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楊惠美

共找到 19 筆結果(第 1-10 筆)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沒入保證金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73號 聲 請 人 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即 被 告 李柏勲 具 保 人 楊惠美 上列具保人因受刑人即被告詐欺等案件,經聲請人聲請沒入保證 金(114年度執聲沒字第1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楊惠美繳納之保證金新臺幣伍萬元及實收利息併沒入之。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具保人楊惠美因受刑人即被告李柏勲(下稱 受刑人)詐欺等案件,前依檢察官指定之保證金額新臺幣( 下同)5萬元,出具現金保證後,將受刑人釋放。茲因受刑 人逃匿,爰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 、第121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沒入具保人繳納之保證金併實 收利息等語。 二、按具保之被告逃匿者,應命具保人繳納指定之保證金額,並 沒入之;不繳納者,強制執行;保證金已經繳納者,沒入之 。依第118條規定沒入保證金時,實收利息併沒入之。又第1 18條第1項之沒入保證金,以法院之裁定行之,刑事訴訟法 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及第121條第1項分別定有 明文。 三、經查:  ㈠受刑人因詐欺等案件,經檢察官指定保證金額5萬元,由具保 人繳納現金後,將受刑人釋放,嗣該案件經本院以112年度 審金訴字第1177號判決判處有期徒刑7月,上訴後並經臺灣 高等法院以113年度上訴字第2382號判決駁回上訴,並於民 國113年9月11日確定等節,有各該判決書、法院前案紀錄表 、國庫存款收款書(存單號碼:刑字第00000000號)在卷可 稽,首堪認定屬實。  ㈡受刑人於受上開有罪判決確定後,經聲請人合法送達執行傳 票至受刑人之住所,命受刑人應於113年12月17日到案執行 ,惟受刑人無正當理由未到案,且經拘提未果,聲請人並寄 送通知至具保人之住所,請其帶同受刑人遵期到案接受執行 ,並告以逾期即依法沒入保證金等旨,然具保人未依通知履 行等節,有臺灣士林地方檢察署(下稱士林地檢署)通知書、 送達證書、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拘票、拘提報告書、 戶役政個人資料查詢結果、戶役政資訊網站查詢-國民身分 證影像資料等在卷可稽,並經本院核閱執行卷宗無訛。又受 刑人因未到案執行,經聲請人於114年2月27日依法發佈通緝 後,迄今仍逃匿中,且未在監押等情,亦有士林地檢署114 年2月27日士檢云執戊緝字第595號通緝書及在監在押查詢結 果存卷可參,足認受刑人確已逃匿。揆諸前揭說明,聲請人 聲請裁定沒入具保人已繳納之前開保證金及實收利息,核無 不合,應予准許。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118條第1項、第119條之1第2項、第121條第 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4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林琬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鄭可歆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7  日

2025-03-14

SLDM-114-聲-273-20250314-1

家繼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家繼訴字第18號 原 告 翁思永 訴訟代理人 林君鴻律師 施東昇律師 被 告 楊其得(已歿) 楊百任 楊維芬 楊維娟 楊堯鈞 莊美珠 楊宗憲 楊青峰 楊姍玫 楊寶釵 楊盛隆 楊慶隆 楊惠美 楊白珠(已歿) 楊建澤 楊建仁 楊建勛 楊建宗 楊美鳳 楊惠美 楊黃珠 楊建坪 楊政武 楊建山 楊美娟 楊美玉 楊建廷 楊美鈴 楊美旭 楊麗君 楊芬維 楊陳金英 楊詠麟 楊建和 楊詠盛 楊淑如 楊淑君 陳國義 陳木火 陳楙凱 陳楙麒 陳楙翔 陳木性 陳寶桂 符陳寶玉 翁思成 翁淑靜 翁筆蓮 翁照幸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 原告應於本裁定送達30日內,補正楊其得、楊白珠之繼承人之姓 名、住居所及最新戶籍謄本(記事欄不可省略),並聲明由其2 人全體繼承人承受訴訟,及更正繼承應繼分比例之聲明。逾期未 補正,即駁回原告之訴。   理 由 一、法院於言詞辯論終結後,宣示裁判前,如有必要得命再開辯 論;當事人死亡者,訴訟程序在有繼承人、遺產管理人或其 他依法令應續行訴訟之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第168 條、第169條第1項及第170條至前條之規定,於有訴訟代理 人時不適用之,但法院得酌量情形,裁定停止其訴訟程序, 民事訴訟法第210條、第168條、第173條、分別定有明文。 上開規定,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規定,於家事訴訟事件準用 之。所謂繼承人,係指民法繼承編所規定之遺產繼承人而言 。關於繼承人之範圍及其順序,依民法第1138條至第1140條 之規定。得承受訴訟之繼承人,以尚未喪失或拋棄其繼承權 者為限。 二、經查: (一)本件當事人間訴請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2日 辯論終結,原定於114年3月12日下午4時宣判,茲因有待調 查事項,爰再開辯論。 (二)查本件訴請分割遺產事件之被告楊其得、楊白珠等2人,分 別於起訴後之112年12月26日及112年8月24日死亡,有其等 除戶戶籍資料可稽,爰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準用民事訴訟法 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30日內 補正楊其得、楊白珠等2人各自之繼承系統表、繼承人戶籍 資料(記事勿省略)、聲明承受訴訟書狀及有無向所屬法院 為拋棄繼承之聲請,及更正提岀楊其得、楊白珠等2人之繼 承人法定應繼分比例之聲明,並依承受訴訟人數提出繕本。 逾期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三、又被告楊百任已於113年10月17日出境,有其入出境紀錄可 稽,併請原告陳報被告楊百任之國外住所地址到院。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林建鼎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 記 官 鄭筑尹

