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關係人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61-70 筆)

司養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認可收養子女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110號 聲 請 人 即收養人 甲 聲 請 人 即被收養人 乙 關 係 人 丁 丙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認可收養子女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甲○○(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於民國113年8月21日收養乙○○(男、民國00年00月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養子。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收養應以書面為之,並向法院聲請認可。收養有無效、得   撤銷之原因或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者,法院應不予認可;被收   養者為成年人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法院應不予收養之   認可:㈠意圖以收養免除法定義務。㈡依其情形,足認收養於 其本生父母不利。㈢有其他重大事由,足認違反收養目的; 子女被收養時,應得其父母之同意。前項同意應作成書面並 經公證。但已向法院聲請收養認可者,得以言詞向法院表示 並記明筆錄代之,民法第1079條、第1079條之2、第1076條 之1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收養人乙○○係收養人甲○○配 偶丁○○之成年子,雙方已共同生活多年,感情關係良好,收 養人因無子嗣,希望收養被收養人為養子,經被收養人及其 生父丙○○、生母丁○○之同意,雙方訂立書面收養契約,並依 法向本院聲請認可等語。 三、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收養契約書、收養同意書、 戶籍謄本、健康檢查表、警察刑事紀錄證明、在職證明書及 相關財產證明文件為憑。次查,本件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 確有收養之合意,並徵得被收養人生父、生母之同意,此經 收養人、被收養人、被收養人生父及生母到庭陳述屬實,又 被收養人生父表示其目前有工作,並與母親及胞弟同住,可 相互照顧等語,此有本院113年12月10日訊問筆錄可稽。是 本院審認本件應無意圖以收養免除法定扶養義務,或有對被 收養人之本生父母不利之情事,亦未發現有其他重大事由, 足認有何違反收養之目的,復無民法第1079條第2項收養有 無效、得撤銷之原因或違反其他法律規定致法院應不予認可 之情形,是以聲請人聲請認可,核無不合,應予准許。爰裁 定如主文。 四、本件認可收養之裁定,於其對收養人、被收養人及其生父、 生母均確定時發生效力(家事事件法第81條、第117條)。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翟天翔

2025-01-22

TPDV-113-司養聲-110-20250122-1

家調裁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家調裁字第3號 聲 請 人 林芝羽 林邱媛 相 對 人 林少龍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合意聲請裁定,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聲請人林芝羽、林邱媛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均減輕至三分 之一。 二、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2,000元,及自本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遲延利息,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為聲請人之○,對聲請人顯具無正當 理由未盡扶養義務之情事,且情節重大,爰依法請求減輕或 免除聲請人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等語。 二、按當事人就不得處分之事項,其解決事件之意思已甚接近或 對於原因事實之有無不爭執者,得合意聲請法院為裁定;法 院為前項裁定前,應參酌調解委員之意見及家事調查官之報 告,依職權調查事實及必要之證據,並就調查結果使當事人 或知悉之利害關係人有陳述意見之機會;當事人聲請辯論者   ,應予准許;前2項程序,準用民事訴訟法第1編第2章第3節 關於訴訟參加之規定,家事事件法第33條明文規定。 三、查本件係減輕或免除扶養義務事件,屬不得處分之事項,兩 造經本院調解後,均合意聲請法院逕為裁定,有合意聲請書 在卷可憑,爰適用上揭規定而為本件裁定。復按直系血親相 互間,互負扶養之義務,民法第1114條第1款固有明文。惟 按受扶養權利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由負扶養義務者負擔扶養 義務顯失公平,負扶養義務者得請求法院減輕其扶養義務: (一)負扶養義務者、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 辱或其他身體、精神上之不法侵害行為;(二)對負扶養義務 者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受扶養權利者對負扶養義務者 有前項各款行為之一,且情節重大者,法院得免除其扶養義 務,民法第1118條之1第1、2項定有明文。 四、經查,相對人為聲請人之○,相對人現有受扶養之必要,而 聲請人有扶養能力等情,有兩造戶籍謄本、稅務電子閘門財 產所得調件明細表等件在卷可證。參以證人即聲請人○○○○○ 證述:聲請人的母親和相對人結婚後是住在我爸媽家,相對 人那時有在工作,最早跟聲請人母親感情好時,會一起帶小 孩出去,也有繳冰箱的貸款。但後來因相對人脾氣不佳及未 拿錢回家,雙方感情變不好,相對人會回家睡覺,小孩幾乎 是我跟聲請人母親在帶。相對人在民國00年間只留下一張字 條即逕自離家至越南工作等語,亦為相對人所不爭執,堪信 為真實。 五、本院審酌相對人確有未善盡照顧及扶養聲請人責任之情事, 但尚曾短暫支應過家用、與聲請人同住及分擔部分照顧責任 ,因認相對人就聲請人成長過程所需,並非毫無貢獻,其情 節難謂重大,尚未達完全免除扶養義務之程度。復綜合考量 兩造資力狀況、相對人之生活需求及聲請人之身分、減輕情 節等一切情狀,因認聲請人對相對人之扶養義務以減輕至三 分之一為適當。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家事第一庭 法  官 陳香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須附繕本,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4  日                書記官 蔡佳欣

