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翁鏡瑄

共找到 169 筆結果(第 81-90 筆)

簡上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修復漏水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507號 上 訴 人 即 附 帶 被 上訴 人 陳美雲 訴訟代理人 徐維宏律師 上 訴 人 即 附 帶 被 上訴 人 黃滄榮(即黃賴玉蕊之承受訴訟人) 黃宗煒(即黃賴玉蕊之承受訴訟人) 黃佩玲(即黃賴玉蕊之承受訴訟人) 黃慧文(即黃賴玉蕊之承受訴訟人) 黃惠珍(即黃賴玉蕊之承受訴訟人) 黃慧綺(即黃賴玉蕊之承受訴訟人) 上六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沈志成律師 吳意淳律師 被上訴人即 附帶上訴人 聖州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楊明舜 訴訟代理人 郭亘宣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修復漏水等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6月21 日本院臺北簡易庭109年度北簡字第15087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及被上訴人提起附帶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發回本院臺北簡易庭。   理 由 一、按被上訴人於言詞辯論終結前,得為附帶上訴。附帶上訴, 雖在被上訴人之上訴期間已滿,或曾捨棄上訴權或撤回上訴 後,亦得為之。民事訴訟法第460條第1項本文、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又按上訴人之對造在原審提出之上訴狀,雖已逾 越法定期限,但依其所為論旨可視為附帶上訴(最高法院18 年上字第1710號裁判先例參照)。查原審於民國113年6月21 日宣示判決後,上訴人陳美雲,及上訴人黃滄榮、黃宗煒、 黃佩玲、黃慧文、黃惠珍、黃慧綺(下合稱上訴人黃滄榮等 6人),均已於法定期間內提起上訴(見本院卷第25、29-30 頁);被上訴人於113年7月5日收受第一審判決(見原審卷 三第275頁)後,迨113年7月26日始具狀聲明上訴(見本院 卷第33頁),核已逾上訴期間,其嗣於113年10月1日提出民 事陳報狀表明若上訴逾期視為上訴人有附帶上訴之旨等語( 見本院卷第217頁),揆之前揭說明,應可視為其已提起附 帶上訴,合先敘明。 二、按第一審之訴訟程序有重大之瑕疵者,第二審法院得廢棄原 判決,而將該事件發回原法院。但以因維持審級制度認為必 要時為限;前項情形,應予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如兩造 同意願由第二審法院就該事件為裁判者,應自為判決;依第 1項之規定廢棄原判決者,其第一審訴訟程序有瑕疵之部分 ,視為亦經廢棄。民事訴訟法第451條定有明文。前述規定 於對於簡易訴訟程序第一審裁判之上訴程序準用之,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亦有明文。所謂訴訟程序有重大瑕疵 而有發回必要者,係指第一審違背訴訟程序之規定與判決內 容有因果關係或因其違背致不適於為第二審辯論及判決之基 礎者而言(最高法院85年度台上字第2158號判決意旨參照) 。次按關於財產權之訴訟,其標的之金額或價額在新臺幣( 下同)50萬元以下者,適用本章所定之簡易程序;因訴之變 更、追加或提起反訴,致其訴之全部或一部,不屬第427條 第1項及第2項之範圍者,除當事人合意繼續適用簡易程序外 ,法院應以裁定改用通常訴訟程序,並由原法官繼續審理。 前項情形,被告不抗辯而為本案之言詞辯論者,視為已有適 用簡易程序之合意。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第435條亦 規定甚明。 三、經查:  ⒈被上訴人於原審起訴主張其所有門牌號碼臺北市○○○路0段000 ○0號2樓建物(下稱系爭建物),於109年5月間出現室內二 處牆面滲漏水,致室內壁紙遭破壞,並溢流滿地。嗣經發現 肇因於上訴人陳美雲所有建物即門牌號碼臺北市○○○路0段00 0巷0號3樓(下稱系爭3樓建物)外牆露臺、及黃賴玉蕊(於 原審訴訟中死亡,由上訴人黃滄榮等6人承受訴訟)所有建 物即門牌號碼臺北市○○○路0段000巷0號3樓之1(下稱系爭3 樓之1建物)外牆露臺之大理石片接縫間矽利康老化,雨水 大量從大理石片接縫縫隙灌入大理石內部,因內部中空,浸 水後向下流竄所致,而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85條 、第191條、第213條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1、2項規 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如附表編號1所示。被上訴人於訴 訟中多次為訴之變更、追加(詳如附表編號2-5所示),最 後一次變更、追加後之聲明係請求上訴人陳美雲及黃滄榮等 6人連帶給付111萬7,978元,其訴訟標的金額已逾50萬元, 亦非屬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2項所列各款訴訟,依同法第43 5條規定,除當事人合意,或有視為合意繼續適用簡易程序 之情形外,法院應以裁定改用通常訴訟程序。  ⒉黃賴玉蕊於109年12月12日死亡,經被上訴人具狀聲明由其繼 承人即上訴人黃滄榮等6人承受訴訟(見原審卷一第243頁) 後,上訴人黃滄榮除曾於110年9月7日原審履勘現場時到場 外(見原審卷一第363-369頁),從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為本案之言詞辯論;其餘5人於原審所訂履勘或言詞辯論期 日亦均從未到場,其等復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顯無 民事訴訟法第435條第1項、第2項所定經當事人合意,或視 為合意繼續適用簡易訴訟程序之情形。至上訴人陳美雲雖曾 於112年11月24日、113年5月31日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並為本 案言詞辯論,但原審未曾適時闡明曉諭本件訴訟因被上訴人 訴之變更、追加,有應改用通常程序之情形,亦未曾徵詢兩 造是否同意繼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之意見,難認已有明知原 審有誤用簡易程序,不為抗辯而為本案言詞辯論,而應視為 合意之情形。準此,法院應依民事訴訟法第435條第1項規定 ,以裁定改用通常訴訟程序,原審未裁定改用通常訴訟程序 ,而繼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並為本案判決,其訴訟程序自 有重大瑕疵。  ⒊本院業於113年12月26日準備程序中,依民事訴訟法第451條 第2項規定,予當事人就上述情形陳述意見機會,被上訴人 雖表明希由本院合議庭逕為二審裁判之旨(見本院卷第326 頁),然上訴人陳美雲及黃滄榮等6人則均以本件訴訟標的 價額超過簡易程序最高限額,原審訴訟程序有違背法令為由 ,請求廢棄發回等語(見同上卷頁),明確表達不同意由本 院合議庭就本件訴訟逕為二審裁判之旨,故本件尚無民事訴 訟法第451條第2項所定得由第二審法院自為判決之情形,則 為維持審級制度,有廢棄原判決,發回原審法院之必要。爰 不經言詞辯論,將原判決廢棄,發回原審更為裁判。 四、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51條第1項、第453 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鄧晴馨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附表: 被上訴人於原審起訴及歷次訴之變更、追加後之聲明 編號 時間 訴之聲明 所在卷頁 1 109年7月6日民事起訴狀 ⒈上訴人陳美雲應將被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如附圖一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之狀態,並將附圖一所對應2樓室內牆面及壁紙回復原狀,或給付回復原狀所需之費用;上訴人陳美雲並應將其所有系爭3樓建物如附圖二A點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狀態(修繕之位置、方法以及回復原狀所需費用以實際勘驗鑑定為準)。 ⒉黃賴玉蕊應將被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如附圖一點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之狀態,並將附圖一B點所對應2樓室內牆面及壁紙回復原狀,或給付回復原狀所需之費用;黃賴玉蕊並應將其所有系爭3樓之1建物如附圖二B點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狀態(修繕之位置、方法以及回復原狀所需費用以實際勘驗鑑定為準)。 ⒊黃賴玉蕊及上訴人陳美雲應連帶給付被上訴人240,000元,暨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⒋第1至3項聲明,被上訴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宣告。    原審卷一第9-11頁 2 110年8月3日民事準備狀 ⒈上訴人陳美雲應將被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如附圖一及附圖四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之狀態,並將附圖一所對應2樓室內牆面及壁紙回復原狀,或給付回復原狀所需之費用;上訴人陳美雲並應將其所有系爭3樓建物如附圖二A點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狀態(修繕之位置、方法以及回復原狀所需費用以實際勘驗鑑定為準)。 ⒉黃賴玉蕊之繼承人應將被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如附圖一點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之狀態,並將附圖一B點所對應2樓室內牆面及壁紙回復原狀,或給付回復原狀所需之費用;黃賴玉蕊之繼承人並應將其所有系爭3樓之1建物如附圖二B點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狀態(修繕之位置、方法以及回復原狀所需費用以實際勘驗鑑定為準)。 ⒊黃賴玉蕊之繼承人及上訴人陳美雲應連帶給付被上訴人240,000元,暨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⒋黃賴玉蕊之繼承人及上訴人陳美雲應共同給付被上訴人自109年10月13日起至修繕系爭建物至不漏水及不滲水狀態之日止,每月30,000元之損害賠償。 ⒌第1至4項聲明,被上訴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宣告。     原審卷一第301-303頁 3 110年9月22日民事擴張聲明㈠狀 ⒈上訴人陳美雲應將被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如附圖六所示,對應上訴人陳美雲宅之A、C、D、E、F、G、H、I位置共8個漏水點,修繕至不漏水且不滲水之狀態。 ⒉上訴人陳美雲應將其所有系爭3樓建物如附圖六A點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之狀態(修繕之位置、方法以及回復原狀所需費用以實際勘驗鑑定為準)。 ⒊上訴人陳美雲應將被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如附圖六所示,對應2樓室內牆面及壁紙回復原狀。 ⒋上訴人陳美雲應給付被上訴人233,978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⒌上訴人陳美雲應給付被上訴人自109年10月13日起至修繕系爭建物至不漏水及不滲水狀態之日止,每月30,000元之損害賠償。 ⒍黃賴玉蕊之繼承人黃滄榮等人應將被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如附圖六B點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之狀態。 ⒎黃賴玉蕊之繼承人黃滄榮等人應將被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如附圖六B點所對應2樓室內牆面壁紙回復原狀。 ⒏黃賴玉蕊之繼承人黃滄榮等人應將其所有系爭3樓之1建物,如附圖六B點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之狀態(修繕之位置、方法以及回復原狀所需費用以實際勘驗鑑定為準)。 ⒐黃賴玉蕊之繼承人黃滄榮等人應給付被上訴人3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⒑上訴人應連帶給付被上訴人240,000元,暨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⒒第1至10項聲明,被上訴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宣告。       原審卷一第377-378頁 4 110年10月29日民事擴張聲明㈡狀 ⒈上訴人陳美雲應將被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如附圖七所示,A、C、D、E、F、G、H、I、M位置共9個漏水點,修繕至不漏水且不滲水之狀態。 ⒉上訴人陳美雲應將其所有系爭3樓建物如附圖六A點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之狀態(修繕之位置、方法以及回復原狀所需費用以實際勘驗鑑定為準)。 ⒊上訴人陳美雲應將被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如附圖六A點所示,對應2樓室內牆面及壁紙回復原狀。 ⒋上訴人陳美雲應給付被上訴人420,478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⒌上訴人陳美雲應給付被上訴人自109年10月13日起至修繕系爭建物至不漏水及不滲水狀態之日止,每月30,000元之損害賠償。 ⒍黃賴玉蕊之繼承人黃滄榮等人應將被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如附圖六B點所示位置,及系爭2號2樓建物如附圖七J、K、L點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之狀態。 ⒎黃賴玉蕊之繼承人黃滄榮等人應將被上訴人所有系爭建物,如附圖六B點,及系爭2號2樓建物,如附圖七J、K、L點所對應2樓室內牆面壁紙回復原狀。 ⒏黃賴玉蕊之繼承人黃滄榮等人應將其所有系爭3樓之1建物,如附圖六B點,和系爭3樓之1建物,如附圖七J、K、L點所示位置,修繕至不漏水及不滲水之狀態(修繕之位置、方法以及回復原狀所需費用以實際勘驗鑑定為準)。 ⒐黃賴玉蕊之繼承人黃滄榮等人應給付被上訴人45,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⒑上訴人應連帶給付被上訴人240,000元及自110年10月13日起至修復漏水日止,每月20,000元,暨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⒒第1至10項聲明,被上訴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宣告。 原審卷一第455-457頁 5 112年8月10日民事準備㈡狀 ⒈上訴人應連帶給付被上訴人1,117,978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及其中580,000元自112年2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180,000元自111年4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180,000元自112年2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⒉被上訴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原審卷二第341頁

