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繼承事件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61-70 筆)

司繼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3730號 聲 請 人 張瑜珊 盧宥宸 法定代理人 盧沛駿 張詠雯 被 繼承人 廖玉珠(亡) 生前最後住所:桃園市○○區○○街000號○○○○○○○○○) 上列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繼承,因被繼承人死亡而開始。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 依下列順序定之:(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二)父母;(三)兄 弟姊妹;(四)祖父母。又前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以親 等近者為先。繼承人拋棄其繼承權,應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時 起三個月內以書面向法院為之,民法第1147條、第1138條、 第1139條、第1174條第1項、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而所 謂「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於第一順序次親等或第二順序 以下之繼承人,係指知悉被繼承人死亡且自己已依第1138條 規定成為繼承人之時,此乃民法第1174條第2項之立法理由 ,蓋其等縱知悉被繼承人死亡,可能因未受通知或未有資訊 而未能得知先順位繼承人拋棄繼承而自己已成為繼承人等情 事。 二、聲明意旨略以:聲請人張瑜珊為被繼承人之外孫女,聲請人 盧宥宸為被繼承人之外曾孫,因被繼承人於民國112年3月31 日死亡,聲請人於113年9月11日始知悉繼承開始,現自願拋 棄繼承,爰依法檢呈聲請人之戶籍謄本、印鑑證明、被繼承 人之除戶戶籍謄本等件,具狀聲明拋棄繼承權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張瑜珊為被繼承人之外孫女,被繼承人於112 年3月31日死亡,聲請人張瑜珊並於113年11月11日始具狀向 本院聲明拋棄繼承之事實,有聲請人所提出之被繼承人之除 戶戶籍謄本、聲請人之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為證外,並有 本院收狀收文章在卷可證。且經本院調閱本院112年度司繼 字第1886號卷宗,被繼承人之全體子女蔡輝煌、蔡瓊琪、蔡 瓊茹、蔡松伯已向本院聲明拋棄繼承經本院准予備查在案, 從而聲請人張瑜珊依法即為之繼承人固無疑義。又據聲請人 張瑜珊於本院調查程序自承:伊於113年7月22日即已於社群 網站Facebook皆獲暱稱為「rong rong」之人通知被繼承人 死亡,被繼承人全體子女與其餘孫子女已向本院拋棄繼承等 語,此有本院訊問筆錄在卷可稽,顯然聲請人張瑜珊於113 年7月22日即已自被繼承人之外孫女許芯榕知悉其為被繼承 人廖玉珠之繼承人,逵諸首揭說明,聲請人張瑜珊遲至113 年11月11日始向本院聲明拋棄繼承權,顯已逾三個月之期限 ,是其所為拋棄繼承因已逾期而不合法,依法應予駁回。 四、次查,聲請人盧宥宸為被繼承人之曾孫輩等情,固有聲請人 提出之繼承系統表、戶籍謄本為證,惟被繼承人二親等直系 血親卑親屬之孫輩,即聲請人張瑜珊所為之拋棄繼承,業經 本院駁回如前,足認被繼承人第一順序二親等直系血親卑親 之繼承人,並未全體均合法拋棄繼承權。而聲請人盧宥宸既 為被繼承人之曾孫輩,依首揭法律規定,尚無從成為被繼承 人之繼承人甚明,聲請人盧宥宸對於被繼承人既無繼承權, 自無得為拋棄繼承。是以本件聲請人盧宥宸聲明拋棄繼承, 亦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六、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陳品尚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5-03-26

