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消費者債務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31-40 筆)

消債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聲請追加分配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聲字第80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人 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永康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鄭啟宏 代 理 人 陳亮豪 相 對 人 即 債務人 李秉璁 代 理 人 黃正男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許可追加分配,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即債務人前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聲請清算,經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26日以11 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38號裁定免責確定,惟聲請人查得相 對人於兆豐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兆豐銀行)南 科分行之存款帳戶(下稱系爭帳戶)截至113年9月25日止尚 有存款新臺幣(下同)1,243,721元,爰依消債條例第128條 規定聲請裁定許可追加分配等語。 二、按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後,發現可分配於債權人之財產時, 法院應依管理人之聲請以裁定許可追加分配。但其財產於清 算程序終止或終結之裁定確定之翌日起2年後始發現者,不 在此限;前項追加分配,於債務人受免責裁定確定後,仍得 為之,並準用第123條規定。消債條例第128條第1項、第2項 分別定有明文。次按下列財產為清算財團:一、法院裁定開 始清算程序時,屬於債務人之一切財產及將來行使之財產請 求權。二、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程序終止或終結前, 債務人因繼承或無償取得之財產。專屬於債務人本身之權利 及禁止扣押之財產,不屬於清算財團;法院於裁定開始清算 程序後1個月內,得依債務人之聲請或依職權,審酌債務人 之生活狀況、清算財團財產之種類及數額、債務人可預見之 收入及其他情事,以裁定擴張不屬於清算財團財產之範圍, 消債條例第98條、第99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消債條例第98條 立法理由略以:「㈠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時,屬於債務人 之一切財產,當屬清算財團之財產。至債務人基於法院裁定 開始清算程序前之原因事實所生將來可行使之財產請求權, 雖其權利尚未發生,惟其發生權利之原因事實既已存在,待 將來一定之行為事實實現後,權利即能發生,此類將來可行 使之財產請求權,自亦應列入清算財團之財產,爰設第1項 第1款。㈡清算財團之構成,如採膨脹主義,清算財團不易確 定,影響清算財團財產之分配及清算程序之進行,並易降低 債務人獲取新財產之意願,為鼓勵債務人努力重生,早日恢 復經濟活動,宜兼採固定主義。而債務人於裁定開始清算程 序後,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前,因繼承或無償取得之財產, 並非因其付出勞力而取得,為增加清算財團之財產,明定該 等所得歸入清算財團,其餘債務人新取得之財產,則不列入 清算財團,以維衡平,爰設第1項第2款。」等語。相較破產 法第82條第1項第2款規定之破產財團包括破產終結前債務人 新取得之一切財產,即所謂膨脹主義,清算財團之構成依消 債條例第98條第1項係採取固定主義,即以債務人裁定開始 清算時之財產為原則,並納入債務人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前 因繼承或無償取得之財產,且依消債條例第99條規定得由法 院於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1個月內裁定擴張。據此,債務人 裁定開始清算後付出勞務所獲得之薪資報酬或其他所得,作 為債務人將來勞務之對價,請求權及據以請求之原因事實在 裁定開始清算時均未發生,應屬「將來取得之財產」而非「 將來可行使之財產請求權」,自非清算財團之財產範圍至明 。 三、經查,相對人前經本院以111年度消債清字第73號裁定相對 人自112年3月28日下午5時起開始清算程序,並命司法事務 官進行清算程序,嗣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2年度司執消債清 字第24號清算程序將相對人可供清償債務之清算財團財產合 計11,433,833元分配予各債權人後,於113年3月26日裁定清 算程序終結,復經本院於113年8月30日以113年度消債職聲 免字第38號裁定相對人免責,於113年9月26日確定在案等情 ,業據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卷宗查對屬實。聲請人雖主張相 對人於系爭帳戶內截止113年9月25日止尚有存款1,243,721 元,然觀聲請人提出系爭帳戶之存款往來明細查詢(見本院 卷第29頁至第30頁),可見相對人已於112年3月28日裁定開 始清算程序後之112年12月14日清算解繳全部存款1,499,197 元,現有存款1,243,721元係自112年12月15日起至113年9月 25日止存入,自科林研發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之薪資、獎金及 所生利息,均係相對人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後,付出勞務而取 得之對價及其孳息,依前開說明,應屬相對人開始清算程序 後之財產,既未經法院裁定擴張清算之範圍,自非清算財團 之財產,亦無許可對該存款為追加分配之餘地。聲請人提出 本件聲請,於法尚有未合,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徐安傑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顏珊姍

