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管理費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01-110 筆)

小上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給付管理費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小上字第281號 上 訴 人 吳美華 送達處所:新北市○○區○○街00號0 樓 被上訴人 碧富邑大樓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王寶國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事件,上訴人對於中華民國113年1 0月25日本院板橋簡易庭113年度板小字第1124號第一審判決提起 上訴,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伍佰元由上訴人負擔。   理 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且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原判決 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暨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 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第43 6條之25定有明文。所謂違背法令,係指依同法第436條之32 第2項準用第468條所定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第469 條第1款至第5款所定判決當然違背法令之情形。故當事人提 起上訴,如以同法第469條所列第1款至第5款為理由時,其 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有合於各該條款規定情形之具 體內容,及係依何訴訟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 係以第一審判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68條不適用法規或適用法 規不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表明該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條項,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或憲法法庭裁判之字號, 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暨係依何訴訟 資料合於該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如未依上述方法表明,或 其所表明者與上開法條規定不合時,即難認為已合法表明上 訴理由,其上訴自非合法(最高法院111年度台上字第988號 、111年度台上字第1361號裁定意旨參照)。又依民事訴訟 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同法第471條第1項上訴法律審(第 三審)之規定,小額程序之上訴人若未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 提出如上所述之合法上訴理由書於第二審法院,第二審法院 無庸命其補正,即得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2項準用同法第44 4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逕以裁定駁回之。再於小額訴訟程序 ,當事人於第二審程序不得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但因原 法院違背法令致未能提出者,不在此限,亦為民事訴訟法第 436條之28所明定。 二、本件上訴意旨略以:  ㈠本案係請求給付溫泉取用費,原判決卻登載為請求給付管理 費事件,與事實和法令不符。另上訴人於民國109、110年合 計繳交新臺幣(下同)4,800元溫泉費給被上訴人,供被上 訴人代為繳交108年起上訴人每年應分擔之溫泉費,截至112 年底,仍有2,105元可供繳納未來數年應分擔之溫泉費,是 原判決所稱上訴人應給付2,400元之債務不存在。  ㈡又有權利收取溫泉費者是縣政府,並非被上訴人,被上訴人 僅係溫泉費的代收轉付者,並無任何法律依據可以向上訴人 請求給付溫泉費2,400元,被上訴人應證明向上訴人收取之4 ,800元溫泉費已全數轉付給縣政府,尚不足2,400元,始能 向上訴人請求。另108年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所載使用者付 費每戶每月收200元,只有提議並無決議通過,被上訴人自 應退還上訴人於109、110年所繳交之4,800元溫泉費,是若 被上訴人對上訴人確實存在2,400元溫泉費墊付款債權,上 訴人亦主張兩者抵銷,抵銷後被上訴人尚須返還上訴人2,40 0元,原審判決對上訴人上開答辯均未審酌。另被上訴人原 審所提之110年12月11日規約修訂版沒有法律效力,原審未 詳加查證,即率予引用並做成對上訴人不利之判決等語。並 聲明:⒈原判決廢棄。⒉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經查:上訴人於113年11月8日就本院板橋簡易庭113年度板 小字第1124號小額程序第一審判決提起上訴,惟核其上訴意 旨,均僅為兩造於原審爭執之基礎事實,本屬事實審法院取 捨證據認定事實之職權範圍,應由事實審法院斟酌全辯論意 旨及調查證據之結果而為判斷。上訴人並未具體指出原審判 決有民事訴訟法第468條、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定如何違 背法令之情事,更未指明原審判決所違反之法令條項或其內 容以及依訴訟資料有何判決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參諸前開 說明,自不得謂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本件上訴顯難認為合 法。本件上訴人既未依法提起上訴,且已逾上開20日補提上 訴理由之法定期間,迄今仍未補提合法之上訴理由書,應認 本件上訴為不合法,而毋庸命其補正,逕以裁定駁回之。又 上訴人於本院提出公寓大廈管理Q&A、臺北自來水事業處「 常見問答」、宜蘭縣政府108年度溫泉取用費繳款書、温泉 取用費徵收費率及使用辦法、温泉取供事業申請經營許可辦 法、規約修訂版草案問卷調查表、內政部新聞稿、上訴人函 復及催告函、110年12月11日區權人會議會議紀錄第1、2版 、113年6月19日臺灣高檢署函為證據資料,惟此核屬上訴人 於第二審程序中提出之新攻擊防禦方法,上訴人復未說明有 何原審違背法令致其未能提出前揭攻擊防禦方法之情事,是 上訴人此部分主張,顯違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8前段規 定,本院於法亦無從加以審酌,附此敘明。從而,本件上訴 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四、本件第二審訴訟費用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1項準用同 法第436條之19第1項,確定其數額為1,500元,並應由上訴 人負擔。 五、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71條第1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 第1項、第78條、第436條之19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民事第二庭 審判長法 官  黃若美                   法 官  顏妃琇                   法 官  張智超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1  日                   書記官  劉冠志

