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公共基金

共找到 250 筆結果(第 121-130 筆)

店小
新店簡易庭

清償債務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店小字第1232號 原 告 新店境園社區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徐翊凱 訴訟代理人 易幼謨 被 告 林家襄 林家琪 廖金火 上 一 人 訴訟代理人 葉彥麟 被 告 林佳進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清償債務事件,於民國114年1月13日言詞辯論 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一、原告法定代理人於審理中由易幼謨變更為徐翊凱,經其具狀 聲明承受訴訟(本院卷二114頁),有新北市新店區公所民國1 13年11月6日函可據(本院卷○000-000頁),核與民事訴訟法 第170條、第175條條規定相合,應予准許。 二、按訴狀送達後,原告不得將原訴變更或追加。但請求之基礎 事實同一、擴張所減縮應受判決事項之聲明者,不在此限。 民事訴訟法第255條第1項第3款定有明文。查原告起訴依公 寓大廈管理條例(下稱公寓條例)第21條規定、民法第179條 規定請求被告林家襄、林家琪、廖金火、林佳進(下合述時 稱為被告;分述則各稱其名)給付原告新臺幣(下同)1萬5733 元本息(本院卷一11-14頁),嗣更為請求被告應各給付原告1 萬5733元本息(本院卷一251頁),並增列無因管理法律關係 為請求權基礎(本院卷三71頁),前者核屬擴張應受判決事項 之聲明;後者則本於請求被告攤付後述泡沫滅火設備維修款 項之同一基礎事實所為訴之追加,依上規定,均應准許。 三、至被告林佳進辯稱原告委由易幼謨擔任訴訟代理人,未經原 告管理之新店境園社區公寓大廈(下稱系爭公寓大廈)區分所 有權人(下稱區權人)會議(下稱區權人會議)議決並告知系爭 公寓大廈全體住戶,應屬無效等語,而爭執易幼謨之訴訟代 理權。按管理委員會(下稱管委會)乃為執行區權人會議決議 事項及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工作,由區權人選任住戶若干人為 管理委員所設立之組織。管委會之職務包括區權人會議決議 事項之執行。公寓條例第3條第9款、第36條第1款各有明文 。是就系爭公寓大廈區權人會議決議之執行,依上規定當屬 原告職權。而依原告主張,其請求被告給付,係以區權人會 議決議為據(詳後述),則其提起本件訴訟當屬執行區權人會 議決議,自為原告職權,無須再經系爭公寓大廈區權人會議 決議。從而,就與原告行使此一職權相關之訴訟代理權之授 與,當亦無須由系爭公寓大廈區權人會議決議後始得為之。 則易幼謨出具原告委任書(本院卷二121頁),記載其受原告 委任而擔任原告訴訟代理人,並經本院許可(本院卷二287頁 ),其訴訟代理權並無欠缺。被告林佳進前開所辯,不無誤 會,併此敘明。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主張:被告均為原告管理之系爭公寓大廈住戶,並為系 爭公寓大廈地下3樓停車場共10個停車位(下合稱系爭車位) 之共有人,系爭車位乃被告之專有部分。而系爭公寓大廈因 修繕消防設備,經區權人會議決議與訴外人康希有限公司( 下稱康希公司)簽訂消防設備改善工程合約書(下稱系爭契約 ),為地下2、3樓停車場所用之泡沫滅火設備亦在維修之列 ,原告因之支出23萬6000元修繕費用。而依泡沫滅火設備涵 蓋範圍,地下2樓停車場及地下3樓之發電機、消防幫浦系統 設備所在區域乃系爭公寓大廈全體住戶共有,應由原告負擔 ;地下3樓中系爭車位所在區域,則應由被告在內之系爭車 位專有部分共有人負擔,並經系爭公寓大廈112年11月5日區 權人會議決議通過(下稱112年11月5日決議)。嗣原告委由康 希公司按上開區域範圍核算原告及系爭車位所有權人各應負 擔之泡沫滅火設備修繕費用比例,結果為原告應負擔12分之 4,所餘12分之8由系爭車位10名所有權人分擔,每人應負擔 1萬5733元,並經原告於113年2月4日公告(下稱系爭公告), 惟被告經催告仍未繳納,爰依公寓條例第21條、民法第179 條及無因管理之法律關係提起本訴,請求擇一為有利原告之 判決。並聲明:被告應各給付原告1萬5733元,及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系爭車位所在地下3樓依系爭公寓大廈領得之使 用執照(82年使字第666號,下稱系爭使照),用途乃「防空 避難室兼地下停車場」,因同時供防空避難使用,被告就系 爭車位之專有部分之權利及使用收益均受限,且地下3樓除 系爭車位外尚有化糞池、水箱、機械升降設備等共用部分, 而設置在地下3樓之泡沫滅火設備是為防火,如發生火災, 非只被告共有系爭車位,上開位於同一樓層之全體住戶共有 部分,甚而整棟公寓大廈均可能受損,則地下3樓之泡沫滅 火設備應屬共用部分,維護費用應由系爭公寓大廈全體住戶 負擔。況系爭公寓大廈112年8月20日區權人會議決議(下稱1 12年8月20日決議)由全體住戶繳交之公共基金用途,包括支 應消防設備在內,更不應請求已繳納公共基金之被告再分攤 泡沫滅火設備修繕費用。且112年11月5日決議實未經投票表 決,又係系爭公寓大廈全部28個住戶對只有10位之系爭車位 共有人,以多數決做成不利於少數之決議,違反民法第148 條規定而為權利濫用,不得作為請求依據等語。並聲明:原 告之訴駁回。 三、查被告為原告管理之系爭公寓大廈住戶,均有位處系爭公寓 大廈地下3樓,並經登記為新北市○○區○○段0○○00000○號之系 爭車位所有權,應有部分皆10分之1。原告於112年11月20日 與康希公司簽訂系爭契約,由康希公司承作系爭公寓大廈之 消防設備改善工程(下稱系爭工程),其中於系爭公寓大廈地 下2、3樓施作之泡沫滅火設備工程總價為23萬6000元,已施 作完畢並由原告付畢款項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並有系爭 契約及報價單、建物登記謄本及系爭公寓大廈區權人名冊( 本院卷一31-38頁,卷二7-10、199-201頁)可憑,堪信為真 。 四、關於原告依公寓條例第21條規定請求部分 (一)按專有部分,指公寓大廈之一部分,具有使用上之獨立性, 且為區分所有之標的者;共用部分,指公寓大廈專有部分以 外之其他部分及不屬專有之附屬建築物,而供共同使用者。 公寓條例第3條第3、4款定有明定。依社會通常觀念,專有 部分係指公寓大廈之一部分,在構造上可獨立使用,且為區 分所有之標的者;而專有部分以外部分及其他為使用財產之 必要或便利或維護建築物安全所必要之設施,在構造上及使 用上不具有獨立性,應認屬公寓大廈全體住戶所共同使用, 且不因是否位於各該區權人專有部分而異。查:  1.依證人即康希公司負責人黃炫智所證,系爭公寓大廈地下2 、3樓原本設置之消防設備即為泡沫滅火設備,系爭工程就 此2樓層之泡沫滅火設備為修繕。而泡沫滅火系統以泡沫放 射區域為核心,並基於設想車輛燃燒時噴射滅火之有效性而 估算設置面積。而地下3樓應設消防設備者係停車位的位置 ,非供停車用途之樓梯間、水塔、機械升降設備依消防法規 免設消防設備等語(本院卷三71、74頁)。經比對系爭公寓大 廈地下3樓之使照圖(本院卷一155頁)及康希公司承攬系爭工 程所繪製之系爭公寓大廈地下3樓消防平面圖(本院卷一53頁 ),地下3樓之泡沫噴射區域以該樓層停車位為主要範圍,核 與上開證人所述一致,足認上開證言與事實相符而為可採, 堪信系爭公寓大廈地下3樓所設之泡沫滅火設備乃因應系爭 車位之停車使用而為設置。  2.依系爭車位登記所在之1470建號建物登記謄本(本院卷二7-1 0頁)所示,登記之建物門牌為「新北市新店區秀水路1,3, 5,7號地下三層」,可見系爭車位已由戶政機關編列門牌而 視同一般區分所有建物。衡以系爭車位之使用乃從機械升降 機昇到地下2樓,再從地下2樓之車道駛出,或從機械升降機 昇到1樓出外,且除系爭車位所有權人以外之系爭公寓大廈 其他住戶不得使用系爭車位,亦不可透過區權人會議決議使 用系爭車位等情(本院卷二288頁),為兩造所不爭執,是系 爭車位共有人於使用、收益上自不受系爭公寓大廈其他住戶 干涉。準此,系爭車位自為專有部分。雖系爭車位主要用途 依系爭使照所載乃「防空避難室兼汽車停車場」(本院卷一1 55頁),須於有防空避難需求時提供系爭公寓大廈其他住戶 一同使用,復因系爭車位與性質上供系爭公寓大廈住戶共用 之樓梯間、水塔、機械升降設備設在同一樓層,而無法避免 系爭車位所有人以外之系爭公寓大廈住戶為使用此等共用設 施而進出系爭車位,然此為系爭車位所在1470建號包括被告 在內之全體共有人與其他區權人之相鄰關係,不影響系爭車 位本質乃數人共有之專有部分。  3.而地下3樓鋪設之泡沫滅火設備雖因該樓層有系爭車位而設 置,然此不僅就系爭社區地下3樓之停車使用可獲保障,對 於系爭社區地下3樓所設上開共用設施之環境安全亦同獲確 保,而使該等設施得以就應有使用方式發揮通常效用。加以 地下3樓之泡沫發射區域尚涵蓋系爭公寓大廈消防系統之發 電機設備及消防馬達,且地下2、3樓之泡沫滅火設備均須使 用之泡沫原液儲槽即置於地下3樓,設計上並非各自一套而 獨立運作等情,亦經證人黃炫智證述在卷(本院卷三73-74頁 ),足見在地下3樓鋪設之泡沫滅火設備與地下2樓之泡沫滅 火設備無法切割,且防護範圍及於系爭公寓大廈其他樓層消 防系統發電機及馬達,於構造上及使用上均不具有獨立性, 並堪信地下3樓所設泡沫滅火設備對系爭公寓大廈全體住戶 均有助益,且可提升系爭公寓大廈自防自救能力,自非僅有 利於被告等系爭車位所有權人,揆諸前開說明,在地下3層 鋪設之泡沫滅火設備在構造上及使用上並非獨立,乃維護系 爭公寓大廈整體安全所必要之基本設施,核與建築物坐落之 地面、外牆及屋頂、走廊、大廳、樓(電)梯間、共同出入 口、機電室、水塔與其他既成之共同使用部分及其他為使用 財產之必要或便利或維護建築物安全所必要設施等在構造上 及使用上亦不具有獨立性之共用部分性質相同,自屬系爭公 寓大廈共用部分,且不因該樓層泡沬發射區域主要鋪設範圍 係在本質為專有部分之系爭車位而異。 (二)按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積欠應繳納之公共基金或應分擔或其 他應負擔之費用已逾二期或達相當金額,經定相當期間催告 仍不給付者,管理負責人或管委會得訴請法院命其給付應繳 之金額及遲延利息。公寓條例第21條定有明文。又公寓條例 第9條規定各區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對建築物之 共用部分有使用收益之權。依公寓條例第10條第2項規定, 共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費用,依區權人按其共有之應 有部分比例分擔。同條但書規定區權人會議或規約就該費用 之分擔比例另行約定者,從其規定。惟所約定分擔之方式, 若無充分理由,仍不應悖離上述「按共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 擔」之原則,且應符合公平之原則,否則即與誠信原則有違 。在區權人會議經由多數決作成之決議,與少數區權人之權 益發生衝突時,其是否係藉由多數決方式,形成對少數區權 人不利之分擔決議或約定,應有充分理由,始不悖離「按共 有之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原則。且是否係以損害該少數區 分所有權人為主要目的,基於公平法理,法院固得加以審查 ,惟應從公寓大廈全體住戶因該決議之權利行使所能取得之 利益,與該少數區權人及國家社會因其權利行使所受之損失 ,比較衡量以定之。倘該決議之權利行使,大廈住戶全體所 得利益極少,而該少數區權人及國家社會所受之損失甚大者 ,非不得視為以損害他人為主要目的(最高法院97年度台上 字第2347號判決參照)。查:  1.112年11月5日決議以系爭車位乃專有部分,應由系爭車位所 有權人負擔修繕費用為基礎,而認「地下3樓停車場專用的 泡沫滅火系統設備...由該10個車位住戶負擔」(本院卷一44 頁)。嗣原告於113年2月4日為系爭公告載有「委託消防廠商 計算B2停車場所有消防泡沫及B3停車場消防泡沫涵蓋到發電 機設備及消防幫浦系統設備,均由管委會負擔其費用。經廠 商核算結果,B2停車場佔有3份+B3管委會公共部分負擔1份 ,B3停車場區分所有權人負擔8份,合計12份..236,000× 8/ 12 ÷10=15,733..每位車主應負擔金額15,733元」(本院卷一 49頁)。此一分擔比例,乃原告委託消防廠商即康希公司計 算而得,有原告提出之與證人黃炫智間對話內容擷圖照片可 證(本院卷○000-000頁)。依證人黃炫智所證,原告與其討論 泡沫滅火設備費用分擔時,其想法是泡沫滅火設備涵蓋地下 2、3樓,依使用者付費,應由地下2、3樓有產權之人按泡沫 噴射區域計算分擔比例等語(本院卷三75頁)。繼而系爭公寓 大廈區權人會議應系爭車位所有權人聯署而於113年1月7日 召開,並討論地下3樓泡沫滅火設備是否應由系爭公寓大廈 住戶共同基金支付,而非由系爭車位10位共有人分擔一案, 決議結果為「維持原案」(下稱113年1月7日決議,本院卷○0 00-000頁),即系爭公寓大廈經由113年1月7日決議維持112 年11月5日決議以系爭車位乃專有部分,由系爭車位所有權 人負擔修繕費用之基礎後發布之系爭公告內容,而使包括被 告在內之系爭車位共有人共同分擔約67%(8/12,小數點後4 捨5入)之系爭工程中泡沫滅火設備修繕費用。  2.惟系爭公寓大廈地下3樓所設泡沫滅火設備乃系爭公寓大廈 共用部分,經本院認定在前(貳、四、(一)),實質上與其他 系爭公寓大廈共用設施無異,依上規定及說明,就系爭工程 中泡沫滅火設備之修繕費用,以區權人會議議決分擔比例, 除有充分理由,仍不應悖離「按應有部分比例分擔」之原則 。是113年1月7日決議將泡沫滅火設備之費用分列為地下3樓 系爭車位乃專有部分;地下3樓其餘設施及地下2樓始為共用 部分而分別計算費用負擔,致系爭公寓大廈共28名區權人中 只10位之系爭車位共有人需負擔達67%之泡沫滅火設備修繕 費用,已屬失衡,而此係因欠缺就涵蓋系爭車位之泡沫噴射 區域亦屬系爭公寓大廈全體住戶共用部分之認知所致,故此 等決議所定之泡沫滅火設備修繕費用分擔比例即欠缺充分理 由,而欠公平,難為憑據。 (三)基上,原告主張被告應依公寓條例第21條規定各給付1萬573 3元所依據之113年1月7日決議及該決議維持之112年11月5日 決議內容,不得為據。則原告依上規定所為請求,自不可採 。 五、關於原告依民法第179條請求部分   按公寓大廈應設置公共基金,其來源可由區權人依區權人會 議決議繳納之,而公共基金之作用在支出共用部分、約定共 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共用部分及其相關設施之拆除 、重大修繕或改良之相關費用,此觀公寓條例第18條第1項 第2款、第10條第2項後段、第11條第2項之規定可明。查系 爭公寓大廈經112年8月20日決議由每戶支付5萬元成立公共 基金,用途包括消防相關設備之修繕(本院卷一125頁)。且 被告均已依前揭決議繳畢公共基金,有系爭公寓大廈公共基 金收費紀錄可稽(本院卷○000-000頁)。雖113年1月7日決議 未通過以系爭公寓大廈公共基金支付泡沫滅火設備修繕費用 ,惟地下3樓泡沫滅火設備既屬共用部分之消防設備一環之 ,依上規定,自在系爭公寓大廈公共基金合法支用範圍。原 告復未舉證證明前收取之公共基金已不敷支應泡沫滅火設備 修繕費用,依區權人決議或規約請求被告再行繳納公共基金 而未獲被告給付。從而,原告主張被告就地下3樓設置泡沫 滅火設備有不當利得而請求被告返還等語,難認有據。 六、關於原告依無因管理法律關係請求部分   按所謂無因管理,係指無法律上之義務,而為他人管理事務 之行為而言。次按共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由管理負 責人或管委會為之;管委會之職務包括共用部分之清潔、維 護、修繕及一般改良。公寓條例第10條第2項前段、第36條 第2款各有明文。查系爭公寓大廈之泡沫滅火設備,不惟系 爭公告所載由原告負擔費用之地下2樓及地下3樓為泡沫噴射 範圍涵蓋之發電機設備及消防幫浦系統設備範圍乃原告管理 範圍,實則泡沫噴射系爭車位部份亦屬共用部分,前已敘及 (貳、四、(一)),依上規定,所生修繕工作亦為原告職務, 由原告負責管理並支付費用。是原告就泡沫滅火設備費用之 負擔,非未受委任而無義務為之,則原告依無因管理法律關 係請求被告給付,亦欠依據。 七、綜上所述,原告依公寓條例第21條、民法第179條及無因管 理法律關係,請求被告各給付1萬5733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 達之翌日即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無 理由,均應駁回。 八、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與防禦方法均與判決結果 不生影響,不再一一論述,附此敘明。 九、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並確定訴訟費用 額如主文第2項所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新店簡易庭                  法 官 李陸華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張肇嘉

