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程欣儀

共找到 77 筆結果(第 51-6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解除限制出境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0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                     114年聲字第286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俞惟中 選任辯護人 盧明軒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證券交易法等案件聲請解除限制出境、 出海,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俞惟中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十七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 捌月。 解除限制出境、出海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必要 時檢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 為拘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又審判中限制 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 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分 別定有明文。次按刑事訴訟上之限制出境、出海,其目的在 避免被告出境滯留他國,俾保全偵查、審判程序之進行及刑 罰之執行。被告有無符合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規定之 限制出境、出海要件,應否限制出境、出海,以及限制後其 限制原因是否仍然存在,有無繼續限制之必要,俱屬事實審 法院依職權裁量之事項,事實審法院自得斟酌訴訟進行程度 及其他一切情事而為認定。倘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限制出 境、出海之裁定或延長限制出境、出海之裁定,在目的與手 段間之衡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之情形,即無違法或不 當可言。 二、經查: ㈠、聲請人即被告俞惟中(下稱被告)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以違反證券交易法等罪嫌提起公訴,本院受命法官於 民國110年2月8日訊問被告後,自110年2月17日起限制被告 出境、出海8月,並自110年10月17日、111年6月17日、112 年2月17日、112年10月17日、113年6月17日起,各延長限制 出境、出海8月在案。 ㈡、茲因前開期間即將屆滿,本院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4項 規定,給予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後,審酌相關卷 證,認被告涉犯檢察官起訴罪名之犯罪嫌疑依然重大,且因 被告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項第2款非常規交易及 同條項第3款之特別背信罪,而此係法定刑最輕本刑3年以上 之罪,是被告犯罪如經成立,罪責非輕,又本件犯罪所涉金 額甚鉅,恐亦有後續經民事追償之風險,故被告確有逃匿以 規避訴訟程序進行及刑罰執行之可能性。另衡酌被告過往工 作、生活經歷及親屬網絡,堪認其具備在海外長期居住之能 力,自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是本件尚存有刑事訴訟 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之事由。 ㈢、辯護人出具之聲請撤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狀雖表示:被告與 同案被告蔣寶夏、陳聰明間存有利害衝突,無串供可能,又 被告於偵查中均配合調查程序,且事業及生活重心均在臺灣 ,實無可能潛逃並滯留海外,是本案並無限制被告出境、出 海之必要云云。惟查,被告於偵查中均到庭應訊並如期返臺 ,本係在訴訟程序進行中依法所應遵行之事項,而訴訟進行 具有浮動性,當事人心態及考量難免隨訴訟進行而變化,現 本案尚在審理中,實難憑此遽認被告面臨重罪處罰之際,絕 無逃亡境外、脫免刑責之可能,自難執此即認本件已無限制 被告出境、出海之必要性存在。且就我國司法實務經驗以觀 ,被告於國內有家人、工作之情況下,仍潛逃出境,致案件 無法續行或執行之情事,不勝枚舉,是審酌被告有無逃亡之 可能,與被告於國內有無親人、財產及事業等均無必然關係 ,實無從以上開事由即堪認被告無逃亡之虞。至被告與同案 被告間之利害關係,非本院審酌被告是否解除限制出境、出 海之事由,茲不贅述。 ㈣、據此,依本案訴訟進行之程度,並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 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 制之程度,為確保日後審理程序之順利進行,認被告仍有繼 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另駁回被告所為解除限制出境、 出海之聲請。至被告若因業務上或個人之正當原因,仍得於 相當期日前向本院聲請暫時解除限制,由本院視當時實際情 狀決定是否准許,併予敘明。   三、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第220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程欣儀                    法 官 林幸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仕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2025-02-12

