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李昀儒

共找到 90 筆結果(第 1-10 筆)

消債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消債更字第281號 聲 請 人 即 債務 人 蕭玉振 代 理 人 陳青來律師(法扶律師) 相 對 人 即 債權 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相 對 人 即 債權 人 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俊智 相 對 人 即 債權 人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相 對 人 即 債權 人 元大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財育 代 理 人 黃勝豐 相 對 人 即 債權 人 摩根聯邦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文明 上 二 人 代 理 人 李昀儒 相 對 人 即 債權 人 台灣金聯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施俊吉 相 對 人 即 債權 人 仲信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代 理 人 鍾文瑞 相 對 人 即 債權 人 萬榮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呂豫文 相 對 人 即 債權 人 滙誠第一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莊仲沼 上列當事人聲請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甲○○自中華民國114年4月1日上午10時整時起開始更生程 序。 本件更生程序之進行由辦理更生執行事務之司法事務官為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債務人(下稱聲請人)目前與配偶 開設水果行,每月收入約新臺幣(下同)9萬元,但須支出 個人必要生活費用18,618元,而伊積欠相對人即債權人(下 稱債權人)之債務總額1,317,061元,經聲請前置調解,最 大債權銀行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國泰世華 銀行)於調解時,惟因聲請人表示無能力還款,未提調解方 案,導致調解不成立,伊實有不能清償債務之虞之情事,爰 依法聲請更生等語。 二、程序方面:  ㈠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 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向法院聲請更生;債務人對於金 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向最大債權金融 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或向其住、居所地之法院或鄉 、鎮、市、區調解委員會聲請債務清理之調解,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下稱消債條例)第3條、第42條第1項、第151條 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此係採前置協商主義,是債務人於協 商程序中,自應本於個人實際財產及收支狀況,依最大誠信 原則,商討解決方案。如終究不能成立協商,於聲請更生或 清算時,法院審酌上開條文所謂「不能清償或有不能清償之 虞」,允宜綜衡債務人全部收支、信用及財產狀況,評估是 否因負擔債務,而不能維持人性尊嚴之最基本生活條件,所 陳報之各項支出,是否確屬必要性之支出,如曾有協商方案 ,其條件是否已無法兼顧個人生活之基本需求等情,為其判 斷之準據。而消債條例係於民國96年6月8日制定,同年7月1 1日公布,於消債條例施行前,債務人依金融主管機關協調 成立之中華民國銀行公會會員,辦理消費金融案件無擔保債 務協商機制與金融機構成立之協商(下稱95協商),依消債 條例第151條第9項規定,準用上開同條第7項規定,亦即, 於95協商成立後,應受不得聲請更生或清算之限制,而其如 因不可歸責於已之事由,致履行顯有重大困難,依同項但書 規定,即得聲請更生,毋庸再行協商程序(參見司法院民事 廳99年第5期民事業務研究會第51號研審意見、司法院民事 廳廳民二字第0990002160號函)。再按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 ,在保障債權人公平受償,謀求消費者經濟生活之更生及社 會經濟之健全發展,所稱「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 顯有重大困難」之情形,須於法院就更生或清算之聲請為裁 判時存在,至於該情形究係於何時發生,法無明文規定,即 不應增加法律所無之限制,故不以95協商成立後始發生者為 限,以貫徹消債條例之立法目的(參見司法院民事廳98年第 1期民事業務研究會第22號法律問題研審意見)。  ㈡聲請人之毀諾符合消債條例第151條第7項但書「因不可歸責 於己之事由,致履行顯有重大困難」之規定:   ⒈聲請人與最大債權銀行台新銀行訂有前置協商協議,約定 自95年4月起,分80期,每月15,838元,年利率百分之6.8 8之協議,此有元大銀行民事陳報狀、國泰世華銀行民事 陳報狀,及相關協商資料影本為憑(見本院卷第209、221 至222頁),因聲請人未依約還款,於95年9月經債權銀行 通報毀諾。   ⒉聲請人自陳協商時以自小客車載運成衣販售,此有聲請人 提出之陳報狀(見本院卷第277頁)。經核聲請人於95年 中毀諾時,因聲請人已不記得當時收入如何,本院以行政 院主計總處薪情平台批發及零售業95年每月經常性薪資33 ,842元【計算式:(33,890+33,500+33,765+33,816+33,99 9+33,785+33,767+33,796+33,913+33,858+33,908+34,112 )÷12≒33,842】(見卷第283頁),作為毀諾時薪資收入狀 況,而其個人必要生活費依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規定 計算,衛生福利部公告95年台灣省最低生活費為9,210元 ,乘以1.2倍即為11,052元,是以聲請人當時之薪資33,84 2元扣除個人必要生活費用11,052元及2名未成年子女扶養 費11,052元,剩餘11,738元【計算式:33,842-11,052-11 ,052=11,738】,無法負擔每月15,838元之還款金額,難 以期待聲請人依約履行,應屬不可歸責於聲請人之事由致 不能履約。是聲請人主張其與債權銀行達成協議後,已因 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顯有重大困難,尚屬可信。故 應有消債條例第151條第9項準用第7項但書、第8項準用同 條例第75條第2項所定因不可歸責於己之事由,致履行有 困難者,而得聲請本件更生,先予敘明。  ㈢按消債條例所稱消費者,指5年內未從事營業活動或從事小規 模營業活動之自然人,前項小規模營業指營業額平均每月20 萬元以下者;又消債條例第2條第1項所稱5年內從事小規模 營業活動,係指自聲請更生或清算前1日回溯5年內,有反覆 從事銷售貨物、提供勞務或其他相類行為,以獲取代價之社 會活動,依其5年內營業總額除以實際經營月數之計算結果 ,其平均營業額為每月20萬元以下者而言,消債條例第2條 第1項、第2項、辦理消費者債務清理事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 點分別定有明文。又債務人為公司或其他營利法人之負責人 ,無論是否受有薪資,均視為自己從事營業活動。其營業額 依該公司或其他營利法人之營業額定之,消債條例條例施行 細則第3條第2項規定甚明。經查,聲請人係於113年10月22 日向本院聲請更生,應審酌113年10月22日前1日回溯5年之 期間內(即108年10月22日至113年10月21日止),有無從事營 業活動或從事小規模營業活動。據聲請人提出其自行所紀錄 之111年9月至113年8月與配偶共同販賣水果之每月淨利表( 見本院卷第281頁),平均淨利為15,062元【計算式:(28,0 00+32,000+29,000+31,000+29,000+31,000+25,000+29,000+ 32,000+32,000+27,000+30,000+32,000+30,000+31,000+34, 000+25,000+35,000+34,000+27,000+24,000+37,000+23,000 +36,000)÷24÷2=15,062】,輔以稅務行業標準分類暨同業利 潤標準查詢系統,批發及零售業之水果零售同業利潤標準淨 利率9%,換算月營業額為167,355元【計算式:15,0629%≒1 67,355】,未逾20萬元。堪認聲請人僅係從事小規模營業活 動,核屬消債條例第2條第1項所稱之消費者。  ㈣聲請人以其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前向本院聲請消債條例前 置調解,經本院以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340號前置調解事件 受理在案,經最大債權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因聲請人無還款能 力,未提出方案,導致調解不成立。經本院調閱調解卷宗查 閱無訛,足見債務人於提出本件更生聲請前,已經前置調解 程序。 三、再按,債務人無擔保或無優先權之本金及利息債務總額未逾 1,200 萬元者,於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前,得 向法院聲請更生;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 ,得依消債條例所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債條 例第42條第1項、第3條各有明文。是以,本院自應綜合聲請 人目前全部收支及財產狀況,評估其是否有「不能清償債務 或有不能清償之虞」,作為是否裁准更生之判斷標準。又消 債條例第45條第1項、第16條第1項前段分別明定:「法院開 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月、日、時,並即時發生 效力」、「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 官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經查:  ㈠聲請人每月收入及財產狀況:查聲請人自陳目前與配偶共同 販賣水果,每月營業額約18萬元,收入每月約15,000元,並 由2名子女資助每人每月5,000元,有聲請人財產及收入狀說 明書、民事補正狀在卷(見調解卷第13頁、本院卷第145頁 )。聲請人有新光人壽保險2張,保單價值準備金扣除保單 質借金額後,尚餘保單價值準備金139,850元(見本院卷第1 65至167頁)。經核聲請人之稅務T-Road資訊連結作業查詢 結果、勞保投保資料、111、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 料清單、集中保管有價證券資料、財團法人金融聯合徵信中 心當事人綜合信用報告—債務清理條例前置協商專用債權人 清冊(見本院卷第29至39、13至16、77至78、133至141、81 至83頁)。別無其他恆產,堪信聲請人所陳為真實,故暫以 債務人每月25,000元,作為計算聲請人目前清償能力之依據 。  ㈡每月必要支出狀況:查聲請人自陳本件聲請前兩年內,每月 個人必要生活費用18,618元,前開費用部分,雖未見債務人 提供任何相關憑證為據,惟按債務人必要生活費用,以最近 一年衛生福利部或直轄市政府所公告當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 活費1.2倍定之,消債條例第64條之2第1項定有明文。而衛 生福利部公告114年度臺灣省平均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5,51 5元,乘以1.2倍即為18,618元,是依上揭說明,債務人主張 其每月個人必要生活費用18,618元計算,合於前開說明,應 予准許。  ㈢循此,以聲請人每月平均收入25,000元,扣除其每月個人必 要生活費用18,618元,剩餘6,382元【計算式:25,000-18,6 18=6,382】。審酌債權人所陳報之債務本息總額達4,251,41 5元【計算式:1,159,052+482,599+90,012+60,166+72,294+ 386,208+66,238+152,577+1,244,603+112,257+425,409=4,2 51,415】。縱以聲請人名下保單價值準備金139,850元為抵 償,尚需53.7年方可清償完畢【計算式:(4,251,415-139,8 50)÷6,382÷12≒53.7】。若再加上利息、違約金,債權金額 勢必更高,還款期間勢必更長。審酌聲請人現年已62歲,距 法定退休年紀僅餘3年,應認聲請人之經濟狀況有不能清償 債務之虞,而有藉助更生制度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 關係而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要,自應許聲請人得藉由更生程 序清理債務。 四、從而,本件聲請人有不能清償其債務之虞,有藉助更生制度 調整其與債權人間之權利義務關係,以重建其經濟生活之必 要;復本件查無消債條例第6條第3項、第8條或第46條各款 所定駁回更生聲請之事由存在,債務人之無擔保或無優先權 之債務總額亦未逾1,200萬元,則債務人提出本件更生之聲 請,當屬有據,揆諸首揭說明,應予開始更生程序,並命司 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黃倩玲 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本裁定已於114年4月1日上午10時公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 記 官 謝志鑫

