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文義證券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91-100 筆)

南簡
臺南簡易庭

給付票款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南簡字第1899號 原 告 林美桃 訴訟代理人 洪茂松律師 被 告 森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靜慈 被 告 沅漢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王文生 被 告 邱昭陽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票款事件,本院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12日 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417萬3,000元,及自民國113年8 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森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告沅漢科技有限公司應連帶 給付原告新臺幣425萬2,500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30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連帶負擔百分之49,由被告森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沅漢科技有限公司連帶負擔百分之51。 日、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按公司法第8條第1項規定:「本法所稱公司負責人:在無限 公司、兩合公司為執行業務或代表公司之股東;在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為董事。」。經查,被告森冠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下稱森冠公司)之代表公司負責人為劉靜慈,有公司變 更登記表在卷可稽,劉靜慈固稱其業於民國113年12月13日 辭任董事長及董事職務,已非被告森冠公司之代表人云云, 惟其未提出任何證據以實其說,況且被告森冠公司登記於11 3年10月15日變更登記後,迄未變更,劉靜慈仍登記為被告 森冠公司之董事長,是本件仍列劉靜慈為被告森冠公司之法 定代理人,合先敘明。 二、本件被告沅漢科技有限公司、邱昭陽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 ,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 ,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原告持有被告森冠公司簽發,由被告沅漢科技有 限公司(下稱沅漢公司)、邱昭陽背書轉讓之如附表編號1所 示支票1紙,以及被告森冠公司簽發,由被告沅漢公司背書 轉讓之如附表編號2所示支票1紙(以下合稱系爭2紙支票)。 詎原告屆期提示,竟遭以存款不足為由退票,屢經催討,被 告均置之不理,爰依票據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連帶給付票 款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連帶給付原告417萬3,000元,及 自民國113年8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 之利息。㈡被告森冠公司、被告沅漢公司應連帶給付原告425 萬2,500元,及自113年8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 (一)被告森冠公司則以:劉靜慈係於113年10月15日始擔任伊公 司之董事長,系爭2紙支票係前任董事長陳正勝代理伊公司 簽發,劉靜慈對於伊公司簽發系爭2紙支票之來龍去脈完全 不瞭解等語為辯。 (二)其餘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 書狀作何聲明陳述。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票據上之簽名, 得以蓋章代之;發票人應照支票文義擔保支票之支付;支票 執票人於提示期限內為付款提示不獲付款時,得對於背書人 、發票人及支票上其他債務人行使追索權,票據法第5條第1 項、第6條、第126條、第144條準用第8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 文。 (二)經查,原告主張系爭2紙支票為被告森冠公司所簽發,並各 經如附表所示之背書人轉讓交與原告,經原告屆期為付款提 示後,遭以存款不足及拒絕往來戶為由而退票等情,業據原 告提出與其所述相符之系爭2紙支票、退票理由單等影本為 證(見本院卷第23至27頁),被告森冠公司對此並未爭執,且 被告沅漢公司、邱昭陽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於言詞 辯論期日不到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爭執,本院審酌上開事 證,堪認原告上開主張為真實。 (三)又被告森冠公司雖到庭陳稱不瞭解伊公司簽發系爭2紙支票 及原告取得系爭2紙支票之原因云云。惟按票據係文義證券 及無因證券,票據行為一經成立發生票據債務後,即與其基 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執票人關於票據給付之原因,不負 證明之責,應由票據債務人就其抗辯之原因事實先負舉證責 任,俾貫徹票據無因性之本質,以維票據流通性。經查,本 件被告森冠公司簽交系爭2紙支票,就其簽發票據之原因關 係並未盡主張及證明之責,依上開說明,系爭2紙支票原因 關係既未確定,原告自得以執票人身分行使票據上權利,而 就該2紙支票之原因關係不負證明責任。又系爭2紙支票乃分 別經如附表所示之背書人背書轉讓交與原告,可見原告與被 告森冠公司間並非直接前後手,依票據法第13條前段規定, 發票人即被告森冠公司即不得以自己與執票人前手被告沅漢 科技公司或邱昭陽間之原因關係,對抗執票人即原告,是原 告自得行使票據權利。是被告森冠公司既為系爭支票之發票 人,被告沅漢公司、邱昭陽為背書人,依上開說明,被告即 應分別負系爭2紙支票發票人及背書人之責任。 (四)末按執票人向支票債務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請求自為付款提 示日起之利息,如無約定利率者,依年利6釐計算,票據法 第133條定有明文。是原告請求被告各自如附表所示之付款 提示日加計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亦無不合。 四、綜上所述,本件原告依票據法律關係,請求:㈠被告應連帶 給付其417萬3,000元,及自113年8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 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㈡被告森冠公司、被告沅漢公 司應連帶給付其425萬2,500元,及自113年8月30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均為有理由,應予 准許。 五、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2項第6款訴訟適用簡易程序 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 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1項但 書、第2項。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俞亦軒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 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鄭伊汝 附表:    編號 支票號碼 票面金額(新臺幣) 發票人 背書人 發票日 提示日(即利息起算日) 1 YK0000000 417萬3000元 森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沅漢科技有限公司、邱昭陽 113年7月30日 113年8月5日 2 AL0000000 425萬2500元 森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沅漢科技有限公司 113年8月30日 113年8月30日

2025-02-26

TNEV-113-南簡-1899-20250226-1

彰簡
彰化簡易庭

給付票款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彰簡字第721號 原 告 蔣玉琴 被 告 林敏雄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票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1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40萬元,及自民國113年8月30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6%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40萬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 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原告持有被告所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支票,經原告將附表所示 支票向付款人提示後,均無法兌現。原告依票據法律關係, 請求被告給付票款等語,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答辯:  ㈠附表所示支票均為被告所開立。  ㈡被告當初係參加會首吳保忠之合會,所有會員於一開始就需 要把所有各期會款支票開齊交給會首吳保忠,會首吳保忠會 將各期支票交給各期得標的會員。  ㈢被告不認識原告,與原告無金錢之借貸關係,亦無生意上往 來。附表所示支票並非由被告交付予原告,被告是交付予會 首吳保忠。且因會首吳保忠未將被告得標的合會金交付予被 告,致被告無法兌現支票,被告認為原告應該向會首吳保忠 要錢才對等語,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執有被告簽發如附表所示支票,並將附表所示支票,分 別於112年10月25日及112年11月27日提示,遭付款人以「存 款不足及拒絕往來戶」為由而退票等情,業據原告提出附表 所示支票及臺灣票據交換所台中市分所第00000000及000000 00號退票理由單影本各1份(見本院卷第69至72頁)附卷可 稽,並經本院於113年12月10日言詞辯論期日當場核對原告 所提出之附表所示支票及退票理由單原本,核與卷附影本相 符,堪信為真實。  ㈡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票據上之簽名,得 以蓋章代之,分別於票據法第5條第1項及第6條定有明文。 復票據為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票據上之權利義務,悉依票 上所載文義定之,是執票人取得已具備票據法規定應記載事 項之票據者,原則上即得依票據文義行使權利。原告既有被 告簽發附表所示支票,並依票據法律關係,請求被告給付票 款新臺幣(下同)40萬元,即屬有據。復原告依票據法第13 3條規定,僅請求被告給付自支付命令送達翌日(即113年8 月30日)起,按週年利率6%計算之利息,亦屬有據。  ㈢票據債務人不得以自己與發票人或執票人之前手間所存抗辯 之事由對抗執票人。但執票人取得票據出於惡意者,不在此 限,票據法第13條定有明文。票據債務人以其自己與執票人 間所存抗辯之事由資為對抗,依同條本文之反面解釋,固非 法所不許,惟此須票據債務人與執票人間為票據直接授受者 ,始有其適用(最高法院108年度台上字第2621號民事判決 參照)。被告辯稱附表所示支票係於參加會首吳保忠之合會 時,即先簽發並交付予會首吳保忠,未交付予原告(見本院 卷第13頁)等語,而原告亦主張因訴外人林敏郎(即被告之 兄)缺錢而持附表所示支票向原告週轉,因而取得附表所示 支票(見本院卷第77頁)等語,則兩造就附表所示支票,並 非直接前後手,被告自不得以票據法第13條本文規定為人之 關係抗辯。是被告辯稱附表所示支票非由被告交付予原告云 云,無從作為拒絕給付票款之正當依據。 四、據上論結,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依民事訴訟法第427條第1項規定,應適用簡易訴訟程序 ,本院既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同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 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爰諭知如主文第3項前段所示; 併依同法第436條第2項及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 告為原告預供如主文第3項後段所示之擔保金後,得免為假 執行。 六、本件事證業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資 料,經本院審酌後認均不足以影響本件判決之結果,爰不逐 一論列。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彰化簡易庭 法 官 林彥宇 附表:(金額:新臺幣) 編號 發票人 付款人 發票日 提示日 票面金額 票據號碼 1 林敏雄 彰化第六信用合作社 福興分社 112年10月25日 112年10月25日 20萬元 HJ0000000 備註:臺灣票據交換所台中市分所第00000000號退票理由單 2 112年11月25日 112年11月27日 20萬元 HJ0000000 備註:臺灣票據交換所台中市分所第00000000號退票理由單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並向本院繳足上訴裁判費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請注意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9條規定)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書記官 洪光耀

