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第一順位繼承人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91-100 筆)

司繼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22號 聲 請 人 甲○○ 聲 請 人 乙○○ 上列聲請人聲請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被繼承人丙○○於民國113年11月7日死亡,因 聲請人等不欲為繼承,因此具狀聲明拋棄繼承等語。 二、按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下列順序定之:(一)直系血親 卑親屬。(二)父母。(三)兄弟姐妹。(四)祖父母;前條所定 第一順序之繼承人,以親等近者為先;第一順序之繼承人, 其親等近者均拋棄繼承權時,由次親等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繼 承,民法第1138條、第1139條、第1176條第5項分別定有明 文。是以,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若第一順序之繼承人親等 近者未全部拋棄繼承時,次親等之直系血親卑親屬依法不得 繼承,苟聲明拋棄繼承,則因其非繼承人而於法不合。 三、經查,本件被繼承人丙○○於民國113年11月7日死亡,固據聲 請人提出除戶戶籍謄本為證。惟查,第一順位繼承人親等近 者尚有被繼承人子女丁○○並未聲請拋棄繼承,此有個人戶籍 資料及本院索引卡查詢表等件在卷可稽。從而,被繼承人親 等近者之直系血親卑親屬即其子女既未全部拋棄繼承,亦未 喪失繼承權,則聲請人甲○○、乙○○為被繼承人之孫子女,均 尚未取得繼承權,自非現時合法繼承人,當不得預先向本院 聲明拋棄繼承。揆諸前開法條規定及說明,聲請人等二人向 本院聲明拋棄繼承,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132條第3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潘俊宏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 記 官 劉文鳳

2025-02-25

HLDV-114-司繼-22-20250225-1

司繼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649號 聲 請 人 黃宇睦 黃朗恩 上列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左列順序定之:一、直系血親 卑親屬。二、父母。三、兄弟姊妹。四、祖父母。又繼承人 得拋棄其繼承權。前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以親等近者 為先。第1138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有於繼承開始前死 亡或喪失繼承權者,由其直系血親卑親屬代位繼承其應繼分 。繼承人得拋棄其繼承權。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其親等近者 均拋棄繼承權時,由次親等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繼承。民法第 1138條、第1139條、第1140條及第1174條第1項、第1176條 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所謂繼承權之拋棄,係指繼承開 始後,否認繼承效力之意思表示,使該繼承人之繼承權溯及 於繼承開始時喪失,其應繼分歸屬於其他同一順序之繼承人 而言(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字第136號裁判意旨參照),是 僅與被繼承人具有上開親屬關係之合法繼承人,始得向法院 為拋棄繼承權之意思表示,而後順位或親等較疏之繼承人更 應待先順位或親等較近之繼承人喪失或拋棄其繼承權後始得 為之。 二、經查聲請人二人為被繼承人王晏子(下稱被繼承人,女,身 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民國113年12月12日殁)之 孫子女,其等於被繼承人死亡時,固為前揭規定之第一順位 繼承人,然被繼承人之第一順位繼承人,尚有親等較近之長 女黃柔溱未拋棄繼承權,有個人戶籍資料、親等關聯表、索 引卡查詢等在卷可參,是以,聲請人等為親等較疏之繼承人 ,尚未合法取得繼承權,其等聲明拋棄繼承,即非適法,應 予駁回。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第23 條、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 文。 四、如對本裁定不服須於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吳玲媛

2025-02-24

TNDV-114-司繼-649-20250224-1

司繼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選任遺產管理人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77號 聲 請 人 台新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林淑真 上列聲請人聲請選任遺產管理人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繼承開始時,繼承人有無不明,而無親屬會議或親屬會議 未於一個月內選定遺產管理人者,利害關係人得聲請法院選 任遺產管理人;又先順序繼承人均拋棄其繼承時由次順序之 繼承人繼承,其次順序繼承人有無不明或第四順序之繼承人 均拋棄其繼承者,準用關於無人承認繼承之規定,民法第11 78條第2項、第1176條第6項固定有明文,惟上開規定應以被 繼承人無繼承人或有無繼承人不明始得該當。次按胎兒以將 來非死產者為限,關於其個人利益之保護,視為既已出生; 胎兒為繼承人時,非保留其應繼分,他繼承人不得分割遺產 ,民法第7條、第1166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亦即胎兒無待 其出生即得為繼承人。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被繼承人謝瑞發之債權人,然 被繼承人已於民國101年4月17日死亡,其法定繼承人均已拋 棄繼承,而親屬會議亦未於一個月內選定遺產管理人,爰聲 請選任被繼承人之遺產管理人,併為承認繼承之公示催告程 序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固提出被繼承人謝瑞發之除戶謄本、債權憑證 、繼承系統表、本院家事庭查詢繼承人有無拋棄繼承函等為 據,聲請為被繼承人謝瑞發選任遺產管理人。被繼承人謝瑞 發(男,00年0月00日生,身分證統一編號:Z000000000) 於101年4月17日死亡,而被繼承人之子女謝佳璇及其兄弟姊 妹林素卿、林瑞輝、謝瑞宗、謝素雲、謝瑞雄等人業向本院 聲明拋棄繼承之意,並經本院以101年5月24日101年度司繼 字第520號函准予備查在案,此經本院依職權調閱上開案號 拋棄繼承卷宗查核無訛。惟經本院依職權調取被繼承人謝瑞 發之繼承人相關戶籍謄本所示,被繼承人謝瑞發尚另有一孫 子黃紹榮係於000年0月00日出生,此有黃紹榮之戶籍謄本在 卷可參,依民法第1062條第1項規定「受胎期間係從子女出 生日回溯第181日起至第302日止」,形式上可認黃紹榮於被 繼承人死亡時確為未出生之胎兒。參諸首揭規定,關係人黃 紹榮於被繼承人謝瑞發死亡前即已受胎,關於胎兒個人利益 之保護,視為既已出生,故就關係人黃紹榮之繼承權而言, 其享有權利能力,仍為被繼承人謝瑞發之法定第一順位繼承 人;且遲至關係人黃紹榮出生後3個月內,其法定代理人謝 佳璇、黃建銘均未依民法第1174條規定,為關係人黃紹榮向 法院為聲明拋棄繼承之意思表示,關係人黃紹榮自已繼承被 繼承人謝瑞發之遺產,是本件被繼承人謝瑞發並非無繼承人 或有繼承人有無不明情形。揆諸首揭條文規定,本件聲請於 法不合,應予駁回。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第24 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家事庭 司法事務官 施婉慧

