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彭威翔

共找到 179 筆結果(第 31-40 筆)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5270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吳柏逸 指定辯護人 本院公設辯護人戴遐齡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不服臺灣新北地方 法院113年度訴字第181號,中華民國113年8月8日第一審判決( 起訴案號: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55139號、113年 度偵字第1651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關於科刑部分撤銷。 吳柏逸處有期徒刑參年陸月。   理 由 一、本案審判範圍  ㈠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而其立法理由指出:「為尊 重當事人設定攻防之範圍,並減輕上訴審審理之負擔,容許 上訴權人僅針對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提起上訴,其未表 明上訴之認定犯罪事實部分,則不在第二審之審判範圍。如 為數罪併罰之案件,亦得僅針對各罪之刑、沒收、保安處分 或對併罰所定之應執行刑、沒收、保安處分,提起上訴,其 效力不及於原審所認定之各犯罪事實,此部分犯罪事實不在 上訴審審查範圍」。是科刑事項已可不隨同其犯罪事實而單 獨成為上訴之標的,且上訴人明示僅就科刑事項上訴時,第 二審法院即不再就原審法院所認定之犯罪事實為審查,而應 以原審法院所認定之犯罪事實,作為論認原審量刑妥適與否 的判斷基礎。  ㈡本件上訴人即被告吳柏逸提起第二審上訴,其於本院陳稱上 訴要旨:僅針對原審判決量刑上訴,而未針對原審判決之犯 罪事實、罪名、所犯法條及沒收上訴等語(見本院卷第104 、127頁),並撤回量刑以外之上訴,有撤回部分上訴聲請 書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111頁),是認上訴人只對原審之 科刑事項提起上訴無訛。依據前述說明,本院僅就原審判決 量刑妥適與否進行審理,至於原審判決其他部分,則非本院 審查範圍。 二、本案適用刑法第62條前段規定  ㈠按對於未發覺之罪自首而受裁判者,得減輕其刑,但有特別 規定者,依其規定,刑法第62條定有明文。又自首係指對於 未發覺之罪,向有偵查犯罪職權之公務員或機關,申告其犯 罪事實,且願受法律上之裁判而言,先予敘明。  ㈡經查:   ⒈本案查獲過程,係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下稱 刑事警察大隊)於民國112年7月19日持原審法院核發之11 2年度聲搜字第1577號搜索票(犯嫌郭瀚輝)前往搜索地 點,而被告為在場人,出具自願受搜索同意書後,員警執 行本件搜索、扣押等情,有上開搜索票、自願受搜索同意 書、刑事警察大隊112年7月19日搜索扣押筆錄及扣押物品 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現場照片附卷可稽(見新北檢11 1年度偵字第55139號卷《下稱偵55139卷》第23至33、53至6 8頁)。   ⒉又員警進入搜索地點時,目視可及桌上有扣案的分裝勺、 巧克力粉、卡西酮跟電子磅秤等物,依其辦案經驗而判斷 持有上開器具、原料者,從事毒品咖啡包的分裝,為製造 毒品罪之犯嫌。惟因查獲現場共有4人,無人正在包裝毒 品咖啡包,尚無法確定製造毒品的嫌疑人是何人,經員警 詢問上開物品為何人所有?因被告吳柏逸承認是他的,員 警始發覺被告為本案製造毒品的嫌疑人等情,業據證人即 員警曾一哲於本院具結證述明確(見本院卷第171至179、 226至228頁)。此部分核與刑事警察大隊113年12月6日函 所檢附之職務報告第四點內容相符(見本院卷第150頁) ,上開證人之證詞,認具憑信性。   ⒊由上可知,具有偵查權之員警在執行搜索現場,尚未發覺 何人為製造毒品的嫌疑人前,係被告主動承認為扣案工具 之所有人,並受法律上之裁判,業已符合自首要件,爰依 刑法第62條前段規定,減輕其刑。   ⒋至上開職務報告第三點記載「製作筆錄前,認定被告製造 毒品犯嫌」乙節,從時間點前後而言,被告前在搜索時, 已自首犯行,員警事後製作警詢筆錄時,本可認定被告係 製毒犯嫌,是以上開第三點記載內容,與前開證人證詞內 容,並無扞格,併此說明。 三、本案適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規定     ㈠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規定:「犯第4條至第8條之 罪於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其刑」。  ㈡經查:被告於偵訊、原審及本院之歷次審理中,均自白製造 第三級毒品犯行(見偵55139卷第147頁,原審卷第56、111 頁,本院卷第104頁),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 規定,遞減輕其刑。  四、關於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項之說明  ㈠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項規定:「犯第4條至第8條、 第10條或第11條之罪,供出毒品來源,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 共犯者,減輕或免除其刑」。  ㈡經查:   ⒈被告供出毒品來源為「劉○○」(姓名詳卷)後,經新北市 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循線跟監、蒐證「劉○○」後,查 獲其涉犯另案販賣第三級毒品愷他命予他人之事實,有新 北市政府警察局刑事警察大隊113年10月11日函及檢附之 相關資料、劉○○之另案起訴書(見本院卷第55至80頁)在 卷可查。   ⒉被告供出之「劉○○」,既非本案被告之上手、共犯,自不 符合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項規定之減免其刑要件 ,惟其配合檢警機關查獲另案之犯後態度,於本院依刑法 第57條量刑時,併予審酌。 五、本案不適用刑法第59條規定  ㈠按刑法第59條之酌量減輕其刑,必於犯罪之情狀可憫恕時, 始得為之。又該條規定必須犯罪另有特殊之原因與環境等, 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同情,認為即予宣告法定最低度刑期 猶嫌過重者,始有其適用。是以,如別有法定減輕之事由者 ,應優先事由減輕其刑後,猶嫌過重時,方得為之    ㈡經查:被告製造第三級毒品犯行,嚴重影響國人身心健康及 社會秩序,並對社會治安產生重大風險,而有立法予以重罰 ,藉以防制毒品氾濫,澈底根絕毒害之刑事政策考量及必要 ;且本案查扣之毒品咖啡包共44包(見原判決附表二編號1 至3)、製毒原料、工具一批(見原判決附表一編號4至9、1 1至15),是依被告製造毒品之經過及犯罪情狀,客觀上不 足以引起一般人同情,並無情堪憫恕之情形;另被告為本案 犯行,依刑法第62條前段、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 規定遞減輕其刑後,亦無科以最低度刑仍嫌過重之情輕法重 之憾,是被告為本案犯行,不得適用刑法第59條之規定酌減 其刑。 六、撤銷改判之理由及科刑審酌事項    ㈠原審以被告製造第三級毒品犯行,罪證明確,而予以科刑, 固非無見。惟查:被告符合刑法第62條前段之自首要件,得 依法減輕其刑,原審漏未審酌,尚有未洽。又被告供出「劉 ○○」配合檢警查獲他案之犯後態度,原審漏未審酌此部分之 量刑因子,亦有未洽。是以,本案之量刑因子有所變動,原 判決關於科刑部分自屬無可維持。  ㈡被告上訴主張適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項、刑法第59 條等規定,固無理由,惟其主張自首、減輕其刑,則有理由 ,自應由本院就被告之科刑部分予以撤銷改判。  ㈡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明知毒品對人身心健康 危害甚鉅,一經沾染,極易成癮,影響深遠,如任其氾濫、 擴散,對社會治安危害非淺,竟仍無視政府反毒政策宣導及 國家禁令,猶於原判決犯罪事實欄所載時、地製造第三級毒 品,所為將助長毒品流通,致使施用毒品者沈迷於毒癮而無 法自拔,戕害國民身心健康,影響社會秩序,危害甚深,應 予非難。併審及被告犯後始終坦承犯行,其供出「劉○○」配 合檢警查獲他案等犯後態度。另考量被告素行、犯罪動機, 所製成毒品數量。兼衡被告於本院自陳之智識程度、家庭生 活經濟狀況(見本院卷第222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 第2項所示之刑。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9條第1項前段、第364條、第299 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林亭妤提起公訴,檢察官樊家妍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許永煌                    法 官 郭豫珍                    法 官 黃美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彭威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2025-03-07

TPHM-113-上訴-5270-20250307-1

臺灣高等法院

聲請法官迴避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417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張芝菡 上列抗告人即被告因聲請法官迴避案件,不服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華民國114年1月16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2369號),提起抗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被告張芝菡於民國114年2月4日書具「刑事異議狀」提 出於原審法院,觀其書狀內容,係對於原審法院113年度聲 字第2369號即原裁定之內容有所不服,其真意應係對上開裁 定提出抗告,合先敘明。 二、按抗告期間,除有特別規定外,為10日,自送達裁定後起算 ;抗告人應於抗告期間內,以抗告書狀敘述抗告理由提出於 原審法院;而抗告法院認為抗告不合法律上之程式,且無可 補正者,應以裁定駁回之,刑事訴訟法第406條前段、第407 條及第411條前段規定甚明。又應受送達人如以租用之○○○○○ ○作為送達處所並向法院陳明後,法院自應向該○○○○○○為送 達,且以應受送達之訴訟文書到達該○○○○○○時為送達之時, 不因受送達人有無至○○○○○○○○○實際取出,或是否依郵局之 通知領取郵件而有不同(本院101年度台抗字第568號、103 年度台抗字第691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抗告人張芝菡因原審法院113年度訴字第755號竊盜案件,以 「推事迴避狀」聲請法官迴避,經同院於114年1月16日以11 3年度聲字第2369號裁定駁回聲請,並於114年1月24日將原 裁定正本送達至抗告人指定之送達處所即臺北○○000000○○○ ,並由抗告人本人簽收,有卷附原審法院送達證書可稽(見 原審卷第19頁)。抗告人不服,對原裁定提起抗告,其抗告 期間既無特別規定,依首開規定,自為10日,因前揭○○○○○○ 設於臺北市,無在途期間可資扣除,則自送達裁定之翌日即 114年1月25日起算,計至114年2月3日(星期一,並非國定 假日、例假日或因天然災害經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發布停止 上班上課日)止,其抗告期間即已屆滿。抗告人卻遲至114 年2月4日,始向原審提起抗告,有蓋原審收狀章之「刑事異 議狀」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5頁),已逾越法定期間,是 本件抗告不合法律上之程式且無從補正,依上揭規定及說明 ,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1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許永煌                    法 官 郭豫珍                    法 官 黃美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彭威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2025-03-06

TPHM-114-抗-417-20250306-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07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張富昌 上列受刑人因假釋付保護管束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 4年度執聲付字第22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富昌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張富昌因詐欺等案件,經本院以111 年度聲字第3310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7月確定。於民國 111年9月20日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2月27日核准假 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應 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 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51 53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 ,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 、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許永煌                    法 官 郭豫珍                    法 官 黃美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彭威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307-20250304-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傷害致重傷等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訴字第5374號 上 訴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相漮 選任辯護人 馬在勤律師 袁啟恩律師 陳佳雯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傷害致重傷案件,不服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1 