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依穎

共找到 97 筆結果(第 81-90 筆)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營利事業所得稅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0年度訴字第296號 原 告 岱安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李郁馨 (董事長) 訴訟代理人 劉秋絹 律師 丁偉揚 律師 被 告 財政部北區國稅局 代 表 人 李怡慧(局長) 訴訟代理人 江方琪 上列當事人間營利事業所得稅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院於中華民國110年6月23日所為之停止訴訟程序裁定撤銷,續 行訴訟程序。 理 由 一、按停止訴訟程序之裁定,法院得依聲請或依職權撤銷之,民 事訴訟法第186條定有明文。此並為行政訴訟法第186條所準 用。 二、本件兩造間110年度訴字第296號營利事業所得稅法事件,涉 及本案之本院110年度訴字第295號判決,業經最高行政法院 112年度上字第266號判決駁回上訴而告確定,有判決影本附 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65至170頁),是本件停止訴訟程序之 原因業已消滅,應依職權撤銷前開停止訴訟程序之裁定。 三、爰依行政訴訟法第186條、民事訴訟法第186條,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林妙黛 法 官 畢乃俊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4-11-04

TPBA-110-訴-296-20241104-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戶政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訴字第513號 上 訴 人 臺北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 代 表 人 張貴華(主任) 訴訟代理人 江程碧鴻 胡秀卿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李美蘭間戶政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 國113年9月26日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訴字第513號判決, 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提起上訴,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2第1項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查本件上訴,依行政訴訟法第98 條之2第1項規定,按同法第98條第2項金額,加徵裁判費二 分之一,合計新臺幣6,000元,未據上訴人繳納。 二、次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規定,向最高行政法 院提起之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 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規定:「第1項情形,符合 下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 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 、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 授、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 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項第1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 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 條第2項第2款規定之資格。」第4項規定:「第1項各款事件 ,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 ,亦得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 、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二、符合前條第2項第1款 、第2款或第3款規定。」第5項規定:「前2項情形,應於提 起或委任時釋明之。」第7項規定:「原告、上訴人、聲請 人或抗告人未依第1項至第4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 第4項規定委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 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9條之3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 回之。」同法第49條第2項第3款規定:「行政訴訟應以律師 為訴訟代理人。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亦得為訴訟代 理人:……三、當事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 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 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 三、復按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9項規定:「當事人依前二項規 定補正者,其訴訟行為經訴訟代理人追認,溯及於行為時發 生效力;逾期補正者,自追認時起發生效力。」該項立法意 旨在於:於強制律師代理事件,當事人自為的上訴行為不生 效力,惟如其後已依法補正,並經訴訟代理人追認,固溯及 於行為時發生效力;如未經訴訟代理人追認或訴訟代理人未 為合法的上訴行為(如訴訟代理人未提出上訴理由),自無 從補正。而且為免訴訟延宕,並確保程序安定性,當事人如 逾期補正,其訴訟行為縱經訴訟代理人追認,僅自追認時起 ,向將來發生效力。因此,如上訴人於上訴及補正期間屆滿 後,法院裁定駁回上訴前補正,雖經訴訟代理人追認,因不 生溯及效力,其上訴仍為不合法,法院應裁定駁回之(最高 行政法院113年度上字第53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本件上訴人對於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判決於113年10月25日 提起上訴,並提出行政訴訟委任書。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 1第7項規定,上訴人應依同條第4項第2款、第5項於提出委 任狀時釋明第49條第2項第3款之業務,以利本院審查其適當 性。上訴人上開行政訴訟委任書列受任人二人為訴訟代理人 部分,應補正渠等二人如何符合行政訴訟法第49條第2項第3 款之資格並釋明之,並按第49條之1第9項為訴訟行為之追認 ,及補繳裁判費。茲命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 正,逾期不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駁回上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林妙黛 法 官 畢乃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4-11-01

