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蔡麗春

共找到 138 筆結果(第 81-90 筆)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098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劉世興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公共危險案件,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執聲 付字第106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劉世興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劉世興前犯公共危險罪案件,經法院判刑 並送執行(有期徒刑2年10月、民國111年9月20日入監),在監獄 執行中,茲於113年11月20日經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 項規定,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 聲請裁定等語。本院審核相關文件,認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 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華                    法 官 陳文貴                    法 官 黃惠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麗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5

TPHM-113-聲保-1098-20241125-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054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張少凱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傷害罪、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罪案件,聲請付 保護管束(113年執聲付字第103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少凱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張少凱前犯傷害罪、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罪 案件,經法院判刑並送執行(處有期徒刑2年11月、16年6月、民 國101年3月5日入監),在監獄執行中,茲於113年11月20日經核 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本院審核相關文 件,認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 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華                    法 官 陳文貴                    法 官 黃惠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麗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5

TPHM-113-聲保-1054-20241125-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03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徐志豪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聲請付保護管束 (113年執聲付字第99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徐志豪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徐志豪前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罪案件,經 法院判刑並送執行(處有期徒刑10年6月、民國108年4月12日入監 ),在監執行中,於113年11月20日經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 條第2項規定,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 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本院審核相關文件,認聲請為正當,爰依 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 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華                    法 官 陳文貴                    法 官 黃惠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麗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5

TPHM-113-聲保-1030-20241125-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074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王文燦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侵占罪案件,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執聲付 字第101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王文燦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王文燦前犯侵占罪案件,經法院判刑並送 執行(有期徒刑1年7月、民國112年6月30日入監),在監獄執行中 ,茲於113年11月20日經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規定 ,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聲請裁 定等語。本院審核相關文件,認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法第 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華                    法 官 陳文貴                    法 官 黃惠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蔡麗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5

TPHM-113-聲保-1074-20241125-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086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黃聖凱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重傷害案件,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執聲付 字第100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黃聖凱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黃聖凱前犯重傷害罪案件,經法院判刑並 送執行(有期徒刑7年10月、民國108年7月18日入監),在監獄執 行中,茲於113年11月20日經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 規定,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聲 請裁定等語。本院審核相關文件,認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華                    法 官 陳文貴                    法 官 黃惠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麗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5

TPHM-113-聲保-1086-20241125-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16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許文連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強盜等案件,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執聲付 字第106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許文連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許文連前犯強盜罪等案件,經法院判刑並 送執行(有期徒刑13年7月、民國104年2月16日入監),在監獄執 行中,茲於113年11月20日經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 規定,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聲 請裁定等語。本院審核相關文件,認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華                    法 官 陳文貴                    法 官 黃惠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麗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5

TPHM-113-聲保-1160-20241125-1

聲保
臺灣高等法院

假釋付保護管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保字第1080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蔡庭豪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傷害致死案件,聲請付保護管束(113年執聲 付字第101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庭豪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理 由 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蔡庭豪前犯傷害致死罪案件,經法院判刑 並送執行(有期徒刑3年7月、民國111年9月26日入監),在監獄執 行中,茲於113年11月20日經核准假釋在案,依刑法第93條第2項 規定,在假釋中應付保護管束,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81條第1項聲 請裁定等語。本院審核相關文件,認聲請為正當,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481條第1項、刑法第93條第2項、第96條但書,裁定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華                    法 官 陳文貴                    法 官 黃惠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麗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5  日

