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發還擔保金

共找到 238 筆結果(第 61-70 筆)

司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擔保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645號 聲 請 人 吳燕春 代 理 人 魏正棻律師 潘俞宏律師 相 對 人 吳○真 法定代理人 何依霖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發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12年度存字第1254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 金新臺幣910,000元,准予返還。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供擔保人證明受擔保利益人同意返還者,法院應依供擔保 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或保證書,民事訴訟法第 104 條第1 項第2 款定有明文。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 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之,並為同法第106 條所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遵鈞院112年度全字第140號民 事裁定,為擔保假扣押,曾提供如主文所示之擔保金,並以 鈞院112年度存字第1254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嗣因相對人 同意聲請人取回前開擔保金,為此提出提存書、相對人出具 之同意書及印鑑證明書,爰聲請發還擔保金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依本院112年度全字第140號民事裁定提存如主 文所示之擔保金,且相對人即受擔保利益人已同意聲請人取 回前開擔保金等情,其證據如前所述,業據調閱本院112年 度存字第1254號提存卷宗查明屬實,揆諸首開說明,聲請人 之聲請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三庭 司法事務官 李祐寧

2025-02-07

PCDV-113-司聲-645-20250207-1

司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769號 聲 請 人 陳浚鎰 相 對 人 陳麗美 陳怡嫺 陳秀蘭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一一一年度存字第二六二號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金 新臺幣壹仟捌佰肆拾萬參仟肆佰貳拾柒元,准予返還。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利 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 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著有明文。前 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用之,並為同法 第106條所規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事件,聲請人前依 本院106年度重訴字第332號民事判決,提供新臺幣18,403,4 27元為相對人預供擔保免為假執行,並經本院111年度存字 第262號擔保提存事件提存在案。嗣該事件經上訴至臺灣高 等法院臺南分院111年度重上字第24號及最高法院113年度台 上字第1909號而經民事判決確定,訴訟可謂終結,聲請人並 已以存證信函通知相對人行使權利,惟相對人迄未行使權利 ,爰依法請求發還擔保金等語。 三、查聲請人前揭所述,有其檢附之存證信函及中華郵政掛號郵 件收件回執等在卷可稽,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相關卷宗審核 無訛。本件之本案訴訟既已終結,且聲請人已通知相對人限 期行使權利,而相對人迄今均仍未對聲請人行使權利,有臺 灣高雄、新竹地方法院函及本院民事紀錄科查詢表各一紙存 卷可憑。是聲請人本件之聲請,經核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爰裁定如主文。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事務官提 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壹仟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張哲豪

2025-02-07

TNDV-113-司聲-769-20250207-1

司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擔保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919號 聲 請 人 三久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榮郎 相 對 人 良企機電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美伶 相 對 人 陳俊男 陳香文 張智賢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發還擔保金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104年度存字第1235號擔保提存事件,聲請人所提存之擔保 金新臺幣10,000,000元,准予返還。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返還擔保金,依民事訴訟法第106 條準用第104 條之規定 ,須符合:⑴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⑵供擔保人證明受擔保 利益人同意返還者;⑶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 上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 擔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 向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之要件,法院始得裁定 返還擔保金。次按所謂「訴訟終結」,在因假扣押或假處分 所供擔保之場合,因該擔保係為保障受擔保利益人因該假扣 押或假處分所受損害而設,倘執行法院已依假扣押或假處分 裁定為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則在供擔保人撤回假扣押或 假處分之執行前,受擔保利益人所受損害仍可能繼續發生, 損害額既尚未確定,自難強令其行使權利,必待供擔保人已 撤回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始得謂為訴訟終結,最高法院 87年度台抗字第234 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假扣押事件,前依鈞 院104年度司裁全字第817號民事裁定,為擔保假扣押,曾提 供如主文所示之擔保金,並以鈞院104年度存字第1235號提 存事件提存在案。茲因聲請人已具狀撤回假扣押執行程序, 並依民事訴訟法第104 條第1 項第3 款規定向鈞院聲請催告 相對人行使權利而其迄未行使,爰聲請發還前開擔保金等語 。 三、經調閱相關卷宗審核,聲請人業已撤回對相對人之假扣押執 行,按諸上開說明,應認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4 條第1 項第 3 款所定之「訴訟終結」情形。又聲請人聲請本院催告相對 人行使權利,該通知函於送達後相對人迄未向聲請人行使權 利等情,此有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3年12月6日北院縉文查字 第1139505012號函、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3年12月11日中院 平文字第1130093516號函、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年12月10 日桃院雲文字第1130090119號函、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13年1 2月9日投院揚文字第1130023320號函、臺灣高雄地方法院11 3年12月13日雄院國文字第1130053190號函、臺灣士林地方 法院114年1月20日士院鳴文字第1147002481號函及本院民事 紀錄科查詢表附卷足憑,從而,聲請人聲請發還本件擔保金 ,經核於法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民事第三庭 司法事務官 李祐寧

