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晏臣

共找到 116 筆結果(第 61-70 筆)

附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449號 原 告 朱桂芳 被 告 洪麗琴 范强淯 上列被告因本院112年度金易字第19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 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 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瑋珍 法 官 陳凱翔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2024-12-20

CTDM-113-附民-449-20241220-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妨害名譽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2年度易字第128號 公 訴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建隆 (另案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列被告因妨害名譽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1年度偵緝 字第371號)及移送併辦(111年度偵緝字第371號、112年度偵緝 字第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甲○○犯散布文字誹謗罪,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 其餘被訴部分無罪。   犯罪事實 一、甲○○與丙○○為前男女朋友,分手後因有嫌隙,甲○○竟意圖散 布於眾,基於散布文字誹謗、恐嚇危害安全之犯意,接續為 下列行為:  ㈠於民國110年10月12日22時25分許,在不詳地點,利用網際網 路,以臉書帳號「林皓皓」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二館」公 開發表:「蕭X宇,蕭沛X」、「同時有三段感情」、「跟仁 武分局內勤警員一腿」、「時不常補習班的家長約妳喝酒 妳也跟著去」、「教導你女兒拿玩具攻擊我女兒的眼睛」、 「還把我女兒踩在地上打」、「叫仁武分局曖昧對象(已婚 人士恐嚇我)」、「三個男人輪流幹的時候夠不夠爽~」、 「隱瞞大家沒有婚姻關係。還有仁武分局內勤已婚的警員關 係」等足以毀損丙○○名譽、僅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之 文字,使不特定人可共見共聞;以及「拎北一定請電子花車 、廣告車奉送妳的行為」、 「另杯今天沒有潑你餿水大便 蟲,拎北跟妳全家姓!」等文字,以此加害名譽之事恫嚇丙 ○○,致生危害於安全。  ㈡復於同日22時53分許,以LINE傳送語音訊息「解釋為什麼要 打我女兒,不然就要讓你跟你前夫還有你爸好看」、「要讓 你高雄南到北紅透透」、「要輸贏都奉陪」、「要讓你紅到 不行,走投無路」給丙○○,以此加害名譽之事恫嚇丙○○,致 生危害於安全。  ㈢嗣於同日23時許,前往丙○○位於高雄市岡山區住處騎樓,潑 灑蛋殼、檳榔渣、檳榔汁、豆芽菜及麵包蟲等穢物。經丙○○ 發現後,心生畏懼而報警處理,始查獲上情。 二、案經丙○○訴由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岡山分局報告臺灣橋頭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偵查起訴。   理 由 壹、有罪部分 一、證據能力之說明:   按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規定:「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 陳述,雖不符前4條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 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 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 查證據時,知有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而未於言 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又按刑事 訴訟法第159條之5立法意旨,在於確認當事人對於傳聞證據 有處分權,得放棄反對詰問權,同意或擬制同意傳聞證據可 作為證據,屬於證據傳聞性之解除行為,如法院認為適當, 不論該傳聞證據是否具備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1至第159條 之4所定情形,均容許作為證據,不以未具備刑事訴訟法第1 59條之1至第159條之4所定情形為前提。此揆諸「若當事人 於審判程序表明同意該等傳聞證據可作為證據,基於證據資 料愈豐富,愈有助於真實發見之理念,此時,法院自可承認 該傳聞證據之證據能力」立法意旨,係採擴大適用之立場。 