TPBA-113-訴-513-20241101-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更正土地登記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訴字第655號 原 告 詹秀鳳 上列抗告人更正土地登記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0月8 日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訴字第655號裁定,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規定,向最高行政法院 提起之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 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規定:「第1項情形,符合下 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當 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 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 、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 、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項第1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行 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 第2項第2款規定之資格。」第4項規定:「第1項各款事件, 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 亦得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 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二、符合前條第2項第1款、 第2款或第3款規定。」第5項規定:「前2項情形,應於提起 或委任時釋明之。」第7項規定:「原告、上訴人、聲請人 或抗告人未依第1項至第4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第 4項規定委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正 。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9條之3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回 之。」;次按行政訴訟法第58條規定,當事人、法定代理人 、代表人、管理人或訴訟代理人應於書狀內簽名或蓋章。 二、復按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9項規定:「當事人依前二項規 定補正者,其訴訟行為經訴訟代理人追認,溯及於行為時發 生效力;逾期補正者,自追認時起發生效力。」該項立法意 旨在於:於強制律師代理事件,當事人自為的上訴行為不生 效力,惟如其後已依法補正,並經訴訟代理人追認,固溯及 於行為時發生效力;如未經訴訟代理人追認或訴訟代理人未 為合法的上訴行為(如訴訟代理人未提出上訴理由),自無 從補正。而且為免訴訟延宕,並確保程序安定性,當事人如 逾期補正,其訴訟行為縱經訴訟代理人追認,僅自追認時起 ,向將來發生效力。因此,如上訴人於上訴及補正期間屆滿 後,法院裁定駁回上訴前補正,雖經訴訟代理人追認,因不 生溯及效力,其上訴仍為不合法,法院應裁定駁回之(最高 行政法院113年度上字第53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抗告人對於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3年度訴字第655號裁定, 於113年10月16日檢具抗告狀並提出2份委任書,第1份委任 書委任之「陳博修」並未符合上開訴訟代理人之資格;第2 份委任書委任「黃冠嘉律師」,惟委任書上未用有黃冠嘉律 師之印章或簽名,應予補正並按第49條之1第9項為訴訟行為 之追認。茲命抗告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逾期 不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駁回抗告,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林妙黛 法 官 畢乃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4-11-01

TPBA-113-訴-655-20241101-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報關業設置管理辦法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0年度訴字第529號 上 訴 人 財政部關務署臺北關 代 表 人 趙台安(關務長) 訴訟代理人 羅心妤 林巧儒 黃博翔 上列上訴人因與被上訴人連鴻航空貨運承攬有限公司間報關業設 置管理辦法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9月19日本院高等行 政訴訟庭110年度訴字第529號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一、按提起上訴,應依行政訴訟法第98條之2第1項規定繳納裁判 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查本件上訴,依行政訴訟法第98 條之2第1項規定,按同法第98條第2項金額,加徵裁判費二 分之一,合計新臺幣6,000元,未據上訴人繳納。 二、次依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規定,向最高行政法 院提起之事件及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 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規定:「第1項情形,符合 下列各款之一者,當事人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一、 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 、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 授、副教授。二、稅務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 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條第2項第1款規定之資格。三、專利 行政事件,當事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前 條第2項第2款規定之資格。」第4項規定:「第1項各款事件 ,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經本案之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 ,亦得為訴訟代理人:一、當事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 、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二、符合前條第2項第1款 、第2款或第3款規定。」第5項規定:「前2項情形,應於提 起或委任時釋明之。」第7項規定:「原告、上訴人、聲請 人或抗告人未依第1項至第4項規定委任訴訟代理人,或雖依 第4項規定委任,行政法院認為不適當者,應先定期間命補 正。逾期未補正,亦未依第49條之3為聲請者,應以裁定駁 回之。」同法第49條第2項第3款規定:「行政訴訟應以律師 為訴訟代理人。非律師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亦得為訴訟代 理人:……三、當事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 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 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 三、復按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9項規定:「當事人依前二項規 定補正者,其訴訟行為經訴訟代理人追認,溯及於行為時發 生效力;逾期補正者,自追認時起發生效力。」該項立法意 旨在於:於強制律師代理事件,當事人自為的上訴行為不生 效力,惟如其後已依法補正,並經訴訟代理人追認,固溯及 於行為時發生效力;如未經訴訟代理人追認或訴訟代理人未 為合法的上訴行為(如訴訟代理人未提出上訴理由),自無 從補正。而且為免訴訟延宕,並確保程序安定性,當事人如 逾期補正,其訴訟行為縱經訴訟代理人追認,僅自追認時起 ,向將來發生效力。因此,如上訴人於上訴及補正期間屆滿 後,法院裁定駁回上訴前補正,雖經訴訟代理人追認,因不 生溯及效力,其上訴仍為不合法,法院應裁定駁回之(最高 行政法院113年度上字第53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本件上訴人對於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判決於113年10月17日 提起上訴,並於同年月18日提出行政訴訟委任狀。依行政訴 訟法第49條之1第7項規定,上訴人應依同條第4項第2款、第 5項於提出委任狀時釋明第49條第2項第3款之業務,以利本 院審查其適當性。上訴人上開行政訴訟委任狀列關員三人為 訴訟代理人部分,應補正渠等三人如何符合行政訴訟法第49 條第2項第3款之資格並釋明之,並按第49條之1第9項為訴訟 行為之追認,及補繳裁判費。茲命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 後7日內補正,逾期不補正或補正不完全即駁回上訴,特此 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林妙黛 法 官 畢乃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4-11-01

