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王政偉

共找到 204 筆結果(第 21-30 筆)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2308號 原 告 王濬龍 被 告 誠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莊振明 被 告 高進財 訴訟代理人 吳光中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塗銷所有權移轉登記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 年1月24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確認原告就坐落臺中市○○區○○○段0○號建物之優先購買權存 在。 二、被告高進財應將前項建物於民國110年7月21日以買賣為原因 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塗銷。 三、被告誠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應按其與被告高進財於民國110 年7月5日簽訂之不動產買賣契約之同一條件與原告簽訂買賣 契約,並應於原告給付新臺幣100萬元之同時,將第一項建 物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 四、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查 原告起訴時原聲明如附表起訴聲明欄所示,嗣於民國114年1 月24日更正聲明如附表更正後聲明欄所示(見本院卷第55頁 ),核屬更正事實上及法律上之陳述,非為訴之變更,依前 揭規定,應予准許。 二、被告誠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誠基公司)未於言詞辯論 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 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原告為坐落臺中市○○區○○○段00地號土地(下稱 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誠基公司原為系爭土地上之臺中市 ○○區○○○段0○號建物(即門牌號碼臺中市○○區○○○街0號房屋 ,下稱系爭房屋)所有權人,嗣於110年7月5日將系爭房屋 以新臺幣(下同)100萬元出售予被告高進財,且於同日簽 訂不動產買賣契約書(下稱系爭契約),並於110年7月21日 辦畢所有權移轉登記。然原告為系爭土地之所有權人,誠基 公司出賣系爭房屋予高進財時,應依土地法第104條第2項規 定,通知原告有依同樣條件優先購買之權,誠基公司卻未為 通知,故系爭契約不得對抗原告,原告就系爭房屋仍有優先 購買權存在。爰依土地法第104條第1項中段規定,請求確認 原告就系爭房屋之優先購買權存在;高進財應將系爭房屋於 110年7月21日以買賣為原因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塗銷;誠基公 司應依系爭契約之同一條件與原告訂立買賣契約,並於原告 給付100萬元之同時,將系爭房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等 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至第3項所示。 二、高進財則以:系爭房屋雖坐落系爭土地上,然原告與誠基公 司並無租賃關係存在,原告不得依土地法第104條第1項中段 規定就系爭房屋主張優先購買權。又系爭土地原為訴外人即 原告配偶朱萍燕所有,高進財於取得系爭房屋所有權登記後 ,已於110年8月25日以霧峰郵局第161號存證信函(下稱系 爭存證信函)通知朱萍燕,誠基公司已將系爭房屋所有權移 轉登記予高進財,然原告未於接到通知後10日內表示要行使 優先購買權,其優先權視為放棄,原告就系爭房屋無優先購 買權存在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誠基公司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 或陳述。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 益者,不得提起,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 不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 在,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 最高法院52年度台上字第1240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查 原告主張其就系爭房屋有優先購買權存在,為高進財所否 認,誠基公司並已將系爭房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高進財, 是原告就系爭房屋優先購買權之存否即有不明,並因此致 原告私法上之地位有受侵害之危險,而此危險得以本件確 認判決除去,堪認原告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有受確認判決之 法律上利益存在,先予敘明。 (二)次按房屋出賣時,基地所有權人有依同樣條件優先購買之 權,土地法第104條第1項中段亦有明定。而該項優先購買 權,具有物權之效力,出賣人與第三人以買賣為原因而成 立之物權移轉行為不得對抗該優先購買權人,基地所有權 人得請求法院確認其優先購買權存在及與房屋出賣人補訂 買賣契約,並請求房屋出賣人協同辦理不動產所有權移轉 登記。又上開規定旨在使基地與其上房屋合歸一人所有, 藉以充分發揮土地利用價值,依其立法目的預設之規範價 值,應不論房屋有無合法占有權源,基地所有權人均得行 使優先購買權。另買賣價額屬買賣主要條件之一,房屋出 賣人通知基地所有權人優先購買時,自應將出賣與他人之 買賣價額一併通知,基地所有權人始能抉擇是否願優先購 買,不得僅以基地所有權人知悉買賣房屋之事實,即謂已 盡通知之義務。經查:   1.系爭土地為系爭房屋之坐落基地,原告於106年3月9日以 配偶贈與為原因,登記取得系爭土地所有權,誠基公司則 於110年7月5日將系爭房屋以100萬元出售予高進財,並於 110年7月21日辦畢所有權移轉登記等節,有系爭土地及房 屋登記第一類謄本及系爭契約附卷可稽(見中簡卷第23頁 、第63至67頁、本院卷第23頁),足見原告於誠基公司11 0年7月5日出賣系爭房屋時,確為系爭土地即系爭房屋坐 落基地之所有權人,是原告依土地法第104條第1項中段規 定,有依同樣條件向誠基公司優先購買系爭房屋之權。誠 基公司雖於110年7月21日將系爭房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高 進財,然依前揭說明,原告就系爭房屋之優先購買權具有 物權之效力,被告間就系爭房屋以買賣為原因而成立之物 權移轉行為不得對抗原告,是原告請求高進財將系爭房屋 於110年7月21日以買賣為原因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塗銷,並 請求誠基公司依系爭契約之同一條件與原告訂立買賣契約 ,且於原告給付100萬元之同時,將系爭房屋所有權移轉 登記予原告,應屬有據。   2.高進財雖辯稱原告及誠基公司就系爭房屋與土地並無租賃 關係存在,原告不得依土地法第104條第1項中段規定行使 優先購買權等語,然依前揭說明,土地法第104條第1項中 段規定,旨在使基地與其上房屋合歸一人所有,而不論系 爭房屋有無合法占有權源,縱認原告及誠基公司就系爭房 屋與土地並無租賃關係存在,惟原告既為系爭房屋坐落基 地之所有權人,自得就系爭房屋行使優先購買權。是高進 財上開所辯,難認可採。   3.高進財另辯稱其已將誠基公司出賣系爭房屋之事實,以系 爭存證信函通知朱萍燕,原告卻未於接到通知後10日內表 示要行使優先購買權,其優先權視為放棄等語。然誠基公 司於110年7月5日出賣系爭房屋時,原告方為系爭土地之 所有權人,業如前述,高進財卻僅通知非系爭土地所有權 人之朱萍燕,難認已生合法通知原告優先購買之效力。又 系爭存證信函僅記載誠基公司將系爭房屋所有權移轉登記 予高進財,並未記載移轉登記之原因,且未記載買賣價額 ,依首揭說明,亦難認被告已盡通知之義務。被告既未盡 通知原告優先承買之義務,原告就系爭房屋之優先購買權 自仍存在,是高進財上開所辯,亦不可採。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土地法第104條第1項中段規定,請求確認 原告就系爭房屋之優先購買權存在;請求高進財將系爭房屋 於110年7月21日以買賣為原因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塗銷;請求 誠基公司依系爭契約之同一條件與原告訂立買賣契約,並於 原告給付100萬元之同時,將系爭房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 告,均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防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本院 審酌後,核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1項前 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附表(民國/新臺幣): 起訴聲明 更正後聲明 1.確認原告就被告誠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之臺中市○○區○○○段0○號建物有優先購買權。 2.被告間於110年7月21日就臺中市○○區○○○段0○號建物(權利範圍全部),以買賣移轉為原因所為之所有權移轉登記應予塗銷。 3.被告誠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應按其與被告高進財所訂定之建物買賣契約就第1項所示建物與原告訂立書面買賣契約,並於原告給付價金同時,將上開建物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 1.確認原告就坐落臺中市○○區○○○段0○號建物之優先購買權存在。 2.被告高進財應將前項建物於110年7月21日以買賣為原因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塗銷。 3.被告誠基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應按其與被告高進財於110年7月5日簽訂之建物買賣契約之同一條件與原告簽訂買賣契約,並應於原告給付價金100萬元之同時,將第1項建物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

