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鍾宇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確認契約無效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43號 原 告 天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虹君 訴訟代理人 劉宛甄律師 丁銓佑律師 被 告 李俊鵬 林建宏 施智皓 余易宸 許博彥 戴嘉豪 李光城 陳韋伶 徐美惠 吳升恒 簡詠慧 李俊德 吳柏諭 張淮誌 曾聖博 林序一 姜瑞祺 蔡聖德 謝承翰 黃建樹 黃凱文 蔡宗倫 蔡宗穎 蔡銘軒 謝政宏 林煒宸 吳曜宇 呂聖韡 林睿紘 魏宇琪 林凱文 歐威志 魏廷霖 陳易璘 楊承哲 周明賢 陳俊豪 呂采芬 陳秉達 吳建志 黃韋儒 張伯亨 葉星佑 王英宇 沈俊衛 張奕智 劉俊廷 佘冠霆 何承勳 鍾宇倫 吳文煜 葉力誠 黃靖幃 林柏旭 林昱丞 翁敬翔 吳秉倫 李知耀 賴紀滕 蔡明龍 劉易蒼 蘇柏丞 謝昀憲 謝議葳 謝承叡 朱宸佑 羅永倫 蘇柏宇 陳昶宇 黃柏翰 周秉漢 李孟寰 邱翊銨 陳昶亨 呂紹頊 黃仲寧 林晟億 高宇彤 林佑勳 鄭筠憲 林子勝 蔡尚圃 蔡承璋 羅文鍵 王家翔 陳泓宇 詹吉煌 周舒宇 柳政佑 王皓永 葉星宏 歐陽衡 林登凱 林詠哲 黃暘量 邱謝宇 翁健展 蔡沛希 蕭誌宏 周建勲 黃弘硯 何宗諺 陳梓維 蔡凱昕 邱彥銘 呂彥霖 黃鈺元 王邱正 林耀文 楊甯甯 陳嵊 劉權中 李冠勲 尤理衡 李承陽 李崧毓 廖群勝 陳希愷 劉晉凱 呂翰昇 洪雅芳 賴學寬 林育賢 陳宏益 張宏宇 吳俊廷 駱韋中 翁新橋 鄭郁倫 鐘暐翔 丁堡黌 劉育杰 王少甫 郭大維 郭又誠 許文宜 劉育廷 楊育昕 吳浩業 張庭亮 藍詠薰 洪承岳 林欣諴 李冠輝 林彥甫 徐暐傑 林愛 張俊程 劉柏毅 吳政翰 歐承翰 林鈺展 林楷傑 龔誌堯 葉竣誠 邱詣程 蘇致瑋 曾泓雲 楊鎮宇 鄭榮楷 林仕淳 謝振杰 顏慎皓 王煒翔 陳致廷 陳駿德 楊賀証 曾德浩 傅群翔 詹元耀 林哲聖 紀冠宇 林明憶 陳品勳 葉宸邑 曾泓雲 謝炎璋 陳瑋倫 陳尚霆 黃楷鈞 陳東軒 曾奕承 吳東霖 吳岱融 藍建維 余宗軒 彭冠霖 陳柏麟 王郁強 陳凱華 張維宸 蔡梓麒 吳柏寬 黃佑黠 施惟雄 鄭承哲 郭洧滕 池冠昕 陳家興 郭煥承 陳維昭 粘靖烽 林茂昌 范麗梅 郭智豪 林亷展 李振榮 魏育仁 洪祥恩 廖彥勛 鄭宏杰 陳信安 邱建勳 謝博勳 林明潭 陳郁豪 張忠麟 柳晏群 許明達 劉正德 廖崧揚 游鎮誠 林彥霆 賴奕銓 陳郁豪 陳怡靜 蔡易陵 張躍 蔡昀龍 張皓晴 連浩宇 林沛宜 施惟雄 楊承翰 夏與廷 蔡明翰 黃睿智 陳信和 蘇展慶 鄭怡安 林俊澤 陳秉鋐 蔡京翰 陳柏嘉 温翔旭 侯文威 黃懷慶 莊淯任 趙彥儒 蔡雨恩 花晨佳 郭正 郭鎧霆 詹淮銀 林泓陞 蕭廷宇 陳冠瑜 林中行 韓毓益 吳晁宇 范綱佑 陳冠瑜 張仁傑 陳忠淳 彭冠霖 林翰韡 謝宗晏 王誠恩 林明謙 游照臨 許育綸 謝鋒亮 林聖家 陳冠廷 陳仕杰 潘彥辰 李柏葦 洪健閔 楊弘宇 曾凜 李國誠 劉力嘉 林芷馨 謝昆荃 蔡品洋 洪盛益 王振澔 許竹均 林恩睿 林子寬 李忠霖 張嘉幃 黃政翰 劉仟璽 姜柏程 郭秉翔 王中辰 陳冠瑜 陳柏仲 李彥達 黃仕宇 丁宣文 陳冠裕 李開疆 汪兆元 韋光濬 曹祐禎 沈銘浩 陳重宇 陳金諄 何家逸 朱振均 陳庭宇 吳宸緯 林資堯 陳柏曄 蔡承融 蔡仲林 黃榮志 黃國銓 謝承叡 黃冠穎 高立翰 陳威成 林冠圻 邱晏鈞 施權修 馬子傑 蘇宏恩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契約無效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七日內,繳納裁判費新臺幣壹拾壹萬柒仟 參佰玖拾貳元,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第77條之14等規 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備之程式。原告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 其他要件之情形而可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此 為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所明定。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 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 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 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 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 高者定之。同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之2第1項 分別亦有明定。 二、經查,本件原告先位聲明:確認兩造間就起訴狀附表1「訂 單編號」欄之買賣契約無效;備位聲明:兩造間就起訴狀附 表1「訂單編號」欄之買賣契約應予撤銷。衡情預備之訴, 係以先位之訴無理由時,請求法院就備位之訴為判決之合併 訴訟,先位、備位聲明間即應屬選擇之關係,揆諸前開規定 ,其訴訟標的價額自應以其中價額高者定之。查件原告先位 請求確認兩造間就起訴狀附表1「訂單編號」欄之買賣契約 (不包括業經撤回之附表編號361、400部分)無效之確認利 益,應以前述買賣契約所代表之交易價額為斷,故核定先位 聲明之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1,208萬4,164元;備 位聲明係請求撤銷兩造間就起訴狀附表1「訂單編號」欄之 買賣契約(不包括業經撤回之附表編號361、400部分),此 係以撤銷權之形成權為訴訟標的,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原 告行使撤銷權所受利益為準,即1,208萬4,164元。是本件訴 訟標的價額自應以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即應核定為1,208 萬4,164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1萬8,392元,扣除原告前繳 1,000元,尚欠11萬7,39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之日起7日內補 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蘇怡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併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靖芸