2025-02-26

CHEV-113-彰簡-721-20250226-1

重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分配表異議之訴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1年度重訴字第443號 原 告 魏江峰 訴訟代理人 林見軍律師 被 告 周子定 訴訟代理人 施瑞章律師 複代理人 謝文哲律師 石育綸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分配表異議之訴事件,關於原告訴之聲明請求「本 院110年司執字第11205號強制執行事件於民國111年5月26日製作 之分配表上所載[表2]次序14之債權原本新臺幣1600萬元,及次 序15之債權原本新臺幣359萬5905元,均應予剔除」部分,本院 於民國113年12月25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本院110年度司執字第11205號強制執行事件於民國111年5月 26日製作之分配表上所載[表2]次序14之債權原本於超過新 臺幣1350萬元部分,及次序15之債權原本新臺幣359萬5905 元,均應予剔除。 二、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三、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31,餘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部分 一、按債權人或債務人對於分配表所載各債權人之債權或分配金 額有不同意者,應於分配期日1日前,向執行法院提出書狀 ,聲明異議。異議未終結者,為異議之債權人或債務人,得 向執行法院對為反對陳述之債權人或債務人提起分配表異議 之訴。但異議人已依同一事由就有爭執之債權先行提起其他 訴訟者,毋庸再行起訴,執行法院應依該確定判決實行分配 。聲明異議人未於分配期日起10日內向執行法院為前2項起 訴之證明者,視為撤回其異議之聲明,強制執行法第39條第 1項、第41條第1項、第3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查本院110年 司執字第11205號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於 民國111年5月26日製作分配表(下稱系爭分配表)[表1]、[ 表2],並定於111年6月22日實行分配,原告於111年6月13日 具狀就系爭分配表[表1]、[表2]關於被告之債權額分配聲明 異議,且於111年6月28日提起本件分配表異議之訴及向執行 法院為本件起訴之證明等情,此有本院民事執行處111年5月 30日中院平110司執申字第11205號函、民事聲明異議狀、民 事陳報狀在卷可稽(見本院卷第453至467頁),並經本院調 取系爭執行事件卷宗核閱無訛,則原告提起本件分配表異議 之訴,關於其訴之聲明請求:系爭執行事件製作之系爭分配 表上所載[表2]次序14之債權原本新臺幣(下同)1600萬元 、次序15之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均應予剔除部分,程序 上並無不合。至關於原告訴之聲明請求:系爭執行事件製作 之系爭分配表上所載[表1]次序13之債權原本70萬元,應予 剔除部分,因原告已依同一事由就此部分有爭執之債權先行 提起確認債權不存在之訴,經本院另行裁定駁回起訴,附此 敘明。 二、次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 或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 5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本件原告起訴時聲明關於:系爭 執行事件製作之系爭分配表上所載[表2]次序10之執行費3萬 1839元、次序11之執行費12萬8000元、次序14債權原本1600 萬元、次序15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均予剔除並重新分配 ;嗣於113年6月17日更正此部分聲明為:系爭執行事件製作 之系爭分配表上所載[表2]次序14之債權原本1600萬元、次 序15之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均應予剔除。經核屬減縮應 受判決事項之聲明,依前揭規定,應予准許。   貳、實體部分 一、原告主張:  ㈠原告於系爭執行事件以本院109年度司票字第6788號裁定為執 行名義(本票債權530萬元),對訴外人張正崑所有:⑴臺中 市○○區○○○段000○000○0地號土地(其上均由被告周子定於11 0年1月11日以正雅登字第440號設定第三順位最高限額抵押 權、擔保債權總額960萬元、擔保債權確定日期115年1月7日 ,下稱系爭[表1]不動產)、⑵臺中市潭子區東寶六段340、3 52、352之1、352之2、352之3地號土地(其上均由被告周子 定於107年10月2日以正雅登字第11860號設定第二順位最高 限額抵押權、擔保債權總額3840萬元、擔保債權確定日期10 8年9月27日,下稱系爭[表2]不動產),聲請強制執行。被 告於110年4月8日陳報附表編號1至16所示之本票(本票債權 共2900萬元)聲明參與分配,復於110年6月24日陳報附表編 號17至20所示之本票(本票債權共800萬元)及系爭[表1]、 [表2]不動產之他項權利證明書、抵押權設定契約書,表明 就上開本票債權合計3700萬元聲明參與分配。嗣本院民事執 行處就系爭[表1]、[表2]不動產拍賣所得價金,分別製作系 爭分配表[表1]、[表2]予以分配。  ㈡關於系爭分配表[表1]次序13之債權原本各130萬元、300萬元 、300萬元、70萬元:原告前對被告周子定與債務人張正崑 就系爭[表1]不動產所設定第三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之9 60萬元債權,提起確認債權不存在訴訟,雖經本院以110年 度重訴字第131號判決原告之訴駁回(下稱前案),而被告 周子定於前案抗辯債務人張正崑向其借款之2500萬元、960 萬元,並提出被告周子定與債務人張正崑間2500萬元借款契 約書(兼作借據)及109年1月8日匯款130萬元、109年4月27 日匯款300萬元、109年4月30日匯款300萬元等3張匯款單據 為證,然前案判決並未針對上開2500萬元、960萬元債權部 分為實體認定,僅透過形式上之借款契約書(兼作借據)及 匯款單據即認定被告周子定與張正崑之借貸契約存在。又上 開匯款單據之時間、金額固分別對應附表編號17至19所示本 票之發票日期及面額(即系爭分配表[表1]次序13之第1筆至 第3筆債權原本各130萬元、300萬元、300萬元),但就附表 編號20所示之本票(即系爭分配表[表1]次序13之第4筆債權 原本70萬元),被告周子定與債務人張正崑間欠缺實質借貸 之原因關係,且無借貸金錢之交付,基於票據直接前後手原 因關係之抗辯,被告周子定自不得主張票據權利而參與分配 。  ㈢關於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4債權原本1600萬元:系爭分配表 [表2]次序14債權原本1600萬元,係對應附表編號1至16所示 本票而來,被告周子定與債務人張正崑間亦欠缺實質借貸之 原因關係,且無借貸金錢之交付,至被告周子定於前案所提 出被告周子定與債務人張正崑間2500萬元借款契約書(兼作 借據),原告於前案已否認該文書之形式及實質真正,且被 告周子定並無領款達2500萬元之紀錄,基於票據直接前後手 原因關係之抗辯,被告周子定自不得主張票據權利而參與分 配,況被告周子定聲明參與分配之附表編號1所示本票,已 逾票據法第22條規定之3年時效,則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5 債權原本1600萬元應予剔除。  ㈣關於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5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系爭分 配表[表2]次序15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即系爭分配表[表1] 次序13不足額分配之債權),因附表編號17至19所示本票之 發票日期均在109年,不在被告周子定與債務人張正崑就系 爭[表2]不動產所設定第二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債權存 續期間內,故依法不得主張為抵押債權,則系爭分配表[表2 ]次序15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應予剔除。  ㈤爰依強制執行法第41條第1項前段規定,提起本件訴訟,並聲 明:本院110年度司執字第11205號強制執行事件於111年5月 26日製作之分配表上所載[表2]次序14之債權原本1600萬元 ,及次序15之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均應予剔除。 二、被告則以:  ㈠關於系爭分配表[表1]次序13之債權原本各130萬元、300萬元 、300萬元、70萬元:原告提起本件分配表異議之訴前,已 對被告周子定與債務人張正崑就系爭[表1]不動產所設定第 三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之960萬元債權,提起確認債權 不存在訴訟,嗣經本院以110年度重訴字第131號判決原告之 訴駁回,並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1年度重上字第259號 裁定上訴駁回確定,依強制執行法第41條第1項但書規定, 原告毋庸再行起訴,應認原告起訴不合法,裁定駁回原告之 訴。且前案確定判決已反面認定系爭[表1]不動產所設定第 三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之960萬元債權存在,依確認訴 訟之既判力效力,兩造及法院不得再為相反認定,則附表編 號17至20所示本票之票據債權即系爭分配表[表1]次序13之 債權原本各130萬元、300萬元、300萬元、70萬元,被告自 得參與分配。  ㈡關於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4之債權原本1600萬元:被告周子 定於前案所提出其與債務人張正崑間2500萬元借款契約書( 兼作借據),其上所載債務人張正崑開給被告面額2500萬元 之本票8張即附表編號1至8所示本票,且前案判決已認定債 務人張正崑向被告周子定借款2500萬元,此為前案兩造重要 爭點,經兩造具體攻防,為前案判決理由予以論斷,於本件 中自有爭點效之效力,況被告周子定於本件亦提出債務人張 正崑親簽之借款契約書(兼作借據)、本票、親自到庭陳稱 、自認之言詞辯論筆錄為證,被告已盡金錢借貸契約之舉證 責任,自得參與分配,至原告主張與上開借款契約書(兼作 借據)記載不符之變態、利己事實,應由原告負舉證責任, 惟原告並未提出證據舉證。另被告周子定聲明參與分配之附 表編號1所示本票,雖逾票據法第22條規定之3年時效,然依 民法第145第1項規定,抵押權擔保之請求權經時效消滅,債 權人仍得就其抵押物取償,則被告就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 5債權原本1600萬元,自得參與分配,不應剔除。  ㈢關於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5之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系爭 分配表[表2]次序15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本質上即為[表1] 次序13債權,因原告提起本件分配表異議之訴前,已提起前 案確認債權不存在訴訟,應認原告起訴不合法,裁定駁回原 告之訴,且前案已判決確定,依確認訴訟之既判力效力,兩 造及法院均不得就再為相反主張及認定。又被告於聲明參與 分配時根本未向執行法院指定參與分配之抵押物,而是將附 表編號1至20所示本票全部聲明參與分配,則系爭分配表[表 2]次序15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即系爭分配表[表1]次序13 不足額分配之債權),自亦得由被告以附表編號1至8所示本 票參與分配,不應剔除。  ㈣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於系爭執行事件以本院109年度司票字第6788號裁定為執 行名義(本票債權530萬元),對訴外人張正崑所有:⑴   系爭[表1]不動產即臺中市○○區○○○段000○000○0地號土地( 其上均由被告周子定於110年1月11日以正雅登字第第440號 設定第三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債權總額960萬元、擔 保債權確定日期115年1月7日)、⑵系爭[表2]不動產即臺中 市潭子區東寶六段340、352、352之1、352之2、352之3地號 土地(其上均由被告周子定於107年10月2日以正雅登字第11 860號設定第二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債權總額3840萬 元、擔保債權確定日期108年9月27日),聲請強制執行。被 告周子定於110年4月8日陳報附表編號1至16所示之本票(本 票債權共2900萬元)聲明參與分配,復於110年6月24日陳報 附表編號17至20所示之本票(本票債權共800萬元)及系爭[ 表1]、[表2]不動產之他項權利證明書、抵押權設定契約書 ,表明就上開本票債權合計3700萬元聲明參與分配,再於11 1年5月9日提出附表編號1、4、5、6、8、10、11、12、13、 15、17、18、19、20所示本票及系爭[表1]、[表2]不動產之 他項權利證明書、抵押權設定契約書,聲明異議請求重新製 作分配表。嗣本院民事執行處就系爭[表1]、[表2]不動產拍 賣所得價金,分別製作系爭分配表[表1]、[表2]予以分配等 情,此有前開土地登記第一類謄本、110年4月8日民事強制 執行陳報書狀、110年6月24日民事聲請參與分配書狀、111 年5月9日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系爭分配表[表1]、[ 表2]附卷足憑(見本院卷第47至52、396之8至421、425至45 0頁),並經本院調取系爭執行事件卷宗核閱屬實,堪信為 真正。   ㈡而觀之系爭分配表之附註4記載(見本院卷第52頁):據抵押 權人周子定111年5月9日異議狀所提出14張本票,其中4張合 計800萬元部分已列計(即[表1]次序13),故[表2]應再增 列1600萬元(即[表1]次序14)等情,此與被告周子定111年 5月9日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上司法事務官批示之文字 內容相符(見本院卷第425頁)。而被告周子定上開民事聲 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原本即為附表編號1、4、 5、6、8、10、11、12、13、15、17、18、19、20所示本票 (見本院卷第425、429至442頁),可知系爭分配表[表1]次 序13之債權原本各130萬元、300萬元、300萬元、70萬元即 附表編號17、18、19、20所示本票債權,另系爭分配表[表2 ]次序14之債權原本1600萬元即附表編號1、4、5、6、8、10 、11、12、13、15所示本票債權。  ㈢關於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4之債權原本1600萬元部分  ⑴被告周子定就附表編號1、4、5、6、8、10、11、12、13、15 所示本票債權存在  ①按票據債務人依票據法第13條前段規定之反面解釋,對票據 執票人主張兩造間存有直接抗辯之事由,而提起確認票據債 權不存在之訴或分配表異議之訴者,因票據係文義證券及無 因證券,屬不要因行為,票據行為一經成立後,即與其基礎 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而完全不沾染原因關係之色彩,亦即 票據原因應自票據行為中抽離,而不影響票據之效力(或稱 無色性或抽象性)。