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明益

共找到 165 筆結果(第 71-80 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確定訴訟費用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聲字第126號 聲 請 人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保安警察大隊 代 表 人 張玲堅(大隊長) 相 對 人 廖程葦 上列當事人間警察職權行使法事件,聲請人聲請確定訴訟費用額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確定為新臺幣伍萬元及自本裁定確定 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91條規定:「(第1 項)法院未於訴訟費用之裁判確定其費用額者,於訴訟終結 後,第一審受訴法院應依聲請以裁定確定之。(第2項)聲 請確定訴訟費用額者,應提出費用計算書、交付他造之計算 書繕本或影本及釋明費用額之證書。(第3項)依第一項及 其他裁判確定之訴訟費用額,應於裁判確定之翌日起,加給 按法定利率計算之利息。」次按行政訴訟法第98條第1項本 文規定:「訴訟費用指裁判費及其他進行訴訟之必要費用, 由敗訴之當事人負擔。…。」民國112年8月15日修正施行前 行政訴訟法第241條之1第1項本文規定:「對於高等行政法 院判決上訴,上訴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 項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3第1項規定:「第三審律師之 酬金,為訴訟費用之一部,並應限定其最高額。」行政訴訟 法第307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474條第3項規定:「被上訴 人委任訴訟代理人時,準用…第四百六十六條之三之規定。 」又按112年8月15日修正施行前「行政訴訟裁判費以外必要 費用徵收辦法」(按司法院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6第1項規 定授權訂定)第10條之1第1項規定:「通常訴訟程序、都市 計畫審查程序事件上訴審律師任訴訟代理人者,其得列為訴 訟費用之酬金,由最高行政法院依聲請或依職權裁定其數額 。」是最高行政法院為法律審,被上訴人委任律師為訴訟代 理人,乃防衛其訴訟上權益所必要,故民事訴訟法第466條 之3第1項所稱之第三審律師酬金,除上訴人所委任律師之酬 金外,亦應包括被上訴人所委任律師之酬金,其數額由最高 行政法院依聲請或依職權裁定之,而為訴訟費用之一部。 二、聲請人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保安警察大隊與相對人廖程葦間警 察職權行使法事件,經本院110年度訴字第539號判決:「原 告之訴駁回。訴訟費用由原告(按:即相對人)負擔。」相 對人不服提起上訴,經最高行政法院於113年8月7日以111年 度上字第675號判決:「上訴駁回。上訴審訴訟費用由上訴 人(按:即相對人)負擔。」而告確定在案。 三、經本院調卷審查後,依照上開判決結果,相對人應負擔之訴 訟費用額,為聲請人於上訴審委任訴訟代理人之酬金新臺幣 5萬元(經最高行政法院113年度聲字第570號裁定核定), 爰確定相對人應負擔之訴訟費用額為如主文所示金額及自本 裁定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利率即年息5%計算之 利息。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審判長法 官 楊得君 法 官 彭康凡 法 官 李明益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范煥堂