2025-03-31

SLDV-114-補-143-20250331-1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56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鍾宇棠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1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鍾宇棠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所處如附表所示之有期徒刑,應執 行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鍾宇棠因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 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 裁定定應執行之刑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 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 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 ,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定有明文。次按刑法第53條所 謂數罪併罰,有2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以2裁判以上所宣告之數罪,均在裁判確定前所犯 者為必要,最高法院33年非字第19號判例意旨可資參照。 三、經查,本院為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之犯罪事實最後判 決之法院,且如附表編號2所示之罪確係附表編號1所示之判 決確定前所犯,並俱經如附表所示之法院分別判決判處如附 表所示之刑確定,有各該案件刑事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等文件在卷可考。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3項規 定,本院亦已函請受刑人於文到5日內具狀就如何定應執行 刑表示意見,以維護受刑人之程序保障,受刑人迄今未表示 意見。茲因檢察官向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即本院聲請定 其應執行之刑,本院審核認聲請為正當,應予准許,爰依受 刑人犯罪行為之不法及罪責程度、各罪之關聯性、犯罪情節 、次數及行為態樣、數罪所反應受刑人之人格特性與傾向、 對受刑人施以矯正之必要性等,就其所犯附表各罪為整體非 難評價,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五、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劉得為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陳紀語

2025-03-31

SCDM-114-聲-156-20250331-1

小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履行契約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小上字第22號 上 訴 人 永浴企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韋任 被上訴人 洪信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履行契約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0月11 日本院臺中簡易庭113年度中小字第2460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 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 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以及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 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第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 用第468條、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規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 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判決有同法第469條規定所列第1 款至第5款情形之一者,為當然違背法令。又當事人以違背 法令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並 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其內容,若係成文法以外之法則,應揭 示該法則之旨趣,倘為司法院大法官解釋或憲法法院之裁判 ,則應揭示該判解之字號或其內容,如依民事訴訟法第469 條所列各款事由提起上訴者,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 該條款之事實,上訴狀或理由書如未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 難認為已對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之指摘,其上訴自難認為 合法。而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及解釋契約屬於事實審法院之 職權,若其取捨、認事並不違背法令及經驗法則、論理法則 或證據法則,即不許任意指摘其採證或認定不當,以為上訴 理由(最高法院106年度台上字第2671號判決可參)。查上訴 人係以原審未闡明兩造就兩造所簽訂之學員服務合約書(下 稱系爭契約)之定性表示意見有違反民事訴訟法第296條之1 第1項、第199條第1項、第2項規定、辯論主義等語,核其形 式上業已具體指摘原審判決有違背法令之情,依上開說明, 上訴人提起本件上訴,此部分合於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 第2項、第436條之25之規定,其上訴應屬合法(另一部不合 法部分詳後述),先予敘明。另按小額程序之第二審判決, 依上訴意旨足認上訴為無理由者,得不經言詞辯論為之,民 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9第2款定有明文。 二、上訴人主張:兩造於民國110年10月25日簽訂系爭契約,原 審未闡明兩造就系爭契約之定性表示意見,違反民事訴訟法 第296條之1第1項、第199條第1項、第2項規定及辯論主義。 又原審將系爭契約定性為婚姻居間部分,係以兩造未主張之 事實作為裁判依據,且並未依憑卷內證據資料,單純以推理 為臆測,上訴人於原審提出之證據,並未有任何明示或暗示 系爭契約服務有婚姻媒介之可能或提供相應服務,亦無任何 婚姻媒介活動,且被上訴人亦未就契約給付內容包含婚姻媒 介、或有完成婚姻收取酬金之事實舉證,故原審已違背辯論 主義、證據法則、論理及經驗法則,爰依法提起上訴等語。 並聲明:(一)原判決廢棄。(二)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新臺 幣(下同)8萬4,000元及自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2345號支 付命令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 利息。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民事訴訟法第199條規定審判長之闡明義務或闡明權之行使 ,應限於辯論主義範疇,以當事人之聲明或陳述有不明瞭或 不完足者為限,審判長並無闡明令當事人提出新訴訟資料之 義務。故當事人於事實審未主張之事實或未聲請調查之證據 ,審判長本無闡明、調查之義務(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 第599號判決可資參照)。查被上訴人於原審已抗辯系爭契 約應屬婚姻居間契約或屬婚姻居間與委任之混合契約(見原 審卷第38、39頁),而上訴人主張爭契約應適用一般委任之 規定,應由被上訴人舉證系爭契約有婚配媒合服務(見原審 卷第82、83頁),足認兩造就「系爭契約之定性」之爭點已 有適當完全之辯論,兩造亦無陳述不明瞭或不完足之處,原 審自無須就此部分再加以闡明。是上訴人主張原判決有違民 事訴訟法第199條第1項、第2項規定、第296條之1第1項規定 及辯論主義乙節,難認實在。  ㈡次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規定,第469條第6款之 判決不備理由或理由矛盾之當然違背法令於小額事件之上訴 程序並未準用,是於小額事件中所謂違背法令,並不包含認 定事實錯誤、取捨證據不當或就當事人提出之事實或證據疏 於調查或漏未斟酌之判決不備理由情形。則上訴意旨固以: 原審將系爭契約定性為婚姻居間部分,係以兩造未主張之事 實作為裁判依據,上訴人於原審提出之證據,並未有任何明 示或暗示系爭契約服務有婚姻媒介之可能或提供相應服務, 亦無任何婚姻媒介活動,且被上訴人亦未就契約給付內容包 含婚姻媒介、或有完成婚姻收取酬金之事實舉證,原審並未 依憑卷內證據資料,單純以推理為臆測等為由,指摘原審判 決有違背辯論主義、證據法則、論理及經驗法則之違誤云云 ,惟此部分核屬上訴人就原審判決所為事實認定、證據取捨 之職權行使加以爭執,而證據取捨、事實認定之爭執,係事 實審法院斟酌全辯論意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依自由心證判 斷之。是原審就其取捨證據、認定事實,已於原審判決理由 要領欄內加以說明,依前揭規定及說明,此等均非得據為小 額事件上訴之理由,上訴人之上訴理由未指明原審判決違反 辯論主義之內容、具體指摘原審判決違反何種證據法則、經 驗法則或論理法則,自難認上訴人此部分上訴理由對原審判 決如何違背法令之情形已有具體之指摘,此部分上訴理由自 非合法。 四、綜上所述,原審判決並無上訴人所指違背法令之情事,上訴   人上訴意旨指摘原審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應認一部為   不合法,一部則為無理由,本院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9   第2款規定,爰不經言詞辯論,逕以判決駁回其上訴。 五、末按於小額訴訟之上訴程序,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 確定其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第1項、第436條之3 2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上訴人之上訴既經駁回,則第二審裁 判費用1,500元,應由上訴人負擔,併諭知如主文第2項所示 。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一部不合法,一部無理由,依民事訴 訟法第436條之29第2款、第436條之32第1項、第2項、第436 條之19第1項、第449條第1項、第444條第1項、第78條,判 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悌愷                   法 官 鍾宇嫣                   法 官  顏銀秋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許馨云