蓋不論是否第159條之1至第159條之4所定情形,抑當事人之 同意,均係傳聞之例外,俱得為證據,僅因我國尚非採澈底 之當事人進行主義,故而附加「適當性」之限制而已,可知 其適用並不以「不符前4條之規定」為要件(最高法院104年 度第3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本判決所引用之證據資料 (詳後引證據,含供述證據、非供述證據及其他具有傳聞性 質之證據),業經本院於準備程序及審判程序予以提示並告 以要旨,且檢察官、被告甲○○均同意有證據能力(易一卷第 341頁、易二卷第36頁),或至本院言詞辯論終結前均未聲 明異議。本院審酌各該傳聞證據作成時之情況,認均與本件 待證事實具有關聯性,查無證據足以證明言詞陳述之傳聞證 據部分,陳述人有受外在干擾、不法取供或違反其自由意志 而陳述之情形。再者,本案所引非供述證據部分,並無證據 證明係公務員違背法定程序所取得,且與本件待證事實具有 自然之關聯性,依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反面解釋,亦具證 據能力。 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㈠上揭犯罪事實,除在告訴人丙○○住處騎樓潑灑蛋殼等穢物部 分外,其餘部分業據被告坦承不諱(易一卷第341頁、易二 卷第35頁),核與證人即告訴人之證述相符(警卷1-4、13- 16頁,併警卷第19-23、25-26頁,偵緝續卷第59-61頁), 並有被告以臉書帳號「林皓皓」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二館 」之公開貼文可資佐證(警卷第32-34頁),足認被告之任 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  ㈡被告雖否認有前往告訴人住處騎樓潑灑穢物之行為,然觀諸 其以臉書帳號「林皓皓」在臉書社團「爆料公社二館」公開 發表「另杯今天沒有潑你餿水大便蟲,拎北跟妳全家姓!」 (警卷第32頁)、「各位 我潑完了」(警卷第23頁)等文 字,且其在上開臉書社團所張貼之蛋殼等穢物之圖片(警卷 第22頁)與在告訴人住處騎樓發現之蛋殼等穢物照片(警卷 第24-27頁)互核一致,故此部分事實亦可認定。  ㈢本件事證明確,被告犯行足以認定,應依法論科。  三、論罪科刑:  ㈠按被害人年滿16歲,遭受現有或曾有親密關係之未同居伴侶 施以身體或精神上不法侵害之情事者,準用第9條至第13條 、第14條第1項第1款、第2款、第4款、第9款至第16款、第3 項、第4項、第15條至第20條、第21條第1項第1款、第3款至 第5款、第2項、第27條至第42條、第48條、第50條之1、第5 0條之2、第52條、第54條、第55條及第58條第1項之規定。 前項所稱親密關係伴侶,指雙方以情感或性行為為基礎,發 展親密之社會互動關係,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3條之1第1項、 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家庭暴力罪:指家庭成員間故意實施 家庭暴力行為而成立其他法律所規定之犯罪,家庭暴力防治 法第2條第2款亦有明定。而家庭暴力防治法所定家庭成員, 包括下列各員及其未成年子女:一、配偶或前配偶。二、現 有或曾有同居關係、家長家屬或家屬間關係者。三、現為或 曾為直系血親。四、現為或曾為四親等以內之旁系血親。五 、現為或曾為四親等以內血親之配偶。六、現為或曾為配偶 之四親等以內血親。七、現為或曾為配偶之四親等以內血親 之配偶,家庭暴力防治法第3條定有明文。查被告與與告訴 人為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3條之1第2項所稱之親密關係伴侶, 有卷附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110年度司暫家護字第442號 民事暫時保護令可資佐證,然無證據認其等為家庭暴力防治 法第3條所稱之家庭成員關係,且家庭暴力防治法第63條之1 第1項並未準用同法第2條第2款家庭暴力罪之規定,是被告 上開所為,並無家庭暴力防治法第2條第2款家庭暴力罪之適 用,先予敘明。  ㈡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5條之恐嚇危害安全罪、同法第31 0條第2項之散布文字誹謗罪。  ㈢被告接續以通訊軟體公開貼文、傳送恫嚇語音訊息、潑灑穢 物之行為,係基於單一犯意於密接時間為之,依一般社會觀 念,在時間差距上,難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價上,以視為 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屬接續 犯,應論以一罪。    ㈣被告以一行為同時觸犯恐嚇危害安全罪與散布文字誹謗罪, 為想像競合犯,應依刑法第55條之規定,從一重之散布文字 誹謗罪處斷。  ㈤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以理性方式解決糾 紛,竟任意以通訊軟體公開貼文、傳送恫嚇語音訊息、潑灑 穢物等方式,毀損告訴人之名譽並使告訴人心生畏懼,顯見 其法治觀念薄弱,所為實不足取。又被告犯後坦承部分犯行 ,迄今仍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並賠償告訴人(易二卷第81至 83頁)。另被告前因妨害自由等案件,經法院判處有期徒刑 以上之罪確定,於107年5月27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有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考,其於有期徒刑執行完畢 後5年內故意再犯本件有期徒刑以上之罪,形式上雖構成累 犯,然起訴書並未主張被告構成累犯,公訴檢察官亦未於本 院審理時就被告構成累犯之事實,及有何特別惡性、對刑罰 反應力薄弱等應加重其刑之事項具體指出相關證明方法,俾 法院綜合判斷被告有無因加重本刑致生所受刑罰超過其所應 負擔罪責之情形,是本院即無從認定被告有無累犯加重規定 之適用,僅於量刑時併予審酌。