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有朋
相關判決書
肇事逃逸罪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交訴字第392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歐瑞隆 上列被告因肇事逃逸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 26366號),就其中過失傷害部分,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歐瑞隆於民國112年9月21日14時35分許 騎乘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其本應注意汽車迴 車時,應暫停並顯示左轉燈光或手勢,看清無往來車輛,並 注意行人通過,始得迴轉;且當時天候晴、道路無障礙,無 不能注意之情事,竟疏未注意,逕自從臺中市○○區○○路000 號前中央分隔島往左迴車,適告訴人謝富任騎乘車牌號碼00 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沿中山路由南往北方向超速行駛, 突見機車自缺口處駛出而緊急煞車,致告訴人人車倒地,受 有右側前胸壁擦傷、右側手肘擦傷、左側手肘擦傷、右側前 臂擦傷、右側手部擦傷、左側手部擦傷、左側食指、中指、 無名指、小指擦傷、右側膝部擦傷及右側大腳趾擦傷等傷害 ,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嫌等語。 二、按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 訴;又告訴經撤回者,法院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刑事訴訟 法第238條第1項及第303條第3款定有明文。 三、本案被告因過失傷害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認被告係犯 刑法第284條前段之過失傷害罪,依同法第287條前段之規定 須告訴乃論。茲據告訴人與被告成立調解,並於本院審理中 聲請撤回其告訴,有本院調解筆錄、聲請撤回告訴狀各1份 在卷可稽,揆諸前開說明,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不受 理之判決。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刑事第十七庭 審判長法 官 湯有朋 法 官 鄭咏欣 法 官 吳珈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廖明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2025-03-31
TCDM-113-交訴-392-20250331-2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2180號 原 告 鍾津鋐 被 告 張大為 上列被告因違反期貨交易法等案件(本院111年度金重訴字第156 6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因事件繁雜 ,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第504條第1項 ,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湯有朋 法 官 許仁純 法 官 吳珈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明瑜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2024-12-25
TCDM-113-附民-2180-20241225-1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2193號 原 告 陳寬榮 被 告 張大為 許智軒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期貨交易法等案件(本院111年度金重訴字第1 566號、第2620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 第504條第1項,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湯有朋 法 官 許仁純 法 官 吳珈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明瑜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2024-12-25
TCDM-113-附民-2193-20241225-1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2189號 原 告 樊肇庭 被 告 張馨文 張明淞 楊淑美 許智軒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期貨交易法等案件(本院111年度金重訴字第1 566號、第2620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 第504條第1項,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湯有朋 法 官 許仁純 法 官 吳珈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明瑜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2024-12-25
TCDM-113-附民-2189-20241225-2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1年度附民字第1998號 原 告 方晶雅 賴垣均 郭玉慧 楊淑珍 王百祿 沈宸萱 羅敏忠 陳綺玲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黃鼎鈞律師 被 告 張明淞 張馨文 楊淑美 許智軒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期貨交易法等案件(本院111年度金重訴字第1 566號、第2620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 第504條第1項,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湯有朋 法 官 許仁純 法 官 吳珈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明瑜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2024-12-25
TCDM-111-附民-1998-20241225-1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2194號 原 告 蔡豐宇 邵壹鳴 何佳玲 鄭喆宇 莊承鈞 李芳存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李進建律師 被 告 許智軒 張大為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期貨交易法等案件(本院111年度金重訴字第1 566號、第2620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 第504條第1項,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十庭審判長 法 官 湯有朋 法 官 許仁純 法 官 吳珈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明瑜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2024-12-25
TCDM-113-附民-2194-20241225-2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裁定 113年度附民字第2195號 原 告 賴淑怡 被 告 張馨文 曾柏盛 許智軒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期貨交易法等案件(本院111年度金重訴字第1 566號、第2620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 ,因事件繁雜,非經長久時日不能終結其審判。應依刑事訴訟法 第504條第1項,將本件附帶民事訴訟,移送本院民事庭,特此裁 定。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湯有朋 法 官 許仁純 法 官 吳珈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抗告。 書記官 廖明瑜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2024-12-25
TCDM-113-附民-2195-20241225-2
