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彰化地院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91-100 筆)

撤緩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

聲請撤銷緩刑

福建金門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撤緩字第2號 聲 請 人 福建金門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張景威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於緩刑期內有得撤銷緩刑之原因,聲請撤銷 緩刑宣告(113年度執助字第148號、114年度執聲字第3號),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景威於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11年度金訴字第125號刑事判決所受 之緩刑宣告撤銷。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張景威因違反洗錢防制法一案,經臺 灣彰化地方法院(下稱彰化地院)於民國111年7月18日以11 1年度金訴字第125號刑事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0月,併科罰金 新臺幣(下同)40,000元,緩刑3年,緩刑期間應履行該判決 附件一所載內容(即受刑人應與另一受刑人楊宗原連帶給付 告訴人楊資郁840,000元),該刑事判決於111年9月9日確定 。然受刑人未依限履行,乃違反刑法第74條第2項第3款所定 負擔情節重大。核該受刑人所為,已合於刑法第75條之1第1 項第4款所定得撤銷緩刑宣告之原因,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6 條規定,聲請撤銷上開緩刑之宣告等語。 二、按受緩刑之宣告而違反刑法第74條第2項第1款至第8款所定 負擔情節重大,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 行刑罰之必要者,得撤銷其宣告;緩刑之宣告應撤銷者,由 受刑人所在地或其最後住所地之地方法院對應之檢察署檢察 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法第75條之1第1項第4款、刑事訴 訟法第476條分別定有明文。衡諸上開規定之立法意旨,乃 為使法官依被告違反負擔之情節,裁量是否撤銷先前緩刑之 宣告,以資彈性適用;且上開規定為賦予法院撤銷與否之權 限,特規定實質要件為「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收其預期效果 ,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以供作審認之標準。故於上揭得 撤銷緩刑之情形,自應由本院依職權本於合目的性之裁量, 妥適審酌被告違反負擔之情節是否重大,判斷原為促使惡性 輕微之被告或偶發犯、初犯改過自新而宣告之緩刑,是否已 難收其預期之效果,而確有執行刑罰之必要,合先敘明。 三、經查,受刑人前因違反洗錢防制法案件,經彰化地院以111 年度金訴字第125號刑事判決判處有期徒刑10月,緩刑3年, 緩刑期間並應履行該刑事判決附件一所示之內容,該刑事判 決於111年9月9日確定在案等情,有上開判決書及臺灣高等 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可資查考,是依上開判決主文內容,受 刑人受有緩刑宣告,應按期履行前揭緩刑負擔。惟受刑人未 能依該刑事判決所命之內容履行,並經告訴人具狀請求臺灣 彰化地方檢察署(下稱彰化地檢)檢察官聲請撤銷受刑人之 緩刑,有彰化地檢113年11月28日函文暨附件即告訴人113年 10月11日之陳情信影本(見執助卷第3至8頁)在卷可佐。又 彰化地檢檢察官於113年11月28日通知受刑人應依傳喚到案 說明,惟受刑人亦未到案說明,有彰化地檢刑事執行案件進 行單、點名單、送達證書附卷可佐(見執助卷第9至11、13至 14頁)。再經本院定期函命受刑人就此陳述意見,亦未獲表 示。綜合以觀,已足認受刑人僅給付部分款項後,其後即未 遵期履行緩刑負擔,亦無履行之意願。是本件已違反刑法第 74條第2項第3款所定負擔而情節重大,足認原宣告之緩刑難 收其預期效果,而有執行刑罰之必要。爰依上開規定,撤銷 受刑人之緩刑宣告。 四、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二庭  法 官 宋政達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杜敏慧

2025-02-25

KMDM-114-撤緩-2-20250225-1

司執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38513號 債 權 人 遠東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侯金英 債 務 人 楊百祿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理    由 一、按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 院管轄;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者, 由債務人之住、居所、公務所、事務所、營業所所在地之法 院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又 依同法第30條之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 行之全部或一部,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 依職權以裁定移送於其管轄法院。另債權人聲請強制執行壽 險契約金錢債權,未具體表明執行標的債權,並聲請法院調 查債務人有關壽險契約之保險人名稱、保險種類或名稱等事 項,即屬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不明,應 由債務人之住、居所所在地之法院管轄。債務人之住、居所 所在地之法院受理前點強制執行事件,認有調查之必要時, 得命債權人查報,或依職權調查之。並應於查明債務人壽險 契約之保險人名稱、保險契約種類(性質)、名稱及其現存 金錢債權數額後,在清償債權之目的範圍內,「依法為執行 行為」。司法院於民國113年7月1日訂頒之法院辦理人壽保 險契約金錢債權強制執行原則第2點、第3點亦有明定。 二、本件債權人原於113年9月2日向臺灣彰化地方法院(下稱彰 化地院)聲請強制執行壽險契約金錢債權並查詢債務人保險 資料,依上開規定,彰化地院於查得投保資料後,即應「依 法為執行行為」。詎彰化地院於113年9月9日查得壽險公會 之投保資料後,竟於同年月16日將投保資料檢還債權人,令 債權人改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強制執行,顯然違反司法院 訂頒之執行原則及司法院113年6月24日法院辦理人壽保險契 約金錢債權強制執行事件性能提昇會議會議紀錄問題二至問 題六之會議結論,依管轄恆定原則,本件自仍應由彰化地院 自為執行行為,始為合法。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台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鍾虎君

