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經濟生活更生

共找到 176 筆結果(第 81-90 筆)

消債更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45號 聲請人 即 債 務 人 陳嘉龍 代 理 人 王友正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 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聲請更生或清算不 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消費者 債務清理條例第3條、第8條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是消費者債 務清理之更生程序,係以債務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債 務清償之虞為其要件,是法院審酌上開條文所謂「不能清償 或有不能清償之虞」,須綜衡債務人全部收支、信用及財產 狀況,評估是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人性尊嚴之最基本 生活條件,所陳報之各項支出,是否確屬必要性之支出,為 其判斷之準據。又按「債務人聲請更生時,應提出財產及收 入狀況說明書及其債權人、債務人清冊。」「前項債權人清 冊,應表明下列事項:一、債權人之姓名或名稱及地址,各 債權之數額、原因及種類。二、有擔保權或優先權之財產及 其權利行使後不能受滿足清償之債權數額。」「第一項財產 及收入狀況說明書,應表明下列事項,並提出證明文件:一 、財產目錄,並其性質及所在地。」「法院認為必要時,得 定期命債務人據實報告更生聲請前2年內財產變動之狀況, 並對於前條所定事項補充陳述、提出關係文件或為其他必要 之調查。」「更生之聲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駁回之:三 、債務人經法院通知,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或到場而故意 不為真實之陳述,或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 變動狀況之報告。」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3條第1項、第2 項第1、2款、第6項第1款、第44條、第46條第3款分別定有 明文。是債務人於法院裁准消費者債務清理程序開啟前,基 於謀求自身經濟生活更生之目的,當以積極誠實之態度,配 合法院進行各項程序。法院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9條之 規定,雖有依職權調查必要之事實及證據之責,然基於債務 人對自身財務、信用、工作之狀況,本應知之最詳之理,且 參諸同條例第44條、第46條第3款之意旨,苟債務人怠於配 合法院調查,或有不實陳述,或拒絕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 之情形,有礙法院關於債務人是否不能清償債務,或是否有 不能清償之虞,毀諾可否歸責之判斷者,法院自應駁回債務 人之聲請。又更生程序係為保護有更生誠意之債務人而設, 債務人聲請更生須具備重建經濟生活之誠意,就程序簡速進 行有協力義務,違反而不為真實陳述,或無正當理由拒絕提 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之狀況報告者,債權人可能因此遭 受不測損害,而所謂不為真實陳述,包括消極不為陳述及積 極為虛偽陳述,債務人如不配合法院而為協力行為等,即足 認其欠缺清理債務之誠意,且無聲請更生之真意,自無加以 保護之必要,而構成更生開始之障礙事由(同條例第46條立 法理由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積欠總額233萬餘元之債務,依聲請 人之資產狀況及收入情形,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又聲請 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 ,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更生等 語。 三、經查: (一)本件聲請人於聲請本件更生時所提出之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 書,就其現有財產記載為「自用小客車,車牌號碼:000-00 00,廠牌:國瑞,出廠年份:2019,價值不明」「保單2張 ,醫療險、投資型保單,國泰人壽,價值不明」「保單1張 ,失能保險,臺灣人壽,價值不明」「保單1張,投資型保 險,華南人壽,價值不明」,除此之外別無記載(見本院卷 第23頁)。是聲請人上述記載,已就其所稱之保單部分均記 載「價值不明」,有所確認必要,且就聲請人上述財產情形 是否屬實?是否除上述外均無其他財產?因聲請人未提出任 何相關資料佐證,本院亦認仍有不明之情形,尚有予以確認 之必要,爰於113年8月26日裁定命聲請人補正提出其於各金 融機構之「全部」存摺封面暨完整清晰內頁之資料影本,如 屬無發行存摺之帳戶,則應提出帳戶交易往來明細影本,及 命聲請人提出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投保查詢單, 並「自行列表說明」以聲請人為要保人、被保險人之所有保 險單及現在之保單價值準備金,其名稱、種類為何,每月( 年)繳納保險費金額為何(見本院卷第58-59頁)。惟聲請 人於收受本院上述裁定後,就上述有關部分,固於113年10 月29日提出聲請人於新光銀行、中華郵政公司、上海商業儲 蓄銀行之存摺資料影本,及於113年11月12日提出聲請人於 國泰產險公司之保單查詢資料(見本院卷第193-210、239-2 45頁)。然查本件自本院依職權查詢聲請人於各金融機構之 開戶紀錄,發現聲請人除於新光銀行、中華郵政公司、上海 商業儲蓄銀行有開立金融帳戶以外,另於臺灣銀行、國泰世 華商業銀行、台新國際商業銀行等3家金融機構亦開立有金 融帳戶(見本院限閱卷第17頁),則聲請人依本院前揭裁定 ,亦應提出上述金融機構帳戶之存摺相關資料,以供本院判 斷聲請人實際之現有財產情形,詎聲請人並未為之;又聲請 人雖提出其於國泰產險公司之保單查詢資料,然並未依本院 裁定所命提出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投保查詢單, 致其所提出之國泰產險公司保單查詢資料是否已完足顯示聲 請人名下之所有保單財產?亦或聲請人名下尚有其他保險公 司之保單?