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林楷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0 筆)

桃簡
桃園簡易庭

清償債務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桃簡字第2170號 原 告 臺灣土地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志堅 訴訟代理人 陳柏均 林楷閔 被 告 紳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兼 法定代理人 吳明龍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3月27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壹萬壹仟零伍拾壹元及自民國一百一 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二點六二 五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起至清償日 止,逾期六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個月 者,按前上利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肆萬肆仟壹佰捌拾參元及自民國一百 一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二點六 二五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五月二十三日起至清償 日止,逾期六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個 月者,按前上利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貳拾壹萬參仟參佰壹拾玖元及自民國 一百一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二 點六三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六月二十九日起至清 償日止,逾期六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 個月者,按前上利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 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壹萬玖仟伍佰陸拾壹元及自民國一百 一十三年六月二十八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二點六 三計算之利息,暨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七月二十九日起至清償日 止,逾期六個月以內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十,逾期超過六個月 者,按前上利率百分之二十計算之違約金。 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均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 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被告紳華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於民國109年5月5日 、109年10月23日邀同被告吳明龍擔任連帶保證人,分別向 原告借款新臺幣(下同)300萬元、200萬元,詎被告均未依 約清償,尚欠如主文第1至4項所示之金額、利息及違約金, 爰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 明:如主文第1至4項所示。 三、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   。 四、本件原告主張上開之事實,業據其提出借據、增補契約、借 款展期申請書、舊貸展延說明書、客戶往來帳戶查詢表、客 戶往來明細查詢表、催收記錄、催告表為證(見壢簡卷第5 至23頁),經核與原告所述相符。而被告均未於言詞辯論期 日到場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作何答辯或提出反證,是依本院 調查證據之結果,堪認原告之主張為真正。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消費借貸及連帶保證之法律關係,請求被 告給付如主文第1至4項所示,即屬有據,應予准許。 六、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 條第1 項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   敗訴之判決,爰依同法第389 條第1 項第3 款之規定,依職   權宣告假執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桃園簡易庭 法 官 汪智陽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4   月  1   日                書記官 陳家蓁

2025-03-31

TYEV-113-桃簡-2170-20250331-1

司促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6908號 債 權 人 渣打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禤惠儀 債 務 人 林楷修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給付: (一)新臺幣(下同)壹佰零壹萬伍仟捌佰肆拾參元,及自民國 一百一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 之八點一二計算之利息,暨逾期第一期肆佰元,第二期伍 佰元,第三期陸佰元之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違約金最高 連續收取期數為三期。 (二)柒拾萬參仟陸佰伍拾肆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十一月 二十一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八點一二計算之利 息,暨逾期第一期肆佰元,第二期伍佰元,第三期陸佰元 之違約金,每次違約狀態違約金最高連續收取期數為三期 。 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伍佰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 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請求之原因事實如債權人聲請狀所載。 三、如債務人未於第一項所示之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債權人得 依法院核發之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八庭司法事務官 湯政嫻 附註:事後遞狀應註明案號及股別。