2025-03-10

PCDV-113-小上-281-20250310-1

板簡
板橋簡易庭

給付管理費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板簡字第2175號 原 告 凱旋門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楊順發 訴訟代理人 涂陽明 被 告 徐全德 訴訟代理人 邱吉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事件,於中華民國114年2月11日言 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488,656元,及自民國113年6月29日起至 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主張: 被告係新北市○○區○○路000號7樓、22樓、641號2 2樓建物(下稱本件建物)的區分所有權人,本件建物係在原 告管委會之管領範圍之內,被告自民國106年5月起至113年6 月止,共積欠管理費、清潔費等費用共新臺幣(下同)488,65 6 元,爰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社區規約之約定,提起本訴 ,並聲明: ㈠被告應給付原告488,656元,及自113年6月29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㈡願供擔保,請 准宣告假執行。 二、被告抗辯:請管委會把樓頂漏水問題修繕,從之前到現在都 沒有處理,現在也把我們的停車位的鎖換掉了,害我們不能 停車,也鎖住我們的樓梯,我們沒辦法搭乘到22樓,所以我 們只能無聲的抗議,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本院卷第144頁):   被告是本件建物的區分所有權人,本件建物係在原告管委會 之管領範圍之內,被告自106年5月起至113年6月止,仍積欠 管理費、清潔費等費用。 四、本院認原告之主張有理由,說明如下: ㈠、按同時履行抗辯,乃基於雙務契約而發生,倘雙方之債務, 非本於同一雙務契約,縱令雙方債務在事實上有密切之關係 ,或雙方之債務雖因同一之雙務契約而發生,然其一方之給 付,與他方之給付,並非立於互為對待給付之關係者,均不 能發生同時履行之抗辯,是就同時履行抗辯權之成立,須因 本於雙務契約而互負債務,其間並有對價關係,始具有此抗 辯權利,其中「互負債務」尤為不可或欠之前提。 ㈡、本件被告於言詞辯論時自陳:有積欠原告管理費、清潔費,但 這是因為有如「被告抗辯」欄所述的原因等語(本院卷第142 -144頁),細譯被告之抗辯內容,應係在主張同時履行抗辯 ,然本件原告即管理委員會僅是代為執行全體區分所有權人 決議之事項,即區分所有權人繳納對象之債權主體,本質上 係屬全體區分所有權人,而非管理委員會,是管理委員會之 職務(包含提供帳冊或收支明細)與管理費、水費、清潔費用 或其他費用之收取並非源於同一雙務契約,既非立於互為對 待給付之關係者,區分所有權人不得援引同時履行抗辯作為 拒絕交付費用之依據。 ㈢、基此,本院認為被告既然有積欠原告管理費、清潔費,且其 同時履行抗辯亦無理由,則被告就應給付其所積欠原告之費 用。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及原告社區規約約 定,請求被告給付488,656元,及自113年6月29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判決事證基礎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主張、陳述及所提證 據,經本院審酌後,認與判決結果已無影響,爰不再一一論 述,併予敘明。   七、本件係依簡易訴訟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 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沈易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新北市○○區○○路0 段00巷0號)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 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吳婕歆