2025-03-07

TCDV-113-訴-2308-20250307-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金字第417號 原 告 賈立瑩 訴訟代理人 李世鏘 被 告 吳孟迪 紀聿駿 邱子曦 周晧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吳孟迪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參拾肆萬捌仟元,及自民國一 一四年一月二十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 算之利息。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吳孟迪負擔百分之六十七,餘由原告負擔。 四、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吳孟迪如以新臺幣參 拾肆萬捌仟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五、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明文。查 原告起訴時原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2萬2, 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5%計算之利息。嗣於民國113年12月30日更正聲明為:被 告應連帶給付原告52萬2,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最後1 位被告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見本 院卷第217至218頁)。核原告所為更正後之聲明,並未變更 訴訟標的,僅係更正法律上之陳述,非為訴之變更,依據前 揭規定,應予准許。 二、次按言詞辯論期日,當事人之一造不到場者,得依到場當事 人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 項前段亦有明定。又當事人是否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基於 處分權主義之觀點,係屬當事人之權利,非謂不能放棄。是 在監或在押之被告,如已表明於言詞辯論期日不願到場,法 院自應尊重被告之意思,不必提解被告到場。查被告吳孟迪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經本院囑託該監所首長對被告 送達言詞辯論期日通知書,被告於113年12月10日具狀表示 其不願意被提解到場,亦不委請訴訟代理人到場為言詞辯論 之答辯,同意由法院直接判決等語(見本院卷第201頁), 是本院即未於言詞辯論期日提解吳孟迪到庭,且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訴外人陳姵晴利用未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許可 之「Q點國際支付」之儲值及積分機制,設計出如附表一所 示之投資方案(下稱系爭投資方案),並於108年3月間創設 名為「晴天團隊」之吸金集團(下稱系爭吸金集團),邀集 被告吳孟迪、紀聿駿、邱子曦及訴外人吳芳韻、廖宏文、蔡 輝楷、彭家華於附表二所示之時間加入並分擔如附表二所示 之工作。而陳姵晴先在通訊軟體LINE建立系爭投資方案之群 組,且與吳孟迪承租門牌號碼臺中市○○區○○○○街000號、128 號、臺中市○○區○○路000號房屋作為系爭吸金集團之據點( 下稱系爭據點),並透過網路刊登投資廣告或舉辦實體及線 上直播說明會等方式,對外宣傳系爭投資方案,再由吳孟迪 、紀聿駿、邱子曦及系爭吸金集團其他成員在系爭據點或透 過LINE替有意投資之人解說釋疑、受理登記、收付資金、開 立匯款單據及核對轉帳紀錄。又系爭吸金集團為分散管理資 金流向及現金流量,係以附表三所示之帳戶供投資人轉帳使 用,其中附表三編號9之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係陳姵晴 於108年6月間以每月5,000元之對價,自被告周晧哲取得。 原告於108年間因瀏覽系爭吸金集團刊登之不實廣告而陷於 錯誤,依指示共投入175萬元至附表四所示之投資方案,扣 除自系爭吸金集團取回之122萬8,000元後,原告尚受有52萬 2,000元之損害。爰依共同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 連帶賠償52萬2,000元等語。並聲明: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5 2萬2,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最後1位被告翌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 執行。 二、紀聿駿、邱子曦、周晧哲(下稱紀聿駿等3人)則以:紀聿 駿、邱子曦確於附表二所示之時間加入系爭吸金集團,並分 擔附表二所示之工作;周晧哲亦有提供系爭帳戶予系爭吸金 集團使用,並取得每月5,000元之報酬。惟原告於110年3月9 日即收受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下稱臺中地檢署)檢察官10 9年度偵字第34364號起訴書,原告至遲於該日即知悉紀聿駿 等3人為賠償義務人,卻遲至113年10月7日始對紀聿駿等3人 提起本件訴訟,顯已罹於2年之消滅時效,紀聿駿等3人得拒 絕給付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 均駁回;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吳孟迪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 陳述。