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積欠貸款本金

共找到 32 筆結果(第 1-10 筆)

北簡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北簡字第1347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官小琪 被 告 邱旭亨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33,418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30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15.72%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3,58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1年7月14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 同)290,000元,利息按定儲利率指數加年息13.99%機動計 付(本件合計為15.72%);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 清償本金或付息者,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惟被告繳款至113 年8月29日後,即未依約清償本息,尚積欠貸款本金233,418 元未為清償。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給付上開款項本 息。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任何聲明或陳述以供本院參酌。 三、原告就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個人信用貸款申請 書暨約定書、撥款資訊、產品利率查詢、繳款計算式、放款 帳戶利率查詢、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等件為證,堪信為真 。因此,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 第1項所示之帳款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 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後附計算書 確定如主文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逸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須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書記官 馬正道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註 第一審裁判費       3,580元 合    計       3,580元

2025-03-27

TPEV-114-北簡-1347-20250327-1

板簡
板橋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板簡字第102號 原 告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訴訟代理人 賴頤萱 邱至弘 被 告 彭櫳玄(原名:彭伯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肆萬肆仟柒佰壹拾貳元,及其中新臺幣參 萬玖仟玖佰貳拾貳元,自民國九十三年七月三十一日起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十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肆萬肆仟柒佰壹拾貳 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依職權由原告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92年1月28日向原告申請貸款最高定 約額度新臺幣(下同)300,000元整,約定利息按年利率18. 25%計算,按應依約定方式攤還,如有遲延履行時,則於遲 延期間按年利率20給付遲延利息。另每動用一筆借款時,須 繳納100元之提領費。嗣被告於額度內陸續動用貸款,惟其 自93年7月30日起即未依約還款,依約貸款於93年7月30日到 期,共積欠貸款本金39,922元及其利息尚未清償。為此,爰 依消費借貸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 第1項所示。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國民現金申請書、綜合約定書、 國民現金貸款交易查詢等件為證,堪認原告前開主張之事實 為真。準此,原告依消費借貸契約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 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本件判決係 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之判決,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本院 另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第2項、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 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陳彥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 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劉怡君

2025-03-21

PCEV-114-板簡-102-20250321-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北簡字第926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陳有延 被 告 程意筑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77,347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11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14.78%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4,10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3年7月5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 同)280,000元,利息第1個月按年息0.01%計算,第2個月起 改按定儲利率指數加年息13.05%機動計付(本件合計為14.7 8%);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金或付息者, 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惟被告繳款至113年8月10日後,即未依 約清償本息,尚積欠貸款本金277,347元未為清償。爰依消 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給付上開款項本息。聲明:如主文第 1項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任何聲明或陳述以供本院參酌。 三、原告就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個人信用貸款申請 書暨約定書、撥款資訊、產品利率查詢、放款帳戶利率查詢 、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等件為證,堪信為真。因此,原告 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 帳款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 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後附計算書 確定如主文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逸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須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馬正道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註 第一審裁判費       4,100元 合    計       4,100元

2025-03-20

TPEV-114-北簡-926-20250320-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北簡字第779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陳有延 被 告 杜喬念華(原名:喬念華)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01,174元,及自民國113年9月3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13.53%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3,06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08年7月3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 同)550,000元,利息按定儲利率指數加年息11.8%機動計付 (本件合計為13.53%);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 償本金或付息者情形,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惟被告繳款至11 3年9月2日後,即未依約清償本息,尚積欠貸款本金201,174 元未為清償。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給付上開款項本 息。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任何聲明或陳述以供本院參酌。 三、原告就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個人信用貸款申請 書暨約定書、撥款資訊、產品利率查詢、放款帳戶利率查詢 、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等件為證,堪信為真。因此,原告 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 帳款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 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後附計算書 確定如主文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逸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須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馬正道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註 第一審裁判費       3,060元 合    計       3,060元

