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劉雅玲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71-80 筆)

原金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加重詐欺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原金上訴字第5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林浩珽 選任辯護人 劉富雄律師 邢建緯律師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許翰杰 選任辯護人 周復興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等因加重詐欺等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浩珽、許翰杰均自民國壹佰壹拾肆年參月貳拾貳日起,延長羈 押貳月。   理 由 一、上訴人即被告林浩珽及許翰杰因涉嫌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 第3條第1項後段之參與犯罪組織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 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刑法第339條之4第2項 、第1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未遂罪、洗錢防制 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2項、第 1項之一般洗錢未遂罪等,前經本院法官訊問後認其等犯罪 嫌疑重大,有刑事訴訟法第101條之1第1項第7款羈押原因, 非予羈押,顯難進行審判、執行,於民國113年8月22日起執 行羈押,至113年11月21日羈押期間3月屆滿。因被告林浩珽 及許翰杰前開執行羈押之原因仍然存在,認為尚有繼續羈押 之必要,已裁定自113年11月22日起第1次延長羈押期間2月 、自114年1月22日起第2次延長羈押期間2月,將於114年3月 21日屆滿。 二、茲因羈押期間即將屆滿,經本院訊問後,認被告林浩珽及許 翰杰前述羈押原因仍然存在,有繼續羈押之必要,應均自11 4年3月22日起,延長羈押2月。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08條第1 項、第5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張 靜 琪                 法 官 黃 小 琴                法 官 柯 志 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 (須 附繕本)。                書記官 劉 雅 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TCHM-113-原金上訴-52-20250314-5

中補
臺中簡易庭

給付維修費(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中補字第881號 原 告 大統技研汽車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胡晏瑛 上列原告與被告蕭光智間請求給付維修費(原)事件,原告曾聲 請對被告發支付命令,惟被告已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 議,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 幣(下同)112,26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220元,扣除前繳支 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外,尚應補繳72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件裁定送 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董惠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劉雅玲

2025-03-14

TCEV-114-中補-881-20250314-1

中簡
臺中簡易庭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中簡字第3471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王俊翔 被上訴人 即 原 告 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賴進淵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 年11月28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規定繳 納上訴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上訴不合程式且經 定期命補正而未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為 同法第442條第2項所明定。上開規定於簡易訴訟程序仍適用 之,此觀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準用同法第三編第一章規定 自明。 二、本件上訴人提起第二審上訴,未繳納上訴裁判費,經本院於 民國113年12月16日裁定命上訴人於5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 ,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19日送達上訴人,惟上訴人迄今仍 未補正等情,有該裁定、送達回證及本院114年3月9日多元 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繳費資料明細、答詢表、收狀及 收文資料查詢清單在卷可按,其上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 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2項、第95條、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董惠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劉雅玲

2025-03-14

TCEV-113-中簡-3471-20250314-3

中簡
臺中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中簡字第2382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盧德誌 被上訴人 即 原 告 賴聰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26 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規定繳 納上訴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上訴不合程式且經 定期命補正而未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為 同法第442條第2項所明定。上開規定於簡易訴訟程序仍適用 之,此觀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準用同法第三編第一章規定 自明。 二、本件上訴人提起第二審上訴,未繳納上訴裁判費,經本院於 民國114年1月8日裁定命上訴人於5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 該裁定已於114年1月21日送達上訴人,惟上訴人迄今仍未補 正等情,有該裁定、送達回證及本院114年3月9日多元化案 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繳費資料明細、答詢表、收狀及收文 資料查詢清單在卷可按,其上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2項、第95條、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董惠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劉雅玲

2025-03-14

TCEV-113-中簡-2382-20250314-3

中小
臺中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中小字第2708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莊翼丞 被上訴人 即 原 告 林泳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12 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規定繳 納上訴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上訴不合程式且經 定期命補正而未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為 同法第442條第2項所明定。上開規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 仍適用之,此觀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同法第442條第2 項規定自明。 二、本件上訴人提起第二審上訴,未繳納上訴裁判費,經本院於 民國113年11月28日裁定命上訴人於5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 ,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10日送達上訴人,惟上訴人迄今仍 未補正等情,有該裁定、送達回證及本院114年3月9日多元 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繳費資料明細、答詢表、收狀及 收文資料查詢清單在卷可按,其上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 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第442條第2項、第95條、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董惠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劉雅玲

2025-03-14

TCEV-113-中小-2708-20250314-3

中簡
臺中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中簡字第3006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孟芷嵐(原名孟繁真) 被上訴人 即 原 告 蘇芮伶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1月5日 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第二審上訴,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規定繳 納上訴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上訴不合程式且經 定期命補正而未補正者,原第一審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為 同法第442條第2項所明定。上開規定於簡易訴訟程序仍適用 之,此觀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準用同法第三編第一章規定 自明。 二、本件上訴人提起第二審上訴,未繳納上訴裁判費,經本院於 民國113年12月6日裁定命上訴人於5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 ,該裁定已於113年12月12日送達上訴人,惟上訴人迄今仍 未補正等情,有該裁定、送達回證及本院114年3月9日多元 化案件繳費狀況查詢清單、繳費資料明細、答詢表、收狀及 收文資料查詢清單在卷可按,其上訴顯難認為合法,應予駁 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2項、第95條、 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董惠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劉雅玲

