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呂俐雯

共找到 229 筆結果(第 101-110 筆)

勞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補字第39號 原 告 萬泰物流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丙○○ 上列原告與被告甲○○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 判費。按勞動事件,除有民事訴訟法第406條第1項第2款、第4款 、第5款所定情形之一,或因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2條所生爭議者 外,於起訴前,應經法院行勞動調解程序;前項事件當事人逕向 法院起訴者,視為調解之聲請。調解之聲請不合法者,勞動法庭 之法官應以裁定駁回之。但其情形可以補正者,應定期間先命補 正。聲請勞動調解,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0所定額數繳納聲 請費。勞動事件法第16條第1項、第2項、第22條第1項、勞動事 件審理細則第15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經查,依原告起訴狀內 容及所附證據,並無證據顯示兩造就本件爭議曾行勞動調解,則 依動事件法第16條第2項之規定,原告之起訴應視為調解之聲請 ,並應補繳勞動調解聲請費。查原告起訴請求被告給付新臺幣( 下同)159萬元及起訴後之法定遲延利息,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 之20第1項規定,應徵調解聲請費2,000元。爰依勞動事件法第15 條、勞動事件審理細則第18條第2項、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 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 ,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俐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20 日 書記官 吳芳玉

2025-01-20

TPDV-114-勞補-39-20250120-1

勞簡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勞簡字第106號 原 告 劉美龍 訴訟代理人 蘇奕全律師 複代理人 湯竣羽律師 被 告 王增仁 訴訟代理人 陳淑鳳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伍萬元,及自民國一一三年七月四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百分之十五,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伍萬元為原告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原告其餘假執行之聲請駁回。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兩造同任職設於新北市中和區訴外人艾睿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被告為業務部經理,原告自民國110年1月1日起至113年3 月31日期間為隸屬於被告下之業務部資深經理。被告長期於 工作之公開場合對原告為羞辱、貶損性言語,多次於工作溝 通上以「幹你娘」、「媽的」、「幹」等粗鄙言論辱罵原告 。於112年11月20日,公司客戶反應公司與客戶間之合作問 題,被告於逕行回覆客戶之電子郵件(下稱系爭電子郵件) 時內標示原告,將客戶問題導向係因原告置之不理,同時將 副本寄送多人,被告所述並非事實,且嚴重影響客戶對原告 之信任程度。又被告時常以羞辱性言語與原告溝通,於113 年1月23日上午9時許,於兩造與同仁之會議進行間,被告當 場向原告表示「要不要是妳在公司的資歷沒幾年,真想炒了 妳」等語;嗣於113年1月24日,原告至被告座位旁討論公事 ,被告當著全辦公室所有人面前以「幹你娘老雞巴」之言語 辱罵原告,待原告回到座位,被告更追上前來追問原告:「 是妳要換部門還是我要換部門?」等語。原告因承受過大精 神壓力,嚴重影響睡眠,於113年1月25日向人資部門提出申 訴。被告所為除造成原告工作窒礙難行外,更嚴重不法侵害 原告之名譽權、人格尊嚴及長期於社會上累積之信用度,原 告長期身心狀態緊繃,精神受有極大痛苦。為此,爰本於侵 權行為之法律關係,依民法第184條、第195條第1項規定, 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㈠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 同)30萬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 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則以:   原告所提系爭電子郵件確實為被告所寫,此係因為客人反應 的問題在短時間內重複發生,客戶已經一催再催,且有多次 投訴。被告並非在113年1月23日向原告表示「要不是你在公 司的資歷沒幾年,真想炒了你」等語,被告曾經講過類似的 話,但不是在這個時間,也不是針對原告所述,只是以自己 做比喻講給原告聽,原話應該是:「如果我的業務主管這樣 的工作品質持續讓公司虧損,你覺得我會被公司炒掉嗎」等 語。被告於113年1月24日確實有向原告講「幹你娘老雞巴」 、「你覺得妳想換部門還是妳要我換部門」等語,因為被告 當時在跟訴外人組員MATT討論公事,遭原告進入辦公室打斷 ,經被告三次制止仍不離開,所以被告才脫口而出上開髒話 ,原告聽聞後掉頭就走,而且原告的工作狀況一直不好,主 管也想處理,所以當時被告才會接著問原告:「你覺得妳想 換部門還是妳要我換部門」等語。被告事後收到公司書面警 告,有向公司表示若認為被告錯得很嚴重,可以請被告離開 等語,惟公司表示沒有這麼嚴重。事發後,公司有找兩造去 洽談,被告向原告道歉,但原告不接受。被告不否認常以髒 話作為口頭禪,在討論工作或開玩笑、或針對某議題討論時 ,都會脫口而出,但被告並非用髒話辱罵原告,只是原告放 大認為遭受被告辱罵,被告只能尊重。