2025-03-20

TPEV-114-北簡-779-20250320-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北簡字第1024號 原 告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志堅 訴訟代理人 黃莉婷 李沐澤 被 告 賴淑怡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47,472元,及自民國114年1月10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2.295%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114年1月10日起 至民國114年3月31日止,按上開利率10%計算之違約金,及自114 年4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上開利率20%計算之違約金。 訴訟費用新臺幣2,15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08年5月28日與原告簽立借據及授信 增補契約書,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50萬元,約定借款 期間自108年5月31日起至114年5月31日止,利息按中華郵政 股份有限公司2年期定期儲金機動利率加年息0.575%計算( 本件合計為2.295%);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 本金時,其餘債務得視為全部到期,且於遲延給付時,尚須 就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年息10%,逾期超過6個月者 ,按上開年息20%計付違約金。惟被告未依約清償本息,截 至114年1月9日止,尚積欠貸款本金147,472元未為清償。爰 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給付上開款項本息、違約金。聲 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任何聲明或陳述以供本院參酌。 三、原告就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借據、授信增補契 約書、變更借款契約書、客戶往來明細查詢、放款中心利率 查詢等件為證,堪信為真。因此,原告依貸款契約之法律關 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帳款本息、違約金,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 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後附計算書 確定如主文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逸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須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書記官 馬正道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註 第一審裁判費       2,150元 合    計       2,150元

