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蔡曉卿

共找到 88 筆結果(第 51-60 筆)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7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HOANG NGOC VAN(黃玉文) 000000000 上列受刑人因殺人等案件,聲請人聲請假釋中交付保護管束(11 4年度執聲付字第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HOANG NGOC VAN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因殺人等案件,經判決確定後移送 執行。茲受刑人經法務部核准假釋,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 護管束等情。 二、本院審核相關文件,認為聲請為正當,爰依修正後刑事訴訟 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 主文。 三、至保安處分執行法第74條之1規定檢察官執行外國人保護管 束處分職權時,本可依具體狀況衡酌是否以驅逐出境之方式 替代,並未限制須經法院裁定始得為之(最高法院85年度台 非字第3號判決意旨參照),準此,本件受刑人既係外國人 ,檢察官自得依前開規定執行對受刑人之保護管束處分,並 依具體狀況,衡酌是否需以將受刑人驅逐出境之方式,以替 代對受刑人保護管束之執行方法,此屬檢察官之職權,不在 本件審究範圍,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曉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2025-01-17

TNHM-114-聲保-72-20250117-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20號 抗 告 人 即 受刑人 許尊勝 0 000 上列抗告人因定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雲林地方法院中華民國 113年11月13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732號),提起抗告,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 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 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 ,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 二、經查:抗告人因犯原裁定附表各罪(共97罪),經法院分別 判處如原裁定附表所示之刑,且均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 、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抗告人所犯各罪符合數罪併罰 合併定執行刑,經原審法院審核抗告人所犯各罪之整體犯罪 情節、因各罪罪質相近所受責任重複非難程度較高、抗告人 所表達的意見,及刑罰邊際效應隨刑期而遞減等一切情狀, 乃合併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11年,所定刑度經核係在上開罪 刑中之最長期有期徒刑以上(2年6月),各罪宣告刑合併之 刑期以下(全部刑期為135年,如以先前定過的刑期加總, 則為43年6月),顯未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之外部性界 限,且與法律規範之目的、精神、理念及法律秩序亦不相違 背,核無違法或不當之處。 三、抗告人抗告主張:伊犯後坦承犯行,交代上手協助破案,原 審量刑過重等語。經查:  ㈠抗告人為各該犯行時,年紀僅約20歲左右,雖較容易被詐欺 集團利誘而參與犯罪。   其次,抗告人的犯罪時間都集中在109年11月17日到110年1 月23日,都是擔任詐欺集團的收水手(收取車手提領的贓款 後往上交回集團上游)、車手(提領被害人被害贓款)駕駛 等工作,而觸犯加重詐欺取財罪,重複非難性雖然較高。   且抗告人犯後均坦承犯罪,態度良好,雖有各該判決在卷可 參(原審卷第49、81、190、200、206、213、219、252頁) 。  ㈡然抗告人及其同夥在此段期間密集實施,總共侵害的被害人 總共97人,因而觸犯97罪,抗告人明顯是見如此不勞而獲, 食髓知味,想要在短時間內賺取不義之財,心存僥倖的心態 甚高。  ㈢抗告人此段期間共同侵害的被害人高達97人,被害人受害的 金額高達782萬有餘(本院卷第43頁依據各該判決計算的統 計表參照),抗告人整體犯罪侵害他人財產、擾亂社會秩序 非輕。如過度給予刑期折讓之恤刑利益,恐助長詐騙歪風。  ㈣抗告人於本案擔任的腳色,均是參與同一詐欺集團,多擔任 收水手、車手駕駛之角色(原審卷第41、77、189、199、20 5、213、225、256頁判決書參照),抗告人並非最底層的車 手腳色。  ㈤抗告人所犯原裁定附表各罪的合併總刑度高達135年,如以先 前定過的刑期加總,則為43年6月,原審定應執行11年,已 經基於恤刑原則為被告調降甚多刑度。 四、綜上,抗告人年紀甚輕,自陳家中尚有父親、幼子(原審卷 第269頁被告陳述意見表參照),因一時觀念偏差,而觸犯 本案各罪,本院雖感遺憾,然經為上開綜合考量後,本院認 為原審所裁定的刑度,並無過重,抗告人抗告主張原審量刑 過重云云,並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                    書記官 蔡曉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2025-01-17

