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陳信安

共找到 79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訴字第411號 原 告 陳勝榮 訴訟代理人 洪明儒律師 複 代理人 江怡欣律師 被 告 陳天士 法定代理人 伍玉鈴 被 告 吳陳富美 陳正杰 陳志龍 陳信彣 陳信安 蕭月霞 陳音如 陳宏輝 陳中棋 陳顧素雲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陳明通 上三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郭以廷律師 被 告 陳振卿 訴訟代理人 陳麗萍 被 告 陳松梧 詹季芸 陳建龍 陳正權 陳威廷 陳櫻桃 陳櫻花 陳漢堂 陳漢乙 陳櫻珍 訴訟代理人 陳丁章律師 複 代理人 李子聿律師 被 告 陳秋霞 陳蕙文 陳惠萱 李建華 李婕瑀 簡炳昌 李鳳釵 陳奕菲(原名:陳彤禕) 林羽涵 簡佩岑 簡佩浿 上二人共同 法定代理人 簡君曲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上二人共同 訴訟代理人 吳麗招 被 告 陳士原 陳筱婷 陳婉真 陳政宏 王志聰地政士(即陳美如之遺產管理人) 陳江綉里(即陳金益之承受訴訟人) 陳志松(即陳金益之承受訴訟人) 陳海山(即陳金益之承受訴訟人) 陳政中(即陳金益之承受訴訟人) 陳志茂(即陳金益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8日所 為之判決,其正本應更正如下:   主 文 原判決正本及原本事實及理由欄第9頁第2行關於「願捨棄該資材 室,並自行拆除等語」之記載,均應更正為「願捨棄該資材室, 由受分配該資材室坐落土地之人自行拆除等語」。   理 由 一、按判決如有誤寫、誤算或其他類此之顯然錯誤者,法院得依 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更正;其正本與原本不符者,亦同,民 事訴訟法第232條第1項定有明文。 二、經查:本院111年度訴字第411號判決關於引用被告陳振卿於 民國112年9月14日本院準備程序所陳,依準備程序筆錄所載 (見本院卷二第37頁),有如主文所示誤寫之顯然錯誤,故 應予更正如主文所示。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徐奇川                   法 官 曾瓊瑤                   法 官 魏睿宏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張堯振

2025-03-31

NTDV-111-訴-411-20250331-3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確認契約無效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43號 原 告 天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虹君 訴訟代理人 劉宛甄律師 丁銓佑律師 被 告 李俊鵬 林建宏 施智皓 余易宸 許博彥 戴嘉豪 李光城 陳韋伶 徐美惠 吳升恒 簡詠慧 李俊德 吳柏諭 張淮誌 曾聖博 林序一 姜瑞祺 蔡聖德 謝承翰 黃建樹 黃凱文 蔡宗倫 蔡宗穎 蔡銘軒 謝政宏 林煒宸 吳曜宇 呂聖韡 林睿紘 魏宇琪 林凱文 歐威志 魏廷霖 陳易璘 楊承哲 周明賢 陳俊豪 呂采芬 陳秉達 吳建志 黃韋儒 張伯亨 葉星佑 王英宇 沈俊衛 張奕智 劉俊廷 佘冠霆 何承勳 鍾宇倫 吳文煜 葉力誠 黃靖幃 林柏旭 林昱丞 翁敬翔 吳秉倫 李知耀 賴紀滕 蔡明龍 劉易蒼 蘇柏丞 謝昀憲 謝議葳 謝承叡 朱宸佑 羅永倫 蘇柏宇 陳昶宇 黃柏翰 周秉漢 李孟寰 邱翊銨 陳昶亨 呂紹頊 黃仲寧 林晟億 高宇彤 林佑勳 鄭筠憲 林子勝 蔡尚圃 蔡承璋 羅文鍵 王家翔 陳泓宇 詹吉煌 周舒宇 柳政佑 王皓永 葉星宏 歐陽衡 林登凱 林詠哲 黃暘量 邱謝宇 翁健展 蔡沛希 蕭誌宏 周建勲 黃弘硯 何宗諺 陳梓維 蔡凱昕 邱彥銘 呂彥霖 黃鈺元 王邱正 林耀文 楊甯甯 陳嵊 劉權中 李冠勲 尤理衡 李承陽 李崧毓 廖群勝 陳希愷 劉晉凱 呂翰昇 洪雅芳 賴學寬 林育賢 陳宏益 張宏宇 吳俊廷 駱韋中 翁新橋 鄭郁倫 鐘暐翔 丁堡黌 劉育杰 王少甫 郭大維 郭又誠 許文宜 劉育廷 楊育昕 吳浩業 張庭亮 藍詠薰 洪承岳 林欣諴 李冠輝 林彥甫 徐暐傑 林愛 張俊程 劉柏毅 吳政翰 歐承翰 林鈺展 林楷傑 龔誌堯 葉竣誠 邱詣程 蘇致瑋 曾泓雲 楊鎮宇 鄭榮楷 林仕淳 謝振杰 顏慎皓 王煒翔 陳致廷 陳駿德 楊賀証 曾德浩 傅群翔 詹元耀 林哲聖 紀冠宇 林明憶 陳品勳 葉宸邑 曾泓雲 謝炎璋 陳瑋倫 陳尚霆 黃楷鈞 陳東軒 曾奕承 吳東霖 吳岱融 藍建維 余宗軒 彭冠霖 陳柏麟 王郁強 陳凱華 張維宸 蔡梓麒 吳柏寬 黃佑黠 施惟雄 鄭承哲 郭洧滕 池冠昕 陳家興 郭煥承 陳維昭 粘靖烽 林茂昌 范麗梅 郭智豪 林亷展 李振榮 魏育仁 洪祥恩 廖彥勛 鄭宏杰 陳信安 邱建勳 謝博勳 林明潭 陳郁豪 張忠麟 柳晏群 許明達 劉正德 廖崧揚 游鎮誠 林彥霆 賴奕銓 陳郁豪 陳怡靜 蔡易陵 張躍 蔡昀龍 張皓晴 連浩宇 林沛宜 施惟雄 楊承翰 夏與廷 蔡明翰 黃睿智 陳信和 蘇展慶 鄭怡安 林俊澤 陳秉鋐 蔡京翰 陳柏嘉 温翔旭 侯文威 黃懷慶 莊淯任 趙彥儒 蔡雨恩 花晨佳 郭正 郭鎧霆 詹淮銀 林泓陞 蕭廷宇 陳冠瑜 林中行 韓毓益 吳晁宇 范綱佑 陳冠瑜 張仁傑 陳忠淳 彭冠霖 林翰韡 謝宗晏 王誠恩 林明謙 游照臨 許育綸 謝鋒亮 林聖家 陳冠廷 陳仕杰 潘彥辰 李柏葦 洪健閔 楊弘宇 曾凜 李國誠 劉力嘉 林芷馨 謝昆荃 蔡品洋 洪盛益 王振澔 許竹均 林恩睿 林子寬 李忠霖 張嘉幃 黃政翰 劉仟璽 姜柏程 郭秉翔 王中辰 陳冠瑜 陳柏仲 李彥達 黃仕宇 丁宣文 陳冠裕 李開疆 汪兆元 韋光濬 曹祐禎 沈銘浩 陳重宇 陳金諄 何家逸 朱振均 陳庭宇 吳宸緯 林資堯 陳柏曄 蔡承融 蔡仲林 黃榮志 黃國銓 謝承叡 黃冠穎 高立翰 陳威成 林冠圻 邱晏鈞 施權修 馬子傑 蘇宏恩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契約無效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七日內,繳納裁判費新臺幣壹拾壹萬柒仟 參佰玖拾貳元,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第77條之14等規 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備之程式。原告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 其他要件之情形而可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此 為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所明定。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 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 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 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 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 高者定之。同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之2第1項 分別亦有明定。 二、經查,本件原告先位聲明:確認兩造間就起訴狀附表1「訂 單編號」欄之買賣契約無效;備位聲明:兩造間就起訴狀附 表1「訂單編號」欄之買賣契約應予撤銷。衡情預備之訴, 係以先位之訴無理由時,請求法院就備位之訴為判決之合併 訴訟,先位、備位聲明間即應屬選擇之關係,揆諸前開規定 ,其訴訟標的價額自應以其中價額高者定之。查件原告先位 請求確認兩造間就起訴狀附表1「訂單編號」欄之買賣契約 (不包括業經撤回之附表編號361、400部分)無效之確認利 益,應以前述買賣契約所代表之交易價額為斷,故核定先位 聲明之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1,208萬4,164元;備 位聲明係請求撤銷兩造間就起訴狀附表1「訂單編號」欄之 買賣契約(不包括業經撤回之附表編號361、400部分),此 係以撤銷權之形成權為訴訟標的,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原 告行使撤銷權所受利益為準,即1,208萬4,164元。是本件訴 訟標的價額自應以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即應核定為1,208 萬4,164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1萬8,392元,扣除原告前繳 1,000元,尚欠11萬7,39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之日起7日內補 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蘇怡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併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靖芸