TPBA-110-訴-529-20241101-4

交上再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2年度交上再字第33號 聲 請 人 張秋稔 相 對 人 臺北市交通事件裁決所 代 表 人 蘇福智(所長)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聲請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8月17日 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2年度交上再字第16號裁定,聲請再審,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聲請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參佰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確定裁定聲請再審,應依行政訴訟法第283條準用同 法第277條第1項第4款之規定表明再審理由,此為必須具備 之程式。所謂表明再審理由,必須指明確定裁定有如何合於 同法第273條或第274條所定再審事由之具體情事,始為相當 。倘僅泛言有再審事由而無具體情事者,仍難謂已合法表明 再審理由,所為再審之聲請,即屬不合法。上開規定,依同 法第237條之9、第236條規定,於交通裁決事件訴訟程序準 用之。 二、聲請人駕駛車牌號碼000-000普通輕型機車(下稱系爭車輛 ),於民國(下同)111年2月24日下午5時57分許,在臺北 市士林區大南路與福港街路口,因「轉彎時除禁止行人穿越 路段外,不暫停讓行人優先通行」,被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士 林分局(下稱舉發機關)員警攔停稽查,發現聲請人有「駕 駛執照業經吊銷仍駕駛機車」之違規行為,遂依道路交通管 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21條第1項第4款規定,當場 舉發並填製掌電字第A00E2I955號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 件通知單,並載明應到案日期為111年3月26日前。嗣聲請人 於111年3月7日向相對人提出申訴,經相對人函請舉發機關 協助查明後,於111年6月28日審認聲請人於上開時、地確有 「駕駛執照業經吊銷仍駕駛機車」之違規事實,依道交條例 第21條第1項第4款規定,以北市裁催字第22-A00E2I955號裁 決(下稱原處分)對聲請人裁處罰鍰新臺幣(下同)6,000 元(相對人原誤載為9,000元,業經更正)。聲請人不服, 提起行政訴訟,經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111年度交字第408號 行政訴訟判決駁回其訴,聲請人仍不服,提起上訴,復經本 院112年度交上字第38號裁定(下稱前確定裁定)駁回上訴 而告確定。聲請人仍表不服,對前確定裁定聲請再審,經本 院高等行政訴訟庭112年度交上再第16號裁定(下稱原確定 裁定)駁回,聲請人猶有不服,遂聲請本件再審。 三、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前持有普通重型機車駕駛執照,於93 年9月7日因酒後駕駛遭吊銷,迄今已逾19年。依道路交通安 全規則第61條第1項第2款規定,持有汽車駕照可以騎普通輕 型機車,聲請人曾於106年1月17日因與本件相同之事由被舉 發,經申訴後免罰在案。108年3月29日增訂之道路交通安全 規則第61條第5項規定,不應於本件適用,亦請予免罰等語 。經核聲請人再審聲請狀,無非說明其對於前訴訟程序確定 裁判不服之理由,對於原確定裁定以其未合法表明再審理由 而駁回其聲請,究有如何合於行政訴訟法第273條所定再審 事由的具體情事,則未據敘明,依上開規定及說明,其聲請 於法不合,應予駁回。至於聲請人所稱之實體事項,即無審 查之必要,附此敘明。 四、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聲請為不合法。依行政訴訟法第237 條之8第1項、第237條之9、第236條、第283條、第278條第1 項、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畢乃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4-10-30