2025-01-22

TPDV-114-家調裁-3-2025012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過失致死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3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源炯 王源標 共 同 選任辯護人 廖年盛律師 上列被告因過失致死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3 268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王源炯、王源標無罪。   理 由 壹、公訴意旨略以:被告王源炯、王源標係兄弟,被告王源炯為 新北市○○區○○路0段000號之0房屋(下稱本案房屋)之所有 權人;民國107年10月1日被告王源炯委由被告王源標將本案 房屋出租予告訴人俞璧君之配偶即被害人高㨗,但仍由其二 人共同負責維護本案房屋。詎被告王源炯、王源標均明知本 案房屋内之電氣設備及電源線如未定期檢修、維護,易因短 路導電致生危險,且其等對於上開電氣設備及電源線之妥善 運作負有監督管理、定期安檢維修之義務,以防電器設備之 電線老舊、電壓超過負載等情事致使電路短路而引發火災, 而依當時情形又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及此,未按 時維護老舊電線、設置相關防火設施及疏於管理並防範火災 之發生,致本案房屋南側中間附近電源線異常短路而於111 年11月26日凌晨4點許起火,且因該處堆放大量商品、骨董 及紙箱等可燃物,造成火勢迅速擴大延燒,造成被害人高㨗 逃避不及,吸入大量火場中濃煙,終因窒息併一氧化碳中毒 而死亡。因認被告王源炯、王源標均係涉犯刑法第276條之 過失致人於死罪嫌,嗣經公訴人變更起訴法條,認被告二人 並涉犯刑法第173條第2項之失火燒燬現供人使用建築物及第 175條第3項失火燒燬建築物、交通工具以外之物品等罪嫌等 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其犯罪事實; 又不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訟訴法第 154 條第2 項、第301 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又刑法上之 過失犯,以行為人對於結果之發生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 為成立要件,亦即行為人須有防止結果發生之注意義務,且 客觀上無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違反其注意義務, 造成危害之發生,而該危害之發生,與行為人之違反注意義 務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而所謂相當因果關係,乃指行為 與結果間所存在之客觀相當因果關係而言,即依經驗法則, 綜合行為時所存在之一切事實,為客觀之事後審查,認為在 一般情形下,有此環境,有此行為之同一條件,均可發生同 一之結果者,則該條件即為發生結果之條件,而依客觀之觀 察,認為不必皆發生此結果者,則該條件與結果並不相當, 不過為偶然之事實而已,其行為與結果間自無因果關係可言 (最高法院26年上字第1754號、76年台上字第192號判決先 例意旨參照)。再者,刑事訴訟法上所謂定犯罪事實之證據 ,係指足以認定被告確有犯罪行為之積極證據而言,該項證 據自須適合於被告犯罪事實之認定,始得作為斷罪之資料, 而認定不利於被告之事實,須依積極證據,苟積極證據不足 為不利於被告事實之認定時,即應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更 不必有何有利之證據;事實審法院對於證據之取捨,依法雖 有自由判斷之權,然積極證據不足證明犯罪事實時,被告之 抗辯或反證縱屬虛偽,仍不能以此資為積極證據應予採信之 理由(最高法院29年上字第3105號、30年上字第482、816號 判決先例意旨參照)。且刑事訴訟上證明之資料,無論其為 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均須達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於有所 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若 其關於被告是否犯罪之證明未能達此程度,而有合理性懷疑 之存在,致使無從形成有罪之確信,根據「罪證有疑、利於 被告」之證據法則,即不得遽為不利被告之認定(最高法院 76年台上字第4986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 三、公訴意旨認被告二人涉犯上開犯行,無非係以被告二人之供 述、告訴代理人陳玉民律師之指述、內政部消防署火災證物 鑑定實驗室鑑定報告、新北巿政府消防局火災鑑定實驗室火 災證物鑑定報告、新北巿政府消防局火災原因調查鑑定書、 新北巿政府警察局新北警鑑字第0000000000號現場勘察報告 、新店分局屈尺派出所火災現場照片38張、租賃契約、失火 前房屋照片9張、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相驗筆錄、相驗屍體 證明書、檢驗報告書、新北巿政府警察局鑑驗書、相驗照片 32張等證據,為其主要論據。 四、訊據被告二人均堅決否認有何過失致人於死及失火之犯行, 並辯稱:本案房屋出租予被害人高㨗前,有請水電技師檢查 室內管線、插座等設施,確認無問題後,高㨗方入住於本案 房屋,於其占有使用期間,伊等未曾進入本案房屋,不知高 㨗及其同居人使用電器之情況究為何,而高㨗及其同居人亦未 曾向伊等反應本案房屋中之電力設施配置有何問題等語。辯 護人則為被告辯以:本案房屋之起火原因雖是因電氣因素所 致,但公訴人並未舉證證明產生電線短路之電源線究否是被 告出租時所配置之電源線產生短路?又產生電源線短路之原 因是否為該電源線老舊?縱是因電源線老舊而產生短路,公 訴人亦未舉證被告負有定期檢測維修本案房屋電氣線路之依 據等語。 