TNHM-114-抗-20-20250117-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79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丁文博 上列受刑人因強盜等案件,聲請人聲請假釋中交付保護管束(11 4年度執聲付字第2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丁文博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因強盜等案件,經判決確定後移送 執行。茲受刑人經法務部核准假釋,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 護管束等情。 二、本院審核相關文件,認為聲請為正當,爰依修正後刑事訴訟 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曉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2025-01-17

TNHM-114-聲保-79-20250117-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保字第8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本源 000000000000 上列受刑人因毒品等案件,聲請人聲請假釋中交付保護管束(11 4年度執聲付字第2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本源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前因毒品等案件,經判決確定後移送 執行。茲受刑人經法務部核准假釋,爰聲請於其假釋中付保 護管束等情。 二、本院審核相關文件,認為聲請為正當,爰依修正後刑事訴訟 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 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廷宜                    法 官 林坤志                    法 官 蔡川富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曉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7  日

2025-01-17

TNHM-114-聲保-80-20250117-1

勞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上易字第16號 上 訴 人 哈瑪 路曼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黃信豪律師 鄭植元律師 被上訴人 後東機械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崇熙 訴訟代理人 洪銘憲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 國113年6月3日臺灣臺南地方法院第一審判決(113年度勞訴字第 24號)提起上訴,本院於113年12月2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 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又第二審訴之變更或追加,非經他 造同意,不得為之。但第255條第1項第2款至第6款情形,不 在此限。另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 之陳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定有 明文。而上開規定,依民事訴訟法第463條規定,於第二審 程序準用之。