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薛德芬

共找到 149 筆結果(第 51-60 筆)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304號 原 告 林芷芬 上列原告與被告許哲綸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350萬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3萬5,65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 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 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蔡牧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薛德芬

2025-02-03

TPDV-114-補-304-2025020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49號 聲 請 人 施家銘 相 對 人 京城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戴誠志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停止執行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9日所為 之裁定,應裁定更正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原本及正本主文欄有關「請駁回」之記載,應更正為「聲 請駁回」。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民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 文。此於裁定亦準用之,同法第239條亦定有明文。 二、查本院前開之裁定有如主文所示之顯然錯誤,應予更正。 三、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賴秋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薛德芬

2025-02-03

TPDV-113-聲-749-20250203-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21號 原 告 A女 (姓名年籍及住居所詳卷) A女之父 (姓名年籍及住居所詳卷) A女之母 (姓名年籍及住居所詳卷) 上列原告與被告陳柏融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300萬元, 應徵第一審裁判費3萬6,6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 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7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 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蔡牧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薛德芬

2025-02-03

TPDV-114-補-221-2025020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代位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92號 原 告 李肇宗 被 告 葉慶祥 葉慶成 葉文禮 葉子菁 葉子瑛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代位分割共有物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 費。按原告之訴,有起訴不合程式之情形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 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定有明文。又按債權人代位債務人對於第 三債務人起訴,代位權僅為債權人對於債務人與第三債務人間之 權利義務關係,並非構成訴訟標的之事項,是計算其訴訟標的價 額,應就債務人與第三債務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定之(最高法院 103年度台抗字第4號裁定參照)。再按關於分割共有物之訴,其 訴訟標的價額之核定,應以起訴時原告依其應有部分,計算分得 共有物之價格為準;於分割遺產之訴,則應依起訴時遺產總價額 ,按原告所佔應繼分比例定之(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277號 裁定參照)。查,本件原告係本於債權人之地位,代位債務人葉 子琪訴請分割其與被告公同共有之臺北市○○區○○段○○段000地號 土地及其上同段1260建號房屋(即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路0段 000巷0弄00號,下合稱系爭不動產),依上開規定及說明,本件 訴訟標的價額應以葉子琪因分割系爭不動產所受利益之客觀價額 為計算,即應依系爭不動產於起訴時之價額,按葉子琪所占應繼 分核算。本院依職權查詢內政部不動產交易實價查詢服務網,與 系爭不動產相鄰之建物實價登錄交易紀錄,市場價值為每平方公 尺27.5萬元【計算式:(34.3萬元+23.4萬元+24.8萬元)÷3=27. 5萬元】,系爭不動產之面積依建物登記第二類謄本所示,共110 .52平方公尺(計算式:96.77平方公尺+13.75平方公尺=110.52 平方公尺),是系爭不動產市場價值為30,393,000元(計算式: 27.5萬元×110.52平方公尺=30,393,000元),而葉子琪應繼分比 例為1/6,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5,065,500元(計算式:30 ,393,000元×1/6=5,065,5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51,193元。 茲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如數向本院繳納,逾期未繳,即 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賴秋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薛德芬

2025-02-03

TPDV-114-補-92-2025020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修復漏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訴字第2317號 上 訴 人 即被上訴人 黃巧瑗 上 訴 人 即被上訴人 陳建宏 上列當事人間因本院102年度訴字第2317號請求修復漏水事件, 上訴人均提起上訴到院。經查,上訴人黃巧瑗本件上訴利益金額 為新臺幣(下同)5萬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2,250元。上訴人陳 建宏本件上訴利益金額為6萬6,000元,亦應徵第二審裁判費2,25 0元。上開第二審裁判費均未據各該上訴人繳納,茲依民事訴訟 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各該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分 別如數向本院繳納,逾期未繳,即駁回其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蔡牧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薛德芬

2025-02-03

TPDV-112-訴-2317-20250203-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53號 原 告 周志昌 上列原告與被告蕭鈺玲等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 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421,812 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8,231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五日內補繳,逾期不繳, 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宣玉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書記官 薛德芬

2025-01-23

TPDV-114-補-253-20250123-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回復原狀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16號 原 告 林寶足 黃美諭 上列原告與被告劉宗武等間回復原狀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026萬元,應徵 第一審裁判費120,788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 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五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 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民事第八庭 法 官 宣玉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薛德芬

2025-01-22

TPDV-114-補-216-20250122-1

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票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簡上字第136號 上 訴 人 常月鏵 徐浦洲 被上訴人 李陶鎔 訴訟代理人 沈志成律師 吳意淳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票款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月18日 本院臺北簡易庭所為111年度北簡字第13502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 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之規定繳納裁判費,此 為法定必須具備之程式。次按上訴不合法者,第二審法院應 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 補正。上訴不合法之情形,已經原第一審法院定期間命其補 正而未補正者,得不行前項但書之程序,民事訴訟法第444 條定有明文。上開規定於簡易訴訟程序準用之,同法第436 條之1第3項亦有明文。另當事人提起上訴同時聲請訴訟救助 ,於法院駁回其訴訟救助之裁定經合法送達後,已逾相當期 間,仍未繳納裁判費者,自可不另酌定期間命其補繳裁判費 ,而逕行駁回其上訴(最高法院70年台再字第194號裁判意 旨參照)。 二、經查,本件上訴人提起第二審上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原 審法院於民國113年2月20日以111年度北簡字第13502號裁定 ,限令上訴人於收受該裁定後10日內補繳,該裁定已於113 年2月23日合法送達上訴人,有該裁定、送達證書等件在卷 可稽(見本院卷第29至31頁)。嗣上訴人雖聲請訴訟救助, 然業經本院於113年8月27日以113年度救更一字第2號裁定及 最高法院113年度12月18日113年度台簡抗字第289號裁定駁 回確定,並有該裁定、送達證書等件可證。惟上訴人迄今仍 未繳納裁判費,亦有本院答詢表、繳費資料查詢清單附卷可 憑,揆諸首揭說明,本件上訴自非合法,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蔡世芳                   法 官 林芳華                   法 官 宣玉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書記官 薛德芬