TYDV-113-司繼-3730-20250326-1

司繼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3859號 聲 請 人 溫雪鈴 陳姳儒 陳姳蓁 被 繼承人 柳星如(亡) 生前最後住所:桃園市○○區○○街00巷0弄00號 上列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繼承,因被繼承人死亡而開始。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 依下列順序定之:(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二)父母;(三)兄 弟姊妹;(四)祖父母。又前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以親 等近者為先。繼承人拋棄其繼承權,應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時 起三個月內以書面向法院為之,民法第1147條、第1138條、 第1139條、第1174條第1項、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而所 謂「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於第一順序次親等或第二順序 以下之繼承人,係指知悉被繼承人死亡且自己已依第1138條 規定成為繼承人之時,此乃民法第1174條第2項之立法理由 ,蓋其等縱知悉被繼承人死亡,可能因未受通知或未有資訊 而未能得知先順位繼承人拋棄繼承而自己已成為繼承人等情 事。然由此反面推論,於第一順序最近親等之繼承人或代位 繼承人,因該第一順位繼承人於被繼承人死亡時即當然成為 繼承人,無待他人通知,故其等知悉得繼承之時,應僅指知 悉被繼承人死亡時。 二、聲明意旨略以:聲請人溫雪鈴為被繼承人之子女,聲請人陳 姳儒、陳姳蓁為被繼承人之外孫,因被繼承人於民國113年6 月26日死亡,聲請人等現自願拋棄繼承,爰依法檢呈聲請人 繼承權拋棄書及其驗證書、戶籍謄本、印鑑證明、被繼承人 之繼承系統表、除戶戶籍謄本等件,具狀聲明拋棄繼承權等 語。 三、經查,聲請人溫雪鈴為被繼承人之子女,被繼承人於113年6 月26日死亡,聲請人溫雪鈴並於113年11月20日始具狀向本 院聲明拋棄繼承之事實,有聲請人所提出之被繼承人之除戶 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聲請人之戶籍謄本為證外,並有本 院收狀收文章在卷可證,聲請人溫雪鈴依法為當然之繼承人 固無疑義。又本件聲請人溫雪鈴既為當然之繼承人,無待其 他繼承人之通知,即應於知悉被繼承人死亡時便起算拋棄繼 承三個月之時間。而據送達代收人温翊妘於本院調查程序稱 :伊於被繼承人死亡當日即已通知聲請人溫雪鈴被繼承人死 亡等語,此有本院訊問筆錄在卷可稽,顯然聲請人溫雪鈴於 113年6月26日即已知悉被繼承人死亡之事,逵諸首揭說明, 聲請人溫雪鈴遲至113年11月20日始向本院聲明拋棄繼承權 ,顯已逾三個月之期限,是其所為拋棄繼承因已逾期而不合 法,依法應予駁回。 四、次查,聲請人陳姳儒、陳姳蓁均為被繼承人之孫輩等情,固 有聲請人提出之繼承系統表、戶籍謄本為證,惟被繼承人一 親等直系血親卑親屬之子輩,即聲請人溫雪鈴所為之拋棄繼 承,業經本院駁回如前,足認被繼承人第一順序一親等直系 血親卑親之繼承人,並未全體均合法拋棄繼承權。而聲請人 陳姳儒、陳姳蓁既為被繼承人之孫輩,依首揭法律規定,尚 無從成為被繼承人之繼承人甚明,聲請人陳姳儒、陳姳蓁對 於被繼承人既無繼承權,自無得為拋棄繼承。是以本件聲請 人陳姳儒、陳姳蓁等人聲明拋棄繼承,亦於法未合,應予駁 回。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六、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陳品尚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5-03-26