2025-02-07

PCDV-113-司聲-919-20250207-1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0號 聲 請 人 何美柑 相 對 人 和典不動產企業社 法定代理人 方智賢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請求仲介服務報酬事件,聲請人聲請發還 擔保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113 年度存字第 0737 號提存事件,聲請人 所提存之擔保金新臺幣壹佰捌拾萬元(含孳息),准予發還。   理 由 一、按供擔保人證明受擔保利益人同意返還者,法院應依供擔保   人之聲請,以裁定命返還其提存物,民事訴訟法第 104 條   第 1 項第 2 款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伊與相對人間請求仲介服務報酬事件,   伊前遵本院 112 年度上字第 63 號民事判決主文第四項後 段,為擔保免為假執行,曾提供新臺幣(下同)180萬元擔 保金,並以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113 年度存字第 0737 號提 存事件提存在案,因相對人已同意返還上開擔保金,爰依法 聲請返還提存物等情。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有聲請人所提出民事判決、 提存書、相對人同意書、商業登記抄本各一份、相對人法定 代理人印鑑證明、身分證影本各一份可證,揆諸首揭規定, 本件聲請人聲請發還擔保金,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民事第一庭  審判長法 官 王金龍                    法 官 洪挺梧                    法 官 曾鴻文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須附繕本),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6   日                    書記官 王雪招

2025-02-06

TNHV-114-聲-10-20250206-1

司聲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返還擔保金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55號 聲 請 人 郭舒淇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祥瑞鐵件工程有限公司間聲請返還擔保金事 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之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之期間,催告受   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權   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命   返還其提存物。前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   準用之。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第106條前段分別   定有明文。所謂訴訟終結,在因假扣押或假處分所供擔保之 場合,因該擔保係為保障受擔保利益人因假扣押或假處分所 受損害而設,倘執行法院已依假扣押或假處分裁定為假扣押 或假處分之執行,則在供擔保人撤回假扣押或假處分之執行 前,受擔保利益人所受損害仍可能繼續發生,損害額既尚未 確定,自難強令其行使權利,必待供擔保人已撤回假扣押或 假處分之執行,始得謂為訴訟終結(最高法院87年度台抗字 第234號裁定意旨參照)。又表意人將其意思表示以書面郵 寄掛號寄送至相對人之住所地,郵務機關因不獲會晤相對人 ,而製作招領通知單通知相對人領取者,除相對人能證明其 客觀上有不能領取之正當事由外,應認相對人受招領通知時 ,表意人之意思表示已到達相對人而發生效力,不以相對人 實際領取為必要。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大字第908號民事裁 定亦資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遵鈞院112年度司裁全字第67 號民事裁定為擔保假扣押,曾提供如主文所示之擔保金,並 以鈞院112年度存字第41號提存事件提存在案。茲因聲請人 已具狀撤回假扣押執行程序(本院112年度司執全字第20號) ,復經聲請人定20日以上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行 使權利而未行使等情,爰聲請發還擔保金等語,並提出112 年度司裁全字第67號民事裁定、112年度存字第41號提存書 等件影本為證。 三、經查,聲請人本件聲請固據提出存證信函及收件回執為證, 惟上開存證信函及郵局「招領逾期」通知上收件人公司地址 為臺東縣○○市○○路000巷00號,而非經濟部商工登記公示資 料所載之臺東縣○○市○○路000巷00號1樓。復查聲請人於民國 114年1月17日始向相對人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所載之臺東縣○○ 市○○路000巷00號1樓另為送達,催告期間尚未逾20日以上, 難以證明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其催告應認尚非 適法,不生催告之效力。聲請人復未證明本件應供擔保原因 已消滅或相對人已同意其取回本件提存物。是聲請人聲請返 還本件提存物,於法尚有未洽,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李其樺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並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2025-02-04

