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尹崇堯

共找到 96 筆結果(第 31-40 筆)

統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勞工退休金條例事件,聲請憲法法庭為統一見解之判決。

憲法法庭裁定 114 年統裁字第 3 號 聲 請 人 南山人壽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尹崇堯 訴訟代理人 張淵森 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勞工退休金條例事件,聲請憲法法庭為統一見解之 判決,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因勞工退休金條例事件,認:(一)最高行政法 院 112 年度上字第 35 號、第 48 號、第 221 號、第 292 號、第 591 號、第 675 號判決(下併稱系爭裁判一 ),適用勞動基準法第 2 條第 6 款規定(下稱系爭規定 一)所表示之見解,與最高法院 106 年度台上字第 2945 號民事判決、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108 年度勞上易字第 65 號民事判決、106 年度勞上易字第 9 號民事判決及臺 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107 年度勞上易字第 16 號民事判決 (下合稱系爭裁判二),就同一法規範所表示之見解有異。 (二)最高行政法院 112 年度上字第 591 號、第 675 號判決(下併稱系爭裁判三),就適用憲法第 80 條(下稱 系爭規定二)及行政程序法第 110 條第 3 項規定(下稱 系爭規定三)所表示之見解,與最高法院 109 年度台上字 第 3289 號民事裁定、臺灣高等法院 109 年度重勞上字第 54 號民事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109 年度勞上易 字第 81 號民事判決(下合稱系爭裁判四),就同一法規範 所表示之見解有異,聲請憲法法庭為統一見解之判決。 二、聲請意旨略以:(一)關於系爭規定一部分:就聲請人與保 險業務員間是否為系爭規定一之勞動契約之判斷,對聲請人 與業務員將保險公司為履行「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之規定 或課予公法上義務納入契約或工作規則時,該契約或工作規 則得否作為保險業務員是否具有勞動契約中從屬性之判斷, 系爭裁判一採肯定見解,與系爭裁判二採否定見解不同。( 二)關於系爭規定二及三部分:系爭裁判三適用系爭規定二 及三時,針對行政機關就私法契約性質定性所作成之行政處 分,對法院是否具有拘束力(構成要件效力)一事,採肯定 見解,與系爭裁判四所採否定見解不同等語。 三、按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對於受不利確 定終局裁判適用法規範所表示之見解,認與不同審判權終審 法院之確定終局裁判適用同一法規範已表示之見解有異,得 聲請憲法法庭為統一見解之判決,其聲請應於該裁判送達後 3 個月之不變期間內為之;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 ,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 )第 84 條第 1 項、第 3 項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分別定有明文。 四、關於系爭規定一部分 (一)經查,聲請人曾因民事法院與行政法院就保險業務員與其 所屬保險公司間是否屬系爭規定一所示之勞動契約有見解 歧異之情形,向司法院大法官聲請統一解釋,並經司法院 作成釋字第 740 號解釋在案。聲請人認司法院釋字第 740 號解釋有模糊不清之處,導致行政法院與普通法院間 於適用系爭規定一時,仍有歧異,故復行聲請統一解釋。 (二)按保險業務員與其所屬保險公司所簽訂之保險招攬勞務契 約,是否為系爭規定一所稱勞動契約,應視保險業務員得 否自由決定勞務給付之方式(包含工作時間),並自行負 擔業務風險(例如按所招攬之保險收受之保險費為基礎計 算其報酬)以為斷,不得逕以「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為 認定依據(司法院釋字第 740 號解釋參照)。 (三)核聲請意旨所陳,聲請人無非主張系爭裁判一認保險公司 如已將「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所課予保險公司之公法上 義務相關規範,納入其與保險業務員間之契約內容(含工 作規則),在判斷保險業務員是否具有從屬性時,不能排 除該契約約定之內容,或應將該契約條款及工作規則納入 考量;而系爭裁判二對此則採否定見解等語。 (四)惟查:系爭裁判一就保險公司與保險業務員間之契約關係 ,是否屬系爭規定一所稱「約定勞雇關係而具有從屬性」 之勞動契約之判斷,均強調應就個案事實及整體契約內容 綜合予以判斷或評價,屬於個案認事用法範疇,並非認保 險公司如已將「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所課予保險公司之 公法上義務相關規範,納入其與保險業務員間之契約內容 (含工作規則)者,於個案契約關係是否具有從屬性之判 斷,即當然採肯定見解。此外,系爭裁判一就個案勞動契 約從屬性要素之判斷,其共通法律見解,要言之,係認公 法上管制規範(不限「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如已內 化甚至強化為保險公司與其所屬保險業務員間勞務契約上 權利義務之一部分,則該等契約內容即應列為是否具有勞 動契約從屬性之判斷因素之一,而就個案事實及整體契約 內容綜合予以判斷,包括契約內容所表彰之人格、經濟及 組織等面向之從屬性高低等,不同於司法院釋字第 740 號解釋中所稱,無任何依據,直接以「保險業務員管理規 則」之內容作為判斷保險業務員招攬勞務契約之屬性,而 可能形成契約類型強制之情形。就此而言,系爭裁判二各 裁判亦係強調,不得因保險公司依據「保險業務員管理規 則」而訂定相關業務人員管理規定,即認保險業務員與保 險員間即有人格上之從屬性;保險業務員與保險公司間之 契約關係,仍應依契約實質內容,認定契約型態,不因個 案中保險公司依上開管理規則訂定業務人員管理及相關作 業規範,即認兩造間具有勞動契約之從屬關係;要言之, 系爭裁判二亦認為保險業務員與保險公司間之契約關係, 應依個案契約實質內容予以認定,屬個案認事用法之範疇 。 (五)據上,系爭裁判一與系爭裁判二於適用系爭規定一時,均 未於無任何依據下,逕以「保險業務員管理規則」之內容 作為判斷保險業務員招攬勞務契約之屬性,合於司法院釋 字第 740 號解釋意旨。是系爭裁判一與系爭裁判二就系 爭規定一之所表示之見解,尚難謂有本質性歧異。至各法 院就個案情形所為認事用法之判斷或評價,包括個案保險 公司與所屬保險業務員間之契約關係是否具有從屬性而得 定性為系爭規定一所稱勞動契約,其判斷或評價結果縱有 不同,亦均屬各法院個案認事用法之範疇,無所謂法律見 解有異問題。是本件此部分之聲請,與憲訴法第 84 條第 1 項所定要件不合。 五、關於系爭規定二及三部分 (一)核聲請意旨所陳,聲請人無非主張系爭裁判三係認:「行 政處分就私法契約性質之判斷,於行政處分未經撤銷、廢 止或失效前,應當對法院產生拘束力」,並認其依據係系 爭規定三;而「對於行政機關所作成之行政處分,如其處 分之規制內涵對於私法契約性質有所判斷或認定時,則該 行政處分之認定結論,是否拘束法院一事」,認普通法院 (包括系爭裁判四之終審法院)一致地採取否定見解。 (二)惟查,系爭裁判三引用系爭規定三,為明示「行政處分的 構成要件效力」之法理,亦即「有效的先前行政處分,成 為後續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事實的一部分時,原則上應尊 重前行政處分的存續力及構成要件效力,並以該處分存在 及其內容作為後行政處分的基礎。」而行政處分之構成要 件效力,係行政處分本身所生之效力,前行政處分乃後行 政處分之構成要件事實之一部分,原則上後處分機關或法 院應尊重前處分之存續力與內容之效力,惟其中並不包括 處分機關作成該行政處分所植基之事實認定前提;換言之 ,處分機關據以作成行政處分所認定之事實,非行政處分 構成要件效力之一環,該等事實認定亦不當然拘束其他行 政機關或法院。又,保險公司與所屬保險業務員間之契約 ,無論是否為系爭規定一所定勞動契約,均非行政處分, 自不生所謂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效力。 (三)詳言之,系爭裁判三中之最高行政法院 112 年度上字第 591 號判決,係認定該原因案件所涉聲請人與所屬保險業 務員之契約關係,屬系爭規定一所稱勞動契約,進而認定 主管機關依勞工退休金條例第 49 條規定對雇主所為命「 限期改善」的措施,性質上屬於行政程序法第 92 條第 1 項所定之行政處分,主管機關對聲請人為限期改善處分, 聲請人未依限改善,遂對聲請人依法作成裁罰處分者,限 期改善處分就裁罰處分而言,即具有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 效力,法院應予以尊重。而系爭裁判四雖提及系爭規定二 ,惟並未適用系爭規定三;聲請人於聲請書中所引該等法 院之見解,實係針對個案原因案件之事實認定問題,法院 僅表明個案事實應由法官依據法律獨立審判而認定,不受 行政機關所發布函文或其據以作成行政處分所認定事實之 拘束,亦與行政處分之構成要件效力問題無涉,自無與系 爭裁判三因適用系爭規定三而發生見解歧異可言。據上, 本件此部分之聲請,亦與憲訴法第 84 條第 1 項所定要 件不合。 六、綜上,本件聲請核與憲訴法第 84 條第 1 項所定要件均不 合,本庭爰依上開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孫國慧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2025-02-11

