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許祐慈

共找到 6 筆結果(第 1-6 筆)

南小
臺南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南小字第1768號 原 告 鄭福龍 羅熙卉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莊舒涵律師 被 告 許銘修 上列當事人間因傷害案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請求侵 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經本院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113年度附民 字第857號),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6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甲○○新臺幣參萬貳仟元,及其中新臺幣壹萬伍仟 元自民國一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起,其中新臺幣壹萬柒仟元自民 國一一四年二月七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 算之利息。 被告應給付原告乙○○新臺幣新臺幣參萬捌仟元,及其中新臺幣壹 萬伍仟元自民國一一三年五月三十一日起,其中新臺幣貳萬參仟 元自民國一一四年二月七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柒佰元,並應於本判決確定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餘由 原告負擔。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均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參萬貳仟為原 告甲○○預供擔保,以新臺幣參萬捌仟元為原告乙○○預供擔保,各 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原因事實引用本院刑事庭113年度易字第798 號刑事判決認定事實。被告蓄意傷害原告,原告迄今仍惶恐 不安,精神受到嚴重痛苦,並有失眠、心悸等症狀。原告爰 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2項、第216條、第195條第1項 前段、第3項規定請求被告賠償精神慰撫金。並聲明:㈠被告 應給付原告甲○○新臺幣(下同)50,000元(此為擴張後之聲明) ,暨自書狀繕本送達翌日止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 5計算之利息。㈡被告應給付原告乙○○50,000元(此為擴張後 之聲明),暨自本書狀繕本送達翌日止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㈢願供擔保,請求准為假執行。 二、被告之答辯(第一人稱):原告要搶原告母親手中的小孩,被 我制止,才跌倒受傷。我當時請原告離開,原告不願意,原 告等執意要搶小孩,我才把他們往後推,她們才會跌倒。她 們是搶小孩的現行犯。甲○○拿疑似鑰匙的利器將我手臂刺傷 ,我才把甲○○推開。並聲明:駁回原告之訴。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 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 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第1項 前段、第19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 (二)查:  ⒈被告為訴外人許祐慈之父親,原告甲○○、乙○○則為許祐慈之 公婆。被告與許祐慈於民國112年8月17日14時6分許,至臺 南市○○區○○○街000號之「明日之星幼兒園」,欲接走許祐慈 之女兒鄭○于,原告甲○○、乙○○接獲通知亦前往上開幼兒園 ,許祐慈在幼兒園內將鄭○于高舉要遞交在門外之被告,此 時原告甲○○、乙○○乃上前亦欲搶下鄭○于,被告見狀,基於 傷害之犯意,先推開原告甲○○,再順勢推倒原告乙○○,原告 甲○○隨即爬起向前與被告發生拉扯,被告再次將甲○○推倒在 地,因而致原告受有右側膝部擦傷、右側上臂擦傷、右側手 肘擦傷之傷害,原告乙○○受有右側上臂挫傷、右側手肘擦傷 、頸部疼痛、背部挫傷之傷害。