2025-03-07

PCEV-113-板簡-2175-20250307-1

小上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

給付管理費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小上字第30號 上 訴 人 徐美鳳 被 上訴 人 中友綠園邸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劉仁慧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事件,上訴人對於民國113年12月1 6日本院臺中簡易庭113年度中小字第2989號第一審小額判決,提 起上訴,本院合議庭裁定如下:   主  文 上訴駁回。 第二審訴訟費用新臺幣2,250元由上訴人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之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 令為理由,不得為之。又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 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 之24第2項、第436條之25分別定有明文。又所謂判決有違背 法令,乃指判決不適用法規或適用不當,若僅係取捨證據、 認定事實等屬於原審法院職權行使之事項,除有認定違法之 情形外,尚不生違背法令之問題。而以判決有不適用法規或 適用不當為上訴理由時,其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有具體之指摘 ,並揭示該法規之條項或內容,或有關司法院解釋、憲法法 庭裁判,或成文法以外之習慣或法理等及其具體內容。如依 民事訴訟法第469條所列第1款至第5款理由提起上訴時,其 上訴狀或理由書應揭示合於該條款之事實,上訴理由狀如未 依此項方法表明者,即難認為已對原判決之違背法令有具體 之揭示,其上訴自難認為合法。次按當事人於第二審程序不 得提出新攻擊或防禦方法。但因原法院違背法令致未能提出 者,不在此限,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8亦定有明文。再按 上訴狀內未表明上訴理由者,上訴人應於提起上訴後20日內 ,提出理由書於原第二審法院;未提出者,毋庸命其補正, 由原第二審法院以裁定駁回之;上訴不合法者,第二審法院 應以裁定駁回之,此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均準用之,民事 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第471條第1項、第444條第1項前 段亦有明文規定。如在第二審法院未裁定駁回上訴前已補提 者,其上訴程式之欠缺,應認為已經補正,第二審法院不得 再以裁定駁回其上訴(最高法院89年度台抗字第39號民事裁 定、同院81年度台抗字第58號民事裁定參照)。其中,關於 民事訴訟法第471條之規定,上訴人應於上訴後20日內提出 上訴理由之限制,於小額事件上訴時,依同法第436條之32 第2項之規定亦有準用,從而,依首揭裁定之意旨,倘小額 事件之上訴人雖逾上訴期間20日,惟於上訴審法院裁定駁回 前,即已提出上訴理由書,仍應認已補正,自不待言。 二、本件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事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 (下同)31,302元,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第1項規定, 應適用小額訴訟程序,依前述說明,上訴人非以原判決違背 法令為由不得提起上訴,且上訴理由依法須表明原判決所違 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始符合上訴程式。而查:原判決於 民國113年12月27日寄存於上訴人住所轄區之臺中市政府警 察局第四分局黎明派出所,上訴人對於該小額訴訟第一審判 決不服,於法定期間內之114年1月15日提出上訴,其上訴狀 僅有記載對原判決不服,並未具體表明原判決有何違背法令 之事實及理由,然上訴人於本院裁定駁回上訴前之114年3月 4日已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書,此有民事上訴理由狀附卷足 稽,揆諸前揭說明,其上訴未表明上訴理由之程式欠缺即已 補足,合先敘明。   三、本件上訴意旨略以:上訴人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8條之規 定,僅負責管理公共基金及依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運用 公共基金,並無決議區分所有權人繳納管理費或公共基金之 方式,而上訴人於111年12月9日召開臨時區分所有權人會議 (下稱系爭區權會),決議通過管理費由管理委員會開立繳 費單向指定超商繳納,不接受現金、支票或匯款繳納,故拒 收上訴人匯款繳納之每期管理費。然兩造間請求撤銷系爭區 權會決議等事件,業經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13年度上字 第44號判決確認系爭區權會所為之全部決議均不成立,被上 訴人不服提起上訴,復經最高法院113年度台上字第2195號 判決上訴駁回確定,被上訴人自不得據前開決議,退還上訴 人前已繳納之管理費。又上訴人每期(二個月)應繳納管理 費應為管理費3,347元、車位清潔費600元、機車位清潔費10 0元,共計4,047元,並非被上訴人主張之每期(二個月)5, 217元,上訴人曾於113年9月1日、同年月12日、同年月23日 ,分別匯款各13,962元、1,014元、13,962元,共計28,938 元,扣除113年9月1日匯款金額13,962元,其中包含113年7 、8月管理費,若以每期(二個月)5,217元計算,匯款餘額 23,721元(計算式:28,938元-5,217元=23,721元),至少 尚可繳納4至5期之管理費(計算式:23,721元÷4,047元=5.8 6、23,721元÷5,217元=4.54)。又被上訴人拒絕受領而退還 上開匯款後,被上訴人業以本院112年度存字第2226號提存 書提存29,449元,其中應包含被上訴人請求112年9月至同年 12月應繳納之管理費6,070.5元(計算式:5,217元×1.5期=6 ,070.5元)或7,825.5元(計算式:4,047元×1.5期=7,825.5 元),上訴人既已依債務本旨提出給付,經被上訴人拒絕受 領,上訴人復已如數為被上訴人辦理提存,應生清償效力。 原判決以上訴人匯款繳納管理費28,938元,並非每期應繳納 之5,217元,逕認上訴人交付或匯款之金額,並非合於債之 本旨之給付,而為不利於上訴人之判決,認事用法自有違背 法令等語。並聲明:原判決不利上訴人之部分廢棄;上開廢 棄部分,被上訴人於原審之訴駁回。 四、經查:  ㈠本件上訴意旨雖引用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8條、民法第326條 之規定、最高法院23年上字第98號判例、最高法院75年度台 上字第1905號、46年台上字第947號判決意旨等,然核其上 訴理由狀所載內容,係就原審認定上訴人每期(二個月)應 繳納管理費為5,217元,上訴人前以匯款或提存方式繳納之 數額,並非依債之本旨所為之給付,被上訴人自得拒絕受領 而不生清償之效力等節,就原審證據取捨及認定事實之職權 行使,指摘為不當,並未具體指明原判決有何不適用法規或 適用法規不當,或民事訴訟法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所稱當 然違背法令之情事,或依訴訟資料合於違背法令及符合該條 款要件之具體事實,自難認已合法表明上訴理由。況且,前 揭23年上字第98號判例因無裁判全文可資參考,依108年1月 4日修正,同年7月4日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57條之1第1項規 定,業已停止適用;最高法院75年度台上字第1905號、46年 台上字第947號判決意旨等,亦非民事訴訟第436條之24條第 2項所規範之「法令」,縱原審之認定與該判決意旨有所不 同,亦非得謂原判決有違背法令情形。  ㈡上訴人於原審對於每期(二個月)應繳納管理費,包含電梯 基金應為5,217元,並無爭執(見原審卷第93頁),並於113 年11月5日匯款5,217元予被上訴人時,自行備註為9月10月 管理費等情,此有上訴人提出之轉帳交易明細在卷可稽(見 原審卷第309頁),上訴人提起上訴後始就其每期應繳納管 理費為4,047元提出爭執,核屬上訴人於第二審程序中始提 出之新攻擊防禦方法,上訴人復未說明原審有何違背法令致 其未能於第一審言詞辯論終結前提出前揭攻擊防禦方法之情 事,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8規定,本院自不得審酌,上 訴人亦不得執此新攻擊方法,指摘原審判決認定上訴人以上 開匯款或提存方式所為之給付,與上訴人每期(二個月)應 繳納管理費為5,217元不符,而不合於債之本旨之認定,有 何不當。  ㈢上訴人之上訴,既未對原判決有何違背法令之處為具體之指 摘,揆諸前開規定及說明,即未合法表明上訴理由,從而上 訴人提起上訴,為不合法,應予駁回。 五、末按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定其費用額,民事訴訟 法第436條之19第1項定有明文,並依同法第436條之32第1 項規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準用之。查上訴人提起本件 上訴既經駁回,則上訴人應負擔之本件訴訟費用額為第二審 裁判費,應確定為2,250元,爰諭知如主文第2項所示。 六、據上論結,本件上訴為不合法,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 第1項、第2項、第444條第1項前段、第95條第1項、第78條 、第436條之19第1項,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民事第六庭  審判長法 官 巫淑芳                 法 官 莊毓宸                 法 官 孫藝娜 上列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10  日                 書記官 資念婷

