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管轄權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31-40 筆)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確認契約無效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177號 原 告 捷利王工程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佳筠 被 告 新鑫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闕源龍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契約無效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對於私法人或其他得為訴訟當事人之團體之訴訟,由其主 事務所或主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訴訟之全部或一部, 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 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條第2項、第28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 二、經查:原告起訴主張兩造間簽訂貨車分期貸款契約,原告僅 部分分期付款遲繳,被告即認分期部分視為全部到期,該契 約條款違法,被告拖走貨車之行為對原告造成商譽損害,故 請求確認契約約定無效及賠償損失、履行分期約定等語。而 被告主營業所所在地位於臺北市○○區○○○路0段0號14樓,有 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資料在卷可憑,依前揭規定, 原告起訴時,被告主營業所所在地非屬本院管轄,則原告向 無管轄權之本院起訴,顯係違誤,本院認應依民事訴訟法第 2條第2項規定,由被告主營業所所在地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管轄,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楊亞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台幣1,0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書記官 陳雅婷

2024-11-28

TNDV-113-訴-2177-20241128-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48390號 債 權 人 萬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0號4樓  法定代理人 呂豫文  住同上             送達代收人 王雅玲              住○○市○○區○○○路0段00號4樓  債 務 人 曾愉鈞  住屏東縣○○鄉○○路00號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 院管轄。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 由債務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 院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 條第1項、第2項有所明文。又強制 執行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準 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亦有明文。 二、經查,本件債權人聲請對債務人為強制執行,並未陳明應執 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係在本院管轄區域,係 直接聲請本院向勞工保險局查詢債務人勞工保險加退保、郵 局開戶及債務人持有股票之受託保管證券公司等資料,如查 無資料,則請求返還債權憑證等語。惟本件債務人之住所地 係位於屏東縣萬丹鄉,此有債務人戶役政資訊網站戶籍資料 查詢結果1份在卷足參,則依前開說明,本件強制執行,非 屬本院管轄,應由臺灣屏東地方法院管轄,茲債權人向無管 轄權之本院聲請查詢,顯係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前 開法院。 三、依首開法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民事執行處司法事務官

2024-11-28

TNDV-113-司執-148390-20241128-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清償信用卡消費款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1872號 原 告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訴訟代理人 張毓麟 被 告 林國忠 原住○○市○○區○○路000號8樓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信用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1 月2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拾萬壹仟參佰捌拾元,及其中新臺幣壹 拾柒萬玖仟貳佰玖拾貳元部分,自民國九十七年一月十九日起至 一○四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九點九八計算之利息 ,暨自民國一○四年九月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五 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柒仟捌佰貳拾元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 1 項前段定有明文。經查兩造約定就本件所生糾紛涉訟時, 本院為第一審合意管轄法院,觀諸兩造所訂信用卡申請書約 定條款第27條至明,是本院為有管轄權之法院,合先敘明。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 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於民國92年5月20日與原告訂立信用卡 使用契約,依約被告即得於特約商店記帳消費,並於歸戶額 度內循環使用,但應於當期繳款截止日前清償,或以循環信 用方式繳付最低應繳金額,逾期清償時,除喪失期限利益外 ,另應繳付原告按差別利率計算之利息(惟原告得視被告之 信用狀況與金融往來情形訂定信用卡差別利率及期間,並逕 以帳單通知調整被告所適用之利率),及加計違約金。而被 告於特約商店內消費簽帳至97年1月18日止,尚有消費帳款 、前置利息及違約金共新台幣(下同)20萬1,380元未給付 ,迭經催告無效,依約已喪失期限利益,且因銀行法第47條 之1修正,自104年9月1日起,信用卡年息超過15%的部分, 由原利率減縮為年息15%,準此,被告計尚積欠原告20萬1,3 80元,及其中17萬9,292元部分,自97年1月19日起至104年8 月31日止,按年息19.98%計算之利息,暨自104年9月1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5%計算之利息。為此,爰依兩造間信 用卡契約之法律關係提起訴訟,請求被告如數清償。聲明: 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查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信用卡申請書 及約定條款,及信用卡消費、費用及利息明細,暨歷史大量 交易明細等件(見本院卷第22至44頁)為證,被告經合法通 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爭執,亦未提出任何書狀答辯以 供本院斟酌,應堪信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兩造 間信用卡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所示之本金 、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之負擔:本件原告全部勝訴,爰依職權確定訴訟費 用7,820元(即一審裁判費)由被告負擔。 五、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 第1項前段、第78條、第87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孫曉青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書記官 曾琬真