2025-02-24

SLDV-114-司繼-77-20250224-1

家繼簡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分割遺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4年度家繼簡字第1號 原 告 甲○○ 訴訟代理人 林士龍律師 彭大勇律師 郭栢浚律師 被 告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子○○ 丑○○ 寅○○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分割遺產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兩造公同共有如附表一所示被繼承人卯○○○之遺產,准依如附表 一所示之方法分割。 訴訟費用新臺幣伍仟貳佰玖拾元由兩造依附表二所示之應繼分比 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甲、程序方面:   被告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經核無民事訴訟法第386條 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為判決。 乙、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一)被繼承人卯○○○於民國000年00月00日死亡,遺有如附表 一所示之遺產,兩造均為被繼承人分別與第一任配偶辰 ○○(41年9月5日死亡)及第二位配偶巳○○(61年11月26 日死亡)所生子女、孫子女,為第一順位繼承人、代位 繼承人,且已於113年8月15日就如附表一所示之不動產 向臺南市安南地政事務所完成繼承登記,而被繼承人並 無遺囑限定遺產不得分割之,兩造間亦無不分割之約定 ,且亦無因法律規定不能分割情形存在,今兩造未能達 成分割協議,原告自得訴請分割遺產,由兩造依應繼分 比例分割。  (二)關於繼承人(共13人)及應繼分之說明:     ⒈配偶部分:      查被繼承人之第一任配偶辰○○於41年9月5日死亡,第 二任配偶巳○○於61年11月26日死亡,均早於被繼承人 死亡,故均非繼承人。     ⒉法定第一順位繼承人(依先男後女方式敘述)及應繼 分之說明:被繼承人與第一任配偶辰○○(41年9月5日 死亡)於婚姻關係中育有3名子女,即午○○(108年10 月15日死亡)、庚○○、未○○○(109年1月27日死亡) ,另與第二任配偶巳○○育有丑○○、申○○(113年3月31 日死亡)、寅○○,因此被繼承人原共有6名子女。惟 :      ⑴午○○、未○○○因先於被繼承人死亡,依法由午○○、未 ○○○之子女代位繼承。      ⑵另申○○係於113年3月31日死亡,雖晚於被繼承人, 惟其配偶酉○○、子女戌○○、亥○○、凃○○、凃○○、孫 子女王○○、凃○○等再轉繼承人均抛棄對申○○之遺產 繼承權,拋棄部分依法包含申○○原得繼承被繼承人 遺產之權利,故亦未能再轉繼承。      ⑶因此午○○之代位繼承人、庚○○、未○○○之代位繼承人 、丑○○、寅○○之應繼分為各5分之1。     ⒊午○○之代位繼承人則有:      ⑴與第一任配偶唐○所生之乙○○、戊○○2人。至於陳○○ (原名張○○)則於63年11月22日出養,故無繼承權 。      ⑵與第二任配偶張○○○所生之甲○○(即原告)、己○○。      ⑶與施○○所生之非婚生子女而經認領之丙○○及丁○○。      ⑷由此可知午○○之代位繼承人共6人,故各人之應繼分 比例為遺產之各30分之1。     ⒋未○○○之代位繼承人則有辛○○、壬○○、癸○○、子○○4人 ,故各人之應繼分比例為遺產之各20分之1。  (三)請判准如附表一所示之分割方法:     ⒈查遺產之公同共有係以遺產之分割為其終局目的,而 以公同共有關係為暫時的存在,本件原告以遺產分割 為由終止兩造間之公同共有關係,並主張兩造對附表 一所示遺產並無約定不為分割,且依物之使用目的亦 無不能分割之情形,是原告請求分割被繼承人之遺產 ,自屬有據。次按公同共有物分割之方法,除法律另 有規定外,準用關於共有物分割之規定,民法第830 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裁判分割共有物訴訟,為形式 之形成訴訟,其事件本質為非訟事件,故法院定共有 物之分割方法,雖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 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公平決之,然不 受當事人聲明之拘束。     ⒉請鈞院審酌被繼承人之遺產定分割方法如附表一所示 ,蓋:      ⑴上開遺產中之不動產,性質非不可分,將不動產之 公同共有關係,依兩造之應繼分比例分割改為分別 共有,除於法無違外,亦無因各繼承人受分配之價 值不同,而有相互找補問題,不損及全體共有人之 利益,況全體共有人若取得分別共有,對於所分得 之應有部分均得以自由單獨處分、設定負擔,為免 公同共有關係久延,致影響彼此權益,為求符合共 有人之利益,請將不動產遺產按兩造應繼分比例以 分別共有方式分割,自屬適當公平。      ⑵另遺產中之存款及孳息,性質上可分,以原物分配 尚無困難,依其性質按兩造之應繼分比例分配取得 為適當公平。  (四)並聲明:如主文所示。 二、被告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 述。 