2025-03-31

SLDV-114-補-143-20250331-1

基簡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基簡字第224號 聲 請 人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信安 上列被告因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 度毒偵字第1143號),因被告自白犯罪(114年度易字第107號) ,本院裁定改行簡易判決處刑程序,並判決如下:   主   文 陳信安施用第一級毒品,處有期徒刑陸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 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除證據部分補充「被告於本院審理時 之自白」外,其餘均引用如附件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 二、論罪科刑之理由 (一)被告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本院裁定送觀察、勒戒後,認無 繼續施用毒品之傾向,於民國112年11月6日執行完畢,由臺 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毒偵字第444號為不起訴 處分確定等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見本院卷第9頁及第30 頁)在卷可查,是被告係於前開觀察、勒戒執行完畢釋放後 3年內,又犯本案施用第一級毒品之罪,既經檢察官追訴, 自應由本院依法論處。 (二)是核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之施用 第一級毒品罪。又被告持有毒品之低度行為,為其施用之高 度行為所吸收,不另論罪。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前經觀察勒戒,曾有施 用毒品前案紀錄,有法院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參,必知悉 施用毒品殘害自身健康且為我國法律所禁止之行為,猶未能 深切體認施用毒品對於自身健康之危害,及早謀求脫離毒品 之生活,足認其自制力薄弱,所為非當甚明;惟參以被告於 本院審理時坦承犯行,且所犯之施用毒品犯行乃戕害自己身 心健康,並未危及他人,並衡酌其毒品殘留數值、施用動機 、目的、手段,暨其於本院審理時自述之智識程度及家庭生 活經濟狀況(見本院易字卷第52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 文所示之刑,並諭知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資以儆懲。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 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 上訴書狀(應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李韋誠提起公訴,檢察官吳欣恩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基隆簡易庭  法 官 陸怡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敘述上訴理由,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陳櫻姿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附件】 臺灣基隆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毒偵字第1143號   被   告 陳信安  上列被告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 起公訴,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信安前因施用毒品案件,經依臺灣基隆地方法院以112年 度毒聲字第237號裁定令入勒戒處所施以觀察、勒戒後,認 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已於民國112年11月6日執行完畢釋放 出所,並由本署檢察官以112年度毒偵字第444號為不起訴處 分確定。詎其猶未戒除毒癮,復基於施用第一級毒品海洛因 之犯意,於113年7月23日21時5分為警採尿時起回溯26小時 內之某時許,在不詳地點,以不詳方式,施用海洛因1次。 嗣於113年7月23日21時5分許,為警以列管毒品人口通知其 採驗尿液,經其同意採檢尿液,結果呈嗎啡陽性反應,始悉 上情。 三、案經基隆市警察局第四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陳信安於警詢中之供述 否認上開之犯行,辯稱:最近一次施用毒品時間,很久了忘記了等語。 2 ⑴台灣尖端先進生技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於113年8月13日出具之濫用藥物檢驗報告1紙 ⑵基隆市警察局委託辦理濫用藥物尿液檢驗真實姓名對照表(檢體編號:0000000U0394)1紙 被告於113年7月23日21時5分許為警所採集之尿液,送驗結果呈嗎啡陽性反應之事實。 3 ⑴刑案資料查註紀錄表1份 ⑵全國施用毒品案件紀錄表1份 ⑶矯正簡表1份 證明被告於112年11月6日觀察勒戒執行完畢釋放後之3年內,再犯本件施用毒品案件之事實。 二、核核被告所為,係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第1項之施用 第一級毒品罪嫌。 三、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3條第2項、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 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3  日                檢 察 官 李韋誠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5   日                書 記 官 賴 菁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0條 施用第一級毒品者,處 6 月以上 5 年以下有期徒刑。 施用第二級毒品者,處 3 年以下有期徒刑。