亦有所未明,且本件縱僅依聲請人於國泰產險公 司之保單查詢資料,亦可見聲請人名下至少有3筆主約保單 、9筆附約保單,則就各筆保單究有無保單價值準備金,依 本院前揭裁定,聲請人本應自行「自行列表說明」(縱然均 無保單價值準備金,亦應自行說明),以供本院判斷聲請人 實際之現有財產情形,詎聲請人亦未為之;是聲請人前揭不 依本院前述裁定提出資料(全部金融機構之存摺、中華民國 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投保查詢單)及說明(自行說明各保 單之保單價值準備金為何)之情形,已致本院難以核實聲請 人所主張財產情形是否屬實。 (二)又本件聲請人於聲請本件更生時所提出之債權人清冊,其中 記載和潤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潤公司)對聲請人存有 新臺幣(下同)170萬元之債權,並記載為「車貸、有擔保 或優先權債權」(見本院卷第35頁),而對照聲請人所提之 債權人清冊之債權總金額為233萬5,933元,可見前述合潤公 司之債權已佔聲請人所欠債務逾7成,且為聲請人最大債權 人,則為判斷聲請人是否確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3條所 規定「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本院自有 確認聲請人所述和潤公司對其之債權是否屬實之必要。為此 ,本院已於113年8月30日函請和潤公司於文到20日內陳報對 於聲請人之債權金額,詎和潤公司於113年9月4日收受本院 函文後,迄今並未陳報。從而,本院僅得命債權人自行陳報 其該部分債務之詳細內容,且因該部分係有擔保權之債權, 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3項第1項、第2項第2款規定,債 權人並應自行表明其所主張有擔保權之債權,於其擔保權行 使後不能受滿足清償之債權數額,為此,本院爰於113年10 月29日訊問聲請人時,命聲請人於113年11月19日前提出所 稱對於和潤公司欠款170萬元之原始借貸契約、歷來撥款、 還款紀錄、並陳報計算至113年8月9日為止及113年10月29日 為止,所積欠款項之總金額各為何,另應陳報該債權之擔保 物於113年10月25日之合理市價及其相關依據,或已遭拍賣 之拍賣價格,此有本院訊問筆錄在卷可憑(見本院卷第142 頁)。詎聲請人經本院前述命補正後,雖於113年11月12日 具狀陳報其所謂車貸資料,然該資料僅為其手機內有關車貸 之截圖資料,依其所提供手機截圖,不但截圖之日期不明, 致本院無從得知該資料究係更新至何日知資料,該貸款之申 請人亦記載為「陳*龍」(見本院卷第233頁),是否為本件 聲請人已不明確,車號記載為「B**F-8325」,是否為聲請 人所主張車號000-0000車輛亦無法確認,且該貸款資料雖記 載分期金額為170萬元、期數84期,但依此截圖日期不詳之 資料已顯示「本期期數:22/84期」(見本院卷第233-235頁 ),即聲請人於該截圖日期前已至少繳納21期貸款,從而其 斯時所仍積欠未清償之貸款(即和潤公司對聲請人之債權金 額)將顯然不是一開始貸款之總金額170萬元。而聲請人除 提出上述總計3張之手機截圖資料以外,對於本院所命提出 其所主張借貸之原始借貸契約、歷來撥款、還款紀錄,及陳 報計算至113年8月9日為止及113年10月29日為止,所積欠款 項之總金額,及應陳報該債權之擔保物於113年10月25日之 合理市價及其相關依據,或已遭拍賣之拍賣價格等資料或應 補正之事項,聲請人一概並未補正;是聲請人前揭不依本院 前述諭知提出資料(原始借貸契約、歷來撥款、還款紀錄) 及說明(計算至113年8月9日為止及113年10月29日為止,所 積欠款項之總金額,及擔保物之合理市價或已遭拍賣之拍賣 價格)之情形,已致本院難以核實聲請人所主張債務總額是 否屬實(甚至依聲請人所提出之未完整之資料,似已可見聲 請人所陳報和潤公司對聲請人仍存有170萬元之債權乙節, 應有所不實)。 (三)況且,聲請人就其上述(一)不依本院裁定而提出資料或說明 之情形,經本院於113年10月29日訊問聲請人,聲請人亦稱 可以於2週內提出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投保查詢 單,其餘部分均已提出等語,就其上述(二)本院於113年10 月29日訊問聲請人時當庭諭知其應提出及補正之事項,聲請 人亦稱會再具狀等語,此有本院訊問筆錄在卷可參(見本院 卷第202-203頁),而聲請人其後,除於113年11月12日具狀 提出前述國泰產險公司之保單查詢資料、車貸之手機截圖資 料以外,並未就其何以未能依本院之裁定及諭知提出完整之 全部金融機構之存摺、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投保 查詢單、車貸之原始借貸契約、歷來撥款、還款紀錄等,及 何以未能自行說明各保單之保單價值準備金為何、計算至11 3年8月9日為止及113年10月29日為止所積欠和潤公司之款項 總金額,及和潤公司擔保物之合理市價或已遭拍賣之拍賣價 格等,為任何說明,可見聲請人亦未主張本院命其提出上揭 資料及說明,究有何實行上之困難,即聲請人就其違反本院 裁定提出資料及說明之情,亦未提出任何正當理由。是綜合 前述情節,本件要難認為聲請人已盡據實報告之協力義務, 有債務清理之誠意,且本件聲請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關係 文件,及無正當理由不為財產狀況報告,已致使本院無從判 斷其實際之現有財產情形,亦無從判斷其實際所負債務情況 ,致無法評估其是否符合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3條所規定 「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是本件聲請 人已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6條第3款所定之情事,依前 揭說明,其更生之聲請自不應准許,應予駁回。 四、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經本院裁定命補正有關其所提出財產 目錄之相關資料及說明,及命補正有關其債權人清冊中有擔 保權債權於擔保權行使後不能受滿足清償之債權數額,仍無 正當理由未提出關係文件,亦無正當理由不為財產狀況報告 ,致使本院無從判斷其實際財產狀況及實際負債情形,顯已 違反其應負之協力義務,依上述說明,有不合聲請更生要件 之情形,是本件更生聲請,應予駁回。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前段、第46條第3款、第15條,   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張文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劉婉玉