2025-03-31

CHDV-113-消債更-281-20250331-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500號 原 告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訴訟代理人 李昀儒 被 告 鄭雪玉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21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61萬2,209元,及其中新臺幣14萬9,343元 自民國113年12月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 。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92年10月間簽立信用卡申請書,向原 告申請使用信用卡。依原告信用卡約定條款(下稱系爭合約) ,被告向原告請領信用卡後,得於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中心 等之特約商店記帳消費,但應於次月繳款截止日前向原告清 償;如未於帳單繳款截止日前繳足當期最低應繳金額,或整 體金融往來異常時,次月一般消費款及未償還餘額適用利率 將調整為年息19.71%;另自延滯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每個月 新臺幣(下同)1,500元繳納違約金,違約金計收最高以連續 五期為限,超過六個月以上,則不收違約金。詎被告於95年 11月22日最後一次繳款後,即未再依約繳款,又因最後消費 日在最後繳款日後,故以最後消費日次日為起息日,經結算 至95年12月26日止,尚欠原告本金14萬9,343元,及自95年1 2月27日起計算之利息未償,經原告催討無效,依系爭合約 第21、22條約定,被告已喪失期限利益,債務視為全部到期 ;又銀行法第47條之1於104年9月1日修法調降信用卡年利率 上限為15%,故自104年9月1日起改以上開利率請求。爰依信 用卡契約、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等語,並聲明 :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無提出書狀為 任何陳述或聲明。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被告雖係以公示送達通知,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後段 不視同自認;惟原告就其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信用 卡申請書及系爭合約、信用卡帳務查詢單、信用卡歷史帳單 查詢資料為據(見本院卷第15至30頁),堪信原告之主張為實 在。 (二)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所 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返還 之契約。借用人應於約定期限內,返還與借用物種類、品質 、數量相同之物,民法第474條第1項、第478條前段分別定 有明文。經查,被告依系爭合約簽帳消費後,未向原告依約 清償本金及利息,其債務現已視為全部到期。依被告帳務紀 錄及系爭合約,原告尚積欠本金14萬9,343元,及自95年12 月27日起至113年12月3日止,按年息19.71%計算之利息25萬 5,484元,暨自113年12月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5%計算 之利息20萬7,382元。是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 被告給付61萬2,209元(計算式詳附表,元以下四捨五入) ,及其中14萬9,343元自113年12月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15%計算之利息,即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61萬 2,209元,及其中14萬9,343元自113年12月4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1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怡菁                   法 官 林秉暉                   法 官 謝佳諮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張峻偉 附表:請求本金14萬9,343元。 編號 類別 起算日 終止日 計算基數 年息 給付總額 1 利息 95年12月27日 104年8月31日 (8+248/365) 19.71% 25萬5,484.06元 2 利息 104年9月1日 113年12月3日 (9+94/365) 15% 20萬7,382.19元 利息小計 46萬2,866.25元 總金額: 61萬2,209元

