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債務清理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30 筆)

消債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消費者債務清理保全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全字第15號 聲 請 人 王雁綾(原名王禕姮) 代 理 人 吳省怡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更生事件,聲請保全處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伊已向本院聲請更生,而更生還款方案係以 聲請人薪資收入及既有財產(保單價值準備金等)數額為計算 基礎。然伊對第三人新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保險契約 (下稱系爭保險契約)債權經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現由臺 灣臺北地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27738 7號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中。為避免減 少聲請人之既有財產,使聲請人喪失債務清理之最重要基礎 ,嚴重影響重建更生之機會,亦影響各債權人間之公平受償 。爰依消債條例第19條規定,聲請暫予停止系爭執行事件就 聲請人依系爭保險契約已得請領之保險給付、繼續性給付、 已得領取之解約金及現存在之保單價值準備金債權之後續執 行程序等語。 二、按法院就更生之聲請為裁定前,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停止對於債務人財產之強制執行,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9條第1項第3款固有明文。惟 保全處分,係於法院就更生之聲請為裁定前,為防杜債務人 之財產減少,維持債權人間之公平受償及使債務人有重建更 生之機會,始有保全處分之必要,此觀消債條例第19條立法 理由即明。 三、經查,聲請人已向本院聲請更生,經本院以113年度消債更 字第377號受理在案,業據本院調取上開更生事件卷宗查核 屬實。又聲請人之系爭保險契約債權,經債權人聲請強制執 行,並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中,亦有臺北地院執行命令影本 可稽(本院卷第10頁)。然聲請人向本院所聲請之更生程序 主要係以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後,以債務人之薪資、執行 業務所得及其他固定收入作為更生方案之清償來源,並依更 生方案按期清償、分配予各無擔保債權之債權人,非如清算 程序,係以債務人既有財產為清算財團以分配予各債權人之 清算型制度。是以在本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前,聲請人之債 權人倘對聲請人開啟執行程序,並無礙於嗣後聲請人更生程 序之進行與更生目的之達成,反而債權人先循強制執行程序 取償後,聲請人所負債務減少,有利於日後更生方案之履行 。而聲請人之其餘債權人若欲行使債權,亦得於系爭執行程 序中聲明參與分配,可見系爭執行事件執行程序之進行,並 不妨礙債權人間之公平受償。從而,聲請人本件保全處分之 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余盈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張淑敏

2025-02-20

SLDV-114-消債全-15-20250220-1

消債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消費者債務清理保全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全字第12號 聲 請 人 張嘉玲 代 理 人 陳昭全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清算事件,聲請保全處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裁定公告之日起六十日內,除本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外,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一一三年度司執字第一四○三五八號強制 執行事件,就聲請人對第三人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 保險契約債權所核發扣押命令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繼續,但 其後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停止。 二、第一項期間屆滿前,如聲請人本件清算之聲請(本院一一四 年度消債清字第二十九號)經駁回確定者,則第一項保全處 分失其效力。   理 由 一、按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定前,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 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為下列保全處分:㈠債務人財產之保全 處分;㈡債務人履行債務及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行使債權之限 制;㈢對於債務人財產強制執行程序之停止;㈣受益人或轉得 人財產之保全處分;㈤其他必要之保全處分;前項保全處分 ,除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外,其期間不得逾60日; 必要時,法院得依利害關係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延長一次 ,延長期間不得逾60日,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 例)第19條第1項、第2項前段定有明文。揆諸其立法理由, 係為防杜債務人之財產減少,維持債權人間之公平受償,及 使債務人有重建更生之機會。 二、聲請意旨略以:伊已向本院聲請清算,伊對第三人全球人壽 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保險契約債權,經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 ,現由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下稱桃園地院)以113年度司執 字第140358號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強制執行事件)受理, 為維全體債權人平均受償之機會,爰依消債條例第19條規定 ,聲請為保全處分,請求停止系爭強制執行事件之執行程序 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已向本院聲請清算,經本院以114年度消債清 字第29號受理,業據本院調取上開清算事件卷宗查核屬實。 又聲請人之上開保險契約債權,經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並 由桃園地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14058號強制執行事件受理在 案,有桃園地院執行命令可稽(本院卷第8、9頁)。為免少 數債權人獨受分配致債務人整體財產減少,影響債權人間受 償之公平性,本院認有繼續扣押聲請人上開保險契約債權之 必要,但關於其後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停止,聲請人所為本 件聲請,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余盈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張淑敏