2024-11-27

SLDV-113-訴-1872-20241127-1

家調裁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給付扶養費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調裁字第42號 113年度家調裁字第46號 聲 請 人 鄭○○ 即 相對人 非訟代理人 黃于珊律師(僅代理113年度家調裁字第46號) 相 對 人 鄭○○ 即 聲請人 鄭○○ 鄭○○ 共同代理人 黃章峻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給付扶養費事件(113年度家調裁字第46號), 暨相對人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113年度家調裁字第42 號),本院合併審理、裁定如下:   主 文 丙○○之聲請駁回。 乙○○、甲○○、丁○○對於丙○○之扶養義務均應予免除。 程序費用均由丙○○負擔。   理 由 一、按數家事訴訟事件,或家事訴訟事件及家事非訟事件請求之 基礎事實相牽連者,得向就其中一家事訴訟事件有管轄權之 少年及家事法院合併請求,不受民事訴訟法第53條及第248 條規定之限制。前項情形,得於第一審或第二審言詞辯論終 結前為請求之變更、追加或為反請求。法院就前條第1項至 第3 項所定得合併請求、變更、追加或反請求之數宗事件, 應合併審理、合併裁判。家事事件法第41條第1、2項及第42 條第1 項定有明文。此等規定於家事非訟事件之合併、變更 、追加或反聲請準用之,此觀家事事件法第79條規定即明。 查聲請人即相對人丙○○請求相對人即聲請人乙○○、甲○○、丁 ○○給付扶養費事件,乙○○、甲○○、丁○○於民國113年7月15日 具狀為聲請,請求免除其等對於丙○○之扶養義務,於法尚無 不合,本院自應合併審理、裁判。 二、丙○○之聲請意旨略以:丙○○與前配偶周○○婚後育有乙○○、甲 ○○、丁○○等3名子女,嗣雙方離婚後,丙○○又與前配偶朱○○ 結婚並育有鄭○○、鄭○○2名子女。丙○○目前71歲,前於102年 間跌倒傷到頸椎,導致下半身癱瘓,此後不僅無法工作,甚 至連生活起居都需仰賴他人照護,故目前居住在臺北市私立 銀髮族老人養護所,每月床位及醫藥、耗材等費用高達新臺 幣(下同)36,168元,然丙○○已無謀生能力,名下財產亦不 能維持生活,上開費用均仰賴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所發放之每 月22,000元之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及住宿式照顧費用補助, 以及鄭○○、鄭○○2人所給付之扶養費用支應,故丙○○顯然有 受扶養之必要,但乙○○、甲○○、丁○○3人身為法定扶養義務 人,卻均不願給付扶養費用,參酌行政院主計總處所公布之 111年台北市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33,730元、及丙○○前開申 領補助款及支出照護費用狀況,認丙○○所需扶養費為每月25 ,000元,5名子女每人應分擔各5,000元,為此爰請求命乙○○ 、甲○○、丁○○3人每月各給付丙○○扶養費5,000元至丙○○死亡 之日止等語。爰聲明:乙○○、甲○○及丁○○等三人應自本裁定 確定之日起至丙○○死亡之日止,按月於每月10日前各給付丙 ○○扶養費新臺幣5,000元,如有一期遲延或未為給付,其後1 2期視為亦已到期。 三、乙○○、甲○○、丁○○之答辯暨聲請意旨略以:丙○○曾對乙○○、 甲○○、丁○○三人及其等生母周○○施以暴力行為,於離婚後無 視其等尚屬年幼,即將其等及周○○趕出家門,從此音訊全無 ,未與其等或周○○聯繫,更未曾支付任何扶養費用,其等均 由周○○獨力扶養至成人,丙○○未曾過問、甚且與另名女子共 組家庭,顯見丙○○無正當理由而對其等未盡扶養義務且情節 重大,爰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1項第1款及第2款、同條第2 項規定,請求免除其等對丙○○之扶養義務等語。爰聲明如主 文所示。 四、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而 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受扶養權利 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 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民法第1114條第1 款 、第1115條第3項、第1117條固有明文。惟按,受扶養權利 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 ,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㈠對負扶養義 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 、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㈡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 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 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民法第1118 條之1第1項、第2項亦有明定。