2025-02-25

TPDV-114-司執-38513-20250225-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93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蔡易成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123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蔡易成所犯如附表所示之拾柒罪,所處各如附表所示之刑,有期 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參年肆月;併科罰金部分應執行罰金新 臺幣壹萬肆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蔡易成因犯如附表所示之17罪,先後 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0條、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 、第7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分別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宣告多數 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 其金額,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1條第5款、第7款、第5 3條分別定有明文。另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 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 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1項亦有規定。又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雖曾經定 其執行刑,但如再與其他裁判宣告同種之刑定其執行刑時, 前定之執行刑當然失效,仍應以其各罪宣告之刑為基礎,定 其執行刑。而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尚非概無法律性之 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前者法律之具體 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之外 部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法律 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界限。法院為裁判時 ,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應定 其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事項 ,然對於法律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 三、查本件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17罪,經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 並確定在案,有各該案件之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 按。又上揭各罪雖有得易科罰金及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編 號6)、不得易科罰金但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編號17)、不得 易科罰金及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編號1至5、7至16),依 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本不得併合處罰,但本件受 刑人已依同條第2項規定,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有 受刑人簽具之數罪併罰聲請狀在卷可稽,本件自仍有刑法第 51條數罪併罰規定之適用。另就附表編號1至5、7至8、9至1 1所示之罪,雖曾於判決時定其應執行刑如附表備註欄所示 ,惟揆諸上開說明,前所定之應執行刑即當然失效,自可更 定如附表所示17罪之應執行刑。且均應受內部界限之拘束, 就有期徒刑部分不得重於附表編號6、12至17所宣告之有期 徒刑與附表編號1至5、7至8、9至11判決時所定應執行有期 徒刑之總和(即有期徒刑11年9月);就併科罰金部分不得 重於附表編號17所宣告併科罰金金額與附表編號7至8判決時 所定應執行併科罰金金額之總和(即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5千 元)。茲聲請人向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即本院聲請定應 執行之刑,經審核認為正當,應予准許。 四、本院審酌附表所示17罪包含詐欺、洗錢等財產犯罪之罪質, 受刑人就各罪之犯案情節及參與程度,除就附表編號6、17 為提供人頭門號、提供人頭帳戶之幫助詐欺、幫助洗錢類型 外,其餘均係擔任提款車手或面交車手或取簿手之詐欺共同 正犯行為,並參以各罪之犯罪時間,其詐欺共同正犯行為多 集中在109年8月間所犯,幫助犯行為則於109年4月、同年9 、10月間所犯,詐欺集團成員因受刑人之參與犯案或幫助而 詐得如附表所示財物價值之總和(其中附表編號4為詐欺未遂 ),被害人數合計21人(附表編號17之被害人計5人,其餘各 編號之被害人各為1人),受刑人對於法秩序之輕率態度,以 及對於社會整體之危害程度等總體情狀,按刑法第51條數罪 併罰定執行刑之立法所採之限制加重原則,避免以實質累加 方式定應執行刑,使處罰之刑度顯將超過其行為之不法內涵 ,而違反罪責原則,並考量因生命有限,刑罰對被告造成之 痛苦程度,係隨刑度增加而生加乘效果,而非以等比方式增 加,而隨罪數增加遞減其刑罰之方式,當足以評價被告行為 之不法性之法理(即多數犯罪責任遞減原則),暨受刑人表 示對於如何定刑沒有意見等語,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 罪,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罰金易服勞役之折 算標準。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 第2項、第51條第5款、第7款、第53條、第42條第3項前段,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刑事第十庭  法 官 馮君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張嫚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附表: 編號 罪 名  宣告刑 犯罪日期 詐欺集團 詐得財物   最後事實審    確定判決  備 註 法院、案號 判決日期 法院、案號 確定日期 1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3月 109.08.18至 109.08.20 6萬元 中高分院 110年度金上訴字第753、1102、1107號 110.09.08 中高分院 110年度金上訴字第753、1102、1107號 110.10.27 編號1至5於判決時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2年 2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2月 109.08.20 2萬7100元 3 三人以上共同冒用公務員名義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4月 109.08.14 50萬元 4 三人以上共同冒用公務員名義犯詐欺取財未遂罪 有期徒刑1年 109.08.21 欲詐取48萬元未能得逞 5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1月 109.08.06至 109.08.17 提款卡3張 6 幫助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 臺幣1千元折算1日 109.04.04至 109.04.13 23萬5000元 臺中地院 110年度中簡字第1691號 110.08.30 臺中地院 110年度中簡字第1691號 110.12.02 7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1月,併科罰金新臺幣2千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壹日 109.08.18至 109.08.20 1萬2000元 臺中地院 112年度金訴緝字第1號 112.01.18 臺中地院 112年度金訴緝字第1號 112.03.09 編號7至8於於判決時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年5月,併科罰金新臺幣5千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壹日 8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3月,併科罰金新臺幣4千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壹日 109.08.20 5萬元 9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3月 109.08.14 17萬元 臺中地院 111年度金訴緝字第86號 112.01.19 臺中地院 111年度金訴緝字第86號 112.03.01 編號9至11於判決時定應執行刑為有期徒刑1年5月 10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2月 109.08.14 10萬元 11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1月 109.08.14 6萬7108元 12 三人以上冒用公務員名義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3月 109.07.30至 109.08.02 44萬7000元 彰化地院 111年度訴緝字第63號 112.01.31 彰化地院 111年度訴緝字第63號 112.05.11 13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1月 109.08.07至 109.08.17 存摺影本1份、提款卡1張 臺中地院 111年度金訴緝字第88號 112.01.18 臺中地院 111年度金訴緝字第88號 112.04.06 編號13至14於判決時未定應執行刑(聲請書附表誤載為定刑1年2月) 14 三人以上共同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2月 109.08.17至109.08.18 15萬元 15 三人以上共同冒用公務員名義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5月 109.08.05 (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09.08.15) 94萬元、提款卡1張 高雄地院 112年度金訴字第326號 112.07.28 高雄地院 112年度金訴字第326號 112.12.25 16 三人以上共同冒用公務員名義犯詐欺取財罪 有期徒刑1年5月 109.07.31至 109.08.06 (聲請書附表誤載為109.08.05) 50萬元 雄高分院 112年度金上訴字第368號 113.01.11 雄高分院 112年度金上訴字第368號 113.02.07 17 幫助犯洗錢罪 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新臺幣1萬元,罰金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1千元折算壹日 109.09至109.10.5 41萬2000元 臺南地院 113年度金簡字第213號 113.05.29 臺南地院 113年度金簡字第213號 113.07.03