2025-03-20

TPEV-114-北簡-1024-20250320-1

臺灣高等法院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上字第363號 上 訴 人 張如兒 訴訟代理人 涂惠民律師 被 上訴人 有限責任台北市第五信用合作社 法定代理人 陳建忠 訴訟代理人 謝翰進 余宗明 宋忠興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2年9 月25日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1年度訴字第3816號第一審判決提起 上訴,本院於114年2月19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按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 ,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事訴訟法第256條、第463條定有 明文。查上訴人於原審主張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規定 為請求權基礎(見原審卷第229頁),於本院審理時主張其 於民國112年7月4日已於原審當庭提出民事陳述理由狀,表 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98條規定,廢止被上訴人因詐 欺侵權行為所生之不法借款債權(見原審卷第235至237頁), 此部分係屬執行名義成立後之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 ,補充併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為其請求權基礎(見本院 卷第200至201、540至541頁),核屬補充其法律上陳述,與 前開規定並無不合,先予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上訴人主張:伊於102年間向被上訴人貸款新臺幣(下同)400 萬元(下稱102年貸款),雙方約定分15年攤還本息,並以訴 外人即伊母張寶惜位於臺北市○○區○○○路○段00巷0號1樓房地 (下稱系爭房地)設定抵押權予被上訴人。伊因資金週轉困 難,就102年貸款於105年間向被上訴人申請還本寬限期2年 ,經被上訴人同意。嗣伊於106年3月間,向被上訴人提議將 102年至105年間已償還之102年貸款本金50萬元部分再借出 ,並向被上訴人申請2年寬限期,兩造於106年3月16日簽立 金額各為50萬元、350萬元之貸款契約書(下分稱50萬元契約 書、350萬元契約書)。伊於108年3月21日間因再與被上訴人 協商寬限期,簽立315萬元貸款契約書(下稱315萬元契約書) 。嗣被上訴人以伊借款到期未清償為由,向臺灣臺北地方法 院(下稱臺北地院)聲請拍賣抵押物,經該法院以110年度司 拍字第261號裁定(下稱261號裁定)准許拍賣系爭房地,被上 訴人即執前開裁定聲請強制執行,由臺北地院民事執行處以 110年司執字第135876號拍賣抵押物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 爭執行事件)受理。然伊簽署350萬元契約書、315萬元契約 書僅係為申請寬限2年不需繳納本金,就前開契約書內第2條 、第3條第1款約定借款期限2年,2年到期還清本金之約款( 下分稱系爭106年約款、系爭108年約款,合稱系爭約款), 兩造之意思表示未合致,前開契約未成立;且系爭約款係遭 被上訴人詐欺而簽立,伊得依民法第92條第1項規定撤銷意 思表示;又系爭約款將被上訴人102年貸款之長期15年分期 攤還本息變更為中期2年到期還本,使伊喪失長期分期給付 利益,被上訴人又無說明系爭約款內容,揭露風險,系爭約 款顯失公平、違反誠信,應為無效;另350萬元、315萬元契 約書為借新還舊延續性契約,被上訴人負有於315萬元貸款 屆期時,繼續貸款給伊以清償伊舊債之義務。另伊已於112 年7月4日以民事陳述理由狀表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9 8條規定,廢止被上訴人因詐欺侵權行為所生之不法借款債 權。爰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第1項規定,求為撤銷系 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及請求被上訴人不得執261號 裁定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 ,上訴人不服,提起上訴)。其上訴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 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㈢被上訴人不得 執261號裁定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二、被上訴人則以:上訴人於102年10月24日向伊貸款400萬元, 由張寶惜擔任保證人,並以系爭房地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48 0萬元予伊,約定貸款期間15年,採本息攤還方式分期還款( 即102年貸款)。