兼衡被告自陳之智識程度及 家庭經濟狀況(易二卷第62頁),暨本案犯罪之動機、目的 、手段及前科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 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貳、無罪部分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基於散布文字誹謗之犯意,於110年10 月3日22時55分許,在高雄市○○區○○街00號告訴人住處周邊 ,散布多張印有告訴人及其女兒之照片並載有「我就是愛偷 吃~愛搞婚外情。出來詐騙的!」、「我就是要騙你,因為 我不想讓誰知道我結婚,然後害到外面的男人~」、「對待 感情不要不專一不要玩感情~一個是家庭一個是婚外情,雙 方都隱瞞,我蕭宇最厲害了」、「我叫楊X涵我爸叫楊X潮我 外婆叫楊X秀我媽媽叫丙○○~我媽就是婚外情都帶著我上汽車 旅館與別人上床~我都在旁」等文字之傳單,使不特定人路 過均能見聞,足以貶損告訴人之社會評價,且足生損害於告 訴人,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10條第2項之散布文字誹謗罪嫌 。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或其行為不罰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 訟法第154條第2項及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再者,認 定不利於被告之事實,應依積極證據,倘積極證據不足為不 利於被告事實之認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自不必 有何有利之證據。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未能發現相當證 據,或證據不足以證明,即不能以推測或擬制之方法,以為 裁判基礎。而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包括直接證據與間 接證據。無論直接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 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可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 始可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 理之懷疑存在,致使無從形成有罪之確信,根據罪疑唯輕、 罪疑唯有利被告之原則,即不得遽為不利被告之認定。 三、公訴意旨認被告涉有上開犯行,無非係以被告之供述、證人 即告訴人之證述、臉書帳號「林皓皓」在臉書社團「爆料公 社二館」公開貼文之擷圖、現場照片、傳單資料為其論據。 四、訊據被告堅決否認有何毀謗之犯行,辯稱:傳單不是我發的 等語。經查,觀諸本案起訴書及併案意旨書之證據清單,檢 察官未能充分敘明如何認定被告即為散布傳單資料之人,其 舉證尚有未足。且觀諸卷內高雄市政府警察局岡山分局113 年1月8日高市警岡分偵字第11370008000號函暨所附警職務 報告、現場圖、現場照片、監視器影像擷圖(易一卷第151- 161頁),並經本院當庭勘驗監視錄影畫面(易一卷第342-3 61頁),因影像模糊,實難辨識騎乘機車、散布傳單之人之 真實身分。又觀諸卷內告訴人所提出之臉書帳號「丙○○」、 「丁○○」、「林皓皓」張貼之照片(警卷第28-32頁),雖與 本案傳單資料內容相仿,然亦無法據以認定被告即為本案散 布傳單資料之人,依據罪疑唯輕、有疑唯利被告原則,自不 得遽為不利被告之認定。 五、綜上所述,被告前開所辯,尚屬可採,公訴意旨所持之前開 論據,尚未達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 為真實之程度。此外,依卷內現存全部證據資料,亦無法使 本院形成被告確有檢察官所起訴犯行之心證,即屬不能證明 被告犯罪,揆諸前開說明,自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第301條第1項, 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乙○○提起公訴,檢察官靳隆坤、許亞文、戊○○到庭 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05條 以加害生命、身體、自由、名譽、財產之事恐嚇他人,致生危害 於安全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    中華民國刑法第310條 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為誹謗 罪,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1萬5千元以下罰金。 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3萬 元以下罰金。 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 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2024-12-20

