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通常程序起訴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71-80 筆)

審交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審交訴字第318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倪恒偉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 第3149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肇事逃逸部分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件被告倪恒偉因涉犯公共危險等罪嫌,經檢察官依通常程 序起訴,而被告就肇事逃逸部分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就此部 分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黃蕙芳                  法 官 翁碧玲                  法 官 都韻荃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史華齡

2025-03-25

KSDM-113-審交訴-318-20250325-2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妨害名譽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簡字第40號 公 訴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柳筱安 上列被告因妨害名譽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4年度偵緝字 第48號),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114 年度易字第113號),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如下:   主 文 柳筱安犯公然侮辱罪,處罰金新臺幣伍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 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之案件,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 經被告自白犯罪,不論該自白是否於法院訊問時所為,如法 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即得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 易判決處刑,此有法院辦理刑事訴訟簡易程序案件應行注意 事項第2點參照。本案雖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惟被告 柳筱安於偵訊時已承認犯公然侮辱罪(偵緝字卷第39頁),復 經本院電詢是否願調解未果,而無另為不受理判決之可能, 此有本院公務電話紀錄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5頁),是本院認 本案事證明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二、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 三、論罪科刑:  (一)刑法第309條第1項規定所處罰之公然侮辱行為,係指依個 案之表意脈絡,表意人故意發表公然貶損他人名譽之言論 ,已逾越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經權衡該言論對他人 名譽權之影響,及該言論依其表意脈絡是否有益於公共事 務之思辯,或屬文學、藝術之表現形式,或具學術、專業 領域等正面價值,於個案足認他人之名譽權應優先於表意 人之言論自由而受保障者。且本罪宜限於侵害名譽權情節 嚴重之公然侮辱行為,例如表意人透過網路發表或以電子 通訊方式散佈公然侮辱言論,從而有造成持續性、累積性 或擴散性嚴重損害之可能者,始得於個案衡酌後處以拘役 刑(憲法法庭113年憲判字第3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查告訴人蘇家德於警詢及偵訊時陳、證稱:我是計程車司 機,我載被告的路上,她就對我咆哮,我沒辦法服務她就 載到派出所前,請警察幫我跟她收車資,沒想到被告就罵 我神經病,我感到很不舒服,覺得受到侮辱等語(偵字卷 第25至26頁),是依本案之表意脈絡,告訴人身為職業駕 駛,實無容忍乘客對其恣意羞辱之義務,被告言論已逾越 一般人可合理忍受之範圍,且該等言論並非言談習慣之粗 鄙詞彙,復無有益於公共事務之思辨,或屬文學、藝術之 表現形式,或具學術、專業領域等正面評價之情形,堪認 被告上開行為,係於多數人共見共聞之狀況下侮辱告訴人 ,揆諸上開說明,確屬公然侮辱無訛。是核被告所為,係 犯刑法第309條第1項之公然侮辱罪。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理性溝通,而無 端謾罵告訴人,實屬不該;並考量被告坦承犯行,惟未賠 償告訴人之犯後態度;以及被告為本案犯行前並無遭法院 判決有罪確定之紀錄,素行尚可,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1至12頁);復參酌被告係於 凌晨2時許、口頭為上開侮辱言論,而無造成持續性、累 積性或擴散性嚴重損害之可能;暨其於警詢時自陳為高職 肄業之智識程度、無業、家庭經濟狀況勉持(偵緝字卷第1 3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依刑法第42條 第3項前段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 訴狀,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江昂軒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王龍寬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判決不服,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抄 附繕本)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 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 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柏儒 附件:起訴書。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09條 公然侮辱人者,處拘役或九千元以下罰金。 以強暴犯前項之罪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 以下罰金。

2025-03-25

HLDM-114-簡-40-20250325-1

審易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竊盜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審易字第262號 公 訴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谷祖斌 上列被告因竊盜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191 70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被告谷祖斌因竊盜等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因被 告自白認罪,本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黃志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湘琦

2025-03-24

CTDM-114-審易-262-20250324-1

審易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審易字第265號 公 訴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黃宸珉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 3年度偵字第20017號、113年度偵字第10703號),本院裁定如下 :   主 文 本件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被告黃宸珉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 程序起訴,因被告自白認罪,本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黃志皓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湘琦

2025-03-24

CTDM-114-審易-265-20250324-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業務侵占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易字第290號 公 訴 人 臺灣橋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劉晏碩 上列被告因業務侵占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 年度調偵字 第1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按第一審法院依被告在偵查中之自白或其他現存之證據,已 足認定其犯罪者,得因檢察官之聲請,不經通常審判程序,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前項案件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經被 告自白犯罪,法院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者,得不經通常審 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第1 項前 段及第2 項分別定有明文。 二、被告劉晏碩因業務侵占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嗣被告自白 犯罪,本院認依其自白及現存之證據,已足以認定其犯罪, 宜以簡易判決處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第2 項規定裁 定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 條、第449 條第2 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陳薏伩                    法 官 方佳蓮                    法 官 蔡宜靜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吳秉洲