2025-02-19

SLDV-114-消債全-12-20250219-1

消債更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事件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52號 聲 請 人 鍾明雄 代 理 人 蔡勝雄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 )第2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 ,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 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 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定有 明文。再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 本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 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 萬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 聲請更生;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 、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下稱聲請人)於113年4月 15日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置調解,因債權人要求聲請 人短期清償完畢而調解不成立,並向本院聲請更生。聲請人 本件主要債務為機車融資貸款,而聲請人目前月薪扣除每月 必要生活費用之金額後,已無餘額清償債務,是聲請人確有 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且聲請人所欠之無擔 保或無優先權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亦未經法院裁定開 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因積欠機車融資貸款債務向本院聲請消債條例前置 調解,由於其此部分債務之債權人均未派人出席,致調解不 成立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閱上開卷宗(本院113年度司 消債調字第35號)核閱無訛,堪可認定,是聲請人於調解不 成立後聲請更生,本院自應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 狀況,評估是否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 形。  ㈡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聲請人名下除以其本人為要保人或被保險人投保之傷害險保 單外,別無其他財產,此有其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 單、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 統資料查詢結果表在卷(見本院卷第20頁、第81頁)。而其 收入依聲請人所提其任職之保全公司113年1至7月薪資單計 算,平均薪資約為2萬8,198元【計算式:[1月(實領薪資1 萬9,575元+預發工資1萬0,200元)+2月(實領薪資2萬6,357 元)+3月(實領薪資1萬5,775元+預發工資1萬1,300元)+4 月(實領薪資1萬6,951元+預發工資1萬1,300元)+5月(實 領薪資1萬9,628元+預發工資1萬3,300元)+6月(實領薪資9 ,660元+預發工資1萬5,300元)+7月(實領薪資1萬2,742元+ 預發工資1萬5,300元]÷7≒2萬8,198元,元以下四捨五入;非 固定收入春節禮金、端午禮金不計入。見本院第65頁】,本 院復查無聲請人有其他收入,是本院即暫以前開核算聲請人 每月收入約2萬8,198元作為計算聲請人目前償債能力之依據 。  ㈢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   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1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消債條例 第64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是依最近1年衛生福利部所公告 之114年臺灣省每月最低生活費1萬5,515元之1.2倍計算之, 聲請人之必要生活費用,即應以1萬8,618元之標準認定。  ㈣每月餘額及還款能力   依債權人於本案時之查報,及聲請人自行陳報之結果,聲請 人目前積欠之無擔保債務(不含勞工紓困貸款債務,詳下述 ㈤)數額,合計約34萬6,058元【計算式:裕富數位資融股份 有限公司陳報預估擔保權利行使後不足清償之債權額為13萬 5,458元(本院卷第38頁)+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陳報預估 擔保權利行使後不足清償之債權額為21萬0,600元(本院卷 第58頁)=34萬6,058元】,則聲請人主張無法負擔債務等語 ,以聲請人每月收入約2萬8,198元,扣除每月必要生活支出 1萬8,618元觀之,賸餘約9,580元可供支配【計算式:2萬8, 198元-1萬8,618元=9,580元】,且其目前積欠之債務數額合 計約34萬6,058元已如前述,以其目前每月所得餘額9,580元 所計算,至多約4年可清償債務完畢【計算式:34萬6,058元 ÷9,580元÷12個月≒4年,年以下無條件進位】。是本院衡以 聲請人為71年次,現年43歲(見本院卷第6頁)及其收入財 產、工作勞力及生活費用支出等狀況,聲請人應無不能履行 清償債務之情事存在,故聲請人陳稱無法負擔債務之清償, 並不足採。   ㈤至聲請人雖提列其積欠臺灣土地銀行之112年勞工被保險人紓 困貸款債務(下稱系爭勞工紓困貸款債務),惟依勞工保險 條例第29條第6項第1款之規定,系爭勞工紓困貸款債務為聲 請人向債權人申辦之勞工紓困貸款,依勞工保險條例第29條 第6項第1款之規定,債務人未償還之勞工保險紓困貸款本息 為不免責債權,且於前置調解、更生方案所定清償期間屆滿 後或清算程序免責裁定確定後,債務人仍應負清償責任。是 縱准予聲請人本件更生之聲請,債權人仍不受更生程序之影 響,而得繼續行使其債權,故不予計入本件債務總額,附此 敘明。  四、從而,聲請人既有收入來源,雖其目前資產尚不足一次清償 其所負債務,惟衡諸其現年43歲,距法定強制退休年齡65歲 ,尚約有22年之工作年限,其期間甚長。是本院依聲請人之 收入及支出狀況,暨其之年齡及仍可工作而有所得收入之年 數尚久等情,聲請人實應於能力範圍內,盡力工作、撙節開 支以清償債務,方符合消債條例兼顧保障債權人公平受償及 重建復甦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的,衡酌聲請人所積欠之 無擔保債務數額,其仍得與債權人再行協商債務處理方案, 以清償其債務。綜上所述,本院認為本件聲請人主張其不能 清償債務乙節,難認可採。本件客觀上既難認聲請人有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存在,核與消債條例第3 條所定要件不符,是聲請人本件更生之聲請,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前段、第15條,民事訴訟法第9 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吳俐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蘇莞珍