2024-11-25

TPHM-113-聲保-1080-20241125-1

臺灣高等法院

交付法庭錄音光碟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169號 聲 請 人 張芝菡 上列聲請人因本院112年度上易字第3169號妨害名譽案件交付法 庭錄音光碟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張芝菡於繳納相關費用後,准予交付如附表編號1所示法 庭錄音光碟,取得上開法庭光碟後,應遵守如附表「限制及禁止 事項」欄所載事項。   理 由 一、按法院組織法第90條之1第1項明定:「當事人及依法得聲請 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得於開庭翌日 起至裁判確定後6個月內,繳納費用聲請法院許可交付法庭 錄音或錄影內容。但經判處死刑、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 徒刑之案件,得於裁判確定後2年內聲請」。又法庭錄音錄 影及其利用保存辦法第8條第1項亦規定:「當事人及依法得 聲請閱覽卷宗之人,因主張或維護其法律上利益,聲請交付 法庭錄音或錄影內容時,應敘明理由,由法院為許可與否之 裁定」。聲請意旨略以:為維護當事人開庭遭公然侮辱之法 律上權益,聲請交付上開案件民國113年6月4日法庭錄影錄 音內容,俾利主張訴訟權等語,查:聲請人已敘明係為維護 其法律上利益之理由,且無依法令得不予許可或限制聲請之 情形,並在上開期間內提出聲請,核其所聲請為有理由。 二、聲請人於預納相關費用後,准予付與本院112年度上易字第5 10號妨害名譽案件,於113年6月4日開庭錄音光碟;惟依法 庭錄音錄影及其利用保存辦法第8條第4項規定「持有第1項 法庭錄音、錄影內容之人,就取得之錄音、錄影內容,不得 散布、公開播送,或為非正當目的使用」及法院辦理聲請交 付法庭錄音錄影內容應行注意事項第6點規定「禁止聲請人 再行轉拷利用」,裁定如主文。 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華                    法 官 陳文貴                    法 官 黃惠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麗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1  日 附表 編號 交付項目 限制及禁止事項 1 本院112年度上易字第510號案件:於113年6月4日開庭之法庭錄音光碟 禁止聲請人轉拷利用,且不得散布、公開播送或為非正當目的之使用