JCCC-114-統裁-3-20250211

北保險簡
臺北簡易庭

給付保險金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北保險簡字第3號 原 告 陳鈺琪 訴訟代理人 潘心瑀律師 被 告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尹崇堯 訴訟代理人 何思奕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保險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其管轄法院;又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 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民事 訴訟法第28條第1項、第24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依據兩造簽訂之南山人壽住院費用給付保險附約第24 條約定:「本附約涉訟時,約定以要保人住所所在地地方法 院為管轄法院,但要保人的住所在中華民國境外時,則以臺 灣臺北地方法院為管轄法院。」此有原告提出之契約書影本 一份在卷足憑,而本件保險契約之要保人即被保險人即原告 陳鈺琪,住所在新北市鶯歌區,依前開法條,本件自應由臺 灣新北地方法院管轄,玆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 違誤,本院爰依職權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李宜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庭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沈玟君

2025-02-10

TPEV-114-北保險簡-3-20250210-1

南保險小
臺南簡易庭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南保險小字第4號 原 告 翁美華 被 告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尹崇堯 訴訟代理人 田佳禾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定法院之管轄,以起訴時為準。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 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 法院,民事訴訟法第1條第1項前段、第2條第2項、第27條、 第28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準此,法院管轄權之有無,應 以原告起訴時之客觀狀態為準,如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 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當事人之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 其管轄法院。又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 關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 1項定有明文。從而,當事人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者, 如具備法定要件,當事人及法院均應受其拘束,除專屬管轄 外,並排斥其他審判籍而優先適用(最高法院99年度台抗字 第110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本件原告以其為被保險人,向被告投保南山人壽終身 防癌健康保險等保險契約(下稱系爭保險契約),系爭保險契 約約定因保險契約涉訟者,同意以要保人住所所在地地方法 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乙情,有系爭保險契約及要保書在卷可 憑。次查,原告於本件民國113年5月14日起訴時係居住於「 高雄市茄萣區」(見調字卷第9頁民事起訴狀),而按定法院 之管轄,應以起訴時為準,民事訴訟法第27條定有明文,原 告於起訴時,其戶籍既設在高雄市茄萣區,於起訴後始遷移 戶籍至臺南市南區,且原告於嗣後書狀上仍持續指定送達地 址為高雄市茄萣區,揆諸上開說明,依管轄恆定原則,本件 管轄權自應以起訴時原告之住所地為準。是依前揭規定,本 件應由臺灣橋頭地方法院管轄,原告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 ,顯屬違誤,茲依被告聲請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吳金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本裁定正本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應同時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書記官 李崇文

2025-02-10

TNEV-113-南保險小-4-20250210-1

司催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示催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催字第155號 聲 請 人 楊薇容 上列聲請人因遺失證券事件,聲請公示催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准對於持有附表所示支票之人為公示催告。 二、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核對附表所示證券 之記載無誤後,依規定向本院聲請將本公示催告公告於法院 網站(聲請時應註明本件案號及股別)。 三、聲請人未依規定聲請公告者,視為撤回公示催告之聲請。 四、持有附表所示證券之人,應自本公示催告開始公告於法院網 站之日起三個月內,向本院申報其權利並提出該證券。 五、如不為申報及提出證券,本院將宣告該證券為無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陳登意           附表: 114年度司催字第000155號 編號 發票人 付款人 發票日 票面金額(新臺幣) 支票號碼 001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尹崇堯 玉山商業銀行城東分行 114年1月15日 141,140元 AS0000000 附記: 一、聲請人請將附件之「公示催告注意事項」(含公示催告聲 請公告於法院狀)填妥後,向法院聲請公示催告公告於網站 ,並於上開文件送達法院7個工作日後,自行至本院網站公 示催告公告專區查詢列印公告全文。 二、請聲請人於申報權利期間(即主文第四項所示之期間)屆 滿翌日起算3個月內,自行檢附本裁定影本及法院網路公 告全文,具狀向本院民事庭聲請除權判決,並繳納裁判費 新臺幣1,000元。