此項票據之無因性,為促進票據之流通 ,應絕對予以維護,初不問其是否為票據直接前、後手間而 有不同。故執票人於上開訴訟中,祇須就該票據作成之真實 負證明之責,關於票據給付之原因,並不負證明之責任,於 此情形,票據債務人仍應就其抗辯之原因事由,先負舉證責 任,俾貫徹票據無因性之本質,以維票據之流通性(最高法 院104年度台上字第39號判決意旨參照)。原告主張被告周 子定與債務人張正崑間就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4債權原本1 600萬元欠缺實質借貸之原因關係,且無借貸金錢之交付等 語,而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4之債權原本1600萬元即附表 編號1、4、5、6、8、10、11、12、13、15所示本票債權, 被告周子定於系爭執行事件中既已提出附表編號1、4、5、6 、8、10、11、12、13、15所示本票之原本聲明參與分配, 即已盡其票據執票人之舉證責任,足認被告周子定上開票據 債權存在。至於原告主張被告周子定與票據債務人張正崑間 就上開票據債權1600萬元欠缺借貸原因關係及金錢交付之事 實,自應由原告負舉證責任,惟原告並未提出任何證據以實 其說,其前揭主張即難採認。      ②又被告周子定抗辯債務人張正崑曾向其借款之2500萬元,且 二人所簽立之借款契約書(兼作借據)記載債務人張正崑開 給被告面額2500萬元之本票8張即附表編號1至8所示本票, 並提出借款契約書(兼作借據)、債務人張正崑於前案即本 院110年度重訴字第131號確認債權不存在事件之言詞辯論筆 錄為證(見本院卷第183至192頁)。而觀之上開借款契約書 (兼作借據)之記載(見本院卷第183至185頁),其中第2 條約定:被告周子定借給債務人張正崑2500萬元,當場以現 金全數交債務人張正崑自收訖無誤,債務人張正崑開給被告 周子定面額2500萬元之本票8張,並協議由債務人張正崑提 供其所有臺中市潭子區東寶六段331、340、352、352之1、3 52之2、352之3地號土地(後5筆即系爭分配表[表2]之不動 產)向地政機關辦理設定抵押擔保,其中第14條約定:因債 務人張正崑所借款項龐大,除原載明地政機關辦理設定抵押 擔保臺中市潭子區東寶六段之6筆土地外,因上述土地價值 低於債務人張正崑所借款之金額,故此債務人張正崑同意另 提供擔保設定臺中市○○區○○○段000○000○0地號共2筆土地( 即系爭分配表[表1]之不動產),待土地完成繼承登記後再 提供由被告周子定擔保設定等情。又債務人張正崑於前案即 本院110年度重訴字第131號確認債權不存在事件之言詞辯論 時已陳稱其有向被告周子定借款2500萬,由被告周子定提領 現金交付等語(見本院卷第188頁),則被告周子定抗辯附 表編號1至8所示本票係債務人張正崑向其借款2500萬元而開 立等語,堪認有據。  ③復按法院就訴訟標的以外,當事人主張之重要爭點,本於當 事人辯論之結果已為判斷時,對此重要爭點所為之判斷,除 有顯然違背法令,或當事人已提出新訴訟資料,足以推翻原 判斷之情形外,固應解為在同一當事人間就該已經法院判斷 之重要爭點,不得任作相反之判斷或主張,始符民事訴訟上 之誠信原則;但此係以該重要爭點業經前訴訟判斷為前提, 倘未經前訴訟判斷,自不生上開效力(最高法院104年度台 上字第217號判決意旨參照)。查原告提起本件分配表異議 之訴前,已對被告周子定與債務人張正崑就系爭[表1]不動 產所設定第三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之960萬元債權,提 起確認債權不存在訴訟,嗣經本院以110年度重訴字第131號 判決原告之訴駁回,並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以111年度 重上字第259號裁定上訴駁回確定,此有前開判決存卷可參 (見本院卷第97至112、177至178頁),並經本院調取前開 案件卷宗核閱無訛。觀之本院110年度重訴字第131號判決內 容所載(見本院卷第97至112頁),原告於前案即主張:被 告周子定與債務人張正崑間並無實際借貸合意與借款之交付 ,亦無其他債權之存在,更無任何抵押債權之存在及發生等 語。債務人張正崑則抗辯:其於107年9月30日向被告周子定 借款2500萬元,並提供其名下之土地設定抵押,惟因該土地 之價值低於債權金額,故其同意另行提供臺中市○○區○○○段0 00○000○0地號共2筆土地(即系爭分配表[表1]之不動產)擔 保設定抵押,待系爭土地完成繼承過戶即提供予被告周子定 辦理抵押設定等語,並提出借款契約書(兼作借據)為證。 嗣經前案判決認定債務人張正崑於107年9月30日向被告周子 定借款2500萬元等情,業據提出借款契約書(兼作借據)為 證,並經債務人張正崑確認屬實,則債務人張正崑與被告周 子定有金錢消費借貸關係存在等情,即堪採信等情,是原告 與被告周子定於前案確認債權不存在訴訟中,已就被告周子 定與債務人張正崑間有無2500萬元借款之重要爭點加以攻防 ,並經法院於理由中認定上開借款存在,於本件即具有爭點 效,原告於本件亦未提出足以推翻原認定之新訴訟資料,自 不得再作相反之主張。    ⑵被告周子定就附表編號1、4、5、6、8所示本票債權在系爭[ 表2]不動產所設定第二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之擔保債權範圍 內,至於附表編號10、11、12、13、15所示本票債權則不在 上開擔保債權範圍內  ①被告周子定就附表編號1、4、5、6、8、10、11、12、13、15 所示本票債權存在,業經認定如前。惟按最高限額抵押權所 擔保之原債權確定後,除本節另有規定外,其擔保效力不及 於繼續發生之債權或取得之票據上之權利,民法第881條之1 4定有明文。觀之系爭分配表[表2]不動產之土地登記第一類 謄本所示(見本院卷第396之8至398頁),被告周子定與債 務人張正崑於107年10月2日就系爭[表2]不動產所設定第二 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債權3840萬元之確定日期為108年9 月27日,而附表編號1、4、5、6、8所示本票之發票日均在1 07年間,此部分本票債權合計1350萬元即屬上開最高限額抵 押權所擔保之債權範圍內,得列為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4 之優先債權,至於附表編號10、11、12、13、15所示本票之 發票日均在109、110年間,此部分本票債權合計250萬元即 非屬上開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保之債權範圍內,不得列為系 爭分配表[表2]次序14之債權。  ②至原告雖主張附表編號1所示本票已逾票據法第22條規定之3 年時效等語。惟按以抵押權、質權或留置權擔保之請求權, 雖經時效消滅,債權人仍得就其抵押物、質物或留置物取償 ,民法第145條第1項定有明文。查附表編號1所示本票之發 票日為107年4月5日,而被告周子定係於110年4月8日陳報附 表編號1所示之本票聲明參與分配(見本院卷第55頁),固 已逾票據法第22條規定之3年時效,然依前揭規定,被告周 子定仍得就擔保該債權之系爭[表2]不動產抵押物取償,自 得參與分配。從而,關於原告訴之聲明請求系爭分配表[表2 ]次序14之債權原本於超過1350萬元部分應予剔除,即屬有 據;至逾此範圍之請求,則屬無據。  ㈣關於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5之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部分  ⑴觀之系爭分配表[表1]、[表2]所示(見本院卷第47至52頁) ,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5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雖係系爭 分配表[表1]次序13債權原本合計800萬元之不足額分配部分 。又原告提起本件分配表異議之訴之前,已對被告周子定與 債務人張正崑就系爭[表1]不動產所設定第三順位最高限額 抵押權擔保之960萬元債權,提起確認債權不存在訴訟,嗣 經本院以110年度重訴字第131號判決原告之訴駁回,並經臺 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以111年度重上字第259號裁定上訴駁回 確定,業如前述。然觀之本院110年度重訴字第131號判決內 容所載(見本院卷第97至112頁),原告於前案係主張被告 周子定與債務人張正崑就系爭[表1]不動產所設定第三順位 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之960萬元債權(即對應系爭分配表[表 1]次序13之債權原本各130萬元、300萬元、300萬元、70萬 元)並無借貸之原因關係及借款之交付等語;於本件除主張 附表編號17、18、19、20所示本票債權(即對應系爭分配表 [表1]次序13之債權原本各130萬元、300萬元、300萬元、70 萬元)並無借貸之原因關係及借款之交付外,另主張上開本 票之發票日期均不在系爭[表2]不動產所設定第二順位最高 限額抵押權擔保之3840萬元債權存續期間內,非屬該抵押物 之擔保債權等語,就此部分並非爭執前開債權之存在與否, 顯非依同一事由提起本件訴訟,而無強制執行法第41條第1 項但書規定之適用,自得提起本件訴訟,亦無受前案消極確 認之訴確定判決既判力所及之問題。  ⑵查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5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即為系爭 分配表[表1]次序13債權原本合計800萬元之不足額分配部分 ,而系爭分配表[表1]次序13之債權原本各130萬元、300萬 元、300萬元、70萬元,即為附表編號17、18、19、20所示 本票債權,已如前述。又被告周子定與債務人張正崑間就系 爭[表2]不動產所設定第二順位最高限額抵押權擔保債權384 0萬元之確定日期為108年9月27日,惟附表編號17、18、19 、20所示本票之發票日均在109年間,則系爭分配表[表2]次 序15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即非屬上開最高限額抵押權所擔 保之債權範圍內,不得列為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5之優先 債權。從而,關於原告訴之聲明請求系爭分配表[表2]次序1 5之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應予剔除,即屬有據。    ㈤綜上所述,本件原告訴之聲明關於「本院110年司執字第1120 5號強制執行事件於111年5月26日製作之分配表上所載[表2] 次序14之債權原本1600萬元,及次序15之債權原本359萬590 5元,均應予剔除」部分,原告依強制執行法第41條第1項前 段規定,請求本院110年度司執字第11205號強制執行事件於 111年5月26日製作之分配表上所載[表2]次序14之債權原本 於超過1350萬元部分,及次序15之債權原本359萬5905元, 均應予剔除,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逾此範圍之請求,為 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附此 敘明。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林依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7  日                 書記官 吳韻聆                    附表:(時間:民國/幣別:新臺幣)           編號 票據號碼 發票日 發票人 面額 到期日 系爭分配表次序 1 WG0000000  107年4月5日 張正崑 陳清美 400萬元 未載 [表2]次序14:1600萬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2 WG0000000 107年4月10日  張正崑 陳清美 400萬元 未載 未列入分配 3 WG0000000  107年4月10日  張正崑 陳清美 150萬元 未載 未列入分配 4 WG0000000  107年4月20日  張正崑 陳清美 420萬元 未載 [表2]次序14:1600萬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5 WG0000000  107年4月30日  張正崑 陳清美 130萬元 未載 [表2]次序14:1600萬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6 CH279295  107年7月10日 張正崑 陳清美 200萬元 未載 [表2]次序14:1600萬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7 TH658004 107年8月10日  張正崑 600萬元 未載 未列入分配 8 TH657857 107年10月1日  張正崑 200萬元 未載 [表2]次序14:1600萬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9 TH697528 109年8月20日  張正崑 50萬元 未載 未列入分配 10 WG0000000 109年9月30日  張正崑 50萬元 未載 [表2]次序14:1600萬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11 TH697535 109年10月30日 張正崑 50萬元 未載 [表2]次序14:1600萬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12 TH697542 109年12月20日  張正崑 50萬元 未載 [表2]次序14:1600萬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13 CH463184  109年12月30日  張正崑 50萬元 未載 [表2]次序14:1600萬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14 CH463194  110年1月30日  張正崑 50萬元 未載 未列入分配 15 CH684752  110年2月28日  張正崑 50萬元 未載 [表2]次序14:1600萬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16 CH684756  110年3月31日  張正崑 50萬元 未載 未列入分配 17 CH684770  109年1月8日  張正崑 130萬元 未載 [表1]次序13:130萬元 [表2]次序15:[表1]次序13分配不足額359萬5905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18 WG0000000  109年4月27日  張正崑 300萬元 未載 [表1]次序13:300萬元 [表2]次序15:[表1]次序13分配不足額359萬5905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19 WG0000000  109年4月30日  張正崑 300萬元 未載 [表1]次序13:300萬元 [表2]次序15:[表1]次序13分配不足額359萬5905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20 WG0000000  109年7月22日  張正崑 70萬元 未載 [表1]次序13:70萬元 [表2]次序15:[表1]次序13分配不足額359萬5905元(民事聲明參與分配異議書狀所附14張本票)