2025-01-21

TPDV-113-簡上-136-202501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321號 原 告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紀睿明 訴訟代理人 楊砡茵 被 告 蕭奕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7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6萬8,206元,及其中新臺幣25萬7,062元 自民國99年4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9.99%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兩造所簽訂之新生活時貸信用貸 款契約暨約定書第24條約定,雙方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 法院(見本院卷第18頁),故原告向本院提起本件訴訟,核與 前揭規定相符,本院就本件訴訟自有管轄權。 二、次按因合併而消滅之公司,其權利義務,應由合併後存續或 另立之公司承受,公司法第319條準用同法第75條規定定有 明文。查訴外人中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華商銀 )前與訴外人香港商香港上海匯豐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 香港匯豐銀行)合併,並由香港滙豐銀行為存續銀行,概括 承受中華商銀之資產、負債與營業;嗣香港匯豐銀行與原告 依企業併購法有關分割之規定,將香港匯豐銀行在臺灣分行 之部分營業、資產及負債分割予原告,業經行政院金融監督 管理委員會核准在案,原告並依金融機構合併法第18條之規 定,於民國99年5月1日將債權分割之通知登報於經濟日報A1 4版,此有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99年3月22日金管銀外 字第09950000770號函、經濟日報公告報紙為憑(本院卷第1 3-16頁),是香港匯豐銀行分割予原告部分之權利義務關係 自應由原告承受。 三、復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 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 5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查原告原起訴請求:被告應給付 原告新臺幣(下同)26萬9,466元,及其中25萬7,062元元自 99年4月2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9.99%計算之利息(見本 院卷第7頁)。後具狀將請求給付總額變更為26萬8,206元, 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依前揭規定,應准許之。 四、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95年7月13日與中華商銀簽訂新生活時貸 信用貸款契約暨約定書,向中華商銀借款40萬元,約定借款 期間為自同年月14日起至102年7月13日,借款利率按原告公 告之基準利率加年息6.191%機動計付(違約時為年息9.99% ),依年金法按月平均攤還本息,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 不依約清償本金時,即喪失期限利益,其債務視為全部到期 。詎被告未依約還款,依新生活時貸信用貸款契約暨約定書 第12條之約定,已喪失期限利益,所有債務視為全部到期, 至99年4月22日止,尚積欠本金26萬8,206元(內含本金25萬 7,062元、利息1萬1,144元)及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利息未清 償。嗣中華商銀對被告之消費借貸債權,由香港上海滙豐銀 行概括承受後,再因分割而合法讓與債權予原告。為此,爰 依消費借貸及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 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按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量 相同之物;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 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仍從其約 定利率,民法第478條前段、第233條第1項規定分別定有明 文。經查,本件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新生活時貸信 用貸款申請書、新生活時貸信用貸款契約暨約定書、帳務明 細、對帳單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7-19、35-67頁),核屬相 符;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既未於言詞辯論期日 到場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雖因其係依公示 送達通知者,依法不視同其係自認,惟因本件原告主張之事 實,業據原告舉證如前,自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可採。從 而,原告依消費借貸、債權讓與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蔡牧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薛德芬

2025-01-21

TPDV-113-訴-6321-2025012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7355號 原 告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訴訟代理人 張國能 被 告 林文貴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7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72萬7,990元,及自民國113年7月24日起 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1.7%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於原告以新臺幣24萬3,000元為被告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兩造所簽訂之信用貸款契約書第 15條約定,雙方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見本院卷第1 1頁),故原告向本院提起本件訴訟,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本 院就本件訴訟自有管轄權。 二、本件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 各款所列情形,應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3月21日以簡訊OTP之方式與原 告簽訂信用貸款契約書,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84萬元 ,約定借款期間為自該日起至119年3月20日,借款利率自借 款撥付日起,按原告指數型房貸基準利率加年息9.99%機動 計付(違約時為年息11.7%),依年金法按月平均攤還本息 ,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時,即喪失期限 利益,其債務視為全部到期,除應按上開利率計付遲延利息 外,並得按逾期還款期數收取第1期違約金300元,連續逾期 2期時收取違約金400元,連續逾期3期時計收違約金500元, 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3期。詎被告僅攤還本息 至113年7月23日,依兩造簽訂之信用貸款契約書第10條之約 定,已喪失期限利益,所有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迄今尚積欠 72萬7,990元及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利息未清償。為此,爰依 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㈠、如主文第1 項所示。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   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按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數量 相同之物;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 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仍從其約 定利率,民法第478條前段、第233條第1項規定分別定有明 文。經查,本件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信用貸款契約 書、客戶放款交易明細表、臺幣放款利率查詢等件為證(見 本院卷第9-19頁),核屬相符;又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 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 ,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之規定,應視同自認,本院審 酌上開證物,自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消費 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及 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另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 假執行,核無不合,爰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予以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蔡牧容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薛德芬

2025-01-21

TPDV-113-訴-7355-202501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