2025-01-24

TNDV-113-消債聲-80-20250124-1

消債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669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吳宏辰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間更生事 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甲○○自民國114年1月24日17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0,000 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住所地 或居所地之法院聲請更生;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 在聲請更生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 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 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 )第3條、第5條第1項、第4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又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 、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 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 、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 ,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下稱聲請人)積欠相對人 即債權人(下稱相對人)債務總額2,535,863元,前依消債 條例規定,於民國113年10月8日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置調 解而調解不成立。聲請人現任職於德寶家電股份有限公司( 下稱德寶公司),每月收入約30,000元,每月除個人必要支 出24,000元外,因父親已過世,母親為菲律賓人,收入不豐 ,聲請人每月須負擔母親扶養費6,000元、未成年胞弟教育 費4,000元,無法清償債務,爰依法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其為一般消費者,未從事營業,屬消債條例所定5 年内未從事營業活動之消費者,且前未曾經法院宣告清算程 序或宣告破產,亦未曾依消債條例或破產法之規定而受刑之 宣告等情,有聲請人提出之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 明細)、員工薪資單、財政部北區國稅局中壢稽徵所111、1 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消債事件查詢結果在 卷可憑,堪信為真。聲請人主張其前於113年10月8日向本院 聲請與最大債權銀行即相對人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 司(下稱渣打銀行)進行前置調解,然調解不成立,經本院 調取本院113年度南司消債調字第796號前置調解事件卷宗核 閱無訛,堪可採信,是聲請人於聲請本件更生前,業經前置 調解不成立,已符合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之要件。另依相 對人陳報預估對聲請人尚有合計無擔保或無優先權債權總額 (含本金、利息)為2,084,735元,是聲請人所負無擔保及 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0,000元。  ㈡聲請人主張其任職於德寶公司,每月收入約30,000元等語, 業據其提出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明細)、員工薪 資單為證,堪信為真,爰以上開每月薪資30,000元作為聲請 人固定所得之計算基礎。聲請人名下未見有何財產,有聲請 人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可憑。  ㈢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消債條例第64條之2 第1、2項定有明文。聲請人主張其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24 ,000元,惟114年度臺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5,515元之1 .2倍即18,618元,聲請人既已積欠債務,應撙節開支,認聲 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應以18,618元計算始為適當。聲請人 另主張其父過世,其母為菲律賓人,收入不豐,其每月須負 擔母親扶養費6,000元、未成年胞弟教育費4,000元等語,有 戶籍謄本為證,依聲請人提出其母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 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所示,可知其母於111年度所得總額141,8 23元,112年度所得0元,審酌聲請人父親於106年過世、聲 請人母親上開收入情況及其成年之直系血親卑親屬有2人、 聲請人之未成年胞弟有2名旁系血親等情,聲請人主張其每 月須負擔其母6,000元、胞弟4,000元,尚屬適當。是聲請人 每月收入30,000元,扣除其個人每月必要生活費用18,618元 、其母及胞弟扶養費10,000元後,仍有餘額,足認聲請人有 固定收入履行更生方案。  ㈣聲請人每月收入扣除支出雖有餘額,然最大債權銀行渣打銀 行於調解時提供180期、年利率6%、每月11,311元之清償方 案、相對人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潤公司)提供10 8期、每月3,000元之清償方案,而相對人乙○○○○○股份有限 公司(下稱裕富公司)未提出優惠清償方案,可見聲請人每 月餘額顯低於相對人渣打銀行、和潤公司所提還款方案每月 清償數額,遑論聲請人尚須清償積欠裕富公司之債務196,89 4元,堪信聲請人之債務大於財產,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 。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係一般消費者,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 又所負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0 ,000元,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復查無 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 聲請之事由存在,則聲請人聲請更生,應屬有據,自應准許 。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消債法庭法 官 楊亞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民國114年1月24日17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雅婷

