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謝秀青

共找到 55 筆結果(第 21-30 筆)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詐欺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4863號 上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菊容 邱瑞源 梁家銨 林吉忠 黃淑錦 范秉豐 張浩澤 賴乃慈 江繹祥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等詐欺案件,不服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0年度 訴字第1390號、112年度訴字第84號,中華民國113年6月25日第 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0年度偵字第14202 號;追加起訴案號:110年度調偵緝續字第3號、111年度偵字第5 2061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公訴及追加起訴意旨略以:被告林菊容為址設新竹縣○○鎮○○ ○路00號妍姿企業社之負責人,經與王妃殿生物科技股份有 限公司加盟締約,而以王妃殿堂美麗生活會館名義對外營 業,其與同案被告池清雄(經原審認犯詐欺取財罪,共12 罪,各判處有期徒刑4月,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緩刑5 年確定)明知被告邱瑞源、梁家銨、林吉忠、黃淑錦、范 秉豐、張浩澤、賴乃慈、江繹祥(下稱邱瑞源等8人)均無 購買妍姿企業社之「王妃殿堂大套組保養品」(下稱系爭 保養品)之意,僅係藉購買商品之名義,向告訴人裕隆集 團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裕富公司)申辦取得 貸款後,再由池清雄協助投資虛擬貨幣VToken以獲利(池 清雄經被告邱瑞源等8人告訴詐欺部分,另經檢察官不起訴 處分),池清雄、被告林菊容、邱瑞源等8人竟共同意圖為 自己不法所有,基於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之犯意聯絡, 於民國107年底、108年初,由被告邱瑞源等8人填寫裕富公 司購物分期付款申請暨約定書(下稱本案申請書),以購 買系爭保養品之名義,由被告林菊容持向裕富公司申請貸 款,致裕富公司陷於錯誤,而核准並撥付如附表所示之款 項至被告林菊容所有之郵局帳號第00000000000000號帳戶 (下稱林菊容帳戶)。因認被告等人均涉犯刑法第339條之 4第1項第2款之加重詐欺取財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又 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刑事訴訟法所謂認 定犯罪事實之證據,係指足以認定被告確有犯罪行為之積極 證據而言,該項證據自須適合於被告犯罪事實之認定,始得 採為斷罪資料。如未能發現相當證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 自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以為裁判基礎。又檢察官就被 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因此,檢 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 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 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 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 院29年上字第3105號、40年台上字第86號、92年台上字第12 8號判例意旨參照)。 三、公訴意旨認被告等涉犯上開罪嫌,係以被告等之供述、同案 被告池清雄、告訴代理人洪慧敏、謝依婕之證述、本案申請 書、匯款通知書、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109年6月1日儲字 第1090132707號函所附林菊容帳戶之客戶歷史交易明細表等 件,為其論據。 四、訊據被告等均堅詞否認涉有上開詐欺犯行,被告林菊容辯稱 :池清雄固有介紹邱瑞源等8人向伊購買保養品,伊即代向 裕富公司申辦購物分期付款,經裕富公司審核後一次撥款至 伊郵局帳戶,再由邱瑞源等8人分期給付予裕富公司,伊有 把所購買之保養品交予池清雄,由池清雄轉交等語;被告邱 瑞源等8人均辯稱:伊等固有應池清雄之邀約填寫本案申請 書,並由池清雄代為投資獲利,但並未詐欺裕富公司等語。 經查:  ㈠被告林菊容為妍姿企業社之負責人,而被告邱瑞源等8人均經 池清雄之介紹,填寫購買系爭保養品之本案申請書,由被告 林菊容持向裕富公司申辦分期付款,經裕富公司核准後,分 別撥付如附表所示款項至被告林菊容帳戶等情,業據被告林 菊容、邱瑞源等8人所供承,核與證人即同案被告池清雄、 告訴代理人洪慧敏、謝依婕證述情節相符,並有邱瑞源等8 人所簽具本案約定書、妍姿企業社之聯合信用卡處理中心特 約商店資料表、林菊容帳戶之客戶歷史交易清單、裕富公司 匯款通知書等件在卷可稽,堪認屬實。  ㈡據證人即同案被告池清雄證稱:我有向邱瑞源等8人邀約,由 他們填寫本案申請書,以分期付款購買妍姿企業社的保養品 之方式向裕富公司貸款,林菊容確實有將系爭保養品交給我 ,我有請邱瑞源等8人簽具保養品收取確認書,我再以一套 產品約9萬元或9萬5,000元的價格轉賣給朋友,拿到錢再幫 邱瑞源他們去投資虛擬貨幣Vtoken的區塊鏈,我也有叫邱瑞 源他們自己去轉賣,但他們都委託我轉售等語(見臺灣桃園 地方檢察署〈下稱桃園地檢署〉109年度他字第3744號卷〈下稱 他3744卷〉第44至46頁、109年度偵緝字第460號卷〈下稱偵緝 460卷〉第53至55、174至175頁、原審卷二第266至268、286 頁),核與證人即共同被告邱瑞源等8人證稱:池清雄確有 邀約渠等以貸款方式購買保養品,並以該產品轉賣所得資金 投資等語相符(見他3744卷第91至92、241至242頁、桃園地 檢署108年度他字第5902號卷第5至6頁、109年度調偵緝字第 70號卷〈下稱調偵緝70卷〉第58頁),並有被告林菊容所出具 妍姿企業社於107年至108年1月間向格柏蕾蒂國際有限公司 訂購保養品、化妝品之訂貨單、進貨明細、出貨表、出貨明 細、被告邱瑞源等8人所簽具收取本案保養品之購買分期商 品(服務或課程)收取確認書在卷可佐(參他3744卷第271 、275、279頁、偵緝460卷第103、111至129頁、調偵緝70卷 第111、115頁、桃園地檢署110年度調偵緝續字第3號卷第17 1、173、175、181至191頁),是可認被告林菊容辯稱:池 清雄有推薦客人來跟我分期付款買本案保養品,我收到裕富 公司的錢之後有把貨都出給池清雄,由他去轉交給買的人, 那些客人也有簽具收取確認書給我等語,確非全然無據。  ㈢公訴意旨固以被告邱瑞源等8人並無購買保養品之真意,亦未 實際收到本案保養品,僅為投資該虛擬貨幣始簽訂本案申請 書以辦理貸款,而被告林菊容與池清雄為虛擬貨幣Vtoken區 塊鏈之上下線,亦未確認邱瑞源等8人之身體狀況,應當知 悉係以虛偽出售商品之方式詐取貸款等語。經查,被告林菊 容及池清雄固均供稱其等確為區塊鏈投資之上下線關係,被 告邱瑞源等8人亦均陳稱:渠等並非真的要買商品,也沒有 實際收到本案保養品等語,然據證人池清雄證稱:利用買到 的本案保養品再轉賣取得資金是我跟邱瑞源等8人間的約定 ,林菊容只負責幫我拿申請書去跟裕富公司貸款,她賣保養 品也可以賺錢,也有要求客戶收到保養品要簽立收取確認書 給她,對我來說林菊容只是取得保養品的廠商;我一開始沒 有跟林菊容講說要購買商品變現換錢投資,後來Vtoken倒掉 了,對裕富公司的分期貸款繳不出來,林菊容被裕富公司追 債,我就有跟她說是買貨轉賣來投資等語(見他3744卷第45 至46頁、原審卷二第285至286頁),除難認被告林菊容確能 知悉池清雄所介紹之客戶購買本案保養品之動機外,且本案 保養品套組亦非量身定作之個人專屬用品,則被告林菊容既 已實際出貨交付予池清雄代收,並自邱瑞源等8人處取得上 開收取確認書,尚難以其與池清雄另具投資區塊鏈之上下線 關係,即遽認有與池清雄共同以虛偽買賣之方式對裕富公司 施以詐術。  ㈣按刑法所定詐欺罪之成立,以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所有 ,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為要件。所謂以詐術 使人交付,必須被詐欺人因其詐術而陷於錯誤,而為財物交 付,始足當之;若其所用方法,不能認為詐術,亦不致使人 陷於錯誤,即不構成該罪(最高法院46年台上字第260號判 例意旨參照)。查被告邱瑞源等8人填寫本案申請書向裕富 公司申請貸款,固非真為取得本案保養品,而係出於購買後 逕予變賣以投資之目的,然被告邱瑞源等8人既有實際買受 該商品並由池清雄代為收受,亦無證據可認其等確有取得裕 富公司所核撥之款項,則難逕以被告邱瑞源等8人之買賣動 機及事後如何處分所購得之商品,即遽認其等係以虛偽買賣 之方式對裕富公司施以詐術。況依卷附被告邱瑞源等8人所 填具之本案申請書觀之,其上僅記載申請人個人資料、職業 、銀行信用資料、辦理分期付款之期數及每期應繳金額,並 無所購買之商品名稱品項,除已難認裕富公司就各該買受人 所購買之商品內容具完整徵信外,且據告訴人刑事告訴狀所 載及告訴代理人所述,裕富公司係於撥款後,因含被告邱瑞 源等8人在內之債務人未依約給付分期款項,事後催款經拒 付,始提起本案告訴主張其等涉犯詐欺罪嫌,則裕富公司接 受被告邱瑞源等8人申請並准予核撥時,就其等分期購物之 交易內容、真偽及商品性質是否確實納入徵信評估之範疇, 即屬有疑,毋寧可認裕富公司係以購物分期付款之形式作為 放貸之手段,而僅以該等債權將來有回收之可能為主要考量 ,自難認其有何因本案保養品買賣契約之內容而陷於錯誤, 亦無從認定其撥付之款項係受詐欺所生損害,益難據以對被 告等以詐欺之罪責相繩。 五、綜上所述,本件檢察官所舉證據,尚無法使本院形成被告林 菊容及邱瑞源等8人間確有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罪之有罪心 證,依前開說明,應為被告等無罪之諭知。 六、駁回上訴之理由:原審同此認定而判決被告等均無罪,與法 並無違誤。檢察官提起上訴仍主張被告等成立犯罪,然未能 提出其他積極證據為證,本院對此仍無法形成確信,其上訴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林穎慶提起公訴,檢察官林暐勛追加起訴,檢察官 賴心怡提起上訴,檢察官蔡偉逸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廖建瑜                    法 官 林孟皇                    法 官 林呈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被告不得上訴。 檢察官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 狀,惟須受刑事妥速審判法第9條限制。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 ,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 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刑事妥速審判法第9條: 除前條情形外,第二審法院維持第一審所為無罪判決,提起上訴 之理由,以下列事項為限: 一、判決所適用之法令牴觸憲法。 二、判決違背司法院解釋。 三、判決違背判例。 刑事訴訟法第 377 條至第 379 條、第 393 條第 1 款之規定, 於前項案件之審理,不適用之。                    書記官 謝秀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附表 編號 被告 金額(新臺幣) 撥款時間 1 邱瑞源 10萬元 108年1月7日 2 梁家銨 10萬元 107年12月11日 3 林吉忠 10萬元 108年1月4日 4 黃淑錦 9萬9,994元 107年12月13日 5 范秉豐 10萬元 108年1月7日 6 張浩澤 10萬元 107年12月5日 7 賴乃慈 10萬元 108年1月19日 8 江繹祥 10萬元 107年12月12日