2025-03-28

TCDV-114-小上-22-20250328-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160號 原 告 林靜萱 訴訟代理人 許博堯律師 被 告 王國憲 王國容 王清意 林彥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2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坐落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應變價分割,所得價 金由兩造按附表「應有部分比例」欄所示比例分配。 訴訟費用由兩造按附表「應有部分比例」欄所示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 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臺中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下稱系爭土地) 為兩造共有,應有部分如附表「應有部分比例」欄所示。系 爭土地無不能分割之情形,兩造未有不分割之約定,因兩造 未能達成分割之協議,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 項第2款規定,求為將系爭土地以變價方式分割,並依應有 部分比例以價金分配於兩造之判決。 二、被告則以:  ㈠王清意未於最後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據其先前所述略以:伊 希望分配到自己的部分,如果要變價分割,伊也能接受等語 。  ㈡林彥宏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據其先前所提準備書狀略以 :同意原告所提變價分割方案等語。  ㈢王國憲、王國容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 何聲明或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各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或契約訂有不能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民法第823 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兩造為系爭土地之共有人,應有部分 如附表「應有部分比例」欄所示,系爭土地使用分區為第三 種住宅區,並無建物或農舍保存登記或套繪資料,有臺中市 都市發展局民國113年11月25日中市都建字第1130264008號 函可考(本院卷第47頁)。又系爭土地既無因物之使用目的 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則原告據以起訴請求分 割系爭土地,即無不合。  ㈡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 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 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 。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 有人,民法第824條第1項、第2項第1款及第2款分別定有明 文。又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固可由法院自由裁量,但須以 其方法適當者為限,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須斟酌各共有人 之利害關係、使用情形、共有物之性質及價值、經濟效用, 符合公平經濟原則,其分割方法始得謂為適當(最高法院90 年度台上字第1607號判決意旨參照)。  ㈢審酌系爭土地面積785.61平方公尺,有土地第一類登記謄本 可稽【本院113年度中司調字第1021號卷(下稱調解卷)第61 頁】,依其性質為臺中港特定區計畫內之第三種住宅區(調 解卷第73頁),屬於建築用地,依法建蔽率不得超過55%,倘 依各共有人應有部分比例予以原物分配,部分共有人分得土 地換算可供建築之面積甚小,難發揮經濟上之應有利用價值 ;參以系爭土地現無地上物,而為袋地,需通行他人土地方 能對外聯絡,為原告、王清意陳述在卷(調解卷第15頁、本 院卷第59頁);王清意、林彥宏均可接受變價分割方式,且 經本院通知被告如有別於原告之分割方案,應於114年2月28 日前提出,未據任何被告提出其他分割方案(本院卷第44、5 9、79頁);兼衡系爭土地面積非小,為第三種住宅區用地, 可認具有一定之市場價值,是如以變價拍賣之方式,除可由 公眾或兩造間有意願之人以自由、公開程序競標,亦可使系 爭不動產在自由市場競爭之情形下,反應合理且適當之價值 ,對於兩造而言應均屬有利。  ㈣基此,本院綜合系爭土地之利用現況及可能性、經濟效用, 及共有人之意願等一切情狀後,認本件兩造共有之系爭土地 應以變價分割為適當,並應將變賣所得按附表「應有部分比 例」所示比例分配予兩造。  ㈤末以原告、林彥宏如附表編號1、5之應有部分,於113年5月2 日設定抵押權予訴外人凱基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經本院 為告知訴訟,有送達證書可稽(本院卷第41頁),其不為參 加,依民法第824條之1第2項第3款規定,其權利即應移存於 原告、林彥宏就系爭土地所分得之價金,併此說明。 四、綜上所述,原告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規定,訴 請分割系爭土地,為有理由,且本院認以將系爭土地變價分 割為最適宜之分割方法,爰判決兩造共有系爭土地應變價分 割,所得價金則兩造按附表「應有部分比例」所示比例予以 分配。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 審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列,併 此敘明。 六、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本件分割共有物之方法,本應由法院斟酌何種方式較能兼 顧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使用情形、共有物之性質及價值、 經濟效用,符合公平經濟原則,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 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故原告請求分割之訴雖有理由,惟關 於訴訟費用負擔,應由兩造各按其應有部分比例負擔,方屬 事理之平,爰併諭知訴訟費用之負擔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鍾宇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林錦源 附表: 編號 共有人 應有部分比例 1 林靜萱 39/600 2 王國憲 7/30 3 王國容 7/30 4 王清意 1/10 5 林彥宏 221/600

2025-03-28

TCDV-113-訴-3160-20250328-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520號 原 告 王沛淇 訴訟代理人 林輝明律師 複 代理人 林佩玟 被 告 鄧豊翰(原名:鄧子正)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1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共有如附表所示不動產應合併變賣,所得價金由兩造按應有 部分比例各2分之1分配。 訴訟費用由兩造各自負擔50%。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 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附表所示不動產(下分稱系爭房屋、土地,合稱 系爭不動產)為兩造共有,應有部分各為2分之1。系爭不動 產無不能分割之情事,亦未定有分割之期限,惟未能達成分 割協議等情。爰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規定,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無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各共有人,得隨時請求分割共有物,但因物之使用目的不能 分割或契約訂有不能分割之期限者,不在此限,民法第823 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兩造為系爭不動產之共有人,應有部 分各為2分之1,系爭土地使用分區為住宅區,無因物之使用 目的不能分割或契約訂有不分割之期限乙節,有臺中市中興 地政事務所民國114年2月4日中興地所二字第1140000880號 函、臺中○○○○○○○○○114年2月6日中市南屯戶字第1140000629 號函、臺中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14年2月10日中市都管字第11 40023668號函可考(本院卷第41至47、59頁),是原告據以 起訴請求分割系爭不動產,即無不合。  ㈡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方法行之。分割之方法不能 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 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求,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 。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 有人。民法第824條第1項、第2項第1款及第2款分別定有明 文。又定共有物分割之方法,固可由法院自由裁量,但須以 其方法適當者為限,法院裁判分割共有物,須斟酌各共有人 之利害關係、使用情形、共有物之性質及價值、經濟效用, 符合公平經濟原則,其分割方法始得謂為適當(最高法院90 年度台上字第1607號判決意旨參照)。末以分割共有物究以 原物分割或變價分割為適當,法院應斟酌當事人意願、共有 物之使用情形、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形而為適 當之分割,不受共有人所主張分割方法之拘束(最高法院88 年度台上字第600號判決參照)。  ㈢本院審酌:  ⒈兩造為系爭不動產之共有人,且系爭房屋與其坐落基地即系 爭土地間,有整體使用上之不可分關係。倘與系爭土地所有 權應有部分分離而為移轉,將衍生後續法律問題,自應合併 為分割考量。  ⒉考諸系爭房屋係5層樓含地下1層之建物,為鋼筋混凝土造, 總面積為247.05平方公尺,有系爭房屋第一類謄本可稽【本 院113年度中司調字第1351號卷(下稱調解卷)第17頁】;衡 以系爭房屋為一棟獨立透天厝,內部相通,各樓層沒有獨立 出入口乙情,業據原告陳述在卷(調解卷第13頁),可見如 採原物分割,兩造按其應有部分所分得之面積均甚狹小,除 礙及系爭不動產之經濟效用外,亦有損其完整性,勢必破壞 系爭不動產之使用現狀,造成日後使用上困難,並使系爭不 動產之法律關係趨於複雜,無法發揮經濟上之利用價值。  ⒊兼衡系爭不動產位處臺中市南屯區,公共設施及生活機能尚 佳,可認具有一定之市場價值,如以變價拍賣之方式,除可 由公眾或兩造間有意願之人以自由、公開程序競標,亦可使 系爭不動產在自由市場競爭之情形下,反應合理且適當之價 值,對於兩造而言應均屬有利。況經本院於言詞辯論期日通 知書上詢問被告有無其他分割方案,並應於114年2月17日前 具狀表示(本院卷第29頁),未據其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表示意 見或提出其他分割方案。  ⒋是以,本院綜合系爭不動產之利用現況及可能性、經濟效用 、可能衍生之法律關係,及共有人之意願等一切情狀後,認 本件兩造共有之系爭不動產應以變價分割為適當,並應將變 賣所得,按應有部分比例各2分之1分配予兩造。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1項、第824條第2項規定, 訴請合併分割系爭不動產,為有理由,且本院認以將系爭不 動產變價分割為最適宜之分割方法,爰判決兩造共有系爭不 動產應合併變價分割,所得價金則兩造按應有部分比例各2 分之1予以分配。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 審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列,併 此敘明。 六、末按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 敗訴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 勝訴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 。本件分割共有物之方法,本應由法院斟酌何種方式較能兼 顧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使用情形、共有物之性質及價值、 經濟效用,符合公平經濟原則,以決定適當之分割方法,不 因何造起訴而有不同,故原告請求分割之訴雖有理由,惟關 於訴訟費用負擔,應由兩造各按其應有部分比例負擔,方屬 事理之平,爰併諭知訴訟費用之負擔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七、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鍾宇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林錦源 附表: 土地部分: 編號 市 區 段 地 號 權利範圍 1 臺中 南屯 豐功 11 2074/200000 建物部分 編號 基 地 坐 落 建號 建物門牌 權利範圍 1 同土地部分標示 6002 臺中市○○區○○○○路00號 全部