TPDM-114-聲-286-20250212-1

金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證券交易法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0年度金重訴字第1號                     114年聲字第286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俞惟中 選任辯護人 盧明軒律師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違反證券交易法等案件聲請解除限制出境、 出海,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俞惟中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十七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 捌月。 解除限制出境、出海之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必要 時檢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 為拘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又審判中限制 出境、出海每次不得逾8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10年以 下之罪者,累計不得逾5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10年;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分 別定有明文。次按刑事訴訟上之限制出境、出海,其目的在 避免被告出境滯留他國,俾保全偵查、審判程序之進行及刑 罰之執行。被告有無符合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規定之 限制出境、出海要件,應否限制出境、出海,以及限制後其 限制原因是否仍然存在,有無繼續限制之必要,俱屬事實審 法院依職權裁量之事項,事實審法院自得斟酌訴訟進行程度 及其他一切情事而為認定。倘就客觀情事觀察,法院限制出 境、出海之裁定或延長限制出境、出海之裁定,在目的與手 段間之衡量,並無明顯違反比例原則之情形,即無違法或不 當可言。 二、經查: ㈠、聲請人即被告俞惟中(下稱被告)前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以違反證券交易法等罪嫌提起公訴,本院受命法官於 民國110年2月8日訊問被告後,自110年2月17日起限制被告 出境、出海8月,並自110年10月17日、111年6月17日、112 年2月17日、112年10月17日、113年6月17日起,各延長限制 出境、出海8月在案。 ㈡、茲因前開期間即將屆滿,本院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4項 規定,給予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後,審酌相關卷 證,認被告涉犯檢察官起訴罪名之犯罪嫌疑依然重大,且因 被告涉嫌違反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項第2款非常規交易及 同條項第3款之特別背信罪,而此係法定刑最輕本刑3年以上 之罪,是被告犯罪如經成立,罪責非輕,又本件犯罪所涉金 額甚鉅,恐亦有後續經民事追償之風險,故被告確有逃匿以 規避訴訟程序進行及刑罰執行之可能性。另衡酌被告過往工 作、生活經歷及親屬網絡,堪認其具備在海外長期居住之能 力,自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是本件尚存有刑事訴訟 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之事由。 ㈢、辯護人出具之聲請撤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狀雖表示:被告與 同案被告蔣寶夏、陳聰明間存有利害衝突,無串供可能,又 被告於偵查中均配合調查程序,且事業及生活重心均在臺灣 ,實無可能潛逃並滯留海外,是本案並無限制被告出境、出 海之必要云云。惟查,被告於偵查中均到庭應訊並如期返臺 ,本係在訴訟程序進行中依法所應遵行之事項,而訴訟進行 具有浮動性,當事人心態及考量難免隨訴訟進行而變化,現 本案尚在審理中,實難憑此遽認被告面臨重罪處罰之際,絕 無逃亡境外、脫免刑責之可能,自難執此即認本件已無限制 被告出境、出海之必要性存在。且就我國司法實務經驗以觀 ,被告於國內有家人、工作之情況下,仍潛逃出境,致案件 無法續行或執行之情事,不勝枚舉,是審酌被告有無逃亡之 可能,與被告於國內有無親人、財產及事業等均無必然關係 ,實無從以上開事由即堪認被告無逃亡之虞。至被告與同案 被告間之利害關係,非本院審酌被告是否解除限制出境、出 海之事由,茲不贅述。 ㈣、據此,依本案訴訟進行之程度,並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 效行使、社會秩序及公共利益、被告居住及遷徙自由權受限 制之程度,為確保日後審理程序之順利進行,認被告仍有繼 續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另駁回被告所為解除限制出境、 出海之聲請。至被告若因業務上或個人之正當原因,仍得於 相當期日前向本院聲請暫時解除限制,由本院視當時實際情 狀決定是否准許,併予敘明。   三、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第220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程欣儀                    法 官 林幸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仕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2025-02-12