2025-02-19

TTDV-113-消債更-52-20250219-2

消債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1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郭玥纓(原名郭玥彤) 代 理 人 劉玟欣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郭玥纓(原名郭玥彤)自民國一百十四年二月十九日下午 四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郭玥纓(原名郭玥彤)前向 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另向非金融機構借貸 等,致積欠無擔保債務計新臺幣(下同)975,227元,因無 法清償債務,乃於民國113年3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惟 於同年4月18日調解不成立。茲因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 有不能清償之虞,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 ,爰依法聲請准予裁定更生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 稱消債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衡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間債 之關係之發生,係依契約自由原則及相互間之信賴為基礎, 此為社會經濟活動得以維繫及發展之重要支柱,債務人經濟 窘迫,固不應任其自生自滅,債權人一方之利益,仍不能因 之摒棄不顧。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際財 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究不 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所謂 「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自宜綜衡債務人全部收支 、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最基 本之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花費,是否確屬必要性之支出 ;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基本 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另向非 金融機構借貸等,致現積欠無擔保債務至少975,227元,前 即因無法清償債務,而於113年3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 惟於113年4月18日調解不成立等情,有113年3月8日前置調 解聲請狀所附債權人清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前置 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信用報告、調解筆錄及各債權人債權 陳報狀等件在卷可稽,堪信為真實。 ㈡聲請人現任職於赫綵設計學院,依113年5月薪資明細單所示 薪資為29,985元,而其名下僅安達人壽保單扣除保單借款48 ,239元後之保單價值50,513元,於111、112年度申報所得分 別為345,537元、296,258元,核112年度每月平均所得24,68 8元,勞工保險投保薪資27,470元等情,有財產及收入狀況 說明書、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111、112年度綜合 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 、113年6月6日補正狀所附薪資明細單、薪資轉帳帳戶交易 明細、安達人壽保單帳戶價值季對帳單、113年6月24日補正 ㈡狀所附在職證明書、安達國際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3年 8月9日安達保字第1130005765號函附卷可參,本院復查無聲 請人有其他收入來源,佐以聲請人已提出薪資明細單為證, 則以聲請人主張之收入來源應非虛罔,是以薪資明細單所示 薪資29,985元作為核算其現在償債能力之基礎,應能反映真 實收入狀況。 ㈢至聲請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審酌聲請人負債之現 況,基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該日常生活所需費用 ,自應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最低生活標準之享受, 否則反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規定,參酌 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及社工司所公告歷年最低生活費標準, 114年度高雄市最低生活費標準16,040元之1.2倍為19,248元 ,則聲請人每月最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證明者外 ,自宜以此為度,始得認係必要支出,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 必要生活費為17,067元,尚低於於上開標準19,248元,自屬 可採。 ㈣綜上所述,以聲請人現每月之收入29,985元為其償債能力基 準,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17,067元後僅餘12,918元, 而聲請人目前負債總額為975,227元,扣除保單價值50,513 元後,債務餘額為924,714元,以上開餘額按月攤還結果, 約6年期間始能清償完畢,且本院係以113年10月24日發函各 債權人陳報之債權額計算,如加計至今之利息負擔,其還款 年限顯然更長,顯逾消債條例第53條第2項第3款所定6年清 償期限,堪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 情事。從而,聲請人主張已不能清償債務,聲請本院准予更 生,依所舉事證及本院調查結果,即無不合。 四、末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 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 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 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分別規定甚明。本件聲請人 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務,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清 償,已如上述。此外,復查無聲請人有消債條例第46條各款 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從而,聲請人聲請更生,洵屬 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五、依消債條例第11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民事庭 法 官 饒佩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民國114年2月19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5-02-19