2025-03-07

TCDV-114-小上-30-20250307-1

司促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給付管理費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支付命令 114年度司促字第1409號 債 權 人 綠意華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吳泳權 債 務 人 蔡秀金 一、債務人應向債權人清償新臺幣柒仟元,及自本支付命令送達 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並賠償程 序費用新臺幣伍佰元,否則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十日之不變 期間內,向本院提出異議。 二、請求之原因事實如附件聲請狀所載。 三、債務人未於不變期間內提出異議時,債權人得依法院核發之 支付命令及確定證明書聲請強制執行。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庭 司法事務官 黃鳳珠 附記: 一、債權人、債務人如於事後遞狀均請註明案號、股別。 ★二、債權人應於收受支付命令後十五日內,提出『債務人其他可 供送達之地址』;如債務人係法人,則應提出法人最新登記 資料( 例如公司設立變更登記事項表) 及法定代理人最新 現戶戶籍謄本正本( 戶長變更及全戶動態記事欄、個人記 事欄請勿省略) ,以核對是否合法送達。( 否則無法核發 確定證明書) 三、債務人如已向法院聲請更生或清算,應於本命令送達後二 十日內向本院提出異議,若未提出異議,則本命令確定後 本院仍將逕行核發確定證明書予債權人。 四、案件一經確定,本院依職權逕行核發確定証明書,債權人 勿庸另行聲請。 五、支付命令不經言詞辯論,亦不訊問債務人,債務人對於債 權人之請求未必詳悉,是債權人、債務人接獲本院之裁定 後,請詳細閱讀裁定內容,若發現有錯誤,請於確定前向 本院聲請裁定更正錯誤。