2025-01-24

TNDV-113-消債更-669-20250124-1

消債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聲請復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聲字第3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林德男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復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即債務人林德男准予復權。   理 由 一、債務人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向法院為復權之聲請:一 、依清償或其他方法解免全部債務;二、受免責之裁定確定 ;三、於清算程序終止或終結之翌日起3年內,未因第146條 或第147條之規定受刑之宣告確定;四、自清算程序終止或 終結之翌日起滿5年。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44條定有明文 。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經本院以113年度消債職聲免字第7 7號裁定免責,該裁定並於民國113年12月19日確定,爰依消 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44條第2款規定聲請復權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前開事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113年度 消債職聲免字第77號卷宗查閱無誤,堪信為真實。是聲請人 既已受免責之裁定確定,其據以向本院聲請復權,參照上開 法律規定,核屬有據,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丁婉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得於收受裁定正本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 記 官 鄭梅君

2025-01-24

TNDV-114-消債聲-3-20250124-1

消債清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91號 債 務 人 呂敏華(原名呂秀珠) 代 理 人 楊凱雯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聲請清算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十四日內,補提如附件所示文件、資料 及說明到院,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又 債務人聲請清算時,所提出之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應表 明下列事項,並提出證明文件:㈠財產目錄,並其性質及所 在地。㈡最近5年是否從事營業活動及平均每月營業額。㈢收 入及必要支出之數額、原因及種類。㈣依法應受債務人扶養 之人;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前,得依職權訊問債務人,並 得定期命債務人據實報告清算聲請前2年內財產變動之狀況 ;債務人違反前項報告義務者,法院得駁回清算之聲請,消 債條例第81條第1項、第4項、第82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債務人聲請清算,漏未提出如附件所示文件、資料及說明到 院,爰定期命補正,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余盈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張淑敏 附件: 一、債務人應說明民國112年2月20日國泰世紀產物保險股份有限 公司匯款新臺幣8萬2,061元至債務人臺灣土地銀行00000000 0000號帳戶之原因,並說明何以113年11月26日民事陳報( 一)狀附表一未記載此項收入。債務人應據實陳報聲請前2 年內之收入。 二、本院113年11月1日曾裁定命債權人陳報相關證明文件,說明 債務人有無領取任何社會補助或津貼及金額若干,若未申請 ,或雖申請惟不符資格,應說明未申請或不符資格之原因。 債務人113年11月26日民事陳報(一)狀僅自陳債務人具有 中低收入戶資格及檢附資格證明影本,惟債務人未說明有無 領取補助及金額若干,應補正說明。

2025-01-24

SLDV-113-消債清-91-20250124-2

消債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31號 債 務 人 胡雅芳 代 理 人 黃舜暄律師 上列債務人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胡雅芳自民國一一四年一月二十四日下午五時起開始更生 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0,000 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 請更生;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 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 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 理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 第4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院開始 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 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 更生或清算程序,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前段 亦規定甚明。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前已向本 院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惟調解不成立。又債務人無擔保或 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0,000元,且未經 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依法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一)債務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戶口名簿(見本院113 年度司消債調字第234號卷【下稱調解卷】第10頁、本院卷 第48頁)、薪資明細(見本院卷第133-134頁)、財團法人 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暨債務清理條例前置 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見調解卷第12-14頁)、110年至112 年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見調解卷第15、17頁,本 院卷第25頁)、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見調解卷 第16頁)、監理服務車牌線上異動申請進度查詢(見調解卷 第26頁)、銀行及郵局存摺影本、帳戶交易明細(見本院卷 第27-39頁、第62-118頁、第121-126頁)、中華民國人壽保 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 見本院卷第40-41頁)、勞動部勞工保險局e化服務系統查詢 資料(見本院卷第44頁)、房屋租賃契約書(見本院卷第45 -47頁)、 台北富邦銀行就學貸款申請/撥款通知書(見本 院卷第49頁)、受扶養人江軒超學生證、受扶養人江法聖、 江軒超111-112年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及全國財產 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見本院卷第56-61頁)為證,並有 本院調解不成立證明書(見調解卷第36頁)可稽。 (二)參酌債務人現年51歲,居住在新北市淡水區,自陳每月平均 薪資收入46,892元(見本院卷第54頁),並依114年度新北 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6,900元之1.2倍即20,280元,計算 其必要生活費用,及尚分擔受扶養人江法聖、江軒超扶養費 每月共24,000元(見本院卷第51頁背面),合計每月支出44 ,280元,每月僅餘2,612元可供還款。又債務人除陳稱已報 廢之汽車1輛(見調解卷第26頁)外,名下別無其他財產, 相較所陳報債務總額已達1,587,938元(見調解卷第8頁), 經綜合評估其財產、信用及勞力等狀況,堪認債務人確有不 能清償債務情事。本件復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 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債務人聲請更生, 即屬有據。依前開說明,應予開始更生程序,並命司法事務 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哲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洪忠改