2025-03-28

TCDV-113-訴-3500-20250328-1

中簡
臺中簡易庭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中簡字第215號 原 告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訴訟代理人 李昀儒 歐昭廷 被 告 龔芳妤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2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113,464元,及其中新臺幣106,238元自民 國114年1月7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經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准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向原告申請信用卡使用,應於當期繳款截止 日前向原告清償至特約商店簽帳消費及預借現金,或以循環 信用方式繳付最低應繳金額,逾期清償者,除喪失期限利益 ,全部債務視為到期外,應另行給付按差別利率計算之利息 ,及最高以連續3期為限之違約金。詎被告未依約繳款,至 最後結算日114年1月6日止,共積欠新臺幣(下同)113,464 元(包括本金106,238元、起訴前循環利息6,026元、違約金 1,200元),迄今仍未清償。為此,爰依法提起本訴等語。 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信用卡申請書、信用卡約定 條款、本金利息及相關費用查詢及分期未入帳查詢資料、歷 史帳單資料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5至39頁),被告經合法 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以供本院 斟酌,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之規定,應視同自認,是 自堪認原告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從而,原告依信用卡契約及 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原告如主文第1項所示 之金額,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本判決係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 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楊雅婷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游欣偉

2025-03-28

TCEV-114-中簡-215-20250328-1

中簡
臺中簡易庭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中簡字第214號 原 告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訴訟代理人 李昀儒 呂承謚 被 告 陳若彤即陳映儒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 2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05,280元,及其中新臺幣196,299元自民 國113年12月2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經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各款所列情形,爰准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90年11月間向原告申請信用卡使用, 依信用卡約定條款被告應於當期繳款截止日前向原告清償至 特約商店簽帳消費及預借現金,或以循環信用方式繳付最低 應繳金額,逾期清償者,除全部債務視為到期外,並應另行 給付按差別利率計算之利息。詎被告自113年7月23日最後一 次繳款後,即未再繳款,結算至113年12月25日止,共積欠 新臺幣(下同)205,280元(包括本金196,299元、起訴前循 環利息8,981元),迄今仍未清償。為此,爰依信用卡使用 契約、消費借貸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如主 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原告主張之事實,業據提出申請書、信用卡約定條款、卡戶 本金利息及相關費用查詢及分期未入帳查詢資料、歷史帳單 資料等件為證(見本院卷第17至38頁),核屬相符,應認原 告之主張為真實。從而,原告依信用卡契約及消費借貸之法 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金額,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四、本判決係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 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楊雅婷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游欣偉

2025-03-28

TCEV-114-中簡-214-20250328-1

中小
臺中簡易庭

給付簽帳卡消費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4年度中小字第832號 原 告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訴訟代理人 歐昭廷 李昀儒 被 告 蘇志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簽帳卡消費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 2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61,963元,及其中新臺幣60,444元自民國 114年2月1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及加計自本判決確定之翌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張清洲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廿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向 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上訴理由應表明一、原判決所 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 判決送達後廿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蕭榮峰

2025-03-28

TCEV-114-中小-832-20250328-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訴字第3479號 原 告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訴訟代理人 李昀儒 被 告 林宗聖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4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84萬3,520元,及其中新臺幣22萬2,006元 自民國113年11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1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本件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 各款所列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89年1月間向原告申請信用卡使用, 依約定被告得於財團法人聯合信用卡中心等之特約商店記帳 消費,但應於次月繳款截止日前向原告清償。詎料被告於97 年6月4日最後一次繳款後,即未曾依約繳款,經結算至97年 7月1日止,尚積欠原告本金新臺幣(下同)22萬2,006元及 自97年7月2日起計算之利息均未依約清償。另因銀行法第47 條之1已修法調降雙卡年利率為15%,故自104年9月1日起即 以上開利率請求之,利息共62萬1,514元(即自97年7月2日 起至104年8月31日止,按年息19.71%計算;自104年9月1日 起至113年11月29日止,按年息15%計算)。上開債務經原告 催討無效,依約定條款第21、22條約定被告已喪失期限利益 ,債務應視為全部到期等語,爰依兩造間信用卡契約法律關 係提起本件本訴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庭,亦未提出書狀作 何聲明或陳述。 三、經查,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信用 卡申請書、聯邦信用卡約定條款、信用卡帳務查詢單、信用 卡歷史帳單查詢、被告之戶籍謄本,及台灣彰化地院111年 度司促字第11505號民事裁定等資料為證(見本院卷第15至3 3頁),且被告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而於言詞辯論 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 項準用同條第1項之規定,視同自認,堪信原告主張之事實 為真正。從而,原告依兩造間信用卡契約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及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 許。   四、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唐敏寶                    法 官 林秉賢                    法 官 李婉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童淑芬