TYDV-113-司繼-3859-20250326-1

司繼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陳報遺產清冊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403號 聲 請 人 洪美媛 上列聲請人為陳報遺產清冊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對被繼承人洪美娟(女,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 號:Z000000000號,生前籍設:臺北市○○區○○路0段00○0號2樓) 之債權人為陳報債權之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洪美娟之債權人應於本公示催告最後揭示於法院公告處 、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之翌日起柒個月內向繼承人陳報其債 權,如不為報明,而又為繼承人所不知者,僅得就賸餘遺產行使 其權利。 聲請程序費用由被繼承人洪美娟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被繼承人洪美娟之繼承人,被繼承人於民國113年11月30日死亡,爰開具遺產清冊陳報本院,聲請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為公示催告之公告等語,並提出聲請人戶籍謄本、印鑑證明、被繼承人死亡證明書、繼承系統表、繼承人戶籍謄本、遺產清冊、遺產稅財產參考清單、遺產稅金融遺產參考清單、最近二年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贈與資料清單、遺產稅死亡前二年內有償移轉不動產明細表、納稅義務人違章欠稅查復表、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回覆書等件為證。 二、按「繼承人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3 個月內開具遺產清冊陳 報法院」、「繼承人依前2 條規定陳報法院時,法院應依公 示催告程序公告,命被繼承人之債權人於一定期限內報明其 債權」,民法第1156條第1 項、第1157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 文。經查,聲請人為被繼承人洪美娟之姊妹,被繼承人查無 直系血親卑親屬之戶籍資料、父母已殁等情,業有相關案卷 114年度司繼字第395號拋棄繼承事件所調臺北○○○○○○○○○114 年3月10日北市內戶資字第1146004124號函在卷可稽。聲請 人主張上開之事實,業據提出上開文件等在卷為證,堪信聲 請人主張被繼承人死亡,其於繼承開始後3個月內開具遺產 清冊等情為真正,核其聲請與前開條文相符,應予准許。 三、次按「法院公示催告被繼承人之債權人報明債權時,應記載 下列各款事項:一、為陳報之繼承人。二、報明權利之期間 及在期間內應為報明之催告。三、因不報明權利而生之失權 效果。四、法院。第一項公示催告應公告之。前項公告應揭 示於法院公告處、資訊網路及其他適當處所;法院認為必要 時,並得命登載於公報或新聞紙,或用其他方法公告之。第 一項報明期間,自前項揭示之日起,應有6 個月以上。」有 家事事件法第130 條第1 、3 、4 、5 項規定可參。本件既 經准許對被繼承人之債權人為公示催告,自應依上揭規定, 將本公示催告揭示於法院公告處及資訊網路,並定陳報期間 為7 個月。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家事庭 司法事務官 施婉慧

2025-03-26

SLDV-114-司繼-403-20250326-1

司繼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3601號 聲 請 人 王晞恩 法定代理人 王建文 被 繼承人 王太平(亡) 生前最後住所:桃園市○○區○○街000巷0號 上列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駁回。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拋棄繼承權者,須以繼承人為限,此觀民法第1174條第1 項規定自明。而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下列順序定之: (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二)父母。(三)兄弟姊妹。( 四)祖父母。前條所定第一順序繼承人,以親等近者為先。 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其親等近者均拋棄繼承權時,由次親等 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繼承。民法第1138條、第1139條、第1176 條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明意旨略以:聲請人係被繼承人王太平之孫女,被繼 承人於民國113年10月13日死亡,聲請人自願拋棄繼承權, 爰依法檢陳繼承權拋棄書、繼承系統表、除戶戶籍謄本、戶 籍謄本、印鑑證明等件具狀聲明拋棄繼承權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王晞恩為被繼承人王太平之孫輩,固係第一順 序之繼承人,雖被繼承人之第一順序一親等直系血親卑親屬 繼承人王家玲、王建文、王建晟已同本件拋棄繼承事件聲明 拋棄繼承,另經本院准予備查在案,惟被繼承人尚有子女王 拓程仍生存且迄今未拋棄繼承,此有本院依職權查詢被繼承 人及繼承人王拓程之戶籍資料及案件索引卡查詢資料在卷可 稽。故本件被繼承人之直系血親卑親屬既尚有子輩王拓程為 繼承人,足認被繼承人第一順序一親等直系血親卑親屬之繼 承人,並未全體均拋棄繼承權。而聲請人王晞恩既為被繼承 人之孫輩,則依首揭法律規定,尚無從成為被繼承人之繼承 人甚明,聲請人王晞恩對於被繼承人既無繼承權,自無得為 拋棄繼承。是以,本件聲請人王晞恩聲明拋棄繼承,於法未 合,應予駁回。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爰裁定如 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陳品尚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5-03-26

