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思緯

共找到 199 筆結果(第 81-90 筆)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28號 原 告 張瑞珊 訴訟代理人 蔡孟潔律師 被 告 林秉昆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經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由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2年度附民字第248號),本院 於民國113年11月11日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0,000元,及自民國113年11月12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3,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5萬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但請求之基礎 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不甚礙被告之 防禦及訴訟之終結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 第2、3、7款分別定有明文。經查,本件原告起訴時原請求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749,308元,及自起 訴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附民卷第7 頁),嗣原告之訴迭經追加(原告於民國112年8月4日追加 請求律師費,附民卷第57頁)、減縮,復於113年11月4日擴 張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最後訴之聲明為:被告應給付原告 1,978,086元,及自113年11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見本院卷第137、143頁),核屬擴 張、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且請求之基礎事實同一,依 上開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於104年6月7日向原告承租門牌號碼桃園市○○區○○路00○0 號13樓房屋(下稱系爭房屋),並簽訂房屋租賃契約書(下 稱系爭租約,兩造租賃契約範圍尚包括1機車車位),約定 租期自104年6月10日起至105年6月9日止,每月租金為12,50 0元,且應於每月10日前繳付租金,105年6月9日租期屆滿後 續租1年,租期至106年6月9日屆滿,兩造未再訂立新租約, 其後因被告積欠房租、水電等費用,且未交還系爭房屋及鑰 匙、磁扣等物,原告向本院提起遷讓房屋等事件訴訟,經本 院以109年度桃簡字第1588號民事簡易判決判命被告應遷讓 返還系爭房屋、給付積欠租金等費用確定,原告復於110年9 月16日依強制執行程序進行點交而取回系爭房屋。  ㈡詎被告未善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保管系爭房屋,竟於承 租系爭房屋後起至110年9月16日止之某日,將系爭房屋廚房 天花板內之污水管孔蓋轉開,放任水管內之污水漫流,再以 破碗盤碎片堵塞廚房流理臺之排水孔,致污水無法排出導致 全室積淹水,並破壞廚房之櫥櫃、排油煙機及門框等,致令 上開物品損壞、房屋內之電視、電視櫃、壁櫃、桌椅等家具 亦因浸泡污水受有污損、發霉而不堪使用,足以生損害於原 告。爰依民法第432條、第433條及系爭租約第12條約定,訴 請被告賠償如附表各項目所示金額及其法定遲延利息等情。 並聲明:如上開變更後訴之聲明所載。 二、被告則以:原告並未舉證伊於使用系爭房屋時有何未盡善良 管理人之保管義務,且兩造間系爭租約到期後,改為黎氏玄 承租系爭房屋並支付租金,被告已非系爭房屋之承租人,故 原告請求被告賠償系爭房屋因漏水所生損害應無理由等語。 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原告認被告故意毀損系爭房屋,向被告提起刑事毀損告訴, 經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1年度偵字第33367號向本 院提起公訴後,經本院刑事庭以111年度易字第1215號刑事 判決認定被告犯毀損他人物品罪,判處有期徒刑5月,經被 告上訴後,再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度上易字第178號刑事 判決改判被告無罪並告確定等情,經本院調取上開刑事案件 電子卷證核閱無誤。又系爭房屋為原告所有,並自104年6月 10日起出租予被告1年,105年6月9日租期屆滿後續租1年, 租期至106年6月9日屆滿,兩造未再訂立新租約,其後因被 告積欠房租、水電等費用,且未交還房屋及鑰匙、磁扣等物 ,原告向本院桃園簡易庭提起遷讓房屋訴訟,經本院桃園簡 易庭以109年度桃簡字第1588號民事簡易判決判命被告應遷 讓返還系爭房屋、給付積欠租金等費用確定,原告始於110 年9月16日依強制執行程序進行點交而取回該房屋等情,有 上開民事簡易判決暨確定證明書、房屋租賃契約書、執行命 令、執行筆錄在卷可佐(參見刑事案件110他7277卷第13-41 、99、129-131頁),另系爭房屋之廚房天花板內之污水管 孔蓋,經人為方式轉開,致水管內之14樓污水漫流,另廚房 流理臺排水孔亦遭放置破碗盤碎片等人為方式堵塞,致污水 無法排出,且廚房之櫥櫃、排油煙機及門框等亦經以人為方 式破壞,致令上開物品、電視、電視櫃、壁櫃、桌椅等家具 均因污水浸泡受有污損、發霉而不堪使用等節,亦有執行筆 錄、現場照片在卷可參(參見刑事案件110他7277卷第49-85 、129、131頁),且為兩造所不爭執,堪信為真實。 四、得心證之理由:   原告主張被告未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保管系爭房屋,且 因被告允許其同居人黎氏玄使用系爭房屋,致系爭房屋受有 毀損,致原告需另行支出費用修復,並依民法第432條、第4 33條規定及系爭租約第12條約定,請求被告賠償如附表編號 第1-8號所示之損害及附表編號第9號所示之律師費等情,為 被告否認,並以前詞為辯,是本件應審酌之點應在於:㈠原 告依民法第432條、第433條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如附表編號第 1-8號所示損害,有無理由?若有,金額為若干?㈡原告依系 爭租約第12條約定請求被告賠償律師費,有無理由?分別論 述如下:  ㈠原告依民法第432條、第433條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如附表編號 第1-8號所示損害,並無理由:  ⒈按承租人應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保管租賃物,租賃物有生 產力者,並應保持其生產力。承租人違反前項義務,致租賃 物毀損、滅失者,負損害賠償責任。但依約定之方法或依物 之性質而定之方法為使用、收益,致有變更或毀損者,不在 此限;因承租人之同居人或因承租人允許為租賃物之使用、 收益之第三人應負責之事由,致租賃物毀損、滅失者,承租 人負損害賠償責任,民法第432條、第433條分別定有明文。 是出租人主張承租人應依上開規定負租賃物之損害賠償責任 時,自應就承租人未善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致租賃物 毀損,及因承租人允為租賃物使用之第三人致租賃物毀損滅 失等事實,負舉證責任。