2025-01-24

SLDV-113-消債更-231-20250124-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36號 抗 告 人 宋美華 相 對 人 合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3年9月12日 本院113年度司票字第19493號裁定(下稱原裁定)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相對人在原審之聲請駁回。 聲請及抗告費用共新臺幣2,000元均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前已聲請更生程序,更生程序已開始 ,相對人亦有向法院陳報債權,相對人自不得再向抗告人主 張權利,爰依法提起抗告,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二、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固有明文;惟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 (下稱消債條例)第48條第2項復規定,法院裁定開始更生 程序後,對於債務人不得開始或繼續訴訟及強制執行程序, 而從消債條例之立法意旨以觀,其目的係以一債務清理程序 取代訴訟及非訟程序,以求程序經濟及有效節省司法資源, 故於消債條例第28條第2項另規定,前項債權,除本條例別 有規定外,不論有無執行名義,非依更生或清算程序,不得 行使其權利。是而,消債條例第48條第2項規定之情形只是 例示,當然包括對於債務人不得開始或繼續非訟程序,此為 第28條第2項規定之當然效果。又債權人聲請本票裁定,無 非為取得執行名義,而依消債條例第36條規定,債權申報後 ,無論申報債權有無經過異議、抗告程序,於異議期間經過 ,或經裁定確定後,均有既判力,比本票裁定之效力更強。 復更生方案經法院裁定認可確定,債務人未依更生條件履行 者,債權人得以之為執行名義(消債條例第74條第1項參照 );如更生方案經法院裁定不認可,而裁定開始清算程序( 消債條例第65條第1項參照),債權人非依清算程序,不得 行使其權利;其經法院為不免責之裁定確定者,債權人亦得 以確定之債權表為執行名義(消債條例第140條前段參照) 。上述各種情形,債權人均無再取得本票裁定之必要(97年 第4期民事業務研究會第8號,司法院民事廳消費者債務清理 條例法律問題研審小組意見參照)。 三、經查,本件相對人主張執有抗告人於112年6月14日簽發面額 360,000元,到期日為113年3月17日,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 之本票(下稱系爭本票),經相對人屆期提示系爭本票後, 尚有票款本金339,600元未獲清償,爰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 聲請裁定許可強制執行等情,業據相對人提出與其所述相符 之系爭本票為證。惟抗告人前已向臺灣嘉義地方法院(下稱 嘉義地院)聲請更生程序,經該院於113年4月30日以113年 度消債更字第49號裁定抗告人於同日下午5時起開始更生程 序,有嘉義地院113年度消債更字第49號裁定、嘉義地院113 年度司執消債更字第69號公告暨債權表在卷可稽(見本院卷 第18-28頁)。且相對人業於該更生程序中陳報債權金額, 有相對人在該更生程序於113年4月2日提出之民事陳報狀可 稽(見本院卷第20頁),相對人所持系爭本票對抗告人之本 票債權,成立於抗告人經裁定開始更生程序前,應屬消債條 例第28條第1項所規定之更生債權,依前揭說明,相對人於 上開裁定確定後,除行使抵押權外,僅得依更生程序對抗告 人行使權利,本院不得對抗告人開始或繼續訴訟及強制執行 程序,且相對人已就系爭本票債權申報債權,自無再取得本 票裁定之必要。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改判, 為有理由,爰由本院將原裁定廢棄,更為裁定如主文第2 、 3項所示。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 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2條、第95條、第7 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張新楣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施怡愷