2025-03-28

TCDV-113-訴-3520-20250328-2

北簡
臺北簡易庭

損害賠償(交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北簡字第618號 原 告 兆豐產物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梁正德 訴訟代理人 林宣誼 複代理人 鍾宇軒 被 告 林冠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1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32,011元,及自民國114年2月25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1,770元,其中新臺幣1,434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被告如以新臺幣132,011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事,爰依原告之聲請,准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略以:被告於民國113年2月25日上午8時30分 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小客貨車,行經臺北市○○區 ○○○路0段000巷00弄0號前,疏未注意保持行車安全間隔,與 原告承保、訴外人鄭伃真所有、訴外人劉奎樑停放之車牌號 碼000-0000號自小客車(下稱系爭車輛)發生碰撞而肇事。 系爭車輛經送廠修復,支出必要修復費用新臺幣(下同)16 3,800元,其中工資60,422元、零件103,378元,原告已依約 賠付被保險人,並依保險法第53條第1項規定取得代位求償 權。爰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請求等語,並聲明: 被告應給付原告163,80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陳述。 四、經查:  ㈠按汽車行駛時,駕駛人應注意車前狀況及兩車並行之間隔, 並隨時採取必要之安全措施;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94條第3 項前段定有明文。次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 者,負損害賠償責任;汽車、機車或其他非依軌道行駛之動 力車輛,在使用中加損害於他人者,駕駛人應賠償因此所生 之損害,但於防止損害之發生,已盡相當之注意者,不在此 限;被保險人因保險人應負保險責任之損失發生,而對於第 三人有損失賠償請求權者,保險人得於給付賠償金額後,代 位行使被保險人對於第三人之請求權;但其所請求之數額, 以不逾賠償金額為限;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第191條之2 、保險法第53條第1項亦均有明定。查被告駕駛車輛行經肇 事地點,疏未注意保持行車安全間隔,與系爭車輛發生碰撞 ,就本件事故自有過失。又原告依保險契約給付系爭車輛之 修復費用後,自得依上開法律規定代位行使對被告之損害賠 償請求權。  ㈡次按,不法毀損他人之物者,被害人得請求賠償其物因毀損 所減少之價額,民法第196條定有明文。又依民法第196條請 求賠償物被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得以修復費用為估定之標準 ,但以必要者為限(例如︰修理材料以新品換舊品,應予折 舊),有最高法院77年度第9次民事庭會議決議可資參照。 經查,原告承保之系爭車輛因本件交通事故支出修繕費用16 3,800元,其中工資46,130元、烤漆14,292元、零件103,378 元,有新凱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出具之估價單與電子發票證明 聯在卷可稽(卷第31-37頁)。就工資、烤漆之費用固無須 折舊,惟依前揭說明,以新零件更換被毀損之舊零件,自應 將零件折舊部分予以扣除。而依行政院所頒「固定資產耐用 年數表」及「固定資產折舊率表」之規定,自用小貨車之耐 用年數為5年,依定率遞減法每年折舊369/1000,且固定資 產提列折舊採用定率遞減法則者,以1年為計算單位,其使 用期限未滿1年者,按實際使用之月數相當於全年之比例計 算之,不滿1月者,以1月計。準此,系爭車輛出廠年月為11 2年5月,有系爭車輛行車執照在卷可佐(卷第17頁),至事 故發生日即113年2月25日止,實際使用年數以10月計,按前 開耐用年數表,系爭車輛之修復費用其中零件部分,扣除附 表所示折舊金額後為71,589元,加計工資等費用共132,011 元,屬必要之修理費用。原告就此部分主張,應予准許。  ㈢綜上,原告依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 原告132,011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4年2月25日 (卷第95頁)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 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則屬無據,應予駁回。並依職 權宣告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及被告得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91條第3項。 本件訴訟費用額,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所示之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北簡易庭                法 官 蔡玉雪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並按 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 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黃馨慧 計  算  書: 項    目 金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1,770元 原告部分勝訴,故訴訟費用中1,434元由被告負擔,餘由原告負擔。 合    計 1,770元 附表(零件折舊計算式,元以下四捨五入): 第一年折舊:103,378元×0.369×10/12=31,789元。 折舊後殘值:103,378元-31,789元=71,589元。

