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朱祐宗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11-120 筆)

司執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清償債務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執字第3317號 債 權 人 均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設臺中市○○區○○路0段000號1樓  法定代理人 朱祐宗  住同上 代 理 人 陳怡穎  住○○市○○區○○路0段000號12樓之             6                債 務 人 陳素美  住屏東縣○○鄉○○村○○路00號   上列當事人間清償債務強制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本件移送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理 由 一、強制執行由應執行之標的物所在地或應為執行行為地之法院 管轄。強制執行法第7條第1項定有明文。又依同法第30條之 1準用民事訴訟法第28條第1項規定,強制執行之全部或一部 ,法院認為無管轄權者,應依債權人聲請或依職權以裁定移 送於其管轄法院。 二、債權人聲請本院執行債務人對第三人國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 公司(設臺北市大安區)之保險相關債權。依上開規定,本件 應屬臺灣臺北地方法院管轄。債權人向無管轄權之本院聲請 強制執行,顯屬有誤,爰裁定如主文。 三、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以書狀向本院司法 事務官提出異議,並繳納裁判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民事執行處 司法事務官 黃 堤

2025-01-16

PTDV-114-司執-3317-20250116-1

司聲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公示送達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司聲字第1642號 聲 請 人 均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朱祐宗 代 理 人 謝明華 相 對 人 仇珒洛即徐榮林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為公示送達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聲請人對相對人如附件所示意思表示之通知為公示送達。 聲請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居所者,得依民事訴訟 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民法第 97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聲請人對相對人設籍地址寄發債權讓與 通知之存證信函,經郵務機構以查無此人為由退回,爰聲請 裁定准為公示送達,並提出債權讓與契約書、存證信函、信 封、掛號郵件收件回執及戶籍謄本等件影本為證。 三、經本院函請臺北市政府警察局中正第一分局派員查訪,相對 人僅設籍於戶籍址,惟未居住於該址,有該分局民國114年1 月2日北市警中正一分刑字第1143024027號函在卷可稽。是 相對人之住居所已處於不明之狀態,從而,本件聲請核與首 揭法條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21條第2項、第24條第1項、民事訴訟法第95 條及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6  日          民事第三庭 司法事務官 萬蓓娣

2025-01-16

TPDV-113-司聲-1642-20250116-1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代位請求分割遺產

臺灣屏東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補字第456號 原 告 均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朱祐宗 訴訟代理人 陳怡穎 上列原告代位請求分割遺產事件,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 條第1 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本裁定送達10日內補正下列事項,逾期 不補正,即駁回其訴: ㈠按共有物或公同共有物分割之訴,其訴訟標的之價額,以原告 因分割所受利益之客觀價額為準,非依共有物或公同共有物全 部之價額定之(司法院院字第2500號解釋參照)。而公同共有 與分別共有性質雖有不同,惟於繼承關係中仍有應繼分比例此 一「潛在之應有部分」,以供得知其對公同共有財產所享有之 權利分配比例,故其訴訟標的價額之計算上與分別共有並無不 同,是以請求分割共有物,其訴訟標的之價額,應以原告因分 割所受利益之客觀價額為準。蓋分割共有物雖就共有物全部為 分割,然原告僅受其分得應有部分之利益,自應以其請求分得 部分之客觀價額為訴訟標的之價額。次按債權人代位債務人對 於第三債務人起訴,係以債務人與第三債務人間之權利義務關 係為訴訟標的,計算訴訟標的價額,應就債務人與第三債務人 間之權利義務關係定之(最高法院106年度台抗字第427號裁定 意旨參照)。末按民法第1164條所定遺產分割,係以消滅遺產 公同共有關係為目的,除被繼承人以遺囑禁止繼承人分割之遺 產,及繼承人全體以契約約定禁止分割之遺產外,應以全部遺 產為分割對象(最高法院107年度台上字第2222號判決意旨參 照)。查本件原告起訴主張代位債務人石麗慈請求分割其繼承 之公同共有物,依上開說明,其訴訟標的價額應以石麗慈繼承 如附表所示(依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被繼承 人石德源除原告起訴狀附表一之不動產外尚遺有其他動產,此 部分倘無禁止分割或其他不列入遺產分割之情事,依上開判決 意旨,此部分遺產於本件訴訟仍應列入分割對象)石德源之遺 產可獲得之利益計算,是本件訴訟標的價額核定為新臺幣(下 同)51萬3,475元(0000000×1/4=513475),應徵第一審裁判 費5,620元,應予補繳並更正訴之聲明第一項(即其餘遺產原 告應一併請求分割)。 ㈡又當事人書狀,應記載當事人姓名、住所或居所;起訴應以訴 狀表明當事人,民事訴訟法第116條第1項、第244條第1項第1 款定有明文。原告提起本件訴訟,起訴狀之當事人欄未載被告 姓名,應予補正。另依民事訴訟法第119條第1項規定,原告應 就更正後之書狀及其附屬文件,按應受送達之他造人數,提出 繕本或影本,以供本院送達對造。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民事第一庭 法 官 李育任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納抗告 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5 日 書記官 黃依玲 附表:被繼承人石德源之遺產 遺 產 種 類 面積(平方公尺) 權利範圍 應繼分比例 核定價額(如財政部南區國稅局遺產稅免稅證明書上所載,新臺幣) 屏東縣○○鄉○○段000地號土地 113 公同共有1/1 1/4 1,887,100元 屏東縣○○鄉○○路0號房屋 公同共有1/1 1/4 84,300元 合作金庫銀行(活存) 公同共有1/1 1/4 82,459元 郵局 公同共有1/1 1/4 41 合 計 2,053,900元