2025-02-07

TPDV-114-司催-155-20250207-1

消債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521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江友章 代 理 人 蕭啓訓律師(法扶)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明興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董瑞斌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紀睿明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板信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謝娟娟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侯金英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摩根聯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文明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第一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蘭芬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新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統雄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萬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呂豫文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長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潘代鼎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長鑫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潘代鼎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施俊吉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金陽信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雨利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元大國際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宋耀明 相 對 人 即 債權人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尹崇堯 上列當事人間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債務人聲請更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江友章自中華民國114年2月3日16時起開始更生 程序。 本件更生程序之進行由辦理更生執行事務之司法事務官為之。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1200萬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   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又法院開始更生   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45條第 1項分   別定有明文。 二、聲請人即債務人聲請意旨略以:伊財產及收入不足以清償無   擔保或無優先權債務合計約新臺幣(下同) 6,274,887元,   前曾申請消債條例調解不成立。伊目前平均每月收入25,000   元,扣除生活之必要費用後,實不足以清償償務,爰請求准   予裁定開始更生程序等語。 三、經查:債務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戶籍謄本、債務人   財產清單、所得及收入清單、存摺影本、保險單、債權人清   冊、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回覆書   、戶籍謄本、臺中市政府地方稅務局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   查詢清單、109年、110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   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等為證。並有本院 112年度司消債   調字第 203號聲請消債調解卷宗可稽。顯見其每月收入扣除   必要支出後,已不足清償前揭積欠之債務。是本件聲請人主   張其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債務總額未逾 1,200萬元,且已不   能清償,堪認真實。此外,債務人尚無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   或宣告破產之情事,復查無債務人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   1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   在,則債務人聲請更生,即屬有據,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   文第1項。 四、法院開始更生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消費   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6條第1項定有明定,爰併裁定如主文第2   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陳忠榮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4年2月 日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徐玲玉