2025-03-06

TNDV-114-司促-1409-20250306-3

苗小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

給付管理費

臺灣苗栗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3年度苗小字第740號 原 告 賦閣居社區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林裕智 訴訟代理人 薛歆霈 被 告 吳淑嫻 兼訴訟代理人 張智銘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13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柒萬貳仟陸佰肆拾捌元,及自民國一 百十三年十一月六日起至清償之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 利息。 二、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 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三、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柒萬貳仟陸佰肆拾捌元 為原告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按當事人法定代理人代理權消滅者,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理 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 應即為承受之聲明,他造當事人,亦得聲明承受訴訟,民事 訴訟法第170條、第175條分別定有明文。經查,原告法定代 理人於訴訟繫屬中由李雪子變更為林裕智,並經原告於民國 113年9月10日、114年1月23日具狀陳報及聲明由林裕智承受 訴訟(本院卷第55、255至265頁),核與前揭規定相符,應 屬適法。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為苗栗縣○○市○○段0000○號即門牌號碼同市○ ○路000號3樓房屋(下稱系爭房屋)暨其坐落之同段1086地 號土地之所有權人,亦為系爭房屋所在之公寓大廈即賦閣居 社區(下稱系爭社區)之住戶,而被告於104年9月25日向系 爭房屋與系爭社區之建商即訴外人弘菱建設有限公司(下稱 弘菱公司)買受系爭房屋時所簽立之預定買賣契約書(下稱 系爭契約)之附件賦閣居社區住戶管理規約(下稱系爭規約 )第10條即第2項、第16條第6款、第17條約定,可知被告於 系爭房屋交屋後即負有繳納管理費之義務,且每坪為新臺幣 (下同)60元,然被告並未繳納110年7月至111年6月為止之 管理費,已積欠管理費達2期以上,又前開期間系爭房屋包 含主建物、附屬建物、共有部分(不含停車範圍)之管理費 共計72,648元(計算式:60元/坪×100.9坪×12個月=72,648 元),爰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1、2項、第21條、系 爭契約第6條第5項、第16條、第17條、系爭規約第10條等約 定請求被告給付欠繳管理費暨遲延利息等語。並聲明:被告 應給付原告72,648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之翌日起至清償 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原告管理委員會成立前系爭社區之管理負責人即 弘菱公司曾以本院112年度苗簡字第121號給付管理費等事件 (下稱另案)請求被告繳納110年1月至111年6月間之管理費 103,680元,已包含本件請求之110年7月至111年6月期間之 管理費,然弘菱公司於另案已拋棄依系爭規約第16條、第17 條之請求,嗣經另案判命被告給付110年1月至同年6月之管 理費36,224元予弘菱公司,被告亦已給付完畢,而原告之權 利乃繼受管理負責人而來,亦應受該拋棄效力之拘束,況原 告本件請求已受另案既判力所及,自不得再另行向被告請求 給付,而應向弘菱公司追究另案訴訟中拋棄請求之損失等語 ,資為抗辯。並聲明: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 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三、不爭執事項   下列事項為兩造所不爭執(本院卷第250至252頁),並有相 關證據在卷可佐,堪信為真實:  ㈠被告於104年9月25日與弘菱公司簽立系爭契約,由被告向弘 菱公司買受系爭房屋所有權及其所在公寓大廈即系爭社區共 用部分即編號A1棟地下一樓編號12、13號停車位、編號A2棟 地下一樓編號14、15號停車位(下稱系爭車位)之車位使用 權(本院卷第135至215頁)。  ㈡被告於108年9月23日以買賣為登記原因取得系爭房屋,系爭 房屋應有部分比例為被告張智銘1/2、被告吳淑嫺1/2,地下 室汽車停車位無獨立權狀,以建物所有權狀共有部分載明車 位編號及權利範圍,包含停車位編號B1-12(權利範圍890/10 0000)、B1-13(權利範圍850/100000)、B1-14(權利範圍890/ 100000)、B1-15(權利範圍890/100000)共計4個停車位。系 爭房屋依建物所有權狀記載建物總面積為202.39平方公尺, 附屬建物即陽台面積22.65平方公尺,被告就系爭房屋之共 有部分(含停車位範圍)面積共為223.0000000平方公尺( 計算式:3257.94平方公尺×6851/100000=223.0000000), 共有部分中之車位部分(權利範圍為3520/100000)面積為1 14.679488平方公尺(計算式:3257.94平方公尺×3520/10000 0=114.679488),被告就系爭房屋之共有部分扣除車位之總 面積共為108.0000000平方公尺。系爭建物之建物面積含主 建物、附屬建物、不含停車位範圍之共有部分,為333.0000 000平方公尺(計算式:202.39+22.65+108.0000000=333.00 00000)即100.9坪(計算式:333.0000000×0.3025=100.000 00000000000,計至小數點下兩位)(本院卷第101至109頁 )。  ㈢系爭契約第6條第5項約定「基於管理運作之需要,買方應於 使用執照取得時預繳交屋後賣方代管6個月管理費,預估每 月應繳:房屋每坪新台幣60元起。上述預繳費用於交屋時依 地政機關登記完竣之面積核實計算,多退少補。以上費用擬 作為管理委員會開辦費及公共管理、公共水電、清潔維護及 其他一切委外執行或經常性支出等費用之週轉金,由賣方統 籌管理,俟管理委員會成立或管理負責人產生後,賣方應即 結算摯據」。  ㈣系爭房屋於108年10月11日交屋(另案卷㈡第18頁)。  ㈤系爭社區管理委員會即原告於111年6月20日成立,管理費收 費標準為每坪60元、1車位400元。  ㈥自110年7月起迄113年9月30日,系爭房屋每月之管理費為6,0 54元(計算式:100.9坪×60元=6,054元)。  ㈦系爭社區於弘菱公司出賣時即定有系爭規約,被告亦於簽立 系爭契約同時同意系爭規約之內容,系爭規約第10條第2項 約定:「公共基金、管理費之繳納『二、管理費由各區分所 有權人依照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分攤之。