2025-03-24

CTDM-113-易-290-20250324-1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搶奪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84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東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家豪 本件被告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而被告自白犯罪,依刑事訴 訟法第449條第1項規定,本院認為宜由受命法官獨任逕以簡易判 決處刑,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邱奕智 法 官 施伊玶 法 官 葉佳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件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昭穎

2025-03-24

TTDM-113-訴-84-20250324-1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加重竊盜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易字第41號 公 訴 人 臺灣苗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李怡德 上列被告因加重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9 46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再開辯論,並撤銷簡式審判程序,依通常程序審判之。   理 由 一、按除被告所犯為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年以上有期 徒刑之罪或高等法院管轄第一審案件者外,於前條第1項程 序進行中,被告先就被訴事實為有罪之陳述時,審判長得告 知被告簡式審判程序之旨,並聽取當事人、代理人、辯護人 及輔佐人之意見後,裁定進行簡式審判程序。法院為前項裁 定後,認有不得或不宜者,應撤銷原裁定,依通常程序審判 之;辯論終結後,遇有必要情形,法院得命再開辯論,刑事 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項、第291條分別定有明文。 二、本件被告李怡德(下稱被告)被訴加重竊盜案件,經檢察官 依通常程序起訴,前經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之事 實為有罪之陳述,經本院告知簡式審判程序意旨,並聽取當 事人之意見後,而裁定改依簡式審判程序審理,並於民國11 4年3月18日辯論終結。茲因發現案件有不得行簡式審判程序 之情事,爰命再開辯論,並撤銷進行簡式審判程序之裁定, 依通常程序審判之。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2項、第291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紀雅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陳信全

2025-03-24

MLDM-114-易-41-20250324-1

嘉簡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嘉簡字第326號 公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玥文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 訴(113 年度毒偵字第1470號),本院受理後(114 年度易字第 67號),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改以簡易判決處刑,判決如 下:   主   文 蔡玥文施用第二級毒品,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犯罪事實一、第7 行「某處」更正   為「住處房間」,以及證據部分補充「被告於本院審理時之   自白(見易卷第33頁)」外,餘均引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   (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之理由:  ㈠按甲基安非他命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 條第2 項第2 款所   定之第二級毒品,不得非法施用,核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   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2 項之施用第二級毒品罪。其因施用而   持有第二級毒品之低度行為,已為施用之高度行為所吸收,   不另論罪。  ㈡本院審酌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業經執行觀察、勒戒,有法院   前案紀錄表可按,卻仍未能徹底戒絕毒品,顯見其意志不堅   ,有失政府制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立法美意,及施用毒品   乃自戕一己之身體健康,尚未害及他人,其犯罪後坦承犯行   態度懇切、減省司法資源等一切具體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   之刑,併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第2 項、第3 項、第454 條第2 項(   本件係依113 年司法首長業務座談會刑事裁判書類簡化原則   製作),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   狀(應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姜智仁偵查起訴,由檢察官李志明到庭實行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嘉義簡易庭  法 官 王品惠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                書記官 戴睦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6 月以上5 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3 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3-24