年度訴字第541號,中華民國113年7月5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15727、15729、21720號)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相漮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三月十八日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 檢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 拘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 理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而「審判中限制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 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 ,累計不得逾10年」,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93條 之3第2項後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    ㈠被告李相漮被訴共同傷害致重傷罪嫌,經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下稱士林地院)以111年度訴字第541號為公訴不受理之判 決,嗣因檢察官提起第二審上訴,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2 日以113年度上訴字第5374號判決,關於被告被訴傷害致重 傷部分,撤銷發回士林地院審理,復由被告提起上訴第三審 中。又士林地院裁定被告自113年7月18日起,延長限制出境 、出海8月,將於114年3月17日屆滿,有上開裁定在卷可查 (見原審卷四第113至116頁)。  ㈡本院參酌檢察官、被告及其辯護人關於限制被告出境、出海 之意見後(見本院卷第345頁),認被告李相漮被訴刑法第2 77條第2項後段之傷害致重傷之罪嫌,有起訴書、原審卷、 本院卷所載之供述證據、非供述證據在卷可佐,足認被告犯 罪嫌疑重大。且因被告有美國國籍,有海外生活經驗,亦有 親屬居住國外,認被告明顯具有在境外營生及遷徙之能力, 有相當理由認被告有逃亡之虞,為免被告出境後滯留不歸以 規避刑責之可能性,仍有限制被告出境、出海之必要性,爰 裁定被告自114年3月18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個月。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 之3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許永煌                    法 官 郭豫珍                    法 官 黃美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彭威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3-上訴-5374-20250304-4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295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褚潘盛 上列受刑人因假釋付保護管束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 4年度執聲付字第21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褚潘盛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褚潘盛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 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以110年度訴字第1492號判決有期徒刑2 年10月,嗣經本院以111年度上訴字第3593號、最高法院以1 12年度台上字第1400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於民國112年8月 17日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2月27日核准假釋在案, 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 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66 02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 ,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 、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許永煌                    法 官 郭豫珍                    法 官 黃美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彭威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295-2025030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1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瑞金 上列受刑人因假釋付保護管束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 4年度執聲付字第23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瑞金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瑞金因偽造有價證券罪等案件,經 本院以101年度聲字第802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6月確定 。於民國111年4月6日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2月27 日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 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 請裁定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61 26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 ,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 、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許永煌                    法 官 郭豫珍                    法 官 黃美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彭威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313-2025030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01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廖鴻源 上列受刑人因假釋付保護管束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 4年度執聲付字第21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廖鴻源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廖鴻源因詐欺案件,經本院以112年 