2025-01-15

PTDV-113-補-456-20250115-1

朴簡
嘉義簡易庭(含朴子)

代位請求分割遺產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朴簡字第232號 原 告 均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朱祐宗 訴訟代理人 陳怡穎 尚宗平 被 告 辜志生 辜瑞隆 辜紅紅 上列當事人間代位請求分割遺產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31 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繼承人辜棋力所遺如附表一所示之遺產,分割如附表一「分割 方法」欄所示。 訴訟費用由雙方依附表二「訴訟費用負擔」欄所示比例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沒有在言詞辯論期日到庭,且沒有民 事訴訟法第386條各款規定的情形,所以本院依原告的聲請 ,在只有原告一方到場辯論情形下作成判決。 二、原告主張: ㈠、辜勝德對訴外人新榮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榮資產公 司)負有債務,尚積欠新臺幣805,238元及其利息、違約金沒 有清償(下稱本件債務),原告已經自新榮資產公司輾轉受讓 債權。辜棋力遺有附表一所示遺產(下合稱本件遺產),被 告及辜勝德同為法定繼承人,均未拋棄繼承。 ㈡、因為辜勝德怠於行使分割本件遺產的權利,已妨礙原告對他 的財產的執行,原告為保全債權,依民法第242條、第1164 條規定,代位債務人辜勝德的繼承人地位,請求分割本件遺 產等語。 ㈢、聲明:如主文所示。 三、被告沒有在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也沒有提出書狀表示意見。 四、法院的判斷: ㈠、原告主張辜勝德積欠原告本件債務,被繼承人辜棋力於92年6 月13日死亡,遺有本件遺產。辜棋力之繼承人為被告、辜勝 德及訴外人辜一軍,均未拋棄繼承,共同繼承本件遺產,其 中辜一軍之(潛在)應有部分之後經法院拍賣,由被告辜瑞榮 取得,被告及辜勝德就本件遺產的應繼分如附表二所示等情 況,已經提出土地登記謄本、103年度司執字第10389號債權 憑證、債權讓與證明書、108年度朴簡聲字第24號裁定暨確 定證明書、拍賣公告、本院查詢表、戶籍謄本為證(見本院 卷一第19至57頁、第71至83頁),並有財政部南區國稅局嘉 義縣分局遺產稅核定通知書、本院92年度訴字第804號判決 在卷可佐(見本院卷一第145至151頁),被告也沒有爭執, 可以相信為真實。 ㈡、按債務人怠於行使其權利時,債權人因保全債權,得以自己 之名義,行使其權利,民法第242條前段定有明文。且此項 代位權行使之範圍,依同法第243條但書規定之旨趣推之, 尚不以保存行為為限,凡以權利之保存或實行為目的之一切 審判上或審判外之行為,諸如假扣押、假處分、聲請強制執 行、實行擔保權、催告、提起訴訟等,皆得由債權人代位行 使。又繼承人有數人時,在分割遺產前,各繼承人對於遺產 全部為公同共有;繼承人得隨時請求分割遺產,但法律另有 規定或契約另有訂定者,不在此限,此觀諸同法第1151條、 第1164條規定甚明。查辜勝德積欠原告上述債務,並經原告 取得執行名義,已經如前述,辜勝德既未清償,又怠於行使 其遺產分割請求權,原告為保全其債權,依民法第242條規 定代位行使辜勝德請求分割遺產的權利,訴請裁判分割本件 遺產,加上本件遺產沒有依法律規定或依契約訂定不得分割 的情形,原告請求就有理由,應該准許。 ㈢、繼承人欲終止其間之公同共有關係,惟有以分割遺產之方式 為之,而公同共有物分割之方法,依民法第830條第2項之規 定,按分別共有物分割之規定即以原物分配或變賣分割為之 。是以,將遺產之公同共有關係終止改為分別共有關係,性 質上屬於分割遺產方法之一(最高法院82年度台上字第748 號判決參照)。且裁判分割共有物訴訟,為形式之形成訴訟 ,其事件本質為非訟事件,究依何種方式為適當,法院有自 由裁量之權,並應斟酌當事人之聲明、共有物之性質、經濟 效用及全體共有人之利益等情事公平決之,不受當事人聲明 之拘束,但應斟酌共有人之利害關係、共有物之性質、價格 及利用效益等狀況,以謀分割方法之公平適當。 ㈣、本院審酌辜勝德怠於清償債務,且全體繼承人迄今均未有人 行使其遺產分割請求權,足徵共有人就本件遺產的分割方法 尚未能協議決定。又共有物的分割以原物分配於各共有人為 原則,而原告提起本件代位分割遺產訴訟的目的,是為執行 債務人的財產以實現其債權。而依照繼承人的應繼分之比例 分割為分配,已足以實現其訴訟目的,所以,依照本件遺產 的性質、經濟效用及全體共有人利益等一切情況,本院認本 件遺產按如附表一所示分割方法分割為適當。 五、結論,原告依民法第242條、第1164條規定請求代位分割本 件遺產,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六、因共有物分割、經界或其他性質上類似之事件涉訟,由敗訴 當事人負擔訴訟費用顯失公平者,法院得酌量情形,命勝訴 之當事人負擔其一部,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定有明文。分 割遺產之訴,是屬於固有必要共同訴訟,原告代位債務人起 訴請求,符合法律規定,但是被告被訴,也是固有必要共同 訴訟的性質所使然,為求公允,於是以分配遺產之比例即各 繼承人的應繼分,酌定本件訴訟費用的分擔,又原告既代位 債務人提起本件訴訟,則原應由債務人分擔的訴訟費用,自 應命由行使代位權的原告負擔。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80條之1、第85條第1項 但書。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臺灣嘉義地方法院朴子簡易庭                法 官 吳芙蓉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判決上訴,須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嘉義市文化路 308之1號)提出上訴狀(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 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4  日                書記官 江芳耀 附表一: 編號 不動產 權利範圍 分割方法 1 嘉義縣○○市○○段0○○段000000地號土地 1/1 附表二所示之繼承人依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配 2 603-5地號土地 1/3 附表二所示之繼承人依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配 3 604-3地號土地 1/1 附表二所示之繼承人依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配 4 604-5地號土地 1/3 附表二所示之繼承人依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配 5 605-3地號土地 1/1 附表二所示之繼承人依附表二所示應繼分比例分配 附表二: 編號 繼承人 應繼分比例 訴訟費用負擔 1 辜勝德 1/5 同左(原告負擔) 2 辜志生 1/5 同左 3 辜紅紅 1/5 同左 4 辜瑞隆 2/5 同左