2025-02-12

STEV-113-店小-1232-20250212-1

臺灣高等法院

返還不當得利等再審之訴

臺灣高等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再字第69號 再審原告 黃群群 再審被告 馮偉成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返還不當得利等事件,再審原告對於中華民國 113年10月16日本院113年度上字第480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 ,本院於114年1月7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再審之訴駁回。 再審訴訟費用由再審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一、按當事人對於終局判決提起再審之訴,於起訴時該終局判決 尚未確定,但於為裁判時,該終局判決已確定者,自不得以 該再審之訴於起訴時不合法為由,以裁定駁回(司法院民國 83年6月16日(83)院台廳民一字第11005號函意旨參照)。 查本院113年度上字第480號判決(下稱原確定判決)為可上 訴第三審事件,原確定判決於113年10月28日送達再審原告 (原確定判決卷第265頁),扣除在途期間4日,其上訴期間 於113年11月21日始屆滿,雖再審原告於同年月12日對之提 起再審之訴(本院卷第3頁),然原確定判決於本院裁判時 已確定,本件再審之訴已符合形式上要件,先予敘明。 二、再審原告主張:再審被告於98年間非空軍二村社區(下稱系爭社區)區分所有權人,不得擔任系爭社區第二屆主委,卻利用其擔任新竹市武陵里里長之際,竊取、盜刻系爭社區開設彰化銀行北新竹分行帳號000000000000號帳戶(下稱系爭帳戶)之印章,盜領系爭帳戶內公共基金新臺幣(下同)66萬4736元、利息3272元,合計66萬8008元,且無法律上原因持有第一屆財委唐于涵製作之系爭社區管理委員會會計憑證、會計帳簿、財務報表(下合稱系爭文件)。原確定判決違反民事訴訟法第199條第2項規定,未命再審被告提出系爭帳戶之印章、存摺,又違反辯論主義未提示系爭帳戶之印章、存摺及系爭文件供伊辯論,亦未依伊聲請通知系爭社區第二屆財委唐于涵、區分所有權人聞振容到庭作證,另於113年10月9日言詞辯論期日違反最高法院41年台上字第748號判例,未讓伊陳述或命書記官朗讀調查證據結果,適用法規顯有錯誤等情。爰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提起再審之訴,求為命:㈠原確定判決廢棄。㈡再審被告應給付再審原告及系爭社區全體區分所有權人66萬8008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㈢再審被告應將系爭帳戶之印章、存摺及系爭文件返還再審原告及系爭社區全體區分所有權人。㈣上開第㈡項聲明,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假執行。 三、再審被告則以:系爭社區為每棟10戶、共20棟,總戶數200 戶之社區,前未設立管理委員會,各棟各自管理,從未繳納 管理費。嗣因新竹市政府即將裁撤國宅課,於97年間要求系 爭社區成立管理委員會並開設系爭帳戶,將系爭社區住戶繳 納國宅課用以管理社區之餘款649萬0473元交付系爭社區管 理委員會。系爭社區第一屆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將前開款 項退還每戶3萬元,共600萬元,另將20棟分為10區(每區2 棟),每區撥給4萬元,共40萬元予各區住戶自行修繕使用 ,餘款用於支付系爭社區管理委員會行政費用及系爭社區修 繕費用,伊並無盜領款項或持有系爭帳戶存摺、印章及系爭 文件等語,資為抗辯。並答辯聲明:㈠再審原告之訴駁回。㈡ 如受不利益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執行。 四、經查:  ㈠按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所謂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係 指確定判決所適用之法規,顯然不合於法律規定,或與司法 院現尚有效及大法官會議之解釋、憲法法庭裁判違反,或消 極不適用法規,顯然影響判決者而言,不包括取捨證據失當 、認定事實錯誤、漏未斟酌證據、調查證據欠周、判決不備 理由或理由矛盾之情形在內(最高法院114年度台再字第2號 判決要旨參照)。再審原告以原確定判決違反民事訴訟法第 199條第2項規定,未命再審被告提出系爭帳戶之印章、存摺 ,以及違反辯論主義未提示系爭帳戶之印章、存摺及系爭文 件供其辯論云云。惟再審被告於前訴訟程序二審始終抗辯其 未保管系爭帳戶之印章、存摺及系爭文件,並於前訴訟程序 二審113年10月9日言詞辯論時提出第二屆財委唐于涵保管之 系爭帳戶存摺、印章,經兩造當庭辯論(原確定判決卷第10 9至110、248至249頁),原確定判決駁回再審原告之上訴, 並無違反闡明義務或依當事人未主張之事實或證據作為裁判 基礎等違反辯論主義情事,則再審原告執此主張原確定判決 有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再審事由,自有未合。  ㈡又原確定判決依再審原告所提97年8月22日、98年9月19日區 權會會議紀錄認定再審被告係由系爭社區區分所有權人推選 為第二屆主委,及推選訴外人戚湘玲為監委、唐于涵續任為 財委(原確定判決一審卷第37至39、57至61頁),參以彰化 銀行檢送系爭帳戶於97年9月25日開戶時留存系爭社區管理 委員會及第一屆主委、監委、財委印鑑,及於98年12月8日 變更第二屆主委、監委、財委印鑑(原確定判決卷第135、1 39頁),並依第一屆主委彭政坤證述:第二屆區分所有權人 大會選出再審被告擔任第二屆主委,公共基金都是交給財委 保管,不是主委,且需主委、監委、財委3顆印章才能提領 等語(原確定判決一審卷第220至221頁),認定再審被告經 系爭社區區分所有權人推選為主委,但未保管系爭帳戶公共 基金,再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0條、第36條第8款規定, 認為社區之會計帳冊憑證等文件及公共基金由管理委員會保 管,改組時應移交新管理委員會,如拒絕移交,僅得報請主 管機關或訴請法院命保管人移交予新管理委員會,不得請求 返還予全體區分所有權人,且系爭社區第一、二屆財委均為 唐于涵,並非再審被告,再審原告未能證明再審被告持有唐 于涵於第一屆財委任期內製作之何種文件,再審原告依不當 得利請求再審被告將系爭文件返還再審原告及全體區分所有 權人為無理由等情(見原確定判決事實及理由段四、㈠3.及㈡ ),縱未依再審原告聲請通知證人唐于涵、聞振容到庭作證 ,充其量僅係調查證據欠周,並非適用法規顯有錯誤之情形 。另參108年7月4日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57條之1第2項規定 ,有裁判全文判例之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之最高法院裁判 相同,已不具通案拘束力,最高法院41年台上字第748號判 例自非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適用「法規」之 範疇,則再審原告主張原確定判決違反上開判例,具有民事 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之再審事由云云,為無理由 。 五、綜上所述,再審原告依民事訴訟法第496條第1項第1款規定 ,對原確定判決提起再審之訴,為無理由,應予駁回。又再 審原告提起再審之訴既無再審理由,其聲請傳訊證人及命再 審被告提出系爭帳戶存摺、印章及系爭文件,證明再審被告 盜領公共基金及未交出系爭帳戶存摺、印章及系爭文件等節 ,即無調查必要,併此敘明。 六、據上論結,本件再審之訴為無理由。依民事訴訟法第505條 、第78條,判決如主文。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民事第四庭             審判長法 官 傅中樂                法 官 黃欣怡                法 官 陳彥君 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書狀,其 未表明上訴理由者,應於提出上訴後20日內向本院補提理由書狀 (均須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上訴時應提出委任律師或 具有律師資格之人之委任狀;委任有律師資格者,另應附具律師 資格證書及釋明委任人與受任人有民事訴訟法第466條之1第1項 但書或第2項所定關係之釋明文書影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陳冠璇