2025-02-25

TNDM-114-聲-193-20250225-1

智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違反著作權法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判決 114年度智訴字第1號 公 訴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被 告 施永源 上列被告因違反著作權法案件,經檢察官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114年度偵字第1168號),本院改依通常程序審理,判決如下 :   主 文 本件公訴不受理。   理 由 一、公訴意旨:如附件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所載,因認被 告施永源係犯著作權法第91條第2項意圖銷售而擅自以重製 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罪嫌。 二、告訴乃論之罪,告訴人於第一審辯論終結前,得撤回其告訴 ;告訴經撤回者,應諭知不受理之判決,並得不經言詞辯論 為之,刑事訴訟法第238條第1項、第303條第3款及第307條 分別定有明文。 三、被告係犯著作權法第91條第2項罪嫌,依同法第100條前段規 定,須告訴乃論。查告訴人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南 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均已 與被告和解,並具狀撤回告訴,有撤回告訴狀3件及和解書1 件在卷可參,爰不經言詞辯論,逕為不受理判決之諭知。 四、檢察官雖認被告獲有新臺幣103萬8972元之犯罪所得,惟因 被告已與告訴人3人和解,並賠償損失,如再宣告沒收,恐 有過苛之虞,爰依刑法第38條之2第2項,不予宣告沒收。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52條、第303條第3款、第307條判決如主文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官 梁義順                法   官 陳建文                法   官 徐啓惟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判決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並應 敘述具體理由。其未敘述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期間屆滿後20日 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切勿逕 送上級法院」。 告訴人或被害人如對本判決不服者,應具備理由請求檢察官上訴 ,其上訴期間之計算係以檢察官收受判決正本之日期為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 記 官 陳文俊 附件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                     114年度偵字第1168號   被   告 施永源 男 00歲(民國00年0月00日生)             住彰化縣○○鄉○○村00鄰○○路0             段00號             居彰化縣○○鄉○○村00鄰○○路0             段00○0號             國民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 上列被告因違反著作權法案件,業經偵查終結,認為宜聲請以簡 易判決處刑,茲將犯罪事實及證據並所犯法條分敘如下:     犯罪事實 一、施永源明知附表所示之試卷、電子檔,分別係附表所示各公 司享有著作財產權、且均尚在著作財產權存續期間內、而受 我國著作權法保護而享有著作財產權之著作,任何人未經各 該享有著作財產權人之同意或授權,不得擅自重製及銷售, 竟仍基於意圖銷售而擅自以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著作財產權 之犯意,未經上開著作財產權人之同意或授權,自民國110 年間某日起至113年3月29日止,在其位於彰化縣○○鎮○○路00 號「私立優肯英文短期補習班」內,以其透過網路向「XYZ 補給站」購入附表所示之題庫檔案後,在蝦皮拍賣「000000 0」賣場向不特定人銷售上開重製之試卷,並因此獲利新臺 幣(下同)103萬8,972元。嗣經警於113年3月29日上午9時9 分許,持臺灣彰化地方法院(下稱彰化地院)核發之搜索票 執行搜索,並扣得侵權考卷82張、筆電1台。 二、案經康軒公司委任呂亞叡、南一公司委任紀宜孜、翰林公司 委任張敬弘訴由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移送偵辦。     證據並所犯法條 一、上開犯罪事實,業據被告施永源於警詢、偵查中坦承不諱, 核與告訴代理人呂亞叡、紀宜孜於警詢之證述情節相符,並 有對話紀錄、彰化地院搜索票、內政部警政署刑事警察局智 慧財產權偵查大隊搜索扣押筆錄、扣押物品目錄表、刑事告 訴狀、鑑定證明書、蝦皮拍賣頁面、通聯調閱查詢單等在卷 可佐,且有上開物品扣案可證,足認被告自白與事實相符, 其上揭犯嫌應堪認定。 二、核被告所為,係犯著作權法第91條第2項意圖銷售而擅自以 重製之方法侵害他人之著作財產權罪嫌。被告先後多次侵害 著作權之行為,係利用同一機會,就同一犯罪構成事實,本 單一犯意接續進行,以實現一犯罪構成要件之單一行為,為 接續犯,請論以單純一罪。被告未扣案之犯罪所得103萬8,9 72元元,請依刑法第38條之1第1項前段規定,宣告沒收。 三、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第1項聲請逕以簡易判決處刑。   此 致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4   日                檢 察 官 陳立興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 記 官 王瑞彬 附表: 編號 告訴人 重製之著作權內容 1 康軒文教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康軒公司) 1、【英文科】國中2上月考B卷(學用版)共12張、【英文科】國中2上月考B卷(教用版)共12張、【數學科】國中2上月考A卷(學用版)共16張、【數學科】國中2上月考A卷(教用版)共16張、【自然科】國中2上月考B卷(學用版)共16張、【自然科】國中2上月考B卷(教用版)共16張 2、國語、自然、英文試卷共48份。 3、「康軒版112上國中1、2、3年級校卷」、「康軒版112下國中1、2、3年級校卷」、「康軒版112下國中1年級校用卷」、「康軒版112下國中2年級校用卷」、康軒版112下國中3年級校用卷」共6,349個電子檔案。 2 南一書局企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南一公司) 1、112上南一國中2年級校用卷-自然科A卷(縮小影印)32張、112上南一國中2年級校用卷-數學科A卷(縮小影印)32張。 2、「南一國中單冊卷A.B.C卷-1~3年級各科」、「南一國中數位商品(含補充資源全收錄)-1~3年級各科」共9,098個電子檔案。 3 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翰林公司) 1、國中九年級英文各式考卷24張 2、國中112下各年級校用卷、周邊補充學習單等教學資源共7,375個電子檔案。

2025-02-24

CHDM-114-智訴-1-20250224-1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刑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86號 聲 請 人 臺灣彰化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李英豪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5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英豪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玖月,如易 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李英豪因犯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罪,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 款,定其應執行之刑,並依刑法第41條第1項、第8項規定聲 請定易科罰金標準,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裁定 等語。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 應執行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 ,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法第 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 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 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刑 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亦定有明文。而數罪併罰之數罪均得 易科罰金,其應執行之刑逾6月者,亦得易科罰金,刑法第4 1條第8項定有明文。 三、經查,受刑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先後經本院判 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經確定在案等情,有上開判決書、法 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稽。本院為最後審理事實諭知罪刑之法 院,而如附表所示之罪乃於裁判確定前犯數罪,檢察官依刑 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就如附表所示之罪合併定 其應執行之刑,洵屬正當,應予准許。是本院定應執行刑, 不得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即不得重 於附表所示各罪之總和,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其 宣告刑均得易科罰金,依刑法第41條第8項之規定,定應執 行刑之刑逾6月,仍得易科罰金,又本院發函受刑人告以得 於收受函文後具狀陳述意見並提出有利於己之量刑證據,惟 迄今未見回覆,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之犯罪 態樣、時間間隔、侵害法益、各罪依其犯罪情節所量定之刑 ,及比例原則、責罰相當原則等自由裁量權限,於上開確定 裁判所定應執行刑之範圍內,裁定如主文所示應執行之刑, 並諭知易科罰金之折算標準。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九庭 法 官 高郁茹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須附 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林佩萱 附表 編    號    1 2 罪    名 不能安全駕駛致交通危險罪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處有期徒刑5月,如易科罰金,以新台幣1千元折算1日 處有期徒刑5月,如易科罰金,以新台幣1千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13年3月23日 113年3月23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彰化地檢113年度偵字第5480號 彰化地檢113年度毒偵字第497號 最 後 事實審 法院 彰化地院 彰化地院 案號 113年度交簡字 第673號 113年度簡字 第1936號 判決 日期 113年5月21日 113年10月15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彰化地院 彰化地院 案號 113年度交簡字 第673號 113年度簡字 第1936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6月19日 113年11月20日 備    註 彰化地檢113年度執字第3564號 彰化地檢114年度執字第287號