2025-03-10

SCDV-112-家繼訴-18-20250310-2

原交易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3年度原交易字第13號 公 訴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胡志村 選任辯護人 徐韻晴律師(法扶律師)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6 23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胡志村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 毫克以上,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 壹日。   事 實 一、胡志村明知飲酒後將導致注意能力減低、反應能力變慢,如 駕車行駛於道路上,隨時有致他人於死、傷之危險,竟於民 國112年1月3日0時許,在不詳地點飲用酒類後,未待體內酒 精成分退卻,即基於酒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犯意,駕駛車 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貨車上路,於同日12時35分許,沿 花蓮縣花蓮市○○路1段3巷由南往西左轉彎入消防通道時,於 花蓮縣○○市○○路0段0巷000號前與楊惠美駕駛之車牌號碼000 0-00號自用小客車發生碰撞(未致楊惠美受傷),經警到場 處理交通事故,並於同日13時8分許接受員警對其實施吐氣 酒精濃度測試,當場測得其吐氣中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 27毫克,而悉上情。 二、案經花蓮縣警察局花蓮分局報告偵辦。   理 由 壹、程序部分:   按被告以外之人於審判外之陳述,雖不符刑事訴訟法第159 條之1至第159條之4之規定,而經當事人於審判程序同意作 為證據,法院審酌該言詞陳述或書面陳述作成時之情況,認 為適當者,亦得為證據。當事人、代理人或辯護人於法院調 查證據時,知有刑事訴訟法第159條第1項不得為證據之情形 ,而未於言詞辯論終結前聲明異議者,視為有前項之同意, 刑事訴訟法第159條之5定有明文。查本判決所引用被告以外 之人於審判外作成之相關供述證據,雖屬傳聞證據,惟檢察 官、被告胡志村及其辯護人於本院審理時均未爭執其證據能 力,並均明示同意做為證據(本院卷第353至356頁),本院 審酌此等證據資料取得及製作時之情況,尚無違法不當及證 明力明顯過低之瑕疵,以之作為證據應屬適當;至本判決以 下所引用之非供述證據,並無證據證明係公務員違背法定程 序所取得或經偽造、變造所取得等證據排除之情事,且與本 案待證事實具有關聯性,依刑事訴訟法第158條之4之反面解 釋,當有證據能力;上開供述及非供述證據復經本院於審判 期日依法踐行調查證據程序,自得採為本案認定被告犯罪事 實之依據。 貳、實體部分: 一、認定犯罪事實所憑之證據及理由:   訊據被告胡志村矢口否認有何飲酒後駕車之犯行,辯稱:伊 發生車禍後始飲酒,車禍後將貨車停放在附近停車場時,因 平時車內都會放酒,在車內馬上飲用裝入保特瓶內摻有保力 達之啤酒2瓶,後至簡莉穎經營之雜貨店時,又請他人拿酒 給自己飲用云云;辯護人則為被告辯以:㈠被告於案發當日 不慎與楊惠美駕駛之車輛碰撞後,因害怕被工地老闆責罵, 心情緊張低落,故拿起原放在車上存放於保特瓶內之保力達 摻啤酒飲用,到雜貨店也有人拿酒給他喝,於車禍後至警方 到場前有充分時間飲酒,員警所測得之吐氣酒精濃度達每公 升0.27毫克非被告車禍前飲酒所致;㈡起訴書所引用之證據 無法證明被告車禍前有飲酒行為;㈢BAR啤酒酒精濃度為4.5% ,人體內6.5小時酒精即代謝完畢不會有酒精反應,被告所 述飲酒時間距離酒測時間逾12小時,不應有酒精反應;㈣證 人楊惠美證稱車禍當下被告身上無酒味,亦無醉態,且證人 簡莉穎與店內客人聊天時有提及被告有飲用1瓶酒,顯見被 告確為車禍後飲酒云云,惟查:  ㈠被告於113年1月3日12時35分許前某時,駕駛車牌號碼000-00 00號自用小貨車上路,沿花蓮縣花蓮市○○路1段3巷由南往西 左轉彎入消防通道,嗣於同日12時35分許,在花蓮縣○○市○○ 路0段0巷000號前與證人楊惠美駕駛之車牌號碼0000-00號自 用小客車發生碰撞,花蓮縣警察局花蓮分局自強派出所員警 到場後,於同日13時8分許對其實施吐氣酒精濃度測試,當 場測得其吐氣中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7毫克等情,業經 證人楊惠美於警詢、本院審理時證述在卷(警卷第39至42頁 、本院卷第227至236頁),並有花蓮縣警察局花蓮分局自強 派出所刑事案件陳報單、車輛詳細資料報表、公路監理電子 閘門系統-駕籍資料、酒精測定紀錄表、呼氣酒精測試器檢 定合格證書、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調查報告 表(一)(二)、監視器、員警密錄器錄影畫面翻拍照片、事故 現場及車損照片、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本院 勘驗筆錄(警卷第3頁、第11頁、第13頁、第35頁、第51頁 、第63至64頁、第65至67頁、第71至77頁、79至94頁、第95 至97頁、第103頁,本院卷第277至278頁)在卷可稽,且為 被告所不爭執,是此部分之事實,堪予認定。  ㈡被告於113年1月14日警詢時供稱:伊於113年1月12日睡覺前 約24時許前有飲用1罐長支的BAR啤酒等語(警卷第26頁), 並於本院準備程序時供稱:伊警詢時所述實在,均出於自由 意志陳述等語,復於本院審理時亦供稱:伊承認發生車禍前 1天晚上確實有飲酒,但距離車禍已經8小時以上,以為酒精 濃度退去等語(本院卷第362頁),顯見其前揭所述駕車前 有飲酒之事實為其親身經歷,具有相當程度之真實性,而上 開酒精測定紀錄表亦可作為被告前開不利供述之補強證據。 又參以被告前於103年間已有酒後駕車而為法院判處罪刑之 前案紀錄,有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卷可參,則被 告對於飲酒後駕車會遭法院判處罪刑確定,應知之甚詳,另 衡諸被告於審理時供稱:伊知悉酒後不能開車等語(本院卷 第359頁),可見其應知悉飲酒後駕車上路有遭警察攔查並 施以呼氣酒精濃度測試之風險,其既稱發生事故前1晚有飲 酒,並認為酒精濃度已退卻始駕車上路,如其擔憂體內酒精 尚未完全退卻,於等待警方到場處理交通事故前,應得大量 飲水以稀釋體內酒精濃度,以免遭檢測時體內酒精濃度逾法 定處罰標準,豈會明知警方到場後會對其實施呼氣酒精濃度 測試,仍數次飲酒,再使體內酒精濃度大量升高而自陷犯罪 嫌疑?據此,綜合被告上開供述及前引被告前案紀錄、酒精 測定紀錄表,應認被告確係於113年1月13日0時許,在不詳 地點飲用酒類後,於同日12時35分許前某時駕駛車牌號碼00 0-0000號自用小貨車上路。  ㈢按體內酒精量由開始飲酒時的0%,依飲酒量漸漸累積增加, 在完成飲酒時體內酒精含量達到最高,隨後依代謝率逐漸代 謝,至於體內酒精含量回推計算代謝率,依交通部運輸研究 所針對國人進行「駕駛人行為反應之研究—酒精對駕駛人生 理影響之實驗分析」研究指出為每小時每公升0.0628毫克( 引自陳高村著吐氣中酒精含量倒推計算過程一文),此為本 院職務上知悉之事項。查本案被告發生交通事故之時間為11 3年1月13日12時35分許,有前引道路交通事故現場圖、道路 交通事故調查報告表(一)(二)在卷可憑,而警方對其實施酒 測之時間為同日13時8分許,測得酒精濃度雖為每公升0.27 毫克,然被告發生車禍至其進行酒精測定之時間,已相隔33 分鐘,依上開國人體內酒精含量之代謝率回溯計算,被告於 發生車禍之際,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已達每公升0.30毫克【 計算式:0.27+0.0628×(33÷60)=0.30,小數點2位後4捨5入 】,益徵被告於駕車上路時,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 25毫克以上,已逾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規範之標準。  ㈣被告及其辯護人固以前詞置辯,然查:  ⒈辯護人所辯起訴書所引用之證據無法證明被告車禍前有飲酒 行為,且被告前晚飲用酒類之酒精濃度已代謝完畢,然被告 有於113年1月13日0時許,在不詳地點飲用酒類後,於同日1 2時35分許前某時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自用小貨車上路 等節事證已如前述,則辯護人前開所辯,並不足採。  ⒉被告及辯護人又辯以被告車禍當下被告身上無酒味,亦無醉 態,因害怕被工地老闆責罵,心情緊張低落,故車禍後將車 輛停放至停車場內時有拿起原放在車上存放於保特瓶內之保 力達摻啤酒飲用云云,然就車禍後之情節,經證人楊惠美到 庭證稱:車禍發生後,被告表示不要報警,會請他老闆來處 理,後來伊打電話報警並各自移車,被告停車後就進去工人 聚集之場所等語(本院卷第227至230頁),而證人楊惠美僅 為與被告發生本案車禍事故偶然認識,亦無因本案事故與被 告有糾紛或訴訟關係,於審理時對於案發情節均能詳實陳述 ,並有前引本院勘驗筆錄附卷可佐,衡情當無誣陷被告之虞 ,堪可信實。足見被告於發生車禍當時,不僅未害怕工地老 闆知悉,反希望工地老闆到場處理,所擔憂者僅為警方是否 到場,如確害怕被工地老闆責罵,理應對老闆隱瞞發生事故 之情事並自行處理,怎會欲打電話請老闆到場?顯見並無被 告害怕老闆責罵情事,況被告稱車禍後停車時在車內飲用摻 有保力達之啤酒2瓶,其所飲用之酒類數量非少,則飲用完 畢後當下身體應有散發濃厚酒氣,但被告停車後即進入工人 聚集之場所即證人簡莉穎經營之雜貨店內,而證人簡莉穎並 無聞到酒氣乙節,業經證人簡莉穎於警詢、本院審理時證述 在卷(警卷第48頁、本院卷第219頁、第225頁),並有本院 勘驗筆錄附卷可稽(本院卷第278至287頁),堪認屬實,難 認被告有於車禍後在車內立即飲酒情事,至證人楊惠美雖稱 於車禍後無聞到被告身體散發酒氣等語,然被告既稱車禍前 1晚飲酒,則被告因體內酒精成分部分隨時間代謝而身上無 明顯酒氣,非與常理不符,前揭證人證述不足為被告有利之 認定,被告及辯護人所辯發生車禍前無飲酒,車禍當下被告 身上無酒味,亦無醉態,因車禍後因害怕被工地老闆責罵, 心情緊張而在車內飲酒云云,要屬臨訟卸責之詞,難以憑採 。  ⒊被告及辯護人固另辯以車禍後除停車時於車內飲酒外,另於 證人簡莉穎經營之雜貨店時,又請他人拿酒給自己飲用云云 ,惟證人簡莉穎就被告進入其經營之雜貨店內欲取酒飲用但 遭其阻止之情節,業據證人簡莉穎於警詢時證稱:伊店內有 販售工人飲料,當時胡志村進入店內突然開啟冰箱要拿啤酒 喝,見此情即勸對方你剛發生車禍,警方一定會酒測,不要 喝酒啦等語(警卷第48頁),於本院審理時亦證稱:那時胡 志村要跟伊買酒,伊不讓他喝,並向其表示都已經出事了, 你還在喝酒等語(本院卷第222頁),復經本院勘驗店內監 視器錄影畫面,可見證人簡莉穎見被告從冰箱拿出啤酒後, 數次以言語或搖頭等動作示意被告不要喝酒,並將被告拿取 之啤酒放回冰箱,是被告既經證人簡莉穎告知警方到場會對 其實施酒測,當知悉其再次飲酒體內酒精濃度將大量提升而 受處罰,若確先前已在車內飲用啤酒2瓶,應努力大量飲水 降低體內酒精濃度,並無再次飲酒使體內酒精濃度將大量提 升之必要;況本院於審理時就有無他人拿酒予被告飲用之情 節,請證人簡莉穎逐一辨識監視器畫面所示之人有何人拿酒 給被告,證人簡莉穎僅稱:當時都在看手機,沒注意到等語 (本院卷第225至226頁),未能證明被告於店內或店外有飲 酒情事,併衡諸被告於審理時供稱:伊那時有請一位點頭之 交的工人幫伊買酒出來,伊在店外喝,把啤酒罐丟在花圃內 ,不知道對方姓名,忘記是誰拿BAR啤酒出來等語(本院卷 第206至207頁、第274至275頁),而被告出車禍需做酒測, 不應飲酒,一般人均知此情,若與被告無深厚交情,何須擔 負警方查證風險為被告提供酒類?況證人簡莉穎拒絕對被告 販賣酒,被告仍欲堅持飲酒,一般人不免懷疑其動機欲藉由 事故後飲酒隱瞞其先前飲酒之事實,又何須擔負可能相關刑 責為被告提供酒類,是被告及辯護人上揭所辯,與卷內證據 扶持情不符,亦不符常情,另被告既能清楚記憶飲酒之時間 、場所,衡情對於提供其酒類之人之穿著、長相亦應能清楚 記憶,但經本院勘驗監視器內容後,被告對提供酒類者仍無 法具體指明,故實難認有何人拿酒予被告飲用之情。  ⒋至辯護人固以監視錄影畫面可見證人簡莉穎有表示被告在場 有喝1罐啤酒等語,然依據本院勘驗筆錄內容,雖見證人簡 莉穎(B女)與他人交談時表示喝1瓶等語(F男問:他剛剛 在這喝幾罐?),然細譯前後對話內容( B女說:「頭腦不 好。」,D男說:「沒有,他剛才如果不要說…」,B女說: 「那一罐如果不要喝就好了,他本來拿一罐,我把它收回去 ,結果…」,F男說:「他打過來,我就跟他說『你不要白癡 了。』,他直接把我掛掉啊。」,D男對F男說:「我跟他說 警察不信你這一套。」,13:14:33 F男說:「他剛剛在這 喝幾罐?」,B女說:「喝一瓶。」,D男說:「我出去看, 我叫他不要。」,B女說:「他聽不進去。」)均無提及係 何人飲用何種飲料,況證人簡莉穎亦證稱未提供酒類予被告 ,亦無指明有何人提供酒類予被告已如前述,尚難截此取前 開片段對話內容即認被告於店外有飲酒情事。是上開證據資 料,尚不足為有利被告認定之依憑。  ㈤綜上所述,本案事證明確,被告犯行洵堪認定,應予依法論 科。 二、論罪科刑:  ㈠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而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以上之罪。  ㈢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㈠前有犯不能安全駕駛 致交通危險罪經本院判處罪刑之前案紀錄,有臺灣高等法院 被告前案紀錄表可佐,素行難認良好,且經前案偵審程序及 刑之執行,仍未獲取教訓,再犯本案,顯見守法意識薄弱; ㈡否認犯行之犯後態度;㈢犯罪之動機、目的、駕駛之車輛種 類、行駛之道路種類、為警測得其每公升0.27毫克之吐氣酒 精濃度值所違反義務程度,及其自述大學肄業之智識程度、 從事建築業、貧寒之經濟狀況(本院卷第364頁)等一切情 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依刑法第41條第1項前段諭知 如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以資懲儆。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99條第1項前段,判決如主文。 本案經檢察官王怡仁提起公訴,檢察官卓浚民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四庭  法 官 曹智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辯護人依據刑事訴訟法第346條、公設辯護人條例第17條及律師 法第43條2項、第46條等規定之意旨,尚負有提供法律知識、協 助被告之義務(含得為被告之利益提起上訴,但不得與被告明示 之意思相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3   日                 書記官 黃馨儀 附錄本案論罪科刑法條全文: 刑法第185條之3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二、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 能安全駕駛。 三、尿液或血液所含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之物或其代謝物 達行政院公告之品項及濃度值以上。 四、有前款以外之其他情事足認施用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 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 因而致人於死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二百萬 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 一百萬元以下罰金。 曾犯本條或陸海空軍刑法第五十四條之罪,經有罪判決確定或經 緩起訴處分確定,於十年內再犯第一項之罪因而致人於死者,處 無期徒刑或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三百萬元以下罰金;致重 傷者,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二百萬元以下罰金 。