五、經查:  ㈠被告二人為兄弟,王源炯為本案房屋所有權人,107年10月1 日王源炯委由王源標將本案房屋出租予高㨗,高㨗承租本案房 屋後,與梁禎芳居住於內;本案房屋於111年11月26日凌晨4 點多起火,高㨗因該次火災死亡等節,為被告二人所不爭執 (本院卷一第74頁),且有被告二人之供述、告訴代理人陳 玉民律師之指述、內政部消防署火災證物鑑定實驗室鑑定報 告、新北巿政府消防局火災鑑定實驗室火災證物鑑定報告、 新北巿政府消防局火災原因調查鑑定書、新北巿政府警察局 新北警鑑字第0000000000號現場勘察報告、新店分局屈尺派 出所火災現場照片38張、租賃契約、失火前房屋照片9張、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相驗筆錄、相驗屍體證明書、檢驗報告 書、新北巿政府警察局鑑驗書、相驗照片32張等件附卷足憑 ,堪信為真實。  ㈡本案經新北巿政府消防局調查鑑定火災原因,認定如下:「㈣ 起火原因研判 ⒈危險物品、化工原料引(自)燃可能性之 研判 本案現場建築物共計有3層,第1層、第2層露臺及倉 庫主要放置商品及古董,第3層為住家及雜物間,主要置家 具、日常生活用品、雜物及部分商品及古董;另鑑識人員於 第2層起火處周邊勘察、清理時並未發現有放置危險物品及 化工原料,故可排除上述之危險物品、化工原料因素引(自 )燃之可能性。⒉縱火引燃之可能性研判 轄區新店分隊到 達現場時第2層起火處之鐵捲門及第3層○○路0段000號之0大 門皆為關閉狀態,未有人員出入情形;又鑑識人員於○○路0 段000號之0倉庫南側靠中間處附近採集木板殘跡(證物2) ,並採集、封緘後,經本局實驗室鑑析結果,未檢出含有易 燃液體成分,故可排除縱火引燃之可能性。⒊遺留火種引燃 可能性研判 鑑識人員於起火處附近進行勘察及清理過程, 皆未發現盛裝菸蒂之容器及菸蒂殘跡;又據現場住戶梁禎芳 談話筆錄所述:『…我跟高㨗都沒有抽菸習慣。我們也不會使 用蚊香,只會使用香茅水及滅蚊劑…』,顯見承租人高㨗與其 同居人梁禎芳均未有抽菸及使用蚊香等之情形,故可排除遺 留火種引燃之可能性。⒋電氣因素引燃之可能性研判 ⑴本案 起火處位於○○路0段000號之0倉庫南側靠中間處附近,經鑑 識人員清理發現該處附近除有燒損商品、古董及碳化紙箱殘 跡等物品,亦有嚴重燒燬之冷氣機、冰箱等電器產品並掘獲 燒斷之電線,研判起火處附近確實有電氣環境存在。⑵鑑識 人員於○○路0段000號之0倉庫南側靠中間處附近掘獲疑似有 短路熔痕痕跡之電線殘跡(證物1),並採集、封緘證物1後 送內政部消防署進行熔痕種類鑑定,經鑑定結果,熔痕巨觀 及微觀特徵與導線受電弧燒熔所造成之通電痕相同。⑶據梁 禎芳談話肇錄所述:『…起火處附近有冷氣機、冰箱及電風扇 ,天花板上有燈具等電源,附近無瓦斯爐。冷氣機因為使用 費用太貴,所以沒有插電使用,冰箱及電風扇及燈具有通電 使用…』,顯見倉庫南側靠中間處附近僅冷氣機未插電使用, 該處冰箱、電風扇及内部電源線確實為通電狀態。⑷綜上各 項跡證,研判本案恐係○○路0段000號之0倉庫南側靠中間處 附近電源線異常短路起火,因倉庫内南北兩側為木質隔間牆 ,且其内亦堆放大量商品、古董及紙箱等可燃物,造成火勢 迅速擴大延燒,並經排除上述其他因素後,故本案起火原因 以電氣因素引燃之可能性較高。㈤結論 依現場燃燒後狀況 、現場清理復原、出動觀察紀錄記載、關係人談話筆錄及相 關跡證等内容,研判本案恐係○○路0段000號之0倉庫南側靠 中間處附近電源線異常短路起火,因倉庫内南北兩側為木質 隔間牆,且其内亦堆放大量商品、古董及紙箱等可燃物,造 成火勢迅速擴大延燒,故研判起火(戶)處為新北市○○區○○ 路0段000號之0倉庫南側靠中間處附近,起火原因以電氣因 素引燃之可能性較高。」,此有新北巿政府警察局新店分局 113年8月8日新北警店刑字第0000000000號函檢送之「新店 分局轄內高㨗火災死亡案現場勘察報告(含現場勘察報告、 現場勘察照片、勘察採證同意書、刑事案件證物採驗紀錄表 、新北巿政府警察局鑑驗書、新北巿政府消防局函、現場相 關位置示意圖、火災現場物品配置示意圖、火災現場照片拍 攝位置示意圖、火災現場立面示意圖、新北巿政府消防局現 場照片及採驗證物照片、新北巿政府消防局火災原因調查鑑 定書;本院卷一第87至371頁)在卷可憑;又證人即新北巿 政府消防新店分隊局隊員林儀真於本院審理時到庭證稱:對 於起火原因的研判,先找出起火處,針對起火處附近使用的 火源狀況,環境狀況,採排除法;本案房屋雖為住商混合, 但無堆放化學物品,也無人為縱火跡證;另根據居住使用者 的筆錄,使用者沒有抽菸,僅有在用餐時間才會在起火處附 近使用蚊香,但起火時已是睡覺時間,現場也沒有看到線香 等物,這些因素都排除後,因現場挖掘發現的電源線,經送 鑑定確實有短路情形,就以電氣原因造成火災的可能性比較 大等語(本院卷二第103、104頁);衡諸既已排除其他引燃 可能性,僅電氣因素引燃之可能性無法排除,自堪認定火災 應係電氣因素引燃無訛。  ㈢公訴意旨以建築法第77條課以建築物所有權人負有維護建築 物合法使用其構造及設備安全之義務,另依民法租賃之相關 規定,出租人負有修繕租賃物,保持租賃物合於契約約定使 用狀態之義務,被告二人分為本案房屋之所有人及出租人, 明知本案房屋屋內之電氣設備及電源線如未定期檢修、維護 ,易因短路導電致生危險,本應隨時注意防止其危險之發生 ,竟疏未注意於此未按時維老舊電線、設置相關防火設施及 疏於管理並防範火災之發生,致倉庫南側中間附近電源線異 常短路而起火,造成被害人高㨗逃避不及而死亡,顯係於防 止危險之契約附隨義務有所懈怠。然查:  ⒈按刑法上之「過失不純正不作為犯」,係結合不作為犯與過 失犯二者,以「作為義務」與「注意義務」分別當成不作為 犯與過失犯之核心概念。「作為義務」其法源依據主要係依 刑法第15條第1項規定:「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 防止之義務,能防止而不防止者,與因積極行為發生結果者 同。」乃以行為人是否具有「保證人地位」來判斷其在法律 上有無防止犯罪結果發生之義務,進而確認是否應將法益侵 害歸責予行為人之不作為。而「注意義務」其法源依據主要 來自同法第14條第1項規定:「行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 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者,為過失。」係以社會共 同生活領域中之各種安全或注意規則,來檢視行為人有無注 意不讓法益侵害發生之義務,進而決定其行為應否成立過失 犯。是上述兩種義務法源依據不同,處理問題領域亦有異, 或有重合交錯之情形,惟於概念上不應將「作為義務」與「 注意義務」相互混淆,而不能以行為人一有違反「作為義務 」即認違背「注意義務」。