2025-01-21

TPHM-113-上訴-4863-20250121-1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1998號 原 告 王筠婷 被 告 沈于暄 上列被告因民國113年度上訴字第5147號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 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 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 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廖建瑜 法 官 林孟皇 法 官 林呈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謝秀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1

TPHM-113-附民-1998-20250121-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6660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郭育嘉 上列上訴人因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基隆地方法院113年度金訴 字第613號,中華民國113年11月13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 灣基隆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7107號),提起上訴,本院判 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本院審理範圍:   按上訴得對於判決之一部為之;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1項、第3 項定有明文。本件被告郭育嘉經原審法院認犯三人以上共同 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10月;偽造之商業操作收據及工作 證各1張沒收。經被告提起上訴,並明示僅就量刑部分上訴 (見本院卷第52至53頁),依上開說明,本院應據原審法院 所認定之犯罪事實及所適用之法律,僅就原判決之刑之部分 為審究,其他部分則非本院審理範圍。 二、被告上訴意旨略以:被告犯後坦承犯行,並已與告訴人李偲 嘉達成調解,亦有依約履行,原審未依洗錢防制法之自白減 刑規定減輕其刑,量刑過重,請從輕量刑云云。 三、經查,原審已因被告於偵查及審判中均自白犯行,且無證據 足認實際獲有犯罪所得,而依詐欺犯罪防制條例第47條前段 規定減輕其刑,並審酌被告加入詐欺集團擔任車手,共同參 與詐欺取財犯行,對告訴人造成財產損害,並使偵察機關無 法往上追緝及追蹤不法所得金流,嚴重危害交易秩序及社會 治安,應予非難,然考其於偵查及歷次審判時均坦承犯行, 符合112年6月14日修正後洗錢防制法第16條第2項之減刑事 由,並當庭與告訴人道歉及成立調解,犯後態度尚可,兼衡 以被告之犯罪動機、目的、手段、僅為車手而非集團主要謀 劃者之參與程度、擔任角色、告訴人所遭詐騙金額、量刑意 見,及其素行、智識程度、家庭生活經濟工作狀況等一切情 狀,量處有期徒刑10月。經本院綜合審酌上情,認原審所適 用減輕其刑之規定並無違誤,就刑度之裁量亦已審酌刑法第 57條所定各款事項(含被告所犯洗錢防制法輕罪之自白減輕 事由),亦屬妥當,該量刑基礎亦迄未改變,被告上訴主張 各節均經原審予以衡酌,其請求從輕量刑,即無理由,應予 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唐先恆提起公訴,檢察官蔡偉逸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廖建瑜                    法 官 林孟皇                    法 官 林呈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謝秀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4 犯第339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 徒刑,得併科1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 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四、以電腦合成或其他科技方法製作關於他人不實影像、聲音或 電磁紀錄之方法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216條 (行使偽造變造或登載不實之文書罪) 行使第210條至第215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書或登載不實 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中華民國刑法第210條 (偽造變造私文書罪) 偽造、變造私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5年以下有 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212條 偽造、變造護照、旅券、免許證、特許證及關於品行、能力、服 務或其他相類之證書、介紹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 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 洗錢防制法第19條 有第2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 科新臺幣1億元以下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 幣一億元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千萬元 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1-21