TPBA-112-交上再-33-20241030-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陳情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訴字第520號 原 告 游欣潔 被 告 臺北市政府警察局 代 表 人 李西河(局長) 訴訟代理人 朱天男 陳文鐘 上列當事人間陳情事件,原告不服臺北市政府中華民國113年2月 15日府訴一字第1126086753號訴願決定,提起行政訴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被告代表人原為張榮興,訴訟進行中變更為李西河,茲 據被告新任代表人具狀聲明承受訴訟(見本院卷第113頁) ,核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按行政訴訟法第2條規定:「公法上之爭議,除法律別有規 定外,得提起行政訴訟。」同法第107條第1項第1款規定: 「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一 、訴訟事件不屬行政訴訟審判權,不能依法移送。」此種無 審判權且不能依法移送而應以裁定駁回者,即屬法院組織法 第7條之3第1項「法院認其無審判權者,應依職權以裁定將 訴訟移送至有審判權之管轄法院。但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 不在此限。」所指之「另有規定者」情形。而刑事訴訟法對 刑事案件之偵查、起訴或不起訴、裁判、執行等程序及救濟 方法均有明定而自成獨立體系,刑事案件應由刑事法院依該 規定程序辦理,行政法院並無審判權限。 三、次按我國有關訴訟審判之制度,經立法裁量後,分別就刑事 案件、民事事件、行政訴訟事件及公務員懲戒案件的審判制 定法律對於管轄事務及審判程序等相關事項為規定,其中刑 事訴訟法對於刑事案件的偵查、起訴或不起訴、裁判、執行 等程序及救濟方法均有明定,自成一獨立體系,故有關刑事 案件的爭議,應依刑事訴訟法規定辦理,行政法院並無受理 的權限(審判權)。而有關公務員懲戒案件,依公務員懲戒 法規定,係由懲戒法院(懲戒法庭)審理,且移送懲戒法院 之權限專屬於公務員所屬主管機關及監察院之權限(公務員 懲戒法第23條、第24條規定參照),行政法院對於公務員懲 戒案件亦無審判權。是刑事案件、公務員懲戒案件雖涉及公 法,然刑事訴訟法、公務員懲戒法對於該類案件之審判權既 另有規定,自不得提起行政訴訟,且行政法院對於無審判權 之刑事案件及公務員懲戒案件,應屬行政訴訟法第2條、法 院組織法第7條之3第1項所指法律別有規定之情事,故行政 法院毋庸依職權以裁定將訴訟移送至有審判權之管轄法院, 僅須逕以裁定駁回即可(最高行政法院96年12月份庭長法官 聯席會議第1則決議、最高行政法院106年度裁字第234號、 第1821號、第1999號、第2025號裁定意旨參照)。 四、原告起訴意旨略以:(一)原告因被告所屬大安分局敦化南 路派出所警察於民國(下同)111年3月17日晚間同時涉犯行 政不法及刑事不法而偽造警詢筆錄、變造警詢影片,黃文志 (曾以要黑可黑要白可白之語表示通吃黑白兩道;且另涉法 務部長蔡清祥堂弟蔡達源家族涉中資或黑道相關洗錢等金融 犯罪不法金流、及涉身份清洗)脫罪傷害、搶奪、恐嚇罪與 瀆職幫助黃文志誣告原告傷害罪,經原告向臺北市政府申請 後,嗣由時任被告所屬大安分局長王寶章(法務部長蔡清祥 堂姐夫王家家族成員)以不以不正當行政程序,同時涉犯行 政不法與刑事不法,瀆職吃案包庇該些涉案警察含該派出所 於111年3月17日晚間值班所長曾姓男資深警察。(二)嗣原 告於112年10月30日以行政處分申請書向於被告申請作成以 下行政處分:【一、請求作成確認「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 分局函北市警安分督字第1123073721號函違法無效」之行政 處分。二、請求作成確認「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敦化 南路派出所員警即民國111年3月17日夜間曾姓值日所長(年 長、頭髮較稀疏、啤酒肚且身材微胖、戴眼鏡、廣色較深) 、古芸(女)、何冠緯(男)、曾明誼(男,較年輕),於 民國111年3月17日偽造變造警詢筆錄及警詢影片,並應移送 刑事訴訟偵辦及行政懲處」之行政處分。三、請求作成確認 「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分局長王寶章違法包庇涉犯偽 造變造證物警員並應移送刑事訴訟偵辦及行政懲處」之行政 處分。四、請求作成確認「交付公文紀錄舉證並說明『該台 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敦化南路派出所民國111年3月17日 下午3點報案後到達案發現場(台北市○○區○○○路○段000巷00 號5樓)之二警員密錄器影片及黃文志報案時所持台北市○○區 博仁綜合醫院(登載有擦挫鈍3傷勢)診斷嫌明書已經交付台 北地方檢察署』情事」之行政處分。五、請求作成確認「交 付申請人游欣潔該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安分局敦化南路派出 所民國111年3月17日下午3點報案到達案發現場(台北市○○ 區○○○路○段000巷00號5樓)之二名警員密錄器影片」之行政 處分。