度上訴字第795號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4月,嗣經最高法 院以112年度台上字第4855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於民國113 年4月8日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2月27日核准假釋在 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應付保 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52 40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 ,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 、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許永煌                    法 官 郭豫珍                    法 官 黃美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彭威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301-2025030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3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劉耀升 上列受刑人因假釋付保護管束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 4年度執聲付字第25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劉耀升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劉耀升因傷害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 法院以110年度重訴字第10號判決有期徒刑4年,嗣經本院以 111年度上訴字第907號、最高法院以111年度台上字第5172 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於民國112年3月20日送監執行,嗣經 法務部於114年2月27日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 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 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55 33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 冊,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 、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許永煌                    法 官 郭豫珍                    法 官 黃美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彭威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339-2025030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2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許世偉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受刑人因假釋付保護管束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 4年度執聲付字第24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世偉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許世偉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 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10年度訴字第108號判決有期徒刑2 年6月,嗣經本院以111年度上訴字第363號、最高法院以111 年度台上字第3403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於民國112年9月15 日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2月27日核准假釋在案,依 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48 38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 名冊,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 、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許永煌                    法 官 郭豫珍                    法 官 黃美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彭威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326-20250304-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333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孝祖 上列受刑人因假釋付保護管束案件,聲請人聲請付保護管束(11 4年度執聲付字第25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孝祖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孝祖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1年度訴字第229號判決有期徒刑3年4 月,嗣經本院以111年度上訴字第2790號、最高法院以112年 度台上字第114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於民國112年4月28日 送監執行,嗣經法務部於114年2月27日核准假釋在案,依刑 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本院審核法務部矯正署114年2月27日法矯署教字第11401359 541號函及所附法務部○○○○○○○假釋出獄人交付保護管束名冊 ,認聲請人之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6條但書 、第93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刑事第二十三庭審判長法 官 許永煌                    法 官 郭豫珍                    法 官 黃美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彭威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2025-03-04

TPHM-114-聲保-333-2025030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