CTDV-113-消債更-115-20250219-2

消債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消費者債務清理保全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全字第14號 聲 請 人 郭芮君即郭思妤即郭玉玲 代 理 人 李珮琴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更生事件,聲請保全處分,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定前,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 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為下列保全處分:一、債務人財產之保 全處分;二、債務人履行債務及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行使債權 之限制;三、對於債務人財產強制執行程序之停止;四、受 益人或轉得人財產之保全處分;五、其他必要之保全處分,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9條第1項定有明 文。參其立法目的係為防杜債務人財產減少,維持債權人間 之公平受償,並使債務人有重建更生之機會所設,非做為債 務人延期償付債務之手段,或有礙於法院裁准更生或清算後 相關法定程序之進行,因此法院是否核可為消費者債務清理 條例第19條第1項規定之保全處分,應本諸上開立法目的及 相關規定,依照債務人財產狀況,就保全處分對債務人更生 或清算目的達成之促進,及保全處分實施對相關利害關係人 所生影響,兼顧債權人權益,避免債務人惡意利用保全處分 ,阻礙債權人行使權利,或作為延期償付手段之可能性,綜 合比較判斷,決定有無以裁定為保全處分之必要。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伊已向本院聲請更生,以伊為要保人向 第三人富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保險契約債權(下稱系 爭保險契約債權)經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業由臺灣臺北地 方法院(下稱臺北地院)以113年度司執字第190986號、114 年度司執字第2304號強制執行事件(下合稱系爭執行事件) 受理,為避免少數債權人獨受分配,影響其他為參與分配債 權人受償之公平性,爰依法聲請為保全處分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已向本院聲請更生,經本院以114年度消債更 字第45號受理在案,業據本院調取上開更生事件卷宗查核屬 實。又聲請人主張其遭債權人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聲請強制執行扣押其對第三 人富邦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之系爭保險契約債權等情,業 據提出臺北地院113年9月6日北院英113司執光字第190986號 、臺北地院114年1月8日北院縉114司執光字第2304號執行命 令等影本為證(本院114年度消債全字第14號第7至13頁)。 惟就聲請人就該強制執行事件程序之進行,有何緊急或必要 情形將導致將來更生目的無法達成,未見聲請人具體說明, 更遑論依法釋明,自難單憑聲請人已提出更生聲請之事實, 即可逕認目前有何具體緊急或必要情形,致須停止對債務人 之財產為強制執行。況聲請人向本院所聲請之更生程序主要 係以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後,以債務人之薪資、執行業務 所得及其他固定收入作為更生方案之清償來源,並依更生方 案按期清償、分配予各無擔保債權之債權人,非如清算程序 ,係以債務人既有財產為清算財團以分配予各債權人之清算 型制度,是以在本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前,聲請人之債權人 倘對聲請人開啟執行程序,並無礙於嗣後聲請人更生程序之 進行與更生目的之達成,反而債權人先循強制執行程序取償 後,聲請人所負債務減少,有利於日後更生方案之履行。而 聲請人之其餘債權人若欲行使債權,亦得於系爭執行程序中 聲明參與分配,可見系爭執行事件執行程序之進行,並不妨 礙債權人間之公平受償。從而,聲請人本件保全處分之聲請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瀞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宋姿萱