三、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 全部為公同共有;又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 律另有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再因繼承於 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應經登記,始得處分其物 權,民法第1151條、第1164條、第759條分別定有明文 ;次按分割共有物既對於物之權利有所變動,即屬處分 行為之一種,凡因繼承於登記前已取得不動產物權者, 其取得雖受法律之保護,不以其未經繼承登記而否認其 權利,但繼承人如欲分割因繼承而取得公同共有之遺產 ,因屬於處分行為,依民法第759條規定,自非先經繼 承登記,不得為之(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1783號判 決意旨參照)。  (二)查原告主張被繼承人卯○○○於000年00月00日死亡,遺有 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兩造為被繼承人卯○○○之法定繼 承人,應繼分如附表二所示。又被繼承人卯○○○所遺不 動產,兩造業已辦理繼承登記為兩造公同共有,且兩造 就被繼承人卯○○○之遺產並無不能分割之約定,系爭遺 產亦無法律所規定不得分割之情事存在之事實,業據原 告提出戶籍謄本、除戶謄本、繼承系統表、土地登記第 三類謄本、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本院 通知等件為證,並經本院依職權調取本院113年度司繼 字第2459號拋棄繼承事件卷宗核閱綦詳,且被告均對於 原告主張之事實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復未提出 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是原告主張之前開事實堪認為實 在。從而,原告訴請法院裁判分割被繼承人卯○○○之遺 產,於法即無不合,應予准許。  (三)又按公同共有物之分割,除法律另有規定外,準用關於 共有物分割之規定;又共有物之分割,依共有人協議之 方法行之,分割方法不能協議決定,或於協議決定後因 消滅時效完成經共有人拒絕履行者,法院得因任何共有 人之請求,命為下列之分配:一、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 人,但各共有人均受原物之分配顯有困難者,得將原物 分配於部分共有人。二、原物分配顯有困難時,得變賣 共有物,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或以原物之一部分分 配於各共有人,他部分變賣,以價金分配於各共有人, 民法第830條第2項、第824條第1項及第2項分別定有明 文。再按繼承人如欲終止其間之公同共有關係,惟有以 分割遺產之方式為之,又將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終止改 為分別共有關係,性質上屬分割遺產方法之一(最高法 院74年台上字第2561號判例、82年台上字第748號判決 參照)。查本件原告請求將兩造所繼承如附表一所示被 繼承人卯○○○之遺產依兩造之應繼分比例分割,其中不 動產部分分割為分別共有,存款部分則分歸兩造各自所 有,經核該分割方式對於兩造堪認公平合理,且被告均 對於上開分割方式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爭執,復未提 出書狀作何聲明或陳述,從而,原告請求分割系爭遺產 ,應依如主文第一項所示之方法分割。 丙、結論:   本件原告之訴為有理由,爰依家事事件法第51條,民事訴訟 法第385條第1項前段、第78條、第81條第2款、第85條第1項 ,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葉惠玲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上訴狀。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姝妤 附表一:被繼承人卯○○○之遺產 一、不動產:   分割方法:由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分割為分別共有。    編號    土  地 面積(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1 臺南市○○區○○段00地號 290.21 全部 2 臺南市○○區○○段00地號 78.87 全部 3 臺南市○○區○○段00地號 42.90 4分之1 4 臺南市○○區○○段00地號 250.32 4分之1 5 臺南市○○區○○段000000地號 244.16 全部 二、動產:   分割方法:由兩造按應繼分比例分配。  編號 項  目 金額 1 中華郵政公司台南○○郵局存款 新臺幣252,864元及孳息 2 臺南市臺南地區農會○○分部存款 新臺幣118,205元及孳息   附表二:兩造之應繼分比例 編號     繼 承 人   應繼分比例 1 原告甲○○ 30分之1 2 被告乙○○ 30分之1 3 被告丙○○ 30分之1 4 被告丁○○ 30分之1 5 被告戊○○ 30分之1 6 被告己○○ 30分之1 7 被告庚○○ 5分之1 8 被告辛○○ 20分之1 9 被告壬○○ 20分之1 10 被告癸○○ 20分之1 11 被告子○○ 20分之1 12 被告丑○○ 5分之1 13 被告寅○○ 5分之1