2025-02-26

TCDV-111-重訴-443-20250226-1

司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票字第648號 聲 請 人 陳重諺 相 對 人 廖易紳 上當事人間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本票,其中如附表所示准予強制執行之 金額新臺幣415,000元,及自本裁定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得為強制執行。 聲請人其餘之聲請駁回。 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所簽發如附表所示之 本票原本1張,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詎經向相對人提示, 未獲付款,爰提出上開本票,聲請裁定就票面金額新臺幣( 下同)830,000元,及自裁定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之票 款利息,准許強制執行等語。 二、按數人負同一債務或有同一債權,而其給付可分者,除法律   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各平均分擔或分受之;執票   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制執行   ,民法第271條前段、票據法第123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票 據為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票據上之權利義務,悉依票上所 載文義定之,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再者,本票執 票人,依票據法第123 條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對發票人 強制執行,係屬非訟事件,此項聲請之裁定,僅依非訟事件 程序,審查強制執行許可與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關係存 否之效力,法院就本票形式上之要件是否具備予審查為已足 ,如發票人就票據債務之存否有爭執時,應由發票人提起確 認之訴,以資解決,亦有最高法院56年台抗字第714 號、57 年台抗字第76號判決要旨足資參照。查本件聲請人提出如附 表所示本票,其上載明受款人魏嘉嫺、陳重諺二人,為記名 本票,揆諸上開說明,聲請人逾該本票面額半數即415,000 元部分之聲請於法不合,應予駁回。本件其餘聲請核與票據 法第123條之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79 條,裁定如主文。 四、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五、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者,得於接到本裁定後20日 之期間內,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之訴。發票人已提 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195條規定請求法院執行 處停止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6  日          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張川苑 附表: 編號 發票日 票面金額(新台幣) 准予強制執行金額(新台幣) 到期日 本票號碼 受款人 1 113年11月15日 830,000元 415,000元 113年12月14日 TH0000000 魏嘉嫺、陳重諺