2025-02-27

HLDM-113-原交易-13-20250227-1

竹簡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竹簡字第1037號 聲 請 人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楊安娜 籍設新竹縣○○鄉○○路000巷0號(新竹○○○○○○○○○)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緝字第697 號、第698號、第699號),茲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為宜以簡易 判決處刑,爰不經通常程序(113年度易字第831號),逕以簡易 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楊安娜犯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各處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 刑及沒收。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犯罪事實及理由 一、本案犯罪事實及證據,除應更正、增列如下者外,其餘均引 用檢察官起訴書之記載(如附件):  ㈠起訴書犯罪事實欄一㈠「KT漱口保溫保冷袋1個」之記載,應 更正為「KT束口保溫保冷袋1個」。  ㈡起訴書附表1編號11「蕎麥屋油麵/600g」之記載,應更正為 「喬麥屋油麵/600g」;附表1編號26「白鵝天然濃縮抗菌毒 低泡洗/2000g」之記載,應更正為「白鵝天然濃縮抗病毒低 泡洗/2000g」;附表1編號34「名泰環保原色免洗湯筷B/6入 」之記載,應更正為「名泰環保原色免洗湯碗B/6入」。  ㈢起訴書附表2編號15「1瓶」之記載,應更正為「1組」;附表 2編號26「小磨坊正椰漿/400ml」之記載,應更正為「小磨 坊純正椰漿/400ml」;附表2編號33「潘婷絲瞬滑洗髮乳/70 0g」之記載,應更正為「潘婷絲質順滑洗髮乳/700g」;附 表2編號34「潘婷強韌防斷洗髮乳/700g」之記載,應更正為 「潘婷強韌防斷髮洗髮乳/700g」;附表2編號35「潘婷強韌 防斷潤髮精華素/700g」之記載,應更正為「潘婷強韌防斷 髮潤髮精華素/700g」。  ㈣增列證據「被告於本院訊問程序時所為之自白(見本院易字 卷第46頁)」 二、核被告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被告所犯 6次竊盜犯行,犯罪時間不同,竊取之物品亦屬有異,犯意 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三、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正值壯年,有工作能力 ,不思以合法方式獲取所需,竟竊取告訴人楊惠美、古靜芬 及徐永成等3人之財物,造成告訴人楊惠美等3人財產上損失 ,並未尊重他人財產權,所為實無足取;衡以被告於犯罪後 坦承犯行、尚知悔悟,然僅告訴人徐永成領回其所失竊之物 品,被告並未與告訴人等達成和解以賠償損害,犯罪所生危 害未獲完全填補;參酌被告之犯罪動機與目的、手段、被告 因本案而獲取之財產上利益、告訴人楊惠美等3人分別所受 之損失,及被告自陳之教育程度、職業及家庭經濟生活狀況 (見本院易字卷第47頁)、被告之素行,被告就本案之量刑 意見(見本院易字卷第47頁)等一切情狀,分別量處如附表 主文欄所示之刑、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並定其應執行 之刑及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以示懲儆。 四、沒收部分   犯罪所得,屬於犯罪行為人者,沒收之;前2項之沒收,於 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犯罪 所得已實際合法發還被害人者,不予宣告沒收或追徵,刑法 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及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 被告本案竊得告訴人楊惠美所管領之KT束口保溫保冷袋1個、 告訴人古靜芬所管領之如起訴書附表1、附表2所示之商品及 告訴人徐永成所管領之瑞士三角牛奶巧克力9份等物,均係被 告本案之犯罪所得,其中瑞士三角牛奶巧克力9份業經扣案 後發還予被害人徐永成,有贓物認領保管單1份在卷可稽( 見偵字第967號卷第16頁),被告此部分之犯罪所得既已合 法發還予告訴人徐永成,揆諸上開規定,爰不予宣告沒收。 至於被告所竊取之KT束口保溫保冷袋1個及如起訴書附表1、 2所示之商品,被告並未歸還予告訴人楊惠美、古靜芬,且 被告亦未和告訴人楊惠美、古靜芬2人達成和解並賠償損害 (見本院易字卷第46頁),爰就被告本案所竊之未扣案犯罪 所得依前開規定宣告沒收,並均為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 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之諭知。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3項、第454條第2項、第450 條第1項,刑法第320條第1項、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 第51條第5款、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刑法施行法第 1條之1第1項,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六、如不服本判決,得於收受送達之翌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書 狀,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議庭(應附繕本) 。   本案經檢察官陳興男提起公訴,檢察官劉晏如到庭執行職務。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刑事第七庭 法 官 王怡蓁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蘇鈺婷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表: 編號 犯罪事實 告訴人 主文 1 起訴書犯罪事實一㈠ (統一超商大潤門市) 楊惠美 楊安娜犯竊盜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之犯罪所得KT束口保溫保冷袋壹個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2 起訴書犯罪事實一㈡ 112年10月3日、4日、25日部分 (全聯文昌店) 古靜芬 楊安娜犯竊盜罪,共參罪,各處有期徒刑參月,如易科罰金,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如起訴書附表1所示之犯罪所得均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起訴書犯罪事實一㈡ 112年10月13日部分 (全聯文昌店) 楊安娜犯竊盜罪,處有期徒刑肆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未扣案如起訴書附表2所示之犯罪所得均沒收,於全部或一部不能沒收或不宜執行沒收時,追徵其價額。 3 起訴書犯罪事實一㈢ (PJ MART東南亞便利商店) 徐永成 楊安娜犯竊盜罪,處有期徒刑貳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附件: 臺灣新竹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緝字第697號 第698號 第699號   被   告 楊安娜 女 44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籍設新竹縣○○鄉○○路000巷0號(              新竹○○○○○○○○○)             居新竹縣○○鄉○○街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楊安娜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分別為下 列行為: (一)於民國112年12月11日8時21分許,騎乘車牌號碼000-0000號 普通重型機車(下稱上開機車),至新竹市○區○○街00號統 一超商大潤店內,趁無人注意之際,徒手竊取楊惠美所管領 、放置於貨架上之KT漱口保溫保冷袋1個(價值新臺幣【下 同】350元),得手後放入隨身攜帶之側背包內,旋即騎車 離去。(113年度偵緝字第697號) (二)分別於112年10月3日16時53分許、112年10月4日16時26分許 、112年10月25日18時31分許,在新竹縣○○鄉○○街00號全聯 文昌店內,趁無人注意之際,徒手竊取古靜芬所管領、放置 於貨架上如附表1所示之商品(共計4萬1,825元);復於112 年10月13日17時28分許,在上開全聯文昌店內,徒手竊取古 靜芬所管領之如附表2所示之商品(共計2萬1,206元),得 手後隨即離去。(113年度偵緝字第698號) (三)於112年10月21日20時23分許,在新竹縣○○市○○路000○0號PJ MART東南亞便利商店內,趁無人注意之際,徒手竊取徐永 成所管領之瑞士三角牛奶巧克力9份(共計2,241元,已發還 ),得手後將上開巧克力放入隨身攜帶之提袋內隨即離去。 (113年度偵緝字第699號) 二、案經楊惠美訴由新竹市警察局第一分局、古靜芬訴由新竹縣 政府警察局新湖分局、徐永成訴由新竹縣政府警察局竹北分 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暨待證事實: (一)犯罪事實一、(一):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楊安娜於偵查中之供述 坦承全部犯罪事實。 2 告訴人楊惠美於警詢之指訴 證明告訴人楊惠美管領之上開商品遭竊之事實。 3 證人陳傑成於警詢之證述 證明其於112年9月5日向案外人即原車主劉玳佑購買上開機車後,再於112年9月8日出售予被告使用,惟因被告尚未付清分期款項,故該機車尚未過戶至被告名下之事實。 4 偵查報告、監視器錄影畫面擷圖、7-ELEVEN電子發票存根聯、車輛詳細資料報表(車牌號碼:000-0000號)、買賣契約書、收據 證明全部犯罪事實。 (二)犯罪事實一、(二):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楊安娜於偵查中之供述 被告固坦承有於上開時、地竊取前揭商品之事實,惟辯稱:數量的部分我不確定云云。 2 告訴人古靜芬於警詢之指訴 證明告訴人古靜芬管領之上開商品遭竊之事實。 3 職務報告、監視器錄影畫面擷圖、全聯實業(股)公司新豐文昌分公司客人購買明細表 證明全部犯罪事實。 (三)犯罪事實一、(三):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楊安娜於警詢時及偵查中之供述 坦承全部犯罪事實。 2 告訴人徐永成於警詢之指訴 證明告訴人徐永成管領之上開商品遭竊之事實。 3 職務報告、新竹縣政府警察局竹北分局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贓物認領保管單、監視器錄影畫面擷圖、現場照片、遭竊之物品照片 證明全部犯罪事實。 二、核被告楊安娜所為,就犯罪事實一、(一)、(二)、(三 )部分,均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被告所犯上 開6罪間,犯意各別,行為互殊,請予分論併罰。至被告於 上開犯罪事實一、(一)、(二)之犯罪所得,既未扣案亦未賠 償,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第3項規定宣告沒收或 追徵其價額。又被告於上開犯罪事實欄一、(三)竊得之物品 ,已經發還,業如前述,爰不聲請沒收,附此敘明。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6  月  24  日                檢 察 官 陳 興 男 附表1: 編號 商品名稱 商品數量 商品金額 1 雀巢茶品檸檬茶/1250ml 1罐 36元 2 奧利多水寡糖飲料/2000ml 1罐 42元 3 白鴿天然濃縮防螨抗菌洗衣/2000g 2罐 186元 4 伯朗三合一奶茶/17g*45入 6袋 942元 5 飛燕煉乳/375g 1罐 55元 6 桂格即沖即食大燕麥片/1250g 1罐 159元 7 伯朗咖啡藍山風味三合一/15g*45包 5袋 785元 8 伯朗咖啡夏威夷豆風味拿鐵/16g*45包 9袋 1,413元 9 伯朗咖啡義式拿鐵經濟包/17.5g*45包 7袋 1,099元 10 可口可樂/1250ml 1罐 37元 11 蕎麥屋油麵/600g 2入 62元 12 TWIX特趣迷你焦糖夾/130g 5入 545元 13 M&M' S花生糖衣巧克/214.8g 10入 1,430元 14 三好米米食堂台禾更米/4kg 1袋 192元 15 皇家穀保-台東一等米/6kg 14袋 5,418元 16 漢斯番茄配司/340g 1個 110元 17 漢斯番茄沙司/425g 1個 69元 18 龜甲萬甘甜醬油(釀造)/500ml 1罐 55元 19 TWIX特趣迷你焦糖夾/340g 20個 4,320元 20 甘百世ALMOND巧克/165g 10個 960元 21 義大利金莎16粒分享禮盒/200g 20盒 4,100元 22 義大利金莎金鑽禮盒24顆(300g) 20盒 5,980元 23 士力架花生巧克力隨手包/396g(18g*22入) 20包 3,980元 24 費列羅臻品甜點禮盒24粒(259.2g) 10盒 3,290元 25 ARIEL4D抗菌洗衣膠/31入 8袋 1,992元 26 白鵝天然濃縮抗菌毒低泡洗/2000g 2入 194元 27 ARIEL4D抗菌洗衣膠/32入 9袋 2,781元 28 台灣罐裝啤酒/0.33L*6入 2組 346元 29 卡旺G006雙安全卡式瓦/250g*3入 2組 266元 30 艾惟諾燕麥高效舒緩保濕乳/354ml 2罐 736元 31 一匙靈亮彩超濃縮洗衣粉補充包/1.6kg 1袋 89元 32 NO.180晶鑽杯/約50入 1組 17元 33 家而適孟宗竹衛生筷/50入 1袋 28元 34 名泰環保原色免洗湯筷B/6入 2組 66元 35 菲力家族超強度清潔袋單/46張 1個 45元 合計 4萬1825元 附表2: 編號 商品名稱 商品數量 商品金額 1 白刺蝦(大)/250g 3盒 354元 2 土魠魚切片/250g 1盒 119元 3 文蛤/300g 3盒 195元 4 冷藏鮭魚輪切/1000g 1盒 220元 5 冷藏鮭魚輪切/1000g 1盒 238元 6 桂丁土雞切塊/550g 1盒 169元 7 吳郭魚/450g 3盒 204元 8 豬小里肌肉塊/1000g 1盒 79元 9 豬小里肌肉塊/1000g 1盒 85元 10 進口洋蔥/450g 1袋 48元 11 履歷蒜米/200g 1袋 95元 12 Tulip午餐肉罐/340g 6罐 798元 13 福壽100%葵花油/1L 3瓶 378元 14 可口可樂-寶特瓶/2000ml 2瓶 92元 15 果汁時刻-芭芒柳汁/250ml*6入 1瓶 44元 16 Kara佳樂椰漿(大)/400ml 3瓶 189元 17 伯朗咖啡藍山風味-三合一/15g*45包 1包 155元 18 雀巢美祿經典原味巧克力麥/1.35g 2罐 718元 19 TWIX特趣迷你焦糖夾(小)/130g 5包 545元 20 士力架花生巧克力/50g*5入 7條 1,036元 21 三好米米食堂台禾更米/4kg 4袋 636元 22 得意的一天葵花油/1.58L 1瓶 267元 23 高露潔抗敏好口氣牙膏 3組 867元 24 妮維雅亮白致嫩膚乳液/380ml 3瓶 1017元 25 佳樂椰漿(小)/200ml 6瓶 216元 26 小磨坊正椰漿/400ml 6瓶 330元 27 TWIX特趣迷你焦糖夾(大)/340g 5包 885元 28 甘百世ALMOND巧克/165g 10條 960元 29 TOBLERONE瑞士三巧克力/200g 10條 1290元 30 義大利金莎心型禮盒/100g 6盒 834元 31 士力架花生巧克力隨手包/396g(18g*22入) 5包 1040元 32 卡旺G006雙安全卡式瓦/250g*3入 2組 266元 33 潘婷絲瞬滑洗髮乳/700g 2瓶 398元 34 潘婷強韌防斷洗髮乳/700g 3瓶 597元 35 潘婷強韌防斷潤髮精華素/700g 2瓶 398元 36 潘婷染燙修護洗髮乳/700g 2瓶 398元 37 凡士林/400ml 3瓶 897元 38 凡士林/400ml 6瓶 1014元 39 凡士林/400ml 4瓶 676元 40 艾惟諾保濕乳/354ml 2瓶 736元 41 妮維雅密集修護乳液/400ml 4瓶 916元 42 妮維雅極潤修護乳液-乾性/400ml 3瓶 807元 合計 2萬1206元