TYDV-113-司繼-3601-20250326-1

司繼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3658號 聲 請 人 劉○○ 葉○○ 聲請人 兼 法定代理人 葉○○ 被 繼承人 劉○○(亡) 生前最後住所:桃園市○○區○○路000巷00號 上列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繼承,因被繼承人死亡而開始。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 依下列順序定之:(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二)父母;(三)兄 弟姊妹;(四)祖父母。又前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以親 等近者為先。繼承人拋棄其繼承權,應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時 起三個月內以書面向法院為之,民法第1147條、第1138條、 第1139條、第1174條第1項、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而所 謂「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於第一順序次親等或第二順序 以下之繼承人,係指知悉被繼承人死亡且自己已依第1138條 規定成為繼承人之時,此乃民法第1174條第2項之立法理由 ,蓋其等縱知悉被繼承人死亡,可能因未受通知或未有資訊 而未能得知先順位繼承人拋棄繼承而自己已成為繼承人等情 事。然由此反面推論,於第一順序最近親等之繼承人或代位 繼承人,因該第一順位繼承人於被繼承人死亡時即當然成為 繼承人,無待他人通知,故其等知悉得繼承之時,應僅指知 悉被繼承人死亡時。 二、聲明意旨略以:聲請人劉○○為被繼承人之子女,聲請人葉○○ 、葉○○則分別為被繼承人之外孫女、外曾孫,因被繼承人於 民國113年7月1日發現死亡,聲請人於113年8月29日始知悉 繼承開始,現自願拋棄繼承,爰依法檢呈繼承權拋棄書、被 繼承人之繼承系統表、屍體相驗證明書、聲請人之戶籍謄本 、印鑑證明等件,具狀聲明拋棄繼承權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劉○○為被繼承人之子女,被繼承人於113年7月 1日發現死亡,聲請人劉○○並於113年11月5日始具狀向本院 聲明拋棄繼承之事實,有聲請人所提出之被繼承人之屍體相 驗證明書、繼承系統表、聲請人之戶籍謄本為證外,並有本 院收狀收文章在卷可證,聲請人劉○○依法為當然之繼承人固 無疑義。又本件聲請人劉○○既為當然之繼承人,無待其他繼 承人之通知,即應於知悉被繼承人死亡時便起算拋棄繼承三 個月之時間。而據聲請人劉○○於本院調查程序自承:伊於11 3年7月12日即已獲送達代收人羅○○通知被繼承人死亡等語, 此有本院訊問筆錄在卷可稽,顯然聲請人劉○○於113年7月12 日即已知悉被繼承人死亡之事,逵諸首揭說明,聲請人劉○○ 遲至113年11月5日始向本院聲明拋棄繼承權,顯已逾三個月 之期限,是其所為拋棄繼承因已逾期而不合法,依法應予駁 回。 四、次查,聲請人葉○○、葉○○為被繼承人之孫輩、曾孫等情,固 有聲請人提出之繼承系統表、戶籍謄本為證,惟被繼承人一 親等直系血親卑親屬之子輩,即聲請人劉○○所為之拋棄繼承 ,業經本院駁回如前,足認被繼承人第一順序一親等直系血 親卑親之繼承人,並未全體均合法拋棄繼承權。而聲請人葉 ○○、葉○○既為被繼承人之孫輩,依首揭法律規定,尚無從成 為被繼承人之繼承人甚明,聲請人葉○○、葉○○對於被繼承人 既無繼承權,自無得為拋棄繼承。是以本件聲請人葉○○、葉 ○○等人聲明拋棄繼承,亦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六、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陳品尚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5-03-26