2025-01-14

CYEV-113-朴簡-232-20250114-1

事聲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

聲明異議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事聲字第1號 異 議 人 均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朱祐宗 代 理 人 陳怡穎 相 對 人 顏明玉 上列當事人間因清償借款聲請支付命令事件,異議人對於民國11 3年12月6日本院司法事務官所為裁定(113年度司促字第19722號) 提出異議,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異議駁回。 異議程序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異議人負擔。   理  由 壹、程序事項:   按當事人對於司法事務官處理事件所為之終局處分,得於處 分送達後10日之不變期間內,以書狀向司法事務官提出異議 ;司法事務官認前項異議有理由時,應另為適當之處分;認 異議為無理由者,應送請法院裁定之;法院認該異議為有理 由時,應為適當之裁定,認異議為無理由者,應以裁定駁回 之,民事訴訟法第240條之4第1項本文、第2項及第3項分別 定有明文。經查,本院113年度司促字第19722號裁定(下稱 原裁定),係由本院司法事務官於民國113年12月6日所為之 處分,並於113年12月12日送達異議人,有原裁定及本院送 達證書在卷可參,異議人於113年12月19日具狀提出異議, 有聲明異議狀上本院收狀戳章所載日期在卷可憑(本院卷第1 1頁),司法事務官認其異議無理由而送請本院裁定,程序上 核與上開規定相符,先予敘明。 貳、實體事項: 一、異議意旨略以:相對人前於92年4月22日向慶豐銀行股份有 限公司(下稱慶豐銀行)申辦「卡有貸」通信貸款,借款新臺 幣(下同)70,000元,嗣未依約還款,尚餘55,668元暨其利息 、違約金(下稱系爭債權)未清償;慶豐銀行於94年6月14日 將系爭債權讓與中華成長一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 華公司),中華公司復於98年8月26日將系爭債權讓與祈福資 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祈福公司),祈福公司再於98年8 月27日將系爭債權讓與馨琳揚企管顧問有限公司(下稱馨琳 揚公司),馨琳揚公司又於101年6月15日將系爭債權讓與異 議人,並均已將債權讓與之事實通知相對人,是系爭債權業 已移轉為異議人所有。因相對人迄未清償,迭經催討均置之 不理,異議人爰聲請核發本件支付命令,詎原裁定以異議人 所提出之債權讓與證明書附表除僅記載案件編號及相對人顏 明玉姓名、身分證統一編號外,其餘欄位空白無記載,關於 歷次讓與標的(即讓與之債權本金金額等明細)均付之闕如, 而無法審認異議人所主張受讓之債權,是否即原始債權人慶 豐銀行讓與之系爭債權為由,駁回異議人之聲請。然異議人 已提出貸款契約書、慶豐銀行還款明細查詢單及慶豐銀行於 94年6月14日刊登之台灣新生報債權讓與公告、中華公司、 祈福公司及馨琳揚公司之債權讓與證明書等件為證,應足證 異議人輾轉讓之債權確係慶豐銀行對於相對人之系爭債權, 原裁定未審酌此,顯有未洽,為此聲明異議,請求撤銷原裁 定等語。 