2025-02-24

TNDV-114-家繼簡-1-20250224-1

司繼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716號 聲 請 人 塗品勛 法定代理人 塗士杰 徐家惠 上列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左列順序定之:一、直系血親 卑親屬。二、父母。三、兄弟姊妹。四、祖父母。又繼承人 得拋棄其繼承權。前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以親等近者 為先。第1138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有於繼承開始前死 亡或喪失繼承權者,由其直系血親卑親屬代位繼承其應繼分 。繼承人得拋棄其繼承權。第一順序之繼承人,其親等近者 均拋棄繼承權時,由次親等之直系血親卑親屬繼承。民法第 1138條、第1139條、第1140條及第1174條第1項、第1176條 第5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所謂繼承權之拋棄,係指繼承開 始後,否認繼承效力之意思表示,使該繼承人之繼承權溯及 於繼承開始時喪失,其應繼分歸屬於其他同一順序之繼承人 而言(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字第136號裁判意旨參照),是 僅與被繼承人具有上開親屬關係之合法繼承人,始得向法院 為拋棄繼承權之意思表示,而後順位或親等較疏之繼承人更 應待先順位或親等較近之繼承人喪失或拋棄其繼承權後始得 為之。 二、經查聲請人為被繼承人徐文章(下稱被繼承人,男,身分證 統一編號:Z000000000號,民國113年11月21日殁)之孫子 女,於被繼承人死亡時,固為前揭規定之第一順位繼承人, 然被繼承人之第一順位繼承人,尚有親等較近之子女輩繼承 人徐家隆、徐家雯未拋棄繼承權,有其等之個人戶籍資料、 親等關聯表、索引卡查詢等在卷可參,是以,聲請人為親等 較疏之繼承人,尚未合法取得繼承權,其聲明拋棄繼承,即 非適法,應予駁回。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第23 條、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 文。 四、如對本裁定不服須於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4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吳玲媛

2025-02-24

TNDV-114-司繼-716-20250224-1

司繼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718號 聲 請 人 何玲瑋 何婷瑋 蔡志維 蔡青彥 蔡岳霖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蔡志維 黃育賢 聲 請 人 余建霖 余采芳 余苡溱 上 一 人 法定代理人 余建霖 韓婷羽 上列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按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左列順序定之:㈠直系血親卑 親屬,㈡父母,㈢兄弟姊妹,㈣祖父母;前條所定第一順序之 繼承人,以親等近者為先;又繼承人得拋棄其繼承權,民法 第1138條、第1139條及第1174條第 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 所謂繼承權之拋棄,係指繼承開始後,否認繼承效力之意思 表示,使該繼承人之繼承權溯及於繼承開始時喪失,其應繼 分歸屬於其他同一順序之繼承人而言(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 字第 136號裁判意旨參照),是僅與被繼承人具有上開親屬 關係之合法繼承人,始得向法院為拋棄繼承權之意思表示, 而後順位或親等較疏之繼承人更應待先順位或親等較近之繼 承人喪失或拋棄其繼承權後始得為之。 二、經查,本件聲請人何玲瑋、何婷瑋、蔡志維、蔡青彥、余建 霖、余采芳為被繼承人劉麗錦之孫子女,聲請人蔡岳霖、余 苡溱為被繼承人劉麗錦之曾孫子女,於被繼承人死亡時,固 均為前揭民法規定之第一順位繼承人,然先順位之繼承人中 ,尚有被繼承人之子女未喪失或拋棄其繼承權,此有聲請人 所提出繼承系統表及本院調查之戶籍、本院前案索引卡查詢 證明等資料足堪認定。是聲請人應俟親等較近之繼承人喪失 或拋棄其繼承權後,始得為繼承,而聲請人既未合法取得繼 承權,自不得為拋棄繼承權之意思表示,其向本院為拋棄繼 承權之聲明即非適法,應予駁回。 三、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第23 條、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 文。 四、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應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林育秀