2025-02-26

TCDV-114-司票-648-20250226-4

司票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票字第33436號 聲 請 人 陳鳳君 上列聲請人與相對人蘇將領間本票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而票據為文義證券,票 據上之權利義務,應遵守票據之文義性,基於「外觀解釋原 則」與「客觀解釋原則」,悉依票據記載之文字以為決定, 不得以票據以外之具體、個別情事資為判斷資料,加以變更 或補充。再按非訟事件之聲請,不合程式或不備其他要件者 ,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法院應定期 間先命補正,為非訟事件法第30條之1所明定。 二、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蘇將領所簽發票號TH5042 12號之本票1紙(下稱系爭本票),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 詎屆期經提示未獲付款,為此提出該本票原本1紙,聲請裁 定准許強制執行等情。 三、經查,依系爭本票票面記載形式以觀,系爭本票發票人欄僅 有身分證字號即「Z000000000」之記載,但無任何簽名或印 文。而相對人簽名之位置係在系爭本票受款人欄,與發票人 欄有明顯區隔及相當距離。故從形式上觀之,難認相對人有 簽發系爭本票之情事。職是,相對人既非系爭本票發票人, 依首揭規定,本件聲請於法不合,且無從補正,應予駁回。 四、爰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簡易庭   司法事務官 蔡佳吟