2025-02-11

TPHV-113-再-69-20250211-2

中小
臺中簡易庭

給付管理費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中小字第1138號 原 告 文心及第住戶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胡誌哲 訴訟代理人 丁華祥 鐘力秋 被 告 李俐美即李怡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21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25,577元,及其中新臺幣16,200元自民國 113年1月1日起、新臺幣5,800元自民國113年3月1日起、新臺幣3 ,577元自民國113年4月8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 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及自本判決確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訟法 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爰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論而 為判決。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被告於民國113年4月7日以前為文心及第社區之 區分所有權人,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及該大樓社區規約( 下稱系爭規約),應依所有建物權狀坪數比例按月繳納管理 費,一期兩個月,每個月新臺幣(下同)2,900元。被告為門 牌號碼臺中市○○區○○街0號3樓建物(下稱系爭建物)之所有權 人,惟自民國112年7月起至113年4月7日止,累積欠繳社區 管理費及相關費用,112年7月至112年12月,共欠三期為16, 200元;113年1月至2月欠一期5,800元;113年3月至113年4 月7日欠款3,577元,經原告以存證信函、於店面公告催繳仍 未繳納,合計積欠原告25,577元。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 25,577元,及其中16,200元自113年1月1日起、5,800元自11 3年3月1日起、3,577元自113年4月8日起,均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為何聲明或陳述 。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積欠應繳納之公共基金或應分擔或其 他應負擔之費用已逾二期或達相當金額,經定相當期間催告 仍不給付者,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得訴請法院命其給付 應繳之金額及遲延利息。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定有明文 。  ㈡原告主張之前開事實,業據提出公寓大廈管理組織報備證明 、文心及第住戶規約、文心及第管理辦法、臺中市西屯區公 所112年12月25日公所建字第1120038516號函、系爭建物異 動索引資料、112年度原告會議紀錄、扣繳單位設立登記申 請書、被告積欠管理費明細、存證信函、店面公告催繳照片 為憑(本院卷第17-21、109-112、137-211頁)。被告已於相 當時期受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亦未提出書狀 作何爭執,依民事訴訟法第280條第3項前段準用同條第1項 前段之規定,視同自認,是本件堪信原告主張事實為真。  ㈢從而,原告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 原告25,577元,及其中16,200元自113年1月1日起、5,800元 自113年3月1日起、3,577元自113年4月8日起,均至清償日 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四、本件係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   訟法第436 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五、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3、第436條第 2項、第78條。本件訴訟費用額(第一審裁判費1,000元), 依同法第436條之19第1項確定如主文第2項所示金額,並依 同法第91條第3項加計利息。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臺中簡易庭                法 官 雷鈞崴 以上為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廿日內,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向 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訴理由 (上訴理由應表明一、原判決所 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 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 判決送達後廿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3  日                書記官 錢 燕

2025-02-11

TCEV-113-中小-1138-20250211-1

北小
臺北簡易庭

侵權行為損害賠償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民事小額判決 113年度北小字第2304號 原 告 臺北市臺大溫馨社區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陳樂川 被 告 張玉台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侵權行為損害賠償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 21日言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6,324元,及自民國114年2月12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1,000元由被告負擔,並給付原告自裁判確定之 翌日起至訴訟費用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以新臺幣6,324元為原告預供擔保,得 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原係擔任原告社區第5屆管理委員會之 主任委員,而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9條第4項規定,原告 社區第5屆管理委員會暨被告主任委員職務已於民國109年10 月6日因任期屆滿而視同解任,已無職權,且此為被告明知 之事實,然被告竟於任期屆滿、解任後之109年11月28日違 法召開109年第3次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下稱109年第3次會議 );於召開109年第3次會議的前3日即有住戶提出異議書, 然被告仍照常召開,且召開109年第3次會議所支出之場地費 新臺幣(下同)4,000元、飲料費2,324元,共計6,324元( 下合稱系爭費用),係自原告社區公基金提領支付店家。是 以,被告主觀上明知其任期屆滿已無職權,卻故意召開109 年第3次會議,且違法核銷系爭費用,侵害原告公基金而使 住戶權益受到損失,又被告寧可捨無償使用辛亥里民活動中 心場地致支出場租費用,而有雙重故意等情,爰依侵權行為 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6,32 4元,及自本件判決之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 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  ㈠原告前以本件同一事實向臺灣新北地方法院(下稱新北地院 )提起訴訟,經該院以112年度板小字第4223號民事小額判 決(下稱另案訴訟)判處原告敗訴,是原告今以相同訴訟內 容重提告訴,請依法駁回。又原告亦以同一事實向被告提起 業務侵占、背信之刑事告訴,經臺灣臺北地方檢察署以111 年度偵字第38650號(下稱系爭偵查案件)為不起訴處分。  ㈡原告社區於109年曾連續召開3次區分所有權人會議,分別為1 09年7月4日、109年9月19日及109年11月28日,而召開109年 第3次會議前,係由管委會討論並經管委會同意後,確定109 年第3次會議舉行之時間、地點,並於開會前10日將開會通 知,以張貼於公布欄及在原告社區通訊軟體LINE群組通知之 方式,通知所有住戶,於會後亦就支付項目即系爭費用部分 經主委、財委、監委過目並做成收支報表;再者,109年第3 次會議之主要目的為選任第6屆委員、修定規約及公基金補 助修繕工程款,同時邀請訴外人台灣金融聯合公司進行社區 都更報告,是109年第3次會議之開會有其必要性,被告以公 基金支付系爭費用時並未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權利,反而盡 力協助社區順利選任下屆委員。又依原告社區規約第14條規 定,動支金額在20,000元以上須經管委會同意、動支金額在 100,000元以上需經區權大會同意後行之,然第6款中規定50 ,000元以下緊急支出得由主委先行決之再提管委會追認,而 系爭費用皆經管委會同意通過,無須追認。  ㈢至原告主張109年第3次會議因召集人即被告任期屆滿而會議 違法部分,被告前於110年3月5日檢附相關證明文件及申請 書向主管機關申請報備,然經主管機關來函說明被告有應補 證事項,是申請報備尚未完成,而原告法定代理人個人於11 0年1月14日提起確認109年第3次會議不存在之民事訴訟,經 本院以110年度訴字第1951號確認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不 存在事件(下稱本院110年事件)審理,被告為考慮訴訟期 間冗長會延宕原告社區正常運作,故與原告法定代理人個人 達成和解,然並不代表109年第3次會議違法。又原告提起本 件訴訟未經管委會開會同意及表決,而逕以管委會名義提告 ,是否違反規定請明查等語,資為抗辯。  ㈣並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當事人不得就已起訴之事件,於訴訟繫屬中,更行起訴, 民事訴訟法第253條定有明文;又民事訴訟法上所謂一事不 再理之原則,乃指同一事件已有確定之終局判決而言,所謂 同一事件,必同一當事人,就同一訴訟標的而為訴之同一聲 明,若此之者有一不同,自不得謂為同一事件(最高法院90 年度台抗字第221號裁定意旨參照)。次按,訴訟標的,乃 原告為確定其私權之請求,或所主張或否認之法律關係是否 存在,欲法院對之加以審判之對象;而為法院審判對象之法 律關係,應為具體特定之權利義務關係,而非抽象之法律關 係,即原告起訴以何種法律關係為訴訟標的,應依原告起訴 主張之原因事實定之,原告前後主張之原因事實不同,其為 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自亦不同,即非同一事件(最高法院84 年度台上字第2194號判決意旨參照)。經查,另案訴訟係原 告於112年7月27日向新北地院聲請對被告核發支付命令,而 被告於112年9月4日聲明異議而視為起訴,然另案訴訟經新 北地院加以審理之內容及對象,為原告本於不當得利法律關 係向被告請求6,324元及法定利息有無理由等情,業經本院 依職權調閱另案訴訟卷宗核對無訛。而查,本件原告乃基於 侵權行為法律關係提起本件訴訟,是本件與另案訴訟之兩造 當事人及原因事實雖均相同,然因兩者所請求裁判之請求權 基礎不同,是本件訴訟與另案訴訟尚難認屬同一事件,原告 基於侵權行為法律關係對被告提起本件訴訟,無重行起訴問 題,並不違反一事不再理原則,本院自得就本件訴訟加以審 理。被告前揭主張,顯係對於法令有所誤解。  ㈡次按管理委員、主任委員及管理負責人之任期,依區分所有 權人會議或規約之規定,任期一至二年,主任委員、管理負 責人、負責財務管理及監察業務之管理委員,連選得連任一 次,其餘管理委員,連選得連任。前項管理委員、主任委員 及管理負責人任期屆滿未再選任或有第二十條第二項所定之 拒絕移交者,自任期屆滿日起,視同解任。公寓大廈管理條 例第29條第3項前段、第4項分別有明文規定。又公寓大廈管 理條例,為加強公寓大廈之管理維護,提昇居住品質,而設 有管理組織,並以為共同事務及涉及權利義務之有關事項, 召集全體區權人所舉行之區權人會議為最高意思機關,特於 該條例第28條、第25條第3項、施行細則第7條設其規範,明 定除建築完成後,由起造人以公寓大廈之管理負責人身分召 集區權人會議,成立管委會或推選管理負責人外,應由具區 權人身分之管理負責人、管委會主任委員或管理委員為召集 人;無管理負責人或管委會,或無區權人擔任管理負責人、 主任委員或管理委員時,由區權人互推1人為召集人;由區 權人互推1人為召集人,除規約另有規定者外,應有區權人2 人以上書面推選,經公告10日後生效。故欲召集區權人會議 之人,於召集前,須先行取得召集權資格,始克當之。倘召 集時,尚不備召集人身分,所為召集,即非合法成立之意思 機關,自不能為有效之決議,所為之決議,當然自始完全無 決議之效力,不得因召集後始取得召集權而使原來之召集溯 及生效,或認該原不具召集人資格之瑕疵已然治癒,亦不能 因事後之追認而成為有效(最高法院102年度台再字第30號 、108年度台上字第514號、109年度台上字第1924號判決要 旨參照)。經查,原告主張被告原係擔任原告社區第5屆管 理委員會主任委員,而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9條第4項規 定,被告之主委職務已於109年10月6日因任期屆滿而視同解 任,已無職權,然被告於任期屆滿、解任後之109年11月28 日,仍以召集權人身分違法召開109年第3次會議等情,業據 提出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108年7月2日函附卷可查(見本 院卷第13頁)。而觀前開函文,可知被告於原告社區之主任 委員任期係自107年10月7日起至109年10月6日。又原告社區 迄至109年10月6日2年任期屆滿前未再選任,依照前開規定 ,被告及原告社區第5屆管理委員會之委員,自其等任期屆 滿日即109年10月6日起即視同解任,被告於前開期日起已非 原告社區主任委員甚明。次查,109年第3次會議係由被告以 主任委員身分召集並擔任主席乙節,有109年第3次會議開會 通知、會議記錄附卷可參(見本院卷第203至209頁)。又查 ,就109年第3次會議開會通知為何時公告部分,被告係主張 為109年11月等語(見本院卷第178頁)、原告訴訟代理人則 稱係109年11月18日收到開會通知等語(見本院卷第178頁) ;再就被告主張109年第3次會議係經管委會決定召開部分, 固據被告提出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為證(見本院卷第199 至201頁),然經當庭詢問該討論文字係於何時傳送後,被 告即陳稱係109年11月13日傳送群組等語(見本院卷第230頁 )。是揆諸前所述及卷附證據,原告社區於109年11月28日 召開之109年第3次會議,無論係討論是否開會、公告開會通 知及109年第3次會議開會當日之時,原告社區顯均係處於無 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之情況,則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25條第3項、同條例施行細則第7條規定,自應由區分所有權 人互推1人為召集人;且由區分所有權人互推1人為召集人, 除規約另有規定者外,應有區分所有權人2人以上書面推選 ,經公告10日後生效。然查,卷內並無109年第3次會議之召 集人即被告係經區分所有權人互推一人產生而經區權人二人 以上書面推選並經10日公告之證據,是被告未踐行前開程序 而以主任委員之身分召集之109年第3次會議,依前開說明, 其決議自始當然無效,先予敘明。  ㈢而按關於侵權行為之規定,採過失責任主義,以行為人之侵 害行為具有故意過失,為其成立要件之一。所謂過失,指行 為人雖非故意,但按其情節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 又在侵權行為方面,過失之有無,應以是否怠於善良管理人 之注意義務為斷(最高法院19年上字第2746號決先例意旨參 照),亦即行為人僅須有抽象輕過失,即可成立。而善良管 理人之注意義務,乃指有一般具有相當知識經驗且勤勉負責 之人,在相同之情況下是否能預見並避免或防止損害結果之 發生為準,如行為人不為謹慎理性之人在相同情況下,所應 為之行為,即構成注意義務之違反而有過失,其注意之程度 應視行為人之職業性質、社會交易習慣及法令規定等情形而 定(最高法院100年度臺上字第328號判決意旨參照)。原告 主張系爭費用係自原告社區公基金支出,致原告公共基金減 少6,324元等情,業據提出原告社區收支報表為證(見本院 卷第15頁),堪信為真實。而就原告主張被告違法核銷系爭 費用侵害原告公基金而使住戶權益受到損失等情,為被告所 否認,並以系爭費用之支付業經管委會同意且經主委、財委 、監委過目並做成收支報表,被告以公共基金支付系爭費用 時並未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權利等語置辯。經查:  ⒈就系爭費用係如何核銷部分,原告係主張於被告擔任主任委 員期間,習慣分別於不同時期自原告公共基金帳戶領取公款 後,再慢慢消化使用等語,並提出存摺影本為證(見本院卷 第245、249頁)。而就係如何從公共基金交付金額予墊付款 項之人、核銷費用之過程部分,被告陳稱:系爭費用於109 年第3次會議當日應為有人先行墊付,而我們在經由當時主 任委員即我本人、訴外人即財務委員張玉燕及訴外人即監察 委員劉玉燕同意後,會先從公帳提領小筆金額,並將提領之 金額先交由訴外人即會計(兼任出納)李青芬保管,又因管委 會前有開會同意支付系爭費用,是於109年12月22日經李青 芬作帳並作成收支報表後,即由李青芬從其保管之金額中將 款項交付給墊付系爭費用之墊款人,另於109年12月22日支 付系爭費用款項予墊款人前,有經當時主任委員即被告、財 務委員與監察委員之口頭確認等語(見本院卷第230至232頁 )。再經與被告釐清系爭費用於109年第3次會議開會當日係 由何人墊付後,被告後陳報:系爭費用係由訴外人即會計( 兼任出納)李青芬以其所有之信用卡於109年第3次會議開會 當日刷卡先行支付等語。是綜合兩造上述及卷證資料,可知 於被告擔任原告社區主任委員期間,就公共基金之運用方式 ,為經被告、財務委員張玉燕及監察委員劉玉燕同意後先自 原告社區公共基金帳戶提領小筆款項,並將前開提領款項交 由會計(兼任出納)李青芬保管;而本件爭議款項即系爭費用 之支付及核費情形,為李青芬先於109年第3次會議當日以信 用卡刷卡方式先行支出系爭費用,李青芬並於109年12月22 日作成收支報表,而經被告、財務委員與監察委員之口頭確 認後,由李青芬從其保管之金額中將款項交付給墊付系爭費 用之墊款人即李青芬本人。  ⒉而觀被告於109年9月19日以主任委員身分召集之原告社區109 年第2次區分所有權人會議記錄(見另案訴訟卷第109頁,下 稱109年第2次會議),可知109年第2次會議係遭定性為「談 話會」,而就原議案有關管理委員之改選部分,109年第2次 會議之主席即被告於會議當天,即知「管委會任期一到,委 員全體將自動解任」乙情,並以之告知與會者;又觀被告於 系爭偵查案件程序中提出異議書正本內容(見系爭偵查案件 卷第161至163頁),可知於109年第3次會議開會前,即有住 戶提出被告即原告社區第5屆管理委員會之主任委員應屬無 召集權人之異議,並指明如欲召集會議應依公寓大廈管理條 例及細則等相關規定辦理,且已提出應適用條文,然被告於 明知前開爭議下,仍執意召集109年第3次會議,行為違法且 為被告可得而知。再觀原告提出之原告社區收支報表,其上 載有「第5屆管委會於109.10卸任,110年後以非該屆職責」 等文字(見本院卷第15頁),然被告、訴外人劉玉燕及張玉 燕卻以第5屆管委會主委、監委及財委身分審核109年11月28 日墊付之系爭費用,並於109年12月22日口頭確認,而由原 告社區公共基金支出系爭費用,其等於無職權之情形下違法 核銷費用,並造成原告公基金因支出系爭費用而受有損害, 行為縱無故意,亦有過失。又被告雖以依社區規約第14條規 定50,000元以下緊急支出得由主委先行決之再提管委會追認 ,而系爭費用之支出經管委會同意通過而無須追認,故被告 以公基金支付系爭費用時並未故意或過失侵害他人權利等語 置辯,然觀被告提出之通訊軟體LINE對話紀錄(見本院卷第 199頁),僅見被告係於「第5屆管委會」群組,就109年第3 次會議之開會通知內容、開會時間與地點為提出並確認群組 成員是否同意,是否即認上開討論內容符合原告社區規約第 14條所規定之支出費用要件,已非無疑,況於斯時原告社區 第5屆管委會已因任期屆滿而視同解任,自已無從再為行使 委員會之職權。是以,被告及原告社區第5屆管委會之委員 自109年10月6日起即因任期屆滿而不具管理委員身分,自無 管理原告社區事務之權限,惟被告仍以第5屆管委會主任委 員之身分核銷系爭費用,經其審視而自原告社區公共基金中 支出系爭費用,已不法侵害原告,是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 係,請求被告賠償,於法有據,應予准許。  ㈣末按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經 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權 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他 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付 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 利率為5%,民法第229條第2項、第233條第1項前段及第203 條定有明文。本件原告對被告之侵權行為損害賠償債權,為 無確定給付期限之債權,揆諸前揭說明,原告自行減縮主張 之利息起算日,並以本判決之翌日即114年2月12日起算,亦 屬有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侵權行為法律關係,請求被告賠償6,324 元,及自114年2月12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 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五、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8適用小額訴訟程序所為被告 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0規定,應依職權宣 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436條之23準用第436條第2項,適用 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得免 為假執行。 六、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核 予判決結果不生影響,爰不逐一論述,併此敘明。 七、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91條第3項。 並依職權以附錄計算書確定本件訴訟費用額如主文第2項所 示。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戴于茜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對於本件判決如有不服,應於收受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 書狀,上訴於本院合議庭,並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具繕本。 當事人之上訴,非以判決違背法令為理由不得為之,上訴狀應記 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2  日                 書記官 陳韻宇 (計算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1,000元        原告預付 合    計       1,000元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一)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二)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三、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第2項:第438條至第445條、第448條 至第450條、第454條、第455條、第459條、第462條、第463 條、第468條、第469條第1款至第5款、第471條至第473條及 第475條第1項之規定,於小額事件之上訴程序準用之。

