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朱倩儀

共找到 88 筆結果(第 51-60 筆)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請求國家賠償事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69 號 聲 請 人 黃建榮 聲 請 人 黃建華 聲 請 人 薛瓊美 聲 請 人 黃聖翔 聲 請 人 黃筠婷 聲 請 人 陳瑞鵬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柯劭臻 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請求國家賠償事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本庭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因請求國家賠償事件,認最高法院 112 年度台 上字第 796 號民事裁定(下稱系爭確定終局裁定),引用 原審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110 年度上國字第 6 號民事判 決(下稱系爭判決)之見解,認高雄市政府非屬賠償義務機 關,而其對賠償義務機關高雄市農業局之國家賠償請求已罹 於時效,駁回聲請人國家賠償請求,限縮剝奪人民依憲法第 24 條請求國家賠償之基本權,違反憲法第 7 條平等權、第 10 條居住權、第 15 條生存財產權、第 16 條請願訴訟權 、第 22 條人民依行政執行法第 8 條主張違法逾時執行之 權、第 23 條人民基本權之過度限制、第 24 條國家賠償請 求權及憲法第 53 條行政一體等規定等語。 二、 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 程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及其 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自用盡審級救濟之 最終裁判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法法 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憲法訴訟法( 下稱憲訴法)所定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訴法第 5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定有明文。 又,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 予人民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定終局 裁判解釋及適用法律,有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義, 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 (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得聲請憲 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是人民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如 非針對確定終局裁判就法律之解釋、適用悖離憲法基本權 利與憲法價值,而僅爭執法院認事用法所持見解者,即難 謂合於聲請裁判憲法審查之法定要件。 三、查聲請人就系爭確定終局裁定中所引用之系爭判決見解亦有 所爭執,本庭爰併予審酌系爭判決。惟其主張意旨,無非以 一己之見解,爭執系爭確定終局裁定及系爭判決認事用法所 持見解,客觀上並未具體敘明系爭確定終局裁定及系爭判決 就相關法律之解釋、適用,究有何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 意義,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 形,其聲請與聲請裁判憲法審查之法定要件不合。本庭爰依 上開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朱倩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3