2025-03-31

KLDM-114-基簡-224-20250331-1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

分割共有物

臺灣南投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1年度訴字第411號 上 訴 人 陳櫻珍 被 上訴人 陳勝榮 視同上訴人 陳天士 法定代理人 伍玉鈴 視同上訴人 吳陳富美 陳正杰 陳志龍 陳信彣 陳信安 蕭月霞 陳音如 陳宏輝 陳中棋 陳顧素雲 陳振卿 陳松梧 詹季芸 陳建龍 陳正權 陳威廷 陳櫻桃 陳櫻花 陳漢堂 陳漢乙 陳秋霞 陳蕙文 陳惠萱 李建華 李婕瑀 簡炳昌 李鳳釵 陳奕菲(原名:陳彤禕) 林羽涵 簡佩岑 簡佩浿 上二人共同 法定代理人 簡君曲 (現於法務部○○○○○○○○○執行中) 視同上訴人 陳士原 陳筱婷 陳婉真 陳政宏 王志聰地政士(即陳美如之遺產管理人) 陳江綉里(即陳金益之承受訴訟人) 陳志松(即陳金益之承受訴訟人) 陳海山(即陳金益之承受訴訟人) 陳政中(即陳金益之承受訴訟人) 陳志茂(即陳金益之承受訴訟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8 日本院第一審判決提起第二審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上訴人之上訴利益即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334萬1,264 元。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翌日起7日內繳納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6萬 1,024元,逾期即駁回上訴人之上訴。   理 由 一、按計算上訴利益,應就上訴聲明範圍內之訴訟標的,依起訴 時之交易價額核定,此觀民事訴訟法第466條第4項準用第77 條之1第2項規定自明。又分割共有物涉訟,以原告因分割所 受利益之價額為準,民訴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77條之11分 別定有明文。再按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上訴時,其訴訟標的 價額及上訴利益額,均應以原告起訴時因分割所受利益之客 觀價額為準,不因被告或原告提起上訴而有所歧異,亦不因 上訴人之應有部分價額而不同。 二、本件上訴人不服本院111年度訴字第411號判決,提起第二審 上訴,本件上訴利益應以被上訴人陳勝榮起訴時因分割南投 縣○○鄉○○○段0000地號土地所受利益之客觀價額即訴訟標的 價額新臺幣(下同)334萬1,264元計算(見本院卷一第27至 33頁),應徵第二審裁判費6萬1,024元,未據上訴人繳納, 茲依民事訴訟法第442條第2項前段規定,命上訴人於本裁定 送達翌日起7日內向本院如數補繳,逾期未補正,即駁回上 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徐奇川                   法 官 曾瓊瑤                   法 官 魏睿宏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上訴利益)部分,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 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 合法抗告,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並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其餘部分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張堯振