2024-12-31

TPBA-113-聲-126-20241231-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檢舉獎金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訴字第926號 原 告 楊坤益 林璿嬥 被 告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代 表 人 彭金隆 訴訟代理人 王綺華 夏道彰 上列當事人間檢舉獎金事件,原告不服行政院中華民國113年6月 27日院臺訴字第1135012916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之課予義務訴訟,須人民就其「依法 申請」案件,行政機關怠為行政處分或為否准之行政處分, 人民始得依該規定提起課予義務訴訟;是若人民依法並無申 請行政機關為行政處分之請求權存在,則其申請因非所謂「 依法」申請,故其據以提起行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之課予義 務訴訟,即屬起訴不備其他要件,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 項第10款規定,應予裁定駁回。又所謂行政處分,依行政程 序法第92條第1項規定,係指行政機關就公法上具體事件所 為之決定或其他公權力措施而對外直接發生法律效果之單方 行政行為。至行政機關所為單純事實敘述(或事實通知)或理 由說明,既不因該項敘述或說明而直接發生任何法律效果, 自非行政處分。   二、緣原告向被告提出民國112年11月15日課予義務申請書(下 稱112年11月15日申請書),依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受理民 眾檢舉金融違法案件獎勵要點(下稱檢舉獎勵要點)規定, 檢舉14家產險公司聯合與216家保險代理人公司及241家保險 經紀公司(下合稱系爭保險公司)故意不揭露招攬傭金區間 率,涉有圖利情事、並依申請檢舉獎金。被告以113年2月5 日金管保產字第1120151238號函(下稱系爭函)函復,其所 附系爭保險公司之保險商品連結,尚難佐證有所指陳未依財 產保險業辦理資訊公開管理辦法(下稱資訊公開管理辦法) 第9條第1項規定辦理之情事,並請原告等提供具體事證。原 告不服,提起訴願,經行政院決定不受理,原告仍不服,遂 提起本件課予義務訴訟。並聲明求為判決:㈠訴願決定及系 爭函均撤銷。㈡被告對於原告等112年11月15日申請書,應依 行政程序法第34條後段規定,啟動行政調查事,履行職務義 務發現被檢舉人(按即系爭保險公司,下同)行為事實,涉 及違反金管會主管各作用法之行政法上及刑事法上義務之真 實。㈢原告等依檢舉獎勵要點檢舉被檢舉人行為事實涉及違 反金管會主管各作用法及依法請求被告履行職務義務啟動調 查事,發現訴外人(按即系爭保險公司,下同)違反金管會 主管各作用法事實,其認事用法應依金管會主管各作用法處 以相應之行政處分及刑事處罰。㈣被告應依檢舉獎勵要點, 依訴外人涉及違反金管會主管各作用法真實案件,處分新臺 幣(下同)60萬核發5萬元,或處分1000萬以上核發500萬元 之檢舉獎金。㈤原告等檢舉金融違法案件如同時涉嫌觸犯刑 事處罰時,依行政罰法第32條第1項之規定,移送司法機關 作成相應之刑事處分判決或依行政罰法第26條、第32條第2 項之規定,作成相應之行政處分。 三、經查,據原告庭訊時所陳,訴之聲明㈡請求權基礎為行政程 序法第34條後段、檢舉獎勵要點第3、4、5、6點;訴之聲明 ㈢請求權基礎為行政程序法第34條後段、行政訴訟法第5條、 第200條第3、4項;訴之聲明㈣請求權基礎為檢舉獎勵要點第 3、4、5、6點;訴之聲明㈤請求權基礎為行政程序法第34條 後段、檢舉獎勵要點第3、4、5、6點云云。惟按行政程序法 第34條規定:「行政程序之開始,由行政機關依職權定之。 但依本法或其他法規之規定有開始行政程序之義務,或當事 人已依法規之規定提出申請者,不在此限。」行政訴訟法第 5條規定:「(第1項)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 案件,於法令所定期間內應作為而不作為,認為其權利或法 律上利益受損害者,經依訴願程序後,得向行政法院提起請 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 (第2項)人民因中央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予以 駁回,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違法損害者,經依訴願程 序後,得向行政法院提起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 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同法第200條第3、4款規定: 「行政法院對於人民依第五條規定請求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 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應為下列方式之裁判:……三、 原告之訴有理由,且案件事證明確者,應判命行政機關作成 原告所申請內容之行政處分。四、原告之訴雖有理由,惟案 件事證尚未臻明確或涉及行政機關之行政裁量決定者,應判 命行政機關遵照其判決之法律見解對於原告作成決定。」核 原告訴之聲明㈡㈢㈣㈤項,無非請求本院判命被告對於原告認定 違法之系爭保險公司,進行行政調查後,或予以行政裁處、 或移送刑事偵查,並依據檢舉獎勵要點發給檢舉獎金。然不 論上揭所引原告一己主觀據為請求權基礎之法規規定,抑或 其他現行法規定,均未賦予原告有請求被告為特定作為之權 利。至於檢舉獎勵要點,旨在鼓勵人民勇於檢舉金融違法案 件,以收維護金融市場秩序之效,並未賦予人民有請求被告 應依其檢舉執行查緝金融違法及發給檢舉獎金之公法上請求 權。末按系爭函只是回復原告其所為檢舉並無實據以實其說 ,性質上僅屬單純事實敘述或理由說明,亦非行政處分,難 謂原告之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有損害,原告一再指陳系爭函 應定性為行政處分云云,亦無足取。綜上,依前揭規定及說 明,原告不備提起訴願及向行政法院提起課予義務訴訟之要 件。從而,原告就系爭函提起訴願,於法不合,訴願決定未 予受理,即無不合;原告提起本件課予義務訴訟,亦不備起 訴要件而不合法,且無從補正,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 第10款規定,應以裁定駁回其訴。 四、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 項第10款、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第85條 第1項前段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審判長法 官 楊得君      法 官 李明益       法 官 高維駿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賴敏慧