2024-11-21

TPHM-113-聲-3169-20241121-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4868號 上 訴 人 即 被 告 何春福 指定辯護人 高立翰律師(義務辯護) 上列上訴人即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不服臺灣新 竹地方法院112年度訴字第577號,中華民國113年6月28日第一審 判決(起訴案號: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3240號、 第15669號、第15670號),就刑的部分提起上訴,本院判決如下 :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刑事上訴制度係當事人對於下級審判決不服之救濟途徑,以 維護被告之審級利益。又為尊重當事人設定攻防之範圍,減 輕上訴審審理之負擔,依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3項規定,容 許上訴權人僅針對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提起上訴,其未 表明上訴之認定犯罪事實、罪名部分,則不在第二審之審判 範圍。上訴人即被告何春福(下稱被告)僅就原判決科刑部分 上訴,對原判決認定事實與沒收部分均未上訴(見本院卷第 137頁),故原判決事實及沒收部分均已確定,並非本院審理 之範圍,惟被告之犯罪情狀仍為量刑審酌事項。 二、有罪之判決書,刑罰有加重、減輕或減免者,應記載其理由 ,刑事訴訟法第310條第4款定有明文。又同法第348條第3項 規定:「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 之」,其所指之「刑」,係指法院基於應報、威嚇、教育、 矯治與教化等刑罰目的,就被告犯罪所科處之主刑及從刑而 言。因此法院對被告之犯罪具體科刑時,關於有無刑罰加重 、減輕或免除等影響法定刑度區間之處斷刑事由,以及刑法 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暨其他影響量刑之因素,均係法院對被 告犯罪予以科刑時所應調查、辯論及審酌之事項與範圍。故 本件關於「刑」之審判範圍,尚非僅限於刑法第57條各款所 列之量刑事項,亦包括被告有無其他法定加重、減輕規定及 能否依各該規定加重、減輕其刑之事由(參照最高法院111年 度台上字第2489號判決意旨)。經查: (一)本件並無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1項之減輕事由:  ⒈按犯第4條至第8條、第10條或第11條之罪,供出毒品來源, 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減輕或免除其刑,毒品危害防 制條例第17條第1項定有明文。其立法意旨係「為有效破獲 上游之製毒組織,鼓勵毒販供出所涉案件毒品之來源,擴大 落實毒品之追查,俾有效斷絕毒品之供給,以杜絕毒品氾濫 ,對查獲之毒販願意供出毒品來源,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 犯者,採行寬厚之刑事政策,擴大適用範圍,並規定得減免 其刑」,又所稱「供出毒品來源,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 者」,係指犯罪行為人供出毒品來源之對向性正犯,或與其 具有共同正犯、共犯(教唆犯、幫助犯)關係之毒品由來之 人的相關資料,使調查或偵查犯罪之公務員得據以對之發動 調查或偵查程序,並因此而確實查獲其人、其犯行者,即屬 之,最高法院103年度第6次刑事庭會議決議意旨可參。然仍 以該來源與當次犯罪在時序上具有因果關係為限(最高法院 113年度台上字第786號判決要旨可參)   ⒉有關被告有無供出毒品來源而查獲其他正犯部分:  ⑴依憲兵指揮部南投憲兵隊函覆稱:「本案於112年11月20日查 獲被告何春福之供述毒品來源,惟犯嫌吳政益、曹書淵坦承 販賣第二級毒品安非他命予被告何春福,矢口否認販賣第一 級毒品海洛因」等語(見原審卷第177頁),至吳政益、曹書 淵所涉販賣第二級毒品等案件,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 官偵查追加起訴(該署112年度偵字第43666號、113年度偵字 第13375號),此有被告何春福於112年8月15日警詢筆錄(見 偵13240卷第112至114頁)、憲兵指揮部南投憲兵隊113年3月 21日憲隊南投字第1130021415號函(見原審卷第177頁)、吳 政益於112年11月21日警詢筆錄(見原審卷第151至163頁)、 曹書淵於112年11月21日警詢筆錄(見原審卷第167至175頁) 在卷可查。  ⑵然查,吳政益於112年11月21日警詢筆錄中稱:「(你本次與 何春福交易的過程為何?)就是我112年6月16日那一天大約 凌晨4點左右,何春福打LINE給我,我跟他約在新竹縣湖口 鄉一間洗車場,我當時跟小曹一起去,我們開野馬的車,車 牌忘了,小曹當場給何春福安非他命250公克,何春福拿現 金新臺幣(下同)20萬元給小曹,之後因為何春福差2萬元, 所以他在同一天下午匯2萬給我」等語在卷(見原審卷第159 頁);另就曹書淵於112年11月21日警詢筆錄中稱:「(據證 人何春福《綽號白豬》112年9月11日於新竹地方檢察署第3偵 訊室所製作第5次筆錄内供稱‥不屬實,當天(指112年6月25 日)我跟小益去何春福租屋處,是何春福以58萬元向我購買7 50公克安非他命,不是何春福所述販賣給他海洛因磚,何春 福會這樣說,我覺得是何春福自己有販賣一級毒品,為了要 供出上游,才會說我販賣海洛因磚毒品給他」等情載明筆錄 可稽(見原審卷第211至212頁),是以,吳政益、曹書淵雖坦 承販賣第二級毒品安非他命予被告何春福,然販賣時間分別 係112年6月16日、同年月25日,均係被告本案犯行時間之後 ,則被告本件販賣第一、二級毒品予盧承宇(詳附表),與其 之後向吳政益、曹書淵購買第二級毒品尚屬無涉,並不該當 供出上游因而查獲上游之減刑要件,併此敘明。 (二)本件有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之減輕事由:  ⒈按犯第4條至第8條之罪於偵查及歷次審判中均自白者,減輕 其刑,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定有明文。考量原立 法之目的,係在使前述毒品案件之刑事訴訟程序儘早確定, 當以被告於歷次審判中均自白犯罪者,始足當之,而所謂歷 次審判中均自白,係指歷次事實審審級(包括更審、再審或 非常上訴後之更為審判程序),且於各該審級中,於法官宣 示最後言詞辯論終結時,被告為自白之陳述而言,此有該條 項之立法修正理由可資參照。