2025-03-31

PCDV-114-司促-6908-20250331-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確認契約無效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143號 原 告 天獅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虹君 訴訟代理人 劉宛甄律師 丁銓佑律師 被 告 李俊鵬 林建宏 施智皓 余易宸 許博彥 戴嘉豪 李光城 陳韋伶 徐美惠 吳升恒 簡詠慧 李俊德 吳柏諭 張淮誌 曾聖博 林序一 姜瑞祺 蔡聖德 謝承翰 黃建樹 黃凱文 蔡宗倫 蔡宗穎 蔡銘軒 謝政宏 林煒宸 吳曜宇 呂聖韡 林睿紘 魏宇琪 林凱文 歐威志 魏廷霖 陳易璘 楊承哲 周明賢 陳俊豪 呂采芬 陳秉達 吳建志 黃韋儒 張伯亨 葉星佑 王英宇 沈俊衛 張奕智 劉俊廷 佘冠霆 何承勳 鍾宇倫 吳文煜 葉力誠 黃靖幃 林柏旭 林昱丞 翁敬翔 吳秉倫 李知耀 賴紀滕 蔡明龍 劉易蒼 蘇柏丞 謝昀憲 謝議葳 謝承叡 朱宸佑 羅永倫 蘇柏宇 陳昶宇 黃柏翰 周秉漢 李孟寰 邱翊銨 陳昶亨 呂紹頊 黃仲寧 林晟億 高宇彤 林佑勳 鄭筠憲 林子勝 蔡尚圃 蔡承璋 羅文鍵 王家翔 陳泓宇 詹吉煌 周舒宇 柳政佑 王皓永 葉星宏 歐陽衡 林登凱 林詠哲 黃暘量 邱謝宇 翁健展 蔡沛希 蕭誌宏 周建勲 黃弘硯 何宗諺 陳梓維 蔡凱昕 邱彥銘 呂彥霖 黃鈺元 王邱正 林耀文 楊甯甯 陳嵊 劉權中 李冠勲 尤理衡 李承陽 李崧毓 廖群勝 陳希愷 劉晉凱 呂翰昇 洪雅芳 賴學寬 林育賢 陳宏益 張宏宇 吳俊廷 駱韋中 翁新橋 鄭郁倫 鐘暐翔 丁堡黌 劉育杰 王少甫 郭大維 郭又誠 許文宜 劉育廷 楊育昕 吳浩業 張庭亮 藍詠薰 洪承岳 林欣諴 李冠輝 林彥甫 徐暐傑 林愛 張俊程 劉柏毅 吳政翰 歐承翰 林鈺展 林楷傑 龔誌堯 葉竣誠 邱詣程 蘇致瑋 曾泓雲 楊鎮宇 鄭榮楷 林仕淳 謝振杰 顏慎皓 王煒翔 陳致廷 陳駿德 楊賀証 曾德浩 傅群翔 詹元耀 林哲聖 紀冠宇 林明憶 陳品勳 葉宸邑 曾泓雲 謝炎璋 陳瑋倫 陳尚霆 黃楷鈞 陳東軒 曾奕承 吳東霖 吳岱融 藍建維 余宗軒 彭冠霖 陳柏麟 王郁強 陳凱華 張維宸 蔡梓麒 吳柏寬 黃佑黠 施惟雄 鄭承哲 郭洧滕 池冠昕 陳家興 郭煥承 陳維昭 粘靖烽 林茂昌 范麗梅 郭智豪 林亷展 李振榮 魏育仁 洪祥恩 廖彥勛 鄭宏杰 陳信安 邱建勳 謝博勳 林明潭 陳郁豪 張忠麟 柳晏群 許明達 劉正德 廖崧揚 游鎮誠 林彥霆 賴奕銓 陳郁豪 陳怡靜 蔡易陵 張躍 蔡昀龍 張皓晴 連浩宇 林沛宜 施惟雄 楊承翰 夏與廷 蔡明翰 黃睿智 陳信和 蘇展慶 鄭怡安 林俊澤 陳秉鋐 蔡京翰 陳柏嘉 温翔旭 侯文威 黃懷慶 莊淯任 趙彥儒 蔡雨恩 花晨佳 郭正 郭鎧霆 詹淮銀 林泓陞 蕭廷宇 陳冠瑜 林中行 韓毓益 吳晁宇 范綱佑 陳冠瑜 張仁傑 陳忠淳 彭冠霖 林翰韡 謝宗晏 王誠恩 林明謙 游照臨 許育綸 謝鋒亮 林聖家 陳冠廷 陳仕杰 潘彥辰 李柏葦 洪健閔 楊弘宇 曾凜 李國誠 劉力嘉 林芷馨 謝昆荃 蔡品洋 洪盛益 王振澔 許竹均 林恩睿 林子寬 李忠霖 張嘉幃 黃政翰 劉仟璽 姜柏程 郭秉翔 王中辰 陳冠瑜 陳柏仲 李彥達 黃仕宇 丁宣文 陳冠裕 李開疆 汪兆元 韋光濬 曹祐禎 沈銘浩 陳重宇 陳金諄 何家逸 朱振均 陳庭宇 吳宸緯 林資堯 陳柏曄 蔡承融 蔡仲林 黃榮志 黃國銓 謝承叡 黃冠穎 高立翰 陳威成 林冠圻 邱晏鈞 施權修 馬子傑 蘇宏恩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契約無效等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後七日內,繳納裁判費新臺幣壹拾壹萬柒仟 參佰玖拾貳元,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3、第77條之14等規 定繳納裁判費,此為必備之程式。原告起訴不合程式或不備 其他要件之情形而可補正者,審判長應定期間先命補正,此 為同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所明定。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 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 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所有之利益為準。以一訴 主張數項標的者,其價額合併計算之。但所主張之數項標的 互相競合或應為選擇者,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依其中價額最 高者定之。同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第77條之2第1項 分別亦有明定。 二、經查,本件原告先位聲明:確認兩造間就起訴狀附表1「訂 單編號」欄之買賣契約無效;備位聲明:兩造間就起訴狀附 表1「訂單編號」欄之買賣契約應予撤銷。衡情預備之訴, 係以先位之訴無理由時,請求法院就備位之訴為判決之合併 訴訟,先位、備位聲明間即應屬選擇之關係,揆諸前開規定 ,其訴訟標的價額自應以其中價額高者定之。查件原告先位 請求確認兩造間就起訴狀附表1「訂單編號」欄之買賣契約 (不包括業經撤回之附表編號361、400部分)無效之確認利 益,應以前述買賣契約所代表之交易價額為斷,故核定先位 聲明之訴訟標的價額為新臺幣(下同)1,208萬4,164元;備 位聲明係請求撤銷兩造間就起訴狀附表1「訂單編號」欄之 買賣契約(不包括業經撤回之附表編號361、400部分),此 係以撤銷權之形成權為訴訟標的,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原 告行使撤銷權所受利益為準,即1,208萬4,164元。是本件訴 訟標的價額自應以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即應核定為1,208 萬4,164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1萬8,392元,扣除原告前繳 1,000元,尚欠11萬7,392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正本送達之日起7日內補 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三、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蘇怡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如不服裁定得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 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若經合法抗告, 命補繳裁判費之裁定,併受抗告法院之裁判)。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黃靖芸