請求損害賠償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附帶民事訴訟判決 112年度附民字第818號 原 告 林侑萱 訴訟代理人 邢建緯律師 被 告 張馨文 張明淞 楊淑美 丁仁喨 詹勛翔 曾柏盛 上列被告等因違反期貨交易法等案件(本院111年度金重訴字第1 566號),經原告提起附帶民事訴訟,請求損害賠償,本院判決 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事 實 一、原告方面:訴之聲明及陳述,均詳如附件刑事附帶民事起訴 狀所載。 二、被告方面:被告未為任何聲明或陳述,亦未提出任何書狀。 理 由 一、因犯罪而受損害之人,於刑事訴訟程序得附帶提起民事訴訟 ,對於被告及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請求回復其損害;提 起附帶民事訴訟,應於刑事訴訟起訴後第二審辯論終結前為 之。但在第一審辯論終結後提起上訴前,不得提起;法院認 為原告之訴不合法或無理由者,應以判決駁回之,刑事訴訟 法第487 條第1 項、第488 條、第502 條第1 項分別定有明 文。又所謂「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係指該刑事案件中 依民法規定應負賠償責任之人而言,故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之 原告所主張之共同加害人,必以在刑事訴訟程序中經認定係 共同侵權行為之人,始得謂為依民法負賠償責任之人,否則 對之提起是項附帶民事訴訟,即難謂合法(最高法院108年 度台附字第5號、109年度台附字第10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經查,被告張馨文、張明淞、楊淑美、曾柏盛、丁仁喨及詹 勛翔違反期貨交易法犯行部分,雖經本院111年度金重訴字 第1566號判決在案,然經本院審理結果,並未認定被告張馨 文、張明淞、楊淑美、曾柏盛、丁仁喨及詹勛翔有共同或幫 助對原告林侑萱為本案犯行,此有該刑事案件之判決書在卷 可憑。則被告張馨文、張明淞、楊淑美、曾柏盛、丁仁喨及 詹勛翔在該案刑事訴訟程序中既未認定係共同侵權行為之人 ,依上開說明,原告對其等提起附帶民事訴訟,於法即有未 合,應予駁回,其假執行之聲請,亦失所附麗,併駁回之( 另原告對被告許智軒、張大為、張燿棠部分之附帶民事訴訟 ,另行裁定移送本院民事庭)。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502條第1項,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十庭 審判長法 官 湯有朋 法 官 許仁純 法 官 吳珈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 逕送上級法院」。 書記官 廖明瑜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2024-12-25
TCDM-112-附民-818-20241225-1
公共危險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中交簡字第1626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蔡信忠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速偵字第3957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蔡信忠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 毫克以上,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 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犯罪事實及證據,除犯罪事實欄一 第13行所載「並經測得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37毫 克」之記載,應補充更正為「遂於113年10月27日下午5時21 分許,對其施以吐氣式酒精濃度檢測,測得其吐氣中所含酒 精濃度為每公升0.37毫克」外,,其餘均引用如附件所示檢 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之記載。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蔡信忠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駕駛 動力交通工具而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以上罪 。 ㈡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顧政府機關一再宣導 酒精成分對人之意識、控制能力具有不良影響,超量飲酒後 會導致對週遭事物之辨識及反應能力較平常狀況薄弱,飲酒 後騎車將對往來之公眾及駕駛人自身皆具有高度危險性,全 民都應戒絕飲酒後騎車劣行,被告竟置上揭政府宣導為罔聞 ,仍第三度飲酒後騎車上路,並因行車不穩為警攔查,測得 其吐氣中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37毫克,所為於法有違, 考量被告犯後坦認犯行,已生悔意,所幸未肇事造成他人傷 亡或財物損害,兼衡被告過去已有2次公共危險、傷害致死 等前科,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稽(見 本院卷第11-15頁),素行不良,暨其高中肄業之智識程度, 職業為工及家境勉持之生活狀況【詳警詢筆錄內受詢問人基 本資料欄內教育程度欄、職業欄及家庭經濟狀況欄等之記載 ,見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3年度速偵字第3957號偵查卷宗 第23頁】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知易科罰 金之折算標準,以資懲儆。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 第2項,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第41條第1項前段,刑法施 行法第1條之1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殷節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臺中簡易庭 法 官 湯有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自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應敘述具體理由並附繕本)。 書記官 陳綉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14 日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30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附件: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速偵字第3957號 被 告 蔡信忠 男 49歲(民國00年0月0日生) 住南投縣○○鄉○○村○○巷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易判 決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蔡信忠前於民國99年間,因酒後駕車之公共危險案件,經法 院判決判處拘役40日確定,又於105年間,因酒後駕車之公共 危險案件,經法院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 萬5000元確定,於105年11月22日易科罰金執行完畢(未構成 累犯)。詎仍不知悔改,自113年10月27日上午10時許起至同 日中午12時許止,在南投縣名間鄉之友人住處內飲用啤酒6 瓶及食用含酒精成分之燒酒雞後,明知飲酒後已影響正常操 控車輛之能力,駕車將足以危害公眾往來之安全,竟基於飲 用酒類達相當程度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犯意,不顧大眾通行 之安全,於同日下午4時許,自上址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 號普通重型機車離去。嗣於同日下午5時15分許,行經臺中 市○○區○○路0段000號旁時,因行車不穩而為警攔檢,並經測 得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37毫克,而查悉上情。 二、案經臺中市政府警察局烏日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蔡信忠於警詢及偵訊中坦承不諱, 復有警員職務報告、當事人酒精測定紀錄表、車輛詳細資料 報表各1份及臺中市政府警察局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 通知單2份在卷可稽,足認被告之自白與事實相符,是被告 犯行堪以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公共危險罪 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4 日 檢 察 官 殷節
2024-11-14