2025-03-28

TPEV-114-北簡-618-20250328-1

簡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返還房屋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617號 上 訴 人 王麗琴 訴訟代理人 陳亮逢律師 被 上訴人 王鴻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房屋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9月19日 本院豐原簡易庭112年度豐簡字第157號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 院於民國114年3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判決廢棄。 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 第一、二審訴訟費用由被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被上訴人主張:坐落臺中市○○區○○段00○00地號土地(下以地 號稱之)上之未保存登記建物,即原判決附圖(下稱附圖) 所示區塊A1、B1、A2、B2建物(下合稱系爭建物,分以代號 稱之),共用門牌號碼臺中市○○區○○路0段00號,其中A1、B 1、B2建物均為被上訴人所有,惟上訴人長期無權占用B1建 物。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或類推適用同法767條第1項 前段、中段之規定,請求擇一為命上訴人遷讓返還B1建物予 被上訴人之判決(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上訴人不服, 提起上訴)。答辯聲明:上訴駁回。 二、上訴人則以:兩造為堂姐弟關係,系爭建物為兩造之母早年 購置並共用同一門牌號碼至今,大門均面向和睦路1段,兩 造各有獨立之出入口,具使用上之獨立性。被上訴人僅有A2 、B2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B1建物事實上處分權人為上訴人 ,故不得請求遷讓返還B1建物等語,資為抗辯。上訴聲明: ㈠原判決廢棄。㈡被上訴人在第一審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對 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 、第767條第1項前段及中段分別定有明文。又當事人主張有 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訴訟法第27 7條本文亦有明定。是事實上處分權人主張類推適用所有物 返還請求權或其事實上處分權受侵害者,應就其為事實上處 分權人一節盡舉證之責。  ㈡被上訴人主張其為B1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人等語,固以稅籍 編號00000000000號(下稱稅籍56號房屋)房屋稅籍證明書為 憑(原審卷第23頁)。然查:  ⒈系爭建物坐落於56、57地號土地,為未保存登記建物,上開 建物共用同一門牌號碼即臺中市○○區○○路0段00號(門牌整 編前為和睦路72號)。該門牌號碼共有3筆稅籍資料,分別 為稅籍編號00000000000房屋(下稱稅籍27號房屋)、稅籍 編號00000000000房屋(下稱稅籍28號房屋)、稅籍56號房 屋。稅籍27號房屋原始設籍納稅義務人於66年間辦理房屋稅 籍分割(分割出稅籍28號房屋)後,同年因買賣移轉予訴外 人即被上訴人之母王謝彩雲,再被上訴人繼承取得。稅籍28 號房屋則由訴外人即上訴人之母王林綉雲買賣取得,王林綉 雲死亡後由上訴人及其兄弟姊妹繼承,持分比率各5分之1等 事實,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13至114頁),首堪認定為 真正。  ⒉稅籍27號房屋原一層長7.7公尺,寬7.3公尺、二層長3.3公尺 ,寬7.3公尺,嗣因分割予王林綉雲,故一層僅存長7.7平方 公尺,寬3.65平方公尺;二層長3.3公尺,寬7.3公尺。稅籍 28號房屋長7.7平方公尺,寬3.65平方公尺;二層長3.3公尺 ,寬7.3公尺,上開二房屋二層面積分別均為40.15平方公尺 (計算式:7.7m×3.65m+3.3m×3.65=40.15㎡),有稅籍記錄表 平面圖可參(原審卷第377、383頁),而稅籍28號房屋一層面 積為28.105㎡,與附圖A1建物測量面積31.3平方公尺相差甚 少,是綜觀上開稅籍房屋之分割演變、現狀面積等情,堪認 稅籍27、28號房屋分別為A1、A2建物。  ⒊被上訴人雖主張稅籍56號房屋為B1建物,然該房屋稅籍登記 之面積為56.3平方公尺(原審卷第23頁),與B1建物測量面積 41.7平方公尺顯有不同。反之,審酌A2、B2建物曾於102年 間因出賣土地予訴外人劉秋容,有拆除部分房屋之情形,為 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05頁),並有街景圖可參(原審卷第 105頁)。考諸A2、B2建物房屋位於同側,倘稅籍27號房屋為 B2建物,則比對平面圖與附圖後,可推知當時拆除B2部分面 積約20.37㎡【計算式:{(原登記3.8m-現存2.39m)+(原登記5 .9m-現存3.74m)}×現存11.41m÷2=20.37㎡,小數點以下四捨 五入】,加計現存B2建物面積34.92㎡,即為55.29㎡,與原先 稅籍56號房屋登記面積56.26㎡相差無幾。衡以A2、B2建物應 均屬被上訴人或其前手有事實上處分權,方能一併拆除。況 被上訴人自陳拆除A2、B2建物部分後,均未辦理稅籍變更等 語(本院卷第114頁),可見稅籍56號房屋登記面積乃原先面 積,如將拆除部分面積還原,相計現行B2建物之面積,核與 系爭房屋歷來變遷情形相符。  ⒋況設若被上訴人自述B2建物並無稅籍登記,稅籍56號房屋是B 1建物等詞(本院卷第147頁)為可採,則B1建物既未經拆除, 其附圖測量面積應與稅籍登記面積相當。又被訴人名下稅籍 27號房屋、稅籍56號房屋合計登記面積應為96.44平方公尺 ,縱以原先A2建物尚未經拆除之登記面積40.14平方公尺, 與B1建物現有測量面積41.7平方公尺相加,亦僅有81.84平 方公尺,現有客觀事實實與稅籍登記呈現內容顯有未合,自 難認B1建物即為稅籍56號房屋。  ⒌佐以A1與B1建物內部互相連通,共用出入口,而與A2、B2建 物互不相連乙節,為兩造所無異詞(本院卷第113頁),可彰 其等應非同一家族共同使用空間;A1、A2建物分別使用不同 電表,電表申請人亦分別為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家族(原審卷 第276至277頁、本院卷第114頁),則各電表分別供同一使用 空間之建物電器之用,亦與現今分設電表表徵不同使用人情 形相合;兩造既為親戚又為鄰居,倘上訴人家族確實無權占 有B1建物迄今,依該建物存在年份歷時以久,何故被上訴人 直至近年方起訴請求返還,實與常情不符。以故,綜合系爭 房屋各棟建物面積、變遷情形、家族傳承關係,實難認B1建 物事實上處分權人為被上訴人。  ㈢綜上,被上訴人徒以稅籍56號房屋之稅籍證明書,欲證明其 為B1建物之事實上處分權人,要無所憑,其訴請上訴人遷讓 返還B1建物,即無足採。 四、綜上所述,被上訴人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前段或類推適用同 法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之規定,請求上訴人遷讓返還B1建 物,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審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尚有 未洽。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判,為有理由 ,爰由本院將原判決廢棄,改判如主文第2項所示。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 審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列,併 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 第450條、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悌愷                   法 官 黃崧嵐                   法 官 鍾宇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林錦源