2025-03-31

NTDV-111-訴-411-20250331-4

審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詐欺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審簡字第336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張芳愷 上列被告因詐欺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2年度偵字第19680 號、113年度調偵緝字第109號),本院經訊問被告後,被告自白 犯罪(113年度審易字第2637號),經本院合議庭裁定改依簡易 判決處刑程序,判決如下:   主   文 張芳愷犯如附表「主文欄」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主文欄」所 示之宣告刑,應執行有期徒刑伍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 元折算壹日。 未扣案之犯罪所得新臺幣捌萬伍仟壹佰元及價值新臺幣參萬元之 LV外套壹件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 追徵其價額。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均引用附件檢察官起訴書所載外,另 據被告於本院準備程序中坦承犯行,核其自白,與起訴書所 載事證相符,可認屬實,本案事證明確,被告犯行堪予認定 ,應依法論科。 二、論罪科刑之理由:  ㈠核被告三次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詐欺取財罪。被 告所犯數罪間,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㈡審酌被告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詐 騙告訴人等,犯後坦承犯行,於本院審理時與告訴人林廷軒 達成和解,有本院114年度附民移調字第1201號調解筆錄可 稽,餘被害人經本院傳喚未到庭致未和解,兼衡被告之家庭 經濟狀況、智識程度、犯罪動機、目的、手段等一切情狀, 分別量刑如主文所示及定應執行刑,並均諭知易科罰金之折 算標準。 三、沒收:  ㈠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犯罪所得,屬於犯罪 行為人者,沒收之,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 時,追徵其價額;又宣告沒收或追徵,有過苛之虞、欠缺刑 法上之重要性、犯罪所得價值低微,或為維持受宣告人生活 條件之必要者,得不宣告或酌減之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亦定 有明文。是刑法對於犯罪所得之沒收,固採義務沒收原則, 然對於宣告犯罪所得沒收或追徵其價額於個案運用有過苛之 虞、欠缺刑法上之重要性、犯罪所得價值低微或為維持受宣 告人生活條件之情形,得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其價額,以節 省法院不必要之勞費,並調節沒收之嚴苛性。  ㈡本案被告就起訴書犯罪事實一(二)犯行固有犯罪所得,惟 已與告訴人林廷軒達成和解,如再予沒收,有過苛之虞,依 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規定不予宣告沒收。  ㈢被告就起訴書犯罪事實一(一)犯行獲有犯罪所得共計8萬5, 100元(計算式:5,000元+9,800元+15,500元+17,500元+5,0 00元+2,000元+3,800元+4,000+4,000元=85,10   0元)、就起訴書犯罪事實一(三)犯行獲有價值新臺幣3萬 元之LV外套,上開未扣案犯罪所得應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 、第3項之規定宣告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 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0條第1 項、第454條第2項(依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5 9點,判決書據上論結部分,得僅引用應適用之程序法條),逕 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黃振城提起公訴,檢察官許佩霖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二十庭 法 官 洪英花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於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 訴,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書記官 林國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依據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下 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編號 告訴人    犯罪事實    主文欄 ⒈ 謝昊廷 於民國111年8月15日某時許,以臉書暱稱「陳信安」對謝昊廷誆稱有其想要款式衣服可以出售,使謝昊廷陷於錯誤,分別於起訴書附表編號1至12所示時間,匯款如附表編號1至12所示金額至如附表所示張芳愷帳戶。嗣謝昊廷未收得所購衣服,報警處理,經警循線查悉上情。 張芳愷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⒉ 林廷軒 於111年10月14日上午9時32分許,以臉書暱稱「Xa Ron」對林廷軒誆稱有其想要款式衣服可以出售,使林廷軒陷於錯誤,分別於起訴書附表編號13至14所示時間,匯款如附表編號13至14所示金額至如附表所示張芳愷帳戶。嗣林廷軒未收得所購衣服,報警處理,經警循線查悉上情。 張芳愷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⒊ 茆倧睿 於112年3月26日某時許,以臉書暱稱以臉書暱稱「Xa Ron」對茆倧睿誆稱有其想要款式鞋子可以物易物方式交易,使茆倧睿陷於錯誤,於112年4月4日前某時,以全家店到店之方式,將價值新臺幣3萬元之LV外套寄送至張芳愷指定之全家新莊副都店。嗣茆倧睿遲未收到物品,報警處理,經警循線查悉上情。 張芳愷犯詐欺取財罪,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附件: 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2年度偵字第19680號 113年度調偵緝字第109號   被   告 張芳愷 男 26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0巷0號             居新北市○○區○○路000號13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 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張芳愷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之犯意,分別 為下列犯行: (一)於民國111年8月15日某時許,以臉書暱稱「陳信安」對謝昊 廷誆稱有其想要款式衣服可以出售,使謝昊廷陷於錯誤,分 別於附表編號1至12所示時間,匯款如附表編號1至12所示金 額至如附表所示張芳愷帳戶。嗣謝昊廷未收得所購衣服,報 警處理,經警循線查悉上情。 (二)於111年10月14日上午9時32分許,以臉書暱稱「Xa Ron」對 林廷軒誆稱有其想要款式衣服可以出售,使林廷軒陷於錯誤 ,分別於附表編號13至14所示時間,匯款如附表編號13至14 所示金額至如附表所示張芳愷帳戶。嗣林廷軒未收得所購衣 服,報警處理,經警循線查悉上情。 (三)於112年3月26日某時許,以臉書暱稱以臉書暱稱「Xa Ron」 對茆倧睿誆稱有其想要款式鞋子可以物易物方式交易,使茆 倧睿陷於錯誤,於112年4月4日前某時,以全家店到店之方 式,將價值新臺幣(下同)3萬元之LV外套寄送至張芳愷指定 之全家新莊副都店。嗣茆倧睿遲未收到物品,報警處理,經 警循線查悉上情。 二、案經謝昊廷、林廷軒、茆倧睿訴由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山分 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名稱及待證事實 證據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張芳愷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1、被告有收到犯罪事實一(一)(二)所載之款項。 2、被告有收到犯罪事實一(三)所載之物品。 3、被告未將犯罪事實一(一)(二)(三)所載之商品寄送予告訴人。 2 證人即告訴人謝昊廷於警詢之指述及對話紀錄截圖照片38張 1、告訴人謝昊廷遭詐欺經過。 2、告訴人謝昊廷有匯款如附表編號1至12所示金額予被告。 3 證人即告訴人林廷軒於警詢之指述及對話紀錄截圖照片28張 1、告訴人林廷軒遭詐欺經過。 2、告訴人林廷軒有匯款如附表編號13至14所示金額予被告。 4 證人即告訴人茆倧睿於警詢之指述及對話紀錄截圖照片28張 1、告訴人茆倧睿遭詐欺經過。 2、告訴人茆倧睿有寄送價值3萬元之LV外套予被告。 5 中國信託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之申登人資料及交易明細 告訴人謝昊廷、林廷軒確有匯款至左揭帳戶。 6 陽信銀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之申登人資料及交易明細 告訴人謝昊廷確有匯款至左揭帳戶。 二、核被告張芳愷所為,係犯刑法第339條第1項之詐欺取財罪嫌 。被告所犯上開3犯行,犯意各別、行為互異,被害人亦不相同 ,請予分論併罰。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9   月  18  日                檢 察 官 黃 振 城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8   日                書 記 官 范 瑜 倩 附錄本案所犯法條全文 中華民國刑法第339條 (普通詐欺罪)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 物交付者,處 5 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 50 萬元以 下罰金。 以前項方法得財產上不法之利益或使第三人得之者,亦同。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編號 匯款時間 金額 收款帳戶 1 111年10月1日 1時39分許 7,000 中國信託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2 111年10月1日 2時15分許 6,000 中國信託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3 111年10月3日 13時17分許 5,500 陽信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4 111年10月3日 18時29分許 5,000 中國信託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5 111年10月4日 0時4分許 9,800 陽信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6 111年10月4日 23時58分許 15,500 陽信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7 111年10月5日 16時36分許 17,500 陽信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8 111年10月6日 15時4分許 5,000 中國信託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9 111年10月7日 12時10分許 2,000 中國信託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10 111年10月7日 18時27分許 3,800 中國信託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11 111年10月8日 17時46分許 4,000 中國信託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12 111年10月10日 0時15分許 4,000 中國信託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13 111年10月13日 19時47分許 50,000 中國信託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14 111年10月13日 19時49分 13,171 中國信託銀行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

