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翁嘉偉

共找到 183 筆結果(第 31-4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191號 原 告 黃宥霖 黃周秀寶 馮梅英 黃詩棋 湯沛縈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徐柏棠律師 林宗竭律師 上列原告與被告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間請求侵權行為損 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 送前來(113年度重附民字第5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五日內,分別補繳如附表二「應徵裁 判費」欄所示第一審裁判費,逾期未繳足,即駁回該原告對於被 告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曾明祥、陳振中、潘志亮、李寶 玉、李凱諠(原名李意如)、鄭玉卿、洪郁璿、洪郁芳、許秋霞 、陳正傑、陳宥里、李耀吉、劉舒雁、許峻誠、黃翔寓、呂明芬 、陳君如、李毓萱、王芊云、潘坤璜、呂漢龍、陳侑徽、胡繼堯 、吳廷彥及陳振坤之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固得附帶提起民事   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之損害,但其請求回復之損害,以 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 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銀行法 第29條及第29條之1規定係在維護國家有關經營銀行業務, 應經許可之制度,貫徹金融政策上禁止非法經營銀行業務, 以直接維護國家正常之金融、經濟秩序,至於存款人權益之 保障,屬衍生及間接之目的,其非行為人違反此規定之直接 被害人,不得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最高法院110年度台 抗字第1185號裁定、110年度台上字第869號判決參照)。次 按因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本質上與一般民事訴訟無異,故刑事 附帶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 移送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 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 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953號裁定參照)。準此,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由刑事庭移送民事庭後,依刑事訴訟法第 490條但書規定,既應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辦理,其起訴 如有應繳而未繳納裁判費者,民事庭得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項但書規定,定期先命補正,其未遵命補正者,得依 同條項本文規定,以起訴不合法而駁回之。 二、經查,原告於本院刑事庭112年度金重訴字第42號、113年度 金重訴字第6號、第9號案件(下稱本件刑案)中,依侵權行 為法律關係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臺灣金隆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曾明祥、曾耀鋒、張淑芬、顏妙真、陳振中 、潘志亮、黃繼億、詹皇楷、李寶玉、李凱諠(原名李意如 )、鄭玉卿、洪郁璿、洪郁芳、許秋霞、陳正傑、陳宥里、 李耀吉、劉舒雁、許峻誠、黃翔寓、呂明芬、陳君如、李毓 萱、王芊云、潘坤璜、呂漢龍、陳侑徽、胡繼堯、吳廷彥及 陳振坤等31人連帶賠償其損害。就被告曾耀鋒、張淑芬、顏 妙真、黃繼億、詹皇楷5人部分,因其犯有刑法第339條之4 第1項第2、3款之加重詐欺取財罪,此部分可認原告為直接 被害人(刑事判決第193頁),惟就其餘如附表一所示編號1 至26之被告,刑事判決係認定其等違反如附表一所示之罪, 揆諸前揭說明,原告就該等被告部分僅屬上開犯罪之間接被 害人,其於刑事訴訟程序中對該等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 訟,與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之要件不合,惟仍應許原告 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而本件訴訟標的金 額各如附表二「請求金額」欄所示,應徵第一審裁判費各如 附表二「應徵裁判費」欄所示,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但書第6款之規定,命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分別向 本院如數補繳,逾期未繳足,即駁回該原告就該等被告之訴 。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註】 本件係於113年間起訴,不適用114年1月1日修正施行之臺灣高等 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3 條之規定。  附表一: 編號 被 告        罪     名 1 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其行為負責人執行業務違反銀行法第125條第1項後段之規定,依銀行法第127條之4第1項之規定科以該條項之罰金論處 2 曾明祥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3 陳振中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新臺幣(下同)1億元以上罪;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4 潘志亮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前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5 李寶玉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6 李凱諠(原名李意如)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7 鄭玉卿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8 洪郁璿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9 洪郁芳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10 許秋霞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11 陳正傑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12 陳宥里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前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13 李耀吉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14 劉舒雁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15 許峻誠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16 黃翔寓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前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罪 17 呂明芬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18 陳君如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19 李毓萱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20 王芊云 銀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與法人之行為負責人共同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罪 21 潘坤璜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之罪 22 呂漢龍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達1億元以上之罪 23 陳侑徽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之罪 24 胡繼堯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之罪 25 吳廷彥 幫助法人之行為負責人犯非銀行不得經營收受準存款業務未達1億元以上之罪 26 陳振坤 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洗錢防制法第2條第1款、第14條第1項之洗錢罪 附表二:(新臺幣/元) 編號 原 告 請求金額 應徵裁判費 1 黃宥霖 2429萬2000元 22萬5840元 2 黃周秀寶 10萬元 1000元 3 馮梅英 85萬元 9250元 4 黃詩棋 40萬元 4300元 5 湯沛縈 90萬元 9800元