換言之,保證人地位僅是行為人 「作為義務」之理由,無法直接從保證人地位導出「作為義 務」之內容。至行為人是否違反「注意義務」仍應以行為人 在客觀上得否預見並避免法益侵害結果為其要件。非謂行為 人一經立於保證人地位,即應課予杜絕所有可能發生一切危 害結果之絕對責任,仍應以依日常生活經驗有預見可能,且 於事實上具防止避免之可能性,亦即須以該結果之發生,係 可歸責於保證人之過失不作為,方得論以過失不純正不作為 犯(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4276號判決意旨參照)。被 告二人分別為本案房屋之所有人及出租人,本件火災發生時 ,尚在租賃期間內,依建築法第77條第1項規定及民法相關 租賃規定,被告二人固負有維護本案房屋電氣使用安全之作 為義務,然是否違反注意義務仍應以被告在客觀上得否預見 並避免法益侵害結果為其要件。  ⒉查證人林儀真於本院審理時到庭證述:本件火災原因報告是 檢視現場後,先找到起火處,將化學物品、人為縱火等原因 排除後,因為有發現電源線短路之物證,而研判本件火災以 電氣原因之可能性較高;電源線有短路熔痕痕跡是表示電源 線在產生短路熔痕之處有異常,形成短路,產生高溫及熔珠 痕跡;造成電源線短路的原因眾多,也非僅是單一原因,短 路只是它的結果;電源線可能因本身在製造時品質不良、電 源線老化、絕緣劣化、破損、電流過大超過負載、彎折、重 壓、受老鼠啃咬等各種原因,使電源線產生異常而短路;所 以,本件火災只能判斷是因為電源線短路,但無法推論、判 斷造成短路的原因究為何;本件火災現場所挖掘出2截有短 路現象的電源線,因包覆銅線的絕緣體已燒燬,僅能知悉是 屬於較粗的絞線,無法確認該2截電源線是否為同一條電源 線;也無法判斷該電源線究否是本案房屋原本的室內配線, 抑或其他電器用品或外接延長線之電線;又本件火災現場塌 陷嚴重,所以檢查現場,在現場堆積物分層發現該2段電源 線不代表電源線原來就是在該處,或發覺之處(如鋼樑上) 等語(本院卷二第103至109頁);依證人林儀真前開證詞可 知,產生短路引發本件火災之電源線究否是本案房屋配置之 室內線,且該電源線產生短路之原因均不明,則被告二人究 係違反何注意義務致發生本案火災,實非無疑。自不得僅以 本件起火處附近之電源線短路,而發生火災之結果,即直接 推論被告確有疏未注意電氣設置安全之過失行為。  ⒊又所謂違反注意義務,應係指有預見可能性、迴避可能性、 竟疏於盡預見或迴避義務之情形。證人梁禎芳於本院審理時 證稱:本案房屋的電燈開關、電風扇等,高㨗均有檢查;新 冠疫情期間曾與朋友要在本案房屋內從事直播,於安裝電燈 時,電流似乎不穩定,會閃一下,除此之外,並沒有其他的 狀況;本案房屋有漏水問題,伊與高㨗為了避免漏水浸壞伊 等要販售的商品,須在商品上蓋放防水塑膠,伊等向被告反 應後,被告雖有請人處理,但之後滲漏的點又不一樣,故伊 等遂詢問被告是否置換全部屋頂,但因為本案房屋似乎因產 權及位於翡翠水庫保護區等問題,要全面更換有其難度;伊 等曾取下局部天花板,看到天花板上方有電源線,伊也沒有 注意電源線有無凌亂或是破損之情形,大部分的問題都是高 㨗在處理的;伊曾向被告反應希望更換屋內配線等語(本院 卷二第74至93頁);然被告王源炯於本院審理時陳述:本案 房屋交付與高㨗占有使用後,只有一次因弄破一個地方進入 本案房屋,伊並不清楚高㨗及梁禎芳的使用情況等語;被告 王源標則陳述:高㨗或梁禎芳僅向伊等反應過漏水問題,伊 都有立即處理,高㨗未曾向伊等表示須維修電線或其他水電 問題等語;依證人梁禎芳前開證詞可知,其與被害人高㨗平 時使用本案房屋相關電力設施並無問題,僅有從事直播時, 因安裝額外的燈座,有短暫電流不穩定之情形,其等重視的 是商品會否因漏水受損;從而,被害人高㨗或證人梁禎芳究 否曾向被告二人反應本案房屋之電力設置、電源線有須立即 修繕之問題,已非無疑;本案並無證據顯示被告二人於被害 人高㨗承租本案房屋期間,已查知本案房屋之電源線曾發生 異常之徵兆,使被告二人可預見本案房屋起火點附近之電源 線有發生短路現象之可能。再佐以證人林儀真證稱:電源線 或可透過技師測試電壓、電流是否正常以檢測電源線有無異 常,但縱使檢測僅能檢測當時的狀況有無異常,且只能檢測 室內配線,若是使用其他的電器或是延長線,就無法檢測; 造成電源線短路的原因眾多,縱使是全新的電源線,亦有可 能產生短路現象,且電源線因被絕緣體包覆,無法由外觀判 斷電源線內部的受損情形等語。審酌證人林儀真前開證詞, 現今檢測技術,僅能檢測本案房屋室內配線等電氣設置,於 檢測當時有無異常;從而,暫不論肇致本件火災之電源線是 否為被告二人向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申裝電錶時所配置之 室內電源線乙節尚不明,已如前述說明,倘本件確為室內電 源線短路,惟被告二人縱定期檢修本案房屋室內相關配電設 置,亦無法迴避檢測後仍有產生電源線短路之可能,是難憑 前揭事證遽認被告二人就本件失火有預見可能性,而具有過 失。 六、綜上所述,檢察官所提出之證據,尚不足以為被告二人犯失 火燒燬現供人使用建築、失火燒燬建築物、交通工具以外之 物品及過失致人於死之積極證據,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經 本院逐一剖析,相互參酌,仍無從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是 不能證明被告二人犯上開罪名,自應為被告二人無罪之諭知 。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1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郭建鈺偵查起訴,檢察官劉承武、林安紜到庭執行 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唐玥                    法 官 張家訓                    法 官 王子平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 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 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楊雅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22