2025-02-27

SCDM-113-竹簡-1037-20250227-1

司促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支付命令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1835號 債 權 人 馨琳揚企管顧問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唐明良 債 務 人 楊惠美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支付命令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下同)壹萬捌仟玖佰參拾柒 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年十二月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伍佰元,否 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司法事務 官提出異議。 二、債權人陳述略以:如後附聲請狀所載,並已履行其對待給付 。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民事庭司法事務官 劉彥伶 附記: 一、嗣後遞狀均須註明案號、股別。 二、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聲請人勿 庸另行聲請。

2025-02-20

TYDV-114-司促-1835-20250220-1

交簡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公共危險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4年度交簡字第1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陳碩甫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經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113 年度偵字第36802號),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陳碩甫犯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處有期徒刑參月,併科 罰金新臺幣貳萬伍仟元,有期徒刑如易科罰金,罰金如易服勞役 ,均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與證據,除犯罪事實欄一第3行「仍於同日11 時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補充更正為「竟仍基於不 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之犯意,於同日11時許,駕駛屬於 動力交通工具之車牌號碼000-0000號」,同欄一第6行「車 牌號碼號055-KFJ號普通重型機車發生擦撞」補充更正為「 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機車發生擦撞,使楊惠美人車 倒地,致楊惠美受有頭部外傷併臉部多處擦傷及腦震盪、雙 側膝部挫傷併擦傷瘀傷腫痛、右側手部挫傷併擦傷腫痛、左 側髖部挫傷併腫痛等傷害(過失傷害部分未據告訴)」;證 據部分補充「高雄市立民生醫院民國113年11月23日高市民 醫診字第00000000號診斷證明書、公路監理WebService系統 -車號查詢車籍資料」外,其餘均引用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 處刑書之記載(如附件)。   二、核被告陳碩甫(下稱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 項第1款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另道路交通事故肇 事人自首情形紀錄表1紙(見警卷第33頁)固勾選被告之自 首情形為:「報案人或勤指中心轉來資料未報明肇事人姓名 ,處理人員前往現場處理時,肇事人在場,並當場承認為肇 事人員」等情,惟此所謂被告承認「肇事」應係指被告承認 其駕車與他人所駕車輛發生擦撞一事而言。至於被告就不能 安全駕駛之犯行部分,細究全案卷證,未見被告就不能安全 駕駛之公共危險犯行於警方對之進行吐氣酒精濃度測試前即 有自首之情形,是被告承認犯罪,係在行為經警查知後所為 ,屬於自白性質,難認有自首規定之適用。 三、爰以行為人責任為基礎,審酌酒後駕車為極度危險之行為, 對於駕駛人自身及其他道路使用者之生命、身體、財產均生 重大危害,被告飲用酒類完畢後,仍貿然駕駛租賃小客車上 路,並與他人車輛發生碰撞致生實害,致被害人楊惠美受有 前揭傷勢,其輕率之行為自有不當,並考量被告係初犯酒駕 案件,犯後坦承犯行,其係駕駛租賃小客車於市區道路上, 測得之吐氣酒精濃度為每公升0.68毫克,兼衡其教育程度、 家庭經濟狀況(見警詢筆錄受詢問人欄),及如法院前案紀 錄表所示前科素行等一切情狀,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諭 知易科罰金及易服勞役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1項前段、第3項、第454條第2項, 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件判決,得自收受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起 上訴狀(須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管轄之第二審地方法院合 議庭。 本案經檢察官陳筱茜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林英奇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之日起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附繕本),上訴於本院第二審合議庭。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1  日                書記官  蔡毓琦  附錄論罪科刑法條: 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得併科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一、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零點二五毫克或血液中酒精濃度   達百分之零點零五以上。 附件: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3年度偵字第36802號   被   告 陳碩甫 (年籍資料詳卷) 上列被告因公共危險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宜以簡易判決處刑 ,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陳碩甫於民國113年11月23日5時許,在屏東縣萬丹鄉之友人 住處飲用威士忌酒後,可預見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 0.25毫克以上,仍於同日11時許,駕駛車牌號碼000-0000號 租賃小客車行駛於道路。嗣於同日11時30分許,行經高雄市 苓雅區和平一路與林泉街口時,因不勝酒力與楊惠美騎乘之 車牌號碼號055-KFJ號普通重型機車發生擦撞,經警據報到 場處理,並於同日12時17分許對陳碩甫施以檢測,測得其吐 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68毫克,始悉上情。 二、案經高雄市政府警察局苓雅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揭犯罪事實,業據被告陳碩甫於警詢及偵查中均坦承不諱 ,核與證人楊惠美於警詢時之證述情節大致相符,復有酒精 測試報告、呼氣酒精測試器檢定合格證書、高雄巿政府警察 局舉發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通知單影本、道路交通事故現 場圖、道路交通事故調查表㈠、㈡-1、道路交通事故談話紀錄 表、道路交通事故照片及車輛詳細資料報表等資料在卷可參 ,足認被告之任意性自白與事實相符,其犯嫌洵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第1款之公共危險罪 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17  日                檢 察 官 陳筱茜