JCCC-113-審裁-969-20241223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審理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113 年度親字第 5 號請求確認 親子關係不存在事件,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67 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家事第一庭敏股法官 上列聲請人因審理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113 年度親字第 5 號請求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事件,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本庭裁 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審理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113 年度親字第 5 號請求確認親子關係不存在事件,認應 適用之家事事件法第 67 條第 1 項規定(下稱系爭規定) ,未設有如民法第 1063 條第 3 項之除斥期間規範,從而 侵害人民受憲法第 22 條保障之家庭權、人格權,爰裁定停 止訴訟程序,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等語。 二、按各法院就其審理之案件,對裁判上應適用之法律,依其合 理確信,認有牴觸憲法,且於該案件之裁判結果有直接影響 ,得聲請憲法法庭宣告違憲,憲法訴訟法第 55 條定有明文 。是法官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應於聲請書內詳敘其對系爭 違憲法律之闡釋,以及對據以審查之憲法規範意涵之說明, 並基於以上見解,提出其確信系爭法律違反該憲法規範之論 證,且其論證客觀上無明顯錯誤者,始足當之。如僅對系爭 法律是否違憲發生疑義,或系爭法律有合憲解釋之可能者, 尚難謂已提出客觀上形成確信法律為違憲之具體理由(司法 院釋字第 371 號、第 572 號及第 590 號解釋意旨參照) 。又,聲請憲法法庭裁判,其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憲法訴訟 法所定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法訴訟法 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定有明文。 三、聲請人前曾就其審理之案件,主張系爭規定未設有任何起訴 期間之限制而違憲,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聲請法規範憲法審 查,經憲法法庭 112 年憲裁字第 16 號裁定不受理在案。 茲復行執相同主張,就同一法律規定,聲請本件法規範憲法 審查,並補充主張系爭規定就提起確認親子關係存否之訴, 未設有如民法第 1063 條第 3 項之除斥期間規定,使因認 領、準正等而成立之親子關係,永遠處於得爭訟之不確定狀 態,過度侵害其因期間經過而形成、建立之家庭權、人格權 而違憲等語。惟查: (一)系爭規定明定:「就法律所定親子或收養關係有爭執,而 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者,得提起確認親子或收養 關係存在或不存在之訴。」乃關於提起親子或收養關係存 否確認訴訟之程序性規定。本件聲請之原因案件,依聲請 書所載,係由戶籍登記所登載之父親為原告,以戶籍登記 所登載之婚生子女為被告,依系爭規定所提起,主張該子 女並非受民法第 1063 條第 2 項規定推定之婚生子女, 兩造實無真實血緣聯繫,戶籍登記與真實親子關係不符等 語,聲請人亦認原告就兩造間親子關係存否之確認,存有 法律上利害關係。依此,本件聲請之原因案件,僅涉及系 爭規定關於提起確認親子關係存在或不存在之訴部分,與 系爭規定關於收養關係部分無涉。聲請人不分原因案件所 涉系爭規定之範圍,聲稱系爭規定為其審理該原因案件所 應適用之法律,並認其規定全部違憲,是其聲請審查之範 圍,已逾越其審理原因案件所應適用法律之範圍,就此而 言,其聲請於法已有不合。 (二)系爭規定係有關親子或收養關係存否確認訴訟之起訴合法 性要件之規定,如確認訴訟之一般立法例,立法者就此並 未設有起訴期間之規定。本件原因案件係涉及確認原告與 被告間親子關係不存在之訴,此等身分關係之真實情形並 不因時間經過而有不同,凡原告對此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 律上利益者,即得起訴請求法院予以確認,法院並應依真 實情形而為原告之訴是否有理由之判斷;如法院就原告為 生父之事實存在已得心證,而認為得駁回原告之訴者,並 應闡明當事人得為確認親子關係存在之請求(家事事件法 第 67 條第 2 項規定參照),由此可知,確認親子關係 存否之訴係以親子關係存否之客觀事實為判斷基礎,法理 上並無當然應限制起訴期間之理,系爭規定未有起訴期間 之限制,自無規範漏洞或規範不足可言;聲請人亦未就此 敘明何以確認訴訟之起訴要件規定,須設有起訴期間之限 制。況家事事件法第 3 章所定親子關係事件程序相關規 定,包括第 63 條所定否認子女之訴、第 65 條關於母再 婚後所生子女生父之訴、第 66 條認領之訴及系爭規定所 定確認之訴等程序,均未見明定起訴期間之限制;僅第 64 條第 2 項就否認子女之訴之繼承權訴訟,例外定有起 訴期間之限制。基此,聲請人以一己之見,主張系爭規定 無民法第 1063 條第 3 項規定般之起訴除斥期間規定即 屬違憲,但並未敘明何以提起確認訴訟之起訴要件規定須 有起訴期間之限制,僅就此而言,實難認其已提出客觀上 無明顯錯誤之確信系爭法律違反憲法規範之論證。 (三)聲請人據以主張系爭規定違憲之主要理由,無非以系爭規 定與民法第 1063 條第 3 項所定起訴除斥期間規定相類 比,認系爭規定亦應有起訴期間之限制。惟民法第 1063 條第 2 項及第 3 項所定否認婚生子女之訴及起訴期間限 制之規定,係針對依同條第 1 項規定而推定為婚生子女 之情形,亦即起訴否認該依法推定為婚生子女者之婚生子 女身分。是民法第 1063 條第 2 項及第 3 項所定否認婚 生子女之訴,性質上並非確認訴訟,而屬具有改變當事人 法律上身分地位之形成訴訟。系爭規定所定確認訴訟,與 民法第 1063 條第 3 項所定形成訴訟,何以得相互類比 ,進而認系爭規定不具民法第 1063 條第 3 項所定起訴 期間之限制即屬違憲,並未見聲請人提出客觀上足以支持 其主張之相關法理論證。 (四)聲請人一再主張系爭規定未有如民法第 1063 條第 3 項 婚生子女否認之訴之期間規範,使因認領、準正等而成立 之親子關係,永遠處於得爭訟之不確定狀態,致使該等關 係人之家庭權、人格權受到過度侵害等語。按所謂「準正 」,係指非婚生子女,其生父與生母結婚者,視為婚生子 女,另非婚生子女經生父認領者,亦視為婚生子女,民法 第 1064 條及第 1065 條第 1 項前段均定有明文。是因 認領、準正等而成立之親子關係,均以生父之事實存在為 前提,非生父所為非婚生子女之認領,或其與非婚生子女 之生母結婚,該非婚生子女均難謂符合於法律上視為婚生 子女之要件。至是否存有生父與非婚生子女之親子關係, 往往即須依系爭規定提起確認親子關係存否之訴,始得由 法院終局予以確認。此與民法第 1063 條第 2 項及第 3 項所定否認子女之訴,係否認依同條第 1 項所推定之婚 生子女性質截然不同。再者,子女有獲知其血統來源之權 利,其真實血統關係之確定,直接涉及子女本身之人格及 利益,乃其固有之權利,司法院釋字第 587 號解釋闡釋 甚明;除此之外,父親獲知與其子女是否具有親子血緣關 係,亦涉及父親受憲法保障之人格權。由此可知,親子關 係存否之爭執,往往涉及真實血緣關係之存否,直接影響 父母與子女之人格權與家庭組成權,此等人格權權益並不 因時間經過即產生質變,或即應以假亂真。聲請人對此並 未提出合理之論證說明,於上開情形下,父母或子女等關 係人基於其受憲法保障之人格權、家庭權,何以應於一定 期限後即不得請求確認真實親子關係之存否,及人民請求 法院確認親子關係存否之訴訟權利,何以非源自憲法保障 之人格權與家庭權之要求,卻構成對該等權利之限制。就 此而言,本件聲請亦難謂合於法官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之 要件。 四、綜上,本件聲請核與憲法訴訟法第 55 條所定要件不合,本 庭爰依同法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 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朱倩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3

