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蘇冠璇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21-30 筆)

臺灣高等法院

不服禁見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611號 抗 告 人 陳冠甫律師 被 告 陳泓維 上列抗告人因被告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等案件,不服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4年2月14日聲請撤銷原處分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85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  ㈠抗告人受委託處理被告與第三人間有關借名登記及設定抵押 權之民事債務糾紛,為釐清案情,並讓家屬得與第三人協調 處理,向檢察官聲請律見而遭檢察官未記載理由之否准,禁 止抗告人與被告討論他案民事案件糾紛,聲請撤銷檢察官禁 止接見處分一事,經原審法院函詢檢察官意見,其回函稱: 本署113年度偵字第56949號被告甲○○案件現正偵查中,被告 訴訟代理人所填載之委任狀,並未記載本署偵查案號,又該 律見之目的係民事訴訟外之協調,顯與一般民事訴訟當事人 委任有別,顯無急迫必要性。而本案被告已有委任辯護人, 無礙其本訴訟辯護權之保障,又本案尚有共犯待查,經本署 聲請、由法院准許禁止接見通信,無從知悉律師與共犯之關 係,為利後續偵查之進行,故本署不准律見。  ㈡衡酌偵審中羈押被告之目的,在於確保訴訟程序之進行及證 據之保全,而對羈押被告禁止接見、通信及收受物件之範圍 、對象、期間,須以達避免被告脫逃或湮滅、偽造、變造證 據或勾串證人之目的為必要,在符合比例原則下,由法院斟 酌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切情事而為認定。原審法院前已於 114年度偵聲字第23號裁定中,說明延長羈押被告及禁止其 接見、通信之必要性(因偵查不公開,不予詳述),則為求 偵查順利,避免串供、滅證,除被告之刑事案件辯護人得接 見被告,討論辯護之意旨及方向,被告自不得與其他任何人 接見、通信。抗告人雖稱其僅為釐清另案民事案件事實,欲 入所與被告洽談等語,然原審法院既已裁定禁止接見、通信 ,亦無從知悉抗告人與共犯之關係,抗告人本即不得接見被 告;又偵查中羈押之期間僅4月,抗告人未說明有何急迫、 必要性,需於偵查期間立刻接見被告之理由。  ㈢綜上所述,原處分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項第2款、第105 條規定,禁止被告接見、通信,均無違誤。抗告人請求撤銷 原處分,為無理由,應予駁回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被告之他案民事訴訟及相關債務糾紛,經臺 灣基隆地方法院以114年度司執字第3926號強制執行,該院 民事執行處發函通知將於114年4月2日到場執行,原裁定認 該民事部分不具緊急性及必要性,應有違誤,為此提起抗告 ,請准予就本案民事爭議案件予以接見被告討論案情,法院 及檢察署可針對會面方式為相關限制方法,抗告人亦尊重云 云。 三、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犯罪嫌疑重大,而有:㈠逃亡或有 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者,㈡有事實足認為有湮滅、偽造、 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㈢所犯為死刑、無期徒 刑或最輕本刑為五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相當理由認為有 逃亡、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非 予羈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得羈押之,刑事訴訟 法第101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3款定有明文。次按管束 羈押之被告,應以維持羈押之目的及押所之秩序所必要者為 限。被告得自備飲食及日用必需品,並與外人接見、通信、 受授書籍及其他物件。法院認被告之接見、通信及受授物件 有足致其脫逃或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 虞者,得依職權命禁止之。刑事訴訟法第105條第1項、第2 項前段、第3項前段定有明文。因此,偵審中羈押被告之目 的,在於確保訴訟程序之進行及證據之保全,而對羈押被告 禁止接見、通信及收受物件之範圍、對象、期間,須以達避 免被告脫逃或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證人之目的為必 要,在符合比例原則下,由法院斟酌訴訟進行程度及其他一 切情事而為認定。 四、經查:  ㈠被告違反兒童及少年性剝削防制條例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 羈押,原審法院於民國113年11月20日訊問被告後,認被告 犯罪嫌疑重大,並有事實足認有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且有 羈押之必要,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01條第1條第1項第2款、第 105條命被告自該日起羈押2月,且禁止其接見、通信等節, 核其性質屬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之羈押處分。嗣於114 年1月16日經原審法院訊問後,認原聲請羈押理由及必要性 均未消滅,爰裁定自114年1月20日起延長羈押2月,並禁止 其接見、通信。抗告人聲請接見偵查中羈押禁見之被告,經 原審法院函詢檢察官意見後,以無從知悉抗告人與共犯之關 係,則為求偵查順利,避免串供、滅證,除被告之刑事案件 辯護人得接見被告,討論辯護之意旨及方向,被告自不得與 其他任何人接見、通信,且偵查中羈押之期間僅4月,抗告 人未說明有何急迫、必要性,需於偵查期間立刻接見被告之 理由,駁回抗告人之聲請,經核並無違法或不當。  ㈡抗告意旨稱因有民事執行案件將進行,而有與被告討論之急 迫性云云,惟觀抗告人提出之臺灣基隆地法院民事執行處函 及通知,內容為測量複丈被告所有之不動產及鑑定該不動產 價格,並於通知載明債務人(即被告)應親自在場,如債務 人不在,債權人應洽請管區警員及鎖匠到場協助(鑑價), 依上開函文及通知內容未見侵害被告權益之情,而抗告人亦 未說明上開民事執行之程序有何急迫及必要性,必須於偵查 中羈押禁見之期間4月(即113年11月20日至114年3月19日) ,須立刻接見被告之理由。是本件抗告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劉兆菊                    法 官 呂寧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蘇冠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2025-03-20