TPDM-113-訴-539-20250122-1

金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3135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佑勲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417 71號)及移送併辦(113年度軍偵字第31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案延展至民國114年3月13日下午4時在刑事第三法庭宣判。   理 由 一、按期日除有特別規定外,非有重大理由,不得變更或延展之 ;期日經變更或延展者,應通知訴訟關係人,刑事訴訟法第 64條定有明文。又宣示判決期日屬審判長指定期日使訴訟關 係人到場行訴訟程序之一環,如遇有重大理由而無法在原訂 期日宣示判決者,不論以審判長名義,或以法院名義,均得 以裁定變更或延展宣示判決之期日。 二、本案被告林佑勲因詐欺等案件,前經辯論終結,原定於民國 114年1月23日下午4時宣判,惟因本案案情及卷證繁雜,審 酌本案證據已調查完畢,為免再開辯論之程序繁複及訴訟關 係人之奔波勞費,爰裁定延展宣示判決期日如主文所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64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陳培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陳羿方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3  日

2025-01-22

TCDM-113-金訴-3135-20250122-1

金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金訴字第445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屠劭軒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521 59號),因被告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本院 合議庭裁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進行簡式審判程序,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延展至民國一一四年二月十二日上午十一時宣判。   理 由 一、期日,除有特別規定外,非有重大理由,不得變更或延展之 ;期日,經變更或延展者,應通知訴訟關係人,刑事訴訟法 第64條定有明文。 二、查本件前經辯論終結,原定民國114年1月22日上午11時宣判 ,惟因本件預估製作判決書之工作日容有不足,致判決書無 法如期妥適製作完成,因而無法在原定宣示判決期日準時宣 判。茲為免再開辯論之程序繁複及當事人之往返奔波,並為 節省司法資源,爰延展本件宣示判決期日如主文所示,並通 知訴訟關係人。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64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丁智慧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顏督訓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22

TCDM-113-金訴-4459-20250122-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法官迴避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20號 抗 告 人 即 聲請 人 曾闖益 上列抗告人即聲請人因證據保全案件聲請法官迴避,不服臺灣南 投地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5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602號)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即聲請人曾闖益(下稱抗告人)在臺 灣南投地方法院111年度交簡上字第33號(111年度投交簡字 第172號)過失傷害案件於南投地院審理期間,歷經簡易庭 以簡易庭無須傳喚原告及被告詰問與對質的調查與證明,嗣 112年度聲再字第2號、112年度聲再字第11號亦皆剝奪被告 與原告相互詰問的權利,違憲剝奪被告調查與交互詰問權益 。且111年度交簡上字第33號終局判決竟於判決主文第二點 具文無證據說甲車迴車過程中,甲車右前車頭與乙車左側身 碰撞,該案光碟片並無此畫面證明,是否為枉法裁判,更凸 顯本案聲請推事、書記官迴避之必要性及重要程度。故抗告 人依刑事訴訟法第17條第7、8款、第18條、第19條第1項規 定,法官曾參與前審之裁判者應自行(或得聲請)迴避審查 裁定,且不問訴訟程度如何,當事人得隨時聲請法官迴避。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11年度投交簡字第172號刑事判決,法官 孫于淦、書記官林佩儒;111年度交簡上字第33號刑事判決 ,審判長法官王邁揚、法官顏代容、法官林昱志、書記官陳 淑怡;112年度聲再字第2號刑事裁定,審判長法官楊國煜、 法官顏紫安、法官劉彥宏、書記官劉綺;112年度聲再字第1 1號刑事裁定,審判長法官張國隆、法官施俊榮、法官羅子 俞、書記官林佩儒,以上人員皆參與過上開刑事裁判,聲請 人聲請上開法官、書記官迴避自有正當性,如強行裁定證據 保全審查駁回法官迴避聲請,即坐實不依法裁判,爰依法提 抗告等語。 二、按㈠當事人聲請法官迴避,限於法官有刑事訴訟法第17條各 款所列情形而不自行迴避,或有具體事實足認其執行職務有 偏頗之虞之情形,此參諸刑事訴訟法第18條規定即明。所謂 「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係指以一般通常之人所 具有之合理觀點,對於該承辦法官是否為公平之裁判,均足 產生懷疑,且此種懷疑之發生,存有其完全客觀之原因,而 非僅出諸當事人自己主觀之判斷者,始足當之。又聲請法官 迴避,應以書狀舉其原因向法官所屬法院為之。聲請迴避之 原因,應由聲請人釋明之,亦為同法第20條第1項前段、第2 項所明定。㈡刑事訴訟法第17條第8款關於法官曾參與前審之 裁判應自行迴避而不得執行職務之規定,係指同一法官,就 同一案件,曾參與下級審之「裁定」或「判決」者而言,如 僅曾參與審判期日前之調查程序,甚或言詞辯論,惟並未參 與該案之裁判,依法即毋庸自行迴避,且依司法院釋字第17 8號解釋意旨,係指上級審法官就同一案件曾參與所聲明不 服之該下級審(包括前審及前前審)裁判而言,蓋恐當事人 難免疑其具有成見,而影響審級利益之故。又依憲法法庭11 2年憲判字第14號判決意旨略以:刑事訴訟法第17條第8款規 定所稱之「前審」,依前揭釋字第178號解釋意旨,既係指 通常審判暨其救濟程序之下級審,則就屬於非常救濟之再審 程序而言,判決確定前之通常審判暨其救濟程序,固非上開 規定所稱之前審,然憲法第16條所規定之訴訟權,保障人民 有接受公正審判之權利,並不允許同一法官於非常救濟程序 審查自己所作之確定判決。故法官就同一案件,曾參與據以 聲請再審即成為非常救濟程序審查標的本身之確定判決者, 於該再審程序(包括聲請再審及開始再審後之本案更為審判 程序)應自行迴避而不得參與審判。 三、經查:  ㈠本件抗告人對於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11年度交簡上字第33號( 下稱「系爭原案」,審判長法官王邁揚、法官顏代容、法官 林昱志),論處其過失傷害罪刑之確定判決聲請證據保全案 件,經臺灣南投地方法院輪分該院113年度聲全字第2號(下 稱「系爭本案」)由劉彥宏法官承辦審理。抗告人雖以劉彥 宏法官係在其先前對於系爭原案之聲請再審案件(臺灣南投 地方法院112年度聲再字第2號,下稱「系爭聲請再審案」, 審判長法官楊國煜、法官顏紫安、法官劉彥宏)為駁回其再 審聲請之受命法官,因而聲請主張劉彥宏法官應迴避上述「 系爭本案」之審判。然上述「系爭本案」與「系爭聲請再審 案」並非同一案件,無該法官審查自己所作裁判,再次參與 審判必然損及當事人於該上訴審之審級救濟利益而難以發揮 救濟實益之情形,自與刑事訴訟法第17條第8款關於法官曾 參與(同一案件)前審之裁判應自行迴避而不得執行職務之 規定無涉。  ㈡縱「系爭本案」與「系爭聲請再審案」所審查之標的均係「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111年度交簡上字第33號確定判決」,固 或可寬認為主張法官執行職務可能有偏頗之虞之懷疑可能, 但不當然該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之要件,抗告人依法應釋 明之,惟本件抗告人並未釋明法官與訴訟關係人是否具有故 舊恩怨等關係,或於程序之進行是否已表現明顯的歧視態度 或言行,或一再忽視明顯之程序瑕疵,依理性第三人之觀點 ,已足以動搖理性第三人對法官公正審判之信賴,並形成對 法官公正性之合理懷疑等具體事證等。僅係稱劉彥宏法官曾 經參與「系爭聲請再審案」之裁判,未於再審審理程序中予 被告交互詰問,作為法院將有不公平裁判之依據,惟此部分 係抗告人自己主觀之評價判斷,仍非適法事由。  ㈢綜上,抗告人迄未釋明另有何具體事證,單以前揭事由為法 官迴避之依據,所執仍屬主觀臆測之範疇,無從逕認劉彥宏 法官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至於抗告意旨另指王邁揚等其餘 法官,並非「系爭本案」之承辦法官,自無迴避之問題。是 原裁定因認抗告人迴避之聲請為無理由,予以駁回,核無違 誤。抗告意旨徒以己意任意指摘原裁定不當,其抗告為無理 由,應予駁回。  ㈣至抗告意旨關於書記官迴避部分,業經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另 以113年度聲字第669號裁定駁回其聲請,不在本件審理範圍 內,附此敘明。 四、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張智雄                    法 官 陳鈴香                    法 官 林源森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書記官 江玉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22