2025-02-21

TNDV-114-司繼-718-20250221-1

家親聲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

免除扶養義務

臺灣彰化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親聲字第257號 聲 請 人 丙○○ 丁○○ 相 對 人 乙○○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免除扶養義務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台幣由聲請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為相對人之女兒,兩造為父女關係, 聲請人依法對於相對人負有扶養義務。但因相對人有下列情 形,故聲請人提出本件免除扶養義務之聲請:㈠對聲請人、 其配偶或直系血親故意為虐待、重大侮辱或其他身體、精神 不法侵害行為。㈡對聲請人無正當理由未盡扶養義務。㈢且相 對人上開行為情節重大。茲分述如下: 一、自有記憶以來,父親○○○於聲請人年幼時期長時間不在家, 聲請人皆由母親○○○(已過世)一手帶大照顧扶養,我們自小 在母親為生計四處奔波唱歌仔戲中,睡戲棚後舞台成長;眼 看著孩子日漸長大不適合再四處漂泊,需要開始接受教育, 逐將我們寄居在叔叔家,母親則專心唱戲賺錢;一日叔叔家 意外大火,幸好我們都安全逃出,母親驚嚇害怕之後做出了 改變,便轉行回到鄉下從事海產養殖。 二、母親為了我們的心靈健康成長,給父親建立了一個好父親形 像,也努力維持著對外的幸福表象;可是我們知道母親常常 以淚洗面,因為父親不知身在何處,長時間失聯;因水產養 殖的海埔新生地居住處偏遠且交通極其不便,母親怕耽誤我 們上學,便選擇在村里蓋了一間鐵皮屋,從事鰻魚飼養,一 家人窩居在此,由爺爺、奶奶(均已過世)輪番來照顧我們, 父親不聞不問,完全未盡教養之義務。母親是親力親為的摸 索著改善養殖方法,我們兄妹們開始分配家務,幫忙撒魚糧 餌料、洗衣、曬衣、照顧看魚塭的狗,終於養殖業小有收穫 。然父親四處花天酒地,到處欠債,全村皆知。我們幾次偶 然撞見被父親毆打的母親,其後父親更是開始外遇不斷,記 憶中陪同母親四處抓姦了多次,直到母親對父親心灰意冷; 這種回憶對我們日後對婚姻產生了陰影。母親私下以淚洗面 ,但把堅強陽光給予我們,母親多次為了維護這個家,央求 父親多點時間回來看看年幼的孩子,但每次溝通至此,就常 被家暴毆打,長期對我們三孩子不聞不問。 三、長期言語暴力與肢體衝突下,母親不堪負荷為求活命,故提 出家暴離婚,父親同意離婚的要求是:他要三個小孩的監護 權並要求我母親淨身出戶。 四、民國79年8月父母多次協商成功離婚後,母親離家獨自居住 ,父親雖取得監護權,一樣未盡撫養三個未成年小孩的責任 ,放任我們三小孩獨自居住,幸而爺爺、奶奶、叔叔、嬸嬸 ,放心不下正值發育期、青春期與升學考試的我們,給予我 們關愛、開導與日常生活照顧,身體孱弱的爺爺、奶奶更是 心疼的為我們照顧三餐。 五、民國80年10月父親再娶甲○○女士後,我們三個小孩就離家, 去找母親與母親共同生活;哥哥○○○兄代父職,與母親一起 努力撫養我們。在那個年代,一個離婚的中年女人再帶著三 個孩子,真的是很不容易!母親為了能多賺點錢讓我們三孩 子有教育費,我們搬過無數次的家,這期間○○○先生更是沒 有給過任何生活費、撫養費亦或是學費、教育費用,也無任 何互動往來。 六、母親○○○於民國93年積勞成疾,因病過世,我們三兄妹為辛 苦了一輩子的母親,送她走完人生最後一程,萬分感恩母親 ,感謝這偉大無私的母愛。哥哥○○○兄代父職母職繼續的照 顧著我們。 七、哥哥○○○於民國113年8月28日上午,因工安事故意外身故, 因長年與父親失聯,故請叔叔跟親友長輩幫忙協尋父親,8 月29日上午○○○先生與甲○○女士突現台中市立崇德殯儀館, 聲稱沒能力、沒錢,關於喪葬事宜要我們倆姊妹自行處理。 甲○○女士叫父親無須協助處理,辦理哥哥○○○後事,堅持叫 父親不要寫在訃聞上。是此父親對於喪葬事宜完全不聞不問 ,對於喪葬費用避之不談,辦喪事期間,父親跟張女士以li ne電話聯繫我,每每談及是否能請二人出面,為哥哥處理規 定的相關事務與申請各項喪葬費用時,張女士直言:二人都 沒有錢,喪葬費要我們自己去想辦法! 八、哥哥先前投資失敗,並無遺產,父親○○○表明要拋棄繼承。 但又再度提出哥哥的工安事故,有多筆可以請領之費用,其 要依法處理。父親○○○是哥哥遺產第一順位繼承人、也是遺 屬請求權人、更是喪葬費請求權人,心裡只想著賠償金,卻 不願意履行殮葬義務。從8月29日到9月9日哥哥出殯日,都 未曾見過父親,其對於葬事宜不聞不問,其態度之冷漠令人 心寒。故聲請人丙○○,於113年9月10日向警察局報案,提告 ○○○遺棄屍體罪,甲○○教唆遺棄屍體罪。實為家門不幸,聲 請人對父親,充滿了怨氣。提出此聲請,希望可以免除對父 親○○○的扶養義務。要聲請人負擔扶養義務顯失公平,爰依 民法第1118條之1、家事事件法第125條聲請免除聲請人對相 對人之扶養義務。 九、聲明:㈠聲請人對於相對人之扶養義務予以免除。㈡聲請費用 由相對人負擔。 貳、相對人經本院合法通知未到庭,亦未以書狀陳述意見。 參、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直系血親相互間,互負扶養義務,民法第1114條第1款定   有明文。復按受扶養權利者,以不能維持生活而無謀生能力   者為限,民法第1117條第1項亦有明文。雖同條第2項又規定   ,前項無謀生能力之限制,於直系血親尊親屬,不適用之。   然不得因而謂不能維持生活之限制,自不在適用之列;是直   系血親尊親屬,如能以自己財產維持生活者,自無受扶養之   權利;易言之,直系血親尊親屬受扶養之權利,仍應受不能   維持生活之限制(最高法院86年台上字第3415號、86年度台 上字第3173號判決、最高法院62年度第2次民庭庭推總會議   決議㈣意旨參照)。又所謂「不能維持生活」,係指無財產 或工作所得足以維持生活而言;反面言之,如能以自己之財 產或工作所得維持生活者(如以自己所有房屋出租收入之租 金維持生活或工作所得維持生活),自無受扶養之權利(最 高法院78年台上字第1580號裁判意旨參照)。是本件相對人 是否有受扶養之必要,應以其不能以自己之財產或能力維持 生活為限。 二、經查,聲請人主張相對人為其父,業據提出戶籍謄本附卷可 證,自堪信為真。聲請人上述主張雖提出○○○相驗屍體證明 書、訃聞一件、警察局報案單等件為證。惟查,相對人目前 另組家庭,其目前家庭成員有配偶甲○○、已成年兒子○○○, 依聲請人聲請狀及本院調查時之陳述,可知聲請人過往曾賺 很多錢、且相對人甫領走哥哥○○○工安死亡之各項補助款, 相對人未曾向聲請人請求扶養費等節,業經聲請人陳述甚明 ,此有聲請狀及本院114年2月20日訊問筆錄在卷可查。堪認 相對人目前能以自己之財產維持生活或有同財共居之其他家 庭成員可扶養相對人之情形。揆諸前揭規定及說明,相對人 尚無受聲請人扶養之必要,聲請人對於相對人之扶養義務既 未發生,自無義務可免除。從而,聲請人聲請免除其對相對 人之扶養義務,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伍、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訴訟   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家事法庭 法   官 王美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 記 官 林子惠