2025-02-18

SLDV-114-消債全-14-20250218-1

消債全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債務清理之保全處分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全字第55號 聲 請 人 羅靖惇 代理人(法 扶律師) 張喬婷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保全處分,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向本院聲請更生,惟債權人兆豐國 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前就聲請人對第三人南山人壽保 險股份有限公司之保險契約債權聲請強制執行(臺灣臺北地 方法院112年度司執字第175967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 為維持債權人間公平受償並確保聲請人經濟生活之重建,爰 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9條規定,聲請 停止上開強制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等語。 二、按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定前,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 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為下列保全處分:一債務人財產之保全 處分。二債務人履行債務及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行使債權之限 制。三對於債務人財產強制執行程序之停止。四受益人或轉 得人財產之保全處分。五其他必要之保全處分;前項保全處 分,除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外,其期間不得逾60日 ;必要時,法院得依利害關係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延長1 次,延長期間不得逾60日,消債條例第19條第1項、第2項分 別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第48條第2項及第69條後段亦規定 ,於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後,除有擔保及有優先權之債權 外,對於債務人不得開始或繼續訴訟及強制執行程序,更生 程序終結時,不得繼續之強制執行程序視為終結。 三、經查,聲請人向本院聲請更生,並經本院113年度消債更字 第683號裁定聲請人應自114年2月18日下午4時起開始更生程 序,其債權人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對於債務人 已不得繼續強制執行程序,聲請人聲請保全處分已無必要, 從而,聲請人依消債條例第19條規定聲請保全處分,難認有 據,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消債法庭 法 官 李姝蒓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收受裁定正本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8  日                  書記官 張鈞雅

2025-02-18

TNDV-113-消債全-55-20250218-1

消債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60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蘇虹綿 代 理 人 陳寶華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蘇虹綿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十四日下午四時起開始更 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蘇虹綿前向金融機構辦理消 費借貸、信用卡契約,另向非金融機構借貸等,致積欠無擔 保債務計新臺幣(下同)1,887,092元,因無法清償債務, 乃於民國113年4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因無法負擔債權 人所提還款方案而於同年6月6日調解不成立,聲請人有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 或宣告破產,爰依法聲請准予裁定更生等語。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 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定有明文。衡以消費者與金融機構 間債之關係之發生,係依契約自由原則及相互間之信賴為基 礎,此為社會經濟活動得以維繫及發展之重要支柱,債務人 經濟窘迫,固不應任其自生自滅,債權人一方之利益,仍不 能因之摒棄不顧。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 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 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 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自宜綜衡債務人全部 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 最基本之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花費,是否確屬必要性之 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 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 三、經查: ㈠聲請人前向各金融機構辦理消費借貸、信用卡契約,另向非 金融機構借貸等,致現積欠無擔保債務至少1,887,092元, 前即因無法清償債務,而於113年4月間向本院聲請前置調解 ,因無法負擔債權人所提還款方案而於113年6月6日調解不 成立等情,有113年4月24日前置調解聲請狀所附債權人清冊 、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信 用報告、調解筆錄、113年12月6日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陳 報狀等件在卷可稽,堪信為真實。 ㈡聲請人現任職於鎮松實業有限公司擔任清潔人員,依職務說 明書所示,其時薪200元,每月工作時數140小時,核每月薪 資約28,000元,而其名下僅1輛103年出廠車輛,另有第一金 人壽保險解約金19,000元,111、112年度未有申報所得,現 未投保勞工保險等情,有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勞工保險 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暨國稅 局財產歸屬資料清單、113年8月2日陳報一狀所附職務說明 書、第一金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113年10月11日第一金人 壽營保字第1130001608號函附卷可稽。則查無聲請人有其他 收入來源,佐以聲請人提出職務說明書為證,則以聲請人主 張之收入來源,應全非虛罔,是以28,000元作為核算其現在 償債能力之基礎,應能反映真實收入狀況。 ㈢至聲請人個人日常生活必要費用部分,審酌聲請人負債之現 況,基於社會經濟活動之互賴及誠信,該日常生活所需費用 ,自應節制開支,不得有超越一般人最低生活標準之享受, 否則反失衡平,本院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參酌衛福 部社會司所公告歷年最低生活費標準,114年度高雄市最低 生活費標準16,040元之1.2倍為19,248元,則聲請人每月最 低生活費除有特殊情形並有證據證明者外,自宜以此為度, 始得認係必要支出。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為17,3 03元,低於上開標準19,248元,自屬可採。 ㈣綜上所述,以聲請人現每月之收入28,000元為其償債能力基 準,扣除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17,303元後僅餘10,697元, 而聲請人目前負債總額為1,887,092元,扣除保險解約金19, 000元後,債務餘額為1,868,092元,以上開餘額按月攤還結 果,約14年期間始能清償完畢,堪認聲請人確有不能清償債 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從而,聲請人主張已不能清償 債務,聲請本院准予更生,依所舉事證及本院調查結果,即 無不合。 四、末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5條第1 項、第16條第1 項分別 定有明文。本件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不能履行債 務,依聲請人其目前收入及財產狀況,未償之債務亦屬不能 清償,有如上述。此外,復查無聲請人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 例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等事由,從而,聲請人聲請 更生,洵屬有據,應予准許,爰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 程序。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 項、第45條第1 項、第16 條第1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庭 法 官 郭育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已於114年2月14日下午4時公告。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書記官 郭南宏

