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源鴻

共找到 5 筆結果(第 1-5 筆)

重補
三重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三重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重補字第141號 原 告 新安東京海上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藤田桂子 訴訟代理人 李怡萱 上列原告與被告林源鴻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 未繳納裁判費。查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核定為新臺幣(下同)14,3 67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000元(提高徵收數額標準前)。茲 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命原告於 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向本院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原告之 訴,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法 官 趙義德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張裕昌

2025-02-11

SJEV-113-重補-141-20250211-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4410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源鴻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113年度執聲字第323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源鴻犯如附件編號1、2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8 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   受刑人林源鴻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件(即檢察官聲請書之附件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案件一 覽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規定,定其應執行 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等語。 二、本院的判斷  ㈠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 件所示之刑(附件編號1、2宣告刑欄皆應補充「如易科罰金 ,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分別確定在案等情,有各 該刑事判決書、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執行案件資 料表可證。  ㈡本院函知受刑人得就本件聲請定應執行刑案件表示意見,已 適當給予受刑人陳述意見之機會,然受刑人迄未回覆,有本 院民國113年11月22日新北院楓刑申113聲4410字第11300044 10號函及本院收文資料查詢清單可證。  ㈢檢察官以本院為附件所示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 請定受刑人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本件聲請為正當,並考 量附件所示各罪刑度之外部限制(即合計之刑度),及考量 受刑人所犯如附件所示之各罪罪名之犯罪類型,從而審酌責 任非難重複之程度,爰依受刑人犯罪行為之不法及罪責程度 、各罪之關聯性、犯罪情節、次數及行為態樣、數罪所反應 受刑人人格特性與傾向、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就 其所犯附件各罪為整體非難評價,定其應執行之刑,並諭知 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林琮欽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十日內敘明抗告理由,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                 書記官 薛力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2  日