2025-03-05

TPDV-113-金-191-20250305-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272號 原 告 謝威立 江長陵 余承軒 劉姵伶 余美枝 吳清峰 湯玉有 被 告 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被 告 兼 法定代理人 曾明祥 被 告 陳振中 潘志亮 李寶玉 李凱諠 鄭玉卿 洪郁璿 洪郁芳 許秋霞 陳正傑 陳宥里 李耀吉 劉舒雁 許峻誠 黃翔寓 呂明芬 陳君如 李毓萱 王芊云 潘坤璜 呂漢龍 陳侑徽 胡繼堯 吳廷彥 陳振坤 王尤君 江嘉凌 蔡銘達 陳彥儒 吳佳靜 簡瓊玲 上列原告與被告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間因違反銀行法等 案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經 本院刑事庭裁定(113年度重附民字第84號)移送前來,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固得附帶提起民事   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之損害,但其請求回復之損害,以 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 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再按因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本質上與一般民事訴訟無異,故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 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 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參照)。準此,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由刑事庭移送民事庭後,依刑事訴訟法第49 0條但書規定,既應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辦理,其起訴如 有應繳而未繳納裁判費者,民事庭得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第6款及同條第1項但書規定,定期先命補正,其未遵 命補正者,得依同條項本文規定,以起訴不合法而駁回之。 二、經查,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臺灣金隆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灣金隆公司)、曾明祥、陳振中、潘 志亮、李寶玉、李凱諠(原名李意如)、鄭玉卿、洪郁璿、 洪郁芳、許秋霞、陳正傑、陳宥里、李耀吉、劉舒雁、許峻 誠、黃翔寓、呂明芬、陳君如、李毓萱、王芊云、潘坤璜、 呂漢龍、陳侑徽、胡繼堯、吳廷彥、陳振坤、王尤君、江嘉 凌(原名江佳霖)、蔡銘達、陳彥儒、吳佳靜及簡瓊玲(以 下合稱被告臺灣金隆公司等32人)與被告曾耀鋒、張淑芬、 顏妙真、黃繼億、詹皇楷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但就被告臺 灣金隆公司等32人部分,原告僅屬間接被害人,其於刑事訴 訟程序中對上開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核與刑事訴訟 法第487條第1項之要件未合,惟仍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 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本院嗣於民國114年1月10日命原告 應於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正,該裁定於114年1月20日至1月22 日間送達原告等情,有該裁定、送達回證在卷可稽。然原告 逾期迄未補正,有多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附卷足憑, 是原告之訴就被告臺灣金隆公司等32人部分不能認為合法, 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其依 據,併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2025-03-05

TPDV-113-金-272-20250305-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240號 原 告 林子祐 被 告 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被 告 兼 法定代理人 曾明祥 被 告 潘志亮 上列原告與被告臺灣金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間因違反銀行法等 案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經 本院刑事庭裁定(113年度附民字第617號)移送前來,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其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固得附帶提起民事   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之損害,但其請求回復之損害,以 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 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再按因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本質上與一般民事訴訟無異,故刑事附帶 民事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 於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 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 (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參照)。準此,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由刑事庭移送民事庭後,依刑事訴訟法第49 0條但書規定,既應適用民事訴訟法之規定辦理,其起訴如 有應繳而未繳納裁判費者,民事庭得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 第1項第6款及同條第1項但書規定,定期先命補正,其未遵 命補正者,得依同條項本文規定,以起訴不合法而駁回之。 二、經查,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被告臺灣金隆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臺灣金隆公司)、曾明祥、潘志亮(以 下合稱被告臺灣金隆公司等3人)與被告曾耀鋒、張淑芬、 顏妙真、詹皇楷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但就被告臺灣金隆公 司等32部分,原告僅屬間接被害人,其於刑事訴訟程序中對 上開被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核與刑事訴訟法第487條 第1項之要件未合,惟仍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 訴程式之欠缺,本院嗣於民國114年1月10日命原告應於裁定 送達後5日內補正,該裁定於114年1月20日送達原告等情, 有該裁定、送達回證在卷可稽。然原告逾期迄未補正,有多 元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附卷可憑,是原告之訴就被告臺 灣金隆公司等3人部分不能認為合法,應予駁回。原告之訴 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其依據,併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2025-03-05