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 同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後段、第185條第1項 、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1.原告主張之上揭事實,業據其引用本院110年度金重訴字 第442號、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2年度金上訴字第3117 號違反銀行法等案件(下合稱刑事案件)卷證資料,並經 本院職權調取刑事案件卷宗查核屬實,且為紀聿駿等3人 所不爭執(見本院卷第226頁)。吳孟迪則已於相當時期 受合法之通知,而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 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第1項規定, 視同自認,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2.吳孟迪、紀聿駿、邱子曦加入陳姵晴創設之系爭吸金集團 ,明知系爭投資方案均為虛偽不實,卻仍與吳芳韻、廖宏 文、蔡輝楷、彭家華互相分擔如附表二所示之工作,致原 告陷於錯誤而投入資金,係共同不法侵害原告權利;周晧 哲雖未加入系爭吸金集團,然其將系爭帳戶提供系爭吸金 集團使用並換取報酬,容任系爭吸金集團以系爭帳戶供作 不法使用,係對於系爭吸金集團之詐欺不法行為予以助力 ,依民法第185條第2項規定,應視為共同侵權行為人。而 被告上開行為,共造成原告受有52萬2,000元之損害,是 原告依共同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給付52萬 2,000元,應屬有據。 (二)次按因侵權行為所生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請求權人知有 損害及賠償義務人時起,2年間不行使而消滅,自有侵權 行為時起,逾10年者亦同。時效完成後,債務人得拒絕給 付,民法第197條第1項、第144條第1項亦分別有明定。又 債權人向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免除債務,而無消滅全部債 務之意思表示者,除該債務人應分擔之部分外,他債務人 仍不免其責任。前項規定,於連帶債務人中之一人消滅時 效已完成者準用之。連帶債務人相互間,除法律另有規定 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平均分擔義務,民法第276條、第2 80條第1項本文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1.原告主張之原因事實,業經臺中地檢署檢察官以109年度 偵字第34364號提起公訴,且原告已於110年3月9日收受該 案起訴書,有臺中地檢署送達證書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 267頁),足見原告至遲於110年3月9日即知悉紀聿駿等3 人為賠償義務人,依前揭規定,原告本件因侵權行為所生 之損害賠償請求權,自110年3月9日起,2年間不行使而消 滅。然原告迄至113年10月7日始提起本件訴訟,有原告起 訴狀上本院收件章附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1頁),顯已逾 2年之消滅時效,是紀聿駿等3人辯稱其等得拒絕給付乙節 ,應屬有據。   2.又被告及陳姵晴、吳芳韻、廖宏文、蔡輝楷、彭家華(下 稱陳姵晴等5人)均為本件共同侵權之行為人,業如前述 ,而法律未規定共同侵權行為人相互間之分擔,且原告亦 未舉證證明被告與陳姵晴等5人有約定各自之分擔額,依 前揭說明,應由被告與陳姵晴等5人平均分擔損害賠償責 任,每人應分擔之比例應各為9分之1。參以紀聿駿等3人 之消滅時效業已完成,吳孟迪得於紀聿駿等3人依法應分 擔之範圍內同免責任,故原告請求吳孟迪給付52萬2,000 元,應扣除紀聿駿等3人依法應分擔之比例共9分之3,是 原告得請求吳孟迪給付34萬8,000元(計算式:52萬2,000 元-52萬2,000元×9分之3)。 (三)末按因回復原狀而應給付金錢者,自損害發生時起,加給 利息,民法第213條第2項亦有明定。該利息旨在賠償請求 權人不能使用金錢原本期間之收益,利率未經當事人約定 ,亦無法律可據,應依民法第203條規定,按週年利率5% 計算(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436號判決意旨參照) 。查原告係於108年間受有34萬8,000元之損害,業如前述 ,原告雖未能特定其受損害之具體日期,而未能確定其利 息起算日,然原告既係於108年間受有34萬8,000元之損害 ,至少應得請求自108年之末日即108年12月31日翌日起算 之利息。而原告請求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最後1位被告翌日 即114年1月21日(起訴狀繕本最後於114年1月20日送達吳 孟迪,見本院卷第249頁)起算之利息,核無不合,應予 准許。