2025-03-14

TCEV-113-中簡-3006-20250314-3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39號 抗 告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張宸郁 上列抗告人因受刑人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案件,不服臺灣臺中地 方法院中華民國113年12月31日113年度聲字第3339號裁定,提起 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關於併科罰金部分之應執行刑及其易刑標準均撤銷。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聲請書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編號1、3所宣 告併科罰金部分,因最後事實審法院為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應由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向臺灣桃園地方法院聲請定 應執行刑,且非本案聲請定應執行刑之範圍,原裁定遽就併 科罰金部分定應執行罰金新臺幣16萬元,顯已違反不告不理 原則,請將原裁定撤銷,另為適法之裁定。 二、除刑事訴訟法有特別規定外,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判決者, 其判決當然違背法令,刑事訴訟法第379條第12款定有明文 。已判決確定之數罪,關於定應執行刑之裁定,係由檢察官 依職權聲請法院為之,法院如就未受請求之事項,逕以裁定 定其應執行刑,既生實體刑罰確定之效果,基於同一法理, 自屬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裁判之當然違背法令(最高法院11 3年度台非字第116號判決意旨參照)。此外,關於此項裁定 之主文,與其理由說明相互矛盾者,參諸刑事訴訟訟法第37 9條第14款後段所定判決當然違背法令之事由,亦屬裁判當 然違背法令(最高法院111年度台非字第81號判決意旨參照 )。   三、經查:  ㈠受刑人張宸郁因犯數罪,先後經法院判處如原裁定附表(下 稱附表)編號1至5所示罪刑確定。其中編號1、3所示2罪併 科罰金部分,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經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於民國113年7月26日以113年度聲字 第2148號裁定(下稱另案裁定)應執行罰金新臺幣(下同) 16萬元,並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於113年8月21日確定 。附表編號1至5所示各罪有期徒刑部分,則經臺灣臺中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等規定聲請定其 應執行之刑。經原裁定於113年12月31日就有期徒刑部分,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2月;就併科罰金部分,定應執行罰金 16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1000元折算1日,有上開各裁 定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  ㈡依據卷附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書之記載,並未就 附表編號1、3所示2罪併科罰金部分,依刑法第51條第7款規 定合併聲請定其應執行刑,則附表編號1、3所示2罪併科罰 金部分,不在檢察官聲請之列。原審不察,猶就未經檢察官 聲請之併科罰金部分,以原裁定併予定其應執行罰金16萬元 ,並諭知如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顯有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 裁定之違背法令;且原裁定理由僅論及刑法第51條第5款宣 告多數有期徒刑者,卻於主文就宣告多數罰金部分,定應執 行罰金刑,亦有主文與理由矛盾之違誤。原裁定就併科罰金 定應執行刑部分,自有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裁定及理由矛盾 之違背法令。檢察官抗告意旨執以指摘原裁定此部分違背法 令,為有理由,應由本院將原裁定此部分撤銷,以臻適法。 又此部分係未受請求之訴外裁判,既經撤銷,瑕疵即已治癒 而生改判之效果,毋庸再為發回之諭知,併予指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3條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張 靜 琪                 法 官 黃 小 琴                法 官 柯 志 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書狀 ( 須附繕本)。                書記官 劉 雅 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2025-03-14

TCHM-114-抗-139-20250314-1

中補
臺中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中補字第889號 原 告 臺灣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台中分公司 法定代理人 廖原益 訴訟代理人 方建閔 上列原告與被告張堯翔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交通)事件, 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 )18,848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000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23準用第436條第2項適用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 於收受本件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董惠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書記官 劉雅玲

