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01-110 筆)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花蓮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2號 聲 請 人 臺灣高等檢察署花蓮檢察分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巧瑜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聲請案號:臺灣高等檢察署花蓮檢察分署114年度執聲字第2 7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巧瑜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陸月 。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巧瑜(下稱受刑人)因詐欺等數罪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 裁定等語。 二、謹按:  ㈠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而數罪併罰有二以上裁 判者,應定其應執行之刑,其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 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 逾30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別 定有明文。又刑法第50條第1項規定,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而 有該條第1項但書各款所定「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 金之罪。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得易 服社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得易服社會勞動之 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之情形者,明定不得併合處罰 。惟如受刑人請求檢察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仍依刑法第51 條規定定之,同法第50條第2項亦有明文。  ㈡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 定應執行之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分屬不 同案件之數罪併罰,倘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曾經定其執行 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或執行之刑)定其執行刑時, 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之拘束,亦即另定之執行刑,其裁 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 刑(或執行之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03年度第14次刑   事庭會議決議意旨及104年度台抗字第410號裁定意旨參照)   。  ㈢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尚非概無法律性之拘束,在法 律上有其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前者法律之具體規定, 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之外部性界 限。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法律秩序 之理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性界限。法院為裁判時, 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應定其 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事項, 然對於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再 按數罪併罰之定應執行之刑,係出於刑罰經濟與責罰相當之 考量,並非予以犯罪行為人或受刑人不當之利益,為一種特 別的量刑過程,相較於刑法第57條所定科刑時應審酌之事項 係對一般犯罪行為之裁量,定應執行刑之宣告,乃對犯罪行 為人本身及所犯各罪之總檢視,除應考量行為人所犯數罪反 應出之人格特性,並應權衡審酌行為人之責任與整體刑法目 的及相關刑事政策,在量刑權之法律拘束性原則下,依刑法 第51條第5款之規定,採限制加重原則,以宣告各刑中之最 長期為下限,各刑合併之刑期為上限,但最長不得逾30年, 資為量刑自由裁量權之外部界限,並應受法秩序理念規範之 比例原則、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重複評價禁止原則等 自由裁量權之內部抽像價值要求界限之支配,使以輕重得宜 ,罰當其責,俾符合法律授與裁量權之目的,以區別數罪併 罰與單純數罪之不同,兼顧刑罰衡平原則。 三、經查:  ㈠受刑人因詐欺等數罪,經法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刑,均 經確定在案,有該刑事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 在卷可稽。茲聲請人以本院為上開案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 法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經本院審核認聲請人之聲請為 正當,應予准許。  ㈡受刑人就本件定刑表示:請求減輕量刑等語(本院卷第30頁   )。  ㈢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2罪之犯罪態樣相同、犯罪時 間相近、侵害法益及各罪依其犯罪情節所量定之刑、數罪對 法益侵害之加重效應、受刑人之意見,前揭所述之比例原則 、平等原則、責罰相當原則、刑罰邊際效應隨刑期而遞減及 其所生痛苦程度隨刑期而遞增,暨考量受刑人各次犯行所反 應出之人格特性、復歸社會之可能性等而為整體評價後,爰 合併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1款、   第2項、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二庭審判長法 官 林慧英                法 官 謝昀璉                法 官 李水源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抗告 書狀,並應敘述抗告之理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4  日                書記官 徐文彬 附表:受刑人定應執行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罪名 詐欺 詐欺 以下空白 宣告刑 有期徒刑1年4月 有期徒刑1年2月 犯罪日期 110年7月24日至同年7月26日 110年7月16日至同年7月26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新竹地檢111年度偵字第9788號 臺東地檢110年度偵字第2964號、111年度偵字第114號等 最後事實審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 花蓮高分院 案號 112年度原上訴字第55號 112年度原金上訴字第46號 判決 日期 112年10月24日 113年6月27日 確定判決 法院 最高法院 花蓮高分院 案號 113年度台上字第858號 112年度原金上訴字第46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年3月20日 113年8月21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易服社會勞動之案件 不得易科 不得社勞 不得易科 不得社勞 備註 新竹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613號(113/6/1~114/9/30) 臺東地檢113年度執字第1928號

2025-03-21

HLHM-114-聲-32-20250321-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68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江明晃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572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江明晃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壹年,如 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江明晃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原聲請書附表誤載之處,業 經本院更正如本件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 5款,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 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 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 ,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有明定。 三、復按法院就數罪定其應執行刑後,檢察官就原聲請定應執行 刑之各罪,再與其他裁判宣告應合併定應執行刑之他罪,另 行依法聲請裁定更定其應執行刑,則法院再為更定其應執行 刑之裁定時,前定之執行刑裁定,當然失其效力(最高法院 104年度台抗字第506、407號、107年度台抗字第425號裁定 意旨參照)。又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 限及內部性界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 院應在其範圍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 為裁判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 為內部性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 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 由裁量之事項,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 束(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92號判決意旨參照)。再酌 以刑事訴訟法關於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之規定 ,已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 數罪併罰,倘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 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 之拘束(最高法院104年度台非字第38號判決意旨參照)。 準此,更定之應執行刑,自不應比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其他 裁判所處刑期或所定應執行刑後為重,否則與法律秩序理念 及法律目的之內部界限,即生違背。 四、經查,受刑人因如附表所示之案件,先後經法院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均得易科罰金,並分別確定在案等情,有各該判 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考。準此,檢察官以本院為犯 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就受刑人如附表所示各罪定其 應執行之刑,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爰依前揭法條規定 ,本於罪責相當原則之要求,在法律所定之外部性界限範圍 內,考量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所示2罪曾經定應執行刑有 期徒刑9月,並衡以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均為施用毒 品罪,其犯罪時間相距非遠,行為態樣、手段並無不同,且 本質上皆係戕害個人身心健康之病患型犯罪,其多次施用行 為對於危害社會法益之加重效應應屬有限;再參諸受刑人對 本件定應執行刑表示「無意見」之陳述(見本院卷第35頁) ,暨綜合斟酌受刑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及對其施 以矯正之必要性,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併諭知易科 罰金之折算標準。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第8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郭于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魏瑜瑩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附表:

2025-03-21

TYDM-114-聲-768-20250321-1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

定應執行之刑

臺灣桃園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721號 聲 請 人 臺灣桃園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乃如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504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乃如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有期徒刑伍年陸月 。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乃如因詐欺等案件,先後經判決確 定如附表所示(原聲請書附表誤載之處,業經本院更正如本 件附表所示),應依刑法第53條及第51條第5款,定其應執 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 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 ,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5款分有明定。 三、復按法院就數罪定其應執行刑後,檢察官就原聲請定應執行 刑之各罪,再與其他裁判宣告應合併定應執行刑之他罪,另 行依法聲請裁定更定其應執行刑,則法院再為更定其應執行 刑之裁定時,前定之執行刑裁定,當然失其效力(最高法院 104年度台抗字第506、407號、107年度台抗字第425號裁定 意旨參照)。又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之事項,有其外部性界 限及內部性界限,並非概無拘束。依據法律之具體規定,法 院應在其範圍選擇為適當之裁判者,為外部性界限;而法院 為裁判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及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者, 為內部性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 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定其應執行之刑時,固屬於法院自 由裁量之事項,然仍應受前揭外部性界限及內部性界限之拘 束(最高法院93年度台非字第192號判決意旨參照)。再酌 以刑事訴訟法關於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之刑之規定 ,已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 數罪併罰,倘一裁判宣告數罪之刑,曾經定其執行刑,再與 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其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應同受此原則 之拘束(最高法院104年度台非字第38號判決意旨參照)。 準此,更定之應執行刑,自不應比前定之應執行刑加計其他 裁判所處刑期或所定應執行刑後為重,否則與法律秩序理念 及法律目的之內部界限,即生違背。 四、經查,受刑人因如附表所示之案件,先後經法院判處如附表 所示之刑,均不得易科罰金,並分別確定在案等情,有各該 判決書及法院前案紀錄表附卷可考。準此,檢察官以本院為 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請就受刑人如附表所示各罪定 其應執行之刑,於法並無不合,應予准許。爰依前揭法條規 定,本於罪責相當原則之要求,在法律所定之外部性界限範 圍內,考量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2所示30罪曾經定應執行 刑有期徒刑2年6月,並衡以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均為 加重詐欺取財罪,犯罪類型相似,犯罪時間相距非遠,且所 侵害之法益並非具有不可替代性、不可回復性之個人法益, 責任非難重複之程度較高,再參諸受刑人對本件定應執行刑 表示「無意見」之陳述(見本院卷第41頁),暨綜合斟酌受 刑人犯罪行為之不法與罪責程度,及對其施以矯正之必要性 ,定其應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十五庭 法 官 郭于嘉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魏瑜瑩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附表:

2025-03-21

TYDM-114-聲-721-20250321-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2號 聲 請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張艾齡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3年度執字第3406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張艾齡所犯如附表編號9至10所示之罪所處之刑,有期徒刑部分 應執行有期徒刑柒月,如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10所示之罪所處之刑,併科罰金部分應執行 罰金新臺幣肆萬捌仟元,如易服勞役,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張艾齡因犯洗錢防制法等案件,先後 經判決確定如附表,符合數罪併罰之要件,應依刑法第53條 、第51條第5款、第7款,就附表編號9至10徒刑部分及附表 編號1至10併科罰金部分,分別定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 訟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期徒 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 刑期。但不得逾30年。宣告多數罰金者,於各刑中之最多額 以上,各刑合併之金額以下,定其金額;數罪併罰,有二裁 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犯最重本刑 為5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 拘役之宣告者,得以新臺幣1,000元、2,000元或3,000元折 算一日,易科罰金,於數罪併罰之數罪均得易科罰金或易服 社會勞動,其應執行之刑逾6月者,亦適用之。刑法第50條 第1項、第51條第5款、第7款、第53條、第41條第8項分別定 有明文。次按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尚非概無法律性之 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前者法律之具體 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之外 部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法律 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界限。法院為裁判時 ,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應定 其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事項 ,然對於法律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參見最高 法院94年度台非字第21號判決意旨)。而刑事訴訟法第370 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刑,明 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 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之刑,曾經定應執行刑, 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應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同受此原 則之拘束。亦即,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 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或所定執行刑之總 和(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1499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被告法院前案紀錄表及院內裁判 案件紀錄表在卷可稽(附表編號1至8所示之罪所處有期徒刑 部分,係屬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受刑人表示不請求合併定執 行刑,有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案件是 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1紙在卷可稽,不在本件聲請範圍 ),且各該罪均係在附表編號1所示之罪判決確定前所犯, 並以本院為其犯罪事實最後判決法院,茲檢察官向本院聲請 就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9至10所示之罪所處得易科罰金之有 期徒刑部分,及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併科罰金部分,分別定其 應執行之刑,本院審認核屬正當。  ㈡本院考量附表編號1至8所示之罪所處併科罰金部分,業經本 院以113年度聲字第599號裁定應執行罰金新臺幣(下同)32 ,000元確定,依前開最高法院裁判之意旨,本院就附表所示 各罪所處併科罰金部分更定應執行刑,自應受前開裁判所為 定應執行刑內部界線之拘束,即不得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 後裁判宣告之刑之總和(32,000元+10,000元+10,000元=52, 000元)。在此前提下,參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均 為共同犯一般洗錢犯行,罪質相同,且均發生於民國000年0 月00日至同年7月1日短短20日間,次數頻繁、密集,各犯行 之時間間隔非長,又均係聽從真實身分不詳、自稱「陳家樂 」之指示進行提款、交付提領款項之行為,犯罪手法一致, 故認其本件責任非難重複程度較高。再衡以受刑人於各罪司 法追訴程序均坦認犯行,並無推諉卸責之情形,以及其於各 次犯行所造成各被害人之損失之金額、人數等犯罪結果、其 過去前科素行等節,末參以受刑人於上開定應執行刑調查表 及本院陳述意見表中,均無意見表達等一切情狀,爰定其應 執行之刑如主文所示,併同時諭知有期徒刑易科罰金、罰金 刑易服勞役之折算標準。至受刑人業經執行之日數部分,則 由檢察官於指揮執行時扣抵,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5款、 第7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郭玉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趙于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附表:受刑人張艾齡應執行之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3 罪名 共同犯一般洗錢 共同犯一般洗錢 共同犯一般洗錢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5,000元 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10,000元 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10,000元 犯罪日期 112年7月1日 112年6月26日 112年6月19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667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667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123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35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35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判決日期 113年5月14日 113年5月14日 113年6月12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35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35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6月12日 113年6月12日 113年7月10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編號1至8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599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月,併科罰金32,000元確定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更字第603號(執行中) 編號 4 5 6 罪名 共同犯一般洗錢 共同犯一般洗錢 共同犯一般洗錢 宣告刑 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5,000元 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5,000元 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5,000元 犯罪日期 112年7月1日 112年6月19日 112年7月1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123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123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123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判決日期 113年6月12日 113年6月12日 113年6月12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7月10日 113年7月10日 113年7月10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編號1至8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599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月,併科罰金32,000元確定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更字第603號(執行中) 編號 7 8 9 罪名 共同犯一般洗錢 共同犯一般洗錢 共同犯一般洗錢 宣告刑 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10,000元 有期徒刑2月,併科罰金5,000元 有期徒刑4月,併科罰金10,000元 犯罪日期 112年7月1日 112年6月30日 112年6月27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123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1123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5038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428號 判決日期 113年6月12日 113年6月12日 113年10月25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183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428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7月10日 113年7月10日 113年11月26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是 備註 編號1至8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聲字第599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1月,併科罰金32,000元確定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字第3406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更字第603號(執行中) 編號 10 (以下空白) 罪名 共同犯一般洗錢 宣告刑 有期徒刑5月,併科罰金10,000元 犯罪日期 112年7月1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5038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428號 判決日期 113年10月25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金訴字第428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11月26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備註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字第3406號