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共同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吳孟迪給 付34萬8,000元,及自114年1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法定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 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判決所命吳孟迪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 389條第1項第5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民事訴 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職權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准吳孟 迪供擔保後免為假執行。至原告敗訴部分既經駁回,其假執 行之聲請失所依據,應予駁回。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1項但 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附表一(民國/新臺幣): 編 號 投資方案 推出時間 每單投資金額 期初收款方式 每期投資期間 期滿付款方式 1 舊代繳 108年3月某日 自選金額 收受0.5倍現金 買入0.5倍餘額 10日 須複投2次 給付1倍現金 2 互助會 108年6月某日 100,000元 收受100,000元現金 賣出125,000餘額 10日 得複投 給付103,000元現金 買回125,000餘額 3 代繳二群 108年6月3日 自選金額 收受0.6倍現金 買入0.6倍餘額 10日 須複投2次 給付1倍現金 4 黃金一群 108年7月9日 20,000元 收受20,000元現金 20日 若未介紹3人加入即須複投2次 給付48,000元現金 買入1,500餘額 給付1兩黃金 買入1,500餘額 5 黃金二群 108年7月20日 30,000元 收受30,000元現金 20日 給付46,000元現金 買入1,000餘額 給付1兩黃金 買入1,000餘額 6 黃金三群/ 新黃金 108年7月29日 35,500元(後調升為36,000元) 收受35,500元(後調升為36,000元)現金 15日 若未介紹3人加入即須複投2次 給付50,000元現金 買入1,000餘額 給付1兩黃金 買入1,200餘額 7 黃金代繳 108年8月1日 30,000元 收受30,000元現金 1月 給付46,000元現金 買入1,000餘額 給付1兩黃金 買入1,000餘額 8 大海豚 108年8月1日 24,000元(後調升為30,400元) 收受24,000元(後調升為30,400元)現金賣出1,000餘額 (另要求投資人以3,300元現金購入1單位K2即美極客直銷保健食品並開立本案支付平臺之虛擬帳戶購入100餘額用於艾羨商城購物) 10日(後調降為7日) 給付46,500元(後陸續調降為45,800元、42,000元、35,000元等)現金 買回1,500餘額 9 艾羨黃金/ 七日黃金 108年8月28日 39,100元 收受39,100元現金 7日 給付55,000元現金 買入2,700餘額 給付1兩黃金 買入2,700餘額 10 艾羨商城股東會 108年9月4日 100,000元 收受100,000元現金 賣出100,000餘額 3月 給付100,000元現金 買回100,000餘額 另期間按月配息9%現金 200,000元 收受200,000元現金 賣出200,000餘額 給付200,000元現金 買回200,000餘額 另期間按月配息10%現金 300,000元 收受300,000元現金 賣出300,000餘額 給付300,000元現金 買回300,000餘額 另期間按月配息11%現金 11 小海豚 108年9月5日 10,000元 收受10,000元現金 賣出350餘額 15日 給付13,500元現金 買回450餘額 附表二(民國): 編號 參與人 時  間 工 作 內 容 1 吳孟迪 108年3月間至108年12月間 負責承租提供據點、宣傳招攬投資、受理投資登記相關業務、提供金融機構帳戶等工作 2 紀聿駿 108年5月間至108年10月間 負責宣傳招攬投資、受理投資登記相關業務、提供金融機構帳戶等工作 3 吳芳韻 108年5月間至108年9月間 負責宣傳招攬投資、受理投資登記相關業務、彙整製作投資總表計算資金等工作 4 邱子曦 108年5月間至108年10月間 負責宣傳招攬投資、受理投資登記相關業務、提供金融機構帳戶等工作 5 廖宏文 108年5月間至108年9月間 負責宣傳招攬投資、受理投資登記相關業務等工作 6 蔡輝楷 108年6月間至108年9月間 負責宣傳招攬投資、受理投資登記相關業務等工作 7 彭家華 108年6月間至108年9月間 負責介紹推銷而推廣招攬投資、受理投資登記相關業務、代為收付資金等工作 附表三: 編號 申設人 帳 戶 1 陳姵晴 中華郵政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2 吳孟迪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3 玉山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號帳戶 4 紀聿駿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5 中華郵政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6 邱子曦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7 胡富銓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8 蔡珈昇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9 周晧哲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附表四(新臺幣): 投資人 投資方案 投資金額 領得金額 原告 舊代繳 175萬元 122萬8,000元 黃金一群 黃金二群 大海豚