JCCC-113-審裁-967-20241223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勞工保險條例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68 號 聲 請 人 徐國堯 上列聲請人因勞工保險條例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因勞工保險條例事件,認高雄高等行政法院 111 年度訴字第 240 號判決(下稱系爭判決)、最高行政法院 112 年度上字第 91 號裁定(下稱系爭裁定),及其所適用 之勞工職業災害保險被保險人退保後診斷罹患職業病補助及 津貼核發辦法(下稱補助及津貼核發辦法)第 5 條第 1 項 (下稱系爭規定一)、勞工保險被保險人退保後罹患職業病 者請領職業災害保險失能給付辦法(下稱失能給付辦法)第 3 條(下稱系爭規定二)等規定,牴觸憲法,聲請裁判及法 規範憲法審查。其主張意旨略以:系爭判決未實體審究聲請 人起訴之備位聲明,不符司法保障人民之權利本旨,違反憲 法明確性原則;系爭規定一及二逾越母法,即勞工保險條例 第 55 條第 1 項規定之授權,不符實際保護勞工之狀況, 且就在保中勞工與退保後勞工於此部分之保障出現法律上不 平等差距;系爭裁定認上訴不合法而駁回上訴,侵害聲請人 訴訟權、財產權;系爭裁定因適用行政訴訟法第 242 條及 第 243 條規定,應受違憲宣告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及其所適 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 判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法法庭為宣 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 法)所定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 5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定有明文。又,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民就其依法 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解釋及適用法 律,有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 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 。是人民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如非針對確定終局裁判就法律 之解釋、適用悖離憲法基本權利與憲法價值,而僅爭執法院 認事用法所持見解者,即難謂合於聲請裁判憲法審查之法定 要件。 三、查聲請人不服系爭判決提起上訴,經系爭裁定以其上訴不合 法予以駁回,是本件聲請應以系爭判決為本庭據以審查之確 定終局判決;另本件關於聲請裁判憲法審查部分,本庭爰依 聲請人之聲明,就系爭裁定解釋、適用行政訴訟法第 242 條及第 243 條規定部分,亦併予審查。以上合先敘明。 四、 本件就系爭規定一及二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部分,查系爭 規定一並未為系爭判決所適用,聲請人自不得對之聲請法 規範憲法審查。次查,聲請人要非以系爭規定二逾越母法 之授權規定,以及其規定就在保中勞工與退保後勞工間為 差別待遇,違反平等為由,主張系爭規定二違憲。惟依勞 工保險條例第 20 條之 1 第 2 項規定,被保險人退保後 ,經診斷確定於保險有效期間罹患職業病,得請領職業災 害保險失能給付者,其得請領失能給付之對象、職業病種 類、認定程序及給付金額計算等事項之辦法,由中央主管 機關定之;中央主管機關即依此授權,訂定失能給付辦法 及系爭規定二之規定,則系爭規定二何以有逾越母法授權 範圍之情形,未見聲請書中具體敘明。此外,在保中勞工 與退保後勞工,其法律關係本有不同,立法者以經診斷罹 患職業病是否發生在保險有效期間,作為系爭規定二之差 別待遇標準,其規定究有何違反憲法平等原則之恣意,就 此聲請人僅泛言其規定不符合實際保護勞工之狀況等語, 客觀上尚難謂已為具體敘明。據上,本件關於法規範憲法 審查之聲請,均與憲訴法所定要件不合。 五、本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部分,核聲請人之主張意旨,僅係以 一己之見,空泛爭執系爭判決及系爭裁定解釋、適用相關法 律所持見解,客觀上並未具體敘明其就相關法律之解釋、適 用,究有何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或違反通常情況 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其聲請與聲請裁判 憲法審查之法定要件不合。 六、綜上,本件聲請核與憲訴法上開規定之要件不合,本庭爰依 上開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朱倩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2024-12-23