二、按支付命令之聲請,應表明請求之原因事實;債權人之請求 ,應釋明之;支付命令之聲請,不合於民事訴訟法第508條 至第511條之規定,或依聲請之意旨認債權人之請求為無理 由者,法院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第511條第1項第 3款、第2項、第513條第1項前段分別定有明文。次按證明與 釋明在構成法院之心證上程度未盡相同,所謂證明者,係指 當事人提出之證據方法,足使法院產生堅強之心證,可以完 全確信其主張為真實而言,與釋明云者,為當事人提出之證 據未能使法院達於確信之程度,僅在使法院得薄弱之心證, 信其事實上之主張大概為如此者有間,是依當事人之陳述及 提出之相關證據,倘可使法院得薄弱之心證,信其事實上之 主張大概為如此者,自不得謂為未釋明(最高法院106年度 台抗字第716號民事裁定意旨參照)。準此,債權人聲請對 債務人發支付命令時,已課予其一定程度之釋明義務,聲請 人提出之資料,自形式上審查,除足以特定當事人、請求之 標的與金額外,尚須就其請求之原因事實,提出可以連結當 事人、請求標的與金額之初步證據,且基於支付命令應迅速 、簡易確定之要求,並無許聲請人補正之空間。倘聲請人並 未提出證據,或依其提出之證據,仍無法依經驗或論理法則 直接推論出其主張之事實者,即難認其已盡釋明之責,依前 揭說明,自應駁回其聲請。 三、經查,異議人之前開主張,固據其提出慶豐銀行「卡有貸」 通信貸款契約申請書暨約定條款、還款明細查詢單、慶豐銀 行、中華公司、祈福公司及馨琳揚公司之債權讓與證明書、 慶豐銀行於94年6月14日刊登在台灣新生報之債權讓與公告 等件為證(本院卷第17-37頁)。觀諸異議人所提出之上開資 料,僅慶豐銀行於94年6月14日出具予中華公司之債權讓與 證明書附表記載債權餘額為「本金新台幣55,668元暨依原契 約所生之利息、違約金及墊付費用等」、債權標的「案件編 號CS-004-N-0153。借款人:顏明玉(Z000000000)」,而可 得特定具體之債權讓與標的。然就中華公司、祈福公司及馨 琳揚公司之債權讓與證明書附表其上僅記載案件編號及債務 人顏明玉姓名、身分證統一編號外,其餘欄位空白無記載, 關於歷次讓與標的(即讓與之債權本金金額等明細)均付之闕 如,據此,異議人主張其受讓之債權,即原始債權人慶豐銀 行讓與之系爭債權,顯有疑義,難認以為相當釋明。雖異議 人另具狀指稱債權讓與雙方就債權移轉之意思表示合致即生 權利變動效力、有無書面則非所問,又債權讓與證明書記為 不要式契約,更無法定應記載資料云云。然查,異議人既主 張其輾轉受讓取得之債權係慶豐銀行對於相對人之系爭債權 ,則其自應釋明其自中華公司以降之債權讓與人受讓取得之 債權金額即系爭債權無誤,此與債權讓與契約係屬要式或不 要式契約無涉,異議人此部分之主張,容有誤會。核原裁定 認定之事實,與卷內異議人所提之資料相符。是異議人稱其 輾轉受讓慶豐銀行對相對人之債權云云,顯無從依上開資料 特定請求之標的與金額,其釋明顯有不足。又異議人復未釋 明或提出其他足認其所輾轉受讓之債權係慶豐銀行所讓與之 債權標的之證據。準此,異議人就其請求既未盡釋明之責, 依前述說明,即有未合,本院司法事務官因而駁回異議人之 聲請,於法尚無違誤。從而,本件異議人之聲明異議,為無 理由,應予駁回。 四、據上論結,本件異議為無理由,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田玉芬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黃紹齊