2024-12-27

ILDV-113-消債更-45-20241227-2

消債更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85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 人 唐湘屏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更 生之聲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駁回之:㈢債務人經法院通 知,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或到場而不為真實之陳述,或拒 絕提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消費者債務清理 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8條及第46條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 蓋債務人於法院裁准消費者債務清理程序開啟前,基於謀求 自身經濟生活更生之目的,當以積極誠實之態度,配合法院 進行各項程序。法院雖依消債條例第10條規定,有依職權調 查必要之事實及證據之責,然基於債務人對自身財務、信用 、工作之狀況,本應知之甚詳之理,且依消債條例第44條、 第82條及第46條第3款規定之意旨,苟債務人怠於配合法院 調查,或有不實陳述之情形,法院即得駁回債務人之聲請, 此乃債務人應盡力協助法院為債務清理此協力義務之明文化 。又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駁回裁定前,應使債務人有 到場陳述意見之機會,復為消債條例第11條之1所明定。 二、查聲請人聲請更生,本院為調查聲請人之薪資所得、必要費 用支出等節,於民國113年8月9日函請聲請人應於文到20日 內,補提該函所示之相關資料,該函並於112年2月19日送達 予聲請人,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嗣因聲請人未遵期補正全 部應補正事項,本院遂依消債條例第11條之1規定,通知聲 請人於113年12月5日到場陳述意見,該通知並於113年11月1 日送達予聲請人,亦有送達證書在卷可稽,惟聲請人未到庭 且迄未補正任何應補正之資料,亦有調查程序筆錄、本院收 文資料查詢清單及收狀資料查詢清單可佐。揆上說明,聲請 人所為本件聲請,難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消債條例第8條、第46條第3款、第15條,民事訴訟法第95 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民事庭 法 官 廖鈞霖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洪甄廷

2024-12-27

PTDV-113-消債更-85-20241227-1

消債更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86號 聲 請 人 林艾琳(原名:林秋鳳) 代 理 人 羅文昱律師 上列聲請人聲請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徵收聲請費新臺幣(下同)1,000元; 郵務送達費及法院人員之差旅費不另徵收,但所需費用超過 應徵收之聲請費者,其超過部分,依實支數計算徵收;前項 所需費用及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之必要費用,法院得酌定相 當金額,定期命聲請人預納之,逾期未預納者,除別有規定 外,法院得駁回更生或清算之聲請;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 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 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 稱消債條例)第6條及第8條分別定有明文。又更生之聲請有 下列情形之一者,應駁回之:債務人經法院通知,無正當理 由而不到場,或到場而故意不為真實之陳述,或無正當理由 拒絕提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消債條例第46 條第3款復有明文。是債務人於法院裁准消費者債務清理程 序開啟前,基於謀求自身經濟生活更生之目的,當以積極誠 實之態度,配合法院進行各項程序。法院依消債條例第9條 之規定,雖有依職權調查必要之事實及證據之責,然基於債 務人對自身財務、信用、工作之狀況,本應知之最詳之理, 且參諸同條例第44條、第46條第3款之意旨,苟債務人怠於 配合法院調查,或有不實陳述,或拒絕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 告之情形,有礙法院關於債務人是否不能清償債務,或是否 有不能清償之虞,法院自應駁回債務人之聲請。又更生程序 係為保護有更生誠意之債務人而設,債務人如不配合法院為 協力行為,即足認其欠缺清理債務之誠意,且無聲請更生之 真意,自無加以保護之必要,而構成更生開始之障礙事由( 同條例第46條立法理由參照)。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具狀聲請更生,惟聲請人所檢附之資料, 經核其內容仍未齊備,本院無從審酌認定本件聲請人是否確 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等情事;並應預納郵務 送達費1,550元,而有裁定命聲請人補正之必要。經本院於 民國113年11月11日裁定命聲請人應於15日內補正如裁定附 表所示之事項,該裁定業於同年11月14日送達聲請人,有送 達證書在卷可按(見本院卷第127頁),惟聲請人逾期迄未 補正,亦未陳明有何正當事由向本院請求延展補正期限,有 本院答詢表、收文收狀資料查詢清單在卷可查(見本院卷第 147至149頁),聲請人既未繳納郵務送達費及補正更生所需 資料,顯見其無聲請更生之真意,則揆諸前開法律規定,聲 請人未繳納郵務送達費亦未盡協力義務,本件更生之聲請於 法未合,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三、至消債條例第11條之1雖規定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駁 回裁定前,應使債務人有到場陳述意見之機會,然其立法理 由為:「為保障更生或清算聲請程序債務人之聽審請求權, 法院於裁定駁回更生或清算之聲請前,應使債務人有到場陳 述意見之機會,爰設本條」。而所謂「聽審請求權」,乃法 院就聲請人於充分提出聲請所據之主張及事證,經審核後, 就該聲請人是否有無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等 情事,或有無除外事項等實體事由有所不足,而認應予駁回 時,始應依法通知其到場陳述意見,此觀同條例第8條、第4 4條自明。惟聲請人所應提出事項尚有缺漏,且經本院定期 命補正,經過相當時日仍未補正,致使本院無從依其狀載內 容認定是否符合更生之法定程式與要件,故尚無通知聲請人 到場陳述意見之必要,併此指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朱家寬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陳憶萱