2025-02-11

TPEV-113-北小-2304-20250211-1

豐簡
豐原簡易庭

給付費用

臺灣臺中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2年度豐簡字第496號 原 告 元將大樓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郭順利 訴訟代理人 周惟蘋 被 告 林芳如 訴訟代理人 王翼升律師 複 代理人 武陵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費用事件,本院於民國113年12月24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原告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由原告負擔。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事項 一、訴訟繫屬中為訴訟標的之法律關係,雖移轉於第三人,於訴 訟無影響。前項情形,第三人經兩造同意,得聲請代移轉之 當事人承當訴訟;僅他造不同意者,移轉之當事人或第三人 得聲請法院以裁定許第三人承當訴訟,民事訴訟法第254條 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林光南於民國112年10月18日訴訟 繫屬中,將所有門牌號碼臺中市○區○○路00號8樓之2房屋( 下稱系爭房屋)以買賣為原因移轉登記予林芳如,有建物登 記第一類謄本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01頁),並由林芳如聲 請承當訴訟(本院卷第93頁),經兩造同意(本院卷第160至 161頁),參照上開規定,本件由林芳如代林光南承當訴訟, 於法並無不合規定,自應准許。   二、原告法定代理人原為林宴丞,嗣於本院審理中變更為郭順利 ,有臺中市中區區公所113年8月8日公所公建字第113001012 7號函在卷可稽,原告於113年12月24日聲明承受訴訟,應予 准許。   貳、實體事項 一、原告主張:元將大樓前於111年7月24日區分所有權人會議(   下稱系爭區權會)決議(下稱系爭決議)每戶應繳納新臺幣   (下同)127,000元作為元將大樓復水復電及修繕公設之公   共基金,以利大樓儘快恢復使用,繳費期限至112年2月28日   ,並對全部住戶寄發掛號通知。詎被告迄今尚未給付,爰依   法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27,000元   ,及自112年3月1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原告並未提出證據證明其已將系爭區權會之會議   紀錄(下稱系爭會議記錄)合法送達全體區分所有權人;系 爭決議要求每戶住戶均一負擔127,000元,而非依區分所有 權比例負擔公共基金,欠缺正當理由,顯係惡意侵害坪數較 小住戶之權利而屬權利濫用,依民法第148條之規定,系爭 決議應屬無效:原告及訴外人郭順利、元將開發有限公司等 人係為了節省社區之開發成本,而聯手以假決議通過顯不合 理之修繕費用,施壓其他區分所有權人低價拋售或承擔高額 之修繕費用,實有權利濫用之嫌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 ㈠原告之訴駁回。㈡如受不利判決,願供擔保請准宣告免為假 執行。 三、本院得心證之理由:  ㈠按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除規約另有規定外,應有區分 所有權人3分之2以上及其區分所有權比例合計3分之2以上出 席,以出席人數4分之3以上及其區分所有權比例占出席人數 區分所有權4分之3以上同意行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依前條 規定未獲致決議、出席區分所有權人之人數或其區分所有權 比例合計未達前條定額者,召集人得就同一議案重新召集會 議;其開議除規約另有規定出席人數外,應有區分所有權人 3人並5分之1以上及其區分所有權比例合計5分之1以上出席 ,以出席人數過半數及其區分所有權比例占出席人數區分所 有權合計過半數之同意作成決議。前項決議之會議紀錄依第 34條第1項規定送達各區分所有權人後,各區分所有權人得 於7日內以書面表示反對意見。書面反對意見未超過全體區 分所有權人及其區分所有權比例合計半數時,該決議視為成 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應作成會議紀錄,載明開會經過及決 議事項,由主席簽名,於會後15日內送達各區分所有權人並 公告之。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1條、第32條第1項、第2項、 第34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是公寓大廈區分所有權人會議 (第一次),因人數不足而流會,或未能獲致決議之議案, 固得以「同一議題」重新召集區分所有權人會議(第二次) ,並依同條例第32條第1項規定作成決議,惟第二次會議所 作成之決議,僅為「降低出席人數與計票比例」之假決議, 乃為促使議案通過之便宜措施,為使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均能 知悉假決議之開會經過與結果,俾期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得於 一定期間為相適應之意見表達,主席尚須於會後15日內,先 將「載明開會經過及決議事項」之會議紀錄送達於各區分所 有權人,若區分所有權人「收受送達後」,未於7日內以書 面表示反對意見,或書面反對者未逾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及其 區分所有權比例合計半數之比例,該第二次會議所作成之「 假決議」方能發生「視為成立」之法律效果。  ㈡查林晏丞於111年6月30日2時召開元將大樓第一次區分所有權 人會議,該次會議因出席人數未達法定人數,再於111年7月 24日再次在臺中市○區○○街00號聯合活動中心,召開區分所 有權人會議即系爭區權會,並通過系爭決議即各戶應繳交12 7,000元,作為該次會議決議通過之第2至8案之專案公用基 金,有系爭會議記錄、出席人員名冊(簽到簿)、會議現場照 片、會議通知、流會紀錄在卷可稽(本院卷第167至201頁) ,而系爭決議既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2條第1項規定作成 ,揆諸上開規定,自應將系爭會議紀錄送達各區權人並公告 ,7日內如無書面反對意見,或書面反對意見未超過全體區 權人及其區分所有權比例合計半數時,系爭決議始視為成立 。  ㈢而原告就系爭會議紀錄送達各區分所有權人一事,固提出投 遞信封正面翻拍照片(本院卷第265至269頁)、大宗郵件函 件彙計郵資單及購買票品證明單(本院卷第301頁)為證, 惟上開投遞信封正面翻拍照片其上並未顯示拍照時間,亦無 從辨別該信封袋內容物為何,且上開大宗郵件函件彙計郵資 單寄件人欄部分更曾遭塗改為「元將」,卷內復無其他證據 可資證明系爭會議紀錄已合法送達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尚難 認系爭決議已合法成立。從而,原告既無法舉證證明系爭決 議已成立,則原告主張依系爭決議被告應給付原告127,000 元,自屬無據。 四、綜上所述,原告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及系爭決議之法律關 係,請求被告給付原告127,000元,及自112年3月1日起至清 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無理由,應予駁回。 五、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所用之證 據,經本院斟酌後,認為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 逐一論列。 六、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豐原簡易庭 法 官 曹宗鼎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 應一併繳納上訴審裁判費。 以上正本與原本相符。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許家豪