原告去身心科就診並 不是完全都因為被告的行為造成,被告行為可能造成原告不 舒服,但絕對不是只是因為這句話,兩造共事二年時間,原 告也有開玩笑的時候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及 假執行之聲請均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違反 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 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 、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 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 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第19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又按名譽權之侵害非即與刑法之誹謗罪相同,名譽有無 受損害,應以社會上對個人之評價是否有所貶損為判斷之依 據,苟其行為足以使他人在社會上之評價受到貶損,不論其 為故意或過失,均可構成侵權行為,其行為亦不以廣布於社 會為必要,僅使第三人知悉其事,即足當之(最高法院96年 度台上字第2170號判決意旨參照)。 (二)經查,被告不爭執有於113年1月24日向原告出言「幹你娘老 雞巴」等語,且於工作溝通上常有口出「幹你娘」、「媽的 」、「幹」等語之事實(見本院卷第43、44頁),被告雖辯 稱113年1月24日當日係因原告打斷被告與同事之討論,且經 制止無果,被告始脫口而出上開穢語,又「幹你娘」、「媽 的」、「幹」等語僅係其個人口頭禪,不具針對性等語,然 依一般社會通念,被告於113年1月24日在上開情境下對原告 出言「幹你娘老雞巴」等語,又於工作溝通中口出「幹你娘 」、「媽的」、「幹」等語,已具有針對性,屬攻擊性之言 詞,足令原告感到難堪、不快,且在辦公環境中,足以貶損 原告之人格及社會評價。從而,被告上開所為確屬侵害原告 名譽權之侵權行為,原告依上開規定,請求被告賠償非財產 上損害,於法有據。至原告另有主張被告於112年11月20日 以系爭電子郵件對原告為不實指摘,嚴重影響客戶對原告之 信任程度等節,雖被告不爭執確有寄送系爭電子郵件(見本 院卷第42頁),惟細繹系爭電子郵件之內容,被告於系爭電 子郵件內所述:「Tina:此問題南京SHARP已經反映多次 我 們是甚麼障礙始終無法得到改善 你是不是要正視此問題 這 已經不是單存口頭說沒問題 就能解決南京的客訴已經不是 一兩次了 我們不應該讓客戶一直客訴問題治之不理 也未獲 得決 你的立即對策與永久改善對策是甚麼請清楚整理出問 題與障礙 我們作為 並且安排與相關作業負責人CONCALL 我 要全程參加 並立刻解決 報告請掌握5W2H」等語(見板簡卷 第19頁),措辭雖較為嚴厲,然並未以過激或係以侮辱與人 身攻擊字眼攻訐原告,綜合考量當時之情境與電子郵件上下 文,尚難認為被告係以敵視、討厭、歧視原告為目的而為系 爭電子郵件之內容,而有侵害被告人格、名譽、工作權或使 原告人格及社會評價受損之情況,準此,原告主張被告此部 分所為核屬侵權行為,自不可採。 (三)按不法侵害他人人格權,被害人受有非財產上損害,請求加 害人賠償相當金額慰撫金時,法院對於慰撫金之量定,應斟 酌實際加害情形、所造成之影響、被害人痛苦程度、兩造之 身份地位經濟情形及其他各種狀況,以核定相當之數額。是 以,精神慰撫金之多寡,應斟酌雙方之身分、地位、資力與 加害之程度及其他各種情形核定相當之數額,其金額是否相 當,自應依實際加害情形與被害人所受之痛苦及雙方之身分 、地位、經濟狀況等關係決定之(最高法院47年台上字第12 21號、51年台上字第223號、86年度台上字第3537號判決意 旨參照)。查原告主張因被告上述言論辱罵之行為,致其名 譽受到貶損,而受有精神上痛苦,為社會生活一般人之正常 感受,依前開規定,原告自得請求被告賠償非財產上之損害 。本院審酌被告侵害原告名譽權之手段及場所、原告名譽受 損程度及所受精神痛苦,暨兩造之身分、地位、職務關係、 學歷,及本院依職權調取之稅務電子閘門所得調件明細表等 一切情狀,認原告請求被告賠償其精神上之損害於5萬元之 範圍內,尚屬適當,應予准許;逾此數額之請求,則屬過高 ,不應准許。   (四)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百分之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 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之給付未約定確定期限,又 係以支付金錢為標的,依前揭法律規定,原告請求被告給付 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7月4日(見板簡卷第47頁)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亦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本於侵權行為之法律關係,依民法第184條 、第195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5萬元,及自113年7 月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 ,應予准許。逾此範圍,即屬無據,應予駁回。 五、本件為勞動事件,就勞工即原告勝訴部分,依勞動事件法第 44條第1項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原告之聲請僅係促 使本院依職權發動,無庸為准駁之諭知;另依同法第44條第 2項規定同時宣告被告得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並酌定相 當之金額。至原告敗訴部分,其假執行之聲請失所附麗,爰 併予駁回。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所提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俐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吳芳玉