TCDM-113-中交簡-1626-20241114-1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聲字第3272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建勝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聲字第285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建勝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拾壹月, 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建勝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定應執 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裁定其應 執行之刑,併請依照刑法第41條第1項、第8項,諭知易科罰 金之折算標準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 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別 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 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 、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再按犯最重本刑為5年以下有 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 者,得以新臺幣1千元、2千元或3千元折算1日,易科罰金, 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亦有明文。再按法律上賦予法院或法 官自由裁量之事項,並非得恣意任為或毫無限制,而須在法 規或法律原則之規範界限內,衡酌個案之具體情況,為公平 、合理、適當之裁決。是於裁量時,自須受法律規範之目的 、精神、理念及法律秩序所指導。又刑法第50條規定,裁判 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屬強制規定,目的在使被告 (或受刑人)得依同法第51條各款規定,享有併合處罰、限制 加重刑罰之恤刑利益。裁判確定前犯數罪符合併合處罰之案 件,有二以上之裁判,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定應執 行之刑者,最後事實審法院檢察署檢察官應依刑事訴訟法第 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該法院裁定之,乃檢察官為被告之利 益而為聲請,法院於定應執行之刑時,自不得諭知較重於原 裁判合併刑期之總和,否則即有違數罪併罰禁止不利於被告 (或受刑人)之恤刑立法目的,最高法院亦著有98年台抗字第 697號裁判意旨足資參照。另按數罪併罰案件,係指所定之 執行刑,執行完畢而言;如於定執行刑之前,因有一部分犯 罪先確定,形式上予以執行,仍應依前揭規定定其應執行之 刑,俟檢察官指揮執行「應執行刑」時,再就形式上已執行 部分予以折抵(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4099號判決意旨參 照)。 三、查本件受刑人因過失傷害等案件,業經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 編號1至3所示之刑,均經分別確定在案,有上開案件判決書 各1份附於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下稱臺中地檢署)113年度執 聲字第2855號執行卷宗(下稱執行卷)可稽,且有臺灣高等法 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附卷可稽(見本院卷第11-24頁)。再按 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案件,經本院於民國111年9月3 0日以111年度交易字第773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 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並於111年11月21日確定 ;附表編號2及3所示案件,經本院於113年4月30日以113年 度交簡字第60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4月、3月,如易科罰金, 均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應執行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 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並於113年6月4日確定, 此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1份在卷可佐(見本院卷第 11-24頁),亦有上開刑事裁判書各1份附於執行卷可稽。是 聲請人認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第41條第1項前段 、第8項等規定,聲請定應執行之刑及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 標準,本院審核認為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本件 係向本院聲請與首揭法條規定尚無不合,應予准許。又其所 犯如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所處之刑,前雖分別於112年2月2日 易科罰金執行完畢,惟尚未與如附表編號2至3所示之罪所處 之刑,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揆諸上揭最高法院判決意旨, 仍應與如附表編號2至3所示之罪所處之刑合併定應執行之刑 。 四、本院前曾發函通知受刑人得對本件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表示意見,經被告表示無意見等情,此有本院刑事庭113年1 0月7日中院平刑禮113年度聲字第3272號函(稿)、本院陳述 意見表、本院送達證書各1紙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25、27、 29頁),並綜合斟酌受刑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所 犯附表所示各罪分別為過失傷害、公共危險及違反家庭暴力 防治法等犯罪、彼此之關聯性、數罪對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 、罪數所反映之受刑人人格特性與犯罪傾向,及對其施以矯 正之必要性等節,並衡以各罪之原定刑期、定應執行刑之外 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各節,進而為整體非難之評價,爰定 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 第5款、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刑事第十七庭 法 官 湯有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陳綉燕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1 月 5 日 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交通過失傷害 不能安全駕駛致交通危險罪 家庭暴力防治法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6月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3月 犯 罪 日 期 110年5月21日 111年11月7日 111年11月7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 度 案 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17368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49766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49766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 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交易字第773號 113年度交簡字第60號 113年度交簡字第60號 判決日期 111年9月30日 113年4月30日 113年4月30日 確 定 判 決 法 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案 號 111年度交易字第773號 113年度交簡字第60號 113年度交簡字第60號 判 決確定日期 111年11月21日 113年6月4日 113年6月4日 是否得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 得聲請易科罰金、 得易服社會勞動 得聲請易科罰金、 得易服社會勞動 得聲請易科罰金、 得易服社會勞動 備 註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字第599號(已執畢)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字第12770號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字第12770號
2024-11-05
TCDM-113-聲-3272-20241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