2025-03-21

ULDM-114-聲-12-20250321-1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花蓮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29號 聲 請 人 臺灣花蓮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陳揚捷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聲字第98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陳揚捷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應執行拘役壹佰貳拾日,如 易科罰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陳揚捷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 判決確定如附表所示之刑,應依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聲請 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有二裁判 以上者,依刑法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數罪併罰 ,分別宣告其罪之刑,宣告多數拘役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 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刑期。但不得逾120日, 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第53條、第51條第6款分別定有明文 。 三、經查,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先後經法院分別判處如 附表所示之刑,並均確定在案,且各罪均係於附表編號1至3 所示判決確定日期(即民國113年6月6日)前所為,有各該 刑事判決及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聲請人依刑事訴訟法 第477條第1項規定,以本院為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聲 請就附表所示各罪所處之刑定應執行之刑,其聲請經核尚無 不合。又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1至3所示之罪,前經臺灣臺 中地方法院以113年度聲字第2138號裁定應執行拘役120日確 定;受刑人所犯如附表編號6至7所示之罪,前經本院以113 年度易字第325號判決定應執行拘役90日確定,有該刑事裁 判、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揆諸前開說明,本院就附表 所示之各罪再為定執行刑之裁定時,自應受上開已定應執行 刑內部界限之拘束。本院審酌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各罪所 侵害之法益、犯罪情節、各罪間之關聯性、與被告前科之關 聯性、刑罰規範目的、罪數所反映之被告人格特性及整體犯 罪非難評價,並考量自由裁量之範圍應受內部性界限之拘束 及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及刑法第51條第6款但書,本案各 刑合併最長刑期不得逾拘役120日,而為整體評價後,裁定 如主文所示之應執行刑,並諭知易科罰金折算標準。另受刑 人所犯之罪所宣告沒收部分,依法應併執行之,是無再宣告 之必要。 四、本案聲請就附表所示之罪定其應執行之刑,均屬得易科罰金 之類型,牽涉案件情節單純,且本案因受前述裁量權內部界 限及定應執行刑法定上限之拘束,可資裁量之範圍有限,衡 量受刑人權益之保障、國家刑罰權之實踐及司法資源之有限 性,本院認顯無必要予受刑人以言詞、書面或其他適當方式 陳述意見,附此敘明。 五、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第41條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三庭 法 官 簡廷涓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對本裁定不服,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應抄 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書記官 張瑋庭 附表: 編號 1 2 3 4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拘役50日 拘役45日 拘役40日 拘役30日 犯罪日期 112年9月11日 112年10月9日 112年10月9日 112年8月5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3278號等 臺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3278號等 臺中地檢113年度偵字第3278號等 臺北地檢113年度調院偵字第397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臺北地院 案號 113年度易字第711、877號 113年度易字第711、877號 113年度易字第711、877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923號 判決日期 113年4月24日 113年4月24日 113年4月24日 113年6月12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臺中地院 臺北地院 案號 113年度易字第711、877號 113年度易字第711、877號 113年度易字第711、877號 113年度審簡字第923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年6月6日 113年6月6日 113年6月6日 113年7月24日 是否得為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是 備註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8389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8389號 臺中地檢113年度執字第8389號 臺北地檢113年度執字第5677號 編號1至3經臺中地院以113年度聲字第2138號裁定定應執行拘役120日確定 編號 5 6 7 罪名 行使變造特種文書 行使變造特種文書 竊盜 宣告刑 拘役50日 拘役45日 拘役55日 犯罪日期 112年11月17日 12時42分前某時許  112年11月23日  前某時許 112年11月24日 偵查(自訴)機關 年度案號 南投地檢113年度偵緝字第88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偵字第805號 花蓮地檢113年度偵字第805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南投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號 113年度投簡字第252號 113年度易字第325號 113年度易字第325號 判決日期 113年6月28日 113年12月24日 113年12月24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南投地院 花蓮地院 花蓮地院 案號 113年度投簡字第252號 113年度易字第325號 113年度易字第325號 判決 確定日期 113年7月31日 114年2月4日 114年2月4日 是否得為易科 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南投地檢113年度執字第2071號 花蓮地檢114年度執字第306號 花蓮地檢114年度執字第306號 編號1至2經花蓮地院以113年度易字第325號判決定應執行拘役90日確定