CTDM-112-易-128-20241220-1

附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2年度附民字第393號 原 告 王紅梅 被 告 洪麗琴 范强淯 上列被告因本院112年度金易字第19號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 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 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 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瑋珍 法 官 陳凱翔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2024-12-20

CTDM-112-附民-393-20241220-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320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王茵芝 (現於法務部○○○○○○○臺北女子分監執行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116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茵芝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壹年伍月。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 第1項本文、第53條定有明文。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 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 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 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有明文,而該條 所謂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係指最後審理事實諭知 罪刑之法院而言(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60號判決意旨 參照),且係以判決時為準,不問其判決確定之先後(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非字第278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數罪併罰, 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礎,定其應執行刑,此觀刑法第 51條規定自明,故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雖曾經定其執行刑 ,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前定之執行刑 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定其執行刑,不 得以前之執行刑為基礎,以與後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最高法院59年台抗字第367號裁定意旨參照)。此外,分 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之刑 ,曾經定應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應執行刑時, 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 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或所定執行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13 年度台抗字第2140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受刑人王茵芝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均已確定在案,其中首先判決確定者為附表編號1之罪,其 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3年2月15日,至附表編號2至3所示案 件之犯罪時間分別在112年3月間、112年4月間,此有各該判 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又受刑人所犯 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為不得易科罰金、不得易服社會勞 動之罪;所犯如附表編號2、3所示之罪,為得易服社會勞動 之罪,雖屬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所定之情形,然受刑人 既已請求檢察官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有受刑人聲請書1份 在卷可憑,是依同法第50條第2項之規定,仍應依同法第51 條規定定之。管轄部分,附表所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附表編號2、3)即為本院,故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 之刑,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量刑部分,不得逾越 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之外部界限,即各刑中之最長期(有 期徒刑1年2月)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有期徒刑1年7月) 以下;亦不得重於附表編號2、3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刑(有 期徒刑4月)加計附表編號1所示之宣告刑(有期徒刑1年2月 )之總和(有期徒刑1年6月)。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之罪 質相同、犯罪時間相近,兼衡以受刑人個人之應刑罰性及所 犯各罪對於社會之整體危害程度等情狀,對於受刑人所犯數 罪為整體非難評價,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另受刑人所 犯如附表編號2、3所示併科罰金部分,於本件因無其他宣告 罰金刑再聲請合併定刑之情形,不在本件定應執行刑之列, 亦不在檢察官本件聲請範圍內,原應與上開所定有期徒刑部 分之應執行刑併執行之,併予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1條第5 款、第5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時間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備註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三人以上共同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2月 112年3月22日至112年5月22日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112年度審金訴字第1107號 112年12月21日 同左 113年2月15日 2 幫助洗錢罪 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3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3月20日 本院113年度金簡字第224號、本院113年度金簡字第225號 113年5月6日 同左 113年8月13日 附表編號2至3之罪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以113年度金簡字第224號、225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3萬5,000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3 幫助洗錢罪 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1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4月7日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2024-12-17