2025-03-14

TCEV-114-中補-889-20250314-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妨害名譽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857號 上 訴 人 即 自訴人 方式釧 自訴代理人 蔡孟蕙律師 陳國樟律師 被 告 呂振富 選任辯護人 蔡孟翰律師 上列上訴人即自訴人因被告妨害名譽案件,不服臺灣臺中地方法 院111年度自字第16號中華民國113年6月28日第一審判決,提起 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自訴意旨略以:被告呂振富(下稱被告)從事醫事檢驗行業 ,為臉書公開社團「我是小小醫檢師,但是所有醫師都需要 我發出的報告」、「我是醫檢師-醫界最有品質的服務團隊 ,全民健康不能沒有我」之管理員,於民國111年5月26日於 不特定人得閱覽之臉書公開社團「我是小小醫檢師,但是所 有醫師都需要我發出的報告」發表「重述『醫檢師的理想國』 ,假如全國有3000-5000家社區醫事檢驗所系列(8)-6」一 文(下稱本案貼文),提及「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第6條 第3項,是阻礙醫檢師開業權益的惡法,是喪權割地條款, 必須移除,醫檢師選擇開業之路才會通暢」、「上週一位中 部的開業大老打電話跟我說明,檢驗處方箋應該早就釋出了 ,是他和台北某大檢驗所王姓大老(已故)擔任醫檢師公會 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一起去健保署和醫界協商,談出在全 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第6條增定了第3項,內容如下:『…前項 檢驗、檢查之提供,得改開給保險對象轉檢單,提供轉檢服 務;或開立代檢單,以採取檢體之委託代檢方式處理。』這 位大老有學法律,哥哥是診所的開業醫師;而台北某大檢驗 所則屬於台灣最大型的代檢檢驗所,兩者對於健保法第71條 的檢驗(檢查)處方箋的交付,應該是認為會影響其檢驗所 的代檢業務,所以才增加這項重大影響醫檢師開業權益的條 款;直接說,制定出這條款,就如同清朝末年的喪權割地條 款,直接說是出賣醫檢師的開業權益。這位大老跟我談約30 分鐘以上,還覺得他的法律見解是正確的。」由於上訴人即 自訴人方式釧(下稱自訴人)確有法學碩士學位,且有一位 哥哥為職業中醫師,則文章內容中之「中部大老」即係影射 自訴人,而自訴人並未參與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之協商、 修訂,自訴人之醫檢所從未進行代檢業務,自訴人哥哥之中 醫診所亦與醫事檢驗無涉,本案貼文尚遭不明人士轉貼至臉 書私密社團「醫檢小論壇」、LINE群組「醫檢師的正常能量 釋放」等,在該LINE群組內遭暱稱CMG之人評論「呵,果然 害死醫檢師的都是醫檢師自己人」,是被告所為本案貼文, 內容顯屬不實、虛構,且未經查證,致自訴人受有負面評價 ,損害自訴人之名譽甚鉅。又被告於同年7月20日、23日於L INE群組「醫檢師的正常能量釋放」內,以暱稱JEFF發表「 現在97%仍採用代檢,是醫檢師全聯會某個台北和台中的醫 檢師大老,為了其大型檢驗所的利益,在健保實施辦法(子 法)搞出一條例外條款,才得代檢。」、「對!這是某兩位 開業大老談出來的惡法,藥師的調劑處方箋沒有這種賣身的 條款」、「台灣最大咖:阻擋檢驗處方箋交付…醫檢界兩的 法規權益大案停滯不前,背後影武者傷很大」等內容,而延 續本案貼文,可知被告仍在控訴自訴人催生前開條文圖利自 己,足使一般人誤以為自訴人係罔顧整體利益、濫用權力以 謀求私利之人,進而對自訴人之人格聲譽產生懷疑,對自訴 人之形象、人格評價及社會地位等造成負面貶抑。因認被告 涉犯刑法第310條第2項之加重誹謗罪嫌等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或其行為不罰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 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刑 法誹謗罪係以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 譽之事,為其成立要件。行為人所指摘或傳述之事,必須是 具有足以損害被指述人名譽之具體事件內容,始有誹謗行為 可言。又行為人所指摘或傳述之事是否「足以毀損他人名譽 」,應就被指述人之個人條件以及指摘或傳述內容,以一般 人之社會通念為客觀之判斷。須行為人所指摘或傳述之具體 事實,足以使被指述人在社會上所保有之人格及聲譽地位, 因行為人之惡害性指摘或傳述,使之有受貶損之危險性或可 能性方屬之。