2025-02-24

CHDM-114-聲-86-20250224-1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82號 抗告人 即受刑人 李侑益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定其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中 華民國114年1月13日裁定(113年度聲字第2217號),提起抗告, 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抗告人於附表所示之犯罪期間,因家中經濟 重擔而身兼數職,於兼職期間誤交損友接觸毒品,進而共同 販賣毒品,又因經濟壓力而參與詐欺集團並犯多起詐欺罪, 但從偵查中起就坦承犯行,並盡己之所能賠償被害人,確已 反省己過,原裁定所定之執行刑過重,為此提起抗告,請求 撤銷原裁定云云。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又數罪併罰,有二裁 判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且數罪 併罰,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 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同法第50條第 1 項前段、第51條第5 款、第53條規定甚明。又執行刑之量 定,係事實審法院裁量之職權,倘其所酌定之執行刑,並未 違背刑法第51條各款或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3項所定之 方法或範圍(即法律之外部性界限),亦無明顯違背公平、 比例原則或整體法律秩序之理念者(即法律之內部性界限) ,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當。 三、本件抗告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雖有得易科罰金與得易服 社會勞動之刑,但已經被告具狀聲請全部更定應執行之刑, 有其聲請狀可參(台灣高雄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聲字第204 1號卷附之受刑人是否同意聲請定執行刑調查可參),故檢 察官就如附表所示之罪刑,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符合規定 。又抗告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至3、5至7、8、9至12、13、14 、17至19、26至33所示之罪,曾分別經定應執行有期徒刑6 月、7年6月、1年8月、2年7月、2年2月、1年4月、2年、2年 6月確定,有如附表所示案件之判決書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 前案紀錄表在卷可佐,惟抗告人既有如附表所示其他罪之有 期徒刑部分,應定其應執行刑,則該罪所定應執行刑即當然 失效,原審自可就如附表所示各罪之有期徒刑部分,更定其 應執行刑。而原審斟酌抗告人之意見陳述書,並參酌抗告人 所犯各罪之罪名、犯罪時間、犯罪情節;及考量抗告人受矯 正及社會復歸之必要性、各罪之罪責重複程度、各次犯行所 顯示之人格特性,權衡抗告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的及相關 刑事政策等整體評價,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12年6月,並未 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法律之外部界限(有期徒刑30年 ),亦未逾越上述附表編號2至3、5至7、8、9至12、13、14 、17至19、26至33所示之罪曾經定之執行刑與其餘未曾定執 行刑之宣告刑總和(有期徒刑51年9月),且已本於恤刑之 理念而為大幅之折減(由有期徒刑30年折減至有期徒刑12年 6月),與法律授予刑罰裁量權之規範意旨無違,亦無明顯 牴觸公平、比例及罪刑相當等原則之情形,不能認為有違法 或不當。再者,刪除前之刑法連續犯,原具數罪之本質;連 續犯規定刪除後,本得藉由實務運用,發展接續犯之概念, 對於合乎「接續犯」或「包括的一罪」情形者,認為構成單 一之犯罪,以避免因適用數罪併罰而使刑罰過重產生不合理 之現象。然此僅在限縮適用數罪併罰之範圍,並非指對於同 罪名或罪質之刑,適用數罪併罰規定者,不得逾越單一罪法 定刑之上限,或應從輕酌定其應執行刑,自不得因連續犯之 刪除,即認為犯同性質或罪名之數罪者,應從輕定其應執行 之刑,更遑論原審所定之執行刑,僅約法定刑上限(有期徒 刑30年)的三分之一,自無過重可言,故抗告人此部分主張 並無理由。 四、綜上所述,原審依其職權所裁量酌定之執行刑,並未違背刑 法第51條各款所定之方法或範圍,亦無明顯違背公平、比例 原則、整體法律秩序之理念或不利益變更原則,不能認為有 違法或不當。抗告人以前開理由,提起抗告,請求從輕定執 行刑,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吳進寶                    法 官 方百正                    法 官 莊鎮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曾允志 附表: 編號 1 2 3 罪名 詐欺 幫助施用第二級毒品 幫助施用第二級毒品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2月 有期徒刑5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110年4月20日 109年6月28日 109年11月1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橋頭地檢110年度偵字第8722號 彰化地檢109年度偵字第12651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橋頭地院 彰化地院 案號 110年度審金訴字第242號 110年度訴字第220號 判決日期 111年2月10日 111年3月29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橋頭地院 彰化地院 案號 110年度審金訴字第242號 110年度訴字第220號 確定日期 111年3月29日 111年7月4日 備註 編號2至3所示之罪曾經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6月確定 編號 4 5 6 罪名 轉讓禁藥 販賣第二級毒品 販賣第二級毒品 宣告刑 處有期徒刑4月 處有期徒刑3年8月 處有期徒刑4年 犯罪日期 109年6月29日 109年6月15日 109年7月5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彰化地檢109年度偵字第12651號 彰化地檢109年度偵字第12651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彰化地院 臺中高分院 案號 110年度訴字第220號 111年度上訴字第1394號 判決日期 111年3月29日 111年12月21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彰化地院 臺中高分院 案號 110年度訴字第220號 111年度上訴字第1394號 確定日期 111年7月4日 112年1月31日 備註 編號5至7所示之罪曾經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7年6月確定 編號 7 8 9 罪名 販賣第二級毒品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處有期徒刑7年1月 共8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1月 共2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2月 犯罪日期 109年6月29日 110年4月8日(1次) 110年4月9日(7次) 110年4月15日(2次)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彰化地檢109年度偵字第12651號 雲林地檢110年度偵字第7911號 彰化地檢110年偵字第8275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中高分院 雲林地院 彰化地院 案號 111年度上訴字第1394號 110年度訴字第651號 111年度訴字第121號 判決日期 111年12月21日 111年12月20日 111年7月11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中高分院 雲林地院 彰化地院 案號 111年度上訴字第1394號 110年度訴字第651號 111年度訴字第121號 確定日期 112年1月31日 112年1月30日 111年8月20日 備註 ⒈編號8對應聲請書附表編號8所載犯罪日期,應予更正 ⒉編號8所示之罪曾經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年8月確定 ⒊編號9至12所示之罪曾經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2年7月確定 編號 10 11 12 罪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共3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2月 各3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2月 處有期徒刑1年3月 犯罪日期 110年3月24日(3次) 110年3月21日(3次) 110年4月19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彰化地檢110年度偵字第8275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彰化地院 案號 111年度訴字第121號 判決日期 111年7月11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彰化地院 案號 111年度訴字第121號 確定日期 111年8月20日 備註 聲請書附表編號12所載犯罪日期應為誤載,應予更正,並統一記載於本表編號10欄位 編號 13 14 15 罪名 詐欺 詐欺 施用第二級毒品 宣告刑 共11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3月 共2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3月 