2025-02-14

CTDV-113-消債更-160-20250214-2

消債抗
臺灣高等法院

消費者債務清理保全事件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抗字第14號 再抗告人 黃麗玲 代 理 人 宋立文律師 上列再抗告人因與相對人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間消費者債務 清理保全處分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21日臺灣士林地方 法院113年度消債抗字第11號裁定,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再抗告費用由再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事件抗告法院 以抗告無理由而駁回,或以抗告有理由而廢棄或變更之裁定 再為抗告,僅得以其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向直接上級 法院再為抗告,消債條例第11條第5項定有明文。所謂適用 法規顯有錯誤,係指確定判決所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 規定,或與司法院現尚有效大法官會議之解釋有違反,或消 極的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裁判者而言,並不包括判決理由矛 盾、理由不備、取捨證據失當、調查證據欠週、漏未斟酌證 據、認定事實錯誤及在學說上諸說併存致發生法律上見解歧 異等情形在內(最高法院90年度台再字第27號、100年度台 再字第33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次按消債條例第19條第1項規定,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 為裁定前,為防杜債務人之財產減少,維持債權人間之公平 受償及使債務人有重建更生之機會,有依債權人、債務人或 其他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或依職權為一定保全處分之必要,其 內容固包含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財產實施民事或行政執行程序 之停止;但為維護債權人之權益,避免債務人惡意利用保全 處分,阻礙債權人行使權利或做為延期償付債務之手段,法 院自應綜合權衡各項事證情狀,認有保全必要時,始得為一 定保全處分,非謂債務人僅以保有其自用住宅,避免遭不受 更生程序拘束之有擔保或優先權之債權人繼續強制執行拍賣 為由,而無其他保全必要性釋明,即得任意停止有擔保或優 先權之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自用住宅強制執行程序之處分。 三、再抗告人以其為消債條例聲請更生程序之債務人,因所有如 原裁定附表所示自用住宅之房地(下稱系爭房地),現遭第 一、二順位抵押權人即有限責任淡水第一信用合作社(下稱 淡水一信)、楊仁傑併案聲請強制執行中,如系爭房地遭拍 賣,伊即喪失住所,且無從於將來准許更生裁定後,於更生 方案中訂定自用住宅借款特別條款,有礙伊更生重建機會, 爰聲請停止系爭房地強制執行之保全處分等情。原裁定維持 第一審駁回聲請裁定,駁回再抗告人之抗告,係以再抗告人 並未與淡水一信及楊仁傑洽商還款,亦未具體表明自用住宅 借款特別條款之內容,楊仁傑復於執行程序中具狀表示不同 意因再抗告人聲請更生而延緩執行,再抗告人聲請停止執行 ,徒增程序延滯及抵押擔保債權利息、違約金數額,減少普 通債權人受償比例,綜合權衡維持債權人間之公平受償及使 債務人有重建更生之機會等各項事證情狀,認本件並無保全 必要,而裁定駁回其抗告。揆諸前開說明,再抗告人並未與 擔保債權人淡水一信及楊仁傑洽商還款,亦未具體表明自用 住宅借款特別條款之內容,楊仁傑復於執行程序中具狀表示 不同意因再抗告人聲請更生而延緩執行,既為原審所確定之 事實,其徒為保有其自用住宅,避免遭不受更生程序拘束之 擔保債權人繼續強制執行拍賣為由,聲請停止執行之保全處 分,卻未釋明如何有信用及資力得以與擔保債權人淡水一信 及楊仁傑協商具體之清償還款計劃,亦未具體表明自用住宅 借款特別條款之內容,已難認就停止執行保全處分之必要性 為相當釋明。為避免再抗告人惡意利用保全處分,阻礙擔保 債權人行使權利或做為延期償付債務之手段,原裁定維持駁 回其停止執行保全處分之聲請,駁回其抗告,依法並無違誤 ,亦無適用法規顯有錯誤情形。而聲請更生程序之債務人, 對其自用住宅強制執行程序之停止,依法應釋明其保全處分 之必要性,並非凡有自用住宅之更生債務人即當然得停止擔 保債權人對其自用住宅之強制執行程序,否則無從兼顧保障 擔保債權人之權益。再抗告意旨徒以原裁定駁回其停止執行 之保全處分,致其將因拍賣喪失自用住宅及剝奪其將來於更 生方案中訂定自用住宅借款特別條款,以達成還款協議,泛 言有違反消債條例第54條及第54條之1自用住宅借款特別條 款制度之意旨,惟上開規定乃係將來更生方案有關自用住宅 借款特別條款可決及認可之問題,尚與更生裁定前保全處分 要件之法規適用無涉,再抗告人空言指摘原裁定適用法規顯 有錯誤,要屬無據,自應駁回其再抗告。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4  日          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朱耀平               法 官 羅立德               法 官 王唯怡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7  日                書記官 陳奕伃