而負舉證責任之當事人,須證明至 使法院就該待證事實獲得確實之心證,始盡其證明之責任, 苟應負舉證責任之當事人,不能舉證,以證實其主張之事實 為真實,即應受不利之認定。經查,原告主張被告應依民法 第432條、第433條規定負損害賠償責任,為被告所否認,自 應由原告負舉證之責。  ⒉原告雖主張被告未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就系爭房屋毀 損應負損害賠償責任等語,然原告因認被告為將系爭房屋廚 房天花板內之污水管孔蓋轉開,再以破碗盤碎片堵塞廚房流 理臺之排水孔之行為人,而對被告提起刑事告訴後,經檢察 官提起公訴後,本院刑事庭雖判決被告有罪,惟被告所涉毀 損犯行,業經臺灣高等法院以113年度上易字第178號刑事判 決認定原告固曾將系爭房屋出租被告使用,以及系爭房屋依 強制執行程序進行點交時,屋內有前述損壞之情形,然並無 證據證明被告在系爭租約屆滿後,仍有持續使用系爭房屋進 而損壞家具、物品之事實,而改判被告無罪,是被告於系爭 租約屆滿後有無繼續使用系爭房屋此一事實,未見原告舉證 證明,則兩造間租約屆滿後,被告有無故意毀損系爭房屋或 使用系爭房屋時未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即屬可疑。  ⒊此外,系爭房屋自104年6月10日起出租予被告1年,兩造於10 5年6月9日租期屆滿後續租1年,租期至106年6月9日屆滿, 嗣兩造即未再訂立新租約,原告因被告拖欠租金、水電等相 關費用,向本院簡易庭提起遷讓房屋等訴訟,因系爭租約於 105年6月9日租期屆滿後,被告並未遷讓返還系爭房屋予原 告,且經原告以另案起訴狀繕本之送達為終止系爭租約之意 思表示,故系爭租約已於109年8月13日終止等情,業經本院 109年度桃簡字第1588號民事簡易判決認定在案。則被告於1 09年8月13日起至110年9月16日止之期間,是否有自行繼續 使用系爭房屋或允許黎氏玄使用系爭房屋?或被告在保管、 使用系爭房屋期間,是否有未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等節 ?均未見原告舉證以實其說,是原告並未舉證證明被告有未 盡保管義務之行為,亦未舉證被告有允許黎氏玄使用系爭房 屋,而導致系爭房屋毀損,原告本件請求被告負損害賠償責 任,自屬無理由。  ⒋況且,被告抗辯:伊向原告租屋後,雖有黎氏玄同住在系爭 房屋,後來系爭租約到期後,伊就搬離系爭房屋,改由黎氏 玄續租系爭房屋,且黎氏玄也有繼續繳納租金等語。觀諸原 告於系爭刑事判決所提出、用以收受租金之土地銀行歷史交 易明細資料,可見兩造系爭租約期間共有24筆款項為系爭房 屋之租金收入,被告於104年7月10日開始匯付第一筆房租, 直至第21筆(106年4月18日)均係由被告使用末五碼31180 之帳戶匯入(參見刑事案件本院易字卷第201、221-244頁) ,於106年5月22日起之第22筆租金、106年7月3日之第23筆 租金,均改由黎氏玄之名義匯入(參見刑事案件本院易字卷 第245、247頁),於106年11月16日之第24筆租金則係由吳 瑞鴻(黎氏玄之配偶,2人於107年7月結婚,偵卷第145頁) 之名義匯入(參見刑事案件本院易字卷第249頁),而上述 租金匯款名義人之異動與時間,核與被告所辯其於106年6、 7月間搬離系爭房屋之經過無違,且衡諸常情,被告若住在 系爭房屋而有持續使用該屋之事實,應無變更匯款帳戶另行 借用第三人帳戶支付租金之動機與必要,則被告辯稱其早已 搬離該屋、該屋由黎氏玄居住並由黎氏玄支付租金等情,並 非全然無據。   ⒌又按承租人應依約定日期,支付租金,民法第439條前段、定 有明文。查系爭租約已於109年8月13日終止乙節,業如上述 ,原告亦未舉證被告在系爭租約存續期間有何未盡善良管理 人之保管義務及系爭房屋毀損是否為黎氏玄所致,則於109 年8月13日後兩造間已無租賃關係存在,斯時被告既非系爭 房屋之承租人,自無從令其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保管租賃物 ,是原告於系爭租約終止後仍依民法第432條、第433條規定 請求被告給付如附表編號第5-8號所示房租、水費、電費、 瓦斯費,自屬無據。  ㈡原告依系爭租約第12條約定請求被告賠償律師費,為有理由 ?  ⒈原告主張依系爭租約第12條約定,被告若有違約情事,致損 害原告之權益時願聽從原告賠償損害,如原告因涉訴訟所繳 納之訴訟費、律師費用,均應由被告負責賠償,故請求被告 賠償50,000元,並提出律師費用收據1紙為證(附民卷第69 頁),而被告違反租約終止後之返還義務,原告因涉訟支出 律師費50,000元,則原告依前開約定,請求被告如數賠償律 師費,自屬有據。  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 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 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 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 ,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2項、第233 條第1項、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原告請求被告給付律師費 50,000元,屬無確定期限之給付,是依前開規定,應自原告 催告請求被告負給付責任即民事追加訴之聲明狀繕本送達被 告之翌日,起算遲延利息。查本件民事追加訴之聲明狀繕本 於113年11月11日送達被告,為被告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43 頁)。揆諸前揭說明,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自113年11月12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自屬有據 。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據兩造間之系爭租約第12條約定,請求被 告律師費50,000元,及自113年11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屬有據,應予准許。逾此範圍 之請求,則屬無據,應予駁回。 六、又本件原告勝訴部分,本判決命被告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5款之規定,依職權宣告 假執行。並依職權宣告被告得為原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 執行。另原告固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惟此部分聲 請僅係促請法院職權發動,本院無庸為准駁之裁判。至原告 敗訴部分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失所依附,併予駁 回。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核與判決之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列,併此 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附表 編號 請求項目 請求金額(新臺幣/元) 備註 1 房屋裝潢拆除、機電、衛浴設備、泥作、木作、油漆、廚具、雜項等工程 1,160,494元 2 冷氣設備 150,600元 3 家具 127,800元 4 窗簾 29,000元 5 房租 450,000元 110年9月起至113年9月止 6 水費 1,272元 109年8月14日起至111年12月止 7 電費 4,871元 109年8月14日起至111年12月止 8 瓦斯費 4,049元 109年8月14日起至111年12月止 9 律師費 50,000元 合計:1,978,086元                  .