處有期徒刑3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1,000元折算1日 犯罪日期 ①110年3月22日(2次) ②110年3月24日 ③110年4月14日(3次) ④110年4月16日 ⑤110年4月17日 ⑥110年4月23日 ⑦110年4月24日(2次) 110年4月17日(2次) 111年3月21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彰化地檢110年度偵字第7744號 彰化地檢110年度偵字第12038號 彰化地檢111年度毒偵字第1181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彰化地院 彰化地院 彰化地院 案號 111年度訴字第101、458號 111年度訴字第754號 111年度簡字第1643號 判決日期 111年8月4日 111年11月24日 111年10月5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彰化地院 彰化地院 彰化地院 案號 111年度訴字第101、458號 111年度訴字第754號 111年度簡字第1643號 確定日期 111年9月14日 112年1月4日 111年11月9日 備註 ⒈編號13所示之罪曾經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2年2月確定 ⒉編號14所示之罪曾經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1年4月確定 編號 16 17 18 罪名 偽證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處有期徒刑3月 處有期徒刑1年1月 共3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1月 犯罪日期 110年12月30日 110年4月7日 110年4月8日(3次)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彰化地檢111年度偵字第3145號 彰化地檢110年度偵字第6458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彰化地院 彰化地院 案號 112年度簡上字第18號 111年度訴字第1303號 判決日期 112年5月26日 112年5月19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彰化地院 彰化地院 案號 112年度簡上字第18號 111年度訴字第1303號 確定日期 112年5月26日 112年6月26日 備註 編號17至19所示之罪曾經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2年確定 編號 19 20 21 罪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共2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2月 處有期徒刑1年1月 共11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2月 犯罪日期 110年4月8日(2次) 110年3月22日 ①110年3月31日(2次) ②110年4月1日 ③110年4月12日(6次) ④110年4月13日(2次)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彰化地檢110年度偵字第6458號 彰化地檢111年度偵字第18717號 嘉義地檢110年度偵字第6084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彰化地院 彰化地院 嘉義地院 案號 111年度訴字第1303號 112年度訴字第166號 110年度金訴字第305號 判決日期 112年5月19日 112年5月22日 112年6月8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彰化地院 彰化地院 嘉義地院 案號 111年度訴字第1303號 112年度訴字第166號 110年度金訴字第305號 確定日期 112年6月26日 112年6月26日 112年7月18日 備註 編號21對應聲請書附表編號22所載犯罪日期,應予更正 編號 22 23 24 罪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處有期徒刑1年3月 處有期徒刑1年4月 處有期徒刑1年4月 犯罪日期 110年4月13日 110年3月31日 110年4月12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嘉義地檢110年度偵字第6084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嘉義地院 案號 110年度金訴字第305號 判決日期 112年6月8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嘉義地院 案號 110年度金訴字第305號 確定日期 112年7月18日 編號 25 26 27 罪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處有期徒刑1年4月 共3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1月 處有期徒刑1年1月 犯罪日期 110年4月1日 110年3月24日(3次) 110年4月20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嘉義地檢110年度偵字第6084號 臺中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0823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嘉義地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0年度金訴字第305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175號 判決日期 112年6月8日 112年2月21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嘉義地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0年度金訴字第305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175號 確定日期 112年7月18日 112年4月6日 備註 編號26至33所示之罪曾經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2年6月確定 編號 28 29 30 罪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處有期徒刑1年1月 處有期徒刑1年1月 共2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1月 犯罪日期 110年3月31日 110年3月21日 ①110年4月5日 ②110年4月15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臺中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0823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175號 判決日期 112年2月21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175號 確定日期 112年4月6日 備註 編號30對應聲請書附表編號31所載犯罪日期,應予更正 編號 31 32 33 罪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處有期徒刑1年3月 共6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2月 處有期徒刑1年2月 犯罪日期 110年4月7日 ①110年4月5日 ②110年4月15日(5次) 110年4月20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臺中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0823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175號 判決日期 112年2月21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175號 確定日期 112年4月6日 備註 ⒈編號31對應聲請書附表編號32所載犯罪日期,應予更正 ⒉編號32對應聲請書附表編號33所載犯罪日期,應予更正 編號 34 35 36 罪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處有期徒刑1年4月 處有期徒刑1年2月 共3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2月 犯罪日期 110年4月22日 110年4月5日 110年4月6日(3次)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高雄地檢110年度偵字第15662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高雄地院 案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472號 判決日期 113年2月2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高雄地院 案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472號 確定日期 113年4月3日 備註 編號36對應聲請書編號37所載最後事實審法院,應予更正 編號 37 38 罪名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共3罪,各處有期徒刑1年1月 處有期徒刑1年1月 犯罪日期 110年4月5日 110年4月21日 偵查機關 年度案號 高雄地檢110年度偵字第15662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高雄地院 案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472號 判決日期 113年2月2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高雄地院 案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472號 確定日期 113年4月3日 備註 編號38對應聲請書附表編號39所載犯罪日期,應予更正