2025-03-31

TPDM-114-審簡-336-20250331-1

簡上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傷害等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簡上字第22號 上 訴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承富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不服本院中華民國113年11月26日113年 度簡字第3947號第一審簡易判決(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案號:113 年度偵續一字第5號),提起上訴,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合議庭判 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按上訴得對於判決之一部為之。上訴得明示僅就判決之刑、 沒收或保安處分一部為之,前述規定於簡易判決案件之上訴 審亦有適用,刑事訴訟法第348條第1項、第3項以及第455條 之1第3項分別定有明文。本件為檢察官提起上訴,並表明針 對原審判決量刑部分提起上訴(簡上卷第36頁、第56頁), 故依據前述法律規定,本案被告上訴範圍及本院審理範圍, 僅及於原審判決之宣告刑部分,不及於原審判決所認定被告 之犯罪事實、所犯法條(論罪)部分,此等部分均引用原審 判決記載之犯罪事實及理由(如附件)。 二、檢察官依告訴人之請求提起上訴,上訴意旨略以:告訴人以 原審未酌及被告所為間接導致告訴人腳跟骨折,僅量處拘役 40日,量刑過輕,希望能撤銷原判決,更為妥適判決等語。 三、按量刑之輕重,係事實審法院得依職權自由裁量之事項,茍 已斟酌刑法第57條各款所列情狀而未逾越法定刑度,則不得 遽指為違法;又刑罰之量定屬法院自由裁量之職權行使,但 仍應審酌刑法第57條所列各款事由及一切情狀,為酌量輕重 之標準,在同一犯罪事實與情節,如別無其他加重或減輕之 原因,下級法院量定之刑,亦無過重或失輕之不當情形,則 上級法院對於下級法院之職權行使,原則上應予尊重。 四、本案原審綜合卷內事證後,審酌被告遇事不知冷靜、理性處 理,率然對告訴人施以暴力,漠視他人身體、健康法益,誠 屬不該,並參酌告訴人所受傷勢之輕重、其自主權受限制之 程度,及被告之犯罪動機、目的、手段、偵查中坦承犯行, 迄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之犯罪後態度,兼衡被告之前科素行 、智識程度、家庭經濟狀況等情狀,量處被告拘役40日,如 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1日。原審量刑並未偏執一端 ,而有失輕重之情事,亦未逾越法律所規定之範圍,依前開 說明,原審認事用法並無不當,量刑亦屬妥適,應予維持。 五、告訴人以原審未酌及其腳跟骨折為由,認為原審量刑過輕, 聲請檢察官提起上訴。告訴人腳跟骨折部分雖有麻豆新樓醫 院診斷證明書2紙在卷可引(他卷第7頁、偵三卷第4頁), 惟告訴人因本件所受右腳跟骨骨折部分,檢察官於113年2月 20日113年度偵字第5048號不起訴處分書業已說明:「告訴 人陳稱:我騎腳踏車給被告追,我從腳踏車跳下來時所造成 ,堪認此部分傷勢非被告所為」(偵一卷第15頁反面)。該 案告訴人二度再議後,經二度發回續查,惟續查後之113年 度偵續字第93號之緩起訴處分書及113年度偵續一字第5號之 本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皆未再論及告訴人右腳跟骨骨折 之傷勢,即使告訴人聲請檢察官上訴之聲請狀上亦記載「因 本案致腳骨骨折,…雖非直接因素,但為間接因素」(請上 卷第2頁),故告訴人自己亦認其所受之腳跟骨骨折並非被 告造成,而係自己從腳踏車跳車造成。綜合上開不起訴處分 書、緩起訴處分書 及本件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均 認告訴人之腳跟骨骨折與被告本件犯行無關,本院認為告訴 人自己決定跳車,造成腳跟骨骨折之傷勢,既非被告所為, 自難令被告負擔此部分之刑責。原審犯罪事實引用未記載告 訴人右腳跟骨骨折之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難認於法有何違 失。檢察官依告訴人聲請指摘原審漏未審酌告訴人腳跟骨折 部分而聲請上訴,難認有理,應予駁回。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1項、第3項、第368條 ,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徐書翰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及上訴,檢察官莊立鈞到 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 法 官 劉怡孜                    法 官 陳澤榮                    法 官 陳振謙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上訴                    書記官 張儷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卷證: 1.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他字第6922號偵查卷宗(他卷) 2.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5048號偵查卷宗(偵一卷 ) 3.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續字第93號偵查卷宗(偵二卷 ) 4.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續一字第5號偵查卷宗(偵三卷 ) 5.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請上字第528號偵查卷宗(請上卷 ) 6.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3年度簡字第3947號刑事卷宗(簡字卷) 7.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14年度簡上字第22號刑事卷宗(簡上卷) 附 件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3947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徐書翰 被   告 蔡承富 男 (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住○○市○○區○○路00號之7二樓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年 度偵續一字第5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蔡承富犯傷害罪,處拘役肆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證據及應適用之法條,均引用附件檢察官聲 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 二、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遇事不知冷靜、理性處 理,率然對告訴人施以暴力,漠視他人身體、健康法益,誠 屬不該,並參酌告訴人所受傷勢之輕重、其自主權受限制之 程度,及被告之犯罪動機、目的、手段、偵查中坦承犯行, 迄未與告訴人達成和解之犯罪後態度,兼衡被告之前科素行 (見卷附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暨其智識程度、 家庭經濟狀況(見被告警詢筆錄「受詢問人」欄、檢察官緩 起訴處分被告基本資料表所載及本院卷第7頁個人戶籍資料 )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 算標準。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判決,得自簡易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   起上訴。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6  日          刑事第五庭  法 官 林欣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徐毓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28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277條 傷害人之身體或健康者,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 下罰金。 犯前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無期徒刑或7年以上有期徒刑 ;致重傷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華民國刑法第304條 以強暴、脅迫使人行無義務之事或妨害人行使權利者,處3年以 下有期徒刑、拘役或9千元以下罰金。 前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續一字第5號   被   告 蔡承富 男 42歲(民國00年0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號之7二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傷害等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以簡易判決處刑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蔡承富不滿陳信安於民國112年10月21日3時35分許、112年1 0月23日4時42分許,在臺南市○○區○○路00巷0號蔡承富經營 之夾娃娃機店,陳信安以其於網路所購買之干擾器,靠近店 內之兌幣機前,發出干擾兌幣機之訊號,致使兌幣機判讀錯 誤,誤以為有紙鈔投入進行兌幣,而吐出之硬幣遭陳信安取 走而損失新臺幣共計1萬1000元(陳信安所涉詐欺案件,業 經本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852號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嗣於112年10月29日1時10分許,蔡承富在臺南市○○區○○街00 號前發現陳信安騎乘腳踏車經過,旋騎乘機車在後追捕,陳 信安棄車逃跑至臺南市麻豆區護濟宮後方時,蔡承富明知陳 信安並非竊盜之現行犯,依法不得逮捕,竟基於傷害及強制 之犯意,強行攔住陳信安,不讓陳信安離開,復出手毆打陳 信安,並將陳信安壓制在地,致陳信安受有左臉部擦傷、右 膝蓋擦傷、雙手肘腫脹等傷害,以此法使陳信安行無義務之 事。 二、案經陳信安告訴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蔡承富於偵查中坦承不諱,核與告 訴人陳信安於警詢及偵查中證述之情節相符,並有台灣基督 長老教會新樓醫療財團法人麻豆新樓醫院診斷證明書2紙、 臺南市政府警察局麻豆分局麻豆派出所員警工作紀錄簿1份 及監視器錄影畫面翻拍照片4張在卷可憑,足認被告之自白 與事實相符,其犯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277條第1項之傷害、第304條第1項 之強制罪嫌。被告以一行為同時觸犯傷害、強制各罪,為想 像競合犯,請依刑法第55條之規定,從一重之傷害罪嫌處斷 。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0  月  30  日                檢 察 官 徐 書 翰 本件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書 記 官 王 柔 驊