2025-03-07

TCDV-113-金-417-20250307-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訴訟救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救字第34號 聲 請 人 BU000-A113006A(真實姓名住所詳卷) 訴訟代理人 彭冠寧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林柏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114年度訴字第561號), 聲請人聲請訴訟救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予訴訟救助。   理 由 一、按當事人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者,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准 予訴訟救助。但顯無勝訴之望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 107條第1項定有明文。次按經財團法人法律扶助基金會(下 稱法扶基金會)分會准許法律扶助之無資力者,其於訴訟或 非訟程序中,向法院聲請訴訟救助時,除顯無理由者外,應 准予訴訟救助,不受民事訴訟法第108條規定之限制,法律 扶助法第63條亦有明定。 二、經查,聲請人主張其無資力支出本件訴訟費用,已由法扶基 金會臺中分會准予法律扶助等情,業據提出法扶基金會臺中 分會准予扶助證明書為證。又依聲請人起訴狀所載內容及所 提證據,尚非顯無理由。是聲請人聲請本件訴訟救助,核與 首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本文,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3-06

TCDV-114-救-34-20250306-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給付買賣價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171號 原 告 峻州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蕭翔云 被 告 超富塑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聰寶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買賣價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對於私法人或其他得為訴訟當事人之團體之訴訟,由其主 事務所或主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訴訟之全部或一部, 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 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條第2項、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又管轄權之有無,為法院應依職權調查之事項,故法 院受理民事事件,應就原告主張之原因事實調查其就該事件 有無管轄權(最高法院101年度台抗字第702號裁定意旨參照 )。 二、經查,原告主張兩造於民國112年10月30日簽訂買賣合約書 (下稱系爭契約),約定買賣標的物為活性碳吸附催化脫附 處理之機器設備(下稱系爭設備),原告於安裝上開設備並 經過被告驗收後,被告尚有價金尾款(含追加設備款)共新 臺幣(下同)3,879,469元未給付等節,業據其提出系爭契 約及系爭設備照片為證(見本院卷第33至57頁)。惟被告主 營業所所在地在南投縣,非本院管轄區域,且系爭契約未定 有債務履行地或有合意管轄之約定,依前揭說明,本件應由 被告主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即臺灣南投地方法院管轄,原告 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有違誤。爰依首揭規定,依職權 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27