2025-03-31

SLDV-114-補-143-20250331-1

竹簡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遷讓房屋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竹簡字第31號 原 告 葉寶子 訴訟代理人 黃敬唐律師 林楷糖律師 被 告 蔡慧英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遷讓房屋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7日辯論 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將門牌號碼新竹市○區○○路000號房屋騰空遷讓返還予原告 。 本判決第一項之履行期間為3個月。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175,300元為原告預供 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原告與訴外人朱振發前為男女朋友,並同住於原 告所有坐落於新竹市○○段0000○號建物即門牌號碼新竹市○區 ○○路000號房屋(下稱系爭房屋),嗣雙方因故分手,原告 即搬離系爭房屋,惟斯時慮及朱振發之經濟狀況,亦念及過 往情誼,遂未積極要求其搬遷,詎朱振發又另結識被告,且 於民國98年3月2日結婚,兩人繼續居住於系爭房屋內,後朱 振發於109年10月3日死亡,兩造互不相識,亦存無任何租賃 或使用借貸關係,被告無權占用系爭房屋,原告爰依民法第 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㈠被告 應將系爭房屋騰空遷讓返還予原告。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 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原告說要以新臺幣(下同)360萬元購買系爭房 屋坐落基地,一下又說50萬元,我要拿到錢才要搬走等語置 辯。 三、得心證之理由:㈠  ㈠原告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系爭房屋建物登記第二類 謄本、新竹市稅務局房屋稅籍證明書、現場照片及朱振發之 除戶謄本等件影本為證,並有系爭房屋之土地建物查詢資料 附卷可稽,且被告亦未爭執,堪信為真實。  ㈡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有妨害其所有權之虞 者,得請求防止之。民法第767條第1項定有明文。經查,原 告為系爭房屋所有權人,而原告既表明不同意被告繼續占有 系爭房屋,且被告亦未舉證證明有合法權源占有,是原告基 於所有權人之法律地位,對於無權而現占有系爭房屋之被告 ,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行使所有物返還請求權,請求被告遷 出並騰空返還系爭房屋,即屬有據,應予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所有物返還請求權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 應將系爭房屋騰空遷讓返還予原告,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末按判決所命之給付,其性質非長期間不能履行,或斟酌被 告之境況,兼顧原告之利益,法院得於判決內定相當之履行 期間;履行期間,自判決確定或宣告假執行之判決送達於被 告時起算,民事訴訟法第396條第1項前段、第3項定有明文 。本院審酌被告自98月3月2日與朱振發結婚後即居住於系爭 房屋迄今,期間長達10餘年,且被告現仍居住使用中,被告 需另找尋他處居住,一時搬遷不易,實有酌給被告履行期間 之必要,爰依上開規定,酌定本判決主文第1項之履行期間 為2個月,以資兼顧。又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 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 9條第1項第3款規定,原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惟由於本院 就判決所命之給付業已酌定3個月履行期間,即不宜再另行 宣告假執行,爰不另為假執行之宣告。故此部分原告請求本 院宣告假執行,即不應准許,應予駁回。 六、又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 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 職權宣告假執行。原告雖聲明願供擔保宣告假執行,惟此僅 促使法院職權發動,爰不另為假執行准駁之諭知。另本院依 職權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宣告被告如為原告預供擔保,得 免為假執行。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新竹簡易庭 法 官 吳宗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1  日                書記官 辛旻熹

