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生事件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69號
債 務 人 林暐鈞即林璟涵即林暐鈞
代 理 人 黃志仁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債務人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林暐鈞自民國一百十四年一月二十四日下午五時起開始更
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本條例所稱消費者,係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
規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係指營業額平均每
月20萬元以下者,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
3條、第42條第1項、第2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
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
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
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
。債務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
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
提出繕本或影本,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2項亦訂有明
文。再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
,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
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
第16條第1項前段亦定有明文可參。再按消債條例第3條規定
,不採現行破產法僅以「不能清償」為聲請破產之要件,債
務人如具「不能清償之虞」亦可聲請更生或清算,而不必等
到陷於「不能清償」之狀態,使債務人得以儘早利用更生或
清算程式清理債務,重建經濟生活,債權人之權益並可受較
大之滿足。所謂「不能清償」,指債務人因欠缺清償能力,
對已屆期之債務,全盤繼續處於不能清償之客觀經濟狀態者
而言;而「不能清償之虞」,係指依債務人之清償能力,就
現在或即將到期之債務,有不能清償之蓋然性或可能性而言
。易言之,債務人之狀態如置之不理,客觀上得預見將成為
不能清償之情形而言,此將來發生不能清償之事實,不必達
到高度之確信。至於債務人之清償能力,則包括財產、信用
及勞力(技術),並不以財產為限,必須三者總合加以判斷
仍不足以清償債務,始謂欠缺清償能力而成為不能清償。債
務人之清償能力係處於流動性狀態,聲請時與法院裁定時之
清償能力未必一致,應以法院裁定時為判斷基準時(司法院
民事廳民國99年11月29日廳民二字第0990002160號第2屆司
法事務官消債問題研討第4號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法律問題
研審小組研審意見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伊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並前曾於民國
113年4月11日向本院與最大債權銀行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
公司進行前置調解程序而調解不成立。又伊無擔保或無優先
權之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且伊每月收入扣除必要支出
、扶養費支出後,無法清償債務,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
程序或宣告破產,爰依法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債務人主張之前揭事實,業據其提出債務人全戶戶籍謄本(1
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105號卷【下稱司消債調卷】第23頁)
、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暨協商前
置專用債權人清冊(司消債調卷第8至10頁反面、53至58頁
)、房屋租賃合約(本院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69號卷【下稱
本院卷】第184至185頁)、水、電、瓦斯繳費資料(本院卷
第186至203頁)、110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
單及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司消債調卷第11至13
頁、本院卷第80頁)、收入切結書(司消債調卷第14頁)、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個人投保資料(司消債調卷第15
至22頁)、普通重型機車行照2份(本院卷第82至83頁)、8
891中古車網站查詢之交易價格查詢結果(本院卷第84至85
頁)、貳輪嶼車業線上估價資料(本院卷第88至94頁)、臺
灣土地銀行客戶歷史交易明細查詢、臺幣交易明細查詢結果
(本院卷第96至108頁)、中國信託銀行存款交易明細(本
院卷第110至164頁)、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客戶歷史交易
清單(本院卷第166頁)、投資人開立帳戶明細表(本院卷
第168頁)、投資人有價證券餘額表(本院卷第170頁)、投
資人短期票券餘額表(本院卷第172頁)、投資人有價票券
異動明細表(本院卷第74頁)、投資人短期票券異動明細表
(本院卷第176頁)、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
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本院卷第178至181頁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本院卷第182至183頁)、
應受扶養人林書禾戶籍謄本(司消債調卷第23頁)、111至1
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及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
產查詢清單(本院卷第204至208頁)、臺北市私立佳嬰幼兒
園在學證明(本院卷第210頁)為證,並有臺北市政府社會
局113年6月17日北市社助字第1133110899號函(本院卷第44
頁)、臺北市政府城鄉發展局113年6月19日北市都企字第11
33046533號函(本院卷第46頁)、勞動部勞工保險局113年6
月18日保普生字第11313040790號函(本院卷第48頁)、內
政部國土管理署113年6月19日國署住字第1130062129號函(
本院卷第50頁)、富胖達股份有限公司113年7月4日富胖達
(法)字第1130704008號函(本院卷第54至68頁)為證,並
有本院調解不成立證明書可稽(司消債調卷第62頁)。
㈡又債務人現年33歲,目前從事保全,每月薪資約38,553元(
司消債調卷第14頁),而依聲請人所自承每月必要支出24,4
55元,核與消債條例第64條之2所定依臺北市政府公告114年
度新北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20,379元之1.2倍即24,455元
相同,是此部分主張應屬合理可採,及尚分擔子女林書禾扶
養費每月11,000元(司消債調卷第5頁反面),合計每月必
要支出為35,455元,是聲請人每月僅餘3,098元可供還款,
其名下固有普通重型機車2輛(分別為107年、111年出廠,
已逾或將逾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
率表規定機車、電動機車及其他、自用小客車之耐用年數而
無殘值或幾無殘值),相較於債務人陳報之債務總額已達91
0,258元(本院卷第70、74至75頁,扣除有擔保債權額部分4
0,000元、30,000元),足認債務人之財產、勞力、信用確
不能清償全部債務。此外,復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
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是債務人聲請
更生,應屬有據,爰依首揭規定,裁定其應予開始更生程序
,並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民事第三庭 法 官 黃瀞儀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宋姿萱
SLDV-113-消債更-169-20250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