2025-02-25

SLDV-113-司票-33436-20250225-1

原簡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原簡上字第5號 上 訴 人 謝宸祀 被 上訴 人 蔡雨憔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本票債權不存在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 3年3月21日本院三重簡易庭112年度重簡字第1935號第一審判決 ,提起上訴,本院於113年10月22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確認法律關係之訴,非原告有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 益者,不得提起之,民事訴訟法第247條第1項定有明文。 又所謂即受確認判決之法律上利益,係指法律關係之存否不 明確,原告主觀上認其在法律上之地位有不安之狀態存在 , 且此種不安之狀態,能以確認判決將之除去者而言」( 最高法 院42年台上字第1031號判決參照)。上訴人主張被 上訴人所持如附表所示本票(下稱系爭本票)向臺灣嘉義地 方法院聲請准予強制執行(即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12年度司 票字第1153號),此有上訴人提出之上開裁定在卷可稽(見 原審卷第23頁),上訴人主張系爭本票債權全部不存在,惟 為被上訴人所否認,而系爭本票既經前開裁定准許強制執行 ,則上訴人是否應對被上訴人負系爭本票清償之責,對上訴 人法律上之地位確有不安之狀態,且此不安狀態得以本件確 認訴訟予以除去,堪認上訴人提起本件訴訟係有確認利益。 二、被上訴人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之情形,爰依上訴人之聲請,由其一 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上訴人主張:被上訴人持上訴人所簽發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 之如附表所示本票(即系爭本票),向臺灣嘉義地方法院聲 請以112年度司票字第1153號民事裁定(下稱系爭本票裁定 )准予強制執行在案,惟兩造前曾為男女朋友關係,於民國 111年8月初一起合開恆驛企業有限公司(下稱恆驛公司), 被上訴人提供新臺幣(下同)2,000,000元資金供成立公司 使用,上訴人則提供技術及勞務營運公司,恆驛公司成立開 始營運後,被上訴人因疑似患有精神方面之疾病,雖有服藥 控制病情,但仍情緒波動起伏劇烈,常對上訴人惡言相向, 而上訴人深知其係因疾病所致故仍一再包容體諒,詎被上訴 人於111年10月7日時突然開啟手機錄影,並喝令上訴人簽立 金額為4,000,000元之借據(下系爭借據)及系爭本票為擔 保,上訴人當下並無簽立借據及本票之意願,因被上訴人提 供之2,000,000元係成立恆驛公司之投資款,並非上訴人向 被上訴人之借款,被上訴人卻令上訴人簽立系爭借據及系爭 本票為擔保,欲將投資款改為借款,被上訴人當下見上訴人 不願簽立系爭借據及系爭本票時,即以言語恐嚇上訴人稱若 不願簽立,將會每日在公司擾亂,並大肆宣傳上訴人借錢不 還之非事實之言論,上訴人深怕公司剛成立,尚有諸多事務 需處理,倘若遭到被上訴人為上述行為,恐致公司營運受影 響,始在此受脅迫下簽立系爭借據及系爭本票。又上訴人被 脅迫簽立系爭借據及系爭本票後,卻頻向上訴人傳訊息恐嚇 ,甚至請疑似不明黑幫人士前來上訴人公司騷擾,是系爭本 票係受被上訴人恐嚇、脅迫下所簽,且上訴人未曾向被上訴 人借款,兩造實際上係共同投資恆驛公司,且被上訴人之出 資額為2,000,000元,今因投資失利,被上訴人竟改口為借 款,顯與事實不符,而就系爭本票言,實際只有2,000,000 元到帳,並非4,000,000元,就被上訴人未交付之2,000,000 元,尚難認上訴人負有此部分之票據債務,依票據法第14條 第2項規定,被上訴人就此部分係無對價取得系爭本票,即 不得享有此部分之票據權利;另就被上訴人交付之2,000,00 0元而言,亦因投資失利,被上訴人損失了投資額,上訴人 損失了貨運、倉儲之心力付出,兩造就該投資均有損失,該 已交付之2,000,000元,既非借款,被上訴人亦不得向上訴 人請求返還該部分之款項。從而,被上訴人對於上訴人之系 爭本票債權並不存在。為此,爰提起本件訴訟,並聲明請求 :確認被上訴人持有之系爭本票,對於上訴人之本票債權不 存在。 二、被上訴人則以:伊並非出資2,000,000元投資成立恆驛公司 ,而係借錢給上訴人;恆驛公司係登記上訴人的名字,錢都 是伊出的;另該公司買車子花6 、70萬元,超貸成90萬元, 貸款也是伊繳的。因為伊跟上訴人交往一開始,大大小小的 支出都是伊出的;所以伊要被上訴人自己簽本票,上訴人就 簽了面額4,000,000元的系爭本票作為擔保,而上訴人除了 簽發系爭本票外,尚有簽立系爭借據證明借款之事實等語資 為抗辯。 三、原審為上訴人全部敗訴之判決。上訴人對原判決聲明不服, 提起上訴,上訴聲明:㈠原判決廢棄;㈡確認被上訴人所持有 系爭本票所擔保之債權,於逾2,000,000元之部分不存在;㈢ 被上訴人執有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12年度司票字第1153號裁 定,就超過2,000,000元,不得對上訴人執行。被上訴人則 未於本院準備程序期日、言詞辯論期日到庭作何聲明或陳述 ,亦未具狀表示意見。 四、本院之判斷:  ㈠按票據債務人不得以自己與發票人或執票人之前手間所存抗 辯之事由對抗執票人。但執票人取得票據出於惡意者,不在 此限;以惡意或有重大過失取得票據者,不得享有票據上之 權利;無對價或以不相當之對價取得票據者,不得享有優於 其前手之權利,票據法第13條、第14條第1項、第2項定有明 文。又按票據乃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票據上之權利義務, 悉依票上所載文義定之,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票 據上權利之行使,不以其原因關係存在為前提,執票人行使 票據上權利時,就其基礎之原因關係確係有效存在,不負舉 證責任。反之,若票據債務人以自己與執票人間所存抗辯之 事由,如主張執票人取得票據出於惡意、重大過失或以脅迫 、詐欺手段取得時,依票據法第13條規定觀之,固非法所不 許,惟應由票據債務人就該抗辯事由負舉證之責任(最高法 院49年度台上字第334號、64年度台上字1540號判例、95年 度台簡上字第15號、82年度台上字第629號、78年度台上字 第485號、71年度台上字第3439號等判決要旨參照)。再按 票據乃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票據上之權利義務悉依票上所 載文義定之,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票據上權利之 行使不以其原因關係存在為前提。執票人行使票據上權利時 ,就其基礎之原因關係確係有效存在不負舉證責任。若票據 債務人以自己與執票人間所存抗辯之事由對抗執票人,依票 據法第13條規定觀之固非法所不許,惟仍應先由票據債務人 就該抗辯事由負舉證之責任。必待為票據基礎之原因關係確 立後,法院就此項原因關係進行實體審理時,當事人於該原 因關係是否有效成立或已否消滅等事項有所爭執,始適用各 該法律關係之舉證責任分配原則(最高法院97年度台簡上字 第17號、106年度台簡上字第57號判決意旨參照),此等判 決之意旨在貫徹票據無因性之本質,以維票據之流通性。據 此可知,關於票據基礎之原因關係為何,倘於當事人間有所 爭執,即應由票據債務人就其所主張者負舉證責任,於票據 債務人盡其舉證責任前,執票人尚無舉證責任。  ㈡查系爭本票為上訴人開立交付被上訴人一情,為兩造所不爭 執(見原審卷第61至62頁、本院卷第至43至45頁、第63至64 頁),是兩造間為系爭票據之直接前後手,應堪認定。惟上 訴人即票據債務人主張之系爭本票之原因關係,其中之2,00 0,000元為被上訴人對兩造成立恆驛公司之投資款,其餘之2 ,000,000元並無任何原因關係存在。然被上訴人即執票人主 張系爭本票之原因關係為借款4,000,000元,迥不相同,亦 即上訴人主張之票據原因關係既經為執票人之被上訴人所否 認,而系爭本票之票據原因關係並未經兩造確立屬於何者, 揆諸上開說明,因票據上之權利義務悉依票上所載文義定之 ,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被上訴人就系爭本票票據 上權利之行使本不以其原因關係存在為前提,兩造對系爭票 據之原因關係為何既有爭執,則上訴人自應先就其所主張系 爭本票之上開原因關係,負舉證責任。  ㈢經查:  ⑴上訴人主張系爭本票之原因關係為有部分為投資2,000,000元 而非借款,投資有損失不得請求返還,又其餘2,000,000元 部分則未交付款項而為無對價取得,其係受恐嚇、脅迫而簽 署系爭本票等情,固提出國泰世華銀行帳戶交易明細(戶名 為上訴人)、中國信託銀行帳戶交明交明細(戶名為上訴人 )及恆驛公司銀行帳戶暨交易明細附卷為證(見原審卷第25 至31頁),惟依此證據資料,只能證明被上訴人曾轉帳2,00 0,000元給上訴人(即分別於111年8月4日、10日各轉帳1,00 0,000元至上訴人前開2帳戶),上訴人再於111年9月7日將 此2,000,000元轉帳至恆驛公司前開帳戶,亦即只能單純說 明被上訴人交付之2,000,000元資金流向,尚無法證實上訴 人主張系爭本票之上開原因關係為真實。至上訴人另提出之 對話紀錄(見原審卷第99頁),上訴人以113年2月7日民事 言詞辯論意旨狀陳明為系爭本票開立之後所傳送等語在卷( 見原審卷第98頁),又觀諸該對話紀錄內容並未提及任何有 關出資或給付款項之事,亦無從證明上訴人主張系爭本票之 上開原因關係為真實。  ⑵被上訴人業已提出系爭借據(見原審卷第65頁)佐證其所主 張系爭本票之原因關係,又上訴人亦於本院準備程序時自承 該借據為其於同一日即111年10月7日簽立系爭本票時所簽立 等語在卷(見本院卷第18至19頁、第43至45頁),觀諸系爭 借據清楚載明上訴人向被上訴人借款4,000,000元,足見被 上訴人所主張被上訴人所主張系爭本票之原因關係為借款, 尚非無據。  ⑶至上訴人主張其遭恐嚇、脅迫而簽署系爭本票及系爭借據云 云。惟經本院當庭勘驗被上訴人提出之系爭本票簽署時影片 ,勘驗結果為:「影片時間:00:00:00至00:00:35(男 子坐在電腦桌前,左手持智慧型手機,右手書寫本票跟一個 書面) 。男子:講好一起扛下變成是我要簽這個。女子:好 來,請蓋印手印。女子:因為你開這公司沒名沒份、我沒名 沒份,我該拿到我該要的保障,剛剛好而已。男子:好啦我 不想聽了啦、我不想聽了啦!女子:剛剛好而已。男子:我 不想聽了啦、真的。(上訴人在書面上及本票上蓋指印)男 子:一直在跟我編故事幹嘛,我真的聽不下去,沒意思。男 子:這麼喜歡編故事。女子:身分證字號有沒有寫?女子: 身分證字號請寫一下謝謝。女子:來,這張,身分證字號寫 一下。男子:從來不是在意說你叫我簽這個,為什麼要編故 事呢?男子:隨便你啦,我無所謂。男子:反正…哼!男子 :自己想清楚,要這樣玩沒關係。(上訴人在本票上寫字) 女子:請這邊蓋個手印、都蓋手印。男子:身分證不用。女 子:來這邊蓋一下手印。男子:我說不用就不用。女子:你 說不用是你說的啊,你這邊請你蓋一個手印。(攝影人手指 本票)男子:不用,名字蓋就好了。男子:不懂自己上網查 啦,不要在這邊煩我啦!女子:我沒有煩你。女子:我要求 你這個就是剛剛好。男子:我說不用就是不用!男子:我已 經說了不用,名字蓋了就是蓋了,不要囉唆!女子:好,我 說寫個東西就是剛剛好而已!」等語,並經本院擷取畫面附 卷,有系爭本票簽署時影片光碟、本院勘驗筆錄及擷取畫面 在卷可參(見原審卷證物袋、本院卷第44至45頁),且上訴 人於本院準備程序亦對勘驗結果陳稱:裡面的人是伊,伊沒 有意見。最後本票上只有一個手印,簽系爭本票地點在嘉義 ,地點在倉庫裡面組合屋,所以伊才會穿個內褲,上半身赤 裸,在電腦桌前,當時桌上另外一張紙是借據,其餘沒有意 見等語在卷(見本院卷第45頁),足見該影片確為拍攝上訴 人簽署系爭本票時之情形無誤,由勘驗結果可知上訴人當時 衣著隨意、神態自然且尚就系爭本票簽署方式對拍攝者(應 為被上訴人)表示意見,更並有「我說不用就是不用!」、 「我已經說了不用,名字蓋了就是蓋了,不要囉唆!」等斥 責之語,是以實難認上訴人當時係遭恐嚇、脅迫而簽署系爭 本票及系爭借據。至上訴人另提出之對話紀錄(見原審卷第 99頁),上訴人以113年2月7日民事言詞辯論意旨狀陳明為 系爭本票開立之後所傳送等語在卷(見原審卷第98頁),自 不得據以證明上訴人先前簽立系爭本票及系爭借據時有受被 上訴人之恐嚇、脅迫。至上訴人另稱被上訴人有請疑似不明 黑幫人士前來上訴人公司騷擾云云,上訴人以113年2月7日 民事言詞辯論意旨狀陳明亦係發生在上訴人簽立系爭本票及 系爭借據之後在卷(見原審卷第98頁),同樣難據以證明上 訴人係受恐嚇、脅迫而簽立系爭本票及系爭借據。綜上,參 酌卷內事證,上訴人抗辯其遭恐嚇、脅迫而簽署系爭本票及 系爭借據云云,尚難採信;又上訴人亦未能舉證證實被上訴 人係以惡意或有重大過失取得系爭本票或以無對價或以不相 當之對價取得系爭本票,從而本件亦難認被上訴人有票據法 第14條規定不得享有票據上之權利之情形,上訴人該部分抗 辯亦非可採。    ⑷綜上所述,參酌卷內事證,上訴人所主張系爭本票之上開原 因關係,尚乏足夠事證證明。而被上訴人所主張系爭本票之 原因關係為借款,則業已提出事證以實其說,堪認系爭本票 之原因關係應為兩造於「110年10月7日」結算在此之前上訴 人自被上訴人處取得相關款項後,兩造同意以「借款」定性 為上訴人所應負擔之債務,並以之作為系爭本票之原因關係 。又在上訴人既未另行舉證證明已清償4,000,000元借款, 堪認系爭本票所擔保之原因關係債權仍然存在,故上訴人主 張被上訴人對於上訴人之系爭本票債權並不存在,非屬有據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綜上所述,上訴人起訴請求確認被上訴人持有之系爭本票, 對於上訴人之本票債權不存在,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原審 為上訴人敗訴之判決,核無不合。上訴意旨指摘原判決不當 ,求予廢棄改判,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經本 院審酌後,認與判決結論均無影響,爰不一一論列,附此敘 明。 七、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第 3項、第449條第1項、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張筱琪                              法 官 陳佳君                                       法 官 胡修辰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林郁君 附表: 本票號碼 票面金額 發票人 受款人 發票日 到期日 CH492577 4,000,000元 乙○○ 甲○○ 111年10月7日 無 備註:臺灣嘉義地方法院112年度司票字第1153號裁定准予強制執行。