上開事實,經臺灣臺南地方 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調偵字第90號提起公訴,本院刑事 庭以113年度易字第798號判處被告犯傷害罪,處拘役55日( 得易科罰金)等情,有前揭刑事判決在卷可參,堪信原告此 部分之主張,有其依據。  ⒉被告雖以前詞置辯,惟:   ⑴按對於現時不法之侵害,為防衛自己或他人之權利所為之 行為,不負損害賠償之責。但已逾越必要程度者,仍應負 相當賠償之責,民法第149條定有明文。又民法上之防衛 行為,係指基於防衛自己或他人權利之目的,排除現在不 法侵害所為之行為,而防衛過當,乃指防衛行為逾越必要 之程度而言。防衛行為是否逾越必要程度,固須就實施之 情節而為判斷,即應就不法侵害者之攻擊方法與其緩急情 勢,由客觀上審察防衛權利者之反擊行為,是否出於必要 以定之。又此反擊行為,必加損害於侵害人,始生正當防 衛之問題,至正當防衛是否過當,又應視具體之客觀情事 ,及各當事人之主觀事由定之,不能僅憑侵害人一方受害 情狀或主觀想法為斷(最高法院64年台上字第2442號民事 裁判意旨參照)。又犯罪在實施中或實施後即時發覺者, 為現行犯。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以現行犯論:一、被追呼 為犯罪人者。二、因持有兇器、贓物或其他物件、或於身 體、衣服等處露有犯罪痕跡,顯可疑為犯罪人者。刑事訴 訟法第88條亦有明文。現行犯之認定,須客觀上確有犯罪 嫌疑,司法警察有相當理由足信被逮捕人係現行犯而言。 被告雖認為事發當時原告是搶小孩的現行犯云云,然則孩 子本為法律上的權利主體,享有憲法保障的基本人權,法 律上固有親權行使之相關規範,但亦不應妨礙其可基於自 己意思而決定由何人接待其放學或下課的自由,被告所稱 「搶」小孩等情,亦已將自己置於相同地位而可將小孩放 在自己支配之下的認知,顯已將小孩客體化而未可自知, 則在未明確孩子之意志或意思之前,被告逕以原告有搶小 孩之舉而認定原告為現行犯,除其未明之係何犯罪之現行 犯之外,亦屬以一己主觀想法而為之解讀,實難採憑;且 其推倒原告之行為,亦無法認定係在排除有何現時不法侵 害之條件下所為,而被告所稱原告甲○○持利器傷之云云, 亦無證據可實。從而,被告所執前辯,難以排除其侵權行 為之損害賠償責任甚明。   ⑵另按民事訴訟上之證據法則,其證據之證明是適用證據優 勢原則;亦即證據之證明力,較為強大,更為可信者,即 足以使審理事實之人對於爭執之事實認定其存在,更勝於 不存在,即達到前開蓋然的心證,此即證據優勢原則。而 刑事訴訟上證明之資料,無論其為直接證據或間接證據, 均須達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 實之程度,始得據為有罪之認定,若其關於被告是否犯罪 之證明未能達此程度,而有合理之懷疑存在時,致使無從 形成有罪之確信,在刑事訴訟「罪疑唯輕」、「無罪推定 」原則下,根據「罪證有疑,利於被告」之證據法則,即 不得遽為不利被告之認定。是以,刑事訴訟上對於證據證 明力之要求,更甚於民事訴訟,原告主張被告有前揭行為 ,業經刑事訴訟程序經嚴格證明法則認定如上,置諸民事 訴訟上之衡量,自已達證據優勢而可以採信。因此,原告 就其主張之事實,舉證已足,堪以認定信實。  ⒊合上,原告主張有前揭侵權行為之事實,舉證已足,被告所 辯,無從阻卻其損害賠償責任。是原告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 係,請求被告賠償其非財產上損害(精神慰撫金),為有理由 ,應准許之。  ⒋按被害人受有非財產上損害,請求加害人賠償相當金額之慰 撫金時,法院對於慰撫金之量定,應斟酌實際加害情形、所 造成之影響、被害人痛苦程度、兩造之身分、地位、經濟情 形及其他各種狀況,以核定相當之數額。復按慰撫金之多寡 ,應斟酌雙方之身分、地位、職業、教育程度、財產及經濟 狀況、加害之程度、被害人所受之痛苦及其他各種情形核定 。原告因被告之傷害行為受有前揭傷害,精神上自受有一定 程度之痛苦,原告依據民法第195條之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其 非財產上之損害,即屬有據。本院審酌兩造之身分、地位、 經濟狀況、被告之加害程度、原告所受傷勢及生理上所受之 痛苦等一切情狀(並參:南小字卷第41頁),認原告甲○○請求 精神慰撫金以32,000元為適當,原告乙○○請求精神慰撫金以 38,000元為適當。 (三)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民法第229條第2項 定有明文。又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 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 其約定利率;而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 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亦為同法第233條第1項及 第203條所明定。