TPDM-110-金重訴-1-20250212-12

金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銀行法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08年度金重訴字第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詹舜淇 選任辯護人 盧筱筠律師 蕭萬龍律師 陳志峯律師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詹雅琳 選任辯護人 張揚律師 邱瑞元律師 田振慶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銀行法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詹舜淇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二月三日起至同年四月二十三日止, 延長接受電子腳環、居家讀取器之科技設備監控,及於每日晚上 九時三十分許至十一時止,持用專用手機拍攝自己面部照片,並 同步傳送至科技設備監控中心之方式,定期報到。 詹雅琳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二十四日起至同年四月二十三日 止,延長接受電子腳環、居家讀取器之科技設備監控,及於每日 晚上九時三十分許至十一時止,持用專用手機拍攝自己面部照片 ,並同步傳送至科技設備監控中心之方式,定期報到。   理 由 一、按法院許可停止羈押時,經審酌人權保障及公共利益之均衡 維護,認有必要者,得定相當期間,命被告應定期向法院指 定之機關報到或接受適當之科技設備監控;前項各款規定, 得依聲請或依職權變更、延長或撤銷之,刑事訴訟法第116 條之2第1項第1款、第4款、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上訴人即被告詹舜淇、詹雅琳(下分別稱被告詹舜淇 、被告詹雅琳,合稱被告2人)前經本院合議庭裁定具保停 止羈押、限制住居及接受適當適當科技設備監控。茲因其   等接受適當科技設備監控之處分效力將分別於於民國114年2 月2日、114年1月23日屆滿,經本院詢問檢察官、被告及辯 護人意見後(見本院卷七第389頁至第395頁),本院認被告 涉犯銀行法第125條之3第1項之詐欺銀行,因犯罪獲取之財 物達新臺幣1億元以上罪、刑法第216條、第215條之行使業 務上登載不實文書罪、修正前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 罪等罪,犯罪嫌疑重大。又被告詹舜淇自述有海外資產,子 女均在國外,且依卷證資料被告詹雅琳亦在海外有房產,以 及有將被訴詐領款項匯往海外之情形,本院審酌上開款項匯 往國外未扣案,隨時可供被告2人使用,且被告2人於民國10 8年4月9日受本案羈押前,有頻繁出入境之情形,有事實可 認被告2 人有逃亡之高度可能性。參酌被告2 人被訴詐欺銀 行金額高達約新臺幣(下同)131億6,629萬5,926元,其等 尚有約8億6,498萬9,549元之高額債務未清償,有日後民   事追償之風險,由基本人性觀之,主觀上為規避後續程序之 進行、刑罰之執行而逃逸的可能性益增,且本院綜合上情及 審酌原羈押及替代羈押之目的,及科技設備監控之性質、功 能及效果,被告之生活情況,對被告之影響,有無較輕微之 替代措施,後續執行之可行性等一切情狀,仍有延長科技設 備監控之必要,爰裁定如主文。 三、依刑事訴訟法刑事訴訟法第116條之2第1項第1款、第4款、 第2項、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賴訓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2025-01-23

TPDM-108-金重訴-9-20250123-9

金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違反保險法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0年度金重訴字第3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連乾良 選任辯護人 王永茂律師 上列被告因違反保險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3年度偵 字第1815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連乾良自民國一百一十四年一月二十九日起延長限制出境、出海 捌月。   理 由 一、按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又審判中限制出境、 出海每次不得逾八月,犯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十年以下之罪 者,累計不得逾五年;其餘之罪,累計不得逾十年,同法第 93條之3第2項後段亦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連乾良因違反保險法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 ,受命法官於民國110年1月29日訊問後,於同日為限制出境 、出海之處分,並分別裁定於110年9月29日、111年5月29日 、112年1月29日、同年9月29日及113年5月29日各延長限制 出境、出海8月在案,此有上開裁定、通知書在卷可稽,先 予敘明。 三、茲因前開期間即將屆滿,本院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4項 規定,給予被告及其辯護人陳述意見之機會(見本院卷四第 42頁),審酌被告雖否認犯行,然有起訴書所載之證人證述 、文書及證物可佐,堪認被告涉犯修正前保險法第168條之2 之特別背信罪嫌重大,且被告被訴法條為法定刑最輕本刑7 年以上之罪,面臨重責加身,並可能有後續民事追償之風險 ,參以同案被告葉佳瑛及朱國榮業經本院通緝,及被告前自 陳有成年子女仍在國外就學等語,有相當理由足認被告有逃 亡及與其他共犯相互勾串之虞,具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 項第2款、第3款之限制出境、出海之事由。參酌被告本案犯 罪情節態樣,對社會秩序有一定之危害,為確保本案後續之 審理、執行,就權衡國家刑事司法權之有效行使、社會秩序 及公共利益、被告之居住及遷徙自由受限制之程度,依比例 原則權衡後,認有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裁定如主文所 示,並由本院通知執行機關即內政部移民署及海洋委員會海 巡署偵防分署執行之。 四、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3第2項後段,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刑事第十六庭 法 官 程欣儀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賴訓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2025-01-20