核其立法理由係民法扶養義 務乃發生於有扶養必要及有扶養能力之一定親屬之間,父母 對子女之扶養請求權與未成年子女對父母之扶養請求權各自 獨立(最高法院92年度第五次民事庭會議決議意旨參照), 父母請求子女扶養,非以其曾扶養子女為前提。然在以個人 主義、自己責任為原則之近代民法中,徵諸社會實例,受扶 養權利者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本人、配偶或直系血親曾故意為 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或對 於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之情形,例如實務 上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施加毆打,或無正當理由惡意不予扶養 者,即以身體或精神上之痛苦加諸於負扶養義務者而言均屬 適例(最高法院74年臺上字第1870號判例意旨參照),此際 仍由渠等負完全扶養義務,有違事理之衡平,爰增列第1項 ,此種情形宜賦予法院衡酌扶養本質,兼顧受扶養權利者及 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個案彈性調整減輕扶養義務。至受 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第1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 重大者,法律仍令其負扶養義務,顯強人所難,爰增列第2 項,明定法院得完全免除其扶養義務。可知增訂之民法第11 18條之1規定於99年1月29日施行後,扶養義務從「絕對義務 」改為「相對義務」,賦予法院得斟酌扶養本質,兼顧受扶 養權利者及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個案彈性調整減輕或免 除扶養義務。 五、經查: (一)乙○○、甲○○、丁○○為丙○○之女,為丙○○之第一順序扶養義 務人,丙○○目前已無謀生能力、名下財產亦不能維持生活 ,而有受扶養之必要等情,有戶籍謄本、台北市私立銀髮 老人養護所收據等件可稽,且為兩造所不爭,首堪認定。 (二)乙○○、甲○○、丁○○主張丙○○在與其等生母周○○離婚後無視 其等尚屬年幼,即將其等及周○○趕出家門,未曾支付任何 扶養費用,是丙○○無正當理由而對其等未盡扶養義務且情 節重大,為此請求免除其等對於丙○○之扶養義務等情,為 丙○○代理人迭次到庭自認在卷,自堪信為真正。丙○○為乙 ○○、甲○○、丁○○之父親,對乙○○、甲○○、丁○○於成年前負 有扶養義務,然其於離婚後即未盡扶養義務,對於乙○○、 甲○○、丁○○生活境況缺乏關心,遑論給付扶養費,於子女 成長過程中幾近缺席,核其長期未盡到為人父之扶養義務 ,顯已構成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且 屬情節重大,如強令乙○○、甲○○、丁○○負擔與其等長期感 情疏離之丙○○之扶養義務,顯失公平,洵堪認定。從而乙 ○○、甲○○、丁○○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2項之規定,請求免 除其等對於丙○○之扶養義務,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據上論結,乙○○、甲○○、丁○○之聲請為有理由;丙○○之聲請 為無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 ,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家事第二庭法 官 林妙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書記官 李苡瑄

2024-11-27

SLDV-113-家調裁-46-20241127-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票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48176號 債 權 人 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號15樓  法定代理人 嚴陳莉蓮 住○○市○○區○○○路0段0號15樓             送達代收人 蘇皇娟              住○○市○○區○○○路0段0號15樓  債 務 人 劉偉宏  住○○市○○區○○○村00號3樓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 院管轄;又強制執行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 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強制執行 法第7條第1項及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分別 定有明文。 二、本件債權人請求執行債務人於第三人彰化商業銀行股份有限 公司霧峰分公司之存款債權及查詢勞保、郵局及保險資料, 惟依其聲請狀所載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在臺中市。依上開 規定,本件應屬臺灣臺中地方法院管轄。債權人向無管轄權 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顯屬有誤,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林珮鈺