2025-01-13

TNDV-114-事聲-1-20250113-1

重訴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

確認債權不存在

臺灣橋頭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重訴字第7號 原 告 黃郭美香 黃天賜 被 告 台北富邦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郭倍廷 被 告 均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朱祐宗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確認債權不存在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理 由 一、按提起民事訴訟,應依民事訴訟法第3章第2節之相關規定繳 納裁判費,此為必須具備之程式。又起訴不合程式者,法院 應以裁定駁回之,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亦定有明 文。 二、本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裁判費,經本院113年度補字第601 號民事裁定命原告於7日內補正,並載明如逾期未繳即駁回 其訴,原告提起抗告,並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分院以113年 重抗字第32號裁定駁回抗告確定。原告另於民國113年8月23 日具狀聲請訴訟救助,經本院於113年10月21日裁定駁回其 聲請在案,原告雖不服而提起抗告,然經臺灣高等法院高雄 分院113年度抗字第326號裁定駁回其抗告確定在案,惟原告 迄未補繳裁判費,此有本院查詢簡答表附卷可憑,其訴顯難 認為合法,應予駁回。 三、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第6款、第95條、第78條,裁定 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審查庭 法 官 張琬如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謝群育

2025-01-13

CTDV-114-重訴-7-20250113-1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11號 聲 請 人 松頡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陳栢棋 相 對 人 均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朱祐宗 上列當事人間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本院114年度補字第81號) ,聲請人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供擔保新臺幣壹拾伍萬元後,本院一一三年度司執助字第 二二九九二號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一一四年度補字 第八十一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判決確定、和解或撤回起訴前應 暫予停止。   理 由 一、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 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 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 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 定,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 項定有明文。 二、聲請意旨略以:  ㈠相對人前執臺灣臺中地方法院87年度中簡字第2112號民事判 決暨確定證明書(下稱系爭確定判決)及債權讓與聲明書, 主張受讓第三人中華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華銀行 )對聲請人如系爭確定判決主文所載新臺幣(下同)50萬元 ,及自民國87年5月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六 計算之利息之支票債權(下稱下稱系爭支票債權)。中華銀 行前因銀行票貼業務,自第三人明昌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下 稱明昌公司)處取得聲請人開立票面金額50萬元、發票日87 年5月1日、票號AN0000000之支票(下稱系爭支票),但實 際金錢借貸關係僅存在於中華銀行與明昌公司間,中華銀行 與聲請人並無業務往來亦無金錢借貸債權債務關係存在。  ㈡聲請人知悉前情後,早於87年間與中華銀行就系爭支票債權 協議以40萬元清償,並於87年至88年間開立支票數紙,以分 期付款之方式給付40萬元予中華銀行,中華銀行對聲請人之 系爭支票債權於與聲請人達成履行協議清償而喪失或免除, 故中華銀行雖未將系爭支票退還予聲請人,亦不得再執系爭 支票請求聲請人給付票款,亦無可能以債權讓與之方式轉讓 予相對人,使相對人取得對聲請人之系爭支票債權。遑論系 爭支票債權自提示日即87年5月2日起至88年5月2日即已罹於 1年時效而消滅。聲請人業已依強制執行法第14條規定提起 債務人異議之訴,請求撤銷本院113年度司執助字第22992號 清償債務強制執行程序(下稱系爭執行程序),為此依強制 執行法第18條第2項規定,願供擔保聲請停止執行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以其向本院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為由,聲請停 止系爭執行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乙情,業據提出債務人異議 之訴起訴狀影本為憑,並經本院依職權調閱114年度補字第8 1號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系爭執行事件等卷宗查核屬實。 則聲請人既已依法對相對人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堪認確有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所定之事由,其聲明願供擔保聲請 裁定停止執行,經核尚無不合,應予准許。 