2025-02-14

TPHV-113-消債抗-14-20250214-2

消債全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消費者債務清理保全事件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全字第9號 抗 告 人 李玉蘭 上列抗告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保全處分事件,抗告人對 於民國113年11月26日本院所為之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關於更生或清算之程序,除本條例別有規定外,準用民事 訴訟法之規定。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條定有明文。次按 提起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為之。提起抗 告如逾抗告期間者,原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此觀民事訴訟 法第487條前段、第495條之1第1項準用第442條第1項規定即 明。 二、經查,本件抗告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之保全處分,經 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26日裁定駁回其聲請,上開裁定已於1 13年12月14日送達抗告人,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抗告期間 應於113年12月24日屆滿,然抗告人遲至114年1月21日始提 起抗告,有抗告狀上本院收狀戳章可憑,是揆諸上開法條規 定,其抗告逾期,應予駁回。 三、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 項、第442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張文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翁靜儀

2025-02-13

ILDV-113-消債全-9-20250213-2

司消債調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事件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消債調字第8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林素華 代 理 人 張照堂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間聲請消費 者債務清理前置調解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 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 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 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定 有明文。查其立法意旨為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其法 律關係較單純明確,且金融機構並已訂有債務協商機制,如 能協商或調解成立,可有效疏減法院負擔,有效分配司法資 源,故於債務人未對任何金融機構負債務之情形,即無上開 規定之適用。次按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所稱之金融機構, 係指:包括銀行、信用合作社、農會信用部、漁會信用部、 票券金融公司、信用卡業務機構及郵政儲金匯業局在內之銀 行業;包括證券商、證券投資信託事業、證券投資顧問事業 、證券金融事業、期貨商、槓桿交易商、期貨信託事業、期 貨經理事業及期貨顧問事業在內之證券及期貨業;包括保險 公司及保險合作社在內之保險業;信託業等機構及其他經主 管機關核定之機構,辦理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事項 (下稱注意事項)第42點第1項亦有明文。末按債務人依消 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聲請法院調解,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 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 定期間先命補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施行細則(下稱施行 細則)第44條之2規定甚明。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具狀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置 調解,其聲請狀上所載之債權人僅有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 有限公司,而該公司非屬上開注意事項第42點第1項所稱之 金融機構,與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應聲請調解之規定不符 。又本院函知聲請人補正敘明積欠金融機構之證據及金額, 以使本件得依消債條例續行調解程序。惟聲請人於民國114 年1月22日具狀陳報略以債務人之債權人無金融機構,此有 前揭民事陳報狀附卷可憑。因此依上開施行細則第44條之2 規定,本件聲請於法未合,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司法事務官 易新福

2025-02-12

HLDV-114-司消債調-8-2025021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