TPDV-113-金-240-20250305-2

勞小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勞小字第71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盧彥旭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即被告美德耐股份有限公司間請求給付工 資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2月27日本院第一審113年度判決 提起上訴,未依法繳納第二審裁判費。查本件上訴利益為新臺幣 (下同)18,050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2,250元。上訴人係請求 給付工資,依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之規定,因確認僱傭關係 或給付工資、退休金或資遣費涉訟,勞工或工會起訴或上訴,暫 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即1,500元(計算式:2,250×2/3=1,500) ,故上訴人應繳納第二審裁判費750元(計算式:2,250-1,500=7 5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 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上訴,特此 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2025-03-03

TPDV-113-勞小-71-20250303-2

勞執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20號 聲 請 人 侯玉鳳 相 對 人 安谷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特 上列當事人間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民國113年11月4日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之調解方 案(二)所載相對人應給付聲請人新臺幣2萬6250元,並於民國1 13年12月10日前逕匯入聲請人原領薪資帳戶之內容,准予強制執 行。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59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兩造勞資爭議事件,於民國113年11月4日行 勞資爭議調解成立在案,惟相對人未履行調解成立紀錄所載 相對人應於113年12月10日前給付所積欠113年8月至12月之 薪酬新臺幣(下同)2萬5000元、利息1250,合計2萬6250元 之義務,為此按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規定,聲請就 前揭調解內容裁定強制執行等語。 三、經查,兩造間之勞資爭議,前經中華民國勞資關係協進會指 派之調解人於113年11月4日調解成立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內 容,業據聲請人提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影 本為證,而相對人未依上開調解內容履行給付等情,亦有聲 請人提出之金融帳戶存摺封面及內頁交易明細資料等附卷可 憑,則聲請人以相對人未如期依上開調解內容履行義務,據 以聲請裁定強制執行,經核與首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爰依法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2025-02-27

TPDV-114-勞執-20-202502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股票)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除字第255號 聲 請 人 胡慶祥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1921號公示催告。 二、所定申報權利期間,已於民國114年1月28日屆滿,迄今無人 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第549條之1本文,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證明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附表 編號 發行公司 股票號碼 張數 股數 ⒈ 宏瞻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88ND00000000 1 1000 ⒉ 宏瞻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88NX00000000 1 230

2025-02-27

TPDV-114-除-255-202502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119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被 告 黃大偉 送達:新竹縣竹北市竹北市○○0000○○○ 上列當事人間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7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佰捌拾捌萬肆仟貳佰肆拾伍元,及如附 表所示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陸拾貳萬捌仟元為被告供擔保後, 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壹佰捌拾捌萬肆仟貳佰肆拾伍元為 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以關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得以合意定第 一審管轄法院,並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法第24條定有明 文。本件依信用卡申請書約定條款第28條、信用貸款約定書 第10條之約定(見本院卷第31頁、第107頁、第133頁),兩 造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故本院自有管轄權,合先 敘明。 二、又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同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一)被告於民國108年11月21日向原告申辦信用卡,依約被告 得持信用卡至特約商店記帳消費。詎被告至113年11月25 日累計消費記帳金額達新臺幣(下同)7萬6672元、循環 利息3094元、依約定條款得計收之其他費用1088元,合計 8萬0854元,另應依約給付累計消費款項之利息如附表編 號1所示。 (二)被告分別於109年4月1日、110年5月20日,向原告借款26 萬元、250萬元,借款期間分別至116年4月1日、117年5月 20日,利息均採機動利率計付,於被告未依約按期還本付 息時,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詎被告未如約還本付息,尚積 欠原告借款如附表編號2、3所示之請求金額及利息。 (三)爰依信用卡使用契約及消費借貸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返還應付款項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另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提出信用卡線上申請專用申 請書、信用卡用卡須知、信用卡約定條款、信用卡帳務明細 、繳款歷史查詢、歷史帳單彙總查詢、信用貸款申請書、約 定書、被告申貸繳納資料及銀行撥款資訊、利率查詢、帳務 查詢、繳款計算式說明、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見本院卷 第19頁至第85頁、第89頁至第145頁),經核與其主張相符 。又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亦未提出書狀 作何聲明或陳述,依本院調查結果,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 。從而,原告本於信用卡使用契約及消費借貸契約之法律關 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與准許 。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茲酌定擔 保金額,予以准許。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 職權宣告被告得預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附表(元:新臺幣/日期:民國) 編號 產品 請求金額 計息本金 年利率 利息 1 信用卡 8萬854元 7萬6672元 15% 自113年11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左列利率計付 2 小額信貸 11萬8660元 11萬8660元 10.16% 自113年8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左列利率計付 3 小額信貸 168萬4731元 168萬4731元 10.04% 自113年4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左列利率計付