從而,原告請求被告給付上開損害賠償, 並自書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起算之利息至清償日止之法定利 息,有其依據;原告甲○○部分,其中15,000元為起訴時之聲 明金額,應自附帶民事訴訟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即113 年5月31日起,其擴張後聲明勝訴之17,000元,應自原告變 更聲明暨準備狀繕本送達被告翌日即114年2月7日起,原告 乙○○部分,其中15,000元利息起算日亦為113年5月31日,其 擴張聲明後之勝訴23,000元利息起算日為114年2月7日,均 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應予准許( 起訴狀繕本送達證書、被告簽收原告變更聲明暨準備狀繕本 日期可參:附民字卷第7頁,南小字卷第45頁)。 (四)綜上所述,原告本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原 告甲○○32,000元,及其中15,000元自113年5月31日起,其中 17,000元自114年2月7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 分之5計算之利息,及請求賠償原告乙○○38,000元,及其中1 5,000元自113年5月31日起,其中23,000元自114年2月7日起 ,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 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之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各當事人一部勝訴、一部敗訴者,其訴訟費用,由法院酌量 情形,命兩造以比例分擔或命一造負擔,或命兩造各自負擔 其支出之訴訟費用,民事訴訟法第79條定有明文。小額訴訟 ,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定其費用額,民事訴訟法 第436條之19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訴訟費用為1,000元(原告 擴張訴之聲明後之裁判費),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 無理由,本案審酌兩造之勝敗情形,判決應由被告依其敗訴 比例負擔其中百分之70即700元,並依民事訴訟法第91條第3 項規定加給利息,餘由原告負擔。 五、本件原告勝訴部分,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規定 之小額訴訟事件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20之規定,就原告勝訴部分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原告就 此為假執行聲請,僅在促請本院注意,毋庸為准駁諭知)。 本院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各為原 告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 之聲請亦失所附,應併予駁回。 六、據上論結,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2項、第79條、第85條第1項、 第91條第3項、第436條之19、第436條之20、第392條第2項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盧亨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廿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須附繕本)。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之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之理由,不 得為之。且上訴狀內應記載表明(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 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 實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4   日                  書記官 彭蜀方