CTDM-113-聲-1320-20241217-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080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張根豪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1019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根豪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各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 捌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 第1項本文、第53條定有明文。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 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 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 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有明文,而該條 所謂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係指最後審理事實諭知 罪刑之法院而言(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60號判決意旨 參照),且係以判決時為準,不問其判決確定之先後(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非字第278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數罪併罰, 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礎,定其應執行刑,此觀刑法第 51條規定自明,故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雖曾經定其執行刑 ,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前定之執行刑 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定其執行刑,不 得以前之執行刑為基礎,以與後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最高法院59年台抗字第367號裁定意旨參照)。此外,分 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之刑 ,曾經定應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應執行刑時, 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 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或所定執行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13 年度台抗字第2140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受刑人張根豪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均已確定在案,其中首先判決確定者為附表編號1之罪,其 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3年1月16日,至附表編號2、3所示案 件之犯罪時間分別在112年8月間、112年11月間,符合數罪 併罰之要件,此有各該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 在卷可佐。管轄部分,附表所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附表編號3)即為本院,故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量刑部分,受刑人犯如附 表編號1、2所示之罪,曾經臺灣雲林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 字第234號裁定定應執行拘役50日確定,惟依前揭說明,受 刑人既有本件附表所示之罪應定其應執行刑,則上開裁定所 定之應執行刑即當然失效,本院自可更定附表所示各罪之應 執行刑,且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6款所定之外部界限,即 各刑中之最長期(拘役45日)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拘役 105日)以下;亦不得重於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曾定應執 行刑(拘役50日)加計附表編號3所示宣告刑(拘役45日) 之總和(拘役95日)。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之罪質相同、犯 罪時間相近,兼衡以受刑人個人之應刑罰性及所犯各罪對於 社會之整體危害程度等情狀,對於受刑人所犯數罪為整體非 難評價,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 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 第6款、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時間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備註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竊盜罪 拘役3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9月11日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12年度虎交簡字第234號 112年12月19日 同左 113年1月16日 附表編號1至2之罪經臺灣雲林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234號裁定定應執行拘役5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2 竊盜罪 拘役3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8月17日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13年度虎簡字第7號 113年1月9日 同左 113年2月6日 3 竊盜罪 拘役45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11月20日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319號 113年3月27日 同左 113年6月25日

2024-12-17

CTDM-113-聲-1080-20241217-1

附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671號 原 告 林 甘 被 告 李冠憲 上列被告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 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意旨如附件起訴狀所載。 二、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 前為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法 院認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 事 訴訟法第488條、第502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再按,附 帶民事訴訟之提起,必以刑事訴訟程序之存在為前提,若刑 事訴訟未經提起公訴或自訴,即不得對於應負賠償責任之人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又按起訴是否合法,以起訴時為準, 此為法律上必備之程序,不得補正,亦不得因嗣後刑事部分 已繫屬而補正附帶民事訴訟合法起訴之欠缺。 三、經查,原告以被告涉犯侵占案件,於民國113年12月13日具 狀向本院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詳原告起訴狀之收文 戳章),而原告所主張之上開刑事案件固經臺灣橋頭地方檢 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16004號提起公訴,然查該案尚 未繫屬於本院,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 ,足見原告提起本件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時,該刑事案件尚未 繫屬於本院,其起訴程序顯不合法,亦不因上開刑事案件嗣 後繫屬於本院而得補正其程序瑕疵。從而,原告所提本件刑 事附帶民事訴訟程序不合法,應予駁回。另本案僅為程序判 決,原告因上開犯罪所受損害仍得依法在上開刑事案件繫屬 於法院後,重新再行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或另循一般民事訴訟途徑起訴請求賠償,不因本案判決結果 而受影響,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瑋珍                   法 官 陳凱翔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本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 應敘述具體理由,如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補提理由書狀於本院(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2024-12-17