2024-12-27

TTDV-113-消債更-86-20241227-2

消債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522號 聲 請 人 即 債 務人 許漢中 代 理 人 陳寶華法扶律師 上列聲請人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消 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又更 生之聲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駁回之:債務人經法院通知 ,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或到場而故意不為真實之陳述,或 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消 債條例第46條第3款復有明文。是債務人於法院裁准消費者 債務清理程序開啟前,基於謀求自身經濟生活更生之目的, 當以積極誠實之態度,配合法院進行各項程序。法院依消債 條例第9條之規定,雖有依職權調查必要之事實及證據之責 ,然基於債務人對自身財務、信用、工作之狀況,本應知之 最詳之理,且參諸同條例第44條、第46條第3款之意旨,苟 債務人怠於配合法院調查,或有不實陳述,或拒絕為財產變 動狀況之報告之情形,有礙法院關於債務人是否不能清償債 務,或是否有不能清償之虞,毀諾可否歸責之判斷者,法院 自應駁回債務人之聲請。又更生程序係為保護有更生誠意之 債務人而設,債務人如不配合法院為協力行為,即足認其欠 缺清理債務之誠意,且無聲請更生之真意,自無加以保護之 必要,而構成更生開始之障礙事由(同條例第46條立法理由 參照)。 二、經查,本件因聲請人未於聲請時提出完足事證,本院無從審 酌其是否合乎更生之要件,前於民國113年10月14日裁定命 聲請人於裁定送達7日內補提如裁定附件所示之6項資料,聲 請人雖於同年月23日補正其中4項資料,但其餘資料迄今俱 未補正,亦未陳明有何正當事由向本院請求延展補正期限, 有本院裁定、送達證書、收狀資料查詢清單在卷可查,是本 院無從審查聲請人之收入、支出及財產狀況是否確實,以及 是否符合更生要件,揆諸前揭法條規定,聲請人本件更生之 聲請於法未合,應予駁回。 三、至消債條例第11條之1雖規定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駁 回裁定前,應使債務人有到場陳述意見之機會,然其立法理 由為:「為保障更生或清算聲請程序債務人之聽審請求權, 法院於裁定駁回更生或清算之聲請前,應使債務人有到場陳 述意見之機會,爰設本條」。而所謂「聽審請求權」,乃法 院就聲請人於充分提出聲請所據之主張及事證,經審核後, 就該聲請人是否有無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等 情事,或有無除外事項等實體事由有所不足,而認應予駁回 時,始應依法通知其到場陳述意見,此觀同條例第8、44條 自明。至聲請人所應提出事項尚有缺漏,經本院定期命補正 ,且經過相當時日仍未補正,致使本院依其狀載內容無從認 定符合更生之法定程式與要件,尚無通知聲請人到場陳述意 見之必要,併此指明。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消債法庭  法 官  施介元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曾怡嘉

2024-12-26

TNDV-113-消債更-522-20241226-2

消債清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清算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79號 聲 請 人 即債務人 劉盛和 代 理 人 林彥苹律師 上列當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清算之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 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次 按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債務人於程序終止或終 結前死亡者,其程序視為終結。消債條例施行細則第9條固 有明文,但就聲請更生後,法院尚未裁定開始更生前,債務 人死亡一情,則無適用餘地,然衡之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在 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債務人,得依消債條例所定程序清理其 債務,以謀經濟生活之更生,且本條例未設遺產之更生或清 算程序,故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債務人倘於程 序終止或終結前死亡,即無繼續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以謀 其經濟生活更生之必要,該程序應予終結,無庸由債務人之 繼承人承受,逕予簽結即可。如債務人聲請更生或清算後, 法院尚未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前即死亡,因消債事件在 性質上無法由債務人之繼承人承受其程序,又無從補正,依 消債條例第8條規定,法院應以不備其他要件(無當事人能 力)為由,裁定駁回其聲請,以終結該消債事件(司法院民 事廳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法律問題研審小組99年第5期民事 業務研究會第7號研審意見參酌)。 二、查聲請人劉盛和聲請清算後,於本院尚未裁定是否准許前之 民國113年11月13日死亡,有戶政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在 卷。因聲請人死亡,復無法由其繼承人承受程序,且無從補 正,依前開說明,本件清算聲請因欠缺當事人能力而有不備 ,應予駁回,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陳炫谷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繳納抗 告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盧佳莉

2024-12-26

TYDV-113-消債清-79-20241226-2

消債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674號 聲 請 人 即 債 務人 莊士誼 上列聲請人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提如附表所示相關資料證明 到院,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消 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又更生之聲請有下列情 形之一者,應駁回之:債務人經法院通知,無正當理由而不 到場,或到場而故意不為真實之陳述,或無正當理由拒絕提 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消債條例第46條第3 款復有明文。是債務人於法院裁准消費者債務清理程序開啟 前,基於謀求自身經濟生活更生之目的,當以積極誠實之態 度,配合法院進行各項程序。法院依消債條例第9條之規定 ,雖有依職權調查必要之事實及證據之責,然基於債務人對 自身財務、信用、工作之狀況,本應知之最詳之理,且參諸 同條例第44條、第46條第3款之意旨,苟債務人怠於配合法 院調查,或有不實陳述,或拒絕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之情 形,有礙法院關於債務人是否不能清償債務,或是否有不能 清償之虞,毀諾可否歸責之判斷者,法院自應駁回債務人之 聲請。又更生程序係為保護有更生誠意之債務人而設,債務 人如不配合法院為協力行為,即足認其欠缺清理債務之誠意 ,且無聲請更生之真意,自無加以保護之必要,而構成更生 開始之障礙事由(同條例第46條立法理由參照)。 二、查本件聲請人具狀聲請更生,並未提出如附表所示相關資料 證明到院,爰定期命補正,如逾期未補正,則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消債法庭 法 官 施介元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曾怡嘉 附表 1.提出聲請人之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 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回覆書,並就回覆書內容提出現有保單 價值準備金證明。  2.請說明聲請人及其雙親有無領取政府、社福單位或慈善團體發 給之中低收入戶補助或其他津貼補助(例如生活補助等)、勞 工退休金或其他退休金?若有,起迄期間及金額為何,並應檢 附完整證明文件(如受領單據或存摺影本)(已提出者無需重 複提出)。 3.聲請人如有以自己或雙親名義購買基金、股票、人壽保險單、 投資型保險單、儲蓄型保險單或類似之有價證券等其他財產或 收入、持有之貴重物品,及銀行存款、日常使用之交通工具, 縱屬小額或價值不高,亦應據實陳報,並為陳明其名稱、種類 、數量、所在地、現值金額及提出相關證明文件資料影本(如 保險單、平日往來銀行金融帳戶存摺,含定存及活儲、銀行名 稱、帳號首頁及迄至聲請日止之內頁、最近2年交易紀錄), 請再予查明財產資料是否漏未記載,如有,請重新提出財產資 料。如經本院查獲有虛偽或隱匿或脫產行為,依法可裁定駁回 本件聲請。        4.提出聲請人雙親有受聲請人扶養之相關證明。        5.提出聲請人之民國113年8月至11月之薪資單。 6.陳報聲請人原與裕富數位資融股份有限公司約定之分期還款方案。