2024-11-27

TNDV-113-司執-148176-20241127-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46967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相 對 人 即 債務人 陳佳倫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應由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 院管轄。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 由債務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 院管轄,強制執行法第 7條第1項及第2項定有明文。又聲請 強制執行之一部或全部,法院認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 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 1 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亦有明文。 二、本件債權人聲請對債務人為強制執行,惟查其應執行標的物 所在地不明,且債務人之住所地係於高雄市三民區,依強制 執行法第7條第2項之規定,本件應由臺灣高雄地方法院管轄 ,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顯係違誤,爰依 前揭移轉管轄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三、依強制執行法第30條之1、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 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張貴卿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4-11-27

TNDV-113-司執-146967-20241127-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票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46994號 債 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110臺北市○○區○○路○號一樓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住110臺北市○○區○○路○號一樓             送達代收人 蘇志仁              住106 臺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333             號8樓              債 務 人 吳育慧  住○○市○○區○○路00巷00弄0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 管轄;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由 債務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院 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依 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 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 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 二、債權人聲請逕換發債權憑證,惟債務人住所係在臺中市,有 其戶籍資料查詢結果附卷可參。依上開規定,本件應屬臺灣 臺中地方法院管轄,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 ,顯屬有誤,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王淨瑩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書 記 官 康紀媛

2024-11-27

TNDV-113-司執-146994-20241127-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119號 原 告 力興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施俊吉 被 告 伍自強 伍蔚明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訴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 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 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 之;該條之規定,於本法定有專屬管轄之訴訟,不適用之, 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26條分別定有明文。是民事訴訟法關 於合意管轄之規定,除專屬管轄外,得排斥其他審判籍而優 先適用,此管轄合意之效力,應及於一般繼承人(最高法院 99年度台抗字第110號、111年度台抗字第925號裁定意旨參 照)。 二、經查,本件原告聲請本院依督促程序發支付命令,被告於法 定期間內合法提出異議,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原告 主張訴外人亞泰租賃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亞泰租賃公司)於 民國70年10月16日邀同伍啟材、朱澤民、吳定言擔任連帶保 證人,簽立約定書,向亞洲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於104 年8月17日解散清算完結,下稱亞洲信託公司)借款新臺幣 (下同)350萬元,嗣亞泰租賃公司未依約清償還款,尚欠 本金340萬元,及利息、違約金,而連帶保證人伍啟材於92 年12月31日死亡,由其繼承人即被告伍自強、伍蔚明繼承其 財產上之一切權利、義務。又亞洲信託公司業於97年11月26 日將上開債權讓與原告,依上開借款契約及債權讓與之法律 關係,請求被告於繼承伍啟材之遺產範圍內,連帶清償上開 借款。則依原告所提出之上開約定書第29條約定:「立約人 不履行本契約致涉訟時,同意定貴公司所在地之法院為第一 審管轄法院」(司促卷第29、33、37頁)。是關於上開借款 契約所生訴訟,雙方業以文書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為亞洲 信託公司最後所在地之法院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本院卷第 22頁),原告既為上開債權之受讓人,被告復為伍啟材之繼 承人,前揭合意管轄約定自有拘束兩造之效力,又本件並非 定有專屬管轄之訴訟,揆諸前揭說明,上開合意管轄即得排 斥其他審判籍而優先適用,本院非管轄法院甚明。原告向無 管轄權之本院起訴,容有違誤,爰依職權將本件移送於合意 管轄法院即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高御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書記官 楊宗霈