2025-01-21

KSDM-114-交簡-12-20250121-1

板簡
板橋簡易庭

分割共有物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簡易判決 112年度板簡字第742號 原 告 陳金海 訴訟代理人 游於龍 被 告 游吉盛 訴訟代理人 吳存富律師 曾宥鈞律師 被 告 陳政良 游晏齊 游陳愛 游義雄 呂美霞 游秉翰 游萬裕 簡銘德 簡銘誼 簡素媺 游登美 游美治 游豐謙 游凱翔 游韻潔 游柏銜 蔡游菊枝 吳崑豪 吳耿賢 吳佩娟 游碧華 游怡華 游旻錡 游怡慧 游瑞玲 游光輝 游朝根 游麒弘 游佩璇 賴游惠美 李游絹代 林游素娥 游素珠 游生任 游斯宗 游采婕 游麗芬 游宋文 游李美雲 游斯淵 游斯聖 游世津 連游碧雲 游日安 游正榮 游桃香 李文龍 李冠璋 李冠穎 游象仁 游象義 游碧蓮 游碧嬌 游陳淑增 游哲宏 楊迪堯 楊迪茵 游娜賢 楊慶基 楊慶龍 楊春美 楊惠美 游定訓 游明玲 游明華 游明婉 游佩靜 游智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共有物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9月9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程序部分: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 之基礎事實同一者、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 該訴訟標的對於數人必須合一確定時,追加其原非當事人 之人為當事人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 2、3、5款定有明文。又原告於判決確定前,得撤回訴之 全部或一部;訴之撤回應以書狀為之,第262條第1項前段 、第2項前段,亦有明文。而依同法第436條第2項規定, 此於簡易訴訟程序亦有適用。查本件原告於起訴後變更訴 之聲明為:1.被告游陳淑增、游哲宏、楊迪堯、楊迪茵、 游娜賢(共5名)應就被繼承人游添祿所有坐落新北市○○ 區○○段000地號(面積121.66平方公尺,下稱系爭878號土 地)、879地號(面積16.14平方公尺,下稱系爭879號土 地)土地及同段1820建號(建物門牌:新北市○○區○○街00 號,面積117.26平方公尺,下稱系爭建物)建物應有部分 4分之1,辦理繼承登記。2.被告游豐謙、游凱翔、游韻潔 、游柏銜、蔡游菊枝、吳崑豪、吳耿賢、吳佩娟、游碧華 (共9名)應就被繼承人游景富所有系爭878號、879地號 土地應有部分24分之1及系爭建物應有部分20分之1,辦理 繼承登記。3.游陳愛、游義雄、呂美霞、游秉翰、游萬裕 、簡銘德、簡銘誼、簡素媺、游登美、游美治(共10名) 應就被繼承人游景成所有之系爭建物應有部分20分之1, 辦理繼承登記。4.被告游怡華、游旻錡、游怡慧、游瑞玲 、游光輝、游朝根、游麒弘、游佩璇、賴游惠美、李游絹 代、林游素娥、游素珠、游定訓、游明玲、游明華、游明 婉、游佩靜、游智雁(共18名)應就被繼承人游賜貴所有 之系爭建物應有部分20分之1,辦理繼承登記。5.被告游 陳愛、游義雄、呂美霞、游秉翰、游萬裕、簡銘德、簡銘 誼、簡素媺、游登美、游美治、游豐謙、游凱翔、游韻潔 、游柏銜、蔡游菊枝、吳崑豪、吳耿賢、吳佩娟、游碧華 、游怡華、游旻錡、游怡慧、游瑞玲、游光輝、游朝根、 游麒弘、游佩璇、賴游惠美、李游絹代、林游素娥、游素 珠、游生任、游斯宗、游采婕、游麗芬、游宋文、游李美 雲、游斯淵、游斯聖、游世津、連游碧雲、游日安、游正 榮、游桃香、李文龍、李冠璋、李冠穎、游象仁、游象義 、游碧蓮、游碧嬌、游陳淑增、游哲宏、楊迪堯、楊迪茵 、游娜賢、楊慶基、楊慶龍、楊春美、楊惠美、游定訓、 游明玲、游明華、游明婉、游佩靜、游智雁(共66名)應 就被繼承人游添旺所有系爭878、879地號土地及系爭建物 應有部分4分之1,辦理繼承登記。6.兩造共有系爭878地 號、879地號土地及系爭建物均准予變賣,所得價金均由 兩造各依如附表所示應有部分比例分配。並撤回對楊正忠 之訴,均合於上開規定,均應予准許。  (二)本件被告陳政良、游晏齊、游陳愛、游義雄、呂美霞、游 秉翰、游萬裕、簡銘德、簡銘誼、簡素媺、游登美、游美 治、游豐謙、游凱翔、游韻潔、游柏銜、蔡游菊枝、吳崑 豪、吳耿賢、吳佩娟、游碧華、游怡華、游旻錡、游怡慧 、游瑞玲、游光輝、游朝根、游麒弘、被告游佩璇、賴游 惠美、李游絹代、游生任、游斯宗、游采婕、游麗芬、游 宋文、游李美雲、游斯淵、游斯聖、游世津、連游碧雲、 李冠璋、李冠穎、游象仁、游象義、游碧蓮、游碧嬌、游 陳淑增、游哲宏、楊迪堯、楊迪茵、游娜賢、楊慶基、楊 春美、楊惠美、游明婉、游佩靜、游智雁均經合法通知, 無正當理由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 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 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   兩造為系爭878、879地號土地及系爭建物(下合稱系爭房地 )之共有人,應有部分如附表所示,而系爭土地依其使用目 的並無不能分割情形,共有人間復無不能分割約定,惟就分 割方案無法達成協議,為各共有人利益及促進房地利用,爰 依民法第823、824條之規定提起本訴,請求准予變價分割等 語。並聲明:如變更後聲明所示。 三、被告則分別以下列陳詞置辯,並均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一)被告林游素娥、游素珠、楊慶龍、游定訓、游明玲、游明 華均以:不清楚系爭土地及系爭建物之使用情形,無法回 答等語答辯。 (二)被告游正榮、李文龍均以:不同意變價分割,因為原告並 非我們家族的人,只有我們家族的人才有權利變價,我們 家族的共有人都沒有收到優先承買通知等語答辯。 (三)被告游桃香以:我不同意變價分割,這是祖先9兄弟傳承 下來的等語答辯。 (四)被告游日安以:系爭建物自始為我一人居住使用,其他共 有人均無異議,我願意取得原告所有之持份並給付補償予 原告,繼續維持共有關係等語答辯。 (五)被告游吉盛以:請求駁回原告之訴等語答辯。 三、本院之判斷: (一)按分割之方法不能協議決定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人之請 求,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但各 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分配於部分 共有人。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共有物,以價 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配於各共有人, 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以原物分配時,如 共有人有未受分配,或不能按其應有部分受分配者,得以 金錢補償之。民法第824條第2項、第3項固有明文。而法 院裁判分割共有物,須斟酌各共有人之利害關係、使用情 形、共有物之性質及價值、經濟效用,符合公平經濟原則 ,其分割方法始得謂為適當。又權利之行使,不得違反公 共利益,或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行使權利,履行義務 ,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民法第148條亦有明文。權利之 行使,是否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應就權利人因權利行 使所能取得之利益,與他人及國家社會因其權利行使所受 之損失,比較衡量以定之。倘其權利之行使,自己所得利 益極少而他人及國家社會所受之損失甚大者,非不得視為 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此乃權利社會化之基本內涵所必 然之解釋。此有最高法院71年度台上字第737號號判例要 旨可參。復以,按民法第148條第2項規定:行使權利,履 行義務,應依誠實及信用方法。此項誠實信用原則,乃法 律倫理價值之最高表現,具有補充、驗證實證法之機能, 更為法解釋之基準,旨在實踐法律關係上之公平妥當,應 斟酌各該事件情形衡量當事人利益,具體實現正義。亦有 最高法院101年度台簡上第2號判決要旨可資參酌。 (二)經查,依據系爭房地登記謄本,原告於111年1月6日登記 其於110年12月27日因贈與而取得如附表所示之持分,原 告之子即被告陳政良則於111年6月16日登記其於111年5月 28日因買賣而取得如附表所示之持分。原告取得系爭878 地號土地之應有部分192分之1,折算面積為0.63平方公尺 ;取得系爭879地號土地之應有部分192分之1,折算面積 為0.08平方公尺;取得系爭建物之應有部分160分之1,折 算面積為0.73平方公尺,顯然無從單獨利用。而系爭建物 座落於系爭878地號土地,與系爭879地號土地比鄰,依測 繪中心影像觀之,應認系爭建物所座落之系爭878地號土 地與系爭879地號土地為相連使用,且與系爭建物之使用 密不可分,此有新北不動產愛連網圖資照片附卷可參。系 爭房地之共有人眾多,又建築有系爭建物而為使用,分別 為系爭土地登記公示資料及客觀上可知可見之事實,是以 原告於取得系爭房地應有部分時,對於此一共有權利實質 可利用性不高,當知之甚詳,而對於系爭房地之法律關係 並非單純之可能性,亦非難以預期。再者,原告及其子於 取得系爭土地應有部分後不久,即於111年12月5日起訴請 求裁判分割共有物,此有本件起訴狀本院收狀戳章可參。 原告雖於審理中陳稱:我是受被告家族成員委託,好心料 整合系爭標的等語(板簡卷二第201頁),然而到庭被告 均未表示有標的整合之需求,甚至質疑原告取得系爭房地 應有部分,是否有規避土地法第34條之1規定之優先承買 權之情形,則原告取得系爭房地極小之應有部分後旋即訴 請裁判分割共有物,是否有權利濫用之情形,即有疑義。 (三)再依據原告提出之繼承系統表(板司調卷第73至79頁), 系爭房地之共有人除原告及原告之子即被告陳政良外,均 為游阿某、游張猐及其9個兒子、3個女兒(下稱游氏家族 )之後代子孫,而到場之被告均無同意變價分割者,與被 告游正榮、李文龍、游桃香等人稱:系爭土地及系爭建物 是祖先9兄弟傳承下來的,應由家族的人決定使用等情相 符。另依據本院調取被告游日安之全戶戶籍資料及臺灣省 台北縣戶籍登記簿電子檔(見限閱卷),系爭建物之門牌 號碼新北市○○區○○街00號,游阿某、游張猐之七子游進財 、游進財之配偶游廖銀於54年4月20日與其等之長子被告 游日安等子女遷入,至今被告游日安仍設籍於此,也僅有 被告游日安設籍於此,與被告游日安稱系爭建物長期由其 居住使用,其他共有人均無異議等情相符。被告游日安為 民國36年生,目前高齡77歲,長期居住在系爭建物,在感 情上或生活上自有密不可分之依存關係。是以,對身為游 氏家族後代子孫之被告而言,系爭房地除實際居住之功能 性以及經濟利益外,並有宗族追溯祖先、感情聯繫、共同 供宗族長輩即七房長子游日安在此安居等宗族成員情感上 無從以客觀經濟利益衡量之主觀因素存在,至為顯然。則 以原告應有部分之利益,與游氏家族之被告應有部分所具 客觀利益及主觀因素兩相權衡,顯然前者之利益甚低,後 者所受影響甚大,則原告提起本訴,當非不得視為以損害 他人為主要目的,亦有欠缺妥當性而不符誠信原則之情。 再者,如果原告提起本訴之目的只是要獲得相當於處分應 有部分之對價利益,或者如其所述是要減少共有關係、整 合系爭房地,被告游日安、游正榮均已陳明願意優先承購 原告之應有部分,可知原告以處分應有部分取得對價之方 式脫離共有關係,並無困難,其提起分割共有物之訴,主 張變賣系爭房地,亦難認有受判決之權利保護之必要。 (四)綜上所述,應認原告提起本訴,違反民法第148條權利行 使限制之規定,並欠缺權利保護之必要,自無理由,不應 准許。 四、從而,原告依民法第823條、第824條規定,請求變價分割兩 造共有之系爭土地,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時瑋辰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7  日             書記官 詹昕容 附表: 編號 姓名欄 878、879地號土地應有部分比例 系爭建物應有部分比例 備註 1 原告陳金海 192分之1 160分之1 2 被告游陳愛、游義雄、呂美霞、游秉翰、游萬裕、簡銘德、簡銘誼、簡素媺、游登美、游美治 無 公同共有20分之1 原共有人游景成;未辦理繼承登記。 3 被告游陳愛、游義雄、呂美霞、游秉翰、游萬裕、簡銘德、簡銘誼、簡素媺、游登美、游美治、游豐謙、游凱翔、游韻潔、游柏銜、蔡游菊枝、吳崑豪、吳耿賢、吳佩娟、游碧華、游怡華、游旻錡、游怡慧、游瑞玲、游光輝、游朝根、游麒弘、游佩璇、賴游惠美、李游絹代、林游素娥、游素珠、游生任、游斯宗、游采婕、游麗芬、游宋文、游李美雲、游斯淵、游斯聖、游世津、連游碧雲、游日安、游正榮、游桃香、李文龍、李冠璋、李冠穎、游象仁、游象義、游碧蓮、游碧嬌、游陳淑增、游哲宏、楊迪堯、楊迪茵、游娜賢、楊慶基、楊慶龍、楊春美、楊惠美、游定訓、游明玲、游明華、游明婉、游佩靜、游智雁 公同共有4分之1 公同共有4分之1 原共有人游添旺;未辦理繼承登記。 4 被告游陳淑增、游哲宏、楊迪堯、楊迪茵、游娜賢 公同共有4分之1 公同共有4分之1 原共有人游添祿;未辦理繼承登記。 5 被告游豐謙、游凱翔、游韻潔、游柏銜、蔡游菊枝、吳崑豪、吳耿賢、吳佩娟、游碧華 公同共有24分之1 公同共有20分之1 原共有人游景富;未辦理繼承登記。 6 被告游怡華、游旻錡、游怡慧、游瑞玲、游光輝、游朝根、游麒弘、游佩璇、賴游惠美、李游絹代、林游素娥、游素珠、游定訓、游明玲、游明華、游明婉、游佩靜、游智雁 無 公同共有20分之1 原共有人游賜貴;未辦理繼承登記。 7 被告游吉盛 4分之1 4分之1 8 被告游斯宗 無 120分之1 9 被告游秉翰 24分之1 無 10 被告游日安 480分之5 無 11 被告游正榮 480分之5 無 12 被告游桃香 480分之5 無 13 被告李文龍 1440分之5 無 14 被告李冠璋 1440分之5 無 15 被告李冠穎 1440分之5 無 16 被告游碧蓮 96分之1 80分之1 17 被告游象義 96分之1 80分之1 18 被告陳政良 576分之29 480分之29 19 被告游晏齊 144分之1 無 20 被告游怡慧 24之1 無