經查,本件上訴人原上訴聲明㈢被上訴人應自 民國112年11月1日起至114年9月12日止,按月給付上訴人二 人各新臺幣(下同)2萬6,400元;嗣於本院113年11月4日準 備期日變更上開聲明為被上訴人應分別給付上訴人自112年1 1月1日起至113年10月31日止之薪資共計各31萬6,800元;核 其所為乃不變更訴訟標的,僅減縮上開聲明及更正法律上之 陳述,且經被上訴人同意在案(本院卷第156頁),合於民 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3款、第256條、第463條之規定, 應予准許。次查,本件上訴人於原審雖主張其簽立說明函、 外國人同意轉換雇主或工作證明書及切結書(下分稱系爭說 明函、證明書、切結書,並合稱系爭文件)乃被上訴人傳達 內容不實者,上訴人得依民法第88條、第89條規定撤銷意思 表示,嗣於本院改稱係受被上訴人詐欺方簽立系爭文件,並 依民法第92條第1項規定撤銷意思表示,核其所為,乃屬更 正法律上之陳述,且經被上訴人同意(本院卷第157頁)及 為充分之辯論,無損其訴訟上之權益,亦合於民事訴訟法第 256條、第463條之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上訴人主張:伊等均自111年9月13日起受僱於被上訴人公司 擔任作業員,惟被上訴人於112年11月1日竟以詐欺方式使伊 等誤認不更換仲介就僅能轉出,以致簽立說明函、外國人同 意轉換雇主或工作證明書及切結書(下分稱系爭說明函、證 明書、切結書,合稱系爭文件),遂遭勞動部廢止原核准之 聘僱許可。爰依民法第92條第1項規定撤銷系爭文件之意思 表示,請求確認兩造間僱傭關係存在,並依民法第482條規 定,請求被上訴人分別給付伊等自112年11月1日起至113年1 0月31日止之薪資,每人各31萬6,800元(上訴人逾此範圍之 其他請求,經原審為其敗訴判決後,業據上訴人減縮或撤回 該部分之上訴,該部分不在本院審理範圍內,不予贅述)。 二、被上訴人則以下列情詞置辯,並求為判決駁回上訴人本件請 求:上訴人等於112年11月1日前確實任職於伊公司,惟上訴 人等於任職期間因工作不適,要求更換新雇主,經伊商請原 人力仲介公司人員與上訴人商討是否仍於伊處任職,然上訴 人等經上開人員解釋後,即與伊終止契約,並簽署附有印尼 文之系爭文件,且於系爭證明書上勾選其他不可歸責於受聘 僱外國人之事由,雙方合意轉出等語,復經報請勞動部備查 ,則兩造業已合意終止僱傭關係。又上訴人已罹於民法第93 條第1項前段規定之1年期間,本件無從撤銷意思表示,且伊 已給付上訴人任職內全部薪資,未有積欠等語。【原審就上 開部分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聲明: ㈠原判決關於駁回上訴人後開請求部分及訴訟費用負擔之裁 判均廢棄。㈡確認上訴人與被上訴人間僱傭關係存在。㈢被上 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每人各31萬6,800元。被上訴人則求為判 決駁回上訴。】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㈠上訴人二人自111年9月13日起任職被上訴人後東機械有限公 司,而被上訴人為上訴人二人投保勞保期間自111年9月14日 起至112年11月1日止,其中111年、112年投保薪資分別為2 萬5,250元、2萬6,400元(見原審卷第49、50頁)。  ㈡上訴人二人於被上訴人交付之系爭說明函(見原審卷第59、6 5頁)上簽名並按捺指印,該函記載「現因移工工作不適, 雙方合意轉出」等語,並有印尼文字說明,及蓋有被上訴人 公司大、小章。  ㈢上訴人二人在系爭證明書(見原審卷第61、67頁)上簽名並按 捺指印,該證明書上有勾選「其他不可歸責於受聘外國人之 事由者,雙方合意轉出」等語,並有印尼文字說明,及蓋有 被上訴人公司大、小章。  ㈣上訴人二人在系爭切結書(見原審卷第63、69頁)上簽名並 按捺指印,該切結書上記載「本人(即上訴人)於112年11 月1日同意轉出」等語,並有印尼文字說明。  ㈤勞動部以112年11月16日勞動發事字第1122200246號函,通知 兩造:同意自112年11月1日止,廢止本部於111年9月26日函 准上訴人二人之聘僱許可等語(上訴人部分則由被上訴人代 轉)(見原審卷第71、91頁)。  ㈥上訴人二人曾以被上訴人違法解雇為由,函請勞動部撤銷旨 揭廢止聘僱許可及同意轉換雇主處分一案,經勞動部以113 年7月31日勞動發事字第1130511225號函表示經臺南市政府 函覆查無雇主有違法解雇情事,尚難同意等語(見本院卷第 55頁)。  ㈦若上訴人二人主張有理由,則本件上訴人自112年11月1日起 至113年10月31日止之工資,均以每月2萬6,400元為計算( 見本院卷第155、156頁)。 四、兩造爭執事項:  ㈠上訴人二人依民法第92條第1項規定,撤銷系爭文件之意思表 示,是否有理由?被上訴人主張已逾民法第93條第1項前段 規定之1年期間,有無理由?  ㈡上訴人二人請求確認兩造間僱傭關係存在,是否有理由?  ㈢上訴人二人請求被上訴人給付自112年11月1日起至113年10月 31日止之薪資,合計各31萬6,800元,是否有理由? 五、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民法第92條第1項所謂詐欺,須有欲使相對人陷於錯誤,故 意示以不實之事,令其因錯誤而為意思表示之行為,始足當 之。除行為人主觀上有使人於陷於錯誤之故意外,且詐欺行 為與表意人陷於錯誤並進而為意思表示,須有相當因果關係 以為斷(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1241號民事判決意旨參 照)。次按民法第92條第1項規定所謂之詐欺,雖不以積極 之欺罔行為為限,然單純之緘默,除在法律上、契約上或交 易習慣上,就某事項負有告知之義務者外,其緘默並無違法 性,即非本條之詐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043號民 事判決意旨參照)。  ㈡查系爭文件上均載有雙方合意轉出之文字,並有印尼文字說 明,上訴人亦於系爭文件上簽名並按捺指印,此為兩造所不 爭,足認兩造已有合意終止僱傭關係。上訴人雖主張渠係因 受被上訴人詐欺始於系爭文件上簽名云云,然為被上訴人所 否認。經查:   ⒈上訴人雖主張被上訴人係因上訴人不肯轉換仲介始要求上 訴人轉出,並提出錄音光碟及譯文為證。惟此部分縱然屬 實,亦僅係被上訴人要求上訴人轉出之動機而已,難謂被 上訴人有何詐欺上訴人之行為。   ⒉上訴人另主張被上訴人有故意不告知上訴人縱不更換仲介 亦無須轉出之詐欺行為云云。然就更換仲介是否轉出之情 事,不論依法律、契約或交易習慣,被上訴人均不負有告 知義務,其就此縱有消極未告知,依上說明,亦與民法第 92條第1項規定不合。     ⒊上訴人又主張被上訴人故意告知上訴人:如不更換仲介, 就必須轉出云云。然觀之上訴人所提出之錄音譯文所載, 對上訴人說「不換仲介就要轉出」等語者係新仲介(見本 院卷第132、133頁),並非被上訴人,已難認被上訴人有 故意告知上訴人,如不更換仲介就必須轉出之詐術。   ⒋綜上,上訴人未能證明被上訴人有何詐欺上訴人簽立系爭 文件之行為,復未舉證證明系爭文件有應撤銷之事實,其 依民法第92條第1項規定,撤銷系爭文件之意思表示,不 生撤銷之法律效果。  ㈢系爭文件已足認定兩造係合意終止僱傭關係,僱傭關係已不 存在。本件復查無其他兩造僱傭關係仍然存在之事證,上訴 人請求確認兩造僱傭關係存在,及基於僱傭關係請求被上訴 人給付各31萬6,800元之薪資,即無理由。  六、綜上所述,上訴人依民法第92條第1項規定,請求確認上訴 人與被上訴人間僱傭關係存在、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每人 各31萬6,800元本息,非屬正當,不應准許。從而原審所為 上訴人此部分敗訴之判決,並無不合。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 此部分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八、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 、第78條、第85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勞動法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金龍                    法 官 曾鴻文                    法 官 洪挺梧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蔡曉卿