但第一次區分 所有權人會議召開前或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未決議時,買賣契 約書或分管協議書有規定者從其規定,未規定者,各區分所 有權人應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本院卷第1 75至187頁)。  ㈧弘菱公司曾以另案請求被告繳納110年1月至111年6月間之管 理費103,680元,嗣經另案判命被告給付110年1月至同年6月 之管理費36,224元予弘菱公司。  ㈨原告於113年5月15日以竹南照南郵局存證號碼000024號存證 信函催告被告繳納110年7月至111年6月之管理費72,648元。  ㈩被告於110年7月至111年6月未曾繳納系爭房屋之管理費予原 告或弘菱公司。 四、本院之判斷:   原告主張被告積欠其系爭房屋110年7月至111年6月之管理費 等語,為被告所否認,並以前揭情詞置辯。又本件經兩造協 議簡化後之爭點為:原告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系 爭契約第16條、第17條及系爭規約第10條第2項約定向被告 請求110年7月至111年6月之管理費72,648元暨遲延利息,有 無理由?(本院卷第252頁)茲逐一論述如後:  ㈠系爭社區管理負責人弘菱公司對被告110年7月至111年6月之 管理費債權應仍存在:  ⒈按管理負責人係指未成立管理委員會,由區分所有權人推選 住戶一人或依第28條第3項、第29條第6項規定為負責管理公 寓大廈事務者。起造人於召集區分所有權人召開區分所有權 人會議成立管理委員會或推選管理負責人前,為公寓大廈之 管理負責人,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條第10款、第28條第3項 分別定有明文。再按共用部分、約定共用部分之修繕、管理 、維護,由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為之。其費用由公共基 金支付或由區分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 但修繕費係因可歸責於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之事由所致者, 由該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負擔。其費用若區分所有權人會議 或規約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同條例第10條第2項亦有明 文。是公寓大廈之區分所有權人尚未推選管理負責人亦未成 立管理委員會前,應由起造人充任管理負責人,而公寓大廈 共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費用得經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或 規約另行約定之。  ⒉次按系爭契約第6條第5項約定:「基於管理運作之需要,買 方應於使用執照取得時預繳交屋後賣方代管6個月管理費, 預估每月應繳:房屋每坪新台幣60元起。上述預繳費用於交 屋時依地政機關登記完竣之面積核實計算,多退少補。以上 費用擬作為管理委員會開辦費及公共管理、公共水電、清潔 維護及其他一切委外執行或經常性支出等費用之週轉金,由 賣方統籌管理,俟管理委會成立或管理負責人產生後,賣方 應即結算摯據。」、第16條第3、6款約定:「三、於前述管 理期間內,買方及其他全體住戶應負擔常態性公共水電費、 管理、清潔等費用。六、買方同意本契約有關共有部份及公 共事項之使用管理約定,並簽立『分管協議書』,視同為區分 所有權人相互間對於共同使用部分及公共事項之使用管理之 特約;為保持良好秩序及全體住戶之公共權益,買方願遵守 本契約有關管理約定及住戶管理規約之約束。上述約定效力 及於買賣雙方權利義務之繼受人或承租人等,買方應明確告 知之。」、第17條約定:「為維持社區之維護管理工作,買 方同意自通知交屋日起,分擔本社區管理、維護及公共水電 等一切公共費用」(本院卷第147、153至155頁),系爭規 約第10條第2項則約定:「公共基金、管理費之繳納:二、 管理費由各區分所有權人依照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分攤 之。但第一次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召開前或區分所有權人會議 未決議時,買賣契約書或分管協議書有規定者從其規定,未 規定者,各區分所有權人應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 。」(本院卷第183頁)由上可知,弘菱公司與買方即被告 約定於推選之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成立前,系爭社區之 管理費乃依登記面積每坪60元計算,且被告自通知交屋日起 即應負擔系爭社區之管理、維護、水電費用,並應遵守前開 系爭規約第10條第2項管理費繳納之約定,是被告自交屋日 即108年10月11日(見不爭執事項㈣)起即負有依前開規定繳 納管理費予充任之管理負責人即弘菱公司之義務。  ⒊又按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積欠應繳納之公共基金或應分擔或 其他應負擔之費用已逾二期或達相當金額,經定相當期間催 告仍不給付者,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得訴請法院命其給 付應繳之金額及遲延利息,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定有明 文。經查,系爭房屋自110年7月起迄111年6月為止每月之管 理費為6,054元,且被告經原告以書面催告後仍未繳納,為 兩造所不爭執(見不爭執事項㈥、㈨、㈩),是依據系爭契約 第6條第5項、第16條第3、6款、第17條、系爭規約第10條第 2項約定,被告對於系爭社區之管理負責人即弘菱公司前開 期間應負有繳納72,648元管理費(計算式:6,054元×12個月 =72,648元)之義務存在,且該等債務仍未消滅,應堪認定 。  ㈡被告應向原告繳納弘菱公司對被告110年7月至111年6月間之 管理費:  ⒈再按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應定期將公共基金或區分所有 權人、住戶應分擔或其他應負擔費用之收支、保管及運用情 形公告,並於解職、離職或管理委員會改組時,將公共基金 收支情形、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報表、印鑑及餘額移 交新管理負責人或新管理委員會,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0條 第1項定有明文。而管理負責人應收而未收之管理費債權是 否亦應移交予新管理委員會,雖未明文見於該規定,然觀諸 該規定於92年12月31日修正之立法理由略謂:另配合修正條 文第36條第7款管理委員會之職務「收益、公共基金及其他 經費之收支、保管及運用」及修正條文第21條之規定,增列 「……或區分所有權人、住戶應分擔或其他應負擔費用之收支 、……」。