2025-01-02

TPDV-113-簡上-507-2025010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除權判決(票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除字第1963號 聲 請 人 林嵐雨 上列聲請人聲請除權判決(票據)事件,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如附表所示之證券無效。 訴訟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上開證券,經本院以113年度司催字第856號公示催告。 二、按於一定期日或期間內,應為意思表示或給付者,其期日或 其期間之末日,為星期日、紀念日或其他休息日時,以其休 息日之次日代之,民法第122條定有明文。查,本件附表所 示支票,所定申報權利期間之末日為民國113年9月7日(週 六),為休息日,依上開規定順延至同年月9日屆滿,迄今 無人申報權利。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564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證明係照原本作成。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附表: 113年度除字第1963號 編號 發票人 付款人 發票日 票面金額 支票號碼 001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木柵分行 林倍宜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木柵分行 113年3月22日 新臺幣100,000元 GC1003925

2025-01-02

TPDV-113-除-1963-20250102-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交付法庭錄音光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744號 聲 請 人 蔣明心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開南學校財團法人臺北市開南高級中等學校 、陳柏屹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光碟,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准予交付聲請人本院112年度簡上字第124號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於 民國113年6月27日準備程序之法庭錄音光碟。 聲請人就前項所示法庭錄音光碟內容,不得散布、公開播送,或 為非正當目的使用。 聲請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 上利益,得於開庭翌日起至裁判確定後6個月內,繳納費用 聲請法院許可交付法庭錄音,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1第1項前 段定有明文。次按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 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聲請交付法庭錄音內容時,應敘明 理由,由法院為許可與否之裁定;前項聲請經法院裁定許可 者,每張光碟應繳納費用新臺幣50元;持有法庭錄音內容之 人,就取得之錄音內容,不得散布、公開播送,或為非正當 目的使用,亦為法庭錄音錄影及其利用保存辦法第8條、法 院組織法第90條之4第1項所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因需提供予律師供其評估另訴空間,又開庭 筆錄較為簡略,故依規定聲請交付本院112年度簡上字第124 號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事件(下稱系爭事件)之民國113年6月 27日下午4時法庭錄音光碟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為系爭事件之當事人,為依法得聲請閱覽卷宗 之人,復已敘明聲請交付法庭錄音以維護其法律上利益之理 由,且係在本件113年11月27日確定後6個月內提出聲請,核 與前揭規定,尚無不合,其聲請交付系爭事件之113年6月27 日準備程序法庭錄音光碟,應可准許,爰裁定如主文第1項 所示。又聲請人依法就取得之法庭錄音光碟內容,不得散布 、公開播送,或為非正當目的使用,併予裁示以促其注意遵 守。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蔡政哲                   法 官 鄧晴馨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1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2-31