2025-01-15

TNHV-113-勞上易-16-20250115-1

抗更一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停止執行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更一字第1號 抗 告 人 張秀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福隆尖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人間聲請 停止執行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2月29日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所 為裁定(113年度聲字第30號)提起抗告,有關擔保金額部分, 經最高法院發回,本院更為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民國113年12月2日裁定關於相對人福隆尖端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亞德利塑膠工廠股份有限公司應供擔保金額部分,應變更為 新臺幣2,300萬元。   理 由 一、按原法院或審判長認抗告為有理由者,應撤銷或變更原裁定 ,民事訴訟法第490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本件抗告人係執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國110年2月25日110年 度雄院民公士字第299號公證書(含廠房租賃契約書,下稱 系爭公證書)為執行名義(下稱系爭執行名義),向臺灣臺 南地方法院(下稱臺南地院)聲請強制執行(112年度司執 字第62145號事件,下稱系爭執行程序),命相對人等遷讓 並返還系爭建物予全體共有人。嗣相對人等主張兩造間就系 爭建物仍有不定期租賃關係存在,請求確認兩造間之不定期 租賃關係存在,並向臺南地院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臺南地 院113年度補字第171號,已改分為113年度訴字第537號,見 本院前案卷第67頁,下稱系爭債務人異議之訴),爰依強制 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停止系爭執行 程序。臺南地院裁准相對人等供擔保462萬3,524元後,於系 爭訴訟終結前,停止系爭執行程序。抗告人不服,提起抗告 等情,業據本院調閱系爭執行卷宗及債務人異議之訴卷核閱 屬實。 三、經查:系爭建物前均出租他人收取租金,則本件抗告人因停 止執行未能及時取回系爭建物,可能遭受之損害,應為相對 人所提系爭訴訟確定前,抗告人不能使用或另行出租系爭建 物每月所受相當於租金之損害。依抗告人所提系爭契約書所 載,抗告人出租系爭建物每月租金為新臺幣(下同)50萬元 (見本院前案卷第18頁),應足認抗告人因停止執行可能遭 受之損害每月至少為50萬元。 四、又按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之裁定確定時,法院及當事人應受拘 束,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5項定有明文。系爭債務人異議 之訴,經原法院核定訴訟標的價額為100萬元,此有原法院1 13年度補字第171號裁定存卷可參,則系爭債務人異議之訴 ,應為不得上訴第三審事件。再依113年4月24日修正各級法 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一審辦案期限為1年8月、二審為2年2 月,合計為3年10月(即46個月)。則依此計算,抗告人因 停止執行可能遭受之損害為2,300萬元(50萬×46=2,300萬) ,爰認本件相對人所應供之擔保金以2,300萬元為適當。本 院113年12月2日裁定關於相對人等應供擔保金額部分,應予 變更。 五、據上論結,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金龍                    法 官 曾鴻文                    法 官 洪挺梧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蔡曉卿

2025-01-14

TNHV-113-抗更一-1-20250114-2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202號 抗 告 人 謝秉舟 相 對 人 羅南生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羅南生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再審之訴 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30日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所為裁定( 113年度再字第6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再審之訴,必對於確定判決始得提起,若其判決並未確定 ,或雖經判決而不能發生判決之效力,則其提起再審,即不 得謂為合法。又判決如未合法送達,無從計算上訴期間,其 判決自應以未確定論。是對於尚未確定之判決提起再審之訴 ,於法自屬不合。原法院爰將抗告人再審之訴,以裁定駁回 之,經核於法洵無違背(最高法院70年度台抗字第308號民 事裁定意旨參照)。 二、經查:  ㈠抗告人前對相對人羅南生請求賠償新臺幣(下同)53萬4,000 元(下稱本案訴訟),經原法院於民國113年7月29日以113 年度訴字第849號判決(下稱原判決)駁回抗告人之請求, 該判決於113年8月5日送達抗告人,有原法院送達證書1紙在 卷可稽(見本案訴訟卷第177頁)。抗告人於113年8月14日 以「民事訴訟聲請再審暨鑑定狀」提起再審,有該狀上之本 院收文章戳可憑(見本案訴訟卷第183頁),斯時抗告人就 原判決提起上訴之不變期間尚未屆滿(原判決於113年8月5 日送達,依民事訴訟法第162條第1項前段、法院訴訟當事人 在途期間標準第3條規定應扣除在途期間2日,於113年8月27 日屆滿),自應認其係就未確定之判決提起再審,於法即有 未合,且依前開說明,亦不能因原判決嗣後業已確定而使之 變為合法,爰逕以裁定駁回。    ㈡抗告意旨雖以:伊提起本件訴訟的真意是就原判決提起上訴 ,不是聲請再審云云。惟查:   ⒈抗告人提起本件訴訟,已載明「民事訴訟聲請再審暨鑑定 狀」,其內容亦引據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2款、第9 款關於再審之規定,並載明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之規定 請求再審(見原審補字卷第11、12頁),已難認抗告人係 提起上訴之意。   ⒉抗告人提起本件再審之後,經原法院書記官於113年8月22 日電詢抗告人,是否係對原判決聲明不服提起上訴之意? 抗告人回答是要提再審。書記官復告知,判決尚未確定, 有無與律師確認上訴與再審的條件?抗告人亦稱:有,伊 有問過律師了,伊還是要提再審,不是要提上訴等語,有 原法院公務電話記錄存卷可參(見原審補字卷第31頁)。 堪認經原法院告知原判決尚未確定,應提上訴救濟而非提 起再審之訴,然抗告人仍堅持要提再審之訴甚明。是抗告 意旨稱伊真意是要提上訴云云,要無足採。 三、從而,原法院以抗告人提起本件再審之訴為不合法,而予以 裁定駁回,於法核無違誤。抗告意旨仍執前詞指謫原裁定不 當,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駁回其抗告。 四、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金龍                    法 官 曾鴻文                    法 官 洪挺梧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蔡曉卿