TPDM-110-金重訴-3-20250120-9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聲請撤銷原處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0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立恩 選任辯護人 許博森律師 陳羿蓁律師 葉雅婷律師 被 告 李淳瑋 選任辯護人 陳澤嘉律師 林昱朋律師 曾增銘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對於受命法官 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25日所為處分不服,聲請撤銷原處分,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處分撤銷,發回本院原受命法官。   理 由 一、原處分意旨略以: ㈠、被告劉立恩、李淳瑋因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案件,經原 受命法官訊問後,雖坦認刑法第268條前段之意圖營利供給賭 博場所罪、同條後段之意圖營利聚眾賭博罪及修正前洗錢防 制法第2條第2款而犯同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然均 否認違反犯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第3條第1項前段之發起、主持 、操縱、指揮犯罪組織罪,另被告劉立恩亦否認商業會計法 第71條第4款之故意遺漏會計事項不為記錄,致使財務報表 發生不實之結果罪,及刑法第216條、第215條之行使業務上 登載不實文書罪。然依被告劉立恩、李淳瑋之供述,證人證 述及相關非供述證據,足認被告劉立恩、李淳瑋上開罪嫌重 大。 ㈡、因本案起訴書所載洗錢金額龐大,被告等人可能因此需負擔 高額之刑事沒收責任,而有為脫免罪責及後續沒收乃逃亡之 高度可能,足認確有逃亡之虞。 ㈢、至被告李淳瑋於犯後確有湮滅證據之情事,且依卷存文書, 被告二人均有勾串共犯之可能。然因本案業經檢察官確認共 同被告及相關證人之證述並蒐集非供述證據,認定本案犯罪 事實並據以提起公訴,且在逃之共同正犯林鼎肱所涉部分當 僅與其個人犯罪相關,就此已難認定被告劉立恩、李淳瑋現 仍存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情事,而 將致使案情晦暗難明。 ㈣、綜上各情,經權衡比例原則,並考量被告二人參與犯罪之情 節、程度,於本案相關公司之職位及背景,認尚無羈押被告 劉立恩、李淳瑋之必要性,並准予被告劉立恩以新臺幣(下 同)400萬、李淳瑋以150萬元之保證金具保,並分別限制住 居於臺北市○○區○○○路000號2樓之1、新竹市○區○○街00號9樓 ,另均限制出境、出海8月等語。   二、按對於審判長、受命法官、受託法官或檢察官所為關於羈押 之處分有不服者,受處分人得聲請所屬法院撤銷或變更之; 該項聲請期間為10日,自為處分之日起算,其為送達者,自 送達後起算,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1項第1款、第3項定有明 文。查聲請人在本院受命法官於113年12月25日為上開處分 後10日內即113年12月30日向本院提出聲請撤銷原處分等情 ,有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函文上之本院收文戳印文可憑,並 經本院調閱本院113年度金重訴字第47號案件刑事卷宗核閱 無訛,是聲請人雖誤為抗告,然依刑事訴訟法第418條第2項 規定,視為已聲請,且揆諸上開說明,其撤銷處分之聲請應 屬適法,合先敘明。 三、聲請意旨略以: ㈠、被告劉立恩於偵訊時將本案犯罪均推諉卸責予被告李淳瑋, 而被告李淳瑋雖表明認罪,然於訊問中均避重就輕,閃爍其 詞,迄今仍不願明確交代其犯行,且本案尚有希幔科技股份 有限公司臺中辦公室負責人林鼎肱在逃,而被告劉立恩、李 淳瑋均與林鼎肱關係密切,被告李淳瑋亦曾教導林鼎肱有關 希幔公司臺中辦公室員工如何對外說明該公司工作內容,有 事實足認被告劉立恩、李淳瑋及同案共犯林鼎肱勾串供詞之 虞。另被告李淳瑋迄今仍拒絕提供其扣案行動電話及筆記型 電腦之密碼,甚至於本案執行當日刪除希幔公司與各該商戶 之Telegram群組內本案關鍵事證,並指示同案被告許嘉豪刪 除本案相關證據,實有湮滅證據之虞。   ㈡、又被告劉立恩於108年至109年間,曾以其擔任負責人之香港 帕格數碼媒體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其向紅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所申請之虛擬帳號予寰宇聯合國暨貿易有限公司,以代收被 害人遭詐騙款項,因而遭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09 年度偵字第24749號提起公訴,顯見被告劉立恩以代收不法 款項方式牟利已非首次。另原處分理由亦認被告劉立恩所涉 洗錢金額高達數百億元,所賺取手續費亦達4億7,000餘萬元 ,又被告李淳瑋所涉洗錢金額亦高達數百億元,然本案僅在 其住處即扣得現金逾1,000萬餘元,名酒逾50罐,高級茶葉 逾百罐,是其等將來須負擔高額刑事沒收,均有逃亡之虞, 是被告二人顯有羈押原因及必要性。退萬步言,縱原處分認 無羈押必要,以被告劉立恩、李淳瑋經由本案洗錢之獲利, 僅分別命400萬元、150萬元交保金額,實無從對其逃亡形成 強大壓力。  ㈢、綜上所述,被告劉立恩、李淳瑋均有羈押之原因及必要性, 爰聲請將原處分撤銷,更為適法之處分等語。   四、按被告經法官訊問後,認為犯罪嫌疑重大,而㈠有逃亡或有 事實足認為有逃亡之虞,㈡有事實足認為有湮滅、偽造、變 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㈢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或 最輕本刑為5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有相當理由認為有逃亡 、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非予羈 押,顯難進行追訴、審判或執行者,得羈押之,刑事訴訟法 第101條第1項定有明文;另犯罪嫌疑重大,有事實足認有反 覆實行同一犯罪之虞,而有羈押之必要,得羈押之,刑事訴 訟法第101條之1第1項各款亦有明定。法院對被告執行羈押 ,其本質上係為使刑事訴訟程序得以順利進行,或為保全證 據或為擔保嗣後刑之執行,而對被告所實施剝奪其人身自由 之強制處分,故法院僅須審查被告犯罪嫌疑是否重大、有無 羈押原因、以及有無賴此保全偵審或執行之必要。而關於羈 押之原因及其必要性,法院應就具體個案,依通常生活經驗 法則、論理法則衡酌是否有非予羈押顯難保全證據或難以遂 行訴訟程序之情形為判斷。然受命法官為上開處分時,均應 於理由內詳加說明,如有理由不備之情形,當事人即無從知 悉理由,自不足昭公信,自應將原處分撤銷發回,由原受命 法官另依法為妥適之裁定。  五、經查: ㈠、原處分受命法官依本案起訴書指出相關證人(含共犯)之供 述證據及其餘非供述證據,認依聲請人所提證據,已釋明本 案被告等人分別涉有上開犯罪行為,犯罪嫌疑重大,本院經 核閱卷宗,認尚非無據。 ㈡、原處分認定被告二人之犯罪型態存有逃亡之高度誘因,有事 實足認有逃亡之虞,並認檢察官所稱被告二人有串證、滅證 之虞部分,現階段應已無影響,因認分別以具保400萬元、1 50萬元,並限制住居、出海及出境,即足以避免被告二人逃 亡等情,固非無見。然依被告劉立恩、李淳瑋過往社會經濟 地位及資力,暨本案犯罪所涉鉅額不法所得,原處分就本件 被告二人均無羈押之必要性,僅說明係權衡比例原則,即逕 認具保、限制住居、限制出境及出海等手段之強制處分已足 以形成對其等心理之拘束力,實難認已詳予說明上開各情何 以足以作為認定被告劉立恩、李淳瑋無羈押必要之依據,及 為何未羈押仍得確保審判之順利進行,理由尚屬不備。且原 處分就被告劉立恩、李淳瑋僅以400萬元、150萬元具保,該 等金額與犯罪情節、實際所得及經濟能力是否相當而符合比 例原則,亦有再予研求之必要。 六、從而,檢察官之聲請,非無理由,而因原處分尚有前述可議 之處,自屬無可維持,應由本院予以撤銷,並發回原受命法 官更為調查妥處,以昭折服。 七、依刑事訴訟法第416條第4項、第41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程欣儀                    法 官 林幸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李玟郁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2025-01-07