2024-12-31

TYDV-113-訴-628-20241231-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確認擔保債權不存在等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2842號 原 告 黃儀玲 黃慶祥 黃琦涵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何文雄律師 謝允正律師 被 告 紀文珠 上列當事人間確認擔保債權不存在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涉訟者,專屬不動產所在 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10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按訴 訟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依原告聲請或依職 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亦定 有明文。請求塗銷土地之抵押權設定登記,顯在行使土地所 有人之除去妨害請求權,自係因不動產物權涉訟,依民事訴 訟法第10條第1項規定應專屬該不動產所在地之法院管轄( 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1421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經查,本件原告訴之聲明為:㈠請求確認被告就原告所共有 坐落新北市○○區○○段000○00000○00000○00000地號土地(權 利範圍5分之3,下合稱系爭土地)於民國109年4月10日讓與 登記擔保債權總金額新臺幣(下同)150萬元之最高限額抵 押權(下稱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不存在;㈡ 被告應將前項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設定登記予以塗銷。是以 ,本件關於請求塗銷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登記部分,屬因不 動產物權涉訟之類型,應專屬系爭土地所在地之臺灣新北地 方法院管轄,至原告請求確認擔保債權不存在部分,乃與得 否塗銷系爭最高限額抵押權登記相關,應一併由同一管轄法 院審理,始符訴訟經濟,揆諸上開說明,本件應由臺灣新北 地方法院管轄,爰依原告聲請將本件移送於該管轄法院。 三、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2-31

TYDV-113-訴-2842-20241231-1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308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方弈渄 代 理 人 李文聖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方弈渄自民國113年12月30日下午5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 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 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 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 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 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協商或調解成立者 ,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 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復為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 第2項、第7項所明定。再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 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 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 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 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 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方弈渄前積欠債務無法清償 ,於民國113年2月2日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置調解, 然調解不成立,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且未經法院裁定 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關於前置協商部分:   聲請人前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92號調解事件受理 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3月20日核發調解不成立 證明書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調解案卷查明無訛, 是聲請人確已依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153條之1之規定 ,於聲請更生前聲請法院調解,本院自得斟酌該調解案卷中 所提出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 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㈡關於債務總額部分:   依本院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債權結果,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52萬8,971元(司消債調卷第105 頁)、富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12萬8,25 6元(司消債調卷第79頁)、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 司陳報債權總額為116萬7,130元(司消債調卷第87頁)、聯 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46萬1,197元(司 消債調卷第109頁)、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 為48萬5,600元(司消債調卷第121頁)、新光行銷股份有限 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60萬7,837元(司消債調卷第129頁)、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140萬6元( 司消債調卷第173頁)、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 報債權總額為44萬4,271元(本院卷第21頁)、滙豐(台灣 )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53萬5,907元(本 院卷第25頁)、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 40萬9,240元(本院卷第29頁),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 司則未陳報其債權總額,依聲請人之債權人清冊所示,玉山 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之債權總額為5萬6,197,總計聲請人 之債務總額為622萬4,612元(計算式:528971+128256+1167 130+461197+485600+607837+1400006+444271+535907+40924 0+56197=6224612)。  ㈢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 財產查詢清單、陳報狀、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 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行車執照、存摺影 本(司消債調卷第15、16、29、117頁;本院卷第41、42、6 1-91頁),顯示聲請人名下除有1輛汽車(78年出廠)、1輛 機車(101年出廠)外,尚有1份三商美邦人壽保單、3份台 新人壽保單、1份國泰人壽保單。另收入來源部分,聲請人 主張目前於觀音工業區擺攤賣炸雞,平均每月薪資為2萬3,5 00元(本院卷第41頁),並提出110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 類所得資料清單、收入切結書、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 表為佐(司消債調卷第31-36頁;本院卷第47-49頁),惟聲 請人並未說明有何特殊原因致其目前每月收入未達勞動部公 告之最低基本工資,考量聲請人既已積欠高額債務,自當努 力工作賺取薪酬以償還債務,故本院認仍應以一般具有通常 勞動能力之人通常可獲取之薪資,即以勞動部自113年1月1 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2萬7,470元作為聲請人之清償能力 判斷基準,以避免更生或清算程序之濫用,是本院暫以2萬7 ,470元計算其每月可得之收入,用以判斷聲請人包括財產、 信用及勞力是否不足以清償債務。  ㈣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⒈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債務人 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 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 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定有 明文。  ⒉經查,聲請人主張其個人每月必要支出為1萬9,172元(本院 卷第42頁),本院審酌聲請人所提列之金額,並未逾桃園市 113年度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即1萬9,172元,是認 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用為1萬9,172元,尚屬合理 。  ⒊聲請人另主張其需扶養1名未成年子女,每月需支出扶養費5, 000元,並提出戶籍謄本為證(司消債調卷第101頁)。聲請 人負擔兒子之必要生活費用,應以113年度桃園市每人每月 最低生活費1.2倍即1萬9,172元作為計算標準,與其他扶養 義務人即該名子女之生父分攤,故聲請人每月負擔之子女扶 養費應以9,586元(計算式:19172÷2=9586)為度,是聲請 人僅主張每月兒子扶養費以5,000元計算,堪予採信,准予 列計。  ⒋據上,聲請人每月生活必要支出費用為2萬4,172元(計算式   :19172+5000=24172)。 四、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應有餘額3, 298元(27470元-24172元=3298元)可供清償債務,聲請人 為62年生,距勞工得退休年齡65歲尚約十餘年,若每月以上 開收支餘額如數清償債務,尚須約上百年之時間始能清償完 畢(計算式:6224612÷3298÷12≒157),且聲請人所積欠債 務之利息及違約金仍在增加中,堪認聲請人之收入及財產狀 況,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之必要 及實益,始符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協助債務人重建更生之立 法本意。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3年12月30日下午5時整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2-30