2024-12-26

PCEV-112-板簡-742-20241226-3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5101號                         第5102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孫啓銘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5212 號、第8041號),本院合併審理,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 簡易判決處刑(原案號:113年度審易字第721號、第1070號), 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孫啟銘犯竊盜罪,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又犯竊盜罪,處拘役參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應執行拘役陸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名稱,業據檢察官於起訴書記載明確, 均予引用如附件一、二,並就證據部分補充:被告孫啟銘於 本院審理時之自白(見本院113審易721號卷第110頁;113審 易1070號卷第55頁)。 二、論罪科刑:   (一)罪名:    核被告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被告所 犯上開2罪間,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二)刑罰裁量:      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以正當方法獲取 所需,竟竊取他人財物,破壞社會治安,所為實有不該; 惟念被告犯後坦承犯行、態度尚可,且所竊取之物均已發 還被害人,有贓物認領保管單2份附卷可稽,兼衡其素行 、本件犯罪之手段、情節、所生危害、被告之智識程度、 家庭生活及經濟狀況等一切具體情狀(涉被告隱私,均詳 卷),依附件一、二之順序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 均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復定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 及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與否之認定:   被告所竊之物均已尋獲並返還被害人,爰不予宣告沒收或追 徵。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 處刑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黃政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儲鳴霄 附錄本判決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一: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5212號   被   告 孫啟銘 男 53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巷00號3樓             居高雄市○○區○○○街0號6樓之36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被告因竊盜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該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孫啟銘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民國11 2年12月20日23時15分許,在高雄市○○區○○○街00號前騎樓, 徒手竊取楊惠美停放於該處之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 機車1輛(價值新臺幣2萬1000元),得手後隨即牽行機車離 去。嗣因楊惠美發覺遭竊後報警處理,經警於同年月21日10 時55分許,在高雄市○○區○○○街0號前尋獲該車(已發還楊惠 美)。 二、案經楊惠美訴由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新興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孫啟銘於警詢中之自白 被告固不否認有於上揭時地牽走機車之事實,惟矢口否認有何竊盜犯行,辯稱:因為我每天都有服用躁鬱症的藥物,我那時不清楚我在做什麼,所以把機車牽到我的住家前云云。 2 證人即告訴人楊惠美於警詢中之證述 全部犯罪事實。 3 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收據、贓物認領保管單各、車輛詳細資料報表各1份、監視器影像翻拍照片7張、現場及蒐證照片3張 佐證全部犯罪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2   日                檢 察 官 張靜怡 附件二: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8041號   被   告 孫啟銘 男 53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巷00號3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被告因竊盜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該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孫啟銘於民國112年12月29日13時1分許,搭乘友人陳從奮所 騎乘之自行車行經高雄市○○區○○街000號前時,見林宏懋將 電動自行車1輛(價值約新臺幣5000元)停放於該處且未上 鎖,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不顧同行 友人陳從奮之勸阻,徒手竊取之,得手後騎乘離去。嗣因林 宏懋發覺遭竊後報警處理,經警於同日14時許,在高雄市○○ 區○○街000號前尋獲該車(已發還林宏懋),而循線查悉全 情。 二、案經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三民第一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孫啟銘於警詢中之自白 坦承全部犯罪事實。 2 證人即告被害人林宏懋於警詢中之證述 全部犯罪事實。 3 證人陳從奮於警詢中之證述 佐證全部犯罪事實。 4 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贓物認領保管單各1份、監視器影像翻拍照片2張、查獲現場照片1張、扣案物照片1張 佐證全部犯罪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4   月  15  日                檢 察 官 張靜怡

2024-12-25

KSDM-113-簡-5101-20241225-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竊盜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簡字第5101號                         第5102號 公 訴 人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孫啓銘 上列被告因竊盜案件,經檢察官提起公訴(113年度偵字第5212 號、第8041號),本院合併審理,因被告自白犯罪,本院認宜以 簡易判決處刑(原案號:113年度審易字第721號、第1070號), 爰不經通常審判程序,逕以簡易判決處刑如下:   主 文 孫啟銘犯竊盜罪,處拘役伍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 折算壹日。又犯竊盜罪,處拘役參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 壹仟元折算壹日。應執行拘役陸拾日,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 仟元折算壹日。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犯罪事實及證據名稱,業據檢察官於起訴書記載明確, 均予引用如附件一、二,並就證據部分補充:被告孫啟銘於 本院審理時之自白(見本院113審易721號卷第110頁;113審 易1070號卷第55頁)。 二、論罪科刑:   (一)罪名:    核被告所為,均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被告所 犯上開2罪間,犯意各別,行為互殊,應予分論併罰。 (二)刑罰裁量:      爰以行為人之責任為基礎,審酌被告不思以正當方法獲取 所需,竟竊取他人財物,破壞社會治安,所為實有不該; 惟念被告犯後坦承犯行、態度尚可,且所竊取之物均已發 還被害人,有贓物認領保管單2份附卷可稽,兼衡其素行 、本件犯罪之手段、情節、所生危害、被告之智識程度、 家庭生活及經濟狀況等一切具體情狀(涉被告隱私,均詳 卷),依附件一、二之順序分別量處如主文所示之刑,並 均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復定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 及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三、沒收與否之認定:   被告所竊之物均已尋獲並返還被害人,爰不予宣告沒收或追 徵。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49條第2項、第454條第2項,逕以簡易判決 處刑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高雄簡易庭 法 官  黃政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6  日                書記官  儲鳴霄 附錄本判決論罪科刑法條: 中華民國刑法第320條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竊取他人之動產者,為竊盜 罪,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50萬元以下罰金。 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利益,而竊佔他人之不動產者,依前 項之規定處斷。 前二項之未遂犯罰之。 附件一: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5212號   被   告 孫啟銘 男 53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巷00號3樓             居高雄市○○區○○○街0號6樓之36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被告因竊盜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該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孫啟銘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於民國11 2年12月20日23時15分許,在高雄市○○區○○○街00號前騎樓, 徒手竊取楊惠美停放於該處之車牌號碼000-000號普通重型 機車1輛(價值新臺幣2萬1000元),得手後隨即牽行機車離 去。嗣因楊惠美發覺遭竊後報警處理,經警於同年月21日10 時55分許,在高雄市○○區○○○街0號前尋獲該車(已發還楊惠 美)。 二、案經楊惠美訴由高雄市政府警察局新興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孫啟銘於警詢中之自白 被告固不否認有於上揭時地牽走機車之事實,惟矢口否認有何竊盜犯行,辯稱:因為我每天都有服用躁鬱症的藥物,我那時不清楚我在做什麼,所以把機車牽到我的住家前云云。 2 證人即告訴人楊惠美於警詢中之證述 全部犯罪事實。 3 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收據、贓物認領保管單各、車輛詳細資料報表各1份、監視器影像翻拍照片7張、現場及蒐證照片3張 佐證全部犯罪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3   月  2   日                檢 察 官 張靜怡 附件二: 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起訴書                    113年度偵字第8041號   被   告 孫啟銘 男 53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市○○區○○路00巷00號3樓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被告因竊盜案件,已經偵查終結,認應該提起公訴,茲將犯罪 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孫啟銘於民國112年12月29日13時1分許,搭乘友人陳從奮所 騎乘之自行車行經高雄市○○區○○街000號前時,見林宏懋將 電動自行車1輛(價值約新臺幣5000元)停放於該處且未上 鎖,竟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基於竊盜之犯意,不顧同行 友人陳從奮之勸阻,徒手竊取之,得手後騎乘離去。嗣因林 宏懋發覺遭竊後報警處理,經警於同日14時許,在高雄市○○ 區○○街000號前尋獲該車(已發還林宏懋),而循線查悉全 情。 二、案經高雄市政府警察局三民第一分局報告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證據清單及待證事實 編號 證據名稱 待證事實 1 被告孫啟銘於警詢中之自白 坦承全部犯罪事實。 2 證人即告被害人林宏懋於警詢中之證述 全部犯罪事實。 3 證人陳從奮於警詢中之證述 佐證全部犯罪事實。 4 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扣押物品收據、贓物認領保管單各1份、監視器影像翻拍照片2張、查獲現場照片1張、扣案物照片1張 佐證全部犯罪事實。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刑法第320條第1項之竊盜罪嫌。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251條第1項提起公訴。   此 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4   月  15  日                檢 察 官 張靜怡

