之指摘。而取捨 證據、認定事實本係事實審法院之職權,原判決依卷證資料 ,斟酌全辯論意旨,依論理及經驗法則而為證據之取捨,其 認定於形式上並未違背法令,本不許上訴人指摘原判決認定 不當而以之為上訴理由。從而,依上訴人上訴意旨,難認已 於上訴狀內依法表明原審判決如何具體違背法令,其上訴自 非合法,應予駁回。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1項準用同法第436條之19第1項 規定,第二審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定其訴訟費用 額,爰就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額,確定為如主文第二項所示 金額。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朱玲瑤                    法 官 李俊霖                    法 官 楊捷羽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許雅如

2025-03-28

CTDV-114-小上-13-20250328-1

簡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簡上字第85號 上 訴 人 陳文峯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衛立鋼構企業有限公司間請求侵權行為損 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本院柳營簡易庭民國114年1月3日113年 度營簡字第665號第一審判決不服,提起第二審上訴,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具狀補正「對於第一審判決不 服之程度,及應如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逾期未補正,即駁回 上訴人之上訴。   理 由 一、按提起上訴,應以上訴狀表明對於第一審判決不服之程度, 及應如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並表明上訴理由,提出於原第 一審法院為之,民事訴訟法第441條第1項第3款、第4款分別 定有明文。又按上訴不合法者,第二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同法第 444條第1項亦已明定。且上開規定依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 之規定,均為簡易訴訟程序之第二審上訴程序所準用。 二、經查,上訴人提起本件上訴,依其書狀之內容,並未表明其 對第一審判決不服之程度及應如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其上 訴即不合程式而不合法,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4條第1項規定 ,限上訴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具狀補正「對於第一審判 決不服之程度,及應如何廢棄或變更之聲明」,逾期未補正 ,即駁回其上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44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玉萱                   法 官 丁婉容                   法 官 田幸艷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林幸萱

2025-03-28

TNDV-114-簡上-85-20250328-1

小上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29號 上 訴 人 薛芳夙 被 上訴人 謝明志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24日 本院高雄簡易庭114年度鳳小字第69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貳仟貳佰伍拾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意旨略以:伊與伊之胞妹皆有看見被上訴人已自行清除 車輛除車牌部分以外之塗鴉,原判決卻認定被上訴人難以一 般方式自行清潔車輛上之塗鴉,並以此認定被上訴人所受損 害,有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6款「判決理由矛盾」之違法, 並請被上訴人提出自行清除塗鴉費用之收據證明,或函詢英 屬維京群島太古國際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下稱太 古公司)以查明被上訴人是否有至太古公司清除塗鴉之紀錄 ,或懇請鈞院至被上訴人住所察看該車塗鴉是否已清除等語 ,並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請求改判更低金額。 二、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理 由,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 項: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 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 項、第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判決有違背法令, 係指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 之32第2項準用同法第468條規定自明。另當事人以判決有不 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為小額事件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應有 具體之指摘,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 之法則,應揭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解釋,則應揭示 該解釋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依民事訴訟法第469條所列第1款 至第5款理由提起上訴時,其上訴狀應揭示合於該條款之事 實,上訴狀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難認已對原判決之違 背法令有具體之揭示,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而依民事訴訟 法第436條之32第2項規定,第469條第6款之判決不備理由或 理由矛盾之當然違背法令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並不準用, 是於小額事件中所謂違背法令,並不包含認定事實錯誤、取 捨證據不當或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或漏未斟 酌之判決不備理由情形。又上訴不合法者,依同法第436條 之32第2項準用第471條第1項、第444條第1項規定,法院毋 庸命其補正,應逕以裁定駁回之。再按小額訴訟程序之當事 人除有因原法院違背法令致未能提出者外,於第二審程序不 得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8定有明 文。其立法理由在於貫徹小額程序之簡速性,避免因當事人 於上訴程序提出新事實及證據而延滯訴訟。若當事人於第二 審方才提出新攻防方法,且未釋明未及時提出係因原審違背 法令所致時,第二審法院即不得加以斟酌。 三、經查,上訴人所指原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6款判決理 由矛盾之違法,然此非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所得主張之違背 法令事由,已如前述。又上訴人所執上訴理由,無非主張被 上訴人得自行清除車輛上塗鴉,原審認定被上訴人所受損害 過高等語,惟被上訴人所受損害為若干,本屬原審法院取捨 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行使範圍,上訴人乃就原審為事實認 定及證據斟酌、取捨之當否加以指摘,然原判決係依卷證資 料,斟酌全辯論意旨而為判斷,其認定於形式上並未違背法 令,原即不許上訴人指摘原判決認定不當而以之為上訴理由 。上訴人之上訴理由並未具體指摘原審判決有何不適用法規 或適用不當之情形,復未指明所違背之法規、法則、司法解 釋或最高法院判決,且就整體訴訟資料亦無從認定原判決有 何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自難認對該判決之如何違背法令已 有具體之指摘。從而,上訴人提起本件上訴,要難認係屬適 法,自應予駁回。 四、至於上訴人雖請求被上訴人提出自行清除塗鴉費用之收據證 明,或聲請函詢太古公司查明被上訴人是否有至太古公司清 除塗鴉之紀錄,或請求本院至被上訴人住所履勘察看該車塗 鴉是否已清除等語,然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8前段規定 ,當事人於第二審程序不得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自亦不 得請求調查新證據並作為其攻擊或防禦方法,故上訴人於上 訴審始聲請函詢上開單位及請求履勘,亦於法未合,併予敘 明。 五、又小額訴訟之上訴程序,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定 其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第436條之32第1 項定有明文。本件第二審裁判費用為新臺幣2,250元,應由 上訴人負擔,爰併為裁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不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何悅芳                   法 官 林岷奭                   法 官 邱逸先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4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洪嘉慧