另言論自由具有實現個人自我、促進民主政治 、培養多元意見等多重功能,為人民之基本權利,國家應給 予最大限度之維護,俾其實現自我、溝通意見、追求真理及 監督各種政治或社會活動之功能得以發揮,憲法第11條定有 明文保障。惟為兼顧對個人名譽、隱私及公共利益之保護, 法律尚非不得對言論自由依其傳播方式為合理之限制。刑法 上之誹謗罪,屬對於言論自由依傳播方式所加之限制,亦即 誹謗罪之構成要件受保障言論自由權及憲法第23條之規範。 另以善意發表言論,對於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者 ,不罰,刑法第311條第3款定有規定,又所謂「可受公評之 事」,則指與公眾利益有密切關係之公共事務而言,故行為 人公開發表之意見,縱嫌聳動或誇張,然其目的不外係為喚 起一般民眾注意,藉此增加一般民眾對於公共事務之瞭解程 度。因此,表意人就該等事務,對於具體事實有合理之懷疑 或推理,而依其個人主觀之價值判斷,公平合理提出主觀之 評論意見,且非以損害他人名譽為唯一之目的者,不問其評 論之事實是否真實,即可推定表意人係出於善意,避免人民 因恐有侵害名譽之虞,無法暢所欲言或提供一般民眾亟欲瞭 解或參與之相關資訊,難收發揮監督之效。是加重誹謗罪之 成立,除言論表達行為須符合加重誹謗罪規定之犯罪構成要 件外,尚須不具刑法第311條所定特別阻卻違法事由,且不 符同法第310條第3項規定所定言論真實性抗辯要件規定,始 足當之,基此,誹謗言論如涉及公共利益,表意人雖無法證 明其言論為真實,惟如其於言論發表前確經合理查證程序, 依所取得之證據資料,客觀上可合理相信其言論內容為真實 者,即屬合於同法第310條第3項前段所定不罰之要件。即使 表意人於合理查證程序所取得之證據資料實非真正,如表意 人就該不實證據資料之引用,並未有明知或重大輕率之惡意 情事者,仍應屬不罰之情形。至表意人是否符合合理查證之 要求,法院應充分考量憲法保障名譽權與言論自由之意旨, 並依個案情節為適當之利益衡量,始與憲法保障言論自由之 意旨無違(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8號判決主文第一項、11 3年憲判字第4號理由意旨參照)。 三、自訴意旨認被告涉犯加重誹謗罪嫌,無非係以本案貼文擷圖 、本案貼文留言區擷圖、臉書社團「醫檢小論壇」內張貼本 案貼文擷圖、臉書社團「醫檢論壇」內張貼本案貼文擷圖、 LINE群組「醫檢師的正常能量釋放」對話內容擷圖、行政院 衛生署101年11月16日健保醫字第1010009554號函暨檢附之1 01年11月6日衛署健保字第1012660268C號函、第9、10屆醫 檢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名單、醫師檢驗師公會全國聯 合會(101)全聯字第101201號、(106)醫檢全聯字第1060 79號函等件為其主要論據。 四、訊據被告坦承其於上開時間發佈本案貼文,及使用LINE暱稱 JEFF於「醫檢師的正常能量釋放」群組內發表前揭言論等情 不諱,惟堅詞否認有何加重誹謗犯行,辯稱:其在臉書發表 醫檢師相關權益文章已逾15年,主要係倡議醫檢界應積極與 政府、醫界協商,內容均係談論醫檢師的公共業務,自訴人 於111年5月26日前一週曾致電,表示檢驗(查)處方箋早已 釋出,主要是引用健保醫療辦法第6條第3款,並提到是自訴 人和台北大安聯合檢驗所的王主任參與協商,又由100年6月 14日楊麗環辦公室會議紀錄及健保局的會議簽到單均可證自 訴人係全聯會之執行秘書,該等場合台北大安聯合檢驗所的 王主任亦有參與,故係就事論事,且本案貼文內並未指名道 姓等語。經查:  ㈠被告從事醫事檢驗行業,為臉書公開社團「我是小小醫檢師 ,但是所有醫師都需要我發出的報告」、「我是醫檢師-醫 界最有品質的服務團隊,全民健康不能沒有我」之管理員, 於111年5月26日在臉書公開社團「我是小小醫檢師,但是所 有醫師都需要我發出的報告」發表本案貼文,並在貼文中提 及「上週一位中部的開業大老打電話跟我說明,檢驗處方箋 應該早就釋出了,是他和台北某大檢驗所王姓大老(已故) 擔任醫檢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一起去健保署和醫界 協商,談出在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第6條增定了第3項,內 容如下:『…前項檢驗、檢查之提供,得改開給保險對象轉檢 單,提供轉檢服務;或開立代檢單,以採取檢體之委託代檢 方式處理。』這位大老有學法律,哥哥是診所的開業醫師; 而台北某大檢驗所則屬於台灣最大型的代檢檢驗所,兩者對 於健保法第71條的檢驗(檢查)處方箋的交付,應該是認為 會影響其檢驗所的代檢業務,所以才增加這項重大影響醫檢 師開業權益的條款;直接說,制定出這條款,就如同清朝末 年的喪權割地條款,直接說是出賣醫檢師的開業權益。