2025-03-21

HLDM-114-聲-129-20250321-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10號 聲 請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林楠智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2年度執字第2765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林楠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應執行拘役壹佰貳拾日,如易科罰 金,以新臺幣壹仟元折算壹日。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林楠智因犯家庭暴力防治法等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符合數罪併罰之要件,應依刑法第 53條及第51條第6款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訴訟 法第477條第1項之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數罪併罰,分別宣告 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期徒 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 刑期。但不得逾三十年。六、宣告多數拘役者,比照前款定 其刑期。但不得逾120日;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 刑法第51條規定,定其應執行刑;犯最重本刑為5年以下有 期徒刑以下之刑之罪,而受6月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之宣告 者,得以新臺幣1,000元、2,000元或3,000元折算一日,易 科罰金,於數罪併罰之數罪均得易科罰金或易服社會勞動, 其應執行之刑逾6月者,亦適用之。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 第51條第5款、第6款、第53條、第41條第8項分別定有明文 。又法律上屬於自由裁量事項,尚非概無法律性之拘束,在 法律上有其外部界限及內部界限。前者法律之具體規定,使 法院得以具體選擇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之外部界限。 後者法院為自由裁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法律秩序之理 念所在,此為自由裁量之內部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 不得有所踰越。在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應定其應執行 刑之案件,法院所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事項,然對於 法律之內、外部界限,仍均應受其拘束(參見最高法院94年 度台非字第21號判決意旨)。再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 第3項,已針對第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刑,明定有不利 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 定執行刑之情形,倘數罪之刑,曾經定應執行刑,再與其他 裁判宣告之刑定應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同受此原則之拘束 。亦即,另定之執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 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宣告之刑或所定執行刑之總和(最高 法院108年度台抗字第1499號裁定意旨參照)。 三、經查:  ㈠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之罪,經本院先後判處如附表所示之 刑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及臺灣高等法院被告前案紀錄表在 卷可稽。又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編號3至9所示之罪,分 別經本院以112年度簡字第171號判決(下稱定刑組合A)、1 13年度聲字第812號裁定(下稱定刑組合B)等裁判判處應執 行拘役50日、120日確定,則依前揭最高法院裁判之意旨, 本院就附表所示各罪再為定應執行刑之裁判時,自應受前開 裁判所為定應執行刑內部界線之拘束,即不應較重於前定之 執行刑加計後裁判所定執行刑之總和。  ㈡茲檢察官聲請就受刑人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合併定其應執行 之刑,本院審核後認為正當,應予准許。本院參酌受刑人所 犯如附表所示之罪,其中附表編號1至2所示之罪、編號3至9 所示之罪各該先前已分別定其應執行刑之組合即定刑組合A 、B,各該組合內之數罪罪名、罪質相同(定刑組合A所涉數 罪均為違反保護令,定刑組合B所涉數罪均為財產犯罪), 而上開2定刑組合間,則不僅客觀犯罪構成要件互異,主觀 上之犯意亦無重合之處,罪質明顯不同,應認受刑人就2定 刑組合間之責任非難重複程度較低,在合併定應執行刑之量 刑過程,自應予以適當反應其出於兩種截然不同之行為及犯 意。基此,再綜合酌以受刑人於各罪司法追訴程序均坦認犯 行,並無推諉卸責之情形,以及其於各次犯行分別造成被害 人之心理壓力高低、竊得之物之價值及是否已發還各被害人 等節,暨其過去前科素行,末審酌本院寄送陳述意見調查表 予受刑人,其雖勾選有量刑意見表達,但卻未記載任何文字 等一切情狀,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並諭知易科罰金折 算標準。至受刑人目前業已執行部分,則由檢察官於指揮執 行時扣抵,附此敘明。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3條、第51條第6款、 第41條第1項前段,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郭玉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趙于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附表:受刑人林楠智應執行之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3 罪名 違反保護令 違反保護令 竊盜 宣告刑 拘役30日 拘役30日 拘役25日 犯罪日期 112年4月24日 112年5月10日 112年5月20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3390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3390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620號、第10580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簡字第171號 112年度簡字第171號 112年度訴字第631號等 判決日期 112年9月18日 112年9月18日 113年3月29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簡字第171號 112年度簡字第171號 112年度訴字第631號等 判決確定日期 112年10月17日 112年10月17日 113年5月7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附表1至2所示之罪經本院112年度簡字第171號判決判處應執行拘役50日 附表3至9所示之罪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812號裁定應執行拘役120日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字第2765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更字第811號即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執更助字第4號 編號 4 5 6 罪名 竊盜 竊盜 詐欺得利 宣告刑 拘役25日 拘役30日 拘役30日 犯罪日期 112年7月30日 112年7月31日 112年8月7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620號、第10580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620號、第10580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620號、第10580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訴字第631號等 112年度訴字第631號等 112年度訴字第631號等 判決日期 113年3月29日 113年3月29日 113年3月29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訴字第631號等 112年度訴字第631號等 112年度訴字第631號等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5月7日 113年5月7日 113年5月7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附表3至9所示之罪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812號裁定應執行拘役120日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更字第811號即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執更助字第4號 編號 7 8 9 罪名 竊盜 竊盜 竊盜 宣告刑 拘役35日 拘役25日 拘役30日 犯罪日期 112年8月9日 112年8月12日 112年7月28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620號、第10580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8620號、第10580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偵字第9225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訴字第631號等 112年度訴字第631號等 112年度六簡字第349號 判決日期 113年3月29日 113年3月29日 113年3月2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2年度訴字第631號等 112年度訴字第631號等 112年度六簡字第349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3年5月7日 113年5月7日 113年5月8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附表3至9所示之罪經本院113年度聲字第812號裁定應執行拘役120日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執更字第811號即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執更助字第4號