四、按法院因必要情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為停止強 制執行之裁定者,該擔保金額之多寡應如何認為相當,固屬 法院職權裁量之範圍;惟此項擔保係擔保執行債權人因停止 執行所應受之損害,故法院定擔保金額時,自應斟酌該債權 人因停止執行可能遭受之損害,以為衡量之標準,非以債權 額為依據(最高法院92年度台抗字第480號裁定要旨參照)。 查本件相對人於系爭執行程序請求之債權額為50萬元,參考 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定,第一、二通常程序審判案 件之期限依序為2年、2年6月(本件訴訟標的金額未逾150萬 元),預估上開債務人異議之訴自起訴時迄判決確定時止, 約需4年6月,相對人因停止執行未能即時受償所受之損害, 如依年息百分之6計算其利息之損害為13萬5,000元【計算式 :500,000元×6%×(4+6/12)年=135,000元】,並參酌相關事 件移審、分案程序上延滯之時間因素,認相對人因停止執行 可能所受損害供擔保之金額,以15萬元為適當。  五、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第四庭                法 官 辜 漢 忠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 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潘 盈 筠

2025-01-13

SLDV-114-聲-11-20250113-1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停止執行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聲字第2號 聲 請 人 林燕 代 理 人 鍾韻聿律師 相 對 人 均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朱祐宗 上列當事人間聲請停止執行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聲請人以新臺幣伍拾肆萬元為相對人供擔保後,本院一一三年度 司執字第一五一七五一號給付票款事件之強制執行程序,於本院 一一四年度補字第三九號(含其後改分之訴訟事件)債務人異議 之訴等事件裁判確定、調解成立、和解或撤回起訴前,應暫予停 止。   理 由 一、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持本院92年度執字第18424號債權憑 證,聲請強制執行聲請人之財產,經本院113年度司執字第1 51751號強制執行事件(下稱系爭執行事件)受理在案。惟 聲請人已將系爭債權憑證之債務全部清償完畢,且聲請人已 據此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請求法院撤銷系爭執行事件之執 行程序,為免聲請人遭受難以回復之損害,爰依法聲請准予 停止強制執行程序等語。 二、按有回復原狀之聲請,或提起再審或異議之訴,或對於和解 為繼續審判之請求,或提起宣告調解無效之訴,撤銷調解之 訴,或對於許可強制執行之裁定提起抗告時,法院因必要情 形或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擔保,得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 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項定有明文。又按法院因必要情形或 依聲請定相當並確實之擔保,為停止強制執行之裁定者,該 擔保金額之多寡應如何認為相當,固屬法院職權裁量之範圍 。惟此項擔保係備供強制執行債權人因停止執行所受損害之 賠償,故法院定擔保金額時,自應斟酌該債權人因停止執行 可能遭受之損害,以為衡量之標準(最高法院95年度台抗字 第781號裁定意旨可資參照)。 三、經查:  ㈠相對人持系爭債權憑證聲請強制執行聲請人之財產,經系爭 執行事件受理在案,並已查封聲請人所有坐落高雄市○○區○○ 段000地號土地(權利範圍100000分之356)及其上同段6565 號建物(即門牌號碼高雄市○○區○○路0000號38號,權利範圍 全部)、6746建號建物(即前開建物共同使用部分,權利範 圍100000分之332),尚未執行終結;又聲請人已對該執行 程序提起債務人異議之訴,經本院以114年度補字第39號債 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受理在案等情,業經本院調閱系爭執行事 件及上開債務人異議之訴事件卷宗核閱屬實。經核系爭執行 事件之執行程序尚未終結,又聲請人提起之債務人異議之訴 並無在法律上顯無理由之情形,為避免因繼續執行造成聲請 人受有難以回復之損害,自得酌定相當之擔保金額而為准許 停止執行。從而,聲請人之聲請核與強制執行法第18條第2 項規定相符,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㈡本件相對人因停止執行可能遭受之損害,應為相對人因停止 執行而不能即時獲償,所可能遭受之損害為限,通常情形係 以遲延受償之債權總額按法定利率即年息百分之5定之。查 相對人聲請執行之債權額為新臺幣(下同)240萬8,154元及 其利息(見司執卷第3頁),則相對人因停止執行所受之損 害,應係其未能即時就上開債權取償之利息損失。其次,聲 請人所提債務人異議之訴,依其訴訟標的之價額,為得上訴 第三審之事件,依司法院所頒各級法院辦案期限實施要點規 定,民事第一、二審審判案件期限分別為2年、2年6個月、1 年6月,合計共6年,再參酌系爭本案訴訟,依其爭執之難易 程度,其訴訟期間應可評估約為4.5年,以此為停止執行期 間即相對人延宕受償之期間,按法定利率即週年百分之5計 算,相對人所受利息損失約為54萬1,835元【計算式:240萬 8,154元×5%×4.5年=54萬1,835元,小數點以下四捨五入】, 爰依此酌定本件供擔保金額為54萬元。 四、據上論結,本件聲請為有理由,爰裁定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民事第二庭 法 官 邱逸先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對本裁定抗告須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繳 納裁判費新台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3  日                書記官 洪嘉慧