CTDM-113-附民-671-20241217-1

單禁沒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單禁沒字第191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趙秋南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聲請單獨宣告沒 收違禁物(113年度執聲字第101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銷燬。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趙秋南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本院為不受理判決確定。扣案之海洛因香菸3支、安非他 命2包,均屬違禁物,爰依刑法第40條第2項、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聲請宣告沒收銷燬等語。 二、按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查獲之第一、二 級毒品及專供製造或施用第一、二級毒品之器具,不問屬於 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銷燬之,刑法第40條第2項及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告涉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1、2項之販賣第 一、二級毒品、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8條第1、2項轉讓第一 、二級毒品及藥事法第83條第1項轉讓禁藥等罪嫌,因其於 民國112年5月8日死亡,業經本院以112年度訴字第163、178 號判決公訴不受理,並於112年6月27日裁判確定在案等情, 有前開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附卷可憑。而扣 案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海洛因香菸3支,經鑑定均檢出第一 級毒品海洛因成分;扣案如附表編號4、5所示安非他命2包 ,經鑑定均檢出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成分,均屬違禁物 ,有高雄市立凱旋醫院112年5月17日高市凱醫驗字第78185 號濫用藥物成品檢驗鑑定書在卷可參。依據前揭說明,自應 依同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銷燬 之。又盛裝上開毒品之外包裝袋,因與其上所殘留之毒品成 分難以析離,且無析離之實益與必要,應視同毒品一併沒收 銷燬。至送驗耗損部分之毒品因已滅失,即無庸再予宣告沒 收銷燬,附此敘明。綜上,本件聲請核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附表:                   編號 扣案物品名稱及數量 備註 1 海洛因香菸1支 驗前毛重0.586公克、驗後毛重0.518公克 2 海洛因香菸1支 驗前毛重0.574公克、驗後毛重0.476公克 3 海洛因香菸1支 驗前毛重0.556公克、驗後毛重0.476公克 4 安非他命1包(含包裝袋1只) 驗前淨重0.499公克、驗後淨重0.489公克 5 安非他命1包(含包裝袋1只) 驗前淨重0.149公克、驗後淨重0.131公克

2024-12-17

CTDM-113-單禁沒-191-20241217-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227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宮立瑋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112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宮立瑋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各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拘役 壹佰貳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 第1項本文、第53條定有明文。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 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 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 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有明文,而該條 所謂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係指最後審理事實諭知 罪刑之法院而言(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60號判決意旨 參照),且係以判決時為準,不問其判決確定之先後(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非字第278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數罪併罰, 應依分別宣告其罪之刑為基礎,定其應執行刑,此觀刑法第 51條規定自明,故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雖曾經定其執行刑 ,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前定之執行刑 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定其執行刑,不 得以前之執行刑為基礎,以與後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 (最高法院59年台抗字第367號裁定意旨參照)。此外,分 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之刑 ,曾經定應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應執行刑時, 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 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或所定執行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13 年度台抗字第2140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查受刑人宮立瑋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均已確定在案,其中首先判決確定者為附表編號1之罪,其 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3年2月1日,至附表編號2至7所示案 件之犯罪時間分別在112年12月至113年1月間,符合數罪併 罰之要件,此有各該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佐。管轄部分,附表所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附 表編號6)即為本院,故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量刑部分,受刑人犯如附表 編號1至5所示之罪,曾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479號裁定定 應執行拘役65日確定,惟依前揭說明,受刑人既有本件附表 所示之罪應定其應執行刑,則上開裁定所定之應執行刑即當 然失效,本院自可更定附表所示之罪之應執行刑,且不得逾 越刑法第51條第6款所定之外部界限,即各刑中之最長期( 拘役40日)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拘役162日)以下;亦 不得重於附表編號1至5所示之罪曾定應執行刑(拘役65日) 加計附表編號6、7所示之罪所處之刑(拘役40日、40日)之 總和(拘役145日)。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之罪質相同、犯 罪時間相近,兼衡以受刑人個人之應刑罰性及所犯各罪對於 社會之整體危害程度等情狀,對於受刑人所犯數罪為整體非 難評價,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 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條 第6款、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時間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備註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竊盜罪 拘役15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3年1月1日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249號 113年2月1日 同左 113年3月13日 附表編號1至5之罪經臺灣橋頭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479號裁定定應執行拘役65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2 竊盜罪 拘役15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12月30日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292號 113年2月6日 同左 113年3月13日 3 竊盜罪 拘役12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12月30日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4 竊盜罪 拘役1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2年12月31日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363號 113年2月17日 同左 113年3月21日 5 竊盜罪 拘役3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3年1月10日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326號 113年2月2日 同左 113年3月13日 6 竊盜罪 拘役4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3年1月4日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026號 113年5月30日 同左 113年8月2日 7 竊盜罪 拘役40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13年1月5日 本院113年度簡字第1134號 113年5月7日 同左 113年8月6日