TYDV-113-消債更-308-20241230-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修改捐助章程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法字第30號 聲 請 人 蕭嘉政 代 理 人 蔡靜依 相 對 人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消防技術顧問基金會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修改捐助章程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6日 所為之裁定,其原本及正本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原本及正本附表中關於「原條文」、「修正後條文」之記 載,均應更正為本裁定更正後附表「原條文」、「修正後條文」 之記載。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隨 時或依聲請以裁定更正之,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事 訴訟法第232 條第1 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   原裁定原本及正本中附件關於「原條文」、「修正後條文」 之記載錯置,此部分為顯然之錯誤,自應依法更正如主文所 示。 三、爰依首開規定,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更正後附表:          原條文 修正後條文 第21條 本會定每年一月一日至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為會計年度,本會總經理應依據法令規定辦理下列事項: 一、年度開始前三個月,應造具年度業務計劃書、年度預算書、職員名冊(連同員工待遇表)提經董事會通過後,連同該次董事會會議記錄,送由監察人監察,連同監察報告,報請主管機關備查。年度業務計劃書、年度預算書與洗錢或資恐高風險國家或地區有關者,並應檢附風險評估報告。 二、年度終結後三個月內,應造具年度業務執行報告書、年度決算書、基金收支報告書(基金有所異動時始造報)、年度經費運用情形概況表、資產負債表、財產目錄,提經董事會通過後,連同該次董事會會議記錄送由監察人監察,連同監察報告報請主管機關備查。 第21條 本會定每年一月一日至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為會計年度,本會總經理應依據法令規定辦理下列事項: 一、每年年度開始後一個月內,應造具當年工作計畫及經費預算提經董事會通過後,連同該次董事會會議記錄,報請主管機關備查。年度工作計畫及經費預算與洗錢或資恐高風險國家或地區有關者,並應檢附風險評估報告。 二、每年年度終結後五個月內,應造具前一年度工作報告及財務報表,提經董事會通過後,連同該次董事會會議記錄送請全體監察人分別查核,並連同監察人製作之前一年度監察報告書,一併送主管機關備查。