2025-01-16

TPDV-113-勞簡-106-20250116-1

勞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資遣費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訴字第320號 原 告 蔡月雲 訴訟代理人 鍾儀婷律師(法扶律師) 被 告 朝桂餐廳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洪騰勝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資遣費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12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伍拾肆萬伍仟肆佰玖拾柒元,及自民國一 一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 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伍拾肆萬伍仟肆佰玖拾柒元 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他訴,但擴張或 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255 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經查,原告起訴時聲明請求:「㈠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54萬5,497元及法定遲延利 息。㈡被告應開立離職事由為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 、第6款之非自願離職證明書予原告。」(見本院卷第9頁) 。嗣於民國113年12月12日當庭撤回第二項聲明(見本院卷 第115頁),核屬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合於前揭法條 規定,應予准許。 二、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一)原告自102年4月10日起受僱於被告,擔任餐廳會計經理,約 定工資為每月5萬5,000元,於疫情期間,被告生意銳減,對 外宣布停止營業,但被告要求原告留下協助處理餐廳後停業 後之善後問題,因此兩造間勞動契約仍然存續。被告停業後 ,財務狀況日益退化,自113年5月起即未給付薪資予原告, 原告無法聯絡被告負責人,原告為保護自身權益,於113年6 月5日依勞動基準法第14條第1項第5款、第6款事由,向被告 表明終止勞動契約,並於同年月14日向臺北市政府勞動請勞 資爭議調解。請求被告給付如下所列金額: 1、工資6萬4,167元:   被告自113年5月1日起至同年6月5日止均未依約給付原告工 資,尚積欠5月份工資5萬5,000元,及6月份工資9,167元( 計算式:5萬5,000元÷30日×5日=9,166.66元,小數點以下四 捨五入,下同),共計為6萬4,167元(計算式:5萬5,000元 +9,167元=6萬4,167元)。 2、延長工時工資5萬7,140元:   原告於留守期間,因業務需要而陸續有提供延長工時勞務之 情形,原告平均每小時工資為229.17元(計算式:5萬5,000 元÷30日÷8=229.166元,小數點二位數以下四捨五入),依 打卡紀錄平日延長工時合計16小時,延長工時工資為4,889 元(計算式:229.17元×4/3×16小時=4,889元);週六延長 工時合計140小時,前2小時部分計52小時,以外計88小時, 延長工時工資計為4萬9,501元(計算式:229.17元×4/3×52 小時+229.17元×5/3×88小時=4萬9,501元);週日及國定假 日延長工時為12小時,延長工時工資計為2,750元(計算式 :229.17×12小時=2,750元),總計為5萬7,140元(計算式 :4,889元+4萬9,501元+2,750元=57,140元)。 3、特休未休工資11萬7,335元:   原告到職迄今累計64日特別休假未休,以每小時229.17元時 薪計算,被告應給付原告之特休未休工資為11萬7,335元( 計算式:229.17元×8小時×64日=11萬7335元)。 4、資遣費30萬6,855元:   原告於113年6月5日終止勞動契約前6個月之平均工資為5萬5 ,000元,工作年資為11年1月又25日,依勞動部網站提供之 資遣費計算,被告應給付原告之資遣費為30萬6,855元。 (二)為此,爰依兩造間之勞動契約、民法第482條、第486條、勞 動基準法第24條第1項、第38條第1項、第4項、勞工退休金 條例第12條第1項之規定,提起本件訴訟,請求被告給付上 開金額共計為54萬5,497元(計算式:6萬4,167元+5萬7,140 元+11萬7,335元+30萬6,855元=54萬5,497元)等語。並聲明 :被告應給付原告54萬5,497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 請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作任何聲明或陳 述。 三、本院之判斷: (一)原告上開關於工資、延長工時工資、特休未休工資、資遣費 之主張,業據提出原告111年11月起至113年6月打卡紀錄、 薪資轉帳明細、薪資表、追朔年假核算總表、勞動部網站資 遣費之計算式列印結果各1份為證(見本院卷第31至81頁) ,且被告對於原告主張之事實,已於相當時期受合法之通知 ,而於言詞辯論期日未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爭執,依民事訴 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前段規定視同自認, 是原告前揭主張之事實,堪以認定。準此,原告依兩造間之 勞動契約、民法第482條、第486條、勞動基準法第24條第1 項、第38條第1項、第4項、勞工退休金條例第12條第1項之 規定,請求被告給付積欠工資6萬4,167元、延長工時工資5 萬7,140元、特休未休工資11萬7,335元,及資遣費30萬6,85 5元,共計54萬5,497元,即有理由。 (二)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 。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其 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人 起訴而送達訴狀,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又遲延之債務,以 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 息,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應付利息之債務 ,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5 ,民法第229條第1項、第2項、第233條第1項、第203條分別 定有明文。本件被告應給付原告上開金額,已如前述,且上 開各項金額均屬有確定期限之給付,被告應自期限翌日起負 遲延責任,是原告請求被告給付自起訴狀繕本送達(見本院 卷第111頁)翌日即113年11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 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亦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兩造勞動契約、民法第482條、第486條、勞 動基準法第24條第1項、第38條第1項、第4項、勞工退休金 條例第12條第1項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54萬5,497元,及自 113年11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為勞動事件,就勞工即原告勝訴部分,應依勞動事件法 第44條第1項、第2項之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同時宣告 被告公司得供擔保,而免為假執行,並酌定相當之金額。原 告聲請願供擔保宣告假執行,僅具督促法院職權發動之效力 ,爰不另為准駁之諭知。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所提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俐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書記官 吳芳玉