2025-03-21

ULDM-114-聲-210-20250321-1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聲請定其應執行刑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78號 聲 請 人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 受 刑 人 蕭鈞倫 上列聲請人因受刑人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定其應執行之 刑(114年度執字第531號),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蕭鈞倫所犯如附表所示之罪,有期徒刑部分應執行有期徒刑拾伍 年。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受刑人蕭鈞倫因犯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案件 ,先後經判決確定如附表,符合數罪併罰之要件,應依刑法 第53條、第51條第5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爰依刑事 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等語。 二、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 ,不在此限:一、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二 、得易科罰金之罪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三、得易服社 會勞動之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罪。四、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 與不得易服社會勞動之罪。前項但書情形,受刑人請求檢察 官聲請定應執行刑者,依第51條規定定之;數罪併罰,分別 宣告其罪之刑,依下列各款定其應執行者:五、宣告多數有 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 定其刑期。但不得逾30年;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 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刑法第50條第1項、第2項 、第51條第5款及第53條分別定有明文。次按法律上屬於自 由裁量事項,尚非概無法律性之拘束,在法律上有其外部界 限及內部界限。前者法律之具體規定,使法院得以具體選擇 為適當裁判,此為自由裁量之外部界限。後者法院為自由裁 量時,應考量法律之目的,法律秩序之理念所在,此為自由 裁量之內部界限。法院為裁判時,二者均不得有所踰越。在 數罪併罰而有二裁判以上,應定其應執行刑之案件,法院所 為刑之酌定,固屬自由裁量事項,然對於法律之內、外部界 限,仍均應受其拘束(參見最高法院94年度台非字第21號判 決意旨)。而刑事訴訟法第370條第2項、第3項,已針對第 二審上訴案件之定應執行刑,明定有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 適用;而分屬不同案件之數罪併罰有應更定執行刑之情形, 倘數罪之刑,曾經定應執行刑,再與其他裁判宣告之刑定應 執行刑時,在法理上亦同受此原則之拘束。亦即,另定之執 行刑,其裁量所定之刑期,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 裁判宣告之刑或所定執行刑之總和(最高法院108年度台抗 字第1499號裁定意旨參照)。又數罪併罰中之一罪,依刑法 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 得易科罰金時,原可易科部分所處之刑,自亦無庸為易科折 算標準之記載(司法院釋字第144號、第679號解釋意旨參照 )。 三、經查:  ㈠受刑人因犯如附表所示各罪,先後經各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 之刑確定在案,有各該判決及其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稽, 其中附表編號1至6所處之刑係得易科罰金之罪,而編號7至2 2所處之刑則係不得易科罰金之罪,依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 第1款規定原不得就附表所示各罪合併定應執行之刑。然受 刑人已向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檢察官聲請合併定應執行刑, 此有受刑人簽名捺印之「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刑法第50條第 1項但書案件是否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在卷可查,是以 ,檢察官依刑法第50條第2項規定,經受刑人之請求,就附 表所示各罪所處有期徒刑部分,向本院聲請定其應執行之刑 ,核屬正當,應予准許。  ㈡本院參酌受刑人所犯附表編號1至20所示之罪業經臺灣高等法 院臺南分院以112年度抗字第27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2年 4月確定,而編號21至22所示之罪則經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 326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確定,依上開說明,本件所定 之應執行刑,即不得較重於前定之執行刑加計後裁判所定執 行刑之總和,以合乎自由裁量之內部界限。復酌以本件附表 編號1至6所示之罪,均係施用、持有毒品犯行;附表編號8 至22所示之罪,則均為販賣、轉讓毒品犯行,其僅有附表編 號7所示之罪為犯持有非制式手槍罪,與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無涉,經核其整體犯行,顯與其長期具有施用毒品惡習以及 接觸相關毒品人口有關,犯罪時間又多集中於民國109年間 ,因此認其本件所涉附表所示之犯行非難重複程度較高。基 此,本院再酌以受刑人就附表所示各次犯行所持有及販賣毒 品之數量、持有毒品及非制式手槍之時間久暫、其所獲取之 不法所得數額及其所犯數罪罪質、對於社會秩序及公共安全 之危害等節,並兼衡受刑人於犯各罪時之生活境遇、職業及 智識程度,以及其在上開請求定應執行刑調查表及本院陳述 意見表均表示請本院從輕量刑,家中親友患有疾病等一切情 狀,爰依法定其應執行刑如主文所示。 四、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刑法第50條第1項但書、第2項 、第53條、第51條第5款,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刑事第六庭  法 官 郭玉聲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書記官 趙于萱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附表:受刑人蕭鈞倫應執行之刑案件一覽表 編號 1 2 3 罪名 持有第二級毒品純質淨重20公克以上 持有第一級毒品 施用第二級毒品 宣告刑 有期徒刑5月 有期徒刑3月 有期徒刑3月 犯罪日期 109年2月15日至同年月21日止 109年3月9日至同年月11日止 109年3月10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09年度毒偵字第913號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毒偵字第665號等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毒偵字第665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案號 109年度訴字第549號 109年度易字第870號 109年度易字第870號 判決日期 109年10月7日 109年10月27日 109年10月2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案號 109年度訴字第549號 109年度易字第870號 109年度易字第870號 判決確定日期 109年11月6日 109年11月24日 109年11月24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編號1至20所示之罪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2年度抗字第27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2年4月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更字第1019號 編號 4 5 6 罪名 施用第二級毒品 施用第二級毒品 施用第二級毒品 宣告刑 有期徒刑4月 有期徒刑5月 有期徒刑4月 犯罪日期 109年3月18日 109年4月22日 109年6月18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毒偵字第665號等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毒偵字第665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0年度毒偵字第87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09年度易字第870號 109年度易字第870號 110年度簡字第34號 判決日期 109年10月27日 109年10月27日 110年3月1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09年度易字第870號 109年度易字第870號 110年度簡字第34號 判決確定日期 109年11月24日 109年11月24日 110年4月29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是 是 是 備註 編號1至20所示之罪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2年度抗字第27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2年4月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更字第1019號 