TPDM-114-聲-20-2025010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0年度金重訴字第11號 110年度訴字第460號 110年度訴字第545號 110年度訴字第577號 110年度訴字第81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克家 選任辯護人 陳啟弘律師 鄭克盛律師 被 告 楊添財 選任辯護人 何子豪律師 李依蓉律師 被 告 歐佳怡 選任辯護人 葉錦龍律師 林柏宏律師 被 告 陳岱伶 選任辯護人 徐子評律師 何宗翰律師 被 告 廖仁甫 選任辯護人 曾昭牟律師 被 告 王陽明 莊正胤 阮采羚 上 一 人 選任辯護人 劉家豪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雷玉暐 選任辯護人 楊晴文律師 呂理銘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9年度偵字第294 83號、第25207號、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 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號、第3094號、第4103號)及追加起訴 (110年度偵字第6295號、第8260號、第8262號、第8263號、第1 9905號及第25640號),本院於民國113年7月23日所為之判決原 本及其正本,茲發現有誤,應裁定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如附表各編號所示欄位,應更正為如附表 各編號「更正後之記載」欄所示。   理 由 一、按裁判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或其正本與原 本不符,而於全案情節與裁判本旨無影響者,法院得依聲請 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刑事訴訟法第227條之1第1項定有明 文。 二、茲因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有主文所示之誤寫,而不影響全 案情節與原處分之本旨,揆諸首揭規定及解釋意旨,應予裁 定更正如主文所示。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7條之1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萬可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附表 編號 欄位或附表 判決頁數、行數或編號、欄位 原判決原本及其正本之記載 更正後之記載 一 案由欄 第2頁第1行後段至第5行前段 109年度偵字第29483號、第25207號 、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號、第3094號、第4103號、第33897號、112年度偵字第34825號、第348 26、第34827號及第34828號 109年度偵字第29483號、第25207號 、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 號、第3094號、第4103號 二 理由欄 第55頁第1行 如附表五編號4 、6 、8 至10、15至18、21至23、26、30 如附表五編號4 、6 、8 至10、13 、15至18、21至23、26、30 三 附表五 編號68「偵查機關」欄 士林地檢署 新北地檢署