2024-12-30

TPBA-113-訴-926-20241230-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假處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全字第85號 聲 請 人 吳馥均 相 對 人 法務部矯正署 代 表 人 周輝煌 相對人代理人 陳冠霖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假處分及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3項規定:「(第1項)原處 分或決定之執行,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不因提起行政訴訟而 停止。......(第3項)於行政訴訟起訴前,如原處分或決 定之執行將發生難於回復之損害,且有急迫情事者,行政法 院亦得依受處分人或訴願人之聲請,裁定停止執行。但於公 益有重大影響者,不在此限。」第298條第2項規定:「於爭 執之公法上法律關係,為防止發生重大之損害或避免急迫之 危險而有必要時,得聲請為定暫時狀態之處分。」第299條 規定:「得依第116條請求停止原處分或決定之執行者,不 得聲請為前條之假處分。」可知,停止執行與假處分,均屬 行政訴訟提供人民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並依本案訴訟種類 不同,分別適用不同的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對於撤銷訴訟, 因其訴訟目的係請求法院撤銷違法之積極負擔行政處分,故 於法律規定得依聲請停止執行提供暫時權利保護時,自應適 用停止執行制度,不得聲請假處分,以避免保全手段重疊; 至於其他訴訟種類例如課予義務訴訟及一般給付訴訟,則以 保全程序中之假處分制度提供暫時權利保護,是以二種制度 適用之對象並不相同。 二、聲請人原係相對人所屬臺北監獄委任第3職等至第5職等管理 員,聲請人經臺北監獄審認對職場環境無認同感,無視自身 工作勤務懈怠及機關團體和諧,且經輔導後仍未見改善,顯 已不適續留臺北監獄擔服戒護勤務。臺北監獄將上情陳報相 對人後,相對人爰以民國113年10月17日法矯署人字第00000 000000號令,以人地不宜為由,將聲請人遷調至所屬嘉義監 獄擔任管理員(下稱系爭遷調令)。聲請人不服系爭遷調令 ,主張遷調至嘉義監獄將造成其額外支出桃園住處往返嘉義 之高鐵乘車費用,對其造成重大損害;又新聞媒體報導聲請 人是「北監離譜請假王」,致使聲請人身心重大打擊而有就 醫必要,遷調造成聲請人求診困難而生急迫危險,故而依據 行政訴訟法第298條第2項規定聲請假處分。並聲明:「兩造 間關於調派事件,聲請人得暫時續留原單位(臺北監獄)至 民國113年10月迄審議結束為止,相對人於聲請人上開繼續 留原單位期間並應暫時按月於每月1日給付聲請人新臺幣俸 點月薪。」 三、經查,聲請人雖以系爭遷調令之適法性爭議為本案之公法上 法律關係爭執,請求定如聲明之暫時狀態處分,但對系爭遷 調令不服,應循撤銷訴訟而為本案救濟,其暫時權利保護程 序乃停止執行,非定暫時狀態處分,經本院庭訊聲請人闡明 此節,聲請人稱「(問:未來聲請人的本案訴訟類型若為撤 銷訴訟,則是否可以提起定暫時狀態假處分?)我與我訴訟 代理人,他是律師,討論結果本案假處分之後如果要提起訴 訟的話應該是要提起確認之訴。」等語(本院卷第186頁) 。據上說明,既然本件本案的訴訟類型為撤銷訴訟,應循請 求停止行政處分效力之停止執行,以為暫時權利保護,依前 揭行政程序法第299條之規定,本件當無適用假處分程序餘 地。另關於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原因,聲請人固主張其因遷調 至嘉義監獄,將承受高鐵乘車費用之損害,核屬財產上之損 失,並非難於回復之重大損害;且衡諸常情,嘉義監獄所在 位置並非偏鄉,應仍有相當之醫療資源供聲請人持續治療身 心疾患,亦難認有藉定暫時狀態處分以防止急迫危險的必要 。況且,聲請人已依照系爭遷調令前往嘉義監獄履其新職擔 任管理員,新職與原職均同為委任4職等、本俸2級、310俸 點、迄今亦有依此領得薪資等節,均經聲請人自陳在案(本 院卷第187-188頁),益證原告並無權利受侵害之情,而有 發生重大損害或急迫危險之客觀狀態。 四、綜上所述,本件依聲請人所述各節,尚難認定其將發生重大 之損害或將導致急迫之危險,非定暫時狀態處分,不足以防 止或避免,復難認具有定暫時狀態處分之必要性。故本件聲 請不符合行政訴訟法第298條第2項規定之定暫時狀態處分要 件,無從准許,應予裁定駁回。 五、結論:本件聲請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審判長法 官 楊得君      法 官 李明益       法 官 高維駿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賴敏慧