2025-03-28

TCDV-113-簡上-617-20250328-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給付貨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643號 原 告 曼德立實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曾勝彥 被 告 青木田國際實業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那晉豪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貨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7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70萬6,052元,及其中新臺幣170萬2,902 元自民國113年1月16日起、其餘新臺幣3,150元自民國113年5月7 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原告起訴聲明原為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170萬2,902元 【本院112年度司促字第35439號卷(下稱司促卷)第9頁】。 嗣於訴訟進行中,擴張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如下貳、一、原 告聲明欄所示(本院卷第101至102頁),核與民事訴訟法第25 5條第1項但書第3款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伊受被告委託於附表一所示時間,設計規劃並出 售廚房、負責現場施工、維護保養被告位於竹北享平方、臺 中三井、臺北大直忠泰商場之廚房設備新設櫃位工程(下分 稱享平方工程、三井工程、忠泰工程)及臺中存中街、臺中 大遠百店鋪之修繕工程(下分稱存中街工程、大遠百工程) ,暨新莊宏匯之撤櫃工程(下稱宏匯工程)。詎伊完工後, 被告僅於民國112年5月9日支付49萬6,482元,尚有如附表二 所示款項合計170萬6,052元未付,經伊屢次催討,未獲置理 。爰依民法第490條、第367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 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則以:兩造間確實存有附表一所示之買賣與承攬混合契 約,然原告就部分工程有施作瑕疵、部分工程和設備未達成 買賣及承攬合意,或報價單與施作內容不符、原告未就工項 報價,且被告未簽認由原告施作、未證明維修、設備未點交 等情形,經伊通知未獲原告補正,故伊於驗收前無須支付未 經報價簽認、維修證明及到貨簽收證明之報酬或價金,亦無 支付不良及無用設計工項之必要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 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兩造間存有附表一所示之買賣與承攬混合契約。原告提出之 享平方工程、三井工程、忠泰工程、存中街工程、大遠百工 程報價單所示項目即為兩造約定購買之設備及安裝工程。被 告應支付編號A之1萬7,325元、編號C之10萬4,948元、編號D -1保養油煙機3,150元、編號E-2維修冰箱1萬7,325元、編號 F-1之1萬7,830元等事實,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一第422 至423頁),首堪認定為真正。  ㈡審酌附表三「聲明書有無列載/廠商」欄勾選者,乃原告施作 附表一工程之下游廠商聯立調理機械有限公司、清義機械有 限公司、彥玲企業有限公司、元揚企業有限公司、偉桃淨水 器材有限公司、久興冰菓餐具器材行、太安冷凍保鮮櫃設備 有限公司(以上均以名稱及組織簡稱)出具聲明書,表示各公 司、器材行接獲原告訂單生產製作設備並至現場施作工程, 有原告所提上開公司、器材行之聲明書可憑(本院卷一第257 至269、303至363、407頁);彥玲公司、清義公司、聯立公 司之聲明書確實為公司負責人因應原告聯絡,故提出聲明書 證明有施作、安裝情事。另元揚公司員工亦曾提出聲明書供 配合廠商閱覽等節,業據證人劉文彥、陳和正、林義發、陳 協順證述在卷(本院卷二第13至14、16至17、21、28頁);觀 諸各廠商之聲明書格式一致,均蓋有公司之大小章或發票章 ,且均為原告提供格式聯絡施作廠商,由廠商按照施作項目 填寫(本院卷二第14、17頁),可見原告所提上開廠商之聲明 書形式均為真正,乃各廠商依照實際施作內容如實填載,堪 認附表三「聲明書有無列載/廠商」欄經勾選之項目,均已 施作安裝完畢。  ㈢附表三編號A享平方工程之A06「3M生飲水濾心組」、B17「五 十人份瓦斯煮飯鍋」、B19「落地式四口煮麵機」、B21「桌 上型油炸機」、B25「瓦斯熱水器(未含強制排煙管銜接)」 ;編號B三井工程之A09「3M生飲水濾心組」、B18.1「桌上 型油炸機(18L)」、B22「落地式四口煮麵機」、B26「電能 熱水器」;編號C忠泰工程之設備5「生飲水濾心組」等設備 均有置於現場,且經聯立公司負責設備定位及安裝。另編號 B三井工程之B37、B42、B43項目為清義公司施作等節,據林 義發、陳和正證述明確(本院卷二第22至23、27頁),並有原 告所提現場照片可佐(本院卷二第41至109頁),可見上開項 目均經原告訂購、安裝、施作完成。  ㈣原告於112年3月5日傳送忠泰工程櫃位之設備配置平面圖、櫃 位插座配置圖及設備工程明細表予被告確認,亦經被告確認 無誤,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一第422頁);該櫃位機電部 分已經完成,有些則跟著聯立公司定位設備時進場安裝,如 有設備銜接電器問題,聯立公司會找水電廠商協調,均有按 照協調內容完工乙情,亦經林義發證述在卷(本院卷二第23 至24頁);兼以忠泰工程完畢後,被告已經進行營業一節, 為被告自承在卷(本院卷二第190頁),足徵附表三編號C忠泰 工程機電02、04至08部分均有施作完畢,始能穩定供電以利 商店設備運作營業。  ㈤被告於111年12月18日通知原告要更換編號E大遠百工程之濾 心一支,原告嗣後詢問被告更換濾心之5,250元是否與其他 工程開立在同一張發票,經被告表示部分要分開開立,後原 告於112年1月14日開立發票予被告,且被告亦已給付80%價 金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一第423頁),並有兩造 法定代理人Line對話紀錄、統一發票可考(司促卷第83頁、 本院卷一第287頁)。可見原告已依照被告要求更換濾心,事 後才詢問被告如何開立發票,衡情被告已經確認是否完成, 方會告知原告開立發票之方式,並給付部分價金,故原告主 張其已經更換濾心,應屬可採。  ㈥被告雖抗辯部分工項未經其簽認、未提出到貨證明,且原告 未載送變壓器至臺中Lalaport商場,應扣除該部分工程款8, 000元云云。然被告購買設備或委請原告安裝,無論是買賣 契約或承攬契約,其給付義務即以設備所有權移轉、安裝設 備至指定位置為內容,倘原告業完成上開設備之安裝,並移 交設備予被告管理使用,則其自得請求給付買賣價金或承攬 報酬。被告既未證明經其簽認為付款條件,則其以前詞置辯 ,即無可採。另附表二編號F宏匯工程,被告既已於113年8 月5日民事答辯狀不爭執撤櫃費用為12萬9,150元(本院卷一 第233頁),其復行爭執原告未載送變壓器部分,應由其證明 以撤銷上開自認,然其未舉證以實其說,是其所辯,均無可 取。  ㈦基此,原告依兩造間買賣、承攬契約約定完成附表一所示工 程,其請求被告給付未付價金、報酬共170萬6,052元,應堪 憑採。  ㈧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 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 訴而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 年利率為5%,此觀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 第203條規定可明,原告並得按上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遲延 利息。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第490條、第367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17 0萬6,052元,及其中170萬2,902元自支付命令送達翌日即11 3年1月16日起(司促卷第259頁)、其餘3,150元自113年4月16 日民事補正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5月7日起(本院卷一第1 25、143頁),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 審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列,併 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鍾宇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林錦源 附表一(日期:民國): 編號 工程名稱 開始設計日期 簽約日期 完工日期 營運日期 A 享平方工程 111年6月9日 111年8月2日 111年11月14日 111年12月1日 B 三井工程 111年7月20日 112年3月28日 112年4月26日 112年5月16日 C 忠泰工程 111年8月26日 112年3月28日 112年4月14日 112年4月29日 D 存中街工程 保養油煙機日期 更換冰箱日期 111年5月17日 112年2月13日 E 大遠百工程 更換濾芯日期 維修冰箱日期 維修冰箱日期 112年12月22日 112年2月18日 112年7月19日 F 宏匯工程 計畫撤櫃日期 維修玻璃日期 撤櫃簽約日期 撤櫃日期 112年2月2日 112年2月3日 112年3月11日 112年3月8日 112年3月12日 112年3月13日 附表二(單位:新臺幣): 編號 工程名稱 編號 項目名稱 應付金額 已付金額 未付金額 A 享平方工程 1 廚房設備 486,203元 388,962元 E 大遠百工程 1 更新濾芯 5,250元 4,200元 F 宏匯工程 1 撤櫃工程 129,150元 103,320元 小計 620,603元 496,482元 124,121元 B 三井工程 1 廚房設備 1,164,660元 1,164,660元 C 忠泰工程 1 廚房設備 345,346元 345,346元 D 存中街工程 1 保養油煙機 3,150元 3,150元 2 更換冰箱 42,525元 42,525元 E 大遠百工程 2 維修冰箱 17,325元 17,325元 F 宏匯工程 2 維修玻璃 8,925元 8,925元 合計 2,202,534元 496,482元 1,706,052元 附表三:

2025-03-28

TCDV-113-訴-643-20250328-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國家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國字第6號 原 告 劉宜珍 訴訟代理人 魏宏哲律師 被 告 臺中市養護工程處 法定代理人 白玨瑛 訴訟代理人 江彗鈴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國家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6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依國家賠償法請求損害賠償時,應先以書面向賠償義務機關 請求之;賠償義務機關拒絕賠償,或自提出請求之日起逾30 日不開始協議,或自開始協議之日起逾60日協議不成立時, 請求權人得提起損害賠償之訴,國家賠償法第10條第1項、 第11條第1項前段各有明文。本件原告(原名劉芝纓)於民國1 12年3月22日就主張原因事實以書面向被告請求賠償,經被 告拒絕賠償,有被告同年5月8日中市建養秘字第1120021253 號函及所附拒絕賠償理由書可憑(本院卷第25至29頁)。是 原告提起本件國家賠償訴訟,於法尚無不合,首應敘明。 二、原告起訴聲明原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下同)89萬3,411元之 本息(本院卷第10頁)。嗣於訴訟進行中,減縮應受判決事項 之本金聲明為86萬4,237元(本院卷第241頁),且經被告同意 (本院卷第242頁),核與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但書第1款 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伊於111年7月15日13時10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 0-0000號電動機車(下稱系爭機車),由臺中市西屯區西屯路 沿忠明路往忠太西路由西往東方向行駛,行經同市○區○○路0 00號前(下稱系爭路段),因路面龜裂、不平,造成系爭機車 車身抬升、震動而龍頭歪斜,進而失控使伊摔倒在地(下稱 系爭事故),受有右側鷹嘴突移位閉鎖性骨折、全身四肢處 擦挫傷、右足及右肘開放性傷口等傷害(下稱系爭傷害),因 而支出醫療費用22萬4,254元、看護費用12萬2,500元、就醫 交通費用7,470元、系爭機車修復費用1萬3,550元,及薪資 損害26萬6,463元、非財產上損害25萬元。被告為系爭路段 之管理機關,其管理有欠缺,應負國家賠償責任。爰依國家 賠償法第3條第1項、第5項,民法第193條第1項、第195條第 1項、第196條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 給付原告86萬4,23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 執行。 二、被告則以:系爭路段雖有龜裂紋路痕跡,然無不平或坑洞, 否認設置或管理有欠缺。縱認有欠缺,該欠缺既無減損道路 正常使用功能,亦不影響通常車輛駕駛系爭路段之安全,故 與系爭事故發生無因果關係。依系爭機車倒地後之刮地痕長 達20公尺,可知原告超速行駛於系爭路段,與有過失。另不 爭執原告因系爭傷害支出醫療費用22萬4,254元、交通費用7 ,470元,及有41日需專人全日照護;系爭機車維修費用應計 算折舊;原告工作日及工作時數逾勞動基準法第30條規定, 延長工時之收入不得計入基本工資計算每日平均工資,應以 111年度之勞工最低基本工資2萬5,250元計算;原告請求之 精神慰撫金過高,應予酌減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 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公有公共設施因設置或管理有欠缺,致人民生命、身體或財 產受損害者,國家應負損害賠償責任,國家賠償法第3條第1 項定有明文。所謂公共設施管理有欠缺,係指公共設施建造 後未妥善保管,怠為修護致該物發生瑕疵而言。又人民依上 開規定請求國家賠償時,尚須人民之生命、身體或財產所受 之損害,與公有公共設施之設置或管理之欠缺,具有相當因 果關係,始足當之。再者,所謂相當因果關係,係指依經驗 法則,綜合行為當時所存在之一切事實,為客觀之事後審查 ,認為在一般情形下,有此環境,有此行為之同一條件,均 發生同一之結果者,則該條件即為發生結果之相當條件,行 為與結果即有相當之因果關係,反之,若在一般情形下,有 此同一條件存在,而依客觀之審查,認為不必皆發生此結果 者,則該條件與結果並不相當,不過為偶然之事實而已,其 行為與結果間即無相當因果關係。  ㈡原告於111年7月15日13時10分許,騎乘系爭機車由臺中市西 屯區西屯路沿忠明路往忠太西路由西往東方向行駛,行經系 爭路段時,系爭機車因失控使原告摔倒在地致生系爭事故, 原告因而受有系爭傷害等事實,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1 99頁),首堪認定為真正。  ㈢審諸原告行經系爭路段時,雖系爭路段路面有龜裂及重鋪道 路之情形,但該龜裂情形尚未因凹凸不平致有明顯高低起伏 之情事,有原告所提系爭機車行車紀錄器畫面可憑(本院卷 第145至150頁);兩造均不爭執系爭路段速限為50公里,然 原告騎乘系爭機車經過系爭路段時,依行車紀錄器畫面影像 換算,其騎乘時速至少72公里,顯有違規超速乙情,有臺中 市車輛行車事故鑑定委員會鑑定意見書(下稱系爭意見書)可 稽(本院卷第335至336頁),且原告對超速事實亦無異詞(本 院卷第401頁);衡諸道路乃供大眾往來行駛之用,因通行車 輛繁多,在日積月累耗損下造成路面龜裂所在多有之常情; 系爭事故發生時,天候晴且為日間自然光線,路面乾燥且視 距良好,亦有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㈠可考(本院卷第115 頁)。參諸上開各節,實難認原告發生系爭事故與系爭路段 存有路面龜裂、補丁之情形,具有相當因果關係。  ㈣原告雖主張系爭路段有凹凸不平情形,被告應積極適當維護 系爭路段,其管理顯有欠缺,缺乏通常應具備之安全性云云 。惟查:  ⒈考諸原告通行系爭路段時,尚有其他機車路過,均未發生摔 倒之情事,此觀原告所提行車紀錄器畫面擷圖即明(本院卷 第145至150頁),可見並非所有機車通行系爭路段,均會因 該龜裂不平情形產生摔倒之危險。況原告壓到地上凹洞時, 手補到油門導致機車失去平衡後,向前滑行一段後倒地等情 ,為原告自承在卷(本院卷第111頁);審酌原告於108年12月 20日即取得系爭機車行照(本院卷第157頁),距離系爭事故 發生時車齡約有4年,並以外送員為工作,足徵其道路駕駛 經驗堪稱豐富,不應有因地上龜裂情形而反壓油門之表現。 倘其未超速行駛,且未於系爭路段起伏時加催油門,是否仍 會導致系爭事故之發生,即屬可疑,難為有利原告之認定。  ⒉原告復未舉證一般人於晴天行經該處,通常會發生摔倒受傷 情事。蓋每日通行往來系爭路段之人數非低,則如因系爭路 段些微龜裂、補丁情事,即不具通行安全性,於系爭事故前 ,應有相當數量之摔倒、傷害案例通報甚或損害賠償請求, 原告卻未能舉證證明常有摔倒情事發生。  ⒊是以,本院認原告縱有系爭事故發生,受有系爭傷害,亦僅 為偶然發生之單純意外,其未證明與系爭路段之管理欠缺、 未適時填補龜裂處間,具有相當因果關係。  ㈤原告既未證明系爭事故之發生與系爭路段路面情形間具有相 當因果關係,則其請求被告負國家賠償責任,即無可採。又 本院囑託鑑定問題既已詢問系爭事故發生原因,與系爭路段 之路面狀況有無關係,經系爭意見書認定系爭事故發生原因 為原告超速,自已就系爭路段納入考量因素,而認屬於無關 ,核與本院前揭認定一致。是原告聲請再送臺中市交通事件 裁決處覆議,即無調查之必要,併予說明。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國家賠償法第3條第1項、第5項,民法第1 93條第1項、第195條第1項、第196條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 86萬4,23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之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告之 訴既經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併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之證據,經 審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列,併 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78條,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鍾宇嫣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林錦源