TPHM-114-抗-611-20250320-1

原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違反森林法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原上訴字第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李美琴 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森林法等案件,不服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0 年度原訴字第120號,中華民國113年7月26日第一審判決(起訴 案號: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14983號、第17567號 、第18666號、第21903號、第24773號、第24774號、第24779號 、第24780號、第24781號、第27641號、第28300號、第33240號 、第36775號、110年度偵字第6244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 下:   主 文 李美琴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按不服地方法院之第一審判決而上訴者,應向管轄第二審之 高等法院為之。上訴書狀應敘述具體理由。上訴書狀未敘述 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補提理由書於原審 法院。逾期未補提者,原審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第二審 法院認為上訴書狀未敘述理由或上訴有第362條前段之情形 者,應以判決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而未經原審法院命 其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刑事訴訟法第361條 、第367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李美琴因違反森林法案件,經原審法院以110年 度原訴字第120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0月,併科罰金新台幣4 5萬元,該判決書合法送達上訴人後,上訴人不服原判決, 於113年8月29日合法提起上訴,惟其上訴狀僅載明不服原審 判決,理由另狀補陳等語,而未具體敘述上訴理由,經本院 於114年2月19日以114年度原上訴字第1號裁定命上訴人應於 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提上訴理由狀,該裁定正本分別向上訴 人住所地即新北市○里區○○路0段000號及居所地即臺北市○○ 區○○路0段000巷0000號郵寄送達,因未獲會晤上訴人本人, 也無受領文書之同居人或受僱人,送達人依上述規定,於11 4年2月26日將裁定正本分別寄存於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蘆洲分 局八里分駐所及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北投分局長安派出所,有 本院裁定、本院送達證書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417至421頁 ),惟上訴人迄今仍未補提上訴理由狀到本院,有本院收文 資料查詢清單及收狀資料查詢清單各1份在卷可憑(本院卷 第473至477頁),是上訴人顯已逾期仍未補正,揆諸前揭規 定,其上訴自屬不合法律上之程式,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予 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367條、第372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劉兆菊                    法 官 呂寧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蘇冠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8  日