TTDV-113-司聲-55-20250204-1

司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發還擔保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775號 聲 請 人 良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永宗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龍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二人間假扣押事件 ,聲請人聲請發還擔保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返還擔保金,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準用第104條之規定, 須符合:⑴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⑵供擔保人證明受擔保利 益人同意返還者;⑶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 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 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 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之要件,法院始得裁定返 還擔保金。所謂訴訟終結,在假扣押債權人已聲請假扣押執 行,並已提起本案訴訟之情形下,債權人依民事訴訟法第10 6 條準用第104 條第1 項第3 款規定,聲請裁定返還提存物 時,必待本案訴訟已終結,並已撤銷假扣押裁定及撤回假扣 押執行,始得謂與該條款所定之「訴訟終結」相當(最高法 院96年度台抗字第753 號裁定意旨參照)。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聲請假扣押事件,前 依鈞院111年度全字第232號民事裁定,提供新臺幣(下同)3, 530,000元之擔保金,並以鈞院111年度存字第1668號提存事 件提存在案。茲因兩造間本案訴訟業已終結,聲請人定20日 期間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爰聲請發還擔保金等語 。 三、經查,聲請人就其與相對人龍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二人間 之假扣押事件,對相對人之財產聲請強制執行,經本院111 年度司執全字第454號執行案件執行在案,此經調閱該假扣 押執行卷宗查明無訛。惟查,聲請人迄未聲請撤回該假扣押 強制執行程序,執行法院亦未撤銷執行程序,難認假扣押執 行程序已終結,依首揭最高法院裁定意旨,在假扣押執行撤 回前,受擔保利益人即相對人仍有可能繼續發生損害,其損 害額亦尚未能確定,自不能強令相對人行使其權利,聲請人 所為之催告尚難認已符合民事訴訟法第104 條第1項第3款規 定「訴訟終結後」之要件。再者,聲請人復未證明本件應供 擔保原因已消滅或相對人已同意其取回之情形,從而,聲請 人聲請發還擔保金為無理由,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至 聲請人於撤回假扣押執行後另踐行定期催告之要件,仍得依 相關規定再聲請發還本件擔保金,併予敘明。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一庭 司法事務官 李思賢