2025-03-28

TCDV-113-國-6-20250328-1

簡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簡上字第309號 上 訴 人 李曉嵐 被上訴人 陳宥任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3月12日 本院沙鹿簡易庭112年度沙簡字第729號第一審簡易判決提起上訴 ,本院第二審合議庭於民國114年2月2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 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上訴人於原審提起反訴主張及上訴意旨略以:上訴人依民法 第74條及第92條撤銷意思表示,因此契約既然不存在,被上 訴人收取上訴人之新台幣(下同)10萬元定金,即屬無法律 上之原因而受有利益,使上訴人受有損害,上訴人自得依不 當得利、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並依民法第24 9條、第544條、第549條請求被上訴人返還10萬元。並上訴 聲明:原判決關於反訴部分廢棄。被上訴人應給付上訴人10 萬元,及自原審民事答辯暨反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上訴人則以:依兩造契約已約明定金10萬元係不退還,否 認有何上訴人主張之詐欺及利用其急迫、輕率、無經驗之情 事。並聲明:上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而民法第74條規定:「 法律行為,係乘他人之急迫、輕率或無經驗,使其為財產上 之給付或為給付之約定,依當時情形顯失公平者,法院得因 利害關係人之聲請,撤銷其法律行為或減輕其給付。」、「 前項聲請,應於法律行為後一年內為之。」;民法第92條規 定:「因被詐欺或被脅迫而為意思表示者,表意人得撤銷其 意思表示。但詐欺係由第三人所為者,以相對人明知其事實 或可得而知者為限,始得撤銷之。」、「被詐欺而為之意思 表示,其撤銷不得以之對抗善意第三人。」又當事人主張之 事實,為吾人日常共識共信者,稱為常態事實,應認為已得 法院之確信,自不必負舉證之責任;當事人主張之事實,非 吾人日常共識共信者,稱為變態事實,應認為未得法院之確 信,自應負舉證責任。次按意思表示係被詐欺或脅迫而為, 屬於變態事實,當事人主張其意思表示係因被詐欺或脅迫而 為之者,自應就其被詐欺或脅迫之事實,負舉證之責任。上 訴人雖主張本件有上述民法第74條、第92條之情形,   為被上訴人所否認,然上訴人並未提出證據以實其說,且上 訴人所提被上訴人涉犯詐欺罪嫌,業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 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4485號、第6912號為不起訴,上訴 人提起再議後,經臺灣高等檢察署臺中檢察分署以113年度 上聲議字第2060號駁回再議確定,有上開處分書在卷可參, 自難認上訴人之主張為真。  ㈡上訴人另主張依民法第249條規定請求返還上開10萬元定金。 民法第249條規定:「定金,除當事人另有訂定外,適用左 列之規定:一、契約履行時,定金應返還或作為給付之一部 。二、契約因可歸責於付定金當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時 ,定金不得請求返還。三、契約因可歸責於受定金當事人之 事由,致不能履行時,該當事人應加倍返還其所受之定金。 四、契約因不可歸責於雙方當事人之事由,致不能履行時, 定金應返還之。」。依兩造簽訂之債務協商專任契約書(上 訴人當庭提出,影本見本院卷第77至87頁)「肆、定金部分 :本委任契約書簽約成立之案件,甲方需向乙方付取部份辦 事費(定金),該辦事費(定金)係屬上開服務費佣金之外的 車馬費(定金)是不予退還的(如有特殊情況請至特約事項 備註)。」,即屬民法第249條所稱之「除當事人另有訂定 外」之情形,上訴人主張有民法第249條之適用,即屬無據 。被上訴人既係依系爭契約保有取得10萬元之權利,且無庸 退還,即與無法律原因受有利益之構成要件不符,另上訴人 依約給付10萬元予被上訴人,被上訴人依約取得該10萬元而 無庸退還,被上訴人所為自亦不構成侵權行為。從而,上訴 人主張依不當得利、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請求被上訴人給 付10萬元,自難憑採。  ㈢上訴人另主張依民法第544條、第549條規定請求,惟按「受 任人因處理委任事務有過失,或因逾越權限之行為所生之損 害,對於委任人應負賠償之責」;「當事人之任何一方,得 隨時終止委任契約。當事人之一方,於不利於他方之時期終 止契約者,應負損害賠償責任。但因非可歸責於該當事人之 事由,致不得不終止契約者,不在此限」;民法第544條、 第549條定有明文。上訴人請求返還10萬元之原因事實,核 與上開法條無涉,其主張依上開條文請求被上訴人返還10萬 元,亦非可採。  ㈣綜上所述,上訴人依不當得利、侵權行為等法律關係,並依 民法第249條、第544條、第549條規定請求被上訴人應給付1 0萬元,及自原審民事答辯暨反訴狀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原審判決之 認事用法均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求予廢棄改 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攻擊防禦,均與本案之   判斷不生影響,自勿庸一一審酌論列,併此敘明。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李悌愷                   法 官 鍾宇嫣                   法 官 顏銀秋 本判決不得上訴。                    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許馨云

2025-03-28

TCDV-113-簡上-309-20250328-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