2024-12-30

TPBA-113-全-85-20241230-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陳情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訴字第272號 原 告 黃百偉 被 告 經濟部 代 表 人 郭智輝 訴訟代理人 鄧慧儀 王妤莛 李承志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陳情事件,原告不服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中 華民國112年12月26日112公審決字第000832號復審決定,提起行 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被告代表人原為王美花,嗣於訴訟進行中變更代表人為郭智 輝,並經變更後代表人具狀聲明承受訴訟(本院卷第217頁 ),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按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定:「原告之訴,有下 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 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十、起訴不合程式 或不備其他要件者。」同法第5條規定:「(第1項)人民因 中央或地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於法令所定期間內應 作為而不作為,認為其權利或法律上利益受損害者,經依訴 願程序後,得向行政法院提起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 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第2項)人民因中央或地 方機關對其依法申請之案件,予以駁回,認為其權利或法律 上利益受違法損害者,經依訴願程序後,得向行政法院提起 請求該機關應為行政處分或應為特定內容之行政處分之訴訟 。」所謂「依法申請之案件」,係指人民有實體法上明文依 據得向行政機關申請作成一定行政處分之權利者而言,至於 陳情、檢舉、建議或請求等,則不包括在內。法令如僅規定 行政機關之職權行使,但未賦予人民有公法上請求行政機關 為行政處分之權利者,人民之請求行政機關作成行政處分, 性質上僅係促使行政機關發動職權,並非屬於「依法申請之 案件」,不得據以提起訴願及課予義務訴訟。若人民依法並 無申請行政機關為行政處分之請求權存在,即應認人民依行 政訴訟法第5條規定提起之課予義務訴訟,不備起訴要件, 而不合法,應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0款予以駁回。 三、緣原告係被告駐外機構薦任第九職等至簡任第十職等一等經 濟秘書。其以民國112年9月11日簽致被告部長,陳情其業經 107年10月19日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及格生效,已取 得簡任第十職等任用資格,應於其現職改派逕任簡任一等經 濟秘書。案經被告以112年9月15日電子郵件回復原告略以, 薦任第九職等一等經濟秘書及簡任第十職等一等經濟秘書為 不同陞遷序列,陞任薦任一等經濟秘書人員,僅得以其銓敘 薦任職等任用,仍須再經一次陞遷作業,方得陞任簡任一等 經濟秘書。嗣原告以112年10月6日申請函,再次陳情於其現 職職務列等範圍内,晉陞簡任第十職等一等經濟秘書。經被 告112年10月19日電子郵件回復原告略以,具有簡任資格之 一等經濟秘書,須經陞遷考核作業程序,簽報機關同意核派 調升高一官等,更符合公平、公正、公開原則。原告不服被 告112年9月15日及112年10月19日電子郵件,提起復審,經 公務人員保障暨培訓委員會(下稱保訓會)決定復審不受理 ,原告仍不服,主張依據公務人員任用法第17條之規定作為 請求權基礎,提起本件課予義務訴訟。並聲明:㈠復審決定 及原處分(即被告112年9月15日及112年10月19日電子郵件) 均撤銷。㈡命被告應作成原告在原職晉升簡任第10職等,以 原告參加「107年度薦任公務人員晉升簡任官等訓練」107年 10月19日訓練合格生效之日發生效力之行政處分。 四、按公務人員任用法第9條第1項規定:「公務人員之任用,應 具有左列資格之一:一、依法考試及格。二、依法銓敘合格 。三、依法升等合格。」第17條第1項規定:「公務人員官 等之晉升,應經升官等考試及格或晉升官等訓練合格。」可 知,法文僅規定公務人員之任用、晉升,應具備法定資格, 但並未規定一旦具備資格即可立即、當然任用或晉升,具備 法定資格人員之職務選擇安排、晉升,仍在行政機關人事任 用權行使範圍,首長當有視個別情形為妥適裁量之空間。亦 即,即使據原告所陳,其經107年度薦任公務員晉升簡任官 等訓練合格,並自107年10月19日生效,有考試院訓練合格 證書在卷可稽(本院卷第37頁)。然原告所執作為本件課予 義務訴訟請求權基礎之公務人員任用法第17條規定,並無明 文一旦其取得晉升簡任官等資格,任職機關即無自決何時晉 升官等之人事管理權,必須自其取得資格之日予以晉升官等 之旨。至原告先後以112年9月11日簽、112年10月6日申請函 ,陳情於其現職職務列等範圍内,晉陞簡任第十職等一等經 濟秘書等情,係對於被告之人力資源管控及運用等一般性事 項,提出興革建議,期望被告作成適當改善措施,核屬行政 程序法第168條規定之陳情性質,而非屬依法申請之案件, 其提起本件訴訟,核與課予義務訴訟之要件不符,其訴不合 法,應予駁回。 五、綜上所述,原告之訴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 第10款、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審判長法 官 楊得君      法 官 李明益       法 官 高維駿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賴敏慧