2024-12-17

CTDM-113-聲-1227-20241217-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355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黃振哲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罰執聲字第4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振哲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併科罰金部分 應執行罰金新臺幣肆萬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 日。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 第1項本文、第53條定有明文。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 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 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 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有明文,而該條 所謂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係指最後審理事實諭知 罪刑之法院而言(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60號判決意旨 參照),且係以判決時為準,不問其判決確定之先後(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非字第278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查受刑人黃振哲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均已確定在案,其中首先判決確定者為附表編號1之罪,其 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2年5月17日,至附表編號2所示案件 之犯罪時間在111年8月間,此有各該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 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管轄部分,附表所示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附表編號2)即為本院,故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定 其應執行之刑,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量刑部分, 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7款所定之外部界限,即各刑中之最 多額(新臺幣【下同】3萬元)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5萬 元)以下。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之罪質相同、犯罪時間接 近,兼衡以受刑人個人之應刑罰性及所犯各罪對於社會之整 體危害程度等情狀,對於受刑人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評價, 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併諭知罰金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 準。另附表所示之有期徒刑部分,未經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 行之刑,不在本件定應執行刑之列,應合併執行,併予敘明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本文、第53 條、第51條第7款、第42條第3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時間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備註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幫助洗錢罪 有期徒刑5月,併科罰金3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1,000元折算1日。(有期徒刑不在聲請定刑範圍) 111年5月23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2年度金簡字第236號 112年4月11日 同左 112年5月17日 2 共同幫助洗錢罪 有期徒刑8月,併科罰金2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1,000元折算1日。(有期徒刑不在聲請定刑範圍) 111年8月18日 本院112年度審易字第238號 112年6月8日 同左 112年7月4日

2024-12-17

CTDM-113-聲-1355-20241217-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1238號 聲 請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羅于庭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114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羅于庭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應執行有期徒 刑參年。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 第1項本文、第53條定有明文。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第5 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 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 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有明文,而該條 所謂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係指最後審理事實諭知 罪刑之法院而言(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60號判決意旨 參照),且係以判決時為準,不問其判決確定之先後(最高 法院104年度台非字第278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查受刑人羅于庭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均已確定在案,其中首先判決確定者為附表編號1之罪,其 判決確定日期為民國111年5月25日,至附表編號2至7所示案 件之犯罪時間分別在108年1月至109年3月間,此有各該判決 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又受刑人所犯如 附表編號4、6所示之罪,為不得易科罰金、不得易服社會勞 動之罪;所犯如附表編號1、2、3、5、7所示之罪,為得易 科罰金之罪,雖屬於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所定之情形,然 受刑人既已請求檢察官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有受刑人聲請 書1份在卷可憑,是依同法第50條第2項之規定,仍應依同法 第51條規定定之。管轄部分,附表所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 法院(附表編號6、7)即為本院,故檢察官向本院聲請定其應 執行之刑,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量刑部分,不得 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之外部界限,即各刑中之最長期 (有期徒刑1年6月)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有期徒刑3年1 1月)以下。爰審酌受刑人所犯各罪之罪質、犯罪時間間距 ,兼衡以受刑人個人之應刑罰性及所犯各罪對於社會之整體 危害程度等情狀,對於受刑人所犯數罪為整體非難評價,定 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2項、第51條第5 款、第53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洪欣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林晏臣                       附表 編號 罪名 宣告刑 犯罪時間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備註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業務侵占罪 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09年12月16日 本院111年度簡字第420號 111年4月22日 同左 111年5月25日 2 行使偽造私文書罪 有期徒刑4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08年1月24日至108年2月2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下稱高雄地院)112年度簡字第2860號 112年11月6日 同左 112年12月13日 3 侵占罪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08年11月15日年月日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4 業務侵占罪 有期徒刑8月 108年11月間某日至108年12月29日 高雄地院111年度易字第203號 112年11月30日 同左 113年1月9日 5 侵占罪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09年1月間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6 偽造有價證券罪 有期徒刑1年6月 109年3月24日 本院110年度訴字第426號 112年12月13日 同左 113年2月1日 7 非公務機關非法利用告人資料罪 有期徒刑5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109年2月16日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2024-12-17

CTDM-113-聲-1238-202412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