JCCC-113-審裁-968-20241223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聲請訴訟救助等事件,聲請憲法法庭裁判。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54 號 聲 請 人 謝清彥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訴訟救助等事件,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本庭裁 定如下: 主 文 一、本件聲請憲法法庭裁判部分不受理。 二、其餘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人因聲請訴訟救助等事件,認高雄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 政訴訟庭 113 年度救字第 41 號、第 47 號裁定及臺灣高 等法院 113 年度聲國字第 27 號民事裁定(下合稱系爭裁 定),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不當過度剝削經濟弱勢人民受憲 法第 15 條及第 16 條所保障之生存權與訴訟權,聲請憲法 法庭裁判。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及其所適 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應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 判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法法庭為宣 告違憲之判決;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應以聲請書記載憲法訴 訟法(下稱憲訴法)規定之應記載事項,並附具相關佐證資 料提出於憲法法庭;當事人應於書狀內記載應受判決事項之 聲明、確定終局裁判所適用之法規範或該裁判違憲之情形, 及所涉憲法條文或憲法上權利、聲請判決之理由及聲請人對 本案所持之法律見解;聲請書未表明聲請裁判之理由者,毋 庸命其補正,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 59 條、第 15 條第 1 項、第 60 條第 4 款至第 6 款及第 15 條第 3 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核其聲請意旨,並未敘明系爭裁定就法律之解釋適用及其所 適用之何法規範有何違憲之處、所涉憲法條文或憲法上權利 、聲請判決之理由及聲請人對本案所持之法律見解,核屬未 表明聲請裁判之理由。是本件聲請不合法,本庭爰依上開規 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四、聲請人於聲請書中敘及「申請程序律師」,惟查該申請於法 無據,且本件聲請既已不受理,此部分之申請即失所依附, 已無審查之必要,爰併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9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朱倩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2024-12-19

JCCC-113-審裁-954-20241219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39 號 聲 請 人 久鈺營造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邱秀鳳 上列聲請人因請求給付工程款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所受最高法院 112 年度台上字 第 925 號民事判決中已判決確定部分(下稱系爭確定終局 判決),致人民受憲法保障之財產權,遭受不法侵害,有牴 觸憲法第 15 條及第 23 條規定而違憲之疑義;「建築物混 凝土結構設計規範」(聲請人誤植為「國家結構混凝土設計 規範」,下稱系爭設計規範)係內政部依建築技術規則建築 構造編第 332 條第 4 項規定之授權訂定發布,其限制人 民自由權利,違憲;經濟部事業廢棄物再利用管理辦法第 3 條附表之再利用種類編號 8「電弧爐煉鋼爐碴(石)」(下 稱系爭附表規定),係經濟部依廢棄物清理法第 39 條授權 訂定,規定適用用途「非結構預拌混凝土粒料原料」,適用 期間為中華民國 91 年至 105 年 3 月,屬專門技術性質 ,實質意義法規命令,其適用於限制人民自由權利事項,違 憲;本件排除刑法第 21 條第 1 項規定(下稱系爭刑法規 定)之適用,違憲等語。查本件聲請書雖僅表明聲請法規範 憲法審查,惟核其整體聲請意旨,聲請人應係依憲法訴訟法 (下稱憲訴法)第 59 條規定,就系爭確定終局判決、系爭 設計規範、系爭附表規定及系爭刑法規定,聲請裁判及法規 範憲法審查,聲請書中關於聲請憲法法庭為統一見解之判決 之文字應屬誤植,本庭爰依此審查。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及其所適 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 判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法法庭為宣 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憲訴法所定要件,其情 形不可以補正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聲請書未 表明聲請裁判之理由者,毋庸命其補正,審查庭亦得以一致 決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 59 條、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及第 15 條第 3 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系爭設計規範、系爭附表規定及系爭刑法規定均未為系爭 確定終局判決所適用,聲請人自不得對之聲請法規範憲法審 查。又聲請人並未於聲請書中具體敘明系爭確定終局判決究 有何牴觸憲法之處,核屬未表明聲請裁判理由之情形。綜上 ,本件聲請核與憲訴法上開規定之要件不合,本庭爰依上開 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朱倩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2024-12-16