2025-02-11

FYEV-112-豐簡-496-20250211-1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

撤銷區權會會議決議

臺灣新北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4年度補字第248號 原 告 鄭智誠 被 告 陳淑敏即永和大廈管理負責人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撤銷區權會會議決議事件,原告起訴未據繳納 裁判費。按訴訟標的之價額,由法院核定;核定訴訟標的之價額 ,以起訴時之交易價額為準;無交易價額者,以原告就訴訟標的 所有之利益為準,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第1項、第2項定有明文 。經查:原告以永和大廈於民國113年12月8日召開之區分所有權 人會議,有違反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0條第1項規定之程序違法 為由,依法提起本件訴訟,聲明撤銷該區權人會議所為如附表所 示決議等節,核並非針對其親屬關係及身分上之權利有所主張, 應認係屬因財產權而起訴,又如獲勝訴判決,其所得受之利益於 客觀上不能核定,自應依民事訴訟法第77條之12規定,以第466 條所定不得上訴第三審之最高利益額數加10分之1即新臺幣(下 同)165萬元,核定為本件訴訟標的之價額,原告應繳第一審裁 判費2萬0,805元,茲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規定,限原 告於收受本裁定送達後5日內補繳,逾期不繳,即駁回其訴,特 此裁定。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0 日 民事第六庭 法 官 陳宏璋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裁定,應於收受送達後10日內向本院提出抗告狀,並應 繳納抗告費新臺幣1,500元。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張韶安 附表: 編號 討 論 事 項 及 決 議 1 是否同意成立永和大廈管理負責人 2 訂定本大樓公寓大廈規約 3 是否同意管理負責人代表全體住戶向台電及北水處提出均分攤費用申請 4 在尚未成立管理負責人之前,所有由其他住戶代墊公共區域項目支出費用分攤討論 5 針對未按規約約定繳交管理費及公共基金或應分攤而未分攤之各項費用的住戶,授權管理負責人代表提起訴訟 6 討論社區整理清潔倒垃圾之辦法 7 選任管理負責人