2025-03-04

TNEV-113-南小-1768-20250304-1

上易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傷害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易字第754號 上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鄭福龍 選任辯護人 莊舒涵律師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傷害案件,不服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3年度易 字第798號中華民國113年11月8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號:臺灣 臺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調偵字第90號),提起上訴,本院判決 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乙○○於上開時、地,遭告訴人甲○○推倒 後隨即爬起,亦基於傷害之犯意,向前與告訴人甲○○發生拉 扯,並於拉扯後再次被告訴人甲○○推倒在地,告訴人甲○○因 而受有左手1公分撕裂傷之傷害。因認被告乙○○涉犯刑法第2 77條第1項之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而認定犯罪事實所 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然 而無論直接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一般 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得據 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之懷 疑存在,致無從為有罪之確信時,即應為無罪之判決(最高 法院76年度台上字第4986號判決先例意旨參照)。又刑事訴 訟法第161條第1項規定: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 責任,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因此,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 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 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 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基於無罪推定之原則, 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院92年度台上字第128 號判決先例意旨可參)。再依刑事訴訟法第154條第2項規定 ,有罪判決書理由內所記載認定事實所憑之證據,須經嚴格 證明之證據,在無罪判決書內,因檢察官起訴之事實,法院 審理結果認為被告之犯罪不能證明,所使用之證據不以具有 證據能力之證據為限,故無須再論述所引有關證據之證據能 力。  三、公訴意旨認定被告乙○○(下稱被告)涉犯上開傷害罪嫌,無 非係以證人即告訴人甲○○(下稱告訴人)於警詢及偵訊時之 證述、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受理家 庭暴力事件驗傷診斷書、監視錄影影像、翻拍照片及檢察官 勘驗筆錄等件為其主要論據。 四、訊據被告固不爭執於前揭時、地與告訴人發生拉扯,惟堅詞 否認有傷害主觀犯意及傷害告訴人之行為,辯稱:被告並未 以傷害告訴人甲○○,告訴人之傷勢非無可能係其與幼稚園老 師拉扯後又翻牆所致,告訴人之證述反覆不一,且欠缺補強 證據,不得作為論定被告有罪之證據等語。 五、經查:  ㈠被告與告訴人於112年8月17日14時6分許,在上開幼兒園前徒 手發生拉扯,同日告訴人急診就醫治療,經診斷受有左手1 公分撕裂傷等情,為被告所不爭執,並有監視錄影畫面翻拍 照片、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務處受理家 庭暴力事件驗傷診斷書、原審勘驗筆錄及截圖、國軍高雄總 醫院岡山分院113年6月21日雄岡院部字第1130003544號函所 附之告訴人就診病歷照片資料等件在卷可稽(見警卷第25至 29頁,原審卷第61至65、77至85、137至145頁),是此部分 之事實,固堪認定。  ㈡然告訴人之告訴,係以使被告受刑事訴追為目的,是其陳述 是否與事實相符,仍應調查其他證據以資審認。又被害人之 陳述如無瑕疵,且就其他方面調查又與事實相符,固足採為 科刑之基礎,倘其陳述尚有瑕疵,則在未究明前,遽採為論 罪科刑之根據,即難認為適法。而:  ⒈公訴意旨認告訴人甲○○所受傷害,係被告乙○○與告訴人甲○○ 拉扯過程所造成,然證人即告訴人於警詢時證稱:我與女兒 許祐慈要將孫子接走,然後被告及羅熙卉上前阻止我,我將 他們推倒,他們又朝我靠近且我覺得手部有刺痛感,我認為 過程中被告有拿異物戳傷我的左手等語(見警卷第6至7頁) ;於偵訊時證稱:被告爬起來往我過來時,我伸手去阻擋他 ,我就覺得我的手被被告割到等語(見偵27916號卷第41頁 );於原審審理中證稱:被告按著鑰匙前端劃傷我的手等語 (見原審卷第105頁);於本院審理中證稱:是被告拿疑似 鑰匙握在拳頭中,揮拳過來,我伸左手去阻擋所導致的;我 沒有看到他拿出來,但刺到我手裡時我疼痛,我低頭下去看 才看到,他握著鑰匙已經插在我的手上面等語(見本院卷第 71至72頁)。又告訴人於本案衝突發生後,在國軍高雄總醫 院岡山分院驗傷時主訴係遭被告以車鑰匙攻擊等語,亦有上 開醫院驗傷診斷書在卷可稽(見警卷第25頁)。是觀諸告訴 人歷次供述,對於本案案發經過及所受傷害之原因,係指稱 遭以車鑰匙等尖銳物攻擊所致,並非被告乙○○徒手造成,公 訴意旨已與所憑證據即告訴人指述有所不合。且告訴人關於 被告傷害之經過,先後所述分別有被告「拿異物戳傷」、「 割到」、「按著鑰匙前端劃傷」、「握著鑰匙插在我的手上 面」等不同說法,亦難謂一致及無瑕疵可指。  ⒉再者,被告否認有持車鑰匙傷害告訴人,並於原審審理中稱 :平時車鑰匙都放在口袋、跌倒後並無將口袋內東西拿出等 語(見原審卷第181頁);於本院審理中稱:去到幼稚園我 從來都沒有從口袋拿出鑰匙或任何東西等語(見本院卷第83 頁)。而經原審當庭勘驗現場路口監視器,告訴人將羅熙卉 推倒在地後,告訴人上前與被告發生扭打,被告並遭告訴人 推倒在地,嗣後告訴人似有持續傷害被告行為,但受到前方 車輛阻擋,無法看到兩人實際狀況及動作等情,有原審上開 勘驗筆錄及監視錄影畫面截圖在卷可稽(見原審卷第62-65 、77-85頁)。由上開勘驗結果,尚無法看出雙方衝突過程 中被告有從口袋掏出東西之動作,亦無法看出被告手中有持 任何物品,並以割、戳、劃等方式攻擊告訴人之左手。是卷 內並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資補強告訴人上開證述之真實性,揆 諸前揭說明,尚難僅憑告訴人之單一指述,或以推測、擬制 之方法,遽認被告有如告訴人所指稱持車鑰匙或其他尖銳物 而為之傷害行為。  ⒊又告訴人所受傷勢僅為左手1公分之撕裂傷,傷勢輕微,且位 於左上肢外側,屬於人體常因生活各項事務而觸碰他物之部 位。而告訴人甲○○於112年8月17日20時51分許因此傷勢至國 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急診,有該院急診病歷在卷可稽(見 本院卷第139頁)。於本案衝突發生前,告訴人先在幼稚園 內與園方老師發生爭執,園方多次出手欲將小孩抱過來,均 被告訴人用手撥開,其後告訴人自行從大門口右方石墩上踩 過跨越幼兒園大門,爬出園外後再欲出手抱取許祐慈從園內 遞交出去的鄭○于後,始發生被告、羅熙卉上前阻攔之本案 衝突,本案衝突並於同日14時6分許結束等情,亦有原審上 開勘驗筆錄及監視錄影畫面截圖在卷可稽(見原審卷第62-6 5、77-85頁),可見告訴人於就醫診斷受有上開傷勢前,有 多數事件均與其肢體有所接觸,參照其受傷部位及狀況,亦 無法排除其他一般日常生活事件導致之可能,則告訴人所受 傷害係於何時發生、是否確係被告所造成,均非無疑,難以 遽認告訴人上述傷勢與被告之拉扯行為具有相當因果關係, 自無從以傷害之罪責相繩於被告乙○○。  ㈢綜上所述,被告是否涉犯公訴意旨所指之傷害犯行,既有合 理之懷疑,檢察官所舉事證,尚未達於通常一般之人均不致 有所懷疑,尚無從說服本院形成被告涉犯傷害犯行之心證, 復無其他積極事證足以證明被告有檢察官所指之犯行,揆諸 前開法條規定及判例意旨,自應為被告無罪之諭知。 六、駁回上訴之理由:  ㈠原審以本案檢察官所提出之證據,尚無從認定被告有傷害犯 行,容有合理懷疑存在,復查無其他積極證據足資證明被告 涉有何犯行,自應為無罪之諭知,已詳敘其取捨證據及得心 證之理由;對於檢察官所舉證據,何以不足資為被告犯罪之 認定,亦在理由內詳加指駁及說明,俱有卷存證據資料可按 ,經核洵無違誤。  ㈡檢察官上訴意旨略以: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證人即告訴人於 警詢時稱:我與女兒許祐慈要將孫子接走,然後被告及羅熙 卉上前阻止我,我將他們推倒,他們又朝我靠近且我覺得手 部有刺痛感,我認為過程中被告有拿異物戳傷我的左手等語 (見警卷第6至7頁);於偵訊時稱:被告爬起來往我過來時 ,我伸手去阻擋他,我就覺得我的手被被告割到等語(見偵 27916號卷第41頁);於原審審理中稱:被告按著鑰匙前端 劃傷我的手等語(見原審卷第105頁)。又告訴人於本案衝 突發生後,在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驗傷時主訴係遭被告 以車鑰匙攻擊等語,亦有上開醫院驗傷診斷書在卷可稽(見 警卷第25頁)。是告訴人歷次供述,對於本案案發經過及所 受傷害之原因,均一致指稱係遭被告以車鑰匙等尖銳物攻擊 所致。經原審當庭勘驗現場路口監視器,告訴人將羅熙卉推 倒在地後,被告上前,告訴人與被告發生扭打,被告並遭告 訴人推倒在地,嗣因受到前方車輛阻擋,無法看到被告、告 訴人兩人實際狀況及動作等情,有原審上開勘驗筆錄及監視 錄影畫面截圖在卷可稽(見原審卷第62-65、77-85頁)。據 此,應再傳訊告訴人到庭作證,確認告訴人左手1公分撕裂 傷,應係遭被告以車鑰匙尖銳物攻擊所致,原審竟逕自認定 不能證明告訴人上述傷勢是否確遭被告攻擊所致,進而判決 無罪,顯然失當,並撤銷原判決,另為適法判決等語。  ㈢惟查:  ⒈按證據之取捨與證據之證明力如何,均屬事實審法院得自由 裁量、判斷之職權,茍其此項裁量、判斷,並不悖乎通常一 般人日常生活經驗之定則或論理法則,又於判決內論敘其何 以作此判斷之心證理由者,即不得任意指摘其為違法。茲原 判決已詳敘就卷內證據調查之結果,而為綜合判斷、取捨, 認檢察官所提前揭各項證據不足採為證明被告有其所指之傷 害犯行,其得心證的理由已說明甚詳,且所為論斷從形式上 觀察,亦難認有違背經驗法則、論理法則,或有其他違背法 令之情形,自不容任意指為違法。  ⒉被告自始至終未曾供承其有何攻擊告訴人之故意及舉動,又 證人即告訴人雖於警詢、偵查及原審審理中均證稱被告徒手 推其,致其受有前開傷害云云,惟此為被告所否認,雖經本 院依檢察官聲請傳喚證人即告訴人到庭,其證述仍與先前所 述有所歧異,業如前述;前開告訴人證述僅係有瑕疵之單一 證述,若無補強證據以佐其所言為真,尚難逕以其片面之證 詞,率而以之逕認定被告確有傷害告訴人之故意及行為。再 據告訴人之證述、國軍高雄總醫院岡山分院附設民眾診療服 務處受理家庭暴力事件驗傷診斷書、監視錄影影像、翻拍照 片及檢察官勘驗筆錄等件,尚無足認定被告有公訴意旨所指 之傷害犯行,業經本院依據卷內相關事證認定詳如前述,而 原審亦同此認定。上訴意旨復執前揭情節,置原判決所為明 白論斷於不顧,仍持已為原判決指駁之陳詞再事爭執,並作 為推論被告有傷害犯行之相關事證,要非足取,亦不得逕執 為不利被告之認定。  ⒊被告自始至終未曾供承其有何攻擊告訴人之故意及舉動,被 告前開供述自難作為不利於被告認定之證據。又證人即告訴 人雖於警詢、偵查及原審審理中均證稱被告持尖銳物品攻擊 ,致其受有前開傷害云云,惟此為被告所否認,而證人即告 訴人前開證述僅係有瑕疵之單一證述,若無補強證據以佐其 所言為真,尚難逕以其片面之證詞,率爾以之逕認定被告確 有傷害告訴人之故意及行為,進而認定被告確有傷害犯行。  ㈣從而,本件檢察官所舉前開證據,尚無法使本院形成被告確 有檢察官所指傷害犯行之有罪心證。原判決對於卷內訴訟資 料,均已逐一剖析,參互審酌,仍無從獲得有罪之心證,因 而為有利被告之認定,於法核無違誤。檢察官上訴,仍執前 開情詞為爭執,僅係就原審依職權為證據取捨及心證形成之 事項,重為爭執,持以己見為不同之評價,而指摘原判決無 罪諭知為不當,並未進一步提出積極證據以實其說,仍未能 舉證告訴人之傷害為被告行為所造成,其上訴為無理由,應 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施胤弘提起公訴、同署檢察官 郭俊男提起上訴,臺灣高等檢察署臺南檢察分署檢察官葉耿旭到 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刑事第五庭  審判長法 官 郭玫利                    法 官 林臻嫺                    法 官 曾子珍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蔡双財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2025-02-26