TPDV-113-聲-744-20241231-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金字第33號 原 告 南港輪胎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林諒 訴訟代理人 江孟貞律師 曾瑞菁律師 上 一 人 複 代 理人 蔡宇峰律師 被 告 胡文埕 訴訟代理人 張世柱律師 潘宜靜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 事訴訟,經本院刑事庭裁定(112年度重附民字第63號)移送前 來,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以對於刑事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 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者為限,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提起 民事訴訟,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提起是項訴 訟,請求回復之損害,自須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 ,否則縱令得依其他事由,提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 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最高法院60年台上字第633號民事裁 判、108年度台抗字第753號裁定要旨參照)。刑事附帶民事 訴訟,經刑事庭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規定裁定移送於 同院民事庭後,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之 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 民事大法庭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意旨參照)。經查 ,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時主張被告向天盛精微科技有限公 司(下稱天盛公司)、中國大陸無錫天翔模具工業有限公司 (下稱天翔公司)、汶萊拓爾森國際有限公司(下稱拓爾森 公司)(下合稱天盛公司等)索取回扣款,致其受有損害, 依民法第544條、公司法第23條第1項等規定請求賠償,乃係 請求被告負擔債務不履行損害賠償責任,非請求被告負擔被 訴犯罪事實所生之回復原狀損害賠償責任,雖與刑事訴訟法 第487條第1項所定之得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要件不符,惟 經本院於民國113年3月18日以裁定命原告補繳裁判費,原告 已遵期繳納完畢,依上開說明,原告就原起訴不合法部分之 瑕疵應認已經治癒,合先敘明。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 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定有明文。原告 原依民法第544條、公司法第23條第1項等規定請求被告給付 新臺幣(下同)6,238,000元(原起訴請求8,483,000元,但 逾6,238,000元部分,業經本院刑事庭於112年8月10日判決 駁回),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日起算之法定遲延利息。原告 於113年9月13日以民事綜合辯論意旨狀變更法定遲延利息起 算日為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見本院卷四第361頁) ,核係減縮應受送判決事項之聲明;另其於113年4月29日言 詞辯論期日提出民事準備㈡狀,並以言詞追加民法第179條規 定(見本院卷卷二第20頁、第26-28頁),被告雖不同意, 惟原告所為訴之追加,仍係基於被告收取回扣所生爭議,核 其基礎事實同一,揆諸前揭規定,均應予准許。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99年3月1日起經原告董事會會議決議通過 晉升執行副總經理兼營運策略規畫小組召集人,為受原告委 任處理模具部品、機械設備等採購業務之經理人。詎被告竟 藉處理採購事務之機會,乘職務之便,向天盛公司等索取回 扣款,倘有不從則減少發包訂單。天盛公司等為避免訂單減 少之不利益,應被告要求,依訂單金額按比例支付回扣款; 又為使其營利可維持營運及支付回扣款,再將回扣款數額加 入報價,使原告受有採購溢價之損害。被告係故意以悖於善 良風俗及違反保護他人法律之方法,侵害原告利益,於法秩 序權益歸屬之價值判斷上,不具收受、保有回扣款之正當性 ,亦即被告係無法律上原因,受有不當得利,並致原告受有 至少6,238,000元損害,爰擇一依民法第544條、公司法第23 條第1項、民法第179條等規定請求被告給付6,238,000元, 併計付法定遲延利息等語,並聲明:⒈被告應給付原告6,238 ,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5%計算之利息。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原告之模具採購,其項目、數量依設計部需求進 行;訪價、議價、發包及得標廠商等均由資財部人員執行及 決定,被告從無不當指示或干預,亦未曾變更資財部決定, 無違反受任義務、忠實執行業務義務及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 ,原告應舉證證明被告有報價提高或灌水等事。然原告迄今 未提出實際報價及發包相關資料,亦未提出報價提高或灌水 等資料,未能證明其損害計算方式;且原告主張不當得利之 理由,亦與法規不符,其請求為無理由等語,資為抗辯,並 聲明:⒈原告之訴駁回。⒉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 免為假執行。 三、本院判斷:   原告主張被告於99年3月1日起擔任原告執行副總經理及兼任 營運策略規劃小組召集人,為受原告委任處理模具部品、機 械設備等採購業務之經理人等節,業據提出原告公司員工人 事資料卡及該公司第19屆董事會第12次董事會議事錄等件為 證(見附民卷第23-108頁),被告並無爭執,堪認屬實。惟 原告主張被告於擔任前揭職務期間,背信向天盛公司等收取 回扣,以及天盛公司等為使其營利可維持營運及支付回扣款 ,再將回扣款加入報價,使原告受有採購溢價6,238,000元 損害等語,則為被告否認,並執上詞置辯,是本件所應審究 者為:㈠原告依民法第544條、公司法第23條第1項規定請求 被告賠償6,238,000元,是否有理?㈡若否,原告依民法第179 條規定請求被告返還6,238,000元不當得利,是否有理?茲分 論如下:  ㈠原告依民法第544條、公司法第23條第1項規定請求被告賠償6 ,238,000元,是否有理?   ⒈按受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有過失,或因逾越權限之行為所生 之損害,對於委任人應負賠償之責,民法第544條定有明文 。又公司負責人應忠實執行業務並盡善良管理人之注意義務 ,如有違反致公司受有損害者,負損害賠償責任。公司法第 23條第1項亦有明文。惟損害賠償之債,以實際上受有損害 為成立要件,倘無損害,即不發生賠償問題。且當事人主張 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 277條前段定有明文。本件原告主張上情,既已為被告否認 ,原告應就其主張之事實負舉證之責。  ⒉原告固以本院刑事庭110年度金訴字第38號判決(下稱系爭刑 事案件)認定被告背信向天盛公司等索取回扣,以及天盛公 司等再將回扣款加入向原告墊高報價,使原告受有損害,而 論以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項第3款特別背信罪;並援引陳 文章、林錦銘、李艾等人於系爭刑事案件中所為證詞(見本 院卷一第189-214、225-254、291-322頁)、該案卷內經陳 文章簽名及蓋章之天盛公司自100年春節至103年春節期間交 付回扣統計、銷貨明細(見本院卷一第258-289頁),及於 本院另提出之被告任執行副總經理期間與上任前後天盛公司 設投及採購訂單明細比較表(即附表4,見本院卷三第43-50 頁),暨相關簽呈、請購規範書、訂購單、估價單、交貨憑 單、驗收憑單等採購資料等為證(見本院卷○00-0000、卷四 第3-233、238之3-238之17頁)。然按除法律有特別規定外 ,民事審判得依調查之證據獨立認定事實,並不受刑事判決 認定之拘束,故尚難徒以系爭刑事案件判決原告成立特別背 信罪,即遽以認定原告之主張屬實。且查:  ⑴被告是否向天盛公司等收取回扣,與天盛公司是否有將回扣 款加入而墊高報價,以及原告是否已按天盛公司墊高之報價 與之成立契約,因而受有溢價採購損害間,尚無必然之關係 。是陳文章、林錦銘、李艾等人於系爭刑事案件中就天盛公 司等如何討論、決定及交付回扣予被告之相關證詞,以及陳 文章簽名及蓋章之天盛公司自100年春節至103年春節期間交 付回扣統計及銷貨明細內容,即令均屬實,亦尚無足資為認 定原告受有溢價採購6,238,000元損害之事實。  ⑵林錦銘雖於偵查時曾證述:報價是陳文章處理,跟著以前的 習慣就會把回扣加在報價裡面,如果沒有給回扣,盈餘會更 多等語(見本院卷一第208頁)。依其前揭證言可知,有無 將回扣款加入而溢價報價,以及溢價報價之實際金額若干, 暨是否每次報價均可確實達成溢價成交結果等重要細節,均 是由陳文章處理,林錦銘並未實際參與,況其前揭證詞就上 揭各項重要之點,均未具體證及,故林錦銘之前揭證詞,亦 尚無足資為認定原告受有溢價採購6,238,000元損害之事實 。  ⑶陳文章於偵查及審理時雖亦證述:有將回扣加入報價裡;我 會在新製模具的每一筆報價,都加上4、5%,以防南港輪胎 公司(即原告)要殺價,有時候加4、5%都沒有被殺價而取 得訂單,如果要殺到低於3%,就會跟對方議價,取得訂單的 金額低於3%的情況非常少,有時候加到4、5%都沒有被殺價 就取得訂單等語(見本院卷一第192、198、210、213-214、 238-239頁)。然證人陳文章於系爭刑事案件審理時,同時 作證表示「(南港公司的人來跟你議價,是否會議到你們回 扣的成本?)有時候會,這很難講,不一定是百分之100,譬 如公司現在工作很少,那賠錢也要做,有時候就自行吸收」 、「(有時候會被議價到連你們回扣的成本都沒有在交易價 格裡面?)也有可能, 但是機率比較少」、「(你之前有把 成本加入報價裡,人家來議價時是否會議價到把你的回扣就 變成是你們公司自己收了?)有時候會,但機率很少、不多 」、「(如果到了回扣的錢都沒有,那就是你們股東自己少 分一點?)我們公司要吸收」等語(見本院卷一第253-254頁 ),可見即令陳文章所述有將回扣款加入而墊高報價乙節屬 實,但最後議價的結果未必均會如其所預期。換言之,原告 最終是否溢價採購?溢價採購之實際金額若干?與陳文章實際 交付回扣數額間,並無必然關係。是陳文章之前揭證詞,亦 無足資為認定原告確實受有溢價採購6,238,000元損害之事 實。  ⑷至原告另提出之被告擔任執行副總經期間與上任前後天盛公 司設投及採購訂單明細比較表(即附表4),暨相關簽呈、 請購規範書、訂購單、估價單、交貨憑單、驗收憑單等採購 資料等證據部分,各該採購資料充其量只能證明原告各次之 採購情形,但尚無足據以認定原告確實因此受有溢價採購6, 238,000元損害之事實。況且,原告製作之附表4之一中所臚 列之16筆比對資料,其中編號1、2、3、4、5、6、10、13、 14、16等各筆所列「上任前」與「上任中」之模具規格並不 相同,規格既不相同,自無從資為判斷是否溢價報價並成交 之依據。另編號7、8、9、11、12、15等各筆,均是在陳文 章所證述有將回扣款加入墊高報價時間(即100年9月)前之 訂單,故各該筆之比對結果,亦無從資為判斷陳文章證述其 自100年9月以後有將回扣款加入而墊高報價等語是否屬實之 依據。再者,依原告提出之前揭採購資料,及被告依各該採 購資料與系爭刑事案件卷內所附被告就任前採購明細(見本 院卷四第481-485頁)所作附件5、6、7、8比對明細(見本 院卷四第601-609頁),暨輪胎規格說明查詢資料(見本院 卷四第579-594頁)可知,天盛公司在100年9月後,就部分 模具報價有低於原告之前採購價格之情形,已與陳文章在系 爭刑事案件中所為之前揭證詞,不相吻合。且從前揭採購資 料及比對明細亦可知,原告在100年9月至103年3月期間之歷 次新製模具採購中,並非只有天盛公司一家參與投標,尚有 其他廠商(例如山福公司)一起投標,各家廠商之投標金額 互有高低,則天盛公司是否確實能如陳文章所證述,在每次 的報價、投標及議價中,均可讓原告按其所預期之金額溢價 採購,亦非無疑問。是原告提出之前述採購資料,亦無足證 明原告確實因此受有溢價採購6,238,000元損害之事實。  ⒊綜上,原告所提出之上揭各項證據,均尚無足據以認定其主 張天盛公司等已將回扣款加入而墊高報價,並致其受有溢價 採購6,238,000元損害之事實。原告復未能提出其他積極之 證據證明該情,則其依民法第544條、公司法第23條第1項規 定,請求被告賠償6,238,000元損害,即乏所據,不能准許 。  ㈡原告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返還6,238,000元不當得利 ,是否有理?  ⒈按無法律上之原因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 益。民法第179條前段定有明文。故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須以當事人間之財產損益變動,即一方受財產上之利益,致 他方受財產上之損害,無法律上之原因,為其成立要件。  ⒉查,原告主張被告向天盛公司等收取回扣款6,238,000元,係 無法律上原因等語,即令可採,該回扣款之給付關係應係存 在於被告與天盛公司等間,兩造間並不存在給付關係;故縱 有因此一給付關係而受損害者,亦應為給付者即天盛公司等 ,原告並未因該給付關係而受有任何損害,是原告請求被告 返還回扣款6,238,000元,即與不當得利成立要件不合,亦 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544條、公司法第23條第1項、第17 9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6,238,0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 應予駁回。原告之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失所依附, 應併予駁回。 五、本件為判決之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陳述及所提其他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於判決之結果無影響,亦與本案 之爭點無涉,自無庸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2-30