2025-03-28

TNDM-114-簡上-22-20250328-1

單禁沒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單禁沒字第137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信安 上列聲請人因被告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113年度毒偵字 第3417號)聲請單獨宣告沒收(114年度聲沒字第45號),本院 裁定如下:   主 文 扣案如附表所示之物均沒收銷燬。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告陳信安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經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下稱臺中地檢署)檢察官以113年 度毒偵字第3417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本件扣案如附表編號 1、2所示之甲基安非他命殘渣袋3個、安非他命吸食器1組, 經送檢驗結果,殘留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均屬違禁物 ,爰依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刑法第38條第1 項及第40條第2項規定,聲請沒收銷燬之等語。 二、按違禁物或專科沒收之物得單獨宣告沒收,刑法第40條第2 項定有明文。次按查獲之第一、二級毒品及專供製造或施用 第一、二級毒品之器具,不問屬於犯罪行為人與否,均沒收 銷燬之,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定。 三、經查,被告前因施用第二級毒品案件,經本院以113年度毒 聲字第701號裁定送觀察、勒戒,認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 於民國114年1月14日執行完畢釋放出所,並經臺中地檢署檢 察官以113年度毒偵字第3417號為不起訴處分確定等情,有 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本件扣案如附表編號1、2所示之 之甲基安非他命殘渣袋3個、安非他命吸食器1組,係被告所 有而供其施用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所用,且經送鑑定後 檢出殘留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成分乙情,業據被告於檢 察事務官詢問時供承明確,並有衛生福利部草屯療養院113 年8月12日草療鑑字第1130800039號鑑驗書附卷可佐,審酌 該等殘渣袋、吸食器上殘留之甲基安非他命成分難以完全析 離,亦無析離之實益與必要,應整體視同第二級毒品,爰依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第1項前段規定,就附表編號1至2 所示之物均宣告沒收銷燬,至於鑑驗所耗損之毒品既已滅失 ,即無庸宣告沒收銷燬。從而,本件聲請經核為有理由,應 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6第2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18條 第1項前段,刑法第40條第2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路逸涵 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十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黃于娟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附表: 編號 扣案物名稱 數量 備註 1 殘渣袋 3個 檢出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成分 2 吸食器 1組 檢出第二級毒品甲基安非他命成分

2025-03-28

TCDM-114-單禁沒-137-20250328-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131號 抗 告 人 弘利不動產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慧琴 抗 告 人 永慶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孫慶餘 抗 告 人 鴻運通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炳耀 抗 告 人 王科元 陳信安 陳玉屏 相 對 人 蔡淑合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抗告人對於中華民國114年1 月23日臺灣臺中地方法院114年度重訴字第30號所為裁定提起抗 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裁定廢棄。   理 由 一、相對人請求抗告人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原裁定以無管轄權 為由,依職權將案件裁定移送臺灣彰化地方法院(下稱彰化 地院),抗告人弘利不動產有限公司(下稱弘利公司)提起 抗告,提出非基於其個人關係之抗辯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 法第56條第1項第1款規定,其抗告之效力,及於同造之永慶 房屋仲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永慶公司)、鴻運通股份有限 公司(下稱鴻運通公司)、王科元、陳信安、陳玉屏,爰將 之併列為抗告人,先予敘明。 二、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係依民法第184條、第185條規定,起 訴請求抗告人應負共同侵權行為之連帶損害賠償責任,而抗 告人之仲介行為及相對人與訴外人泰竣企業有限公司(下稱 泰竣公司)之簽約地點,均在弘利公司之營業處所即臺中市 ○○區○○○路000號0樓,是相對人主張之侵權行為地,在原法 院轄區內,原法院非無管轄權。原裁定以相對人向無管轄權 之原法院起訴,依職權裁定移轉彰化地院管轄,顯有違誤, 爰請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三、按管轄權之有無,應依原告主張之事實,按諸法律關於管轄 之規定而為認定,與其請求是否成立無涉。而因侵權行為涉 訟者,得由行為地之法院管轄,為民事訴訟法第15條第1項 所明定。所謂行為地,凡為一部實行行為或其一部行為結果 發生之地皆屬之。又共同訴訟之被告數人,其住所不在一法 院管轄區域內者,各該住所地之法院俱有管轄權。但依民事 訴訟法第4條至第19條規定有共同管轄法院者,由該法院管 轄,同法第20條定有明文。 四、經查,相對人於原法院起訴主張其因弘利公司之經紀人員王 科元、陳信安、陳玉屏之仲介,向泰竣公司購買彰化縣○○鄉 ○○段000地號土地及其上同段000建號(門牌號碼同鄉○○○00 號)建物(下稱系爭房地),因弘利公司等人未依不動產經 紀業管理條例規定製作不動產說明書,就系爭土地經彰化縣 政府公告為土壤污染控制場址後,是否影響廠房拆除、整修 、新建,能否辦理工廠設立登記及實際作為工業生產使用, 改善污染及解除管制所需費用及程序期間等為必要調查及向 其說明,致其誤認買受系爭房地後,可即時辦理工廠登記及 作為工業生產使用,受有買賣價金640萬元之損害,弘利公 司等人共同違反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第22條、第23條、第 24條、第24條之1等保護他人法律之規定而受有損害,應依 同條例第26條、民法第184條第2項、第185條規定,負連帶 損害賠償責任;而永慶公司及其子公司即鴻運通公司對加盟 之弘利公司未盡必要的監督管理義務,同應依民法第184條 、第185條規定,負連帶損害賠償責任。相對人既係依共同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請求權為基礎,而弘利公司等人之仲介行 為及相對人與泰竣公司之簽約地點,均在弘利公司位於臺中 市沙鹿區之營業處所,侵權行為地為原法院之轄區,原法院 自有管轄權,而永慶公司、鴻運通公司之營業處所雖位於臺 北市大安區,且系爭房地位於彰化縣花壇鄉,臺灣臺北地方 法院、彰化地院依民事訴訟法第2條第2項、第10條第2項、 第20條前段規定俱有管轄權,然原法院依同法第20條但書規 定,既為共同管轄法院,相對人向原法院起訴,並無違誤。 從而,原裁定以無管轄權為由,依職權將本件訴訟移送彰化 地院,尚有未洽。抗告意旨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為 有理由,爰由本院將原裁定廢棄,發回原法院另為適法之處 理。 五、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陳得利                    法 官 高英賓                    法 官 廖欣儀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再為抗告應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 如提起再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理由狀( 須按照他造人數附具繕本)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一千五百元,同 時委任律師或具有律師資格之關係人為代理人。                    書記官 詹錫朋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2025-03-28