編號 7 8 9 罪名 非法持有非制式手槍 販賣第二級毒品 販賣第二級毒品 宣告刑 有期徒刑2年,併科罰金新臺幣6萬元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3年10月 犯罪日期 108年1、2月間某日至109年6月18日止 109年4月28日 109年4月28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4385號等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19274號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19274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案號 109年度訴字第754號 109年度訴字第1502號 109年度訴字第1502號 判決日期 110年2月26日 110年3月31日 110年3月31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案號 109年度訴字第754號 109年度訴字第1502號 109年度訴字第1502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0年7月28日 110年7月28日 110年7月28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編號1至20所示之罪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2年度抗字第27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2年4月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更字第1019號 編號 10 11 12 罪名 販賣第二級毒品 販賣第二級毒品 販賣第二級毒品 宣告刑 有期徒刑4年 有期徒刑4年 有期徒刑3年10月 犯罪日期 108年11月16日 108年11月21日 109年2月1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7257號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7257號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7257號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訴緝字第6號 111年度訴緝字第6號 111年度訴緝字第6號 判決日期 111年7月27日 111年7月27日 111年7月2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案號 111年度訴緝字第6號 111年度訴緝字第6號 111年度訴緝字第6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1年8月25日 111年8月25日 111年8月25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編號1至20所示之罪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2年度抗字第27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2年4月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更字第1019號 編號 13 14 15 罪名 販賣第二級毒品 販賣第二級毒品 販賣第二級毒品 宣告刑 有期徒刑3年10月 有期徒刑4年4月 有期徒刑4年3月 犯罪日期 109年2月25日 109年2月28日 109年5月中旬某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7257號 臺灣嘉義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7257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4381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案號 111年度訴緝字第6號 111年度訴緝字第6號 110年度上訴字第946號 判決日期 111年7月27日 111年7月27日 110年11月9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111年度訴緝字第6號 111年度訴緝字第6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2155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1年8月25日 111年8月25日 111年4月27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編號1至20所示之罪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2年度抗字第27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2年4月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更字第1019號 編號 16 17 18 罪名 販賣第二級毒品 販賣第二級毒品 販賣第二級毒品 宣告刑 有期徒刑4年2月 有期徒刑4月2月 有期徒刑4年2月 犯罪日期 109年5月至同年6月15日間某日 109年5月至同年6月15日間某日 109年5月至同年6月15日間某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4381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4381號等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4381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案號 110年度上訴字第946號 110年度上訴字第946號 110年度上訴字第946號 判決日期 110年11月9日 110年11月9日 110年11月9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最高法院 案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2155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2155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2155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1年4月27日 111年4月27日 111年4月27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編號1至20所示之罪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2年度抗字第27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2年4月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更字第1019號 編號 19 20 21 罪名 販賣第二級毒品 轉讓禁藥 販賣第二級毒品 宣告刑 有期徒刑4年4月 有期徒刑7月 有期徒刑5年10月 犯罪日期 109年6月16日 109年9月20日 109年9月中旬某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09年度偵字第4381號等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1年度偵字第16851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4916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0年度上訴字第946號 111年度訴字第984號 113年度訴字第326號 判決日期 110年11月9日 111年9月26日 113年12月1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最高法院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苑 案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2155號 111年度訴字第984號 113年度訴字第326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1年4月27日 111年10月18日 114年1月15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否 否 備註 編號1至20所示之罪經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12年度抗字第275號裁定應執行有期徒刑12年4月 編號21至22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326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 臺灣臺南地方檢察署112年度執更字第1019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執字第531號 編號 22 (以下空白) 罪名 販賣第二級毒品 宣告刑 有期徒刑5年4月 犯罪日期 109年10月10日 偵查(自訴)機關年度案號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3年度偵字第4916號等 最後 事實審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案號 113年度訴字第326號 判決日期 113年12月17日 確定 判決 法院 臺灣雲林地方法苑 案號 113年度訴字第326號 判決確定日期 114年1月15日 是否為得易科罰金之案件 否 備註 編號21至22所示之罪經本院以113年度訴字第326號判決應執行有期徒刑6年 臺灣雲林地方檢察署114年度執字第531號