JCCC-113-審裁-939-20241216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請求拆屋還地事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40 號 聲 請 人 楊瑞祥 訴訟代理人 陳貽男 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請求拆屋還地事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本庭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因請求拆屋還地事件,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110 年度上易字第 606 號民事判決(下稱系爭確定終局判 決),有違憲疑義,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其聲請意旨略以: 系爭確定終局判決於不利聲請人部分,有「適用法規顯有錯 誤、判決理由與主文顯有矛盾、當事人發現未經斟酌之證物 」等情事,侵害聲請人受憲法第 15 條保障之財產權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認有牴觸 憲法者,得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判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 合程式或不備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所定要件,其情形 不可以補正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 5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分別定有明文。又,憲 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所定裁判憲法審查制度,係賦予人民 就其依法定程序用盡審級救濟之案件,認確定終局裁判解釋 及適用法律,有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重要意義,或違反通常 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之情形時(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規定立法理由參照),得聲請憲法法庭為宣 告違憲之判決。是人民聲請裁判憲法審查,如非針對確定終 局裁判就法律之解釋、適用悖離憲法基本權利與憲法價值, 而僅爭執法院認事用法所持見解者,即難謂合於聲請裁判憲 法審查之法定要件。 三、核聲請意旨所陳,僅屬以一己就原因案件事實之主張,爭執 法院認事用法所持見解,客觀上並未具體敘明系爭確定終局 判決就相關法律之解釋、適用,究有何誤認或忽略基本權利 重要意義,或違反通常情況下所理解之憲法價值等牴觸憲法 之情形,其聲請核與聲請裁判憲法審查之法定要件不合。本 庭爰依上開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朱倩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2024-12-16

JCCC-113-審裁-940-20241216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選舉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41 號 聲 請 人 蔡宗豪 聲 請 人 盧崑福 聲 請 人 林燕祝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李永裕 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選舉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本庭裁定 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因選舉事件,認最高行政法院 112 年度上字第 523 號判決(下稱系爭確定終局判決),及其所適用之公職 人員選舉罷免法(下稱選罷法)第 120 條第 1 項第 3 款規定(下稱系爭規定),牴觸憲法,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 法審查。其主張意旨略以:系爭規定就當選人有選罷法第 99 條第 1 項投票行賄者,規定選舉委員會、檢察官或同 一選舉區之候選人,得以當選人為被告,向該管法院提起當 選無效之訴,然當選人有選罷法第 100 條第 1 項之投票 行賄行為時,卻無相同規範,得以當選人為被告向該管法院 提起當選無效之訴,牴觸憲法第 7 條保障平等權意旨、第 2 條主權在民原則、第 17 條參政權保障意旨違憲;系爭確 定終局判決違憲,應予廢棄等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及其所適 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 判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法法庭為宣 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 法)所定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 5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定有明文。 三、核其聲請意旨,無非以一己之見解,主張系爭確定終局判決 所適用之系爭規定,其規範範圍僅及於選罷法第 99 條第 1 項所定選舉投票行賄罪,未納入選罷法第 100 條第 1 項 所定關於直轄市議長、副議長選舉之投票行賄罪,即有違憲 法平等原則、主權在民原則及憲法第 17 條參政權保障意旨 等語,其聲請尚難謂客觀上已具體敘明就系爭規定而言,選 罷法第 99 條第 1 項與第 100 條第 1 項規定究有何可 相提並論性、系爭規定有關當選人當選無效訴訟之法定事由 未包括直轄市議長、副議長等選舉之情形,及系爭確定終局 判決就系爭規定之解釋與適用,究有何牴觸憲法之處。是本 件聲請與憲訴法上開規定之要件不合,本庭爰依上開規定, 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朱倩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2024-12-16