並依修正條文第36條第8款「……及有關文件之保管 」與參酌商業會計法之規定,增列「會計憑證、會計帳簿、 財務報表、印鑑……」等文字,以資周妥等語,可知該規範之 意旨乃係將管理負責人及管理委員會於執行職務所生之現存 公寓大廈管理費用、公共基金暨該等款項依法所應備置留存 之帳冊資料全部移交予新任之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以 確保款項之保管、與財務文件得相互勾稽,並令新任之管理 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得以延續職務之執行,避免款項闕漏或 生有會計管核之窒礙。而管理費債權雖非現存之管理費餘額 ,然其會計上之性質乃屬應收而未收之帳務,法律上之性質 則屬管理費債權,與管理費餘額之性質相近,是該等管理費 債權仍應類推適用前開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0條第1項之規 定,而由原管理負責人於解職時移轉予新管理委員會,始得 確保公寓大廈管理組織執行職務不僅因改組而孳生原屬全體 住戶實體上權利義務之變動。  ⒉經查,原告即系爭社區管理委員會於111年6月20日成立,其 成立之前之管理負責人即為弘菱公司,為兩造不爭執,是前 開被告對於弘菱公司110年7月至111年6月間管理費之債務, 於原告成立後,即應由弘菱公司移交予原告,而弘菱公司於 另案言詞辯論程序亦陳稱111年7月1日起新帳目轉交管理委 員會(即原告)並進行移交等語(另案卷㈠第109頁),而原 告亦於113年5月15日以書面催告被告給付前開共72,648元之 債務(本院卷第47至48頁),亦為兩造所不爭執,是原告已 通知被告應向其清償前開管理費,被告自應向原告清償前開 管理費,亦堪認定。  ㈢被告雖抗辯弘菱公司於另案已拋棄依系爭契約第16條、第17 條約定之權利云云。然查:  ⒈權利之消極不行使與權利之拋棄、責任之免除有別,弘菱公 司於另案112年4月20日言詞辯論期日稱:「本件只請求依系 爭契約第6條第5項之計算方式來請求被告給付132,480元, 本件之請求權依據為系爭契約第6條第5項,並不包括系爭契 約第16條第2、3款及第17條,原告(即弘菱公司)引述系爭 契約第16條第2、3款及第17條之原因只是要佐證原告得依系 爭契約第6條第5項向被告請求給付132,480元。」等語(另 案卷㈠第236至237頁),可知弘菱公司於另案僅陳明不行使 系爭契約第16條第2、3款及第17條之權利,並無明示或默示 拋棄其權利或免除被告責任之意思,是另案判決亦僅以系爭 契約第6條第5項為判斷弘菱公司之請求有無理由之基礎(本 院卷第41頁五、部分)。從而,依弘菱公司於另案主張之請 求權基礎,另案之訴訟標的僅有依系爭契約第6條第5項對被 告之代管期間應預繳管理費之請求權,而不包含系爭社區之 管理負責人即弘菱公司或原告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得 對被告所請求之管理費,即被告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 第2項規定所應繳納依系爭契約第6條第5項、系爭契約第16 條第3、6款、第17條、系爭規約第10條第2項約定為計算基 礎之110年7月至111年6月間管理費在內。  ⒉況原告即系爭社區管理委員會乃於111年6月20日成立,為兩 造所不爭執,而弘菱公司於另案亦稱:111年7月1日起新帳 目轉交管理委員會(即原告)並進行移交等語(另案卷㈠第1 09頁),足認原應由弘菱公司對被告收取之110年7月至111 年6月間管理費債權,業於111年7月1日改由原告管理。而弘 菱公司係於111年8月25日以另案對被告聲請發支付命令(另 案司促卷第5頁)、112年4月20日言詞辯論期日始陳稱不主 張系爭契約第16條第2、3款及第17條等語(另案卷㈠第236至 237頁),則弘菱公司斯時既非前開管理費債權之債權人或 經債權人授權處分,是否得拋棄或免除該等債權,亦非無疑 。從而,被告辯稱因弘菱公司於另案拋棄110年7月至111年6 月間管理費之債權,原告不得再予請求云云,應屬無據。  ㈢利息:   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責任 ;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 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 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百分之五,民法第229條第1項 、第233條第1項本文及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本件原告對 被告之110年7月至111年6月間管理費債權,係屬按月定期給 付之金錢債權,而本件民事起訴狀繕本係於113年11月5日送 達被告,有送達證書在卷可參(本院卷第69、75頁),是於 民事起訴狀送達被告時,前開債權均已屆期,從而,原告併 請求被告自民事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11月6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法定利率即年息5%計算之遲延利息,亦屬有據。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系爭契約第16 條第3、6款及第17條、系爭規約第10條第2項規定,請求被 告給付72,648元,及自113年11月6日起至清償日止,按法定 利率即年息5%計算之遲延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本件係依小額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6 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 規定,依被告之聲請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為假執行。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未予援用之 證據,經本院斟酌後,認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自無 逐一詳予論駁之必要,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按適用小額訴訟 程序事件,法院為訴訟費用之裁判時,應確定其費用額,民 事訴訟法第436條之19定有明文,爰確定本件訴訟費用額如 主文第2項所示,並依同法第91條第3項規定諭知應加給自本 判決確定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苗栗簡易庭 法 官 陳景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 ,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及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 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上訴理由應表明: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理由。 當事人如對本件訴訟內容有所疑義,得聲請閱卷。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7   日                書記官 周曉羚