2025-02-27

TPDV-114-訴-119-202502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第三人異議之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602號 原 告 呂美銀 訴訟代理人 張耀天律師 複代理人 林浚宇 被 告 凱基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名:中華開發資產 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木源 訴訟代理人 周明嘉 上列當事人間第三人異議之訴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7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本院113 年度司執字第115201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就原告對 於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如附表所示保險契約之債權所為之 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 被告不得執臺灣桃園地方法院92年度執字第12073號債權憑證對 被繼承人呂茂寅遺產以外之原告固有財產為強制執行。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又不變更訴訟標的 ,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 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3款、第256條分別定 有明文。本件原告原聲明請求:一、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 15201號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對原 告所有對南山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山人壽公司) 、全球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全球人壽公司)之債權 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二、被告不得執臺灣桃園地 地方法院92年度執字第12073 號債權憑證(下稱系爭債權憑 證)對被繼承人呂茂寅遺產以外之原告固有財產為強制執行 。嗣於本院審理中變更訴之聲明為:一、系爭執行事件就原 告對南山人壽公司如附表所示保險契約(下稱系爭保單)之 債權所為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二、被告不得執系爭債 權憑證對被繼承人呂茂寅遺產以外之原告固有財產為強制執 行。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且不變更訴訟標的而更 正其事實上之陳述,合於上開規定,自應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一)訴外人呂茂寅為原告養父,其前向訴外人臺灣土地銀行借 款,尚欠新臺幣(下同)336萬7016元之借款本金未清償 。嗣呂茂寅於民國87年12月7日死亡,而原告因與養母不 睦,長年在外居住,未與呂茂寅同居共財,不瞭解其生前 財務情形,亦未繼承呂茂寅之財產。且呂茂寅之遺產稅財 產參考清單亦註記為無財產,亦徵原告未自呂茂寅繼承任 何遺產。 (二)被告受讓臺灣土地銀行對呂茂寅之上開債權,並執系爭債 權憑證為執行名義,向本院聲請對原告所有如附表所示之 保險契約(下稱系爭保單)債權強制執行,經本院以系爭 執行事件受理。惟系爭保單係原告以固有財產購買取得, 供日後保障及儲蓄之用,非基於上開繼承關係所得遺產, 被告不得以系爭債權憑證向本院就原告系爭保單債權為強 制執行,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5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 並聲明:1.系爭執行事件就原告之系爭保單債權所為之強 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2.被告不得執系爭債權憑證對被繼 承人呂茂寅遺產以外之原告固有財產為強制執行。 二、被告則辯以:   系爭保單固為原告之固有財產,然被告查閱臺灣桃園地方法 院105年度訴字第1331號判決,發現呂茂寅之繼承人為位於 桃園市之二筆不動產之公同共有人,並經判決准予變價分割 ,是該部分因繼承取得之變價分割財產,與原告主張之固有 財產間,有混同情形,被告自得以原告如附表所示之系爭保 單債權為強制執行標的。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一)原告為訴外人呂茂寅之繼承人。 (二)訴外人臺灣土地銀行對原告及訴外人呂陳金葉取得系爭債 權憑證,執行名義內容為「債務人應以繼承被繼承人呂茂 寅所得之遺產範圍內,連帶給付債權人新台幣參佰參拾陸 萬柒仟零壹拾陸元,及自民國八十七年十月十七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九. 