2024-12-26

TNDV-113-消債更-674-20241226-1

消債清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清算事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清字第165號 聲 請 人 即 債 務人 陸美芬 上列聲請人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聲請清算,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7日內,補提如附表所示相關資料證明 到院,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聲請。   理 由 一、聲請更生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 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消 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又更生之聲請有下列情 形之一者,應駁回之:債務人經法院通知,無正當理由而不 到場,或到場而故意不為真實之陳述,或無正當理由拒絕提 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消債條例第46條第3 款復有明文。是債務人於法院裁准消費者債務清理程序開啟 前,基於謀求自身經濟生活更生之目的,當以積極誠實之態 度,配合法院進行各項程序。法院依消債條例第9條之規定 ,雖有依職權調查必要之事實及證據之責,然基於債務人對 自身財務、信用、工作之狀況,本應知之最詳之理,且參諸 同條例第44條、第46條第3款之意旨,苟債務人怠於配合法 院調查,或有不實陳述,或拒絕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之情 形,有礙法院關於債務人是否不能清償債務,或是否有不能 清償之虞,毀諾可否歸責之判斷者,法院自應駁回債務人之 聲請。又更生程序係為保護有更生誠意之債務人而設,債務 人如不配合法院為協力行為,即足認其欠缺清理債務之誠意 ,且無聲請更生之真意,自無加以保護之必要,而構成更生 開始之障礙事由(同條例第46條立法理由參照)。 二、查本件聲請人具狀聲請清算,並未提出如附表所示相關資料 證明到院,爰定期命補正,如逾期未補正,則駁回其聲請。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消債法庭 法 官 施介元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曾怡嘉 附表 1.提出聲請人之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保險業通報作業 資訊系統資料查詢結果回覆書,並就回覆書內容提出現有保單 價值準備金證明。  2.請說明聲請人有無領取政府、社福單位或慈善團體發給之中低 收入戶補助或其他津貼補助(例如生活補助等)、勞工退休金 或其他退休金?若有,起迄期間及金額為何,並應檢附完整證 明文件(如受領單據或存摺影本)(已提出者無需重複提出)。 3.聲請人如有以自己名義購買基金、股票、人壽保險單、投資型 保險單、儲蓄型保險單或類似之有價證券等其他財產或收入、 持有之貴重物品,及銀行存款、日常使用之交通工具,縱屬小 額或價值不高,亦應據實陳報,並為陳明其名稱、種類、數量 、所在地、現值金額及提出相關證明文件資料影本(如保險單 、平日往來銀行金融帳戶存摺,含定存及活儲、銀行名稱、帳 號首頁及迄至聲請日止之內頁、最近2年交易紀錄),請再予 查明財產資料是否漏未記載,如有,請重新提出財產資料。如 經本院查獲有虛偽或隱匿或脫產行為,依法可裁定駁回本件聲 請。        4.提出勞保投保資料。 5.陳報前置協商之還款條件,及協商時及毀諾前、後半年之工作 內容、收入金額,並提出相關證明。 6.說明毀諾不可歸責於己之原因,並提出相關證明。