TPHM-113-上訴-6660-20250121-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5838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劉學樺 選任辯護人 王崇品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詐欺等案件,不服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3年度金訴 緝字第6號,中華民國113年8月27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 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6953號、112年度偵緝字第1301 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本院審理範圍:   按上訴得對於判決之一部為之;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1項、第3 項定有明文。本件被告劉學樺經原審法院認犯三人以上共同 冒用公務員名義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1年2月;偽造之印 文1枚沒收;未扣案犯罪所得新臺幣(下同)2萬元沒收,於 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經被 告提起上訴,並明示僅就量刑部分上訴(見本院卷第27、54 、74頁),依上開說明,本院應據原審法院所認定之犯罪事 實及所適用之法律,僅就原判決之刑之部分為審究,其他部 分則非本院審理範圍。 二、被告上訴意旨略以:被告坦承犯行並有意願與告訴人薛美美 洽談和解,請依刑法第59條規定酌減其刑,並從輕量刑云云 。 三、被告所涉刑之減輕事由:  ㈠被告行為後,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於民國113年7月31日修 正公布、於同年8月2日施行,依該條例第47條規定:「犯詐 欺犯罪,在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如有犯罪所得,自動 繳交其犯罪所得者,減輕其刑;並因而使司法警察機關或檢 察官得以扣押全部犯罪所得,或查獲發起、主持、操縱或指 揮詐欺犯罪組織之人者,減輕或免除其刑。」,屬刑法第2 條第1項但書規定有利於被告之法律變更,應予適用。查原 判決認被告所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 詐欺取財罪,為上開條例第2條第1款第1目所指「詐欺犯罪 」,而被告固於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就其犯行均坦承不諱,然 迄本案言詞辯論終結前仍未繳回其犯罪所得2萬元,尚無從 依此規定減輕其刑。另被告所為固亦符合修正前洗錢防制法 第16條第2項減輕其刑之規定,然因其於本案所犯之罪已依 想像競合從一重之加重詐欺罪處斷,就上開輕罪之減輕事由 未形成處斷刑之外部性界限,則應於決定處斷刑時衡酌所犯 輕罪部分之量刑事由,將之移入刑法第57條或第59條之科刑 審酌事項內,列為是否酌量從輕量刑之考量因子,於量刑時 一併審酌(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3936號判決意旨參照 )。  ㈡按刑法第59條之規定,為法院依法得行使裁量權之事項,然 必須犯罪另有特殊之原因、環境與情狀,在客觀上足以引起 一般之同情而顯可憫恕,認為即予宣告法定最低刑期猶嫌過 重者,始有其適用(最高法院105年度台上字第2551號判決 意旨參照)。查本件被告與本案詐欺集團成員所為偽造文書 加重詐欺之犯行,刑度本非甚重,且經本院依被告為本案犯 行之動機、目的、手段、危害程度及犯後態度、素行、智識 、生活及經濟狀況、迄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及賠償損害等刑 法第57條所定事項,作為審酌科刑輕重之標準(詳下述), 認被告於客觀上並無足以引起一般同情之特殊原因與環境, 而具科以法定最低刑度之刑仍嫌過重之情事,難認有依刑法 第59條規定酌減其刑之情形,併予敘明。 四、駁回上訴之理由:   原判決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正值青年,竟不思 循正當方法賺取財物,而與詐欺集團成員、同案被告謝宗佑 以偽造文書、假冒公務員之方式詐欺告訴人,致告訴人受有 損害,助長詐欺風氣,擾亂金融秩序,且迄未能與告訴人達 成和解,應予非難,兼衡以被告之犯罪動機、目的、手段、 參與程度、告訴人所受損害程度,及其智識程度、家庭生活 經濟狀況、於原審審理時坦承犯行、符合修正前洗錢防制法 所定減輕事由等一切情狀,量處有期徒刑1年2月。經本院綜 合審酌上情,考以被告上訴後從未到庭,亦未能與告訴人洽 談和解等情,認原審業已審究刑法第57條所定各款事由,量 處刑度尚屬妥適,且該量刑基礎迄未改變。被告上訴請求從 輕量刑,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被告經本院合法傳喚,無正當理由不到庭,爰不待其陳述, 為一造辯論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第371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鄭世揚提起公訴,檢察官蔡偉逸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廖建瑜                    法 官 林孟皇                    法 官 林呈樵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謝秀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之4 犯第339條詐欺罪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 徒刑,得併科1百萬元以下罰金: 一、冒用政府機關或公務員名義犯之。 二、三人以上共同犯之。 三、以廣播電視、電子通訊、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等傳播工具, 對公眾散布而犯之。 四、以電腦合成或其他科技方法製作關於他人不實影像、聲音或 電磁紀錄之方法犯之。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中華民國刑法第216條 (行使偽造變造或登載不實之文書罪) 行使第210條至第215條之文書者,依偽造、變造文書或登載不實 事項或使登載不實事項之規定處斷。 中華民國刑法第211條 (偽造變造公文書罪) 偽造、變造公文書,足以生損害於公眾或他人者,處1年以上7年 以下有期徒刑。 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 有第二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七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 幣五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二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2025-01-21