2024-11-27

SLDV-113-訴-2119-20241127-1

司執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票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執字第147910號 債 權 人 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北市○○區○○○路0段0號    法定代理人 郭進一  住同上    代 理 人 蔣惠玲  住○○市○○區○○路0段000號2樓  上列債權人與債務人郭西中、陳美惠間給付票款強制執行事件,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此依強制執行法第 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觀之自明。 二、又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 院管轄,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 由債務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 院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2項定有明文。 三、查本件債權人係聲請換發債權憑證,核屬應執行之標的物所 在地不明之情形,惟債務人之住所均係位於屏東縣,有戶籍 查詢單在卷可稽,依前開說明,應由債務人住所所在地之屏 東地方法院管轄,茲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 ,自屬不合,應依前揭移轉管轄之規定,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田修豪

2024-11-27

TNDV-113-司執-147910-20241127-1

家調裁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調裁字第42號 113年度家調裁字第46號 聲 請 人 鄭○○ 即 相對人 非訟代理人 黃于珊律師(僅代理113年度家調裁字第46號) 相 對 人 鄭○○ 即 聲請人 鄭○○ 鄭○○ 共同代理人 黃章峻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給付扶養費事件(113年度家調裁字第46號), 暨相對人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113年度家調裁字第42 號),本院合併審理、裁定如下:   主 文 丙○○之聲請駁回。 乙○○、甲○○、丁○○對於丙○○之扶養義務均應予免除。 程序費用均由丙○○負擔。   理 由 一、按數家事訴訟事件,或家事訴訟事件及家事非訟事件請求之 基礎事實相牽連者,得向就其中一家事訴訟事件有管轄權之 少年及家事法院合併請求,不受民事訴訟法第53條及第248 條規定之限制。前項情形,得於第一審或第二審言詞辯論終 結前為請求之變更、追加或為反請求。法院就前條第1項至 第3 項所定得合併請求、變更、追加或反請求之數宗事件, 應合併審理、合併裁判。家事事件法第41條第1、2項及第42 條第1 項定有明文。此等規定於家事非訟事件之合併、變更 、追加或反聲請準用之,此觀家事事件法第79條規定即明。 查聲請人即相對人丙○○請求相對人即聲請人乙○○、甲○○、丁 ○○給付扶養費事件,乙○○、甲○○、丁○○於民國113年7月15日 具狀為聲請,請求免除其等對於丙○○之扶養義務,於法尚無 不合,本院自應合併審理、裁判。 二、丙○○之聲請意旨略以:丙○○與前配偶周○○婚後育有乙○○、甲 ○○、丁○○等3名子女,嗣雙方離婚後,丙○○又與前配偶朱○○ 結婚並育有鄭○○、鄭○○2名子女。丙○○目前71歲,前於102年 間跌倒傷到頸椎,導致下半身癱瘓,此後不僅無法工作,甚 至連生活起居都需仰賴他人照護,故目前居住在臺北市私立 銀髮族老人養護所,每月床位及醫藥、耗材等費用高達新臺 幣(下同)36,168元,然丙○○已無謀生能力,名下財產亦不 能維持生活,上開費用均仰賴臺北市政府社會局所發放之每 月22,000元之身心障礙者日間照顧及住宿式照顧費用補助, 以及鄭○○、鄭○○2人所給付之扶養費用支應,故丙○○顯然有 受扶養之必要,但乙○○、甲○○、丁○○3人身為法定扶養義務 人,卻均不願給付扶養費用,參酌行政院主計總處所公布之 111年台北市平均每人月消費支出33,730元、及丙○○前開申 領補助款及支出照護費用狀況,認丙○○所需扶養費為每月25 ,000元,5名子女每人應分擔各5,000元,為此爰請求命乙○○ 、甲○○、丁○○3人每月各給付丙○○扶養費5,000元至丙○○死亡 之日止等語。爰聲明:乙○○、甲○○及丁○○等三人應自本裁定 確定之日起至丙○○死亡之日止,按月於每月10日前各給付丙 ○○扶養費新臺幣5,000元,如有一期遲延或未為給付,其後1 2期視為亦已到期。 三、乙○○、甲○○、丁○○之答辯暨聲請意旨略以:丙○○曾對乙○○、 甲○○、丁○○三人及其等生母周○○施以暴力行為,於離婚後無 視其等尚屬年幼,即將其等及周○○趕出家門,從此音訊全無 ,未與其等或周○○聯繫,更未曾支付任何扶養費用,其等均 由周○○獨力扶養至成人,丙○○未曾過問、甚且與另名女子共 組家庭,顯見丙○○無正當理由而對其等未盡扶養義務且情節 重大,爰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1項第1款及第2款、同條第2 項規定,請求免除其等對丙○○之扶養義務等語。