另所謂於偵查及審判中均自白 ,係指被告對於自己所為具備犯罪構成要件之事實,向職司 偵查、審判之公務員坦白陳述而言。  ⒉經查,被告就其所犯上開犯行,於偵查及原審、本院審理時 均坦承不諱,符合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之規定, 被告本案犯行均應依規定減輕其刑。 (三)本案並無刑法第59條之適用:  ⒈又法院於面對不分犯罪情節如何,概以重刑為法定刑者,於 有情輕法重之情形時,在裁判時本有刑法第59條酌量減輕其 刑規定之適用,以避免過嚴之刑罰(大法官釋字第263號解釋 意旨可參),亦即法院為避免刑罰過於嚴苛,於情輕法重之 情況下,應合目的性裁量而有適用刑法第59條酌量減輕被告 刑度之義務。又刑法第59條規定犯罪之情狀顯可憫恕者,得 酌量減輕其刑,其所謂「犯罪之情狀」,與同法第57條規定 科刑時應審酌之一切情狀,並非有截然不同之領域,於裁判 上酌減其刑時,應就犯罪一切情狀(包括第57條所列舉之10 款事項),予以全盤考量,審酌其犯罪有無顯可憫恕之事由 ,即有無特殊之原因與環境,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同情, 以及宣告法定最低度刑,是否猶嫌過重等等,資為判斷,且 適用刑法第59條酌量減輕其刑時,並不排除同法第57條所列 舉10款事由之審酌。  ⒉就販賣第一級毒品部分:   然查,被告如附表編號1、4所示犯行,其所犯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4條第1項之販賣第一級、第二級毒品罪,依想像競合 ,從一重之販賣第一級毒品罪處斷,經認定有2次犯行,販 賣對象僅盧承宇1人,且本案所販賣第一級毒品數量各次為1 錢、2錢(同時有甲基安非他命,數量詳附表編號1、4所示各 2兩),應認被告尚非情節嚴重之販賣第一級毒品之人,就附 表編號1、4所示犯行,經依前揭規定減輕其刑後,與其本案 犯罪行為情節相較,猶有法重情輕之憾,在客觀上顯然足以 引起一般人之同情,衡情尚有可憫恕之處,爰分別依刑法第 59條規定減輕其刑,並依法遞減之。另觀諸其上開2次販賣 第一級毒品犯行之價金各為2萬元、4萬元、交易數量均為毛 重1錢、2錢(另有販賣第二級毒品數量、價金詳上開附表所 示),尚難認係屬施用毒品之毒友間偶發之零星、微量之交 易型態,自難認屬憲法法庭112年憲判字第13號判決所稱「 情節極為輕微」之情況,顯無依該判決意旨再予減刑之餘地 ,附此敘明。  ⒊就販賣第二級毒品部分   另被告就所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第2項之販賣第二級毒 品罪,經原審認定有2次,販賣對象僅盧承宇1人,且本案如 附表編號2、3所示販賣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之數量,各 為2兩、1兩,衡量被告就上開犯行之主觀上之惡性及客觀上 之行為,經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7條第2項規定減輕其刑 後,其最低處斷刑已非過苛,且被告無畏刑罰嚴厲仍流散毒 害,危害社會秩序與國民健康甚鉅,犯罪情節非輕,難認其 犯罪有何特殊之原因與環境,以致於在客觀上足以引起一般 同情之情形,尚無適用刑法第59條規定酌量減刑之餘地,被 告上訴及辯護意旨請求依刑法第59條規定減輕其刑云云,難 認有理由,洵非可採。 三、原審認被告本案販賣第一級毒品、第二級毒品犯行,事證明 確均為科刑判決,並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正值 青壯年,企圖藉由販賣第一級、第二級毒品獲取不法利益, 無視政府嚴厲查緝毒品禁令,戕害他人身體健康,並助長毒 品氾濫(重申法益侵害、非量刑事由),且審酌所販賣第一級 、第二級毒品之數量及金額、次數(詳附表編號1至4所載), 惟考量被告於偵查、原審審理時坦承犯行(本院亦認罪)之犯 後態度,兼衡被告國中畢業之智識程度,目前無業,經濟狀 況勉持,與前岳父母及女兒同住,暨有如原審判決書所載之 犯罪動機、目的、手段、販賣對象為同一人及被告之前科素 行等一切情狀,另審酌檢察官、被告及辯護人對於科刑範圍 之意見後,爰分別量處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刑(詳附表「 原審罪名及宣告刑」欄所示);並說明其數罪定執行刑,係 考量被告所犯數罪反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權衡審酌被告之責 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 原則下,依刑法第51條第5款之規定,採限制加重原則等, 量刑自由裁量權之外部界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範之內部 抽象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使以輕重得宜,罰當其責,兼顧 刑罰衡平原則。斟酌被告本件所犯販賣第一級毒品、第二級 毒品之各犯行,犯罪時間各集中在112年3月19日及同年4月2 3日、28日、同年5月1日,犯罪手法大多類似、侵害之罪質 相同、販賣毒品對象特定等情,如以實質累加之方式定應執 行刑,則處罰之刑度顯將超過其行為之不法內涵,斟酌被告 整體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及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 ,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3年等旨。被告上訴本院請求依刑法 第59條規定減刑等語,就所犯如附表編號2、3所示販賣第二 級毒品犯行酌減其刑,核無理由,已如上述,至附表編號1 、4所示犯行,原判決業依刑法第59條規定酌減其刑。被告 及辯護人另請求本院從輕量刑等語,惟按:量刑係法院就繫 屬個案犯罪之整體評價,乃法院得依職權裁量之事項,故量 刑判斷當否之準據,應就判決之整體觀察為綜合考量,苟已 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並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 在法定刑度內,酌量科刑,無顯然失當或違反公平、比例及 罪刑相當原則,亦無偏執一端,致明顯失出失入情形,即不 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參照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1834 號判決意旨)。