2025-01-06

TPDM-110-訴-460-20250106-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0年度金重訴字第11號 110年度訴字第460號 110年度訴字第545號 110年度訴字第577號 110年度訴字第81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克家 選任辯護人 陳啟弘律師 鄭克盛律師 被 告 楊添財 選任辯護人 何子豪律師 李依蓉律師 被 告 歐佳怡 選任辯護人 葉錦龍律師 林柏宏律師 被 告 陳岱伶 選任辯護人 徐子評律師 何宗翰律師 被 告 廖仁甫 選任辯護人 曾昭牟律師 被 告 王陽明 莊正胤 阮采羚 上 一 人 選任辯護人 劉家豪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雷玉暐 選任辯護人 楊晴文律師 呂理銘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9年度偵字第294 83號、第25207號、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 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號、第3094號、第4103號)及追加起訴 (110年度偵字第6295號、第8260號、第8262號、第8263號、第1 9905號及第25640號),本院於民國113年7月23日所為之判決原 本及其正本,茲發現有誤,應裁定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如附表各編號所示欄位,應更正為如附表 各編號「更正後之記載」欄所示。   理 由 一、按裁判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或其正本與原 本不符,而於全案情節與裁判本旨無影響者,法院得依聲請 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刑事訴訟法第227條之1第1項定有明 文。 二、茲因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有主文所示之誤寫,而不影響全 案情節與原處分之本旨,揆諸首揭規定及解釋意旨,應予裁 定更正如主文所示。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7條之1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萬可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附表 編號 欄位或附表 判決頁數、行數或編號、欄位 原判決原本及其正本之記載 更正後之記載 一 案由欄 第2頁第1行後段至第5行前段 109年度偵字第29483號、第25207號 、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號、第3094號、第4103號、第33897號、112年度偵字第34825號、第348 26、第34827號及第34828號 109年度偵字第29483號、第25207號 、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 號、第3094號、第4103號 二 理由欄 第55頁第1行 如附表五編號4 、6 、8 至10、15至18、21至23、26、30 如附表五編號4 、6 、8 至10、13 、15至18、21至23、26、30 三 附表五 編號68「偵查機關」欄 士林地檢署 新北地檢署

2025-01-06

TPDM-110-訴-815-20250106-2

金重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0年度金重訴字第11號 110年度訴字第460號 110年度訴字第545號 110年度訴字第577號 110年度訴字第81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克家 選任辯護人 陳啟弘律師 鄭克盛律師 被 告 楊添財 選任辯護人 何子豪律師 李依蓉律師 被 告 歐佳怡 選任辯護人 葉錦龍律師 林柏宏律師 被 告 陳岱伶 選任辯護人 徐子評律師 何宗翰律師 被 告 廖仁甫 選任辯護人 曾昭牟律師 被 告 王陽明 莊正胤 阮采羚 上 一 人 選任辯護人 劉家豪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雷玉暐 選任辯護人 楊晴文律師 呂理銘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9年度偵字第294 83號、第25207號、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 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號、第3094號、第4103號)及追加起訴 (110年度偵字第6295號、第8260號、第8262號、第8263號、第1 9905號及第25640號),本院於民國113年7月23日所為之判決原 本及其正本,茲發現有誤,應裁定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如附表各編號所示欄位,應更正為如附表 各編號「更正後之記載」欄所示。   理 由 一、按裁判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或其正本與原 本不符,而於全案情節與裁判本旨無影響者,法院得依聲請 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刑事訴訟法第227條之1第1項定有明 文。 二、茲因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有主文所示之誤寫,而不影響全 案情節與原處分之本旨,揆諸首揭規定及解釋意旨,應予裁 定更正如主文所示。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7條之1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萬可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附表 編號 欄位或附表 判決頁數、行數或編號、欄位 原判決原本及其正本之記載 更正後之記載 一 案由欄 第2頁第1行後段至第5行前段 109年度偵字第29483號、第25207號 、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號、第3094號、第4103號、第33897號、112年度偵字第34825號、第348 26、第34827號及第34828號 109年度偵字第29483號、第25207號 、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 號、第3094號、第4103號 二 理由欄 第55頁第1行 如附表五編號4 、6 、8 至10、15至18、21至23、26、30 如附表五編號4 、6 、8 至10、13 、15至18、21至23、26、30 三 附表五 編號68「偵查機關」欄 士林地檢署 新北地檢署