五計算之利息,並自民國八十 七年十一月十八日起至清償日止,其逾期在六個月以內者 ,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個月以上者,按上開 利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訴訟費用由債務人連帶負 擔。」,該債權憑證所示債權經輾轉讓與被告。 (三)被告於113 年5 月8 日持系爭債權憑證,聲請本院對原告 強制執行,經本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受理。被告並聲請執行 原告對於全球人壽公司、南山人壽公司之保險契約債權, 惟全球人壽公司以無可供扣押之債權聲明異議,此部分未 經扣押。南山人壽公司則依本院執行命令就原告投保之系 爭保單辦理扣押。系爭執行事件尚未終結。 (四)系爭保單均為原告之固有財產。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第三人就執行標的物有足以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者,得 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向執行法院對債權人提起異議之 訴,強制執行法第15條前段定有明文。次按限定繼承之繼 承人,就被繼承人之債務,唯負以遺產為限度之物的有限 責任。故就被繼承人之債務為執行時,限定繼承人僅就遺 產之執行居於債務人之地位,如債權人就限定繼承人之固 有財產聲請強制執行,應認限定繼承人為強制執行法第15 條之第三人,得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請求撤銷強制執行 程序(最高法院77年台抗字第143號裁定意旨參照)。另 主張以所得遺產為限,就被繼承人之債務負清償責任者, 係負以遺產為限度之物的有限責任。除遺產喪失原形而有 與繼承人之固有財產混合之情形外,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僅 得就該遺產本身取償(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659號 判決意旨參照)。是以,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僅得就遺產之 原物或變形物聲請強制執行,若繼承人實際取得遺產中之 現金、存款有混入繼承人固有之現金、存款而無法區辨之 情形,應認於該遺產現金、存款金額範圍內,得就繼承人 與之相混之財產強制執行。 (二)原告為呂茂寅之繼承人,而被告據以聲請強制執行之系爭 債權憑證載明「債務人應以繼承被繼承人呂茂寅所得之遺 產範圍內,連帶給付債權人新台幣參佰參拾陸萬柒仟零壹 拾陸元」,則原告自僅對呂茂寅之債務負物的有限責任。 嗣原告因繼承而取得呂茂寅所遺2筆位於桃園市土地之應 有部分9/594之公同共有權,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於107年 5月4日以105年度訴字第1331號判決命原告與另74名繼承 人辦理土地之繼承登記後予以變價分割,有該判決在卷可 參(本院卷第132頁至145頁),且為原告所不爭,堪以認 定。又此部分土地權利固係原告繼承呂茂寅之遺產範圍而 為被告得強制執行之標的,然被告於系爭執行事件係聲請 就原告個人投保之系爭保單債權強制執行,而系爭保單債 權為原告之固有財產,此為被告所不爭執,則被告之聲請 已難認有據。 (三)至被告所辯原告因上開土地變價分割所得之分配款與原告 之固有財產混同乙節,為原告所否認。姑不論上開土地是 否業經繼承人辦理繼承登記並變價分割完畢或其可分配金 額為何,原告固有之系爭保單債權並非其因繼承取得之權 利之變形,縱原告確因變價分割取得土地分配款,其受分 配之金額與原告之保單債權亦非無法區辯而有相混之情形 ,故被告所為混同抗辯顯不足採,原告自無須以其固有財 產即系爭保單債權負清償責任。 (四)從而,被告於系爭執行事件中,聲請強制執行之標的為原 告對第三人南山人壽公司之保單債權,屬其固有財產,而 非繼承呂茂寅之遺產。故原告就被告聲請執行之系爭保單 債權,自有排除強制執行之權利,其依強制執行法第15條 前段規定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自屬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於執行程序終結前,提起第三人異議之訴, 請求撤銷本院系爭執行事件就原告系爭保單之債權所為之強 制執行程序,並請求被告不得再執系爭債權憑證,對呂茂寅 遺產以外之原告固有財產為強制執行,均有理由,應予准許 。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據, 經審酌後,核與本件結論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贅述,附此敘 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附表 編號 保單號碼 險種名稱 要保人  1 Z000000000 南山康寧終身壽險 呂美銀  2 Z000000000 南山新年年春還本終身保險 呂美銀  3 Z000000000 南山312還本終身保險 呂美銀