2025-03-28

SCDV-114-竹簡-31-20250328-1

港簡
北港簡易庭

損害賠償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港簡字第230號 上 訴 人 即 原 告 林士鈞 林佳頤 兼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林楷峻 上列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即被告郭成樣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上訴 人對於民國114年3月6日本院所為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本院裁 定如下:   主  文 上訴人應於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第二審裁判費新臺幣6,150 元,逾期未補,即駁回其上訴。   理  由 一、按向第二審或第三審法院上訴,應繳納上訴之裁判費;上訴 不合程式或有其他不合法之情形而可以補正者,原第一審法 院應定期間命其補正,如不於期間內補正,應以裁定駁回之 ,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第442條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上 開規定,依同法第436條之1第3項規定,於簡易事件之上訴 程序準用之。 二、查本件上訴人未繳納第二審裁判費,依上開說明,其上訴之 程式尚有欠缺。查本件訴訟上訴利益為新臺幣(下同)300, 000元,應徵第二審裁判費6,150元,茲限上訴人於本裁定送 達後5日內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6之規定補繳第二審裁判 費。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上訴。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3項、第442條第2項規定,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北港簡易庭   法 官 尤光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件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8  日                  書記官 伍幸怡

2025-03-28

PKEV-113-港簡-230-20250328-2

司消債核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消債之前置協商認可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消債核字第1474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志堅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周添財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玉山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黃男州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相 對 人 即債務人 阮育玲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協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如附件所示債權人與債務人間於民國114年2月4日協商成立之債 務清償方案,予以認可。   理 由 一、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 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債務人為前項 請求或聲請,應以書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債權人及債務人清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1 條第1 項、第2 項定有明文。 又按同條例第151 條第1 項受請求之金融機構應於協商成立 之翌日起七日內,將債務清償方案送請金融機構所在地之管 轄法院審核,但當事人就債務清償方案已依公證法第13條第 1 項規定,請求公證人作成公證書者,不在此限;前項債務 清償方案,法院應儘速審核,認與法令無牴觸者,應以裁定 予以認可,認與法令牴觸者,應以裁定不予認可,復為同條 例第152 條第1項 、第2 項所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因消費借貸等契約而對金融機構 負有債務,並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提出債權人清冊,以書 面向聲請人即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共同協商債務清償方案 ,茲因債務人與全體債權人已於民國114年2月4日協商成立 ,爰將協商成立之債務清償方案送請本院審核,請求裁定予 以認可等語。 三、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前置協 商機制協議書(金融機構無擔保債權)等件為證,堪信為真 實。再觀諸債務人與全體債權人上開協商成立之債務清償方 案內容,並無牴觸法令之情事,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林楷勳 附件:前置協商機制協議書(金融機構無擔保債權)及前置協商    無擔保債務還款分配表暨表決結果各乙份。

2025-03-26

TPDV-114-司消債核-1474-20250326-1

司消債核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消債之前置協商認可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消債核字第1521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中國信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佳文 相 對 人 即債務人 劉彥琨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協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如附件所示債權人與債務人間於民國114年1月17日協商成立之債 務清償方案,予以認可。   理 由 一、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 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債務人為前項 請求或聲請,應以書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債權人及債務人清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1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又 按同條例第151條第1項受請求之金融機構應於協商成立之翌 日起七日內,將債務清償方案送請金融機構所在地之管轄法 院審核,但當事人就債務清償方案已依公證法第13條第1項 規定,請求公證人作成公證書者,不在此限;前項債務清償 方案,法院應儘速審核,認與法令無牴觸者,應以裁定予以 認可,認與法令牴觸者,應以裁定不予認可,復為同條例第 152條第1項、第2項所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因消費借貸等契約而對金融機構 負有債務,並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提出債權人清冊,以書 面向聲請人即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共同協商債務清償方案 ,茲因債務人與全體債權人已於民國114年1月17日協商成立 ,爰將協商成立之債務清償方案送請本院審核,請求裁定予 以認可等語。 三、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前置協 商機制協議書(金融機構無擔保債權)及前置協商機制協議 書(金融機構有擔保債權)等件為證,堪信為真實。再觀諸 債務人與全體債權人上開協商成立之債務清償方案內容,並 無牴觸法令之情事,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林楷勳 附件: 一、前置協商機制協議書(金融機構無擔保債權)及前置協商無   擔保債務還款分配表暨表決結果各乙份。 二、前置協商機制協議書(金融機構有擔保債權)及前置協商有   擔保債權明細表暨表決結果各乙份。