2025-01-24

SLDV-114-抗-36-20250124-1

消債清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141號 債 務 人 孫清清 代 理 人 趙興偉律師 上列債務人聲請清算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孫清清自民國一一四年一月二十四日下午五時起開始清算 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於法院裁定開 始更生程序或許可和解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清算,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80條前段 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 、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 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消債條例第 83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前段亦各有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又債務人 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更生程序或許可和解或宣告破產,依法聲 請清算等語。 三、經查: ㈠、債務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戶籍謄本(見本院卷第1 0至12頁)、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含明細(見本院 卷第14至18頁)、民國111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 料清單(見本院卷第22至24頁)、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 詢清單(見本院卷第26頁)、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 事人綜合信用報告暨債務清理條例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清冊 (見本院卷第32至42頁)、本院112年6月6日、同年7月27日 士院鳴112司執貴字第40954號執行命令(見本院卷第116至1 17、132至133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2年6月9日、同年7 月20日北院忠112司執助寅字第9208號執行命令(見本院卷 第118至119、124至130頁)、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6月13 日新北院英112司執助濟字第5231號執行命令(見本院卷第1 20至123頁)、銀行存摺影本(見本院卷第134至136頁)、 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 料查詢結果表(見本院卷第140至142頁)、國泰人壽保險股 份有限公司保單帳戶價值一覽表(見本院卷第144頁)、全 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保單投保證明(見本院卷第146至1 56頁)、遠雄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遠雄人壽)保單 相關資料(見本院卷第158至160頁)、社會安全福利金認證 書(見本院卷第162至163頁)、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已領老年 給付證明、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明細資料(見本院卷第164 至166頁)、臺灣集中保管結算所股份有限公司查詢資料( 見本院卷第168至176頁)為證,並有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13 年11月7日北市社助字第1133203297號函(見本院卷第76頁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11月14日保費資字第113137065 50號函(見本院卷第80至82頁)、遠雄人壽113年12月10日 民事陳報狀暨所附保單相關資料(見本院卷第178至186頁) 可稽。 ㈡、參酌債務人現年67歲,居住在臺北市士林區,自陳目前無工 作收入,由妹妹及兒子每月資助生活費維生(見本院卷第11 4頁),核與前述事證大致相符,並依114年度臺北市每人每 月最低生活費新臺幣(下同)2萬379元之1.2倍即2萬4,455 元(元以下四捨五入),計算其必要生活費用,每月收入實 已不敷支出,尚無餘額可供還款,且其除有價值共約3萬5,8 16元之股票及保單價值準備金、預估解約金約115萬119元( 見本院卷第144至154、170、178頁),名下別無其他財產( 見本院卷第26頁),相較所陳報債務總額已達157萬6,887元 (見本院卷第28頁),經綜合評估其財產、信用及勞力等狀 況,堪認債務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本件復查無消債條 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定駁回清算聲請之事 由,債務人聲請清算,即屬有據。依前開說明,應予開始清 算程序,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1-24

SLDV-113-消債清-141-20250124-2

消債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09號 債 務 人 謝百玲 代 理 人 楊政錡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當事人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十四日內,補提如附件所示文件、資料 及說明到院,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又 債務人聲請更生時,所提出之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應表 明下列事項,並提出證明文件:㈠財產目錄,並其性質及所 在地。㈡最近5年是否從事營業活動及平均每月營業額。㈢收 入及必要支出之數額、原因及種類。㈣依法應受債務人扶養 之人。更生之聲請有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 變動狀況之報告之情形者,應駁回之,亦為消債條例第43條 第6項、第46條第3款所明文。 二、債務人聲請更生,漏未提出如附件所示文件、資料及說明到 院,爰定期命補正,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余盈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張淑敏 附件: 一、債務人民國106年無法工作之眼疾診斷證明(就診及手術) 。 二、113年11月25日民事陳報狀,債務人自陳已不需支付受扶養 人扶養費用,債務人應提出更正之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三、為避免進行無益之更生程序,債務人應預先提出有履行可能 之更生方案,並說明有履行可能之原因及計算式。