2025-03-28

TCDV-113-訴-3479-20250328-1

消債更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聲請更生程序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消債更字第15號 聲請人即 債 務 人 呂品德 代 理 人 張育瑋律師(法扶律師) 相對人即 債 權 人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代 理 人 李昀儒 債 權 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代 理 人 喬湘秦 債 權 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今井貴志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更生程序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債務人呂品德自中華民國114年3月28日上午10時起,開始更生程 序。 命本院司法事務官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對於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債 權人負有新臺幣(下同)1,869,483元之無擔保債務。聲請人 因消費借貸、信用卡或現金卡契約,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 前項債務,曾以書面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共同協商債務 清償方案而不成立。聲請人無資產,債務總金額則有1,869, 483元,有不能清償債務之情事。爰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 明書、債權人清冊、債務人清冊等資料,聲請更生。 二、按債務人不能清償債務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者,得依本條例所 定更生或清算程序,清理其債務,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3 條定有明文。又按,法院開始更生程序之裁定,應載明其年 、月、日、時,並即時發生效力;前項裁定不得抗告,並應 公告之。法院裁定開始更生或清算程序後,得命司法事務官 ,進行更生或清算程序,必要時,得選任律師、會計師或其 他適當之自然人或法人一人為監督人或管理人。消費者債務 清理條例第45條、第16條第1項亦設有明文規定。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前於民國113年12月9日已向本院聲請債務 清理調解,惟調解不成立。上情業經本院調閱113年度司消 債調字第376號卷宗核閱無訛。次查,聲請人主張伊有不能 清償債務之情事,業據聲請人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債權人清冊、111年度及112年度綜合所得稅各類所得資料清 單、全國財產稅總歸戶財產查詢清單、金融機構存摺交易明 細(存款餘額793元)等資料佐參。經審核結果,聲請人確實 有不能清償債務情事或有不能清償之虞(詳附表)。又查, 聲請人為一般消費者,所負無擔保之債務總額未逾1,200萬 元,未經法院裁定開始清算程序或宣告破產。聲請人亦無消 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6條第3項所定得予駁回更生聲請之情形 ,而且亦無同條例第8條或第46條各款所定應予駁回更生聲 請之事由存在。因此,聲請人聲請更生,於法有據,屬有理 由,應予准許,爰裁定如主文,並依首揭規定命司法事務官 進行本件更生程序。 四、依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1條第1項、第45條第1項、第16條 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呂仲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洪毅麟 附表: 編號 項目 資料審查 備註 1 是否經前置協商 是■(案號:113年度司消債調字第376號) 否□ 2 債務人所提出債權人清冊記載的債務數額: 1,869,483元 3 本院核算的實際債務總金額: ①已陳報債權數額之債權人: 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076,158元、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453,035元、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414,899元。金額合計1,944,092元。 總金額合計:1,944,092元 ②未陳報債權數額之債權人:無 4 債務人平均每月收入 22,000元 5 債務人每月費用支出 個人生活必要費用:18,618元 在衛生福利部公告臺灣省(包括六都以外之其他各縣、市)114年度的最低生活費為15,515元的1.2倍即18,618元之數額範圍內。 扶養費用:0元 6 債務人財產總額 793元。 註:僅計算存款部分。另汽車部分為車齡33年以上的舊車輛或   待回收廢車,殘值甚微,因此,不計入財產總額範圍內。 存款:793元 汽車: ⒈車牌號碼0000-00:西元1991年出廠 (車齡33年以上;殘值甚微) ⒉車牌號碼00-0000:西元1989年出廠 (車齡35年以上;殘值甚微) ⒊車牌號碼00-0000:西元1990年出廠 (車齡34年以上;殘值甚微) 7 是否符合消債條例第3條之要件 是■ 否□ 8 結論 應准予更生