JCCC-113-審裁-941-20241216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聲請閱覽卷宗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暨暫時處分。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42 號 聲 請 人 王千瑜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閱覽卷宗事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暨 暫時處分,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本件聲請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部分不受理。 二、暫時處分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本件聲請人因聲請閱覽卷宗事件,聲請就最高行政法院 113 年度抗字第 98 號裁定(下稱系爭確定終局裁定)、行政訴 訟法第 19 條、第 20 條(下合稱系爭規定一)及第 275 條(下稱系爭規定二),為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其主張 意旨略以:系爭規定一及二違背權力分立、或明確性、或正 當法律程序、迴避、平等、法律優位或保留、比例原則及憲 法諸多規定而違憲;系爭確定終局裁定違憲;本件聲請具憲 法重要性,為貫徹聲請人基本權利,聲請定暫時狀態處分等 語。 二、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及其適用 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判 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 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 )所定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 5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定有明文。 三、查系爭規定一未為系爭確定終局裁定所適用,聲請人尚不得 對之聲請法規範憲法審查。核其餘所陳,僅係以一己之見, 泛言爭執系爭確定終局裁定認事用法所持見解,尚難謂客觀 上已具體敘明該裁定及系爭規定二究有何違憲之處,其聲請 與憲訴法上開規定所定要件不合。本庭爰依上開規定,以一 致決裁定不受理。本件聲請關於裁判及法規範憲法審查部分 既經不受理,則聲請人聲請暫時處分部分已失所依附,爰併 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6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朱倩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2024-12-16

JCCC-113-審裁-942-20241216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因聲請通常保護令事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08 號 聲 請 人 甲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通常保護令事件,聲請裁判憲法審查,本庭裁 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認有牴 觸憲法者,得自用盡審級救濟之最終裁判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法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 合程式或不備憲法訴訟法(下稱憲訴法)所定要件者,審查 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憲訴法第 5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因聲請通常保護令事件,據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112 年度家護字第 3335 號民事裁定(下稱系爭裁定一)及 113 年度家護抗字第 106 號民事裁定(下稱系爭裁定二) ,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惟查,聲請人曾對系爭裁定一提起抗 告,經系爭裁定二以抗告無理由予以駁回,聲請人得對系爭 裁定二提起再抗告而未提起,是系爭裁定一及二均非屬憲訴 法第 59 條第 1 項所稱之依法用盡審級救濟程序之確定終 局裁判,聲請人不得據以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是本件聲請與 憲訴法上開規定之要件不合,本庭爰依上開規定,以一致決 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朱倩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2024-12-11

JCCC-113-審裁-908-20241211

審裁
憲法法庭

聲請人聲請憲法法庭裁判。

憲法法庭裁定 113 年審裁字第 909 號 聲 請 人 鄭進宅 上列聲請人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本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不受理。 理 由 一、按人民於其憲法上所保障之權利遭受不法侵害,經依法定程 序用盡審級救濟程序,對於所受不利確定終局裁判,或該裁 判及其所適用之法規範,認有牴觸憲法者,得自用盡審級救 濟之最終裁判送達後翌日起之 6 個月不變期間內,聲請憲 法庭為宣告違憲之判決;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憲法訴訟法( 下稱憲訴法)所定要件者,審查庭得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憲訴法第 59 條及第 15 條第 2 項第 7 款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人據臺北高等行政法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2年度訴 字第 583 號判決(下稱系爭判決),聲請憲法法庭裁判。 惟查,聲請人曾對系爭判決提起上訴,該案現仍繫屬於最高 行政法院,故系爭判決並非憲訴法第 59 條第 1 項所稱之 依法用盡審級救濟程序之確定終局裁判,聲請人自不得據以 聲請憲法法庭裁判。是本件聲請與憲訴法上開規定之要件不 合,本庭爰依上開規定,以一致決裁定不受理。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憲法法庭第二審查庭 審判長大法官 呂太郎 大法官 蔡宗珍 大法官 朱富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朱倩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1 日

2024-12-11

JCCC-113-審裁-909-20241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