2025-02-21

CHDV-113-家親聲-257-20250221-1

司繼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繼字第4321號 聲 請 人 黃康瑞 上列聲請人聲明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繼承權人始得拋棄繼承權,無繼承權之人,自無拋棄繼承 權之必要,此參民法繼承篇有關拋棄繼承之規定自明。次按 ,繼承因被繼承人死亡而開始,而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 依左列順序定之:一、直系血親卑親屬,二、父母,三、兄 弟姊妹,四、祖父母;民法第1138條所定第一順位之繼承人 以親等近者為先,民法第1138條、第1139條、第1147條分別 定有明文。末按,第1138條所定第一順序之繼承人,有於繼 承開始前死亡或喪失繼承權者,由其直系血親卑親屬代位繼 承其應繼分,民法第1140條亦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明狀意旨略以:被繼承人黃妍榕(下稱被繼承人)於民 國(下同)113年1月25日死亡,聲請人為被繼承人之兄弟姊妹 ,爰檢具相關文件,具狀聲明拋棄繼承云云。 三、經查,聲請人為被繼承人之兄弟姊妹等情,有聲請人提出之 繼承系統表、戶籍謄本為證,被繼承人之第一順位繼承人即 被繼承人之子女林柏彣、郭昱彤及被繼承人母親潘鳳儀雖已 向本院聲明拋棄繼承並經本院准予備查在案,然第二順位繼 承人即被繼承人父親黃康瑞於被繼承人死亡時尚存,且並未 辦理拋棄繼承,有聲請人所提繼承系統表及本院職權調閱之 親等關聯資料案件等件附卷可稽。既如上述,聲請人尚無繼 承被繼承人遺產之權,自無拋棄繼承權之必要。從而,本件 聲請人之聲明,於法不合,應予駁回。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第23 條、第24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台幣一千五百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黃尹貞