2025-01-16

TPDV-113-勞訴-320-20250116-1

勞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薪資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補字第23號 原 告 鍾弘浩 被 告 動世科技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吳祥銘 訴訟代理人 吳佳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薪資等事件,原告聲請勞動調解不成立, 依勞動事件法第31條第2項準用第29條第4項規定,原告於受告知 或通知已逾10日不變期間未向本院為反對續行訴訟程序之意思, 應續行訴訟程序,並視為自調解聲請時,已經起訴。經查,原告 聲明請求:「被告應給付新臺幣(下同)2萬4,100元,及自民國 113年5月5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依民 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規定併算起訴前利息86元(113年5月5 日起至起訴前一日即113年5月30日計25日,計算式:2萬4,100元 ×5%×25/365=85.53元,元以下四捨五入),訴訟標的價額為2萬4 ,186元(計算式:2萬4,100元+86元=2萬4,186元),原應徵第一 審裁判費1,000元,然依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規定,本件請求 給付薪資等得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即應先徵收333元(計 算式:1,000元-1,000元×2/3=333元)。茲依勞動事件法第15條 、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 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俐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吳芳玉

2025-01-15

TPDV-114-勞補-23-20250115-1

勞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訴字第5號 原 告 張肇文 訴訟代理人 張偉志律師 被 告 星展(台灣)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伍維洪(NG WAI HUNG ANDREW) 訴訟代理人 陳金泉律師 李瑞敏律師 黃胤欣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原告聲請勞動調解 ,因調解不成立聲請續行訴訟程序。經查,原告聲明請求:「㈠ 確認被告將原告降職為信用卡業務專員之職務調動處分無效。㈡ 確認原告與被告間之僱傭關係存在。㈢被告應自民國113年6月17 日起至原告復職之前一日止,按月於每月25日給付原告新臺幣( 下同)12萬6,727元,及自各期應給付日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㈣被告自113年6月17日起至原告復職 之前一日止,按月提繳7,902元至原告勞工退休金專戶。」核其 聲明第一項非單純基於人格權、身分權有所主張之非財產權訴訟 ,應屬財產權訴訟,且依原告之主張,其因勝訴可獲得之利益尚 無客觀標準得以估算,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以同法 第466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0分之1核定為16 5萬元;聲明第三、四項均係以兩造間僱傭關係存在為前提,與 聲明第二項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之間,雖為不同訴訟標的,惟 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終局標的範圍,應認數 項標的互相競合,訴訟標的價額應擇其中價額最高之訴之聲明第 二項之價額定之。原告自陳於00年0月生,距勞動基準法第54條 第1項第1款強制退休年齡(滿65歲)止,可工作期間超過5年, 依勞動事件法第11條規定,訴訟標的價額以兩造間僱傭契約關係 存續期間之收入總數應以5年計算為807萬7,740元【計算式:(1 2萬6,727元+7,902元)×12月×5年=807萬7,740元】。再依民事訴 訟法第77條之2第2項規定併算第三項聲明之起訴前利息2,430元 (計算式如附表所示,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本件訴訟標的價 額為973萬222元(計算式:165萬元+807萬7,740元+2,430元=973 萬170元),原應徵第一審裁判費9萬7,426元,然依勞動事件法 第12條第1項規定,本件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得暫免徵收裁 判費三分之二,即應先徵收3萬2,475元(計算式:9萬7,426元-9 萬7,426元×2/3=3萬2,475元),扣除原告已繳之調解聲請費3,00 0元,尚欠2萬9,475元。茲依勞動事件法第15條、民事訴訟法第2 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 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俐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吳芳玉 附表:(民國/新臺幣) 編號 計算本金 起算日 終止日 年息 給付總額 1 12萬6,727元 113年6月26日 113年9月10日(計算至起訴前1日,見勞動調解聲請狀第1頁收狀日期) 5% 1,336.71元 2 12萬6,727元 113年7月26日 113年9月10日 5% 815.91元 3 12萬6,727元 113年8月26日 113年9月10日 5% 277.76元 給付總額合計 2,430.38元

2025-01-15

TPDV-114-勞訴-5-20250115-1

勞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工資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補字第2號 原 告 謝昀秀 被 告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法定代理人 周榆修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 經查,原告聲明請求:「被告應給付新臺幣(下同)1萬3,463元 ,及自民國110年9月5日(應工作結束次月之發薪日)起迄清償 日止,按年息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2第 2項規定併算起訴前之利息為2,202元(自110年9月5日起至起訴 前一日即113年12月12日計1,194天,利息計算式:1萬3,463元×1 ,194/365×5%=2202.30元,元以下四捨五入),訴訟標的價額為1 萬5,665元(計算式:1萬3,463元+2,202元=1萬5,665元),原應 徵第一審裁判費1,000元,然依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規定,本 件係請求給付工資等事件,得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即應先 徵收333元(計算式:1,000元-1,000元×2/3=333元)。茲依勞動 事件法第15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 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俐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 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吳芳玉