2025-03-18

TPHM-114-原上訴-1-20250318-2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6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彭勝洋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受刑人因偽造有價證券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4 年度執聲付字第28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彭勝洋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彭勝洋前因偽造有價證券案件,經法 院判刑確定、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3月13日核准假 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 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 語。 二、經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3月13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 9537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 束名冊、法院前案紀錄表,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 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93條 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劉兆菊                    法 官 呂寧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冠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PHM-114-聲保-369-20250317-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8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梁偉宏 上列受刑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 114年度執聲付字第29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梁偉宏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梁偉宏前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法院判刑確定、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3月13日核 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 釋中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 定等語。 二、經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3月13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 4700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 冊、法院前案紀錄表,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93條 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劉兆菊                    法 官 呂寧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冠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PHM-114-聲保-380-20250317-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5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蔡秉毅 上列受刑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 114年度執聲付字第27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秉毅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蔡秉毅前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法院判刑確定、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3月13日核 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 釋中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 定等語。 二、經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3月13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 9900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 冊、法院前案紀錄表,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93條 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劉兆菊                    法 官 呂寧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冠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PHM-114-聲保-359-20250317-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48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郭兆祥 上列受刑人因背信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4年度執聲 付字第26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郭兆祥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郭兆祥前因背信案件,經法院判刑確 定、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3月13日核准假釋在案, 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管 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經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3月13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 8787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 冊、法院前案紀錄表,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93條 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劉兆菊                    法 官 呂寧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冠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PHM-114-聲保-348-2025031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54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秀珍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4年度執聲字第339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林秀珍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秀珍因詐欺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定應執行 之刑等語。 二、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而數罪併罰有二以上裁 判者,應定其應執行之刑,其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 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 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 定有明文。再按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 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 則之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 形,倘數罪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 定其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亦即,另 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 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之總和。又法院於裁量另定應執行之刑 時,祇須在不逸脫上開範圍內為衡酌,而無全然喪失權衡意 義或其裁量行使顯然有違比例原則之裁量權濫用之例外情形 ,並不悖於定應執行刑之恤刑目的者,即無違裁量權之內部 性界限(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523號、105年度台抗字 第849 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本件受刑人林秀珍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各罪,先後經臺灣臺 北地方法院及本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 ;又附表編號2至3所示之罪,其犯罪時間係在附表編號1所 示裁判確定日(即民國112年1月31日)前所犯,而本件聲請 定應執行刑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為本院等情,有各該判 決書及本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是上開犯罪乃於裁判 確定前所犯之數罪。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 核認聲請為正當。又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前 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2年度聲字第485號裁定定應執行有 期徒刑6月、附表編號3所示之罪,前經本院以113年度上易 字第1532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7月,則參照前揭規定及 說明,本院就附表所示各罪再定應執行刑時,自應受上開裁 判所定應執行刑加計其他裁判所處刑期之內部界限(即有期 徒刑1年1月=6月+7月)之拘束,與審酌各罪定應執行刑之外 部界限(即有期徒刑1年3月=4月+3月+4月+4月)之範圍內, 爰依其犯罪時間之間隔(109年12月29日、110年7月間)、 分別為詐欺取財、行使偽造私文書,係以出租房屋方式,經 查獲後又繼續違犯類似犯罪,詐取多名被害人財物等一切情 狀,就其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評價,並參酌受刑人於114年3 月7日針對本件定執行刑之意見:「本人無申請定應執行刑 ,列表之罪要易科罰金」(見本院卷第105頁)等情,定其 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㈡至本件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受刑人雖已執行完畢,有本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佐,惟此部分既與附表編號3所示 之罪合於數罪併罰之要件,揆諸前揭說明,仍應就附表編號 1至3之數罪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僅係檢察官就已執行之附 表編號1所示部分,於換發執行指揮書時,予以扣除,附此 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5款、第50條第1項、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劉兆菊                    法 官 呂寧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冠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PHM-114-聲-543-2025031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48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趙維揚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114年度執聲字第306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趙維揚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貳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趙維揚因詐欺等數罪,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定應執行 之刑等語。 二、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而數罪併罰有二以上裁 判者,應定其應執行之刑,其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 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 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分別 定有明文。再按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 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 則之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 形,倘數罪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 定其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亦即,另 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 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之總和。又法院於裁量另定應執行之刑 時,祇須在不逸脫上開範圍內為衡酌,而無全然喪失權衡意 義或其裁量行使顯然有違比例原則之裁量權濫用之例外情形 ,並不悖於定應執行刑之恤刑目的者,即無違裁量權之內部 性界限(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523號、105年度台抗字 第849 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本件受刑人趙維揚因犯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各罪,先 後經本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又附表 編號2至3所示之罪,其犯罪時間係在附表編號1所示裁判確 定日(即民國113年7月3日)前所犯,而本件聲請定應執行 刑之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為本院等情,有各該判決書及本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是上開犯罪乃於裁判確定前所 犯之數罪。茲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之刑,本院審酌認聲請為 正當。又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前經本院以113年 度上訴字第3487號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6月,則參照前揭 規定及說明,本院就附表所示各罪再定應執行刑時,自應受 上開裁判所定應執行刑加計其他裁判所處刑期之內部界限( 即有期徒刑3年9月=1年2月+1年6月+1年1月)之拘束,與審 酌各罪定應執行刑之外部界限(即有期徒刑6年10月=1年2月 +1年2月+1年2月+1年3月+1年+1年1月)之範圍內,爰依其犯 罪時間之間隔相近(110年12月至111年3月間)、均為加重 詐欺案件、且擔任詐騙集團負責蒐集、提供帳戶及向車手收 取並轉交贓款之工作、侵害法益之專屬性或同一性、加重、 減輕效益及整體犯罪非難評價等一切情狀,並參酌受刑人於 114年3月5日針對本件定執行刑之意見:「無具體意見,請 從輕量刑」(見本院卷第135頁)等情,定其應執行之刑如 主文所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5款、第50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劉兆菊                    法 官 呂寧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冠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PHM-114-聲-486-20250317-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5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白偉辰 上列受刑人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 114年度執聲付字第27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白偉辰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白偉辰前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法院判刑確定、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3月13日核 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 釋中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 定等語。 二、經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3月13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4 0891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 冊、法院前案紀錄表,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93條 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劉兆菊                    法 官 呂寧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冠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PHM-114-聲保-353-20250317-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75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楊宇晨 上列受刑人因洗錢防制法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4年 度執聲付字第29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楊宇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楊宇晨前因洗錢防制法案件,經法院 判刑確定、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3月13日核准假釋 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 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 二、經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3月13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 9360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 名冊、法院前案紀錄表,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93條 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十五庭審判長法 官 邱滋杉                    法 官 劉兆菊                    法 官 呂寧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蘇冠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7

TPHM-114-聲保-375-202503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