2025-02-04

PCDV-113-司聲-775-20250204-2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聲明異議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抗字第513號 抗 告 人 即受刑人 吳衍慶 上列抗告人即受刑人因聲明異議案件,不服臺灣雲林地方法院中 華民國113年9月16日所為113年度聲字第590號裁定,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 (一)抗告人所犯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前經臺灣雲林地方 法院101年度聲字第783號刑事裁定(以下稱「A裁定」)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00年度聲字第1271號刑事裁定(以 下稱「B裁定」)附表分別定應執行刑9年、14年確定在案 ,A裁定附表、B裁定附表合計接續執行23年6月(抗告意 旨將原裁定附表一、二之A、B裁定互換)。 (二)A裁定附表各罪首先判決確定日期為99年6月25日(即臺灣 雲林地方法院99年度訴字第369號),而B裁定附表各罪之 犯罪日期為98年12月21日至99年10月12日間,B裁定附表 部分之罪,係在上開A裁定附表各罪首先判決確定日期後 所犯,不符刑法第50條所規定「裁判確定前犯數罪」之數 罪併罰要件,無從合併定應執行之刑。 (三)A裁定附表編號3至4等罪犯罪日期為99年1月10日至99年1 月11日,首先判決確定日期為101年7月3日;另B裁定各罪 之犯罪日期則為98年12月21日至99年10月12日間,首先判 決確定日期則為99年12月20日,本得合併定應執行刑。採 此方式定應執行刑,合計最長刑期不逾23年3月(A裁定附 表編號3至4曾定應執行刑8年6月、B裁定附表諸罪定應執 行刑14年;加計無庸重覆定應執行刑之A裁定附表編號1至 2曾定應執行刑9月),而其總和下限則為8年7月(A裁定 附表編號3至4之罪以及B裁定諸罪中各刑之最長期,即B裁 定附表編號9至15曾定應執行刑7年10月;加計無庸重覆定 應執行刑之A裁定附表編號1至2曾定應執行刑9月)。 (四)檢察官以A裁定就其附表編號1至4為一組合,聲請法院裁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年(下限為7年10月,即附表編號3之 罪),另接續執行B裁定所定之應執行刑14年(下限為7年 10月,即附表編號9至15中宣告刑為7年10月之罪)。A裁 定附表編號3至4之罪及B裁定大部分罪中,有多件販賣第 一、二級毒品之重罪,犯行類似、時間密接,上開諸罪依 法原可合併定執行刑,卻因此遭割裂分屬不同定刑組合, 而不得再合併定其應執行刑,而接續執行有期徒刑長達23 年。 (五)本案檢察官所採以最先判決確定案件之確定日期為基準, 以上開A裁定附表、B裁定附表之組合分別聲請法院合併定 應執行刑後接續執行之刑期合計23年,總和下限為15年8 月;相較之下抗告人所主張之定刑方式,合計刑期總和上 限不逾23年3月,總和下限則僅為8年7月。雖檢察官所採 之定刑方式未逾抗告人主張之定刑方式之刑期總和上限, 然已甚為接近此總和上限,而總和下限竟相差7年1月。是 以檢察官所採之A裁定附表、B裁定附表組合,就刑度下限 部分,顯然不利於抗告人。此情在客觀上已屬過度不利評 價而造成對抗告人責罰顯不相當之過苛情形。檢察官就A 裁定附表、B裁定附表各罪,以不同組合分別聲請定應執 行刑,悖離恤刑目的,客觀上責罰顯不相當。而如重新組 合另定前述應執行刑期,雖總和上限為23年3月,但此一 結果係對抗告人最不利之情況,且僅係就定應執行刑之內 部及外部界限,形式上為計算,並非實質考量有無過度評 價、比例原則、刑罰邊際效應、受刑人復歸社會可能性等 定應執行刑時應遵循之原理原則後所得之結論。是在實質 考量上開原則後,抗告人既有可能受到更低之執行刑,以 合乎罪責相當,避免過度評價,亦不會造成抗告人受有更 不利之雙重危險,從而實務上不得重複定應執行刑之一事 不再理原則,於本案之特殊例外情形,因依檢察官所採以 最先判決確定案件之確定日期為基準之A裁定、B裁定組合 ,反而顯然更不利於抗告人,違反恤刑目的,自有必要透 過重新裁量程序改組搭配,進行充分而不過度之適足評價 ,考量社會復歸情形並注意刑罰權之邊際效應,隨刑期之 執行遞減及抗告人痛苦程度遞增之情狀,而酌定較有利且 符合刑罰經濟及恤刑本旨之應執行刑期。目前實務上已有 法院認定原檢察官所分別聲請之定刑組合,雖未逾受刑人 所主張之定刑組合之總和上限,仍因定刑組合之總和下限 對受刑人不利,或罪質相似之罪遭割裂分屬不同定刑組合 而無法合併定應執行刑,而有客觀上責罰顯不相當,違反 恤刑目的,而認屬不得重複定應執行刑之一事不再理原則 之特殊例外情形。如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2年度聲字第521 號刑事裁定、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2年度聲字第582號刑事 裁定、最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110號裁定、臺灣高等法院 臺南分院111年度聲更一字第842號刑事裁定。 二、按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或配偶,以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不 當者,得向諭知該裁判之法院聲明異議,刑事訴訟法第484 條定有明文。此所謂「檢察官執行之指揮不當」,係指檢察 官有積極執行指揮之違法及其執行方法有不當等情形而言。 又數罪併罰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係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第477 條第1項固有明文。惟已經裁判定應執行刑之各罪,如再就 其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應執行刑,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 原則,不以定刑之各罪範圍全部相同為限,此乃因定應執行 刑之實體裁定,具有與科刑判決同一之效力,行為人所犯數 罪,經裁定酌定其應執行刑確定時,即生實質確定力。