2025-01-15

TPDV-114-勞補-2-20250115-1

勞小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小字第82號 原 告 陳靜媛 被 告 洪志宏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9日言詞 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   原告於民國113年5月2日起任職訴外人脆皮鮮奶有限公司, 擔任賣甜甜圈的店員,約定薪資為每月新臺幣(下同)2萬7 ,470元,被告則為脆皮鮮奶有限公司負責人。原告自剛到職 起,公司裡每位女性員工口氣都不屑且沒有耐心教導原告工 作,口氣大聲到隔壁店家都會轉頭看,氣氛非常尷尬。原告 因為剛開始工作,動作比較慢,不如其他員工快速,其他員 工便向被告反應,被告於113年5月26日以簡訊通知原告,表 示同事反映原告動作很慢,同事都感到很累,要求原告做到 113年6月5日,還約談原告,表示原告出社會這麼久了,怎 麼那麼笨,不會跟同事相處等語,令原告感到難過,覺得自 己好像不如人一樣,已造成精神傷害。113年5月27日被告將 原告退出公司群組,且原告當時還在公司上班,同事都有如 期食用點心,被告卻不提供該有的點心給原告,讓原告覺得 很傷心。被告還叫全體同事不要跟原告說話,讓原告覺得被 孤立,被告身為老闆竟如此惡劣,帶頭霸凌員工。原告於11 3年5月31日中午,因為知道家中有事需要注意手機簡訊,而 將手機置於櫃子前,探頭看手機時,其他女員工見狀便告知 被告,稱原告上班玩手機,被告便通知警察請原告離開,不 然要提出私闖民宅告訴,到場員警向原告表示可以到勞動部 檢舉就好,便請原告先離開。公司其他員工都可以正大光明 使用手機,做自己的事,只有原告不可以,對原告並不公平 。原告只是要糊口飯吃,卻受到這種精神傷害,且被告之霸 凌行為,讓原告不能繼續工作,侵害原告之工作權。為此, 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95條之規定,請求被告給付精神慰撫 金5萬元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5萬元。 二、被告則以:   原告於113年5月起到職不到一個月,就氣走6名同仁教育訓 練,甚至大聲斥喝頂撞店長,反而說被同事霸凌。且原告任 職不到一個月期間,均未來電或傳訊息向被告反映遭受霸凌 ,係因同仁告知被告原告舉止異常有不適任之情形,被告遂 於113年5月27日告知原告不適任,並通報勞工局。被告有特 別向原告說明服務業值勤上班時不能玩手機,結果原告置之 不理,仍在上班時間故意去置物櫃把玩手機,還故意大聲在 店內辯駁,為免店內營運遭干擾,才請警察到場請原告離開 公司。原告居住在宜蘭30多年首次到臺北上班,被告詢問為 何要到臺北上班,原告表示宜蘭人都欺負他,所以原告要找 不一樣的地方上班,被告當時就覺得理由很奇怪,現在便明 白原告不適任之原因。被告經營之公司依正當程序資遣原告 ,並無不妥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本院之判斷: (一)按因故意或過失,不法侵害他人之權利者,負損害賠償責任 。故意以背於善良風俗之方法,加損害於他人者亦同。違反 保護他人之法律,致生損害於他人者,負賠償責任。但能證 明其行為無過失者,不在此限;不法侵害他人之身體、健康 、名譽、自由、信用、隱私、貞操,或不法侵害其他人格法 益而情節重大者,被害人雖非財產上之損害,亦得請求賠償 相當之金額。民法第184條、第195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 文。又「職場霸凌」雖尚無明確之法律要件及定義,惟霸凌 應指以敵視、討厭、歧視為目的,藉由持續性且積極之行為 ,反覆侵害特定個人之人格權、名譽權、或健康權等法律所 保障之法益,達逾越社會通念上可容許之程度,方屬該當。 故需綜合判斷受害人主張屬侵害行為之態樣、次數、頻率, 另考量受侵害之權利、行為人動機目的等,是否已超過社會 一般人所容許之範疇,始能認定是否已具職場霸凌情事。次 按當事人主張有利於己之事實者,就其事實有舉證之責任, 民事訴訟法第277條前段定有明文。民事訴訟如係由原告主 張權利者,應先由原告負舉證之責,若原告先不能舉證,以 證實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則被告就其抗辯之事實即令不 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 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123號裁判意旨參照)。本件原告指 稱被告有霸凌之侵權行為,既為被告否認,自應由原告就所 主張之事實負舉證責任。   (二)經查,原告就所主張被告霸凌之侵權行為,固提出通訊軟體 LINE截圖、招聘廣告、勞資爭議調解紀錄、勞動檢查處回復 紀錄等為證(見本院卷第15、18、27至28、53至87頁),然 細繹上開證據,除通訊軟體LINE截圖可證明被告確有將原告 從公司通訊軟體LINE對話群組移出,且於113年5月26日有向 原告表示「一個人一直犯錯,不代表每個人都有耐心教妳, 你也是不可能這樣教人,人會沒耐性的,並不是你所謂的心 眼小會說不舒服話,男生女都同性都會有,通性語言,主要 是不優秀的人會讓人生氣,妳個性一直覺得大家要包容妳, 你一直犯錯都是應該的?別人吃飽沒事找麻煩?妳個性一直 以來都如此,一直犯小錯,不允許被糾正,我沒辦法教你如 何改變,我找對的人就好,你自己也知道跟其他人比,你真 的不是很優秀,卻一直認為別人欺負你,教你的人都說很累 ,也很煩,不是我團隊20年來,只有你一人有如此感受被霸 凌,是我環境問題,還是你走到哪都會如此??妳自己也說 :宜蘭的人都會欺負你,所以你想來台北,我也說是你自己 問題,走到哪都一樣,就是妳個性問題,你不檢討自己,只 想怪別人,看你還是如此想法,我放棄了!我也不期待妳會 變很優秀,我再尋找不用教個性的人,只教專業域就可以獨 立,輕鬆多了,也不用擔憂會不會還有隱藏的問題存在」、 「我說了,目前只有你有問題,別老是質疑怪別人,差勁的 人,總是很喜歡怪罪別人,優秀的人,都不會發生這種事。 這年紀還發生這種幼稚的想法,我才更擔憂未來還有什麼幼 稚想法,雇用你根本就沒好處,反而要擔憂你又會有什麼樣 的問題出現」等語(下稱系爭言論)之外,並未能證明被告 有其他原告所主張之霸凌行為。而依原告所述,被告係於11 3年5月26日以簡訊通知原告將終止勞動契約後,於翌日即27 日將原告移除於公司通訊軟體LINE群組外,是被告將原告移 出公司群組之行為,本身並無違背一般社會常情,綜合考量 當時情境與兩造關係,亦難認該行為帶有以敵視、討厭、歧 視為目的,藉由持續性且積極之行為,反覆侵害原告人格權 、名譽權或健康權等法益之情況。再就被告於113年5月26日 以通訊軟體LINE向原告表示系爭言論乙節,綜觀兩造於通訊 軟體LINE對話之上下文,可知該對話係發生於000年0月00日 被告向原告表明將終止勞動契約後,被告於兩造間私人對話 中就其主觀對原告工作態度與問題所為之意見表達,被告上 開意見之表達縱有令原告感受不好,然其措辭並未過激或有 以侮辱與人身攻擊字眼攻訐原告,綜合考量當時情境與兩造 關係,佐以對話情境與上下文,尚難認為被告係以敵視、討 厭、歧視為目的而為系爭言論,或有侵害被告人格權、名譽 權、或健康權等法益,達逾越社會通念上可容許之程度,自 難認為被告所為屬職場霸凌,或有何侵害原告精神、名譽、 工作權之侵權行為。而原告其餘所提證據,亦均不足認定被 告有原告所主張之霸凌之侵權行為。準此,原告依民法第18 4條、第195條之規定,請求被告賠償原告精神慰撫金5萬元 ,即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84條、第195條之規定,請求被告 給付5萬元,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所提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證據,核 與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列,併此敘明。 六、適用小額訴訟程序之事件,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 定其費用額,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定有明文,爰依後附 計算書確定本件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勞動事件法第15條、民事訴訟法第78 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俐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須以違背法令為理由,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 院提出上訴狀(應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狀內應記 載表明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 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者。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 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9   日               書記官 吳芳玉 訴訟費用計算書:       項目 金額 第一審裁判費 1,000元