2025-02-03

TCDV-113-消債更-521-20250203-1

雄保險簡
高雄簡易庭

給付保險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雄保險簡字第3號 原 告 黃家宥 訴訟代理人 劉家延律師 被 告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尹崇堯 訴訟代理人 田佳禾 江明道 林彤諭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保險金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6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伊於民國105年4月8日曾以己為主被保險人兼受 益人、配偶林宏吉為被保險人,向被告投保保單號碼000000 0000號意外傷害團體保險,險種包括團體1年定期意外傷害 醫療保險附約(GMR)及意外傷害醫療日額給付保險附約(G DHI),保險金額分別為新臺幣(下同)10萬元及每日1,500 元(入住加護病房期間每日給付數額為3,000元),保險期 間則隨111年9月1日辦理續保而展延至112年10月31日止(下 稱系爭契約)。嗣林宏吉於111年12月20日,在高雄工地攀 爬木梯查看工程時,不慎自該木梯跌落而撞擊胸部(下稱系 爭事件),並因此罹患主動脈剝離A型,其後林宏吉病情穩 定,遂於112年2月18日轉往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大林慈濟 醫院(下稱慈濟醫院)繼續治療,惟林宏吉隨後即於尾骶骨 壓瘡進行清創手術時,因該次清創傷口過大、白血球持續上 升致其病情轉趨惡化,最終因敗血症而於同年3月19日死亡 ,期間共計入住加護病房89日,並支出逾10萬元醫療費,依 約應可領得367,000元保險理賠,經伊向被告申請意外醫療 保險金理賠,竟遭被告以林宏吉非意外引起為由拒絕理賠。 爰依系爭契約法律關係起訴,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367,00 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原告所提診斷證明書及病歷資料均無關於林宏吉 係遭受非由疾病引起外來突發意外事故,暨該意外事故導致 主動脈剝離進而致死之具體事證,且原告前曾以相同事由向 財團法人金融消費評議中心(下稱評議中心)申請評議,結 果為無理由,伊自不負理賠之責等語置辯,聲明:原告之訴 駁回。 三、不爭執事項(卷二第48至49頁)  ㈠原告曾以其為主被保險人兼受益人、林宏吉為被保險人,向 被告投保系爭契約。  ㈡依系爭契約約定,就林宏吉意外傷害醫療保險金額為10萬元 ;入住加護病房期間,醫療日額給付保險金額為每日3,000 元。  ㈢林宏吉於112年3月19日死亡,死亡證明書記載死亡原因為「 自然死」,直接引起死亡原因為敗血性休克,先行原因為主 動脈剝離術後併下肢癱瘓。  ㈣被告於112年2月9日收受原告保險金申請書,經被告於112年6 月3日函覆原告稱:「經調閱林宏吉於聖功醫院及高雄醫學 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下稱高醫)病歷摘要回覆,並無意 外佐證」等語,拒絕給付意外險保險金。  ㈤如認原告主張林宏吉所罹主動脈剝離為系爭事件所致為有理 由,被告不爭執應理賠數額為367,000元。  ㈥原告前曾以相同事由請求給付保險金,經送請評議中心評議 結果為無理由。 四、爭點(卷二第49頁)   林宏吉所罹主動脈剝離是否為系爭事件所致?  五、得心證理由   查原告主張林宏吉曾於111年12月20日發生系爭事件,導致 罹患主動脈剝離A型,進而造成後續敗血症死亡等情,經被 告執前詞否認,本院審酌如下:  ㈠首先,就林宏吉曾經發生系爭事件一節(卷一第230頁),原 告僅提出高醫診斷證明書及111年12月23至14日手術紀錄單 為其論據(卷一第59至61、67頁),而該手術紀錄單手術過 程欄第1、7點分別記載:「左胸、左臂有瘀青(under ETGA , supine position, L't chest & L't arm echymosis was noted before operation)」、「打開心包膜和左邊肋膜 腔,發現左側血胸(open pericardium & L't pleurla cav ity, L't hemothorax was noted)」等語(卷第60至61頁 );診斷證明書亦載明林宏吉在高醫求診病名包括「左胸壁 及左上臂挫傷」(卷一第67頁),固認原告於求診或手術時 曾經診斷罹患此等症狀,然此診斷結果僅為醫護人員在事後 診治時所為發現,本不足以推論林宏吉曾自木梯墜落,則原 告以此主張林宏吉發生系爭事件,已難置信。  ㈡其次,原告雖另聲請證人即斯時主治醫師謝炯昭到庭為證, 惟其到庭證稱:伊先前無為林宏吉門診經驗,當初是林宏吉 經電腦斷層發現是罹患A型主動脈剝離,所以轉介由伊處理 ,A型是指有裂到升主動脈,大部分都是高血壓造成。雖然 創傷也有可能造成「創傷性主動脈剝離」,但必須是很大力 撞擊,例如:高速墜落或車禍,均有可能造成創傷性主動脈 剝離,且可能會合併多處受傷;惟倘患者來就診前沒有明顯 創傷病史或主訴,即便患者身體上有瘀青,也很難判定主動 脈剝離是創傷造成的,而林宏吉的傷勢在臨床上也不像曾經 強烈外力撞擊。至於手術紀錄單手術過程欄所載「左胸、左 臂有瘀青」、「打開心包膜和左邊肋膜腔,發現左側血胸」 ,是在一般手術過程看到患者身體的傷害都會記載,與林宏 吉所罹患A型主動脈剝離是不同的發現等語(卷二第23至26 頁)。考量謝炯昭僅為因醫院內部轉介始經手救治林宏吉, 復與兩造並無特別情誼,亦對訴訟結果無何利害關係,並已 具結擔保其證言憑信性(卷二第29頁),衡情應無甘冒偽證 風險而為偏袒一造證述之動機及必要,其證述應堪採信。是 依其所證,林宏吉所罹左胸壁、左上臂挫傷或左側血胸,與 其A型主動脈剝離悉數二事,亦無法佐為系爭事件係林宏吉 罹患A型主動脈剝離之先行原因。  ㈢是以,依原告所舉證據不足證明林宏吉曾遭逢系爭事故,且 林宏吉所罹患左胸壁、左上臂挫傷或左側血胸亦非造成其患 得A型主動脈剝離之主力進因。此由本件經送請議中心評議 ,評議結果同認林宏吉之體況難認為意外傷害事故所致,有 該評議意見書在卷可稽(卷一第307至311頁),益足印證。 故被告依約拒絕理賠意外醫療及住院日額給付367,000元, 洵屬有據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契約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367,00 0元本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核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無理由,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鄭宇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林麗文