六、請求作成確認「交付偵查卷宗該紙黃文志報案時 所持台北市○○區博仁綜合醫院(登載有擦挫鈍3傷勢)診斷 證明書之卷宗證物紀錄及其影本並加蓋台北市政府警察局公 章」之行政處分。七、請求作成確認「交付台北市政府警察 局大安分局敦化南路派出所於民國111年3月17日自下午3時 至晚間11時間該派出所CCTV監視錄影畫面及原始警詢影片與 警詢筆錄」之行政處分。】,並新增王寶章亦為行政處分內 容所涉相對人之一,惟被告未作成准駁之決定且竟將該案發 交王寶章球員兼裁判,經手承辦處分相對人包含王寶章自己 之案件,王寶章既完全不曾調查所有涉案人且其亦以不正當 行政程序瀆職吃案包庇自己與前開該些涉案警察,使所有同 時涉犯行政不法與刑事不法之涉案警察包含王寶章自己,皆 違法免於行政調查、免於移送司法檢調單位之行政程序。被 告乃以不正當行政程序而有行政不法、違反警察應遵守行政 法源依據,且違憲、違法侵害原告基本人權等語。並聲明求 為判決:1、撤銷訴願決定。2、被告對於原告經112年10月3 0日機關用章簽收的申請,應作成准予申請請求事項的行政 處分。3、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五、經查,本件依原告起訴狀所載,原告認其因所涉刑事傷害罪 案件中之警詢筆錄、警詢影片係出於被告所屬大安分局敦化 南路派出所員警之偽造、變造,核屬就系爭刑事案件之司法 權行使有無違誤之爭議,如有不服,應依刑事訴訟法規定再 審或非常上訴程序以資救濟,始為正辦。又原告認時任被告 所屬大安分局局長王寶章有包庇自己與前開涉案員警,應移 送刑事訴訟偵辦及行政懲處等語,依前述說明,刑事案件及 公務員懲戒案件之爭議,行政法院並無審判權,原告逕向無 審判權之本院提起行政訴訟,於法未合,且不能適用行政法 院組織法第47條準用法院組織法第7條之3第1項前段規定裁 定移送,原告逕向無審判權之本院提起行政訴訟,其起訴為 不合法,依其情形無法補正,且不能依法移送,自應以裁定 駁回。另就行政懲處,我國現制採公務員懲戒及機關懲處的 方式併行,若屬機關懲處,而記過或記大過併同為年終考績 ,且予以免職等,雖屬行政訴訟法救濟之範圍。按人民並無 請求對特定公務員如何懲處之公法上請求權,連同原告主張 其他請求作成特定目的之行政處分(如本院卷第69頁所示) ,應屬行政訴訟法第5條所稱課予義務之訴,請求行政機關 作成特定之行政處分,是要以人民有具體之公法上請求權為 基礎而依法得申請之案件為限。就原告所列之七項事務均非 依法申請之事件,其申請自屬不合法,訴願決定程序上不受 理,自屬有據,原告之請求亦不合法。 六、依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1款、第10款、第104條,民事 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畢乃俊 一、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二、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 提出抗告狀並敘明理由(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三、抗告時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並提出委任書(行政訴訟 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3款)。但符合下列情形者,得例外不 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同條第3項、第4項)。 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之情形 所需要件 (一)符合右列情形之一者,得不委任律師為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法官、檢察官、律師資格或為教育部審定合格之大學或獨立學院公法學教授、副教授者。 2.稅務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抗告人或其代表人、管理人、法定代理人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二)非律師具有右列情形之一,經最高行政法院認為適當者,亦得為上訴審訴訟代理人 1.抗告人之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具備律師資格者。 2.稅務行政事件,具備會計師資格者。 3.專利行政事件,具備專利師資格或依法得為專利代理人者。 4.抗告人為公法人、中央或地方機關、公法上之非法人團體時,其所屬專任人員辦理法制、法務、訴願業務或與訴訟事件相關業務者。 是否符合(一)、(二)之情形,而得為強制律師代理之例外,抗告人應於提起抗告或委任時釋明之,並提出(二)所示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及委任書。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4-10-30