CYDM-114-嘉簡-326-20250324-1

金簡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違反洗錢防制法等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金簡字第86號 公 訴 人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王聖媚 上列被告因違反洗錢防制法等案件,經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 113 年度偵字第8242號),本院受理後(114 年度金訴字第87號 ),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改以簡易判決處刑,判決如下:   主     文 王聖媚幫助犯一般洗錢罪,處有期徒刑參月,併科罰金新臺幣壹 仟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①犯罪事實一、第4 行「金融帳戶   之犯意」應補充為「金融帳戶資料予他人,他人可能利用該   帳戶作為詐欺取財,並利洗錢之實行,亦不違背其本意之幫   助犯意」,②附表編號5 之匯款金額(新臺幣)「手續費5   元」應更正為「手續費15元」,③及證據部分增列「被告於   本院審理時之自白(見金訴卷第45頁)」外,餘均引用檢察   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論罪科刑之理由:  ㈠新、舊法比較適用之說明:   ⒈被告行為後,洗錢防制法第14條於民國113 年7 月31日修    正公布,並自同年0 月0 日生效施行,修正前洗錢防制法    第14條原規定「有第2 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 年以    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00 萬元以下罰金(第1 項);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2 項);前2 項情形,不得科以超    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第3 項)」,修正後條    次變更為第19條,並規定「有第2 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    ,處3 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1 億元以下    罰金。其洗錢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未達新臺幣1 億元者,    處6 月以上5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幣5,000 萬元以    下罰金(第1 項);前項之未遂犯罰之(第2 項)」。   ⒉經比較新舊法,舊法所規定有期徒刑最高度刑為「7 年」    ,雖然比新法所規定有期徒刑最高度刑為「5 年」較重;    然本案被告所為係屬「幫助犯」,參照最高法院29年度總    會決議㈠揭示「刑法上之必減,以原刑減輕後最高度至減    輕後最低度為刑量,得減以原刑最高度至減輕最低度為刑    量,而比較之」之旨,則依舊法幫助犯減刑後,處斷刑範    圍為有期徒刑「1 月以上7 年以下」,再依舊法第14條第    3 項規定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即刑法第339 條第1    項詐欺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即有期徒刑5 年),處斷    刑範圍為有期徒刑「1 月以上5 年以下」;而依新法之有    期徒刑法定刑既為「6 月以上5 年以下」,被告係幫助犯    減刑後,處斷刑範圍仍為有期徒刑「3 月以上5 年以下」    。是舊法之處斷刑範圍為有期徒刑「1 月以上5 年以下」    ,比新法之處斷刑範圍為有期徒刑「3 月以上5 年以下」    較輕(易刑處分係刑罰執行問題,因與罪刑無關,不必為    綜合比較)。準此,綜合一般客觀判斷標準、具體客觀判    斷標準,在兼顧被告權利之保障比較結果,新法不會較有    利於被告,依上揭說明,本案關於洗錢防制法之科刑,應    依刑法第2 條第1 項前段規定適用舊法即行為時之洗錢防    制法第14條第1 項(參最高法院113 年度台上字第2303、    3906、3939號判決意旨)。另洗錢防制法第2 條、第3 條    規定之修正,對被告犯行不生影響,無新舊法比較適用之    問題。   ㈡本件詐欺集團成員利用被告所提供5 帳戶資料,向被害人等   施以詐騙手法致陷於錯誤而依指示匯入款項後,而被告所為   固未直接實行詐欺取財、掩飾、隱匿犯罪所得之構成要件行   為,惟其提供前開帳戶作為工具,的確對犯罪集團成員遂行   詐欺取財、掩飾或隱匿犯罪所得資以助力,利於詐欺取財及   洗錢之實行(最高法院108 年度台上大字第3101號裁定意旨   參照)。是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0條第1 項前段、第33   9 條第1 項之幫助詐欺取財罪,以及刑法第30條第1 項前段   、(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 項之幫助一般洗錢罪。  ㈢被告一提供帳戶之幫助行為,致使11名被害人遭詐匯款,為   同種想像競合,以及以一行為同時觸犯上開2 罪名,為異種   想像競合犯,依刑法第55條規定,應從一重論以幫助洗錢罪   。   ㈣被告既係對正犯資以助力而未參與犯罪構成要件行為之實行   ,為洗錢罪之幫助犯,爰依刑法第30條第2 項之規定,按正   犯之刑減輕之。    ㈤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率然提供上開帳戶資料予   他人使用,容任做為向被害人詐財之人頭帳戶,非但造成被   害人財產損失,並使犯罪者得以掩飾真實身分,所匯入犯罪   所得一旦提領而出,即得製造金流斷點,增加查緝犯罪困難   ,助長社會犯罪風氣,殊屬不當;惟念被告犯後認罪知錯,   其本身非實際詐欺取財、洗錢之正犯,可非難性較小,慮及   被害人等財損與意見(見金訴卷第17頁本院公務電話紀錄表   、第41-42 頁、第45頁筆錄所載、第47頁調解筆錄),兼衡   被告智識程度、生活與經濟欠佳(見金訴卷第45頁筆錄所載   、個人戶籍資料查詢結果)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   刑,並就罰金部分諭知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  ㈥不予沒收之說明:   卷內並無證據證明被告確有獲取任何犯罪所得,且被害人遭   詐騙款項,既非被告所領取,要難認屬於幫助犯之犯罪所得   ;所提供上開帳戶資料雖係供幫助詐欺犯行所用之物,惟未   扣案,列為警示帳戶無再遭不法利用之虞,此提領工具僅為   帳戶使用表徵,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以上均不予宣告沒收   或追徵(另可參最高法院109 年度台上字第2512號判決意旨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 條第2 項、第3 項、第454 條第2 項(   本件係依113 年司法首長業務座談會刑事裁判書類簡化原則   製作),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件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起   上訴(須附繕本)。 本案經檢察官姜智仁偵查起訴,由檢察官李志明到庭實行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嘉義簡易庭  法 官 王品惠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應附 繕本)。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 檢察官上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 為準。                         書記官 戴睦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修正前)洗錢防制法第14條 有第2 條各款所列洗錢行為者,處7 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新臺 幣5 百萬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前2 項情形,不得科以超過其特定犯罪所定最重本刑之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 條(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50萬元以下罰 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2 項之未遂犯罰之。

2025-03-21

CYDM-114-金簡-86-20250321-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入出國及移民法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訴字第72號 公 訴 人 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雷銀紅 上列被告因入出國及移民法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4年度 偵字第148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案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理 由 一、本案被告因肇事逃逸案件,檢察官依通常程序起訴,經被告 自白犯罪(見本院卷第32頁),本院合議庭認為宜以簡易判 決處刑,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二、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第449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張國隆                    法 官 羅子俞                    法 官 施俊榮 不得抗告。                    書記官 李昱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2025-03-21

NTDM-114-訴-72-20250321-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