TNHM-113-上易-754-20250226-1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3年度附民字第570號   原 告 許祐慈 被 告 羅熙卉 上列被告因家暴傷害案件(113年度上易字第534號),原告提起 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理 由 一、按刑事訴訟諭知無罪、免訴或不受理之判決者,應以判決駁 回原告之訴,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二、本件被告羅熙卉被訴傷害案件,業經本院判決無罪,依照前 開規定,自應駁回原告附帶提起之民事訴訟,其假執行之聲 請因亦無所附麗,應併予駁回。 三、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3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吳錦佳                    法 官 蕭于哲                    法 官 吳勇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王杏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2025-02-13

TNHM-113-附民-570-20250213-2

附民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損害賠償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570號 原 告 許祐慈 被 告 鄭福龍 上列被告,因本院113年度上易字第534號家暴傷害案件,經原告 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不能終結其 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 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吳錦佳 法 官 蕭于哲 法 官 吳勇輝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王杏月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2025-02-13

TNHM-113-附民-570-20250213-1

雄補
高雄簡易庭

遷讓房屋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雄補字第3097號 原 告 陳汝婷 一、上列原告與被告許祐慈間因遷讓房屋等事件,原告起訴雖據 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下同)1,440元,惟按核定訴訟標的之 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 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2項定有 明文。又所謂交易價額,係指客觀上市場交易價額而言,法 院於核定房屋交易價值時,尚需參酌該房屋坐落位置、面積 、結構、新舊及鄰近房屋交易價額等資料,必要時並得命提 出鑑定報告。 二、查本件原告係請求被告應將門牌號碼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 226之5號8樓房屋(下稱系爭房屋)遷讓返還予原告,並給 付原告138,096元。又租金、管理費請求並非遷讓房屋之附 帶請求,應併算其價額(最高法院106 年度台抗字第1221號 裁定意旨參照),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系爭房屋加計積 欠之租金、管理費為斷;另聲明請求被告給付起訴後相當於 租金之不當得利部分,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 第2 項規定 ,不併算其價額。故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系爭房屋價額加 計積欠之租金、管理費及起訴前之不當得利等為斷。惟原告 未提出系爭房屋於起訴時之市場交易價額之資料,致本院無 從核定訴訟標的價額。 三、原告應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10日內補正下列事項: ㈠門牌號碼高雄市苓雅區中正一路226之5號8樓房屋及其坐落基 地之土地及建物第一類謄本。 ㈡查報系爭房屋之價額(如鑑價機構之鑑價報告、近期買賣成 交價格、實價登錄交易價格、113年度房屋課稅現值等)。 ㈢原告應提出被告許祐慈最新戶籍謄本(記事欄勿省略)。 ㈣原告於113年11月11日寄發順昌郵局第271號存證信函予被告 之收件回執。 ㈤據起訴狀聲明記載:被告應給付原告138,096元,起訴狀事實 及理由欄記載:被告欠繳租金(含管理費)共138,096元, 又併予請求「按月賠償租金35,000元及管理費4,524元」, 則原告訴之聲明第2項請求被告給付139,096元之具體項目、 內容為何?請原告確認、更正訴之聲明應為何,並具狀陳報 請求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之起始日計至本件起訴前1日即1 13年12月8日止之金額若干,及計算式。 四、原告如逾期未補正上開事項,即裁定駁回原告之訴,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周子宸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0 日 書 記 官 羅崔萍

2024-12-20

KSEV-113-雄補-3097-20241220-1

司促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3年度司促字第22431號 債 權 人 陳汝婷 債 務 人 許祐慈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新台幣玖萬捌仟伍佰柒拾貳元,及自 本支付命令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 利息,並賠償程序費用新台幣伍佰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 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債權人聲請狀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3 日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洪婉琪 附註: 一、案件一經確定本院即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毋庸具 狀申請。 二、嗣後遞狀應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4-12-03

KSDV-113-司促-22431-20241203-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