2025-03-06

MLDV-113-苗小-740-20250306-1

基小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

給付管理費

臺灣基隆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4年度基小字第101號 原 告 碧海擎天公寓大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張語宸 訴訟代理人 蔣禎育 陳宏中 被 告 林伯 邱昌誠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2月20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林伯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萬陸仟貳佰肆拾玖元,及自民國一 百一十四年一月三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 之利息。 被告邱昌誠應給付原告新臺幣柒仟肆佰參拾壹元,及自民國一百 一十四年一月三十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 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並應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 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原告勝訴部分得假執行;但被告林伯如以新臺幣貳萬陸仟 貳佰肆拾玖元、被告邱昌誠如以新臺幣柒仟肆佰參拾壹元預供擔 保,得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 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依同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2 項、第385條第1項前段規定,准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 而為判決。 二、原告主張:原告為碧海擎天公寓大廈依法成立並經向主管機 關報備之管理委員會,被告林伯、邱昌誠(以下逕稱其名) 分別為社區內門牌號碼基隆市○○區○○街000號12樓、196號3 樓房屋之區分所有權人,依碧海擎天社區管理規約(下稱系 爭規約)約定,區分所有權人應依房屋權狀坪數按月繳納每 坪新臺幣(下同)40元之管理費,且自民國107年8月1日起 管理費逾7期未繳納者應負擔積欠金額10%催繳行政費用,及 按當時臺灣銀行定存利率計算之滯納金。林伯、邱昌誠分別 積欠如附表所示之管理費、行政費用、滯納金,經催告仍不 給付,為此提起本訴,並聲明:㈠林伯應給付原告2萬6,373 元,及按週年利率10%計算之利息。㈡邱昌誠應給付原告7,46 6元,及按週年利率10%計算之利息。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均未到庭爭執,亦均未以書狀提出聲明或陳 述。 四、原告上開主張,已提出建物登記第三類謄本、建物所有權狀 、系爭規約、公寓大廈管理組織報備證明、欠繳公告等件影 本為證(本院卷第23頁、第37頁、第53頁至第79頁、第87頁 、第94頁、第33頁、第41頁),而被告已於相當時期經合法 通知,並未到庭爭執,亦未提出書狀以供本院審酌,本院綜 合上開證據調查結果,原告主張被告積欠附表所示期間之管 理費應為可採。然而,關於滯納金之負擔,系爭規約第37條 僅記載「依當時台銀定存利率計算」,並未特定定存利率之 類別,應依原告所提臺灣銀行113年12月9日1個月未滿3個月 一般金額定期存款利率1.225%計算(本院卷第89頁),依此計 算,原告僅得請求林伯給付滯納金289元(2萬3,600元×1.225 %=289元,元以下捨五入,下同)、邱昌誠給付滯納金82元(6 ,681元×1.225%=82元)。 五、另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 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 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民法第233條第1項前段、 第203條分別定有明文。查系爭規約未有遲延利息之約定, 依上開規定,被告所負債務應按週年利率5%計算遲延利息, 原告請求按週年利率10%計算遲延利息,欠缺依據。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規約約定,請求林伯給付2萬6,249元 (管理費2萬3,600元+行政成本2,360元+滯納金289元=2萬6,2 49元)、邱昌誠給付7,431元(管理費6,681元+行政成本668元 +滯納金82元=7,431元),及均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4 年1月30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 理由,應予准許,超過這個部分的請求,為無理由,應予駁 回。 七、本件被告敗訴部分,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 職權宣告假執行,併依同法第436條之23準用同法第436條第 2項,再準用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酌情宣告被告預供相 當之擔保金額後得免為假執行。 八、各當事人一部勝訴、一部敗訴者,其訴訟費用,由法院酌量 情形,命兩造以比例分擔或命一造負擔,或命兩造各自負擔 其支出之訴訟費用,民事訴訟法第79條定有明文。查本件第 一審裁判費為1,000元,此外並無其他費用支出,本院考量 原告敗訴部分之滯納金不多,認本件訴訟費用仍均應由被告 負擔,爰確定訴訟費用負擔如主文第4項所示。 九、結論:本件原告之訴為一部有理由,一部無理由,判決如主 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基隆簡易庭法 官 陳湘琳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洪儀君 附表: 編號 被告 門牌號碼 房屋面積 欠繳期間 ①管理費(新臺幣) ②行政成本(新臺幣) ③滯納金(新臺幣) ①+②+③總計(新臺幣) 1 林伯 基隆市○○區○○街000號12樓 29.5坪 112年4月至113年11月 ①每期:29.5坪×40元=1,180元 ②1,180元×20期=2萬3,600元 2萬3,600元×10%=2,360元 2萬3,600元×1.75%=413元 2萬6,373元 2 邱昌誠 基隆市○○區○○街000號3樓 9.82坪 112年7月至113年11月 ①每期:9.82坪×40元=393元 ②393元×17期=6,681元 6,681×10%=668元 6,681元×1.75%=117元 7,466元

2025-03-06

KLDV-114-基小-101-20250306-1

鳳補
鳳山簡易庭

給付管理費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鳳補字第22號 原 告 南方庭園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蔡崇濱 上列原告因給付管理費事件,曾聲請對被告曾陳秀卿發支付命令 ,惟被告既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則依民事訴訟法 第519條第1項之規定,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經查,本 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8,152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1 ,000元,扣除前繳支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外,尚應補繳500元,爰 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後 5日內補繳上開裁判費,如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原告之訴。原告 並應提出準備書狀及按對造人數提出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鳳山簡易庭 法 官 茆怡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劉企萍

2025-03-05

FSEV-114-鳳補-22-20250305-1

簡上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給付管理費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2年度簡上字第23號 上 訴 人 屏東禧市大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徐瑞珠 訴訟代理人 張堯程律師 被上訴人 鄧鈞元 訴訟代理人 鄧世明 陳水聰律師 複代理人 王舜信律師 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應再開言詞辯論。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民事第三庭  審判長法 官 潘 快                    法 官 曾士哲                    法 官 陳茂亭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房柏均

2025-03-05

PTDV-112-簡上-23-20250305-2

板簡
板橋簡易庭

給付管理費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民事裁定 113年度板簡字第3086號 原 告 永和皇家翡翠清江大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蔡勝安 上列原告與被告彭姸之間請求給付管理費事件,查本件訴訟標的 金額為新臺幣(下同)374,027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4,080元, 扣除原告已繳納聲請核發支付命令之裁判費500元,尚應補繳3,5 80元,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命原告於收受本 裁定後3日內補繳上開費用,逾期未補正即駁回其訴,特此裁定 。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板橋簡易庭 法 官 沈 易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庭提出抗告狀並表明抗 告理由,如於本裁定宣示後送達前提起抗告者,應於裁定送達後 10日內補提抗告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書記官 吳婕歆

2025-03-05

PCEV-113-板簡-3086-20250305-1

鳳補
鳳山簡易庭

給付管理費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鳳補字第42號 原 告 南方庭園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蔡崇濱 上列原告因給付管理費事件,曾聲請對被告黃劉榮足發支付命令 ,惟被告既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則依民事訴訟法 第519條第1項之規定,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經查,本 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11,272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 1,000元,扣除前繳支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外,尚應補繳500元,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 後5日內補繳上開裁判費,如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原告之訴。原 告並應提出準備書狀及按對造人數提出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5 日 鳳山簡易庭 法 官 茆怡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3 月 6 日 書記官 劉企萍

2025-03-05

FSEV-114-鳳補-42-20250305-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