2025-02-24

KSHM-114-抗-82-20250224-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聲請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77號 聲 請 人 臺灣臺中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郭育榤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24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郭育榤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伍年貳月 。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郭育榤犯數罪,先後經判決確定 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定應執行之刑, 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分 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刑 法第50條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 三、查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法院分別判處如附表所示 之刑,均已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等在 卷可稽,檢察官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核屬正當,應予准許 。另其中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4所示之罪刑,前經臺灣臺 中地方法院以112年度聲字第3376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 年4月,受刑人抗告後,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駁回抗告 在案,是以,本院定應執行刑,除不得逾越法律之外部性界 限,即不得重於附表所示各罪之總和;亦應受內部性界限之 拘束,即不重於附表編號1至4所定之執行刑加計附表編號5 所定之執行刑之總和。爰審酌受刑人就附表編號1至5所犯均 為加重詐欺取財罪,且係加入同一吳承修、Telegram暱稱「 精彩(備用)」、「金」、「AMY」所屬詐欺集團所犯,及各 罪犯罪情節、侵害之法益、法律目的、受刑人違反之嚴重性 及行為態樣,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至本院函知受刑 人得於文到後就本案定應執行刑具狀陳述意見,受刑人於本 院裁定前,固於民國114年2月11日具狀表示:尚有另案,暫 不定應執行刑等語,有本院送達證書及刑事陳述意見表在卷 可稽(本院卷第45至47頁),惟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 定,依法應定應執行刑之案件,須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 之法院所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向該法院聲請裁定。受聲請法 院之審查及裁定範圍,自應以檢察官所聲請者為限,檢察官 未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案件,基於不告不理原則,法院無從擴 張檢察官聲請範圍,一併為裁定(最高法院110年度台抗字 第1604號裁定意旨參照)。是受刑人如附表所示各罪,既均 合於定應執行刑之要件,按上說明,本院僅能就檢察官聲請 之案件裁判,受刑人陳述意見所指之另案,既尚未經判決確 定,不合於併合處罰之要件,受刑人日後若有其他案件罪刑 與如附表所示各罪刑亦符合定執行刑之要件,自得依刑事訴 訟法第477條第2項規定,請求檢察官再向該案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之法院提出聲請,附此敘明。   四、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53條、第51 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十七庭 法 官 吳珈禎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 附繕本)                 書記官 廖明瑜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附表:受刑人郭育榤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    號 1 2 3 4 罪    名 詐欺 詐欺 詐欺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2月 有期徒刑1年6月 有期徒刑1年1月 有期徒刑1年4月(2次) 有期徒刑1年1月(2次) 有期徒刑1年2月(5次) 有期徒刑1年3月(1次) 有期徒刑1年2月(4次) 有期徒刑1年1月(3次) 有期徒刑1年3月 犯罪日期 111年3月3日 111年3月4日 111年3月10日 (聲請意旨誤載為9日,應予更正) 111年4月25日 111年4月28日 111年5月4日 111年2月25日 111年3月12日 111年3月18日 111年3月19日 111年3月21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南投地檢111年度偵字第2329號等 彰化地檢111年度偵字第4259號等 雲林地檢112年度偵字第641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1837號等 最後事實審 法院 南投地院 彰化地院 雲林地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195號 111年度訴字第751號 112年度訴字第97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2466號 判決日期 111年10月27日 111年11月16日 112年7月17日 112年9月6日 確定判 決 法院 南投地院 彰化地院 雲林地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1年度審訴字第195號 111年度訴字第751號 112年度訴字第97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2466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1年12月12日 111年12月27日 112年8月15日 112年10月3日 得否易科罰金 否 否 否 否 備    註 南投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19號, 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8月 彰化地檢112年度執字第633號 雲林地檢112年度執字第2231號(臺中地檢112執助2551號),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2月 臺中地檢112年度執字第14023號,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 編號1至4號業經臺灣臺中地方院112年度聲字第3376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4年4月(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抗字第15號抗告駁回) 編    號 5 罪    名 詐欺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1月(1次) 有期徒刑1年2月(2次) 有期徒刑1年3月(2次) 有期徒刑1年4月(1次) 犯罪日期 111年2月25日 111年2月27日 111年3月15日 111年3月23日(聲請意旨誤載為21日,應予更正)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中地檢111年度偵緝字第13590號等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1623號等 判決日期 113年9月25日 確定判 決 法院 臺中地院 案號 111年度金訴字第1623號等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10月28日 得否易科罰金 否 備    註 臺中地檢114年度執字第1488號,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年2月

2025-02-24

TCDM-114-聲-377-20250224-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付與卷證影本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53號 聲 請 人 即 被 告 李佳旻 上列聲請人即被告因加重詐欺等案件(本院110年度金上訴字第1 361號),聲請付與卷證影本,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李佳旻預納費用後,准許付與如附表所示資料,但不得散布或為 非正當目的使用。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被告李佳旻(下稱聲請人)申請詐 欺案與被害人和解及繳清的全部收據等語。 二、按憲法第16條規定人民有訴訟權,旨在確保人民有受公平審 判之權利,依正當法律程序之要求,刑事被告應享有充分之 防禦權,包括被告卷證資訊獲知權,俾受公平審判之保障。 民國108年6月19日修正公布、同年12月19日施行刑事訴訟法 第33條規定:「辯護人於審判中得檢閱卷宗及證物並得抄錄 、重製或攝影(第1項)。被告於審判中得預納費用請求付 與卷宗及證物之影本。但卷宗及證物之內容與被告被訴事實 無關或足以妨害另案之偵查,或涉及當事人或第三人之隱私 或業務秘密者,法院得限制之(第2項)。被告於審判中經 法院許可者,得在確保卷宗及證物安全之前提下檢閱之。但 有前項但書情形,或非屬其有效行使防禦權之必要者,法院 得限制之(第3項)。對於前2項之但書所為限制,得提起抗 告(第4項)。持有第1項及第2項卷宗及證物內容之人,不 得就該內容為非正當目的之使用(第5項)」,明文賦予被 告得請求付與卷宗及證物之權利,以利其防禦權及各項訴訟 權之行使,並於第2項但書針對特別列舉之事由,規定得由 法院就閱卷範圍及方式為合理之限制外,原則上即應允許之 。依此,刑事訴訟法第33條之卷證資訊獲知權自不應解為限 於「審判中」被告始得行使,尚及於判決確定後之被告。至 於判決確定後之被告,固得依檔案法或政府資訊公開法之相 關規定,向檔案管理機關或政府資訊持有機關申請閱卷,如 經該管機關否准,則循一般行政爭訟程序處理;惟因訴訟目 的之需要,而向判決之原審法院聲請付與卷證影本,實無逕 予否准之理,仍應個案審酌是否確有訴訟之正當需求及聲請 付與卷證影本之範圍有無刑事訴訟法第33條第2項但書規定 應予限制之情形,而為准駁之決定(最高法院109年度台抗 字第129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查聲請人前因加重詐欺等案件,經本院以110年度金上訴字 第1361號判處應執行有期徒刑3年6月,再經最高法院以111 年度台上字第2775號判決駁回上訴確定,有聲請人之法院前 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茲聲請人聲請付與相關和解資料及收據 ,本院審核聲請人為前開案件之被告,揆諸前揭說明,為保 障其獲悉卷內資訊之權利,並符便民之旨,爰准其所請;惟 聲請人就所取得之卷宗影本內容不得散布或非正當目的使用 ,並禁止為訴訟外之利用。又有關如何繳納費用部分,核屬 司法行政應行辦理事項,自將由負責該項業務之相關人員依 法辦理之,附此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刑事第八庭 審判長法 官 張 靜 琪                 法 官 黃 小 琴                法 官 柯 志 民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 ( 須附繕本)。                書記官 劉 雅 玲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編號 應付與之資料 1 (李佳旻與楊宗諭)彰化地院110年度彰司刑移調字第86號調解程序筆錄(109年度訴字第1179號卷三第195至196頁)。 2 (李佳旻與謝宛蓁)彰化地院110年度彰司刑移調字第87號調解程序筆錄(109年度訴字第1179號卷三第197至198頁)。 3 (李佳旻與洪啟修)彰化地院110年度彰司刑移調字第95號調解程序筆錄(109年度訴字第1179號卷三第213至214頁)。 4 李佳旻111年1月12日陳報狀(含附件網路銀行交易截圖)(110年度金上訴字第1361號卷二第221至261頁)。