TPHM-113-上訴-5838-20250121-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1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謝宗亨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經聲請人聲請假釋 中付保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13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謝宗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罪等案件, 經本院以101年度聲字第2021號裁定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5 年10月確定在案。於民國100年12月20日送監執行,嗣經法 務部於114年1月16日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 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 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1月1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989 621號函所附交付保護管束名冊,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   、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潘翠雪                    法 官 許文章                    法 官 商啟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秀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0

TPHM-114-聲保-213-20250120-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87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蔡清河 上列受刑人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 護管束(114年度執聲付字第10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清河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蔡清河因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案件,先後經判刑及執行,在監獄執行中,茲於114年1月16 日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在假釋中應 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 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1月1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937 94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 冊,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第 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潘翠雪                    法 官 許文章                    法 官 商啟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秀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0

TPHM-114-聲保-87-20250120-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15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語堂 上列受刑人因竊盜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4年度執聲 付字第4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語堂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語堂因竊盜案件,先後經判刑及執 行,在監獄執行中,茲於114年1月16日核准假釋在案,依刑 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 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1月1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946 15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 ,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第 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潘翠雪                    法 官 許文章                    法 官 商啟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謝秀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0

TPHM-114-聲保-150-20250120-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18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李彥儒 上列受刑人因殺人未遂罪案件,經聲請人聲請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114年度執聲付字第17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彥儒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殺人未遂罪案件,經本院以109年 度上訴字第388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年8月確定在案。於民 國111年10月20日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1月16日核 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 中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 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1月1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943 731號函所附交付保護管束名冊,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   、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潘翠雪                    法 官 許文章                    法 官 商啟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秀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0

TPHM-114-聲保-182-20250120-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45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峻民 上列受刑人因詐欺罪案件,經聲請人聲請假釋中付保護管束(11 4年度執聲付字第15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峻民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因詐欺罪案件,經本院以107年度上 訴字第939號判決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8年確定在案。於民國 108年3月29日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1月16日核准假 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 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1月1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937 871號函所附交付保護管束名冊,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   、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潘翠雪                    法 官 許文章                    法 官 商啟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秀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0

TPHM-114-聲保-245-20250120-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11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歐奇霖(原名歐銘峰) 上列受刑人因詐欺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4年度執聲 付字第5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歐奇霖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歐奇霖因詐欺案件,先後經判刑及執 行,在監獄執行中,茲於114年1月16日核准假釋在案,依刑 法第93條第2項之規定,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 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1月16日法矯署教字第11301999 55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 ,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第 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潘翠雪                    法 官 許文章                    法 官 商啟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謝秀青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2025-01-20

TPHM-114-聲保-119-202501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