2024-12-25

KSDM-113-簡-5102-20241225-1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拆除地上物等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訴字第133號 原 告 陳秋妏 陳文德 陳馳峰 陳亮旬即陳武璋之繼承人 兼上四人 訴訟代理人 陳煜璋 被 告 劉明田 劉順德 楊萬見 楊萬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拆屋還地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3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劉明田、劉順德應將坐落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上如 附圖編號2-a、2、2-b部分之建物拆除,並將附圖編號2-a、2、2 -b建物占用部分之土地返還予原告及其他共有人全體。 被告劉明田應將坐落高雄市○○區○○段000 地號土地上如附圖編號 3、3-a部分之建物拆除,並將附圖編號3建物占用部分之土地返 還予原告及其他共有人全體。 被告劉順德應將坐落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上如附圖編號4 部分之建物拆除,並將附圖編號4建物占用部分之土地返還予原 告及其他共有人全體。 被告楊萬見應將坐落高雄市○○區○○段000 地號土地上如附圖編號 5、5-a、7部分之建物拆除,並將附圖編號5、5-a、7建物占用部 分之土地返還予原告及其他共有人全體。 被告楊萬進應將坐落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上如附圖編號6 、6-a部分之建物拆除,並將附圖編號6 建物占用部分之土地返 還予原告及其他共有人全體。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劉明田負擔百分之二十二,被告劉順德負擔百分 之二十,被告楊萬見負擔百分之二十,被告楊萬進負擔百分之十 二,餘由原告連帶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坐落高雄市○○區○○段000地號土地(面積344.31 平方公尺,下稱系爭土地)為原告陳煜璋、陳秋妏、陳文德 、陳馳峰、陳亮旬(下稱原告等5人)及訴外人陳銘璋等人 公同共有,並與其他共有人共有。被告劉順德、劉明田、楊 萬見及楊萬進分別於系爭土地上有如附表及附圖所示之建物 ,無權占用系爭土地,被告等人已侵害原告等5人及其他共 有人對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爰本於所有權人地位,依民法第 821條、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規定,請求被告等人應將 坐落於系爭土地之建物拆除,並將占用之土地返還予原告等 5人及其他共有人全體。又被告等人無權占用系爭土地,致 原告等5人受有無法使用系爭土地之損害,爰請求被告等人 應分別賠償以系爭土地公告現值每平方公尺新臺幣(下同) 8,600元,乘以總面積344.31平方公尺,再乘以原告等5人公 同共有應有部分6分之1計算,共計73,000元相當於租金之不 當得利等語,並聲明:㈠被告劉順德、劉明田應將系爭土地 上如附圖編號2-a、2、2-b部分之建物拆除,並將附圖編號2 -a、2、2-b建物占用部分之土地返還予原告及其他共有人全 體。㈡被告劉明田應將系爭土地上如附圖編號3、3-a 部分之 建物拆除,並將附圖編號3建物占用部分之土地返還予原告 及其他共有人全體。㈢被告劉順德應將系爭土地上如附圖編 號4部分之建物拆除,並將附圖編號4建物占用部分之土地返 還予原告及其他共有人全體。㈣被告楊萬見應將系爭土地上 如附圖編號5、5-a、7部分之建物拆除,並將附圖編號5、5- a、7建物占用部分之土地返還予原告及其他共有人全體。㈤ 被告楊萬進應將系爭土地上如附圖編號6、6-a部分之建物拆 除,並將附圖編號6 建物占用部分之土地返還予原告及其他 共有人全體。㈥被告劉明田應給付原告等5人73,000元。㈦被 告劉順德應給付原告等5人73,000元。㈧被告楊萬見應給付原 告等5人73,000元。㈨被告楊萬進應給付原告等5人73,000元 。 二、被告答辯:  ㈠被告劉明田、劉順德:祖父祖母開始使用系爭土地,房子毀 損後,由劉尾即劉明田之祖父、劉順德之父於民國68年間興 建,土地稅單均由其繳納,不同意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㈡被告楊萬進、楊萬見:高雄市○○區○○○路00巷00號建物是其祖 父、祖母所蓋,後來房子壞掉,再由其父親楊木生重新蓋, 再蓋的時候只找到其中一個土地所有人的同意,沒有取得全 部人的同意,因不知道全部土地所有人。  ㈢並均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就拆除建物返還占用土地部分:  ⒈按所有人對於無權占有或侵奪其所有物者,得請求返還之, 對於妨害其所有權者,得請求除去之;各共有人為全體共有 人之利益,對於第三人得就共有物之全部,為回復共有物之 請求,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第821條分別定有明 文。又以無權占有為原因,請求返還土地者,占有人對土地 所有權存在之事實無爭執,而僅以非無權占有為抗辯者,土 地所有權人對其土地被無權占有之事實無舉證責任,占有人 自應就其取得占有係有正當權源之事實證明之(最高法院85 年度台上字笫1120號判決意旨參照)。  ⒉經查,系爭土地為原告等5人與訴外人陳銘璋、陳國璋、陳麗 娜、洪郭秀麗、郭庭君、郭怡君、郭樺澐、郭峻良、楊惠美 公同共有36分之6,並與其他共有人共有一節,有系爭土地 土地登記公務用謄本可查(見本院卷二第121至140頁)。又 被告分別以如附表及附圖所示之建物占用系爭土地、占用面 積各如附表「建物占用面積」欄所示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 ,有高雄市稅捐稽徵處岡山分處函在卷可稽(見本院審訴卷 第95頁),並經本院會同高雄市政府地政局岡山地政事務所 地政人員至現場勘測屬實,製有勘驗筆錄、現場照片及複丈 成果圖可佐(見本院卷一第216至240頁、第248頁),是此 部分之事實,堪以認定。  ⒊被告等人雖以前詞置辯,然未說明其等以如附表及附圖所示之建物占用系爭土地之合法權源,堪認被告等人未經原告等5人及其他共有人同意,以如附表及附圖所示之建物占用系爭土地,有害於原告等5人及其他全體共有人對系爭土地之使用,而屬無權占有,原告等5人請求被告等人各將如附表及附圖所示之建物拆除後,返還該部分土地予原告等5人及全體共有人,即屬有據,應予准許。  ㈡就請求被告等人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部分:   按公同共有人之權利義務,依其公同關係所由成立之法律、 法律行為或習慣定之;第820條、第821條及第826條之1規 定,於公同共有準用之;公同共有物之處分及其他之權利行 使,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應得公同共有人全體之同意,民法 第828條定有明文。查本件原告等5人本於系爭土地所有權人 而向被告等人請求給付相當於租金之不當得利部分,應屬公 同共有物所生之債權請求,依民法第828條第3項之規定,須 經全體公同共有人同意,始得行使該權利甚明;惟原告等5 人就系爭土地權利範圍公同共有36分之6部分,自承還有其 他公同共有人未提起訴訟等語(見本院卷二第237頁),則 原告等5人僅以公同共有人中之5人即為該部分之請求,未經 全體公同共有人同意,顯有當事人適格欠缺之情事,自不應 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等5人依民法第767條第1項前段、中段、第8 21條規定,請求被告劉順德、劉明田、楊萬見及楊萬進分別 將坐落系爭土地上如附圖及附表所示建物拆除,並將各該建 物占用系爭土地部分騰空,返還予原告及其他全體共有人, 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其他部分之請求,則屬無據,應予 駁回。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第85條第1項前 段、第85條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民事第一庭法 官 吳保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4  日               書記官 楊惟文 附表: 編號 建物所有權人 建物編號 建物占用面積(平方公尺) 1 劉順德、劉明田 2-a 0.18 2 劉順德、劉明田 2 44.71 3 劉順德、劉明田 2-b 1.81 4 劉明田 3-a 1.81 5 劉明田 3 51.57 6 劉順德 4 46.07 7 楊萬見 5-a 2 8 楊萬見 5 28.15 9 楊萬進 6-a 2 10 楊萬進 6 41.17 11 楊萬見 7 39.86

2024-12-24

CTDV-111-訴-133-20241224-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