TPDV-113-金-33-20241230-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406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梁懷德 被 告 王心緹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3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69,423元,及自民國113年2月29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4.98%計算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190,000元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但被告如以新臺幣569,423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予假 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兩造所簽訂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 之參、共通約定條款第10條第2項均約定,合意以本院為第 一審管轄法院,故本院就本件訴訟有管轄權。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應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被告王心緹(原名王郁華,於民國113年8月6日 更名)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36.238.25.225),於1 12年9月18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590,000元,約定借 款期限自112年9月18日起至119年9月18日止,每月為一期, 按月分期清償;利息採二段計息,自撥貸日起前1個月按固 定年利率0.01%,自第2個月起按定儲利率指數加年利率13.3 7%機動利率按日計付(112年5月23日起定儲利率指數為1.61 %,加13.37%後,利息利率為年利率14.98%),並約定如有 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者,債務視為全部到期。上開 借款,原告已於112年9月18日依被告指定匯入其在原告銀行 申設之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內。詎被告繳納利息至113 年2月28日後,即未依約清償本息,計尚欠569,423元,及自 113年2月2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14.98%計算之利息, 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給付等語,並聲明:⒈如主文 第1項所示。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做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個人信 用貸款申請書、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撥款資訊、定儲指數 利率查詢、放款帳戶利率查詢、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見 本院卷第15-29頁)等件為證。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 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 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堪 信原告主張為實。從而,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 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核與規定相符,爰酌 定相當擔保金額准許之;另併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 定,職權酌定相當擔保金宣告被告得預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2-30