TCHV-114-抗-131-20250328-1

簡上附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4年度簡上附民字第7號 原 告 陳信安 現於法務部○○○○○○○執行 被 告 蔡承富 上列被告因本院114年度簡上字第22號傷害等案件,經原告提起 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查其內容繁雜,非經長久之時日, 不能終結其審判,爰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前段,將本件附 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刑事第十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劉怡孜 法 官 陳澤榮 法 官 陳振謙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張儷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9 日

2025-03-28

TNDM-114-簡上附民-7-20250328-1

上訴
臺灣高等法院

違反藥事法

臺灣高等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上訴字第6947號 上 訴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蘇文彬 上列上訴人因被告違反藥事法案件,不服臺灣桃園地方法院113 年度訴字第94號,中華民國113年10月16日第一審判決(起訴案 號: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19014號),提起上訴, 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蘇文彬明知安非他命係毒品危害防制條 例第2條第2項第2款列管之第二級毒品且為藥事法所定之禁 藥,不得非法轉讓,竟基於轉讓第二級毒品及轉讓禁藥之犯 意,於民國112年4月7日15時30分前某時許,在桃園市○○區○ ○路000號000房,將第二級毒品安非他命放置桌上,除供己 施用外,亦任陳信安拿取後以玻璃球燒烤施用,以此方式無 償轉讓第二級毒品安非他命1包(重量不詳)予陳信安。因 認被告涉犯藥事法第83條第1項之轉讓禁藥罪嫌。 二、按犯罪事實應依證據認定之,無證據不得認定犯罪事實;不 能證明被告犯罪者,應諭知無罪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154 條第2項、第301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又認定犯罪事 實所憑之證據,雖不以直接證據為限,間接證據亦包括在內 ,然而無論直接或間接證據,其為訴訟上之證明,須於通常 一般之人均不致有所懷疑,而得確信其為真實之程度者,始 得據為有罪之認定,倘其證明尚未達到此一程度,而有合理 之懷疑存在時,致無從形成對被告有罪之確信,即應由法院 諭知被告無罪之判決(最高法院76年度台上字第4986號判決 意旨參照)。次按檢察官就被告犯罪事實,應負舉證責任, 並指出證明之方法,刑事訴訟法第161條第1項定有明文。故 檢察官對於起訴之犯罪事實,應負提出證據及說服之實質舉 證責任,倘其所提出之證據,不足為被告有罪之積極證明, 或其指出證明之方法,無從說服法院以形成被告有罪之心證 ,基於無罪推定原則,自應為被告無罪判決之諭知(最高法 院92年度台上字第128號判決意旨參照)。 三、公訴意旨認被告涉犯上開轉讓禁藥罪嫌,無非係以被告之供 述、證人陳信安之證述、桃園市政府警察局龜山分局112年4 月7日15時30分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現場照片 、臺北榮民總醫院112年6月1日北榮毒鑑字第C0000000Q毒品 純度鑑定書㈠、㈡、自願受採尿同意書、真實姓名與尿液、毒 品編號對照表、查獲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毒品初步鑑驗報告 單等證據資料,為其主要論據。 四、被告於本院審理中未曾到庭為任何陳述,然被告於原審中坦 承有於112年4月7日15時30分許,在桃園市○○區○○路000號之 貴都商旅000房,與陳信安共處一室,且經警實施臨檢,當 場扣得甲基安非他命及毒品咖啡包等事實,惟堅詞否認有何 轉讓禁藥之犯行,其於原審中辯稱:我沒有拿毒品給陳信安 施用,沒有轉讓毒品等語。經查: ㈠、被告於112年4月7日15時30分許,在桃園市○○區○○路000號之 貴都商旅000房,與陳信安共處一室,且經桃園市政府警察 局中壢分局中壢派出所警員實施臨檢,遭警當場扣得第二級 毒品甲基安非他命16包、含有第三級毒品及第四級毒品等成 分之咖啡包共74包等情,為被告所是認(見偵卷第17至29頁 、第31至35頁、第209至211頁;原審卷第67至71頁、第207 至215頁),核與證人陳信安於警詢及偵訊時之證述相符( 見偵卷第55至65頁、第265至266頁;原審卷第135至142頁) ,並有查獲現場及扣案物照片(見偵卷第127至151頁)、桃 園市政府警察局中壢分局扣押筆錄及扣押物品目錄表(見偵 卷第79至87頁)、臺北榮民總醫院112年4月14日北榮毒鑑字 第C0000000號毒品成分鑑定書㈠、㈡(見偵卷第283至285頁) 、臺北榮民總醫院112年6月1日北榮毒鑑字第C0000000-Q號 毒品純度鑑定書㈠、㈡(見偵卷第287至289頁)、內政部警政 署刑事警察局112年5月12日刑鑑字第1120060206號鑑定書在 卷可稽(見偵卷第279至280頁),是此部分事實,應堪認定 。 ㈡、至被告有無於112年4月7日15時30分前某時許,在桃園市○○區 ○○路000號000房轉讓禁藥甲基安非他命予陳信安供其施用此 節,以下分述之:  ⒈查證人陳信安於112年4月8日警詢時證稱:我最後一次吸食甲 基安非他命,是於112年4月2日18時許,在桃園市○○區○○路0 00號000房,是蘇文彬無償提供給我用,沒有代價,蘇文彬 直接給我等語(見偵卷第61頁);另於偵訊時證稱:於112 年4月7日15時30分許,在中壢區遭警方臨檢時我被查獲的毒 品來源是被告請我的,當時他把毒品放在桌上,我是在他沒 看到情況下自己拿來用,我在該旅館施用了一次,我施用甲 基安非他命是用玻璃球燒烤的方式,玻璃球也是蘇文彬的等 語(偵卷第265至266頁),復於原審中改稱:警方在112年4 月7日查獲我與被告時,那段時間因為我知道最近要驗尿, 所以沒有施用甲基安非他命,當時在000房住約一個禮拜; 扣案之甲基安非他命及毒品咖啡包,在扣案前我沒有施用; 被告是在112年2、3月間某日,曾經在旅館000號房內提供甲 基安非他命給我無償施用,被告親自將甲基安非他命放在玻 璃球直接遞給我用等語(見原審卷第137至142頁)。