2024-12-30

TPBA-113-訴-272-20241230-1

高上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性別工作平等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高上字第4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蕭麗芳即高達工業社 訴訟代理人 許民憲律師 被 上訴人 即 被 告 新竹市政府 代 表 人 邱臣遠 上列當事人間性別工作平等法事件,被上訴人聲明承受訴訟,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准由被上訴人代表人邱臣遠承受訴訟。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 者,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 訴訟以前當然停止。」「聲明承受訴訟,應提出書狀於受訴 法院,由法院送達於他造。」「訴訟程序於裁判送達後當然 停止者,其承受訴訟之聲明,由為裁判之原法院裁定之。」 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176條及第177條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上揭規定,依行政訴訟法第186條規定,於行政訴訟程 序準用之。同理,機關或法人之代表人及非法人團體之代表 人或管理人,應類推適用法定代理人之規定,於其代表人或 管理人有更換時,亦應由新任之代表人或管理人承受訴訟。 再者,訴訟程序於裁判送達後,提起上訴或抗告前,發生當 然停止之原因,依行政訴訟法第18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177 條第3項規定,當事人承受訴訟之聲明,應由為裁判之原法 院裁定之。茲訴訟程序於裁判送達前,甚至言詞辯論終結前 ,發生當然停止之原因,承受訴訟之聲明,尤應由為裁判之 原法院裁定之,是為當然之解釋(最高法院76年度第10次民 事庭會議決議理由參照)。 二、經查,上訴人之起訴,被上訴人代表人原為高虹安,經本院 地方行政訴訟庭於民國113年3月27日以112年度地訴字第22 號判決原告之訴駁回,嗣上訴人於113年4月28日提起上訴, 本院於113年12月2日以113年度高上第4號裁定駁回上訴人之 上訴,該裁定於113年12月12日分別送達上訴人及被上訴人 ;而被上訴人之代表人於113年7月26日變更為邱臣遠,茲據 被上訴人新任代表人於113年12月20日(本院收文日期)具 狀聲明承受訴訟(本院卷第115-116頁),經核並無不合, 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審判長法 官 楊得君      法 官 李明益       法 官 高維駿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賴敏慧