TPBA-113-訴-520-20241030-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選任訴訟代理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聲字第37號 聲 請 人 陳煒仁 上列聲請人因與相對人臺北市稅捐稽徵處間土地增值稅事件(本 院113年度訴字第432號),聲請人聲請選任訴訟代理人,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第1款規定:「下列各款事件及 其程序進行中所生之其他事件,當事人應委任律師為訴訟代 理人:一、高等行政法院管轄之環境保護、土地爭議之第一 審通常訴訟程序事件及都市計畫審查程序事件。」第49條之 3第1項:「第49條之1第1項事件,當事人無資力委任訴訟代 理人者,得依訴訟救助之規定,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律師 為訴訟代理人。」準此,當事人提起之案件,若非屬上開規 定所列舉案件類型,當事人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訴訟代理 人,於法無據,無從准許;且當事人聲請行政法院為其選任 律師為訴訟代理人以其無資力委任訴訟代理人之要件,始得 為之。又當事人因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而聲請訴訟救助者, 關於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之事由,應提出可使行政法院信其 主張為真實且能即時調查之證據以釋明之,此觀行政訴訟法 第102條第2項及第176條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4條之規定自明 。而所謂無資力,係指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之信用者而 言。準此,關於選任訴訟代理人之聲請,自應就無資力委任 訴訟代理人之事由釋明之。 二、聲請人聲請意旨略謂:聲請人與被告臺北市政府間土地徵收 事件,正由本院審理中,聲請人現為無業在家,生活困難, 實無資力支出訴訟費用,有視力身障證明可證,而本件訴訟 係因被告於剝皮寮收費基準部分皆沒有處分且二次裁決,聲 請人一定有勝訴之希望,爰依行政訴訟法第102條第1項規定 聲請本院選任訴訟代理人等語。惟查,聲請人民國(下同) 113年4月9日(本院收文日)「行政訴訟起訴狀(撤銷訴訟 )」中,所載被告機關為臺北市稅捐稽徵處萬華分處(嗣後 聲請人於113年6月4日以陳報狀補正被告為臺北市稅捐稽徵 處),係不服該處112年12月6日北市稽萬華甲字第11230017 05號函就聲請人請求退還老松國小徵收案而課徵土地增值稅 所為函覆,且所附訴願決定書記載為土地增值稅事件,並經 本院編列案號113年度訴字第432號案件(案由:土地增值稅 ),是以聲請人提起之本案訴訟其案由為「土地增值稅」, 顯非屬行政訴訟法第49條之1第1項所規定應委任律師為訴訟 代理人之事件。且聲請人並未主張本件是否有「無資力」委 任訴訟代理人之事實,更未提出能即時調查之證據釋明其有 何窘於生活,且缺乏經濟上信用之情事。揆諸上揭規定及說 明,本件聲請無從准許,應予駁回。 三、依行政訴訟法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畢乃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高等行政訴訟庭提出抗 告狀(須按他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4-10-30