上訴人於105年2月間因無法償還本息,向伊 申請並經伊同意自105年2月24日至107年2月24日間為寬限期 ,至107年2月24日起恢復本息攤還。嗣上訴人於106年3月間 向伊表示因張寶惜需醫療費用,偕同張寶惜辦理變更貸款契 約,申請將已清償之102年貸款本金50萬元部分再借出,雙 方約定貸款總金額為400萬元,由張寶惜擔任保證人,其中3 50萬元採2年循環動用,按月付息,於108年3月16日清償本 金(下稱350萬元貸款),另50萬元採10年分期攤還本息,於1 16年3月16日到期(下稱50萬元貸款)。上訴人於108年3月間 再偕同張寶惜辦理貸款契約,由張寶惜擔任保證人,貸款31 5萬元清償先前350萬元貸款所餘本金,亦採2年循環動用, 約定於110年3月21日清償(下稱315萬元貸款)。因上訴人屆 期未依約清償315萬元貸款,50萬元貸款尚未清償之本金29 萬4,682元亦依50萬元契約書約定視為到期,伊始聲請裁定 拍賣系爭房地。系爭約款為上訴人明知,系爭108年約款更 為上訴人所親寫,伊並無詐欺情事,系爭約款亦無顯失公平 ,確屬有效等語,資為抗辯。並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三、下列事項為兩造所不爭執,堪信為真實(本院卷第541至542 頁)。  ㈠上訴人以張寶惜擔任保證人,由張寶惜提供系爭房地,於102 年10月23日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480萬元,於同年月24日向 被上訴人貸款400萬元,約定貸款期限15年,分期每月償還 貸款本息(即102年貸款)。  ㈡兩造及張寶惜於105年5月24日簽訂增補契約書,就102年貸款 分期還款條件,變更自105年2月24日起至107年2月24日,期 間僅繳納貸款利息,自107年2月24日起恢復102年貸款契約 約定之本息攤還(見原審卷第291頁)。  ㈢兩造及張寶惜於106年3月16日簽訂金額各為350萬元、50萬元 之貸款契約書(即350萬元契約書、50萬元契約書)、保證書 、授信動用申請書,被上訴人於同日撥付前開款項至上訴人 帳戶(見原審卷第365至371頁、374至377、315至318、313、 319至321頁)。  ㈣上訴人及張寶惜於107年12月26日簽立同意書,由張寶惜提供 系爭房地於108年1月2日設定最高限額抵押權82萬元,擔保 上訴人向被上訴人貸款70萬元,約定1年分期攤還,被上訴 人於同日撥付35萬元至上訴人帳戶。嗣上訴人於同年3月13 日取得火災保險理賠金,其中35萬元用以清償上訴人同年1 月2日貸款,另35萬元用以清償350萬元貸款之本金(見原審 卷第295至311頁)。  ㈤兩造及張寶惜於108年3月21日簽訂金額315萬元之貸款契約書 (即315萬元契約書,見原審卷第67至72頁)。  ㈥張寶惜於109年2月26日死亡,其合法繼承人為上訴人及訴外 人張資溢。  ㈦被上訴人於110年9月間,以上訴人積欠貸款本金344萬4,682 元(即315萬元加29萬4,682元)及約定利息、違約金未清償, 向臺北地院聲請裁定准許拍賣抵押物,經臺北地院以261號 裁定准許拍賣系爭房地,該裁定於同年12月2日確定。被上 訴人執261號裁定聲請拍賣系爭房地,由臺北地院民事執行 處以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已於110年12月17日查封系爭房地 ,訂於111年12月20日實施第一次公開拍賣,上訴人提起本 件訴訟及聲請停止強制執行程序,經臺北地院於111年8月15 日以111年度聲字第466號民事裁定,准許上訴人供擔保後停 止系爭執行程序,目前強制執行程序停止中(見原審卷第85 至89、203至204頁)。 四、本院之判斷  ㈠上訴人主張其遭被上訴人員工詐欺,誤信系爭約款為還本寬 限期之約定,並非2年還款期限,因而簽立350萬元、315萬 元契約書云云,為被上訴人所否認。經查:  ⒈兩造於106年3月16日所簽立之350萬元契約書約定:「…二、 本借款之期間二年,自民國106年3月16日起至民國108年3月 16日止。三、本借款還本付息方式如下列第一款:㈠、自實 際撥款日起,按月付息一次,到期還清本金。…」(即系爭10 6年約款,見原審卷第366頁),於108年3月21日所簽立315萬 元契約書約定:「…二、本借款之期間二年,自民國108年3 月21日起至民國110年3月21日止。三、本借款還本付息方式 如下列第㈠款:㈠、自實際撥款日起,按月付息一次,到期還 清本金…」(即系爭108年約款,見原審卷第68頁)等語,文 義均已明確記載350萬元、315萬元貸款之借款時間為2年, 到期即應還清本金,難認有何可能誤認前開約款與延展本金 寬限期有關;遑論上訴人不爭執315萬元契約書第2條之數字 部分均為其自行書寫填載(見原審卷第146頁),益徵其絕 無可能不知悉315萬元借款之期間為2年到期,其主張遭被上 訴人之員工詐欺誤信系爭約款內容為延展本金寬限期云云, 並非可採。又上訴人既知悉系爭約款內容,仍與被上訴人簽 立350萬元契約書、315萬元契約書,兩造自均應受前開契約 書內容之拘束。  ⒉上訴人固提出107年12月26日、108年3月11日、110年9月16日 、同年月28日與被上訴人員工對話錄音譯文(見原審卷第127 至141頁),主張遭被上訴人員工詐欺云云。