2025-03-21

ULDM-114-聲-178-20250321-1

台抗
最高法院

加重詐欺等罪定應執行刑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481號 抗 告 人 顏唯心 上列抗告人因加重詐欺等罪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中 華民國114年1月23日定應執行刑之裁定(113年度聲字第1622號 ),提起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又數罪併罰,分別宣 告其罪之刑,其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 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應執行之刑期,但不得逾30 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及第51條第5款分別規定甚明。又 執行刑之量定,係法院自由裁量之職權,倘其所酌定之執行 刑,並未違背刑法第51條各款規定所定之方法或範圍及刑事 訴訟法第370條所規定之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即法律之外 部性界限),亦無明顯違背公平、比例原則或整體法律秩序 之理念(即法律之內部性界限)者,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或 不當。 二、本件原裁定以抗告人即受刑人顏唯心因犯如其附表(下稱附 表)所示加重詐欺等罪,經法院判處如附表所示之有期徒刑 確定,合於數罪併罰規定,檢察官依抗告人之請求向原審聲 請定其應執行之刑,原審即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上,各刑合 併之刑期以下之範圍內,審酌曾定之執行刑加計附表其餘各 罪之宣告刑後之總和,並參酌抗告人之行為次數、時間間隔 、侵害法益、犯罪罪質、刑罰邊際效應遞減、復歸社會可能 性等整體非難評價等情,定其應執行之刑為有期徒刑2年2月 ,既未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及刑事訴訟法第370條所規定之 法律外部性界限,亦無明顯濫用裁量權而有違反法律內部性 界限之情形,此核屬原審定應執行刑裁量職權之適法行使, 自無違法或不當可言。抗告意旨謂定應執行刑應考量比例、 平等、責罰相當、重複評價禁止等各原則,並定有期徒刑1 年10月,使其受較適當之量刑云云,指摘原裁定不當。惟其 所指均係對於原審定執行刑裁量權之適法行使,任意指摘, 核無理由,應予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七庭審判長法 官 林恆吉 法 官 林靜芬 法 官 蔡憲德 法 官 許辰舟 法 官 吳冠霆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林宜勳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1  日

2025-03-20

TPSM-114-台抗-481-20250320-1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315號 聲 請 人 即 受刑人 陳信學 上列聲請人即受刑人因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聲請重新定其應 執行之刑,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駁回。   理 由 一、聲請人即受刑人陳信學(下稱以聲請人)聲請意旨略以:  ㈠本院105年度聲字第656號裁定以實體而言,原裁定依檢察官 之聲請,以聲請人所犯原裁定附表所示之罪合於定應執行刑 之規定,合併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20年,從形式上觀察固未 逾越刑法第51條第5款所定之外部界限,惟從聲請人所犯各 罪細觀,其犯罪時之目的、動機及手段均屬同屬性犯罪,其 犯罪時間相當接近,甚有同天之案,雖聲請人犯行已無刑法 第56條連續犯之適用,惟就實務而言其犯行應可視同一種連 續之行為,聲請人因檢察官先後起訴而分別審判,此於聲請 人之權益難謂無影響,原裁定並未就聲請人整體犯罪行為態 樣、時間觀察,即定其應執行刑有期徒刑20年,顯有不利於 聲請人之處,難謂與上開內部界限之法律目的及刑罰公平性 無違,且原裁定亦未說明有何為此裁量之特殊情由,致聲請 人所受處罰遠高於同類型,聲請人因受裁判上罪之裁定而有 予以酌減之情事,其裁量權之行使應非妥適,就此聲請人懇 請就聲請人因案件先後起訴、審判而影響其權益及司法公平 性,並考量聲請人之人格特質及犯罪目的、動機、手段、犯 後態度等綜合判斷,撤銷原裁定,給予聲請人適法並合情合 理之裁定。  ㈡聲請人所犯販賣第一、二級毒品原南投地院103年度聲字第51 2號裁定定應執行14年確定,所犯之案均為民國101年6至7月 間,奈何警方為貪圖績效便將102年偵字第3472號及103年度 偵字第2268號另行起訴販賣第一、二級毒品罪,且皆為同年 6月至7月間所犯之罪,原則上雖以數罪中最先確定案件為基 準日,然因定應執行刑之裁定與科刑判決有同等效力,不僅 同受憲法平等原則、比例原則及罪刑相當原則之拘束,且有 禁止雙重危險及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倘於特殊個案 依循上開刑罰執行之處理原則,而將原定刑基礎各罪拆解、 割裂、抽出或重新搭配更動,悖離數罪併罰定應執行刑之恤 刑目的,客觀上罪刑不相當,為維護定應執行刑不得為更不 利益之內部界限拘束原則,就該確定判決日期前之各罪定應 執行刑,是否較有利於聲請人。再按實施新法以來各級法院 對犯罪所判決之例參照如下:①臺中地方法院98年度易字第2 067號判決,恐嚇與詐欺罪共計116件,共計24年1月,定應 執行有期徒刑3年4月;②新北地方法院99年度訴字第3096號 判決,販賣二級毒品、轉讓、轉讓未遂及販賣三級毒品等罪 共12件,共計28年1月,定應執行刑為7年6月;③新北地方法 院100年度訴字第2455號判決,販賣一級毒品共9件,合計69 年,定應執行刑8年;④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6192號判決 ,詐欺案27件合計30年7月,定應執行4年;⑤最高法院105年 度台抗字第934號裁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定應執行刑2 5年7月,不服臺灣高等法院105年度抗字第1016號裁定提再 抗告,將原裁定撤銷發回高等法院更為裁定;⑥最高法院105 年度台抗字第946號裁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定刑21年1 1月,不服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105年度聲字第531號裁定 提起抗告,而裁定原裁定撤銷改判7年2月;⑦最高法院106年 度台抗字第814號裁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等罪定應執 行刑23年,不服臺灣高等法院106年度聲字第2338號裁定提 起抗告,將原裁定撤銷發回高等法院更為裁定等情。  ㈢綜上所呈,懇請能重新審酌聲請人所犯之案件均屬同一時段 所犯之罪,此次所涉之販賣毒品數罪因法院將之分案處理, 而分別起訴、判刑,聲請人犯案時間密集,就此部分已讓聲 請人有別於同一法院審理判決而定應執行刑,顯已有失公平 原則,又定應執行刑之刑度於上開判例獨屬重罪之比例原則 嚴重失衡,聲請人懇請重新定其應執行刑,讓聲請人能獲得 公平比例原則,聲請人在此祈求能夠給予聲請人改過自新的 機會,給予從輕量刑之裁定,早日返鄉照顧2位年邁且多病 ,受疾病折磨之雙親,努力工作回饋社會,祈能撤銷原裁定 ,從輕量刑之裁定,必銘感五內,盼准賜聲請人之訴願等語 。  二、按數罪併罰,有二裁判以上者,依第51條之規定,定其應執 行之刑,刑法第53條定有明文。次按依刑法第53條應依刑法 第51條第5款至第7款之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者,由該案犯 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聲請該法院裁定之;前項 定其應執行之刑者,受刑人或其法定代理人、配偶,亦得請 求前項檢察官聲請之,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1項、第2項亦 分別定有明文。由前揭規定可知,就聲請定應執行刑有聲請 權限之人乃犯罪事實最後判決之法院之檢察官,受刑人尚無 自行向法院聲請之權限;倘若受刑人於案件確定後認其所犯 數罪合於定應執行刑之要件而有聲請合併定刑之需求,僅得 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2項請求檢察官向該管法院聲請,乃 屬當然。 三、經查:  ㈠司法實務運作上,就所受理當事人或其相關人員的請求、聲 明、聲請、上訴或抗告案,概不受其所用詞文拘束,亦即應 尋繹其意涵,探求真意,而後依法律規定適切處理。本件聲 請人提出之「刑事聲明異議狀」,其書狀主旨記載:「為申 請重新定應執行刑乙事」等旨,又觀諸其內容記載:「懇請 鈞署就聲請人因案件先後起訴、審判而影響其權益及司法公 平性,並考量聲請人之人格特質及犯罪目的、動機、手段、 犯後態度等綜合判斷,撤銷原裁定,給予聲請人適法並合情 合理之裁定」等字句,而未就檢察官所為何項執行指揮有所 指摘,復未見有依抗告程序提起救濟之意思,應認其聲請之 真意,係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而非就檢察官之指揮執行聲 明異議,亦非對法院之裁定提起抗告程序,先予敘明。  ㈡本件聲請人因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數罪,請求檢察官向本 院聲請定應執行刑,經本院於105年4月28日以105年度聲字 第656號裁定定其應執行有期徒刑20年,受刑人不服提起抗 告,經最高法院於105年6月2日以105年度台抗字第449號裁 定駁回抗告確定,嗣由臺灣南投地方檢察署檢察官以105年 度執更字第498號執行在案等情,有法院前案紀錄表在卷可 參。又本件聲請意旨雖以本院105年度聲字第656號裁定附表 所示之罪,合於數罪併罰之規定,而向本院聲請重新定應執 行刑,惟聲請人不具直接向法院聲請定應執行刑之適格,已 如前述,卻誤逕向本院聲請重新定應執行刑,於法不合,且 無從補正,本件聲請自非合法,應予駁回。至於聲請人若認 有再聲請定應執行刑之必要,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77條第2項 之規定,請求檢察官向管轄之法院聲請,方符法制,併此敘 明。 三、據上論斷,依刑事訴訟法第220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七庭  審判長法 官 郭 瑞 祥                 法 官 陳 宏 卿                 法 官 陳 玉 聰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書狀(須 附繕本)。                 書記官 吳 姁 穗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2025-03-20