TCHM-114-抗-20-20250122-1

司養聲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認可收養子女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186號 聲 請 人 即 收養人 郭珠珍 聲 請 人 即被收養人 王鈞浩 關 係 人 王文中 關 係 人 元美子 關 係 人 吳奕萱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認可收養子女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丁○○(女,民國○○○年○月○○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 ○○○○號)自民國一一三年七月一日起收養丙○○(男,民國○○○年○ 月○○○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號)為養子。 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收養人丁○○願收養其配偶乙○○ 與關係人甲○○所生子女丙○○為養子,又被收養人配偶同意本 件收養,雙方於民國113年7月1日訂立收養契約書,爰依民 法第1079條第1項規定聲請認可本件收養等語。 二、按「子女被收養時,應得其父母之同意。但有下列各款情形 之一者,不在此限:⒈父母之一方或雙方對子女未盡保護教 養義務或有其他顯然不利子女之情事而拒絕同意。⒉父母之 一方或雙方事實上不能為意思表示。前項同意應作成書面 並 經公證。但已向法院聲請收養認可者,得以言詞向法院 表示 並記明筆錄代之。第一項之同意,不得附條件或期限 。」, 民法第1076條之1定有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收養契約書、收養同意   書、戶籍謄本在卷可稽;且收養人、被收養人、被收養人生 父、被收養人配偶亦到庭陳明同意本件收養,並皆瞭解收養 後所生之法律關係(見本院113年8月16日非訟事件筆錄), 堪信為真實。  ㈡被收養人之生母即關係人甲○○經本院二次合法通知均未到庭 ,且經郭淑華到庭陳述:「(司法事務官:與丁○○有何關係 ?)我與丁○○是姊妹關係,我是丁○○的姊姊,於民國78年間 ,丁○○與丙○○與乙○○全家都住在我家樓上,後來丙○○的奶奶 在凹子底買了一棟房子,他們全家又搬到那邊,後來因為婆 媳的關係,所以他們全家又搬到建國三路447號4樓,我妹婿 乙○○後來穩定收入後,就在富國路29號13樓買房,並全家搬 至該處所。我皆與他們全家有往來聯繫,丁○○十分用心在照 顧丙○○,將其視如己出。我從未見過丙○○之生母來找過他們 ,故亦未拿過扶養費、生活物資予丙○○,連一次都沒有會面 過。…」;聲請人即被收養人到庭陳述:「(司法事務官: 原因為何?)同意原因為希望在法律上可以為收養人負照顧 責任。我從我有記憶開始以來就是收養人在照顧我,所以我 都稱呼收養人為媽媽,我與生母沒有什麼互動,我自己的印 象與生母見面不超過三次,我都稱呼生母為台北媽媽。與生 母見面一次見面是我國中的時候、第二次是爺爺過世的時候 、第三次是退伍的時候有去中國大陸與生母見面,此次見面 時間不超過一個禮拜。第二次見面的時候只看到生母來弔念 ,生母也沒有特別找我。我與另外兩位親生手足(姐姐) 只 有偶爾會聯絡,大姊以前是跟生母同住,二姊是與爺爺奶奶 同住(生父那邊) 。就我的印象中生母並未給付扶養費,只 有見面時有帶我去吃東西。生母也沒有參與過我結婚的相關 事宜。」;關係人即被收養人生父到庭陳述:「(司法事務 官:同意出養原因為何?)被收養人從小即是收養人照顧長 大的,被收養人出生以後經 保母照顧半年後,即是收養人 照顧迄今。就我印象中生母僅 來探視過被收養人一次,即 我父親(被收養人爺爺)出殯那 天。被收養人生母從未拿 過被收養人之扶養費給我,反而是 我都有寄錢予被收養人 生母,因為我大女兒與其生母同住, 所以我這邊會不定時 的寄扶養費予被收養人生母。」等語(見本院113年8月16日 非訟事件筆錄、本院114年1月17日非訟事件筆錄),顯見被 收養人與其生母甲○○間多年未連繫互動,情感依附及連結關 係早已消失,足認被收養人生母對被收養人未盡保護教養義 務,本件收養自毋庸得其同意。 四、本院審酌:收養人之收養動機單純,被收養人亦認同收養人 之母職角色,收養人與被收養人間已建立穩定之情感依附關 係等情狀,認聲請人即收養人收養聲請人即被收養人為養子 ,於法尚無不合,本件收養人丁○○聲請認可收養被收養人丙 ○○,應予准許。 五、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第23   條,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裁定,須於本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七、本件認可收養之裁定,於其對收養人、被收養人、被收養人 生父母、被收養人配偶均確定時發生效力(家事事件法第81 條、第117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許涴琪