2024-12-26

TNDV-113-消債清-165-20241226-1

消債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更生事件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481號 聲 請 人 秦雅琳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更生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新台幣(下同)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協商或調解成立者,債務 人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但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 有困難者,不在此限;法院認為必要時,得定期命債務人據 實報告更生聲請前二年內財產變動之狀況,並對於前條所定 事項補充陳述、提出關係文件或為其他必要之調查;更生之 聲請債務人經法院通知,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或到場而故 意不為真實之陳述,或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關係文件或為財 產變動狀況之報告,應駁回之,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下稱 消債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7項、第44條、第46條第3 款 分別定有明文。又更生程序係為保護有更生誠意之債務人而 設,債務人聲請更生須具備重建經濟生活之誠意,就程序簡 速進行有協力義務,違反而不為真實陳述,或無正當理由拒 絕提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之狀況報告者,債權人可能因 此遭受不測損害,而所謂不為真實陳述,包括消極不為陳述 及積極為虛偽陳述,債務人如不配合法院而為協力行為等, 即足認其欠缺清理債務之誠意,且無聲請更生之真意,自無 加以保護之必要。蓋債務人於法院裁准消費者債務清理程序 開啟前,基於謀求自身經濟生活更生之目的,當以積極誠實 之態度,配合法院進行各項程序。法院雖依消債條例第9條 之規定,有依職權調查必要之事實及證據之責,然基於債務 人對自身財務、信用、工作之狀況,本應知之最詳,且依消 債條例第44條及第46條第3款之意旨,苟債務人怠於配合法 院調查,或有故意為不實陳述之情形,法院亦得駁回債務人 之聲請,顯見消債條例藉由課予債務人協力義務之方式,以 示其確有債務清理之誠意。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因早期貸款去投資,投資失敗而欠債 ,爾後因學歷僅有高中肄業,且工作經歷僅有電子工廠作業 員,找工作不易,沒有穩定收入只能以債養債,進而造成今 日債務無法償還之情事,爰依法聲請裁定開始消費者債務清 理之更生程序等語。 三、本院之判斷: ㈠、聲請人曾於95年11月間與最大債權金融機構台新銀行達成分1 20期,每期清償1萬2,264元之債務清理協商方案(下稱95年 債務協商),惟聲請人僅清償9期,於96年9月報送毀諾等情 ,業據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具狀陳報在卷(本院 卷第91頁)。是聲請人曾與台新銀行成立調解而後毀諾,本 件更生聲請可否准許,本院所應審究者為聲請人是否符合與 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調解成立後「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 行有困難」之要件,及聲請人是否已不能維持符合人性尊嚴 之最基本生活條件,而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 」之情形。 ㈡、聲請人主張其於96年9月遭雇主辭退,突然沒有收入,不得已 只能毀諾債務協商方案等語(本院113年度消債更字第176號 卷《下稱176號卷》第31頁),業據其提出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 料表為證(176號卷第38頁)。經查,聲請人於96年9月7日自 漢昌中醫診所退保,足認聲請人主張其於96年9月時因失業 始毀諾與債權人間之債務清償協議乙節,應非子虛。又聲請 人係因失業之非己身所能控制之自然力或其他人為事由,而 陷於不能履行承諾償還自己之債務。揆諸首揭說明,聲請人 毀諾與債權銀行間之清償方案,即屬消債條例第151條第7項 但書規定「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困難」之情形 。 ㈢、又聲請人主張其於110年12月8日起迄今在父親開設,胞妹經 營之秦師傅推拿室兼職推拿師工作;每月平均薪資約2萬5,0 00元;推拿一個客人費用100元,其抽成50元等語(176號卷 第33頁、本院卷第104至105頁),固據其提出薪資袋為證(17 6號卷第39至43頁)。惟查,聲請人提出之薪資袋僅手寫記載 員工姓名、月份、應支金額及實支總額,並未蓋用雇主印章 ,且薪資袋記載每月有固定工資、責任津貼,亦與聲請人陳 述收入係以服務客人人數抽成之方式不同。復審以聲請人雇 主並未替聲請人投保勞工保險及申報所得稅(調卷第19至20 頁、176號卷第37至38頁、本院卷第112頁),故本院自難僅 憑該薪資袋上之記載認定聲請人每月領取之薪資僅為2萬5,0 00元。審酌聲請人自109年7月13日起迄今自行於嘉義市傳統 整復員職業工會投保勞工保險,112年1月投保薪資為2萬6,4 00元,有勞保被保險人投保資料在卷可參(本院卷第52頁); 112年度全國按摩師平均薪資為3萬1,764元,有勞動部職業 類別薪資調查網頁資料附卷可稽(本院卷第89頁);聲請人為 72年次生(176號卷第45頁),目前41歲,為身心狀況健全之 壯年人,且曾領取政府補助款參加民俗療法技術師課程(本 院卷第106頁),足認聲請人為具備一定職業技能之人;聲請 人陳報秦師傅推拿室負責人為其胞妹,與聲請人關係親近。 凡此種種均難認定聲請人確實為秦師傅推拿室之單純兼職員 工,且每月領取之薪資低於法定基本工資,僅有2萬5,000元 。本院亦無從自聲請人提出之全部卷證資料認定聲請人真實 之收入狀況。 四、綜上所述,聲請人於聲請本件更生程序前2年之收入狀況不 明,致本院無從認定聲請人現況是否有消債條例第3條所規 定之「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事。揆諸首揭 規定與說明,本件更生之聲請不符法定聲請要件,應予駁回 。至於聲請人所預繳之郵務達費,則待本件更生事件確定後 ,如尚有剩餘,再予檢還聲請人,併此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無理由。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   條,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按聲請更生 或清算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 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第8條定有明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民事第七庭  法 官 王婉如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許宸和