2024-12-30

TYDV-113-法-30-20241230-2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331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潘慶源 代 理 人 林彥苹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潘慶源自民國113年12月30日下午5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 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 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 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 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 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協商或調解成立者 ,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 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復為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 第2項、第7項所明定。再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 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 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 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 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 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潘慶源前積欠債務無法清償 ,於民國113年2月19日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置調解, 然調解不成立,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且未經法院裁定 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關於前置協商部分:   聲請人前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113號調解事件受理 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4月2日核發調解不成立 證明書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調解案卷查明無訛, 是聲請人確已依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153條之1之規定 ,於聲請更生前聲請法院調解,本院自得斟酌該調解案卷中 所提出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 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㈡關於債務總額部分:   依本院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債權結果,安泰商業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291萬4,039元(司消債調卷第73頁) ,長鴻國際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司消債調卷第65頁)則未陳 報其債權總額,依聲請人之債權人清冊所示,長鴻國際企業 股份有限公司之債權總額為5萬9,850,總計聲請人之債務總 額為297萬3,889元(計算式:0000000+59850=0000000)。  ㈢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 財產查詢清單、陳報狀、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 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行車執照、郵局存 摺影本(司消債調卷第15-17、29頁;本院卷第19-21、49-5 1、65-75頁),顯示聲請人名下除有1輛機車(112年出廠) 外,無其他財產。另收入來源部分,聲請人主張目前職業為 臨時工,平均每月薪資為2萬5,000元(本院卷第19頁),並 提出110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收入切結 書、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為佐(司消債調卷第31-3 8頁;本院卷第23-25頁),惟聲請人並未說明有何特殊原因 致其目前每月收入未達勞動部公告之最低基本工資,考量聲 請人既已積欠債務,自當工作賺取薪酬以償還債務,故本院 認仍應以一般具有通常勞動能力之人通常可獲取之薪資,即 以勞動部自113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2萬7,470元 作為聲請人之清償能力判斷基準,以避免更生或清算程序之 濫用,是本院暫以2萬7,470元計算其每月可得之收入,用以 判斷聲請人包括財產、信用及勞力是否不足以清償債務。  ㈣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⒈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債務人 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 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 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定有 明文。  ⒉經查,聲請人主張其個人每月必要支出為2萬3,290元(包含 三餐費用10,000元、租金7,500元、水電瓦斯費1,990元、手 機費800、雜費1,000元、交通費2,000元),僅提出房屋租 賃契約書、水電天然氣繳費通知單影本為佐(司消債調卷第 43-49頁;本院卷第77-93頁),並未提出完整單據供本院審 酌其必要性。衡諸衛生福利部所公布113年度桃園市每人每 月最低生活費1萬5,977元之1.2倍為1萬9,172元,聲請人每 月個人生活必要支出費2萬3,290元,已逾113年度平均每人 每月生活之最低生活費之1.2倍甚多,而聲請人積欠債務, 自應撙節開支以清償債務,方符合消債條例兼顧保障債權人 公平受償及重建復甦債務人經濟生活之立法目的。是聲請人 既未提出必要費用之支出單據供本院審酌其支出之必要性, 本院仍以1萬9,172元計算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費用。 四、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應有餘額8, 298元(27470元-19172元=8298元)可供清償債務,聲請人 現年為63年生,距勞工得退休年齡65歲尚約數年,若每月以 上開收支餘額如數清償債務,尚須約數十年之時間始能清償 完畢(計算式:0000000÷8298÷12≒30),且聲請人所積欠債 務之利息及違約金仍在增加中,堪認聲請人之收入及財產狀 況,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之必要 及實益,始符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協助債務人重建更生之立 法本意。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3年12月30日下午5時整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2-30

TYDV-113-消債更-331-20241230-1

消債清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97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羅啓祐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羅啓祐自民國113年12月30日下午5時起開始清算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清算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 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 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 鄉、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 有明文。此係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商程序中,自 應本於個人實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 決方案。如終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清算時,法院 審酌上開條文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虞」,允宜綜 衡債務人全部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 ,而不能維持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 出,是否確屬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其條件是否 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斷之準據。又 法院開始清算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 時發生效力。法院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 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 當之自然人或法人1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復為同條例第83 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所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羅啓祐前積欠債務無法清償 ,於民國113年3月間向最大債權銀行即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申請前置協商,嗣因聲請人無法負擔任何還款條 件而協商不成立,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爰聲請裁定准 予清算等語。 三、經查:   ㈠關於消費者之要件:   按本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20 萬元以下者,消債條例第2條第1、2項定有明文。依聲請人 勞工保險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及國稅局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 資料清單,可知聲請人於聲請清算前,均投保在民間公司, 且其於調解前5年內並無從事小額營業活動,自得依消債條 例聲請清算,合先敘明。  ㈡關於前置協商之要件:   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最大債權銀行即國泰世 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消債條例前置協商,惟因聲請 人無法負擔任何還款條件,致協商不成立,有前置協商不成 立通知書在卷可參(本院卷第51頁)。是聲請人確已依消債 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153之1條第1項之規定,於聲請清算 前聲請法院調解,本院自得斟酌該調解案卷中所提出之資料 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 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 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㈢關於聲請人之債務總額:     依本院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債權結果,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78萬7,483元(本院卷第105頁) 、台新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78萬8,523元 (本院卷第106頁)、臺灣新光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 債權總額為40萬1,581元(本院卷第107頁)、國泰世華商業 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167萬8,372元(本院卷第 119頁)、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3 5萬1,405元(本院卷第141頁)、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 司陳報債權總額為16萬4,594元(本院卷第155頁)、星展( 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49萬9,176元 (本院卷第165頁)、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 總額為121萬4,452元(本院卷第168頁)、金陽信資產管理 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9萬9,665元(本院卷第191頁 ),總計聲請人之債務總額為598萬5,251元(計算式:7874 83+788523+401581+0000000+351405+164594+499176+000000 0+99665=0000000)。  ㈣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依聲請人所提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   產查詢清單、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 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資產表、郵局存摺及臺灣中小 企銀存摺等影本(本院卷第25-33、53、55-58、207、211-2 33頁),顯示聲請人名下僅有郵局帳戶存款50元、台灣中小 企銀帳戶存款1,582元,明顯不足以清償其債務。另收入部 分,聲請人陳稱其從事臨時工,每月薪資約2萬233元(本院 卷第201-203頁),並提出111及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 得資料清單、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老年職保被保 險人投保資料表、收入切結書(本院卷第61-71、209頁)為 證,惟聲請人並未說明有何特殊原因致其目前每月收入未達 勞動部公告之最低基本工資,考量聲請人既已積欠高額債務 ,自當努力工作賺取薪酬以償還債務,故本院認仍應以一般 具有通常勞動能力之人通常可獲取之薪資,即以勞動部自11 3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2萬7,470元作為聲請人之 清償能力判斷基準,以避免更生或清算程序之濫用,是本院 暫以2萬7,470元計算其每月可得之收入,用以判斷聲請人包 括財產、信用及勞力是否不足以清償債務。  ㈤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債務人 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 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 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定有 明文。查,聲請人主張其個人每月必要支出為桃園市112、1 13年度桃園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即為1萬9,172元( 本院卷第201頁),是認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用 為1萬9,172元,尚屬合理。  ㈥聲請人以每月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尚餘8,298元(00000-00 000=8298)可供清償債務。而聲請人為53年生,距勞工得退 休年齡尚有數年,惟審酌聲請人目前之收支狀況,至其退休 時止,顯無法清償聲請人前揭所負欠之債務總額,遑論其所 積欠債務之利息或違約金仍在增加中,堪認聲請人之收入及 財產狀況,有藉助清算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 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清算程序清理債務。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82條第2項所定應駁回清算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清算程序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3年12月30日下午5時整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2-30