TCDV-114-訴-171-20250227-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587號 原 告 雲後裕 被 告 曾峻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29萬4,930元。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3,200元 ,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法院因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得依職權調 查證據。以一訴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以一 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 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至第3項、第77 條之2第1項前段、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房屋及土地為 各別之不動產,各得單獨為交易之標的,故房屋所有人對無 權占有人請求遷讓交還房屋之訴,應以房屋起訴時之交易價 額,核定其訴訟標的之價額,不得併將房屋坐落土地之價額 計算在內(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429號裁定意旨參照) 。又房屋及其坐落土地合併為實價登錄價格者,該房屋、土 地各自之交易價格若干,應依適當方法為換算(即房屋、土 地價值比例),而不得逕以不動產之實價登錄價格,減除土 地公告現值,即推認為房屋之交易價格。蓋實價登錄價格與 土地公告現值之制度目的、衡量因素及基準,皆有不同,無 法直接比較計算(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150號裁定意旨 參照)。另租約終止後之租賃物返還請求權,與原告依約定 之租金請求權,二者訴訟標的並不相同,亦非同時存在,自 無主從關係,該租金請求非返還房屋之附帶請求,自應併算 其價額(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1221號、107年度台抗字 第897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 (一)原告起訴請求被告應將門牌號碼臺中市○區○○路0段000號 房屋(下稱系爭房屋)騰空遷讓返還予原告,並給付原告 租金新臺幣(下同)7萬8,000元,及自民國113年11月1日 起至被告遷讓返還系爭房屋之日止,按月給付原告2萬6,0 00元。 (二)就遷讓房屋部分,訴訟標的價額應以系爭房屋起訴時之交 易價額為準,然系爭房屋起訴時因無實際交易價格供本院 判斷,爰參以門牌號碼臺中市○區○○路0段000號房屋(下 稱鄰近房屋)與系爭房屋均位在相同街廓,且面積、層次 、建築形態及屋齡均與系爭房屋相似,應得作為系爭房屋 價值之參考。而鄰近房屋及其坐落土地(下稱系爭土地) 於110年8月9日之交易價格為新臺幣(下同)1,500萬元, 有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結果附卷可稽。系爭房屋起 訴時之課稅現值為8萬0,100元,系爭土地起訴時之公告現 值為545萬8,575元【計算式:(19.29+35.46)平方公尺× 每平方公尺9萬9,700元】,合計553萬8,675元(計算式: 8萬0,100元+545萬8,575元),系爭房屋占系爭房屋及土 地之價額比例為1.4462%(計算式:8萬0,100元/553萬8,6 75元=1.4462%,四捨五入取至小數點後第4位),依此比 例計算系爭房屋之交易價額為21萬6,930元(計算式:1,5 00萬元×1.4462%=21萬6,930元),爰核定遷讓系爭房屋部 分之訴訟標的價額為21萬6,930元。 (三)就給付租金部分,原告係依兩造租賃契約之租金請求權, 請求被告給付租金7萬8,000元,和上開租賃物返還請求權 之訴訟標的均不相同,亦非同時存在,自無主從關係,故 應併算其價額。至原告附帶請求113年11月1日起訴後之相 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部分,則不併算其價額。 (四)綜上,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29萬4,930元(計算式:2 1萬6,930元+7萬8,000元),依修正前之臺灣高等法院民 事訴訟、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應徵第一審裁 判費3,2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 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未繳,即駁回其 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27

TCDV-113-補-2587-20250227-1

聲再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67號 再審聲請人 蔣敏洲 上列再審聲請人因聲明異議事件,對於民國113年9月24日本院11 3年度重訴字第455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聲請駁回。 再審聲請費用由再審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確定之裁定聲請再審者,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 1,000元,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7第2項定有明文,此為聲請 再審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聲請再審不合法者,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507條準用第502條第1項亦有明定。 二、經查,再審聲請人對於民國113年9月24日本院113年度重訴 字第455號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於1 13年12月17日裁定,限再審聲請人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 ,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25日寄存送達再審聲請人,有送達 證書附卷可憑。然再審聲請人逾期迄未補正,亦有本院民事 科查詢簡答表在卷可稽,其再審聲請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27