2025-03-28

CYDV-114-消債更-15-20250328-2

司促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8153號 債 權 人 聯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鴻聯 代 理 人 李昀儒 債 務 人 劉保安即劉明忠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壹拾壹萬捌仟零肆拾陸元,及 自民國九十四年十月三十一日起至民國一百零四年八月三十 一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九點七一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一 百零四年九月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十五計算之 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詳如附件聲請書所載。 三、債務人如對第1項債務有爭議,應於本命令送達後20日之不 變期間內,不附理由向本院提出異議。 四、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張世鵬 附註: 一、債權人收到支付命令後,請即時核對內容,如有錯誤應速依 法聲請更正裁定或補充裁定。 二、嗣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三、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核發確定證明書,債權人不必另 行聲請。

2025-03-26

TCDV-114-司促-8153-20250326-1

重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清償借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重訴字第106號 原 告 台中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李瑞倉 訴訟代理人 李昀儒 被 告 鄭淑玉 賴孝賢 上2人共同 送達代收人 唐雋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借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5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鄭淑玉應給付原告新台幣捌佰柒拾參萬零玖佰壹拾伍元,及 如附表所示之利息、違約金。如對被告鄭淑玉財產強制執行無效 果時,由被告賴孝賢負代為給付責任。 訴訟費用新台幣捌萬柒仟玖佰貳拾貳元由被告鄭淑玉負擔。如對 被告鄭淑玉財產強制執行無效果時,由被告賴孝賢負代為給付責 任。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當事人喪失訴訟能力或法定代理人死亡或其代理權消滅 者,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人或取得訴訟能力之本人承受其 訴訟以前當然停止。」、「第168條、第169條第1項及第170 條至前條之規定,於有訴訟代理人時不適用之。」、「第16 8條至第172條及前條所定之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應 即為承受之聲明。」,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173條前段及 第175條第1項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原列法定代理人為 施建安,嗣於訴訟審理中變更法定代理人為李瑞倉,並於民 國114年3月5日言詞辯論期日當庭具狀聲明承受訴訟等情, 有該日民事聲明承受訴訟狀及公司變更登記表可憑(參見本 院卷第67~72頁)。是原告所為上開承受訴訟聲明,核與首揭 法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合先敘明。 二、被告2人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起訴主張:  (一)被告鄭淑玉於111年2月17日以被告賴孝賢為一般保證人, 分別向原告辦理(1)借款新台幣(下同)396000元,並訂立 借據暨約定書(放款帳號為000000000000),借款期間自11 1年3月2日起至131年3月2日止,約定利息依月定儲利率指 數加碼年利率3.84%(目前合計為年利率1.72%+2.12%=3.84 %)機動計息。如指標利率調整時,均比照機動調整;並約 定應按月繳納本息,若有1次不履行,即喪失期限利益, 應將全部借款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等立即全部1次清償, 並按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約定利率百分之10,逾期超 過6個月以上者,按約定利率百分之20計算違約金。(2)借 款600000元,並訂立借據暨約定書(放款帳號為000000000 000),借款期間自111年3月2日起至121年3月2日止,約定 利息依定儲利率指數加碼年利率3.11%(目前合計為年利率 1.72%+3.11%=4.83%)機動計息。如指標利率調整時,均比 照機動調整;並約定應按月繳納本息,若有1次不履行, 即喪失期限利益,應將全部借款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等立 即全部1次清償,並按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約定利率百 分之10,超過6個月以上者,按約定利率百分之20計算違 約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3)借款80 0萬元,並訂立借據暨約定書等(放款帳號為000000000000 ),借款期間自111年3月2日起至141年3月2日止,約定利 息依定儲利率指數加碼年利率0.6%(目前合計為年利率1.7 2%+0.6%=2.32%)機動計息。