TYDV-113-消債清-97-20241230-1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303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陳瑞萍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陳瑞萍自民國113年12月30日下午5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 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 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 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 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 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協商或調解成立者 ,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 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復為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 第2項、第7項所明定。再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 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 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 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 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 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陳瑞萍因積欠債務無法清償 ,曾與金融機構成立前置協商機制協議,惟因不可歸責於己 之事由致毀諾。嗣於民國113年1月30日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 法院前置調解,然調解不成立,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 且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裁定准予 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關於前置協商部分:  ⒈聲請人前因對金融機構負欠債務,曾於107年7月間向原最大 債權銀行即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消債條例前 置協商,並達成還款協議,然聲請人嗣未遵期還款,並經通 報毀諾等節,業經聲請人自陳在卷,核與財團法人金融聯合 徵信中心信用報告書、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 狀相符(司消債調卷第17-22頁;本院卷第29-62頁),另本 院依職權調取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7年度司消債核字第6971 號卷查明上情無訛。聲請人於消債條例施行後,向本院聲請 債務清理調解,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雖提供「分 180期、年利率3%,月付1萬3,556元」之還款方案,惟因聲 請人無法負擔,致調解不成立,經本院依職權調取113年度 司消債調字第74號卷核閱無訛。是本院自應審究聲請人向本 院聲請更生,是否有符合消債條例第151條第7項但書所列之 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之情形。  ⒉又聲請人陳明前置協商毀諾之原因,係因其當時履行還款方 案約10個月後,因結婚懷孕離職,改至聯新醫院任職,收入 銳減,並提出戶籍謄本、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為佐 (司消債調卷第31、35頁),堪信屬實。則聲請人主張因不 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顯有重大困難而毀諾等語,尚非無 據。  ⒊綜上,聲請人前依消費金融協商機制,與最大債權銀行協商 成立,其無法繼續履行既非可歸責於自己之事由所致,其聲 請更生亦無濫用消費者債務清理程序之情事,則其聲請即合 乎協商前置之程序要件。是本院自得斟酌卷內聲請人所提出 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 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 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㈡關於債務總額部分:   依本院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債權結果,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14萬4,893元(司消債調卷第123 頁)、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14萬 8,281元(司消債調卷第127頁)、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81萬4,649元(司消債調卷第141頁)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17萬3,47 3元(司消債調卷第147頁),及依台北富邦銀行調解債權表 陳明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之債權總額為68萬1,61 7元(司消債調卷第177頁),總計聲請人之債務總額為196 萬2,913元(計算式:144893+148281+814649+173473+68161 7=1962913)。  ㈢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 財產查詢清單、陳報狀、行車執照、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 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帳戶交 來明細及存摺影本(司消債調卷第13-16、23-27頁;本院卷 第63-67、79-163、169-176頁),顯示聲請人名下除有2份 三商美邦人壽保單、2份康健人壽保單、1輛汽車(100年出 廠)、1輛機車(112年出廠)外,並無其他財產。另收入來 源部分,聲請人主張現任職於聯新國際醫院,每月平均薪資 約3萬5,960元,並提出110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 料清單、勞保職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薪資明細表、帳戶 往來明細及存摺影本為佐(司消債調卷第25-33頁;本院卷 第69-135頁),惟聲請人113年3月至8月之平均每月薪資, 應以各月份薪資明細表上所載應領金額計算之平均數為準, 本院計算聲請人113年3月至8月平均每月薪資為3萬9,226元 【計算式:(34515+41423+39396+39870+40822+39327)÷6= 39226,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且每月領有租屋補助7,000 元,是認聲請人目前每月可處分所得,當以4萬6,226元(計 算式:39226+7000=46226)計算為妥適。  ㈣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⒈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債務人 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 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 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定有 明文。  ⒉經查,聲請人主張其個人每月必要支出為1萬9,172元(本院 卷第65-67頁),本院審酌聲請人所提列之金額,並未逾桃 園市112年度、113年度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即1萬 9,172元,是認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用為1萬9,17 2元,尚屬合理。  ⒊聲請人另主張需扶養2名未成年子女,每月支出大女兒、小女 兒扶養費分別為8,000元、4,000元,總計1萬2,000元,並提 出戶籍謄本、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綜合所得稅 各類所得資料清單在卷可查(司消債調卷第35-47頁)。聲 請人2名未成年子女之扶養費部分,均未超過桃園市113年度 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即1萬9,172元,扣除每月小 女兒已領取之育兒津貼6000元,再與其他扶養義務人即生父 分攤後之數額即9,586元、6,586元【計算式:19172÷2=9586 ,(19172-6000)÷2=6586】,自屬合理可採,准予列計。  ⒋據上,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應為3萬1,172元(計算式:19172 +8000+4000=31172)。 四、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應有餘額1 萬5,094元(46226-31172=15094)可供清償債務,聲請人為 73年生,距勞工得退休年齡尚約數十年,若每月以上開收支 餘額如數清償債務,尚須約多年之時間始能清償完畢(計算 式:1962913÷÷12≒11),且聲請人所積欠債務之利息及違約 金仍在增加中,堪認聲請人之收入及財產狀況,有藉助更生 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之必要及實益,始符消 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協助債務人重建更生之立法本意。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3年12月30日下午5時整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2-30