2025-02-20

TNDV-113-司繼-4321-20250220-1

家聲抗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家聲抗字第19號 抗 告 人 陳瓊花 陳美麗 上二人共同 代 理 人 林柏劭律師 上列抗告人聲明拋棄繼承被繼承人陳伯旺之遺產事件,對於本院 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12月4日所為之113年度司繼字第1109號 民事裁定提起抗告,本院第二審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抗告程序費用由抗告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事件經本院審酌全案卷證,認原審裁定之結果,經核於法 要無不合,應予維持,除另補充後述理由外,並引用原審裁 定記載之事實及理由。 二、抗告人抗告意旨如下:  ㈠債權人良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良京公司)固稱已寄發 催繳信函,通知各抗告人,惟並無任何已寄發之證據,已非 無疑,縱良京公司有寄發催繳信函,惟其係以平信方式寄發 ,依據民法第95條第1項之規定,該非對話意思表示是否送 達各抗告人?是否發生效力?亦無任何證據可佐。且良京公 司前述通知將已死亡之人列為繼承人,亦屬錯誤之通知。再 者,債權人之立場本即與債務人利害相反,對債權人而言, 越多順位繼承人拋棄繼承,對其越不利,單憑債權人片面陳 述「以平信通知抗告人」等語,實不足以做為不利抗告人之 認定。又所謂「知悉成為繼承人」之消息來源,對該繼承人 應具有一定可信度,始能認定其「確知」,是縱認良京公司 之催收函文有送達抗告人,惟一般人突然收到不認識之公司 請求清償,是否即能確知自己成為繼承人,亦非無疑。申言 之,被繼承人陳伯旺之第一順位繼承人拋棄繼承時,並未通 知抗告人,而法院亦未命其等補正即准予備查,復無證據證 明抗告人已收受通知、知悉為繼承人之情況下,遽認抗告人 已逾法定拋棄繼承期間,恐有未洽。  ㈡原裁定記載另案聲請人陳天清所述之債務為何,並不明確, 亦無法認定即為良京公司之債權,二者不應掛勾認定,另依 陳天清所述其「不知被繼承人之子女有無拋棄繼承」,其收 到債權催收通知而去繳費,至多應僅能論證其知悉被繼承人 留有債務,並不代表其知悉「自己已成為繼承人」,蓋陳天 清亦可能是基於手足情誼、照顧子姪輩、道義而代為償還。 再者,陳天清固陳述抗告人陳瓊花、陳美麗與另案聲請人馬 陳雪子各分擔新臺幣30,000元,惟抗告人否認之,且陳天清 並未陳稱其有告知抗告人陳瓊花、陳美麗與馬陳雪子已成為 被繼承人之繼承人,極有可能僅要求其他兄弟姊妹共同分攤 被繼承人之債務,而無涉及是否已成為繼承人或是否有法律 上清償義務,否則另案聲請人陳天助沒錢,何以其他兄弟姊 妹要分攤陳天助之部分,故顯係基於情義上之給付。而清償 義務之動機多端,並不能將「清償義務」與「知悉為繼承人 」劃上等號,原裁定未能敘明陳天助未清償卻仍與陳天清等 人等同視之之理由。綜上,並無任何證據證明抗告人早已知 悉自己成為繼承人,原裁定顯有違誤。為此,提起本件抗告 ,請求廢棄原裁定,並准為拋棄繼承之聲明等語。    三、按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下列順序定之:㈠直系血親卑 親屬。㈡父母。㈢兄弟姊妹。㈣祖父母,民法第1138條定有明 文。再者,繼承人得拋棄其繼承權,其拋棄應於知悉其得繼 承之時起3個月內,以書面向法院為之,民法第1174條第1項 、第2項亦有明文規定。又所謂「知悉得繼承」,係指知悉 被繼承人死亡,且本人已依民法第1138條規定成為繼承人者 而言,至於被繼承人之權利義務,如遺產、債務等,其繼承 人是否知悉,要與知悉得繼承與否無涉,且不因聲請人不知 法律或對法律之誤解,而影響法律規定所發生之效力,因此 ,只要本人確已知悉其得為繼承之人,3個月期間即行起算 。再者,拋棄繼承係無相對人之單獨行為,繼承人於法定期 間內以書面向法院為拋棄繼承之意思表示,於到達法院時即 生效力,法院就前順位繼承人拋棄繼承之聲明,准予備查, 僅具確認之性質,非謂該拋棄繼承之意思表示須經法院准予 備查後,始生效力(最高法院94年度台抗字第930號裁定意 旨參照)。 四、經查:  ㈠被繼承人陳伯旺於民國(下同)98年1月29日死亡,其配偶陳 李秀菊、第一順位直系血親卑親屬之子女輩繼承人陳香如即 陳姷琁、陳圓宇,以及第一順位直系血親卑親屬之孫子女輩 繼承人陳郁彤已於98年3月3日向本院聲明拋棄繼承被繼承人 陳伯旺之遺產,並經本院以98年度繼字第215號准予備查在 案,另被繼承人陳伯旺之子李吉祥已出養而無繼承權,又被 繼承人陳伯旺第二順位繼承人之父陳炳輝、母洪謝芙蓉均早 於被繼承人死亡,而抗告人陳瓊花、陳美麗分別為被繼承人 陳伯旺之三姊、五姊,均為被繼承人之第三順位之繼承人等 等情形,有繼承系統表、除戶謄本、戶籍謄本、戶役政資訊 網站親等關聯、個人戶籍資料、個人基本資料查詢結果附卷 可以證明,本院也主動調閱前述拋棄繼承事件聲請卷宗查核 相符,核與被繼承人之兄陳天清於原審到庭陳明:「我父親 81年過世,我母親80年過世」等語在卷,而抗告人於本院到 庭亦不爭執陳炳輝、洪謝芙蓉早於被繼承人陳伯旺死亡之事 實,且抗告人迄今亦未補正提出陳炳輝、洪謝芙蓉記載死亡 之除戶謄本以供參酌,有本院家事紀錄科114年2月17日進行 單附卷可憑,故本院綜上證據判斷,堪認上情應屬事實。  ㈡抗告人固然主張其等於被繼承人之第一順位繼承人拋棄繼承 時,並未收到通知,且法院亦未命其等補正即准予備查,復 無任何證據證明抗告人收受通知、知悉為繼承人等語。然依 抗告人陳瓊花、陳美麗於原審司法事務官調查時,均已到庭 明白坦承其等有參加被繼承人之出殯等語在卷,且抗告人陳 美麗亦陳述「(你何時知悉陳伯旺的子孫拋棄繼承?陳伯旺 的子孫拋棄繼承時有無通知你?)不知道,他的女兒有說有 幫我們辦。她女兒陳香如說有幫我們拋,但是我不知道,這 是我聽我二姐陳瓊花說的」等語,有調查筆錄附於原審卷內 可以佐證,是以,抗告人二人當時既已提及辦理拋棄繼承相 關事宜,應當知悉其等已成為繼承人而得繼承之事實。況據 前述本院98年度繼字第215號拋棄繼承事件卷附之98年3月3 日繼承權拋棄通知書,其上「受通知繼承人」欄已分別有「 陳美麗」、「陳瓊花」二人之簽名及蓋章之情形,益見抗告 人二人於98年3月3日已受告知成為被繼承人之繼承人而可辦 理拋棄繼承相關事宜,則抗告人二人於98年3月3日當可覺知 自己已成為被繼承人之法定繼承人,至於抗告人二人於此時 對於被繼承人之遺產、債務等等內容是否知悉,本與知悉得 繼承與否無涉。因此,抗告人二人於98年3月3日知悉其等為 被繼承人陳伯旺之繼承人而得繼承之事實,可以認定。惟抗 告人二人遲至113年8月8日始向本院遞狀聲請拋棄繼承,此 有本院收文戳章附於原審聲請卷宗可以查證,其等拋棄繼承 之聲明,顯然已經超過3個月之法定期間,依上述規定,其 等之聲請並不符合上述法律規定,不應准予備查。  ㈢綜上所述,抗告人二人向本院聲明拋棄繼承,已經明顯超過3 個月之法定期間。從而,原裁定駁回抗告人二人之聲請,符 合上述法律規定。抗告意旨仍執前詞,指摘原裁定不當,求 予廢棄,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抗告人其餘主張對認定之結果不生影響 ,爰不一一條列論述,併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抗告為無理由,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 事件法第46條、民事訴訟法第495條之1第1項、第449條第1 項、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0  日           家事法庭審判長 法 官 鍾世芬                   法 官 黃瑞井                   法 官 潘雅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非以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為理由,不得提起再抗告。如提起 再抗告,應於收受本裁定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再抗告狀,並應 委任律師為代理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21  日                   書記官 鄭伊純