TYDV-113-司繼-3658-20250326-1

司繼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3680號 聲 請 人 石○○ 石○○ 被 繼承人 石○○(亡) 生前最後住所:桃園市○○區○○○路00巷00弄00號十六樓 上列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明意旨略以:聲請人為被繼承人石○○之子女,因被繼承人 於民國113年7月23日死亡,聲請人於被繼承人死亡之時即知 悉繼承開始,現自願拋棄繼承,爰依法檢呈繼承權拋棄書、 被繼承人之繼承系統表、戶籍謄本、印鑑證明等件,聲明拋 棄繼承權等語。 二、按繼承,因被繼承人死亡而開始;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 依下列順序定之:(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二)父母;(三)兄 弟姊妹;(四)祖父母。又前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以親 等近者為先。民法第1138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有於繼 承開始前死亡或喪失繼承權者,由其直系血親卑親屬代位繼 承其應繼分。繼承人拋棄其繼承權,應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時 起三個月內以書面向法院為之,民法第1147條、第1138條、 第1139條、第1140條、第1174條第1項、第2項前段分別定有 明文。而所謂「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於第一順序次親等 或第二順序以下之繼承人,係指知悉被繼承人死亡且自己已 依第1138條規定成為繼承人之時,此乃民法第1174條第2項 之立法理由,蓋其等縱知悉被繼承人死亡,可能因未受通知 或未有資訊而未能得知先順位繼承人拋棄繼承而自己已成為 繼承人等情事。然由此反面推論,於第一順序最近親等之繼 承人或代位繼承人,因該第一順位繼承人於被繼承人死亡時 即當然成為繼承人,無待他人通知,故其等知悉得繼承之時 ,應僅指知悉被繼承人死亡時。 三、經查,聲請人為被繼承人石○○之子女,而被繼承人石○○於11 3年7月23日死亡,聲請人並於113年11月7日始具狀向本院聲 明拋棄繼承之事實,有聲請人所提出之被繼承人之除戶戶籍 謄本、聲請人之戶籍謄本為證外,並有本院收狀收文章在卷 可證,堪認為真。又本件聲請人為被繼承人之子女,則聲請 人即為當然之繼承人,無待其他繼承人之通知,即應於知悉 被繼承人死亡時便起算拋棄繼承三個月之時間,而聲請人於 本院114年2月20日調查程序已自承於113年7月23日被繼承人 死亡之日即已知悉被繼承人死亡等情,此有本院訊問筆錄等 在卷可稽,顯然聲請人於113年7月23日即已知悉被繼承人死 亡之事,逵諸首揭說明聲請人最遲應於112年10月23日前向 本院聲明拋棄繼承(按112年10月23日非例假日),聲請人 至113年11月7日始向本院聲明拋棄繼承權,顯已逾三個月之 期限,是其所為拋棄繼承因已逾期而不合法,依法應予駁回 。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 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   狀,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陳品尚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5-03-26