TYDV-113-消債更-303-20241230-1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340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周江飛 代 理 人 陳奕昕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周江飛自民國113年12月30日下午5時起開始更生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 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 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 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 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 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協商或調解成立者 ,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 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復為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 第2項、第7項所明定。再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 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 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 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 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 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周江飛前積欠債務無法清償 ,於民國113年3月11日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置調解, 然調解不成立,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且未經法院裁定 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裁定准予更生等語。 三、經查:  ㈠關於前置協商部分:   聲請人前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152號調解事件受理 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4月18日核發調解不成立 證明書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調解案卷查明無訛, 是聲請人確已依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153條之1之規定 ,於聲請更生前聲請法院調解,本院自得斟酌該調解案卷中 所提出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 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㈡關於債務總額部分:   依本院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債權結果,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38萬5,394元(司消債調卷第157 頁)、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28萬 6,891元(司消債調卷第169頁),及依永豐商業銀行調解債 權表陳明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之債權總額為86萬2,73 2元(司消債調卷第179頁)、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之債權總額為22萬6,331元(司消債調卷第179頁)、 台灣美國運通國際股份有限公司之債權總額為46萬5,336元 (司消債調卷第179頁),總計聲請人之債務總額為222萬6, 684元(計算式:385394+286891+862732+226331+465336=22 26684)。  ㈢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 財產查詢清單、行車執照、計程車駕駛人執業登記證、陳報 狀、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 統資料查詢結果表、郵局存摺影本(司消債調卷第21-24、5 9、61-65頁;本院卷第23-30、37-46、65、73-84頁),顯 示聲請人名下除有1輛機車(98年出廠)外,無其他財產。 另收入來源部分,聲請人主張目前職業為計程車司機,平均 每月薪資為3萬5,000元,加計每月租屋補助8,000元、低收 入戶補助750元,及113年度領有三節慰問金1萬3,547元之月 平均數額1,129元(計算式:13547÷12=1129,小數點以下四 捨五入),並提出111及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 單、低收入戶證明書、計程車駕駛人執業登記證、勞保職保 被保險人投保資料表、收入切結書、存摺影本為佐(司消債 調卷第25-56、57、63-65、89、90頁;本院卷第33-46、73- 80頁),是認聲請人目前每月可處分所得,應以4萬4,879元 (計算式:35000+8000+750+1129=44879)計算為適當。  ㈣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⒈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債務人 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 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 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定有 明文。  ⒉經查,聲請人主張其個人每月必要支出為4萬8,241元(包含 房屋租金2萬1,000元、電信費1,347元、水費401元、電費1, 148元、膳食費9,000元、瓦斯費345元、計程車租金1萬5,00 0元),各項費用僅提出房屋租賃契約書、水電繳費通知單 、電信費繳費收執聯、計程車租賃契約書影本為佐(司消債 調卷第95-105頁),並未提出完整單據供本院審酌其必要性 。衡諸衛生福利部所公布113年度桃園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 費1萬5,977元之1.2倍為1萬9,172元,聲請人每月個人生活 必要支出費4萬8,241元,已逾113年度平均每人每月生活之 最低生活費之1.2倍甚多,況聲請人已積欠債務,自應撙節 開銷支出以陸續清償還款。是本院審酌上情,認應依消債條 例第64條之2第1項之所定,爰以1萬9,172元作為計算聲請人 目前每月個人生活支出費用。  ⒊聲請人另主張需與配偶共同扶養2名未成年子女,每月需支出 扶養費共計1萬4,256元,並提出戶籍謄本、全國財產稅總歸 戶財產查詢清單、110及111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 單、郵局存摺影本為證(司消債調卷第139-149頁;本院卷 第31、47-64、85-94頁)。聲請人負擔子女之必要生活費用 ,應以113年度桃園市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即1萬9,172 元作為計算標準,分別扣除大女兒每月低收補助6,825元、 小女兒每月低收補助3,008元,與其他扶養義務人即該名子 女之生母分攤,故聲請人每月負擔之子女扶養費應以1萬4,2 56元【計算式:(19172×2-6825-3008)÷2=14256,小數點 以下四捨五入】為度。是聲請人主張每月應負擔之子女扶養 費為1萬4,256元,尚屬合理,准予列計。  ⒋據上,聲請人每月必要支出應為3萬3,428元(計算式:19172 +14256=33428)。 四、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應有餘額1 萬1,451元(44879元-33428元=11451元)可供清償債務,聲 請人為59年生,距勞工得退休年齡65歲尚約十餘年,若每月 以上開收支餘額如數清償債務,尚須約多年之時間始能清償 完畢(計算式:2226684÷11451÷12≒16),且聲請人所積欠 債務之利息及違約金仍在增加中,堪認聲請人之收入及財產 狀況,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之必 要及實益,始符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協助債務人重建更生之 立法本意。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3年12月30日下午5時整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2-30