2025-01-24

KSEV-113-雄保險簡-3-20250124-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保險債權存在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43號 原 告 張薰方 被 告 蘇明佳 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文惠 被 告 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舒博 被 告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尹崇堯 被 告 富邦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許金泉 被 告 和泰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伯龍 被 告 兆豐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梁正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保險債權存在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十日內,補正如附表所示事項,並按其聲 明依民事訴訟法第七十七條之十三規定繳納第一審裁判費,逾期 未補正,即駁回其訴。   理 由 一、按因財產權而起訴,應以訴訟標的之金額或價額,依法定訴 訟費用徵收標準計算及繳納裁判費,此為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13所明定起訴之必備程式。又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 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 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起訴,應以 訴狀表明當事人及法定代理人、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應 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提出於法院為之;又書狀及其附屬文件 ,除提出於法院者外,應按應受送達之他造人數,提出繕本 或影本;書狀不合程式或有其他欠缺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命 其補正;原告之訴,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 應以裁定駁回,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 補正,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119條第1項 、第121條第1項、第244條第1項第3款、第249條第1項第6款 分別定有明文。再所謂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即原告請求法 院應為如何判決之聲明,如原告獲勝訴判決,該聲明即為判 決主文,故該聲明之記載亦應具體、明確,且適於執行,方 屬依法表明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 二、經查,原告固具狀提起本件訴訟,然未據繳納裁判費,且其 書狀表頭雖記載「民事執行保單異議理由不實,確認蘇明佳 對各保險公司有債權狀(聲請列印債務人所有保單)」,復 於訴訟標的金額或價額欄位記載「新臺幣(下同)420萬5,2 78元(自民國108年2月2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利 息查各家保單內容確認蘇明佳對其有債權,保險公司詳保險 公會要保人及被保險清單)」等語,惟並無記載本件應受判 決事項聲明之內容,且觀原告所提書狀內容,似係對於現繫 屬於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3年司執字第72868號執行案件之強 制執行程序中,司法事務官所為強制執行之處分不服,而為 「聲明異議」意思,且請求執行債務人即被告蘇明佳對訴外 人黃志欽之債權、對訴外人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及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之存款債權,並請求執行 處命蘇明佳報告財產去向,倘未陳報即依強制執行法規定命 拘提等語,而未表明其欲請求確認之法律關係具體原因事實 為何,本院無從得知原告係請求法院對被告應為如何之判決 ,致本院無法特定原告請求裁判之審理及判決效力範圍,亦 無從據以核定訴訟標的價額;原告所提書狀復未按被告人數 提出完整繕本,起訴程式於法不合,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如 附表所示事項,並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所定費率補繳第 一審裁判費,如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另本 件命原告補正之事項,請按民事訴訟法第116條及民事訴訟 書狀規則規定提出合於規格之書狀,以確保當事人權利。如 當事人不諳法律,宜諮詢合格之律師,附此敘明。  三、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吳宛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李品蓉 附表: 編號 應補正事項 1 原告具體「訴之聲明」(即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請列明對被告請求確認之具體內容為何。)及其原因事實,並據此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所定費率補繳第一審裁判費。 2 按被告人數提出起訴狀繕本(須含證物)。