2025-02-27

TPDV-113-訴-3602-20250227-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376號 原 告 臺灣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佳曉 訴訟代理人 林書玄 被 告 享富安居企業有限公司 兼 法 定 代 理 人 楊品穗(原名:楊嘉玉)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6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柒拾貳萬參仟零肆拾捌元,及如附表 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為民事訴 訟法第24條明文。本件兩造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有卷附放款借據第23條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6頁),本院 自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享富安居企業有限公司邀同楊品穗為連帶保 證人,向原告借款新臺幣100萬元,並約定借款期間自110年 1月13日至116年1月13日止,於被告未依約還本付息時,視 為全部到期,並應給付遲延利息及違約金。嗣因被告無力償 還貸款,經申請為原告同意展延還款期限,借款到期日遂延 至117年1月13日。詎被告自113年7月13日起即未依約清償, 經原告屢次寄發催告函及實地訪催均拒不處理,上開借款視 為全部到期,被告尚積欠原告借款金額72萬3048元,及如附 表所示之利息、違約金,爰依消費借貸、連帶保證法律關係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 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提出放款借據、債權計算書 、放款客戶歸戶查詢單、臺灣銀行松江分行113年10月15日 松江營字第11300036081號函及中華郵政執據、中華郵政股 份有限公司郵政儲金利率表、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查詢 、申請書、一般放款暨保證業務明細登錄卡為證(見本院卷 第9頁至第30頁、第43頁至第46頁、第48-3頁至第48-4頁) ,核與其主張相符,堪信為真。故原告依據消費借貸契約、 連帶保證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附表(日期:民國/幣別:新臺幣) 編號 計息本金 利息 違約金 ⒈ 3萬2271元 自113年11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295%計付。 自113年11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6個月以內,按約定利率3.295%之10%計付;逾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以內,按左列利率之20%計付。 ⒉ 69萬777元 自113年6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3.295%計付。 自113年6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6個月以內,按約定利率3.295%之10%計付;逾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以內,按左列利率之20%計付。

2025-02-27

TPDV-113-訴-7376-202502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訴字第252號 原 告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被 告 尤瑛敏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7日言詞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壹佰陸拾壹萬貳仟零貳拾柒元,及如 附表編號1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二、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玖萬貳仟柒佰陸拾壹元,及如附表編 號2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三、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玖萬貳仟柒佰肆拾壹元,及如附表編 號3所示之利息、違約金。 四、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五、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伍拾參萬柒仟元為被告供擔保 後,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壹佰陸拾壹萬貳仟零貳拾 柒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六、本判決第二項於原告以新臺幣參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 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玖萬貳仟柒佰陸拾壹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七、本判決第三項於原告以新臺幣參萬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 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玖萬貳仟柒佰肆拾壹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以關於由一定法律關係而生之訴訟,得以合意定第 一審管轄法院,並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法第24條定有明 文。本件依貸款契約書第10條之約定(見本院卷第17頁、第 37頁、第57頁)之約定,兩造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 ,故本院自有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又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同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分別於民國112年7月24日、113年1月24日、 113年2月21日,向原告借貸新臺幣(下同)180萬元、10萬 元、10萬元,借款期間分別至119年7月24日、120年1月24日 、120年2月21日,分別約定借款利率如附表週年利率欄所示 ,於被告未依約按期還本付息時,除喪失期限利益外,並按 期計收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詎 被告未依約還本付息,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迄今尚積欠原告 如附表所示之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爰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 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至第3項所示,另願供擔 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貸款契約書暨個人借貸 綜合約定書、帳務資料、對帳單、放款利率查詢表、被告開 戶資料及印鑑資料等為證(見本院卷第15頁至第101頁、第1 25頁至第141頁),經核與其主張相符。又被告經合法通知 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依 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視同 自認,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本於消費借貸契 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至3項所示,為有理 由,應與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求宣告假執行,核無不合,茲酌定擔 保金額,予以准許。並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 職權宣告被告得預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民事第九庭 法 官 張淑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翁嘉偉    附表:(元:新臺幣/日期:民國) 編號 請求金額/ 計息本金 週年利率 利息 違約金 1 161萬2027元 14.53% 自113年10月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左列週年利率計付 自113年10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6個月以內,按左列利率10%計付;逾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以內,按左列利率20%計付 2 9萬2761元 8.24% 自113年9月2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左列週年利率計付 自113年10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6個月以內,按左列利率10%計付;逾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以內,按左列利率20%計付 3 9萬2741元 8.24% 自113年10月2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左列週年利率計付 自113年11月22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6個月以內,按左列利率10%計付;逾期超過6個月至9個月以內,按左列利率20%計付

2025-02-27

TPDV-114-訴-252-202502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