2025-01-22

PCDM-113-聲-4410-20250122-1

審易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易字第2237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林源鴻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 3年度毒偵字第2836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林源鴻施用第一級毒品,累犯,處有期徒刑柒月。扣案之針筒壹 支沒收。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林源鴻所犯係死刑、無期徒刑、最輕本刑為3年以 上有期徒刑以外之罪,其於準備程序中,就被訴事實為有罪 之陳述,經本院告知簡式審判程序規定,並聽取檢察官、被 告意見,認宜以簡式審判程序審理,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 之1第1項規定裁定進行簡式審判程序。又本案程序之進行, 依同法第273條之2規定,簡式審判程序不受同法第159條第1 項、第161條之2、第161條之3、第163條之1,及第164條至1 70條規定關於證據能力認定及調查方式之限制,合先敘明。 二、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犯罪事實欄一第4行「法院」,更 正為「同法院以109年度毒聲字第993號裁定」;第5行「裁 定」,補充為「110年度毒聲字第2334號裁定」;及補充「 被告於113年12月31日本院準備程序及審理中之自白(參本 院卷附當日各該筆錄)」為證據外,餘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 起訴書之記載。 三、核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之施用第 一級毒品罪。被告施用前持有毒品之低度行為,為其施用毒 品之高度行為所吸收,不另論罪。又被告有如起訴所指之論 罪科刑及有期徒刑執行完畢之紀錄,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稽,其受有期徒刑之執行完畢後,5年 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最重本刑為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 本院兹經斟酌取捨,循據司法院釋字第775號解釋意見,為 避免發生罪刑不相當之情形,就本件個案裁量是否加重其最 低度本刑,考量被告構成累犯之犯罪紀錄,與本案罪名、犯 罪類型均相相同,而關於刑罰反應力薄弱部分,其施用毒品 已屬例常多端,亦有如上所述可查(即構成累犯暨其他施用 毒品間距歷程相互對照以觀),且本案亦無應處以最低度本 刑之情形,故依刑法第47條第1項累犯加重其最低本刑,於 比例原則或罪刑不相當之情事不生違背,並於主文為累犯之 記載,以符主文、事實及理由之相互契合,用免扞格致生矛 盾現象出現。爰依刑法第57條規定,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 ,審酌被告前有如起訴所指之施用毒品行為(併見卷附臺灣 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然仍欠缺反省,再為本件施用 第一級毒品犯行,是其無視於毒品對於自身健康之戕害,非 法施用第一級毒品,所為應予非難,兼衡其素行、犯罪動機 、目的,本案施用毒品採尿檢驗閾值高低之情節,並其智識 程度、家庭經濟狀況,以及其犯後態度等一切情狀,量處如 主文所示之刑。扣案之針筒1支(見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113 年度毒偵字第490號卷第31頁扣押物品目錄表、第147頁毒品 鑑定書),原內含第一級毒品業經鑑驗沖洗殆盡,然為被告 所有,且係供其施用毒品所用之物,爰依刑法第38條第2項 規定,宣告沒收。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73條之1第1項、第299條第1項前 段、第310條之2、第454條(依據刑事判決精簡原則,僅記載程 序法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黃偉偵查起訴,由檢察官歐蕙甄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 法 官 黎錦福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 ,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其未敘述上訴理 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 上級法院」。                 書記官 林有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附件: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毒偵字第2836號   被   告 林源鴻 男 47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巷00弄0號              4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 起公訴,茲敘述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如下:     犯罪事實 一、林源鴻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以109年度 審訴字第730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7月確定,嗣與其他施用毒 品案件合併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1月,於民國110年9月18日 執行完畢;復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法院送觀察、勒戒後,認 有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復經同法院裁定令入戒治處所施以 強制戒治,於111年6月14日執行完畢釋放,並由本署檢察官 以111年度戒毒偵字第103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詎仍不知悔 改,於上開戒治執行完畢釋放後3年內,基於施用第一級毒 品之犯意,於113年2月4日9時55分許為警採尿時起往前回溯 26小時內某時許,在其新北市○○區○○路000巷00弄0號4樓住 處,以針筒注射方式,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次。嗣於113 年2月4日8時35分許,為警在臺北市○○區○道0段00號前查獲 ,並扣得含第一級毒品海洛因之針筒1支。經警採集其尿液 送驗後,結果呈可待因、嗎啡陽性反應,而查悉上情。 二、案經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信義分局報告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陳   請臺灣高等檢察署檢察長令轉本署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暨待證事實: 編號 證 據 名 稱 待 證 事 實 1 被告林源鴻之自白 1.被告坦承於上開時、地,以前揭方式,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1次之事實。 2.為警所採尿液為被告親自採集並封緘之事實。 3.被告於上開查獲時、地,為警扣得前揭物品之事實。 2 自願受搜索同意書、臺市政府警察局保安警察大隊第二中隊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 、交通部民用航空局航空醫務中心113年3月6日航藥鑑字第0000000號毒品鑑定書各1份 上開扣案物,佐證被告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之事實。 3 自願受採尿同意書、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偵辦毒品案件尿液檢體委驗單、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113年2月27日出具之濫用藥物檢驗報告(尿液檢體編號:170533)各1份 被告尿液檢驗報告呈如上開陽性反應,佐證被告施用海洛因之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之施用第 一級毒品罪嫌。被告持有毒品之低度行為,為其施用毒品之 高度行為所吸收,請不另論罪。又被告前有犯罪事實欄所載 之論罪科刑及執行情形,此有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1份附卷 可稽,其於有期徒刑執行完畢後,5年以內故意再犯本件有 期徒刑以上之罪,為累犯,請參照大法官會議釋字第775號 解釋意旨,審酌是否依刑法累犯規定加重其刑。至上開扣案 物,經檢驗機關以乙醇溶液沖洗後,檢出第一級毒品海洛因 成分,因與其上所殘留之毒品難以析離,請依毒品危害防制 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銷燬之。 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3條第2項、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 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5   月  28  日                檢 察 官 黃偉