TYDV-113-消債更-340-20241230-1

消債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更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98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人 張隱秀即張惠芬 代 理 人 林珪嬪律師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張隱秀即張惠芬自民國113年12月30日下午5時起開始更生 程序。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新臺幣(下同)1,200萬元者, 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 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 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市、區調解委員 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債務人為前項請求或聲請,應以書 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債權人及債務人清 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協商或調解成立者 ,債務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 致履行有困難者,不在此限,復為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 第2項、第7項所明定。再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 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 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 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 監督人或管理人,消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亦有 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張隱秀即張惠芬前積欠債務 無法清償,於民國113年1月29日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法院前 置調解,然調解不成立,顯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且未經 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裁定准予更生等 語。 三、經查:  ㈠關於前置協商部分:   聲請人前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向本院聲請債務清理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73號調解事件受理 在案,嗣經本院司法事務官於113年3月21日核發調解不成立 證明書等情,業經本院依職權調取上開調解案卷查明無訛, 是聲請人確已依消債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153條之1之規定 ,於聲請更生前聲請法院調解,本院自得斟酌該調解案卷中 所提出之資料及調查之證據,再綜合聲請人目前全部收支及 財產狀況,評估是否已達不能維持最低生活條件,而有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㈡關於債務總額部分:   依本院函詢全體債權人陳報債權結果,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 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384萬7,838元(司消債調卷第83 頁)、第一金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陳報債權總額為67萬 6,301元(司消債調卷第91頁)、裕融企業股份有限公司陳 報債權總額為142萬4,376(司消債調卷第95頁),總計聲請 人之債務總額為594萬8,515元(計算式:3847838+676301+1 424376=5948515)。  ㈢關於聲請人之財產及收入:         依聲請人所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全國財產稅總歸戶 財產查詢清單、陳報狀、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 險業通報作業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表、行車執照影本(司 消債調卷第15、16、29頁;本院卷第21、22、47-49頁), 顯示聲請人名下除有1輛機車(111年出廠)外,並無其他財 產。另收入來源部分,聲請人主張目前任職元盛人力資源有 限公司,平均每月薪資為3萬5,445元(本院卷第21頁),並 提出110至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單、薪資單為 佐(司消債調卷第31-39頁;本院卷第27、29-43頁),惟本 院依聲請人112年所得總額50萬9,643元計算,每月平均薪資 應為4萬2,470元(計算式:5096430÷12=42470,小數點以下 四捨五入),酌以聲請人112年至今均任職於元盛人力資源 有限公司,足認聲請人工作薪資收入穩定,本院認應以聲請 人較為長期之薪資收入平均數,作為其清償能力之基準,較 為合理,並兼顧債權人之權益,是認聲請人目前每月可處分 所得,應以4萬2,470元計算為適當。  ㈣關於聲請人之必要支出部分:  ⒈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 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定之;受扶養者 之必要生活費用,準用第一項規定計算基準數額,並依債務 人依法應負擔扶養義務之比例認定之;前二項情形,債務人 釋明更生期間無須負擔必要生活費用一部或全部者,於該範 圍內,不受最低數額限制;債務人證明確有必要支出者,不 受最高數額及應負擔比例之限制,消債條例第64條之2定有 明文。  ⒉經查,聲請人主張其個人每月必要支出為1萬9,172元(本院 卷第22頁),本院審酌聲請人所提列之金額,並未逾桃園市 113年度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2倍即1萬9,172元,是認 聲請人主張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用為1萬9,172元,尚屬合理 。  ⒊聲請人另主張其需扶養1名未成年子女,每月需支出扶養費9, 000元,並提出戶籍謄本為證(本院卷第25頁)。聲請人負 擔兒子之必要生活費用,應以113年度桃園市每人每月最低 生活費1.2倍即1萬9,172元作為計算標準,與其他扶養義務 人即該名子女之生父分攤,故聲請人每月負擔之子女扶養費 應以9,586元(計算式:19172÷2=9586)為度,是聲請人每 月兒子扶養費以9,000元計算,堪予採信,准予列計。  ⒋據上,聲請人每月生活必要支出費用為2萬8,172元(計算式   :19172+9000=28172)。 四、從而,聲請人以上開收入扣除必要支出後,每月應有餘額1 萬4,298元(42470元-28172元=14298元)可供清償債務,聲 請人為64年生,距勞工得退休年齡65歲尚約十餘年,若每月 以上開收支餘額如數清償債務,尚須約數十年之時間始能清 償完畢(計算式:5948515÷14298÷12≒35),且聲請人所積 欠債務之利息及違約金仍在增加中,堪認聲請人之收入及財 產狀況,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權利義務關係之 必要及實益,始符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協助債務人重建更生 之立法本意。 五、綜上所述,聲請人係消費者,已達不能清償債務之程度,經 消費者債務清理調解不成立,而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 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則其聲請 ,應屬有據,爰裁定准許,並依同條例第16條第1項規定, 命司法事務官進行更生程序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本裁定業已於113年12月30日下午5時整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2-30

TYDV-113-消債更-298-20241230-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訴字第500號 上 訴 人 胡寶仁 被 上訴人 李家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 年10月28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而本件上訴人之上訴利益 核定為新臺幣(下同)80萬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1萬3,050元,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規定,限上訴人於收受本裁定送達 翌日起算5日內如數補繳,逾期未補繳即駁回上訴。又上訴人所 提出之民事上訴狀,未具上訴理由,併依上開規定命上訴人於上 開期間內補正,並依民事訴訟法第441條規定提出上訴理由狀, 按被上訴人數提出繕本到院,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思緯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蕭竣升

2024-12-30

TYDV-113-訴-500-20241230-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