TPDV-113-訴-6406-2024123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5977號 原 告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訴訟代理人 黃靜美 葉美伶 被 告 李睿杰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6日言詞辯 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081,122元,及自民國113年3月13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8.7%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11 3年4月13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上開 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 金,違約金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 二、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11,473元,及自民國113年5月25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8.7%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113 年6月25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上開利 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違約金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兩造間所簽訂之「滿心期貸/夢 想金」借款契約書2紙(下分別稱系爭契約A、B)第24條約 定,均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是本院就本件訴訟有 管轄權,合先敘明。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於民國110年10月2日,以原告既有信用卡客戶身分,線 上向原告申辦貸款,經核對被告所填寫資料與手機簡訊OPT 驗證身分後,兩造簽立個人信用貸款申請書及系爭契約A, 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1,500,000元,約定借款期間自1 10年10月12日起至117年10月12日止,共7年,依年金法,按 月攤還本息,利息按週年利率8.7%固定計息。如遲延還本或 付息時,除按上開利率按月計算遲延利息外,逾期在6個月 以內部分,按約定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約定利 率20%計付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計付期數為9期。 上開款項扣除開辦費8,000元、跨行匯費200元,並代償被告 另筆信用貸款債務721,641元後,剩餘770,159元已匯入被告 指定被告於安泰商業銀行前金分行開立之00000000000000號 帳戶(下稱安泰銀行帳戶)內。詎被告自113年3月13日起即 未依約繳款,依系爭契約書A第13條約定,被告已喪失期限 利益,上開借款視為全部到期,被告尚欠本金共1,081,122 元及其利息、違約金未清償。  ㈡被告於112年3月16日又於線上向原告申辦貸款,經核對被告 所填寫資料與手機簡訊OPT驗證身分後,兩造簽立個人信用 貸款申請書及系爭契約B,向原告借款150,000元,約定借款 期間自112年3月23日起至116年3月23日止,共4年,依年金 法,按月攤還本息,利息按週年利率8.7%固定計息。如遲延 還本或付息時,除按上開利率按月計算遲延利息外,逾期在 6個月以內部分,按約定利率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 約定利率20%計付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計付期數 為9期。上開款項扣除開辦費8,000元、跨行匯費100元後, 剩餘141,900元已匯入被告指定安泰銀行帳戶內。詎被告自1 13年5月25日起即未依約繳款,依系爭契約書B第13條約定, 被告已喪失期限利益,上開借款視為全部到期,被告尚欠本 金共111,473元及其利息、違約金未清償。   ㈢爰依系爭契約A、B約定及消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給付等語, 並聲明:如主文第1、2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列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授信明 細查詢單、單筆授信攤還及收息紀錄查詢單2份、「滿心期 貸/夢想金」借款契約書2紙、被告信用卡申請書影本、個人 信用貸款申請書2紙、小額信貸締結內容查詢2紙(見本院卷 第15-40頁、第53-61頁)等件為證,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 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 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 ,堪信原告主張為實。從而,原告依系爭契約A、B約定及消 費借貸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2項所示之本金 、利息及違約金,為有理由,均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2-30

TPDV-113-訴-5977-2024123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307號 原 告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被 告 呂畊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 2月19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57,036元,及自民國113年10月28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6%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60,308元,及其中新臺幣257,720元 自民國113年10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5%計算之 利息。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為之;對於同一 被告之數宗訴訟,除定有專屬管轄者外,得向就其中一訴訟 有管轄權之法院合併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條、第248條 本文定有明文。經查,依被告與訴外人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下稱渣打銀行)所訂立之信用卡合約書第31條 ,合意以本院為第一審管轄法院,而原告係上開契約之債權 受讓人,兩造同受上開合意管轄條款之拘束,揆諸首揭規定 ,本院就原告對被告合併提起之訴得一併審理而有管轄權, 合先敘明。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之 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 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2款、第3款定有明文。查原 告起訴時原依民法第474條、第477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新臺 幣(下同)257,036元及其利息;261,308元,及其中257,72 0元暨其利息。嗣於民國113年12月19日言詞辯論期日以言詞 追加信用卡契約及債權讓與法律關係之請求權基礎,並減縮 第2項聲明之金額為260,308元(見本院卷第66頁),核與上 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呂畊鋐(原名呂保明,於96年3月5日改名)於93年3月19 日向訴外人美商美國運通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美國運通 銀行)申請信用貸款,約定利息自核貸日起按週年利率8.88 %計算,如有累積2次以上之遲延繳款紀錄,自次月1日起調 整利息按週年利率19.95%計算。詎被告未依約清償,渣打銀 行於97年8月1日起概括承受美國運通銀行在台分行全部資產 、負債及營業,復於99年12月1日將其對被告之債權讓與原 告,並依法公告於新聞紙,被告仍尚欠257,036元及其利息 。  ㈡被告前向渣打銀行申辦信用卡使用,依約被告得於特約商店 記帳消費,但應於繳款截止日前清償,若於當期繳款截止日 前未繳清該期全部信用卡帳款時,即表示選擇以循環信用方 式繳款,應按年利率20%計付循環信用利息(104年9月1日起 改按年利率15%計息);如選擇以循環信用方式繳款,未於 當期繳款截止日前繳付最低應繳金額或延誤繳款期限者,另 需給付延滯3期分別為300元、400元、500元之違約金。詎被 告未按期繳款,尚積欠260,308元(內含本金257,720元、利 息及滯納金共3,588元;其中滯納金1,000元捨棄,不為請求 ),及本金257,720元按週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未清償。渣 打銀行於99年12月1日將其對被告之債權讓與原告,並依法 公告於新聞紙。  ㈢爰依民法第474條、第477條規定及信用卡契約、債權讓與之 法律關係請求給付等語,並聲明:⒈被告應給付原告257,036 元,及自起訴狀到院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6%計 算之利息。⒉被告應給付原告260,308元,及其中257,720元 自起訴狀到院之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5%計算之利 息。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作何聲明或 陳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提出美國運通銀行「8.88% 最優貸」現金專案申請書、分攤表2紙、行政院金融監督管 理委員會97年7月18日金管銀㈣字第09740003110號函、經濟 部97年8月1日經授商字第09701191350號函、渣打銀行變更 登記表、債權讓與證明書2紙、債權資料明細表2紙、太平洋 日報公告2份、渣打銀行信用卡申請書、信用卡約定條款、 渣打銀行貸款還款明細(補發)、信用卡帳單等件為證(見 本院卷第11-38頁、第41-42頁、第57-61頁),本院審酌前 揭證據資料,核屬相符,堪信原告主張為實。從而,原告依 民法第474條、第477條規定及信用卡契約、債權讓與之法律 關係,請求被告給付257,036元,及自起訴狀到院之日即113 年10月28日起(見本院卷第7頁,下同)至清償日止,按週 年利率16%計算之利息,暨請求被告給付260,308元,及其中 257,720元自起訴狀到院之日即113年10月28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15%計算之利息,均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規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2-30