2025-01-22

KSYV-113-司養聲-186-20250122-1

司養聲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認可收養子女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養聲字第325號 聲 請 人 即 收養人 乙○○ 聲 請 人 即被收養人 甲○○ 關 係 人 彭○ 蘇○○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認可收養子女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認可乙○○(男,民國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 000號)自民國113年12月3日起收養甲○○(男,民國00年00月0日 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為養子。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鄭如純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本件認可收養之裁定,於其對收養人、被收養人及其生母、配偶 均確定時發生效力(家事事件法第81條、第117條)。

2025-01-22

KSYV-113-司養聲-325-20250122-1

司繼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選任遺產管理人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5524號                   113年度司繼字第6386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法定代理人 李怡慧 代 理 人 周惠珠 聲 請 人 莊○○ 關 係 人 林俊寬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遺產管理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林俊寬律師(地址:高雄市○○區○○路000號10樓之2)為被繼 承人甲○○(男,民國00年00月00日生,民國112年7月6日歿,身 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生前最後籍設:高雄市○○區○○路 00巷0○0號)之遺產管理人。 准對被繼承人之繼承人為承認繼承之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之大陸地區以外之繼承人,應自本裁定揭示之日起,1 年2 個月內承認繼承;其大陸地區之繼承人,應自被繼承人死亡 之日(即日)起3 年內以書面向本院為繼承之表示,上述期限屆 滿,無繼承人承認繼承時,被繼承人之遺產,於清償債權,並交 付遺贈物,並依法移交遺產於大陸地區繼承人後,如有剩餘,即 歸屬國庫。 聲請程序費用由被繼承人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㈠聲請人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甲○○滯 欠聲請人108年度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得稅,惟被繼承人於 民國112年7月6日死亡,遺有水晶飾品等動產,現經法務部 行政執行署高雄分署查封中。㈡聲請人乙○○聲請意旨略以: 聲請人乙○○與被繼承人間有損害賠償案件,現由臺灣高等法 院臺中分院以113年度上字第50號繫屬中,惟聲請人乙○○已 對被繼承人具狀撤回起訴,然因被繼承人死亡,致相關訴狀 無法送達。是被繼承人於112年7月6日死亡,且其繼承人皆 已拋棄繼承,為維護聲請人財政部北區國稅局、乙○○之權利 ,爰依法選任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等語。 二、按「繼承開始時,繼承人之有無不明者,由親屬會議於一個 月內選定遺產管理人,並將繼承開始及選定遺產管理人之事 由,向法院報明。」、「親屬會議依前條規定為報明後,法 院應依公示催告程序,定6 個月以上之期限,公告繼承人, 命其於期限內承認繼承。」、「無親屬會議或親屬會議未於 前條所定期限內選定遺產管理人者,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 得聲請法院選任遺產管理人,並由法院依前項規定為公示催 告。」、「先順序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時,由次順序之繼 承人繼承。其次順序繼承人有無不明或第四順序之繼承人均 拋棄其繼承權者,準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民法 第1177條、第1178條第1 、2 項及第1176條第6 項分別定有 明文。又按「大陸地區人民繼承臺灣地區人民之遺產,應於 繼承開始起3 年內以書面向被繼承人住所地之法院為繼承之 表示,逾期視為拋棄其繼承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 民關係條例第66條第1 項亦有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財政部北區國稅局上開主張,據其提出欠稅查詢情形 表、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得稅未申報核定通知書、裁處書、 戶籍資料、個人戶籍資料查詢清單、繼承系統表、家事事件 (繼承事件)公告查詢結果、本院公告、遺產稅金融遺產參 考清單、112年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 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彰化分署函、法務 部行政執行署高雄分署函、查封物品清單、新光人壽理賠審 核通知書等影本為證。又聲請人乙○○上開主張,據其提出本 院函、本院通知、本院公告、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 度上字第50號卷宗卷皮、戶籍謄本、民事起訴狀、民事上訴 狀、民事撤回部分起訴暨陳報狀等影本為證。另經本院依職 權調取本院112年度司繼字第5868、6014、6055號拋棄繼承 卷宗核閱屬實,堪信為真實。是被繼承人之繼承人均已依法 拋棄繼承,復查無其他合法繼承人存在,揆諸前揭規定,自 應準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參以其親屬會議並未於死 亡發生之日起1 個月內為其選定遺產管理人並呈報本院,故 聲請人財政部北區國稅局、乙○○以利害關係人之地位,向本 院聲請選任遺產管理人,自屬有據。  ㈡本院審酌:擔任遺產管理人,主要係彙整被繼承人之財產,   踐行被繼承人債權、債務之確認,並作適法合理之分配,且   於有繼承人承認繼承時或遺產分配後,尚有剩餘時,將遺產   移交繼承人或國庫,此須熟悉相關法律程序進行遺產處分,   否則將可能有稅捐相關法令之罰責,甚至觸犯刑事背信罪嫌   或需負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實非一般人民必然可勝任,雖聲 請人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指定被繼承人之配偶江○○為本件遺產 管理人,並提出同意書為證,惟經江○○到庭表示略以:其對 於被繼承人之遺產狀況及遺產管理人職務內容不瞭解,   而無法勝任職務,故不想擔任等語(見本院113年11月26日 訊問筆錄),是考量江○○之意願及其對於遺產管理人職務內 容之瞭解程度,而認不宜選任江○○為本件遺產管理人。又本 院函詢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是否願擔任本件遺產   管理人,惟經其陳報無意願擔任本件遺產管理人,有該署11   4年1月9日民事陳報狀在卷可憑。嗣本院自社團法人高雄律 師公會願意擔任法院遺產管理人名單中徵詢後,林俊寬律師 願意以其專業知識管理及處理被繼承人後續之遺產問題,此 有電話紀錄乙紙附卷可稽,爰選任林俊寬律師為被繼承人甲 ○○之遺產管理人,併依民法第1178條第2項規定為承認繼承 之公示催告。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鍾仕傑