惟查:  ⑴觀諸107年12月26日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員工陳繼雄之對話錄音 譯文,上訴人稱「…我想問一下,您昨天拿給我那個單子, 為什麼要用那個房屋設定,那等於是重新設定嗎」,陳繼雄 稱「不是重新設定,是追加設定…我們用房屋購屋貸款就是 用房屋作擔保品設定給您,我們不是用信貸是用房貸…」等 語;證人陳繼雄並於本院證稱:該次對話內容是關於107年1 2月26日之同意書(即不爭執事項㈣部分),因為系爭房地於10 7年發生火災,上訴人要領取保險理賠金69萬多元,但被上 訴人要求要修復系爭房地至火災前之情況,因上訴人急著要 理賠金,所以先幫上訴人跟被上訴人申請修繕貸款70萬元, 但是第一筆35萬元撥款後,上訴人過了3個月都沒有修繕, 所以後續上訴人取得保險理賠金後,其中35萬元先幫上訴人 還掉第一筆撥款,另外35萬元就幫上訴人還掉350萬元貸款 中的35萬元,107年12月27日對話內容提到信貸、房貸部分 ,是跟上訴人說明70萬元修繕貸款是用系爭房地為擔保等語 (見本院卷第338至339頁),核與卷附107年12月26日同意書 、同年月27日土地/建築改良物抵押權設定契約書、108年1 月2日授信申請書、對帳單、轉帳支出傳票、支出傳票及收 入傳票(見原審卷第295至311頁),可見上訴人以修繕系爭房 地為由申請貸款,並同意以火災理賠金清償等內容相符,足 認上開107年12月26日譯文內容,係關於上訴人於107年間之 70萬元貸款,而與本件350萬元、315萬元貸款或契約書無關 。  ⑵觀之108年3月11日譯文內容,被上訴人員工向上訴人稱「…我 剛剛有幫您查了一下喔,您現在原本繳的是1萬4千多啦,然 後我們現在換單就是要做新的合約這個部分的話,大概原則 上是1萬2千多不到1萬3…你有一筆是10年的,那為什麼2月會 一直通知您要換單那是2年的,您只有繳利息的部分」等語 ,參佐上訴人於106年3月21日所簽立之50萬元契約書、350 萬元契約書(即不爭執事項㈢),其中50萬元貸款之借款期限 為10年,按月本息攤還,另外350萬元之借款期限為2年,借 款期間自106年3月13日起至108年3月16日止,以按月付息, 到期還清本金方式清償等情(見原審卷第374、366頁),可知 被上訴人員工於108年2、3月間係通知上訴人350萬元貸款即 將到期事宜,而由前開譯文內容,並未見被上訴人員工有何 以延展本金還款寬限期云云而詐欺上訴人簽立315萬元契約 書之情事。  ⑶至於110年9月16日譯文內容,係被上訴人員工回覆上訴人因 其貸款屆期且上訴人未依約清償已逾6個月,貸款案已轉催 收部門而不再向上訴人收取利息等語;同年月28日譯文內容 係上訴人詢問被上訴人員工為何會收到系爭房地遭拍賣之通 知,經被上訴人員工回覆因為上訴人借款本金到期,沒有辦 理清償等語,亦均未有上訴人所指係遭被上訴人員工以還本 寬限期云云詐欺而簽立350萬元、315萬元契約書情節。  ⒊綜上,上訴人未能證明被上訴人員工有何施行詐術致其陷於 錯誤而簽立內有系爭約款之350萬元、315萬元契約書之事, 其主張兩造就350萬元、315萬元契約書之意思表示未合致, 或受有詐欺而得依民法第92條第1項撤銷成立350萬元、315 萬元契約書之意思表示,或得依同法第184條第1項、第198 條規定廢止被上訴人不法取得之315萬債權云云,均非有理 由。  ㈡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員工未說明系爭約款內容,且系爭約款 有顯失公平之無效事由云云,為被上訴人所否認。經查:  ⒈就350萬元貸款部分   證人陳繼雄於本院證稱:上訴人於106年3月7日之前,曾經 到被上訴人營業處接洽貸款50萬元、350萬元事宜,當時有 跟上訴人說明50萬元是10年分期攤還,350萬元是2年循環動 用,因為上訴人說張寶惜住院,希望伊到醫院辦理,伊於10 6年3月7日有到醫院,當時上訴人先簽立原審卷第55至56頁 之借款申請暨個人資料表(下稱106年借款申請表),之後伊 於同年月15日有到醫院,好像因為張寶惜要手術,所以沒有 完成對保,隔天才到醫院完成對保,將原審卷第57至64、36 5至378頁之授信申請書、授信動用申請書、保證書、50萬元 契約書、350萬元契約書簽署完畢,並且交付上訴人、張寶 惜各1份等語(見本院卷第334至337頁);證人即被上訴人員 工汪秋玫於本院證稱:貸款流程是客戶跟被上訴人申請貸款 ,經過核准之後,才會跟客戶簽立契約及處理對保。伊不知 道上訴人申請貸款時是由何人向其說明,但簽約跟對保會跟 客戶確認合約約定的還款方式、期限,也會確認客戶是親自 簽名。伊於106年3月16日有跟陳繼雄去醫院對保,印象中伊 只有去一次,原審卷第57至64、365至378頁之授信申請書、 授信動用申請書、保證書、50萬元契約書、350萬元契約書 就是對保當天的文書等語(見本院卷第399至400頁)。併參上 訴人所提出106年3月7日、同年月16日錄音譯文(見本院卷第 237至241頁),陳繼雄於106年3月7日稱「張媽媽…妳女兒來 五信就是台北五信申請貸款…申請金額多少你知道嗎」,上 訴人稱「我們本來額度400還掉400還要用400」,陳繼雄稱 「申請400」,張寶惜稱「對」,陳繼雄稱「我今日來就是 要看妳頭腦跟精神狀況還是不錯,妳等一下幫我簽申請書, 我們就開始作業…房屋是妳的…」等語;及汪秋玫於106年3月 16日對保時詢問是否知悉借款內容,張寶惜清楚回稱「350 萬是2年,50萬是10年…總共400萬」等語,當時上訴人亦在 場。又106年借款申請表上明確記載申請借款金額為400萬元 ,借款期間為「50萬元10年、350萬元2年」,還款方式為「 ⒈分120期(50萬元)分期攤還、⒉按期付息,本金到期一次清 償(350萬元)」,上訴人及張寶惜均在其上簽名;350萬元契 約書第1頁上訴人及張寶惜簽名位置下方即為系爭106年約款 ;另張寶惜於106年3月16日簽立之保證書,50萬元、350萬 元借款之保證期間分別記載為106年3月16日至116年3月16日 、103年3月16日至108年3月16日等情,堪認上訴人主張被上 訴人員工未說明系爭106年約款內容云云,洵非可取。  ⒉就315萬元貸款部分   上訴人不爭執315萬元契約書第2條數字部分為其自行書寫填 載,已如前述。且本院當庭勘驗被上訴人提出之108年3月8 日、同年月21日錄影畫面(見本院卷第394至398頁),上訴人 與張寶惜於108年3月8日下午2時52分許至下午3時18分許、 同年月21日上午11時50分許至中午12時40分許至被上訴人營 業處所,分別由被上訴人員工王珮璿及汪秋玫、陳繼雄及王 珮璿接待,過程中可見王珮璿、汪秋玫、陳繼雄與上訴人針 對文件內容說明及交談,上訴人及張寶惜於文件上書寫等動 作,被上訴人員工顯有向上訴人及張寶惜說明315萬元契約 書內容,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員工未說明系爭108年約款內 容云云,實非可取。  ⒊上訴人另主張系爭約款將其102年貸款之長期15年分期攤還本 息變更為中期2年到期還本,使伊喪失長期分期給付利益, 系爭約款顯失公平、違反誠信,應為無效云云。然按上訴人 於106年3月16日、108年3月21日簽立350萬元、315萬元契約 書前,已分別多次與被上訴人接洽,前開契約書並非倉促簽 立,且系爭約款之文義明確,上訴人簽立前,當已清楚知悉 系爭約款內容;而不同之消費借貸契約之借款期限、還本繳 付利息方式本有差異,當事人於締結貸款契約前,本可對於 借款金額、期間、還款方式多方比較,上訴人若不同意系爭 約款內容,亦可與被上訴人磋商或轉向其他銀行申請核貸, 遑論依系爭約款內容,上訴人實際上自106年3月至110年3月 間均僅清償350萬元、315萬元貸款之利息,享有相當於還本 寬限期之利益,難認有何不利上訴人、違反公平互惠或顯失 公平之情,上訴人主張系爭約款違反誠信原則,或應適用民 法第247條之1、消費者保護法第12條、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第 7條第2項規定而無效云云,均非可採。  ㈢上訴人主張350萬元、315萬元契約書為借新還舊延續性契約 ,被上訴人負有於315萬元貸款屆期時,繼續貸款給伊以清 償伊舊債之義務云云。然觀諸350萬元、315萬元契約書內容 ,並無被上訴人於貸款到期時負有再與上訴人簽立新貸款契 約義務之相關約定;又依系爭約款內容,上訴人於借款到期 時即需還清本金,縱上訴人先前係以再向被上訴人貸款方式 清償到期之舊貸款,亦係上訴人以向被上訴人貸款之方式清 償舊債務,並非被上訴人負有續借貸款給上訴人之義務。何 況上訴人於舊貸款到期時,如有再行貸款清償舊債務之需要 ,並非必須向上訴人貸款,亦可另尋其他金融機構,比較貸 款條件,又金融機構是否審核通過貸款案,本可依照貸款人 信用狀況、還款能力、資金用途、債權確保、金融機構本身 核貸政策等綜合考量,並非一經貸款人申請,金融機構即有 核貸義務,是上訴人前開主張,實係倒果為因,難認有憑。  ㈣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以伊積欠貸款本金315萬元、29萬4,682 元及利息、違約金未清償,向臺北地院聲請裁定准許拍賣抵 押物,但其中29萬4,682元本金為50萬元貸款部分,該筆貸 款尚未到期云云。然觀諸50萬元契約書第9條約定:「甲方( 即上訴人)如有下列情形之一時,毋須由乙方(即被上訴人) 事先通知或催告,乙方得隨時減少本借款之額度,或縮短借 款期限,或視為全部到期:㈠、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清償本 金時…」等語(見原審卷第375頁),而上訴人315萬元借款於2 年到期後並未清償,已符合前開債務得視為全部到期之約定 ,是被上訴人以50萬元貸款尚未清償之本金29萬4,682元, 併同上訴人未清償之315萬元借款,向臺北地院聲請拍賣抵 押物,與兩造前開約定並無不合,上訴人前開主張,亦非可 取。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1項、第2項規定, 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請求撤銷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 序,及主張被上訴人不得執261號裁定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 制執行,為無理由,不應准許。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 並無不合。上訴論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無 理由,應駁回其上訴。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附此敘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民事第十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沈佳宜               法 官 陳筱蓉               法 官 翁儀齡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9  日               書記官 劉家蕙