這位 大老跟我談約30分鐘以上,還覺得他的法律見解是正確的」 ,及於同年7月20日、23日於LINE群組「醫檢師的正常能量 釋放」內,以暱稱JEFF發表「現在97%仍採用代檢,是醫檢 師全聯會某個台北和台中的醫檢師大老,為了其大型檢驗所 的利益,在健保實施辦法(子法)搞出一條例外條款,才得 代檢」、「對!這是某兩位開業大老談出來的惡法,藥師的 調劑處方箋沒有這種賣身的條款」、「台灣最大咖:阻擋檢 驗處方箋交付…醫檢界兩的法規權益大案停滯不前,背後影 武者傷很大」等情,業據被告於原審及本院審理時均坦承不 諱,並有本案貼文擷圖、本案貼文留言區擷圖、臉書社團「 醫檢小論壇」內張貼本案貼文擷圖、臉書社團「醫檢論壇」 內張貼本案貼文擷圖及LINE群組「醫檢師的正常能量釋放」 對話內容擷圖在卷可稽(見原審卷第31至37、41至47頁), 此部分事實堪以認定。  ㈡自訴意旨雖以:100年6月14日及100年8月31日兩次會議所涉及為「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診所辦理轉診及轉檢作業須知」,其中100年6月14日會議旨在要求中央健保局以檢驗品質為優先考量,非著重於代檢業務,而100年8月31日會議,自訴人並未擔任醫檢師全聯會任何職務,任何人均能列席該次會議,被告稱自訴人以「醫檢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常務理事」身分協商「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第6條第3項」,不僅身分錯誤,所討論之法規亦有錯誤,難認已盡查證義務等語(見本院卷第127、128頁)。然查,自訴人自100年8月21日起至103年8月20日止,擔任中華民國醫事檢驗所協會第6屆理事長,有全國性及區級人民團體負責人當選證明書在卷(見原審卷第19頁),且自訴人於100年6月14日11時至13時10分許,以「中華民國醫檢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執行秘書」身分,在立法院參加楊麗環立委辦公室(208研究室)舉辦之會議及擔任紀錄,依自訴人製作之會議紀錄載明「全聯會:要求健保局重新修訂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診所辦理轉診與轉檢作業須知(民國84年03月10日修正)」、「全聯會:目前代檢作業是由診所醫師開檢驗處方箋後,再將檢體送檢,交由代檢機構負責檢驗,其中代檢機構必須付費給診所醫師開單費,依照目前行情,診所醫師開單費約為代檢機構申請健保費用的百分之40〜60。對此,檢驗機構處於極度弱勢而且不公平的經營環境,導致同業間的惡性競爭,更明顯影響檢驗品質」、「全聯會:我們希望取消代檢,即診所醫師必須交付檢驗處方箋給保險對象,再由保險對象自行至其他的醫事檢驗機構採檢交驗」,此有被告提出之「100年6月14日楊麗環立委辦公室會議紀錄」在卷可稽(見原審卷第343至351頁);再參以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下稱中央健保局)於100年8月31日9時30分許,在中央健保局9樓第4會議室內召開「研商『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診所辦理轉診及轉檢作業須知』修正草案會議」,被告當時擔任中華民國醫事檢驗所協會第6屆理事長,並出席該次會議,於會議中討論之事項包括「重新定義轉檢、代檢,並統一製訂轉(代)檢單之格式」、「特約醫院、診所與醫事檢驗機構辦理代檢時,委託端與接受委託端雙方應簽有合作契約,並報本局各分區業務組備查」等關於代檢業務,亦有被告提出之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100年9月15日健保醫字第1000073655號函暨檢附之「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診所辦理轉診及轉檢作業須知」修正草案會議紀錄(見原審見卷第353至356頁),足徵自訴人先於100年6月14日以「中華民國醫檢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執行秘書」身分,在立法院參加楊麗環立委辦公室(208研究室)舉辦之會議並擔任紀錄,與會人員尚有「中華民國醫檢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副理事長、秘書長、諮詢委員、副主委」,該次會議中要求中央健保局重新修訂「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診所辦理轉診與轉檢作業須知」,並討論關於「代檢作業」,及希望「取消代檢」等事項,復於擔任中華民國醫事檢驗所協會第6屆理事長後,於100年8月31日參加中央健保局舉辦之「研商『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診所辦理轉診及轉檢作業須知』修正草案會議」,該次會議討論之事項亦包括代檢作業等情,應可認定。