2024-12-27

TPBA-113-高上-4-20241227-2

審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審訴字第1115號 原 告 蔡元昌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蔡盛山 訴訟代理人 李明益律師 被 告 葉世雷 連振超 孟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等事件,原告起訴未繳納足額裁判費 : 一、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 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法院因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得依職權調 查證據,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至第3項定有明文。所 謂交易價額,應以市價為準。又按房屋及土地為各別之不動 產,各得單獨為交易之標的,故房屋所有人對無權占有人請 求遷讓交還房屋之訴,應以房屋起訴時之交易價額,核定其 訴訟標的之價額,不得併將房屋坐落土地之價額計算在內( 最高法院102年度台抗字第429號裁定要旨參照)。復按以一 訴附帶請求其起訴後之孳息、損害賠償、違約金或費用者, 不併算其價額,民國112年12月1日施行之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2第2項明定,亦即請求起訴前之附帶請求部分(計算至起 訴前1日)應併算其價額。 二、本件原告起訴主張坐落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路000號4層 樓房(含第4層未保存登記建物,權利範圍1/1,下稱系爭房 屋),原為被告葉世雷所有,葉世雷將系爭房屋2、3樓分別 出租予被告孟毅、連振超。嗣系爭房屋經本院以112年度司 執字第29643號執行事件拍賣,因無人應買,由原告聲明承 受,經本院發給不動產權利移轉證書,原告業於民國113年7 月10日辦畢所有權移轉登記。被告3人仍無權占有系爭房屋 ,爰依民法第767條前段規定,聲明第1至3項請求被告3人應 將系爭房屋遷讓返還原告,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系爭房屋於 起訴時之價值為斷,而系爭房屋於113年2月21日經本院交原 告承受之拍定價格為新臺幣4,756,000元(計算式:3,764,0 00元+992,000元=4,756,000元),有原告提出之不動產權利 移轉證書在卷可稽,依該拍定價格核算起訴時系爭房屋之交 易價額應屬適當;另爰依民法第179條、第184條第1項前段 、第185條第1項前段規定,聲明第4項請求被告3人自113年7 月11日起至遷讓返還系爭房屋之日止,按月連帶給付原告合 計214,978元(計算式:71,403元+71,403元+72,172元=214, 978元)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部分,本件收案日為113年10 月21日,依前開說明,應併算至起訴前1日即113年10月20日 之價額為新臺幣(下同)709,427元。故核定本件訴訟標的 價額為5,465,427元(計算式:4,756,000元+709,427元=5,4 65,427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55,153元,扣除原告已繳納 之48,124元,尚應補繳7,029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 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7日內補繳,逾期 不繳,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民事審查庭 法 官 楊佩蓉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邱靜銘

2024-12-26

KSDV-113-審訴-1115-20241226-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訴字第1118號 原 告 鍾武諮 上列原告與被告勞動部勞工保險局間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 事件,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105條第1項規定:「起訴,應以訴狀表明下 列各款事項,提出於行政法院為之:一、當事人。二、起訴 之聲明。三、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第57條第1項第4款 至第6款規定:「當事人書狀,除別有規定外,應記載下列 各款事項:…。四、應為之聲明。五、事實上及法律上之陳 述。六、供證明或釋明用之證據。」第107條第1項第10款規 定:「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 :…。十、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又所謂起訴之 聲明,為請求法院判決之事項,應具體明確;訴訟標的及其 原因事實,為起訴之聲明所由生之事實上及法律上之主張。 倘若起訴之聲明欠缺具體明確,或未對應起訴之聲明表明其 事實上及法律上之主張,其起訴即為不合程式。是原告提起 行政訴訟,應以訴狀表明當事人、起訴之聲明、訴訟標的及 其原因事實,其未依規定以訴狀表明當事人、起訴之聲明、 訴訟標的及其原因事實,起訴即屬不合法,經審判長定期間 裁定命補正仍不補正或補正不完全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 二、本件原告鍾武諮於民國113年9月25日(本院收文日)起訴時, 未具體表明訴訟標的、訴之聲明及訴訟類型,經本院審判長   於113年11月6日裁定命原告於收受送達之日起7日內補正, 該裁定已於同年月8日送達,惟未據原告補正;嗣本院再於1 13年11月22日以院東審八股113訴001118字第1130009923號 函請原告於文到5日內補正,然原告逾期仍未補正等情,有 各該裁定、函文及其送達證書、答詢表、收文明細表在卷可 稽,其起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三、結論:原告之訴為不合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審判長法 官 楊得君 法 官 彭康凡 法 官 李明益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范煥堂