TPDV-113-訴-6307-20241230-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447號 原 告 高田丰 訴訟代理人 蔡佑明律師 被 告 高美英 高杰伸 高淑娥 高源泉(原名高振維) 上四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陳榮進律師 被 告 高康禔 訴訟代理人 陳郁婷律師 複 代 理人 曾愉蓁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9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與被告高美英、高杰伸、高淑娥、高源泉共有如附表1 所示土地及建物,應予分割,分割方法如附表1「分割方法 」欄所示。 二、原告與被告高美英、高杰伸、高淑娥、高源泉、高康禔共有 如附表2所示土地及建物,應予分割,分割方法如附表2「分 割方法」欄所示。 三、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4所示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按因不動產之物權或其分割或經界涉訟者,專屬不動產所在 地之法院管轄,民事訴訟法第10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原 告請求分割如附表1、2所示土地及建物,均位於本院轄區, 應專屬本院管轄。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附表1所示土地及建物(下稱附表1不動產)為原告與被告高 美英、高杰伸、高淑娥、高源泉(原名高振維,於民國113 年1月30日改名)(下合稱高美英等4人)等5人公同共有, 應有部分各1/5;附表2所示土地及建物(下稱附表2不動產 )為原告與被告高美英等4人、被告高康禔共有,原告與被 告高美英等4人每人應有部分1/10,被告高康禔應有部分1/2 。上揭不動產均無因物之使用目的而不能分割,復無物之使 用目的或共有人協議而不得分割之情事,或定有不分割之期 限,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830條第2項、第1 151條、第1164條等規定,請求將附表1、2不動產合併分割 ,並予變價分割,所得價金由兩造各按附表3所示比例分配 之。  ㈡關於被告高康禔抵銷抗辯之陳述:   被告高康禔未得原告同意即僱工築牆隔間,且其所為係為取 得房地所有權所為,非對共有物之維護修繕,亦無從證明使 原告受有利益,不能主張由原告分擔。況且,原物分割而應 補償原告之債權債務關係,尚未經法院判決而形成,不符合 民法第334條第1項本文規定,其主張抵銷,於法不合。  ㈢聲明:附表1、2不動產予以變賣,所得價金依附表3所示之應 有部分比例分配之。 二、被告答辯略以:  ㈠被告高康禔以:  ⒈附表1、2不動產之共有人並不相同,原告未提出共有人同意 合併分割書,且被告高康禔就附表2不動產之應有部分為2分 之1,縱其餘共有人皆同意合併分割,亦不符合民法第824條 第6項規定之要件,被告高康禔不同意將系爭附表1、2不動 產合併分割。  ⒉被告高康禔就附表1不動產無所有權,對分割方法無意見;就 附表2不動產,認應由被告高康禔單獨取得。又因被告高康 禔與高美英等4人達成就附表2不動產原物分割予被告高康禔 ,由被告高康禔補償被告高美英等4人每人新臺幣(下同)1 ,000,000元之合意,故由被告高康禔補償被告高美英等4人 每人1,000,000元,並依鑑定報告補償原告1,103,600元。  ⒊被告高康禔於本件訴訟期間,就附表1、2不動產進行築牆隔 間施工支出費用155,000元,使附表1、2不動產價值提昇, 有利於全體共有人,得依民法第176條第1項、第177條第1項 、第816條規定,向原告請求分擔費用23,250元,並與被告 高康禔應給付原告之前揭補償相抵銷,故被告高康禔僅須補 償原告1,080,350元。   ㈡被告高美英等4人以:  ⒈原告請求裁判分割附表1、2不動產,符合民法第823條第1項 規定,於法並無不合,但原告主張變價分割,實有未洽,並 不可採。  ⒉附表1不動產部分,應以原物分割,並分歸被告高美英等4人 取得,且以應有部分各4分之1維持分別共有,另依系爭鑑定 報告,由被告高美英等4人各金錢補償原告561,600元。  ⒊附表2不動產部分,被告高美英等4人同意原物分配,分歸被 告高康禔單獨取得。又因被告高美英等4人已於113年4月26 日以每人1,000,000元出售予被告高康禔,且考量被告高康 禔於訴訟中出資155,000元施作隔間,使附表1、2之建物回 復獨立空間利用,故同意由被告高康禔金錢找補被告高美英 等4人每人各1,000,000元。 三、本院判斷:  ㈠本件請求分割的合法性:  ⒈按各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又共有物分割 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聲請,命 為分配;公同共有物之分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於 共有物分割之規定,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第 830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⒉經查,附表1不動產為原告與被告高美英等4人公同共有,每 人隱藏之應有部分比例各1/5;附表2不動產為原告與被告高 美英4人、被告高康禔分別共有,原告與被告高美英等4人每 人應有部分1/10,被告高康禔應有部分1/2,有土地及建物 登記第一類謄本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25-149頁)。又上 揭不動產並無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分割情形,亦無共有人協 議而不得分割之情事,或定有不分割之期限等節,兩造亦均 無爭執,現兩造就分割方法無法協議,則原告請求法院裁判 分割,揆諸前揭規定,自屬有據。  ㈡原告請求將附表1、2不動產合併分割,不應准許:  ⒈按「共有人相同之數不動產,除法令另有規定外,共有人得 請求合併分割。」、「共有人部分相同之相鄰數不動產,各 該不動產均具應有部分之共有人,經各不動產應有部分過半 數共有人之同意,得適用前項規定,請求合併分割。但法院 認合併分割為不適當者,仍分別分割之。」民法第824條第5 、6項定有明文。  ⒉查,附表1、2不動產之共有人雖部分相同,原告並為附表1、 2不動產均具應有部分之共有人,但被告高康禔就附表2不動 產之應有部分達1/2,並已表示反對合併分割之旨,則原告 請求將附表1、2不動產合併分割,即與民法第824條第6項所 定要件不符,自無從准許。  ㈢本件分割方法之酌定:  ⒈按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 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共有人 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共有人。 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 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 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為分配時,如共有人中有未 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金錢補償之。 以原物為分配時,因共有人之利益或其他必要情形,得就共 有物之一部分仍維持共有,民法第824條第2至4項亦定有明 文。又按分割,究以原物分割,或變價分割為適當,法院應 斟酌當事人意願、共有物之使用情形、物之經濟效用及全體 共有人之利益等情形而為適當分割(最高法院88年度台上字 第600號判決意旨參照)。再法院裁判分割,須斟酌各共有 人之利害關係、使用情形、共有物之性質及價值、經濟效用 ,符合公平經濟原則,其分割方法始得謂為適當(最高法院 90年度台上字第1607號判決意旨參照)。且法院裁判分割為 形成之訴,關於定分割方法,應依職權為公平之裁量,採取 最適當之方法為分割,以符合共有人之利益,不受共有人所 主張分割方法之拘束(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1791號判決 意旨參照)。