雖自訴人並未參與行政院衛生署中央健康保險局於102年3月5日舉辦之「研商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第6條及第8條條文修正事宜會議」,有財團法人中華民國醫事檢驗師公會全國聯合會114年1月2日醫檢全聯字第1140000001號函檢附之中央健康保險局102年3月14日健保醫字第1020032767號函及會議紀錄在卷(見本院卷第97至102頁)。然自訴人於100年6月14日、8月31日參加之前揭會議,均以討論「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院診所辦理轉診與轉檢作業須知」為名,而實質討論「代檢業務」,並具體指出「我們希望取消代檢」、「重新定義轉檢、代檢,並統一製訂轉(代)檢單之格式」,所討論之法規縱非「全民健康保險醫療辦法第6條第3項」,而與本案貼文中所指關於自訴人參與會議所討論之法規及當時擔任之職務等事項並未全然相符,仍難認被告存有明知或重大輕率之惡意情事。  ㈢再觀之被告所為本案貼文之言論脈絡,其係針對全民健康保 險醫療辦法第6條第3項施行後,對於醫檢師開業之影響表示 意見,主要內容著重於以數據分析前開醫療辦法實施後對於 實務上之影響,而被告於本案貼文內提及「中部的開業大老 」、「這位大老有學法律」、「哥哥是診所的開業醫師」等 具有足資識別身份之資訊,在留言區有暱稱Chihei Mok回覆 :「呂老師說的中部大老是豐原的那位方主任、方老師嗎? 」(見原審卷第35頁),可認被告於本案貼文中已特定指涉 之對象為自訴人。又被告於LINE群組「醫檢師的正常能量釋 放」內發表之前開言論,乃延續本案貼文內容,引用數據與 本案貼文內容相符,且除自訴人主張之前開言論外,被告亦 於該群組內發表「由於這是『辦法』是屬於子法,所以訂了, 也可以撤銷,但都要談判」、「落實像藥師的調劑處方箋完 全交付的模式,醫檢師才有普及的社區開業機會,否則全國 就只能204家健保特約檢驗所(2021年9月統計)。而藥師是 6777家健保特約藥局」,有 LINE群組「醫檢師的正常能量 釋放」對話紀錄在卷可參(見原審卷第89至91頁),可認被 告仍係討論該辦法對於實務上醫檢師開業之影響。故如被告 於言論發表前確經合理查證程序,依所取得之證據資料,客 觀上可合理相信其言論內容為真實者,仍得基於對事實之認 知而加以判斷孰是孰非,依個人價值判斷,提出主觀且與事 實有關連之意見或評論,其穿插所用語句,縱有負面意涵、 用字遣詞有失精確或傷及自訴人主觀上之情感,足令被批評 者即自訴人名譽權受侵害或滋生外界誤解,惟此乃於發表意 見時,為突顯個人意見或批判他人意見時所常見,並非專以 損害自訴人名譽為主要目的,難認被告有明知或重大輕率之 惡意情事者,仍應屬第310條第3項前段所定不罰之情形。至 自訴人雖提出LINE暱稱「CMC」、「外面搖50嵐的工讀生都 比醫檢師月薪高」等人於LINE群組內留言「呵,果然害死醫 檢師的都是醫檢師自己人」、「網內戶打」等語(見原審卷 第41頁),然觀看本案貼文之網友如何針對被告之言論內容 反應,乃屬其等個人的價值判斷而為之言論表達,尚難遽以 上開留言內容即認自訴人之社會上人格或聲譽已遭貶損。是 參以上情,被告前述發表之言論,不足使大眾對自訴人產生 負面評價,且其意非在惡意詆毀自訴人之名譽,就論述主題 而言,仍未逾越其合理範圍,至於被告之言論雖可能使自訴 人感到名譽受損或不快,然可由大眾自行判斷其是否公允, 仍屬善意之適當評論,依上說明,其所為即尚難以加重誹謗 罪相繩,自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 五、綜上所述,自訴人及其代理人指出之證明方法,無法證明被 告有何加重誹謗犯行,本件關於被告犯罪之證明,尚未達於 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無 從為有罪之判斷,自屬不能證明被告犯罪,揆諸前開說明, 原審為被告無罪之諭知,尚無不合。自訴人上訴意旨以前詞 主張應為被告有罪之認定,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張 靜 琪                 法 官 黃 小 琴                法 官 柯 志 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劉 雅 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3