2025-02-10

PCDV-114-補-248-20250210-1

南簡
臺南簡易庭

給付管理費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民事判決 113年度南簡字第1039號 原 告 金龍大廈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羅宏洋 訴訟代理人 孫光天 被 告 黃明進 黃君梧 何碧華 黃泊儒 共 同 訴訟代理人 吳俊達律師 王亭涵律師 陳禮文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事件,於民國114年1月13日言詞辯 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56萬9026元,及其中新臺幣55萬2900元, 被告黃明進、黃君梧自民國113年6月12日起、被告何碧華、黃泊 儒自民國113年6月8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 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由被告負擔。 本判決得假執行。   理 由 一、原告主張:被告共有臺南市○區○○段0000○號(門牌號碼:臺 南市○區○○路000號地下1層,登記總面積為1442.3平方公尺 )、同段1579建號(門牌號碼:臺南市○區○○路000號1樓, 登記總面積為1549.98平方公尺)及所坐落土地(即金龍大 廈1樓及地下1樓,下合稱系爭建物)之所有權,依民國108 年9月29日修訂通過之金龍大廈管理委員會組織規章暨住戶 規約(下稱系爭規約),管理費應每月一期繳交於伊。依兩 造於本院前案104年度南簡字第882號、106年度南簡字第146 5號事件中所達成之合意,地下1樓以436坪計算、空屋每坪 新臺幣(下同)20元、1樓以469坪、商業使用每坪60元計算 ,被告每月應繳納3萬6860元之管理費。惟被告自112年4月 至113年6月共計15個月積欠管理費56萬9026元未繳(含管理 費55萬2900元、滯納金1萬6126元),經伊催繳置之不理。 爰依系爭規約附件㈢收費基準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規 定,請求被告給付56萬9026元,及其中55萬2900元自起訴狀 繕本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並聲明:如主文第1項所示。 二、被告則以:金龍大廈於公寓大廈管理條例施行前成立其管理 組織,系爭規約無法作為向伊收取管理費之依據。伊取得系 爭建物所有權後,亦未與其他區分所有權人就管理費繳納標 準達成合意。況金龍大廈乃訴外人華斌公司在77年間依據當 時「都市計劃公共設施用地多目標使用方案」(下稱多目標 使用方案)之規定,於1樓及地下1樓興建市場使用,並依據 多目標使用方案之規定,制訂「台南金龍大廣場管理委員會 組織規章草案」(下稱系爭規章),以據此界定住宅與市場 間權利義務關係,基此,系爭規章附件㈠住戶公約與系爭規 章,僅規範金龍大廈3樓以上住戶;另系爭規章附件㈡表列金 龍大廈管理委員會(下稱管委會)之管轄範圍為地下室、大 門,即將地下2樓、2樓(含)以上樓層納入「管理服務中心 」管理範圍,不包含1樓及地下1樓,可見系爭建物不屬管委 會之管理範疇。乃原告於91年訂立規約時,單方變更系爭規 章之規範,將系爭規章附件㈡、㈢刪除,要求系爭建物之所有 權人應給付管理費,牴觸上開多目標使用方案之規定,應屬 無效。再依臺灣省零售市場管理規則第31條規定,金龍大廈 1樓及地下1樓之所有權人有自行成立市場管委會之資格及義 務,無再以集合住宅區分所有權人身分成立管委會之義務, 是除經金龍大廈1樓、地下1樓之所有權人與金龍大廈其他區 分所有權人共同決議合併成立大樓管委會外,應無與其他區 分所有權人(即3樓以上住戶)共同成立大樓管委會並受其 管理之必要;惟不論依照86年區分所有權人會議紀錄,或原 告於91年向臺南市政府報備之第13屆住戶大會會議紀錄所示 ,均無針對「合併市場部分」提出討論或決議,原告復未證 明曾有「合併市場部分」之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足見住 宅與市場仍為各自管理,二者間之權利義務關係未改變,系 爭規約自不得作為原告向伊收取管理費之依據等語,資為抗 辯。並答辯聲明:原告之訴駁回。 三、兩造不爭執之事項(本院卷第370至372頁): ㈠、金龍大廈係由華斌公司於77年在臺南市○區○○段00000地號土 地,獲准依「臺灣省零售市場建築規格」、「臺灣省零售市 場管理規則」及多目標使用方案興建使用,並於79年8月3日 取得使用執照,共17層,地下1樓及1樓為市場用途,地下2 樓為停車空間及避難室,2樓為庭院,3樓至17樓為集合住宅 。 ㈡、華斌公司於79年9月間訂有系爭規章;金龍大廈於79年11月原 告成立「台南金龍大廣場管理委員會」。嗣金龍大廈由原告 於86年間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規定於86年6月15日召開區分 所有權人會議(下稱區權會),訂定86年住戶規約(與79年 9月間訂定之規章草案內容相同),並向臺南市政府申請報 備成立管理委員會完畢。 ㈢、金龍大廈於91年召開區權會,該次會議1樓與地下1樓有以會 議出席委託書委託訴外人黃美玉出席,在場住戶決議通過91 年住戶規約第13條:「本大廈管理費由各住戶按所住坪數計 算負擔,而依年度所需預算平均計算」、第17條規定:「本 大樓地下1樓及地上1層收費標準比照3樓以上住戶,3樓以上 住宅有公司、辦公室者,管理費之分擔原則是公司、辦公室 是純住家的1.5倍」、第18條前段規定:「住戶是空屋者須 繳1/2管理費」;依上開住戶規約所訂之管理費收費基準為 空戶每坪20元、住戶每坪40元、商業用每坪60元。另提出臨 時動議「1F/B1F錦安公司管理費處理案」,經決議通過:「 兹因錦安公司出租1F/B1F予尚海公司商場營運,經實際狀況 考量及錦安公司與尚海公司之承租糾紛,經在場住戶同意暫 以下列方式處理。⒈請錦安公司支付地下1樓、1樓至2樓安全 梯加裝安全門之該筆費用。⒉考量其實際經營狀況,管理費 暫以空屋收費。⒊請錦安公司儘速處理與尚海公司商場承租 糾紛事宜。」。 ㈣、被告黃明進、何碧華與訴外人黃豐基係於100年7月26日經由 法院拍賣程序共同購買系爭建物。系爭建物位於金龍大廈1 樓及地下1樓。嗣黃豐基於106年11月2日將系爭建物應有部 分3分之1以買賣為原因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被告黃君梧、 黃泊儒所有(即系爭建物自106年11月2日起迄今為被告等4 人所共有)。111年1月至112年3月間,系爭建物1樓部分出 租予他人經營家樂福便利購以及花花世界火鍋店,系爭建物 地下1樓則為空屋之狀態。 ㈤、系爭建物之所有權人即被告黃明進、何碧華、訴外人黃豐基 於103年6月20日成立金龍市場管理委員會。 ㈥、依臺南地政事務所東光段1577號建物測量成果圖顯示:金龍 大廈共用部分包含地下2樓設電氣室、停車場、2樓開放庭園 空間、地下2樓到17樓樓梯間、2座2層屋頂突出物、1樓與地 下2樓車道,面積合計為4106.46㎡。另有1樓法定空地。 ㈦、被告與金龍大廈之其他區權人共用金龍大廈之設備有:頂樓 水塔1座(101㎡)、自來水管管線、管理室消防受信總機(2 ㎡)、地下2樓電氣室(52.5㎡)、消防機室(18㎡)、緊急發 電機室(17.5㎡)、電表箱(24㎡)、清水池(25㎡)、消防 池(25㎡)、化糞池(120㎡)、汙水池(120 ㎡),為1樓、 地下1層實際使用現況,且具有生活上不可或缺之必要,面 積合計505㎡(但清水池、消防池、化糞池、污水池不在地政 機關登記範圍內)。 ㈧、兩造曾於本院104年度南簡字第882號、106年度南簡字第1465 號案件中達成「被告如有繳納管理費之義務,因系爭建物中 有部分含有公共設施坪數,兩造同意,被告權狀面積1120坪 中,減收215坪管理費,1樓部分以469坪、地下1樓部分以43 6坪計算,被告同意專有權狀中公設(電梯、逃生梯、部分 車道)坪數60.9坪(200.97㎡)供大樓使用,並不得另有其 他主張。」之合意。 ㈨、被告目前積欠112年4月至113年6月,共計15個月之管理費未 繳。     四、兩造爭執事項:   原告得否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規定、108年規約附件   ㈢向被告收取管理費及滯納金?如是,收取金額為何? 五、本院之判斷: ㈠、原告主張系爭建物為被告所有,被告自112年4月至113年6月 ,欠繳每月一期計15個月之管理費共56萬9026元(含管理費 55萬2900元、滯納金1萬6126元)等情,為被告所不爭執, 且經原告提出公寓大廈管理組織報備證明、系爭規約、臺南 市政府工務局函、系爭建物之登記謄本、存證信函及欠費清 單為證(見南司簡調字卷第13至45頁),此部分事實,應堪 認定。 ㈡、按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積欠應繳納之公共基金或應分擔或其 他應負擔之費用已逾2期或達相當金額,經定相當期間催告 仍不給付者,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得訴請法院命其給付 應繳之金額及遲延利息。區分所有權之繼受人,應於繼受後 遵守原區分所有權人依本條例或規約所定之一切權利義務事 項,為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第24條第1項所明定。所 謂區分所有權之繼受人應繼受原區分所有權人依本條例或規 約所定之一切權利義務,係指依本條例或規約所定關於公寓 大廈、基地或附屬設施之管理使用及其他住戶間相互關係之 事項而言,例如依規約所定管理費之計算方式,對區分所有 權人之繼受人亦有拘束力。經查,被告黃明進、何碧華與訴 外人黃豐基係於100年7月26日經由法院拍賣程序共同購買系 爭建物,黃豐基復於106年11月2日將系爭建物應有部分3分 之1以買賣為原因辦理所有權移轉登記予被告黃君梧、黃泊 儒所有等情,為兩造所不爭執(見不爭執事項㈣);而依91 年住戶規約、系爭規約均明文規定區分所有權人有繳納管理 費之義務,被告黃明進、何碧華於100年買受時、被告黃君 梧、黃泊儒於106年間買受時,既已有91年住戶規約規定, 被告成為金龍大廈區分所有權人後,依上開規定即應繼受原 規約所定權利義務關係,嗣系爭規約亦沿用91年住戶規約約 定,是原告依據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規定及系爭規約附 件㈢收費基準請求被告繳納管理費,自屬有據。 ㈢、被告抗辯:伊等所有之系爭建物位於1樓及地下1樓,其活動 範圍未及於大樓住戶之電梯、公廁、公設,自不應負擔過重 且不合比例之管理費成本,非系爭規章第17條所欲規範之對 象云云,經查:  ⒈按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10條第2項規定:「共用部分、約定共 用部分之修繕、管理、維護,由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為 之。其費用由公共基金支付或由區分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 有部分比例分擔之。但修繕費係因可歸責於區分所有權人或 住戶之事由所致者,由該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負擔。其費用 若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或規約另有規定者,從其規定。」乃規 定共用部分之管理維護費用由區分所有權人按其共有之應有 部分比例分擔為原則,但允許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或規約 就分擔方式另為決定。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或規約是由區 分所有權人所議決或訂定,在效力上,依私法自治原則,只 要決議或規約內容不牴觸法律之強制、禁止規定,或有違背 公共秩序、善良風俗之情形,均為有效。   ⒉又公寓大廈之各區分所有權人,對共用部分之使用程度本難 期一致,亦即實與各住戶之生活、使用習慣等較為相關,而 原告據以請求管理費之系爭規約,其中第13條規定:「本大 廈管理費由各住戶按其房屋所有權狀所列坪數計算負擔。( 見附件三)」,附件三「金龍大廈管理費收費基準」規定: 「1.空戶每坪20元(以住戶權狀計算)。2.一般住家每坪40 元(以住戶權狀計算)。3.住戶有商業使用,每坪60元(以 住戶權狀計算)。4.電梯維護費每月300元(作為商業搬運 用另議),此款項為專款專用(電梯維護、維修與更換), 不得挪用至其他用途。5.車輛清潔管理費每輛550元,一位 車位停兩輛車,則以兩輛車計費。6.機車地下室停放,每車 100元。7.欠繳管理費之住戶,當欠繳管理費催繳時擬加收 年息5%利息(自欠繳月分之翌日起開始計算,年息5%)。附 則:⑴收費基準加註於收費單上。⑵收費基準修訂須經住戶大 會通過方可施行。⑶住戶商業使用,不論使用坪數多寡,均 以該房屋權狀坪數做為收費坪數。」;另第17條規定:「本 大樓地下一樓及地面一樓收費標準比照三樓以上住戶,三樓 以上住宅為公司、商家、辧公室者,管理費收費標準為一般 住家的1.5倍。」(見南司簡調字卷第21、31頁),可知金 龍大廈管理費之計算基準原則上是以權狀坪數為準,而住戶 坪數之多寡,通常與各住戶使用公用部分之程度相關,故系 爭規約以坪數為計收標準,並無有失公平的情形,況被告亦 不爭執仍有與金龍大廈其他區分所有權人共用設備(見不爭 執事項㈦部分),則在系爭規約原則上係以坪數作為管理費 繳納計算基礎之情形下,被告此部分抗辯,不足採取。 ㈣、被告另抗辯:系爭規約收取管理費之規定,牴觸多目標使用 方案第11條(甲)之特別規定,且依華斌公司當初所草擬之 系爭規章,僅就「金龍大廈3樓以上住戶」之管理費繳納設 有規定,即有意使系爭建物無須另繳納管理費云云。然上開 多目標使用方案第11條(甲)立體多目標使用一、市場部分 之准許條件欄固有規定住宅另設專用出入口、樓梯、通道及 停車空間以與市場使用部分區隔,然觀其說明欄所載:⒉面 臨道路寬度及「專用出入口」之限制,係為顧及使用戶及市 場出入之方便,與交通之流暢,有多目標使用方案法規足參 ,可知之所以另設專用出入口等設施,是因同一大廈同時作 為住宅及市場使用,為避免市場使用者與住戶間之出入、交 通互相影響,故被告此部分抗辯,與被告究是否應繳納管理 費一節無關;再系爭規章所附之住戶公約第13條亦有就1樓 店舖招牌懸掛事宜為規定,另第24條亦有載明本大廈1樓店 舖禁止開設瓦斯行及其他易燃、易爆、危險行業等情,難認 係專為3樓以上之區分所有權人所擬定,是被告抗辯華斌公 司草擬之系爭規章有意使系爭建物無須另繳納管理費云云, 亦不足採。 ㈤、被告復抗辯:依內政部96年10月23日內授營建管字第0960806 537號函釋關於己報備成立之二個管理委員會,如其為二個 比鄰之公寓大廈,需經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合併為一個管 理委員會,被告始為原告所管理云云。惟查,兩造固均不爭 執被告有成立金龍市場管委會(見不爭執事項㈤部分),惟 參照內政部106年4月18日內授營建管字第1060026643號函文 「…如屬條例規定所訂之公寓大廈者,應依上開規定成立管 理委員會或推選管理負責人,以執行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 事項及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工作,與依零售市場管理條例規定 成立之管理委員會有別。」(本院卷第189頁),及經濟部 中部辦公室106年4月11日經中四字第10630025690號函文所 載「…,查零售市場管理條例第10、19、23條規定公有市場 攤(鋪)位使用人應加入及組成自治組織,另第25條規定略 以:『民有市場所有權人應與攤(鋪)位使用人,共同推選 代表組成管理委員會…,攤(鋪)位使用人,應加入市場管 理委員會為會員』;是以,零售市場管理條例僅規定民有市 場所有權人應與攤(鋪)位使用人,共同推選代表組成管理 委員會,並無限制加入其他管理委員會等之組織、團體。」 (本院卷第185頁),足知市場管委會與公寓大廈管委會為 得併存之關係,即縱有金龍市場管委會存在,亦不排斥被告 得為原告所管理,況且被告所引上開內政部函釋係針對比鄰 之公寓大廈,與本件被告所有系爭建物乃位於金龍大廈之1 樓及地下1樓內之情形不同,故被告抗辯於未經區分所有權 人會議決議合併前,系爭規約不得作為原告收取管理費之依 據云云,顯屬無據。 ㈥、從而,原告依系爭規約附件㈢收費基準及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 21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55萬2900元管理費,自屬有據。又 本件起訴狀繕本於113年6月11日送達被告黃明進、黃君梧, 於113年6月7日送達被告何碧華、黃泊儒(見南司簡調字卷 第67至73頁),被告黃明進、黃君梧應自前開起訴狀繕本送 達翌日即113年6月12日起,被告何碧華、黃泊儒應自前開起 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6月8日起負遲延責任,是原告併 請求此部分之法定遲延利息,亦屬有據。   六、綜上所述,原告依系爭規約、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規定 ,請求被告給付56萬9026元,及其中55萬2900元,被告黃明 進、黃君梧自113年6月12日起、被告何碧華、黃泊儒自113 年6月8日起,均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5計算之利 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又本件係就民事訴訟法第427條 第1項所定訴訟適用簡易程序所為被告敗訴之判決,爰依同 法第389條第1項第3款規定,依職權宣告假執行。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原告所提其餘之攻擊或防禦方法及未經 援用之證據,經斟酌後認均不足影響判決之結果,自無逐一 論駁之必要,併此敘明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8條、第85條第1項前 段。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臺南簡易庭                  法 官 柯雅惠 以上正本證明與原本無異。 如不服本判決,應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 上訴理由(須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納上訴 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11  日                  書記官 于子寧

2025-02-08

TNEV-113-南簡-1039-20250208-1

鳳補
鳳山簡易庭

給付公共基金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裁定 113年度鳳補字第934號 原 告 文山藏美大樓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陳有祥 上列原告因給付公共基金事件,曾聲請對被告盧奕安發支付命令 ,惟被告既於法定期間內對支付命令提出異議,則依民事訴訟法 第519條第1項之規定,應以支付命令之聲請視為起訴。經查,本 件訴訟標的金額為新臺幣(下同)20,000元,應徵第一審裁判費 1,000元,扣除前繳支付命令裁判費500元外,尚應補繳500元, 爰依民事訴訟法第249條第1項但書之規定,限原告於收受本裁定 後5日內補繳上開裁判費,如逾期未補繳,即駁回原告之訴。原 告並應提出準備書狀及按對造人數提出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鳳山簡易庭 法 官 茆怡文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本裁定不得抗告。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8 日 書記官 劉企萍