TYDV-113-司繼-3680-20250326-1

司繼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223號 聲 請 人 徐唯瑄 徐健維 法定代理人 徐彥翔 法定代理人 莊偌伶 被 繼承人 徐渡平(亡) 上列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駁回。   理   由 一、聲明意旨略以:聲請人徐唯瑄、徐健維(下合稱聲請人)為 被繼承人徐渡平之第一順位繼承人。因被繼承人於民國113 年12月28日去世,聲請人自願拋棄繼承權,爰依法檢呈被繼 承人之死亡證明書與除戶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聲請人及 其法定代理人之戶籍謄本及印鑑證明等件,具狀聲明拋棄繼 承權等語。 二、按繼承人得拋棄其繼承權,民法第1174條第1項定有明文。 準此,非繼承人即無拋棄繼承權可言。次按遺產繼承人,除 配偶外,依左列順序定之:㈠直系血親卑親屬。㈡父母。㈢兄 弟姊妹。㈣祖父母;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 承人,有於繼承開始前死亡或喪失繼承權者,由其直系血親 卑親屬代位繼承其應繼分;第一千一百三十八條所定第一順 序之繼承人中有拋棄繼承權者,其應繼分歸屬於其他同為繼 承之人。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其親等近者均拋棄繼承權時, 由次親等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繼承。拋棄繼承為不合法者,法 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法第1138條、第1140條、第1176條第 1項及第5項、家事事件法第132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經查,被繼承人113年12月28日死亡,其配偶彭奕蓁與直系 血親卑親屬之子輩徐彥翔、徐彥傑、徐宇賢同於本案聲明拋 棄繼承,本院將另以函文准予備查,合先敘明。而聲請人為 被繼承人之孫子女等情,固據聲請人提出其戶籍謄本、被繼 承人之除戶戶籍謄本及繼承系統表為證。惟查,被繼承人尚 有直系血親卑親屬之子輩徐藝晏迄今尚未拋棄繼承,此有本 院依職權調閱被繼承人之親等關聯查詢結果、徐藝晏之個人 戶籍資料及本院案件索引卡查詢結果在卷可憑,依首揭規定 ,足認被繼承人之第一順位繼承人親等近者並未全體均拋棄 繼承權。而聲請人既為繼承順序在後之孫輩,尚無從成為被 繼承人之繼承人自明,自無得為拋棄繼承。從而,本件聲請 人聲明拋棄繼承,於法不合,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蔡淑蘭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5-03-26

TYDV-114-司繼-223-20250326-1

司繼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498號 聲 請 人 王麗花 王清榮 王麗珠 共 同 代 理 人 李建鴻 被 繼承人 王必勝(亡) 生前最後設籍:桃園市○○區○○街0 00巷0號 上列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明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明意旨略以:聲請人為被繼承人之三順位繼承人,被繼承 人於民國105年6月24日死亡,聲請人於113年12月27日收受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支付命令始知悉繼承開始,爰依法檢呈聲 請人戶籍謄本、繼承系統表、印鑑證明等件,具狀聲明拋棄 繼承權等語。 二、按繼承,因被繼承人死亡而開始;而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 ,依下列順序定之:㈠直系血親卑親屬。㈡父母。㈢兄弟姊妹 。㈣祖父母,民法第1147條、民法第1138條定有明文。繼承 人拋棄其繼承權,應於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以書面 向法院為之,民法第1174條第2項亦有明文。而所謂知悉其 得繼承之時起,於第一順位次親等或第二順位以下之繼承人 ,係指知悉被繼承人死亡且自己已依第1138條規定成為繼承 人之時,此乃民法第1174條第2項之立法理由,蓋其等縱知 悉被繼承人死亡,可能因未受通知或未有資訊而未能得知先 順位繼承人拋棄繼承而自己已成為繼承人等情事。 三、經查,聲請人與被繼承人為兄弟姊妹關係,被繼承人於105 年6月24日死亡,而聲請人於114年2月12日具狀向本院聲明 拋棄繼承,並提出家事聲請拋棄繼承狀(其上蓋有本院收狀 章)、聲請人戶籍謄本為證,堪信為真。次查,被繼承人之 第一順位繼承人王淑嫻、王淑婷均具狀向本院聲明拋棄繼承 ,經本院以105年度司繼字第1242號准予備查在案,依上揭 規定及說明,聲請人應自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3個月內以書 面向法院聲明拋棄繼承。又聲請人主張係於113年12月27日 始知悉有繼承權,惟查,被繼承人第一順位繼承人經本院以 105年度司繼字第1242號准予備查時,本院業將該案拋棄繼 承通知其他繼承人函分別於105年8月18日合法送達予聲請人 王麗花,於105年8月22日寄存送達予聲請人王清榮、王麗珠 此有本院送達證書附卷可參,是聲請人王麗花應自105年8月 18日時起、聲請人王清榮、王麗珠應自105年9月2日起即知 悉繼承開始,卻遲至114年2月12日始向本院聲明拋棄繼承權 ,顯已逾法定3個月期限,是其所為拋棄繼承因已逾期而不 合法,依法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   狀,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曾婷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2025-03-26