2025-01-13

KSDV-114-聲-2-20250113-1

司聲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

公示送達

臺灣新竹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司聲字第4號 聲 請 人 均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朱祐宗 代 理 人 陳怡穎 相 對 人 林道文即大姆指便利商店 上列聲請人聲請對相對人為公示送達事件,本院裁定如下:   主 文 准將聲請人對相對人之意思表示之通知(如附件所示)為公示送 達。 聲請程序費用新台幣壹仟元由相對人負擔。   理 由 一、按表意人非因自己之過失不知相對人居所者,得依民事訴訟   法公示送達之規定,以公示送達為意思表示之通知,民法第   97條定有明文。 二、本件聲請意旨略以:相對人現設籍於新竹市○○里○○路000號 ,聲請人對該址郵寄通知,然遭郵務機關以查無此址退回, 聲請人為通知相對人如附件所示之債權讓與過程,為此爰依 法聲請裁定准為公示送達等語。 三、經查,聲請人主張之事實,業據其提出與所述相符之債權讓   與聲明書、相對人之戶籍謄本、退回郵件等件為證,經核屬 實,並與首揭規定之要件相符。從而,本件聲請人向本院所 為前開意思表示通知之公示送達之聲請,於法尚無不合,應 予准許。 四、依非訟事件法第66條、第21條第2 項、第24條第1 項、民事   訴訟法第95條、第78條,裁定如主文。 五、如不服本裁定,應於裁定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 並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0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2  日          簡易庭司法事務官 許智閔