依證人 前揭證述內容,就被告在貴都商旅000號房內轉讓甲基安非 他命之時間,先稱是「112年4月2日18時許」,後又改稱「1 12年2、3月間」;另就被告轉讓甲基安非他命之方式,於警 詢時陳述被告直接給甲基安非他命,偵查中則改稱其在被告 沒看到之情況下自己拿來施用甲基安非他命,至原審審理中 又改稱被告親自將甲基安非他命放在玻璃球直接遞過來供其 施用。是證人陳信安就被告轉讓甲基安非他命之時間及方式 等節,前後證述內容不一,且相互齟齬,足見證人陳信安上 開證述是否屬實,即非無疑。  ⒉至證人陳信安於警詢時雖證述被告於112年4月2日18時許,在 桃園市○○區○○路000號之貴都商旅000房內,轉讓甲基安非他 命供其施用等語。然證人於112年4月7日16時45分許為警採 尿送驗結果,呈安非他命、甲基安非他命陰性反應,經臺灣 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2年度毒偵字第2037號為不起訴 處分,有台灣檢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濫用藥物實驗室112年4 月26日濫用藥物檢驗報告、真實姓名與尿液毒品編號對照表 及該案不起訴處分書在卷可佐(見原審卷第53至58頁),是 暫不論證人陳信安歷次證述前後不一,就上開證述內容,證 人陳信安之指訴亦無其他證據可資佐證,不足以作為被告無 償轉讓甲基安非他命予陳信安施用之佐證。  ⒊被告雖於偵查中陳稱:我將甲基安非他命放在桌上,其有隱 約看到陳信安要施用桌上之甲基安非他命,並未阻止陳信安 等語,並就轉讓毒品部分為認罪之表示(見偵卷第210頁) ,惟被告所述轉讓甲基安非他命予陳信安之方式,顯與證人 於警詢、偵訊及本院中歷次證述不符,難認被告有公訴意旨 所指轉讓甲基安非他命予證人施用之犯行;況質之被告對上 述認罪表示之真意,其供稱:「如果陳信安當天有施用,那 我就承認是用我的」等語(本院審訴卷第60頁),可見被告 認罪之前提係繫諸於陳信安有無於112年4月7日為警查獲當 日施用甲基安非他命之條件,而證人陳信安於為警查獲後於 112年4月7日16時45分許為警採尿送驗結果,呈安非他命、 甲基安非他命陰性反應,則自難認被告自白其於112年4月7 日轉讓甲基安非他命予陳信安施用此情與事實相符。 ㈢、綜上所述,證人陳信安雖證稱被告有轉讓甲基安非他命予其 施用,但時間、地點及方式反覆不一,而被告雖自白於112 年4月7日有轉讓甲基安非他命供證人陳信安施用,然證人陳 信安之尿液檢驗結果與被告上開自白不符,是檢察官所起訴 之犯行並無其他證據可資補強,基於有疑惟利被告之無罪推 定精神,自應做對被告有利之認定。 五、駁回上訴之理由: ㈠、檢察官上訴意旨略以:證人陳信安於警詢及桃園地方法院審 理時均證稱被告有提供甲基安非他命與其使用等語,而被告 於偵查時亦稱:其將甲基安非他命放在桌上,其有隱約看到 陳信安要施用桌上之甲基安非他命,並未阻止陳信安等語, 並就轉讓毒品部分為認罪之表示等語,再參警方於112年4月 7日臨檢桃園市○○區○○路000號000號房時,亦扣得被告所有 之毒品安非他命16包,是由上開證據,實已足認被告確有提 供禁藥與證人之犯行。原審雖以證人於警詢、審理時之供述 前後證述內容不一,而認證人所述有疑,及被告於審理中之 供述認被告認罪之前提是繫諸於證人有無於112年4月7日為 警查獲當日施用甲基安非他命之條件等情,而為被告無罪之 諭知。惟查,本件證人警詢、審理時之供述雖有不一,惟主 要內容均是被告有提供甲基安非他命與其施用,僅是日期、 交付毒品方式略有差異,是實難以此認定證人所述不實,而 被告於偵查時即為上開認罪供述,且當時並無附其他條件, 自難因被告於審理時有另外之供述即認定被告於偵查時認罪 之真意為附有條件,是原審認事用法實有違誤。 ㈡、查本案除證人陳信安前後不一之指訴外並無其他證據加以補 強,至被告雖一度於偵查中自白有於112年4月7日在桃園市○ ○區○○路000號000房轉讓甲基安非他命給證人陳信安,然證 人陳信安於同日遭查獲後之驗尿報更呈陰性反應,是被告自 白與事實不符,又無其他證據加以佐證被告轉讓禁藥之犯行 ,自應做對被告有利之認定。原審判決同此認定,就起訴書 所載被告轉讓禁藥犯行為無罪判決之諭知,此部分認事用法 並無違誤。檢察官上訴意旨僅係對原審依職權所為之心證裁 量為不同之評價,並未提出補強證據,可資證明被告確有其 所起訴之犯行,尚難認有理由,應予以駁回。 六、被告經本院合法通知,無正當理由不到庭,爰不待其陳述, 為一造辯論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68條、第371條,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施韋銘提起公訴,檢察官方勝詮提起上訴,檢察官 賴正聲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刑事第九庭  審判長法 官 潘翠雪                    法 官 許文章                    法 官 商啟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檢察官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 狀,惟須受刑事妥速審判法第9條限制。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 ,並得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 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送上級法院」。 刑事妥速審判法第9條: 除前條情形外,第二審法院維持第一審所為無罪判決,提起上訴 之理由,以下列事項為限: 一、判決所適用之法令牴觸憲法。 二、判決違背司法院解釋。 三、判決違背判例。 刑事訴訟法第 377 條至第 379 條、第 393 條第 1 款之規定, 於前項案件之審理,不適用之。                    書記官 潘文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7  日

2025-03-27

TPHM-113-上訴-6947-2025032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