2025-02-24

TCHM-114-聲-153-20250224-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更定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25號 聲 請 人 即 受刑人 邱宗坤 上列聲請人因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案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即受刑人邱宗坤(下稱受刑人)前經 本院以105年度聲字第34號裁定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4年確定 ,惟受刑人認為所犯如該裁定附表編號11至編號13所示之罪 ,此3罪犯罪日期並未切割,屬接續性犯罪行為,應做一裁 定,後再與該裁定附表編號1至編號10所示之罪合併定應執 行刑,方符刑法規範之吸收原則、限制加重原則,給予受刑 人較為適當之刑度,讓受刑人能有早日重新的人生未來等語 。 二、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4條應依刑法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 對應之檢察署檢察官,備具繕本,聲請該法院裁定之。法院 於接受繕本後,應將繕本送達於受刑人」、「受刑人或其法 定代理人、配偶,亦得請求檢察官為前項之聲請」,刑事訴 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是受刑人若認其 所犯數罪合於定執行刑,應依上開規定向該案犯罪事實最後 判決法院之檢察官聲請,再由檢察官向法院聲請之,受刑人 並無直接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之權,倘其誤向法院聲請, 自屬於法無據,法院應裁定駁回之。 三、經查:本件聲請意旨以本院105年度聲字第34號裁定附表所 示之罪,合於數罪併罰之規定,而向本院聲請重新定應執行 刑。惟本件聲請人不具直接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之適格, 已如前述,卻誤逕向本院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於法不合, 且無從補正,本件聲請自非合法,應予駁回。至於聲請人若 認有再聲請定應執行刑之必要,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2 項之規定,請求檢察官向管轄之法院聲請,方符法制,併此 敘明。 據上論斷,應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王 鏗 普                 法 官 何 志 通                 法 官 周 淡 怡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劉 美 姿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附表:本院105年度聲字第34號裁定受刑人邱宗坤定應執行刑案 件附表 編      號      1      2      3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9月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10月 犯 罪 日  期    102.10.09    102.10.09    102.06.23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彰化地檢102年度毒偵字第1567號 彰化地檢102年度毒偵字第1567號 彰化地檢102年度毒偵字第1017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彰化地院    彰化地院    彰化地院 案    號 102年度訴字第1181號 102年度訴字第1181號 103年度訴字第926號 判 決 日 期    103.03.28    103.03.28    103.03.28 確定判決 法    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案    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730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730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729號 判    決 確 定 日 期    103.06.04    103.05.19    103.06.04 是 否 為 得 易科罰金之案件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備      註 彰化地檢103年度執字第3276號(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6月) 彰化地檢103年度執字第3276號(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6月) 彰化地檢103年度執字第3278號(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6月) 編      號      4      5      6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9月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7月 犯 罪  日  期    102.11.07    102.11.26    102.11.26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彰化地檢102年度毒偵字第1689號 彰化地檢102年度毒偵字第1689號 彰化地檢102年度毒偵字第1689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案    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850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850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850號 判 決 日 期    103.07.29    103.07.29    103.07.29 確定判決 法    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03年度台上字第3646號 103年度台上字第3646號 103年度台上字第3646號 判    決 確 定 日 期    103.10.22    103.10.22    103.10.22 是 否 為 得 易科罰金之案件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備      註 彰化地檢103年度執更字第1670號(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6月) 彰化地檢103年度執更字第1670號(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6月) 彰化地檢103年度執更字第1670號(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6月) 編      號      7      8      9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竊盜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8月   有期徒刑7月 犯 罪  日  期    102.11.07    103.02.13    102.11.12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彰化地檢102年度毒偵字第1689號 彰化地檢103年度毒偵字第534號 彰化地檢103年度偵字第3036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彰化地院 案    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850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1547號 103年度訴字第329號 判 決 日 期    103.07.29    103.11.12    103.12.09 確定判決 法    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彰化地院 案    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850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1547號 103年度訴字第329號 判    決 確 定 日 期    103.07.29    103.12.02    104.01.06 是 否 為 得 易科罰金之案件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備      註 彰化地檢103年度執更字第1670號(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6月) 彰化地檢104年度執字第11號(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6月) 彰化地檢104年度執字第892號(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6月) 編      號      10      11      12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14年   有期徒刑14年 犯 罪  日  期    102.06.28    102.07.03    102.07.05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彰化地檢102年度偵字第8384號 彰化地檢102年度偵字第8384號 彰化地檢102年度偵字第8384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案    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1584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1584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1584號 判 決 日 期    104.01.14    104.01.14    104.01.14 確定判決 法    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中高分院 案    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1584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1584號 103年度上訴字第1584號 判    決 確 定 日 期    104.02.03    104.02.03    104.02.03 是 否 為 得 易科罰金之案件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備      註 彰化地檢104年度執字第1069號(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6月) 彰化地檢104年度執字第1069號(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6月) 彰化地檢104年度執字第1069號(編號1至12曾定應執行有期徒刑21年6月) 編      號      13 以下空白 罪      名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宣   告   刑   有期徒刑9年 犯 罪  日  期    102.09.25 偵查(自訴)機關 年 度  案  號 彰化地檢104年度偵字第1151號 最後事實審 法    院    中高分院 案    號 104年度上訴字第847號 判 決 日 期    104.08.26 確定判決 法    院    最高法院 案    號 104年度台上字第3431號 判    決 確 定 日 期    104.11.12 是 否 為 得 易科罰金之案件 不得易科、不得社勞 備      註 彰化地檢104年度執字第6526號