2025-02-08

FSEV-113-鳳補-934-20250208-1

勞訴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損害賠償等

臺灣高雄地方法院民事判決 113年度勞訴字第114號 原 告 福鎮雙星花園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黃裕峯 訴訟代理人 周慶順律師 呂詠聖 黃裕峯 被 告 黃琇蘭 訴訟代理人 李佳蕙律師 柯伊馨律師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損害賠償等事件,本院於民國114年1月14日言 詞辯論終結,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貳仟貳佰伍拾肆元,及自民國一一三年八 月十五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原告其餘之訴駁回。 訴訟費用(除減縮部分外)由被告負擔百分之一,並應自本判決確 定之翌日起至清償日止,加給按週年利率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餘由原告負擔。 本判決第一項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貳仟貳佰伍拾肆元為 原告預供擔保,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 壹、程序方面:   按當事人法定代理人之代理權消滅者,訴訟程序在有法定代 理人承受其訴訟以前當然停止;又承受訴訟人於得為承受時 ,應即為承受之聲明。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175條第1項 分別定有明文。查被告之法定代理人原為黃裕峯,嗣於訴訟 繫屬中變更為黃義坤,經原告於民國114年1月7日具狀聲明 承受訴訟,有民事承受訴訟狀及高雄市大寮區公所113年12 月30日函文等存卷可稽(本院卷第389至393頁),核與前揭 規定相符,應予准許。 貳、實體方面: 一、原告起訴主張:被告自108年1月1日起至111年11月間擔任原 告之會計,負責原告管委會之公共基金收支、存提款、記帳 工作。收受、保管住戶所繳交原告之公用基金,所收支現金 均存入原告於台灣銀行中庄分行000000000000號之帳戶(下 稱系爭帳戶)內。而支出原告所委任之保全公司每月服務費 、電梯保養費、消防檢測費等,均係以系爭帳戶臨櫃匯款方 式支付予廠商;另需現金支出部分,例如購買垃圾袋、園藝 用品、水管等小額支出,則另有現金支出帳,每月大約自系 爭帳戶提領約新臺幣(下同)1至2萬元作為零用金。然被告未 將所收取之住戶管理費如數存入系爭帳戶,原告於111年10 月間發覺公共基金不足,於111年12月間會同被告對帳,僅 核對大約1年的帳已有差額幾十萬元,被告當時即表示願意 給付30萬元,不用再繼續對帳了,於同年12月底原告委員會 委員交接,邀被告再一起對帳,惟遭被告拒絕,嗣經原告核 對系爭帳號、於收受住戶現金繳納管理費所開立收據之存根 (即白單)、被告每月製作之福鎮雙星管委會收支表等資料, 統計被告任職期間所收得之管理費現金共為19,816,751元、 存入系爭帳戶之金額共為17,734,160元,故未存入系爭帳戶 之差額2,082,591元(計算式:19,816,751元-17,734,160元= 2,082,591元)即為被告所侵占之金額;而自108年1月至111 年11月管委會支出之總金額為19,910,293元,匯提款金額為 19,643,490元,不詳方式支付205,003元、現金無摺存款61, 800元(應係被告以持有管理費之現金支付),是上開差額2,0 80,591元應再扣除以不詳方式支付之205,003元及現金無摺 存款之61,800元,計為1,815,788元;又被告於本案遭揭發 後,於111年11月28日交接時,繳回「管理費尚未存入銀行 金額」80,614元,經扣除後,被告侵占之金額為1,735,174 元(計算式:1,815,788元-80,614元=1,735,174元),另被告 於接任會計時,受移交取得27,906元管理費基金,故其侵占 之金額合計為1,763,080元(計算式:1,735,174元+27,906元 =1,763,080元)。再者,零用金部分因另有零用金現金支出( 傳票)帳,被告自系爭帳戶提領現金計入零用金帳,經統計 差額為44,665元,被告於111年11月28日交接時,僅交接10, 241元予原告,剩餘34,424元即遭被告侵占,從而,被告所 侵占之金額合計為1,797,504元(計算式:1,763,080元+34,4 24元=1,797,504元)。為此,爰依民法第184條第1項後段、 第179條等規定提起本訴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1,7 97,504元,及自112年5月24日起至清償日止,按週年利率5% 計算之利息。 二、被告則以:原告社區之數名區分所有權人曾以被告涉犯刑法 第335條第1項之侵占罪嫌,向臺灣高雄地方檢察署(下稱高 雄地檢署)檢察官提起刑事告訴,經檢察官偵查結果,認以 原告單方之計算結果,無從證明其所指短少之金額即為被告 所不法侵占,乃於113年3月21日以112年度調偵字第762號為 不起訴處分,嗣經提起再議後,猶經臺灣高等檢察署高雄分 署於113年5月9日以113年度上聲議字第1341號處分書駁回再 議(下稱侵占刑案)。其後,原告社區之部分區分所有權人 又不服前開再議之處分,而向本院聲請准許提起自訴,復據 本院刑事庭認其等所提出之各向自行計算之收支統計數據, 已顯示原告108年度之實際支出金額高於該年度管理費收入 ,且比對其等所提出之各項自行計算之現金支出傳票,均有 支出項目、原告主任委員、財務委員及監察委員等3人之蓋 章用印,亦有收領人之簽名,並無何其等所指帳目不明確而 無相關憑證可資勾稽之情事,是並無任何積極證據足資證明 被告有侵占犯行,而於113年6月25日以113年度聲自字第51 號刑事裁定駁回渠等提起自訴之聲請,是被告並無任何原告 所指之侵占犯行。又原告就其會計簿冊之製作及每月收、支 等項,應為如何之記載、應於每月何時結算比對現金收支帳 目與銀行存簿進出帳目、或應於何時將所收管理費存入系爭 帳戶、每次應存入多少、留存多少現金於櫃檯備用找零等等 ,均無具體明確或固定之時程規範。再者,歷來所有社區公 共基金之支出,無論支出方式係以匯款轉帳收或現金給付, 均有相關傳票或支出憑證可資核對勾稽,且分別收存在原告 管理室的兩本專用簿冊內,且該等傳票或支出憑證上不僅有 原告當屆之主任委員、財務委員、監察委員等3人蓋章用印 ,亦多有收領人之簽名,原告自可隨時比對勾稽以確認每月 社區之實際總支出金額,再來比對當月實收之管理費金額, 以解明全月的各項收支有無誤差,惟原告卻捨此不為,一再 堅持其不知所云之計算方式,並率爾主張被告所製作之財務 報表不實等情,顯非可採。再者,按原告自行統計之數據( 即起訴狀附表一及原證二第2頁),被告自108年111年間既屢 有「存入金額」高於「所收金額」,或無「所收金額」而有 「存入金額」之情事,則焉有可能發生被告少存所收款項、 甚或將該等款項侵佔入己之情事?是原告主張被告少存所收 款項並侵佔入己之主張,實屬無端臆測。從而,被告既無侵 權行為之不法事實,則原告縱有公共基金短缺之情,亦不等 同於被告因此當然有所得利,自亦無不當得利可言,故原告 依民法第179條規定主張被告應負不當得利返還責任,亦無 理由等語資為抗辯。並聲明:原告之訴及假執行之聲請均駁 回。 三、兩造不爭執事項: (一)被告自108年1月1日起至111 年11月28日間擔任原告之會計   ,負責原告管委會公共基金收支、存提款、記帳等工作。而   原告設有系爭帳戶供存取公共基金、支出相關費用之用,另 會有以現金方式(如零用金)支付社區事務之非固定金額、臨 時一次性的或小額支出。 (二)被告有收取住戶管理費但未立即存入上開帳戶之情形。 四、得心證之理由: (一)按民法侵權行為之成立,須行為人因故意過失不法侵害他人 權利,亦即行為人須具備歸責性、違法性,並不法行為與損 害間有相當因果關係,始能成立,故侵權行為賠償損害之訴 訟,原告須先就上述要件為相當之證明,始能謂其請求權存 在,若原告不能先為舉證,以證明自己主張之事實為真實, 則被告就其抗辯事實即令不能舉證,或其所舉證據尚有疵累 ,亦應駁回原告之請求(最高法院109年度台上字第912號、1 13年度台上字第191號判決意旨參照)。次按無法律上之原因 而受利益,致他人受損害者,應返還其利益,民法第179條 前段定有明文。又給付之訴固應由原告先負舉證責任,然若 原告主張之債權額,被告不為否認,而另以有清償、抵銷或 免除等債之消滅原因為抗辯者,其舉證責任,即應由被告負 之(最高法院43年度台上字第13號裁判意旨參照)。  (二)原告主張被告於任職期間並未將其所收取之管理費全數存入 系爭帳戶,其間之差額即2,082,591元即為遭被告侵占之金 額等情,並以管理費收據存根聯(即原告所稱之白單)、系 爭帳戶交易歷史明細等為證(參本院卷第304頁、第39頁至 第78頁、侵占刑案之112年度偵字第3821號卷,下稱偵字382 1號卷,外放之告證2),惟此為被告所否認,並辯稱其收取 管理費現金後,因有需現金支出之費用,即以所收之管理費 現金支出,餘款再存入系爭帳戶,其並未侵占等語(參本院 卷351頁),則揆諸前揭說明,即應由原告就被告有侵占之 事實負舉證責任。而查,依原告於侵占刑案偵查中所提出之 「委員會現金支出傳票」(即偵字第3821號卷外放之告證5 ),並比對系爭帳戶交易歷史明細(參本院卷第39頁至第78 頁),可見多有以現金支出而非自系爭帳戶支出之情形,如 以108年為例,該年8月31日中秋節禮金6,000元、11月4日預 支住戶大會禮金10萬元、11月30日會計代辦費9,667元、12 月31日之1月份年終獎金13,000元等諸多費用,及多次留存 約1萬元之預支零用金,均未見有相對應自系爭帳戶支出之 紀錄,是被告所辯其係於收取管理費現金後,將該等現金用 以支出相關費用一節,應屬可信,故原告以白單及被告存入 系爭款項間之差額逕認定係遭被告所侵占,尚嫌速斷。 (三)再者,原告統計白單之總金額而認定被告所收取之管理費總 額為19,816,751元(參本院卷第304頁、第307頁至第310頁 ),然查,因住戶繳交管理費,除可現金繳款外,亦可自行 匯入系爭帳戶中,此經原告自承在卷(參本院卷第350頁至 第351頁),且經本院比對系爭帳戶交易明細資料,倘住戶 係自行以匯入系爭帳戶之方式繳交管理費,而非交付現金予 被告,亦會開立白單(例如本院卷第42頁108年4月1日住戶 蘇顏枝子以匯款繳交5,540元之管理費,可比對出有偵字第3 821號卷外放告證2之108年4月1日收據;本院卷第43頁108年 5月21日住戶李佳穎繳交1,614元之管理費,可比對出有偵字 第3821號卷外放告證2之108年5月21日收據),是白單之開 立既包含住戶以現金繳納及匯入系爭帳戶繳納管理費等情形 ,則原告逕以白單之總金額主張為被告所收取款項之總金額 ,推論上即有謬誤,故自不得以白單總金額與被告存入系爭 帳戶間之差額遽認定為被告所侵占。原告雖主張不可能有住 戶直接匯款到系爭帳戶內而有開立白單之情形云云(參本院 卷第407頁),然原告此部分主張顯與上開客觀證據不符,礙 難憑採。 (四)又原告主張被告收取管理費後本即應將款項存入系爭帳戶中 ,若未存入即屬侵占云云(參本院卷第235頁),而被告則 辯稱其於收取管理費之後會留一段時間,中間會有一些支出 ,等累積到一定的量之後才會整數存入系爭帳戶等語(參本 院卷第234頁);經查,有關管理費收取保管流程為何、應於 何時存入系爭帳戶等節,均未見原告定有相關之規範,且觀 上開被告以現金支出之款項11月4日預支住戶大會禮金10萬 元、12月31日之1月份年終獎金13,000元等費用,顯均非每 月僅1萬元左右之零用金所可支應,自有動用管理費以為支 付之必要,則被告以其所收取之管理費現金直接為支付,縱 未先行存入系爭帳戶再為提領支付,亦難逕認係構成侵占或 不當得利,故原告此部分主張並無理由。 (五)原告固整理附表四之各年度支出明細表欲證明其已將未自系 爭帳戶支出之金額自本件請求中扣除云云(參本院卷第304頁 、第311頁至第332頁),惟依前開所述,已未能認定被告所 經手收受住戶繳交之管理費總金額究為何,自亦無從僅以白 單總金額扣除被告存入系爭帳戶之金額,再經扣除未自系爭 帳戶支出金額後之餘額即認定必為被告所侵占。況依附表四 之內容觀之,除其上所載之支出日期多有與系爭帳戶之實際 支出日期不符之情形(如附表四記載108年3月12日有支出大 洋保全190,000元、大洋保全81,000元、弘燿機電37,000元 、雄大電梯50,000元、會計薪水10,000元、考績獎金9,000 元等,惟比對同日系爭帳戶並無此等支出,而可能為其後10 8年4月3日之支出,參本院卷第41頁至第42頁、第312頁)外 ,且經比對系爭帳戶明細,系爭帳戶中仍有未經原告列入附 表四之支出情形(如111年5月5日由系爭帳戶轉帳支出2萬元 ,然未見此整理於附表四,參本院卷第71頁、第329頁),則 該支出明細表之記載是否確實,亦非無疑,自無從逕為不利 於被告之認定。 (六)原告主張其零用金有短少44,665元,應為被告所侵占等情( 參本院卷第334頁)。而查,經本院核對原告之零用金支出帳 (即偵字第3821號卷外放之告證5),其各月之結存金額均與 下月所記載之「上月結存」金額相符,且均有主委、財委及 監委之蓋章,顯見其等均已核對過零用金之收入及支出狀況 方蓋章其上,甚於111年11月28日被告離職時,亦均有主委 、財委及監委蓋章確認零用金金額無誤(即偵字第3821號卷 外放告證5之111年11月1日至同年月28日零用金支出帳),則 原告主張被告侵占零用金之金額高達44,665元,即難認可採 ;惟觀兩造於111年11月28日交接點收時,零用金之結存金 額為12,495元,此經兩造於零用金支出帳簽名蓋章確認無訛 (即偵字第3821號卷外放告證5之111年11月1日至同年月28日 零用金支出帳),則被告於交接當日自應交付12,495元之足 額現金予原告,然被告卻少給2,254元,此經被告於交接單 上簽名承認(參台灣高雄地方法院113年度聲自字第51號卷七 第5頁),堪認屬實,而被告雖抗辯其已將2,254元交付於總 幹事徐智聰,再由徐智聰轉交原告新任會計林佳玲云云,並 以111年11月1日至同年月28日零用金支出帳已記載結存金額 為12,495元為證(參本院卷第399頁至第401頁),然觀該零用 金支出帳僅為記載原告之帳目收支結餘情形,自非可作為被 告已為清償12,495元之證據,且被告復未能提出其他相當證 據以證明有為清償之事實,難認其所辯已清償一節為可採。 從而,被告經手零用金之管理,卻於離職後未交還足額之零 用金結存金額而短少2,254元,因此受有2,254元之利益而致 原告受有損害,則原告依前揭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返 還2,254元,即屬有據,應予准許,至逾此範圍之請求,則 無理由。 (七)末按遲延之債務,以支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   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應付利息之債務,其利率未經約定   ,亦無法律可據者,週年利率為5%;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 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 得請求給付時,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 延責任。其經債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 付命令,或為其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民 法第233條第1項前段、第203條、第229條第1項、第2項分別 定有明文。原告雖主張被告應自侵占刑案偵查中調解日之翌 日即112年5月24日作為遲延利息起算日等情(參本院卷第406 頁、第465頁),惟其亦自承於調解時並未就零用金向被告為 請求(參本院卷第469頁),則自難以該調解日作為催告給付 零用金之日,而應仍以本件起訴狀繕本送達被告之翌日即11 3年8月15日(參本院卷第225頁送達回證)作為法定遲延利息 即週年利率5%之起算日,附此敘明。 五、綜上所述,原告依民法第179條規定,請求被告給付原告2,2 54元及自起訴狀繕本送達翌日即113年8月15日起至清償日止 按週年利率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至逾此範 圍之請求,則無理由,應予駁回。 六、本判決命被告給付之金額未逾50萬元,爰依民事訴訟法第38 9條第1項第5款,依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職權為被告供擔 保後免為假執行之宣告。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於攻擊防禦方法及所提證據,經   本院斟酌後,認均不足以影響本判決之結果,爰不逐一論述 。 八、訴訟費用負擔之依據:民事訴訟法第79條。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勞動法庭 法  官 呂佩珊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送達後20日內,向本院提出上訴狀並表明上 訴理由,如於本判決宣示後送達前提起上訴者,應於判決送達後 20日內補提上訴理由書(須附繕本)。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解景惠