2025-01-21

PCDM-113-審易-2237-20250121-1

審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訴字第848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邱建凱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追加起訴(113年度偵字第558 90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追加起訴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追加起訴意旨如附件檢察官追加起訴書所載。 二、按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 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定 有明文。次按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就與本案相牽連之犯 罪或本罪之誣告罪,追加起訴,同法第265條第1項定有明文 。另按刑事訴訟法第265條之追加起訴,係就與已經起訴之 案件、無單一性不可分關係之相牽連犯罪(指刑事訴訟法第 7條所列案件),在原起訴案件第一審辯論終結前,藉原訴 之便而加提獨立之新訴,俾與原起訴案件合併審判,以收訴 訟經濟之效。故起訴之追加,須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始得為 之,此為追加起訴時間上之限制,而起訴之追加既係利用舊 訴之訴訟程序提起,自以有本案之存在為前提,其已無本案 之訴可資附麗者,即無許其追加之餘地。違反上開之規定而 追加起訴者,顯屬不合,其追加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應諭 知不受理之判決,並無所謂追加起訴祇須具備刑事訴訟法第 264條第2項規定之法定記載程式,即可不論是否合法,均應 以實體判決終結其訴訟關係之可言(最高法院100年度台非 字第107號判決意旨參照)。準此,在刑事簡易程序,或是 不經言詞辯論終結(例如公訴不受理、免訴、管轄錯誤等) 之案件,案件既經判決而終結,案件繫屬即已不存在,如檢 察官於法院判決後始提起追加起訴,因已無本案之訴可資附 麗,仍應認追加起訴之程序違背規定。 三、經查,檢察官雖以本件追加起訴案件,與本院113年度審訴 字第829號案件(下稱前案)具有一人犯數罪之相牽連關係 ,而為本件之追加起訴;惟前案業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1月1 8日判決免訴在案,有前案判決書附卷可稽,而本件追加起 訴案件,係於113年11月18日始繫屬於本院,此有臺灣新北 地方檢察署113年11月18日新北檢貞月113偵55890字第11391 47601號函文上本院收狀戳章在卷可按,顯見本件追加起訴 案件繫屬於本院時,前案業已判決,揆諸前揭說明,本件追 加起訴之程序應屬違背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 受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 審判長法 官 李俊彥                               法 官 梁家贏                                         法 官 朱學瑛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 ,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其未敘述上訴理 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 上級法院」。                     書記官 許維倫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附件: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追加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55890號   被   告 邱建凱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與本署已起訴之113 年度偵字第47320號被告邱建凱涉嫌詐欺案件有相牽連案件之關 係,應追加提起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     犯罪事實 一、邱建凱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在社 群軟體FACEBOOK網站以附表編號1及3所示暱稱刊登販售電腦 螢幕之訊息,致附表編號1及3所示之人上網瀏覽網頁後陷於 錯誤,於附表所示時間,匯款附表編號1及3所示款項至附表 編號1及3所示帳戶內,旋遭提領一空。另基於詐欺取財及行 使偽造準文書之犯意,在社群軟體FACEBOOK網站以附表編號 2所示暱稱刊登販售電腦螢幕之訊息,並於不詳地點偽造附 表編號2之郵局帳戶戶名為「李博硯」之圖片後,傳送予附 表編號2所示之人而行使之,致附表編號2所示之人因而陷於 錯誤,於附表編號2所示時間,匯款附表編號2所示款項至附 表編號2帳戶內,旋遭提領一空。 二、案經梁豈源、萬容均及陳宇澔分別訴由新北市政府警察局土 城分局報告及本署檢察官簽分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邱建凱於偵訊中坦承不諱,核與告 訴人梁豈源、萬容均及陳宇澔於警詢之指訴、另案被告林敏 雄、林源鴻於警詢及偵訊中之供述大致相符,並有告訴人梁 豈源、萬容均及陳宇澔分別提出之對話紀錄截圖1份及匯款 執據在卷可參,足認被告前揭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 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邱建凱就犯罪事實欄附表編號1及3所為,均係犯刑法 第339條之4第1項第3款以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而犯詐欺罪嫌 ;就犯罪事實欄附表編號2所為,係犯同法第216條、第220 條第2項、第210條之行使偽造準私文書及第339條之4第1項 第3款以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而犯詐欺罪嫌。又被告有如犯 罪事實所示之犯罪所得,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第4項 宣告沒收。 三、又一人犯數罪者為相牽連之案件,且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   ,得就與本案相牽連之犯罪追加起訴,刑事訴訟法第7條第2   款、第26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被告另案涉嫌詐欺部分, 業經本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47320號提起公訴,此有本 署全國刑案資料查註表附卷可稽,為免認事用法歧異,爰依 法追加起訴。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第265條第1項追加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24  日               檢察官 黃筱文 附表(幣別:新臺幣): 編號 告訴人 刊登詐騙廣告之帳號 匯款時間 匯款金額 本案帳戶 1 梁豈源 FACEBOOK暱稱「張誠硯」 112年8月12日12時39分許 3,000元 林源鴻所提供不知情的林敏雄名下之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帳號00000000000000號帳戶 2 萬容均 FACEBOOK暱稱「BOLDK LE李博硯」 112年8月22日20時1分許 3,200元 同上 3 陳宇澔 FACEBOOK暱稱「謝博硯」 112年8月31日18時48分許 3,000元 林源鴻所提供不知情的林雅鈴名下第一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號帳戶