2025-01-22

KSYV-113-司繼-6386-20250122-1

司繼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

選任遺產管理人

臺灣高雄少年及家事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5524號                   113年度司繼字第6386號 聲 請 人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法定代理人 李怡慧 代 理 人 周惠珠 聲 請 人 莊○○ 關 係 人 林俊寬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遺產管理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選任林俊寬律師(地址:高雄市○○區○○路000號10樓之2)為被繼 承人乙○○(男,民國00年00月00日生,民國112年7月6日歿,身 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生前最後籍設:高雄市○○區○○路 00巷0○0號)之遺產管理人。 准對被繼承人之繼承人為承認繼承之公示催告。 被繼承人之大陸地區以外之繼承人,應自本裁定揭示之日起,1 年2 個月內承認繼承;其大陸地區之繼承人,應自被繼承人死亡 之日(即日)起3 年內以書面向本院為繼承之表示,上述期限屆 滿,無繼承人承認繼承時,被繼承人之遺產,於清償債權,並交 付遺贈物,並依法移交遺產於大陸地區繼承人後,如有剩餘,即 歸屬國庫。 聲請程序費用由被繼承人之遺產負擔。   理 由 一、㈠聲請人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乙○○滯 欠聲請人108年度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得稅,惟被繼承人於 民國112年7月6日死亡,遺有水晶飾品等動產,現經法務部 行政執行署高雄分署查封中。㈡聲請人莊○○聲請意旨略以: 聲請人莊○○與被繼承人間有損害賠償案件,現由臺灣高等法 院臺中分院以113年度上字第50號繫屬中,惟聲請人莊○○已 對被繼承人具狀撤回起訴,然因被繼承人死亡,致相關訴狀 無法送達。是被繼承人於112年7月6日死亡,且其繼承人皆 已拋棄繼承,為維護聲請人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莊○○之權利 ,爰依法選任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等語。 二、按「繼承開始時,繼承人之有無不明者,由親屬會議於一個 月內選定遺產管理人,並將繼承開始及選定遺產管理人之事 由,向法院報明。」、「親屬會議依前條規定為報明後,法 院應依公示催告程序,定6 個月以上之期限,公告繼承人, 命其於期限內承認繼承。」、「無親屬會議或親屬會議未於 前條所定期限內選定遺產管理人者,利害關係人或檢察官, 得聲請法院選任遺產管理人,並由法院依前項規定為公示催 告。」、「先順序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權時,由次順序之繼 承人繼承。其次順序繼承人有無不明或第四順序之繼承人均 拋棄其繼承權者,準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民法 第1177條、第1178條第1 、2 項及第1176條第6 項分別定有 明文。又按「大陸地區人民繼承臺灣地區人民之遺產,應於 繼承開始起3 年內以書面向被繼承人住所地之法院為繼承之 表示,逾期視為拋棄其繼承權。」,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 民關係條例第66條第1 項亦有明文。 三、經查:  ㈠聲請人財政部北區國稅局上開主張,據其提出欠稅查詢情形 表、個人房屋土地交易所得稅未申報核定通知書、裁處書、 戶籍資料、個人戶籍資料查詢清單、繼承系統表、家事事件 (繼承事件)公告查詢結果、本院公告、遺產稅金融遺產參 考清單、112年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全國財產稅 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法務部行政執行署彰化分署函、法務 部行政執行署高雄分署函、查封物品清單、新光人壽理賠審 核通知書等影本為證。又聲請人莊○○上開主張,據其提出本 院函、本院通知、本院公告、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 度上字第50號卷宗卷皮、戶籍謄本、民事起訴狀、民事上訴 狀、民事撤回部分起訴暨陳報狀等影本為證。另經本院依職 權調取本院112年度司繼字第5868、6014、6055號拋棄繼承 卷宗核閱屬實,堪信為真實。是被繼承人之繼承人均已依法 拋棄繼承,復查無其他合法繼承人存在,揆諸前揭規定,自 應準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參以其親屬會議並未於死 亡發生之日起1 個月內為其選定遺產管理人並呈報本院,故 聲請人財政部北區國稅局、莊○○以利害關係人之地位,向本 院聲請選任遺產管理人,自屬有據。  ㈡本院審酌:擔任遺產管理人,主要係彙整被繼承人之財產,   踐行被繼承人債權、債務之確認,並作適法合理之分配,且   於有繼承人承認繼承時或遺產分配後,尚有剩餘時,將遺產   移交繼承人或國庫,此須熟悉相關法律程序進行遺產處分,   否則將可能有稅捐相關法令之罰責,甚至觸犯刑事背信罪嫌   或需負民事損害賠償責任,實非一般人民必然可勝任,雖聲 請人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指定被繼承人之配偶甲○○為本件遺產 管理人,並提出同意書為證,惟經甲○○到庭表示略以:其對 於被繼承人之遺產狀況及遺產管理人職務內容不瞭解,   而無法勝任職務,故不想擔任等語(見本院113年11月26日 訊問筆錄),是考量甲○○之意願及其對於遺產管理人職務內 容之瞭解程度,而認不宜選任甲○○為本件遺產管理人。又本 院函詢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南區分署是否願擔任本件遺產   管理人,惟經其陳報無意願擔任本件遺產管理人,有該署11   4年1月9日民事陳報狀在卷可憑。嗣本院自社團法人高雄律 師公會願意擔任法院遺產管理人名單中徵詢後,林俊寬律師 願意以其專業知識管理及處理被繼承人後續之遺產問題,此 有電話紀錄乙紙附卷可稽,爰選任林俊寬律師為被繼承人乙 ○○之遺產管理人,併依民法第1178條第2項規定為承認繼承 之公示催告。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鍾仕傑

2025-01-22

KSYV-113-司繼-5524-20250122-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