2025-02-07

KSDV-113-勞訴-114-20250207-2

北小
臺北簡易庭

給付管理費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小額民事判決 113年度北小字第3612號 原 告 國際村管理委員會 法定代理人 歐陽元 訴訟代理人 白世輝 被 告 雲彩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法定代理人 劉志仁 上列當事人間請求給付管理費事件,於中華民國114年1月8日言 詞辯論終結,本院判決如下:   主   文 被告應給付原告新臺幣陸萬零陸佰元,及自民國一百一十三年五 月二十四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訴訟費用新臺幣壹仟元由被告負擔,並給付原告自裁判確定之翌 日起至訴訟費用清償日止,按年息百分之五計算之利息。 本判決得假執行;但被告如以新臺幣陸萬零陸佰元預供擔保,得 免為假執行。   事實及理由要領 一、本件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核無民事訴 訟法第386條所列各款情形,應依原告之聲請,由其一造辯 論而為判決。 二、原告起訴主張:被告為門牌號碼桃園市○○區○○路○段000號2 樓建物(下稱系爭建物)之所有權人,依國際村社區住戶規 約(下稱系爭規約),被告每月應付之管理費金額為新臺幣 (下同)12,100元。詎被告未給付自民國112年11月1日起11 3年3月31日止之管理費60,600元,經原告催告後仍拒為給付 。為此,爰提起本件訴訟等語。並聲明:被告應給付原告60 ,600元,及自支付命令送達翌日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 算之利息。 三、被告經合法通知,未於言詞辯論期日到場,惟具狀略以:主 委歐陽元不是住戶,其當選主委不合法;又被告於系爭社區 共有3戶建物,出席會議每戶有3,000元出席費,然因原告均 未通知被告開會,被告因而未能領取出席費9,000元,多年 來損失數萬元;再被告1戶建物即300多坪,管理費需繳交1 萬餘元,於開會時僅有1戶之權利,與1戶建物30坪僅繳交1 千餘元之住戶權利無異,並不公平;另原告應每月公布財政 明細報告,均未見公布,只收錢不辦事,且被告多次要求原 告管理騎樓停車問題及停用3樓電梯、將被告之3樓租戶停水 停電,原告均置之不理,被告才拒絕繳交管理費等語置辯。 四、原告主張上開事實,業據其提出被告之建物登記謄本、系爭 規約、111年12月15日管理委員會第28屆職務推舉與新舊任 (27、28屆)交接會議記錄、住戶管理費繳交明細等件為證 ,堪信為真。被告對於積欠管理費及數額並未爭執,惟以上 揭情詞置辯。經查: ㈠、被告雖辯稱原告未每月公布財政明細報告,只收錢不辦事, 且對於被告多次要求原告管理騎樓停車問題及停用3樓電梯 、將被告之3樓租戶停水停電,原告均置之不理,故拒絕繳 交管理費云云,惟按所謂同時履行之抗辯,乃係基於雙務契 約而發生,倘雙方之債務,非本於同一之雙務契約而發生, 縱令雙方債務在事實上有密切之關係,或雙方之債務雖因同 一之雙務契約而發生,然其一方之給付,與他方之給付,並 非立於互為對待給付之關係者,均不能發生同時履行之抗辯 (最高法院59年台上字第850號裁判意旨可資參照)。是就 同時履行抗辯權之成立,須因本於雙務契約而互負債務,其 間並有對價關係,始具有此抗辯權利,其中「互負債務」尤 為不可或欠之前提。又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條第8款之規 定,公寓大廈之管理委員會係指住戶為執行區分所有權人會 議決議事項暨公寓大廈管理維護工作,互選管理委員若干人 設立之組織。而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繳納管理費之義務,係 因法律之規定、住戶規約或區分所有權人會議之決議而生, 足見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繳納管理費之義務並非基於與管理 委員會間之雙務契約而生,故被告所負給付系爭建物管理費 之義務,與原告管理委員會就社區大樓所負之管理維護義務 顯非基於同一雙務契約而生。再者,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所 繳交之管理費,其所有權屬於社區之全體區分所有權人所共 有,並由管理委員會保管及統籌運用。因此,管理費之給付 與管理委員會執行區分所有權人會議決議事項及公寓大廈管 理維護工作之間(參見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6條規定),並 不存在對價關係。是被告前揭所辯縱令屬實,要屬管理委員 會執行職務當否或被告得否依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等相關規定 另為主張之問題,被告亦不得執此作為拒繳管理費之理由, 是被告上開所辯,並無足採。 ㈡、再被告辯稱原告未通知其出席開會,致其損失出席費數萬元 云云,惟遍觀系爭社區規約,並無出席區分所有權人會議, 即可領取出席費之規定,且被告復未提出證據證明區分所有 權人會議曾有決議通過此措施,是縱認原告確有出席費之獎 勵措施,然因上開住戶規約並無此一規定,且此一措施亦未 經區分所有權人大會決議通過,更與被告繳交管理費之義務 無涉,則被告辯稱其受有出席費數萬元損失,拒絕繳交管理 費云云,自非可採。 ㈢、被告又辯稱主委歐陽元非住戶,當選主委不合法,且其所有 建物1戶300坪繳交1萬元管理費之表決權與1戶30坪繳交1千 餘元管理費之住戶,均僅有1戶權利之規定不公平云云。惟 按住戶係指公寓大廈之區分所有權人、承租人或其他經區分 所有權人同意而為專有部分之使用者或業經取得停車空間建 築物所有權者,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3條第8款定有明文;又 管委會委員產生方式,由本區各棟住戶互選產生,國際村管 理委員會組織章程亦有明定。原告主任委員歐陽元係設籍於 系爭社區375號6樓之1,並經國際村第30屆第1次區分所有權 人會議選舉,當選主任委員,有原告主任委員身分明文件及 國際村第30屆第1次區分所有權人會議記錄在卷可稽(本院 卷第97、137頁),被告空言辯稱原告之主任委員當選不合 法,難認有據。再按各專有部分之區分所有權人有一表決權 。數人共有一專有部分者,該表決權應推由一人行使,公寓 大廈管理條例第27條第1項亦有明文,即依上開規定可知, 係以每戶有一表決權,與管理費繳交數額無涉,是被告辯稱 依其繳交之管理費數額,不應與僅繳交1千餘元管理費之住 戶表決權相同云云,洵非有據,更非可得以此為拒絕交管理 費之事由,是被告上開所辯,亦非可採。 五、又按區分所有權人或住戶積欠應繳納之公共基金或應分擔或 其他應負擔之費用已逾二期或達相當金額,經定相當期間催 告仍不給付者,管理負責人或管理委員會得訴請法院命其給 付應繳之金額及遲延利息,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第21條定有明 文。又按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債務人自期限屆滿時起負遲延 責任;給付無確定期限者,債務人於債權人得請求給付時, 經其催告而未為給付,自受催告時起,負遲延責任,其經債 權人起訴而送達訴狀,或依督促程序送達支付命令,或為其 他相類之行為者,與催告有同一之效力;遲延之債務,以支 付金錢為標的者,債權人得請求依法定利率計算之遲延利息 。但約定利率較高者,仍從其約定利率,民法第229條第1項 、第2項、第233條第1項分別定有明文。查本件管理費係屬 給付有確定期限者,原告僅請求加計自支付命令繕本送達翌 日即113年5月24日起算之遲延利息,尚屬有據,應予准許。 六、從而,原告請求被告給付原告60,600元,及自113年5月24日 起至清償日止,按年息5%計算之利息,為有理由,應予准許 。   七、本件事證已臻明確,兩造其餘攻擊防禦方法,於本判決結果 不生影響,爰不一一論述,併此敘明。 八、本件係小額程序為被告敗訴之判決,依民事訴訟法第436條 之20規定,應職權宣告假執行。並依同法第392條第2項規定 ,依職權宣告被告如預供擔保後,得免為假執行。 九、本件訴訟費用額,依後附計算書確定如主文所示金額。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臺北簡易庭                法 官 李宜娟 以上正本係照原本作成。 如不服本判決,應於判決送達後20日內向本庭提出上訴狀。(須 按他造當事人之人數附繕本)如委任律師提起上訴者,應一併繳 納上訴審裁判費。 中  華  民  國  114  年  2   月  7   日                書記官 沈玟君              附錄: 一、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4第2項:   對於小額程序之第一審裁判上訴或抗告,非以其違背法令為   理由,不得為之。 二、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25:   上訴狀內應記載上訴理由,表明下列各款事項:   ㈠原判決所違背之法令及其具體內容。   ㈡依訴訟資料可認為原判決有違背法令之具體事實。 三、民事訴訟法第436條之32條第2項:   第438條至第445條、第448條至第450條、第454條、第455條   、第459條、第462條、第463條、第468條、第469條第1款至   第5款、第471條至第473條及第475條第1項之規定,於小額   事件之上訴程序準用之。    計  算  書 項    目       金 額(新臺幣)    備 註 第一審裁判費        1,000元 合    計       1,000元

2025-02-07

TPEV-113-北小-3612-20250207-1

本網站部分內容為 AI 生成,僅供參考。請勿將其視為法律建議。

聯絡我們:[email protected]

© 2025 Know99. All rights reserved.