2025-01-14

PCDM-113-審訴-848-20250114-1

審訴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審訴字第829號 公 訴 人 臺灣新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邱建凱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47320 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免訴。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邱建凱意圖為自己不法所有,基於詐欺 之犯意,於民國112年8月16日3時36分前某日、時許,以社 群軟體FACKBOOK暱稱「陳韋安」,在FACKBOOK刊登販賣二手 螢幕詐騙廣告,致告訴人吳益誠瀏覽上開廣告後陷於錯誤, 透過通訊軟體Messenger與被告聯繫後,於112年8月16日3時 36分許,匯款新臺幣(下同)3,500元至被告指定之不知情 之張月好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因認 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3款之以網際網路對公眾散 布而犯詐欺取財罪嫌。 二、按案件曾經判決確定者,應諭知免訴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 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2條第1款、第307條分別定有明 文。此係指同一案件已經法院為實體上之確定判決,該被告 應否受刑事制裁,即因前次判決而確定,不能更為其他有罪 或無罪之實體上裁判。此項禁止雙重追訴處罰之一事不再理 原則,為刑事訴訟法之基本原則,又稱為確定判決之既判力 ;則關於單純一罪、實質上一罪(接續犯、吸收犯、結合犯 、加重結果犯等)或裁判上一罪(想像競合犯),實體法上 僅有單一刑罰權,訴訟法上應僅係單一訴訟客體,其一部事 實已經判決確定者,對於構成一罪之他部事實,自應為既判 力效力所及,不得再為實體裁判,依法應諭知免訴。 三、經查:  ㈠被告明知自己並無出售電腦設備、用品及二手機車之真意, 且無上開商品可資販賣之能力,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 基於以網際網路向公眾詐欺取財之犯意,以附表「詐騙手法 」欄所示之方法實施詐騙,同時為掩飾犯行及犯罪所得之真 正去向、避免檢警循線追緝,使其取得贓款不易遭人追查, 同時各以附表「取得帳戶之方式(洗錢帳戶)」欄所示方式取 得之他人帳戶後,提供給告訴人吳益誠轉帳付款,因而使告 訴人吳益誠上當受騙,於附表「付款(轉帳)時間」、「轉 入帳戶」欄所示之時間及金融帳戶,轉入如附表所示之金額 ,使被告詐得該款項,而認被告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項第3 款之以網際網路對公眾散布而犯詐欺取財罪及洗錢防制法第 14條第1項之一般洗錢罪,業經臺灣基隆地方法院以112年度 金訴字第611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年2月,已於113年4月11 日確定(下稱前案),有前案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 案紀錄表在卷可參。  ㈡經核本案與前案經判決確定之犯罪事實,被害人均為吳益誠 ,遭詐騙之時間、手法、匯款時間、金額及帳戶均屬相同, 是本案與前案顯係同一案件,前案既經判決確定,本案自應 為前案既判力效力所及,揆諸前開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 逕為諭知免訴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2條第1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8  日          刑事第二十四庭 法 官 朱學瑛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敘明上訴理由,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應附繕本) ,上訴於臺灣高等法院。其未敘述上訴理 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切勿逕送 上級法院」。                  書記官 許維倫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告訴人 (被害人) 詐騙手法 取的帳戶之方式 (洗錢帳戶) 付款(轉帳)時間 轉入帳戶 轉入金額(新臺幣) 1 吳益誠 邱建凱於112年8月間,使用行動電話連結網際網路至社群軟體「FACEBOOK(下稱臉書)」上,偽以「陳韋安」名義申設帳號,並於臉書「二手螢幕」社團內,刊登虛偽販賣二手螢幕之貼文,而對公眾散布販賣二手電腦螢幕等相關商品之不實訊息;吳益誠於同年月16日上網見到前述不實訊息,乃私下以臉書「MESSENGER」與邱建凱聯絡,雙方議定3,500元成交。吳益誠誤信邱建凱果有前述商品可供出售,乃於右列時間,以網路轉帳方式,轉帳右列金額至右列帳戶。 邱建凱因積欠林源鴻債務,林源鴻乃向不知情之謝玉玲借用謝玉玲母親張月好所有之中國信託商銀000000000000帳號帳戶供邱建凱使用,以隱匿其詐欺犯罪所得之來源、及去向。 112年8月16日 凌晨3時36分許 張月好所有之中國信託銀行000000000000帳號帳戶 3,500元

2024-11-18

PCDM-113-審訴-829-2024111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