2024-12-26

PCDV-113-消債更-481-20241226-2

消債更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34號 聲請人 即 債 務 人 高憲鐘 代 理 人 黃郁舜律師(法律扶助)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 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對於金融機 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 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鎮 、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務清 理條例第3條、第15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揆諸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之立法目的,乃在於使陷於經濟上困境之消費者 ,得分別情形利用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債務,藉以妥適調整 債務人與債權人及其他利害關係人之權利義務關係,保障債 權人之公平受償,並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更生之機會,從而 健全社會經濟發展(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條規定參照) 。準此,債務人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而藉由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所定程序以清理債務者,應依最大誠信 原則解決其債權債務關係,不得濫用更生或清算程序。因此 ,債務人於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前置協商或調解程序中,自 應本於個人實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 決方案,如終究不能成立協商或調解者,始得聲請更生或清 算,否則,即有違反誠信原則而濫用債務清理程序之立法意 旨。 二、又按「債務人聲請更生時,應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及 其債權人、債務人清冊。」「第一項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應表明下列事項,並提出證明文件:一、財產目錄,並其 性質及所在地。」「法院認為必要時,得定期命債務人據實 報告更生聲請前2年內財產變動之狀況,並對於前條所定事 項補充陳述、提出關係文件或為其他必要之調查。」「更生 之聲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駁回之:三、債務人經法院通 知,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或到場而故意不為真實之陳述, 或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3條第1項、第6項第1款、第44條 、第46條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是債務人於法院裁准消費者 債務清理程序開啟前,基於謀求自身經濟生活更生之目的, 當以積極誠實之態度,配合法院進行各項程序。法院依消費 者債務清理條例第9條之規定,雖有依職權調查必要之事實 及證據之責,然基於債務人對自身財務、信用、工作之狀況 ,本應知之最詳之理,且參諸同條例第44條、第46條第3款 之意旨,苟債務人怠於配合法院調查,或有不實陳述,或拒 絕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之情形,有礙法院關於債務人是否 不能清償債務,或是否有不能清償之虞,毀諾可否歸責之判 斷者,法院自應駁回債務人之聲請。又更生程序係為保護有 更生誠意之債務人而設,債務人聲請更生須具備重建經濟生 活之誠意,就程序簡速進行有協力義務,違反而不為真實陳 述,或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之狀況報 告者,債權人可能因此遭受不測損害,而所謂不為真實陳述 ,包括消極不為陳述及積極為虛偽陳述,債務人如不配合法 院而為協力行為等,即足認其欠缺清理債務之誠意,且無聲 請更生之真意,自無加以保護之必要,而構成更生開始之障 礙事由(同條例第46條立法理由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積欠總額80萬餘元之債務,依聲請人 之資產狀況及收入情形,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又聲請人 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 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爰聲請更生等語 。 三、經查: (一)本件聲請人於提起本件更生時,固已提出本院調解不成立證 明書,足證聲請人於提起本件更生前,確已與債權人第一銀 行、華南銀行、元大銀行、第一金資產管理公司、新光行銷 公司等於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53號消費者債務清理調 解事件調解不成立(見本院卷第15頁)。惟本件經本院調取 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53號卷,可見聲請人之最大債權 金融機構即華南銀行於113年6月18日向本院提出陳報狀陳述 :該案原訂113年6月18日召開調解庭,惟因聲請人代理人表 示要聲請更生,無法達成和解,故本行於113年6月18日不到 庭等語(見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53號卷第69頁),而 本院於本案又詢問華南銀行有關上述調解不成立之原因,華 南銀行仍函覆稱:聲請人雖曾於113年6月聲請前置調解,但 不接受任何還款條件,以致調解不成立(見本院卷第67頁) 。是依華南銀行前述函覆,本院上述前置調解之所以不成立 ,係因聲請人完全不同意任何調解條件所致。而本院於113 年10月8日訊問聲請人時,提示上述書狀詢問聲請人之意見 ,聲請人雖否認上情,辯稱:本件前置調解不成立,係因聲 請人無力負擔華南銀行所請求之每月分期償還金,聲請人並 非不願接受任何條件等語(見本院卷第129頁)。然本院經 調取本院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53號於113年6月18日行調解 程序之報到單及筆錄,可見本件聲請人於上開調解程序期日 根本未到場調解,然依前「一」之說明,債務人於消費者債 務清理條例前置協商或調解程序中,應本於個人實際財產及 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本件聲請人如 確因其財產收入情形無力負擔華南銀行所請求之每月分期償 還金而致調解不成立,固然能認聲請人已盡其義務,然本件 聲請人卻係於調解期日根本未到場調解,以致於調解完全沒 有成立之可能與機會,依此情形觀之,堪可認定聲請人根本 未於前置調解程序中依最大誠信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僅是為 取得調解不成立證明書以進行後續之更生聲請,揆諸前開說 明,應認聲請人已有違反誠信原則而濫用債務清理程序之立 法意旨。 (二)又者,本件聲請人於聲請本件更生時所提出之財產及收入狀 況說明書,就其現有財產記載為「1991年出廠三陽廠牌車輛 (車牌號碼00-0000):1」並備註「已經滅失」,其餘之外 別無記載(見本院卷第16頁),即其名下已無任何具有價值 之財產之意。然就聲請人所述財產情形是否屬實?因聲請人 未提出任何相關資料佐證,本院認仍有不明之情形,尚有予 以確認之必要,爰於113年8月26日裁定命聲請人於113年10 月1日前補正提出其於各金融機構之「全部」存摺封面暨完 整清晰內頁之資料影本,如屬無發行存摺之帳戶,則應提出 帳戶交易往來明細影本,及命聲請人提出中華民國人壽保險 商業同業公會投保查詢單,並「自行列表說明」以聲請人為 要保人、被保險人之所有保險單及現在之保單價值準備金, 其名稱、種類為何,每月(年)繳納保險費金額為何(見本 院卷第36頁)。而聲請人於收受本院上述裁定後,就上述有 關部分,固於113年10月8日提出聲請人於中華郵政公司、華 南銀行、台新銀行、玉山銀行、土地銀行之存摺資料影本, 及提出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投保查詢單(見本院 卷第151-177頁)。然查本件自本院依職權查詢聲請人於各 金融機構之開戶紀錄,發現聲請人除於中華郵政公司、華南 銀行、台新銀行、玉山銀行、土地銀行有開立金融帳戶以外 ,另於合作金庫銀行、台灣中小企業銀行、新光銀行、宜蘭 縣冬山鄉農會等4家金融機構亦開立有金融帳戶(見本院限 閱卷第21頁),則聲請人依本院前揭裁定,亦應提出上述金 融機構帳戶之存摺相關資料,以供本院判斷聲請人實際之現 有財產情形,詎聲請人並未為之;又聲請人雖已提出中華民 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投保查詢單,而本院觀諸該查詢單 ,可見聲請人名下共有12筆有效保單、6筆失效保單,則就 各筆保單究有無保單價值準備金,及聲請人每月(年)繳納 保險費金額為何,依本院前揭裁定,聲請人本應自行「自行 列表說明」,以供本院判斷聲請人實際之現有財產情形(縱 然均無保單價值準備金,亦應為說明,而非完全不予說明) ,詎聲請人亦未為之;是聲請人前揭不依本院前述裁定提出 資料及說明之情形,已致本院難以核實聲請人所主張其名下 並無任何財產之情形是否屬實。又本院於113年10月8日訊問 聲請人,聲請人亦稱其就本院命補正之資料均已提出,對本 院命補正或提出之資料並無意見補充等語,此有本院訊問筆 錄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129-130頁),可見聲請人亦未主 張本院裁定命其提出上揭資料及說明,究有何實行上之困難 ,即聲請人就其違反本院裁定提出資料及說明之情,亦未提 出任何正當理由。是綜合前述情節,本件要難認為聲請人已 盡據實報告之協力義務,有債務清理之誠意,且本件聲請人 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關係文件,及無正當理由不為財產狀況 報告,已致使本院無從判斷其實際之現有財產情形,致無法 評估其是否符合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3條所規定「有不能 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是本件聲請人已有消 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6條第3款所定之情事,依前揭說明, 其更生之聲請自不應准許,應予駁回。  四、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更生之聲請,有不當迴避消債條例15 1 條協商先行之規定及程序濫用,且本件聲請人經本院裁定 命補正有關其所提出財產目錄之相關資料及說明,又無正當 理由未提出關係文件,亦無正當理由不為財產狀況報告,致 使本院無從判斷其實際財產狀況,亦顯已違反其應負之協力 義務,依上述說明,有不合聲請更生要件之情形,是本件更 生聲請,應予駁回。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前段、第46條第3款、第15條,   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張文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劉婉玉

