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請強制戒治
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刑事裁定
113年度毒抗字第221號
抗 告 人
即 被 告 黃進發
上列抗告人因聲請強制戒治案件,不服臺灣高雄地方法院中華民
國113年11月29日裁定(113年度毒聲字第552號),提起抗告,本
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原裁定意旨略以:抗告人即被告黃進發(下稱被告)因施用
第一、二級毒品,前經原審以113年度毒聲字第226號裁定令
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後,仍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有卷附
前述刑事裁定、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民國113年11月19
日高戒所衛字第11310007480號函暨所附有無繼續施用毒品
傾向證明書及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紀錄表各1份
可佐。故本件檢察官之聲請於法有據,應予准許。爰依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2項後段規定,裁定被告令入戒治處
所強制戒治,其期間為6個月以上,至無繼續強制戒治之必
要為止,但最長期間不得逾1年等語。
二、抗告意旨略以:被告家中還有年邁父母需要照顧,請體諒被
告有孝順之心,希望法院有悲天憫人之心態,被告是真心悔
悟,痛改前非,請求撤銷原裁定等語。
三、按觀察、勒戒後,檢察官依據勒戒處所之陳報,認受觀察、
勒戒人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者,應聲請法院裁定令入戒治處
所強制戒治,其期間為6個月以上,至無繼續強制戒治之必
要為止,但最長不得逾1年,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20條第2項
後段定有明文。據此,執行毒品觀察勒戒之主管機關行政院
法務部,為提升觀察勒戒之評估效度,並藉重行政院衛生福
利部的醫療專業意見,洽請衛生福利部協助研修,該部委託
社團法人臺灣成癮科學學會辦理,並邀集專家學者及相關機
關研商後修正「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評分說明手
冊」及「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紀錄表」,此為法
務部所制訂針對多數不特定人民就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
估事項所為對外發生法律效果之具有法規性質之命令,適用
於每一位受觀察、勒戒處分之人,具一致性、普遍性、客觀
性。現行之評估標準,更是法務部為因應最高法院刑事大法
庭109年度台上字第3826號判決意旨裁定,洽請衛生福利部
,召集相關之專家、學者及相關機關研商後修正制定,並自
110年3月26日起生效,有法務部110年3月26日法矯字第1100
6001760號函可參,則該評估標準就評分項目應涵蓋之範圍
及配分標準,顯然有其相當專業依據及考量,且涉及專門醫
學,就如此具高度專業性之評估標準,司法機關審查時,自
應予以尊重,僅能就形式上觀察有無擅斷或濫權等明顯不當
之情事,不應擅自增、刪、修改評分標準所列條件。而依11
0年3月26日公布實施新修正之「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
標準說明手冊」規定,其判斷準則係以「前科紀錄與行為表
現」、「臨床評估」及「社會穩定度」3大項合併計算總分
,每1大項皆有靜態因子與動態因子評分,靜態因子分數總
分在60分(含)以上者,評估為「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
在60分以下者,若與動態因子相加總分在60分(含)以上,
亦為「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相加總分不足60分者,評估
為「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
四、經查,被告因施用第一、二級毒品,前經原審以113年度毒
聲字第226號裁定令入勒戒處所觀察、勒戒後,據法務部矯
正署高雄戒治所附設勒戒處所,於113年11月6日依修正後評
估標準對其進行評分,靜態因子得分共57分、動態因子得分
共8分,總分合計65分(各因子得分詳見附表),經評定被
告「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等情,有前述刑事裁定、法務部
矯正署高雄戒治所113年11月19日高戒所衛字第11310007480
號函暨所附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證明書及有無繼續施用毒
品傾向評估標準紀錄表各1份可佐。上述評定結果,是該所
相關專業知識經驗人士,於被告觀察、勒戒期間,依其本職
學識就被告之前科紀錄及行為表現、臨床評估及社會穩定度
等因素所為之綜合判斷,具有科學驗證所得之結論,且由形
式上觀察,並無擅斷或濫權等明顯不當之情事。再者,毒品
危害防制條例規定強制戒治之目的,既是針對因施用毒品成
癮者,此處尚非僅指身癮者,心癮者尤其為甚,其難以戒絕
斷癮,致再犯率偏高,故有持續收容於戒治處所施以強制戒
治之必要,是該條例第20條第2項關於強制戒治之規定,係
屬強制規定,只要觀察、勒戒後,經評定受觀察、勒戒人有
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者,檢察官即應聲請法院裁定受觀察、勒
戒者令入戒治處所強制戒治,其中並無任何例外規定。是以
,原審執法務部矯正署高雄戒治所附設勒戒處所以修正後「
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評分說明手冊」、「有無繼
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紀錄表」之評分結果,裁定令被告
入戒治處所施以強制戒治,自屬有據。抗告意旨所述之被告
家庭因素,且已痛改前非乙節,均無礙於上述認定。
五、綜上所述,原審依檢察官之聲請,適用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
20條第2項後段之規定,裁定令被告入戒治處所施以強制戒
治,其期間為6個月以上,至無繼續強制戒治之必要為止,
但最長不得逾1年,經核並無不合。被告仍執前詞指摘原裁
定不當,請求撤銷原裁定,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徐美麗
法 官 楊智守
法 官 毛妍懿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不得再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3 年 12 月 25 日
書記官 陳昱光
附表:被告之有無繼續施用毒品傾向評估標準紀錄表:
前科紀錄與行為表現 ㈠毒品犯罪相關司法紀錄(靜態因子,每筆5分,上限10分):共13筆,得10分。 ㈡首次毒品犯罪年齡(靜態因子,上限10分):21歲至30歲,得5分。 ㈢其他犯罪相關紀錄(靜態因子,每筆2分,上限10分):共3筆,得6分。 ㈣入所時尿液毒品檢驗(靜態因子,上限10分):多種毒品反應,得10分。 ㈤所內行為表現(動態因子,上限15分):持續於所內抽菸,得2分。 臨床評估 ㈠物質使用行為(靜態因子): 1.多重毒品濫用(上限10分):有,海洛因、安非他命,得10分。 2.合法物質濫用(菸、酒、檳榔,每種2分,上限6分):有,菸、酒,得4分。 3.使用方式(上限10分):無注射使用,得0分。 4.使用年數(上限10分):超過1年,得10分。 ㈡精神疾病共病(含反社會人格,動態因子,上限10分):無,得0分。 ㈢臨床綜合評估(含病識感、動機、態度、就醫意願,動態因子,上限7分):重度,得6分。 社會穩定度 ㈠工作(靜態因子,上限5分):兼職工作,得2分。 ㈡家庭(含靜態及動態因子,上限5分): 1.家人藥物濫用(靜態因子):無,得0分。 2.入所後家人是否訪視(動態因子):有,得0分。 3.出所後是否與家人同住(動態因子):是,得0分。 以上靜態因子得分合計57分,動態因子得分合計8分,兩者總分合計為65分,經評估有繼續施用毒品傾向。
KSHM-113-毒抗-221-202412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