2025-03-26

TPDV-114-司消債核-1521-20250326-1

司消債核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消債之前置協商認可事件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消債核字第1382號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滙豐(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志堅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國泰世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明鑑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永豐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曹為實 聲 請 人 即債權人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 相 對 人 即債務人 柯志遠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協商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如附件所示債權人與債務人間於民國114年2月10日協商成立之債 務清償方案,予以認可。   理 由 一、按債務人對於金融機構負債務者,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應 向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協商債務清償方案。債務人為前項 請求或聲請,應以書面為之,並提出財產及收入狀況說明書 、債權人及債務人清冊,及按債權人之人數提出繕本或影本 。消費者債務清理條例第151 條第1 項、第2 項定有明文。 又按同條例第151 條第1 項受請求之金融機構應於協商成立 之翌日起七日內,將債務清償方案送請金融機構所在地之管 轄法院審核,但當事人就債務清償方案已依公證法第13條第 1 項規定,請求公證人作成公證書者,不在此限;前項債務 清償方案,法院應儘速審核,認與法令無牴觸者,應以裁定 予以認可,認與法令牴觸者,應以裁定不予認可,復為同條 例第152 條第1項 、第2 項所明定。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債務人因消費借貸等契約而對金融機構 負有債務,並在聲請更生或清算前,提出債權人清冊,以書 面向聲請人即最大債權金融機構請求共同協商債務清償方案 ,茲因債務人與全體債權人已於民國114年2月10日協商成立 ,爰將協商成立之債務清償方案送請本院審核,請求裁定予 以認可等語。 三、查聲請人主張之上開事實,業據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前置協 商機制協議書(金融機構無擔保債權)等件為證,堪信為真 實。再觀諸債務人與全體債權人上開協商成立之債務清償方 案內容,並無牴觸法令之情事,爰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林楷勳 附件:前置協商機制協議書(金融機構無擔保債權)及前置協商    無擔保債務還款分配表暨表決結果各乙份。