如指標利率調整時,均願比照 機動調整;並約定應按月繳納本息,若有1次不履行,即 喪失期限利益,應將全部借款本金、利息及違約金等立即 全部1次清償,並按逾期在6個月以內者,按約定利率百分 之10,超過6個月以上者,按約定利率百分之20計算違約 金,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詎被告2人就 上開3筆款項分別自(1)113年10月2日、(2)113年9月2日、 (3)113年9月2日起未依約繳納本息,依兩造簽訂上開借據 暨約定書第5條第1款約定,被告鄭淑玉已喪失期限利益, 其借款債務視為全部到期,應清償所有未償還之借款本金 、利息及違約金。準此,被告鄭淑玉迄 今共積欠本金873 萬915元及如附表所示之遲延利息與違約金,而被告賴孝 賢既為上開借款債務之一般保證人,於原告對於被告鄭淑 玉之財產強制執行無效果時,應負代為清償責任。  (二)原告屢經催討,均無效果,爰依民法消費借貸及普通保證 等法律關係提起本訴,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2人則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於收受 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32990號支付命令後提出異議稱:「兩 造間債之關係並非實在,僅依原告片面指述核發支付命令, 尚有不妥。」等語,並未提出準備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三、法院之判斷:  (一)原告主張上開事實,已據其提出借據、個人購屋貸款借據 、交易明細查詢、簡易資料查詢及放款利率查詢等影本為 證,核屬相符,而被告2人均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 於言詞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準用同條第1項規定,視 同自認,堪認原告此部分主張為真正。  (二)按稱消費借貸者,謂當事人一方移轉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 所有權於他方,而約定他方以種類、品質、數量相同之物 返還之契約,民法第474條第1項設有規定。又遲延之債務 ,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 遲延利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當事人 得約定債務人於債務不履行時,應支付違約金,民法第23 3條第1項、第250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另稱保證者,謂當 事人約定,一方於他方之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由其代負 履行責任之契約;保證債務,除契約另有訂定外,包含主 債務之利息、違約金、損害賠償及其他從屬於主債務之負 擔;保證人於債權人未就主債務人之財產強制執行而無效 果前,對於債權人得拒絕清償,民法第739條、第740條及 第745條復分別著有明文。是被告鄭淑玉於上揭時間向原 告借款後,因未依約按期繳納借款本息,已喪失期限利益 ,前開借款債務視為全部到期,迄今仍有如主文第1項所 示之本金873萬915元,及如附表所示之遲延利息暨違約金 尚未清償,自應負返還借款之責,而被告賴孝賢為前開借 款債務之一般保證人,被告賴孝賢應於原告對於被告鄭淑 玉財產強制執行無效果時,對上開借款債務負代為清償責 任。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消費借貸及一般保證等法律關係,請 求被告鄭淑玉給付如主文第1項所示之本金873萬815元,及 如附表所示之遲延利息與違約金,如對被告鄭淑玉財產強制 執行無效果時,由被告賴孝賢負代為給付責任,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資料 ,核與本判決所得心證及結果均不生影響,毋庸逐一論述, 併此敘明。    參、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385條第1項 前段、第78條、第85條第1項但書,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林金灶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委 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書記官 張哲豪        附表: 編號 債權本金 (新台幣) 利息計算期間 利率 (年息)% 違約金計算期間及利率 1 359,216元 自113年10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 3.84% 自113年11月3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約定利率百分之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約定利率百分之20計算。 2 474,449元 自113年9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 4.83% 自113年10月3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約定利率百分之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約定利率百分之20計算,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 3 7,897,250元 自113年9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 2.32% 自113年10月3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部分,按約定利率百分之10;逾期超過6個月部分,按約定利率百分之20計算,每次違約狀態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9期。 合計 8,730,915元