2025-01-24

SLDV-113-消債更-209-20250124-2

消債更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11號 債 務 人 曾慧玉 代 理 人 馬廷瑜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債務人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曾慧玉自民國一一四年一月二十三日下午五時起開始更生 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且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 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 更生;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 ,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 、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 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 2條第1項、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院開始更生 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 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 或清算程序,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前段亦規 定甚明。 二、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前已向本院聲 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惟調解不成立。又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 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且未經法院裁 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債務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 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暨債務清理條例前置協商專用債權 人清冊(見臺灣新北地方法院112年度司消債調字第1184號 卷【下稱新北卷】第17至19頁)、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 詢清單(見新北卷第20頁)、民國110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 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見新北卷第22至24頁,本院卷第42頁) 、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含明細(見新北卷第26至2 9頁)、中央健康保險署保險對象投保歷史列印資料(見新 北卷第30至36頁)、戶籍謄本(見新北卷第38頁)、房屋租 賃契約書(見新北卷第40至42頁)、戶口名簿(見本院113 年度司消債調字第87號卷【下稱調解卷】第12頁)、臺灣臺 北地方法院113年7月2日北院英113司執玄字第139051號執行 命令、113年度司促字第14939號支付命令(見本院卷第44至 47、118至119頁)、民事聲明承受訴訟狀(見本院卷第48頁 )、調解筆錄(見本院卷第50至51頁)、郵局及銀行存摺影 本(見本院卷第52至91頁)、棉花田生機園地股份有限公司 員工薪資單(見本院卷第92至103、110至112頁)、中華民 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 結果表(見本院卷第114至116頁)、第三人郭秀香銀行存摺 影本(見本院卷第104至105頁)為證,並有本院調解不成立 證明書(見調解卷第44頁)可稽。 ㈡、參酌債務人現年52歲,居住在臺北市內湖區,自陳每月薪資 收入約2萬9,000元,且每月必要生活費用1萬7,700元(見新 北卷第11頁,本院卷第38、106頁),核與前述事證大致相 符,每月約餘1萬1,300元可供還款,且其名下別無其他財產 (見新北卷第20頁),相較所陳報債務總額已達169萬8,994 元(見本院卷第108頁),經綜合評估其財產、信用及勞力 等狀況,堪認債務人確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本件復查無消 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 之事由,債務人聲請更生,即屬有據。依前開說明,應予開 始更生程序,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昌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周苡彤

2025-01-23

SLDV-113-消債更-211-20250123-2

司消債調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事件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消債調字第9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張文修 代 理 人 張照堂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間聲請消費 者債務清理前置調解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 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 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 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定 有明文。查其立法意旨為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其法 律關係較單純明確,且金融機構並已訂有債務協商機制,如 能協商或調解成立,可有效疏減法院負擔,有效分配司法資 源,故於債務人未對任何金融機構負債務之情形,即無上開 規定之適用。次按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所稱之金融機構, 係指:包括銀行、信用合作社、農會信用部、漁會信用部、 票券金融公司、信用卡業務機構及郵政儲金匯業局在內之銀 行業;包括證券商、證券投資信託事業、證券投資顧問事業 、證券金融事業、期貨商、槓桿交易商、期貨信託事業、期 貨經理事業及期貨顧問事業在內之證券及期貨業;包括保險 公司及保險合作社在內之保險業;信託業等機構及其他經主 管機關核定之機構,辦理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事項 (下稱注意事項)第42點第1項亦有明文。末按債務人依消 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聲請法院調解,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 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 定期間先命補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施行細則(下稱施行 細則)第44條之2規定甚明。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具狀向本院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置 調解,其聲請狀上所載之債權人僅有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 有限公司,而該公司非屬上開注意事項第42點第1項所稱之 金融機構,與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應聲請調解之規定不符 。又本院函知聲請人補正敘明積欠金融機構之證據及金額, 以使本件得依消債條例續行調解程序。惟聲請人於民國114 年1月17日具狀陳報略以債務人無欠負金融機構(銀行), 僅欠負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此有前揭民事 陳報狀附卷可憑。因此依上開施行細則第44條之2規定,本 件聲請於法未合,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司法事務官 易新福

2025-01-23

HLDV-114-司消債調-9-2025012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