TPBA-113-聲-37-20241030-1

交抗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交通裁決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交抗字第29號 抗 告 人 振達木業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郭于甄 相 對 人 新北市政府交通事件裁決處 代 表 人 李忠台(處長) 上列當事人間交通裁決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8月27日 本院地方行政訴訟庭113年度交字第1806號裁定,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訴訟費用新臺幣參佰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按交通裁決事件之抗告,抗告法院認抗告為無理由者,依行 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同法第236條、第272條規定,再準 用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項規定,應為 駁回抗告之裁定。次行政訴訟法第107條第1項第7款規定: 「原告之訴,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行政法院應以裁定駁 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審判長應先定期間命補正:…… 七、當事人就已向行政法院或其他審判權之法院起訴之事件 ,於訴訟繫屬中就同一事件更行起訴。……」準此可知,已起 訴之事件,在訴訟繫屬中,該訴訟之當事人不得復以他造為 相對人,就同一訴訟標的更行起訴;所謂就同一訴訟標的更 行起訴,乃指前後兩訴係就相同當事人及同一訴訟標的,求 為相同之判決而言。上開規定,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 用同法第236條之規定,於交通裁決事件亦適用之。 二、本件原裁定以:抗告人不服相對人民國(下同)112年12月8 日新北裁催字第48-A00U4Z27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 書(下稱112年12月8日裁決),已於112年12月21日向本院 地方行政訴庭(下稱原審法院)提起撤銷訴訟,經原審法院 以112年度交字第2713號交通裁決事件繫屬中(下稱前訴訟 ),嗣於113年6月14日又向原審法院提起本件撤銷訴訟(下 稱本訴訟),抗告人提起本訴訟,核屬於前訴訟繫屬中就同 一事件更行起訴,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準用第236條、 第107條第1項第7款規定,應予駁回。 三、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不服裁決要扣車牌2年,如同警察筆 錄所載,司機是於前晚8點以後就未飲酒,隔天上班是因其 本身酒精中毒且肝功能不佳,導致酒精代謝不完,本件係屬 司機個人行為。且當日司機上班後就出門送貨,並未聞其身 上有任何異味,故抗告人在此事件上根本是受害者,並不能 說抗告人係故意為之等語。 四、查抗告人對相對人所為112年12月8日裁決不服,向原審法院 提起行政訴訟,經於112年12月21日以112年度交字第2713號 受理在案,嗣原審以113年1月11日院東審八股112交2713字 第1131000395號函送起訴狀繕本,並請相對人於文到20日內 重新審查原裁決;因無結果,原審再於113年2月29日院東審 八股112交2713字第1131001721號函,請相對人於文到7日內 惠速完成重新審查原裁決。經相對人將112年12月8日裁決主 文第二項關於易處處分部分刪除,維持原吊扣汽車牌照24個 月部分之處分,重新製開113年3月8日新北裁催字第48-A00U 4Z270號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裁決書(下稱113年3月8日裁 決),並重新送達抗告人,抗告人復於113年6月14日就113 年3月8日裁決提起行政訴訟。經核,抗告人所提起之前訴訟 與本件訴訟之原告及被告均為相同,當事人係屬同一。雖抗 告人前、後訴訟之訴之聲明係分別請求撤銷相對人112年12 月8日裁決、113年3月8日裁決,然112年12月8日裁決經相對 人刪除主文第二項易處處分部分,是抗告人不服者皆為「吊 扣汽車牌照24個月部分」,且其主張之原因事實及訴訟標的 法律關係,均係主張本件酒駕發生係司機之個人行為,堪認 訴訟標的係屬同一。是以,原告就同一當事人及同一訴訟標 的,於訴訟繫屬中更行起訴,自非合法,且其情形無從補正 ,揆諸首揭規定,應予以裁定駁回。從而,原審認抗告人重 覆起訴,以原裁定駁回其上訴,於法並無不合,抗告意旨仍 執詞主張原裁定違法,求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行政訴訟法第237條之9、 第236條、第272條、第104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畢乃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4-10-30

TPBA-113-交抗-29-20241030-1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有關地方稅務事務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1年度訴字第1259號 原 告 福安礦業股份有限公司 代 表 人 林正良 (董事長) 訴訟代理人 陳冠諭 律師 被 告 花蓮縣地方稅務局 代 表 人 呂玉枝(局長)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劉豐州 律師 吳典倫 律師 張 軒 律師 輔助參加人 財政部 代 表 人 莊翠雲(部長)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徐嘉莉 上列當事人間因有關地方稅務事務事件,準備程序終結,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法 官 畢乃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4-10-17

TPBA-111-訴-1259-20241017-2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

行政

臺北高等行政法院裁定 高等行政訴訟庭第四庭 113年度訴字第219號 原 告 吳政雄 陳寶秀 吳怡璇 童月鶴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張金盛 律師 被 告 法務部 代 表 人 鄭銘謙(部長)住同上 訴訟代理人 賴冠伶 楊朝圍 被 告 財團法人威權統治時期國家不法行為被害者權利回 復基金會 代 表 人 張文貞(董事長) 訴訟代理人 喬政翔 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因行政事件,前經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19日言詞辯 論終結在案。茲查本案尚有應行調查之處,爰命再開言詞辯論, 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審判長法 官 陳心弘 法 官 鄭凱文 法 官 畢乃俊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17 日 書記官 李依穎

2024-10-17

TPBA-113-訴-219-2024101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