2025-03-26

TCDV-114-重訴-106-20250326-1

重訴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所有權移轉登記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468號 原 告 簡慈恩 訴訟代理人 陳永來律師 王韋鈞律師 許庭豪律師 被 告 簡銘鋒 簡宸瑜 兼 上二人 訴訟代理人 簡銘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事件,於民國114年2月19日言 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坐落於桃園市○○區○路○段○000○000○000地號土地之所有 權應有部分各三分之二移轉登記予原告。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原告與簡良君、簡黃秀於民國76年間共同合 資購買坐落桃園市○○區○路○段000○000○000地號土地(下稱 系爭土地),以作為三人共同出資成立之均岱鋼鐵有限公司 營業所使用,每人出資額均相同均為新台幣(下同)610,00 0元,並各自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三分之一所有權。依當 時法律規定,農地購買須以具備自耕農身分為必要,三人便 與與簡黃秀之配偶簡益流協議,約定由簡益流作為系爭土地 之登記名義人,因此雙方成立借名登記關係。原告與簡良君 、簡黃秀曾與簡益流之繼承人簡金盛(即被告等人之父親、 被繼承人)於105年5月13日協議(系爭協議書),於簡金盛 自簡益流繼承系爭土地後,將系爭土地移轉登記予該三人。 簡益流於110年9月2日往生後,雖然簡金盛繼承系爭土地, 但其沒有依照系爭協議書履行協議內容,簡金盛嗣於112年9 月3日往生,系爭土地所有權則由被告三人繼承取得(各有 三分之一所有權)。原告於112年2月24日向簡良君之之繼承 人即李岱穎、李婉瑜、李昀儒購買買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之三 分之一所有權(即簡良君應有部分)。爰依借名登記契約終 止之返還請求權、民法第179條、系爭所有權移轉協議書、 民法第1148條繼承關係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等人應將系 爭土地應有部分三分之二(即被告個人名下系爭土地持分之 各三分之二)移轉登記予原告等語。並聲明:被告應將坐落 於桃園市○○區○路○段○000○000○000地號土地之所有權應有部 分各三分之二移轉登記予原告。 二、被告則以:系爭土地為簡益流出資購買,非如原告主張是原 告、簡良君、簡黃秀三人購買,登記於簡益流名下。原告並 未提出相關證據足以證明與簡益流間就系爭土地成立借名契 約,被告否認借名契約關係存在。原告所提出之簡金盛所參 與之協議書,由於共有人即合夥人之一簡黃秀未參加簽名, 因此系爭協議書對於簡黃秀不生效力;此外協議書係就不存 在之債務訂立承擔契約,不生承擔效力;再者,原告等人返 還請求權應自農發條例修法之89年1月26日修正後原告得請 求返還時開始計算,而至原告提起本件訴訟顯已逾15年時效 而消滅,故原告之請求無理由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 三、本院之判斷: (一)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又事實有常態與變態 之分,其主張常態事實者無庸負舉證責任,反之,主張變 態事實者,則須就其所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而民事訴 訟之當事人就有利於己之事實主張所須負擔之舉證責任, 須達已足可轉換舉證責任之優勢證據之程度,亦即須證據 能證明發生之可能大於不發生之可能,而於他造訴訟當事 人否認其事實主張者,始改由他造訴訟當事人負證明優勢 證據瑕疵之責。 (二)被告就其父親簡金盛與原告等人於105年5月13日所簽署之 系爭協議書,不否認其真實性,僅抗辯原告等人之請求權 已罹於時效,未有全體合夥人簽屬不生效力云云。惟查: 1、不論原告等合夥人簽署系爭協議書時,原來之請求權 是否已經罹於時效,既然簡金盛承諾將系爭土地移轉過戶 給原告等人,則簡金盛之承諾對於原告等人就系爭土地之 移轉登記之請求權則從新起算,與原告等人與簡益流間之 借名契約是否罹於時效並無關聯,故被告抗辯原告之請求 權罹於時效,則簡金盛對於不存在之債務承擔,不生承擔 之效力,顯無可採。2、系爭協議書有原告、簡良君及簡 金盛簽署,雖然簡黃秀未親自簽名,然簡金盛有代理其簽 署。此並非合夥全體對於合夥財產之處理協議,而是簡金 盛對於系爭土地同意於繼承後辦理移轉登記予原告等人, 因此縱然簡黃秀未親自簽署,由簡金盛代理亦不影響簡金 盛債務承擔之效力(即該協議書之效力)。故被告主張該 協議書不生效力,亦無可採。3、原告既然於112年2月24 日向簡良君之繼承人李岱穎、李婉瑜、李昀儒購買渠等繼 承簡良君系爭土地之持分,則原告一併請求簡良君就系爭 土地三分之一之所有權移轉登記予原告,亦有理由。 (三)從而,原告依據系爭協議書、民法第1148條之繼承法律關 係,請求請求被告等人應將系爭土地應有部分三分之二( 即被告個人名下系爭土地持分之各三分之二)移轉登記予 原告,有理由,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據系爭協議書及繼承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應將坐落於桃園市○○區○路○段○000○000○000地號土地之所 有權應有部分各三分之二(即被告個人名下系爭土地持分之 各三分之二)移轉登記予原告,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原 告本件起訴請求本院就其所主張之請求權基礎擇一為勝訴判 決,而其依依系爭協議書、繼承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辦理系爭 土地所有權移轉登記既屬有據,是原告其餘請求權基礎主張 ,本院即毋庸再贅為審理,附此敘明。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出之各 項證據資料,經審酌後,均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 論述,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民事第三庭法 官 張益銘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 20 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李毓茹

2025-03-24

TYDV-113-重訴-468-202503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