2024-12-25

ILDV-113-消債更-34-20241225-2

消債更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35號 聲請人 即 債 務 人 李致弘 代 理 人 林育鴻律師(法律扶助) 上列聲請人因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聲請更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債務人聲請更生時,應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及其 債權人、債務人清冊。」「第一項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應表明下列事項,並提出證明文件:一、財產目錄,並其性 質及所在地。」「法院認為必要時,得定期命債務人據實報 告更生聲請前2年內財產變動之狀況,並對於前條所定事項 補充陳述、提出關係文件或為其他必要之調查。」「更生之 聲請有下列情形之一者,應駁回之:三、債務人經法院通知 ,無正當理由而不到場,或到場而故意不為真實之陳述,或 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3條第1項、第6項第1款、第44條、 第46條第3款分別定有明文。是債務人於法院裁准消費者債 務清理程序開啟前,基於謀求自身經濟生活更生之目的,當 以積極誠實之態度,配合法院進行各項程序。法院依消費者 債務清理條例第9條之規定,雖有依職權調查必要之事實及 證據之責,然基於債務人對自身財務、信用、工作之狀況, 本應知之最詳之理,且參諸同條例第44條、第46條第3款之 意旨,苟債務人怠於配合法院調查,或有不實陳述,或拒絕 為財產變動狀況之報告之情形,有礙法院關於債務人是否不 能清償債務,或是否有不能清償之虞,毀諾可否歸責之判斷 者,法院自應駁回債務人之聲請。又更生程序係為保護有更 生誠意之債務人而設,債務人聲請更生須具備重建經濟生活 之誠意,就程序簡速進行有協力義務,違反而不為真實陳述 ,或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關係文件或為財產變動之狀況報告 者,債權人可能因此遭受不測損害,而所謂不為真實陳述, 包括消極不為陳述及積極為虛偽陳述,債務人如不配合法院 而為協力行為等,即足認其欠缺清理債務之誠意,且無聲請 更生之真意,自無加以保護之必要,而構成更生開始之障礙 事由(同條例第46條立法理由參照)。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積欠總額新臺幣(下同)80萬餘元之 債務,依聲請人之資產狀況及收入情形,有不能清償債務之 情事,又聲請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 逾1,200萬元,復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 爰聲請更生等語。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於聲請本件更生時所提出之財產及收入狀 況說明書,就其現有財產記載為「土地:0」「房屋:0」「 存款:0」「汽車:0」(見本院卷第23頁),即其名下並無 任何財產之意。然就聲請人所述財產情形是否屬實?因聲請 人未提出任何相關資料佐證,本院認仍有不明之情形,尚有 予以確認之必要,爰於民國113年8月26日裁定命聲請人補正 提出其於各金融機構之「全部」存摺封面暨完整清晰內頁之 資料影本,如屬無發行存摺之帳戶,則應提出帳戶交易往來 明細影本,及命聲請人提出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投保查詢單,並「自行列表說明」以聲請人為要保人、被保 險人之所有保險單及現在之保單價值準備金,其名稱、種類 為何,每月(年)繳納保險費金額為何(見本院卷第48頁) 。惟聲請人於收受本院上述裁定後,就上述有關部分,固於 113年9月30日提出聲請人於中華郵政公司、頭城區漁會之存 摺資料影本,及提出中華民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投保查 詢單(見本院卷第165、175-195頁)。然查本件自本院依職 權查詢聲請人於各金融機構之開戶紀錄,發現聲請人除於中 華郵政公司、頭城區漁會有開立金融帳戶以外,另於華南商 業銀行、彰化商業銀行、上海商業儲蓄銀行、國泰世華商業 銀行、京城商業銀行、聯邦商業銀行、安泰商業銀行、中國 信託商業銀行等8家金融機構亦開立有金融帳戶(見本院限 閱卷第35頁),則聲請人依本院前揭裁定,亦應提出上述金 融機構帳戶之存摺相關資料,以供本院判斷聲請人實際之現 有財產情形,詎聲請人並未為之;又聲請人雖已提出中華民 國人壽保險商業同業公會投保查詢單,而本院觀諸該查詢單 ,可見聲請人名下共有22筆有效保單、14筆失效保單,則就 各筆保單究有無保單價值準備金,及聲請人每月(年)繳納 保險費金額為何,依本院前揭裁定,聲請人本應自行「自行 列表說明」,以供本院判斷聲請人實際之現有財產情形,詎 聲請人亦未為之;是聲請人前揭不依本院前述裁定提出資料 及說明之情形,已致本院難以核實聲請人所主張其名下並無 任何財產之情形是否屬實。又本院嗣於113年10月8日訊問聲 請人,聲請人亦稱其對本院命補正或提出之資料並無意見補 充等語,此有本院訊問筆錄在卷可參(見本院卷第202頁) ,可見聲請人亦未主張本院裁定命其提出上揭資料及說明, 究有何實行上之困難,即聲請人就其違反本院裁定提出資料 及說明之情,亦未提出任何正當理由。是綜合前述情節,本 件要難認為聲請人已盡據實報告之協力義務,有債務清理之 誠意,且本件聲請人無正當理由拒絕提出關係文件,及無正 當理由不為財產狀況報告,已致使本院無從判斷其實際之現 有財產情形,致無法評估其是否符合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 3條所規定「有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之情形。 是本件聲請人已有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46條第3款所定之 情事,依前揭說明,其更生之聲請自不應准許,應予駁回。 四、綜上所述,本件聲請人經本院裁定命補正有關其所提出財產 目錄之相關資料及說明,仍無正當理由未提出關係文件,亦 無正當理由不為財產狀況報告,致使本院無從判斷其實際財 產狀況,顯已違反其應負之協力義務,依上述說明,有不合 聲請更生要件之情形,是本件更生聲請,應予駁回。 五、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8條前段、第46條第3款、第15條,   民事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庭                法 官 張文愷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劉婉玉

2024-12-25

ILDV-113-消債更-35-20241225-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