2025-01-09

TPDV-113-勞小-82-20250109-1

勞補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給付薪資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補字第18號 原 告 李佳媛 上列原告與被告新民科技有限公司間請求給付薪資事件,原告起 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查,原告聲明請求:「㈠被告應給付原告 新臺幣(下同)67,360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算之法定遲 延利息。㈡被告應提繳5,784元至原告在勞動部勞工保險局設立之 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核其訴訟標的價額為73,144元(計算式 :67,360元+5,784元=73,144元),原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000元 ,然依勞動事件法第12條第1項規定,本件係請求給付薪資事件 ,得暫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即應先徵收333元(計算式:1,0 00元-1,000元×2/3=333元)。茲依勞動事件法第15條、民事訴訟 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 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俐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吳芳玉

2025-01-08

TPDV-114-勞補-18-20250108-1

勞訴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訴字第10號 原 告 高煒翔 訴訟代理人 李兆環律師 王逸頎律師 被 告 趨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張偉欽 訴訟代理人 汪家倩律師 徐曼綾律師 陳姿蓉 謝依彣 柯志宜 姚思羽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原告聲明請求:「 ㈠先位聲明:1.確認原告與被告間僱傭關係存在。2.被告應自民 國113年9月10日至原告復職之日止,按月於每月末日給付原告新 臺幣(下同)9萬543元,及自各期應給付日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3.被告自113年9月10日起至原告復職之 日止,按月提繳5,526元至原告勞工退休金專戶。㈡備位聲明:1. 被告應給付原告42萬1,572元及法定遲延利息。2.被告應提繳5,5 26元至原告勞工退休金專戶。3.被告應發給原告非自願離職之服 務證明書。」核其先備位之聲明應為選擇,其訴訟標的價額,應 依其中價額最高者定之。先位聲明第二、三項聲明係以兩造間僱 傭關係存在為前提,與聲明第一項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部分, 雖為不同訴訟標的,惟自經濟上觀之,其訴訟目的一致,不超出 終局標的範圍,應認數項標的互相競合,是先位聲明之訴訟標的 價額應擇其中價額最高者即訴之聲明第一項之價額定之,計算原 告5年工資總額為新臺幣576萬4,140元【計算式:(9萬543元+5, 526元)×12月×5年=576萬4,140元】,另依新修正之民事訴訟法第 77條之2第2項規定併算聲明第一項起訴前即113年9月10日起至11 3年10月11日之孳息384元(計算式:9萬543元×31/365=384.49, 元以下四捨五入),合計為576萬4,524元(計算式:576萬4,140 元+384元=576萬4,524元)。備位聲明之訴訟標的價額為42萬7,0 98元(計算式:42萬1,572元+5,526元=42萬7,098元)。是本件 訴訟標的價額應擇先備位聲明中價額較高者即先位聲明之576萬4 ,524元定之,原應徵第一審裁判費5萬8,123元,然依勞動事件法 第12條第1項規定,本件係請求確認僱傭關係存在等事件,得暫 免徵收裁判費三分之二,即應先徵收1萬9,374元(計算式:5萬8 ,123元-5萬8,123元×2/3=1萬9,374元),扣除原告起訴時已繳納 之1萬8,285元,尚欠1,089元。茲依勞動事件法第15條、民事訴 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 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俐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關於核定訴訟標的價額部分,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 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8 日 書記官 吳芳玉

2025-01-08

TPDV-114-勞訴-10-20250108-1

勞執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勞資爭議執行裁定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勞執字第5號 聲 請 人 侯鈞翊 代 理 人 李曜騏 相 對 人 翔宇文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徐湧鈞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勞資爭議執行裁定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民國一一三年十月三十日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錄之 調解結果所載「相對人願給付聲請人新臺幣壹萬參仟貳佰貳拾貳 元,應於民國一一三年十月三十一日前匯入聲請人原留薪資帳戶 內」之調解內容,准予強制執行。 聲請程序費用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本件聲請意旨略以:兩造間因給付工資等之勞資爭議,於民 國113年10月30日經臺北市政府勞動局調解成立,調解內容 為:「1.對造人(即相對人,下同)應給付113年8月工資新 臺幣(下同)1萬3,000元、利息222元予申請人(即聲請人 ,下同)。2.上述款項,對造人應於113年10月31日前匯入 申請人原留薪資帳戶」。詎相對人竟未履行上開調解內容, 爰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第1項規定,聲請裁定准予強制 執行。 二、按勞資爭議經調解成立或仲裁者,依其內容當事人一方負私 法上給付之義務,而不履行其義務時,他方當事人得向該管 法院聲請裁定強制執行並暫免繳裁判費,勞資爭議處理法第 59條第1項前段定有明文。經查,聲請人主張兩造已達成調 解結果乙節,業據其提出臺北市政府勞動局勞資爭議調解紀 錄為證;而相對人未依調解內容履行給付等情,亦有聲請人 提出國泰世華銀行臺幣存款明細影本1份可稽。又本件查無 勞資爭議處理法第60條各款所定不應准許強制執行聲請之情 形。是聲請人上開聲請,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三、依勞資爭議處理法第59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民事   訴法第95條第1項、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俐雯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7   日               書記官 吳芳玉

2025-01-07

TPDV-114-勞執-5-202501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