2025-01-12

SCDV-114-司聲-4-20250112-1

湖簡
內湖簡易庭

撤銷遺產分割登記等

臺灣士林地方法院民事簡易判決                   113年度湖簡字第1450號 原 告 均和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朱祐宗 訴訟代理人 陳怡穎 謝明華 被 告 黃安平 黃金磊 黃筠倩 黃安順 黃安谷 上列當事人間撤銷遺產分割登記等事件,經本院於民國113年12 月18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一、原告之訴駁回。 二、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本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4條第1項規定,合併記載事實及理 由要領,其中原告之主張與被告之答辯,並依同條項規定, 引用原告起訴狀及本件言詞辯論筆錄。 二、本院之判斷  ㈠按,債務人所為之無償行為,有害及債權者,債權人得聲請 法院撤銷之。債權人依第1項或第2項之規定聲請法院撤銷時   ,得並聲請命受益人或轉得人回復原狀。民法第244條第1項   、第4項固有明文。惟依民事訴訟法第277條本文規定,原告   主張其債務人之無償行為損害其債權而提起本件撤銷之訴,   自應就其主張符合上述規定權利存在要件之利己事實負舉證 責任。又繼承權為具有人格法益之一身專屬權利,於繼承人 未拋棄繼承,本於繼承與其他繼承人對於遺產全部為公同共 有時,該公同共有權失其人格法益性質,而為財產上之權利   。繼承人間之遺產分割協議,係公同共有人間就公同共有物 所為之處分行為,倘全部遺產協議分割歸由其他繼承人取得   ,對未分割取得遺產之該繼承人而言,形式上固具有無償行 為之外觀,然而,就某一法律行為應屬有償、無償之定性,   當以當事人之真意及實質內涵而定,不應僅以外觀認定之。   尤有甚者,遺產分割協議,乃被繼承人之全體繼承人經過協 議、磋商,考量被繼承人生前意願、繼承人對被繼承人之貢 獻、家族成員間感情、承擔祭祀義務、繼承人間相互權利義 務等諸多因素後共同訂立,對被繼承人全體遺產所為之分割 處分,究為有償或無償性質,亦不能單以遺產中特定財產之 形式外觀認定之。此外,繼承人間之遺產分割協議應就整體 遺產觀之,倘就全部遺產分項各自分歸不同之繼承人取得, 其中各人分得遺產之價值縱有高低多寡,亦非屬無償行為。  ㈡原告主張其於108年7月間受讓對於被告黃安順之債權,金額 計新臺幣(下同)72萬7,740元暨利息、違約金,尚未受償   ,而依民法第244條第1項、第4項規定提起本訴,聲明請求   :①被告就坐落新北市白雲段1520、1626、1460、1641、16   42、1646地號土地(以下合稱系爭土地)所為遺產分割及11   2年7月6日所為分割繼承登記行為應予撤銷,②被告黃安谷於 112年7月6日以繼承為原因就系爭土地所為之分割繼承登記 予以塗銷。被告則抗辯:其等就母親黃素美遺產所為分割   係有償,並非無償行為等語。經核:  ⒈經本院調取新北市汐止地政事務所112年汐地字第082410號繼 承登記申請書等資料,核閱內附被告於112年6月1日所立之 遺產分割協議書,被告協議分割被繼承人黃蘇美之遺產,   除系爭土地之公同共有權利範圍外,另有汐止區白雲段416 建號(門牌汐止區水源路2段450號)建物公同共有權利範圍   1/2,系爭土地部分雖由記載由黃安谷繼承,惟建物部分係 記載由告黃安順繼承。則就整體遺產觀之,該遺產分割協議   應非屬無償行為。  ⒉又,被告黃安谷抗辯母親生病多年,均由其照顧及花費,金 額超過百萬,喪葬費用亦由其支出,後來繼承人才同意母親 之土地由其繼承,土地原是其曾祖所有乙節,亦提出被告11   2年3月29日簽署之遺產分配協議書,以及被告黃安順前向被 告黃安谷借款之借條為憑,且被告黃安平亦陳稱被告黃安谷 所述無訛。由此觀之,被告間所為遺產分割協議,亦不足認 定確為無償行為。  ⒊另查,除被繼承人黃蘇美之遺產外,被告黃安順自身亦為系 爭土地公同共有人之一,亦有潛在應繼分之財產,此核閱系 爭土地最新之登記謄本即得明瞭。則被告間就被繼承人黃蘇 美遺產所為上開分割協議,是否確有害及原告之債權,亦有 疑義,不足認定合於民法第244條第1項之要件。  ⒋綜上所述,無法認定被告間就系爭土地所為遺產分割協議確   為無償行為,自不符民法第244條第1項規定之要件,原告即 無從援引該條項規定行使撤銷權,原告進而援引同條第4項   規定,請求塗銷分割繼承登記,亦非有據。 三、從而,原告依民法第244條第1項、第4項規定,請求如上述   聲明①、②所示,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四、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斟酌後認與判決結果 不生影響,不再逐一論述,附此敘明。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內湖簡易庭法 官 施月燿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依對造人數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1   月  10  日               書記官 朱鈴玉

2025-01-10

NHEV-113-湖簡-1450-20250110-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