2025-01-23

TPDV-114-補-143-20250123-1

北補
臺北簡易庭

確認保險債權存在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北補字第3534號 原 告 創鉅有限合夥 法定代理人 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被 告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尹崇堯 被 告 楊碧珍即楊碧華之繼承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保險債權存在等事件,經查本件原告係於 民國113年12月26日起訴,應以一訴附帶請求其孳息、損害賠償 、違約金或費用,其附帶請求於起訴前所生部分,數額已可確定 ,應合併計算其價額,此為112年12月1日公布施行之民事訴訟法 第77條之2第2項所明定,該條規定為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所準 用,故執行標的金額亦應合併計算附帶請求。經查,原告主張對 訴外人即債務人楊碧華有238,340元,及自111年1月16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6%計算之利息,及訴訟費用2,040元及執行 費2,730元,並據以聲請強制執行,經本院民事執行處核發113年 10月29日北院英113司執順○000000字第1134249026號扣押命令, 嗣被告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被告南山人壽)以楊碧 華於被告南山人壽現無任何有效保單為由聲明異議,則本件訴訟 標的價額應以原告於執行事件中主張之債權額即355,325元(詳 如附表所示,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為核定,應徵收第一審裁判 費3,86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 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向本院補繳第一審裁判費3,860元,逾期 不補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戴于茜 附表: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得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至於命補繳裁判 費之裁定,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4項後段規定,並受抗告法 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陳韻宇

2025-01-21

TPEV-113-北補-3534-20250121-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返還不當得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2541號 原 告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尹崇堯 被 告 林志熙 林欣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原告曾聲請對被告林志熙 、林欣玲核發支付命令(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25521號),惟被 告已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 為起訴。按民國112年11月29日修正公布,自112年12月1日施行 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規定,以一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 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不併算其價額。是其起訴前 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等均應併算其價額。本件原告 於113年8月29日向本院聲請支付命令而視為起訴,故起訴前(計 算至聲請支付命令前一日即113年8月28日)之利息請求應併算其 價額。基此,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360萬6,448元 (計算式詳附件,其中附件請求項目1為被告林志熙部分、請求 項目2為被告林欣玲部分),應徵第一審裁判費3萬6,739元,扣 除原告前已繳納之支付命令聲請費用500元後,尚應補繳3萬6,23 9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命原告於本裁 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如逾期未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許瑞東 法 官 陳宏璋 法 官 謝依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書記官 邱雅珍 附件:計算式。

2025-01-17

PCDV-113-補-2541-20250117-1

司執消債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執行更生事件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148號 聲請人即債 潘勝雄 住○○市○○區○○路00巷00號 務人 第 三 人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尹崇堯 第 三 人 遠雄人壽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孟嘉仁 第 三 人 潘旻揚 上列當事人間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認有保全處分之必要,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本裁定公告之日起,債務人潘勝雄就其名下如附表編號1、2所示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遠雄人壽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第三人潘旻揚就其名下如附表編號3、4所示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 限公司、遠雄人壽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之保單,均不得為變更 要保人、變更受益人、辦理保單借款、終止保險契約、領取解約 金、領取保險金或其他不利於債權人之處分等行為。 理 由 一、按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定前,得因利害關係人之聲 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為下列保全處分:債務人財產之保全 處分;債務人履行債務及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行使債權之限 制;對於債務人財產強制執行程序之停止;受益人或轉得 人財產之保全處分;其他必要之保全處分,消費者債務清 理條例第19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前項保全處分,除法院裁 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外,其期間不得逾60日,復為同條第 2項前段所明定。再按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至 更生或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前,如有為一定保全處分或變更 保全處分之必要,仍得為之,辦理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 注意事項第十一點亦有明文。 二、查本件債務人潘勝雄業經本院民國113年度消債更字第44號 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債務人原有如附表所示保險契約,竟於 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前,分別於113年5月17日、113年間將如 附表編號3、4所示保險契約,變更要保人為其子即第三人潘 旻揚,顯對其財產為不利於債權人之處分,並屬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第20條得撤銷之行為,為日後行使撤銷權保全債務 人之財產,以保障全體債權人公平受償,爰依職權裁定如主 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余如惠 附表: 編號 要保人 保險公司 備 註 1 潘勝雄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2 同上 遠雄人壽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3 潘旻揚 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原要保人潘勝雄 含保單號碼:Z000000000號保單 4 同上 遠雄人壽保險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原要保人潘勝雄 含保單號碼:0000000000號保單

2025-01-14

KSDV-113-司執消債更-148-20250114-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