2025-03-26

TPDV-114-司消債核-1382-20250326-1

金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詐欺等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金訴字第389號 公 訴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浩育 上列被告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379 29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略以:被告陳浩育於民國113年1月2日前某時許, 加入郭東源、任品軍等3人以上,以實施詐術為手段,所組 成具有持續性、牟利性之有結構性之詐欺集團犯罪組織(下 稱本案詐欺集團),擔任收取詐欺款項之車手,負責與被害 人面交詐欺款項,並約定以取款總額百分之1為報酬。被告 與本案詐欺集團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三人 以上共同詐欺取財、隱匿詐欺所得去向之洗錢及行使偽造私 文書、特種文書之犯意聯絡,由本案詐欺集團之不詳成員於 112年10月23日前某時,在YOUTUBE以暱稱「股市全方位李蜀 芳」之名義張貼投資廣告,經告訴人林楷堯瀏覽前開訊息後 ,遂與LINE暱稱「股市全方位李蜀芳」、「李珊珊」聯繫, LINE暱稱「李珊珊」並向告訴人佯稱:可以透過加入投資群 組獲利,並推薦「華碩」投資應用程式云云,致告訴人陷於 錯誤,與本案詐欺集團成員相約於113年1月2日12時許,在 其住處交付款項。嗣被告再依本案詐欺集團成員之指示,於 113年1月2日12時前某時,取得內含偽造之工作證(姓名: 李東彥,未扣案)、偽造之收款收據(未扣案)及合約書( 未扣案)後,再依約於同日12時許,前往告訴人位於臺中市 沙鹿區之住處(地址詳卷)前,向告訴人表示其為「華碩投 資股份有限公司」之專員「李東彥」後,並當場取得告訴人 所交付之新臺幣100萬元。被告再於同日,將所收取之款項 轉交予本案詐欺集團成員郭東源,以此方式製造金流斷點, 而隱匿犯罪所得之去向。因認被告涉犯刑法第339條之4第1 項第2款之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刑法第216條、第212 條之行使偽造特種文書、刑法第216條、第210條之行使偽造 私文書及洗錢防制法第19條第1項後段之洗錢等罪嫌等語。 二、按同一案件繫屬於有管轄權之數法院者,由繫屬在先之法院 審判之。但經共同之直接上級法院裁定,亦得由繫屬在後之 法院審判,刑事訴訟法第8條定有明文。而按案件有依第8條 之規定不得為審判之情形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 經言詞辯論為之,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7款、第307條亦有 明定。 三、經查:  ㈠被告於112年12月下旬某日,加入任品軍、Telegram暱稱「佐 助」、「鳴人」等人所屬3人以上組成,以實施詐術為手段 ,具有持續性、牟利性及結構性Telegram群組名稱「搞」、 「搞斑」之詐欺集團犯罪組織,並擔任「車手」工作,負責 向被害人收取詐欺集團所詐得現金款項。被告、任品軍、黃 尚貴、郭東源與詐欺集團成員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 基於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洗錢之犯意聯絡,先由詐欺 集團成員於112年10月23日起,以通訊軟體暱稱「李珊珊」 帳號與告訴人聯繫,並以進行股票投資,須依指示交付現金 款項為由誆騙告訴人,致告訴人陷於錯誤,而依詐欺集團成 員指示交付現金款項。再由被告依任品軍指示,於113年1月 2日中午12時許,在告訴人位於臺中市○○區○○○路000○0號租 屋處前,假冒某投資公司人員「吳冠綸」名義,向告訴人收 取100萬元現金款項,並由任品軍指示郭東源在附近監控被 告並向被告收取該100萬元贓款,被告收得上開款項後,復 搭乘車號不詳白牌計程車至黃尚貴所經營山腳汽車美容洗車 場,在該洗車場小房間內,將所收取上開款項交付與黃尚貴 、任品軍點收,再轉交與詐欺集團其他成員,藉此方式製造 金流斷點,以掩飾、隱匿詐欺款項之去向之犯罪事實,前經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13年度偵字第1011、6323號 提起公訴,並於113年5月1日繫屬臺灣彰化地方法院以113年 度訴字第321號審理中(下稱前案),有上開起訴書及法院 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  ㈡本案檢察官起訴被告前揭犯嫌,係於114年1月22日繫屬本院 ,有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114年1月22日中檢介和113偵37929 字第1149008905號函暨其上本院收件日期戳章、本案起訴書 在卷可考,互核本案及前案之犯罪事實,可知本案與前案之 被告、告訴人均相同,且告訴人受詐欺之時間、手法及金額 亦均屬一致,應屬同一犯罪事實。從而,本案與前案之被告 相同且犯罪事實同一,乃屬同一案件,本案核屬重複起訴, 且繫屬在後,又查無刑事訴訟法第8條但書所定情形,衡諸 前揭說明,本件應不經言詞辯論,逕為諭知公訴不受理之判 決。 四、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303條第7款、第307條,判決 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謝孟芳提起公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高增泓                   法 官 許月馨                   法 官 薛雅庭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之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 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 勿逕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不服判決,應備理由具狀向檢察官請求上訴, 上訴期間之計算,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起算。                   書記官 葉卉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6