本件原判決就被告上開之罪量刑時,已審酌 上開情由,分別量處如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刑,顯已就刑法 第57條各款事由詳為審酌並敘明理由,既未逾越法定刑度, 亦無濫用裁量之權限,原審就被告所犯上開4罪,所量處之 刑尚屬適法,無違反公平、比例及罪刑相當原則,並無顯然 失出或有失衡平之情,要難指為違法。又原判決就被告上開 4罪,分別量處如前所述之刑(詳附表),原審酌情定其應執 行有期徒刑13年,係在各刑中最長期(有期徒刑8年6月)以 上,各刑合併之刑期(有期徒刑28年2月)以下,且未逾越合 併之最高刑期,又未見有濫用權限之情形,於法並無違誤。 被告提起上訴徒憑己見,就原審量刑之適法職權行使及原審 已詳予說明之事項,漫事指摘,均不足採,是被告本件上訴 核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翁貫育提起公訴,檢察官鄧定强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華                    法 官 陳文貴                    法 官 黃惠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蔡麗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附錄:原審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4條 製造、運輸、販賣第一級毒品者,處死刑或無期徒刑;處無期徒 刑者,得併科新臺幣3千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二級毒品者,處無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 刑,得併科新臺幣1千5百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三級毒品者,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 新臺幣1千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第四級毒品者,處5年以上12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新臺幣5百萬元以下罰金。 製造、運輸、販賣專供製造或施用毒品之器具者,處1年以上7年 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1百50萬元以下罰金。 前五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沿用原判決附表一) 編號 交易時間 交易地點 交易種類、數量、金額 (新臺幣) 原審罪名及宣告刑 1 112年3月19日 桃園市○○區○○街000巷000弄000號2樓盧承宇居所 ①以9萬元價格販賣甲基安非他命2兩 ②以2萬元價格販賣海洛因1錢 何春福犯販賣第一級毒品罪,處有期徒刑柒年拾月。 2 112年4月23日 同上 以9萬元價格販賣甲基安非他命2兩 何春福犯販賣第二級毒品罪,處有期徒刑陸年貳月。 3 112年4月28日 同上 以4萬5千元價格販賣甲基安非他命1兩 何春福犯販賣第二級毒品罪,處有期徒刑伍年捌月。 4 112年5月1日 同上 ①以9萬元價格販賣甲基安非他命2兩 ②以4萬元價格販賣海洛因2錢 何春福犯販賣第一級毒品罪,處有期徒刑捌年陸月。

2024-11-19

TPHM-113-上訴-4868-20241119-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

詐欺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上易字第1612號 上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吳氏貝 選任辯護人 李金澤律師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吳氏貝自民國壹佰壹拾參年拾壹月拾玖日起限制出境、出海捌月 。   理 由 一、「被告犯罪嫌疑重大,而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必要時檢 察官或法官得逕行限制出境、出海。但所犯係最重本刑為拘 役或專科罰金之案件,不得逕行限制之:一、無一定之住、 居所者。二、有相當理由足認有逃亡之虞者。三、有相當理 由足認有湮滅、偽造、變造證據或勾串共犯或證人之虞者」 ,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被告吳氏貝涉有詐欺取財罪,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 111年度易字第1023號、112年度易字第1129號、第1335號判 處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4月,犯罪嫌疑重大,有上開刑事判決 書所列事證可證,有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第1項第2款之事 由,被告有逃亡之可能,因認有限制出境、出海之必要,爰 裁定自民國113年11月19日起限制出境、出海8月。 三、據上論結,依刑事訴訟法第93條之2,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刑事第十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曾淑華                    法 官 陳文貴                    法 官 黃惠敏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蔡麗春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9  日

2024-11-19

TPHM-113-上易-1612-202411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