2025-02-21

TCHM-114-聲-125-20250221-1

中簡
臺中簡易庭

債務人異議之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中簡字第1910號 原 告 田卉粢即田珮鳳 訴訟代理人(法扶律師) 曾玲玲律師 被 告 仲信資融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訴訟代理人 粘舜強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 10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 實 及 理 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 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 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明 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且 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最高法院 52年度台上字第1240號判決意旨參照)。查被告持臺灣地方 法院彰化地院107年度司促字第11224號支付命令(下稱系爭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臺灣臺北地方法院93年度票字第4 5376號民事裁定(下稱系爭本票裁定)及確定證明書,向本院 申請對原告強制執行,經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77772號強制 執行程序(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在案,而原告否認被告對 其有系爭支付命令及系爭本票裁定所載之債權(下稱系爭債 權)存在,顯然兩造就系爭債權之請求權存在與否已發生爭 執,如不訴請確認,原告在私法上之地位將有受侵害之危險 ,則原告提起本件確認之訴,應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 益而有權利保護之必要,合先敘明。 二、次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請求 之基礎事實同一、擴張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或擴張或 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訴訟之終結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 第255條第1項第2、3、7款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 原聲明:貴院113年度司執字第77772號強制執行事件之強制 執行程序應予撤銷;嗣於民國113年12月3日當庭具狀變更訴 之聲明為:㈠鈞院113年度司執字第77772號強制執行事件之 強制執行程序應予撤銷。㈡確認被告就系爭支付命令所載對 原告之債權金額新臺幣(下同)301,618元,及自94年10月18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12計算之利息,並自94年10 月18日起至清償日止,逾期在6個月以內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 0,超過6個月者,按上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並賠 償督促程序費用500元之債權對原告不存在。㈢確認被告就系 爭本票裁定所載以原告為發票人,發票日期為93年6月21日 ,票面金額31萬元,到期日為93年7月25日之本票債權對原 告不存在。」(本院卷第115-116頁),核屬請求之基礎事 實同一、擴張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及不甚礙被告之防禦及 訴訟之終結,與首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執系爭支付命令及系爭本票裁定向鈞院聲請 強制執行,經鈞院以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在案。系爭債權係被 告自安泰商業銀行(下稱安泰銀行)輾轉債權讓與而取得,惟 原告未曾向安泰銀行申請信用貸款,系爭支付命令及系爭本 票裁定所憑之「安泰銀行信用貸款申請書、信用借款契約書 、印鑑卡、系爭本票、授權書」,均非原告親自書寫或蓋印 ,被告應就上開文書為真正之事實,先負舉證責任,爰依強 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 :㈠鈞院113年度司執字第77772號強制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 程序應予撤銷。㈡確認被告就系爭支付命令所載對原告之債 權金額301,618元,及自94年10月18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百分之12計算之利息,並自94年10月18日起至清償日止, 逾期在6個月以內按上開利率百分之10,超過6個月者,按上 開利率百分之20計算之違約金,並賠償督促程序費用500元 之債權對原告不存在。㈢確認被告就系爭本票裁定所載以原 告為發票人,發票日期為93年6月21日,票面金額31萬元, 到期日為93年7月25日之本票債權對原告不存在。 二、被告則以:依系爭本票及安泰銀行信用借款契約書上所載原 告簽名,均與原告留存於安泰銀行印鑑卡及原告所提本件訴 訟書狀上所載之原告簽名相似度極高,堪認系爭本票及安泰 銀行信用借款契約書確為原告本人所親簽,原告主張實無理 由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查本件被告持系爭支付命令及系爭本票為執行名義,向本院 聲請對原告為強制執行,經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77772號受 理,且該強制執行程序尚未終結等事實,為兩造所不爭執, 並經本院調閱113年度司執字第77772號強制執行卷宗查核屬 實,堪信上開事實為真正。  ㈡按執行名義無確定判決同一之效力者,於執行名義成立前, 如有債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發生,債務 人亦得於強制執行程序終結前提起異議之訴,強制執行法第 14條第2項定有明文。是對於如本票裁定等之無確定判決同 一效力之執行名義者,執行名義成立前,有任何債權不成立 或消滅或妨礙債權人請求之事由,債務人仍得主張之。次按 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事 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又事實有常態與變態之分,其主 張常態事實者無庸負舉證責任,反之,主張變態事實者,則 須就其所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86年度台上字第 891號判決意旨參照)。查原告否認有向被告申請信用貸款 ,辯稱安泰銀行信用貸款申請書、信用借款契約書之簽名均 非原告所簽,惟本院向安泰銀行調取被告向安泰銀行申請開 戶所留存之印鑑卡上「田珮鳳」之簽名與印文,以肉眼觀之 與安泰銀行信用貸款申請書、信用借款契約書所載簽名、印 文相符,原告雖一併否認印鑑卡為其所簽名及蓋印,然原告 開戶時除留存上開簽名及印文外,並有提供當時之身分證正 反面影本(見本院卷第69頁),而身分證由本人使用為常態, 由他人盜用則為變態,因此主張變態事實之當事人,應負舉 證責任,原告既未能舉證原告之國民身分證遭人盜用,應認 安泰銀行印鑑卡所附之國民身分證影本係原告本人所提供, 原告應係親自前往或授權他人辦理開戶、貸款等相關事宜, 參以原告申請前開貸款後,安泰銀行確有將貸款金額31萬元 匯入原告安泰銀行帳戶內,惟事後尚餘301,618元未清償等 情,有原告帳戶交易明細附於臺灣彰化地方法院107年度司 促字第11224號卷宗可憑,則於原告未能提出其他證明有債 權不成立或消滅或妨礙被告請求之事由(如清償等)發生之 情況下,提起本件債務人異議之訴,難謂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第2項提起債務人異議 之訴,請求確認系爭支付命令、系爭本票裁定所載之債權對 原告不存在及撤銷本院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均無 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舉證據,經 審酌結果,與本件判決結論均無影響,爰不一一論述,附此 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張清洲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蕭榮峰

2025-02-21

TCEV-113-中簡-1910-20250221-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