2024-12-26

TPBA-113-訴-1118-20241226-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解聘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0年度訴字第777號 上 訴 人 劉育嘉 現於法務部矯正署臺北監獄執行中 即 原 告 訴訟代理人 項慶文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國立政治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教育 部間解聘事件,對中華民國113年11月21日本院110年度訴字第77 7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2第1項規定,上訴應按同法第98條第 2項金額,加徵裁判費二分之一。次按提起上訴,應於上訴 狀內表明上訴理由,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由者,依行政訴 訟法第245條第1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理由 書於原高等行政法院。 二、查本件上訴人對於本院110年度訴字第777號判決提起上訴, 應繳納裁判費新臺幣6,000元,未據上訴人繳納。復未據提 出上訴理由,有待補正。茲命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 日內補繳,另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提出上訴理由書,逾期 不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審判長法 官 楊得君 法 官 李明益 法 官 高維駿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書記官 賴敏慧

2024-12-23

TPBA-110-訴-777-20241223-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聲請假扣押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全字第104號 聲 請 人 即 債權 人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代 表 人 石崇良(署長) 訴訟代理人 葉慶元 律師 複 代理 人 關治維 律師 訴訟代理人 蔡步青 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務 人 陳信吉 上列當事人間全民健康保險事件,債權人聲請假扣押,本院裁定 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得對於相對人之財產於新臺幣肆佰捌拾壹萬捌仟零壹拾玖 元之範圍內為假扣押。 相對人如為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肆佰捌拾壹萬捌仟零壹拾玖元, 或將聲請人請求之金額新臺幣肆佰捌拾壹萬捌仟零壹拾玖元提存 後,得免為或撤銷假扣押。 聲請訴訟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293條第1項規定:「為保全公法上金錢給付 之強制執行,得聲請假扣押。」次按同法第297條準用民事 訴訟法第523條第1項、第526條第1項規定:「假扣押,非有 日後不能強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者,不得為之。」「請求 及假扣押之原因,應釋明之。」。再按全民健康保險法(下 稱健保法)第93條規定:「投保單位、保險對象或保險醫事 服務機構積欠本保險相關費用,有隱匿或移轉財產、逃避執 行之情事者,保險人得聲請法院就其財產實施假扣押,並得 免提供擔保。」而所謂釋明,依行政訴訟法第176條準用民 事訴訟法第284條本文規定,釋明事實上之主張者,得用可 使法院信其主張為真實之一切證據。因此,釋明所提出證據 方法,以使法院就某項事實之存否,得到大致為正當之心證 ,即為已足。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  ㈠聲請人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下稱聲請人或健保署)與 相對人陳信吉即有民診所(由陳信吉獨資經營並擔任負責醫 師)簽立全民健康保險特約醫事服務機構合約(下稱系爭合約 ),合約有效期間自民國110年5月25日至113年5月24日止。 聲請人於111年12月5日至112年5月26日期間派員訪問保險對 象及相對人,得知相對人自系爭合約成立時起,即不曾至有 民診所看診與執行業務,卻以相對人之名義申報診察費,至 112年5月24日為止共計493萬127點。又相對人於111年間明 知多位保險對象未實際就醫,卻一再以異常代碼A020(網路 故障造成讀卡機無法使用)向聲請人虛報醫療費用及藥事費 用;且有保險對象僅至有民診所領取慢性處方箋藥物或申請 診斷書,未經相對人診察或領取其他藥物,然經相對人不實 申報醫療費用、藥事費用共計7萬2,207點。聲請人前以113 年3月14日健保北字第1138204711號函(下稱113年3月14日 函)核定相對人110年6月至112年5月應追扣虛報醫療費用共 計500萬2,334點,經點值換算為新臺幣(下同)486萬8,651 元。是相對人確有以不正當行為或虛偽陳述向聲請人申報醫 療費用之情,並受領486萬8,651元之醫療費用。聲請人就此 不實申報之醫療費用,依系爭合約第17條約定,自無給付之 義務,相對人受領上開醫療費用即屬無法律上之原因受有利 益,致聲請人受有損害,聲請人自得依公法上不當得利請求 相對人返還其所受之利益。  ㈡又上開不實申報之醫療費用經與聲請人管控未撥費用5萬632 元抵扣後,相對人尚須返還481萬8,019元,經聲請人於113 年9月11日函請相對人返還(下稱系爭催繳函),相對人未 就聲請人核定之追扣金額表示異議或提起行政救濟,然仍未 將上開款項給付予聲請人。另相對人係執業醫師,名下財產 卻僅有一陳舊之汽車,112年收入僅購買期貨之獲利151,407 元,其財產狀況與其職業應獲之所得顯不相當;而聲請人所 受損害金額至為龐大,相對人現存財產有不足清償本件債務 之虞而有瀕臨成為無資力之情形,相對人恐有脫產以脫免龐 大債務之執行,是本件日後有難以強制執行之虞,而有假扣 押之必要。