2025-03-28

KSDV-114-小上-29-20250328-1

小上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給付票款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32號 上 訴 人 陳倢陞即皇家昌庫行 被 上訴人 呂勝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票款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 11日本院高雄簡易庭113年度雄小字第2561號第一審民事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萬零伍拾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上訴意旨略以:上訴人透過訴外人黃鈺淳借新臺幣(下同) 100萬元,但只實拿到90萬元,上訴人就此借款已透過黃鈺 淳清償至少75萬元,並開立上百萬元本票給被上訴人,故請 求由黃鈺淳出面作證及調解等語。並聲明:㈠請交由第二審 合議庭裁判。㈡申請暫緩假執行。 二、按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 為理由,不得為之;又提起上訴,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 ,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可 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 不當者,為違背法令,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第43 6條之25、第468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按,民事訴訟法第468 條規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準用之,為同法第436條之3 2第2項所明定。是當事人對於小額程序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原審判決所違背之法令條項, 或有關解釋字號,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 容,暨係依何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原 審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最 高法院71年度台上字第314號判決意旨參照)。而依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規定,第469條第6款之判決不備理由 或理由矛盾之當然違背法令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並不準用 ,是於小額事件中所謂違背法令,並不包含認定事實錯誤、 取捨證據不當或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於調查或漏未 斟酌之判決不備理由情形。復按,當事人於第二審程序不得 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但因原法院違背法令致未能提出者 ,不在此限。同法第436條之28規定亦有明文。又上訴不合 法者,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第471條第1項、第444 條第1項前段規定,法院毋庸命其補正,應逕以裁定駁回之 。 三、經查,上訴人所提上訴理由,並未具體指出原審判決有何違 背法令、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規不當之法規條項或其內容; 且其於原審係抗辯:被上訴人提出之支票不是伊簽的,伊是 將空白支票交給黃小姐,黃小姐再把伊的空白支票交給別人 等語(見原審卷第124頁),核與其上訴理由所載之借款已 清償75萬元及開立上百萬元本票給被上訴人等語不同,而屬 於第二審程序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復未說明有何因原審 違背法令致未能提出之情形,依照前揭規定,自無再予審究 之餘地。是上訴人本件上訴並非合法,依上開說明,應予裁 定駁回。 四、末按於小額訴訟之上訴程序,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 確定其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第436條之3 2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上訴人之上訴既經駁回,則第二審裁 判費用10,050元,應由上訴人負擔,爰併為裁定如主文第2 項所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謝雨真                   法 官 李怡蓉                   法 官 王雪君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梁瑜玲

2025-03-28

KSDV-114-小上-32-20250328-1

簡上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簡上字第399號 上 訴 人 郭志宏 被 上訴人 黃于齡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上訴人對於 中華民國112年10月27日本院中壢簡易庭112年度壢簡字第295號 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法繳納裁判費,為必須具備之 程式。又上訴不合法者,第二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 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法第 444條第1項定有明文。是提起上訴如未繳裁判費而不合法者 ,第二審法院應定期間先命上訴人補正,上訴人如不於期間 內補正者,第二審法院即應裁定駁回其上訴。上開規定,依 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規定,亦準用於簡易訴訟程序第一審 判決之上訴程序。 二、上訴人提起本件第二審上訴,未據繳足裁判費,尚應補繳裁 判費新臺幣1萬1,385元,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8日裁定命 上訴人於收受裁定後5日內補正,該裁定已於同年3月3日送 達上訴人,然上訴人逾期迄未補正等情,有本院民事科查詢 簡答表及答詢表等件在卷可憑。揆諸前開說明,上訴人既逾 期未補繳上訴裁判費,上訴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44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魏于傑                    法 官 劉佩宜                    法 官 李麗珍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張凱銘

2025-03-28

TYDV-112-簡上-399-20250328-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