TCHM-113-上易-857-20250313-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妨害自由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1364號 上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鄭盛文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妨害自由案件,不服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2年 度原訴字第20號中華民國113年8月23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4670號、112年度偵字第6057 、6141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江宥葳(原審判決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因 借款新臺幣(下同)10萬元予告訴人徐○傑,而與告訴人徐○ 傑有債務糾紛,江宥葳遂與前男友周瑋迪(綽號阿喜,原審 通緝中)商討後,周瑋迪再聯繫其友人即被告鄭盛文、黃元 辰(綽號小辰、黃毛,原審判決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陳 俊宏(綽號金毛,原審判決處有期徒刑3月確定)、于國耘 (綽號高個子,原審判決處有期徒刑4月確定)協助,江宥 蔵、周瑋迪、被告、黃元辰、陳俊宏及于國耘遂共同基於私 行拘禁及強制之犯意聯絡,於民國111年1月16日4時許,江 宥葳先以要跟告訴人談事情之名義,約告訴人至臺中市○區○ ○街000號2樓之9居所(下稱江宥葳居所),告訴人到場後, 被告、周瑋迪、黃元辰及于國耘(陳俊宏尚未到場)即逼迫 告訴人簽發本票、借據,告訴人迫於無奈,簽發面額5萬元 之本票、借據各2張,惟江宥葳等人仍不讓告訴人離去,將 其拘禁在江宥葳居所。拘禁期間,周瑋迪要求告訴人儘速籌 錢,告訴人打電話向其友人阮○伶(綽號豆豆)借款,俟阮○ 伶同意借款4萬元後,周瑋迪於111年1月16日8時許命黃元辰 、陳俊宏帶告訴人至阮○伶位在臺中市○區○○路○段000號2樓 之1居所(下稱告訴人居所),由告訴人向阮○伶拿取4萬元 後,即轉交給黃元辰、陳俊宏,黃元辰、陳俊宏隨後又將告 訴人押回江宥葳居所。但周瑋迪認為告訴人尚未將債務清償 ,又再逼迫其交出存摺,告訴人迫不得已,就將其鑰匙交給 黃元辰、陳俊宏,黃元辰、陳俊宏於111年1月16日15時30分 許,至告訴人居所蒐尋有無告訴人之存摺。復於111年1月16 日17時許,黃元辰、陳俊宏又帶告訴人返回其前揭居所,由 告訴人自行找出其所開設之國泰世華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 00000號帳戶之存摺、提款卡(下稱國泰世華銀行帳戶資料 ),即轉交給黃元辰、陳俊宏,黃元辰、陳俊宏隨後又將告 訴人押回江宥葳居所,周瑋迪等人之後再將告訴人之存摺、 提款卡轉賣得利。嗣因告訴人趁隙傳送求救訊息給其女友潘 ○鈴告知其遭到拘禁,潘○鈴報警後,始循線查獲上情。因認 被告涉犯刑法第302條第1項之私行拘禁罪嫌等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 三、公訴意旨認被告涉犯上開罪嫌,無非係以被告之供述、證人 即告訴人徐○傑、證人潘○鈴、芒○草、阮○伶、證人即原審同 案被告江宥葳、周瑋迪、黃元辰、陳俊宏、于國耘之證述、 原審同案被告江宥葳與告訴人LINE對話紀錄擷圖、證人潘○ 鈴與告訴人LINE對話紀錄擷圖、監視器擷取畫面等為其主要 論據。 四、訊據被告坦承受周瑋迪邀集協助處理債務問題,及聯繫黃元 辰、于國耘前往江宥葳居所會合等情不諱,惟堅決否認有何 私行拘禁犯行,辯稱:告訴人到之後,聽到是告訴人要騙江 宥葳的錢,覺得事情太複雜,就先走了,不曉得周瑋迪不讓 告訴人離開及要求告訴人簽立本票、借據等事,後來再回去 找周瑋迪,問周瑋迪之前欠伊的錢什麼時候要還,回去時看 到告訴人還在裡面,所以不敢逗留,就直接走了等語。經查 :  ㈠江宥葳與告訴人間存有10萬元之債務糾紛,江宥葳及其男友 周瑋迪欲向告訴人追討該筆債務,推由周瑋迪於111年1月16 日3時許邀集被告至江宥葳居所,被告另聯繫友人黃元辰及 于國耘至江宥葳居所,俟被告與黃元辰、于國耘到場後,江 宥葳即於同日4時許,以商討事情為由邀約告訴人至江宥葳 居所,被告與周瑋迪、黃元辰及于國耘先躲藏在江宥葳居所 外之樓梯間,待江宥葳帶同告訴人進入江宥葳居所後,被告 與周瑋迪、黃元辰及于國耘始跟隨進入該套房,江宥葳、周 瑋迪即向告訴人追討該10萬元債務等情,業據被告於警詢、 偵訊、原審及本院審理時均坦承不諱,經核與證人即告訴人 於警詢、偵訊及原審審理證述情節相符,並有江宥葳與告訴 人LINE對話紀錄擷圖、江宥葳居所及附近路口監視器擷取畫 面各1份在卷可稽,此部分事實固堪認定,合先說明。   ㈡證人即告訴人於原審審理時證稱:鄭盛文只有進出兩次,一 個是前面,應該10來分鐘左右,再過來是我要離開在晚上9 點多或是10點,鄭盛文又再進來一次,進來待差不多10來分 鐘左右,就這兩次,周瑋迪跟鄭盛文一起進來時,周瑋迪就 說明來意,周瑋迪跟我說叫我還錢的意思,那時候鄭盛文還 在,周瑋迪請我簽本票時,鄭盛文不在場,至於周瑋迪跟我 說沒有還錢完不能離開這句話時,鄭盛文有沒有在場我不記 得,因為鄭盛文來的時間很短,鄭盛文第二次進來主要跟周 瑋迪在講話,那時候我聽不到內容,他們講很小聲,在我離 開之前,鄭盛文有再離開等語甚詳(見原審卷二第105、108 至109、117、119頁)。