2025-02-20

ULDV-113-家聲抗-19-20250220-1

司繼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拋棄繼承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繼字第608號 聲 請 人 紀博壬 紀佳妤 上 二 人 法定代理人 紀俊安 黃雅鈴 上列聲請人聲請拋棄繼承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聲請程序費用由聲請人負擔。   理 由 一、按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左列順序定之:㈠直系血親卑 親屬,㈡父母,㈢兄弟姊妹,㈣祖父母;前條所定第一順序之 繼承人,以親等近者為先;又繼承人得拋棄其繼承權,民法 第1138條、第1139條及第1174條第 1項分別定有明文。次按 所謂繼承權之拋棄,係指繼承開始後,否認繼承效力之意思 表示,使該繼承人之繼承權溯及於繼承開始時喪失,其應繼 分歸屬於其他同一順序之繼承人而言(最高法院74年度台上 字第 136號裁判意旨參照),是僅與被繼承人具有上開親屬 關係之合法繼承人,始得向法院為拋棄繼承權之意思表示, 而後順位或親等較疏之繼承人更應待先順位或親等較近之繼 承人喪失或拋棄其繼承權後始得為之。 二、本件聲明狀意旨略以:被繼承人黃登欽於民國(下同)113 年12月15日死亡,聲請人為被繼承人之外孫子女,爰檢具相 關文件,具狀聲明拋棄繼承云云。  三、經查,本件聲請人紀博壬、紀佳妤為被繼承人黃登欽之外孫 子女,於113年12月15日被繼承人死亡時,為前揭民法規定 之第一順位繼承人,然親等較近之繼承人中,尚有被繼承人 之次子黃兆崴未喪失或拋棄繼承權,有繼承系統表、戶籍謄 本、本院索引卡查詢資料等在卷可參,是聲請人等應俟親等 較近之繼承人均喪失或拋棄其繼承權後,始得為繼承,而聲 請人等既未合法取得繼承權,自不得為拋棄繼承權之意思表 示,其向本院為拋棄繼承權之聲明即非適法,應予駁回。 四、依家事事件法第97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1項前段、第23 條、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85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 文。   五、如對本裁定不服須於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向本院提出抗 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9  日          家事法庭 司法事務官  宋凰菁

2025-02-19

TNDV-114-司繼-608-20250219-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