為此聲請於上開債權金額範圍內聲請假扣押,並 依健保法第93條規定,請准免提供擔保等語。 三、經查:  ㈠聲請人就其主張對於相對人有481萬8,019元之公法上金錢給 付請求權,業據其提出系爭合約、相對人之特約診所基本資 料表、健保署113年3月14日函及其附表(有民診所違規說明 )以為釋明;另聲請人所述相對人經催繳後,迄今仍未返還 上開金額,且查得相對人名下僅有1部汽車及於112年僅有15 萬餘元收入等情,亦據其提出系爭催繳函及其送達證書、相 對人財產資料等文件為佐;而有民診所已於112年11月10日 註銷開業登記,聲請人乃依系爭合約第26條規定,於該日終 止系爭合約之情,復有健保署112年12月13日健保北字第112 8225204號函在卷可參,堪認聲請人就相對人日後有不能強 制執行或甚難執行之虞之假扣押原因,已為相當之釋明。是 依首揭規定,聲請人為保全其對相對人之公法上金錢給付債 權,而聲請免供擔保在481萬8,019元之範圍內對相對人之財 產為假扣押,於法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㈡另按行政訴訟法第297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527條規定:「假 扣押裁定內,應記載債務人供所定金額之擔保或將請求之金 額提存,得免為或撤銷假扣押。」稽其立法意旨,乃假扣押 制度係在保全聲請人金錢債權將來之執行,相對人如能提供 所定金額之擔保或將請求之金額提存,即足以達保全目的, 自無實施假扣押之必要,爰併依上述規定,裁定如主文第2 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審判長法 官 楊得君 法 官 彭康凡 法 官 李明益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 需 要 件 ㈠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 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 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 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㈡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㈠、㈡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㈡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書記官 范煥堂

2024-12-23

TPBA-113-全-104-20241223-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刑事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二庭 113年度訴字第1034號 抗 告 人 即 原 告 黃莓翠 上列抗告人因刑事事件,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1月26日本院高等 行政訴訟庭113年度訴字第1034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 下: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第3項至第5項、第7項 規定:「(第1項)下列各款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 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三、向最高 行政法院提起之事件。…。(第3項)第一項情形,符合下列 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 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 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 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二項第一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行 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 第二項第二款規定之資格。(第4項)第一項各款事件,非 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 得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 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二、符合前條第二項第一款、 第二款或第三款規定。(第5項)前二項情形,應於提起或 委任時釋明之。…。(第7項)…抗告人未依第一項至第四項 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四項規定委任,行政法院認 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四 十九條之三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回之。」本件抗告人對於 本院裁定提起抗告,未依前揭規定提出委任律師或前述得為 訴訟代理人者之委任狀。 二、茲命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正委任狀,逾期不 補正者即駁回抗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審判長法 官 楊得君 法 官 彭康凡 法 官 李明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書記官 范煥堂

2024-12-17

TPBA-113-訴-1034-20241217-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