爰聲明如主 文所示。 四、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負扶養義務者有數人而 其親等同一時,應各依其經濟能力,分擔義務。受扶養權利 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者為限;前項無謀生能力 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民法第1114條第1 款 、第1115條第3項、第1117條固有明文。惟按,受扶養權利 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 ,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㈠對負扶養義 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 、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㈡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 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前項各款行為 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務,民法第1118 條之1第1項、第2項亦有明定。核其立法理由係民法扶養義 務乃發生於有扶養必要及有扶養能力之一定親屬之間,父母 對子女之扶養請求權與未成年子女對父母之扶養請求權各自 獨立(最高法院92年度第五次民事庭會議決議意旨參照), 父母請求子女扶養,非以其曾扶養子女為前提。然在以個人 主義、自己責任為原則之近代民法中,徵諸社會實例,受扶 養權利者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本人、配偶或直系血親曾故意為 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或對 於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之情形,例如實務 上對於負扶養義務者施加毆打,或無正當理由惡意不予扶養 者,即以身體或精神上之痛苦加諸於負扶養義務者而言均屬 適例(最高法院74年臺上字第1870號判例意旨參照),此際 仍由渠等負完全扶養義務,有違事理之衡平,爰增列第1項 ,此種情形宜賦予法院衡酌扶養本質,兼顧受扶養權利者及 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個案彈性調整減輕扶養義務。至受 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有第1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 重大者,法律仍令其負扶養義務,顯強人所難,爰增列第2 項,明定法院得完全免除其扶養義務。可知增訂之民法第11 18條之1規定於99年1月29日施行後,扶養義務從「絕對義務 」改為「相對義務」,賦予法院得斟酌扶養本質,兼顧受扶 養權利者及負扶養義務者之權益,依個案彈性調整減輕或免 除扶養義務。 五、經查: (一)乙○○、甲○○、丁○○為丙○○之女,為丙○○之第一順序扶養義 務人,丙○○目前已無謀生能力、名下財產亦不能維持生活 ,而有受扶養之必要等情,有戶籍謄本、台北市私立銀髮 老人養護所收據等件可稽,且為兩造所不爭,首堪認定。 (二)乙○○、甲○○、丁○○主張丙○○在與其等生母周○○離婚後無視 其等尚屬年幼,即將其等及周○○趕出家門,未曾支付任何 扶養費用,是丙○○無正當理由而對其等未盡扶養義務且情 節重大,為此請求免除其等對於丙○○之扶養義務等情,為 丙○○代理人迭次到庭自認在卷,自堪信為真正。丙○○為乙 ○○、甲○○、丁○○之父親,對乙○○、甲○○、丁○○於成年前負 有扶養義務,然其於離婚後即未盡扶養義務,對於乙○○、 甲○○、丁○○生活境況缺乏關心,遑論給付扶養費,於子女 成長過程中幾近缺席,核其長期未盡到為人父之扶養義務 ,顯已構成對負扶養義務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且 屬情節重大,如強令乙○○、甲○○、丁○○負擔與其等長期感 情疏離之丙○○之扶養義務,顯失公平,洵堪認定。從而乙 ○○、甲○○、丁○○依民法第1118條之1第2項之規定,請求免 除其等對於丙○○之扶養義務,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據上論結,乙○○、甲○○、丁○○之聲請為有理由;丙○○之聲請 為無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 ,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家事第二庭法 官 林妙蓁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書記官 李苡瑄

2024-11-27

SLDV-113-家調裁-42-202411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contact@know99.com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