TYDV-114-司繼-498-20250326-1

司繼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1664號 聲 請 人 甲○ 乙○ 上列聲請人聲請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繼承人得拋棄其繼承權,民法第1174條第1 項固有明文。 惟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左列順序定之:直系血親卑親 屬、父母、兄弟姊妹、祖父母;前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 ,以親等近者為先;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其親等近者均拋棄 繼承權時,由次親等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繼承,民法第1138條 、第1139條及第1176條第5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家事非訟事 件,除法律別有規定外,準用非訟事件法之規定。又非訟事 件之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 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非訟事 件法第30條之1 亦有明文。 二、查聲請人乙○、甲○雖主張為被繼承人丙○○之孫子,被繼承人 丙○○於民國112年12月7日死亡,其自願拋棄繼承權,並提出 被繼承人除戶謄本、繼承系統表、聲請人甲○、乙○印鑑證明 、經認證之聲請人乙○拋棄繼承權聲明書、聲請人甲○授權請 領印鑑證明之授權書等為證。次查,聲請人甲○、乙○於本件 聲請時未於我國境內,此有聲請人之聲請狀及本院依職權查 詢相對人甲○之入出境資料在卷為憑,惟聲請人二人均未提 出經我國駐外單位認證委任代理人辦理拋棄繼承之授權書, 經本院於113年7月31日裁定命聲請人乙○應於收受裁定後15 日內補正上開文件,該裁定已於113年8月8日送達聲請人乙○ 之送達代收人丁○○,惟聲請人乙○逾期不為補正;另本院於1 13年10月25日裁定命聲請人甲○應於收受裁定後10日內補正 上開文件,該裁定已於113年11月1日送達於聲請人甲○之送 達代收人丁○○,惟聲請人甲○逾期不為補正,此有送達證書 在卷可稽。是聲請人二人既未提出經認證之拋棄繼承授權書 ,則其是否確有拋棄繼承之真意,本院無從認定,從而其聲 明拋棄繼承自難准許,應予駁回。 三、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提出 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家事庭 司法事務官 鄭明玉

2025-03-25

SLDV-113-司繼-1664-20250325-5

司繼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86號 聲 請 人 許明總 卓溢皇 郭以琳 上列聲請人聲請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高寶月於民國114年1月12日   死亡,聲請人許明總、卓溢皇為被繼承人之孫婿、聲請人郭 以琳為被繼承人之孫媳,因其等自願拋棄繼承權,爰提出戶 籍謄本、繼承系統表及印鑑證明等文件聲請核備等語。 二、按拋棄繼承權者,須以繼承人為限,此觀民法第1174條第1 項規定自明。而關於遺產之繼承人,依同法第1138條規定, 除配偶外,依下列順序定之,即:㈠直系血親卑親屬;㈡父母 ;㈢兄弟姊妹;㈣祖父母。末按稱姻親者,謂血親之配偶、配 偶之血親及配偶之血親之配偶;姻親之親系及親等之計算如 左:㈠血親之配偶,從其配偶之親系及親等。民法第969條、 第970條第1款亦有明文。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許明總係被繼承人高寶月孫女郭婉晴之配 偶;聲請人卓溢皇係被繼承人高寶月孫女高玉庭之配偶;聲 請人郭以琳係被繼承人高寶月孫子高博揚之配偶,則聲請人 許明總、卓溢皇、郭以琳3人等依民法第969條、第970條第1 款之規定,與被繼承人間均屬直系姻親二親等關係,即該等 聲請人本非民法第1138條所列之法定繼承人,有被繼承人除 戶謄本、許明總、卓溢皇、郭以琳戶籍謄本附卷可參。從而 聲請人3人等對於被繼承人而言即非繼承人,依法對被繼承 人之遺產並無繼承權,故本件聲請人許明總、卓溢皇、郭以 琳聲請拋棄繼承,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四、爰依家事事件法第132條第3項、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 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家事法庭司法事務官

2025-03-25

KLDV-114-司繼-86-202503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