2025-03-19

TPHV-113-上-363-20250319-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北簡字第314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徐子傑 被 告 邱創勇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43,153元,及自民國113年3月22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14.78%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2,41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2年9月22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下 同)160,000元,利息按定儲利率指數加年息13.17%機動計 付(本件合計為14.78%);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 清償本金或付息者情形,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惟被告繳款至 113年3月21日後,即未依約清償本息,尚積欠貸款本金143, 153元未為清償。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給付上開款 項本息。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任何聲明或陳述以供本院參酌。 三、原告就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個人信用貸款申請 書暨約定書、撥款資訊、產品利率查詢、放款帳戶利率查詢 、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等件為證,堪信為真。因此,原告 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 帳款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 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後附計算書 確定如主文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逸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須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馬正道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註 第一審裁判費       2,410元 合    計       2,410元

2025-02-27

TPEV-114-北簡-314-20250227-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北簡字第120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徐子傑 被 告 葉萍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46,435元,及自民國112年12月28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14.6%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77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1年12月27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 下同)190,000元,利息按定儲利率指數加年息12.99%機動 計付(本件合計為14.6%);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 約清償本金或付息者,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惟被告繳款至11 2年12月27日後,即未依約清償本息,尚積欠貸款本金146,4 35元未為清償。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給付上開款項 本息。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任何聲明或陳述以供本院參酌。 三、原告就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個人信用貸款申請 書暨約定書、撥款資訊、產品利率查詢、繳款計算式、放款 帳戶利率查詢、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等件為證,堪信為真 。因此,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 第1項所示之帳款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 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後附計算書 確定如主文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逸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須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馬正道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註 第一審裁判費       1,770元 合    計       1,770元

2025-02-27

TPEV-114-北簡-120-20250227-1

營簡
柳營簡易庭

清償借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柳營簡易庭民事裁定 114年度營簡字第128號 原 告 台新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統雄 一、原告因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曾聲請對被告吳岳霖發支付命令 ,惟被告已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應以支付命 令之聲請視為起訴。茲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後5日內補正下 列事項,如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㈠本件訴訟標的價額依所請求之本金新臺幣(下同)486,331元 及所請求起訴前之孳息(自98年5月29日起算至起訴至本院 前(即114年1月5日)之利息)1,290,773元合併計算核定為 1,777,104元,應繳裁判費22,326元,扣除前繳支付命令裁 判費500元外,尚應補繳21,826元。 ㈡提出準備書狀一件敘明下列事項及證據,並應檢附繕本一份 : 1.被告歷次借款及還款明細?最後一次繳款日期、金額及充抵 明細,並提出被告確有積欠貸款本金486,331元之證據。 2.對被告聲明異議內容之意見。 二、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柳營簡易庭 法 官 童來好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吳昕儒

2025-02-26

SYEV-114-營簡-128-20250226-1

北簡
臺北簡易庭

返還借款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北簡字第12984號 原 告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訴訟代理人 張華軒 被 告 李佳螢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378,514元,及自民國113年4月24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10.6%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4,410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1年11月23日向原告借款新臺幣( 下同)428,148元,利息按定儲利率指數加年息8.99%機動計 付(本件合計為10.6%);並約定如有任何一宗債務不依約 清償本金或付息者情形,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惟被告繳款至 113年4月23日後,即未依約清償本息,尚積欠貸款本金378, 514元未為清償。爰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給付上開款 項本息。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 任何聲明或陳述以供本院參酌。 三、原告就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個人信用貸款申請 書暨約定書、撥款資訊、產品利率查詢、繳款計算式、放款 帳戶利率查詢、放款帳戶還款交易明細等件為證,堪信為真 。因此,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 第1項所示之帳款本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件係適用簡易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 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之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依後附計算書 確定如主文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陳逸倫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須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書記官 馬正道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註 第一審裁判費       4,410元 合    計       4,410元

2025-02-20

TPEV-113-北簡-12984-202502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