可知被告於案發當日3時許,雖聯繫 黃元辰及于國耘至江宥葳居所,及與周瑋迪、江宥葳會合, 並於同日4時許,見告訴人受江宥葳之邀進入套房後,便與 周瑋迪、黃元辰及于國耘跟隨進入套房,惟在套房內僅停留 約10分鐘即行離去,嗣於同日20時許再度返回套房內,並與 周瑋迪小聲對話,惟嗣後亦離開現場。是以,告訴人於當日 進入套房後,被告僅在內停留約10分鐘,周瑋迪等人於該段 時間尚未強逼告訴人簽發本票及借據。至於周瑋迪向告訴人 稱如未還款則不准離開等語之時,被告有無在場,告訴人已 不復記憶。另被告於案發當日20時許再度返回江宥葳居所, 僅短暫停留約10分鐘即行離去,該期間被告主要與周瑋迪交 談,亦無證據證明被告有何參與限制告訴人之人身自由,或 逼迫告訴人簽立本票、借據、提供帳戶資料轉售等強制行為 ,本院無從以被告受周瑋迪之邀前往江宥葳居所,及聯繫黃 元辰及于國耘至江宥葳居所,並曾在該套房進出,即為不利 於被告之認定。  ㈢又按同謀共同正犯既未參與犯罪構成要件行為,而僅為犯罪 之謀劃或商議,則其究於何時何地,與實行犯罪構成要件行 為之正犯為共同犯罪之謀議或意思聯絡,必須依憑積極證據 加以嚴格證明始可(最高法院112年度台上字第517號判決意 旨參照)。查,被告於警詢時供稱:「我所約來外號小辰跟 高個子的男子就看周瑋迪跟被害人在講騙錢的事情,後來我 女朋友就打電話告訴我身體不舒服,我就先離開了」等語( 見偵卷第89、91頁),及於偵訊時供稱:「周瑋迪就跟被害 人在談,但內容我沒有仔細聽,後來我女朋友打電話來說她 身體不舒服,我就單獨先離開了,其他人都還在那裡,之後 發生的事情我就不知道了。(你離開前,被害人有無簽本票 跟借據?)都沒有」等語甚詳(見偵卷第332頁),經核與 證人周瑋迪於偵訊時證稱:鄭盛文待在套房不到10分鐘,因 為他女朋友好像跟他吵架,然後他就走了,我沒有分配好處 給鄭盛文等語相符(見偵卷一第317頁)。雖被告受周瑋迪 之邀而至江宥葳居所,及聯繫黃元辰、于國耘到場,然被告 於告訴人進入江宥葳居所後僅短暫停留,即向周瑋迪等人表 示另有其他事情即行離去,並無證據證明被告於告訴人進入 江宥葳居所前,即與周瑋迪等人就限制告訴人之人身自由, 或逼迫告訴人簽立本票、借據、提供帳戶資料轉售等強制行 為,彼此間曾有所討論或謀議,本院無從以被告於告訴人進 入江宥葳居所前,已與周瑋迪等人先行抵達江宥葳居所,及 在該居所樓梯間等候告訴人到場,即認被告於事前已就應如 何強迫告訴人應簽立本票、借據及提供帳戶資料等行為彼此 間有所謀議,自難論以同謀共同正犯。  ㈣至於告訴人於警詢時證稱:「(被告)他進門一下子就離開 了,在16日晚間20時許他帶一隻狗、女朋友,回德化街分錢 ,他說他要拿8000元」等語(見偵卷第391頁),及於原審 審理時雖證稱:鄭盛文回來江宥葳居所分錢,他進來就是找 周瑋迪,說他要拿8000元,我有看到有人拿錢給鄭盛文等語 甚詳(見原審卷二第117、119頁),固足以認定被告於111 年1月16日20時許曾返回江宥葳居所,並向周瑋迪表示欲收 取8000元等情,然被告就其向周瑋迪表示欲收取8000元之原 因,於原審審理時供稱:係向周瑋迪索討周瑋迪先前積欠之 債務8000元等語(見原審卷二第128至129頁),且告訴人於 原審審理時亦證稱:我不知道為何鄭盛文說他要拿8000元, 他們有些內容我是聽不到的等語(見原審卷二第119頁), 足徵告訴人對於被告向周瑋迪收取8000元之原因並無所悉, 亦無從排除周瑋迪確有積欠被告債務之可能,本院無從以被 告嗣後返回江宥葳居所向周瑋迪收取8000元,即推論被告係 向周瑋迪要求分受因參與本案所取得之報酬,亦難認被告就 周瑋迪等人所為前述私行拘禁及強制等行為,於事前有何共 同犯罪之謀議或意思聯絡存在。 五、綜上所述,公訴人指出之證明方法,無法證明被告有何私行 拘禁犯行,本件關於被告犯罪之證明,尚未達於通常一般之 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無從為有罪之 判斷,自屬不能證明被告犯罪,揆諸前開說明,原審為被告 無罪之諭知,尚無不合。檢察官雖以本案下手實施妨害自由 之黃元辰、于國耘及陳俊宏,均係透過被告直接或間接聯繫 到場,被告就其餘共犯所遂行之妨害自由等行為時,雖曾中 途離去,亦不影響其行為罪責,原審以被告並未參與強迫簽 立本票及借據等部分行為,即為有利於被告之認定,容有違 誤等詞提起上訴,經核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林俊杰提起公訴,檢察官劉世豪提起上訴,檢察官 蔣志祥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張 靜 琪                 法 官 黃 小 琴                法 官 柯 志 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被告不得上訴。 檢察官得上訴,但須符合刑事妥速審判法第9條之規定。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未 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劉 雅 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3  日

2025-03-13

TCHM-113-上訴-1364-20250313-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