TCDM-114-金訴-389-20250326-1

重訴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宜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重訴字第104號 原 告 唐偉倫 被 告 林建煌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提起刑事附帶民事訴訟( 113年度重附民字第53號),經刑事庭裁定移送前來,於民國114 年3月1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仟參佰元。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萬分之四十六,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者,不在此限。不變更訴訟標的,而補充 或更正事實上或法律上之陳述者,非為訴之變更或追加。民 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3款及第256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 原告原第1項聲明為: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 3,411,340元(見重附民卷第3頁)。嗣於民國114年3月11日 本院審理時,當庭以言詞刪除連帶二字,並減縮請求金額為 50萬元(見本院卷第63、64頁),核原告上開所為,係分別 更正及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與上開規定核無不合,應 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明知金融機構帳戶資料係供個人使用之重要 理財及交易工具,關係個人財產及信用之表徵,並知悉無正 當理由提供金融帳戶予他人使用,常與詐欺等財產犯罪密切 相關,可作為犯罪集團遂行詐欺犯罪之人頭戶,藉此躲避警 方追查,並掩飾及隱匿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向及所在 ,竟仍基於幫助詐欺取財及幫助洗錢之不確定故意,於112 年12月27日前不詳時間,以不詳方式,將其所申辦之三星地 區農會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之 網路銀行帳號、密碼,以通訊軟體LINE傳送予真實姓名年籍 不詳暱稱「張小姐」之人,以供其所屬之詐欺集團作為犯罪 之用。嗣該詐欺集團成員取得系爭帳戶資料後,即意圖為自 己不法之所有,基於詐欺取財與洗錢之犯意聯絡,於112年1 2月間由詐騙集團成員向原告佯稱可以在指定網站上申請帳 號,可以在該網站上販賣電腦賺取高額價差云云,致原告陷 於錯誤,於113年1月2日上午8時50分許匯款50萬元至訴外人 林楷峯遠東國際商業銀行帳號000-00000000000000號帳戶( 下稱第一層帳戶)內,再由該詐欺集團成員使用網路分別於 113年1月2日下午2時1分許轉帳1,100元,同年1月3日下午1 時36分許轉帳1,200元至系爭帳戶內,旋即遭詐欺集團成員 轉帳一空,使偵查犯罪機關無從追蹤金流之去向,進而掩飾 及隱匿犯罪所得之本質、來源、去向及所在,並致原告受有 50萬元之損害。為此,爰依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 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50萬元。 二、被告則以:刑事我是認罪,但當時對方說要做網購買賣,我 不知道對方要洗錢,是交付帳戶第三天就被凍結,才知道被 騙,錢沒有經手到我手裡,我也是被害者,我知道將帳戶借 給他人使用是我的錯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 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 任。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 「數人共同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連帶負損害賠償責任。 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者亦同。造意人及幫助人,視為共同 行為人。」民法第184條第1項、第185條分別定有明文。又 「連帶債務之債權人,得對於債務人中之一人或數人或其全 體,同時或先後請求全部或一部之給付。」民法第273條第1 項亦定有明文。  ㈡查被告將系爭帳戶資料交予真實姓名年籍不詳之人,嗣遭不 詳詐欺集團成員用以遂行詐欺取財、一般洗錢之犯罪使用, 業經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825號刑事判決有罪等情,有上開 刑事判決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7至14頁),並經本院職權 調閱上開刑事案卷核閱無訛,堪認原告主張為真實。又原告 遭詐欺集團成員詐騙,於113年1月2日匯款50萬元至第一層 帳戶後,詐欺集團成員即於113年1月2日及同年1月3日自第 一層帳戶各匯款1,100元、1,200元合計2,300元至系爭帳戶 ,復再由詐欺集團成員層轉匯至其他人頭帳戶,以此方式遂 行取得原告遭詐騙之款項,被告雖未對原告直接實施詐欺行 為,然其提供系爭帳戶予詐欺集團成員,足使詐欺集團成員 實現對原告詐欺取財共2,300元之結果,揆諸前揭說明,縱 令被告僅為幫助人而非實施詐欺行為之加害人,對本件原告 所受之2,300元損害,仍屬共同不法侵害原告之權利,應成 立共同侵權行為,從而,原告請求被告賠償2,300元,應屬 有據。  ㈢至原告請求被告賠償其餘497,700元部分,查原告匯入第一層 帳戶之款項雖為50萬元,然僅其中2,300元係匯入系爭帳戶 ,其餘款項則係匯入其他人頭帳戶,有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 份有限公司113年3月18日遠銀詢字第1130000636號函、系爭 帳戶交易明細存卷為憑,是原告遭詐欺集團詐騙之款項,並 非全數匯入系爭帳戶,原告復未能舉證證明被告就其遭詐騙 所匯之其餘款項,與詐騙集團成員間具有共同基於不法所有 意圖之詐欺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則原告主張被告應就其遭 詐騙之497,700元負賠償之責,尚屬無據,應予駁回。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2,300 元,為有理由,應予准許。逾此範圍所為之請求,則無理由 ,應予駁回。 五、本件判命被告給付金額未逾50萬元,依民事訴訟法第389條 第1項第5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及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 據,經審酌後均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另一一論述,附 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民事庭法 官 高羽慧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 提出上訴狀(應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5  日              書記官 林欣宜

2025-03-25

ILDV-113-重訴-104-2025032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