末按共有物之分割,如依原物按應有部分之比 例分配,價值不相當,而須以金錢補償時,應以原物之總價 值,按各共有人應有部分算出其價值,再與各共有人實際分 得部分之價值相較,由分得價值較高之共有人,就其超出應 有部分價值之差額部分,對分得價值較低之共有人全體為補 償,並依各該短少部分之比例,定其給付金額(最高法院10 8年台上字第60號判決可資參照)。  ⒉附表1、2不動產各採原物分配予部分共有人,再輔以金錢輔 償方式分割為宜,理由如下:  ⑴原告請求將附表1、2不動產均以變價方式予以分割,再按共 有人之應有部分比例平均分配價金,可見其希冀藉由裁判分 割取得金錢,並無單獨取得或與他共有人共同取得附表1、2 不動產之意願。反之,附表1不動產部分,被告高美英等4人 表明原物分配,並分歸予其等4人繼續維持共有之意願;就 附表2不動產,被告高美英等4人及高康禔亦均表明原物分配 ,將之分歸被告高康禔一人單獨取得,並互為補償之意願。 綜此,本院斟酌將附表1、2不動產各採取原物分割,並各分 歸予部分共有人,對於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則輔以 金錢補償,既符合全體共有人各自表達之意願,且客觀上並 無困難,亦具經濟效用,是被告高美英等4人及高康禔請求 為原物分割,輔以金錢補償等語,核屬有據;原告請求變價 分割,即無可取。  ⑵附表1不動產原物分割之方式:  ①原物分配予被告高美英等4人,並依附表1「分割方法」欄所 示之應有部分比例維持分別共有。  ②金錢補償部分:   本院前依兩造合意囑託亞太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下稱 亞太估價事務所)鑑定,該事務所採取比較法、建物成本法 、收益法(直接資本化法),就各項影響因素分析修正後, 評估附表1不動產現值為11,232,000元,有不動產估價報告 書可按(見外放報告書),故平均每一共有人應獲分配之金 錢利益為2,246,400元。被告高美英等4人分割取得該房地全 部權利,對於未受分配之原告,自應依民法第824條第3項規 定予以金錢補償。準此,被告高美英等4人應各補償原告561 ,600元(2,246,400元÷4)。  ⑶附表2不動產原物分割之方式:  ①原物分配予被告高康禔單獨取得。  ②金錢補償部分:   亞太估價事務所鑑定評估其現值為11,036,000元,亦有前揭 不動產估價報告書可按,故原告及被告高美英等4人各應獲 分配之金錢利益為1,103,600元。被告高康禔分割取得該房 地全部權利,對於未受分配之原告及被告高美英等4人,亦 應依民法第824條第3項規定予以金錢補償,故被告高康禔應 補償原告1,103,600元。至被告高美英等4人部分,因其4人 已另與被告高康禔合意由被告高康禔各補償1,000,000元, 爰依其等間之合意,命被告高康禔補償高美英等4人各1,000 ,000元。   ③被告高康禔雖另以其於本件訴訟期間,就附表1、2不動產進 行築牆隔間施工支出費用155,000元,使附表1、2不動產價 值提昇,有利於全體共有人,依民法第176條第1項、第177 條第1項、第816條規定,請求原告分擔23,250元,並與其上 揭對原告之補償金債務互為抵銷等語。惟按二人互負債務, 而其給付種類相同,並均屆清償期者,各得以其債務,與他 方之債務,互為抵銷,民法第334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故 抵銷時,雙方債權須在適於抵銷之狀態,由主張抵銷者以單 獨之意思表示為之,為抵銷標的之債務,須於為抵銷之意思 表示時存在(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915號判決意旨參照 )。然裁判分割共有物事件係屬形成之訴,此形成判決所形 成之法律效果須判決確定時始發生,亦即縱採被告高康禔之 分割方案,須至判決確定時,始生終止共有關係效力,被告 高康禔對原告之補償金債務亦始發生,是縱被告高康禔對原 告有其主張之前揭債權,亦尚不得以之與其將來對原告所負 之補償金債務互為抵銷,是被告高康禔所為抵銷抗辯,核屬 無據,不應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請求裁判分割附表1、2不動產,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又本院審酌上揭各情,認附表1、2不動產均採原 物分割,分割方式各如附表1、2「分割方法」欄所示為妥適 ,爰判決如主文第1項、第2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提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六、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共同訴訟人,按其人數,平均分 擔訴訟費用。但共同訴訟人於訴訟之利害關係顯有差異者, 法院得酌量其利害關係之比例,命分別負擔,民事訴訟法第 80條之1、第85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係因分割共有物而涉 訟,除就被告高康禔所為抵銷抗辯而支出之訴訟費用,因其 抵銷抗辯不可採,認應由被告高康禔負擔該部分所支出之訴 訟費用外(詳如附表4之註2所示),餘應由兩造按附表4所 示比例分擔訴訟費用,始為公平,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附表1: 編號 共有標的 共有人及應有部分範圍 分割方法 1 臺北市○○區○○段○○段0000○號建物(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路000巷000號2樓) 原告與被告高美英、高杰伸、高淑娥、高源泉等5人公同共有,應有部分全部。 ⒈原物分配予被告高美英、高杰伸、高淑娥、高源泉等4人,並依下列應有部分比例維持共有:  ⑴左列建物:  高美英:1/4。  高杰伸:1/4。  高淑娥:1/4。  高源泉:1/4。 ⑵左列土地:  高美英:1/16。  高杰伸:1/16。  高淑娥:1/16。  高源泉:1/16。 ⒉被告高美英、高杰伸、高淑娥、高源泉應各補償原告新臺幣561,600元。 2 臺北市○○區○○段○○段000地號土地 原告與被告高美英、高杰伸、高淑娥、高源泉等5人公同共有,應有部分1/4。     附表2: 編號 共有標的 共有人及應有部分範圍 分割方法 1 臺北市○○區○○段○○段0000○號建物(門牌號碼臺北市○○區○○路000巷000○0號2樓) 原告高田丰:1/10。 被告高美英:1/10。 被告高杰伸:1/10。 被告高淑娥:1/10。 被告高源泉:1/10。 被告高康禔:1/2。 ⒈原物分配予被告高康禔單獨取得。 ⒉被告高康禔應補償被告高美英、高杰伸、高淑娥、高源泉各新臺幣1,000,000元。 ⒊被告高康禔應補償原告高田丰新臺幣1,103,600元。 2 臺北市○○區○○段○○段000地號土地 原告高田丰:1/40。 被告高美英:1/40。 被告高杰伸:1/40。 被告高淑娥:1/40。 被告高源泉:1/40。 被告高康禔:1/8。     附表3:(原告主張分割方法) 當事人 附表1不動產變價分割後價金分配比例 附表2不動產變價分割後價金分配比例 原告高田丰 1/5 1/10 被告高美英 1/5 1/10 被告高杰伸 1/5 1/10 被告高淑娥 1/5 1/10 被告高源泉 1/5 1/10 被告高康禔 0 1/2 附表4:(訴訟費用負擔比例) 當事人 附表1不動產分割部分 附表2不動產分割部分 裁判費及鑑定費(註1) 左列以外其他訴訟費(註2) 裁判費及鑑定費(註1) 左列以外其他訴訟費(註2) 原告高田丰 20% 無 10% 0 被告高美英 20% 無 10% 0 被告高杰伸 20% 無 10% 0 被告高淑娥 20% 無 10% 0 被告高源泉 20% 無 10% 0 被告高康禔 0 無 50% 100% 註1:⑴裁判費部分:     本件前經本院於113年1月19日以裁定核定訴訟標的價額總額為2,954,501元,徵收第一審訴訟費30,304元確定(見本院卷第19-21頁)。其中原告請求分割附表1不動產部分,經核定其訴訟標的價額為1,970,870元,占全部訴訟標的價額66.7%(小數數第二位以下四捨五入);另請求分割附表2不動產部分,經核定其訴訟標的價額為983,631元,占全部訴訟標的價額33.3%,則按比例計算,附表1不動產分割訴訟之訴訟費用額為20,213元(66.7%×30,304元);附表2不動產分割訴訟之訴訟費用額為10,091元,兩造應各按前表比例負擔之。    ⑵鑑定費部分:     鑑定費共40,000元;附表1、2不動產各以50%計,由兩造各按前表比例負擔之。 註2:⑴附表1不動產分割部分,無其他訴訟費用。    ⑵附表2不動產分割部分,被告高康禔就其主張抵銷抗辯部分,聲請傳喚證人而支出旅費,該抵銷抗辯既不可採,因此所生之訴訟費用,應由被告高康禔全額負擔之。