2025-01-14

TNHV-113-抗-202-20250114-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訴訟救助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80號 聲 請 人 莊榮兆 葉陳品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志冠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綰玲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泓鑛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雅倫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雅靜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雅惠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雅茹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嘉岑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天恩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泓廷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千興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臺南市政府環 境保護局間請求損害賠償訴訟救助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 月23日本院所為裁定(113年度聲字第80號)提起抗告。依114年 1月1日施行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 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4條第2項規定,本件應徵抗告費新臺幣1,50 0元,未據抗告人繳納,茲限該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向本 院如數繳納,逾期即駁回其抗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金龍 法 官 曾鴻文 法 官 洪挺梧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蔡曉卿

2025-01-09

TNHV-113-聲-80-20250109-2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訴訟救助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9號 聲 請 人 莊榮兆 葉陳品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志冠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綰玲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泓鑛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雅倫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雅靜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雅惠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雅茹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嘉岑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天恩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泓廷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千興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臺南市政府環 境保護局間聲請保全證據訴訟救助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 月20日本院所為裁定(113年度聲字第79號)提起抗告。依114年 1月1日施行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費用 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4條第2項規定,本件應徵抗告費新臺幣1,50 0元,未據抗告人繳納,茲限該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向本 院如數繳納,逾期即駁回其抗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金龍 法 官 曾鴻文 法 官 洪挺梧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蔡曉卿

2025-01-09

TNHV-113-聲-79-20250109-2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206號 抗 告 人 莊榮兆 葉陳品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綰玲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雅倫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泓鑛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雅靜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雅惠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雅茹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志冠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嘉岑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天恩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葉泓廷即葉碩堂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抗告人因與相對人千興不銹鋼股份有限公司、臺南市政府環 境保護局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2月31日本 院所為裁定(113年度抗字第206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 下:   主 文 再抗告人應於本裁定正本送達翌日起七日內,補繳再抗告裁判費 新臺幣1,500元,及提出委任律師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 人之委任書,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再抗告。   理 由 一、按對於第二審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但上訴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具有律師資格者,不在此限。上訴 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上訴人為 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時,其所屬專任人員具有律師資格並 經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第三審訴訟代理人。第一項但書 及第二項情形,應於提起上訴或委任時釋明之。上訴人未依 第一項、第二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二項委任, 法院認為不適當者,第二審法院應定期先命補正。逾期未補 正亦未依第466條之2為聲請者,第二審法院應以上訴不合法 裁定駁回之。前揭規定於對抗告法院之裁定再為抗告者準用 之,為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486條第4項、第495條之1 所明定。次按抗告、再為抗告,徵收裁判費新臺幣(下同) 1,000元;抗告、再抗告,裁判費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 原定數額,加徵十分之五,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8、114年1 月1日施行之臺灣高等法院民事訴訟與非訟事件及強制執行 費用提高徵收額數標準第4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再抗告人不服民國113年12月31日本院113年度抗字第206 號駁回抗告之裁定,提出再抗告,惟未依規定提出委任律師 或具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之委任書,亦未繳納再抗告 裁判費1,500元,茲限再抗告人於本裁定正本送達後七日內 補正,逾期不補,即駁回再抗告,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金龍                    法 官 曾鴻文                    法 官 洪挺梧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蔡曉卿

2025-01-09

TNHV-113-抗-206-20250109-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