TCDV-113-聲再-67-20250227-2

聲再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再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再字第64號 再審聲請人 洪秝蓉(原名洪喜慈、洪慈禧、洪月女) 穎展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蔡佳龍 再審相對人 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中區分署 法定代理人 趙子賢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再審聲請人對於民國113年10 月24日本院113年度聲字第301號裁定聲請再審,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聲請駁回。 再審聲請費用由再審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再審為對於確定裁定聲明不服之救濟程序,倘裁定尚 未確定,即不得對之聲請再審,此觀民事訴訟法第507條之 規定自明。上開規定,於強制執行程序,依強制執行法第30 條之1規定,亦應準用之(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636號 裁定意旨參照)。如當事人對尚未確定之裁定聲請再審,法 院應以其聲請再審不合法,裁定駁回之。 二、經查,本院於民國113年10月24日以113年度聲字第301號裁 定(下稱原裁定)駁回再審聲請人停止執行之聲請,該裁定 於113年10月29日送達再審聲請人,有原裁定及送達證書附 卷可憑(見原裁定卷第43至44頁、第47、51頁)。而再審聲 請人於113年11月8日向本院提出「民事再審之訴起訴狀」, 並表明要對原裁定聲請再審,亦有上開書狀及本院收件章在 卷可佐(見本院卷第7至29頁)。惟再審聲請人於113年11月 8日對原裁定聲請再審時,原裁定尚未確定,依前揭說明, 再審聲請人對尚未確定之原裁定聲請再審,於法未合,應予 駁回。 三、據上論結,本件再審聲請為不合法,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 1,民事訴訟法第507條、第502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27

TCDV-113-聲再-64-20250227-2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確認金錢消費信託借貸契約存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3029號 原 告 蔡瑋書 被 告 陳玉連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金錢消費信託借貸契約存在事件,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1,813萬5,000元。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17萬1,6 32元,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 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 1第1項、第2項、第77條之2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訴訟標 的既為原告為確定其私權,請求法院審判之對象,自應依原 告起訴主張之原因事實定之,則上開所謂原告就訴訟標的所 有之利益,即應以原告就其主張之原因事實,可得受之客觀 利益為核定之基準(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第571號民事裁 定意旨參照)。至附帶請求於起訴前所生之孳息、損害賠償 、違約金或費用者,因其數額已可確定,應併算其價額。 二、經查,原告起訴請求確認兩造於民國113年5月6日簽訂之金 錢消費信託借貸契約(下稱系爭契約)存在。依前揭說明, 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原告依系爭契約主張之原因事實,可 得受有之客觀利益定之。而依系爭契約第1條及第2條約定, 原告於113年5月11日借款新臺幣(下同)1,550萬元予被告 ,被告應自113年5月11日起至114年5月11日止,於每月11日 前給付原告按借款總金額2.5%計算之利息38萬7,500元(計 算式:1,550萬元×2.5%)。其中自113年5月11日起至起訴前 1日即113年12月5日止之利息共263萬5,000元(計算式:38 萬7,500元×6個月+38萬7,500元×24/30月),其數額已可確 定,應併算其價額。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核定為1,813萬5 ,000元(計算式:1,550萬元+263萬5,000元),依修正前之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7萬1,63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 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未繳 ,即駁回其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27

TCDV-113-補-3029-20250227-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45號 抗 告 人 何忠信 相 對 人 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嚴陳莉蓮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本院簡易庭司法事 務官於民國114年1月2日所為114年度司票字第55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又本票執票人,依票據 法第123條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係 屬非訟事件,此項聲請之裁定,及抗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 訟事件程序,以審查強制執行許可與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 律關係存否之效力,如發票人就票據債務之存否有爭執時, 應由發票人提起確認之訴,以資解決(最高法院94年度台抗 字第1046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執有抗告人於民國112年9月5日簽發 票面金額新臺幣(下同)30萬元,到期日113年10月6日,並 免除作成拒絕證書之本票(下稱系爭本票)。然抗告人已聲 請更生,並有工作收入,亦有還款意願,僅因生活艱難,希 望與相對人協商。爰依法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三、經查,相對人於原審主張其執有抗告人簽發之系爭本票,並 免除作成拒絕證書,詎屆期提示未獲付款等情,業據其提出 系爭本票為證,原裁定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形式審查系 爭本票,認系爭本票法定應記載事項均已完備,屬有效本票 ,裁定准予強制執行,於法並無不合。至抗告人主張其有還 款意願,僅因生活困難,希望協商等節,核屬實體法上之爭 執,依前揭最高法院裁定意旨,自應由抗告人另行提起訴訟 ,以資解決,非訟程序不得加以審究。從而,抗告意旨指摘 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末按非訟事件,依法應由關係人負擔費用者,法院裁定命關 係人負擔時,應一併確定其數額,非訟事件法第24條第1項 定有明文,爰依法確定本件抗告程序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 示。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 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 49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26