2024-12-30

TPDV-113-訴-447-20241230-2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金字第173號 原 告 陳國安 上列原告與被告李牧耘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 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前經本院刑事庭以109年度附民字第388號裁 定移送前來,原告並為訴之追加,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第一審裁判費新臺幣17,03 8元,及提出民國113年12月6日民事準備書狀繕本4份(含證據影 本),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含追加之訴)。   理 由 一、按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 訟,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 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定有明文。所謂因犯罪而受損害之 人,係指因犯罪行為直接受損害之人而言,至其他因犯罪間 接或附帶受損害之人,在民事上雖不失有請求賠償損害之權 ,但既非因犯罪而直接受其侵害,即不得認係因犯罪而受損 害之人;且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固得附帶 提起民事訴訟,對於被告請求回復其損害,但其請求回復之 損害,以被訴犯罪事實所生之損害為限,否則縱令得依其他 事由,提起民事訴訟,亦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為此請求 。再者,刑事庭移送民事庭之附帶民事訴訟,僅移送後之訴 訟程序應適用民事訴訟法,至移送前之訴訟行為是否合法, 仍應依刑事訴訟法之規定。故非因刑事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依刑事訴訟法第487條第1項規定,其訴為 不合法,刑事法院原應依同法第502條第1項規定,以判決駁 回之,如誤以裁定移送於民事庭,民事庭如認其不符同法第 487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時,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 起訴程式之欠缺(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大字第953號裁定要 旨參照)。又書狀及其附屬文件,除提出於法院者外,應按 應受送達之他造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民事訴訟法第119 條第1項亦有明文。末按銀行法第29條、第29條之1之規定, 係在維護國家有關經營銀行業務,應經許可之制度,貫徹金 融政策上禁止非法經營銀行業務,以直接維護國家正常之金 融秩序,至於存款人權益之保障,尚屬衍生及間接之目的, 其縱因此項犯罪而事後受損害,仍難認係因犯罪直接受損害 之人,本應不得於刑事訴訟程序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二、經查,本件被告李牧耘係因違反銀行法第29條、第29條之1 而犯同法第125條第3項、第1項後段之非法經營收受存款業 務罪,及洗錢防制法第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並未經認 定係對原告犯罪之侵權行為人,依據上開說明,原告就此不 得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應由本院刑事庭就其起訴以判決 駁回,惟本院刑事庭未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前段規定 ,以判決駁回原告之訴,而誤將原告之訴裁定移送民事庭審 理,是原告之訴本應以不合法裁定駁回之,然揆諸前開說明 ,應許原告得繳納裁判費,以補正起訴程式之欠缺。又原告 於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至民事庭後,於民國113年12月6日以 民事準備書狀為訴之追加,追加被告陳鴻國、張弘毅、沈允 中、高全祿等4人為共同被告,並請求追加被告與被告李牧 耘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617,000元,故本件訴訟標的 金額為1,617,0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7,038元,未據原 告繳納。再,原告為訴之追加,未按追加被告之人數提出11 3年12月6日民事準備書狀繕本,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5日內補繳第一審 裁判費17,038元,及提出113年12月6日民事準備書狀繕本4 份(含證據),逾期不繳及補提出書狀繕本,即駁回其訴( 含追加之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0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2024-12-27

TPDV-113-金-173-20241227-1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101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謝宇森 被 告 詹智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833,792元,及如附表所示之利息。 二、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三、本判決第一項於原告以新臺幣278,000元供擔保後得假執行 。但被告如以新臺幣833,792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予假 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當事人得以合意定第一審管轄法院。但以關於由一定法律 關係而生之訴訟為限。前項合意,應以文書證之,民事訴訟 法第24條定有明文。本件依兩造所簽訂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 3紙之參、共通約定條款第10條第2項均約定合意以本院為第 一審管轄法院,故本院就本件訴訟有管轄權。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經查,原告起訴時,就請求被告給 付附表編號2即新臺幣(下同)468,071元部分,請求自民國 112年9月13日起算利息。嗣於113年12月12日言詞辯論期日 以言詞將利息起算日變更為自112年9月14日起算(見本院卷 第86頁),核屬縮減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應予准許。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應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  ㈠被告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101.10.104.95),於111 年3月9日向原告借款300,000元,約定借款期限自111年3月9 日起至114年3月9日止,按月分期清償;利息按定儲利率指 數加年利率14.99%機動利率按日計付(112年5月23日起定儲 利率指數為1.61%,加14.99%後,利息利率為年利率16.6%, 原告僅請求按16%計算利息),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 依約清償本金者,債務視為全部到期。上開借款,原告已於 111年3月9日依被告指定匯入其在原告銀行申設之000000000 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中信銀帳戶)內。詎被告繳納利 息至112年9月8日後,即未依約清償本息,計尚欠167,932元 ,及自112年9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利率16%計算之利息 。  ㈡被告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101.10.106.12)於111年1 2月14日向原告借款500,000元,約定借款期限自111年12月1 4日起至118年12月14日止,按月分期清償,利息按定儲利率 指數加年利率13.62%機動利率按日計付(112年5月23日起定 儲利率指數為1.61%,加13.62%後,利息利率為年利率15.23 %),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者,債務視 為全部到期。原告已於111年12月14日依被告指定將該款項 匯入系爭中信銀帳戶內。詎被告繳納利息至112年9月13日後 ,未依約清償本息,計尚欠468,071元,及自112年9月14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5.23%計算之利息。  ㈢被告經由電子授權驗證(IP資訊:49.216.102.89)於112年7 月17日向原告借款200,000元,約定借款期限自112年7月17 日起至117年7月17日止,按月分期清償,利息按定儲利率指 數加年利率13.37%機動利率按日計付(112年5月23日起定儲 利率指數為1.61%,加13.37%後,利息利率為年利率14.98% ),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者,債務視為 全部到期。原告已於112年7月17日依被告指定將該款項匯入 系爭中信銀帳戶內。詎被告繳納利息至112年8月16日後,未 依約清償本息,計尚欠197,789元,及自112年8月17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4.98%計算之利息。  ㈣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給付等語,並聲明:⒈如主文第 1項所示。⒉原告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做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個人信 用貸款申請書3紙、個人信用貸款約定書3紙、被告身分證影 本、撥款資訊3紙、定儲指數利率查詢、放款帳戶利率查詢3 紙、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3份(見本院卷第19-67頁)等件 為證。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 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 用同條第1項規定,視同自認,堪信原告主張為實。從而, 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 示之金額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原告陳明願供擔保,聲請宣告假執行,核與規定相符,爰酌 定相當擔保金額准許之;另併依民事訴訟法第392條第2項規 定,職權酌定相當擔保金宣告被告得預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李桂英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翁鏡瑄 附表(新臺幣/元): 編號 類  別 請求金額 (即計息本金) 利息 1 小額信貸 167,932元 自民國112年9月9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6%計算之利息。 2 小額信貸 468,071元 自民國112年9月1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5.23%計算之利息。  3 小額信貸 197,789元 自民國112年8月1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14.98%計算之利息。

2024-12-26

TPDV-113-訴-6101-20241226-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