TCHM-114-聲-315-20250320-1

台抗
最高法院

加重詐欺等罪定應執行刑

最高法院刑事裁定 114年度台抗字第472號 再 抗告 人 黃冠達 上列再抗告人因加重詐欺等罪定應執行刑案件,不服臺灣高等法 院臺中分院中華民國114年1月16日駁回其抗告之裁定(114年度 抗字第45號),提起再抗告,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再抗告駁回。 理 由 一、按裁判確定前犯數罪者,併合處罰之。又數罪併罰,分別宣 告其罪之刑,其宣告多數有期徒刑者,於各刑中之最長期以 上,各刑合併之刑期以下,定其應執行之刑期,但不得逾30 年,刑法第50條第1項前段及第51條第5款分別定有明文。又 執行刑之酌定,係事實審法院裁量之職權,倘其所定執行刑 ,並未違背刑法第51條各款規定所定之方法或範圍及刑事訴 訟法第370條所規定之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即法律之外部 性界限),亦無明顯違背公平、比例原則或整體法律秩序之 理念(即法律之內部性界限)者,即不得任意指為違法或不 當。 二、原裁定略以:再抗告人黃冠達所犯如原裁定附表(下稱附表 )編號1至6、8所示之罪,分別經法院判處罪刑確定(編號5 犯罪日期欄所示「10月23日」係誤載,應更正為「110年10 月23日」)。檢察官依再抗告人之請求,聲請合併定其應執 行之有期徒刑。第一審審酌再抗告人所犯各罪中最長期刑度 為有期徒刑1年2月,各刑合併之刑期為有期徒刑18年11月; 附表編號1至3及5至6所示之罪所處之刑,曾分別定應執行有 期徒刑2年4月、2年,以及再抗告人所犯各罪之犯罪類型、 對侵害法益之加重效應及時間、空間之密接程度等情,而為 整體評價,定應執行刑有期徒刑5年,難謂有何輕重失當等 旨,因認其抗告為無理由,而予以駁回,經核於法尚無違誤 。 三、再抗告意旨僅略謂:原裁定未詳為審酌再抗告人已深感悔悟 ,積極與被害人達成民事上和解,並定期捐款予社會福利團 體,且犯罪時間密接,犯罪型態及罪責相同等情狀,致所定 應執行刑過重,請重新更定較輕之執行刑云云,係對原裁定 已明白說明之事項,或定應執行刑裁量權之適法行使,徒憑 己意,而為指摘。應認本件再抗告為無理由,予以駁回。 據上論結,應依刑事訴訟法第412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0  日 刑事第四庭審判長法 官 李錦樑 法 官 周政達 法 官 蘇素娥 法 官 林婷立 法 官 洪于智 本件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書記官 王怡屏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26  日

2025-03-20

TPSM-114-台抗-472-2025032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