法院 就行為人之同一犯罪所處之刑,如重複定刑,行為人顯有因 同一行為而遭受雙重處罰之危險,自有一事不再理原則之適 用。故數罪併罰案件之實體裁判,除因增加經另案判決確定 合於併合處罰之其他犯罪,或原定應執行之數罪中有部分犯 罪,因非常上訴、再審程序而經撤銷改判,或有赦免、減刑 等情形,致原定執行刑之基礎已經變動,或其他客觀上有責 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另 定應執行刑之必要者外,法院應受原確定裁判實質確定力之 拘束,並確保裁判之終局性。已經定應執行刑確定之各罪, 除上開例外情形外,法院再就該各罪之全部或部分重複定其 應執行刑,前、後二裁定對於同一宣告刑重複定刑,行為人 顯有因同一行為遭受雙重處罰之危險,均屬違反一事不再理 原則,而不得就已確定裁判並定應執行刑之數罪,就其全部 或一部再行定其應執行之刑,此為本院最近之統一見解。是 以,檢察官在無上揭例外之情形下,對於受刑人就原確定裁 判所示之數罪,重行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之請求,不予准 許,於法無違,自難指檢察官執行之指揮為違法或其執行方 法不當(最高法院112年度台抗字第1365號刑事裁定)。又 法院依刑事訴訟法第484條、第486條之規定,就聲明異議所 為之裁定,無一事不再理原則之適用(最高法院110年度台 抗大字第1314號裁定參照)。 三、經查:抗告人所犯之附表一、二之A裁定及B裁定,經定應執 行刑為有期徒刑9年、14年確定在案,A裁定、B裁定合計接 續執行有期徒刑23年。B裁定所示各罪中最先確定者為編號1 所之罪,確定日期為99年12月20日,A裁定所示編號3至4之 犯罪日期為99年1月10日、11日,B裁定所示各罪與A裁定所 示編號3至4之罪,形式上固合於刑法第50條規定「裁判確定 前犯數罪」得以合併定應執行刑之情況。惟依抗告意旨所主 張,將B裁定所示之罪,再與A裁定所示編號3、4之罪,重新 定應執行刑,再與A裁定所示編號1、2之罪接續執行,則依 定應執行刑之規定及內部界限法則,此種定刑組合最長刑期 仍可能達有期徒刑23年3月(14年+8年6月+9月),亦即依抗 告人之主張,重新定刑之刑度在有期徒刑8年7月至23年3月 之間,對其並非必然更為有利,甚至可能造成受有更不利裁 定之雙重危險。又執行刑之酌定,並無必須按一定比例、折 數衡定,且依抗告人主張之方式,並未審酌全部定刑之罪質 評價,亦不可能為最終定刑之刑度。是尚難認其客觀上有責 罰顯不相當之特殊情形,為維護極重要之公共利益,而有另 定應執行刑之必要。再者,抗告人所犯上開之罪,無因非常 上訴、再審程序而經撤銷改判,亦無因赦免、減刑、更定其 刑等致裁判定刑基礎已經變動等例外情形,自應回歸一事不 再理原則,亦即法院、檢察官、受刑人均受上揭確定裁判實 質確定力之拘束,均不得就上述已經確定裁判之罪,將其中 已定刑確定之一部罪刑抽出,任意拆解割裂或重新搭配組合 ,聲請定應執行刑。是以,檢察官對於抗告人聲請就A、B裁 定所示之數罪,重行改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之請求,不予 准許,要難認其執行之指揮為違法或其執行方法為不當。至 抗告意旨所舉之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2年度聲字第521號刑事 裁定、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2年度聲字第582號刑事裁定、最 高法院111年度台抗字第110號(此乃有關發還擔保金併實收 利息)裁定、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1年度聲更一字第842 號刑事裁定,均與本件個案事實不同,要難比附援引,亦併 此敘明。 四、綜上,原裁定審酌上情,認執行檢察官駁回抗告人有關重新 定刑之執行指揮並無不當,因而駁回抗告人之聲明異議,自 難認於法有違,或有何濫用其裁量之處。抗告意旨仍執前詞 ,請求撤銷原裁定,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吳錦佳                    法 官 吳書嫺                    法 官 吳勇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本裁定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王杏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附表一(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01年度聲字第783號裁定,即A裁定 ): 編    號      1      2      3      4 罪    名  毒品危害制條例(施用第一級毒品)  毒品危害制條例(施用第二級毒品)  毒品危害制條例(販賣第一級毒品)   毒品危害制條例(販賣第一級毒品)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7 月   有期徒刑4 月  有期徒刑7 年10月  有期徒刑7 年8 月 犯 罪 日 期   99年2 月2 日   99年2 月1 日   99年1 月10日   99年1 月11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雲林地檢99年度毒偵字第372 號 雲林地檢99年度毒偵字第372 號 雲林地檢99年度偵字第4446號 雲林地檢99年度偵字第4446號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99年度訴字第369 號 99年度訴字第369 號 100 年度訴字第321 號 100 年度訴字第321 號 判決日期   99年6 月25日   99年6 月25日   101 年6 月15日   101 年6 月15日 確定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99年度訴字第369 號 99年度訴字第369 號 100 年度訴字第321 號 100 年度訴字第321 號 判  決確定日期   99年6 月25日   99年6 月25日   101 年7 月3 日   101 年7 月3 日 備    註 ⒈雲林地檢99年度執字第1463號(雲林地檢99年度執緝字第371 號指揮書執行中)。 ⒉編號1 、2 之罪已定應執行有期徒刑9 月。 ⒈雲林地檢101 年度執字第1678號。 ⒉編號3 、4 之罪已定應執行有期徒刑8 年6 月。          附表二(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00年度聲字第1271號裁定,即B裁定 ): 罪   名 ①施用第一級毒品 ②至③均施用第一級毒品 ④至⑤均施用第二級毒品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9 月 ②至③有期徒刑8 月 ④至⑤有期徒刑4 月 犯罪日期 99年10月12日 ②99年6 月18日 ③99年8 月20日 ④99年6 月17日 ⑤99年8 月19日 偵查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毒偵字第1410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毒偵字第808 號、第1313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 號 99年度訴字第844 號 99年度訴字第752 號 判決日期 99年12月20日 99年12月6 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 號 99年度訴字第844 號 99年度訴字第752 號 確定日期 99年12月20日 100 年1 月19日(二審撤回上訴日期) 備   註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100 年度執更字第424 號 ☆編號①至⑦前經本院100年度聲字第269 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 年7 月確定。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100年度執更字第424 號 ☆原附表錯誤處,更正如本表所示。 ☆編號①至⑦前經本院100 年度聲字第269 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 年7 月確定。 罪   名 ⑥施用第一級毒品 ⑦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9 月 有期徒刑6 月 犯罪日期 99年5月16日 99年10月8 日 偵查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毒偵字第1472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偵字第6210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 號 99年度訴字第810 號 99年度港簡字第218 號 判決日期 99年12月6 日 100 年1 月12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 號 99年度訴字第810 號 99年度港簡字第218 號 確定日期 100 年1 月19日(二審撤回上訴日期) 100年2月21日 備   註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100 年度執更字第424 號 ☆原附表錯誤處,更正如本表所示。 ☆編號①至⑦前經本院100年度聲字第269 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 年7 月確定。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100 年度執更字第424 號 ☆編號①至⑦前經本院100年度聲字第269 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3 年7 月確定。 罪   名 ⑧竊盜 ⑨至⑮均販賣第一級毒品 ⑯至⑳均販賣第二級毒品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8 月 ⑨至⑮均有期徒刑7 年10月 ⑯至⑳均有期徒刑2 年 犯罪日期 99年8 月15日 ⑨98年12月28日、⑩99年1 月3 日、 ⑪99年1 月4 日、⑫99年1 月6 日、 ⑬99年1 月8 日、⑭99年1 月6 日、 ⑮98年12月21日、⑯98年12月21日、 ⑰99年1 月4 日、⑱99年1 月10日、 ⑲99年1 月21日、⑳99年1 月8 日。 偵查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偵字第4187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99年度偵字第1184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 號 99年度易字第657 號 99年度訴字第203 號 判決日期 100 年4 月14日 100 年9 月20日 確定判決 法 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 號 99年度易字第657 號 99年度訴字第203 號 確定日期 100 年5 月5 日 100 年10月11日 備   註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100 年度執字第1087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檢察署100 年度執字第2481號 ☆編號⑨至⑳前經原判決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0年確定。