2025-01-06

TPDM-110-金重訴-11-20250106-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0年度金重訴字第11號 110年度訴字第460號 110年度訴字第545號 110年度訴字第577號 110年度訴字第81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克家 選任辯護人 陳啟弘律師 鄭克盛律師 被 告 楊添財 選任辯護人 何子豪律師 李依蓉律師 被 告 歐佳怡 選任辯護人 葉錦龍律師 林柏宏律師 被 告 陳岱伶 選任辯護人 徐子評律師 何宗翰律師 被 告 廖仁甫 選任辯護人 曾昭牟律師 被 告 王陽明 莊正胤 阮采羚 上 一 人 選任辯護人 劉家豪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雷玉暐 選任辯護人 楊晴文律師 呂理銘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9年度偵字第294 83號、第25207號、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 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號、第3094號、第4103號)及追加起訴 (110年度偵字第6295號、第8260號、第8262號、第8263號、第1 9905號及第25640號),本院於民國113年7月23日所為之判決原 本及其正本,茲發現有誤,應裁定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如附表各編號所示欄位,應更正為如附表 各編號「更正後之記載」欄所示。   理 由 一、按裁判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或其正本與原 本不符,而於全案情節與裁判本旨無影響者,法院得依聲請 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刑事訴訟法第227條之1第1項定有明 文。 二、茲因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有主文所示之誤寫,而不影響全 案情節與原處分之本旨,揆諸首揭規定及解釋意旨,應予裁 定更正如主文所示。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7條之1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萬可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附表 編號 欄位或附表 判決頁數、行數或編號、欄位 原判決原本及其正本之記載 更正後之記載 一 案由欄 第2頁第1行後段至第5行前段 109年度偵字第29483號、第25207號 、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號、第3094號、第4103號、第33897號、112年度偵字第34825號、第348 26、第34827號及第34828號 109年度偵字第29483號、第25207號 、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 號、第3094號、第4103號 二 理由欄 第55頁第1行 如附表五編號4 、6 、8 至10、15至18、21至23、26、30 如附表五編號4 、6 、8 至10、13 、15至18、21至23、26、30 三 附表五 編號68「偵查機關」欄 士林地檢署 新北地檢署

2025-01-06

TPDM-110-訴-577-20250106-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0年度金重訴字第11號 110年度訴字第460號 110年度訴字第545號 110年度訴字第577號 110年度訴字第81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克家 選任辯護人 陳啟弘律師 鄭克盛律師 被 告 楊添財 選任辯護人 何子豪律師 李依蓉律師 被 告 歐佳怡 選任辯護人 葉錦龍律師 林柏宏律師 被 告 陳岱伶 選任辯護人 徐子評律師 何宗翰律師 被 告 廖仁甫 選任辯護人 曾昭牟律師 被 告 王陽明 莊正胤 阮采羚 上 一 人 選任辯護人 劉家豪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雷玉暐 選任辯護人 楊晴文律師 呂理銘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09年度偵字第294 83號、第25207號、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 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號、第3094號、第4103號)及追加起訴 (110年度偵字第6295號、第8260號、第8262號、第8263號、第1 9905號及第25640號),本院於民國113年7月23日所為之判決原 本及其正本,茲發現有誤,應裁定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如附表各編號所示欄位,應更正為如附表 各編號「更正後之記載」欄所示。   理 由 一、按裁判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或其正本與原 本不符,而於全案情節與裁判本旨無影響者,法院得依聲請 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刑事訴訟法第227條之1第1項定有明 文。 二、茲因原判決之原本及其正本有主文所示之誤寫,而不影響全 案情節與原處分之本旨,揆諸首揭規定及解釋意旨,應予裁 定更正如主文所示。 三、爰依刑事訴訟法第227條之1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刑事第十六庭  審判長法 官 胡宗淦                     法 官 林幸怡                     法 官 程欣儀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書記官 萬可欣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6   日 附表 編號 欄位或附表 判決頁數、行數或編號、欄位 原判決原本及其正本之記載 更正後之記載 一 案由欄 第2頁第1行後段至第5行前段 109年度偵字第29483號、第25207號 、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號、第3094號、第4103號、第33897號、112年度偵字第34825號、第348 26、第34827號及第34828號 109年度偵字第29483號、第25207號 、第28033號、第28034號、第28667號、第29806號、110年度偵字第249 號、第3094號、第4103號 二 理由欄 第55頁第1行 如附表五編號4 、6 、8 至10、15至18、21至23、26、30 如附表五編號4 、6 、8 至10、13 、15至18、21至23、26、30 三 附表五 編號68「偵查機關」欄 士林地檢署 新北地檢署

2025-01-06

TPDM-110-訴-545-20250106-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