2025-02-25

PCDV-113-原簡上-5-20250225-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強制執行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28號 抗 告 人 蔡文洋 指定送達地址:臺中市○○區○○路○段000巷0號7樓之5 相 對 人 中租迪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鳳龍 上列當事人間本票裁定強制執行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4年1月 17日本院114年度司票字第181號裁定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一、抗告駁回。 二、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相對人執第三人森濬科技有限公司、蔡濬澤 及抗告人蔡文洋所共同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本票(下稱系爭本 票),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詎其向抗告人提示未獲付款, 為此依票據法第123條規定聲請裁定許可強制執行等情,業 據提出系爭本票為證;原裁定認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 ,予以准許。惟系爭本票上未記載發票人之身分證字號及發 票地址,不符合本票之形式效力,顯非適法,抗告人為此請 求廢棄原裁定等語。 二、按本票應記載「表明其為本票之文字」、「一定之金額」、 「無條件擔任支付」、「發票年、月、日」等絕對必要記載 事項,如欠缺其一,其票據無效,票據法第11條第1項前段 、第120條定有明文。又票據為文義證券,票據上之權利義 務,固應遵守票據之文義性,基於「外觀解釋原則」與「客 觀解釋原則」,悉依票據記載之文字以為決定,不得以票據 以外之具體、個別情事資為判斷資料,加以變更或補充。惟 依「客觀解釋原則」解釋票據上所載文字之意義,仍須斟酌 一般社會通念、日常情理、交易習慣與誠信原則,並兼顧助 長票據流通、保護交易安全,暨票據「有效解釋原則」之目 的,就票據所載文字內涵為合理之觀察,不得嚴格拘泥於所 用之文字或辭句,始不失其票據文義性之真諦(最高法院93 年度台抗字第733號民事裁判意旨參照)。 三、經查,相對人主張執有第三人森濬科技有限公司、蔡濬澤及 抗告人蔡文洋為發票人之系爭本票,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 詎屆期提示未獲付款,依票據法第123條聲請裁定許可強制 執行等情,已提出系爭本票為證,而依本票之記載形式上觀 察,其已具備本票有效要件(表明其為本票之文字、一定之 金額、無條件擔任兌付及發票年、月、日),堪認系爭本票 之絕對必要記載事項均記載完成,應認系爭本票已屬有效票 據。至於抗告人雖以前揭情詞提出抗告,惟發票人之地址、 身分證字號之其他個人資料,並非票據法第120條第1項所規 定之本票應記載事項,故系爭本票未予記載上述發票人資訊 ,尚不影響其票據效力;至系爭本票雖未記載發票地,惟依 票據法第120條第4項規定,即應以發票人之營業所、住所或 居所所在地為發票地,亦不影響系爭本票之效力。原裁定為 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於法並無不合。抗告人提起本件抗告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綜上所述,原裁定就系爭本票為形式上之審查,認其已具備 本票各項記載事項,合於票據法第120條規定,屬有效之本 票,而為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並無違誤。抗告意旨指摘原 裁定不當,求為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按非訟事件程序費用,除法律另有規定外,由聲請人負擔; 前項費用之負擔,有相對人者,準用民事訴訟法有關訴訟費 用之規定;依法應由關係人負擔費用者,法院裁定命關係人 負擔時,應一併確定其數額,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 、第2項、第24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訴訟費用,由敗訴之 當事人負擔,民事訴訟法第78條亦有規定。本件抗告業經駁 回,自應由抗告人負擔本件非訟事件程序費用(即抗告費) 新臺幣1,500元。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非訟事件法第46條、第21 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 49條第1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蔡岳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並按他造 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並繳納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再為 抗告僅得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並應委任律師為代理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惠萍 附表: 114年度抗字第28號 編號 發票日 票面金額 請求金額 到期日 (新臺幣) (新臺幣) 001 112年12月28日 2,000,000元 1,248,000元 113年12月5日

2025-02-25

TNDV-114-抗-28-20250225-1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抗字第55號 抗 告 人 賴酉昌 相 對 人 盧英傑 上列抗告人與相對人間因聲請本票裁定事件,抗告人對於民國11 4年1月10日本院簡易庭司法事務官所為之裁定(114年度司票字 第415號)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新臺幣1500元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抗告意旨略以:兩造毫不相識,抗告人亦未欠誰一百三十萬 元鉅款,且從未在金融機構設立甲存帳戶使用,百分百確認 沒有簽立系爭本票等語,爰提出抗告等語。 二、按執票人向本票發票人行使追索權時,得聲請法院裁定後強 制執行,票據法第123條定有明文。又本票執票人,依票據 法第123條規定,聲請法院裁定許可對發票人強制執行,係 屬非訟事件,此項聲請之裁定及抗告法院之裁定,僅依非訟 事件程序,以審查強制執行許可與否,並無確定實體上法律 關係存否之效力,法院僅就本票形式上之要件是否具備予以 審查,即為已足,至於當事人間實體上之爭執,應循訴訟程 序以資解決,要非非訟裁定法院所得審酌。最高法院56年台 抗字第714號及57年台抗字第76號分別著有判例。是以,如 發票人就票據債務之存否有爭執時,應由發票人提起確認之 訴,以資解決。復按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 ,票據法第5條定有明文;又按票據為文義證券,票據上之 權利義務,悉應依票據記載之文字以為決定,最高法院55年 臺上字第1873號著有判例可資參照。 三、經查,相對人主張其執有抗告人簽發之系爭本票,經其提示 未獲付款,聲請裁定對抗告人為強制執行等情,已提出系爭 本票,有系爭本票影本附卷為證(原本發還,見原審卷第5 頁)。依非訟事件程序為形式審查,系爭本票上之必要記載 事項已具備,原裁定准予強制執行,即無不合。至於抗告人 辯稱系爭本票非其所簽發等語,縱令屬實,此涉及兩造間是 否存在債權債務關係,屬實體上法律關係之爭執,依前揭說 明,並非本件非訟事件程序所得審酌,應由抗告人另行提起 訴訟以資解決,不得於本件本票裁定程序為此爭執。從而, 抗告人執前揭理由提起抗告,指摘原裁定不當,求予廢棄, 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末按非訟事件依法應由關係人負擔費用者,法院裁定命關係 人負擔時,應一併確定其數額,非訟事件法第24條第1項定 有明文。爰依法確定本件抗告程序費用額為1500元,由抗告 人負擔。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民事第五庭   法 官 陳僑舫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黃俞婷