TCDV-114-抗-45-20250226-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宣告破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破字第11號 聲 請 人 新力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睿昇 上列聲請人聲請宣告破產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破產,對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者宣告之。破產,除另有規 定外,得因債權人或債務人之聲請宣告之。財團費用及財團 債務,應先於破產債權,隨時由破產財團清償之。破產宣告 後,如破產財團之財產不敷清償財團費用及財團債務時,法 院因破產管理人之聲請,應以裁定宣告破產終止,破產法第 57條、第58條第1項、第97條、第148條分別定有明文。又依 同法第148條規定之旨趣,債務人之財產如不敷清償破產財 團之費用及財團債務,應認無宣告破產之實益。是以法院就 破產之聲請,應依職權為必要之調查,倘債務人確係毫無財 產可構成破產財團,或債務人之財產不敷清償破產財團之費 用及財團債務,無從依破產程序清理其債務時,自得以無宣 告破產之實益,裁定駁回破產宣告之聲請(最高法院97年度 台抗字第27號裁定意旨參照)。次按破產債權人於破產宣告 時,對於破產人負有債務者,無論給付種類是否相同,得不 依破產程序而為抵銷,破產法第113條第1項亦有明定。而破 產債權人不為抵銷時,破產人所有此項債權,依破產法第82 條第1項第1款規定,固屬破產財團之財產,然於破產債權人 為抵銷時,破產債權人及破產人相互間債之關係,溯及最初 得為抵銷時,按照抵銷數額而消滅。倘債務人之財產形式上 足資清償破產財團之費用及財團債務,然於債權人為抵銷時 ,債務人之財產若因此不敷清償破產財團之費用及財團債務 ,已無宣告破產之實益,此無異於將破產程序之進行與否, 繫於債權人是否為抵銷,而處於不安定之狀態。衡諸債權人 均係以滿足個人債權為優先,難以期待其對債務人所負之債 務,會先提出給付後,再與其他債權人共同分配,而不為抵 銷。是以債務人之財產若扣除債權人得抵銷之數額,已不敷 清償破產財團之費用及財團債務,亦得以無宣告破產之實益 ,裁定駁回破產宣告之聲請。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自民國105年2月起與新力旺智慧精工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精工公司)有業務上往來,並為其墊付 款項,惟精工公司自108年11月起不再清償欠款,致聲請人 周轉困難,而於113年10月5日辦理停業登記。又聲請人至11 3年6月30日止之負債總額為新臺幣(下同)1,509萬7,587元 ,所餘財產僅現金24萬5,455元及銀行存款1,369元,已不足 清償上開負債,且虧損已達實收資本額2分之1,但上開財產 仍足清償破產財團之費用及財團債務,而有宣告破產之必要 。爰依公司法第211條第2項及破產法第58條第1項規定,聲 請宣告破產等語。 三、經查: (一)聲請人主張其分別積欠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土地銀行)1,305萬7,587元、股東周睿昇203萬5,252元、 股東陳豐寓2,724元及美金0.23元、日幣1萬7,077元,所 餘財產僅餘由周睿昇保管之現金24萬5,455元及銀行存款1 ,369元等情,有聲請人資產負債表、財產狀況說明書暨存 摺影本、國泰世華銀行匯出匯款憑證、土地銀行存款抵銷 通知書、本院109年9月30日執行命令、聲請人債權人清冊 、現金保管書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3至31頁、第41至51 頁),堪認聲請人主張其現存財產不足清償其所負債務乙 節,應屬有據。 (二)又破產管理人之報酬依破產法第95條第1項第3款規定為財 團費用,且因破產程序尚須召開債權人會議,出售或處分 資產分配破產財團等,其程序較為複雜,報酬數額通常為 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不等。聲請人雖主張其現存財產尚有 現金24萬5,455元及銀行存款1,369元,然聲請人係委由周 睿昇代為保管現金24萬5,455元,其性質依民法第603條規 定,應推定為消費寄託,是聲請人對周睿昇僅有消費寄託 物返還請求權,而無現金所有權。而依前揭說明,判斷聲 請人之財產是否足資清償破產財團之費用及財團債務時, 應將聲請人之現存財產扣除債權人得抵銷之數額,避免破 產程序之進行與否,繫於債權人是否為抵銷。參以聲請人 與周睿昇互負債務,周睿昇得以其債務24萬5,455元與聲 請人之債務為抵銷,是聲請人之現存財產扣除周睿昇得抵 銷之數額24萬5,455元後,僅餘銀行存款1,369元,顯不敷 清償破產財團之費用及財團債務,而無宣告破產之實益。 是聲請人聲請宣告破產,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依破產法第5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董庭誌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王政偉

2025-02-26

TCDV-113-破-11-202502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