2025-02-04

TNHM-113-抗-513-20250204-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號 聲 請 人 迦樂醫療財團法人迦樂醫院 法定代理人 龍佛衛 相 對 人 周鄭煥蘭 法定代理人 周家慧 上列當事人間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聲請人聲請返還提存物 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國一一三年度存字第二六八號提存事件,聲 請人所提存之擔保金新臺幣(下同)伍拾壹萬伍仟玖佰柒拾玖元, 准予發還。   理  由 一、按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二十日以上之期間,催告 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保人之聲請 ,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法院為行使 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法院應依供擔保人之聲請,以裁定 命返還其提存物或保證書,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 定有明文。又上開規定,於其他依法令供訴訟上之擔保者準 用之,亦為同法第106條所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伊與相對人因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前依 本院民國111 年度醫上字第9號民事判決(下稱系爭判決)為 相對人提供51萬5,979元為擔保金以免為假執行,並以臺灣 屏東地方法院113年度存字第268號提存事件提存(下稱系爭 提存書)在案,嗣上開案件業經判決確定,伊已於113年11月 22日寄發存證信函通知相對人行使權利,惟相對人迄未行使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104條第1項第3款規定,聲請返還系爭 擔保金等情,業據其提出系爭判決、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 字第1517號裁定、系爭提存書、存證信函暨回執為證(本院 卷第11至41頁)。復經本院函調系爭提存卷宗核閱無誤,而 相對人於113年11月25日收受通知後迄今未就上開擔保金對 聲請人行使權利,亦有臺灣屏東地方法院114年1月24日屏院 昭文字第1140001484號函在卷可稽(本院卷第73頁),是揆 諸首揭規定,本件聲請人聲請發還擔保金,核無不合,應予 准許。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宏欽                   法 官 楊淑儀                   法 官 楊國祥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按他造當 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書記官 楊明靜

2025-02-04

KSHV-114-聲-1-20250204-1

事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事聲字第81號 異 議 人 王勝和 相 對 人 林芳榜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發還擔保金事件,異議人對於本院司法事務官 民國113年10月7日113年度司聲字第473號裁定聲明異議,未據繳 納裁判費。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9第4項第4款規定,對於司法 事務官之處分提出異議,徵收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茲依民事 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異議人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 內如數向本院繳納,逾期未繳,即駁回其異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傅紫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書記官 羅婉燕

2025-02-03

PCDV-113-事聲-81-20250203-1

司聲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返還提存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792號 聲 請 人 蔡豐儩(原名:蔡明峯)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金龍保全股份有限公司間聲請發還擔保金事 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返還擔保金,依民事訴訟法第106條準用第104條之規定, 須符合:⑴應供擔保之原因消滅者;⑵供擔保人證明受擔保利 益人同意返還者;⑶訴訟終結後供擔保人證明已定20日以上 之期間催告受擔保利益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或法院依供擔 保人之聲請,通知受擔保利益人於一定期間內行使權利並向 法院為行使權利之證明而未證明者之要件,法院始得裁定返 還擔保金。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與相對人間假處分事件,聲請人 前依本院94年度裁全字第427號民事裁定,提供新臺幣(下 同)252,000元為擔保後(本院94年度存字第577號),聲請 就相對人之財產予以假處分在案。茲聲請人已撤回假處分執 行,並定期催告相對人行使權利而未行使,爰依法聲請發還 擔保金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就同一提存事件,業於95年2月13日向本院提 存所聲請取回完畢(本院95年度取字第584號),有本院提 存所114年1月14日(94)存字第577號函在卷可稽。是以,聲 請人聲請發還已取回之擔保金,核無權利保護之必要,應予 駁回。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3  日        民事第六庭 司法事務官 李祐寧

2025-02-03

PCDV-113-司聲-792-2025020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