2025-02-24

TCDV-114-抗-55-20250224-1

中簡
臺中簡易庭

給付票款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中簡字第4051號 原 告 林暉翔 訴訟代理人 詹漢山律師 被 告 建太營造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廖繼宏 訴訟代理人 林夏陞律師 被 告 廖士賢 黃淵祚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票款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0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但書第3款定有明文。原告起訴聲明原請求:「一、 被告建太公司、廖士賢應連帶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2,94 6萬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6計算之利息;二、被告建太公司、黃淵祚應連帶給付原 告318萬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 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三、被告建太公司、廖士賢、黃淵祚 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125萬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等語。嗣於民國1 13年11月18日以書狀變更聲明為:「一、被告建太公司、廖 士賢應連帶給付原告2,504萬1,000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二、被告 建太公司、黃淵祚應連帶給付原告270萬3,000元,並自112 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建太公司、廖士賢、黃淵祚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 106萬2,500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 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等語,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 之聲明,依首揭法條規定,即無不合,應予准許。 二、本件被告廖士賢、黃淵祚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 場,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 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建太營造有限公司(下稱建太公司)自民國 112年10月間起,陸續向原告借款,且原告與被告建太公司 自112年8月間即有借貸關係存在。被告建太公司並簽發如附 表一至三所示支票,並分別由被告廖士賢在附表一所示各支 票背書;被告黃淵祚在附表二所示各支票背書;被告廖士賢 、黃淵祚二人在附表三所示支票背書後交付原告,作為借款 之清償,屆期提示均因存款不足退票而未獲清償,爰依票據 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被告建太公司、廖 士賢應連帶給付原告2,504萬1,000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㈡被告建太 公司、黃淵祚應連帶給付原告270萬3,000元,並自112年11 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㈢被 告建太公司、廖士賢、黃淵祚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106萬2,5 00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6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方面:  ㈠被告建太公司則以:兩造實際上未發生借款關係,原告亦未 支付被告如附表一、二、三所示票據之款項,原告應就兩造 間之借款關係舉證說明。且被告建太公司並未於112年8月3 日、同年月28日向原告借款。至原告提出其他金流日期,則 與發票日期及票面金額不符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1.原 告之訴駁回;2.如受不利之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免予假執行 。  ㈡被告廖士賢、黃淵祚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任何 書狀作何聲明及陳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原告執有被告建太公司自112年10月間起陸續簽發如附表一至 三所示支票,並分別由被告廖士賢在附表一所示各支票背書 ;被告黃淵祚在附表二所示各支票背書;被告廖士賢、黃淵 祚二人在附表三所示支票背書後交付原告,然屆期均未獲清 償等情,業據原告提出如附表一至三所示之支票及退票理由 單影本在卷可稽,復為被告建太公司所不執,而被告廖士賢 、黃淵祚則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 場,亦未提出準備書狀為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 準用第1項規定,視為自認。故此部分事實,首堪認定。  ㈡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民   事訴訟法第277條定有明文,又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張權   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證實   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舉證   ,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高法院1 7年上字第917號判決要旨參照)。次按本票固為無因證券, 票據債務人不得以自己與發票人或執票人前手間所存在之抗 辯事由,對抗執票人。然發票人非不得以自己與執票人間所 存之抗辯事由對抗執票人,此觀票據法第13條前段之反面解 釋自明。又如發票人一旦提出其基礎原因關係不存在之對人 抗辯,執票人自應就該基礎原因關係存在之積極事實,負舉 證責任(最高法院87年度台上字第1601號判決參照)。復按 「消費借貸為要物契約,因金錢或其他代替物之交付而生效 力(參見89年5月5日民法債編修正施行前之民法第475條)。 又支票為文義證券及無因證券,支票上權利係依支票文義而 發生,與其基礎之原因關係各自獨立,支票上權利之行使, 不以其原因關係存在為前提,尚難因執有支票,即得證明其 所主張之原因關係為存在。本件被上訴人主張上訴人之被繼 承人鍾文城於七十八年間向其借用系爭款項之事實,既為上 訴人所否認,依舉證責任分配之原則,自應由被上訴人就主 張已交付借款之事實,負舉證責任。」最高法院90年度台上 字第8號民事裁判要旨可參。本件原告既自承如附表一至三 所示支票係被告建太公司向其借款,並各經被告廖士賢在附 表一所示各支票背書;被告黃淵祚在附表二所示各支票背書 ;被告廖士賢、黃淵祚二人在附表三所示支票背書後交付原 告以擔保借款之清償等情,準此,原告與被告建太公司間顯 為直接前後手關係,而被告建太公司復抗辯其未收到原告交 付之借款,依上開說明,自應由原告就借貸意思表示合致及 借款業已交付之事實先負舉證責任。經查:  1.證人梁益誠固於本院113年4月8日審理時期日到庭具結證稱 :我是仲介,純粹送錢過去,還有拿票,就是幫原告送資金 給被告建太公司。是被告廖士賢跟我接洽的,我都是以現金 存入被告建太公司的甲存帳戶及被告廖繼宏的甲存帳戶,被 告廖士賢都有陪同。我有看過附表一至三所示支票,都是我 從被告廖士賢手上拿到的。原告跟被告就錢交付部分是借貸 關係。借貸是我跟原告、被告廖士賢商量過後,有無利息約 定我要在整理一下。利息幾%我不會算。另外他們借款的金 額跟開票的金額不同,至於附表一至三所示支票實際交付的 金額,我要回去整理。另交錢的地點是在合庫大里分行附近 的7-11、華南的話是在旁邊的咖啡店。有幾次是交付現金, 但是沒有存入甲存這部分我回去再整理。我交付的現金也是 直接交給被告廖士賢,因為我要跟他收票,票要經過被告廖 士賢的手。附表一至三所示支票有些支票發票日是同一天, 之所以分成數張,是因為當時票不夠,有些是回收回來的, 再補開支票湊借款的金額等語,然證人遲至言詞辯論終結時 並未提出原告與被告建太公司確有利息之約定及各票面金額 與實際交付借款數額之關係,故尚難逕以證人之證述逕認原 告確交付附表一至三所示各支票擔保之借款金額與被告建太 公司。  2.至原告雖主張其委由證人梁益誠分別於112年8月3日、112年 8月28日以現金500萬元(附表一編號1號所示支票之借款) 、300萬元(附表一編號4號、附表二編號1號所示支票之借 款)存入被告建太公司申設之華南商業銀行大里分行帳號00 0000000000號帳戶;於112年10月2日以現金131萬7,000元( 附表一編號2號、3號所示支票之借款)存入被告申設之合作 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號帳戶;於112 年10月2日以現金40萬7,000元(附表一編號5號所示支票之 借款)存入被告申設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帳號00 00000000000號帳戶;於112年10月2日、112年10月4日、112 年10月6日、112年10月11日、112年10月25日、112年10月25 日分別以現金254萬6,000元(附表一編號5號所示支票之借 款)、225萬元(附表一編號6號所示支票之借款)、100萬 元(附表一編號7號所示支票之借款)、50萬元(附表二編 號2號所示支票之借款)、120萬元(附表三所示支票之借款 )、220萬元(附表一編號8號所示支票之借款)存入被告申 設之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號帳 戶內,並據原告提出存款憑條為憑,另有合作金庫商業銀行 北大里分行113年4月22日合金北大里字第1130001147號函檢 附之被告建太公司申設之北大里分行帳號0000000000000號 帳戶交易明細、華南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大里分行113年4 月26日華里字第1130000057號函檢附之被告建太公司申設之 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之交易明細、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 大里分行113年8月8日合金北大里字第1130002382號函檢附 之被告建太公司帳戶之歷史交易明細附卷可稽,然原告主張 之各匯入款項除與各票面金額不符外,亦與證人證述存入之 帳戶亦非完全相同,復為被告建太公司所否認,是尚難僅憑 證人梁益誠上開證述及上開各現金匯入被告建太公司申設之 各帳戶情形,即逕予認定原告有交付如附表一至三所示支票 票面金額借款之事實。  3.是以,原告既自承其與被告建太公司間就附表一至三所示支 票為直接前後手關係,而依其所提上開證據,並無法證明其 與被告建太公司間就附表一至三有成立消費借貸之意思表示 合致及借款業已交付之事實,此外,原告復未提出其他證據 舉證以實其說。揆諸前揭說明,原告主張被告3人分別為發 票人、背書人,應就附表一至三所示支票票款分別負連帶清 償責任,洵屬無據,不應准許。   四、綜上所述,原告本於票據之法律關係,請求被告建太公司、 廖士賢應連帶給付原告2,504萬1,000元,並自112年11月10 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被告建 太公司、黃淵祚應連帶給付原告270萬3,000元,並自112年1 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6計算之利息;被 告建太公司、廖士賢、黃淵祚三人應連帶給付原告106萬2,5 00元,並自112年11月1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6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之 證據,均核與本件判決所認結果不生影響,爰毋庸逐一再加 論述,附此敘明。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陳玟珍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書記官 王素珍 附表一: 編號 票據號碼 付款人 發票日 背書人 票面金額 1 QD0000000 華南商業銀行大里分行 112年10月27日 廖士賢 3,500,000元 2 QD0000000 華南商業銀行大里分行 112年10月27日 廖士賢 400,000元 3 KL0000000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 112年10月27日 廖士賢 1,000,000元 4 KL0000000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 112年10月31日 廖士賢 2,000,000元 5 KL0000000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 112年11月1日 廖士賢 4,860,000元 6 KL0000000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 112年11月3日 廖士賢 5,550,000元 7 KL0000000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 112年11月3日 廖士賢 5,550,000元 8 QD0000000 華南商業銀行大里分行 112年11月8日 廖士賢 6,600,000元 附表二: 編號 票據號碼 付款人 發票日 背書人 票面金額 1 QD0000000 華南商業銀行大里分行 112年10月31日 黃淵祚 1,600,000元 2 QD0000000 華南商業銀行大里分行 112年11月8日 黃淵祚 1,580,000元 附表三: 編號 票據號碼 付款人 發票日 背書人 票面金額 1 KL0000000 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北大里分行 112年10月31日 廖士賢 黃淵祚 1,250,000元

2025-02-24

TCEV-112-中簡-4051-20250224-2

司票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本票裁定強制執行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票字第641號 聲 請 人 王崇德 相 對 人 張煜紳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對本票准許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相對人於各如附表所示發票日簽發之本票二紙,內載憑票交付聲 請人各如附表所示之金額,得為強制執行。 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執有相對人簽發如附表所示之本票2 紙,並免除作成拒絕證書,詎經聲請人向相對人提示均未獲 付款,為此提出本票2紙,聲請裁定准許強制執行等語。 二、按票據雖為文義證券,但亦為流通證券,票據上所載文字如 發生文義扞挌情形,基於助長票據使用與保護交易安全之考 量,於有多種解釋票據文義之可能時,應儘量採取使票據有 效之解釋方法。而本票之發票日屬法定絕對必要記載事項, 如有欠缺,該本票無效;到期日則屬相對必要記載事項,如 有欠缺,依票據法第120條第2項,該本票視為見票即付。 三、經查,附表編號1所示本票之票載到期日僅記載「113年11月 」,就「日」則無記載,依一般社會通念,尚無從就上開記 載確定到期日為何日,為保護票據流通之安全及維債權人權 益,此本票應以未載到期日視之,即視為見票即付。而據聲 請人陳報,其已於民國113年11月30日向相對人提示本票, 則依票據法第124條準用第66條第1項規定,此提示日即為到 期日,是附表編號1所示本票雖視為未載到期日,惟就本件 聲請之法定要件及利息起算日之認定並無影響,聲請人之聲 請與票據法第123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78 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 變造者,得於本裁定送達後20日內,對執票人向本院另行提 起確認之訴。發票人已提起確認之訴者,得依非訟事件法第 195條規定聲請法院停止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司法事務官 蔡明賢 附記:  一、聲請人、相對人如於事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聲請人應於收受本票裁定後15日內,提出『相對人其他可供 送達之地址』;如相對人係法人,則應提出法人最新登記 資料( 例如公司設立變更登記事項表) 及法定代理人最新 現戶戶籍謄本正本( 戶長變更及全戶動態記事欄、個人記 事欄請勿省略) ,以核對是否合法送達。( 否則無法核發 確定證明書)  三、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証明書,聲請人 勿庸另行聲請。  四、本票裁定不經言詞辯論,亦不訊問聲請人,相對人對於聲 請人之請求未必詳悉,是聲請人、相對人獲本院之裁定後 ,請詳細閱讀裁定內容,若發現有錯誤,請於確定前向本 院聲請裁定更正錯誤。  五、本票裁定因屬非訟事件裁定,為裁定之法院僅就本票為形 式上之審查,抗告法院亦僅就形式為審查,無從審酌屬於 實體上法律關係之事由,亦不得審酌抗告人關於實體事項 之抗辯事由,是發票人如主張本票係偽造、變造、空白授 權票據者,或對本票債務是否清償而消滅有所爭執等實體 上之爭執者,應係由發票人向本院另行提起確認之訴,以 資解決。    附表:114年度司票字第641號    編號 發票日 票面金額 到期日 票據號碼 (新臺幣) 001 113年11月17日 300,000元 視為未載 CH615554 002 113年11月17日 300,000元 未載 CH615555

2025-02-24

TNDV-114-司票-641-20250224-2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